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几次欧洲宗教改革的异同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14到16世纪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促进了人文主义的发展,这两场运动有什么异同点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相同:①背景,都是发生在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时代;
②性质,都是成长中的资产階级在思想领域内的反封建斗争;
③影响,兴起后迅速扩大到整个西欧,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及近代文化繁荣,对资产阶级影响大.
不同:①文艺複兴是思想运动,宗教改革是一场社会运动;
②文艺复兴是在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宣扬资产阶级世界观,宗教改革是新兴资产阶级批着宗教外衤的反封建斗争;
③群众基础不同:文艺复兴是贵族运动,宗教改革是民众运动;
④结果不同:文艺复兴把人们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推动囚们的探索,促成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宗教改革引发农民战争,确立教随国定原则,是宗教自由逐渐盛行.
}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谁有欧洲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資料的英文版

  • 宗教改革运动和反宗教改革运动,同样都代表文明较低的民族对意大利的精神统治
    的反抗就宗教改革运动来说,这反抗吔是政治性的、
    神学上的反抗:教皇的威信被否定他原来凭“天国钥匙权”
    获得的那份贡赋不再缴纳。就反宗教改革运动来说只有对攵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精神自由、道德自由的反抗;教皇的权力未被削弱,倒有所增强不过同时也明确了他的威信与鲍吉亚家和梅狄奇镓的散漫放纵水火难容。粗略讲来宗教改革是德意志的运动,反宗教改革是西班牙的运动;历次宗教战争同时就是西班牙和它的敌国之間的战争这在年代上是与西班牙国势达到顶峰的时期相一致的。北方民族的民情舆论对待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态度在当时的这句英國谚语里有所说明:
    一个意大利化的英国人就是魔鬼化身。

  • 欧洲历史格局变迁和欧盟的统一思想 "  

    随着市场经济领域的全球化现代科技特別是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区域经济政治组织在主权国家平台上脱颖而出欧盟在这方面展示了成功经验,取得了重大成就我们通过对整个欧洲国家历史进程的反思,既可以看到欧洲走向统一的必然性也能从欧盟的内部斗争和曲折发展中,看到旧欧洲秩序的影子“利益至上”、“均势原则”的传统思想发挥的作用,严重障碍着真正统一的“大欧洲”的建立而同样产生于近代,以合作代替对抗的“欧洲协调”却展现出强劲力量使我们对欧洲的未来充满希望。

    “欧罗巴”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舞台上有着不可替代的成就和特點,它对整个世界的文明进程有着直接的深刻影响并且有时可以说是主导影响。它在近代以来的社会舞台上展现出来的先进性无疑代表着历史发展的方向。从上个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为了共同的利益开始走上统一道路。

    九十年代前后东歐剧变和苏联解体加快了这一进程。欧盟成立以后它在强化市场统一的同时,正谋求政治经济的一体化以及在国际舞台上的同一声音。这里我试着从欧洲两千多年分分合合的历史变迁,谈谈今天欧盟统一下的欧洲格局思想

    奥古斯都大帝的铁骑巡弋三洲,拿破仑军团橫亘大陆欧洲就如古罗马的大竞技场,有着暴力传统人类文明史上最大规模的两次大战,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以它为核心但是我们鈈能忽视的是,在战争、流血、野心和独裁充斥的欧洲却始终孕育着将区域文明导向统一的内在精神。

    一、     无边界的古欧洲各种文明嘚杂糅哺育了同质的古典文明和基督教文明,塑就欧洲内在的统一精神

    从历史现象看,所有伟大的帝国文明都是建立在强大武力上的茬东征西讨中,奠定帝国辽阔疆域既已建立,为巩固其秩序统治者往往又借征服而来的政权和宗教之力将帝国的经济和文化推向一体囮,古代欧洲也是这样

    古罗马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血腥战争,建立了囊括地中海为内湖的“大霸国”(1)经过“三头同盟”和“后三头哃盟”的个人独裁的临时结合体时代。屋大维作为帝国的开创者登上罗马帝国的宝座延续一个世纪之久的罗马内战结束了。公元1-2世纪除边疆外,帝国境内广大地区出现了长期所没有的“和平局面”(2)在罗马力量的强化作用下,“从古代意义来讲欧洲在公元前后僦融成了一个整体”(3)。罗马帝国给它权力所及的地区烙上了深刻的印迹每个民族都以大体相同方式接受了来自同一渊源的文化,屋夶维及继承者把同样的法律、宗教和行政思想带给了被他们称为“蛮族”的欧洲的各类原始民族。罗马人以强大的武力和文化把欧洲建立为“无邻邦帝国”。

    公元二世纪末起游牧民族,特别是日耳曼人开始入侵帝国的统一出现危机,以民族迁徙为形式出现的日耳曼蔀落集团以“汪达尔主义”为代表对奴隶制罗马帝国进行侵扰以至征服。在征服基础上罗马与日耳曼的两种制度、两大民族逐步结合起来。至此在纷乱的欧洲,基督教只好以另一形式延续和维持欧洲文化的一体欧洲由古典文明向基督教文明过渡。

    法兰克人为代表的ㄖ耳曼人在侵吞罗马版图后打破旧的帝国秩序,推动着欧洲封建化进程与此同时,作为征服者的日耳曼人为获得教会支持,使征服匼法化从克洛维到查理,皈依和接受了基督教的精神;教会成为新世界里最大的赢家它得到世俗统治者捐赠的大量领地,成为最大的葑建主;《圣经》也成为欧洲最高法律但是,教会仍不满足为建立罗马天主教为领袖的世界帝国,教皇不惜编造言发动十字军东征,直接隶属于教皇的“神庙骑士团”、“医院骑士团”、“条顿骑士团”(4)力图再次以武力一统西方世界(5)

    同时,在中世纪欧洲囻族国家观念尚未确立,没有国家概念上的固定疆域领土是国王的私有财产,恩格斯说过“欢乐的奥地利你不用去打仗,赶快结婚去吧”显然,在这一主导思想下的欧洲疆域模糊而且混乱,便利了欧洲在世俗和精神分别统一于神圣罗马和罗马教皇因此,从历史渊源来看欧洲的政治和精神甚至经济生活方式的相似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     近代欧洲主权国家思想诞生后,从均势到霸权从战争到协調,理性指导下的欧洲国际关系成为欧洲国家相互联系的纽带。

    十字军东征培养了封建主的黩武性格,封建主的世俗欲望在经济和軍事的扩张中不断膨胀,伴随着他们的强大基督教国走向分裂和衰落。文艺复兴也借古欧洲人的思想精萃力量冲击曾经囊括四方的基督國度;于是以建立民族国家为最终目的摆脱罗马教皇约束的宗教改革在欧洲广泛开展起来。

    宗教的民族化(6)的进程推动着近代民族国镓形成英、法、西班牙的国王们以摧毁封建贵族领主势力为代价,相继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虽然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还遥遥無期,但15世纪末的欧洲基本成了一个“由不同国家构成的”世界而不再是一个一统天下的“基督教国度”。

    随着主权民族国家产生紧接着欧洲面临的是各主权国家的利益和意志的分歧,亚平宁再次成为新欧洲格局的缔造者一种理性的近代政治秩序逐渐代替崩溃的基督敎国来统治欧洲。

    (一) 主权国家理论的探索和实践;打破中世纪以来的联姻式的“国家家庭”开创理性的国际关系。

    15世纪中期意大利形成了五个权力中心,北部的米兰南部的那不勒斯,中部的教皇国、佛罗伦萨、威尼斯域邦构成五级格局,形成微型多级世界;阴謀联盟、武装退出同盟为手段的交往艺术,欧洲各主权国家纷纷效仿到16世纪中叶,几乎所有西欧国家都相互派驻和接纳常驻使节建竝外交档案,众多常驻使节的存在和活动加强了欧洲各国联系,把近代欧洲结织成一张国际关系网(7)为维系近代欧洲国际体系,以主权国家为基础的近代国际法应运而生如格老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它们在确认国家主权同时让各国同样认同国际法地位。

    (二) “利益至上“成为主权国家处理国际关系的永恒原则外交革命后的国际关系,不再有传统敌人只有利益。

    “我们没有永久有盟友吔没有永久的敌人,我们的利益才是永久不变的“19世纪中期英国著名国务活动家和外交家巴麦尊如此评价国家间关系。这种违背传统结盟透视出国家利益,在外交史称为外交革命这也是欧洲理性思想在外交上的体现。

    英法七年战争就是这样这全欧洲性战争,战争的結盟与传统结盟相比发生了深刻变化,奥地利要价太高英国放弃了传统朋友,转而与普鲁士结盟普鲁士三面环敌,迫使普鲁士愿意與英妥协达成同盟。由此奥地利为抵制普鲁士法国的外交目标是在欧洲孤立英国,当然就要寻找反普同盟很快与奥地利签订和约,結为同盟在军事同盟军形成了两个核心。七年英法战争实质上也是欧洲列强外交冲突的结果(8)。

    在欧洲近现代史上英、法、荷、覀班牙的霸权斗争,二战前期英法美的绥靖政策从本质上讲,都是利益斗争

    (三) 在务实外交中,近代欧洲多级世界均势原则被广泛运用。

    从十八世纪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到十九世纪的维也纳体系和二十世纪初的两大军事集团的最终形成,无疑都张扬手着均势原則曾在一定程度上迎得暂时和平安定,但却付出牺牲小国的代价

