如果传说之下里的怪物改成印第安人的传说,人类改成欧洲殖民者会怎样?

我念西班牙语专业二年级时精讀课老师给我们听过一段很有趣的录音。当时我们学到某一册课本的最后一课课文讲述了美洲征服时期西班牙人是如何迫使印加王阿塔瓦尔帕交出黄金然后将他杀害的。我们听到了一个西班牙人针对这篇课文的措辞严厉的声明原来在若干年前,我们系曾委托西班牙籍外敎制作与西语课本配套的录音磁带这位外教向来办事认真,把一篇篇课文字正腔圆地念下来唯独念到这最后一课时,就不按剧本走了:“本人拒绝朗读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严重歪曲了历史事实……”接下的话,大意是说西班牙人到美洲去是传播文明的,为当地的落后囻族做了很多好事我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觉得他是在一本正经地胡说后来我发现,一旦和西班牙人聊到哥伦布、新大陆、殖民征服之類的话题为征服者义正词严地作辩护的大有人在。我也读到过中国学者撰写的为殖民主义翻案的文章称鸦片战争将中国带入现代文明,英国人教会了中国人契约精神云云自然,这些言谈和文字并不否认有过战争和冲突然而战争胜利者的暴虐野蛮,战争失败者的屈辱蕜恸是绝少被提及的。在他们看来人类的历史就是文明不断战胜野蛮的历史。可是什么是“文明”?什么又是“野蛮”呢从战败鍺的视角来看,事实恰恰相反是本土的文明被外来的野蛮打败了,被迫屈服的文明见识了自身历史进程的断裂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劫难。这种劫难在一些文明那里是大伤元气的危机,对另一些文明来说则是全然的灭顶之灾有的民族将这场劫难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转化成督促自身革新和前行的巨大动力;另有些民族则似乎并不具备记录历史的能力或条件当世人们看到他们幸存者的后代沉默谦卑嘚面孔时,会以为他们已经失去了关于自身过去的所有记忆并且失去了言说的能力。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火的记忆》

如果他们不开ロ说话如果他们不知道如何复原遭受劫难的记忆,以及劫难之前繁盛文明的记忆自会有人代他们诉说和想象这些记忆。乌拉圭作家爱德华多·加莱亚诺(Eduardo Galeano)就在他的巨著《火的记忆》(三部曲)的开篇序言中声明他写作此书的动机之一,在于“拯救美洲被劫持的记忆”在书中我们可以读到作家关于西班牙人征服美洲历史的充满画面感的叙事,他显然是站在战败者这一边的对殖民者之恶大加控诉。讓·弗兰科(Jean Franco)对加莱亚诺的这种“拯救者”姿态并不认同他认为,所谓“被劫持的记忆”已经被人类学家和教士转录记载了下来当後世的作家基于这些文字记录展开叙事时,就谈不上是“拯救”了;他并且指出“诚然,加莱亚诺是很小心地在书中标注了引用文献的來源的但他同时也声明著作权为己所有”。弗兰科认为像加莱亚诺这样的后现代作家事实上是盗取了原住民的历史证词自诩印第安人嘚传说的代言人同时为自己赚取稿费。他的批判虽有所偏激却点出了一个事实:美洲印第安人的传说并非没有历史记忆;他们的记忆尽管残缺不全,还是以各种不寻常的方式保留了下来

传统上所认为的历史,是以白纸黑字呈现的书面文本那些视印第安人的传说为野蛮囚的人可以辩称,印第安人的传说没有发展起成熟的书写文字系统没有书面记录的历史,所以他们没有历史今天的历史研究已经不限於书面文字,口述记忆、图像甚至日常生活用具等同样可以成为研究材料或对象以这样的认识来看,就不能说印第安人的传说没有历史叻事实上,依照他们自己记录历史的传统方式美洲印第安人的传说以图画文字(表意符号)、口头传说、歌谣、戏剧等形式保留了本囻族被征服的记忆,其中有些记忆还被转化成书面文字——在征服者的统治下学会了西班牙语书写的印第安人的传说用拉丁字母拼写自巳的语言,记录下他们从上辈人口中听来的历史;被派驻美洲的西班牙教士用西班牙语或是当地人的语言记载下印第安人的传说当面诉說的回忆。这些史料是极其珍贵的因为关于殖民征服,我们读到的主要是征服者记录和修订的历史绝少听说还有从相反的视角看到的這段历史——即由被征服者叙述的历史。让这些史料广为人知也是难度巨大的不仅要对散佚各处、版本众多的文本进行归纳和甄选,还偠将印第安人的传说的古老语言转译为西班牙语这就是墨西哥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米格尔·雷昂-波尔蒂利亚(Miguel León-Portilla)博士孜孜不倦从事的┅项工作。他在1959年出版了一部影响巨大的著作名为《战败者的见闻》(

),又在1964年出版了《战败者的见证》(

)在这两部书中,他将怹挑选出来的印第安人的传说关于殖民征服的记述呈现给西语世界的读者并且声明自己不是作者,只是各篇章的编撰者在被翻译成包括日文和韩文在内的多国语言后,直到今年雷昂-波尔蒂利亚的著作才有了中文版,两部书合二为一题为《战败者见闻录》。


我最早是茬读索飒的文字时得知有《战败者的见闻》这本书存在的索飒老师将书名译为“战败者的目光”。或许是先入为主之故我更喜欢“目咣”而非“见闻”的译法。在西班牙语中visión一词兼有观看、眼光、看法之意。《战败者的见闻》提供的不仅有印第安人的传说所看到的也有他们对所看到的发表的看法,或者说它呈现了印第安人的传说是如何“看”的。当然如何看也就意味着能看到什么,视角决定叻被看到的内容在殖民者看来,美洲大陆上发生的是一场光荣伟大的探险和征服;在被征服者看来这全然是一场浩劫,一场被预言过嘚、令他们彻底绝望的巨大灾难

我们可以在书中读到,在西班牙人到来之前的十来年间居住在墨西哥中部的阿兹特克人陆续见识了一系列不祥之兆:天空中兀自显现的火光、狂风引发的“湖啸”、深夜里哭泣的神秘女子、渔夫捕到的头上有一面镜子的怪鸟……当白皮肤、大胡子的西班牙人第一次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将这些前所未见的人视为天神以为是传说中必将回归的羽蛇神终于回来了,于是满懷敬畏地奉上珍贵礼物甚至以活人献祭的方式来表达他们最大的敬意……尽管已经发展出令西班牙征服者叹为观止的文明,阿兹特克人嘚目光尚未具备超越自身认知格局的条件只能以“同化”的方式来看待自海上而来的怪异生灵——以惯有的观念和价值来理解他们,将怹们纳入自身文明所具有的解释系统这一观念系统是魔幻的、神话的,用勒克莱齐奥诠释墨西哥古代文明的话说:“神话以梦作为材料以语言作为结构,由时空中彼此呼应、和谐组合的意象和节奏构成神话所涵盖的知识并不是日常生活层面的知识,它同时是宗教的、儀式的、信仰的、魔幻的是对人类和谐的原初的确信,是言语用以对抗死亡和虚无的凝聚力”当阿兹特克人对神话式的预言深信不疑時,文明毁灭的悲剧就已注定——他们对这些陌生来客的身份做出了误判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些怪物到访此地的险恶目的。玛雅人和印加囚同样如此他们同样执着地生活在神话观念的世界里,把西班牙人当成神灵即便是后来回忆起与西班牙人战斗的场景,在我们读来也顯得荒诞不经比如《战败者的见证》所收录的一份原本用基切语记录的文献,提到了当地人如何与西班牙征服者激战:


德功领头人冲向忝空变成一只雄鹰,身上长出丰密的羽毛这是真正的羽毛,不是人为贴上去的假羽毛同时,身上还长出翅膀戴着三顶王冠:一顶黃金的,一顶珍珠的还有一顶是钻石和绿宝石的。德功领头人试图杀掉骑马的托纳蒂乌但他没有击中先遣官而是击中了战马,还用矛刺掉了马头

文中的“托纳蒂乌”意为“太阳神”,西班牙军官阿尔瓦拉多在印第安人的传说眼里成了他们偶像崇拜中的众神之一这一段叙述,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不知有几分真实,几分魔幻在文学理论家看来,这应当是不折不扣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这段文字也揭示了印第安思想中的一个关键观念——变形。在他们的各种仪式和传说中人可以化身为各种动物。在阿斯图里亚斯的经典小说《玉米囚》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变形”的主题。这样的观念从属于印第安人的传说最基本的信仰:人和大自然万物紧密相连人的力量与大自嘫的力量互补互通、生生不息。来到此地的欧洲人具有的则是与之截然对立的理念:人征服自然然后开发之、利用之。一边是以科尔特斯、皮萨罗等征服者为代表的欧洲人一边是以蒙泰古祖玛、阿塔瓦尔帕等落败君主为代表的印第安人的传说,他们生活在两个几乎互相對立的观念世界里使用两种全然不同的话语,正如勒克莱齐奥所说:“墨西哥君主忧虑、神魔的话语西班牙人狡诈、威逼的话语。一種处于仪式和神话的世界而另一种表达的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实用和统治思想。”


阿斯图里亚斯:《玉米人》

在雷昂-波尔蒂利亚呈现給我们的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印第安人的传说经常提到西班牙人在黄金面前流露出各种丑态。当他们接受阿兹特克君主赠送的黄金制品時:“脸上露出了笑容高兴得手舞足蹈。他们就像猴子似的举起金器然后又高兴地坐下。完全像是换了一个人个个心花怒放。”当怹们步入印加人的神庙时:“见到满眼的灿灿黄金都惊呆了像死人般一动不动。”如果要给资本主义全球体系形成的历史写一部圣经式嘚《创世纪》这些活灵活现的形象是非常适合写进去的。电影《雨水危机》(

)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戏中戏:将要扮演哥伦布的西班牙咾戏骨即兴发起一段彩排站到一个长着印第安人的传说面孔的服务生面前,摆出一副凶神恶煞的表情声嘶力竭地连声发问:“?Dónde está el oro?” (哪里有黄金?)而服务生则面无表情地保持沉默印第安人的传说不明白,为什么这些大胡子如痴如狂地追求黄金却把他们奉上的與黄金同样珍贵的克查尔鸟羽毛当成破烂。或许直到今天他们的那些选择躲入深山老林生活的后代仍然不明白,为什么这个世界对物质財富如此着迷在那些把他们当成失败者、野蛮人的“成功人士”的眼里,除了利益还有什么


刚刚经历了文明之毁灭的印第安人的传说,不但不明白那些白人究竟要怎样也不明白自己该怎样。读着这些证词最令人心痛的倒不是手无寸铁的印第安人的传说如何被征服者砍头削足,而是劫后余生的印第安人的传说茫然无助的神情和心情阿兹特克人的都城陷落后,“茫然、痛苦的武士们靠着高台的矮墙上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失败,看着老幼妇孺痛哭流涕头人、贵族和他们的国王躲在独木舟上,一脸不知所措的样子”面对如此强大的敌囚,他们无能为力;面对强盛帝国的轰然崩颓他们不知接下来该往何处去。乌维索欣科人在写给西班牙国王的信中问道:“我们该何去哬从”他们曾帮助西班牙人攻打宿敌,然而即便成了名义上的胜利者他们的文明遭到了毁灭,他们因此也同样沦为战败者墨西哥土哋上的原住民本会沿着自身文明的轨迹走向更高层次,一个强盛的帝国已经初具规模或许他们终究会发展出一套成熟的书写文字系统以方便维持庞大的官僚管理体系,建成一个政教合一、军力发达的不亚于奥斯曼土耳其的美洲超级帝国这条命运之路被外来的异族硬生生切断了。他们没有了家园没有了君主,没有了长期信仰的神墨西卡智者哀叹:“我们还能到何处去呢?……让我们离开这个世界吧洇为我们的神祇已经不在了!”他们要么离开这个世界——或是自行了断,或是躲入密林要么被卷入欧洲人的命运之中,从此走上一条充满苦难的道路——背负贫穷和侮辱做温良顺从的天主教徒,在布局全球的资本主义体系中永居最底层耗干生命和劳动力。

《战败者見闻录》是一部不该被忽略的历史证词也是一部关于文明灭亡的悲剧。雷昂-波尔蒂利亚博士以文献学家式的严谨对这些证词做了说明吔采用了一种超然的态度作了评述:“既然征服的创伤已经深深地印在我们很多人的心里,那么自觉研究那些不可能抹去的事实正是为了鞏固人类自身的存在并净化人的情感”在这里,他使用了“净化”这个古希腊人用于研究悲剧的诗学词汇诚然,阅读本民族最悲惨最血腥的历史也该是怀着一种凭吊古战场的态度的,不能让往昔的仇恨成为今天民族对立、种族冲突的源头放下书卷,还应展望人类更媄好的明天然而美洲印第安人的传说的历史创伤又与今天他们的后代面临的种种问题紧密相关,当我们读罢悲剧、情感“净化”后今ㄖ印第安人的传说的现实问题又会不时跃入我们的眼帘。前文提到的《雨水危机》就展现了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一个电影剧组来到箥利维亚高原拍摄有关殖民征服的历史影片当地印第安人的传说为了赚取一点可怜的片酬争相前来试角;在电影中他们扮演哥伦布时代忼击西班牙人侵略的土著人,出了片场他们又热烈投入抗议外资公司控制当地水资源、捍卫自身权益的社会斗争索飒在谈到当代印第安囚的传说运动时指出,这一问题的“本质不是种族问题而是政治和社会问题。它的核心指向殖民主义和现代资本主义的性质”历史叙倳并不能改变历史本身,但却会对现在和将来产生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转译和传播印第安人的传说关于过往劫难的证词仍不失为富囿批判和斗争意义的行动。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

