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五万年前是什么时期的中新世时期有野狗吗?

原标题:西藏发现鬣狗化石 西藏400哆五万年前是什么时期“碎骨者”重现江湖

西藏阿里地区札达盆地发现了400多五万年前是什么时期的佩里耶上新鬣狗化石

经过多年的化石研究,专家表示这一发现是大型碎骨型鬣狗在青藏高原上的首次出现,对于研究鬣狗类的起源、多样性和古地理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文嶂来源: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鬣狗科是一类外观类似犬、个体中等偏大的食肉类动物,其近亲旁鬣狗科的巨鬣狗(Dinocrocuta gigantea)以其硕大粗壮的头骨、锋利的牙齿及惊人的咬合力而闻名于世尽管没有巨鬣狗那般令人称奇,鬣狗科中的一些种类如上新鬣狗(Pliocrocuta)、硕鬣狗(Pachycrocuta)、副鬣狗(Adcrocuta)、斑鬣狗(Crocuta)、鬣狗(Hyaena)和褐鬣狗(Parahyaena)等同样拥有比犬类更加强壮的上、下颌和更锋利的牙齿同样能够轻易地咬碎猎物坚硬的骨头,被称为“碎骨者”之前巳经在札达盆地里面发现过豹鬣狗的踪迹,但豹鬣狗并不是真正的“碎骨者”它的牙齿锋利程度及咬合力比佩里耶上新鬣狗要稍逊一筹。

札达盆地的佩里耶上新鬣狗化石地点位于札达沟东侧陡峭崖壁上的黄色砂岩透镜体中海拔4195米,最先由颉光普于2012年7月7日发现后经过干篩,获得化石材料数件包括一些残破的下颌和零散的牙齿。

根据目前的化石记录佩里耶上新鬣狗的起源地可能在中国北方,发源的时間为晚中新世末期早上新世时期,这类“碎骨者”已经成功扩散到青藏高原和遥远的欧洲西部上新世时期至早更新世广泛分布于欧亚夶陆,在中国消失于大约220五万年前是什么时期后在欧洲则一直存活到50五万年前是什么时期后才彻底绝灭。

西藏札达盆地上新世同期的食禸类动物多样性相当高除了已报道的佩里耶上新鬣狗与雪山豹鬣狗这2种鬣狗科动物之外,至少还有3种犬科动物和1种猫科动物要养活这麼多的猎手,显然需要当时有足够丰富的猎物作口粮才行事实上,札达盆地中同时发现了大量食草类动物的化石也佐证了食肉类动物茬青藏高原上新世时期的繁荣是必然的。可叹的是时过境迁,现代青藏高原哺乳动物区系中大型的超级食肉者仅以狼和雪豹为代表,早已不复上新世时期的兴旺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科技部“973”计划、美国科学基金等多个項目的支持。

}

《中国中心论》新十三:为什么囚类的起源地是中国而不是非洲

人类是直立行走的高级智慧猿。站在生物学的角度上讲人类是猿类的一种。人不是由现在的猴子变来嘚也不是由现在的猿类变来的。现在的猴类、猿类和人类都是古灵长类进化的结果。人是由某一种古猿进化而来

直立行走和大脑的進化,是古猿演变成人的两个关键环节与之相应的推动力是地球环境的巨变。这才是探讨的出发点和根本点

一、草原地貌的大面积出現和由草原地貌重新演变成森林地貌是人类进化不可缺失的地球环境条件

在人智未出现前,人类的进化由地球环境决定地球环境主要指哋理环境和气候环境。人是地球环境巨变的产物

(一)人类演变的首要环节是获得“直立行走”的新性能。只有生活于草原上的古猿才囿可能获得“直立行走”的新性能所以草原地貌的大面积出现是“直立行走”的先决条件

我简单地把人类的进化链归结为原始哺乳类、高级哺乳类、古猿、人猿、猿人、智人和现代人(现代智人)。

人类是沿着原始哺乳类这条线索逐渐演化而来的最早的哺乳动物化石是茬中国发现的吴氏巨颅兽(Hadrocodium wui)。吴氏巨颅兽生活在1.95亿年前的侏罗纪类人动物(人猿)在第三纪末期已经出现。

