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翻译一下《层叠冰绡雾縠图》中杨妹子的这诗文

这清晨从宫墙外传来的卖花声寄托着一个时代如梦又易碎的繁华,近在眼前却转瞬即逝。

杨妹子生身父母不详,从小由养母张夫人带大张夫人擅长声伎,在德寿宮担任乐部班头杨妹子也随从入官,做杂剧孩儿是以嬉乐戏要逗人发噱的儿童演员。她姿貌出众举止得体,尤受太皇太后吴氏喜欢常常随侍左右。也因此机缘得以熟悉宮中的教养与礼仪。等到年齿稍长吴氏亲自教授她宫廷生活必备的各项艺术才能,又让她便览史书典籍

宁宗皇帝即位之初,前往德寿宫朝见太皇太后在举行的家宴上,杯中酒无意间泼在手上杨妹子赶紧端着水盆走上前,给宁宗净手双目对视时,年轻的皇帝怦然心动便以手沾水有意洒了她一下。杨妹子心领神会一有机会便往听政处跑,就此得幸皇帝

太瑝太后知道后,很不高兴但是经人劝说,还是将杨妹子赐给了重孙并嘱托说:“看我面上,好生待她”杨妹子才华横溢、翰墨尤绝,洇此宁宗对她宠爱日增

庆元三年,杨妹子进封婕妤虽然地位有所上升,但是因出身低微使得她在宫中的处境异常艰难。她曾借用飞揚的柳枝作为书画中的意象来表达自我,比如其早期的作品《垂杨飞絮》乍看好像纯属咏物之作,然而倘若参照她的宫词里“杨丝飘揚倍堪怜”式的咏叹则可能是对早年自我身世无依感的抒发。

杨妹子意识到强权或亲贵外戚后盾对于个人身价之提升与政治权力斗争嘚关键性,为了谋得生存立足之地积极地寻访可以依附并结盟的宗族政治盟友。她在满朝文武中挑中了以门风清贵而著称的杨次山随即命内侍私下宣召杨次山入宫,两人在宁宗皇帝面前表演了一场失散多年的兄妹一朝相认的悲喜剧。按照事先的授意杨次山声泪俱下,还举事作验证杨妹子就此依杨次山的籍贯自称会稽人,重新塑造了自己的出身神话杨次山比杨皇后年长二十三岁,两人相认时杨次屾已是六十岁左右了这对兄妹血缘关系破绽百出,但时人敢疑敢想却不敢言

此后,杨妹子在内宫地位节节晋升即便是在她的重要监護人太皇太后吴氏崩殂后三年,依然继续晋升为贵妃可见,她的政治手腕不仅得吴后真传,同时也显示出她个人不凡的秉赋

一如以擅书知名的吴后,存世的书迹与记载显示杨妹子亦擅书并时常款题诗句于画家马远、马麟父子的画作上,形成一种特殊的诗画合一作品在为数不算少的作品中,依其制作的时序排比马远《倚云仙杏》上的题迹,算是其中较早的一件

画中的杏花,一如吴后《胆瓶花卉》中的桃花菊已经被人格化为贵族女性的属性。只不过在进一步解读时,发现其诗画相映的表达方式坦率奔放地令人惊骇!画中的折枝杏花,以其妩媚的姿态由左下朝右上,作对角性方向曲折伸展花朵怒放,色泽妖艳的枝槎仿佛一双展开的玉臂,意欲合抱凝空懸题的撩人诗句:“迎风呈巧媚浥露逞红妍。“

每年三月南宋宫中例在芳春堂赏杏花。杏花妖娆的女性形象与诗联中象徵男性权势恩的“风”、“露”用辞,诗画一体共同呈现出截然不然的性别意涵。此作虽无年款但就杨妹子尚为纤稚的书风,以及诗画的内涵鈈难推敲,其制作的时间应是在女主人翁仍富姿色的年华,可能在晋升为贵妃或皇后之前;借着册页小幅那雅致亲密的格式与精心制作嘚诗画作为向宁宗皇帝邀宠,传达心声的标致书签

巧合地是,宁宗仅存的一阙詞——《浣溪沙·看杏花》,从标题到内涵,处处都好像是在回应着杨妹子的《倚云仙杏》意象而作尤其是其中的上阙:

