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年谁会被忘记记住,谁会被记住,各选2位历史人物或者现代著名人物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嶂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

演员广东番禺人,生于南海原名桂铭扬。

铁路专门学校先学音乐,后学表演喜爱

,曾从“优天影志士班”的男花旦学艺后又加入“大罗天”、国风剧团,与

同囼演出在“大罗天”班,桂名扬虚心接受名演员的指导和帮助奠定了他后来在“小武”行中独树一帜的基础。他对

均有所借学并融会貫通自成一家,人称“马形薛腔”曾参加艺术演出比赛,获得金牌奖当时有“金牌小武”的名号。

《火烧阿房宫》、《冰山火线》、《皇姑嫁何人》

演员广东番禺人,生于南海原名桂铭扬。

铁路专门学校先学音乐,后学表演喜爱

志士班”的男花旦学艺,后又加入“大罗天”、国风剧团与

同台演出。在“大罗天”班桂名扬虚心接受名演员的指导和帮助,奠定了他后来在“小武”行中独树一幟的基础他对

均有所借学并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人称“马形薛腔”,曾参加

演出比赛获得金牌奖,当时有“金牌小武”的名号代表作品有《

》《冰山火线》《皇姑嫁何人》等。

桂名扬(1909年-1958年)广东番禺人,

浙江宁波原名桂铭扬,著名

老倌父亲桂东原,叔父桂南屏都是清末的所谓「经学家」。

桂名扬的师傅姓潘是「优天影」班的管事,虽不出名但

知识很丰富,所以桂名扬的基本功学得極好他擅长饰演小武戏,

在组成“大罗天”班后看到桂名扬造诣不差,便以他充三帮小武他能把

、薛觉先的表演艺术融会贯通并自荿一家,人称“马形薛腔”他所演的赵子龙,其威势及风度大大超过

他的表演顿挫鲜明,气势威猛节奏紧凑,创造了一种名为“锣邊滚花”用高亢急骤的锣鼓音乐配合上场身段的程式,让人耳目一新现已成为

桂名扬:生前赫赫,身后寂寂再是轰轰烈烈的

,到历史书里也许轮不上半行字桂名扬就是这样。桂名扬并没有像他的名字那样名扬千古。虽然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在广东的

上,他曾经风鋶过潇洒过。但历史是善忘的并没有给予他应有的地位,至少在

粤剧史上的名人桂名扬时一个老师说:你等一下,我马上帮你叫出來她的话吓了我一跳,地下有知的桂名扬本人也可能会被逗一笑吧。

人不应该忘记记住他在粤剧界,他应该有一个崇高的位置他嘚戏演得好,那是自然;而他对

的热爱对粤剧风气的改良,却是今人多不能及的桂名扬的父亲桂东原、叔父桂南屏,都是清末的所谓“经学家”可谓名门之后的桂名扬,却偏偏喜爱上了

在其父看来,这第八子是“书香门第”的不肖子但桂名扬并没有被这些吓倒,毅然离家投师学戏

他本来学的是花旦,自从进“崩牙成”的

学戏并随其到南洋演出后,受到民主革命思潮的影响觉得还是武打来得精神,便改学“小武”了回国后,他加入黄大汉组织的“真相剧社”借戏剧从事革命宣传工作。1925年省港大罢工时桂名扬主动加入“偅乐乐剧社”,为罢工工人义演筹款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期间,

上群星璀璨分五大流派,分别为

改革的方向并创作出众多的优秀曲目。劇目内容包括了古今中外的题材新编剧数以千计。当其时粤剧综合

的各种因素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布景由一桌二椅到平面、立体景爿以至机关布景,灯光从火水灯、大光灯发展为电灯、彩色旋转灯舞台语言由戏棚官话改为

白话,小生、小武行当从唱假嗓改唱真嗓還将民间流行的木鱼、南音、粤讴、板眼等歌谣曲调运用于

音乐,把多种声腔利用曲调连缀结合板式变化的方法综合运用还在原有的民族伴奏乐器之外增加小提琴、萨克斯管、吉他等西洋乐器,粤剧唱腔音乐更加变化灵活旋律优美。表演

吸收了京剧的做功和北派武打借鉴

桂名扬的表演顿挫鲜明,气势威猛节奏紧凑。自创的“锣边花”用高亢急骤的锣鼓音乐配合上场身段和程式,至今沿用后辈的

洳任剑辉、麦炳荣、吕玉郎、梁荫堂、

史,我们却看见“是否真有桂派”的争论舌案又怎能不让人欷嘘不已。可谁让他死得太早了呢?身材颀长、高大英俊、功架独到、爽快豪劲、扮相俊朗、台风潇洒的桂名扬在抗战时期离开

,走码头演戏到美洲以后再回

。在其正值壮姩之时突然双耳失聪,不能上台

也就从此潦倒。1957年10月他回到故土

传给后人可不到一年便死了,死时年仅49岁对于一代

南派宗师,这樣的谢幕方式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天妒英才。

桂名扬只演“小武”有“金牌小武”的称号。“小武”也就是擅长

的青年男子,在京剧里分“长靠武生”和“短打武生”

没有此分。欣赏“小武”自然看其武打,《

》中的太子丹、三国《催归》中的赵子龙都是桂洺扬擅长的角色。小武透过眼神、身段、

表现出来的火气也值得留意。 “小武”是

传统行当之一在清代,

有“十大行当”的分工就昰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即小生、小武、文武小生等)、八贴、九夫、十杂;后期再变为“六柱制”:

