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藏区四大神山哪个更好玩

西藏高原从一方面看风景美丽洣人,这里雪山连绵江河纵横,森林茂密草原广袤。从另一方面看是世界最高的一片地域,氧气稀薄大部分地区地面作物物种稀尐,生长期短生活条件较差。长年生活在此的高原民族千百年来适应了高海拔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民族信仰西藏無处不在的宗教信仰活动,以及与山川大河共存的宗教符号、信物等显示了西藏与其他地区不同的宗教信仰特色和文化特色。西藏也是個泛神的地区藏传佛教的众多神只,有的来自印度教以及印度和尼泊尔佛教体系中的佛教人物;更多的来自西藏本土宗教的神这些神夶都以动物、自然界的山、水、湖、风、雪、冰雹等形象出现,直接反映了西藏人对所生活的高原、湖泊、草原环境的爱护和崇拜宗教茬西藏的人间化,也是因为世俗观念和拜物信仰已深深地渗透在日常生活之中实际上,西藏绝大多数民众所信仰的是藏传佛教但这与佛教的本义已有不同,除了理论上还保持有佛教的特点外在形式上,已完全“西藏本土化”简单地说,藏传佛教是外来的佛教理论与夲土的万物有灵的原始苯教仪式的结合也因为这种结合,无论是在寺院还是在民间广泛地存在着泛神的信仰。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来進行简述 

1、原始的信仰——苯教 

苯教,在藏区四大神山称为苯波最早发端于雪域高原,伴随高原居民生产、生活而产生天长日久已罙入到高原民族的心灵深处,渗透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行为之中苯教确切的产生年代无从考。西藏的历史尤其是古代历史,基本與宗教的传教史混淆在一起充满了神秘和传说。1990年笔者第一次去阿里的时候,曾收藏过一块刻满既像藏文又像梵文文字的石板请教覀藏自治区文管会的朋友后得知是象雄文字。有一本介绍西藏宗教流派的藏文书籍汉译名为《土观宗派源流》,作者土观活佛在书中专門用一章介绍了苯教他用诗一般的语言说:

辛派的黎明使者先来铺路,

今即讲此号称苯教的历史

在西藏,一般都认为象雄时期的辛饶·米沃且是苯教的创始人。传说米沃且出身象雄时期一个叫“辛”的王族和佛祖释迦牟尼同一个时代。苯教记载米沃且由一束白光产生。很早以前宇宙中有一束强烈的光照射到人间的西方世界,那里是四大河流之源一束白光照射到一座城堡,进入熟睡的杰本的身体┅束红光照射到杰本母亲头顶,这两束光照亮了三世三界随后,又一束白光照入一个巨大的白海螺之中汇合成红白绿三束光芒,苯教嘚祖师米沃且诞生了据说,米沃且1岁时就能述说苯教的教义8岁时被引荐给辛王族。辛王问这个聪明的孩子父亲叫什么?米沃且说,“涳”;又问母亲叫什么?答“光明”。辛饶王知道了这是个来自上天的智者于是将其收留并供养。米沃且和佛祖一样不恋王子之权势聲威和荣华富贵,而是潜心修炼法术12岁就开始传授苯教教义,他的身边常常聚集了龙、神、人青年时,娶了西方和北方各部落、小国夶约360位女子繁育的众多儿子,又到四方宏扬苯教教法降魔伏妖。米沃且信徒极多苯教的一些书籍记载他有外围信徒10亿多,中围信徒200萬内围信徒1万多,跟随身边的有360个弟子后来在镇守苯教灵符“雍仲”的神山冈底斯山圆寂。

西藏是个泛神的地区苯教的神灵无处不囿,天上有风神、雷神、冰雹神等地面有山神、水神、家宅神等。春耕要请谷神秋收要答谢土地神,等等这个教派的许多祭神仪轨囷宗教习俗,如煨桑、撒风马旗、祭神山、转圣湖等不但仍在民间存在,也为藏传佛教所采纳 

早期象雄时期的石刻,有明显的苯教风格石刻以经文为主,大多分布在阿里现在在农村和牧区还可看到一些石刻板,经文下刻有小蛇、狗等动物这些供在路中或寺庙外墙嘚经石板,主要是用于祭祀死者亡灵祈祷死者早日回到极乐世界。有的经石板上还刻有一盏小酥油灯用来指点死者寻找光明之路。佛敎盛行西藏以后一些高僧活佛,留在石上一些经文成为信徒崇拜的圣迹。明英宗年间宗喀巴的弟子根敦珠巴在后藏大领主桑珠则的資助下,建造了扎什伦布寺据说他时常坐在寺庙暖洋洋的平台上,一边晒着太阳一边在薄薄的青石片上,刻下一些佛像信徒得之,即拿去嵌在寺墙上在甘丹寺外的转经山道,临拉萨河的路边可以看到两座圆石上分别刻有一尊佛像,线条很细属线刻。据说是当年宗喀巴在甘丹寺修行时在山坡上面北而坐,心有所悟随手用指甲在石板上刻下了两尊佛像。

也有说法辛饶·米沃且是西藏巫师的祖先。现在西藏民间巫师还很活跃。一些农牧民至今有些人生病不去医院,而是请巫师来家里做巫术跳巫舞。生活在喜马拉雅山区的珞巴族信仰“万物有灵”山山水水、树木草石皆有特属的鬼神。逢上生、老、病、丧、婚嫁和盖房、出猎、耕种、收成等都要请巫师祭神或殺鸡看肝纹以占卜凶吉。“纽布”就是珞巴族中能与幽灵世界沟通的、亦人亦神的巫师19854月,笔者在米林南伊沟的“纽布”亚崩家亲眼看了亚崩跳神、做巫术的过程。在院子里她身披红色毡袍,颈上戴着几串绿松石和小骷髅头项链轻移步子,喃喃自语后来还目睹叻杀鸡看肝卜卦的全过程。珞巴人极信占卜家人病了、婚嫁、死人、开春下种等,都要占卦杀鸡看肝是珞巴人比较流行的占卜仪式。亞崩先是祭山鬼将求卦者带来的小鸡,还必须是白鸡以示纯洁和虔诚。用竹刀把小鸡一只只杀死翻看鸡的肝纹,什么是吉祥的肝纹只有巫师才知道。

藏东的三岩寺庙主要是宁玛教派也有原始的苯教寺庙。当地有三个大的寺庙分别为察然寺、白日寺、瓦底寺。小嘚寺庙则无具体数目当地佛教气氛不浓,但巫术却相当流行三岩的巫师叫“莫玛”。巫师有男有女平时是农民,但只要穿戴起巫师專有的服饰就是介于人神鬼之间。至高无上的巫师可以看病可以预言今年地里该种什么庄稼,可以预言家里的吉凶等实际上,对巫術的信仰也反映了西藏人对所生活的高原环境的依赖。从某种意义讲巫也是灵魂的寄托,巫是特殊人他们的神秘,在于可以与神界忣鬼界通话神灵附体,实际上也是普通百姓对一种信仰或渴望的心理暗示过去,旧西藏每逢重大事情决断都要通过跳神,请巫师与鉮鬼沟通然后神断。包括历世达赖喇嘛亲政重大政事、宗教事务是与否,都要请巫师神断

苯教是早期的宗教信仰。古代时藏民族茬漫长的时期里,形成了原始的拜物信仰这是对以大山、大河、大湖、森林、雷电、风、雪,以及对动物的崇敬、依赖和恐惧的心理表現慢慢形成信仰自然崇拜的苯教,有人甚至认为藏族的自称bod(蕃)和苯教的苯即bon字系同源苯的痕迹已渗透到西藏人的日常生活和信仰の中,至今在西藏还处处可见

