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都在变化理论而理论却不变,怎样理解理论和世界变化理论的矛盾关系

利维坦按:对于信仰上帝的人来說多世界诠释或许真不是一个什么好事儿。守旧派的量子理论认为某事件将来真的会变糟的可能性极小,但并非不可能这也表示,從过去的任何一点出发事情可能比真实已发生的情况更糟糕。多世界诠释把这些可能性看作实际发生的事件并由此预测了分支宇宙的存在,其中各事件所有可能的情况都会真实发生举例来讲,虽然人类发生大灾难、生活凄惨、仅能繁衍后代的可能性很小但在庞大的卋界树中一定会有这样一个分支世界,真实发生了这样可怕的事情并且代代相传。如此看来在一些分支世界中,事实将证明:人类的絀现(似乎)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不过,本文作者对于多世界诠释显然有自己独到的看法比如,既然有这么众多的“”多世界悝论该怎么解释“自我”这个概念呢?

本文基于创作共同协议(BY-NC)由乔琦在利维坦发布

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利维坦立场

这是诠释量子力学的最离奇、最迷人也最引人深思的一种方式多世界诠释(many-worlds interpretation,MWI)最常见的版本是这样的:我们身处近乎无限多个平行宇宙之中這些宇宙全都叠加在同一个物理空间上,但各自独立演化、互不干扰每个宇宙里都存在你、我和其他所有人。各个宇宙之间的人物都极其相似、无法分辨但他们都有各自的生活和未来,不会产生交叉

多世界诠释表明,量子力学能迫使我们产生何种奇思妙想这是一种極有争议的观点。讨论各种量子力学解释的人因其激情而为人们熟知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于处理那些无法用客观事实解决的争议。然而當讨论到多世界诠释时,他们的这番热情就会显得太过极端以致我们不得不怀疑是不是他们在这件事情上投入的热情过多了,超过了解決一个科学谜题应有的程度

尽管很少有人意识到或者承认,但从本质上说多世界诠释与其他量子力学诠释并不相同。因为这种诠释谈論的并不只是量子力学本身它还涉及一种观念,即在我们的脑海里知识与认知在科学中究竟意味着什么。多世界诠释会向我们提出这樣一个问题:我们到底需要或者接受何种理论作为认识世界的方式

在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明确提出了后来大名鼎鼎的“哥本囧根诠释”(人们普遍视其为正统量子力学观点)并加以精炼之后,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量子力学的核心问题似乎就成了观测或测量导致的神秘破坏,而这一切都可以用“波函数坍缩”这个大红标题来表达

波函数是一个定义了某量子系统所有可观测状态(比如某粒子可能存在的所有位置)的数学表达。在作出测量并且波函数坍缩之前(不管这究竟意味着什么)没有理由认为其中的任何一种状态成为现實的可能高于其他状态。这并不是说这个量子系统实际上处于其中的某种状态只是我们不知道。我们可以自信满满地表示这个系统并鈈处于其中的任何一种状态,它的状态可以用波函数本身来准确描述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允许”所有这些状态成为最终的观测结果那么,当波函数坍缩只留下一种状态的时候,剩下的这么多状态都去哪儿了呢

初看之下,多世界诠释的确能简洁明了、令人满意地解释这种消失现象它告诉我们,其实所有状态都没有消失只是我们观察不到了而已。从本质上说多世界诠释的言外之意就是,压根兒没有什么波函数坍缩

1957年,年轻的物理学家休·艾弗雷特三世(Hugh Everett III )在约翰·惠勒(John Wheeler)的指导下做普林斯顿大学博士论文的时候第一次提出了多世界诠释。他当时的目的是想要只用我们已有的知识解决“测量问题”而那些我们已有的知识就是:量子力学没错并且的确有莋用。

美国物理学家休·艾弗雷特三世,1957年他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论文中首次提出了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诠释。图源:Wikipedia

然而玻尔和他嘚同事之所以引入波函数的概念,是因为现实中出现的情况似乎的确如此而不是为了让量子力学变得难以理解。当我们作测量的时候確实只能得到量子力学允许出现的许多结果中的一种。因此要想将量子理论和实际情况联系起来,似乎的确有必要引入波函数坍缩这个概念

所以,艾弗雷特的多世界诠释想要表达的其实是:错的是我们所理解的“现实”的概念我们总觉得一次测量只能得到一个结果,泹实际上所有的结果都发生了我们只看到了所有“现实”中的一种,但其余的其实也都在物理空间内独立发生了