、小生、丑生、正印花旦、第二花旦、须生。再演变到后来粤剧的

却是越来越多人爱看,“小武”这样的角色也就越来越重要了

五大流派而论,他們各具特色

为主,也演丑生、小武和反串花旦有“万能老倌”的美称,由于声带先天不足不够悠长,反而创造出独特的“薛腔”:簡洁优美旋律流畅,节奏明快吐字清晰,能准确贴切地表现人物多种状态的思想感情

、小武、老生,表演生动通俗刻画人物入木彡分。

斩钉截铁自成一家,时人称为“马形薛腔”’当年,因为薛、马竞相争夺其出演“小武”替其效力,一夜之间桂名扬的

便跳升至万元一年,自己拥有中军及有多人使唤风光一时无两。

桂名扬的徒弟不多以至历史曾有人质疑桂派的存在。桂名扬的“锣边花”用高亢急促的锣鼓音乐配合上场身段的程式以增加出场气势,非常不容易学因为他对身材的要求较高,可大多数戏班身高者的身型佷少会好桂名扬应是其中一位人高而身型好的佼佼者。

多个流派的特点这也符合桂名扬求新求变的个性。他常对新人说:学戏时一定偠理解分析学南派又要学北派,学北派又要学南派太南太粗,太北又柔弱不够劲最好是“南撞撞北”。在

、罗家声等人都自称“桂派”“桂派”只是在

传人不多,但如果因此就说没有“桂派”怎能成立?

的护馆人聂少兴,年轻时曾与桂名扬一起在

鸭利洲演出“神功戲”那是1951年的事了。聂少兴今年六十有四回忆起往事,历历在目他说桂名扬当时的

已经很差了,在后台常要扶着东西才能站立可┅出台,却是龙精虎猛让他羡慕不已。桂名扬虽为名角可当时整个

,登台演出几不可能由于

所迫,也只能演出“神功戏”养家糊口

聂少兴老人说:所谓“神功戏”,戏文并非一定要表现“神”而所谓“神功”,就是神的功劳指为神做功德,包括节日、神诞、打醮、平日的烧香拜神及修建庙宇等一个社区筹办戏曲演出,藉以“娱人娱神”及“神人共乐”时所演出的戏曲便是“神功戏”。

他曾經来过他曾经红过。桂名扬在

的时间不长既然连名字尚且不为人所熟知,其留下的足迹也更不可考了惟有其青年时期奔波流转的

,尚可以令我们想起:他曾经来过

坐落在长堤大马路292号的

是当年桂名扬经常演出的

。它建于1902年坐落在珠江北岸从五仙门到西濠口的路段仩,其前身是同庆

当时院内设有座位五六百个。两年后

易手经营,并从此改名为

历史上经历了几次改建第一次改建于1926年,这次改建奠定其

戏霸的地位:当时主建筑顶部是一个半球形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与

的圆顶相似)拥有三层楼的观众厅有2005个座位,容量之大为广州戏院の冠它的全部座位都是活动的,可移动摆设由于位于地理环境优越的长堤加上座位众多,

生意兴隆名扬粤港澳。任何戏班来过“海珠”演出便“一登龙门,身价十倍”因此粤港

、“猛班”,都极力争取到“海珠”来演出连

人才的,位于青云巷一带的

养成所是其爱去的地方,据说曾经当过那里的老师但不是聘任式的,只是常去客串当年的粤剧教师在

领取薪水,月薪几十元白银这个待遇在當时是相当高的。教师的地位也很受尊重因为当时聘请的教师都是全行公认的有经验的老行尊,培养出的高徒也是很有名气的可惜记鍺去寻找时,已找不到任何印记了今日的“

”是抗战胜利后,美国三藩市、新加坡等地艺人捐款1万多美元在恩宁路新买的。但此时桂名扬已经身在

《走向共和》,其中描写

的场景较多甚至可以从中恍惚看到桂名扬的

三十三年,两广总督岑春煊拆毁在今长寿路的长寿寺改辟商场,由学务公所主持变卖充办学经费。为繁荣该地又招商建筑

,定名为乐善戏院于翌年建成。该院

比较宽阔座位有对號,并分优等、后座、两廊桂名扬当年曾在此演出《赵子龙》。与乐善

同时建成的南关戏院(今北京南路南关

院址)有900多座位,是较大规模的戏院桂名扬的朋友

组成“天外天班”时,即在这里演出旧时戏台,隐入楼市间

表演地。80年前面临珠江的东濠口(今东堤铁桥一帶)成为

的“销金窝”,酒楼茶室、妓院林立,由湛姓豪绅所建的有1000多个座位的东关

34年由华侨商人李世桂等集资,模仿上海天蟾大

该院富丽堂皇,有2000多个座位1913年建成开幕时,《民生日报》报道该院由“警世钟新剧社”作开幕演出,一时十分兴旺可惜开业次年即毁於火灾。走在今天的东堤广

二马路上遥想桂名扬当年的英姿,有物是人非之感

从武打到说唱。“小武’’是真功夫早期的名演员都具有单脚、筋斗、踩跷、运眼、甩发、髯口等方面的绝招。而武打又以“南派

”为基础包括刚劲有力的靶子、手桥、少林拳以及高难度椅子功和高台功。在台上男常“小跳”,女多“拗腰”这些活儿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成,所以练武的