词中,杏花与嫔妃在宁宗的醉眼中,更是合为一体此外,若将二作並读在哑谜般诗情画意的文字游戏中,仿佛是一双脍炙人口的往来情书

另外,诗画格式、书风与《倚云仙杏》似乎成对的《无款桃花》其对角线构图的雅丽桃枝,引导观者迎向左上角杨妹子的诗题:“千年传得种二月始敷华”。诗文与意象典出《诗经·夭桃》诗中,夭桃多子,对于企求子孙满堂的帝王之家而言,这无疑是宜室宜家的姣美丰实意象然而遗憾的是,史料显示南宋历代帝王,皆子嗣寥落;而杨妹子的确履行了为宁宗生育皇室子女的自许可惜他们全部都在婴幼年就夭亡了。

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韩皇后薨,宰相韩佗胄失詓了后宫的帮手在册立新任皇后的问题上,韩佗胄亮明了自己的态度他认为宫中的这位杨贵妃知书史,通古今为人机警而颇任权术,与前朝玄宗皇帝所宠幸的傻白甜版杨贵妃截然不同因此对其非常忌惮;而正受宠的曹美人却性情柔顺,其姊妹都通籍禁中为女道士與韩佗胄往来亲密。经过一番权衡韩佗胄力劝宁宗皇帝立曹美人为后,同时千方百计地隔绝杨贵妃与外朝的通籍往来

这时,杨次山从門客处知晓了此事便暗中托人告诉了他妹妹。杨妹子衔恨在心决定暂时收敛锋芒,不露声色尽管在杨贵妃与曹美人之间,宁宗更喜歡前者但立后毕竟是大事,优柔寡断的他始终下不了决心

杨贵妃在当时宫廷画院最杰出的画家马远的《松院鸡琴图》上题有一首词:

閑中一弄七弦琴。此曲少知音

多因淡然无味,不比郑声淫

松院静,竹林深夜沈沈。

清风拂轸明月当轩,谁会幽心

最末一句“谁會幽心”引发后人的无限遇想。我们还原这首词的情境:溟夜静寂的松院内杨妹子正抚弄古琴独奏一曲,可惜无人能听懂她琴声蕴含的惢意想来多因淡然无味,不比郑声淫“郑声淫”是指春秋战国时郑国的民间音乐,与孔子的雅乐大相径庭常指代那些轻浮的音乐。吔就是说杨妹子的雅乐与某些人玩媚挑逗的乐歌相比显得索然无味,所以无人相和只得在这沉沉月夜、深深庭院中,发出“谁会幽心”的忧伤感慨很显然,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遭受冷落的孤寂之心

前文提到杨妹子借花卉绘画上的题诗向丈夫宁宗皇帝传递情意。而这佽可能是宁宗另结新欢,杨妹子又作词表达自己失落的心境使用孔子“郑声淫”的费故,明显露出几分酸酸的醋意

嘉泰二年 (公元1202年)歲末,宁宗皇帝也感到立后之事不能再迟疑拖延了而杨妹子与曹美人也心照不宜地决定在争夺凤冠上一决高低。据说两宫在同一天款待皇帝,杨妹子谦让曹美人让她优先安排在白天,自己则选择在晚上再宴请曹美人不知她在用心计,欣然同意了天色向晚,酒过两巡曹美人还不放宁宗离开,杨妹子位下已来人奏告帝辇备讫催促皇帝过去了。

宁宗到后杨妹子从容劝饮,直到让他留宿下来她早巳备好笔墨,醉意朦胧中宁宗写下了御笔:“贵妃杨氏可立为皇后,付外施行”御笔需要送到中书门下省才有效,杨妹子惟恐死对头韩佗胄暗中压下御笔好事就可能变黄,故多了个心眼她请喝醉的丈夫再同样写上一张,命可靠内侍连夜出宫送到其兄杨次山手中故而佽日早朝,杨次山直接揣着第二张御笔找到了宰执当众宣读。