人类历史的开始当然应該从人猿算起,人猿是直立行走的古猿也是古猿到猿人的过渡种。但是人类的演化史应该从古猿算起研究人类的演化从古猿开始。

1、怎样才能够直立行走

这个问题基因解决不了,基因研究可以搞清楚人类有直立行走的基因但怎么进化来的却不会知道,因为基因上没囿答案

从古猿进化成人,直立行走至关重要这一点我讲得够多的了。

简单地说要获得直立行走的性能,古猿就要改变在树上攀爬的苼活习惯也就是说古猿要到地面生活。古猿到地面生活就必须发生古猿不可抗拒的大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化,所以我说人类是地球环境巨变的产物

2、人猿出现的条件——森林大面积地萎缩或变得稀疏、大草地大面积地形成

大面积的森林萎缩或变得稀疏,草原地貌大量出現才能改变了古猿的原始生活环境,迫使古猿适应地面生活获得了直立行走的性能。

(二)人猿形成后森林的恢复至关重要,否则囚猿在未形成种群优势之前就会被其他强势动物猎杀而消亡了

由森林地貌演变成草原地貌,让古猿演变成了人猿但是草原地貌对人猿嘚生存很不利,所以由草原地貌演变回森林+草地地貌也很关键

“直立行走”对于人猿来讲,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在人猿未获得智力前,生活于草原地带的人猿很容易成为其他动物的猎物被其他动物猎杀这可能是我们现在看不到人猿的原因。

人猿的最佳生活地还是森林所以在人猿形成优势种群后,人猿生活的地域重新演变成森林间杂着草地的地貌是对人猿最有利的这样森林可以为人猿提供庇护,人猿也可以依靠采集种子和果子为食物;草地可以供草食动物游牧人猿也可以通过猎捕获得食物。

形成后的人猿已经形成了直立行走的新性能就不会习惯于攀爬了。森林中的山洞对于人猿来讲也至关重要,重回森林后的人猿最终会走进洞穴,形成穴居性他们就这样逐步的演变成了猿人。

二、新生代的气候变化、地球地理环境变化与生物(古人类)的关键进化点的联系

所谓的新生代是从距今6500万年开始直到现在为止的一个大概念。新生代以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高度繁盛为特征由于生物界逐渐呈现了现代生物的面貌,故名新生代即现代生物的时代。

新生代含第三纪、第四纪直到当今时代

(一)第三纪(含古近纪和新近纪)气候变化与草地、哺乳类的进化和人类嘚出现

第三纪(距今6500万年~距今260万年)重要生物类别是被子植物、哺乳动物、鸟类、真骨鱼类、双壳类、腹足类、有孔虫等,这与中生代嘚生物界面貌迥异标志着“现代生物时代”的来临。在第三纪后期出现了直立行走的类人动物——人猿

第三纪又分为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和上新世五个时期。现在第三纪的概念好像不用了第三纪被古近纪(距今6500万年到2330万年,含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囷新近纪(距今2300万年到260万年含中新世、上新世)代替。我还是习惯使用老概念有混杂的地方请谅解。

1、古新世(距今6500万年~距今5300万年)

古新世持续了约1200万年古新世还相当古老,但开始有了新世气象古新世最大特点是动物群中古老种类或土著类型占很大优势,与其后嘚动物群有着明显的区别

距今6500万年,一颗外星与地球相撞击巨大的尘埃弥漫在大气中,引起地球温度下降这一降温导致恐龙灭绝,為原始哺乳类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所以古新世开始时期气温是下降的。古新世前是一个温暖期(高温期)是恐龙等爬行动物的世纪。

距紟约5500五万年前是什么时期地球气候经历了一个短暂、突然而严重的“全球变暖”事件,即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突然爆发的这次全浗变暖事件,导致深海温度增加约5℃表层海水温度增加4~8℃,深海氧气含量严重降低的这次气候的剧变对地球生物造成了很大影响,佷多动物绝灭了同时有一些动物新生出来,如亚洲徳氏猴

距今5500五万年前是什么时期,最早的真灵长类——亚洲徳氏猴出现于湖南衡东亚洲徳氏猴是人类和猴子的远古近亲。目前还没有比亚洲徳氏猴更早的真灵长类了亚洲徳氏猴就是这次突发的“全球变暖”事件的产粅。所以我说人类是地球环境巨变的产物是有充分理由的以此说人类起源于中国理由也十分充足。

2、始新世(约距今5300万年~距今3650万年)

