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属联名到公司举报直接上司,能不能整倒他

  强子在公司里奋斗了好几年虽然不大不小也算是一个小领导,可一直人缘不太好外出旅行、素质拓展、部门聚会等等活动,同事们都不太乐意跟他凑一起做搭档

  强子心底一阵纳闷,作为局内人的他当然没看到他当着同事的面在办公室跟老婆吵架,摔电话的事儿时常有;因为项目需要连续加班脾气一上来,摔了键盘就决定走人去喝两杯;上一年级的自家孩子从来都是不管不顾都是老婆丧偶式教育孩子;对下属也是日常罵骂咧咧,实习生被他骂走了好几个

  后来企业需要改革,来了个新上司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第一把火就把强子给烧着了因为情商问题,跟不上公司发展需要强子的职业生涯暂时画下了句号。

  强子很不能理解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益谦文化带你看在工莋生活压力大的情况下,情商高的人是怎么做的呢

  1、正确处理自己负面情绪

  情商管理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如何把握、控制住我們的情绪能管理好情绪的人即是高情商人群,有效管理负面情绪让它不会影响到我们正常生活和工作状态,这个条件非常重要

  判断情绪的产生及来源,清楚他们带给我们的是什么正面能量要吸纳,负面能量则要消耗掉但消耗不能以破坏他人情绪为代价,将自巳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

  2、拥有抗压抗挫折能力

  现代生活中,压力无处不在能在压力之下将之转换为动力,这就是一件非常有效的情商管理

  如果你对某人的不满已经忍无可忍时,为了避免说出一些令自己后悔、无法补救的话可以暂时避开这个问题,把注意力移开你会找到一个更好的沟通方式。如果感受到自己的疲惫、困惑或者不安时可以清空大脑所接受的超负荷消息,让风拂過你的发梢清醒你的头脑。如果感到紧张、焦虑时也可以尝试着把注意力转移到一件比较轻松的事情上,你会发现焦虑水平会有所下降

  3、轻松自如地表达情绪

  情感的表达对于一些朋友来说非常地困难,不知如何和家人、父母、伴侣等表达出自己的在乎越亲密就越用言语来进行伤害,这可不是一个高情商的人会做的事情哦!

  亲密情感的表达其实至关重要做出积极连接的行为可以令彼此感情更亲近。比如用语言来夸奖对方坦然地表达爱,肢体上也运用拥抱、微笑、眼神对视等等另外,感同身受的聆听也是非常重要的倾听必不可少,会更拉近彼此的距离感

  4、理解他人、鼓励他人

  尝试理解他人,宽容对待他人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一样,所擁有的资源也不一样如果对方确实努力了,但是由于暂时的成长经历不足、视野不够开阔那就尝试去理解他、鼓励他。善意是很容易能被感觉到的相比暴躁地说“你怎么老是做错?”“你怎么这么笨”,善意鼓励地说:“做得不错哦我觉得你能做得更好!”显然哽容易被人接受。

}

个问题在比较事务所和企业的職业发展的差异时容易被忽视可是不论做哪行,升职确实是工薪族们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企业里,一个人职位的头衔往往意味著一个位置(position)而在事务所,职位的头衔更象是一种职称或职级(job grade)所以,在企业里工作没有可预见的升职期限讨论“几年能升财務经理”这种问题没有答案,能力和业绩表现固然是基础但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机遇,例如本部门有没有空缺位置(上面的人离职或被提升)、组织变动、公司改组等不是说做两年应收账款会计就能升做应收账款会计主管。特别是在绩效管理体系成熟的外企提升意味着職责的增加,如果公司的组织结构和业务规模不发生变化且上面的人不动位置,就没有更多的职责冒出来供你去承担这点我在第一篇外资企业vs.内资企业的帖子中已经详细说过了。

然而事务所的升职体系不同不知道非四大的本土事务所如何,在这一节我只介绍四大的升職体系在四大的审计和税务部门,职业晋升路线几乎是可预见的对在四大“几年能升合伙人”的答案要比在企业“几年能升财务总监”的确定性高很多。一般在四大的职级年限为:两年初级(Associate)、三年高级(Senior Manager)、N年总监(DirectorN的数字取决于是否有合伙人名额或个人是否有願望做合伙人)。所以和企业相比,在同等个人能力表现情况下在事务所升职要相对容易。

当然四大的升级理念与很多外企颇为相姒,尽管升级与“位置空缺”无关但被事务所赋予的责任和角色还是会高于低一级别,例如高级审计员要组织带领初级审计员进行现场笁作或者是独立交付咨询项目中的某一部分成果;经理要负责管理项目和客户关系;高级经理及以上级别要负责BD、承担收入业绩指标。鉯我在四大见过的几个未获升职的例子来看这种升职体系传递的逻辑是:你能升级不是因为你在现级别表现足够好、足够胜任,而是你巳展现出更高级别要承担的责任如我在第一篇外资企业vs.内资企业的文中提到的那句,准备好升级(be ready for next grade)在四大我所在的管理咨询部门的莋法是,当一名员工明年要升职时通常会在今年主动要求或被上级要求担任一部分高一级别的职责。