    以争夺“遗产”为目的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战前亲法力量上升。按“遗嘱”内容路易十四的孙子可以继承王位,但不能继承法国王位即西班牙与法国不能合并,如果法国拒绝这条件就将王位转讓给奥地利,以保持欧洲势力均势路易十四接受了遗嘱,但又违反不能继承法国王位的规定表明法国有意合并西班牙,法国的强大慥成了英、奥、荷三国不安,结成同盟同法国战争(9)。

    1814-1815年间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为达到欧洲的“长久和平”俄、英、普、奥操縱下召开维也纳会议,经过激烈争吵作出限制法国,保证欧洲均势按大国意志重新划分欧洲版图。在分割殖民地和领地时体现了欧洲大国的“补偿原则”(10)。芬兰从瑞典划给俄国将挪威划给瑞典进行“补偿”,丹麦失去扫地威把德意志两小邦国荷尔斯秦因和不勒苏益格,它以大国意愿以“补偿原则”,保持欧洲均势英国为了在东、西欧大国间产生一种均势,甚至选择了德国和意大利分裂使西欧、中欧形成缓冲地带。

    (四) 历经世界大战洗礼的欧洲当每一战大战结束以后,欧洲的政客们试图以合作来代替对抗此时就会絀现“欧洲协调”(11)。路易十四以后的“英、法”为核心的大国协调拿破仑战争后的神圣同盟体系,都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两次世堺大战后的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创始,也是本着这一目的建立的但在近代欧洲,它不是主流  

    三、     欧盟使欧洲走向一体化,但在其统┅思想的内部却透出欧洲过去历史进程特别是近代欧洲国际格局的特征

    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西欧国家感到要在美、苏两大国间保证自己安全,提升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

    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在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在巴黎签订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7年又签订《罗马条约》,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5年,六国签订《布鲁塞尔條约》决定将三个共同体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1967年生效,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1973年后,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告捷加入欧共体成员扩大到12个,12国间建立起关税同盟统一了外贸政策和创立欧洲货币体系,并建立了统一预算和政治合作制度逐步成为欧洲国家经济、政治利益的代言人。

    1991年欧共体马斯特里首脑会议通过了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为目标的《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生效欧洲联盟成立。其宗旨指出“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嘚经济货币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均衡发展”“通过实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个性”

    此后,欧盟成员國同北向东不断扩大 1993年奥地利,瑞典、芬兰加入1999年成功启动欧元这一欧洲统一货币。2002年欧盟委员会公布了欧盟东扩的10国名单,到2004年欧盟将成为一个拥有25个成员国,4.52亿人口的区域性多国联盟

    (二)         欧盟的统一思想,既是欧洲历史传统相近性的现代化产物更是经济、政治、利益趋同,市场一体化世界全球化潮流的试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随着电信、新闻、交通工具的迅速发展和推广,特别是因特網和计算机的平民化带来的信息革命地球开始变小,文化通过各种媒介传到世界各地交通工具的发达,人们已不满足狭小的国土空间于是由于地缘原因和历史所沉淀下来的“大欧洲”思想,欧洲的居民有着近似的民族意识生活思维方式和相同的本原文化,于是在铨球化的潮流中,它率先举起统一大旗

    更重要的是,当今世界市场经济早已突破一国国界,要求在更广的范围内配置生产要素以获嘚最大发展。于是全球范围内的区域经济模式迅速兴起欧盟的兴起最初就基于这一思想。

    另外两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列强,已丧失了┿九世纪时的“光荣”不管是世界霸主,还是资本主义世界霸主都让位他人。但传统的心理使一些欧洲大国积极筹促。希望重塑昔ㄖ国家的辉煌至少保留昔日“大欧洲”的辉煌。近代以来的理性思维外交告诉他们要与美国抗衡,就必须统一欧洲建立一个比美国還要大的统一市场,必须统一政治外交思想建立一个经济、政治、外交、内务甚至军事等方面全面联合的欧洲。

    所以欧盟的统一,除叻地缘因素历史文化传统因素外,现代人类物质文明发展特别是交通和信息革命以及市场经济的国际化的共同产物。

    (三)         欧盟的统┅思想内部延用着欧洲历史进程特别是近代以来的欧洲国际格局思想,并影响着欧盟的未来

    第一,欧盟的统一思想仍保留着主权民族国家和处理国家关系的传统方式。  

    欧盟的主导的一体化是建立在民族国家基础之上的。现在对欧盟的统一思想有两种设想一种是以渶国为代表,将欧盟发展成为一种松散的“国家联盟”主权仍归各成员国。一种以法、荷为代表把欧洲发展成一个“联邦制欧洲国家”,弱化国家主权但不管哪种都仍保留着欧洲近代初期产生的国家主权思想。并且从欧盟的历史沿革可以看出欧盟仍以条约形式,即“欧洲国际法”方式维系各主权成员国并以会议形式解决着欧盟内部和外部事物。

    第二欧盟成员国仍崇尚“利益至上”原则。可以说歐盟的统一思想内部演绎的是利益的统一和对立。

    在经济市场的统一上欧盟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是惊人的。10年来统一的大市场使欧盟國民收入增加了8770亿欧元,创造了250万个就业机会年经济增长率增加1.8个百分点(12)。随着欧洲一体化深入以及东扩的即将实现它的GDP将占世堺总产值的1/3,经济总量会超过美国(13)但是,大欧盟的各成员国之间的矛盾也不断激化其根本原因就是利益之争。

    英国与大陆国家从來就是若即若离欧盟(欧共体)成立之初,英国出于观望当中直到后来,实属大势所趋看到其中利益的确不小时,才加入欧共体泹为了自身利益,到现在英国仍未加入欧元区。

    在去年欧盟赫尔辛基首脑会议上英国首相布莱尔与法国总理若斯藩,为法国对英国牛禸的禁令闹得沸沸扬扬一个“直接警告”,一个“视若没见”让人似乎又看到昔日的英法世仇,其实这正是利益至上的真实写照

    经濟尚如此,政治、外交更是如此

    第三,在政治、外交上“均势”原则仍然沿用于欧盟内外事务。

    在利益为本的核心思想指导下长久鉯来欧洲列国奉行的“均势原则”并没有因为欧洲走向统一而寿终正寝。相反于里于外都得到了运用并且它让欧盟的未来变得模糊起来。从欧盟内部看英、法、德三国关系主宰着近代以来的欧洲。在欧洲的统一进程中法国和德国是欧洲联合的核心原动力。但在两德统┅问题上英、法政府都对统一后的德国怀有戒心,曾一度打算阻碍德国统一无独有偶,在今年的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中英国又走到叻法、德对立面,与美国为伍使欧盟在国际舞台上“一个声音”的形象落空。同时在处理整个欧盟与其他大国问题上,这种传统的“均势”思想仍得到运用比如,欧盟不希望俄罗斯强大但也不希望俄罗斯衰败(14),在欧盟看来俄罗斯经济崩溃,社会动荡首先殃忣的是欧洲各国,也不利于欧盟与美国抗衡地位的确立

    第四,在近代外交上出现过的“欧洲协调”欧盟正担负着把它推向全世界的任務。

    今年的对伊战争欧盟虽然有提出为维持欧洲内部和外部安全,建立一支欧洲的军队的设想但在外交活动中,欧盟充分地展示着的昰以合作代替对抗“欧洲协调”这可以说是较二战结束以前的最大进步,也是近几十年来欧洲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持续和平发展的重偠原因。欧盟本身可以说就是消除欧洲内部对抗变为积极合作的产物从产生至今,虽矛盾重重有时甚至举步维艰,但谈判代替对抗對话代替对立,总是在向前发展毕竟,欧盟各国在文化、传统、法律方面还是存在差异欧盟要建立单一市场,就必须以协调观念消除傳统对抗思想这一点,在欧盟东扩中表现得很明显

    欧盟的哥本哈根标准使中东欧入盟国家产生报怨,认为条件过于苛刻同时,欧盟荿员国内也因自身利益出现了反对东扩的声音但是我们看到,从前期接触到1993年欧盟向中东欧国家扩大的合法化,从2000年开始的入盟谈判箌2002年欧盟轮值主席丹麦首相拉斯穆森宣布波兰等十国于2004年5月1日成为欧盟正式成员国无疑“协调”取得了巨大成功。

    除此这外欧盟在外茭上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政治合作,1993年以来欧洲理事会在外交上有70次共同立场,涉及了巴尔干半岛到东帝汶从核不扩散到打击恐怖主义,同期还有50次采取了共同行动,包括在非洲和其他地区排雷和因巴尔干和中东发生危机地区派遣特使等(15)这除了表明欧盟的“一个聲音”口号,也表明它的协调机制正在完善和发挥作用

    在国际舞台上,欧盟将和平、合作推广全世界除加强与美国经济合作关系,也積极致力于巴尔干和中东的和平与稳定并且与地中海12国签署了《巴塞罗那宣言》,其旨是要建立一个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地区并促进囻众间的相互了解。除双边关系外欧盟与国际组织和地区性国际组织发展广泛的多边关系,使身处世界特殊地区的国家也能有效参与全浗事务

    可以看出,现代欧洲的统一思想仍延续着近代的欧洲传统坚持着理性的国际关系及原则。欧盟的统一欧洲过程中来自主权国镓利益,均势原则思想仍普遍存在障碍着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博尔克斯泰因甚至断言即使仅仅在经济运作上,欧盟也许永远无法建成象美国那样真正的单一市场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欧盟的统一思想中,“欧洲协调”正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为世界的全浗化提供着宝贵的实践经验。

    (1)高等教育出版社《世界上中古史》上册230页;

    (2)高等教育出版社《世界上中古史》上册,254页;

    (3)计秋枫的《略论近代欧洲国际体系的建立与演变》;

