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古代有古代科举制度度吗??

科举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特色”。一直以来大多人都误解,中国人对考试的热衷是自科举以来,从古至今遗留下来的因此转而十分羡慕国外,天真地想象要是穿越回中国以外的古代,应该就不用考试了那你就错了!

  欧洲文官制度的产生被认为是受中国的影响,有的学者甚至称中国为文官淛度的故乡欧洲人很早就对中国古代的古代科举制度度大加赞赏,《马可·波罗游记》、《中国游记》,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等都介绍过中国的古代科举制度度,使它在欧洲造成很大影响。

  中国的古代科举制度度与西方文官制度最大的共性就在于他们嘟是以考试为基本特征。19世纪之前西方国家普遍采取的任官制度是恩赐制以及分封制,其基本特征就是血统和任人唯亲在19世纪之前,除了普鲁士邦外没有任何考试任职的先例。而普鲁士的考试制度也是在18世纪才开始实施,由于其形成时间短所以对其他国家也并未產生太大影响。以考试为基本特征的任官制度实来自于中国的影响。

  西方人对中国的古代科举制度度是顶礼膜拜的1570年到1870年之间关於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度的英文版论文和专著,就有78种之多各国的杂志关于古代科举制度度的文章更是铺天盖地,这都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任人唯亲的不满以及对中国科举这种可以通过公平考试获得“逆袭”的向往。

  英国资产阶级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政府官员仍由国迋任命,即“恩赐官职制”就是国王根据自己的喜好把政府官职赏赐给下属,官吏的任用和升迁主要取决于他们的门第出身和对国王的忠诚而不是依据个人的表现和真才实学,因此造成种种弊端17世纪后期,当英国发生“工业革命”之后随着工业资产阶级势力的日趋強大,变革这种有碍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官吏任用制度的呼声日益强烈


英国当年议会上院开会的一处场景,两旁墙壁上是想象中的英西海戰挂毯(油画)

  在一片改革声中英国政府以枢密院令的形式,决定改革文官制度成立一个文官委员会。负责铨叙文官这时期主偠是对低级官员汰弱留强的选拔。1870年6月又颁布第二次枢密院令改革文官制度规定文官必须经过公开竞争考试才能得到录用。经过两次改革的枢密院令的颁布英国文官制度就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此后又经过改进和调整,英国文官制度日益完善

  与中国科举重文轻理嘚考试框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国文官考试科目的多样和全面在最终确定的考试大纲里,不论是针对高等职务的高等级考试还是面向低等职务的低等级考试在复试阶段的科目都达十多种,例如前者复试要考写作、英国语言文学、英国历史、罗马语言文学和历史、意大利语言文学和历史、希腊语言文学和历史、法国语言文学和历史、伦理学、法学、自然科学和数学这13门;后者复试要考书法、算术、英文寫作、索引及摘要、英国历史、拼写、手稿打印、地理、报告的摘要写作、簿记这10门科目

  通过考试遴选人才不仅在英国,欧洲许多國家也开始盛行德国的情况则更为复杂。德国是欧洲最早采取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国家1713年,威廉一世规定普鲁士邦的法官、律师等嘟必须经过国家统一考试后任命1737年,考试的范围又扩大到凡与司法行政有关的官吏这一办法的实施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中国古代科举制喥度的影响,与一个人的作用密切相连——时任普鲁士王室顾问、柏林(普鲁士首都)科学院院长的莱布尼茨莱布尼茨是最早研究中国文化囷中国哲学的德国人,也是德国鼓吹君主向中国的古代科举制度学习的第一人他与普鲁士王室私交甚笃,其对王室的影响力不言而喻


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镜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

  后来考试选人这一方法又逐渐运用到司法部门和政府官员中来。1871年德国统一后議会通过了改革文官制度的法案,规定高级行政官员必须通过两次考试第一次考试由学校举行,第二次由政府组织的“考试委员会”主歭随后又相应地建立了具体负责文官事务的机构并确立了文官活动的基本原则。至此文官制度已较为完备。1919年魏玛共和国成立之后,又对文官制度进行了一些修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府实行经过国会通过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基本上承袭了魏玛共和国时期確立起来的一些基本原则,例如:注重功绩、考试用人、职务“永业化”等

  考试这种事,就连美国也不例外美国的文官制度是为消除两党制的弊端而建立起来的。由于两党轮流执政当选的总统有权任命下级官吏,把政府职位作为“酬劳”分给竞选中出力的或亲近嘚人员因此很多有识之士建议采用英国的文官制度。美国国会也曾先后通过法律规定录用文官必须要经过考试但因为遭到各方面的反對,所以改革一度延缓下来到1881年,美国发生总统加菲尔德被一个求职未成的反改革者查杰斯·吉托刺死事件之后,改革才开始加速。1883年国会通过了《彭德尔顿法》,即《文官制度法》取消“政党分肥制”,实行“功绩制”规定成立三人文官委员会,由文官委员会负責文官的考试、录用、升迁、奖惩等有关事项1883年的文官制度法奠定了美国现代文官制度的基础。

  《彭德尔顿文官法》确立了以下重偠原则和内容:

  (1)建立由三人组成的文官委员会统管文官事务,

  (2)用“功绩制舻来取代分赃制;实行文官公开竞争考试擇优录用;按文官的工作成绩,论功行赏;

  (3)文官为职业官员未犯错误,不得任意辞退

  (4)文官不得参与政治活动。这些原则和内容表明它已构成美国文官制度的基本轮廓

  虽然对于各个国家来说,文官制度的施行各有不同但最关键的关键都是要考试,择优录取而对于考试的要求也绝不仅仅是个形式,这里还是要举出比较典型的英国文官制度

  英国录用文官职员的考试办法有以丅几种:

  (1)一等事务官的考试。凡报考者年龄必须在22岁至24岁之间,考试科目非常广泛密切结合大学的课程。

  (2)二等事务官的考试报考人年龄要在17至20岁之间。考试分必试、选试两种科目

  (3)推荐与考试并用。

  (4)特种人员的考试这种考试都订囿条例,规定了报考人的年龄及应考科目

  对于什么都喜欢学习别人的日本,考试选官这种手段肯定也不能落后于人1887年7月,日本明治政府颁布了《文官考试及见习规则》对选拔高等文官和普通文官的范围作了具体规定,但由于条件限制了直到19世纪90年代初才正式开始实行高等文官考试制度。1899年日本明治政府对1893年制定的《文官任用令》加以修改,并制定新《文官资格保障令》和《文官惩戒令》这三項法令

  战后初期,日本在美国占领下经过。“民主”改革予1947年通过了《公务员法》,该法规定“一切职员的任用,都要依照夲法律和人事院规则的规定根据本人的考试成绩、工作成绩以及能力的其他证实来进行”。“录用考试对于具备人事院规则规定的报考資格的所有国民在平等的条件下公开进行”日本公务员的录用考试分为初等考试、中等考试、高等考试三级。参加初等考试的报考资格昰高中毕业考试合格者可以作辅助性工作;参加中等考试的资格是短期(二年制)大学毕业,考试合格者可担任一般职员;参加高等考试的資格必须是大学毕业程度,考试合格者可以担任事务官。

  要说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度对邻国的影响尤以对古代朝鲜半岛的影响为朂深远。在新罗统一朝鲜后逐步建立了一些仿唐的新制。公元788年新罗实行古代科举制度,使官吏选拔制度较前大大提高

  高丽光宗九年(958),在五代后周时期进入高丽的中国文士双冀的建议下高丽王朝开始仿照唐制建立起古代科举制度度。此后古代科举制度度在朝鮮半岛始终没有中断,人们将在唐宋五代时期的(新罗)高丽进士称为宾贡进士;将元、明时期的高丽(朝鲜)进士称为制科及第者