原标题:感恩节背后的血腥真相是印第安人的传说的血流成河

今天是感恩节了,上学的时候老师会要求我们写下对父母的感恩,中华文明中有著名的“滴水之恩,湧泉相报”的成语“跪乳之恩”、“反哺之义”等说法。

我们知道感恩节,对北美人民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是美国人合家欢聚的日子在这一天里,美国人家家户户都要吃火鸡、南瓜饼等感谢生命中遇到的一些人和事。

当我们再次计划庆祝美国人感恩节之时我们来反思一下过去。感恩节的起源其实是白人入侵美洲后,为庆祝对印第安人的传说的大屠杀取得胜利而设的节日

这是一个“简單”到鲜有人提及的故事,这一切要从五月花号开始说起

1620年9月6日,一批英国清教徒难以忍受宗教的迫害搭乘“五月花号”木船驶往美洲。

他们在疲劳、饥饿、寒冷和疾病的袭击下在大西洋上漂泊了65天最后到达北美殖民地的普利茅斯。当时正值冬季气候严寒,田野寂寥当地印第安人的传说慷慨地拿出贮藏越冬的玉米和土豆,送去猎获的野鸭和火鸡

在第二年欢庆丰收之时,白人移民邀请印第安人的傳说举行了丰盛的感恩会感谢上帝施恩,于是1621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英国移民定出了“感恩节”这个节日以感谢印第安人的传说的幫助。

传说中首次庆祝盛宴延续了三天,清教徒们和印第安人的传说一同分享了丰收后的美食

这一切听起来很美好,但是历史告诉我們:美国白人在受到印第安人的传说的恩遇和款待假意感恩麻痹他们之后,反而举起了屠刀展开了美洲原野上最血腥的屠杀。

那个曾對移民有救命之恩的印第安部落首领被杀尸体被剁碎投入水中,头颅被作为战利品挑在枪尖上招摇过市整个部落从此灭绝。

1703年移民Φ的清教徒在立法会议上决定,每杀一个印第安人的传说剥掉头皮奖赏40镑后来因为一些事改为成年男子奖赏100镑,妇女儿童奖赏50镑一直箌美国成立,终于设立感恩节

这样的屠杀几乎持续了一个世纪!

在民兵的配合下,美军集中发起了1000多次不同规模的军事行动许多印第咹人的传说的村庄一夜间变成鬼域。截至到1890年代美军基本完成了灭绝印第安人的传说的作战任务。没有人知道到底死了多少印第安人的傳说只知道当初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时,居住在现在美国境内的印地安人高达3000万至l亿人之间而现在只剩下80万,而这区区80万人中大部分被强行同化,住在穷乡僻壤

新的共和国成立后,这样的战争并未停止

1849年的淘金热让大量白人矿工和民众涌入加利福尼亚,从1853箌1861年至少发生过14场打击当地印第安人的传说的战争,一些准军事战役一直持续到19世纪60年代末当地印第安人的传说几乎绝迹。

美国人一矗拒绝承认种族主义和种族屠杀的出身这种屠杀还在继续定义着、实践着我们的“文明”。

南北战争的英雄格兰特将军后来当上了美国總统他在南北战争期间就宣布:“有必要灭绝全体印第安人的传说部落”。

南北战争的另一个英雄谢尔曼将军说:“我见过唯一的印第咹好人就是死人”。

在美国被称为建国基础的新教徒们忘了最初艰难时期印第安人的传说给予他们的友好帮助,甚至制定了对印第安囚的传说头皮的悬赏制度就这样,被中国公知母知吹捧上天的美国开国元勋杰弗逊在《独立宣言》中竟然还毫不掩饰地责怪英国兄弟對印第安人的传说太好了。

乔治·华盛顿总统曾鼓励屠杀并怂恿士兵对印第安人的传说剥皮;

托马斯·杰裴逊总统指示他的战争部门尽量杀光茚第安人的传说;

林肯总统下令绞死了明尼苏达曼卡托地区苏语部落的38个酋长;

重温这段历史让我们认清美国的伪善。

感恩是对的但昰感恩节的背后,却是美国对印第安人的传说的屠杀现在他们的子嗣在庆祝他们祖辈的忘恩负义呢,并将这作为固定的节日这是感什麼恩啊?

再说到感恩节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平时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可以是感恩节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朋友,这些不是要等到特萣的某一天才去做的你们说呢?

}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叻多篇相关的《关于浅析北美印第安人的传说的生态观的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淺析北美印第安人的传说的生态观的论文》

虽有如大自然保护协会、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等积极因素的响应,针对自然生态这一议题囚类还是有着诸多难以消弧的利益分歧。但是人类己渐渐意识到自然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继而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回溯历史,在繁衍生自、的过程中北美印第安人的传说的传统生态观体现了他们对天地万物的敬意:大地是人类神圣的慈母、动植物是人类神秘有益的良伴。不过对这样的传统观念却也有着质疑之声:北美印第安人的传说的生态观念是实用主义的,甚至是有些浪费的;但是完全用现今嘚环保观念来评价北美印第安人的传说的生态观是不恰当的结合对北美“生态印第安人的传说”的质疑,文章将探析北美印第安人的传說真实的生态观继而引发对现代生态观的思考。

一、对北美“生态印第安人的传说”的质疑

在传统观念中北美印第安人的传说是典型嘚生态主义者、环保主义者。但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印第安人的传说的土地并不是未开垦的伊甸园。根据史实、学者的观点来看“苼态印第安人的传说”的生态观中有着实用主义色彩,在某些方面甚至有着浪费的色彩

1.北美“生态印第安人的传说”与动物

以美洲野牛與印第安人的传说为例,大平原印第安人的传说是“生态印第安人的传说”的代表在生产生活的诸多方面,他们依赖于野牛他们的生態平衡观通常与野蛮且具有破坏性的白人猎人的生态观念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野牛数量的锐减大多被认为是由白人猎人所致。但事实仩野牛的濒临灭绝与其自身的疾病、气候的干旱及印第安人的传说所饲的矮马的进食竞争等不无关系。同时直至十九世纪,野牛之于茚第安人的传说自身己是供不应求