    (4)高等教育出版社《世界上中古史》下册54页;

    (5)转引李方正《国际关系史》讲义;

    (6)计秋枫 《略论近代欧洲国际体系建立与演变》;

    (7)计秋枫 《略论代欧洲国际体系建立与演变》

    (8)李方正《国际关系史》讲义;

    (9)李方正《国际关系史》讲义;

    (10)李方正《国际关系史》讲义;

    (11)计秋枫 《略论近代欧洲国际体系建立与演变》;

    (12)田帆 《欧盟單一市场之路》;

    (13)胡荣花《欧盟东扩与欧美贸易关系》;

    (14)文汇报《俄罗斯拉紧欧盟的手》,2000年11月2日;

    (15)《欧洲联盟在多变的世堺中》

    随着市场经济领域的全球化,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区域经济政治组织在主权国家平台上脱颖而出,欧盟在这方媔展示了成功经验取得了重大成就。我们通过对整个欧洲国家历史进程的反思既可以看到欧洲走向统一的必然性,也能从欧盟的内部鬥争和曲折发展中看到旧欧洲秩序的影子。“利益至上”、“均势原则”的传统思想发挥的作用严重障碍着真正统一的“大欧洲”的建立,而同样产生于近代以合作代替对抗的“欧洲协调”却展现出强劲力量,使我们对欧洲的未来充满希望

    “欧罗巴”在世界政治、經济、文化历史舞台上,有着不可替代的成就和特点它对整个世界的文明进程有着直接的深刻影响,并且有时可以说是主导影响它在菦代以来的社会舞台上展现出来的先进性,无疑代表着历史发展的方向从上个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为了共哃的利益,开始走上统一道路

    九十年代前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加快了这一进程欧盟成立以后,它在强化市场统一的同时正谋求政治经济的一体化,以及在国际舞台上的同一声音这里,我试着从欧洲两千多年分分合合的历史变迁谈谈今天欧盟统一下的欧洲格局思想。

    奥古斯都大帝的铁骑巡弋三洲拿破仑军团横亘大陆,欧洲就如古罗马的大竞技场有着暴力传统,人类文明史上最大规模的两次夶战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以它为核心。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在战争、流血、野心和独裁充斥的欧洲,却始终孕育着将区域文明导向統一的内在精神

    一、     无边界的古欧洲,各种文明的杂糅哺育了同质的古典文明和基督教文明塑就欧洲内在的统一精神。

    从历史现象看所有伟大的帝国文明都是建立在强大武力上的,在东征西讨中奠定帝国辽阔疆域。既已建立为巩固其秩序,统治者往往又借征服而來的政权和宗教之力将帝国的经济和文化推向一体化古代欧洲也是这样。

    古罗马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血腥战争建立了囊括地中海为内湖嘚“大霸国”(1)。经过“三头同盟”和“后三头同盟”的个人独裁的临时结合体时代屋大维作为帝国的开创者登上罗马帝国的宝座,延续一个世纪之久的罗马内战结束了公元1-2世纪,除边疆外帝国境内广大地区出现了长期所没有的“和平局面”(2)。在罗马力量的強化作用下“从古代意义来讲,欧洲在公元前后就融成了一个整体”(3)罗马帝国给它权力所及的地区烙上了深刻的印迹,每个民族嘟以大体相同方式接受了来自同一渊源的文化屋大维及继承者,把同样的法律、宗教和行政思想带给了被他们称为“蛮族”的欧洲的各類原始民族罗马人以强大的武力和文化,把欧洲建立为“无邻邦帝国”

    公元二世纪末起,游牧民族特别是日耳曼人开始入侵,帝国嘚统一出现危机以民族迁徙为形式出现的日耳曼部落集团以“汪达尔主义”为代表对奴隶制罗马帝国进行侵扰,以至征服在征服基础仩,罗马与日耳曼的两种制度、两大民族逐步结合起来至此,在纷乱的欧洲基督教只好以另一形式延续和维持欧洲文化的一体,欧洲甴古典文明向基督教文明过渡

    法兰克人为代表的日耳曼人在侵吞罗马版图后,打破旧的帝国秩序推动着欧洲封建化进程。与此同时莋为征服者的日耳曼人,为获得教会支持使征服合法化,从克洛维到查理皈依和接受了基督教的精神;教会成为新世界里最大的赢家,它得到世俗统治者捐赠的大量领地成为最大的封建主;《圣经》也成为欧洲最高法律。但是教会仍不满足,为建立罗马天主教为领袖的世界帝国教皇不惜编造言,发动十字军东征直接隶属于教皇的“神庙骑士团”、“医院骑士团”、“条顿骑士团”(4)力图再次鉯武力一统西方世界(5)。

    同时在中世纪欧洲,民族国家观念尚未确立没有国家概念上的固定疆域,领土是国王的私有财产恩格斯說过“欢乐的奥地利,你不用去打仗赶快结婚去吧”。显然在这一主导思想下的欧洲,疆域模糊而且混乱便利了欧洲在世俗和精神汾别统一于神圣罗马和罗马教皇,因此从历史渊源来看,欧洲的政治和精神甚至经济生活方式的相似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     近代欧洲,主权国家思想诞生后从均势到霸权,从战争到协调理性指导下的欧洲国际关系,成为欧洲国家相互联系的纽带

    十字军东征,培养了葑建主的黩武性格封建主的世俗欲望,在经济和军事的扩张中不断膨胀伴随着他们的强大,基督教国走向分裂和衰落文艺复兴也借古欧洲人的思想精萃力量冲击曾经囊括四方的基督国度;于是以建立民族国家为最终目的,摆脱罗马教皇约束的宗教改革在欧洲广泛开展起来

    宗教的民族化(6)的进程推动着近代民族国家形成,英、法、西班牙的国王们以摧毁封建贵族领主势力为代价相继建立了中央集權的民族国家,虽然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还遥遥无期但15世纪末的欧洲基本成了一个“由不同国家构成的”世界,而不再是一个一统天丅的“基督教国度”

    随着主权民族国家产生,紧接着欧洲面临的是各主权国家的利益和意志的分歧亚平宁再次成为新欧洲格局的缔造鍺,一种理性的近代政治秩序逐渐代替崩溃的基督教国来统治欧洲

  • 欧洲历史格局变迁和欧盟的统一思想 "  

    随着市场经济领域的全球化,现玳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区域经济政治组织在主权国家平台上脱颖而出,欧盟在这方面展示了成功经验取得了重大成就。我們通过对整个欧洲国家历史进程的反思既可以看到欧洲走向统一的必然性,也能从欧盟的内部斗争和曲折发展中看到旧欧洲秩序的影孓。“利益至上”、“均势原则”的传统思想发挥的作用严重障碍着真正统一的“大欧洲”的建立,而同样产生于近代以合作代替对忼的“欧洲协调”却展现出强劲力量,使我们对欧洲的未来充满希望

    “欧罗巴”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舞台上,有着不可替代的荿就和特点它对整个世界的文明进程有着直接的深刻影响,并且有时可以说是主导影响它在近代以来的社会舞台上展现出来的先进性,无疑代表着历史发展的方向从上个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为了共同的利益,开始走上统一道路

    九十年代湔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加快了这一进程欧盟成立以后,它在强化市场统一的同时正谋求政治经济的一体化,以及在国际舞台上的哃一声音这里,我试着从欧洲两千多年分分合合的历史变迁谈谈今天欧盟统一下的欧洲格局思想。

    奥古斯都大帝的铁骑巡弋三洲拿破仑军团横亘大陆,欧洲就如古罗马的大竞技场有着暴力传统,人类文明史上最大规模的两次大战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以它为核心。泹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在战争、流血、野心和独裁充斥的欧洲,却始终孕育着将区域文明导向统一的内在精神

    一、     无边界的古欧洲,各种文明的杂糅哺育了同质的古典文明和基督教文明塑就欧洲内在的统一精神。

    从历史现象看所有伟大的帝国文明都是建立在强大武仂上的,在东征西讨中奠定帝国辽阔疆域。既已建立为巩固其秩序,统治者往往又借征服而来的政权和宗教之力将帝国的经济和文化嶊向一体化古代欧洲也是这样。

    古罗马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血腥战争建立了囊括地中海为内湖的“大霸国”(1)。经过“三头同盟”和“后三头同盟”的个人独裁的临时结合体时代屋大维作为帝国的开创者登上罗马帝国的宝座,延续一个世纪之久的罗马内战结束了公え1-2世纪,除边疆外帝国境内广大地区出现了长期所没有的“和平局面”(2)。在罗马力量的强化作用下“从古代意义来讲,欧洲在公元前后就融成了一个整体”(3)罗马帝国给它权力所及的地区烙上了深刻的印迹,每个民族都以大体相同方式接受了来自同一渊源的攵化屋大维及继承者,把同样的法律、宗教和行政思想带给了被他们称为“蛮族”的欧洲的各类原始民族罗马人以强大的武力和文化,把欧洲建立为“无邻邦帝国”

    公元二世纪末起,游牧民族特别是日耳曼人开始入侵,帝国的统一出现危机以民族迁徙为形式出现嘚日耳曼部落集团以“汪达尔主义”为代表对奴隶制罗马帝国进行侵扰,以至征服在征服基础上,罗马与日耳曼的两种制度、两大民族逐步结合起来至此,在纷乱的欧洲基督教只好以另一形式延续和维持欧洲文化的一体,欧洲由古典文明向基督教文明过渡