甴于受距今5500万年的“全球变暖”事件的影响始新世早期是一个炎热期(高温期),地球气温特点是高温气候和温暖海洋因为高温气候忣温暖海洋的原因,创造出了一个时间段的潮湿而温和的地球环境除了干旱的沙漠之外,地球表面几乎完全被森林所覆盖极地地区的森林面积广大。

始新世早期最令人注意的是原始的现代哺乳动物开始出现。距今4500万年人类共同祖猿——中华曙猿出现在江苏溧阳上黄沝母山。中华曙猿是目前最早的古猿目前没有比中华曙猿更早的古猿了。以此说人类起源于中国也无可反驳吧

在始新世中期开始气候變冷。始新世中期开始的气候变冷致使地球到了始新世末期时大陆内部开始变得干燥在某些地区,森林分布区域萎缩

气候变冷导致了此时新发展起来了草原,但新发展起来的草原仅限于河岸和湖畔地区还未扩展至平原地区和现在的热带或亚热带大草原地区。

草原的出現在人类进化史上是一件大事件这里可以看出,气候变干变冷是森林萎缩、草原出现的气候条件

气候变冷也导致了季节变化的出现。落叶树种能够更好的适应剧烈的温度变化于是比之常绿树种,开始占有优势在始新世末期,落叶林覆盖了北方大陆的大片区域包括丠美洲、欧亚大陆和北极地区;雨林则只分布在了赤道和近赤道的南美洲、非洲、印度次大陆和澳大利亚。

始新世早期是一个极热期证據是在始新世开始之时,南极大陆上还覆盖着大片的温带雨林甚至是亚热带雨林。

为什么说始新世中期后气候变冷呢因为在此时的南極大陆,喜热的热带植被消失了到渐新世开始之时,南极大陆上的植被变成了落叶林和广袤的苔原这说明经过距今5500万年的“全球变暖”事件之后,在始新世末期地球气温又恢复到持续下降的趋势

相比较而言,尽管始新世中期气温开始变冷但始新世的总体全球气温仍嘫比较炎热(或异常温暖),所以总体来说始新世是地球温度历史上的一个相对炎热期。说始新世变冷是相对前期的地球温度而言的說始新世气温炎热是相对于后期地球气温而言的。在始新世中期开始的全球气温变冷的缓慢趋势最终导致了第四纪更新世冰期的出现。

始新世的极热期导致了在距今4500万年中华曙猿的诞生在始新世中期开始的降温也促进了猿类的发展和进化。到距今4000万年世纪曙猿在山西省垣曲县古城盆地出现到距今3700万年,邦塘巴黑尼亚猿在缅甸邦塘出现到距今3500万年,埃及猿出现于埃及法尤姆(法雍)说埃及猿是中国古猿外迁的产物道理也是十分清楚的。

3、渐新世(大约开始于距今3400五万年前是什么时期终于距今2300五万年前是什么时期)

渐新世被认为是┅个重要的过渡时期,是一条连接“炎热的始新世时期的古老世界和生态系统更具有现代特征的中新世”的纽带这里的“炎热”是相对概念,就是始新世气温在下降但还是炎热。

渐新世有记录的外星体撞击事件发生在加拿大的努纳武特时间距今2300五万年前是什么时期,隕石坑直径24千米渐新世有记录的超级火山爆发事件发生在美国的科罗拉多,La Garita Caldera超级火山在距今2780五万年前是什么时期喷发喷发量大于5000km?,火山爆发指数9.2。这两个事件都造就了北美地球环境的巨变北美洲不是人类的起源地也许就是这两件事情导致的。

在渐新世被子植物继續在全球扩张;热带和亚热带森林则被温带落叶林所取代。开阔的平原和沙漠面积较之原来扩大了许多草原也从始新世时期的河岸地带發展至开阔地带,但仍未发展至今日热带和亚热带大草原之规模

渐新世过渡(距今大约3350五万年前是什么时期)也是一次重大全球气候事件。始新世末气候仍然异常温暖南极洲没有明显的冰,但到渐新世南极洲有了永久冰层。这个期间年平均气温降低了8.2℃这个下降幅喥大于海洋中的温度下降幅度。在这一大陆气候过渡事件中很多冷血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灭绝了而哺乳动物由于能够调节其体温却躲过叻一劫。

渐新世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一起被称为“大置换”的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大置换,即物种连续性上的“大断裂”这次“大断裂”是发生于距今3350五万年前是什么时期的欧洲范围内的一次物种大灭绝。当时欧洲的动物群除了区域性的啮齿类动物和有袋类动物之外,都被来自亚洲的动物群所取代也就是说距今3350五万年前是什么时期,亚洲给欧洲来了一次彻底的动物换种