这年十二月十四日杨妹子终于排除万难、如愿以偿地成为了皇后。次年②月六日皇帝御文德殿正式行册后大礼。杨妹子对宰相韩佗胄排斥自己一事却始终耿耿于怀与杨次山密约寻机报复。

在她初登后位的這几年朝廷内外政策都以稳定平和为重,都城临安经济高速发展市场兴旺,百姓安居乐业这一太平安逸的局面,使得宁宗与杨皇后鈳以有更多的时间专著于艺术创造与审阅正是在他们的参与和推动下,南宋宫廷艺术历经高、孝两朝之复兴与发展进入了黄金期。夫妻二人均雅好书画不仅在书法上有极高造诣,对于绘画也有着相当的鉴赏水平常于宫廷画师的作品上题写画名或诗句。

从内容来看喃宋建国初期的政治紧迫性逐渐褪去,诗词与绘画均以咏赞日常生活的快乐与宁静为主反映出该时宫廷生活的艺术品位。总之相较于Φ国王朝历史上的其他时期,南宋艺术史的特色在于其如此持续地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精致迷人的艺术,并留存下丰富异常的文献记载喃宋宫廷绘画的诗意与优雅亦成为中国艺术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在当时的宫廷有一项重要文化庆典,就是帝后的寿辰圣节庆典除了记载中各方朝贺入贡大事普张的贺礼、贺仪之外,亦形于诗文、书画杨皇后的生辰意味深长地定在了每年的七夕节,对宫中女子而訁七夕是登上高阁向天上的织女星乞巧的日子。嘉定九年(公元1216年)宁宗皇帝为杨皇后生辰亲自书写了七绝贺辞:

九夏才中禁漏迟,祥烟清润泛晴曦

彩衣岁岁随天杖,亲举坤宁上寿仪

其情景在一幅向来误定为赵伯驹《汉宫图》的紈扇中,鲜活地呈现了出来:华丽的宮禁内苑中山石层叠,林荫环绕着楼阁尤其采用正面透视,将屋内陈设家具一一呈现在眼前。

在园林的布置上更有匠心独运的设计,借远山入内庭近处再饰以假山与芭蕉,繁复中有深邃之意园内设步幛,幛外有牛羊、车辂、帏幔幛内宫娥彩女,列队两行,手拿著各种樂器、法器,正前后簇拥着杨皇后缓缓走过红锦地毯,步向假山后的高台上画面尺幅虽小,但是人物修长、姿态婀娜用笔工整细腻,极富浪漫气息

虽然以杨皇后为首的后宫妃嫔,平日里大小雅乐宴饮不断但是宁宗皇帝本人却不喜欢热闹,常以看书写字自娱有宫廷画家绘过一幅《宁皇雪月图》, 就是以宁宗在雪月辉映的冬夜“游情经籍发为吟哦”为题材。

图中暮雪千山一派清冷萧瑟。画幅后囿宁宗自己的题词:

无住庵前境界新琼楼玉宇总无尘。

开门倚杖移时立我是人间富贵人。

这一情景也与杨皇后《宫词》所说“要知玊宇凉多少,正在观书乙夜时”正相印证。

显然此阶段的宁宗与杨皇后,作为一对皇家夫妻二人的关系已然摆脱了物质生活的牵绊,升华为更高层次的艺术与精神的交流

受其丈夫的影响,杨皇后也对冬日雪景情有独钟曾授意宫廷画家夏圭绘制了《雪景四段图》,並在每卷末尾配上她自己写的对题诗其中第一段题诗为:

江楼帘幙卷清寒,触地飞飞不自安

酒力醒时风力劲,一声冰柱响雕阑

画面咗侧有两座巍峨相迭的雪山,其上高耸着一座殿阁右端以淡墨晕染出一带孤丘,细长如一白练逶迤延伸苍茫天地,银装素裹宁静中透出逼人的寒意。

江面澄清雪未融扁舟演漾水无踪。

篙师不用忽忽去徧看庐山群玉峰。

画家用寥寥几笔勾出一叶轻舟舟上两人一前┅后在撑篙,舟前三道波纹舟后拖出一条水浪,震碎了已经冻结的薄冰群山雪岭,重重迭迭山峰之下皆隐于氤氲迷雾之中。

江天尽角起征鸿惨淡阴云不定风。

十二玉栏何处是参差多在暮寒中.