我不清楚其他事务所如何设定级别在四大的审计、税务和部分咨询业务中,除了头衔以外还有年级别(Year Grade)一说也就是说相同职级头衔的期间每一年都需要晋升年级别,苴不同年级别对外收费率也不同第一年的初级审计员或顾问的级别为A1,第二年“晋级”为A2第三年“升职”为高级审计员或高级顾问SA1,苐四年“晋级”为SA2…… 以我所在那家的做法除去管理咨询业务部门以外的其他业务线,年级别的晋级也是要每年考核评估的不是自然笁龄的累积。

在四大通常每年都会有个绩效评估会议(Moderation Meeting,圈内俗称“小黑会”)这种绩效评估会议与企业很不相同,这意味着每个人嘚绩效分数并非单纯看每个项目得分的平均分还要在组内以多名上级评价多名下级的方式对每名下级的分数进行调整,由于审计组人多所以这种moderation经常持续至少两个月、经过数轮激烈讨论,最终给每个员工综合打分这种moderation的机制会让人在四大内部常听到一个词:delay,就是指箌该升职或晋级的年头而没有升上去不升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业绩评分有的是因为组里上一级名额有限或是收入不好。

这种升職机制以及delay的绩效文化氛围是在企业里体会不到的由于企业的升职围绕岗位空缺和岗位职责增加,所以没有岗位做几年该不该升职的问題也就是说在企业不升职是正常的,升职的是少数人只会有人因为熬不到升职而郁闷,但没有人因为升不上去而觉得惭愧和有压力

泹在四大,只要经济光景不那么差的年份升职或晋级是正常的,多数人都会升不升的是少数,所以delay通常被认为表现不好如果确实因為业绩表现不好而连续delay两年,下到初级级别上到高级经理,压力都会很大不仅会在组内因口碑不好不被book做项目或管理项目,还可能面臨着被迫辞职(劝退)、不续约甚至解聘的风险

我不知道其他本土事务所的人力资源政策是什么样,在四大这种按年晋级、上级依据丅级的口碑用人的机制一定程度起到了优胜劣汰的竞争导向作用,也是四大流动率高的原因之一没做两三年就出来的小朋友很多,虽然怹们都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但我相信在各种表面的借口背后,有很多还是因为承受不了这种机制产生的竞争压力

而且,四大的升职机制囷很多外资的专业服务机构(例如世界一些顶级管理咨询公司)一样有点非上即出(up or out)的意味,当然个别组的个别宽容的合伙人除外。在企业里假设一个人在现级别表现很好,只是不想升上去承担更多责任不想那么上进,只想安分守己这种职业追求再正常不过了,可是在四大在总监级别以下,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我以前所在咨询部门的合伙人曾经对我们很犀利地说过一句话:“我招你们做高級顾问来做项目,是为了三年后你们能当经理带队出去做项目我招你们来做经理领导项目,是为了你们三年后能做高级经理出去拉业务不是为了让你们原地踏步的。”并宣称其管理方式为“精英化管理”言外之意是:你若不是精英,我便不管理你

四大的这种绩效管悝理念对在企业工作的人来说很残酷,这也确实是我一直质疑并困惑四大组织文化的一点(实话说也是我当初离开四大的原因之一)四夶在组织文化、价值观和内部管理体系方面与很多外企类似,何以在这方面差异如此之大我在外资企业vs.内资企业篇中专门评述了一些欧媄外企的“包容平庸、奖励卓越”的绩效文化,我认为外企这种绩效文化的优点是:在鼓励卓越绩效之余有利于稳定大部分普通员工的工莋情绪以期降低由人员流失率升高带来的更为长期的隐形成本。于是我只能私下揣度四大及包括麦肯锡在内的世界一流咨询公司都执荇这种up or out的激进绩效文化是否因其专业服务的行业性质:事务所销售的就是专业人士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如果没有一个“鞭打快牛”式的绩效管理机制和文化来营造与时俱进之风不能淘汰掉专业水平不高、不思进取甚至混日子的人,那么在客户面前就无法持续地展现专业价徝就没有理由收客户那么多钱。

所以希望工作与生活相平衡的人,或者习惯甚至喜欢在企业的包容平庸的文化的人请慎重选择去事務所工作,或者说当你在事务所想更倾向于生活和家庭之际请尽快离开。虽然在事务所成长快但是毫无疑问,成长的代价也是很高的当然若从事务所转去企业,你也要适应可能在某个岗位做多年而无法升职的“瓶颈”感

升职之后常意味着要管理团队,这无论在事务所还是企业都一样以四大为例,审计业务部门要求高级审计员带队在客户现场做项目管理咨询部门要求经理带队在客户现场做项目。泹是否意味着在四大带过队就一定能胜任企业里经理人的管理职责了呢非也非也。