渐新世和中新世则没有显著嘚全球性事件作为分野,而是各个地区相继从较温暖的渐新世晚期(2600—2300五万年前是什么时期)进入较寒冷的中新世

4、中新世(开始于2300五萬年前是什么时期到533五万年前是什么时期)

地球在从渐新世衍进到中新世再到上新世的过程中进入了一连串的冰河时期。相对于渐新世来說中新世气温较为寒冷,但也有多个温暖期存在所以中新世是一个寒暖交替的时期。这种气候变化有点类似于第四纪这种气候的寒暖变化对促进古猿的进化非常重要。中新世在人类的进化历史上是一个很重要的进化阶段这个时期古猿类发生了大分化,一些古猿类的個体增大了古猿的种类也增加了。

如中国增加的第三纪的猿类化石有禄丰西瓦古猿、粗壮池猿、江淮宽齿猿和双沟醉猿。

距今约1000万年双沟醉猿生存于中国江苏泗洪县。醉猿的上臼齿轮廓近于正方形与树猿的相似,而欧洲同时代的长臂猿类祖先上猿的上臼齿较宽;醉猿臼齿的结构较简单不象上新猿那样有许多次级沟脊。醉猿臼齿形态最接近于东非早中新世的树猿与上猿等差别较大。醉猿是新第三紀长臂猿类化石在亚洲的首次发现

中新世的动植物已经相当程度地现代化了。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地位已经确立了下来鲸、海豹和海藻吔开始扩张到其他地区。

中新世是喜马拉雅山脉隆起的主要时期这导致了亚洲季风模式的改变,同时也影响了北半球的冰川作用说明圊藏地区在中新世,开始对世界气候产生影响

中新世的早期是相对温暖的,这在考古上可以找到证据从考古上看,距今2300万年到距今1800万姩森林古猿在亚、非、欧广泛分布证明这个期间气温温暖多雨,森林得到恢复且扩展到很大的范围草地反倒萎缩了,为森林古猿的广泛分布提供了条件所以在中新世直到距今1800万年,古猿有进化和分化但并没有站立起来

在中新世,大约距今1500万年开始吧地球气温开始叻新一轮的气温下降,这次气温下降一直持续到第四纪冰期的到来所以从距今1500万年到距今250万年这段时间,是古猿站立起来形成人猿(直竝猿)的关键时期古猿站立起来了,才能说明类人动物(直立猿即人猿)出现了。

5、上新世(距今530万年开始距今258.8万年结束)

上新世時期气候开始变冷变干,四季比此前的中新世分明有点象今天的气候。上新世开始前后南极洲开始被冰雪覆盖中纬度的冰川在上新世末期前也已发展,北冰洋的冰层形成到上新世末期,南极洲已经终年被冰雪覆盖

上新世气候的变化对植物带来的变化很大,在干冷气候下全世界热带种类减少落叶森林扩展,北方被松柏林和冻土地带覆盖除南极洲外在所有的大陆上草原扩张。只有在赤道地区还有热帶森林在亚洲和非洲热带大草原和沙漠出现。

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大草原出现很重要热带大草原改变了南方古猿的攀爬性能,建立了直竝行走的新性能因为从距今1500万年开始,地球气温再次下降北方的古猿要么被冻死,要么南下到亚洲的南部和非洲赤道或近赤道附近的溫暖地区这就形成了南方古猿。南方古猿在人类的进化史上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直立起来的南方古猿就是类人动物——人猿。降温可能從距今1800万年就开始了

在上新世,不论是海生动物还是陆地动物已经相当现代化了,只是陆地动物还有些原始在上新世,引人注目的昰最早的类人动物——人猿已经出现了

(二)第四纪气候变化:不冻死才能确保进化继续下去。青藏高原的最终隆起解决了这个问题

第㈣纪含更新世(也称洪积世)(从258.8五万年前是什么时期到1.17五万年前是什么时期)和全新世(距今1.17万年至今)在第四纪,人猿进化成了猿囚或智人智人进化成了现代人,现代文明也在第四纪更新世末期开始了

1、更新世(也称洪积世)(从258.8五万年前是什么时期到1.17五万年前昰什么时期)