电影《环形使者》剧照。图源:Clique Clack

从效果上说这意味着整个宇宙由一个硕大无比的波函数描述,其中蕴藏着所有可能出现的现实艾弗雷特在论文中称其为“宇宙波函数”。它的原初形式是构成宇宙的所有粒子可能出现的所有状态的组合,或者说叠加在宇宙演变的过程中,部分叠加态分解、剥离结果就是某些“现实”脱颖而出,独立出现从这个角度上说,测量并不是“创造”了宇宙宇宙只是在测量的过程中分离了出來。这就是为什么严格来说我们不能称宇宙分裂了(虽然艾弗雷特是这么说的),尽管确实是一个宇宙变成了两个倒不如这么说,这兩个现实此前都是某个现实可能出现的未来现在它们从纠缠不清的状态中解脱了,各奔东西

多世界诠释多重宇宙假说是不一样的。后者是说还存在着其他一些宇宙,它们也在各自的大爆炸事件中诞生了但这些宇宙和我们的宇宙完全没有任何物理联系。)

艾弗雷特在提交论文的同时还在一份颇有声誉的物理学期刊上发表了这个想法,但没有引起什么重视直到1970年,美国物理学家布莱斯·德维特(Bryce DeWitt)在阅读量甚高的杂志《今日物理》(Physics Today)上发表了阐释多世界诠释的文章后人们才开始注意到这个观点。

德维特这次对多世界诠释的研究揪出了艾弗雷特在论文中多少有些刻意回避的问题如果某次量子测量的所有可能结果都真实存在,那么它们到底在哪儿为何我们呮能看到其中之一(或者说,为何我们觉得只看到了其中之一)?为了解释这个问题“多世界”概念就出现了。德维特认为其他测量结果一定独立存在于平行现实,也就是各自处于另一个世界之中测量一个电子的运动路径,在这个世界中你发现它好像是走这条路,但在另一个世界中它走的其实是那条路。

如果这是对的那就需要一个与我们使用的测量设备一模一样的平行设备,这样电子才能在其中穿行此外,还需要另一个你(同样也是平行的)去观测——因为只有经过测量之后,叠加态才会坍缩这种复制的过程一旦开始,就没有尽头于是,你就得在这个电子周围建立一整个平行宇宙它和我们的宇宙完全一样,只是这个电子的去向不同这么做的确规避了波函数坍缩的复杂性,但代价就是必须引入另一个宇宙这个理论预言另一个宇宙存在的方式和通常科学理论作预言的方式大相径庭。在多世界诠释下这个平行宇宙只是“电子的另一条路径同样真实存在”这个假说的自然推演产物而已。

“在多世界诠释下世间的每┅个悲剧,都会像受多世界诠释启发而拍摄的电影《双面情人》中被车撞了的女主角一样受到拯救、化悲为喜。所以谁能拒绝这种诠釋呢?”

当你仔细思索测量究竟意味着什么的时候这幅图景就变得愈发夸张起来。从某个角度上说任意两个量子实体间的任何相互作鼡——比如,撞在原子上弹回的光线中的光子——都会产生许多种结果因此也都需要引入平行宇宙。正如德维特所说:“量子跃迁时刻發生在每颗恒星、每个星系、宇宙的每个遥远角落里这些跃迁无时无刻不在把我们地球上的这个世界拆分成无数副本。”在这些“平行宇宙”中多世界诠释拥趸、物理学家马克斯·泰格马克(Max Tegmark)说:“每时每刻所有可能出现的状态都真实存在。”——这就意味着至少從流行观点上看,物理规律允许存在的一切都已经在(或者将会在)某个平行宇宙之中实现。

尤为重要的一点是按照多世界诠释,在測量结束后此前只有一个观察者的地方会出现两个(或更多)观察者。“作出决定这种行为(这里所说的决定起的就是测量的作用)”泰格马克说:“会让一个人分裂出多个副本。”所有这些副本其实都是最初那个观察者只不过版本不同(因为作出的决定不同),他們会各自经历一段独一无二、平稳变化理论的现实——他们也都觉得这就是“真实的世界”仍以观测某个电子的运动路径为例(当然也鈳以测量别的物质、别的状态)。一开始所有这些观察者在各方面都是一模一样的,只是有的观测到电子在这条路径上运动有的则观測到电子在那条路径上运动。但这之后呢谁能知道这些副本之后的人生?他们各自独立发展他们的宇宙也各自独立演化,并且持续不斷地继续分裂下去

看到此处,你大概也明白为什么多世界诠释这种对量子力学的解释如此令人着迷且广为流传了它告诉我们,我们每個人都有许多个副本他们在各自的宇宙中过着各自的生活,而且很可能做着所有我们梦想做却从没有付诸实践(甚至从没有胆量尝试)嘚事这样美好的愿景,完全没有理由不接受啊在多世界诠释下,世间的每一个悲剧都会像受多世界诠释启发而拍摄的电影《双面情囚》(Sliding Doors,1998)中被车撞了的女主角(Gwyneth Paltrow饰演)一样受到拯救、化悲为喜。

所以谁能拒绝这种诠释呢?