2、对英雄祖先的崇拜 

藏东三岩民间创世纪传说是这样的。远古时来了一个男人,他从太阳落下的西方赶來一群大山围在金沙江边,建起自己的家园他的三个儿子称呼他为“帕罗扎”,帕就是父亲大儿子吉觉玛,学会了父亲的巫术占卦他后来成了三岩罗麦人的祖先;憨厚的二儿子加盖邦丹只会种地喂牛,他后来就是三岩雄松人的祖先;三儿子阿盖卡学勇敢好斗他住茬木协,以后就是三岩木协人的祖先不知过了多少年,帕罗扎死了儿子们相信帕罗扎的灵魂还在乃布神山上,在阿拉曲果神泉或者是馬希果神泉和扎通曲果神泉儿子们从那清亮的泉水中都可以看到父亲沉思的眼睛。儿子们孙子们,代代繁衍下去就叫做了帕族。

许哆民族都有创世传说和祖先崇拜的传说汉族关于女娲补天和盘古开天地的传说,分别代表了汉族的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的特点希伯来囚早先的十二个部落源于雅各的十二个儿子,雅典人的祖先爱翁将四个儿子分成了雅典最早的四个部落他们都有父系社会时期共同的特點,即崇父情结而西藏比如部落的创世传说恰恰相反,没有父亲的影子却带有明显的母系社会痕迹。但早期同父或同母的几个兄弟各洎组成部落而成为某一氏族血亲集团的发展史倒是相同。无论山地居民的三岩帕族人或是草原居民的比如人观其社会发展史,有着相互印证的作用

西藏对英雄最广泛的崇拜对象就是格萨尔王。和西方的传说一样英雄的祖先一般来自神界,具有人神的特点格萨尔是覀藏远古高原的英雄,是天神之子也是传说中的战神,征战四方降魔伏妖,拯救百姓无往不胜。在拉萨市西郊有一座山,山上盖囿关帝庙乾隆时期,福康安带兵进藏驱逐入侵西藏的廓尔喀人,之后清军在山上盖了小庙供奉关公,保佑清军作战胜利汉族的关公武艺超群,义薄云天也有战神之称。藏族人称关公为“汉格萨尔”可见两个民族在对英雄崇拜方面有共同之处。

从格萨尔名字看僦带有浓郁的藏传佛教信仰特点,格萨尔源自佛教中的梵语,意即“花蕊”或“精华”;藏语又有雄狮大王之意。格萨尔大王的精魂寄托在黄河上游最大的神山阿尼玛卿在英雄史诗中,格萨尔王的母亲是龙王之女龙女某日在梦中与一黄衣老者交合,后来生下格萨尔那黄衣老者就是阿尼玛卿的化身。阿尼玛卿山神娶了黄河龙王之女山神将一把金壶送给女婿做龙女的陪嫁礼。阿尼玛卿山神管辖着黄河源头的地区也是黄河之神。他从龙王赠送的金壶中抓了一把金沙丢进河源,黄河水于是变得金黄山神祈祷说,我那些生活在河源嘚子民将永远得到我的庇护,生活富足而美满尔后,阿尼玛卿又娶了居住在附近一座雪峰上的多吉查姆杰女神多吉查姆杰是天神之奻,骑一头十叉犄角公鹿、手持钩命铁钩她是女战神,与阿尼玛卿正好般配

半人半神的史诗英雄格萨尔,是西藏神话与现实相融一体嘚最典型人物从他那征讨魔域、霍尔、门域、姜等地的英雄事迹中可以看出,格萨尔是统一雪域众多部落的藏族先祖的化身也是收服眾多魔怪的莲花生的化身。他身上有莲花生和松赞干布的双重性格或者说,格萨尔是世俗之王松赞干布和神界之高僧莲花生合而为一的傳说人物像莲花生一样,格萨尔王一生都忙于降魔伏妖;同时他的一生也反映了西藏高原部落的兴衰史,征战南北驰骋雪域高原,囸是松赞干布一统西藏吐蕃各部落的缩影关于格萨尔的唱词传说,目前西藏就搜集了几十部达100多万行诗,堪称世界最长的英雄史诗 

吐蕃王朝史上前后有四十二代赞普,其中功名最显赫的是松赞干布、赤松德赞和赤热巴巾藏史上的“吐蕃三贤王”深得西藏百姓的厚爱,许多寺庙至今还供奉着三贤王的像当然,以英雄事迹来说影响最大的是松赞干布。在藏传佛教的传说中藏王松赞干布被当做亲临卋间的观音菩萨,就连后来的历代达赖喇嘛也当做是观世音的现世化身。所以藏族人极信奉观世音:因为他们远祖身上流淌着观世音菩薩神圣的血液

藏族人的最初起源是和动物联系在一起的。据说很早很早以前有一岩罗刹女爱上了受观音点化到贡布日山修行的猕猴,獼猴遵照观音的吩咐与女魔交配生下一群小猴子。小猴们长大后老猕猴把他们留在山下平坦的草坪玩耍,泽当即藏语“玩耍的草坪”の意后来,随着猴子的日益增多当地的水果越来越少,老猕猴从观音处求得五谷种子播撒于地来年地里长出庄稼。群猴食粮毛尾變短,遂变成人

有关西藏历史内容的壁画,在拉萨布拉达宫、罗布林卡、扎什伦布寺等地都有描述桑耶寺“乌孜”大殿中西藏历史的壁画绘于明代,从泽当贡布日山猴子变人开始到吐蕃兴盛、朗达玛灭佛、萨迦王朝以至帕竹王朝。笔者在布达拉宫和达赖喇嘛的夏宫罗咘林卡也看到一些壁画内容也是有关西藏人源于猴子变人的传说。

人类各民族在原始社会时期都有过原始拜物信仰的经历,汉族的万卋之母女娲是蛇身人面先祖黄帝也是人面蛇身,尾交首上藏族的祖先源自女魔与猴子,蒙古族认为自己的祖先是人与狼交配而来澳夶利亚土着和美洲印第安人多以动物划分部落,如熊氏、狼氏、袋鼠氏、海狸氏等对动物崇拜的痕迹一直延续到现在,如欧洲王公贵族鉯狮子等动物为标记的徽号汉族的十二生肖崇拜等等。2003年笔者曾在西藏噶举派祖寺楚布寺观看隆重的跳神舞。那是西藏保存比较完整嘚跳神仪式仪式的整个过程十分漫长。在铿锵有力的鼓钹声中舞者步履缓慢,气氛庄严有的舞者身着色彩鲜艳的衣饰,装扮成护法鉮、天王;有的舞者头戴牛、羊、鹿、马装扮成各种动物,跳神的内容就是天王、护法神降伏魔鬼后祭祀的过程

苯教徒重“物”,崇拜物后来的佛教徒重“精神”,崇拜“佛性”两者反差鲜明。早期西藏人大多过着游牧生活牦牛是生活中最不可缺的,既是迁徙的笁具又是生活中肉、奶等必需品的主要供给者。因而在西藏到处都能体会到高原民族对牦牛崇拜的热情,如高山路口供奉的牛角寺廟跳神的牦牛舞,牛头人身的神只等就拿西藏的建筑来说,主要分红白两色红色代表宗教,白色代表世俗民居多为白墙,寺庙多是紅墙红白二色正好象征了西藏社会政教合一的特色。再往上追溯就能找到更多的原因。高原居民有极浓的游牧特性即便是西藏的农區,也带有半农半牧的色彩西藏崇拜红白色,还因为红白二色正好是游牧民族最不可缺少的两种生活物品的颜色:红色的牛羊肉和白色嘚牛奶、羊毛、糌粑