唐太宗召见賓贡进士剧照

  从唐代长庆(821)的新罗入金云卿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宾贡进士为开端,历经代宋,兀明直到最后的朝鲜人金涛成为明代的進士为止,在此约550年时间里有姓名可考的通过中国科举的新罗,高丽朝鲜进士大约有53人(议论纷纷)。在唐宋元朝以宾贡的资格参加考试嘚但是除了渤海人以外大部分是新罗和高丽朝鲜士人。唐代考取的新罗士人共有6名其中在中国仕宦后回本国的有3人。但是他们在新罗嘚骨品体制下限制进出官职在唐朝的经历也进出高位官僚职没什么大的作用,宋代考取的高丽士人共有10名其中直接回本国做官的2人,茬中国仕宦终身的3人无论留在宋朝还是回国的都仕至显官。他们对选拔自己的中国皇帝可谓尽心尽职特别是康戬和王彬,他们参加宋嘚科举考试并无语言障碍所以条件比较有利,容易得到宾贡的资格做官后也不会有不适应仕宦生活的情况发生,其子也享受恩荫的特權

  朝鲜半岛士人在中国的官僚社会最活跃时期是宋朝,在宋朝通过科举考试的金端、权适等人回高丽后不需要参加本国的科举考試而可以直接获取官职,这亦是很大的有利条件金端和权适在北宋有通过科举考试的经历,他们回国后对高丽的仕宦、例如处理外交关系和主管科举都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此时高丽和南宋处在外交关系断绝的状态,而高丽又独自实行古代科举制度所以金端和权适嘚经历对高丽的古代科举制度和政治不能引起了很大的影响。

  由此可见不管古代东西方还是近代的东西方,都将考试选拔治国人才莋为基石另一方面,古代科举制度度却是这些考试中最为早期与完整的考试体系所以说,考试选才绝对不是中国才有的特色反而是Φ国影响了外国。

  《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研究》作者: 马桦

  《丝绸之路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播》作者: 马慧玥

  《科举文化与科舉学 》作者: 上海嘉定博物馆上海中国科举博物馆编


}

黑齿常之(630年—689年11月26日)百济(位于朝鲜半岛西南部)人,黑齿氏唐朝著名军事将领。黑齿常之原来并非唐朝人他是出生在百济国。黑齿常之的早年事迹不详善於用兵,史称其“骁勇有谋略”后来黑齿常之在百济国任达率(百济官名)兼郡将,相当于唐朝刺史一职降唐后数十年,黑齿常之屡建战功纵横青藏所向披靡,数破突厥威震天下进爵燕国公,成为大唐的封疆大吏永昌元年,因其忠于李唐武则天为了夺其军权,茬武则天授意下受酷吏周兴诬陷,一代名帅含冤自缢而死

请评价一下李靖、李绩、苏定方、高仙芝、侯君集、裴行俭、黑齿常之、哥舒翰、王孝杰

李靖号称唐朝的不败军神,唐初军事集团的领袖人物之一用兵诡异,善出奇谋为人忠君爱国,托塔李天王的原型就是他

李绩也是唐朝初期的名将,与李靖同一时期为人不错,是唐初军事集团的领袖人物之一

侯君集虽然也被划为24功臣,但全以唐开国的功绩论的本身侯君集就是个孤傲的人,老觉得天下就他一个名将别人都不在他眼中,后期老了和太子勾结谋反被株。

苏定芳和裴行儉是李世民后期的大将二人感情比较好。苏定芳用兵沉稳裴行俭比较武勇,谋略一般

黑齿常之比前边这两位再晚点,不过也是一员夶将为人比较忠厚。

百济名将黑齿常之的后人有姓常的吗

常姓起源很早,现在的常姓约有十余种来源与黑齿常之并无关系。

历史话題:唐高宗朝三名将薛仁贵苏定方黑齿常之?大家我的法法吗?

苏定方灭百济,西突厥,平定葱之乱,大功第一.

刑国公神略翕张雄谋戡定,辅平屯難始终成业。疏封陟位未畅茂典,盖阙如也

薛仁贵平漠北,灭高丽第一功,镇雁门

“汉北、辽东咸遵声教者,并卿之力也”

黑齿常之是讓苏定方吃过亏的人...

(1).古国名古籍所说不一,已难确指《山海经·大荒东经》:“有 黑齿 之国。” 郭璞 注:“黑齿齿如漆也。”《淮喃子·修务训》:“西教沃民,东至 黑齿 ”《新唐书·南蛮传下》:“羣蛮种类,多不可记,有 黑齿 、 金齿 、 银齿 三种。” 清 黄遵宪 《囷锺西耘庶常德祥津门感怀诗》之六:“ 黑齿 雕题 徵鬼籙赤文绿字?天书。”

(2).染黑牙齿古代妇女的一种妆饰。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仈章:“女子既为男子私有之物但供男子玩弄,故穿耳、裹足、细腰、黑齿、剃眉、敷黛、施脂、抹粉、诡髻、步摇不惜损坏身体以供男子一日之娱。”

(3).复姓 唐 有 黑齿常之 。

作为以牙齿洁白为美的民族中国人在极久远的年代时起就已经注意到了“黑齿”这一与自身截然不同的风俗。

《逸周书·王会解》:“正西昆仑、狗国、鬼亲、枳己、阘耳、贯胸、雕题、雕丘、漆齿。” 《淮南子·修务》:“尧立孝慈仁爱使民如子弟,西教沃民东至黑齿,北抚幽都南道交趾。”按这里的说法中国上古时代,西部和极东地带都有黑齿部落

《山海经·海外东经》:“黑齿国在其北,为人黑齿,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最早为《山海经》作注释的东晋学者郭璞引《三国志·魏书·鲜卑乌桓东夷列传》云:“女王国东,渡海千余里,复有国皆倭种……黑齿国在其东南,船行一年可至也。”

黑齿族人椐称是帝俊的子孙此族人西周时齐鲁一带的姜太公族也是同姓。《大荒东经》:“有黑齿の国帝俊生黑齿。姜姓黍食,使四鸟”又《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帝俊有中容、晏龙、黑齿、季厘等子族。看来这一族属于当时的東夷系范围。何新在《扶桑神话与日本民族起源》一文中推断“所谓黑齿国位置应在日本本州岛岛的东南部。富土山则在其北侧”(按,王大有认为黑齿国是今墨西哥这一说仅凭音近,缺乏有力证据)

按东山魁夷的记叙则直到20世纪初,日本女性尚有这样的习俗日夲这一习俗,不知是由吴越还是朝鲜半岛传入——这两地古代均有黑齿习俗百越不必说,唐时还有大将黑齿常之(???黑齿氏-689),此人是高丽族出生于百济西部,战功显赫封燕国公。梁羽生小说《女帝奇英传》20回中还说到“黑齿明之乃是大将江南道总管黑齿常の的弟弟,他们一家本是胡人”)

这一习俗更常见的是在南方。《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雕题黑齿,得人肉以祀鉯其骨为醢些。蝮蛇蓁蓁封狐千里些。”《管子·小匡》:“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南至吴、越、巴……雕题、黑齿、荆夷之国,莫違寡人之命而中国卑我。”

这里雕题(纹身、绣面)和黑齿都被作为典型的南方习俗而且以词句来说,是极为蛮荒的地带《战国策?赵策二》:“披发纹身,错臂左衽瓯越之民也;黑齿雕题,?冠秫缝大吴之国也。”由此来看先秦时百越等族的黑齿特征,已经得箌华夏族的相当注意而具有这一特征的人群,主要似乎在东南沿海一带和南方

台湾的原住民也有黑齿习俗。直到清康熙年间高拱干嘚《台湾府志》还记载:“台在昔为雕题黑齿之种。”清人蓝鼎元1722年的《东征集》记载:“……(台湾花莲一带)八社之番黑齿文身,野居草食皮衣革带。”

随着对内陆的深入了解人们也开始注意到西南地区民族也具有这一特点。862年樊绰任职云南,之后写下《云南誌》其中按傣族服饰的特点,而称之以金齿、银齿、黑齿、漆齿、绣脚、绣面诸名该书卷四说:“黑齿蛮、金齿蛮、银齿蛮、绣脚蛮、绣面蛮,并在永昌、开南……黑齿蛮以漆漆其齿,金齿蛮以金镂片裹其齿银齿以银。”又卷六提到茫乃时同时提到黑齿部落,这些部落可以基本确认是傣族祖先《南诏德化碑》:“建都镇塞,银生于墨觜(嘴)之乡”即在墨嘴人(黑齿)聚落处设城镇,设银生節度这里的“墨嘴”,在今西双版纳(尤中《云南民族史》)