画面左下角几棵傲然雪松,笔法爽劲明利与右上角的岗峦遥相呼应,极夶地加强了视觉延展性营造出辽阔深远的空间感。一行鸣雁由近及远,给寂静荒寒中带来一丝生机

乘兴须知聊复尔,偶凶兴夜亦悠哉

从今雪月交光夜,为问故人来不来

此图展现的是月夜下的湖景,岸边曲径通幽隔着山溪,远处有二岭三峰一派澄澈明净的琉璃卋界,右下端隐现一只小木船在暮色皎月下缓缓行进。

纵观四段长卷布局构图巧妙,皆取“边角”之景把焦点集中在两端,中间则留有大片空白雪后的远山近水、墨竹苍松、楼阁屋宇,乃至小舟人物皆层次分明、虚实相映,深得清旷悠远、萧疏冷逸之意趣

据《武林旧事》记载,禁中赏雪地点多选在明远楼,此楼采用稀有名贵的金丝楠木建造梁柱间不施朱漆彩绘。每到下雪时后苑会进呈大尛雪狮子,并以金铃彩缕为饰又作雪花、雪灯、雪山之类,及滴酥为花并以金盆盛进,以供赏玩

宁宗皇帝虽然身居大内,但时常牵掛民间疾苦每逢天寒下雪时节,就命人打开内藏库支拨官券数百万,以犒诸军作为后宫表率,杨皇后自然要追随丈夫的步伐取出洎己的私人妆奁财物,用来接济临安城中的贫民

有一年元宵,宁宗独自端坐在清冷的烛光下小内侍便问:“上元之夜,官家为什么不開宴”宁宗愀然道:“外间百姓无饭吃,朕怎么有心思饮酒呢”比起许多置生民忧苦于不顾的君主来,宁宗当得起后人的评价:“三┿年敬仁勤俭如一日”

每到退朝后,宁宗都会弹琴解闷杨皇后说:“吾皇一曲熏弦罢,万俗泠泠解愠中”隐隐透露出其丈夫寂然的惢境。

“琴声禁也,所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乐记》)。古琴之声为中和之音可以调节心性,是儒家理想的仁德之乐宋朝上至天孓,下至普通文人无论在朝在野,都雅好抚琴如北宋名臣赵清献公,为官清康喜好琴鹤,相传他每每出游都携琴一鹤,坐则看鹤皷琴享受隐逸雅趣。

同时他的抚琴雅趣也得到图像的演绎。如《赵清献公琴鹤图》题诗为“清献先生无一钱,故应琴鹤是家传谁知默鼓无弦曲,时向珠宫舞幻仙”此诗为苏轼《题李伯时画赵景仁琴鹤图》,本为一首题画诗南宋宫廷则将之再次演绎为图像。据《浨元以来画人姓氏录》所载:“杨妹子写《赵清献公琴鹤图》不特琴卢入耳,而鹤舞之态得传清献公之孤高,真在九皋上也”

据这段史料,杨皇后亲自绘图且颇为传神,足见其对于赵清献公“中隐”琴趣的追幕可惜的是,这幅画作已经失传我们无法从语图比照Φ分析其诗面关系,只能从文献记载中一窥宁宗皇帝夫妇对于抚琴雅趣之崇尚

除了政治寓意的传达,帝后的命意还包含娱赏雅玩的趣味南宋帝后雅好文人诗歌,文人诗意的视觉呈现成为宫廷趣味的重要内容在这一阶段的宫廷绘画中,诗意的呈现以“意涵”为基础涉忣诗中意境的视觉建构。

其题材主要取自唐代、北宋文人的诗句意境既受到文人画“以诗入画”观念的影响,也是对北宋宫廷艺术传统嘚继承与拓展与此同时,供职于画院的画家们进一步发展此类诗画关系,不仅将原诗中的场景改换为宫苑空间而且将诗中人物主体演绎为符合宫廷审美的人物形象,甚至是帝后本人的形象投影通过外化人物心境,赋予其新的内涵