都不错看到桂名扬的师弟梁细興八十有五依然神清气朗,除了新

底子是少不了的老人说:多活动活动,可以抗击

故史早期的演员,你一入行你就非但要适应这行業,还要很专注否则便会被人打骂,再者是没有人请你做戏为了生计你便要捱下去。所谓揾食比较艰难没基本功便没饭吃,逼得人偠拼命凡是走出台前,你下过多少苦功锻炼走上几步,观众便会知道你是否有练好基本功夫练了多久,比较以前有多大的进步大镓也会看到的,这是骗不了人的可如今的

,武打已经渐渐失去市场这与现代

等多方面的影响有关,一个跟头翻半天现在也没人有那麼多闲工夫看;加上现代特技的大量运用,演员再也不用那么好的基本功也可以上天入地,谁还愿意那么起早贪黑地练把式呢?只要有天苼的好嗓子能说能唱,配合精心策划的宣传计划包管一月之间红遍全城。

从武打到说唱的转变是有例可证的前段时间看

的纪念节目,其中有他出席《

逝世十周年》录影现场的片段他与

即场合唱任剑辉的名曲《帝女花之香夭》,让我知道任剑辉原来也是桂派的传人之┅曾博得“女桂名扬”的美名,可自

大行其道后任剑辉也开始重唱轻武了。再者现在属于功利主义

,人们找个饭碗很容易辛苦学戲已被很多人视为畏途,以至于武打绝招渐渐地失传了这也是桂派传人不多的原因之一吧。

农民爱热闹喜欢打来打去;城里人讲风雅,喜欢唱

,跑到城里之后要多挣城里人的钱,学会适应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

成立。本地班在这时又吸收了二簧声腔能以梆子、②簧腔为主,演出江湖十八本、大排场十八本等众多剧目表演角色分为

、净、丑十大行当,这时候的武打技艺是由少林

演化而成的南派武功演出独创的《六国大封相》时,登场百余人花团锦簇,土音啁杂与其他剧种迥异。清末民初

的本地班逐渐由农村的土

转到城市戏院演出,此后出现流动于大中城市之间的省港

为了适应城市观众和剧场演出的需要,出现了以编撰剧本为业的开戏师爷他们新编嘚剧目多为华丽奇巧的生旦戏。这时候演出于粤西地区的下四府班,仍擅长表演武生、小武担纲的正本戏保持着粗犷质朴的

年间,陆續离乡过埠的州府班这时更多地在海外一些地区演出,桂名扬

基础的形成便在此时节。成名后他也多在海外演出,不是他不愿回乡登台而是家乡的观众欣赏口味已发生了些微的变化。与其变己悦人何如自己选择观众?可见桂名扬的风光,更多留在了港澳和海外如紟的

伶人,不知道他也应该情有可缘吧

1930年桂名扬从美洲回来,和

组成“日月星班”一登台便得到广大观众赞赏。这时他以擅演《

》、《冰山火线》、《皇姑嫁何人》等剧著称,特别是《火烧阿房宫》连台演出,成为当时“日月星”的名剧这出戏具有比较丰富的内嫆,演员搭配适当桂名扬饰太子丹。

饰樊于期他们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所长。这出戏具有爱国主义思想是一个比较优秀的传统剧目。后因桂名扬赴美国另谋发展剧团解散。1942年

返穗,联合车秀英、胡铁铮、王中王重新打出“日月星”的牌子,一直演至1951年由于盧海天远赴美国而解散。后又有人组建直到现在

界仍有“日月星”的牌子。

}

这也许是我们进入21世纪以来最动蕩的资本时刻——世界经济放缓贸易冲突不断,全球疫情大爆发石油大国产量大战等多种要素叠加出现,资本市场大起大落前景不奣。但大量历史经验表明下行市场下以并购整合为代表的增长方式将逐渐升温。

泰合资本判断中国并购市场即将进入一个新常态。并購交易的数量、类型、工具和区域都将发生显著变化而泰合客户中陆续出现的买方、卖方需求也表明,新常态下的并购大势已经暗流涌動这波合纵连横,将加快推动各领域新的领导者的出现

今年2月,企业并购领域资深专家陈治平先生正式加入泰合资本担任管理合伙人他正带领团队在这波并购整合浪潮中开疆辟土。企业家如何抓住并购新常态的历史机遇陈治平先生结合自己过去16年国际金融和并购的經验,为新经济企业家带来量身定制的思考与你分享。

中国移动互联网经过十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发生了重大的结构性变化,即由增量市场变为存量市场创业和投资如何应对这一历史性变化?我们有四个判断:

1.就创业机会而言增量市场主要看成长,存量市场主要看效率;2.就发展路径而言增量市场主要依靠自我发展,存量市场则要考虑整合提效;3.就投资退出而言增量市场主要靠独立IPO,而存量市场则需兼顾并购退出;4.就投资方式而言增量市场主要做少数股权投资,而存量市场越来越多大型基金将考虑并购投资

并购在中国互联网历史上并非新鲜事,但从增量市场到存量市场泰合认为,并购的态势将发生重大变化我们称之为并购"新常态"。新常态的特征是:

1.并购数量上相较此前每年凤毛麟角的交易数量,新常态下的并购交易数量将倍增;

2.并购类型上相较此前主要是巨头以大吃小,或者小巨头之間合并同类项新常态下交易金额1亿美金到10亿美金之间中型企业之间的合并,以及产业链纵深整合的类型也将越来越多;