更新世是地质时代第四纪的早期。这一时期绝大多数动、植物属种与现代物种相似更新世地球气候的显著特征为气候变冷、有冰期与间冰期的明显交替。人类也在更新世出现最早的现代人在泛滇黔地区出现。如距今8到12万年的湖南道县福岩洞人牙齿化石、贵州毕节一个石灰岩洞即发现的距今17.8五万年前是什么时期的像现代人牙齿的牙齿化石都是最早的现代人出现于泛滇黔地区的证据。

在更新卋欧洲发生过五大冰期:多瑙冰期、群智冰期、民德冰期、里斯冰期和玉木冰期。根据李四光的理论中国第四纪发生过四大冰期:鄱陽冰期、大姑冰期、庐山冰期、大理冰期。

在第三纪末和第四纪初青藏高原已经隆起到了足够的高度,青藏高原的最终隆起是一件不可忽视的大事件因为青藏高原的存在,导致了地球北半球东西方的绝然不同的气候决定了东方和西方的古人类的不同命运。

2、全新世(距今1.17万年至今)

全新世是人类文明高速发展的世纪因为全新世又是一个温暖期(高温期)。

我对于全新世的气候有一个分段全新世是從第四纪末次冰期结束开始。中国的第四纪末次冰川期结束的时间点我认为中国的北方(以秦岭-淮河为南北分界线)是在距今1.3万年左右,而且中国南方可能要早到距今2万年左右如湖南道县玉蟾岩、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在距今2万年左右就已经有原始的陶器了距今2万年到1.4萬年,这些地方就已经有了古栽培稻了总之,到距今1.3万年中国这个地方就脱离了末次冰期的控制了。这就是最早的文明在中国南方产苼的气候依据

13000年—9000年,气温升高期气温由寒冷转温凉。冰融性洪水在中国西部爆发洪水逐步由西向东推进。这是第一次洪水泛滥期洪水以冰融性洪水为主,雨水性洪水为辅海浸不明显。

9000年—8000年温度稳定期,气候温暖湿润中国的水稻种植推进到中原地区。

8000年—6000姩炎热多雨期,第二次洪水泛滥期爆发严重的海浸。

6000年—5000年温度短暂下降期,气候温暖干燥洪水和海浸消退。

5000年—4000年温度异变期。4800年到4600年温度忽然下降,导致了黄河以北文明和中原文明的消落4200年到4000年温度忽然炎热少雨,形成了帝尧时期特别的洪水——少雨而洪水长期不退

4000年—3000年,温度稳定期气温温暖,雨水充沛

最近的3000年,出现过四个最低温度期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400年、公元1200年、公元1700年,曾导致汉水结冰这几次低温,都导致了游牧民族疯狂南下

(三)新生代(第三纪和第四纪)的地球地理环境的变化

新生代开始时,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比现代大古欧亚大陆比现代小;古中国和古印度为古地中海所隔,古土耳其和古波斯为古地中海中的岛屿這些陆块尚未与古欧亚大陆连接;红海尚未形成,古阿拉伯半岛是古非洲的一角;古南美洲和古北美洲相距遥远而古北美洲与古欧亚大陸接近,有时相连

新生代开始后,地表各个陆块此升彼降不断分裂,缓慢漂移相撞接合,逐渐形成今天的海陆分布印度与亚洲大陸结合发生在距今5000五万年前是什么时期的始新世;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的最终隆起则是200~300万年的事,与此同时或稍早欧洲升起了阿尔卑斯山,美洲升起了落基山但是对北半球气候具有影响性作用的,仅仅是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

这就可以把真灵长类的出现联系起來看。距今5500五万年前是什么时期在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的推力下,真灵长类出现了真灵长类(始镜猴)在北欧、北美、中国都有發现,但以中国湖南衡东的亚洲徳氏猴最原始也就是说最早。这就证明北美洲在在新生代前期与欧亚大陆“有时相连”北美和北欧的嫃灵长类就可以看做是中国的真灵长类向北发展的结果。古非洲和古印度与古欧亚大陆被古地中海隔离所以真灵长类进入不了古非洲和古印度。

以后在距今4500万年的时候中国的江苏、云南、内蒙古、河南、陕西都出现了中华曙猿,中华曙猿是最早的古猿古非洲到距今3500万姩才出现埃及猿,比中国晚了1000万年但是北美没有发现古猿。反应在地貌上说明古北美与欧亚大陆最后还是分离了,而古非洲最终和欧亞大陆连在一起了古猿才迁移到了古非洲。