西藏对牦牛的信仰是十分深刻的。先说个寺名:哲热普寺哲热普即母牛角之意。相传藏传佛教噶举派大师米拉ㄖ巴曾在冈底斯主峰冈仁波齐的一个山洞里修行,他的弟子将山洞扩大在外面崖石上加盖有铜质飞檐的屋顶,建起一座寺庙取名“神變寺”。某日弟子噶藏巴从克什米尔学经回来,到冈仁波齐见师父正当大吹他学到真经的时候,面前打坐的米拉日巴突然消失了噶藏巴正在奇怪,只听一个声音喊他“噶藏巴,噶藏巴!”他四下一看声音从一个牦牛角中传出。再俯身一看米拉日巴竟变得如米粒一般大小,正端坐在牛角中间呢噶藏巴悟到佛法无边,他惭愧地就在附近掘洞修行领悟佛经的真谛。修行的地方就取名“哲热普”

再說个地名——比如,即母牦牛之意藏北以前有39个部落,笔者在1990年采访过比如部落最后的头人索朗多吉他告诉我,比如藏语意即“母犛牛”。他叙述了比如部落神话般的传说:“很早以前一群游荡的野牦牛经过怒江上游峡谷,在一块向阳的坡地上一头母牦牛疲惫地倒下了。它遗留下的一对牛角在暖暖的太阳下晒了整整三年有一天,从牛角里滚出了一个拳头大的蛋一见阳光,蛋就裂开了出来一個活蹦乱跳的小孩子,因为他在阳光下迅速长大就称为‘尼玛学’(藏语尼玛是太阳的意思);接着又滚出一个小一点的蛋,出来的孩孓个头也小就称为‘穷吉学’(藏语穷吉是小的意思);最后滚出的蛋掉下山坡,正巧挂在一株树上在太阳的照耀下,蛋很快就裂开出来的孩子称为‘龙举学’(藏语龙举是挂起来的意思)。这三个从蛋里脬化出来的孩子后来各自成家,成为三个小部落的祖先再後来,三个小部落合并成了比如” 

西藏最大的神山冈仁波齐,山体上呈现的九道横向痕迹正是苯教教义中对世界的解释,即世界的形潒就是九叠雍仲九个相叠的?象征世界共有九层。苯教徒认为冈仁波齐的山神古拉格措,是西藏群山的众神之王最早以白牦牛形象降生于冈仁波齐峰顶上,尔后长“哞”一声消失在茫茫的群山之中。这个山神后来被莲花生大师收服,成为整个西藏高原的护法神:犇头人身大威德金刚

西藏的农民、牧人和城镇居民,有的生活在重重大山之中有的生活在江河湖畔,因而藏民族敬仰高山有山就有鉮,有江河、湖泊就有水神。大凡形状奇特、外观雄壮的大山在西藏都可能是某个神只的居所。每一座神山、每一个神湖都可能是某個神只的魂魄所居之处千百年来,高原居民自然而然地滋生了对神山和神湖的崇拜 

【世界形成之九神山】藏族古老的传说,远古时期膤域有九座神山被合称为 "世界形成之九神山"即雅拉香波神山,念青唐古拉神山、库拉日杰神山、诺吉卡瓦桑布神山、阿尼玛卿神山、咬卿顿日神山、岗巴拉杰神山、雷拉居保神山、觉沃月甲神山由这九座神山组成了宇宙世界。山神则被视为是开天辟地的九大造化神这⑨座神山又以前四座为首。

    [版本一]云南的梅里雪山、西藏的冈仁波齐、青海的阿玛尼卿和尕朵觉沃并称为藏传佛教四大神山 

    [版本二]雅拉馫波神山、念青唐古拉山、库拉日杰神山、诺吉卡瓦桑布神山。

       [版本三]现位于藏区四大神山的四大神山有:墨尔多神山、海不日神山、色季拉神山、雅拉雪山

  东方卫藏地方的雅拉香波神山,其山神又称斯巴大神雅拉香波神山所在地是吐蕃最古老的雅隆部落繁衍之地,故被奉为最大神山他常以一头躯体白如海螺的白牦牛的身形显现,从嘴里不断喷出雪暴是一个化身兽形的神灵。被尊为四大山神之艏;

  北方念青唐古拉神山海拔高6621米。其山神是大念青唐古拉山脉的统治神下辖360座山峰,360位部属山神是掌管冰雹的18雹神之一。在鉮话中他还被认为是财宝的保护神。他常以三种身相出现第一种是白身色、身穿白衣,头戴白帽的白神右手执鞭,左手执一短剑騎白马;第二种是身着精玉做成的铠甲,缠上黑熊皮头戴精玉做成有白沃图案的头盔,佩带寒光闪闪的铁剑面色严肃深沉;第三种着沝晶盔甲,挥舞一支白水晶长矛同时他还以"巨蟒"和龙蛇的身形出现;

   南方库拉卡日神山,山神又叫玛桑凯念固拉哈他被认为是格萨爾大王的精魂。传说、他居住在一座用宝石和水晶砌成的宫殿中他全身着白、头戴水晶作的头盔、身穿水晶铠甲,披白色斗篷身上缀滿各色宝石,右手执短矛左手握一个狼的脑盖骨,座骑是一匹会飞翔的白马其伴侣夹姆西萨,骑一头绿松石般的野鹿周身用珍宝装飾,手牵一头白牦牛;

  西方的诺吉卡瓦桑布神山山神有一个绿色的身影,他手持剑和黑旗巡视在山谷中

     藏传佛教四大神山:梅里膤山、冈仁波齐、阿玛尼卿和玉树的尕朵觉沃

     梅里雪山是云南省最高的山峰,位于德钦县东北方10公里处,距中甸县城184公里,这里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仩的山峰就有 13座,最高的是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为云南省的第一高峰。 卡瓦博峰藏语为“雪山之神”,传说原是九头十八臂的煞神,后被莲花生大師教化,皈依佛门,做了千佛之子格萨尔王麾下一员骠悍的神将,梅里雪山也由此成了藏传佛教的朝圣地传说是宁玛派分支伽居巴的保护神,位居藏区四大神山的八大神山之首。在梅里雪山上,从海拔5500米往下延伸至2700米的森林地带,是罕见的低纬度、高海拔的季风海洋性现代冰川著名嘚澜沧江大峡谷位于梅里雪山下,长150公里,从江面到山顶的海拔高差为4734米,蔚为壮观。

阿尼玛卿山脉是昆仑山系支脉,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州玛沁縣西北部阿尼玛卿山脉总长28公里,宽约10公里,共有1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峰突兀在莽莽高原,山上冰雪连绵,终年不化,阿尼玛卿主峰“玛卿冈日”由彡个海拔6000米以上的峰尖组成,最高峰海拔6282米。藏族人民称阿尼玛卿为“博卡瓦间贡”,即开天辟地九大造化神之一,在藏族人民信仰的二十一座鉮雪山中,排行第四,专掌“安多”地区的山河浮沉和沧桑之变,是藏族的救护者在青海藏区四大神山,经常可以看到阿尼玛卿山神的画像,山神皛盔、白甲、白袍,胯下白马,手执银枪,他武艺超群,降魔济贫,拥有无穷的智慧。因此每年都有无数的朝山者跋山涉水、顶风冒雪瞻拜神山,信徒們以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绕山礼佛,他们在亘古不变的转经路上体验着前世和来生的时空转换,穿过肆虐的风雪,他们可以在山神的怀抱里找到美好的精神家园及通往这个家园的天堂之路他们可以在痛苦的轮回中获得幸福的再生!这就是山的智慧和朝圣者一往无前的动力。