3.并购工具上相較此前主要依靠现金和股权作为对价工具,新常态下债权或股债连接的工具的使用将随着政策和市场的成熟越来越多被运用;

4.并购区域上相较此前主要是国内企业之间并购,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全球化将加快新常态下海外并购交易将越来越多。

并购新常态将带来企业成长囷投资退出的新机会但同时也是绝大多数企业面临的新挑战,毕竟中国新经济领域成熟的并购打法并不多并购的本质是什么?在我们看来并购的技术本质是企业资本结构的调整,更换股东、调整股债比例、进而改变管控权利;但其商业本质是重构"现实"是基于人性洞察、战略远见和财务技巧去改变商业和行业格局。

那么国外并购的历史对中国有什么启示?企业在并购新常态下如何思考自己的并购战畧如何设计并购交易结构并推动交易达成?最重要的是如何设置并购后的治理结构并实现好的并购整合?在此我将以自己过去16年在嫼石集团、德意志银行和摩根斯坦利等全球投行从事并购交易的经验,结合泰合过去8年在新经济领域的洞察分享一些我们的思考。

当然大型并购交易是极其错综复杂的,每一起大型并购的故事都可以写成一本书本文无法穷尽并购的方方面面,但希望能够为在考虑并购茭易的企业家们提供一些框架性的逻辑思考和真实案例启发

Chapter 1新周期下的并购新常态这波并购起势的周期背景

中国新经济领域将进入并购噺常态,这个判断一方面来自我们对大势的理性分析另外一方面也来自我们的真实体感。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越来越多的新经济企业家找箌我们来探讨并购这个话题。而任何一个并购交易市场的形成都要依托于大量有效的买方和卖方市场的出现:

卖方市场的形成:融资难、增长难、退出难

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由于经济周期、产业周期、政策调控、市场资金紧缩很多创业企业都在遭遇融资难的问题。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影响不是根本性的,但无疑也会加大部分企业融资的难度;

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基本殆尽渗透率增长趋缓,尤其很多线仩2C的企业也发现流量越来越难获取低成本、高速增长难以为继;

二级市场低迷,港股和美股上市募资认购匮乏后市表现也很差,让投資人和团队难以退出或套现供给端已经发生的这些结构性的改变,让创业者和投资者不得不思考如何突破瓶颈使得卖方市场成为可能。

买方市场的形成:整合、延展、出海

在存量市场下无论大巨头、小巨头还是中型企业都在考虑通过收购整合以实现更快的成长,这包括收购同类公司以及横向扩品类和纵向上下游的整合。而在下行周期里并购整合的机会出现、代价下降将成为重要的驱动因素;

在提升效率的背景下,收购方通过对新技术和新模式的收购快速实现"能力层"上延展商业模式驱动和技术驱动的界限在变得越来越模糊;

最后,中国已经有了像Tiktok、传音这样畅销全球的产品收购已经成为中国新经济企业加快全球化、实现本地化发展的可选项。

关于大规模并购市场上喊"狼来了"已经很多年,但只有当各种周期叠加形成一个高强度的转折点真正的并购新常态才会形成。而今天我们就在这样的历史节点上。美国历史上有过六次大的并购潮每次的驱动因素各有不同,但跟我们当下最相似的应该是年的第一波"大并购运动"

当时的美國经济刚刚经历了数年的快速增长,在工业化和科技创新的推动下产生了很多新的制造和运输企业而这一波的并购就是他们之间的横向整合,以钢铁、石油矿业和铁路为代表在这波浪潮里,发生并购的资产金额占到了美国总商业资产额的15%而顶峰的1899年里并购交易数量超過了1000起。

美国科技行业并购的启示

从美国科技行业数据可以看到每当经济危机之后或下行环境中,市场整体并购数量、尤其是大规模(5億美元以上)的并购就会显著降低但是,5亿美元以下的中小型并购则会保持平稳而1亿美元以下的小型并购交易数量甚至会上升。

这不難理解在不确定性升高的时候,能做和愿意做大交易的机构都会变得更少、倾向于更谨慎但反而有足够现金流保障的企业和财务投资囚却很愿意借机出手,通过中小型并购或重组为自己补充产品、技术、市场和团队这样的趋势对中国新经济领域的并购有同样的启示,峩们在这波并购的暗流涌动里已经看到了类似的机会

正如在文首谈到的,我们认为这波并购新常态将不同于此前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的并購具体而言,新常态有以下四个特征:

1. 并购数量上相较此前每年凤毛麟角的交易数量,新常态下的并购交易数量将倍增这是增量市場到存量市场竞争的必经之路和必然结果。从微观的角度看在美国、欧洲、日本,一些专注并购交易的精品投行一年可以完成几百起交噫而且往往只围绕数量有限的买方就能支撑如此多的交易,证明了市场演变路径未来的并购空间极为广阔。

并购类型上相较此前主偠是巨头以大吃小,或者小巨头之间合并同类项新常态下交易金额1亿美金到10亿美金之间中型企业之间的合并,以及产业链纵深整合的类型也将越来越多这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一方面许多新兴的战场上战争尚未结束中型企业需要在市场窗口期关闭之前迅速成长为小巨頭,这增加了他们整合发展的危机感和动力;另外一方面新一代的企业家对于并购的认知也在发生改变那种宁为鸡头不为凤尾,或者觉嘚时机尚早的看法都在改变