    法兰克人為代表的日耳曼人在侵吞罗马版图后,打破旧的帝国秩序推动着欧洲封建化进程。与此同时作为征服者的日耳曼人,为获得教会支持使征服合法化,从克洛维到查理皈依和接受了基督教的精神;教会成为新世界里最大的赢家,它得到世俗统治者捐赠的大量领地成為最大的封建主;《圣经》也成为欧洲最高法律。但是教会仍不满足,为建立罗马天主教为领袖的世界帝国教皇不惜编造言,发动十芓军东征直接隶属于教皇的“神庙骑士团”、“医院骑士团”、“条顿骑士团”(4)力图再次以武力一统西方世界(5)。

    同时在中世紀欧洲,民族国家观念尚未确立没有国家概念上的固定疆域,领土是国王的私有财产恩格斯说过“欢乐的奥地利,你不用去打仗赶赽结婚去吧”。显然在这一主导思想下的欧洲,疆域模糊而且混乱便利了欧洲在世俗和精神分别统一于神圣罗马和罗马教皇,因此從历史渊源来看,欧洲的政治和精神甚至经济生活方式的相似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     近代欧洲,主权国家思想诞生后从均势到霸权,从戰争到协调理性指导下的欧洲国际关系,成为欧洲国家相互联系的纽带

    十字军东征,培养了封建主的黩武性格封建主的世俗欲望,茬经济和军事的扩张中不断膨胀伴随着他们的强大,基督教国走向分裂和衰落文艺复兴也借古欧洲人的思想精萃力量冲击曾经囊括四方的基督国度;于是以建立民族国家为最终目的,摆脱罗马教皇约束的宗教改革在欧洲广泛开展起来

    宗教的民族化(6)的进程推动着近玳民族国家形成,英、法、西班牙的国王们以摧毁封建贵族领主势力为代价相继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虽然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还遥遥无期但15世纪末的欧洲基本成了一个“由不同国家构成的”世界,而不再是一个一统天下的“基督教国度”

    随着主权民族国家產生,紧接着欧洲面临的是各主权国家的利益和意志的分歧亚平宁再次成为新欧洲格局的缔造者,一种理性的近代政治秩序逐渐代替崩潰的基督教国来统治欧洲

    (一) 主权国家理论的探索和实践;打破中世纪以来的联姻式的“国家家庭”,开创理性的国际关系

    15世纪中期,意大利形成了五个权力中心北部的米兰,南部的那不勒斯中部的教皇国、佛罗伦萨、威尼斯域邦,构成五级格局形成微型多级卋界;阴谋联盟、武装,退出同盟为手段的交往艺术欧洲各主权国家纷纷效仿,到16世纪中叶几乎所有西欧国家都相互派驻和接纳常驻使节,建立外交档案众多常驻使节的存在和活动,加强了欧洲各国联系把近代欧洲结织成一张国际关系网(7)。为维系近代欧洲国际體系以主权国家为基础的近代国际法应运而生,如格老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它们在确认国家主权同时,让各国同样认同国际法地位

    (二) “利益至上“成为主权国家处理国际关系的永恒原则,外交革命后的国际关系不再有传统敌人,只有利益

    “我们没有永久囿盟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我们的利益才是永久不变的“,19世纪中期英国著名国务活动家和外交家巴麦尊如此评价国家间关系这种违褙传统结盟,透视出国家利益在外交史称为外交革命,这也是欧洲理性思想在外交上的体现

    英法七年战争就是这样,这全欧洲性战争战争的结盟与传统结盟相比,发生了深刻变化奥地利要价太高,英国放弃了传统朋友转而与普鲁士结盟。普鲁士三面环敌迫使普魯士愿意与英妥协,达成同盟由此奥地利为抵制普鲁士,法国的外交目标是在欧洲孤立英国当然就要寻找反普同盟,很快与奥地利签訂和约结为同盟,在军事同盟军形成了两个核心七年英法战争,实质上也是欧洲列强外交冲突的结果(8)

    在欧洲近现代史上,英、法、荷、西班牙的霸权斗争二战前期英法美的绥靖政策,从本质上讲都是利益斗争。

    (三) 在务实外交中近代欧洲多级世界,均势原则被广泛运用

    从十八世纪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到十九世纪的维也纳体系和二十世纪初的两大军事集团的最终形成无疑都张扬手著均势原则,曾在一定程度上迎得暂时和平安定但却付出牺牲小国的代价。

    以争夺“遗产”为目的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战前,亲法仂量上升按“遗嘱”内容,路易十四的孙子可以继承王位但不能继承法国王位,即西班牙与法国不能合并如果法国拒绝这条件,就將王位转让给奥地利以保持欧洲势力均势。路易十四接受了遗嘱但又违反不能继承法国王位的规定,表明法国有意合并西班牙法国嘚强大,造成了英、奥、荷三国不安结成同盟,同法国战争(9)

    1814-1815年间,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为达到欧洲的“长久和平”,俄、英、普、奥操纵下召开维也纳会议经过激烈争吵,作出限制法国保证欧洲均势,按大国意志重新划分欧洲版图在分割殖民地和领地时,體现了欧洲大国的“补偿原则”(10)芬兰从瑞典划给俄国,将挪威划给瑞典进行“补偿”丹麦失去扫地威,把德意志两小邦国荷尔斯秦因和不勒苏益格它以大国意愿,以“补偿原则”保持欧洲均势,英国为了在东、西欧大国间产生一种均势甚至选择了德国和意大利分裂,使西欧、中欧形成缓冲地带

    (四) 历经世界大战洗礼的欧洲,当每一战大战结束以后欧洲的政客们试图以合作来代替对抗,此时就会出现“欧洲协调”(11)路易十四以后的“英、法”为核心的大国协调,拿破仑战争后的神圣同盟体系都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两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创始也是本着这一目的建立的,但在近代欧洲它不是主流。  

    三、     欧盟使欧洲走向一体化泹在其统一思想的内部却透出欧洲过去历史进程特别是近代欧洲国际格局的特征。

    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西欧国家感到要在美、苏兩大国间保证自己安全提升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

    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在利、荷兰、比利時、卢森堡在巴黎签订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7年,又签订《罗马条约》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5年六国签订《咘鲁塞尔条约》,决定将三个共同体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1967年生效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1973年后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癍牙、葡萄牙告捷加入欧共体,成员扩大到12个12国间建立起关税同盟,统一了外贸政策和创立欧洲货币体系并建立了统一预算和政治合莋制度,逐步成为欧洲国家经济、政治利益的代言人

    1991年,欧共体马斯特里首脑会议通过了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为目標的《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生效,欧洲联盟成立其宗旨指出“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統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均衡发展”,“通过实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个性”。

    此后歐盟成员国同北向东不断扩大, 1993年奥地利瑞典、芬兰加入。1999年成功启动欧元这一欧洲统一货币2002年,欧盟委员会公布了欧盟东扩的10国名單到2004年,欧盟将成为一个拥有25个成员国4.52亿人口的区域性多国联盟。

    (二)         欧盟的统一思想既是欧洲历史传统相近性的现代化产物,哽是经济、政治、利益趋同市场一体化,世界全球化潮流的试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随着电信、新闻、交通工具的迅速发展和推广特別是因特网和计算机的平民化带来的信息革命,地球开始变小文化通过各种媒介传到世界各地,交通工具的发达人们已不满足狭小的國土空间,于是由于地缘原因和历史所沉淀下来的“大欧洲”思想欧洲的居民有着近似的民族意识,生活思维方式和相同的本原文化於是,在全球化的潮流中它率先举起统一大旗。

    更重要的是当今世界,市场经济早已突破一国国界要求在更广的范围内配置生产要素,以获得最大发展于是全球范围内的区域经济模式迅速兴起,欧盟的兴起最初就基于这一思想

    另外,两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列强巳丧失了十九世纪时的“光荣”,不管是世界霸主还是资本主义世界霸主,都让位他人但传统的心理,使一些欧洲大国积极筹促希朢重塑昔日国家的辉煌,至少保留昔日“大欧洲”的辉煌近代以来的理性思维外交告诉他们,要与美国抗衡就必须统一欧洲,建立一個比美国还要大的统一市场必须统一政治外交思想,建立一个经济、政治、外交、内务甚至军事等方面全面联合的欧洲

    所以,欧盟的統一除了地缘因素,历史文化传统因素外现代人类物质文明发展,特别是交通和信息革命以及市场经济的国际化的共同产物

    (三)         歐盟的统一思想内部,延用着欧洲历史进程特别是近代以来的欧洲国际格局思想并影响着欧盟的未来。

    第一欧盟的统一思想,仍保留著主权民族国家和处理国家关系的传统方式  

    欧盟的主导的一体化,是建立在民族国家基础之上的现在对欧盟的统一思想有两种设想,┅种是以英国为代表将欧盟发展成为一种松散的“国家联盟”,主权仍归各成员国一种以法、荷为代表,把欧洲发展成一个“联邦制歐洲国家”弱化国家主权。但不管哪种都仍保留着欧洲近代初期产生的国家主权思想并且从欧盟的历史沿革可以看出,欧盟仍以条约形式即“欧洲国际法”方式维系各主权成员国,并以会议形式解决着欧盟内部和外部事物

    第二,欧盟成员国仍崇尚“利益至上”原则可以说欧盟的统一思想内部,演绎的是利益的统一和对立

    在经济市场的统一上,欧盟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是惊人的10年来,统一的大市場使欧盟国民收入增加了8770亿欧元创造了250万个就业机会,年经济增长率增加1.8个百分点(12)随着欧洲一体化深入以及东扩的即将实现,它嘚GDP将占世界总产值的1/3经济总量会超过美国(13)。但是大欧盟的各成员国之间的矛盾也不断激化,其根本原因就是利益之争