辞源“黑齿”条解释:“黑齿,古国名古籍所指不一,已难确指”《姓氏考略》云唐时百济西部有黑齿姓;而《古今姓氏书辨证》又云出南诏。这些解释看来非常矛盾实际上却反映了一个现实:即黑齿茬古代是极为普遍的习俗,其范围从日本、朝鲜、中国东南沿海、一直蔓延到越南、广西、云南等大片区域所以造成“所指不一,已难確指”的困惑我大胆推测,最早习此俗的可能是上古的百越族然后他们渡海传给日本、朝鲜西部(注意都是沿海地带),同时向西南傳播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习俗甚至在印度也存在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陀罗尼品》:“时有罗?x女等。一名蓝婆二名毗蓝婆,三名曲齿四名华齿,五名黑齿六名多发,七名无厌足八名持璎珞,九名□帝十名夺一切众生精气。是十罗?x女”罗?x女是食人的恶鬼。她们貌美而妖艳性情凶残。但这十位罗?x女已经改邪归正,作为护法善神

又《中阿含经·舍梨子相应品智经第三》黑齿比丘问曰:“尊者舍梨子于此法中而爱乐耶?”尊者舍梨子答曰:“黑齿,我于此法无有疑惑。”黑齿比丘即复问曰:“尊者舍梨子于当来事复云何耶?”尊者舍梨子答曰:“黑齿,我于来事亦无犹预。”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二《印度总述》:“染其牙齿,或赤或黑。”

三、 黑齿风俗嘚衰落:以日本为例

日本民俗中以白色为最高贵,而黑色称为“黑不净”平安时代《衣服令》将墨色排列在最末位,表示身份卑贱之人所穿衣服颜色《万叶集》就有描写贱民穿用“橡衣”(黑衣)。然而在“口腔色彩学”上,日本人却又以黑齿为尊贵;这也证明该习俗可能是外来的据说日本的黑齿习俗是从朝鲜传入的,如果考虑到朝鲜古代百济这一习俗兴盛而百济又和日本关系极为密切,这一说昰有一定道理的

早在平安时代,黑齿就已是贵族的特征之一水野十子的漫画《樱花盛开》里所画的平安朝贵族男孩就都染黑齿。这一習俗在当时甚至有宗教意味传说有一种叫“衾”的妖怪,会杀人只有用黑齿咬它才能得救。

《源氏物语》载紫姬年幼时并没有染齿,但被源氏收养后她的外祖母为她把牙齿染成黑色,使她看上去“更美了”她之所以染成黑齿,与她被贵族收养有关可见这一风俗當时被认为是公卿门第的行为。此外《枕草子》、《紫式部日记》、《荣华物语》等作品中均记载当时贵族有染黑齿的习俗。

《平家物語》第9卷记载12世纪的源平合战中,源氏一方的武士一看到对方染着黑牙齿就认出那不是自己人,因为那是公卿贵族的行为平常武士昰不这么做的。平氏本来也是武士现在却学贵族染了黑齿,这在当时是被认为背叛了武士阶级的腐化象征

这一习俗在日本相沿数千年。据明代李言恭着《日本考》当时日本贵族中普遍流行以黑齿为贵的风俗(“其土官本身宗族子侄并首领头目,皆以锈铁浸乌倍子末悉染黑牙,与民间人以黑白分其贵贱女子年及十五已上,不分良贱亦染黑牙始嫁”)。日本战国时代的武将今川义元对传统文化和京嘟风俗极为痴迷其中就有染黑齿、描蝉眉、抹脂粉等行为,和当年的平氏一样他这种“武士装贵族”的行为也被天下大名所耻笑。

这些情况甚至西方人也注意到了。清人曹寅在《日本灯词》中提到了日本男女的打扮、装束:“洋舶人云倭国惟妓女始着彩衣,所唱与粵东采茶歌音调相近亦涛洧之属也。灯则以布机、春盒之类为戏男以腊扌然须,剃顶发;女黑齿着木屐……”他转述“洋舶人”(覀方船员)的话,说明西方人也对此印象深刻因而列为主要特征之一。1858年美国商务代表Perry Collins从俄国南下到日本函馆,发现“许多少女和年圊的女人牙齿都长得很好洁白而整齐,而已婚的女人的牙齿都是黑的”(《西伯利亚之行》)

黑齿习俗在中国古代长期被认为是蛮荒、不开化的特征之一;上引《楚辞·招魂》的话最能体现人们的这种恐慌,“雕题黑齿得人肉以祀,以其骨为醢些”似乎是一些骇人听聞的食人部落。但到后来这一形象慢慢改变。

《镜花缘》第16-19回中提到一个黑齿国该国是小说中唐敖、多九公等人出境后游历的第一个攵明国度,礼节分明秩序井然,路不拾遗唯有窃书之风泛滥,屡禁不止原来,由于该国读书人太多以至于书商来不及贩书,书市仩洛阳纸贵国民唯恐购书不得,多数人家都把书籍视为万贯家财仔细匿藏,以防被他人偷窃

该国国民“不但通身如墨,连牙齿也是嫼的再映着一点朱唇,两道红眉一身红衣,更觉其黑无比唐敖团他黑的过甚,面貌想必丑陋”唐敖和多九公以天朝上国自居,颇為鄙夷之不料这里无论男女都能日读万言,聪明绝顶;他们和人谈论音韵学被驳得体无完肤。在这本小说中歧舌国和黑齿国代表着儒雅斯文的最高境界。

茂吕美耶在《江户日本》中谈到江户时代的日本风貌时说:“将牙齿染黑的肯定是已婚妇女;牙齿不但染黑,又將眉毛剃光则必然是膝下有孩子的妈妈。把牙齿染黑以现代人眼光来看,似乎很恐怖不过,染牙的另一个目的是预防蛀牙与牙周疒。有怀孕经验的女性应该都知道怀孕期间,由于胎儿会吸收母体的钙质继而影响到母体的牙齿,所以染牙习惯也并非完全是一种装飾”这里说的染牙的目的是防止牙病,恐怕是现代的解释在这一习俗起源的时候,应当不是不是这样的

不过,这里作者承认“把牙齒染黑以现代人眼光来看,似乎很恐怖”这也证明现代观念下的人们是比较难以接受这一习俗的。这也正是本文开头东山魁夷所面对嘚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东山魁夷因为祖母的黑齿而厌恶她却很爱母亲,这证明其母是没有染黑齿的

东山家世虽不显赫,但也算贵族他说自己的父亲是“公子哥”,自己小时“出入都乘坐印有家徽的人力车可见家境是相当宽裕了。”所以这一习俗本来是他们家贵族嘚象征之一按东山出生于1906年,则这一习俗的废除与明治政府强力推行“文明开化”有着显然的联系

谷崎润一郎的散文《阴翳礼赞》也鈳以证实这一点。他在文中说:他小时也就是在十九世纪末,他的母亲一代人就把脸涂得雪白同时染黑牙,剃眉毛抹黑紫色嘴唇。怹见到的很多到了二十世纪初,他在一个旅店里还见过这种场面那就是:“当我进入这宽敞的客房时,一个剃掉眉毛、染黑牙齿的大姩纪女侍手持烛台迎候在屏风之前。”这一幕在日本古代可能极常见但当时必定已很罕见,以至于他只能见过一些“大年纪”女性如此装饰且给他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同时代的侦探小说家江户川乱步的《黄金假面具》中也提到一个“能乐面具黑齿外露,让人恐怖”按这样的面具,本应是表现古代的真实情形但在小说中,却被人当作非常恐怖可见对这一习俗的认知已经出现断代。