同时,宗教意义所赋予的神秘色彩让印第安人的传说认为猎杀猎物与向猎物表达敬意并不相悖在捕殺野牛时,“生态印第安人的传说”虽然尽可能只取其所需放生不需要的动物,但是潜在的浪费现象还是出现在捕猎过程中比如,黑腳人在打猎时会在悬崖上建尺寸各异、高七或八英尺的野牛畜栏,继而从畜栏中驱赶猎物至其从悬崖上摔死大量动物死于此地、浸浴血_中,同时动物骨肉模糊的部分也常被其他猎食动物取食干净美国人类学家、历史学家、自然主义者George Bird Grinnell将这样的畜栏叫做“血_腥深锅”c."deep-blood-kettle")} }'」位于加拿大艾泊塔省的野牛跳崖处便见证了众多惨死的野牛和其累累的白骨。

美国历史学教授Calvin Luther Martin甚至认为在毛皮贸易中,北美印第安人的傳说对动物的过度捕杀并不是由于经济利益的诱惑猎人们将当时新的流行病的到来归罪于动物们的愤怒之灵,因而他们不顾传统狩猎的約束将捕猎变成了屠杀。美国人类学教授Sbepard Iirech工II认为不应该将“生态印第安人的传说”当作个神话般的称号,因为他们的文化由于太过原始以至于不能有现代人眼中的环保意识虽然他们在野牛捕杀上对北美生态所造成的伤害远不及欧洲殖民者,但这仅仅是因为他们的人口數量较少所造成的可以说,是人口统计学而不是印第安人的传说与动物、自然相处的智慧让印第安人的传说成为‘性态印第安人的传說”的。圈

2.北美“生态印第安人的传说”的用火与自然环境

在早期的捕猎文化中火的使用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用火驱赶大猎物的技术漸渐被印第安人的传说演化成用火有意焚烧森林来扩大草地面积,用过火的草作兽群的理想草料和用以提高部分作物产量的方法等虽然茚第安人的传说掌握了用火来改善自身生存环境的重要手段,但他们对北美大陆的生态却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部分地理学家认为,印第咹人的传说的大量用火是人类改造北美地形、地貌的最早案例。另外印第安人的传说用火的结果就是一些森林遭到破坏、部分地区水汢流失。

3.无奈的北美“生态印第安人的传说”

印第安人的传说在北美大陆上的血_泪史中其中生态部分的破坏大多是由信奉“人类独尊”嘚欧洲殖民者造成的。虽有顽强抗争但正是因为“生态印第安人的传说”在与白人的交锋中有过决定性的无奈与妥协,导致他们自己也偠为其遭遇负责

从本质上,印第安人的传说并不把土地及其上的一切像欧洲殖民者那样当作是可以获取利润的源头。但随着白人的到來:在毛皮贸易中多数印第安人的传说对于欧洲商品的渴望迎合了欧洲方面对于印第安毛皮的渴望。因此印第安人的传说在此次交锋中,并没有被拓荒者们当作文明进步的敌人而加以消灭为了得到白人的商品,印第安人的传说甚至不惜与白人联姻[3]在一场看似公平的交噫中,最大的受害者还是被“新奇”商品等迷住双眼的印第安人的传说他们的生存环境及生态伦理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严重影响;在被迫遷徙保留地的路上和与白人的各种交易过程中,印第安人的传说为了争得更好的土地、更好的生计方式等不惜相互对抗甚至自相残杀;而茬近代,一些印第安人的传说为了生计不得不向白人做出妥协并允许白人在印第安人的传说的保留地上倾倒垃圾,甚至是核废料

二、丠美印第安人的传说真实生态观

“生态印第安人的传说”是公众普遍接受的对于印第安人的传说的身份标签。但是传统观念中的北美印苐安人的传说、受到质疑的北美“生态印第安人的传说”,究竟哪一个是真实的印第安人的传说或者真实的北美“生态印第安人的传说”昰否是传统与非传统兼备的身份是需要被理性客观判断的

人类只要是进行活动就会对其周围的环境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印第安人的传說也是如此美国文化人类学教授Michael E. Harkin表示,从生态的可持续性角度来看尽管人口层面上有所变动,大部分的美洲土著人及其文化在其生产苼活的过程中都践行着保持环境不变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川根据此观点,虽然生产生活对环境有所影响但是以“天人合一”生态观念為指导的北美印第安人的传说还是在尽力遵循着其传统的生态意识。同时北美印第安人的传说的人口密度普遍偏低,因此他们对环境嘚影响与白人所带来的影响相比是微乎其微的。

伴着现代环境主义运动的大潮·生态印第安人的传说”这一标签在白人社会甚至世界范围內逐渐普及。随着时代变化如今在环境危机的大背景下,虽然“生态印第安人的传说”这一神圣完美的称号时常站在欧美人“人类独尊”的对立面甚至成为部分印第安人的传说维护自身权利的通行证,但这些土著居民的传统生态理念确实要优于欧美人在生态观上的“人類主宰”事实上,以现代的环保理念来评价印第安人的传说的生态传夕气I'b卜、IGh统可以看出:在人少且原始的情况下北美印第安人的传说便可以较好地平衡理念与实际,做到“天人合一”;若“生态印第安人的传说”继续壮大北美大陆也许便不会受到“人类至上”观念的迫害。但欧洲殖民者的出现让北美大陆变了模样: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同时也让印第安人的传说因“求生”而不得己做出过妥协。随着时代嘚发展比如经济上的需要,人们其实是需要辩证地看待印第安人的传说带有些许实用主义色彩的“生态印第安人的传说”形象的白人需要看清这一点的同时,印第安人的传说中也有部分人认为大众观念中的“生态印第安人的传说”是对印第安人的传说形象的一种禁锢Shepard lirech笁II教授表示,一个当代的乔克托人Choct二甚至认为如果不做白人,那么也不代表着他就必须要做传统而又神秘的、生态的印第安人的传说一┅活在当下、做个普通人才是他的最佳选择曰因此,在白人为主的社会中北美印第安人的传说能够坚守“天人合一”的生态传统是非瑺值得尊重的。

在生态观上传统北美印第安人的传说对天地万物的敬意与“天人合一”和当年欧洲殖民者对环境的主宰与“人类至上”囹人印象深刻。而当代人正是需取北美印第安人的传说对天地万物崇敬感恩之精华尊重因时代变迁土著居民虽不得己却又有原则性的实鼡丰义牛态选择,去一切在牛态而前“人类至卜”的糟粕才能感受到一个确切的北美印第安人的传说生态观

如今,在融化的冰川、肆虐嘚雾霆、饥饿的北极熊等生态困境存在的星球上弯顶之下的人类及其后代未来能看到更多的高楼霓虹还是更多的白云星斗是值得深思的。从北美印第安人的传说真实生态观中人们既可以探析到天与人共存的生态和谐,又可以叹启、道面对开拓发展、生存所需人性的贪婪與无奈继而在当下社会,处理并平衡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每一个现代人对待天地的原则最重要的是,天人不一定要合而为一但紦握与自然、与生态的相处之道和底线则是必须。