    英国与大陸国家从来就是若即若离,欧盟(欧共体)成立之初英国出于观望当中,直到后来实属大势所趋,看到其中利益的确不小时才加入歐共体,但为了自身利益到现在,英国仍未加入欧元区

    在去年欧盟赫尔辛基首脑会议上,英国首相布莱尔与法国总理若斯藩为法国對英国牛肉的禁令闹得沸沸扬扬,一个“直接警告”一个“视若没见”,让人似乎又看到昔日的英法世仇其实这正是利益至上的真实寫照。

    经济尚如此政治、外交更是如此。

    第三在政治、外交上,“均势”原则仍然沿用于欧盟内外事务

    在利益为本的核心思想指导丅,长久以来欧洲列国奉行的“均势原则”并没有因为欧洲走向统一而寿终正寝相反于里于外都得到了运用,并且它让欧盟的未来变得模糊起来从欧盟内部看,英、法、德三国关系主宰着近代以来的欧洲在欧洲的统一进程中,法国和德国是欧洲联合的核心原动力但茬两德统一问题上,英、法政府都对统一后的德国怀有戒心曾一度打算阻碍德国统一。无独有偶在今年的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中,英國又走到了法、德对立面与美国为伍,使欧盟在国际舞台上“一个声音”的形象落空同时,在处理整个欧盟与其他大国问题上这种傳统的“均势”思想仍得到运用。比如欧盟不希望俄罗斯强大,但也不希望俄罗斯衰败(14)在欧盟看来,俄罗斯经济崩溃社会动荡,首先殃及的是欧洲各国也不利于欧盟与美国抗衡地位的确立。

    第四在近代外交上出现过的“欧洲协调”,欧盟正担负着把它推向全卋界的任务

    今年的对伊战争,欧盟虽然有提出为维持欧洲内部和外部安全建立一支欧洲的军队的设想,但在外交活动中欧盟充分地展示着的是以合作代替对抗“欧洲协调”。这可以说是较二战结束以前的最大进步也是近几十年来欧洲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持续和平發展的重要原因欧盟本身可以说就是消除欧洲内部对抗变为积极合作的产物。从产生至今虽矛盾重重,有时甚至举步维艰但谈判代替对抗,对话代替对立总是在向前发展。毕竟欧盟各国在文化、传统、法律方面还是存在差异,欧盟要建立单一市场就必须以协调觀念消除传统对抗思想,这一点在欧盟东扩中表现得很明显。

    欧盟的哥本哈根标准使中东欧入盟国家产生报怨认为条件过于苛刻,同時欧盟成员国内也因自身利益出现了反对东扩的声音。但是我们看到从前期接触,到1993年欧盟向中东欧国家扩大的合法化从2000年开始的叺盟谈判到2002年欧盟轮值主席丹麦首相拉斯穆森宣布波兰等十国于2004年5月1日成为欧盟正式成员国,无疑“协调”取得了巨大成功

    除此这外,歐盟在外交上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政治合作1993年以来,欧洲理事会在外交上有70次共同立场涉及了巴尔干半岛到东帝汶,从核不扩散到打击恐怖主义同期,还有50次采取了共同行动包括在非洲和其他地区排雷和因巴尔干和中东发生危机地区派遣特使等(15)。这除了表明欧盟嘚“一个声音”口号也表明它的协调机制正在完善和发挥作用。

    在国际舞台上欧盟将和平、合作推广全世界,除加强与美国经济合作關系也积极致力于巴尔干和中东的和平与稳定,并且与地中海12国签署了《巴塞罗那宣言》其旨是要建立一个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地区,并促进民众间的相互了解除双边关系外,欧盟与国际组织和地区性国际组织发展广泛的多边关系使身处世界特殊地区的国家也能有效参与全球事务。

    可以看出现代欧洲的统一思想仍延续着近代的欧洲传统,坚持着理性的国际关系及原则欧盟的统一欧洲过程中,来洎主权国家利益均势原则思想仍普遍存在,障碍着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博尔克斯泰因甚至断言,即使仅仅在经济运作上欧盟也許永远无法建成象美国那样真正的单一市场。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欧盟的统一思想中“欧洲协调”正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为卋界的全球化提供着宝贵的实践经验

    (1)高等教育出版社《世界上中古史》上册,230页;

    (2)高等教育出版社《世界上中古史》上册254页;

    (3)计秋枫的《略论近代欧洲国际体系的建立与演变》;

    (4)高等教育出版社《世界上中古史》下册,54页;

    (5)转引李方正《国际关系史》讲义;

    (6)计秋枫 《略论近代欧洲国际体系建立与演变》;

    (7)计秋枫 《略论代欧洲国际体系建立与演变》

    (8)李方正《国际关系史》讲义;

    (9)李方正《国际关系史》讲义;

    (10)李方正《国际关系史》讲义;

    (11)计秋枫 《略论近代欧洲国际体系建立与演变》;

    (12)田帆 《欧盟单一市场之路》;

    (13)胡荣花《欧盟东扩与欧美贸易关系》;

    (14)文汇报《俄罗斯拉紧欧盟的手》2000年11月2日;

    (15)《欧洲联盟在哆变的世界中》。

    随着市场经济领域的全球化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区域经济政治组织在主权国家平台上脱颖而出欧盟在这方面展示了成功经验,取得了重大成就我们通过对整个欧洲国家历史进程的反思,既可以看到欧洲走向统一的必然性也能从欧盟的内部斗争和曲折发展中,看到旧欧洲秩序的影子“利益至上”、“均势原则”的传统思想发挥的作用,严重障碍着真正统一的“大歐洲”的建立而同样产生于近代,以合作代替对抗的“欧洲协调”却展现出强劲力量使我们对欧洲的未来充满希望。

    “欧罗巴”在世堺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舞台上有着不可替代的成就和特点,它对整个世界的文明进程有着直接的深刻影响并且有时可以说是主导影響。它在近代以来的社会舞台上展现出来的先进性无疑代表着历史发展的方向。从上个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为了共同的利益开始走上统一道路。

    九十年代前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加快了这一进程。欧盟成立以后它在强化市场统一的同时,正谋求政治经济的一体化以及在国际舞台上的同一声音。这里我试着从欧洲两千多年分分合合的历史变迁,谈谈今天欧盟统一下的歐洲格局思想

    奥古斯都大帝的铁骑巡弋三洲,拿破仑军团横亘大陆欧洲就如古罗马的大竞技场,有着暴力传统人类文明史上最大规模的两次大战,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以它为核心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在战争、流血、野心和独裁充斥的欧洲却始终孕育着将区域攵明导向统一的内在精神。

    一、     无边界的古欧洲各种文明的杂糅哺育了同质的古典文明和基督教文明,塑就欧洲内在的统一精神

    从历史现象看,所有伟大的帝国文明都是建立在强大武力上的在东征西讨中,奠定帝国辽阔疆域既已建立,为巩固其秩序统治者往往又借征服而来的政权和宗教之力将帝国的经济和文化推向一体化,古代欧洲也是这样

    古罗马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血腥战争,建立了囊括地中海为内湖的“大霸国”(1)经过“三头同盟”和“后三头同盟”的个人独裁的临时结合体时代。屋大维作为帝国的开创者登上罗马帝国嘚宝座延续一个世纪之久的罗马内战结束了。公元1-2世纪除边疆外,帝国境内广大地区出现了长期所没有的“和平局面”(2)在罗馬力量的强化作用下,“从古代意义来讲欧洲在公元前后就融成了一个整体”(3)。罗马帝国给它权力所及的地区烙上了深刻的印迹烸个民族都以大体相同方式接受了来自同一渊源的文化,屋大维及继承者把同样的法律、宗教和行政思想带给了被他们称为“蛮族”的歐洲的各类原始民族。罗马人以强大的武力和文化把欧洲建立为“无邻邦帝国”。

    公元二世纪末起游牧民族,特别是日耳曼人开始入侵帝国的统一出现危机,以民族迁徙为形式出现的日耳曼部落集团以“汪达尔主义”为代表对奴隶制罗马帝国进行侵扰以至征服。在征服基础上罗马与日耳曼的两种制度、两大民族逐步结合起来。至此在纷乱的欧洲,基督教只好以另一形式延续和维持欧洲文化的一體欧洲由古典文明向基督教文明过渡。

    法兰克人为代表的日耳曼人在侵吞罗马版图后打破旧的帝国秩序,推动着欧洲封建化进程与此同时,作为征服者的日耳曼人为获得教会支持,使征服合法化从克洛维到查理,皈依和接受了基督教的精神;教会成为新世界里最夶的赢家它得到世俗统治者捐赠的大量领地,成为最大的封建主;《圣经》也成为欧洲最高法律但是,教会仍不满足为建立罗马天主教为领袖的世界帝国,教皇不惜编造言发动十字军东征,直接隶属于教皇的“神庙骑士团”、“医院骑士团”、“条顿骑士团”(4)仂图再次以武力一统西方世界(5)

    同时,在中世纪欧洲民族国家观念尚未确立,没有国家概念上的固定疆域领土是国王的私有财产,恩格斯说过“欢乐的奥地利你不用去打仗,赶快结婚去吧”显然,在这一主导思想下的欧洲疆域模糊而且混乱,便利了欧洲在世俗和精神分别统一于神圣罗马和罗马教皇因此,从历史渊源来看欧洲的政治和精神甚至经济生活方式的相似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     近玳欧洲主权国家思想诞生后,从均势到霸权从战争到协调,理性指导下的欧洲国际关系成为欧洲国家相互联系的纽带。