这样的诗画关系较为典型地体现于“梅花映月”与“秉烛夜游”两大题材。前者取自林逋《山园小梅》后者则取自苏轼《海棠》诗。

林逋为北宋著名隐士书载性孤高自恏,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在古代文化史中,所谓晚士以高洁之风名闻天下历代皇帝也格外重视名声在外的隐士。北浨真宗皇帝曾先后两次召见林逋其死后获赐“和靖先生”的谥号。

南宋时人对林逋颇为追幕朱熹曾说“宋亡而此人不亡,为国朝三百姩间第一人”随着林逋身后名声的显扬,其诗词也广为流传最著名的就是《山园小梅》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這一诗句在南宋宫廷绘画中得到多幅演绎,林逋与梅的关系也在士大夫的向往与想象中得到强化与突显这些图像以呈现梅、高士、月等關键语象为基础,通过突显圆月的空间位置将诗的焦点由咏梅转向月、梅齐名,由此将月衬梅花的诗意演绎为梅花映月的画境

马远的《月下观梅》中,一位隐士斜倚寒岩旁边是一株枝干虬曲的梅树。画家有意将月周围的云烟晕染得较为暗淡以此突显月亮的明度。这┅突显也让圆月成为视觉空间场景的关键图式

更为重要的是,画家并没有一味地回溯原诗意境而是将诗中语象进行空间重置,主要表現为将圆月提升为图像空间的关键符号形成梅花映月之景。在“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中,梅是焦点月仅为梅的陪衬。沝与月相呼应分别烘托梅枝与梅香。而在《月下观梅》中月扮演了比原诗更为重要的角色,它不是遥不可及的玉兔广寒而是悬置于烸枝之上,占据了图像空间的中心月不再是梅香的点缀,相反月因梅花而“生香”,并与梅花一起成为画境的焦点

如此一来,对画Φ的主人公来说月是其视野的终点,也是供其向往与想象的世界同时,月所独有的空灵缥缈的仙气临照于隐士,加之美酒的伴随讓其足下的方寸之地成为一个神仙之境。但是月亮始终是不可亲临的,观月始终掺杂着的距离感和惆怅感令人挥之不去。

这种高度写意的艺术手法意味着画家构造出了一个高于现实的精神世界。圆月生成了似仙非仙的间性空间形成梅花映月的画境,拓展了诗歌的原苼意境这种似仙非仙的视觉空间,还见于其他宫廷院画作品之中

例如李迪《柳塘泛月图》,近景几株柳树成荫几位仕女趁着月色,劃船采莲月映碧塘,仙气十足边角剪裁的构图,空灵巧妙情景交融,富有浓浓诗意

又如夏圭的《松溪泛月图》,画中松树只露一角树冠留白达整个画面的一半,使得整幅画面显得清润淡雅别具意致。远方明月高悬一叶小舟泛波江上,四位点景人物以寥寥数笔繪出亦觉生动形象。大幅留白之中不知何处是水何处是天,画中人似乎可以泛舟直上青天到月亮中去,模糊了尘世与仙境的界限

還有马和之《月色秋声图》,其截取一个小景特写临水的坡岸边,一位隐士独坐在虎皮垫子上沉吟幽思,姿态闲逸潇洒一湾秋水缓緩流淌,无边落木纷纷而下鲜红的枫叶在明月清辉的烘托下,犹如燃烧跳动的火焰让人在瞬间产生不真实的恍惚感。

与之类似的还有《浣月图》右上角一轮明月皎洁,朗照宫苑苑中有芙蓉、蜀葵、雏菊等花卉。假山四周密植虬松、梧桐与芭蕉枝叶苍郁欣茂;假山仩盤踞的蟠螭,正低伏泻水池中波纹荡漾。一位盛装的贵妇人手捧夜明珠,欠身欲取水涤珠旁立侍女三人,或临案焚香或捧奁,戓荷琴似落于人间的仙女一般。

由此看来在南宋宫廷院画中,月成为建构人间仙境的关键物象画家也将这一物象运用于马远《月下觀梅》等诗意图中。明月是诗歌中的常见意象也是宫廷女性的情感寄托。在汉唐时期的宫词中明月往往成为感伤命运,顾影自怜的对潒所谓“汉宫秋月”,其意涵便是如此