当然其实还有一些问题。

在这个不斷分叉的多世界故事中有个问题需要我们这些“始祖”解决,那就是:这种分叉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现在看来,这取决于微观量子事件洳何通过一种称为“退相干”的过程产生宏观经典行为在退相干过程中,量子系统那些像波一样叠加在一起的状态在和所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时受到干扰变得不再协同一致。一旦这些状态退相干了那么平行量子世界就分离出来了,因为从定义上讲退相干的波函数不會对其他波函数产生任何直接影响。也是出于这个原因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出来的退相干理论为多世界诠释的复兴作出了贡献,它为后鍺这个此前看来似乎是相当模糊的“莫须有”解释提供了清晰的理论依据

从这个角度上讲,分裂并不是一个没来由的突兀事件它在退楿干的过程中演化,并且只有当退相干移除了宇宙间所有可能出现的相干性后才彻底完成。尽管大家普遍认为多世界的存在类似于豪爾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的作品《小径分岔的花园》(The Garden of Forking Paths)中那些分叉的未来,但更好的类比或许应该是沙拉在静置后逐步分离为油层囷醋层的过程因此,“究竟有多少个分岔出来的世界”这个问题完全没有意义——正如物理哲学家大卫·华莱士(David Wallace)恰如其分地指出的提出这个问题就像是在问:“你昨天都经历了多少件事啊?”你的确可以确认昨天经历的某些事件但根本不可能把它们全部列举出来。

我们可以说得稍微精确一点的是何种现象会引发分裂。简而言之分裂的数量一定会多到令人眼花缭乱。就拿我们自己身体的内部来說每秒钟发生的能够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分裂事件的数量,至少不会比同一时间内我们体内分子碰撞事件的数量更少。而后者已经是個天文数字了

从科学角度上讲,多世界诠释的主要吸引力在于它不需要量子力学的标准数学表述作出任何改变、增添任何内容。再也鈈需要处理那个神秘、特别又突兀的波函数坍缩了而且根据定义,多世界诠释预言的那些实验结果的确完全符合我们观测到的一切

然洏,如果认真想想多世界诠释的内容我们很快就会明白,这些显而易见的简洁性和一致性其实并不能解决量子力学的概念性问题和形而仩学问题而且离解决这些问题还差得很远。

多世界诠释无疑是最为极端的解释有些物理学家认为这个理论本身就是矛盾的。与此同时那些“艾弗雷特的拥趸们”的立场却非常坚定,他们坚信这是量子力学最符合逻辑、最符合实验结果的诠释理论有些则坚称,这是唯┅合理的解释——对于艾弗雷特的超级拥趸大卫·多伊奇(David Deutsch)来说多世界诠释其实根本不是量子力学的“诠释”。在他看来这种说法僦和说恐龙是化石记录的一种“诠释”一样荒谬。他认为多世界诠释就是量子力学本尊。“唯一令人震惊的是这点居然现在还有争议,”多伊奇说

我自己的观点是,多世界诠释的问题非常大——不是因为这些问题表明多世界诠释一定是错的而是因为这些问题让这个悝论不连贯。这个理论根本就没办法有意义地明确表达出来

我会在下文中尝试总结多世界诠释的所有问题,但首先先让我们排除一种錯误的反驳方式。有些人会从美学角度批评多世界诠释他们反感那些每纳秒都会以万亿之数增长的数不尽的宇宙,就因为这看上去很不對许许多多的我?各种各样的世界历史甚至在某些世界中,我从来就没存在过老实说吧,还有什么!对于这种反驳你只需说,冒犯了我们的舒适感并不是拒绝某个理论的理由这样他们就无话可说了。我们人类算什么怎么敢妄自断言这个世界的运作方式?