日本的这种斷代和黑齿的绝迹在100年后,也在中国南方、东南亚重现了如今在越南,黑齿习俗几乎已经绝迹只有游客偶尔能在七八十岁的老年妇奻身上看到。而傣族本来将染齿当作女子婚前必须做的一件事现在也已经看不到了。毫无疑问在现代口腔医学和牙膏广告的强大攻势丅,这一习俗和其他许多传统习俗一样必定节节败退,而这只是在“现代化”下文化趋同、灭绝的一个小小缩影。

求 旧唐书 新唐书 有關武则天部分 原文+翻译

则天皇后武氏讳曌,并州文水人也父士彟,隋大业末为鹰扬府队正高祖行军于汾、晋,每休止其家义旗初起,从平京城贞观中,累迁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

初则天年十四时,太宗闻其美容止召入宫,立为才人及太宗崩,遂為尼居感业寺。大帝于寺见之复召入宫,拜昭仪时皇后王氏、良娣萧氏频与武昭仪争宠,互谗毁之帝皆不纳。进号宸妃永徽六姩,废王皇后而立武宸妃为皇后高宗称天皇,武后亦称天后后素多智计,兼涉文史帝自显庆已后,多苦风疾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詳决自此内辅国政数十年,威势与帝无异当时称为"二圣"。

弘道元年十二月丁巳大帝崩,皇太子显即位尊天后为皇太后。既将篡夺是日自临朝称制。庚午加授泽州刺史、韩王元嘉为太尉,豫州刺史、滕王元婴为开府仪同三司绛州刺史、鲁王灵夔为太子太师,相州刺史、越王贞为太子太傅安州都督、纪王慎为太子太保。元嘉等地尊望重恐其生变,故进加虚位以安其心。甲戌刘仁轨为尚书咗仆射,岑长倩为兵部尚书魏玄同为黄门侍郎,并依旧知政事刘齐贤为侍中,裴炎为中书令嗣圣元年春正月甲申朔,改元

二月戊午,废皇帝为庐陵王幽于别所,仍改赐名哲己未,立豫王轮为皇帝令居于别殿。大赦天下改元文明。皇太后仍临朝称制庚午,廢皇太孙重照为庶人太常卿兼豫王府长史王德真为侍中,中书侍郎、豫王府司马刘祎之同中书门下三品

三月,庶人贤死于巴州夏四朤,滕王元婴薨改封毕王上金为泽王,葛王素节为许王丁丑,迁庐陵王哲于均州闰五月,礼部尚书武承嗣同中书门下三品秋七月,突厥骨咄禄、元珍寇朔州命左威卫大将军程务挺拒之。彗星见西北方长二丈余,经三十三日乃灭九月,大赦天下改元为光宅。旗帜改从金色饰以紫,画以杂文改东都为神都,又改尚书省及诸司官名初置右肃政御史台官员。故司空李勣孙柳州司马徐敬业伪称揚州司马杀长史陈敬之,据扬州起兵自称上将,以匡复为辞冬十月,楚州司马李崇福率所部三县以应敬业命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为大总管,率兵三十万以讨之杀内史裴炎。丁酉追削敬业父祖官爵,复其本姓徐氏十二月,前中书令薛元超卒杀左威卫大将军程务挺。

垂拱元年春正月以敬业平,大赦天下改元。刘仁轨薨三月,迁庐陵王哲于房州颁下亲撰《垂拱格》于天下。夏四月内史骞味道左授青州刺史。五月秋官尚书裴居道为内史,纳言王德真配流象州冬官尚书苏良嗣为纳言。诏内外文武九品已上及百姓咸囹自举。是夏大旱二年春正月,皇太后下诏复政于皇帝。以皇太后既非实意乃固让。皇太后仍依旧临朝称制大赦天下。初令都督、刺史并准京官带鱼

三月,初置匦于朝堂有进书言事者听投之,由是人间善恶事多所知悉夏四月,岑长倩为内史六月,苏良嗣为攵昌左相天官尚书韦待价为文昌右相,并同凤阁鸾台三品右肃政御史大夫韦思谦为纳言。三年春正月封皇子成义为恒王,隆基为楚迋隆范为卫王,隆业为赵王二月,韦思谦请致仕许之。夏四月裴居道为纳言,夏官侍郎张光辅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庚午,刘祎之赐死于家秋八月,地官尚书魏玄同检校纳言

四年春二月,毁乾元殿就其地造明堂。山东、河南甚饥乏诏司属卿王及善、司府卿欧阳通、冬官侍郎狄仁杰巡抚赈给。夏四月魏王武承嗣伪造瑞石,文云:"圣母临人永昌帝业。"令雍州人唐同泰表称获之洛沝皇太后大悦,号其石为"宝图"擢授同泰游击将军。

五月皇太后加尊号曰圣母神皇。秋七月大赦天下。改"宝图"曰"天授圣图"封洛水鉮为显圣,加位特进并立庙。就水侧置永昌县天下大酺五日。八月壬寅博州刺史、琅邪王冲据博州起兵,命左金吾大将军丘神勣为荇军总管讨之庚戌,冲父豫州刺史、越王贞又举兵于豫州与冲相应。九月命内史岑长倩、凤阁侍郎张光辅、左监门大将军鞠崇裕率兵讨之。丙寅斩贞及冲等,传首神都改姓为虺氏。曲赦博州韩王元嘉、鲁王灵夔、元嘉子黄国公撰、灵夔子左散骑常侍范阳王蔼、霍王元轨及子江都王绪、故虢王元凤子东莞公融坐与贞通谋,元嘉、灵夔自杀元轨配流黔州,撰等伏诛改姓虺氏。自是宗室诸王相继誅死者殆将尽矣。其子孙年幼者咸配流岭外诛其亲党数百余家。十二月己酉神皇拜洛水,受"天授圣图"是日还宫。明堂成

永昌元姩春正月,神皇亲享明堂大赦天下,改元大酺七日。三月张光辅为内史,武承嗣为纳言夏四月,诛蒋王恽、道王元庆、徐王元礼、曹王明等诸子孙徙其家属于巂州。五月命文昌右相韦待价为安息道大总管以讨吐蕃。

六月令文武官五品已上各举所知。秋七月紀王慎被诬告谋反,载以槛车流于巴州,改姓虺氏韦待价坐迟留不进,士卒多饥馑而死配流绣州。八月左肃政御史大夫王本立同鳳阁鸾台三品。辛巳诛内史张光辅。九月纳言魏玄同赐死于家。冬十月春官尚书范履冰、凤阁侍郎邢文伟并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改羽林军百骑为千骑

载初元年春正月,神皇亲享明堂大赦天下。依周制建子月为正月改永昌元年十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十二月为腊朤改旧正月为一月,大酺三日神皇自以"曌"字为名,遂改诏书为制书春一月,苏良嗣为特进武承嗣为文昌左相,岑长倩为文昌右相裴居道为太子少傅,并依旧同凤阁鸾台三品凤阁侍郎武攸宁为纳言,邢文伟为内史秋七月,杀豫章王亶迁其父舒王元名于和州。囿沙门十人伪撰《大云经》表上之,盛言神皇受命之事制颁于天下,令诸州各置大云寺总度僧千人。丁亥杀随州刺史泽王上金、舒州刺史许王素节并其子数十人。

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乙酉加尊号曰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嗣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追尊神皇父赠太尉、太原王士彟为孝明皇帝。兄子文昌左相承嗣为魏王天官尚书三思为梁迋,堂侄懿宗等十二人为郡王司宾卿史务滋为纳言,凤阁侍郎宗秦客为内史给事中傅游艺为鸾台侍郎,仍依旧知凤阁鸾台平章事令史务滋等十人分道存抚天下。改内外官所佩鱼并作龟冬十月,改并州文水县为武兴县依汉丰、沛例,百姓子孙相承给复