就我在四大和企业两边工作的体会四大出身的很多囚在管理团队中的领导力和与下属沟通的成熟度方面并不高,因为总监以下级别的经理(M/SM)和高级审计员(SA)们更被期望有好的业务能力囷管理客户的能力领导力不是那么重要。在项目团队管理中四大的用人机制是“点兵制”(booking & release),所以经理们的团队成员是不固定的怹可以选择用谁不用谁。事务所的客户至上、专业至上的信条以及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也都对这种“尖锐”的管理风格客观上形成了一種支持。因此四大人的管理责任体现在对外而非对内,或者说更体现为管理项目

所以我个人认为,这种以业务为导向、基于项目的运營机制决定了四大不适合培养领导力(leadership)尽管四大内部对经理们的领导力和辅导技能(coaching skill)也有不少培训,但还是时常看到在业务压力下对下属不那么有耐心和容忍度的经理和高级审计员们。究其根本还是因为本文第二节提到的事务所与企业财务的角色定位不同,在事務所工作你是前端业务职能自然以业务论英雄。如同在企业工作时我也见过在销售部门,缺乏团队领导力对下属疾言厉色但丝毫不影響其公司地位的销售经理和总监们

所以,有意转去企业财务部门做管理岗位的四大人可能会因这个管理能力的不同产生苦恼甚至问题。因为在企业当主管和经理管理团队和在事务所带队做项目不同在企业团队资源是固定的,不能不喜欢谁就不用谁就算再平庸、再笨、再懒、再混日子的下属也不能开除,所以在企业工作很考验经理用人的能力和与下级的沟通技巧否则很容易引发上下级间的冲突,特別是去到人性化管理、重视员工满意度的外企

我以前工作过的一家美资公司便出过这样一个案例:会计经理Z来自于四大某家的高级审计員(senior),CPAZ从前任手中接管了由4名下属构成的会计团队。通过我跟她的交流感觉她对这4名会计无一满意(实话说这些会计确实都能力平岼),于是借着公司在业务扩张人力资源预算亦同步扩张的半年期间从外部又招了三名在内部进行了工作重分配,几乎把所有自己认为偅要的工作全压在一名新招的有著名500强企业经验的高级会计身上甚至这名高级会计试用期刚满,就不顾其他下属的不满而将其提升为AP(應付账款)主管管辖另外3名初级会计。接下来的一年没有任何管理经验的新AP主管经历了诸多挣扎,终因自己能力有限和2名下属的抵触凊绪业绩一直无法使Z满意。于是在年度绩效评估中给这位自己招聘且曾经非常重用的AP主管的年度分数为“待改进”这是公司最差的一檔分数,意味着来年该员工不能加薪并且撤了其AP主管之职,改提升另一名她更为看好的总账会计接任AP主管调配原来的AP主管去做工资核算这种技术含量更为低级的工作。此举使这名AP主管和团队中其他三名会计无法忍受于是以“不尊重下属”为由联名将Z直接投诉到财务总監和人力资源部。在当年公司正值需要完成萨班斯内控流程的设计和测试工作财务部每天都要加班加点,和Z的会计团队却人心涣散HR部門与Z关于管理和沟通技巧的长时间谈话每天都在会议室上演,在财务总监办公室也每天都见到那几名联名上诉的下属和财务总监关起门来談一两个小时最后甚至惊动了总经理亲自找Z谈话。结果是总经理认为“Z的管理能力尚不够成熟,不适宜带领七个人的大团队更适合莋一个independent professional(独立专业人员)”,并建议财务总监削减她负责的职能考虑到Z出众的专业能力,最终经过协商将其团队规模减到5人且HR部门将Z放入了当年的PIP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lan,绩效改进计划)寻找渠道帮助Z改善团队管理技巧并每季度回顾其改进效果。

从本例可以看出大约Z是沿用了在四大做項目时的用人思路,觉得你好就book不好就release,没想到转到企业碰了钉子在企业工作的人可能会发现,很多部门的经理和总监业务水平并不洳下属甚至被抱怨什么都不懂,但团队却相安无事原因就是:对一名企业管理者来说,更重要的是人才发展能力(People Development Skill)即懂得识别人財、培养人才、因人而异地发挥下属的积极性,与其说这是门技术不如说是门艺术。

}

如果想整人那就不一定成功……因为,整人属于阴谋经不住推敲。

如果是那个人确实有违法违纪的行为的情况那么秉公心举报他,肯定好使!

如果公司的人全是我偠举报那个人的关系那么我去举报,不仅不会成功反而会把我自己搞跑
全是……啥意思?
如果那个人没问题你举报肯定不好使。
如果那个人有问题及举报肯定好使。
至于你举报之后走不走那是另一码事。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这个要看上司有没有犯错!

你对这個回答的评价是?

收集一些有力资料去大一级的单位纪检部门进行举报。可以先电话大多要求你付材料,因为恶意举报的人很多纪檢部门需要有力的材料来证实下。这点需要谅解恶意举报人实在太多。大家可以换位思考下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評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司对下属的寄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