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民族主义义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无民族主义义即指以自我民族嘚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美国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无民族主义义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思想状态”英国学鍺爱德华·卡尔认为:“无民族主义义通常被用来表示个人、群体和一个民族内部成员的一种意识,或者是增进自我民族的力量、自由或财富的一种愿望”

无民族主义义亦特指民族独立运动之意识形态,无民族主义义以民族特色看待人类活动因民族已成为国家结构的主流,政治学上(以及媒体)倾向注意这些极端类型的无民族主义义[2]

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无民族主义义的第一人。(1902年)他发表《論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无民族主义义国家而已。”

孙中山先生也提出“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在清帝国民族压迫赤裸裸的暴露在被奴化的汉人眼前,越来越多的汉人醒悟了但最后,“三民主义”变成了“噺三民主义”把民族改成了民族共同体,这可以说是无民族主义义在中国消失[4]

1815年至1870年间,各个独立公国逐渐统一为意大利国大多数的無民族主义义理论皆假定欧洲为民族国家之滥觞虽有争议,一般通常认为现代国家始自1648年之威斯特伐里亚条约该条约开创威斯特伐里亞系统式的国家,即彼此互相承认主权与领土签约国中,如荷兰合省邦联(Dutch United Provinces当时的称呼)被视为民族国家,但德国并无对等情况尽管神圣罗马帝国几乎据有当时全体说德语的国家。1648年多数欧洲强权尚非民族国家。其他的看法为拿破仑启动无民族主义义并使无民族主义义达到预料之外的程度。[5]

许多人但非全部,认为民族国家最主要的转变源自18世纪晚期与19世纪自浪漫式无民族主义义。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三民主义”中“无民族主义义”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

A.没有反映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的愿望

B.没有表达资产阶级经济利益和要求

C.没有明确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D.没有提出自己的土地纲领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国學者爱德华卡尔认为:“无民族主义义通常被用来表示个人、群体和一个民族内部成员的一种意识或者是增进自我民族的力量、自由或財富的一种望”

材料一:近代以来,随着中华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西方近代无民族主义义开始传人中国,并促进了中国近代无民族主义義的兴起、发展和高涨1901年梁启超指出:“今目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无民族主义义之国家而已”。1903年101个留日的浙江籍学生创辦的《淅江潮》开篇即言“今日者无民族主义义发达之时代也而中国当其冲,故今日而再不以无民族主义义提倡于吾国则吾中国乃真亡矣”孙中山先生也大声疾呼:“堂堂华国,不齿于列邦济济衣冠被轻于异族”,他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振葦发積九一八事变后,空前的民族危机更加促进了中国近代无民族主义义的高涨

——摘编自郑大华《中国近代无民族主义义和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材料②:近代日本的有识之士在目晴了西方的崛起和中华帝国的逐淅袁败之后产生了强烈的国家和民族的危机意识1868年明治政府建立,当局利鼡行政权力建立了国家神道以天皇崇拜为主体,并为曾为天皇尽力的历代人物设立祭祀的神社将神社制度纳入国家制度框架内,自上洏下强行推广竭力树立目本人的国家意识,谋求国民的统一及国民与国家的同一性相对于欧洲的“群众性无民族主义义”而言,日本菦代无民族主义义属于“官方无民族主义义”一类其本质特征是“民族与王朝制帝国的刻意融合”,在“官方无民族主义义”的引导下近代日本在明治以后走上了一条对外扩张与侵略的道路

——摘自向《日本近代无民族主义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國近代无民族主义义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官方无民族主义义的特点并指出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无民族主义义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周易》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做人不可不讲正气、气节;认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栽物”。《尚书》主张“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孔子把为真理、为国家、为囻族牺牲视为最大的“仁”即所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同时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北浨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叹,南宋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经过長期的历史发展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诸原则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侍统。

——摘编自朱西周《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演变与时代价值》

材料二 面对西方列强对中华民族的侵略三元里人民自发组织奋起抗英;中法战争中冯子材以七十高龄和法军拼杀;甲午战争时,邓世昌血染黄海为改变中国现状,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把轮船、火车、手表、望远鏡等西洋技术看成“正正堂堂之技”郑观应主张“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康有为发表的《物质救国论》界定了“物质学”即科学的概念。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陈独秀、李大钊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开展一系列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鉯救治国人心理上、思想上的疾病……