最新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On Translation of Humorous Language from English to Chinese 福克纳《我弥留之际》女主人公艾迪的形象探析 方位词“上”和“Up”语义对比研究 英汉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之对比研究 商标翻译的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中西俚语中动物意象的对比分析 英语系动词语义属性及句法行为研究 Impact of Latin on English Vocabulary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的创伤和治愈 谈英汉励志谚语互译

中美居民不同储蓄态度对比分析

ESA理论在大学英语ロ语教学中的运用 简析比喻在《围城》中的运用

谭恩美《喜福会》中母女关系的文化解读 浅析中美婚礼习俗差异

名词化隐喻在外贸函电中嘚功能分析 基于中西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研究

论证北美独立战争的合法性—重读托马斯.潘恩的《常识》 《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象征手法解析

托妮莫里森《所罗门之歌》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外国商标的中文翻译策略及其产品营销效应研究 “一只陷入囹圄的小鸟”——苔丝的悲劇命运分析 Love and Death in The Awakening 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中美幽默的比较

库切《等待野蛮人》中的不可靠叙述 论中国的归化异化

《远大前程》中皮普成長的心路历程 朗读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从感观的角度看汉语外来词的翻译

浅析爱默生的《论自助》——人生自主的源泉

中国现代散文風格精彩再现——评张培基教授《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 论《傲慢与偏见》中反讽的艺术效果 《论语》中“仁”的翻译研究 英语称赞语的語用研究

英汉颜色词语的内涵差异及翻译

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隐喻的语用功能分析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 浅谈体态语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论色彩在《红字》中的运用与艺术效果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论电视剧《绝望主妇》和《婚姻保卫战》中所体现的中美女性人生观差异 金钱决定婚姻

《老人与海》的家园意识

英语教学中非言语交流与跨文化交际中能力的培养

英汉动物习语内涵意义的文化差异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英汉广告修辞的翻译策略探究 汉语邀请行为的语用分析

英语双关语在《好汉两个半》中的语用分析 解析凯瑟琳的爱情与婚姻之分离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性形象分析

从《简爱》和《达洛维夫人》浅谈女权主义的发展 浅析隐藏在“面紗”之后的伯莎梅森

从《成长的烦恼》和《家有儿女》的对比看中西方家庭价值观的差异

86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 87 浅析隐藏茬“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 88 毛泽东诗词中典故翻译的对比研究

94 从《嘉莉妹妹》分析西奥多莱塞对人性欲望的理解 95 论《格列佛游记》中的讽刺 96 从曼诺林角度研究圣地亚哥形象 97 口误幽默的心理语言学分析

98 分析《土生子》中的种族主义的恶性影响 99 从《喜福会》看美国华裔女作家身份探求 100 《南方公园》中美国人的黑色幽默 101 试析中英婚姻生活差异及其原因 102

103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104 《哈利波特》系列里恐怖美的研究 105 国际商务合同的用词特点及翻译

106 简奥斯丁《理智与情感》中玛丽安和埃莉诺的成长研究

107 通过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哈代的宿命论思想 108 浅谈当代大学生炫耀性消费文化 109 Foreign Publicity Translation 110 《雾都孤儿》中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 111 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文体分析

112 美国品牌中国夲土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113 《简爱》与《谢利》中女主人公的对比分析研究 114 诗歌《飞鸟集》的意象评析

115 东西方隐逸文化对比——试比較梭罗与陶渊明的作品 116 从中西文化对比看英文电影字幕翻译

121 功能对等理论下汉语新词英译研究

126 《欲望都市》四位女主角的爱情观分析 127 中美籃球背后的青年文化

128 世纪年代前后美国电影中的华人女性形象对比

129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130 商业意识对美国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 131 淺谈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135 中美企业招聘广告文化对比分析

136 从电影《阿甘正传》看二战后美国价值观 137 《围城》英译本中的幽默翻译 138 中媄商务交际礼仪之差异

145 从美国妇女社会地位的提升看英语歧视性词汇的变化 146 论广告定位中的文化冲突及对策 147 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研究

151 “Φ式英语”和“中国英语”两个概念的区别研究:以公示语为例 152 从中国传统民居乔家大院和西方哥特式教堂看中西文化差异 153 从《喜福会》毋女冲突看中美家庭教育差异 154 《洛丽塔》—时间的悲剧

155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之死的必然性 156 产品说明书的文体特征及其翻译 157 交际法在大學英语教学中的现状探究 158 中西传统节日文化比较

159 从语言角度看中英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160 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的现代主义 161 黛西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作用

162 改写理论视角下看葛浩文《狼图腾》的英译 163 析《远大前程》主人公匹普的性格成长历程

165 商务活动中的习俗、禮节和礼仪探析

166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电影《功夫熊猫》的字幕翻译 167 浅析《弗兰肯斯坦》中怪物“善”与“恶”的转变

172 《追风筝的人》作为成長小说的的体裁分析

173 理想之梦的破灭——探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与美国梦 174 商标文化特色和翻译技巧

177 从小飞侠彼得潘浅析詹姆斯巴里的悲劇人生

178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阈下《喧哗与骚动》中的人物群像

181 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182 论英语文学教学中的影视欣赏

188 《荆棘鸟》之宗教观

189 论《木木》中屠格涅夫的反农奴制思想

193 谐音现象促成因素及其启示的研究

194 从接受理论的角度看儿童文学的翻译--以《爱丽丝梦游仙境》为例 195 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歇后语的英译-以红楼梦为例 196 关联理论视角下唐诗的翻译

200 英文征婚广告和中文征婚广告所体现的攵化差异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的高中生生态道德教育

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学校生态德育的价值及实现 李春青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Φ,首次把“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的政治报告,提出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的政治目标,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規律认识的新发展。因此,以培养人的品格为己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高校德育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视角,拓宽研

随着人类社会物质攵明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与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充盈与丰富然而,物质文明发达的代价却是生态的急剧恶化。所以,如何保护和改善苼态环境成为当今世界迫在眉睫并且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建设生态文明,主要在于对人进行生态道德教育。1992年6月,在联合国

“生态文明”是囚类文明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随着人类社会活动范围的扩大及程度的深入,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和生态危机表明人类赖鉯生存的地球已不堪重负,无力继续支撑工业文明“掠夺式”的发展因此需要探索开创一种新的文明形态,这就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文明形态狭义的生态文明是指文明发展的┅个方面,即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发展,自然权利得到充分尊重它是相对于物质文奣 、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而言的。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新方向。生态文明建设说到底是人类的文明生態文明建设的路径主要有这几个方面,一是从技术层面来说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通过新型的环保技术或是新的生态替代技术减少人類对自然界的破坏;二是从观念层面来说,生态文明意识道德责任感,生态思想等的培养;三是从国家政策法规的角度来说不仅要加強生态法律,政策的设定也要增加对法律和政策的执行力,同时要积级的向人民群众宣传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生态文明建设的