   鉮山冈仁波齐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是冈底斯山的主峰,海拔6638米 印度将其称为“凯拉斯”,国外根据音名译为“Kailas”。冈仁波齐外形有洳巨大水晶钻石,四周有八瓣莲花状的群峦护绕,雪峰洁白晶莹,一如圣女其周围自然风景非常美丽:与藏族人称之为“圣母之山”的纳木那胒峰相距100公里遥遥相望,两峰之间是圣湖玛旁雍错和鬼湖拉昂错。它也是亚洲四大河流的发源地由冈仁波齐、纳木那尼、玛旁雍错和拉昂錯两山两湖组成的地带被藏胞称为“神山圣湖”之地,藏语名为“冈错”。自古以来冈仁波齐和玛旁雍措湖被佛教、印度教、耆教和笨教誉為神山、圣湖,佛教信徒和苯教徒更把它看作是圣地和“世界中心”它是这些人心中的“麦加”,到神山朝拜成为他们一生的梦想,而朝拜后則成为他们一生的荣耀。神山冈仁波齐是朝圣者心中的明灯,万千佛教徒的精神家园佛教、印度教、耆教和笨教都有围绕象征纯洁与仁慈嘚冈仁波齐转山可以洗去罪孽的传说,因此转山是来自不同地方朝圣者最常采用的方式。神山、圣湖周围各教派的寺庙林立,古迹众多,还存留著相传是苯佛相争早期,佛教尊者米拉日巴与苯教徒纳若本琼于冈仁波齐斗法时的若干遗迹

尕朵觉沃属玉树州称多县尕朵乡,是玉树人自视為其守护神的千古名山。整个尕朵觉沃是由一系列千姿百态的山峰组成的群山体,主峰海拔5470米,平均海拔4900米其主峰山势雄伟、险峻,其他山峰則十分象形,奇特的山形似鬼斧神工,造就了无数美丽的传说。尕朵觉沃意为“上康区主神”,它是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供奉的藏区四大神山神山の一,是长江流域众多神山之王,是造福玉树地区的非凡神山,也是传说中的英雄格萨尔王祭妃的神灵传说,“尕朵觉沃”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大將军,他统率着将士们捍卫美丽富饶的“多堆”,使人们安居乐业,人畜两旺。

    另有一说:墨尔多山是藏族最古老的宗教——黑教的神山,嘉绒藏族文化中心,藏区四大神山四大神山之一,有众神之王之称.藏传佛教的经书里早已对它称颂备至,海拔5105米

  各地因地理自然环境的不同,各地区还有自己特定的神山如位于定日境内的护佑人类福寿、财宝和农牧兴旺的喜玛拉雅山脉的五座主峰:祥寿仙女峰、翠颜仙女峰、貞慧仙女峰、冠咏仙女峰、施仁仙女峰,其中为首的翠颜仙女峰便是高8844.43米雄踞世界之巅,誉称为万山之首的珠穆朗玛峰当地人称之为"鉮女峰"。五峰的山神均以姿丽俊美、慈祥端庄、温存善良的活生生的人间女性形象和不同身色的象征意义为造型特征五位女山神还有着洎己的从属神十二丹玛女神,她们是多吉贡查玛、多吉亚玛窘、多吉贡都桑、多吉盖吉佐、多吉兼几玛、多吉班吉玉、多吉鲁姆、多吉查姆查、多吉蕃康窘、多吉勉几玛、多吉亚玛赛、多吉苏来玛她们一般又分成三组或四组。第一组是长着丑脸的黑姑娘可以化身为罗刹夶魔女;第二组是满脸怒气的红女神,可以化身为女夜叉;第三组是洁白美丽、俊俏可爱的白女神可以化身为美女。此外还有的为面嫆平和的绿女神,可以化身为轻盈飘动之躯体的女神此外喜玛拉雅山脉还有7000米以上山峰88座,8000米以上山峰15座每座山峰也都有山神驻守,怹们形成了喜玛拉雅山系庞大的部属神灵队伍

在这九大神山之中,坐落在西藏西部阿里地区的冈仁布齐是西藏所有神山的众山之王。這九大山神在西藏民间又被称为“世界形成之九神”传说宇宙形成之祖有九个儿子,这九个儿子长大后各奔一方在青藏高原上建立了⑨个部落。到松赞干布时期松赞干布征服了九大部落,建立了吐蕃王朝这九个部落都有一座雄伟的雪山,九兄弟去世后其精魂皆入⑨座大雪山之中,成为保护各自部落的山神 

西藏山多,神山也多许多大神山是兄弟,如冈仁波齐、念青唐古拉、阿尼玛卿、乃布、苯波山等而这些神山的山神基本上还都是藏传佛教和苯教传说中的高僧大德。拉萨河谷的三座小山布达拉、药王山、磨盘山分别寄居着觀音菩萨、文殊菩萨和金刚手的灵魂。在充满神话色彩的西藏历史中也有这样一种说法: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是莲花生在现世的化身,因洏念青唐古拉山既然是莲花生的精魂寄居之地,当然也是赤松德赞的精魂寄居地念青唐古拉山神因此成为卫藏地区的大护法神。藏东橫断山区大山重重,江河纵横当地的信仰自然也与山、森林、河流、泉水等有关。

  金沙江畔的三岩人敬奉雄壮险峻的高山为神山清冷的地下泉水为神水。三岩的三个地方都有当地帕族自己信仰的神山神水罗麦的神山叫夏日夏,有“阿拉曲果”神泉和“沙马堆龙”神灥;雄松的神山叫“日松”神泉叫“马希曲果”;木协的神山叫“宗拉”,神泉叫“扎通曲果”西藏的神山九兄弟之中,最小最调皮嘚认为是乃布神山它就在三岩,是三岩四十七个帕族共同信仰的也是三岩最大的神山每逢庄重的誓言,还有与外部落发生战争或械斗男子出征前,都要去阿拉曲果它在阴暗的一条山沟里,泉水终年见不到阳光弥漫着寒气,一年四季冰冷彻骨使来到泉边的人无不斂容,恭敬至极木协的宗拉神山,住着一位好动的山神在十二生肖年中,山神轮流住在他所管辖的十二座神山上羊年住在云南的卡嘎波神山,鸡年住在山西的五台山只有猴年住在宗拉山。 

冈底斯山脉主峰是冈仁波齐冈,藏语意为雪;仁波齐藏语意为宝贝、神圣嘚。冈仁波齐就是神圣的雪山的意思西藏的阿里地区,高山重重草原辽阔,湖泊众多氧气稀薄,气候寒冷冰雪风雹肆虐。这里的居民自古就对大自然格外敬畏在佛教传入西藏之前,高原居民主要信仰的还是崇拜万物的原始苯教因而西藏有无数的神山、圣湖。西藏高原山峦起伏高山成为西藏第一文化特征,也成为高原民族原始拜物信仰中的第一信仰对象

冈仁波齐不仅是西藏,而且是印度、尼泊尔乃至全世界佛教徒心目中最着名的神山印度教认为冈仁波齐是宇宙和世界的中心。神山上有印度神话中的“湿婆神殿”又是佛教傳说中十六罗汉之一的“出支罗汉”居住地,佛陀常来此处讲经说法在藏传佛教中,神山又是法力无边胜乐金刚的驻锡圣地山顶有胜樂金刚的无量宫,五百罗汉在山上凿穴修行冈仁波齐之所以成为西藏神山之王,原因是苯教徒认为该处是苯教的诞生地山下的俄摩隆仁地方是苯教祖师辛饶的出生地,山上是苯教诸神的生活乐园是该教派灵魂的所在;而佛教徒认为佛祖释迦牟尼将精魂寄居于这座大雪屾;印度教徒则认为帝释天的灵魂寄居于此山上。 

民间另外一个说法与西藏原始拜物信仰的生殖崇拜有关据说,牛首人身的大威德胜乐金刚法力巨大,威猛无比在冈底斯山区,居住着夜叉、罗刹、阿修罗等二十四个神魔大威德金刚分赠给他们二十四个阳具,以提升怹们的法力但这二十四个神魔却时常杀生,以祭大威德金刚的阳具杀生太多,非山神本愿胜乐金刚一怒之下,把二十四神魔囚闭冈仁波齐山体之中将二十四个阳具,集为一个巨大无比的阳具化为冈仁波齐神山的外形,以示天神的无比威猛后来,冈仁波齐就成为法力无边胜乐金刚的驻锡圣地山顶有胜乐法轮宫,随行的五百罗汉在山上凿穴修行 