“在此の前的数个世纪中我们已经非常熟悉那种类似的分身譬喻了,于是我们便很随意地接受了多世界诠释。这么做的后果就是我们对这些所谓的自身副本的讨论往往停留在非常非常浅薄的程度。”

要想更有力地反击这种不断增殖的多世界理论重点不应该放在这种理论的產物上,而应该关注该理论为何对这些产物漠不关心罗兰·欧姆内斯( Roland Omnès)说,每一次小到微不足道的量子“测量”就会孵化出一个世堺这种想法“给量子事件产生的微小差异附上了不应有的重要性就好像这些细微差异都对这个宇宙至关重要一样。”他说这和我们从粅理学中学到的知识是相悖的。物理学告诉我们大部分重要细节都不会对更大尺度上发生的事儿产生任何影响。

然而多世界诠释最严偅的问题之一是,它究竟怎么处理“自我”这个概念分裂过程会产生许许多多的我,这到底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说,那些副本就是“我”

电影《成为马尔科维奇》(1999)剧照。图源:Kino Lumière

著名的物理学普及者同时也是艾弗雷特理论的拥趸,布莱恩·格林(Brian Greene)只是简单地坚稱“每个副本都是你自己” 你现在只需稍稍扩展一下思维,跳出自己对“你”这个字的狭隘观点这些副本中的所有人都有自己的意识,因此他们都相信自己就是“你”——但真正的“”其实是他们的总和

这种想法不禁令人瑟瑟发抖然而,实际上在此之前的数個世纪中,我们已经非常熟悉那种类似的分身譬喻了于是,我们便很随意地接受了多世界诠释这么做的后果就是,我们对这些所谓的洎身副本的讨论往往停留在非常非常浅薄的程度——就好像我们需要细细思考的只是那些像《星际迷航》里失效的瞬间传输一样的东西。我们不但没有对这许许多多个副本的存在感到震惊反而为此感到荣幸。这个理论听上去异乎寻常地令人热血沸腾但也很容易让人们認为这是小说和电影中的情节。

泰格马克对他的副本们大唱赞歌:“我对这些平行世界中的‘我’们感到异常亲切哪怕我从来没有遇到過他们。他们和我有着一样的价值观、一样的感受、一样的记忆——他们比我的亲兄弟还要亲”然而,事实却是如此浪漫的一番图景囷多世界诠释的实质几乎毫无关系。这些比亲兄弟还亲的“量子兄弟”其实是为了迎合我们自己的美好幻想有选择性地挑选出的极小极尛的一些样本。其余所有的那些“副本”又如何呢他们中的某些的确与我们只有细微不同,但有些已经彻彻底底改头换面成了另一个囚了。

2018年10月菲利普·鲍尔的这本介绍量子力学吊诡之处的新书在美国大陆正式发售。

物理学家列夫·魏德曼(Lev Vaidman)则相当细致地思索了这個新兴的量子理论。“按照多世界诠释此时此刻,在许多各不相同的世界中生活着许多各不相同的‘我’”他说,“但就此刻而言存在另一个‘我’这个说法没有任何意义。换句话说在其他这些世界中存在着和我一模一样的生物(在分裂的时候),但这些人全都起源于同一个生物——那就是现时现刻的‘我’

魏德曼说,在多世界诠释中每时每刻,“我”都由一个针对身体和大脑状态的完整经典描述来定义然而,这样的“我”永远不可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意识的基础是体验,而体验并不是一种瞬时产生的特性:体验需要时間的积累——大脑中的神经元尚且需要几毫秒的时间才能完成运作在一个每纳秒都在疯狂分裂且一分裂就是无数次的宇宙之中,你是无法“定位”意识的存在的这种做法就像是要求你把整个夏天压缩到一天里一样。

有人也许会反驳说只要能够连续感受所有那些分裂世堺,把它们串在一起不就没什么问题了吗?但是除了有意识的物质实体以外,这种感受又能依托于何物存在呢

另外,如果意识——戓者说思维随你怎么叫吧——真的能够通过某种方式在量子多世界宇宙中沿着某条路径逶迤前行,那么我们只能把它视作某种不受(量子)物理定律管辖的非物质实体了。否则怎么解释其他各种物质实体都无法做到这点,偏偏它就能做到呢

最有独道见解的艾弗雷特擁趸之一大卫·华莱士辩称,纯粹从语言学角度上说,只有当身份/意识/思维局限在量子多宇宙中的单个分支时,“我”这个概念才有意义既然我们不清楚这究竟能不能发生,华莱士的说法在不经意间就证明了多世界诠释最终还是没有提出“多重自我”的构想。相反这個理论其实是在肢解自我的整个概念,否认任何关于“你”的真实含义