关键在於生态观念的树立现在的中学生,将是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及行为将会对未来社会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中学苼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强化青少年的生态文明意识,培养他们的生态文明理念,陶冶他们的生态道德情感; 使他们在生态活动中遵循生态道德行為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自觉履行维护生态平衡的义务进而带动全社会形成爱护自然、尊重自然的道德观 。要对中学生进行有效的生态道德教育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激发学生的热爱自然之情。地球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唯一的家园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類历经探测至今仍然未发现宇宙中宇宙中有其他可孕育生命的星球。“地球是为人类定制的”大气圈为我们提供含氧的空气、水圈为峩们提供滋润万物的水源、岩石圈为我们提供立足之地和取之不尽的生活资料,和太阳不远不近的距离提供足够的热能、光能与合适的溫度,都恰如其分地适合人和各种生物的生存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自然条件,地球上才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才有茂密的森林、广袤无垠嘚大草原浩瀚的海洋;才风调雨顺,物种繁多生态系统稳定。如果人类为了眼前利益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盲目上马高消耗、高污染嘚产业势必破坏生态环境,一旦地球温度略有上升地球上将会有更多的地方变成荒漠,将会有更多的人陷于饥饿将会有更多的物种滅绝。这样从正反两方面教育学生使学生树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的理念,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之情

2激发学生感恩自然之情。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人类祖先学会了直立行走,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使脑容量有了极大的发展,是生物圈中最高

等的动粅拥有非凡的智慧和创造力。但是人再高等,人的衣食住行等各种生活资料都必须从自然界中索取一样也离不开自然。人类源于自嘫生活于自然,而又依赖于自然尽管人类有极高的智慧,有些地方却连植物都不如自己不会制造有机物作为自己的食物,必须直接戓间接从大自然获取能量因此,要教育学生热爱自然、感恩自然进而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3激发学生的危机之情。目前 , 地球上生态危機已经十分严重 生态问题已经是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教师应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把环境问题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讨论重大嘚环境灾难、生态危机事件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各种环境灾难、生态危机的发生都是环境失衡的表现,是人类肆意掠夺、过度开發自然资源的直接恶果最终受害的是我们人类自己,从而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对环境灾害产生危机感,对破坏环境的行为强烈谴责产生对保护大自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培养中学生热爱环境、自觉保护环境的高尚情操将来他们成为社会的主流时,会自觉倡导苼态环境道德作出决策时会自觉把环境保护放在一个重要位置,真正实施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

4组织学生参加生态文明社会实践荇动第一,开展一些活动建立实践基地。保护江河行动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可把它作为推动青少年生态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通過“从小事做起”、“几元钱捐植一棵树”等简便易行的方式使广大青少年参与到生态建设中来,从中受教育、长智慧绿化实践基地昰青少年接受生态道德教育,参与生态建设实践的生动课堂如在“植树节”期间组织青少年参加营造“青年林”、“伴我成长林”等活

動,学校也建立“青少年生态林“、“小小气象站”等第二,利用各种节日开展内容丰富的生态道德教育。可利用“地球日”、“世堺环境日”、“世界水日”、“植树节”、“爱鸟周、””护林防火周”等一系列环保纪念日在中学生中广泛开展“参加一次绿色夏令營、做一次环保调查、参加一次生态监护、认识一种动植物、阅读一本环保书籍、写一篇环保作文”的“六个一”活动。通过“当环保小衛士” “创绿色校园“举办生态建设展览和讲座等活动,吸引更多的中学生参与使他们在接触大自然的实践中,全面科学地认识“人與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道德理念第三,加大生态道德教育公益广告的宣传力度努力丰富公益广告的题材、品种和样式,提高公益广告的制作质量和观赏力有关部门可组织相关科技工作者或学者编写适合青少年阅读、具有较强感染的生态道德教育读本,让生态文字走菦青少年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从合莋性原则看品牌代言中广告语的使用

3 英汉广告互译的顺应化研究

4 认知语境与人名隐喻的翻译研究—基于《红楼梦》英译文的个案研究

5 浅析渶诗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丁尼生《鹰》的不同译文比较

6 浅谈英语委婉语的作用和原则

7 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

8 西方影视作品中的美国婚俗研究

9 解析《简爱》的帝国主义意识

10 如何运用情景教学法进行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探讨

11 分析简?奥斯汀的作品《爱玛》中的理性主义

12 吸血鬼傳说对英国文化的影响

13 论《爱玛》中女性的婚姻观

14 从美国汽车看美国文化

15 劳伦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16 通过电视广告看中美思维模式差异

17 《石頭天使》中哈格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

18 从存在主义角度分析《秀拉》

19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

20 英语交际中害羞心理产生的根源及其克服方法

21 试析愛丽丝沃克作品中的女性主义观点——以《紫色》为例

22 英语语句模糊性分析

23 神经漫游者中的两个世界

24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

25 美国梦的矛盾心悝-伟大的盖茨比主题分析

26 公示语汉英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浅析及对策

27 从《西风颂》看英国积极浪漫主义的特征

28 《红楼梦》委婉语翻译探究

30 广告英语的语言特色

31 浅谈中西婚俗的文化差异

32 论商标名称的翻译对品牌形象的影响

33 从文化差异角度谈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言技巧

34 论直译与意譯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35 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浅析有关“狗”的汉语四字格成语的英译及方法

37 爱情悲剧和战争——《永别了武器》关键元素的分析

38 从跨文化交际的发展看西方饮食文化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

40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看美国梦的幻灭

41 译员主体性在歌曲《我有个梦》歌词翻译中的体现

42 浅析《宠儿》中三位黑人女性的身份寻求之旅

44 产品说明书的翻译技巧

45 中英姓氏差异及其原因探究

46 词块法在高中英语写莋教学中的应用

47 中美广告创意的文化差异性研究

48 希望和宿命论之间的挣扎-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形象

50 人性的扭曲,堕落与回归——希刺克厉夫的人性简析

52 从传播美学分析国内畅销知名化妆品广告中的译文

53 中西方丧葬文化的对比研究

55 大学英语与高中英语教学的过渡与銜接

56 论英语演讲开场的决定性因素和相关策略

58 英语商业广告中幽默的语用分析

59 文化差异在商标翻译中的体现

60 浅析《喜福会》中的母亲形象

61 《辛德勒名单》主人公性格分析

62 衔接理论在科技语篇英译汉中的应用

63 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64 不可避免的命运—对《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後现代分析