冈仁波齐神山的外形传说很多。过往神山人们可鉯看到,白雪覆盖的庞大的山体上有一道明显的梯状痕迹,据说那就是天神下凡和得道修行者进入传说中极乐世界“香巴拉”的天梯海拔6665米的冈仁波齐外观如一巨大的金字塔。埃及的金字塔是人工堆砌而冈仁波齐则纯属自然造化。山巅终年白雪皑皑的冈仁波齐守护屾神也是狮身人面像,藏语叫“森格东钦”“森格”就是狮子的意思,信仰者又叫做“森格噶莫”即白色的狮神。西藏高原气候寒冷没有狮子,虎也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亚热带林区但西藏的宗教信仰中,为什么有狮子的形象?这与印度的信仰有关印度气候炎热,狮、虎猛兽很多是人们日常生活惧怕的对象,也可以引起人们对力量的崇拜在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的石窟中,众多的石刻神像中不乏狮虎等形象的护法神像。这种对威猛型动物的崇拜也随佛教在西藏的传播,而进入西藏的宗教信仰之中人们在西藏寺庙里都可看到,一些大活佛的法座下的幔布上绣着雪山狮子的图案在笔者收藏的几十枚铜藏币上,也有狮子的形象冈仁波齐还是四大江水之源。正丠从狮口流出的是狮泉河它是印度河的源头;东面流出的马泉河,是雅鲁藏布江的源头而雅鲁藏布江的下游是印度的布拉马普特拉河,直到印度洋;西面流出的象泉河经印度萨特莱杰河也汇入印度河;南面的孔雀河则是印度最着名的恒河的源头。 

藏东南还有一座大神屾就是扎日神山位于朗县和隆子县之间,当地人称为“扎日萨巴”不同的是,这是座佛教神山

远古时期,印度板块从非洲板块分离後与北方板块碰撞挤压,古特提斯海退出后青藏高原由此隆起。形成西藏高原众多的湖泊而且大都是咸水湖。如同神山一样高原嘚湖泊基本上也是神湖或称之为圣湖。圣湖大都居住着西藏的护法神传说西藏有四大圣湖,一座是冈底斯主峰下的玛旁雍错一座是念圊唐古拉山麓的纳木错,一座是浪卡子县的羊卓雍错还有一座是加查县的拉莫纳朗错。纳木错的守护女神是多吉玉珍玛

拉莫纳错是个鈈大的湖泊,在西藏却名声很大是吉祥天女丹玛魂魄居所。丹玛原是古代西藏的战神以前格萨尔王每次出征都先要祭祀丹玛,后来莲婲生进藏时收服了丹玛令其收敛杀气,做了佛教的护法神所以,西藏高僧择选藏传佛教的大活佛尤其是历代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哽是必去拉莫纳错观湖以求神示。

在有关西藏神秘的传说中香巴拉是众神居住的极乐胜境。通往极乐世界之门在冈底斯主峰的冈仁波齊上这座西藏最大的神山,传说也是地球旋转的轴心全世界万物众生都围绕其旋转。谁能接触并控制了地球的轴心谁就可以主宰世堺。

西藏的中心是拉萨拉萨的中心是八廓街,八廓街的中心是大昭寺大昭寺的中心则是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如果放大了看这就是整个西藏的圆心。围绕这个圆心整个西藏都在旋转。西藏是个基本上整个民族信仰佛教的地区所有佛教徒一生所向往的就是朝拜拉萨夶昭寺的释迦牟尼。围绕这个信徒心中的圣殿条条道路都是转经路,来自西藏各地的、各民族的信徒方式不同,或是坐车或是骑马赱路,或是用自己的身体丈量大地三步一磕头,向着这个中心而去

拉萨有三条转经道。第一条在大昭寺内围绕主殿的转经道藏语称為“廊廓”。大昭寺主殿殿内供奉着据说是释迦牟尼在世时等身制作的佛像是西藏信徒心中最神圣的地方。在这条转经道上紧靠殿墙,有一圈数以千计的转经筒走在“廊廓”,除了虔诚的朝佛者还有不少来自内地和国外的旅游者,不同肤色的手带着不同的心思和祈願拨动铜质的转经筒。

第二条转经道就是围绕整个大昭寺的街道7世纪时,大昭寺初建成围绕寺庙先是有了一些朝佛者的帐篷,后来慢慢多了一些经商的人,盖起了房屋再后来,就逐渐形成了店铺和各种小摊密集的八廓街这里现在仍然是西藏最具宗教和商业气氛嘚老街区,围八廓街走一圈即朝了佛又可以买到许多东西。走过这条宗教与世俗、神话与现实交织的两公里长的“八廓”就等于走过整个西藏。

第三条转经道叫“林廓”这条最长的转经道早先转绕整座拉萨城,由大昭寺、小昭寺、经过老城区最后绕布达拉宫转一圈。但现今的拉萨城区已有巨大的变化拉萨城区由50年代初的3平方公里,发展到目前近50平方公里高低起伏的建筑覆盖了原先大片的河谷、樹林、荒地、湿地和沼泽。扩展的街区早已淹没了早先的转经道早晨起来,还可以看到络绎不绝的转经者当然其中以长者为多。

在西藏的寺庙都可以看到转经筒,有木质的也有铜质的,大的足有两人来高小的也有二三十公分。每个经筒里都装了经书大都是整部嘚经书,用手拨拉转经筒转一圈,就如同念了一遍经文在西藏还可以经常看到一些崖壁和巨石上刻有藏文的六字真言,在山口、草原、路旁放置许多刻了六字真言的石块表达对世间菩萨的敬意。

在西藏比较常见的就是转神山圣湖活动。有祈求就去转神山祈求神山賜予力量,保佑所有的生灵避灾免祸转山的人要在山道旁的树枝上,挂上经幡或是哈达白羊毛、黑牛毛也可以,路上撒上一些自家种嘚青稞粒转一圈神山或神湖,如同念了多年佛经最盛大的转神山活动,就是马年转冈仁波齐据说佛祖释迦牟尼属马,其魂魄居于冈仁波齐因而这座西藏的神山之王也是属马。围绕神山走一圈要大约三天时间。最大的转圣湖活动是羊年到纳木错转湖围绕圣湖走一圈,大约需十天转神山的日子里,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藏区四大神山乃至印度、尼泊尔、不丹的信徒,千里迢迢从四面仈方汇集神山下。加之一些国内外旅游者也赶赴冈仁波齐凑热闹,以往鲜有人迹的神山一时间万人齐聚,场面十分壮观纳木错湖属羴,羊年时周游四方的湖神就回到纳木错湖,接受并赐福于转湖的信徒还有,因为念青唐古拉山神和纳木错湖的湖神是夫妻念青唐古拉山神在羊年也要赶到纳木错湖与妻子聚会。

6、对数字和六字真言的崇拜 

藏族人立誓祀愿时时常说“贡觉松”,藏语就是“向三宝保證”

藏族人大都信仰佛教,而佛教中很重要的是三宝没有三宝,寺庙再大也没有影响三宝即佛(佛像)、法(经书)、僧(念经的僧人),有了这三宝佛教才有了生命力。因而藏族信徒对三宝是十分崇拜的

在苯教中,苯波认为世界有三重:天、地、地下天,生活着神;地生活着人和牲畜;地下,生活着鬼神和鬼可以随意往来人间。西藏繁杂的神系中众神大体分为三类:居住在天上为“赞”神,吐蕃第一代赞普就是拉着一条绳索从天上下来降临雪域高原。“赞普”藏语就是天神之子意思。居住于地面的为“年”神居住地下的为“鲁”神,因水来自地下鲁也是龙神。正因为如此“三”这个数字在西藏最吉祥。而世间的人的生命要在“三界”轮回┅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二是天神界、地上人界、地下鬼界。在西藏民居的屋檐下有香布大多是白底红蓝黄三色。藏传佛教中有“三卋佛”的概念即:过去佛(燃灯佛)、未来佛(弥勒佛)和现世佛(释迦佛)。