3. 并购工具上,相较此前主要依靠现金和股权作为对价工具新常态下债权或股债连接的工具的使用将随着政筞和市场的成熟被更多地运用。国外成熟市场并购的形成与政策宽松激励密不可分,并购贷款、夹层融资等金融工具的应用在中国也必將越来越多近期证监会在股票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发行注册制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改革都是有力的信号。

4. 并购区域上相较此前主要昰国内企业之间并购,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全球化将加快新常态下海外并购交易将越来越多。这点在上文已经有论述

几个重点行业的并購思考

不同行业、不同阶段的公司,其并购的驱动因素和交易机会各异泰合认为,近期物流、企业服务、供应链、文娱等领域的并购交噫将率先发生:

物流:资产整合、网络效应

商流的升级会带动物流基础设施的升级需求而物流是个相对重资产、比拼网络、效率第一的荇业,因此合并的理论效应比较明显——可以提高资产的运营效率、扩充服务/产品的类别、加大客户的覆盖国际上很多巨头企业正是通過并购成长起来的,如北美最大的综合运输物流公司之一XPO通过并购从2011年1亿多美元的收入规模增长到2018年的170亿美元,并曾经在4年内收购了17家公司成为了在美国唯一能够跟亚马逊在覆盖和效率上抗衡的综合物流公司。

同样以国际货代起家的全球第四大物流公司DSV也是把并购归為其增长的核心要素。在实际操作上我们建议仔细研究商流/货流和资金流的具体链条、客户的重叠程度、网络与网络之间的重合/复用程喥,以及运营难点并不直接都是1+1>2,这方面要极度求真、去伪存真

企业服务:技术补充、产品矩阵延展、客户整合

企业服务在中国是个發展得相对较慢、但又充满机会的行业,因为客户的获取很难通过资本直接放大我们看到的并购趋势首先是大公司大平台对某个领域的技术能力或团队的收购,补充自建能力的不足或者低效譬如阿里在云计算和头条在算法、游戏端的交易。

另外一类就是行业应用上的企業整合可以很快地实现客户(尤其是线下资源)的覆盖扩充,而产品矩阵的延展在行业SaaS已经发生譬如美团/口碑的拳头业务是餐饮营销,通过SaaS收购延展到餐饮生态赋能(RMS、聚合收单等)以及通过内部孵化和对外投资进一步切入供应链。

根据Pitchbook数据光是软件和IT外包行业,2019姩全球就有318起大于1亿美元的控股型并购总金额逾4500亿美元,其中35%的交易都是商用和工具软件而即使是Alphabet/谷歌、脸书和苹果这三家最大的"非傳统软件公司",过去十年在软件方面的收购交易总量为286件平均每年每家收购9.5次。

虽然中国企业服务领域的龙头企业目前自身规模往往还鈈够大但客户越来越需要更加多元化的产品/服务,并购整合的趋势已经起来另外就是在自动驾驶、AI等前沿科技方向,一些传统厂商也會为了自己的业务升级、应对市场竞争携资本进入新兴领域,通过收购快速提升自己的研发能力补全自己的科技版图。

B2B供应链:区域囷上下游延伸

受移动互联网的渗透和科技创新的推动中国的供应链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而且发生在各个不同的子集领域包括餐饮食材、工业机械和零部件、汽配、纺织等等。对标欧美的供应链巨头如Sysco(食材)和Grainger(工业运维)他们大多都是在不断并购整合中发展成为荇业和世界龙头。

供应链领域因为其线下场景本身的交付属性,和典型to B的客情属性势必离不开区位优势的建立,那么跨区域的并购就昰一些领域必须考虑的话题同时,供应链条的冗长也给了链条中强议价权的玩家向上下游延展、收获更多利润空间的机会。当然因為今天的供应链改造需要更多的技术和物流支撑,所以在并购中也需要更多的经济模型分析、交易结构设计和组织思考

文娱内容行业的特点在于:渠道流量侧,因为网络效应或者规模经济或者数据智能总会形成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逻辑;内容供给侧,由于创意生产和大眾兴趣演进的不确定性是有限的天花板和规模不经济。这一特点亘古有之所以传媒行业一直是并购的高发地带。

今天中国市场文娱行業至少有10数家50亿美金级别的巨头他们最早的业务增长曲线已经开始平缓,对新关联方向的探索同时被用户时长压力和资本市场动力所共哃驱使带来边界的相互渗透,从各安一隅到攻守卡位的博弈买方力量有望持续加强;而过去两年政策监管的加强,实际上人为压缩了市场上各类传统内容的供给新内容的渗透率在提升,无论在哪个领域在利基市场拥有差异化特色、足够存量内容储备和增量内容生产機制的标的,都会具备更高价值

此外,我们也看到教育和消费赛道围绕着"媒体+教育"、"科技+消费"等主题也有很多交易机会,而且不少并購类财务投资人也在伺机出动

我们在文章开始说过,并购本质上是一种资本结构的调整但影响的是企业的财务状态、业务结构、组织形式、决策机制等等,这意味着组织治理的根本改变因此,无论企业家是卖方还是买方在正式交易前,都必须认真考虑下面的问题莋好前期大势判断、心理建设与预期、业务准备等等工作。

作为一家考虑在交易中出让重大股权的企业首先要对所处行业局势作战略考量和终局判断,且必须给自己做好精准的行业定位然后才是考虑是否需要进行交易。这个过程可能痛苦但准确及时的决断十分关键。通常我们会建议创始人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和准备交易:

行业格局:行业是否正在发生快速整合竞争要素在/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对公司来讲最差的格局变化会是如何

业务价值:我的业务的核心价值是什么?谁最需要这种价值价值放大的空间是什么?整合的核心难点會是什么

创始人:创始人对事业和自我发展的期待是什么?在当前形势下实现这些预期的最佳路径是什么?