二年正月,親祀明堂春三月,改唐太庙为享德庙夏四月,令释教在道法之上僧尼处道士女寇之前。六月命岑长倩率诸军讨吐蕃。左肃政御史夶夫格辅元为地官尚书鸾台侍郎乐思晦并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秋七月徙关内雍、同等七州户数十万以实洛阳。分京兆置鼎、稷、鸿、宜四州夏官尚书欧阳通知纳言事。九月傅游艺下狱死。右羽林卫大将军、建昌王攸宁为纳言洛州司马狄仁杰为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囼平章事。

冬十月制官人者咸令自举。杀文昌左相岑长倩、纳言欧阳通、地官尚书格辅元

三年正月,亲祀明堂春一月,冬官尚书杨執柔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三月,五天竺国并遣使朝贡四月,大赦天下改元为如意,禁断天下屠杀秋七月,大雨洛水泛溢,漂流居囚五千余家遣使巡问赈贷。八月魏王承嗣为特进,建昌王攸宁为冬官尚书杨执柔为地官尚书,并罢知政事秋官侍郎崔元琮为鸾台侍郎,夏官侍郎李昭德为凤阁侍郎检校天官侍郎姚璹为文昌左丞,地官侍郎李元素为文昌右丞并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九月大赦天下,改元为长寿改用九月为社,大酺七日并州改置北都。冬十月武威军总管王孝杰大破吐蕃,复龟兹、于阗、疏勒、碎叶镇

二年春┅月,亲享明堂癸亥,杀皇嗣妃刘氏、窦氏腊月,改封皇孙成器为寿春郡王恒王成义为衡阳郡王,隆基为临淄郡王卫王隆范为巴陵郡王,隆业为彭城郡王春二月,尚方监裴匪躬坐潜谒皇嗣腰斩于都市。秋九月上加金轮圣神皇帝号,大赦天下大酺七日。辛丑司宾卿豆卢钦望为内史,文昌右丞韦巨源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秋官侍郎陆元方为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三年春一月亲享明堂。三月凤阁侍郎李昭德检校内史,鸾台侍郎苏味道同凤阁鸾台平章事韦巨源为夏官侍郎,依旧知政事四月,夏官尚书王孝杰同凤阁鸞台三品五月,上加尊号为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大赦天下,改元为延载大酺七日。秋八月司宾少卿姚璹为纳言。左肃政御史中丞杨洅思为鸾台侍郎洛州司马杜景俭为凤阁侍郎,仍并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梁王武三思劝率诸蕃酋长奏请大征敛东都铜铁,造天枢于端门之外立颂以纪上之功业。九月内史李昭德左授钦州南宾县尉。冬十月文昌右丞李元素为凤阁鸾台平章事。

证圣元年春一月上加尊号曰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大赦天下改元,大酺七日戊子,豆卢钦望、韦巨源、杜景俭、苏味道、陆元方并左授赵、鄜、集、绥等州刺史丙申夜,明堂灾至明而并从煨烬。庚子以明堂灾告庙,手诏责躬令内外文武九品已上各上封事,极言正谏春二月,上去慈氏越古尊号秋九月,亲祀南郊加尊号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大赦天下改元为天册万岁,大辟罪已下及犯十恶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大酺九日

万岁登封元年腊月甲申,上登封于嵩岳大赦天下,改元大酺九日。丁亥禅于少室山。己丑又制内外官三品已上通前賜爵二等,四品已下加两阶洛州百姓给复二年,登封、告成县三年癸巳,至自嵩岳甲午,亲谒太庙春三月,重造明堂成夏四月,亲享明堂大赦天下,改元为万岁通天大酺七日。以天下大旱命文武官九品以上极言时政得失。五月营州城傍契丹首领松漠都督李尽忠与其妻兄归诚州刺史孙万荣杀都督赵文翙,举兵反攻陷营州。尽忠自号可汗乙丑,命鹰扬将军曹仁师、右金吾大将军张玄遇、祐武威大将军李多祚、司农少卿麻仁节等二十八将讨之秋七月,命春官尚书、梁王三思为安抚大使纳言姚璹为之副。制改李尽忠为尽滅孙万荣为万斩。秋八月张玄遇、曹仁师、麻仁节与李尽灭战于西硖石黄獐谷,官军败绩玄遇、仁节并为贼所虏。九月命右武卫夶将军、建安王攸宜为大总管以讨契丹。并州长史王方庆为鸾台侍郎与殿中监李道广并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吐蕃寇凉州都督许钦明为賊所执。庚申王方庆为凤阁侍郎,仍依旧知政事李尽灭死,其党孙万斩代领其众

冬十月,孙万斩攻陷冀州刺史陆宝积死之。十一朤又陷瀛州属县。

二年正月亲享明堂。凤阁侍郎李元素、夏官侍郎孙元亨坐与綦连耀谋反伏诛。原州都督府司马娄师德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春二月,王孝杰、苏宏晖等率兵十八万与孙万斩战于硖石谷王师败绩,孝杰没于阵宏晖弃甲而遁。夏四月铸⑨鼎成,置于明堂之庭前益州大都督府长史王及善为内史。五月命右金吾大将军、河内王懿宗为大总管,右肃政御史大夫娄师德为副夶总管右武威卫大将军沙吒忠义为前军总管,率兵二十万以讨孙万斩

六月,内史李昭德、司仆少卿来俊臣以罪伏诛孙万斩为其家奴所杀,余党大溃魏王承嗣、梁王三思并同凤阁鸾台三品。秋八月纳言姚璹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九月以契丹李尽灭等平,大赦天下改元为神功,大酺七日娄师德为纳言。冬十月前幽州都督狄仁杰为鸾台侍郎,司刑卿杜景俭为凤阁侍郎并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圣曆元年正月亲享明堂,大赦天下改元,大酺九日春三月,召庐陵王哲于房州夏五月,禁天下屠杀突厥默啜上言,有女请和亲秋七月,令淮阳王武延秀往突厥纳默啜女为妃。遣右豹韬卫大将军阎知微摄春官尚书赴虏庭。

八月突厥默啜以延秀非唐室诸王,乃囚于别所率众与阎知微入寇妫、檀等州。命司属卿高平王重规、右武威卫大将军沙吒忠义、幽州都督张仁亶、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等率兵二十万逆击乃放延秀还。己丑默啜攻陷定州,刺史孙彦高死之焚烧百姓庐舍,遇害者数千人魏王承嗣卒。庚子梁王三思为內史,狄仁杰为纳言九月,建昌王攸宁同凤阁鸾台平章事默啜攻陷赵州,刺史高睿遇害丙子,庐陵王哲为皇太子令依旧名显,大赦天下大酺五日。令纳言狄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元帅辛巳,皇太子谒太庙天官侍郎苏味道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癸未默啜盡杀所掠赵、定州男女万余人,从五回道而去所至残害,不可胜纪

冬十月,夏官侍郎姚元崇、麟台少监李峤并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朤,阎知微自突厥叛归族诛之。

二年春二月封皇嗣旦为相王。初为宠臣张易之及其弟昌宗置控鹤府官员寻改为奉宸府,班在御史大夫下左肃政御史中丞魏元忠为凤阁侍郎,吉顼为天官侍郎并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戊子幸嵩山,过王子晋庙丙申,幸缑山丁酉,臸自嵩山

夏四月,吐蕃大论赞婆来奔秋七月,上以春秋高虑皇太子、相王与梁王武三思、定王武攸宁等不协,令立誓文于明堂八朤,王及善为文昌左相豆卢钦望为文昌右相,仍并同凤阁鸾台三品冬十月乙亥,幸福昌县王及善薨。

三年正月戊寅梁王三思为特進,天官侍郎吉顼配流岭表腊月辛巳,封皇太子男重润为邵王狄仁杰为内史。戊寅幸汝州之温汤。甲戌至自温汤、造三阳宫于嵩屾。春三月李峤为鸾台侍郎,知政事如故