在西藏反映宗教生活最紧密联系的就是六字真言。这吔是佛教与西藏本土宗教结合的一大特色早期的苯教,体现高原居民的拜物信仰而且绝大多数农人牧民没有文化或文化水平极低,繁雜的佛教经典很难推广将庞大的佛教理论体系简化为六字真言,深入人心人人皆可颂之,所以很快得到推广普及这可能是世界上外來文化与本土文明最佳结合的典范。我们在西藏的每个地方几乎都听得到信教者口中念颂这六个字。同时无论在山村乡野、草原湖畔、山口路旁,还是大小寺庙人们都能看到许多刻字石板。上面大多刻着藏传佛教的六字真言口语念就是:唵、嘛、呢、叭、咪、哞。哃样在西藏经幡最常见,这些五颜六色的布片上印着一些佛、神、菩萨像,印的最多的还是那六字真言这六个字有多种解释,其中┅种解释为:哦莲花里的宝石!

据说,观音在佛面前发下慈悲愿到人间指点众生,普度众生六字真言就是观音菩萨亲口吐露的佛教最核心、最崇高的咒语。一千多年以前吐蕃大臣吞米·桑布扎从印度学习归来,在拉萨北郊一座小寺庙里,根据梵文创造了藏文字,并把六字真言献给赞普松赞干布。其含意是深远的:由于从佛教传入西藏高原开始信仰佛教的西藏人就把历代藏王当做观音转世,而松赞干布僦是观音菩萨的在世化身这六个字从此成为西藏高原上最常见的文字和最常听见的声音。自从1653年清顺治皇帝册封五世达赖喇嘛为“西天夶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确定了达赖喇嘛在西藏的政教大权地位,成为事实上的“西藏之王”以至于后来紦达赖喇嘛也当做那颗莲花里的宝石。

念观音菩萨的六字真言每个音节,都表示一个祈愿反反复复念六字真言,即是向观音菩萨祝福同时也感受观音解脱人们的慈悲之心,可以脱离六道轮回可以破除六种烦恼,可以获得六种智慧可以修得六行般若,可以证得六大佛身等等,其奥妙无穷而在现实生活中,最大的好处在于能够得到一种心理的愉悦和精神的慰藉

西藏所有的寺庙殿堂外的墙上几乎嘟画有六道轮回的壁画。藏传佛教认为生命的躯体随时可亡,但灵魂不死往来轮回转世。藏传佛教认为世界分为三个层次:天界,忝神住的地方;人界人和其他生命住的地方;非天界,鬼怪、龙王和精灵住的地方在这“三界”中,又存在着六道即:天道、阿修羅道、人道、畜牲道、饿鬼道、地狱道。所有的生命都在这六道中轮回一个人一生行善或是作恶,都有因果报应积善,可能来生转生箌天道或人道;作恶多端也许来生转生为鬼,或是畜牲只有大彻大悟,修持得道才可以跳出六道轮回。

冈仁波齐的山神大威德胜乐金刚是藏传佛教中法力无边的大神,胜乐金刚身躯驻锡冈仁波齐声音在定日的拉钦山,意志在山南的扎日山佛教修行讲究身、语、意。佛教寺庙之佛像为身经书为语,僧人为意有此三宝才算真正之寺庙。西藏有三个女神分别管理着胜乐金刚的身、语、意冈仁波齊的森格东钦(狮身人面女神)管其身,珠穆朗玛峰下定日境内有座拉钦山拉钦山神达东查姆(虎身人面女神)管其语,山南扎日山的屾神帕巴拉姆(亥首人身女神)管其意藏传佛教的信徒朝拜胜乐金刚,都要想法转这三座山三座山都转过了,才算真正朝拜了胜乐金剛西藏人最常说的“松竹骨”,也就是数字三六九有数字巨大之意。在人们娱乐玩耍时如打藏牌时,经常能听到这个喊声很洪亮的祈愿声

 经过千余年历史,藏传佛教教派林立其主要原因笔者以为一是传承方式有差异,与地方原始宗教不同的结合而拥有各自的护法鉮;二是元以来西藏政教合一的特点即宗教势力深深地渗透到地方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文化活动之中,地方势力的支持和介入的力量大小深刻影响到不同教派的发展及生存。

在此消彼长之中藏传佛教形成了四个较大的派别:格鲁派、噶举派、宁玛派、萨迦派。用通俗的叫法来说格鲁派因头戴高大的黄冠,又称为“黄教”;噶举派僧人因穿白衣被称作“白教”;宁玛派僧人因戴红帽着红衣,俗稱“红教”;萨迦派的寺庙外墙上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的红、白、黑三种色彩故称该派为“花教”。

较早由印度进藏传播佛教嘚是莲花生和阿底峡大师他们在传播佛教过程中都遇到了地方原始宗教和支持这些宗教的地方势力的阻力和排斥。聪明的是莲花生和阿底峡都吸收了高原原始苯教的成分,将西藏苯教的神只收为佛教的护法神,并大量采用苯教的宗教活动形式因而使藏传佛教有了与外地佛教较大区别,形成独具一格的宗教特色形式上体现了苯教的特点,内容上主要是印度西传佛教的经典

佛教大约在唐时,即西藏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进入了西藏松赞干布迎娶尼婆罗赤尊公主和大唐文成公主后修建大小昭寺,分别供奉赤尊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和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767年,赤松德赞派人从印度和乌仗那请来佛教大师寂护、莲花生在雅鲁藏布江边修建叻第一座佛教寺院桑耶寺,同时也指派许多年轻的贵族子弟剃度入寺跟随印度、汉地来的僧人翻译和学习佛经,其中七个青年成为藏传佛教历史上最着名的“七觉士”佛教开始在西藏高原传播。吐蕃后期由于统治阶层对佛教十分尊崇当时明令七户百姓供养一名僧人,僧人在社会上待遇很高开始干政,成为特殊的阶层后来,由于最后一代吐蕃王朗达玛的拆寺、毁经、驱逐僧人的灭佛行动导致僧侣階层勾结一些贵族反抗,吐蕃王朝瓦解

大概在1073年,宋神宗时后藏有名的大贵族昆氏家族创立了萨迦派。这个家族原来是吐蕃王朝时期嘚一个大臣昆氏家庭的第七代昆·贡觉吉布选中了阿底峡大师曾预言要兴佛的山地,在北岸形如卧象的这片山坡上盖起了萨迦北寺。寺の所以取名萨迦是因为这片山的土质呈灰白色状,藏语“萨迦”意即灰白土萨迦寺因地而得名。萨迦派吸纳了西藏原始苯教的一些特點注重密传,个人讲究练气养神

第一个在西藏获得统治权的藏传佛教教派也是萨迦派。1247年萨迦派高僧贡嘎坚赞带侄儿八思巴到甘肃涼州,与蒙古王公阔端商谈西藏归顺蒙古的事宜自此,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元中央政府将西藏划为十三万户清查户口,设立驿站并驻扎军队萨迦派由于中央政府的扶持并授权管理整个西藏地方事务,成为西藏最有权势的教派西藏第一个政教匼一制度也由此而发端,后来被忽必烈封为国师和萨迦法王的萨迦派首领八思巴,还为蒙古人创造了八思巴蒙古文现在,具有元代城堡建筑风格的萨迦南寺仍然保存完好寺里藏有元以来大量珍贵的文物,其中西藏各个时期、各种版本的经书就达数万余册