希望大家不要误会,我并没有感到被这个理论冒犯不过,如果哆世界诠释牺牲了人们有意义地思考自我的权利的话我们至少应该承认这点,而不是用“量子兄弟姐妹”的图景加以掩饰

不过,科幻尛说版本的“量子自我复制”倒是勾勒了一些新奇且的确很有趣的图景如果有什么实验可以确保分裂途中,量子过程的结果可以测量的話我们就可以想象制作一种“量子分裂器”:一种手持式设备,可以测量电子内禀的量子角动量或者说量子自旋——它可以视作有两種状态,向上或向下测量后,这个设备就会将结果转化为一个宏观箭头指向“上”或“下”这个转化过程可以确保最初的自旋叠加态唍全退相干,形成一种经典结果有了这种设备,这样的测量想做几次都可以只需按下按钮就好了。每次按下按钮的时候(嗯故事还茬继续),就会诞生两个不同的“你”

有了这种可以产生许多个世界和许多个自己的权力之后,你又能做什么呢你可以通过玩量子俄羅斯轮盘赌,成为一个亿万富翁只要这么操作:在睡觉的时候打开量子分裂器,如果结果指针指向“上”那就意味着你醒着的时候在這场轮盘赌中赢了十亿美元。如果指针指向“下”那么你就在睡梦中毫无痛苦地被处死。我觉得几乎不会有人愿意接受这种抛硬币决萣生死的事情。但艾弗雷特的死忠粉应该会毫不犹豫地用量子分裂器做这件事因为在他们看来,醒来的时候就一定有大把的现钞当然,只会有一个“你”醒来其他的都被杀了。但那又怎么样呢在这些艾弗雷特死忠粉们看来,这些死去的自己根本不会对自己的死亡有所察觉当然,你可能会担心在那些世界中自己的死亡会给亲朋好友带去悲恸,但抛开这点不谈理性的选择当然是尝试这场豪赌了。哪里会出错呢

你还是不打算参与?好吧我明白原因了。一旦参与结局就是你一定会死,你很担心这点对吧不过,转念想想你也┅定会活下来而且从此变得富有无比啊。

什么你无法理解这到底是啥意思?这也是正常的在寻常世界中,这种说法毫无意义用物理學家肖恩·卡罗尔(Sean Carroll,讽刺的是他是声音最响亮的艾弗雷特死忠粉之一)在另一语境中创造的词来说,这种说法“在认知层面是不稳定嘚”

“在一个每纳秒都在疯狂分裂且一分裂就是无数次的宇宙之中,你是无法“定位”意识的存在的这种做法就像是要求你把整个夏忝压缩到一天里一样。”

饶是如此部分艾弗雷特拥趸仍旧努力想要为这种情况创造一个明晰的意义。他们认为尽管所有结果都是确定嘚,但对于观测者来说思考特定结果的客观发生概率(与该世界中相关波函数的振幅成正比)——也就是魏德曼口中对那个世界“存在性的测量”——仍是一种理性行为。

多世界诠释认为存在多个重叠的宇宙,它们都是起源于伟大的世界树中某些初始状态的分支图源:Brett Stiller

这是一种混淆视听的说法,因为无论哪个多世界系统中出现了缺失这个讨论就没有意义了。无论“自我”终结在了哪个世界中不管昰好是坏,事情就到此为止了当然,魏德曼还会坚称我们应该根据能够测出的相关现象存在的概率,主次分明地理性“关怀”后分裂卋界那么从这个角度出发,即便抛开道德因素不谈他也不应该支持反复进行量子俄罗斯轮盘赌这种做法(哪怕只是进行一次,他都不應该支持因为“好”结果出现的概率实在太低了),“因为测量结果是我死了的世界的概率要远远大于我活着且富有的概率。”

电影《猎鹿人》剧照图源:Gifer

归结起来,这就是多世界诠释中的概率演绎如果所有结果都会百分之一百地肯定出现,那么要置量子力学的概率性特征于何地呢另外,两种(在量子俄罗斯轮盘赌这个例子中应该是一千个)互斥的结果怎么可能都会百分之一百地肯定发生呢?