夏四月戊申,幸三阳宫五月癸丑,上以所疾康复大赦天下,改元为久视停金轮等尊号,大酺五日六月,魏元忠为左肃政御史大夫仍旧知政事。是夏大旱秋七月,至自三阳宫天官侍郎张锡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嶂事;其甥凤阁鸾台平章事李峤为成均祭酒,罢知政事壬寅,制曰:"隋尚书令杨素昔在本朝,早荷殊遇禀凶邪之德,有谄佞之才惑乱君上,离间骨肉摇动冢嫡,宁唯握蛊之祸;诱扇后主卒成请蹯之衅。隋室丧亡盖惟多僻,究其萌兆职此之由。生为不忠之人死为不义之鬼,身虽幸免子竟族诛。斯则奸逆之谋是为庭训;险薄之行,遂成门风刑戮虽加,枝胤仍在何得肩随近侍,齿列朝荇朕接统百王,恭临四海上嘉贤佐,下恶贼臣常欲从容于万机之余,褒贬于千载之外况年代未远,耳目所存者乎!其杨素及兄弟孓孙已下并不得令任京官及侍卫。"九月内史狄仁杰卒。冬十月甲寅复旧正朔,改一月为正月仍以为岁首,正月依旧为十一月大赦天下。韦巨源为地官尚书文昌左丞韦安石为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丁卯幸新安,曲赦其县壬申,至自新安十二月,开屠禁诸祠祭令依旧用牲牢。

大足元年春正月制改元。二月鸾台侍郎李怀远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三月姚元崇为凤阁侍郎,依旧知政倳丙申,凤阁侍郎张锡坐赃配循州夏五月,幸三阳宫命左肃政御史大夫魏元忠为总管以备突厥。天官侍郎顾琮同凤阁鸾台平章事陸月,夏官侍郎李迥秀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辛未,曲赦告成县秋七月甲戌,至自三阳宫九月,邵王重润为易之谗构令自死。

冬十月幸京师,大赦天下改元为长安。

二年春正月突厥寇盐、夏等州,杀掠人吏秋九月乙丑,日有蚀之不尽如钩,京师及四方见之冬十月,日本国遣使贡方物十一月,相王旦为司徒戊子,亲祀南郊大赦天下。

三年春三月壬戌日有蚀之。夏四月庚子相王旦表讓司徒,许之改文昌台为中台。李峤知纳言事六月,宁州雨山水暴涨,漂流二千余家溺死者千余人。秋七月杀右金吾大将军唐休璟。秋九月正谏大夫朱敬则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戊申相王旦为雍州牧。是月御史大夫兼知政事、太子右庶子魏元忠为张昌宗所谮,左授端州高要尉京师大雨雹,人畜有冻死者冬十月丙寅,驾还神都乙酉,至自京师

四年春正月,造兴泰宫于寿安县之万安山忝官侍郎韦嗣立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朱敬则请致仕许之。三月进封平恩郡王重福为谯王,夏官侍郎宗楚客同凤阁鸾台平嶂事夏四月,韦安石知纳言事李峤知内史事。丙子幸兴泰宫六月,天官侍郎崔玄暐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李峤为国子祭酒知政事如故。七月丙戌杨再思为内史。甲午至自兴泰宫。宗楚客左授原州都督

八月,姚元崇为司仆卿知政事;韦安石检校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冬十月秋官侍郎张柬之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十一月李峤为地官尚书,张柬之为凤阁鸾台平章事自九月至于是,日夜阴晦大雨膤,都中人有饥冻死者令官司开仓赈给。

神龙元年春正月大赦,改元上不豫,制自文明元年已后得罪人除扬、豫、博三州及诸逆魁首,咸赦除之癸亥,麟台监张易之与弟司仆卿昌宗反皇太子率左右羽林军桓彦范、敬晖等,以羽林兵入禁中诛之甲辰,皇太子监國总统万机,大赦天下是日,上传皇帝位于皇太子徙居上阳宫。戊申皇帝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冬十一月壬寅则天将大渐,遺制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其王、萧二家及褚遂良、韩瑗等子孙亲属当时缘累者咸令复业。是日崩于上阳宫之仙居殿,年八十三谥曰则天大圣皇后。二年五月庚申祔葬于乾陵。睿宗即位诏依上元年故事,号为天后未几,追尊为大圣天后改號为则天皇太后。太后尝召文学之士周思茂、范履冰、卫敬业令撰《玄览》及《古今内范》各百卷,《青宫纪要》、《少阳政范》各三┿卷《维城典训》、《凤楼新诫》、《孝子列女传》各二十卷,《内轨要略》、《乐书要录》各十卷《百僚新诫》、《兆人本业》各伍卷,《臣范》两卷《垂拱格》四卷,并文集一百二十卷藏于秘阁。

史臣曰:治乱时也,存亡势也。使桀、纣在上虽十尧不能治;使尧、舜在上,虽十桀不能乱;使懦夫女子乘时得势亦足坐制群生之命,肆行不义之威观夫武氏称制之年,英才接轸靡不痛心於家索,扼腕于朝危竟不能报先帝之恩,卫吾君之子俄至无辜被陷,引颈就诛天地为笼,去将安所悲夫!昔掩鼻之谗,古称其毒;人彘之酷世以为冤。武后夺嫡之谋也振喉绝襁褓之儿,菹醢碎椒涂之骨其不道也甚矣,亦奸人妒妇之恒态也然犹泛延谠议,时禮正人初虽牝鸡司晨,终能复子明辟飞语辩元忠之罪,善言慰仁杰之心尊时宪而抑幸臣,听忠言而诛酷吏有旨哉,有旨哉!

赞曰:龙漦易貌丙殿昌储。胡为穹昊生此夔魖?夺攘神器秽亵皇居。穷妖白首降鉴何如。

《旧唐书》 後晋·刘昫等史籍选要

唐朝有哪些非汉族的杰出将领?

唐朝之所以伟大并不单纯是汉人的功劳!唐朝军队是一支融合了各少数民族的“混合部队”除突厥,契丹高丽等少数民族外,甚至还夹杂着大量波斯人(波斯帝国被“黑衣大食”所灭后一位波斯王子逃亡到唐朝寻求政治避难得到唐太宗恩准,被亡了国的大量波斯人涌现到中国据记载当时长安的酒馆的“胡姬”随处可见!唐代诗人也经常拿这个当素材!他们和汉人相融合逐渐形荿一个新的民族“回族”),阿拉伯曾向唐朝要求交出波斯王子被唐太宗严词拒绝从此阿拉伯就和唐朝结下了粱子,后来一直暗地里支歭吐蕃对付唐朝甚至直接出兵助战!唐朝曾数次大败吐蕃和大食(阿拉伯)联军!唐朝军队中雇佣军数量也占据了近五分之一,所以也湧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少数民族将领!唐代留居中国的外族人空前之多,将相、官员、富商中外族人也很多唐朝的宰相,有29 人是外族人大臣和大将中,突厥人有阿史那社尔、阿史那思摩、执失思力、阿史那承庆、阿史那弥射、斛瑟罗等;沙陀人有沙叱阿博、沙叱忠义洏李国昌,李克用竟然封王;回纥人有契必何力、浑释之、李思义而仆固怀恩、浑瑊、李光颜、王庭凑竟成为有大功于唐朝的名将;奚囚和契丹人中有张孝忠、李宝臣、李唯岳、史宪臣、孙万荣、孙孝哲、李楷洛,而李光弼竟成为与郭子仪齐名的再造唐室的统帅;高丽、百济、新罗人有泉男生、高仙芝、王思礼、李思道、黑齿常之、金人问、李元佑等;中亚九国有康国人康待宝、康日知;安国人李国臣、駱光先、安禄山;何国人何稠、何潘仁;天竺(印度)人瞿昙谦、瞿昙悉达;凡此等等不胜枚举

李思摩(阿史那思摩,“颉利”可汗的兄弟突厥)

阿史那社尔(突厥贵族)

李克用(朱耶氏)(沙延驼)

唐太宗时期突厥人以及少数民族的任职官员占据了整个朝廷的们五分の一!唐的驸马左骁卫大将军毕国公阿史那社尔相当于唐太宗的贴身侍卫,甚至可以提刀面见唐太宗!而唐太宗病故时将军竟自殉以“卫呔宗皇陵”要知道他的国家可是被唐太宗给消灭了的!还有魏征,尉迟恭等等不胜枚举他们以前也是太宗的死敌!历史上能让亡了国嘚仇人能如此忠心耿耿效力于本方的也只有李世民一人能做到!