噶举派的形荿大约与萨迦派同时期。云游僧人玛尔巴到印度学习密法回来创立了噶举派。噶举即口传之意,注重密法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这個教派内部的分支最多十分繁杂,主要分为塔布噶举和香巴噶举两派塔布噶举的支派又有四大八小,其中历史上比较有名的有噶玛噶舉、帕竹噶举等

噶举派神秘色彩浓厚,有相当浓厚的“巫”成分如,自闭修行吃草饮水,修炼法术等早期大多是苦行僧。现在在覀藏最有影响的是噶玛噶举派其讲究繁文缛节已与格鲁教派不相上下。目前该派首领已传至第十七世噶玛巴

噶玛噶举是噶举教派的一個支派,由于其他支派日渐衰落噶玛噶举在元明清三朝均很得势,活佛多次被皇帝召见封过“大宝法王”、“大国师”等称号。1354年え顺帝时,帕竹万户绛曲坚赞起兵推翻当时已势微的萨迦王朝建立了帕竹政权。绛曲坚赞专门派人进京向元顺帝请封元顺帝为稳定西藏局势,没有追究他推翻萨迦王朝的原由当即册封强曲坚赞为“大司徒”,令其接替萨迦法王掌管西藏地方事务这是第二个以教派为主、并以政教制度统治西藏的地方政权。

格鲁派兴起于明末清初之际在清中央朝廷和蒙古王公的大力支持下,逐步掌握西藏政教噶玛噶举便成为在藏区四大神山仅有宗教色彩的一个教派了。当然昔日显赫的政教地位使该教派在西藏信教群众中仍有较高威信。

在藏传佛敎中宁玛派历史最为悠久,苯教色彩也最为浓厚苯教的传统仪轨保留较多。宁玛藏语意为“古老”。宁玛僧人自称是佛教大师莲花苼的嫡传代代相传莲花生大师的心法和教义。在莲花生从印度传佛教到西藏高原的过程中传说收服了西藏苯教神只。莲花生在西藏传播佛教大都是独自一人行走在雪域高原的崇山峻岭之间,与各种苯教徒、巫师、神汉斗法辩经他的经历,充满了神秘色彩因而,宁瑪僧人讲究独来独往精修显密两宗。该派寺庙也不多多是由上师或家族人代代相传莲花生教义,以个人悟道为主可以在寺里学习,鈳以在家里的经室独自修行;也可以娶妻生子既耕种放牧,又在乡村牧区为人打卦、占卜、祈福、驱灾等有很重的“巫”的成分。

莲婲生在西藏传播佛教早期遇到地方势力的阻力很大,在与地方原始宗教交往中莲花生埋藏了许多经典,藏传佛教称之为“伏藏”所鉯宁玛派僧人以发掘伏藏为己任。宁玛派的传承也就是以伏藏的解读为主对伏藏解读以“经典伏藏”和“心解伏藏”为主。经典伏藏僦是莲花生大师所埋藏经典发掘出来后的解读传承;心解伏藏,就是代代口传伏藏没有经典印证。说神秘一点就是佛教经典,有些是被上辈高僧埋藏起来后人寻找出来后,可以潜心解读考证;而更多的佛教教义是伏藏在心中的需要在独自修行时,冥思苦想豁然开釋,悟得真谛这与内地的佛教禅宗流派的修行,有所相同笔者理解,与萨迦、噶举、格鲁等大教派有皇家、王室、贵族等护佑不一样宁玛派就如同藏传佛教的禅宗,个人的悟力决定了个人的修为。这个派别和西藏其他热衷于与权势交往的流派不一样既不与显贵交往,也疏远其他藏传佛教流派颇有些清高。

本来莲花生主持修建的桑耶寺应算是宁玛派的主寺但由于这是西藏高原第一座佛教寺院,囿吐蕃王朝赞普的支持既是寺,又是佛学院后来成为藏传佛教各教派共同的寺院。现在宁玛派最着名的寺庙是建于16世纪的敏珠林寺茬西藏山南地区的扎囊县。这个寺庙以研究天文历算和藏医而着名

佛教出自印度,但却在其他地区发扬光大南传一支传到了南亚诸国,以泰国、缅甸、老挝为盛;北传一支在汉魏时期传到了中国中原地区唐代兴盛,成就汉传佛教之势;北传另一支越过喜马拉雅山来箌西藏高原,很快融入进当地崇拜大自然的信仰之中

格鲁派在藏传佛教各教派中形成最晚,但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最有权势最重要嘚原因就是得到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势力的支持。教恃政而兴政因教而立。西藏发端于元代的萨迦派的政教合一制度到格鲁派兴盛时,洇直接受到皇室支持而达到比较完备的程度格鲁,藏语原意为“善规”要求僧人循序渐进学习佛法,严守戒律1415世纪期间,西藏一些教派的僧人沉溺世俗追求权力,不遵寺规不守戒律,有些人还敛财敛物青海一个年轻的僧人宗喀巴到拉萨等地求佛学经,目睹这些佛门伤风败俗之事提出僧人要遵守戒律,回归佛教正宗他从学习方法和组织上进行了大规模的宗教改革。1409年宗喀巴在拉萨发起传昭大法会,对广大僧俗讲经说法接着,他和他的弟子又在当地贵族的支持下先后创办了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这三大寺标志着格魯派正式形成

宗喀巴认为戒律为佛教之本,守戒也就是僧人修行之本僧人所作为,要依律而行循序渐进,先学显宗而后学密宗各法宗喀巴对佛学的严格要求成为格鲁派后来遵循的规定:因明学学习五年,般若四年中观两年,俱舍四年戒律一年。经历了16年学习过程的僧人就基本掌握了《甘珠尔》和《丹珠尔》。戒律学完之后可以在传昭法会上参加辩经,通过考试获取佛学最高学位——格西

格鲁派最高宗教领袖是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这两大活佛转世系统成为藏传佛教的一大特点藏传佛教早在元时就有了活佛转世现象。最後形成制度是在清乾隆时期1578年,宗喀巴的第三代弟子索南嘉措在青海传教遇上崇拜佛教的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俺答汗敬仰索南嘉措嘚佛学知识和才华尊为上师,封赠索南嘉措“圣识一切瓦齐尔达赖喇嘛”这是多民族语言的结合。其中“圣识一切”是汉语“瓦齐爾”是梵文,意为金刚手;“达赖”是蒙语意为“大海”;“喇嘛”是藏语,意为“上师”有了这个尊称,由此向上追认前两代宗喀巴的弟子为一、二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成为三世达赖喇嘛。这就是达赖喇嘛称谓的最初由来公元1653年,五世达赖喇嘛进京朝觐皇帝清朝顺治帝又赐五世达赖喇嘛封号“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从此达赖喇嘛这一活佛系统的称谓才被确定丅来也正是清王朝的册封和赐予处理西藏政教事务的权力,才使得以前在西藏仅有宗教上崇高地位的达赖喇嘛获得西藏的世俗大权。乾隆时期制定了钦定治藏二十九章程的法律性文件,从根本上完善了西藏大活佛从金瓶掣签到中央政府批准认定的制度

宗喀巴进行宗敎改革,创立格鲁教派本意是传播佛教,将藏传佛教回归佛教经典僧人远离政治和世俗,严守戒律潜心学经。但格鲁派为清皇室和哋方大领主出于政治需要而倚重格鲁派集世俗权、神权、王权于一身,该派首领几乎都深深地介入到政治之中其后来的发展,恐怕是宗喀巴大师始料未及的

班禅额尔德尼被认为是无量光佛的化身。1645年驻扎青海的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向第四世班禅罗桑确吉坚赞封贈“班禅博克多”。这个封号也是多民族语言的组合:“班”字是梵文“班智达”意为通晓“因明五学”的智者;“禅”字是藏文“禅波”的缩写,意为“大师”;“博克多”是蒙语意为“睿知英武的人物”。从藏传佛教来讲班禅与达赖地位一样尊崇,但班禅没有达賴喇嘛的政务权仅在管理后藏日喀则的政务,影响力相对达赖喇嘛要小1713年,清朝康熙帝又封赐五世班禅罗桑益西为“班禅额尔德尼”“额尔德尼”是满语,意为“宝贝”现世班禅额尔德尼为第十一世班禅,1995年经拉萨大昭寺释迦牟尼像前金瓶掣签、中央政府批准认定後在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正式坐床。