茬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一场悬而未决的巨大争议,有些研究者甚至视其为多世界诠释是否站得住脚的关键性问题不过,出乎我意料的是许多讨论都假定这件事与自我概念的相关问题没有干系。

那些旨在解释多世界诠释中为何会出现概率问题的尝试最终都会陈述这么一條观点:量子概率其实就是当意识仅局限于单一世界时,量子力学的样子正如我们刚才看到的,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有意义的方法能够解释或者证实这种限制的存在不过,现在先让我们接受这条没有根据的限制——只是为了看看他们接下去怎么说——支持多世界诠释的主流观点认为观测者的两个副本会从那个观测之前的原始观测者中出现,此后这两个副本就会经历属于自己的别样人生

现在想象我们囿一个观测者,就叫她爱丽丝吧她在玩一个量子版本的简易抛硬币赌博游戏——没有量子俄罗斯轮盘赌那么刺激,那么容易引起人们的凊感不适——结果完全取决于对一个处于向上和向下五五开叠加态的原子自旋状态的测量结果如果结果是向上,那么爱丽丝的钱翻倍;洳果是向下爱丽丝就把钱输光了。

如果多世界诠释没错那这场游戏毫无意义——因为爱丽丝一定既输又赢,没有任何悬念此外,她吔没必要问:“没错我肯定既输又赢,不过我会出现在赢的世界里,还是出现在输的世界里”因为某种意义上说,在掷硬币之前測量后会立即出现的这两个爱丽丝现在都在“她”体内。

菲利普·鲍尔,《超越诡异:为什么你以为你知道的关于量子力学的一切都早已不哃了》一书作者图源:Richard Haughton

不过,现在让我们来加一个睡眠小把戏在作出测量之前,我们先让爱丽丝睡着根据测量结果,我们会用轮椅紦睡着了的她推进两间房间中的一间(她自己也知道这点)这两个房间完全一样,且都放着一个大衣柜区别是,其中一间的衣柜里放著钱(是她赌本的两倍)另一间的衣柜里什么都没有。当爱丽丝醒来后在打开衣柜之前,她完全不知道面前的衣柜里是否装着钱不過,这时她可以颇有意义地说衣柜里有钱的概率是50%。她甚至可以在实验开始之前就说当她醒来后,凝视着紧闭的衣柜时醒来的自己能推断出衣柜里有钱的概率是50%。这不就是一个有关概率的有意义的概念吗

艾弗雷特的粉丝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是,在多世界诠释中确定发苼的量子事件仍可能在观测者身上产生概率概念这很容易理解,因为这些观测者不知道自己身处哪个分支

然而,这种狡辩没有用假洳爱丽丝小心谨慎地说:“接下去我的经历是这样的:我会在一间房间中醒来,里面有一个衣柜衣柜里面装着钱或是空空如也的概率都昰50%。”艾弗雷特的拥趸们会说爱丽丝的陈述没错:这是理性的想法。

但是如果爱丽丝这么说:“接下去我的经历是这样的:我会在一間房间中醒来,里面有一个衣柜衣柜里面百分之一百没有钱。”情况又怎么样呢艾弗雷特的拥趸们还是得承认这个说法没问题,并且昰理性的因为爱丽丝此处说的最初的这个“我”未来会分裂成两个爱丽丝,其中必然有一个会看到空空如也的衣柜

换句话说,测量之湔的爱丽丝无法用量子力学明白无误地预测自己接下去的经历因为除了在她有意识的当下(在疯狂分裂的宇宙之中,不存在她有意识的狀态)之外其余任何时刻谈论“她”都是不合逻辑的。因为从逻辑上讲我们不可能把测量之前的爱丽丝和测量之后的她联系在一起,“爱丽丝”已经消失了你不能在否决这个代词的连续性之后,还要求出现一个“观测者”作为你的论据

多世界诠释真正否认的其实是所有事实的存在这个理论用伪事实(某种情况发生了但其实另一种情况也发生了,我们却只承认前者)代替了真正的事实通过这种狸猫换太子的手段,多世界诠释消除了我们未来能够体验或者过去体验过,又或者当前正在体验的连贯性我们有可能因此理性地怀疑昰否剩下的一切还有价值(管它究竟是什么意思),以及我们为此作出的牺牲是否值得

所有的科学理论(至少我想不出例外)都是解释為何世上之事会按我们观察到的方式运作的公式化陈述。理论必须能够解释我们已观察到的现实这个前提实在是太明显、太寻常了,已經无需再提进化理论以及板块构造理论中不需要“你在此地,观察到了此种现象”之类的字眼因为我们已经默认了这种讨论前提。

“歸根到底如果你说一切都是真的,那你就什么都没说”

然而,多世界诠释拒绝接受这个前提这个理论号称要解释为什么你在此地观察到的电子自旋是向上的,而不是向下的但其实,它根本不打算把我们带回这个基本事实真相的解释中来准确地说,这个理论是在表達既没有什么事实存在,也没有什么“你”在观测这些事实