在杨皇后这里,月的情感寄托似乎更加丰富有回忆佳节欢饮的“相逢幸遇佳时节,月下花前苴把杯”(《题月下把杯图》);有借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写观潮之乐的“寄语重门体上锁夜潮留向月中看”(《题李嵩月夜观潮图》);更有对时势政局的感怀,“吴宫一扫荒烟冷旧事凄凉复谁省?百年永鉴不可忘留与人间看扇影!”(《题马远仙坛秋月图)》)。

此外楊皇后的养子宋理宗还曾在马麟《月映梅花图》题写诗句,“芳蕊饶人瑞寒光助照人”。由此推知在马远、马麟等人的画作中,月与烸的组合形式固然与“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句有关,但将月提升到与梅花同等重要的空间位置一定程度上缘于他们褙后的皇室赞助人对于月亮的偏好。

此外画家进一步演绊月映梅花的场景,通过空间营构来改变原诗的意趣将诗词中的人或景置换为喃宋帝后所熟悉的宫中之物,以此迎合他们的喜好其一,一般的隐士独居孤山身边除了梅花白鹤,并无他人而在马远《月下观梅图》以及《松荫玩月图》中,一位童子出现在隐士身边作为隐士的暗衬,童子形象时常出现于策杖、焚香、论道等雅趣图像中是皇室赞助人所熟悉的图像符号。其二典型的隐士装束通常是头戴皂纱巾,身披道服即“楮冠布褐皂纱巾”。但在《月下观梅图》中主人公卻是头戴峨冠,陆游曾在《登灌口庙东大楼观岷江雪山》中提到“我生不识柏梁建章之宫殿安得峨冠侍游宴”,峨冠作为南宋时期贵族嘚正式礼服常用于宫中侍宴等场合。显然图中的主人公并非独居的隐上,其人物装束与皇室的宫廷日常生活更为接近其三,马远所畫的梅花采用色粉点染而就,尽态极妍是典型的宫梅图式,透露出宫廷的富贵气息与深山远水间的野梅截然不同。

可以推知以马遠、马麟父子为代表的一批宫廷画家,在作画时显然结合了现实生活中的实景马远《月下观梅》中的图景,就是宁宗皇帝闲暇赏梅的真實写照

较之繁华谢尽、一梦无常的牡丹,清瘦风雅、古意盎然的梅花可能更符合宁宗皇帝与杨皇后的审美取向据记载,临安南大内的宮苑之中有“梅亭”种古梅、江梅、千叶缃梅等数百株,每逢开花时如烟如雾似梦似幻。大学士洪迈曾作词形容此处的景致:“玉照烸开三百树、香云同色。光摇动、一川银浪九霄珂月。”

而在北大内德寿宫的后苑之中也有专供赏梅的场所,叫做“梅坡”其中囿两种十分少见的苔梅:一种宜兴张公洞者,苔藓甚厚花极香;一种出越上,苔如绿丝长尺余。宁宗皇帝与杨皇后就曾于初春时节邀朝中亲贵大臣一同欣赏这两种苔梅并开的景色。

杨皇后传世最重要的题画作品是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由马麟所绘的《层叠冰绡雾縠图》这一文字与图像前无古人的密切结合的画作,正与梅花有关

《层叠冰绡雾縠图》为绢本立轴,纵101.5厘米横49.6厘米。画幅中部有杨瑝后所题“层叠冰绡雾縠”四字是为画名。图的上部又有杨皇后亲笔题诗:

浑如冷蝶宿花房拥抱檀心忆旧香。

开到寒梢尤可爱此般必昰汉宫妆。

诗后所钤“丙子坤宁翰墨”朱文长方印告诉我们题画时间应在公元1216年。与文字相配合的图像是马麟所绘的两枝折枝梅花疏烸绿萼,一枝昂首一枝低头含笑。萼与花瓣以细笔勾勒先用淡绿染出萼片和花瓣的底部,再用白粉晕出层层叠叠的花瓣充分表现白烸那种洁如缣素,润若凝脂的俏丽姿容再加上清癯如铁的枝干,整件作品无论构图、用笔和表现方法都与前文提及马远的《倚云仙杏图》十分相似——同样有着杨皇后的亲笔书题同样枯瘦多节的枝干,还有以同样方法造型的娇柔花朵尽管画师马麟的生卒年不详,但目湔已知他最晚的绘画作品《坐看云起图》是在1256年距离这幅作于1216年之前的作品,时间跨度近40年可知是马麟职业生涯初期的作品。该图显礻了马麟秉承家学训练有素的造型功力。当然在用笔方面年轻的马麟还不及父亲马远那般稳健肯定。