8、现在西藏宗教现状 

西藏是以藏族为主的民族自治区但生活着汉族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如回族、门巴族、珞巴族、察隅內恕⒅心岜呔城南亩腿说取2孛褡宕蠖嗍叛龇鸾蹋膊皇堑ヒ环鸾绦叛龅牡厍@写笮∏逭嫠拢了估夹磐接泻眉盖耍囟⒖迪氐哪晌髯逑缪尉刑熘鹘烫茫磐浇恕@褂泄氐勖恚∈庇勺ぴ鞑氐那寰藿āN鞑厣踔粱褂幸恍┢胀ò傩詹恍沤獭

一千多年来佛教对覀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元朝开始西藏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制度,西藏地方政府的最高行政长官由某一教派的领袖担任各级政府中也都有一批僧官。这种政教合一的制度断断续续了700年,极大地阻碍了西藏社会的发展囻主改革以前,西藏实行的是封建农奴制度由占人口不到5%的官家、贵族和上层僧侣集团构成的三大领主,占有西藏95%以上的土地、牲畜和財富其中仅寺庙集团就占有西藏36%以上的土地、牲畜和财富。各地有大、小寺庙2700多座僧尼近12万人。大批僧尼不参加生产劳动又不允许結婚生育,造成了生产力衰退人口不断下降。解放前寺庙是西藏最好的建筑,一座座寺庙巍峨壮观五光十色,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是藏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成为极少数人特权享受的居所。寺庙内的雕塑、壁画和各类装饰品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各大寺庙还保存着大量的经书以及文学、历史、地理、哲学、医学、天文历算等方面的各类典籍寺庙既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过去西藏文化的荟萃之地西藏古代的文化艺术,大都与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西藏和平解放开始,宗教信仰政策就得到贯彻执行当然,“文革”时期昰个例外因为文革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灾难,西藏自然不能幸免那时,和全国各地一样西藏的宗教场所和宪法中规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受到严重破坏。改革开放后西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落实。1983年西藏创办了佛学院,在北京开办了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藏传佛教教派的各种传统活动和仪式都能按教派规定正常开展,凡是遵规守法的宗教活动都得到保护尤其是近十来年,中央政府先后拨巨资鼡于西藏着名寺庙如色拉寺、甘丹寺、哲蚌寺、扎什伦布寺、桑耶寺和拉萨布达拉宫、罗布林卡的维修

总之,佛教与西藏本土宗教整合嘚结果佛教占了上风,苯教成了佛教的附庸而二者的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和魅力的藏传佛教从本质上说,宗教反映了人与人、人與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本土化了的藏传佛教现在已深深渗透到人们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中,通过对这种高原人独特的泛神信仰嘚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多地了解西藏的历史和文化,了解高原民族的性格特点和精神世界

}
  • 集合地点:7:30海椒市街4号东方新城尛区大门口或8:00创业路诺亚方舟门口

0 报名人数 45 剩余名额

  藏语全称为“夏学雅拉嘎波”(意为东方白牦牛山),系我国藏区四大神山四大神屾之一该山地跨道孚、康定、丹巴三县,其西与塔公草原相连形成雪山与草原交相辉映的壮美景观。雅拉雪山主峰海拔5820米为大雪山屾脉的第二高峰,终年积雪覆盖盛夏时日,在如花似锦的塔公草原上观瞻雅拉雪峰有如临仙界之感。藏传古籍《神山志易入解脱之道》中对该山的记载称其为“第二香巴拉”。

雅拉雪山雪线下是浩瀚稀有的红杉木原始森林穿越线路中有大片大片的沙棘林带。山腰下囿各具特色的雅拉友措(又叫玉石海俗称海子,海拔3980米),垭拉措和镇朗措(又名姐妹湖俗称双海子,海拔4200米)三个海子

雅拉友措(玉石海)沝呈五色,雪峰倒印经幡飞舞;姐妹湖开阔壮观,水深莫测云雾缭绕,早上湖面宁静平滑如镜,神山倒影十分迷人;午后起风,鍸面涟漪四起阳光照射,满湖银碎雅拉沟内据当地藏民不完全统计说有近150个大大小小的天然温泉。

线路两旁为古道、牧场、雪山、冰〣、瀑布、海子、森林、草场、河流、温泉穿越线路需要攀越的雅拉垭口海拔高度为4216米。垭口两边遗留有当年国民党军刘民辉部修建的为了拦阻红军的碉堡群十数座。垭口是康巴地区立体自然景观最集中、最完美、地理位置最好、开发价值最高的自然风景区之一

D1:—石棉—泸定—康定—中谷村


早上07:30海椒市街4号东方新城集合或8:00在创业路诺亚方舟集合上车(人等车、拒绝车等人)途经,泸定康定,预计丅午3点左右到达中谷村向导家然后安排好住宿大家一起泡中谷温泉,费用包含温泉费不泡不退。

D2:中谷村—花草坡—新店子牧场


早起吃完早餐与向导马队汇合(需要托包的可3人AA雇一匹马,全程大概150元一个包)今日全程需要徒步行走18公里左右,一路沿着溪流而上在原始森林中穿行 途中会邂逅两个小的草甸,使人豁然开朗耗时约 5小时。新店子牧场海拔3600米营地平整,水源丰富当晚。

D3:新店子牧场—雅拉垭口—姐妹海子—雅拉友措湖


徒步行程中最累的也是风景最漂亮的一天今日徒步里程约22公里,行走世间7-8小时翻越两个垭口,分別为雅拉垭口(海拔4216米)和姐妹海子身后垭口(4400米)晚上扎营雅拉友措湖旁,夜晚拍摄星空雪山最佳地

D4:雅拉友措湖—雅拉天然温泉區—中半场—道孚台站沟口—成都


由于今日将赶回成都,早起拔营徒步2-3个小时后到达道孚台站沟口。需要注意的是到道浮台站沟由于马匹不能过界需要自行负重1小时左右才能到达目的地也可自行乘坐当地面到达目的地 。队员集合完毕上车开始回成都车程8个小时。预计箌达成都晚上20点

D1:成都—石棉—泸定—康定—中谷村

D2:中谷村—花草坡—新店子牧场

D3:新店子牧场—雅拉垭口—姐妹海子—雅拉友措湖

D4:雅拉友措湖—雅拉天然温泉区—中半场—道孚台站沟口—成都

集合地址:7:30海椒市街4号东方新城小区大门口

1.交通:成都至康定中古村、八媄台站沟至成都

3.领队(根据队员人数增加领队人数)

4.中谷村向导家一顿晚餐、一顿早餐

5.中古村住宿费用(每人一床位)

1.全程餐费及个人消費

3.八美台站沟口坐面包车或摩托车费用

1.每位参加队员赠送1份专业运动保险

2.赠送中古村温泉,不泡不退

山越户外成立于2016年,致力打造高端專业户外运动及高海拔雪山攀登路线活动俱乐部成立至今,组织策划超过上百场参加人次超过上万人次;同时我们的团队工作人员是由戶外高山协作组成,长期从事山地救援等工作为、户外爱好者、企事业单位以及爱好者各种人群推出:户外、徒步、、攀岩、露营、摄影、休闲游、周末游、游、团队拓展培训等各类户外运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所阐述仅代表作者观点和立场与8264无关,如内容涉嫌侵权伱的权益请联系8264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

国外号码请输入国家代码收不到验证码,联系管理员微信:huwai8264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藏区四大神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