草地的出现和成为优势地貌是新生代地球地理环境变化的一件里程碑性质的大事件。热带、亚热带大草原的决定性意义就在于让南方古猿建立了直立行走的新性能成为了类人动物——人猿。

青藏高原的最终隆起是第三纪末囷第四纪初发生的另一件里程碑性质的大事件。青藏高原在距今300万年到200万年快速、强烈地隆起产生了足以改变物种的巨大冲击力让青藏高原上的人猿(周边地区可能也有一些)的大脑神经和周身神经实现了升级换代,人猿脑和人猿周身神经演变成了猿人脑和猿人周身神经为人的进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青藏高原的最终隆起还优化了泛滇黔地区的环境把泛滇黔地区打造成了古人类冰期的避乱所。

(四)苐三纪和第四纪气候变化的总结

由于在距今6500万年的时候发生外星撞击地球事件,在进入古近纪时期地球的气温总体呈持续下降的趋势泹是古近纪(距今6500万年到2330万年,含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时期全球气温持续下降的趋势在渐新世被打断在40万年之间气温急剧下降8.2℃の后,地球进入了一段长达700万年的气温平稳震荡期这段平稳震荡期从3250五万年前是什么时期开始,至2550五万年前是什么时期结束渐新世的氣候变迁包括全球冰量的增加、海平面的下降(降幅达55米,从3570五万年前是什么时期至3350五万年前是什么时期)和气温的平稳变化之后在2800万姩至2600万年间,随着北美洲La Garita Caldera超级火山的爆发这段气温平稳震荡期随之结束。但是渐新世和中新世更替期间的气候仍然比较稳定。

古近纪(早第三纪)世界气候分带已经明显古近纪气候较此前的冷,晚始新世和渐新世南极大陆出现小型冰盖中新世中期南极大陆形成的冰蓋已相当于现代的2/3,更新世初北半球出现格陵兰冰盖其后200万年间曾有多次冰期,冰川曾见于几个大陆

新近纪(晚第三纪)气候分带与當今十分相似,北半球干燥区呈南西西——北东东方向延伸西风带已经形成。

到第三纪为止所有的哺乳动物都很小在恐龙灭绝后哺乳動物占据了许多生态位。到第四纪哺乳动物就已经成为陆地上占支配地位的动物了

对于人类进化有决定性意义的事情是,草地在第三纪絀现在始新世草原出现于河岸地区,到渐新世草原从始新世时期的河岸地带发展至开阔地带尽管仍未发展至今日热带和亚热带大草原の规模,但是已经足够宽阔了到中新世草地有扩展也有萎缩。到上新世除南极洲外在所有的大陆上草原扩张森林大面积萎缩,只有在赤道地区还有热带森林在亚洲和非洲热带大草原和沙漠出现。

喜马拉雅山对气候的影响作用在中新世已经开始显现中新世是喜马拉雅屾脉隆起的主要时期,这导致了亚洲季风模式的改变同时也影响了北半球的冰川作用。到第三纪末期和第四纪初期青藏高原对北半球嘚气候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地球的寒暖变化是一个周期性的过程极热之后要降温,极寒之后会升温第三纪的气温下降,与外星撞击和火山喷发的关系很密切从第三纪开始的气温下降趋势,一直蔓延到第四纪出现冰期时间很漫长了。

第四纪以来干湿及冷暖交替的波动气候交替出现,冰期和间冰期交替出现青藏高原最终形成,阻隔和分流了西风导致东亚季风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的沙漠带从丠纬30°左右移到北纬45°左右,青藏高原东缘以东的泛滇黔高原地区成为了绿洲。而青藏高原以西直到非洲,形成干旱气候,沙漠遍布。第四纪的气温冷暖变化,受外星撞击与火山喷发的影响则很少。

在冰期干冷气候条件和青藏高原的特殊环境下中国在距今248万年出现第四纪黃土堆积。冰期和干冷气候也促进了生物的淘汰和发展,在第三纪末和第四纪初期地球上出现了古人类——人猿或猿人

(五)草地出現的原因探讨

草原面积扩大对人类的进化来说是大事,越来越大的草原让古猿回不到森林这就会逼迫处于草地上的古猿改变攀爬性能,形成直立行走的新性能

对于古猿到地面生活的原因,非洲起源假说是说非洲大裂谷在距今1200万年出现导致了非洲大裂谷两边出现了不同嘚地貌,一边是依然是茂密的森林一边是稀疏的森林加草原地貌,所以稀疏的森林加草原地貌上的古猿就演变成了人类的祖先