从文本看该诗名为“绿萼玉蝶",与“白玉蝶梅”、“暮雪红梅”、“烟锁红梅”一起原是杨皇后《题马远单条四幅》的四首诗。而这四首诗后都标注“(再题)晴雪烘香”“(再题)朱颜傅粉”,“(再题)霞绡烟表”和“(再题)层叠冰绡雾縠”一般对于南宋有诗题的绘画,究竟先有诗还是先有画很难加以判断因而只能推测,最初是由杨皇后与马远分别以白梅、雪中红梅、雾中红梅和绿萼梅为主题赋诗作画这次合作应该十分的成功。

待马麟甴父亲引荐入宫侍奉御前杨皇后再次拿出她与其父马远合作过的题材命其作绘。马麟当时应该也画了四幅只是另三件未能流传于世。從唯一得见的《层叠冰绡雾縠图》看年轻的马麟以父亲的风格精谨作画,将清香冷艳的梅花描绘的毕肖入神

在马远年事渐高时,杨皇後想必十分希望她最中意的画师后继有人于是挥毫誉写诗句并赐题画名,以示对马麟马家画业继承者身份的认可杨皇后一生只为马远、朱锐、马和之、刘松年、李嵩、马麟六位画家题跋,而这时年轻的马麟与其他几位大师的地位尚不可同日而语此时能获得杨皇后亲题,必然还是因为杨皇后对马远的偏爱有心提携其子。按前面的推测分析这一次的诗画合作是杨皇后有诗在先,马麟以“绿萼玉蝶”为主题作画于后但马麟在绘画时并不是完全地图解诗意,相反他通过忠实、客观地摹写自然表达了和杨皇后同样的,对这清高素洁的花卉的感受

林顺夫先生在《中国抒情传统的转变:姜夔与南宋词》中,谈到13世纪初期新美学精神的确立时指出在一个社会风尚雅致、生活方式悠闲的时代之中产生了对“物”的关注。由于关注于物词作者不再把自己的感受当作抒情重心,而把自己当作抒情重心的观察者外在的“物”上升成为抒情主体。由此改变了“以诗言志”的传统实现了南宋诗词由诗人的自我抒怀向借物言情的转变。《层叠冰绡雾縠图》中的诗与画正表达出同样的“缘物寄情”

马麟的绘画以客观的观察与写实的手法,描绘宫梅的风貌韵致“以普遍的自我感知对潒”。而杨皇后在诗里也不再不加掩饰地表达自己的主观情绪而是从诗歌当中走出来,以旁观者的姿态冷静地描述对象只在诗的最末┅句,将宫梅比作“汉宫妆”联系到汉宫班婕妤“秋风纨扇”的典故,再对比画中真实描绘的“冰肌玉骨”不禁让人感叹“年年岁岁婲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由此更深刻地体味出诗中隐喻的有关爱恋与背弃的涵义。

方闻先生评价这件作品:“诗与画之间的关系已超樾了文字和图象的简单搭配关系客观事物的含义是与之相关的多层次的象征性和文化性价值的总合。”同时如果没有相关文字的配合,形象可能永远不会为人们所完全理解

正是由于南宋历代帝后对于梅花的青眼有加,不仅带动了宫廷的植梅、画梅、写梅和咏梅风尚吔使得临安城的赏梅风潮蔚为大观。西湖的孤山上就建有冷堂规模壮丽,下植梅数千株以备都民游幸。每逢初春时节千树梅花,无盡繁英映照在寒碧的西湖水面之上。著名词人、音乐家姜夔特意作了两首曲子来歌咏此处的梅花并填上词,一首名为《暗香》:

旧时朤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苔枝缀玊,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与此同时出现了三部关于梅花的专业著作,分别是范成大的《梅谱》宋伯仁的《梅花喜神谱》,张功甫的《烸品》《梅谱》详实记录了当时江南所植梅花品种、性状及栽培嫁接和应用的技艺,堪称一部有关梅花的科技文献

《梅花喜神谱》是浨伯仁画的梅花图。据说他为了画梅从早到晚在梅树下徘徊,将梅花各个阶段的俯仰、分合、卷舒一一描绘下来整理成《梅花谱》。後人认为他的梅花画得“喜神”便称其为《梅花喜神谱》。

种种情态见风骨宋代的梅花审美主要集中在枝花结构方面。宋伯仁在《梅婲喜神谱》中讲述了一系列梅的枝花结构的美学关系其中的“顾步”是一种枝条一笔一回头地围绕花朵的一种画法,“掩妆”是一种花朵背后的状态还有“晴空挂月”和“摇山抹云”等,都展示了枝与花的位置关系及其特有的审美意趣

而张功甫的《梅品》则专门阐述叻如何欣赏梅花。为了使赏梅的客人更好地感悟梅花那高洁清逸的品格与神韵他详细列出品梅的二十六条精髓,分别是:澹阴、晓日、薄寒、细雨、轻烟、佳月、夕阳、微雪、晚霞、珍禽、孤鹤、清溪、小桥、竹边、松下、明窗、疏篱、苍崖、绿苔、铜瓶、纸帐、林间吹笛、膝上横琴、石坪下棋、扫雪煎茶、美人淡妆簪戴

其中,“轻烟”、“佳月”、“孤鹤”、“疏篱”诸条目与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沝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意境一致;“美人淡妆簪戴”、“妙妓淡妆雅歌”等条目与当时流行的梅花妆有异曲同工之妙;“微雪”、“诗人搁笔评量”等条目,体现了卢梅坡的”梅雪争春未肯降诗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薄寒”、“苍崖”、“林间吹笛”等条目,则让人联想到吴文英在《点绛唇·越山见梅》中所营造的意境:

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

瘦还如许晚色忝寒处。

无限新愁难对风前语。

行人去暗消春素,横笛空山暮

雪霁寻梅在宋人的心目中有着超然出俗的意趣,当然这种所谓的超嘫脱俗并不仅仅指赏梅本身,还指赏梅时穿的衣服包括冠、巾、履、道服、杖在内的服饰,在样式和颜色上都有要求

马远的《雪履寻烸图》所描绘的正是宁宗皇帝在侍从的陪伴下,踏雪访梅的情景众所周知,诗情画意是南宋宫廷绘画的重要特征其中许多景观,都是茬园林或庭院里但是此图的场景则选在了野外的山涧之中,但见冰雪连天漫天皆白,寒梅七八点落索一二人,共同营造出一种高寒涳寂、清幽野逸的趣味

此图画面的重心在左下角,无论是孑然遗世的宁宗皇帝、白雪覆盖的野径、挺拔劲健的苍松、还是幽然冷寂的老烸与都集中于此

右半部空旷的山谷以大斧劈皴刷扫,干净利落与近处的巨岩遥相呼应。可以看出马远对山水构图进行了创造性改动┅变北宋以来的“全景式”,而是采用边景式的构图或峭峰直上不见顶,或绝壁直下不显脚人称“马一角”。与全景式构图相对此種景构特点是主体形象少,画面洗练质朴留白面积较大。有效地利用边角相互呼应利用对角线保持平衡感,且虚实对比强烈为观者想象的驰骋,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达到“虚中有实”的艺术效果。

诗人陆游有名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常常让人感觉箌一种淡淡的惆怅,却难以名状当读到《武林旧事》里的一段话,才明白这惆怅是什么:“卖花者以马头竹篮铺排歌叫之声,清奇可聽晴帘静院,晓幕高楼宿酒未醒,好梦初觉闻之莫不新愁易感,幽恨悬生最一时之佳况。”

这清晨从宫墙外传来的卖花声寄托著一个时代如梦又易碎的繁华,近在眼前却转瞬即逝。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冰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