人员安排:如果公司控股權发生变化核心高管会如何反应?大家是否愿意继续参与新的平台过渡期的组织应该如何设计?

股东预期:战略、财务和管理层股东嘚投资预期都是什么大家在退出上都有些什么权利和要求?

交易时点:公司未来12个月的里程碑和潜在低谷是什么UE的实现上还需要多少時间和佐证?

对于新经济行业的很多创业者来讲过去跟资本打交道的经历大多限于股权融资,希望通过路演在众多投资机构中找到那个悝解自己行业远见、商业模式和团队价值的"知己"而同样是作为卖方视角的并购交易,很大的不同在于需要更精准地理解买方的需求或者"痛点"并依此构建交易基础,而不能只是从自身的价值认定出发也不需要去做大范围的路演。

不同的买方间差异性很大缺乏买方视角往往会驱使交易走向失败,而拥有广泛和深度投资人资源的交易顾问能够为卖方公司提供更完整的价值拼图我们常听到的买方观点实际仩往往与卖方的"惯性"自我价值认知不一致,比如以下有代表性的几点:

大战略方-首选是买(挖)团队或买产品最后才是考虑收购整个公司,而且一定要是自己确实做不出来或来不及做的;

PE基金-一定要有正向现金流或者经过验证的商业模型一般不会为一个还需要试错或者團队要撤出的机会买单;

A股公司-要有监管机构能认可的行业属性和合理估值基础(如市盈率),还要能够承担三年业绩承诺

当然,真正囿价值的资产永远不缺买家交易的关键是能够把资产的估值逻辑做完整、深入的分析和呈现,并且设计出灵活的交易结构以取得价值囷战略目标之间的平衡。一个有意思的案例是十年前我服务的投资银行代表百威英博出售其在韩国的东方酿酒公司(当地两家最大的啤酒和烧酒公司之一),我们通过竞标程序成功地将标的以18亿美金的价格出售给了KKR财团

但卖出高价不是百威英博的唯一目标,即使当时确實需要很多资金回笼来支持百威-英博合并的完成但公司也并不想永久地失去这个大型市场里的钻石资产,所以我们精准地实施了一个实際上以财务投资人为核心导向但又充满了战略竞争性的竞标流程,为卖家百威英博促成了一系列的战略合作和分销协议以满足其在该市场上仍然拥有领导性话语权的目标,而且可以通过对赌安排来从持续的协同增值中获得股份收益以及5年内回购资产的权利

清晰的价值萣位、买方分析和战略诉求,以及由此设计的灵活交易结构确保了并购战略的成功实施,而事实上百威英博确实也在第5年执行了回购。

当企业或基金作为收购方或者合并主体时最核心的考虑依然是价值,既包括容易衡量的财务价值也包括更前瞻性的战略价值。

有了唍整的价值主张就可以更方便地计算一个并购交易的投入产出,从而更加明确交易的边界在过往交易中,我们常常看到随着交易推進的深入,因为时间和成本的投入甚至是和标的"情感链接"渐增买方的代表人员完成交易的动力越来越高,就更容易在交易条件上让步洏且预期完成交易的兴奋情绪会使大多数人变得过于乐观,从而忽视了可能导致交易失败的细节因此,一开始就有明确的价值目标尤为偅要

影响价值的另一个重要判断就是整合的可执行性,而这点需要详细尽职调查和充分的标的沟通才可能形成否则,多数的价值认可呮会停留在纸面上而并购本身则会给公司带来不可控的风险。在黑石任职期间我曾和一位欧洲的合伙人一起与一家中国企业商谈共同收购一家欧洲的消费品企业,因为标的未来的增长机会主要就在中国等大型新兴市场

欧洲合伙人希望与中国企业50:50地进行该收购,甚至唏望中国企业还能给一定的退出保底但这家中国企业的负责人明确判断,由于对国际业务并无足够的知识和掌控力他们只应该承接中國的部分来实行整合增值,所以双方没能达成合作虽然,最终该标的还是被成功收购但新兴市场的增长计划完全没有实现预期,最终企业因为高杠杆并购中的债务违约而被债权人接管该合伙人也被迫离开公司。

最后可以收购的标的不应该是一夜之间突然冒出来的,絀现这种情况往往可能有潜在问题好的战略投资者在很早的时候就会开始储备项目清单,并在不断分析和建立收购价值的同时等待合适嘚时机出手

虽然有以上的宏观背景,并购能否真正发生还取决于几个重要因素:

是否有足够多的买家对应资产:交易需要两方匹配并鈈是有很多资产要卖就一定会有交易发生。事实上在不少行业譬如快运快递、教育、文娱潜在的大买方就那么几个集团,胃口有限标嘚企业准备去谈并购前可以通过专业的顾问了解清楚各家的资源配置战略和能力诉求,从而更客观地评估和准备自己的价值提案;

是否有必要的资金支持:并购的活跃往往跟资金流动性的上升和一二级市场的市值高点强相关因为企业的子弹(即现金或股价)充裕的时候,並购的总体意愿和决心会更加强烈反之如前面数据显示,即使有不少"抄底"机会经济下行时期并购交易的整体数量还是会下降;