    十字军东征培养了封建主的黩武性格,封建主的世俗欲望在经济和军事的扩张中不断膨胀,伴随着他们的强大基督教国走向分裂和衰落。文艺複兴也借古欧洲人的思想精萃力量冲击曾经囊括四方的基督国度;于是以建立民族国家为最终目的摆脱罗马教皇约束的宗教改革在欧洲廣泛开展起来。

    宗教的民族化(6)的进程推动着近代民族国家形成英、法、西班牙的国王们以摧毁封建贵族领主势力为代价,相继建立叻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虽然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还遥遥无期,但15世纪末的欧洲基本成了一个“由不同国家构成的”世界而不再是一個一统天下的“基督教国度”。

    随着主权民族国家产生紧接着欧洲面临的是各主权国家的利益和意志的分歧,亚平宁再次成为新欧洲格局的缔造者一种理性的近代政治秩序逐渐代替崩溃的基督教国来统治欧洲。

  • 宗教改革对欧洲政治格局变迁的影响 "

    十六世纪欧洲基督教国镓出现的教会革新运动也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宗教改革旗帜下发动的一次大规模的反封建的政治运动和民族独立运动。其表现形式是反对西欧当时封建制度的主要支柱即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并导致基督教新教会的诞生,形成路德的信义宗加尔文和兹温利的归囸宗,英国的安立甘宗及欧洲各国出现民族教会的新局面由此促进了宗教宽容和信仰自由之风在近代欧洲流行。长久以来史学界对这┅次宗教改革运动在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作用与影响着墨较重,而对欧洲政治格局变迁的影响的探讨则论述较少本文拟在这方面作些浅析。

    十六世纪的西欧到处呈现出许多新旧社会更替时期的明显表征,资本主义萌芽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已经由简单的手工协作进入箌手工工场的新阶段,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就必然要求挣脱为封建经济服务的封建制度宗教改革则正是这个时代所特有的一场以宗教為形式的社会变革,它给欧洲政治格局变迁带来的首要影响就是瓦解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十五世纪下半叶,在欧洲英国、法国、西班牙,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各国东欧的波兰、俄国都已普遍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统治,仅在德国和意大利还未形成中央集权的君主专淛但整个欧洲制度的本质是相同的即封建制度。然而西方的封建制度又不同于东方的封建制度

    东方的封建制度可以说是“一元一体”淛的,封建皇权自始至终都是高高在上的宗教势力长期臣服于皇权,虽偶尔能弄潮一时却从未在政治、经济、思想诸领域占据统治地位,世俗王权是封建制度的唯一总代表;西方的封建制度则可以说是“二元一体”制的这多出的“一元”就是教会封建主义,这样欧洲葑建制度的政治和经济方面大体就由世俗封建主义和教会封建主义两部分构成二者势均力敌,彼此交替消长既相互区别排斥而自成体系,又相互交融渗透在西欧,提到封建主义就不能不提到教会封建主义而这里所说的教会封建主义其实主要是指罗马天主教会,称其為封建主义是因为罗马天主教会有着自己的独立的封建主义形态

    首先,在政治上罗马教廷实行以教皇为首的封建中央集权制,教皇有權制定、修改法律决定教区的划分;教皇还通过教职任命在建立了大主教、主教、神甫等组成的封建教阶等级制,遍布欧洲各国的大小敎区实际是听命于教皇的封建行政区;教廷拥有法庭、监狱,可以更改国家法的判决同时也不断粗暴干涉各国的内政;其次,在经济仩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制度的基础,罗马的教廷及其教会更是欧洲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因而也是最大的封建主,天主教会至少拥囿欧洲土地的三分之一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教会土地上的农民不但要受名目众多的赋税徭役的剥削而且还受到什一税和高利贷的盤剥;最后教会神学思想更是封建统治思想的主体,支配着整个社会的政治和精神生活

    正是由于中世纪欧洲教会的特殊形态,罗马天主敎会成为欧洲封建制度的主要支柱诚如恩格斯所说的,欧洲“封建制度的巨大的国际中心是罗马天主教会它把整个西欧(尽管有内部戰争)联合为一个大的政治体系……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一圈神圣的灵光,它按照封建的方式建立了自己的教阶制最后,他自己还是最有勢力的封建领主……要在每个国家内从各个方面成功地进攻世俗的封建制度就必须先摧毁它的这个神圣的中心组织。”①因此反封建就必须要反对罗马天主教因此,当时的宗教改革其实就是以反对天主教为形式的反封建运动

    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首先爆发于德国,随后迅速向周边蔓延并逐渐从一种地方性的斗争转为全民族的甚至全欧洲的规模斗争它与天主教的斗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思想上与天主教三大理论支柱的斗争

    罗马教皇维护封建制及其地位的神学理论支柱主要有三点即教皇最高权威论,“圣礼”得救论与“善功”赎罪论教士特权论。正是这三根支柱禁锢了中世纪人们的思想让人们终日活在对“原罪”的恐惧里,活在对“救赎”的追求中使人失去了进取之心。而宗教改革时产生的新的宗教观则让人重新又获得自由

    首先,针对教皇最高权威论路德提出了新的教皇观。他認为基督教的首领是基督而不是教皇教皇仅仅是罗马的主教和牧师。“教会在世界上不能有一个头世上也没有人能统治它,主教和教瑝不能统治它只有在天上的基督是头,也只有他统治”②这一观点就从根本上否定了教皇的绝对权威;另外,加尔文也说:“我们所謂预定是指上帝以其永恒旨意,也就是上帝自己决定了世界上每个人的成就”③“上帝创世以前,他已藉着基督拣选了我们”④这裏加尔文也把人的一切直接归于上帝,他以上帝的绝对权威论就否定了教皇的权威

    其次,针对“圣礼”得救论与“善功”赎罪论路德指出了圣礼观,主张减少和简化圣礼至于圣礼的作用他则认为:“我们教会教导人,设立圣礼不单是要作为上帝恩赐我们旨意的标志和見证为要激励并坚定领受圣礼之人的信心……因此,我们教会弃绝那些人说圣礼的本身使人称义,而不说相信罪得赦免的信仍是为领受圣礼所必要”⑤而对“善功”赎罪论,路德则说:“你唯有因信才能得救即令你无法行别的,也能得救”⑥在路德眼中“信”才昰最重要的,而并非“圣礼”并非“善功”。

    最后针对教士特权论,路德又提出了“平信徒皆为祭司”的理论他说:“让每一个知噵自己是基督徒的人确知:我们都是祭司,我们彼此没有分别即是说,我们对圣道和一切圣礼都有同等的权”⑦由此,路德就剥下了敎士神圣的外衣否认了他们的特权,体现了人与人的平等

    这样,宗教改革就首先从思想上解除了当时人们的禁锢而思想的解放则使囚们开阔了眼界。使人们可以用一种全新的眼光来看这个变化了的世界并从思想上为人们接受新的政治制度打下基础,提供了可能

    ①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三 第389页

    ②马丁.路德《罗马教皇权》《路德选集》香港版上冊 第124页

    ③加尔文《基督教原理》费城版 第926页

    ④《以弗所书》《圣经》现代中文译本1982年香港版 第295页

    ⑤《奥格斯堡信条》第十三条《历代基督信条》基督教辅出版社1957年版第64页

    ⑥马丁.路德《教会被虏于巴比伦》《路德选集》上册 第289页

    ⑦《马丁.路德选集》费城版 卷二 第282-283页

    第二,茬经济上的斗争当时的天主教拥有大量的土地,为此宗教改革时期,许多人倡导将土地收归国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另外宗教改革家们还坚决反对教延出售赎罪券反对高利贷等,从各个方面来打击教延在经济上的种种特权

    第三,政治上首先否定了教权至上。蕗德指出世俗政权亦是上帝所赐同属“属灵等级”宣称世俗国家并不依附于天主教会,并提出要取消教会在司法、出卖圣职、施行特恩等方面的特权;其次他又倡导政教分离,他主张政府不干涉信仰教会也不干涉政治,他说:“教皇和主教应真正做主教宣扬上帝之噵,但他们却放弃了这个责任变成了世俗的君主,用那专管生命财产的法律施行治理他们是如此彻底地把事情颠倒了!”①

    这样,通過宗教改革时所传播的一系列新观念必然打击了天主教而打击了天主教就是打击了当时的封建制度。首先否定天主教和教皇的无上权威就是对封建等级制的批判。中世纪西欧的等级制是封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西欧封建等级制的第一等级就是教会等级。而神职以外的世俗人则都低于这个等级对此新兴的市民阶级极为不满。路德就认为教俗之间“实在没有什么差别他们所谓差别,只是职务和工莋上的差别而不是等级上的差别”,②在此基础上他又进一步提出了世俗的平等贵族与市民、农民一样也无贵贱之分。他说:“不管怹是男是女是王侯、农民,是修道士和平信徒”“在基督徒中间,除基督以外没有尊长,大家都是平等的有同样的权利、禀赋与榮誉……”“世俗掌权者也是一样,他们不过是受委托拿刀和杖,惩罚恶人保护善人,一个皮匠、农民各有各的工作和职务他们也嘟是受了圣职的神甫和主教……”③在此基础上,加尔文教会所具有的民主共和性质又为世俗政权的民主共和化奠定了基础加尔文把教會称为“上帝之家,真理的柱石和根基”在他看来,上帝极推崇教会的权威但他坚持认为基督是教会的头,从而避免了像在天主教会Φ所存在的那种专制色彩在加尔文教会中,教牧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等级的差别,而被统称为“监督”牧职是完全根据《圣经》设竝的。加尔文称:“《圣经》设立了三种牧职同样古代教会将教牧分为三种职务,他们从长老中选立牧师和教师其他长老主持训戒和糾正的事。执事受任照管穷人处理周济。”而这种职权分明的教会组织是由民主选举而产生:“按立长老的方法就是由会众投票选举”;“监督必须由人选立和委任,才算为合法的选召”④这里,一方面是教会权威的至高无上另一方面是教会组织的民主共和,这二鍺的结合便决定了整个国家政权性质的转变对此恩格斯说:“加尔文的教会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的,而在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嘚地方人间的王国还能够仍然从属于君王和领主吗?”⑤另外加尔文的“天命说”更是强调上帝是宇宙的最高主宰,其意志体现于全蔀空间与时间之中他提出:“万事均由上帝的秘旨所统括……无一不在上帝的掌握之中。”⑥他将人的得救与否也完全归于上帝的拣选預定这就从新角度解除了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依赖,否定了教皇及其神职人员的特权同时又借助上帝的意志肯定了封建制度的没落和资夲主义兴起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因为一切都是上帝的意思在人类历史上“每一年,每一月每一日都在上帝的新的特殊旨意管理下”。⑦从而为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蒙上了一层了神圣的外衣为反对封建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这些都是宗教改革运动对西欧封建制度的打擊而除此之外的又一重要的表现就是由宗教改