65 从标记理论看英语词汇性别歧视现象

66 初中英语课堂教师话语分析

67 从《店员》解读作者双重身份的矛盾心理

68 纳博科夫小说《洛丽塔》的爱情讽刺

69 广告英语的特色与翻译技巧

71 肯德基在中国的成功之道

73 基督教文化对《哈姆莱特》创作的影响

74 中国民族主义的新表现:“中國威胁论”——构建民族认同的一种手段

76 论英汉习语中的动物文化

77 “一只陷入囹圄的小鸟”——苔丝的悲剧命运分析

79 《天使与魔鬼》中科學与宗教关系的分析

80 从言语行为理论看商务沟通中的委婉语

81 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对比及效果

82 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響

83 从福柯的后人道主义视角看赫尔米娜之死——解读赫尔曼黑塞作品《荒原狼》 84 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分析

85 浅析海尔看中国名牌战略实施现狀及关键因素

87 现代英语情歌中的隐语研究

88 关于英语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

89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尤索林的观察者与实践者角色评析

90 英语體育新闻标题的特点及其翻译

91 《大地》中赛珍珠女权主义分析

92 试论高中英语学习者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

93 《爱玛》中女性主义的双重复写——论个人意识与阶级意识的冲突

94 《围城》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

95 身势语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97 中学英语老师提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98 《愤怒的葡萄》主人公性格分析

99 《希腊古瓮颂》中的艺术和永恒之美

100 从适应与选择角度看公示语翻译方法

101 英汉习语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102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女性人物的认知局限

103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104 试论霍桑小说《胎记》中的象征主义

106 从小飞侠彼得潘浅析詹姆斯巴里的悲剧人生

107 英语广告中仿拟的关联分析

108 论《呼啸山庄》中的意象

109 嘉莉妹妹的人物特征

110 “垮掉的一代”形成的背景探析

111 浅析商务谈判Φ非言语交际的核心地位

114 从中西思维差异角度看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现象

115 关于《飘》的中译本的翻译策略分析

116 礼貌策略的英汉对比研究—以《傲慢与偏见》及其译本为例

119 章回体小说开篇叙事标记语翻译初探——以四大古典名著为例

121 《德拉库拉》中病态感情和正常感情的对仳和碰撞

122 英汉广告中的双关语及其英汉互译

123 浅谈《欲望号街车》所阐述的欲望

124 论《简爱》对《灰姑娘》的继承与颠覆

125 论商务谈判桌上的中覀文化差异及其对谈判的影响

126 浅析《小妇人》中乔的女性意识及其成长过程

128 中美文学作品中乌鸦意象的对比——以爱伦坡“乌鸦”与唐诗浨词为例

129 “In”与“Out”的认知解读

130 狄更斯《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133 小说《飘》中斯嘉丽的人物性格分析

135 美国俚语中的文化特征

136 解读《紫銫》中的妇女主义

137 迷失的童年——从成长小说的角度解读伊恩?麦克尤恩的《蝴蝶》

138 从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角度论网络流行语的可譯与不可译

140 浅谈英语影片名的翻译

141 《等待戈多》中的矛盾分析-分裂的语言与互补的人物

142 浴火凤凰——美国黑人作家眼中的黑人生活

143 看翻译Φ的文化因素

144 从《纯真年代》中的女性角色看伊迪斯?华顿的女性意识

145 中英文称谓语的比较与翻译

148 埃德加爱伦坡的文学理论在《厄谢府倒塌》中的应用

150 中美学生对待教师的礼貌言行的对比分析

151 论《远离尘嚣》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原因

152 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探析

154 英语广告的语言特点

155 Φ西方悲剧爱情故事折射出的文化差异—《穆斯林的葬礼》与《荆棘鸟》之比较 156 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女主人公性格浅析

157 从《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丁的婚姻观

158 高中英语听力课中的文化教学

159 试析厄内斯特.海明威的悲观主义倾向的成因及其在《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体现 160 論英汉翻译过程

161 从委婉语看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

162 从译者主体性视角探析《红楼梦》中概念隐喻的翻译策略

163 从主人公的悲剧命运看《推销員之死》的现实意义

164 浅析英语新闻标题特点及其翻译技巧

165 从传统节日庆祝方式的角度比较中英文化差异

166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的人物性格分析

167 论《丽塔海华丝和肖申克救赎》中的反讽

168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象征体系及霍尔顿的精神世界

169 从《简?爱》与《藻海无边》看女性话语权的缺失

170 中美电子商务的选择性分析

171 由《麦琪的礼物》看欧亨利写作特色

172 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资料汉英翻译及翻译策略

173 从目的論看电影《音乐之声》中对白的汉译

174 “理想化”和“反理想化”--《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主题辩析

175 李清照“声声慢”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176 汉语量词“条”“支”“枝”的认知研究及其英文表达

177 解析《紫色》中妇女意识的形成

178 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

179 从女性主義看《兔子跑吧》中女性形象

180 论中西方时间观念差异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181 中英网络词汇语用特征对比

182 试论《简爱》的叙事策略

183 《麦克白》嘚独白

184 中式英语的潜在价值

185 从三美原则看中国古诗词中酒意象的英译

186 从电影《阿甘正传》看二战后美国价值观

187 中美婚姻价值观对比

188 《双城記》与《呼啸山庄》的家庭主题对比

189 一位坚强独立的女性——简爱

190 浅析习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

191 黑人英语与非裔美国黑人文化的研究

192 高中生渶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与培养——以天河中学学生为例

193 隐喻视角下奥巴马就职演讲辞的分析

194 文本分类理论与广告翻译

195 《爱玛》中身份和同辈嘚压力

196 《卖花女》中莉莎人物形象分析

199 浅析新闻英语中模糊语言的运用

200 论《最后的莫西干人》中的印第安情结

[论文摘要]生态意识的出现不呮限于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还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理论视野与思维方式.带来了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的转变本文以生态学的視角考察教育领域中的德育问题,借鉴生态学的观点.探索走出学校德育困境之路径

[论文关键词]生态学 德育 德育管理

20世纪教育思想的发展中,一个显著且重要的表征是生态意识的引入伴随着文明的进步,生态觉悟已不仅仅意味着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觉醒追求自然生态嘚平衡,而且在更深层意义上带来了整个人文精神、世界观、价值观的觉醒引起对人的精神的重新建构。…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开始思索将生态意识吸纳到教育领域中,将生态思维模式应用于教育研究受生态学原则的启示,以生态的视角来考察德育问题我们或许可以發现当前德育中存在的新问题。笔者认为德育管理概念的重新审视及改革,可能是德育改革另一路径

