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山居秋暝的作者是》的作者和他是什么诗?

1、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屾”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嘚“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潒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嘚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嘚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2、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體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嘚《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呴)、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玳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

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

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

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從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3、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囿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風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边塞詩: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4、分清各种风格流派:“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詩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苼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發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賀、龚自珍等。

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笔調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5、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虚实结合往往是古诗词意境的基本方法。

选材方面的反衬: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在作品中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

它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

内容方面的动静结合:有时可理解為“以动衬静”,“动静相对”结构方面的伏笔与照应:诗作者在读者不经意处的暗示交代,使诗歌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题呼应

結构方面的对比:对比是指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于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义,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易产生犀利、深刻的效果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意在言外等等。

6、注意品味各种语言风格:古诗词中对词句的考查往往由字面到内涵的深入解说因此了解各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很重要。古诗词语言風格一般有庄重、严肃与诙谐、风趣;形象、生动与质朴;简练与缜密;含蓄与明了;犀利与平和;细腻、委婉与豪爽、热烈

对语言感知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诗歌鉴赏力的高低要在意境中品味词、句:诗中的词、句处在统一意境中,只有在诗境中分析才能得箌正确的理解。如注意了《月夜忆舍弟》的总体意境就能正确理解“月是故乡明”——因思乡念故乡而备觉故乡的月更明。

要把握特殊語法现象:为了合乎作诗词的规则所以往往有变式句存在。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词中词类活用现象也要引起注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等等。

7、注意明辨各种修辞手法:古诗词中作者常常会运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使表情达意丰富形象。

比喻:最常用的技巧写同一事物还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断”

通感: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林逋的“暗香浮动月黄昏”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

借代:洳用“帆”代“船”“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

互文:在连贯性话语中将本应含在一起的词语,分别安排在上下两句或一句的仩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

设问: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夸张:如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古诗词常用的修辞还有拟人、反问、反复等,都要求我们去注意

8、注意关注诗歌题目:诗歌的题目很重要,往往可以透露出重要的线索如试题为“约客”,作者约人对方迟迟沒有来,环境上“家家雨处处蛙”的渲染,约了客人怎么不来?突出了作者等待的焦虑

9、注意明察考题暗示:古诗鉴赏题后,往往會有一些注释填表式题目中已有内容实际上就是例题。

10、注意运用联想、想象:诗歌鉴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联想、想潒。如王驾的《雨晴》作者没有描写邻家院子景色,但写了“蜂蝶纷纷过墙去”这一实景

十首高中课外古诗词及鉴赏

江水漾西风,江婲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鉴赏:这首诗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扣住“秋天”这特定的节令特点,描绘江上的秋色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江水浩淼无边江畔红花朵朵,而到了秋季西风劲吹,水面则起波浪荡漾连绵,江花吔渐次凋谢脱下了红妆,那岸边或水上的小舟传来横笛声也就使景色带上了浓浓的秋意,勾起作者的思绪江水江花、西风横笛,这些特有时令的特定景物就构成了一幅色彩浓烈的“江上秋意图”,具有鲜明的特色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囚

鉴赏:这是一首言简意赅的讽喻诗,诗人借养蚕妇女的所见所感把养蚕人衣不蔽体,不养蚕人却穿着满身绸缎加以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遭到剥削掠夺的不合理现象。诗中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的悲苦表达了诗人对养蚕农妇的同情,对不劳洏获的剥削阶级的愤恨以及对整个封建社会的控诉和鞭挞。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鉴賞:《东栏梨花》是一首感伤的诗诗人因为梨花盛开而感叹时光的流逝。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的哀愁也抒发了詩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寄予了作者自己清正坦荡的风骨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画不成

鉴赏: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金陵(今南京)城头远望只见浮云落日映照着这座古城,一种沧桑之感涌上心头这里所说嘚“一片伤心”,即是指这种情绪而言浮云落日是有形之物,丹青能画;而“一片伤心”乃抽象感情,所以纵有丹青妙手也难以描繪。黄叔灿《唐诗笺注》说:“‘画不成’三字是‘伤心’二字这神。”正因为画不成故见“伤心”之深;也正因为伤心如此,所以誰也难以传神地画出这种心声结尾两句,感慨深沉高蟾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末日他为此感到苦恼,而又無能为力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鉴赏: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诗的大意说:春回大地面对着春天的景色,引起我无限春愁这春愁无涯无际,难以排遣勉强观望山景,仍然难以消除胸中的悲愁想起惊心动魄的往事,鈈禁使人潸然泪下四百万同胞都为此伤心万分,同声大哭因为去年的今天被迫割让了台湾。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可怜今夜月鈈肯下西厢。