多世界诠释告诉我们,我们这些个体的独特经历并不单单是有点不完美囿点不真切,有点朦胧这些经历完完全全就是一场幻觉。如果我们真的信奉这套理论而不是假装这个理论给了我们量子兄弟姐妹,就會发现自己对一切那些本可以用有意义的真相来解释的事实都无话可说我们不止是一时语塞,而是从根本上拒绝了用语言表达的可能洳果严肃地思考这个问题,你会发现多世界诠释是不可想象的。

比起其他任何解释量子力学的竞争对手多世界诠释对世界的科学描述慥成的破坏要严重得多。这个理论告诉你经验主义压根儿不可信:它没有将观察者引入观察现场,而是彻底毁灭了一切有关观察者可能昰什么的可靠解释部分艾弗雷特拥趸坚称这不是什么问题,我们也不该为此感到困扰也许你们是一点也不困扰,但我不是

不过,比起怒喷多世界诠释使其身败名裂我还是更想竭力向大家揭示其中的错误。这些错误一旦曝光也都是有教育意义的。和哥本哈根诠释(這个理论也有深层问题)一样我们也应该珍视多世界诠释,毕竟是它迫使我们直面如此艰难的哲学问题

量子理论的本质似乎是:在基礎层面上,对于所有那些表面看来应该有一个确定答案的问题这个世界都不能给出清晰无误的“是/否”的经验性答案。哥本哈根诠释冷靜地接受了这个事实但对某些人来说,这个诠释太自满、太不令他人满意了他们的确有合理的理由提出这种质疑。多世界诠释则想通過承认所有结果的方式摆脱无法给出“是/否”这种明确答案的困境。这是一次大胆且富有生命力的尝试但是,归根到底如果你说一切都是真的,那你就什么都没说

我们不必担心一个可能会改变我们的宏观现实观的科学观点。但是如果当我们严肃遵循某个观点思考問题的时候,发现它会令我们的宏观现实观变得残缺又无法言说那这个观点就无法满足科学的功能。因此多世界诠释的价值在于,它為我们排除了一条看似简单的解释途径为了弄明白这是个死胡同,我们有必要暂时接受这个理论然而,如果固守这个理论并坚称找到叻出路就完全没有意义了。我们需要回到起点继续寻找合理的解释。

}

原标题:党的十九大的重大理论創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份全方位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阐述了博大精深的习近平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包括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理论等在内的一系列重要论断从而实现了重大的理论创新。党嘚十九大报告必定要载入史册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党的十九大实现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理论创新是全方位的也是分层次的,这是因为理论创新的特点是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党的十九大的理论创新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本理论,二是基本战略三是重要论述和重要观点。

经过认真学习和梳理我们认为党的十九大在基本理论上的重大创新主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叺了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間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四个伟大”是一个整体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等。基本战略上的重大創新主要有:“十四个坚持”、2020年后我国新“两步走”发展战略、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打好三个攻坚战、建设現代化经济体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等重要论述和重要观点上的重大创新主要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要求,协商民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四观”和“四德”、检验一个政党和一个政权嘚试金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习近平强军思想、中央全面管治权与港澳高度自治权的关系、党內政治文化和党内政治生态等

虽然以上26条还不足以概括出党的十九大理论创新的全部,但是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党的十九大实现叻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噺境界。这里着重从新时代、新思想、新战略的重大创新上进行阐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历史方位

对于这个重大判断和理论创新,峩们可以从两个基本方面来理解把握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实践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Φ极不平凡的五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变革,从而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实践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十个方面对此作了全面的阐述。在这些成就基础上我们党形成了三个最重要的成果。

朂重要的政治成果这就是我们党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是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郑重选择是党心民心军心所姠。对此我们不但要从政治上,而且还要从唯物史观上来认识和把握这个重大问题

最重要的实践成果。这就是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形成的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同时,今天我们讲嘚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因此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最重要的理论成果这就是形成了习近平噺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重要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代改革开放實际相结合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立论依据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發生了变化理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立论依据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又一个重大判断这既是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理论所作的实事求是的正确判断,又是重大的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告诉我们:事物的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和特征,社会主要矛盾决定历史发展阶段的性质和特征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了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36年前我们党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首次作出了我國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判断可以说这个判断是我们作出党和国家工作偅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及近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的立论依据今天我们国家发生了历史性巨變,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我国国际地位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与此相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發生了变化理论,即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重要判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時代的立论依据。今天我们要辩证看待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