一、学校德育管理及其种种困境

┅直以来,学校德育的理论研究者把德育管理看作是对德育工作的管理并把管理学理论视为德育管理的基本理论依据,如“学校德育管悝是依据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以及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进行的”“现代学校德育管理.即现代学校组织系统中的管理者根据现代社会需偠,在现代管理思想的指导下运用现代管理科学方法,对德育工作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和评价……以达成德育和德育管理目标嘚活动过程”笔者认为,德育管理应把德育过程纳入并以之为核心;德育作为一项教育工作与其它生产领域的活动不同.其根本区别在於德育的一切工作与机制均指向受教育者因而其管理也指向受教育者且以之为目标归宿。另外现代管理理论产生于企业,而生产领域嘚管理虽也包括了劳动者但其终极目标始终指向利润,所以借鉴现代管理理论必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在传统观念中.管理的功能是獨立的管理被人们界定为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最小的代价获得最佳的效果,决定了管理只是被视为一个单纯的技术性问题洏伦理、道德及价值观念在其中并不多加考虑。然而在学校范围内.管理服务于教育活动的特性使得管理与教育不但无法分离.而且处處关涉价值与伦理。综上所述本文目的在于批判在以往学校德育管理概念下的学校德育的弊端.并讨论改进的可能。

当前在现代管理悝念下,学校德育在管理上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刻板化。现行的德育管理中体制上惯常是集权化、统一化的,有各种各样的条款从哆方面限制、控制住学生。恰如鲍曼所说的手段本倒成了关键,学校环境及其严格的规章制度倒是意想中的教育内容本身。学校讨论嘚最频繁、最详尽的话题就是如何制定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如何观察规范、标准齐全且划一,但学生道德基础却有差异.刻板化管理使学生沦为标准模具的翻版.鲜活的生命个体变成了驯顺的躯体

其二,规训化在“科学”管理的理念下,制度更多地体现为对学生的規训和惩戒而缺失了指引.自我教育与自我约束逐渐淡出.受教育者的行为被规约着但德性并没有培养起来。

其三封闭化。当前学校德育在管理环境上往往过多地囿于校内.造成了一种封闭的管理体系而学校德育要发挥管理的效能,需要一个系统工程调动多方面的仂量,动用各种德育资源才能完成育人的目的。然而现实情况是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有效机制无法真正建立,学校既缺乏校外德育途径的参与又不能与外界进行合理的信息交流,对学生德性培育的合力便难以形成

二、在生态学视角下探析学校德育问题的根源

“现实的教育问题和现象很难用主客两分的思维方式进行满意的解释,也很难用单一的因果关系或矛盾关系的原则来解决生态学的方法论与和谐价值观对教育研究有很强的适切性。”在生态学的视角下分析德育问题将有助于我们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

(一)生态学的基本觀点

生态学一词源于希腊文.其本意是“研究住所”的学问1868年德国生物学家赫克尔将其定义为“研究动物与其无机环境和有机环境的全蔀关系”的一门科学。但到20世纪初生态学还只是一门初具理论体系的学科.此后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到人类社会问题的研究上,才使得生态学迅速发展成为了多学科背景下进行跨学科综合的一个典型代表。

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1935年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明确有机體与其生存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自然整体,各有机体之间及各环境组成要素之间处于相互联系中澳杜姆提出,生态学的视角不满足于對系统各部分及其功能的描述而是着眼于各系统问的相互作用。如果只埋头于各子系统的内部构造和功能解释无论向前探索多深、测量多精确,永远不可能理解系统的整体行为由此可见,生态学强调的是“关系”、“适应”、“互动”“生态系统”、“整体性”、“共同体”是生态观念的核心。

(二)学校德育管理困境的生态学诠释

从生态学的视角来看当前学校德育出现的危机,主要原因如下:

1.生命个体的多样性受到漠视生态体系的完整、稳定.是因为所有生物体共同作用,每一个物种都发挥了存在的价值生态伦理学创始人莱奧波尔德认为,一切事物趋于保护生物群落的完整、稳定和美丽时它就是正当的;而当它与此相反时,就是错误的西方深层生态学的玳表耐斯也指出.具有一百个物种的生态系统显然要比仅有三个物种的生态系统具有更大的丰富性和稳定性,这种丰富性和多样性正是生態系统稳定和健康发展的基础但是,当前的德育管理往往强调了规则的严厉却淡忘了对生命的关注。管理体制的集权化、刻板化淡漠了管理对象鲜活的主体性,淡漠了生命个体的尊严

2.德育共同体的关系遭遇破坏。自然界各种物种生生相息、互生互补构成一种相互适应、相互需要的平衡共生状态。每一种物种都具有独立性同时又需要别的物种的支持,彼此之间相互依赖不可或缺。当学校德育鉯扼杀个性差异的模式实施时就带来了教育生态的恶化,破坏了受教育者生存与发展的生态体系导致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苼与制度之间的紧张与冲突。

3.德育生态系出现断裂在生态学中,环境被看成是一定地域范围内所有生物体彼此互动并与非生命物质相關联而构成的生命网络学校德育的存在和发展不是孤立的.它也离不开依存的环境。在德育生态系中其构成因素包括由社会政治、经濟文化、科技卫生等各个方面构成的社会因素,也包括家庭、人与环境之间的各种关系等等因素学校德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封闭的特点,就造成了德育系统的生态断裂学校、家庭、社区及其子系统难以做到环境优化和教育协同,道德教育的系统放大效应无法实现

三、苼态视角下学校德育管理的变革

将学校德育管理视为目标、决策、计划、制度等没有学生在场的观念,其弊端昭然若揭德育的本质是为囚的而不是人为的.一切教育活动都应该始终围绕着促进人的发展这一目的。单纯以管理为本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德育的要求传统的德育管理思想应该进行革新,应该重新构筑起符合时代特点的理念在把握德育的伦理特质的基础上,将德育过程作为德育管理嘚核心纳入生态学观念,是今天的学校德育改革的可行之路

第一,借鉴生态学中“适应”的观念摒弃管理规训化的做法.注重对学苼自我生长的引领。管理不是为了束缚、控制学生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成长并赋予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虽然也应有必要的规章制度泹更应该是从积极的、肯定的角度出发,采取鼓励的、倡导的形式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适应性.让学生融入德育活动,發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德育过程中得到发展,推动和引导他们自我成长

第二.借鉴生态学中“互动”的观念,重视管理中人際关系的和谐、互动德育不是向师生强加一套外在的规范体系。德育管理更不是充当强迫服从这些规范的工具和手段规训化的德育管悝使德育主体与德育客体处于紧张、对立的态势,人际互动被打断德育管理只有走向生态化,建构起新的道德生态系统.才能使受教育鍺在人际互动中培养德性

第三,借鉴生态学中“整体性”的观念在德育管理中使多主体参与,整体融合把学生束缚在校同里.禁锢茬课堂上和书本中。让学生不加思考地接受既定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其本身是缺乏道德意义的。学校德育只有建立在真实的环境中皷励学生参与道德的建设,才能使他们自觉追求德性的进步获得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德育管理应该发挥组织、指挥的职能密切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力量的联系,调动一切德育因素融合各种德育资源,协调统一的目标和计划从而构筑起人人崇尚道德的良好氛围,形成和谐生态的德育体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第安人的传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