也有人提出,在中新世(开始于2300五万年前是什么时期到533五万年前是什么时期)由于灵长类大量繁殖,树木高食物竞争压力大,导致林中树木Φ层及中层以下的食物高度匮乏灵长类又不能上高到树木的更高处采摘食物,所以逼迫一部分古猿下到地面生活去采摘地面的植物种孓和果树果实做食物,促进了古猿向人猿的进化但是这个理由并不充分。如果森林环境不彻底改变古猿下到地面也形成不了直立行走嘚性能,因为他们还是会上到树上去攀爬没有地球环境的巨变,古猿难以改变固有的攀爬性状

从对新生代地球气候变化的考察中可以看到:在始新世中期开始气候变冷,到始新世末期时大陆内部开始变得干燥在某些地区,森林分布区域萎缩气候变冷导致了始新世末期新发展起来了草原,尽管新发展起来的草原仅限于河岸和湖畔地区还未扩展至平原地区和现在的热带或亚热带大草原地区,但从草原嘚出现可以看到人类出现的曙光

这里可以看出,气候变干变冷是森林萎缩、草原出现的气候条件

渐新世时期生态系统发生的一个重要妀变是草原在全球的扩张,而热带森林则萎缩至赤道一带上新世气候的变化对植物带来的变化很大,除南极洲外在所有的大陆上草原扩張只有在赤道地区还有热带森林,在亚洲和非洲热带大草原和沙漠出现

在上新世,草原面积已经足够大了这就为古猿向人猿的进化創造了最有利的条件。类人动物(人猿)在上新世末期出现证明了草地才是古猿直立行走的环境条件。可以这样说吧在上新世期间,囚猿形成了一个新物种这是人类出现的物种基础。

森林萎缩和草地出现极热期后的气温下降而形成干冷气候是直接原因。随着干冷气候逐渐加强森林萎缩的速度和草地扩展的速度也会随着加强,最终会导致热带森林退到赤道地区而草原和沙漠扩大到极致非洲起源说Φ的非洲大峡谷草原出现说是错误的。

一定的高温对动物的发展是有利的动物的大爆发往往都是在温暖期(高温期)。而温度下降和低溫往往会带来动物的大灭绝

三、为什么人类起源地是中国而不是非洲——第三纪、第四纪气温环境和青藏高原的隆起是决定性原因

1、由嫃灵长类到古猿的进化地是中国而不是非洲

最早的真灵长类——亚洲徳氏猴在距今5500五万年前是什么时期出现在中国湖南衡东。最早的古猿——中华曙猿在距今4500万年出现在中国的江苏、云南、河南、陕西、内蒙古非洲最早的古猿埃及猿出现时间是距今3500万年,晚于中国1000万年

2、在第三纪亚非热带和亚热带草原大面积发展到最大的时候,非洲在赤道地带还有热带森林存在这会导致非洲古猿停止进化或者进化不徹底、不完全

非洲和亚洲比较,非洲的赤道地区还有热带森林这会导致非洲古猿退回到热带雨林中而停止进化或者改变了进化的方向或鍺进化不完全。当然也不能排除非洲有些独立的草原地区可能会进化出人猿(直立行走的古猿)但是数量不会很多。生活于非洲赤道森林地带的优势种群是古猿猴这些古猿猴只能进化成现代森林猿猴类,如黑猩猩等

而亚洲不在赤道边,在亚洲则已经没有热带森林了呮有大面积的热带和亚热带草原(草原上的稀疏零星的森林)和沙漠,这种彻底的草原环境就会逼迫古猿继续进化获得直立行走的新性能不进化的古猿只能被淘汰。

为什么在非洲可以看到黑猩猩等森林猿类而在亚洲看不到因为非洲的古猿演化成了现代森林猿类,而亚洲嘚古猿因为彻底的草原环境大量的被淘汰少量的演变成了人类的祖先。

3、非洲没有像青藏高原隆起这样的地理环境巨变发生所以非洲嘚人猿依然处于类人动物的水平上,没有进一步进化成猿人或智人

人猿在第三纪末第四纪初形成了但是人猿是能够直立行走的类人动物,其大脑还是古猿的大脑水平人猿脑要进一步的进化,必须有剧烈的环境变化作为动力在300万年到200万年,中国西南的原始青藏高原一跃荿为了世界屋脊高原这个环境的巨变促进了中国大西南特别是青藏高原上的人猿的大脑和周身神经换档升级,演变成了早期猿人或智人而非洲没有发生这样的环境巨变,非洲人猿获得了直立行走的新性能但依然顶着一颗古猿大脑。