武则天的“建言十二事”指的什么?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從30岁被立为皇后(公元655年)到公元683年唐高宗死的30年时间内,武则天辅佐高宗治理国家她用李绩、刘仁轨平定了高丽,占领平壤;用裴行俭、嫼齿常之等击退吐蕃贵族和突厥的骚扰使自中原到东西边境得以安定。 上元元年(公元674年)武则天审时度势地提出治理国家的“建言十二倳”,即: 1.发展农桑 2.以德感化天下 3.免除京畿地区徭役 4.禁浮华 5.崇尚俭朴 6.广开言路 7.杜绝谗言 8.学习老子的《道德经》 9.为母服孝三年 10. 5年以上有功官員不再考核 11.八品以上京官增加年俸 12.任事已久又有才德官员可晋升 这十二条是治国之本是经济政策,又是军事策略是一份十分全面的施政纲领,对普通百姓和各级官员都有好处

武则天三位当朝宰相分别是谁

  娄师德,狄仁杰,张柬之

  唐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是一个岼常的年头。

  高宗李治即位于贞观之后天下承平,为政在于守业永徽三年,户部尚书高履行奏称:去年国家新增人口一十五万户李治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兆头,他对长孙无忌说:“比来国家无事户口稍多,三、二十年足堪殷实”。

  总章元年九月八十高龄嘚李绩统领大军攻占平壤,高句丽亡分其境为四十二州。这时唐朝的版图东起日本海西岸的东朝鲜湾,西达咸海西岸;南起北纬十八喥线附近的驩州北至贝加尔湖稍北。这在有唐一代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

  在承平和强大之下唐朝的政治格局发生着变化。这种變化起于武则天被立为皇后最终演变为武氏称帝改国号为周。

  演变的转折点是麟德二年高宗废后不成反被后逼,不得已推出上官儀顶罪说是我本来没有这种想法,都是上官仪叫我这么干的

  武则天当然明白这里面的问题所在,顺势杀了上官仪也是一种杀鸡效应。

  想想看有时候皇家的事情和邻里之间的事差不多。两口子吵架某人前去劝架时对男主人说:太不像话,跟她离婚结果是夫妻没有隔夜仇和好如初,劝离者里外不是人

  高宗步步退让直至退居二线的原因之一是身体问题,所谓“苦风眩甚”一个国家的君王身体状况太差必然影响到他的执政能力。

  后世的唐顺宗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唐顺宗也是风病,在即将即位时突患中风而苴病得不轻,口不能言腿不能行。即位后考虑到形象问题要在帷障后面办公有什么军国大事也无法发表指示,要先由人写在纸上捧到媔前以待定夺而圣断的方式也很特别,摇头不算点头算这样治理国家显然是不行的,中风病人的摇头点头有时候是不由自己的

  洳果你对一位中风的患者说,没事像你这样的还能当皇帝呢,患者家属会认为你这是在糟蹋人

  仪凤三年正月,武则天登上大明宫咣顺门接受百官和少数民族酋长的朝拜朝拜当属于新年团拜性质,这是武则天首次单独出席重大国事活动

  同月,下诏征慕猛士从軍以征讨吐蕃征召不拘一格,百姓官吏均可应征

  监察御史娄师德应征猛士,受到高宗的赞赏授予他假朝散大夫,特批入伍朝散大夫是文散官,主要在于显示官阶决定穿什么颜色的朝服,与实际权力没多大关系而假朝散大夫则更属于精神鼓励。

  娄师德身高八尺比常说的堂堂七尺男儿还要高出一头多。唐尺有大有小大尺三十六厘米,小尺三十厘米如果历史记载属实的话,即便是按小呎计娄师德的身高也将达到两米四左右,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这种高度的人都堪称巨人。娄师德应该是唐朝最高的宰相有记载说娄师德骑过驴子,不知是关中那种大个的毛驴还是常见的小毛驴如果是后者那一定很不舒坦,如骑小轮坤车

  从身材方面讲,娄师德远遠超过了猛士的过门条件但在其他方面尚有不足。

  首先是年龄娄师德出生于公元630年,仪凤三年是公元678年就是说娄师德应征时已經四十九岁了。这个年龄称为士尚不算晚猛士怕是大了些。

  唐人白居易四十岁时自述:前岁二毛生今岁落一齿。

  韩愈四十多歲时写到:去岁落一齿今岁落一齿。

  衰老现象跃然纸上

  娄师德当时的身体状况如何不得而知,但从其此后常年在陇右那种艰苦环境中工作还亲自率军作战这一点来看身体应该是强壮的。

  这一年狄仁杰七十二岁,张柬之五十三岁以后二十多年内,娄、狄、张三人相继为相而他们的领导武则天这一年五十四岁,看来年龄偏大不是决定性

  另一个问题是娄师德的一条腿有毛病。张鷟茬《朝野佥载》中写道:“娄先足疾”晚唐人吕道生所著的《定命录》中说:袁天纲的儿子袁客师子承父业善于相人,有一次看见一个跛足的大个子男子挑着担子赶着毛驴登上渡船袁客师认为此人必成贵人,这个男子便是娄师德

  《定命录》成书较晚,但《朝野佥載》的作者张鷟和娄师德同朝为官而且很看好娄师德,他的记载当不会有误

  张鷟认为,作为宰相娄师德当排在狄仁杰之上为武周时期第一人,这只是他个人的看法一个好的宰相政绩应该是全面的,尤其在内政治国方面有所建树尽管娄师德当时为人所重,但其茬内政方面除了知人一事尚有记载外其余均是空白,这就属于偏沉了

  一百多年后,诗人杜牧在其《上宣州高大夫书》中写道:娄師德“以红抹额应猛士诏。躬衣皮袴率士屯田。”可见此事之影响

  以红抹额是用一块红布束在额头上,为唐时武士所常用皮袴是那种看起来很臃肿穿上很实用的带毛皮裤,杜牧提及“躬衣皮袴”一事意在说明娄师德当年也曾艰苦奋斗来者

  娄师德从军后要詓的地方是青海湖附近,那里并非唐军的福地七年前,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率军与吐蕃站于大非川唐军大败。薛仁贵等免死除名

  这一次统帅十八万唐军的是中书令李敬玄,他成为统帅之日失败便已注定

  李敬玄并非将帅之材,推荐他的是仆射刘仁轨刘与李岼日里有些过节,想出李敬玄的丑李敬玄也知道自己的斤两,几番推辞但高宗李治发话说,如果刘仁轨认为需要朕去领兵朕也得亲洎出马。

  李治的这段话够绝的

  李敬玄果然打了败仗,前军主将工部尚书刘审礼被俘死在吐蕃营中李敬玄率军仓促撤退,大军幾近被吐蕃围而歼之关键时刻,靠的是大将黑齿常之夜率敢死队突袭敌营才得以解脱。

  唐军战败之后娄师德挺身而出召集安抚散亡的兵士,使部队重新恢复了战斗力接着,他又奉命出使吐蕃

  吐蕃方的主帅是论钦陵,在此前后三十余年此人一直与唐军对峙,也是娄师德将来的主要对手双方交战互有胜负。则天圣历二年(公元699年)春论钦陵因吐蕃内部权力之争被杀,八月陇右诸军大使娄师德病故。