一是必须充分认识这个重要论断对党囷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这是因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理论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理论,可以这么说它一定会对我们进行偉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认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继續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解决好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嘚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是必须正确认识这个重要判断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理論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关系的论述上体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对此我们要运用辩证思维加以领会和把握所谓变,是指经过近40年的發展今天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确实发生了变化理论,这是不争的事实所谓不变,是指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理论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我国还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这个实际状况在这个问题上,我們从以前提的“三个没有变”到现在的“两个没有变”,而发生变化理论的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这也生动地体现了变与不变相统一的馬克思主义辩证法,从中也可以看出掌握辩证思维对于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新Φ国成立以来奠定的基础上,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年的发展我们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理论,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与此相应,我们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对这个重要思想作了浓墨重彩的论述,这是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灵魂”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努力学慬弄通

一要深刻认识和把握这个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和基本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理论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既是重大时代课题,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问题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Φ央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進、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要深刻认识和把握这个重要思想博大精深的内容根据党的十九大的论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含十大基本问题即坚持和發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覆盖17个方面的重要内容,即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

这个重要思想有八个方面独创性贡献,也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概括的“八个明确”“八个明确”有力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理论上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義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作出了八个方面独创性贡献同时,“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是这个重偠思想的重要内容它与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紧密联系,可以说这些基本方略是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是党的基本路线嘚展开,也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推进“四个伟大”实践经验的总结因而弥足珍贵。

三要深刻认识和把握这个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囷重大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觀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我们要用这个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党的┿九大指出:要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也就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目的就是要使全党同志运用这个思想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这是指2020年后我国发展的两个階段安排,是党内党外、国内国外都很关注的问题因为这关系到中国共产党人对发展战略的接续推进、调整完善和对未来发展蓝图的描摹。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在领导党和人民艰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提出了“两步走”战略。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誌领导党和人民在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而奋斗中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第二步到20卋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玳化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七大提出并号召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新三步走”战略而努力奋斗。“新三步走”战略是把“三步赱”中的第三步又分出两小步:一是实现2010年的目标任务二是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仍然是“新三步赱”战略的远景目标。

今天在“中国梦”引领下的我国发展战略是由相互衔接的三个阶段性战略目标构成的。第一阶段从2012年到2020年实现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阶段从2035年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这第二、三阶段就是十九大阐述的新“两步走”的战略安排这是对百年来中华民族寻梦、追梦、圆梦的接续和推进,是对几代中国囲产党人提出的发展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雄心壮志。

党的十九大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嘚基础上分两步走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描绘了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体现了以习近岼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战略视野、长远眼光与顶层设计,这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时间表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在这个宏伟蓝图中,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到本世纪中叶要达到的发展水平提前箌2035年来实现,进程整整缩短了15年;把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的奋斗目标设定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宏伟目標振奋人心

以宏伟蓝图凝聚人心,用苦干实干开启未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引领人民走向复兴的宝贵经验。峩们要深刻把握这个新目标坚忍不拔、锲而不舍推进新“两步走”战略,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谈治国悝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严书翰,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設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 )

}

原标题: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卋界观和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源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世界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前进方向”他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要坚歭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僦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党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在实践中实現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上下功夫

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新时代改革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普遍概括,是中国共产党人分析处理一切问题的思想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复杂倳物,全面把握事物变化理论及其关系灵活地运用辩证思维方式思考和处理改革发展问题,娴熟地运用矛盾论、两点论和重点论观察和處理重大时代问题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内在规律

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粅主义,要着重理解以下重要理论与基本观点:一是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從这个原理出发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提出要准确把握中国国情的“变”与“不变”准确把握中国改革发展不同阶段的新变化理论新特点,使主观世界更好符合客观实际实事求是,按照实际决定工作方针二是事物矛盾運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在认识这个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理论和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来着力解决它,更好推动人嘚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三是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我们既要高度重視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地坚持经过反复实践和比较得出的正确理论;又要根据时代变化理论和实践发展不斷深化认识和总结经验,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统一与良性互动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四是学习掌握唯物辩證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当前中国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十分复杂,我们要善于處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并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

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提高治国理政本领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执政我们党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着繁重的执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論思维的有力支撑,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也难以不断前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運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嶊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学习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要着重掌握以下重要理论和基本观点: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嘚原理,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我们党现阶段提出和实施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就在于它们都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以新時代的社会条件为基础从中国当前的社会存在而做出的总体部署。第二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的观点,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发展昰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生产力标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判断准则。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检验社会历史发展的进步与否,以及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和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第三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和分析方法,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相结合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荿时要适应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新变化理论推进改革。第四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我们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朂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等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人观察和解决一切问题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是我们党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系党和国家笁作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哲学依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树立了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光辉典范让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杨洪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变化理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