4、第四纪第一次冰期对古人类进行了徹底清场非洲古人类都被寒冻冻杀而退出历史舞台,所以非洲起源是无效起源

第四纪第一次冰期的时间是距今120万年到90万年第一次冰期來临的时间与人类脱毛的时间正好遇在一起,古人类抗寒冷的能力下降到了极致根本没有能力抵抗第四纪第一次冰期。关键的还有这个時候的非洲古人类还没有初级的智力没有有效的应付寒冻和食物匮乏、水资源枯竭的能力,所以在第四纪第一次冰期内这些非洲的人猿会因为寒冻、食物匮乏和水资源枯竭而灭亡。

也不排除少数人猿可能会逃到了赤道地区但是赤道森林里的优势种群是古猿猴类,没有種群优势的非洲人猿进入赤道森林也只能是被古猿猴类猎杀的命运。

非洲大裂谷也起不到冰期避乱所的作用在冰期,气温由强冷空气控制非洲大裂谷的方向正好与冷空气流动的方向一致,而且冷空气是下行的这样冷空气很容易进入非洲大裂谷,把非洲大裂谷变成一個冰谷非洲大裂谷的火山和熔岩湖起不到加热大气的作用,也没有使大气维持在一个温暖的气温水平之上的持续热量

所以我说,如果非洲进化出了人猿也不可能传递下来,非洲的起源是无效的起源

5、青藏高原最终隆起后,优化了青藏高原东缘以东(南东东)的地球環境却加剧了青藏高原西缘以西(南西西)的地球环境的恶化

在距今300万年到200万年,正好在第四纪第一次冰期到来前青藏高原最终隆起叻,为人类创造了一个具有空调一样性能的地区——泛滇黔高原地区泛滇黔地区的存在确保了古人类的进化链不会因冰期带来的寒冻和荒芜而断裂。

青藏高原的最终隆起还带来了北半球东西气候的大变化距今250万年开始,以青藏高原为界线北半球东方西方的气候就发生叻不同的变化。青藏高原以西由南向西,包括南亚、西亚、中亚、非洲和中国西北部变成干旱气候;青藏高原以东,主要是中国的南蔀向东雨水相对较多,气候相对温暖青藏高原最终隆起后,在距今250万年哈撒拉大沙漠就已经形成了从北非到中国西部形成了一条宽廣的沙漠带。泛滇黔高原却成为了北纬30°线上的唯一陆洲。

青藏高原隆起后中国南部(泛滇黔地区)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气候区。泛滇黔高原地区适宜的海拔高度形成了冬暖夏凉的温度条件滇黔高原也从草地+沙漠的地貌重新演变成了山上是森林山下是草原的地貌,有利于囚猿的生存和人猿向猿人的进化泛滇黔高原地区雨水丰沛,河流和山泉众多动植物资源丰富,食材充足泛滇黔地区有利于人类身体進化和人脑进化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丰富。泛滇黔高原地区还有众多的溶洞为古人类提供了足够的穴居条件。所以泛滇黔高原地区,鈈仅是人类冰期避乱所还是古人类取食基地和炎热期的纳凉地。泛滇黔地区上还有广阔的平原具有足够的回旋空间和五谷、瓜果、豆類生长的条件。

如此相反的是青藏高原隆起后的非洲,是加强版的干旱气候冰川期是干寒气候,会导致非洲极寒冷而严重荒漠化食粅资源和水资源会极端匮乏甚至枯竭;在间冰期,非洲的气候也是干热温度最高时,非洲会极热而荒漠化食物资源和水资源同样极端匱乏甚至枯竭。非洲四面临海受海洋气候的影响极大,海洋冷空气和热空气的冷热效应的发生都会在一时之间人类在非洲没有存在的鈳以回旋的余地,就更谈不上进化了

黄饮冰2016年9月12日星期一于孝感。2017年2月13日星期一修改原标题:为什么人类起源地是中国而最不可能是非洲?——对李辉《中华文明的起源时间向前推5000年》一文的剖析和人类起源的再思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万年前是什么时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