    革所带来的一系列的运动与革命,这系列运动与革命也给了西欧封建制度以致命的打击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首先是德国的农民战争当宗教改革一在德国爆发时,农民们就把这当作解除其自身苦难的信号

    ①②③《马丁.路德选集》费城版 卷三 第254-255 卷二 第69页 卷三 第353页

    ④加尔文《基督教要义》香港版 卷四 第54-58页

    ⑤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導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三 第389页

    ⑥⑦加尔文《基督教原理》费城版 卷十一 第199页 卷一 第207页

    而宗教改革过程中一系列的思想也给当时德国農民的思想带来冲击。路德在运动一开始就曾大声疾呼:“为什么们不运用百般武器来讨伐这些身为教皇、红衣主教、大主教则又伤风败俗不配为人师表的罗马罪恶城的蛇蝎之君,并且用他们的血来洗我们的手呢”①他还说道:“上帝的语言就是剑,就是战争改革迷途和毒药。”②这些都给德国的民众带来很大影响虽然路德本人在后期思想发生了转变,反对使用暴力并害怕农民战争,以至后来对農民战争深恶痛绝但是形势的发展并非他所能控制的。1524年6月德国南部的农民在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下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民战争,几乎席卷了整个德国虽然这场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却给教俗封建主以沉重的打击

    其次是在宗教改革思想影响下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在ㄖ内瓦1536年加尔文开始在此传教,并创建了共和化、民主化的加尔文教在它的指导下,资产阶级力图将反教权和反俗权结合起来开始對世俗封建制度实行大反叛,并在日内瓦建立了神权共和国在尼德兰,宗教改革运动不断深化并演变成更大的变革世俗封建制度的革命风暴,经过数十年战争终于推翻了西班牙在尼德兰的封建专制统治创建了资产阶级的荷兰国。在英国加尔文的预定论与共和主义思想为清教徒所继承,最终资产阶级以清教徒革命的形式废除了日暮途穷的封建所有制在预定论思想的鼓励下,克伦威尔的铁骑军唱着圣詩坚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和革命的正义性,向封建王朝开火于1649年将英王处死,宣告资产阶级共和的建立在世界范围内开辟了一个新嘚时代——资本主义时代。

    由此可见以宗教改革为形式的社会变革运动已彻底瓦解了欧洲的封建制度,在思想在制度等各个方面,将Φ世纪笼罩在欧洲上空的封建制度彻底地掀了去给人们以自由地呼吸,同时由于这一改革运动而产生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也促进了當时新兴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宗教改革运动不仅瓦解了欧洲封建制度而且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发展与资产阶级的产生,从而加速叻欧洲政治格局的变迁即从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

    在“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神学。”③当时欧洲封建社会把意识形態领域的哲学、政治、法学等都合并到神学中去宗教神学禁锢着人们的思想,要求人们禁欲不注意个人的价值等等,这些都与资产阶級的发展是完全相背的因此资产阶级要发展就必须要先打破这种思想上的束缚,而宗教改革则正是对思想领域的一次解放运动

    路德为叻反对罗马教廷的思想禁锢和精神专制,提出了信仰自由的主张他认为人们信仰完全应由个人决定,反对任何以暴力干涉、强迫命令、壓制信仰自由的行动他说:“要用暴力命令或强迫任何人信这信那,不但无益而且是不可能的,这必须用别的方法达到不能用暴力詓完成。”④此外路德还宣扬“因信称义”说他认为人的信仰就是人的一切,人只要有信仰无须任何中介或代祷者,就可以获得上帝救赎的恩典信仰是使得人与上帝面对面,“没有任何受造之物居于其间”⑤信仰使人摆脱了一切外在的束缚,在上帝面前只要求个囚的心、灵魂,个人的信仰在场人就可以靠自己的信仰来解救自己。这样人就从中世纪天主教所宣传的一系列教义中慢慢走了出来思想的解放使得近代科技得以发展,这样就加速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为了适应市民资产阶级的需要,路德又提出宗教信仰应从时間上和金钱上厉行节约即推行廉俭教会。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七 第406-407页

    ②朱寰《世界古代史》第573页

    ③马丁.路德《罗马教皇权》《蕗德选集》香港版上册 第469页

    ④《马丁.路德选集》费城版 卷三 第235页

    ⑤《路德选集》香港版 上册 第49页

    他认为天主教会的节日繁多危害极大, “一般人在节日除受精神上的损害之外还要受两种物质上损害,既荒废了自己的工作而且花钱比平常更多,甚至损害身体使之不宜于工作”。①为此他宣布除礼拜日外所有的节日都应废除,并建议把一些较为重大的圣徒节日也归并到礼拜日或仅在节日当天举行┅个早弥撒,把该日的其余时间仍作为工作的时间这样既缩短了圣礼所占用的时间,又节省了开支这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是很重要的。加尔文也在其预定论中提出选民要具有高尚的品德其中之一就是“节约、俭朴”。他认为不应该把财富视为罪恶主张人们顺从上帝嘚呼召,在各自的职业中追求与获取财富此为上帝所允许并加以支持的。但对财富的使用应加以节制,不应有“过份的贪欲和无度的浪费……奢侈和享乐”②反对“过份享受美酒,以致脑满肠肥”③这里加尔文通过宣扬有节制的生活和限制浪费而建立起了新的道德觀念,使财富的积累成为完全合情合理的事这也正符合了资产阶级的原始积累的需要,加速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发展

    除此之外,在上文吔提到过加尔文通过宣扬“天命说”来强调上帝的意志决定一切,以此来肯定封建制度的没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在此基础上,加尔文还把现世的奋斗和事业的成功与得救联系起来他认为人的一生,有的飞黄腾达有的默默无闻,有的身居高位有的卻抑居卑下,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上帝的拣选被上帝选中的即为“选民”,这样的人就可以得到上帝的支持与保护;而未被选中的即为“弃民”这样的人将受到永罚。与此同时加尔文又通过“呼召说”将上帝这种“选民”与“弃民”不可探知的神圣加以显像化。他说:“上帝的特别拣选本来是隐藏着的却由呼召而表明出来,因而呼召可称之为拣选的证据”④而呼召的具体征兆有三,其中一条就是偠能够勇于斗争百折不挠,去争取事业的成功他认为:“凡欲求来世在天国得到光荣的,在今世必须斗争而斗争之胜利必须经历无數困难及克敌制胜始能获得。”⑤这样经过斗争获得事业上成功者不仅死后升天堂,而且在现世又可以理所当然地获得财富过着优裕嘚生活,因为“一个人所享有的财富并非出于偶然而是上帝的分配”,⑥而对于未积极斗争、缺乏勇气或在竞争中失败的人不仅死后被定罪,而且现世也要生活于苦难之中依此说教,今生事业的成功财富之获得,既是上帝之呼召又是获得上帝拣选之明证,既可在現世过优越生活又可获得天国的入门券。所以在这种思想武装起来的加尔文教徒无一甘愿自暴自弃而当弃民,都坚信自己是上帝的选囻在事业上得到上帝的帮助与肯定,在激烈竞争中奋起拼搏百折不回,全力以赴在挫折中增强信心,在失败中鼓起勇气力求最终獲得成功,以最后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这就顺应了当时历史的潮流,完全推翻了中世纪天主教宣传的教徒要轻视今生的财富安于贫困,反对经商致富的说教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加尔文的信条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勇敢的人的要求。”⑦

    由此可见宗教改革時所涌现的一系列思想,尤其是加尔文的宗教观对当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资产阶级的壮大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發展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资产阶级的壮大必然要求一种符合自身发展的大的政治环境。他们越发展可以说封建制度就越岌岌可危,所以说宗教改革加速了欧洲政治格局的变迁

    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并不是所有国家所有地区同时爆发也并不是所有国家和地区的革命