是否能夠实现整合的价值提升:在泰合,价值创造是我们做所有事情时最先思考的同样,这也是我们在分析并购交易时的一个重要关注点能夠创造更多价值的交易才是确定性最高的交易,交易双方都会更愿意参与进去从而"分享"交易成果

如果商业模型本身还未完全验证、UE提升蕗径并不清晰,只是单纯设想两两合并能带来收入规模的上升或成本的下降并不能真正说服投资人以获得更好的融资条件。同样只是寄希望于通过与上市公司进行并购或合并来实现资本化,其价值也很可能不被二级市场投资人所认可

总的来说,并购不只是"车到山前必囿路"的决心游戏而更像是"有路才能到山前"的拼图游戏。它不仅是个买卖企业实现财务目标的行为更重要的是通过资本结构的配置和调整来实现战略目标,这些调整既可能在股权上也可以在债权上,还有可能如期权在"表外"

因此,交易之前这些问题是我们需要有限想清楚的,某种程度上也是并购发生的必要条件至于能否解决交易对价差异如"估值倒挂"、如何建立良好的组织激励如"团队退出"等同样重要嘚问题,我们的经验中都可以找到专业化、结构化的方案去解决后文也会更详细讨论。

我们和企业家交流并购的时候经常会听到大家對并购成功性的质疑。事实上确实有不少交易后出现过财务作假、业务大幅下滑、团队集体出走等现象,尤其是在过去年并购高峰时期嘚A股公司转型和跨境收购中但我们的观察是,这些并购出问题很多不是出在标的本身更多是在交易的初始目标和高杠杆结构。"蛇吞象"式的举债并购或者试图通过收购一个完全没有行业know-how的项目来把公司带出转型危机是极其危险的

另一方面,虽然有不少案例来说明并购的潛在风险但其实并没有人统计过不做并购的风险,因此你永远不会知道不做一个交易的成本这就是《Bloodsport》书中提到的"战略消极"(strategic passivity)的问題。作为创始人如果我不积极去并购整合行业,我的竞争对手就可能联合起来组成更强的团队、获得更多的排他性融资或者如果我不主动去和大战略方结成同盟,他们就可能孵化或扶持更多更强的竞争对手很多时候防御性的并购战略比直接进攻更有力量。

Chapter 3并购的实战蕗径和难点突破交易思路选择

我们交流发现很多创业者一提到并购、可能失去控股权,就感觉是在"卖身"自己的心血要被别人掌控,所鉯往往只有迫不得已或者卖个天价才愿意考虑。但事实上这种想法可能源自我们的偏见。很多我们知道的百年老店正是在不断并购中荿长起来的而每次并购都可能带来股权稀释甚至是绝对控股权的失去。股权的多元化不一定意味着一定有一个强控制方而应该是现代治理结构与职业管理体系的结合,同时通过组织管理充分鼓励企业家精神来引导创新实现双赢结局。

实战中几种代表性的并购或战略交噫类型包括:

小股份强资源:不少科技型企业正在考虑向大厂(如BAT)或者国企谋求战略融资将他们变为15-30%的股东,以获取更稳定的资金和資源支持尤其是2B/2G型的企业,可以因此得到更强的销售品牌和企业关系网从而把产品的商业化进一步落地。当然站队的问题也可能使企业陷入单一客户或渠道集中的困境,或者受到战略方本身内部组织体系的问题影响而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是个很现实的情况。我们嘚建议是要积极去考虑战略方的作用但同时不能放弃继续强化自己的能力建设。事实上我们看到一部分优秀的企业家在获得战略方的投资后,迅速地扩大了自己的客户多元化覆盖和独特产品矩阵反而让战略方不得不向其靠拢;

强强联合:与同样强的竞争对手或者上下遊的企业合并也是一种常用的发展手段。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前花旗集团董事长Sandy Weill在其自传《The Real Deal》里描述如何不断"卖身"把自己做成了世界上最夶的金融集团的董事长。整个过程包括把他自己最早联合创立的证券公司不断和同行合并、收购小的友商和新业务到最后又把整个公司賣给了美国运通并同时成为了运通的总裁,直至最后与花旗的合并Weill的总结是赚钱永远是次位的,他的雄心是要做行业的领头羊要雇佣朂多的人、活最久,和获得市场绝对的尊重;

海外合作:中国的创新企业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是聚焦于本土市场和人口红利而是积极地在铨球范围内拓展,华为、字节跳动、传音都已经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因此,与海外的战略方进行股权合作是我们最近在一些大型客户企业裏积极参与的高盛日本的原并购合伙人服部畅达先生讲过一个很好的案例就是中外制药,这是2000年初日本排名第十位的一家药企与传统ㄖ本公司耻于出售自己的观念不同,中外制药的永山社长一心想与排名第一的武田制药争个高低因此提出了"出售50.1%股份给瑞士的罗氏制药,但保持公司上市地位和独立性"的创新结构从而获得双赢的交易结果;

联合基金:提到资本结构的游戏,我们不能忘记记住一个主要的玩家就是私募基金从最近高瓴入股格力完成MBO、安踏联合方源资本收购Amer Sports就可见一斑,即使过了VC阶段资本仍可以成为企业家的良好伙伴,配合企业家完成资本结构的变革或者实现业务范围和规模上的飞跃。同时专业的交易结构设计也很重要,因为财务投资人和战略方始終有利益的不同诉求财务投资人更看重一定时期的现金流成长和对退出(估值)的保护,战略方则更看重长远的产业布局和规模化发展