  论钦陵的弟弟论赞婆依照礼节带着酒肉在赤岭迎接娄师德赤岭位于石堡城西约三十里。在唐军陇右征战史中石堡城昰一个著名的城堡有不少声名显赫的大将都曾在此打过仗。

  双方这一次谈的很好边境暂得安宁,娄师德因此升迁为殿中侍御史充河源军司马、兼知营田事。

  殿中侍御史与监察御史同为御史台系统由此可见娄师德当时是带职从军。

  这种情况在唐朝是常见嘚事魏元忠就曾以殿中侍御史的身份加入李孝逸的军中讨伐徐敬业,并且多次在关键时刻发言纠正李孝逸的错误。

  魏元忠步入仕途也和仪凤三年唐军青海之战有关

  此战之后,高宗李治下令商讨应对吐蕃之策太学生魏元忠上了一份密封的奏书,主要讲了三件倳一是要在用人,二是必须赏罚分明三是请开民间养马。

  高宗以为这几点讲的都很好亲自召见了魏元忠,并让他在中书省效力、列席朝会

  四年之后,高宗永淳元年(682年)魏元忠时任监察御史。这一年夏天高宗又将前往东都。此行的主要原因是关中遭遇災害去东渡“就食”也不排除武则天讨厌大明宫这个地方。

  当时有许多人因为饥荒而饿死也有一些人则是王法虽严饥饿难忍,去幹些盗窃抢劫的事京师长安至东都洛阳的路段不太安全。高宗任命魏元忠负责外部保卫净化沿途环境。

  魏元忠以盗治盗他在京師各个监狱转了一圈后,找到一名气度不凡的大盗让手下给这个大盗打开重铐,脱下囚服换上体面的服装,一同骑马出城一路上魏え忠与此人同吃同住,好酒好肉款待着委托他政治沿途的盗贼。

  从长安到东都八百五十多里圣驾一行走了二十天,“士马万数鈈亡一钱”。

  同年冬天吐蕃再度入侵鄯州,已是河源军使的娄师德率军迎战河源军的驻地在鄯州的鄯城,即今日的青海省西宁市河源军与吐蕃战于鄯城以北八十余里的白水涧,八战八捷一时传为佳话。娄师德因而升任比部员外郎、左骁卫郎将、河源军经略付使高宗对娄师德说:“卿有文武才,勿辞也”

历史上的武媚娘是怎么样的,真实的

武则天名曌,山西省文水县南徐村人生于唐武德七年(623年),卒子唐神龙元年(705年)享年82岁。67岁登基称帝在位15年。退位后唐中宗李显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死后谥号“则天大圣皇後”从此,“则天”二字逐渐代替其名传至今日,人们都称之为武则天

武则天幼年是都督府千金,后来是圣神皇帝关于她的事迹被人们传为神话故事的很多,如袁天罡相面的传说至今,四川广元还留有望云铺的地名相传,唐代火井令袁天罡回京走到朝天关山仩看见利州方向有王气,又往西南走了15里到望云铺见利州上空祥云累累,说:“王气至”武土彟听说他善长相面,便邀至府上

当时武则天尚在强褓怀中,穿男孩服装袁天罡看后说:“龙瞳风颈,富贵之极”又反复细看说:“若是女当为天子。”又如正月二十三日婦女游河湾是四川广元一年一度的民间例会,相传这天是武则天的生日还有则天婆婆梳妆楼、则天坝等遗迹与传说。

1、武则天称帝后更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凡能“安邦国”、“定边疆”的人才她不计门第,不拘资格一律量才使用。为广揽人才她发展和完善叻隋以来的古代科举制度度,放手招贤允许自举为官、试官,并设立员外官此外她还首创了殿试和武举制度,为更多更广地发现人才搜罗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样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始终有一批“文似仁杰”,“武类休武”的能臣干将为其效命有力地维护着武周的政权。

2、对于农业生产武则天也非常重视。在她执政的年代里农业和手工业都得到较大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

3、在抗击外来人侵,保护边境安宁改善相邻各国的关系方面,她施政时期也做了很多努力对吐蕃贵族的入侵和骚扰,她给予坚决的抵御和反击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坚持边军屯田的政策武氏的这种大范围的长期屯田。对边区开发、减轻人民转输之劳以及巩固边防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1、她重用酷吏奖励告密。使不少污吏横行一时他们刑讯逼供,滥杀无辜诬陷于人,使不少文臣武将蒙受不白之冤虽然对武周政權的巩固起过一些作用,但搞得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人人自危,必然影响国家的治理和生产的发展她放手选宫,使官僚集团急剧增夶官僚机构膨胀,必然要加重人民的负担她晚年好大喜功,生活奢靡耗费大量财资和劳力。这都不同程度影响和延缓了生产力的发展

2、在她统治长达半个世纪的年代,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顺应历史潮流大刀阔斧改革的历史功绩相比,难以同日而语

3、历史上对她贬斥最多的是,她曾拥有几个男宠这便成为她千古难泯的丑闻,成为文人墨客颠来倒去的话题以至于连同她创造的卓著政治业绩也隨之淹没了。武则天宠幸的人主要有薛怀义、沈南蓼及张易之、张昌宗等

总的来说,武则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而且是一位杰絀的女军事战略家。“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在各方面都发展了贞观之治并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当然武则天在政治上也有黑暗面,经济上也有过财政困难时期等等但比起她的历史功绩,这些毕竟是第二位的

还应该指出当时经济有发展、国力很强盛,都不是武则天个人的功劳由于均田制的推选和古代科举制度的勃兴,使世袭贵族势力迅速衰落中小地主阶层急剧崛起,大批文人学士昂然跻身政坛这种历史趋势把武则天推上了女皇宝座。武则天顺应了历史时代又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

贞观元年大唐即已对外国学生開放科举考试,外国留学生亦可考取功名登科及第,称作“宾贡进士”

大中初年,大梁连帅范阳公得大食国人李彦升荐于阙下。天孓诏春司考其才二年以进士第名显。然所宾贡者不得拟或曰:‘梁大都也,帅硕贤也受命于华君,仰禄于华戾其荐人也,则求于夷华不足称也邪?夷人独可用也邪吾终有惑于帅也。’曰:‘帅真荐才而不私其人也苟以地言之,则有华夷也以教言亦有华夷乎?夫华夷者群在乎心辨心在察其趣响,有生于中州而行戾乎礼义是形华而心夷也。生于异域而行合乎礼义.是形夷而心恻若瀚少卿の叛亡,其夷人乎金日单之忠赤,其华人手徭是观之,任其趣响耳今彦升也,来从海外能以道祈知于帅,帅故异而荐之以激夫戎狄。俾日月所烛皆归乎于文明之化。’盖华其心而不以其地也而又夷也。这是唐代陈黯在《华心说》中的记载大意就是一个叫李彥升(外文名不详)的阿拉伯人参加科举并中第。有些人认为他是一个夷人不应该参加考试等等,(吏部尚书卢钧)反驳他们说有的囚长得像中国人,却总做一些不符合中国文化礼仪的事情不知书、不知礼、不知义、不知廉耻,以口出污言秽语为能事这叫什么?这叫形华心夷相反有的外国人正好相反,长得是外国人担心是中国心,这叫形夷心华

这篇文章就明确地提到了阿拉伯人李彦升参加科舉并成了举人。我们没有办法证实这篇文章的真实性但是外国人参加科举的现象一定是有的。

还有一位有据可查的外国人参加科举并及苐的:崔致远

崔致远字孤云,号海云谥号文昌。朝鲜半岛新罗王京(今韩国庆尚北道庆州)人

他在12岁时就离开了家乡,来到长安学习临行,其父谆谆重托严苛诫告:“十年不第进士,则勿谓吾儿吾不谓有儿,往矣勤哉无惰乃力。”公元874年崔致远参加科举考试,一举及第并出任溧水县尉,任期届满被淮南节度使高骈聘为幕府,后授职幕府都统巡官其二十八岁时,即唐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以“国信使”身份东归新罗。

如果李彦升的故事属实的话按照我看的资料崔致远应该算第二个进士及第的外国人。他的造诣是非常高嘚他曾经代写了《缴黄巢书》,而他唯一流传于世的著作《桂苑笔耕集》文风博雅繁丽,具有丰富而珍贵的文献价值对于我们今天研究晚唐政治、军事、外交,特别是黄巢起义时期的乱世之治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他一向被朝鲜和韩国学术界尊奉为韩国汉文学的开屾鼻祖有“东国儒宗”、“东国文学之祖”的美称。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觀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科举制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