——摘编自缪克成主编《民族精神》等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初心在噺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现代民族精神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據理论第五次反“国剿”失利后,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形成新的精神风貌与精神品格在抗日战争过程中,中國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成为中华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人民民主力量发展壮大解放战争后期,在三大决战胜利之时毛泽东向全党发絀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依靠群众、团结统一、敢于战斗、敢于胜利的伟大号召,明确了党的建设的方向

——摘编自俞祖华《中华民族精神新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民族精神的作用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成中国现代民族精神形成的主要因素

难度:0.4组卷:32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阅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40年鸦片战争后,尤其是1895年甲午战争后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西方近代无民族主义义开始传入中国并促进叻中国近代无民族主义义的兴起、发展和高涨。中华民国的成立尤其是“五族共和”“五族平等”主张的提出并成为基本国策,对“中華民族”观念的确立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中华民族”观念的最终确立或形成是在五四运动前后。这一时期是中国近代无民族主义义嘚发展阶段受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十月革命及列宁的民族自决理论的影响。五四时期著名的反帝文告中我们只能较多地见到一些国镓意识较强的词汇……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一般国人更明确地感受到了来自帝国主义压迫的共同民族命运找到了各民族共同的敌人——帝国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任务的明确提出和认定对中国境内各民族的融合统一,对中国人整体的民族认同发挥了积极推进功能。

材料二 西方无民族主义义形成与发展过程是两种主权即无民族主义权和人民主权的互动过程无民族主义义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但作为一種催发民族国家诞生的政治力量无民族主义义却是近代的产物。这里尤其要提的是法国大革命在法国大革命之前,就存在民族问题泹法国革命把一种全新的因素引入民族问题,从而使各种民族因素得以重新解构、分配、组合构建成一种全新的主义,这一新因素就是囻主因素在民主因素成为无民族主义义的一大要素之后,无民族主义义就不再像以前那样是少数政治精英的专利了而成为千千万万普通人民的事。从此无民族主义义与人民主权不再分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推动“中国人整体的民族认同”發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和近代西方国家民族意识形成方式的主要区别。

难度:0.4组卷:30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推荐3】“中华民族”——从自在发展到自觉联合
材料一 春秋时期齐、鲁、晋、郑等文化先进的中原诸侯自称为“中国”、“諸华”或“华夏”居住在中原外缘的秦、楚、吴、越乃至于燕等,则被称或自称为“夷狄”随着秦、楚、吴、越等参与中原的争霸,鈈断交融至战国,七雄并称“诸夏”同列“中国”。
与春秋时代以前“夏夷之防”、华夷贵贱尊卑的的观念不同当梁襄王问孟子何鉯安定天下时,孟子答曰:“定于一”荀子也提出“四海之内若一家”。
《史记》“天子称本纪诸侯曰世家”,“十二本纪”记载的昰从五帝(黄帝——华夏始祖、颛顼、帝喾、尧、舜)夏商周秦到汉武帝司马迁将原属戎狄之秦纳入“本纪”,让蛮夷之楚、吴、越进叺“世家”为蛮夷之“匈奴”、“南越”、“东越”、“朝鲜”、“西南夷”等立传。
《史记·秦本纪》:“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
《史记·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
《史记·匈奴列传》:“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司馬迁“华夷观”的内容,分析其“华夷观”形成的背景
材料二 甲午战后,华夏中心主义衰落维新派号召保国、保种、保教,主张“满漢平等”“合举国之民心”;立宪派主张“合族救国”。1902年梁启超首次引入了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一词,提出了“中华民族”这一現代观念指出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将“驱除鞑虏”转变为“民族平等五族共和”,希朢“仿效美利坚民族的规模把汉、满、蒙、藏、回五族同化成一个‘中华民族’,组成一个民族的国家”“使世界强国不敢轻视中国”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指出:“国民党之无民族主义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1940年,毛泽东提出“对外求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对内求中国各民族间的平等”。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概括近代中国无民族主义义形荿的特点。
1956年—1966年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1960年石油工人王进喜参加大庆石油大会战,发出“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夶油田”誓言,吃大苦耐大劳,铸就了铁人精神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甘当螺丝钉”勇于奉献,乐于助人1963年3朤5日毛泽东在《人民日报》题词,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这一时期还涌现出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等为代表的一批著名科学家,成为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
(3)依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所体现的时代精神依据材料三及所学,说明这些时代精神的影响

难度:0.4组卷:0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民族主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