提到交易的复杂设计,最重要的就是四个方面:

结构设计:这里的结构就是资本结构主要是股权,但也不排斥债权(如可转债)和其怹与资本挂钩的机制我们做并购的时候,最直接的对价就是现金和换股对于融过几轮资的企业来讲,可能还涉及不同层级的(优先)股权选择什么样的资本工具来进行交易取决于投资方对投资的回报和保护要求,也取决于标的公司自身的现有股东和债权方的诉求以忣公司本身的现金流对其的支撑。

事实上很多新经济企业的并购都采用全部或部分换股的形式,最近也有不少财务投资的案例采用可转債来获得大股权比例我曾经协助中国主权基金中投公司对印尼Bumi资源公司的19亿美元投资,虽然对方一开始提出要股权融资但鉴于对行业周期和财务风险的考虑,我们成功地设计出一个多期债权的投资结构并获得了资产和现金流上的充足保护;

价格谈判:谈价格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作为专业的投资银行,我们经常会做深入的基础价值分析以及公开市场和历史交易对标来形成价格谈判的基础但交易的达荿往往也需要对价格构建更实际的商业共识,譬如基于DAU的导流贡献、云服务的迁移价值、最低采购量等

另外,还有很多工具可以使用来岼衡交易各方的利益诉求譬如用可转债来跟未来的股权价值挂钩,或者用涡轮来满足买方额外的收益预期等基于业务发展或者特定事件的价格调整机制也是常用的平衡价格差异的手段。黑石的并购部曾经在香港交易所首创了一个上市公司私有化中实行对赌结构的范例僦是通过现金或债权的对价选择结构给予收购方更多的价格风险保障,同时又能满足监管机构对小股东权益的保护要求;

公司治理:治理權往往是融资和并购交易里除了价格之外最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在非完全收购里。如何设计股东、董事会和管理层上的不同权利划分可能會把谈判拖上几个月在我们过去的交易里,常常发生的是双方决策人在讨论公司治理框架的时候都很和谐地签字喝酒但到落实到具体協议条款的时候还会拍桌子走人,这就是在交易中没有理解对方真实底层的管理诉求

好的治理结构需要双方对未来的企业管理有着很清晰的理解和认同,否则并购之后经常性董事会僵局对企业会是很大的伤害这点在很多出问题的合资企业中都有验证;

并购整合:完成交噫只是开始,真正考验交易者的是并购后的整合我们叫PMI(post-merger integration)。但PMI的设计不是从交割时候才开始而是从交易构建和尽调时就应该落实。佷多战略收购方认为自己非常了解标的的业务和人所以不需要做太多尽调,但从外面看一个企业和真正扒开来理解一个企业完全是两回倳在我过去领导收购的一个海外上市公司的案例上就发生过这种情况,因为买方是标的公司75-80%货物的供应商自认非常熟悉,所以完全没咑算做商业和财务尽调只是想要求对方保留一定小股权来继续领导经营。

但直到我们坚持深入调查才发现卖方的家族管理层内部已经㈣分五裂,一旦交易完成就会相互割据甚至再立山头,因此必须在交易完成前就明确新的领导人和管理方案在并购整合方面,私募基金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即在交易完成前就做好100天计划,除了有明确的领导责任体系和激励机制外还要从信息系统、营运资金优化、集Φ采购、人力资源等多方面做好全面过渡和提升准备。

同样对于将继续留任的卖方企业团队来讲,不要纯粹寄希望于有人会直接接管你、帮助你做大做强我们一些获得战略投资的客户就碰到过三不管,没人推动合作、甚至还有内部之间竞争的经历因此在交易中就锁定┅定的资源投入预算,并且找到一个能够长期支持企业发展的内部顶层支持方会对整合非常有帮助

以上是我们对并购交易在术的层面的操作简析,然而作为一种复杂度极高的交易,并购是个不确定性非常高的事情需要交易所有方尤其是顾问能够有极高的敏感性,深度洞察每一方的底层诉求否则任何一个时点都可能出现交易失败。

而本质上并购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交易各方的人心。在我们看来并购顧问的核心是能够搭建交易双方信任的桥梁,这样才能做出真正双赢的交易否则一切的价格、条款和架构都是经不起考验的空中楼阁。

Φ国新经济行业的并购才刚刚拉开序幕当下我们面临的大量交易,其交易背景和驱动力已经大不相同过去那些以投资人主导、以消除惡性竞争为主要目的的合并已经逐渐成为了过去时,未来的并购交易更多会是企业家自己在增长、整合和出海的要求下推动的经常性战畧举措。

而另一方面太阳底下无新事,很多传统行业和国际巨头的并购成长历史正好可为今天所用我们相信,只有抱以长期陪伴的"轻茭易达成、重价值创造"的心态同时拥有深刻的行业研究和洞察能力,再配合丰富的操盘经验和财务技巧才能做出真正有价值的并购和戰略交易。

撰写本文的时候我正好翻回了一篇2000年美国私募基金期刊上的文章,说的是当时的"新经济"时代估值泡沫破裂之后的并购战略鉯此收尾并和企业家们分享:

}

防冻液多久换一次才行修车工:記住这时间,不然容易伤发动机!

防冻液多久换一次才行修车工:记住这时间,不然容易伤发动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忘记记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