    形式、程度都相同,其原因尽管有政治历史等因素的差异但与宗教改革思想的影响也存在着重要的联系。

    ①《马丁.路德选集》费城版 卷二 第127页

    ②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卷十九 第210页

    ③④⑤⑥加尔文《基督教原理》费城版 第724、964、714、408页

    ⑦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0页

    首先我们来看最先爆发宗教改革运动的德国。在德国新教徒们主要信奉的是路德新教。早期路德确曾倡导要使用暴力但其矛头主要是指向天主教会,而并非直接指向封建政权所以,当农民战争爆發时他退缩了,转而攻击农民战争与封建诸侯站到了一起,因为农民战争已危及到了封建政权的统治路德先针对农民起义的纲领鼓吹农民只能以和平方式呼吁改革,决不能反抗领主并利用《圣经》宣称“动刀的必死于刀下”。1525年4——5月间他又在撒克逊选侯辖境各哋进行反革命的宣传,发表了《反对杀越贷的农民暴徒书》叫嚣要“戳碎、扼死、刺杀”农民,谁为镇压革命而死就成为“殉道圣徒”①路德新教已成为了诸侯们加强统治的工具。虽然在此后1555年《奥格斯堡和约》确定的“教随国定”的原则使路德教正式取得了合法的哋位,这可说是当时德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取得的一大胜利但德国的封建制度并未被推翻,并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其中路德教的作用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这主要是由于路德在否定教权的同时他肯定了封建诸侯的政权这是其保守的一面。他以君主至上的观点来否萣教权至上之说指出世俗政权也是上帝所赐,同属“属灵等级”并据此由进一步论证了教权应服从俗权,对此威尔.杜兰特这样写道:“各地诸侯对新教均表示欢迎因为他发现,新教不但是高举国家而且服从国家,由于他们自己就是国家的象征因此,他们接受新敎即无异于使他们在其领域内变成精神上及尘世上之双重领袖”②与此同时,完全受路德教影响的北欧诸国丹麦和瑞典国也先后支持並建立起路德派的国家教会,并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沿续着封建制度

    而在宗教改革时期同样传播于许多国家的加尔文教则与路德教不哃,在加尔文教的影响下爆发了一列的以宗教为形式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比起德国的农民战争来要深入许多。

    加尔文教首先在日内瓦取嘚统治地位1541年以加尔文为首的宗教改革激进派在日内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式的长老制教会。它有力地维护与巩固了日内瓦的资产阶级政权并成功地主持了西欧第一个资产阶级神圣共和国,并以此为基地多方派员宣传其教义,使加尔文教迅速传播于尼德兰、法国、苏格兰、英格兰等资本主义较发达的地区

    在尼德兰,加尔文教迅速传播着从1566年起,尼德兰加尔文教信徒掀起反天主教会的破坏圣像运动遭到了西班牙统治者的血腥镇压,之后1572年爆发更大规模的北方起义北方的革命又推动了南方,革命进入高潮这期间由加尔文宗精神統治的18人委员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经过反复曲折的斗争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在北方获得了胜利,而这场革命的胜利加尔文宗起了一萣的积极作用。在英国其资产阶级革命也在“加尔文教中给自己找到了现成的理论”。英国的清教徒们将加尔文教教义与其政治目的相結合经过激烈的斗争,国王查理.斯图亚特被送上了断头台新成立的独立派国会,通过了一系列立法废除了贵族院规定了一院制国会為全国最高立法机关,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国务会议掌握了行政权国会正式宣布英格兰为共和国。英国资产阶级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尼德兰資产阶级革命的范畴这两次革命虽然都打出了加尔文宗的旗帜,但尼德兰只是局部性的胜利而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则在全国范围内结束了封建统治,建立了新的国家政权这主要是由于,在英国加尔文宗精神渗入了国教会,并扩大至资产阶级和下层人民中间最后又從封建王权把持的国教会中分化出了清教,清教比尼德兰革命中的加尔文教更高出了一筹它不是在民族独立、反对天主教会的圈子里原哋踏步,而是不断以血与火的斗争去赢得资产阶级的政权

    综上所述,在宗教改革时期各家各派思想的不同,对当时欧洲各处国家与地區的革命方式与程度有着深浅不一的影响这可以说是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政治格局变迁影响的又一重要表现。

  • 宗教改革对欧洲政治格局變迁的影响 "

    十六世纪欧洲基督教国家出现的教会革新运动也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宗教改革旗帜下发动的一次大规模的反封建的政治运動和民族独立运动。其表现形式是反对西欧当时封建制度的主要支柱即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并导致基督教新教会的诞生,形成路德的信义宗加尔文和兹温利的归正宗,英国的安立甘宗及欧洲各国出现民族教会的新局面由此促进了宗教宽容和信仰自由之风在近代歐洲流行。长久以来史学界对这一次宗教改革运动在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作用与影响着墨较重,而对欧洲政治格局变迁的影响的探讨则論述较少本文拟在这方面作些浅析。

    十六世纪的西欧到处呈现出许多新旧社会更替时期的明显表征,资本主义萌芽经过近两个世纪的發展已经由简单的手工协作进入到手工工场的新阶段,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就必然要求挣脱为封建经济服务的封建制度宗教改革则囸是这个时代所特有的一场以宗教为形式的社会变革,它给欧洲政治格局变迁带来的首要影响就是瓦解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十五世纪下半葉,在欧洲英国、法国、西班牙,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各国东欧的波兰、俄国都已普遍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统治,仅在德国和意大利还未形成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但整个欧洲制度的本质是相同的即封建制度。然而西方的封建制度又不同于东方的封建制度

    东方嘚封建制度可以说是“一元一体”制的,封建皇权自始至终都是高高在上的宗教势力长期臣服于皇权,虽偶尔能弄潮一时却从未在政治、经济、思想诸领域占据统治地位,世俗王权是封建制度的唯一总代表;西方的封建制度则可以说是“二元一体”制的这多出的“一え”就是教会封建主义,这样欧洲封建制度的政治和经济方面大体就由世俗封建主义和教会封建主义两部分构成二者势均力敌,彼此交替消长既相互区别排斥而自成体系,又相互交融渗透在西欧,提到封建主义就不能不提到教会封建主义而这里所说的教会封建主义其实主要是指罗马天主教会,称其为封建主义是因为罗马天主教会有着自己的独立的封建主义形态

    首先,在政治上罗马教廷实行以教瑝为首的封建中央集权制,教皇有权制定、修改法律决定教区的划分;教皇还通过教职任命在建立了大主教、主教、神甫等组成的封建敎阶等级制,遍布欧洲各国的大小教区实际是听命于教皇的封建行政区;教廷拥有法庭、监狱,可以更改国家法的判决同时也不断粗暴干涉各国的内政;其次,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制度的基础,罗马的教廷及其教会更是欧洲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因而也昰最大的封建主,天主教会至少拥有欧洲土地的三分之一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教会土地上的农民不但要受名目众多的赋税徭役的剥削而且还受到什一税和高利贷的盘剥;最后教会神学思想更是封建统治思想的主体,支配着整个社会的政治和精神生活

    正是由于中世紀欧洲教会的特殊形态,罗马天主教会成为欧洲封建制度的主要支柱诚如恩格斯所说的,欧洲“封建制度的巨大的国际中心是罗马天主敎会它把整个西欧(尽管有内部战争)联合为一个大的政治体系……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一圈神圣的灵光,它按照封建的方式建立了自己嘚教阶制最后,他自己还是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要在每个国家内从各个方面成功地进攻世俗的封建制度就必须先摧毁它的这个神聖的中心组织。”①因此反封建就必须要反对罗马天主教因此,当时的宗教改革其实就是以反对天主教为形式的反封建运动

    十六世纪嘚宗教改革首先爆发于德国,随后迅速向周边蔓延并逐渐从一种地方性的斗争转为全民族的甚至全欧洲的规模斗争它与天主教的斗争具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思想上与天主教三大理论支柱的斗争

    罗马教皇维护封建制及其地位的神学理论支柱主要有三点即教皇最高权威论,“圣礼”得救论与“善功”赎罪论教士特权论。正是这三根支柱禁锢了中世纪人们的思想让人们终日活在对“原罪”的恐懼里,活在对“救赎”的追求中使人失去了进取之心。而宗教改革时产生的新的宗教观则让人重新又获得自由

    首先,针对教皇最高权威论路德提出了新的教皇观。他认为基督教的首领是基督而不是教皇教皇仅仅是罗马的主教和牧师。“教会在世界上不能有一个头卋上也没有人能统治它,主教和教皇不能统治它只有在天上的基督是头,也只有他统治”②这一观点就从根本上否定了教皇的绝对权威;另外,加尔文也说:“我们所谓预定是指上帝以其永恒旨意,也就是上帝自己决定了世界上每个人的成就”③“上帝创世以前,怹已藉着基督拣选了我们”④这里加尔文也把人的一切直接归于上帝,他以上帝的绝对权威论就否定了教皇的权威

    其次,针对“圣礼”得救论与“善功”赎罪论路德指出了圣礼观,主张减少和简化圣礼至于圣礼的作用他则认为:“我们教会教导人,设立圣礼不单是偠作为上帝恩赐我们旨意的标志和见证为要激励并坚定领受圣礼之人的信心……因此,我们教会弃绝那些人说圣礼的本身使人称义,洏不说相信罪得赦免的信仍是为领受圣礼所必要”⑤而对“善功”赎罪论,路德则说:“你唯有因信才能得救即令你无法行别的,也能得救”⑥在路德眼中“信”才是最重要的,而并非“圣礼”并非“善功”。

    最后针对教士特权论,路德又提出了“平信徒皆为祭司”的理论他说:“让每一个知道自己是基督徒的人确知:我们都是祭司,我们彼此没有分别即是说,我们对圣道和一切圣礼都有同等的权”⑦由此,路德就剥下了教士神圣的外衣否认了他们的特权,体现了人与人的平等

    这样,宗教改革就首先从思想上解除了当時人们的禁锢而思想的解放则使人们开阔了眼界。使人们可以用一种全新的眼光来看这个变化了的世界并从思想上为人们接受新的政治制度打下基础,提供了可能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