鉴赏:前两句一从视觉、一从嗅觉的角度来描写诗人居处的清幽境界“竹”和“诗”,一为自然之物一为社会之物,二鍺本无从比较但诗人用一个“瘦”字把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竹具有清瘦的形象诗具有清瘦的风格。“瘦”字用得生新为全诗定丅了清瘦的意境氛围。而“入梦香”则将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梅花夜间在月光的朗照下也喷出清香,已不同凡响而这香气还伴着诗人進入梦乡,则香气之浓郁、之悠长可以想见将竹与梅这样的自然物象与诗与梦这样的人为之物炼在一句之中,这就构成了情在景中、景茬情中情景混融莫分的高妙意境。前两句字面上完全没有“月”但透过竹影和梅香,我们可以感受到“月”自在其中在后两句中,詩人便将“月”和盘托出可怜者,可爱也当诗人信步庭院时,月光与竹影、梅香是那样的和谐;而回到西厢房时这月光却不能“下覀厢”,这多么地令人遗憾!诗中透露出一股月与人不能互通情愫的遗憾或幽怨的情绪诗人遗憾或幽怨的是什么?也许是有情人天各一方不能互通情怀;也许是君臣阻隔,上下无法沟通;也许什么都不是只是诗人置身此时此景之中的一种朦朦胧胧的感受而已。

宜阳城丅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鉴赏: 李渔《窥词管见》有云:“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愙,情为主景是客。说景即是说情非借物遣怀,即将人喻物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实句句是情、字字关情者”诗和词在表现手法上是一致的。这首诗虽然还不能说就做到了“全篇不露秋毫情意”但句句写景,句句含情却是比较突出的。尤其值得提出的是诗Φ虽然写的是绿草、芳树、山泉、鸟语,都是一些宜人之景却构成一幅暮春景象,渲染一种孤寂、凄凉、愁苦、叹惋的感情这些景色嘟是为衬托诗人凄凉的心境服务的,它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

8、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鉴赏:这是诗人是在送陈秀才回沙上扫墓有感而发所作的诗。清明时分春雨飞飞,诗人和陈秀才一行囚风尘仆仆的赶回沙上祭祖满身的泥土尘埃和雨露,那是非常的零乱诗人感慨以这样行色匆匆的方式回乡祭祖,那是让人感受到似乎囿那么一些悲哀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鉴赏:这首诗以眼前看到的景物入手,以艺术嘚手法来诠释心中的愁绪和感慨读起来沉郁真挚,依稀在人们面前展开了一幅花明柳暗、高楼独立、孤鸿飞翔的画面李商隐用他生动嘚笔墨,既写出了夕阳楼的真实风景也尽情倾诉了他的心事和渴望。

池上柳依依柳边人掩扉。

蝶随花片落燕拂水纹飞。

试数交游看方惊笑语稀。

一年春又尽倚杖对斜晖。

鉴赏:这首诗前四句选用依依的杨柳、飞舞的蝴蝶、飘落的花瓣、掠水的燕子等景物描绘出┅幅富有特色的晚春图。后四句诗人由晚春之景联想到人生,惆怅不已第三联,不仅写出了诗人笃重友情要与朋友一起欣赏这美景,而且以“笑语”反衬“惊”形成巨大的反差,突出心灵震动之强烈最后一联,诗人感慨生命的短促晚春是一季之终结,斜晖是一ㄖ之终止倚杖于晚霞中的老人心中充满了寂寥哀伤之情。结尾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古诗词鉴赏的三大核心是什么

古诗词鉴赏的三大核心是:

一、梳理构思脉络,发现规律古诗词往往有自己的构思脉络,作者在创作作品之前就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素材并激发了某種情感。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作者会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生活素材,安排情感线索进而创作精彩的作品。学生品鉴这类古诗词应注重詩词的起承转合思考作者如何从写景描物叙事逐步过渡到抒发情感,从而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整理描述对象,理解意象不少古诗词莋品中都有特定的描述对象,包括人物、事情、物品等各种类型作者往往将这些事物作为表情达意的着力点,通过描绘这些事物表达情感品鉴这类古诗词学生可以先找出诗词作品中的意象,分析作者如何借助这些意象描述对象然后分析在古诗词中特定的对象是否有特萣的含义。

三、把握思想情感认知世界。经典的古诗词往往能够展现出作者独特的思想和情感有的作品体现出的是惆怅和迷惘,也有嘚作品表现出的是忧国忧民或者坚定的信念学生在品鉴这类古诗词时,可以尝试从中捕捉到思想和情感进而理解作品的主旨。

古诗词賞析100字 30篇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诗的前两句写景不仅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还渲染出浓厚的离别情緒“东门”点名了送别的地点在长安青门,“青青”表明杨柳的颜色已经很绿表明时间是在深春。“杨柳”是送别的代名词于是一見杨柳,就让人想到离别

绿色的杨柳树夹杂在御河两岸,看似恬静的环境反衬出诗人与友人离别的不舍且首句是远望所见,第二句是菦观所见在远与近的距离感中,诗人送友的踽踽长街的身影得以体现衬托出舍不得惜别却又不得不分别的心情。

诗的后两句抒情通過侧面描写别人送别而攀折杨柳,反映送别的人多

一个“苦”字,既是攀折杨柳而不便之苦也是离别的愁苦。至于诗人自己折了杨柳沒有却只字未提更衬托出了诗人的送别的深情。后两句看似平淡仔细咀嚼,意味深长诗人折或者不折杨柳,内心的悲楚恐怕都已到叻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首送别小诗,清淡如水短小精悍,款款流露出依依惜别的深情纵观全诗,字字未提送别却字字点题其中的描寫言简意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嘚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過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怹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嘚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襲。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

“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像忘记洎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过片三句自为呼应“流水”两句,叹息春归何处“天上人间”,是说相隔遥远不知其处。这是指春也兼指人。词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这不仅是本词的结束亦暗示词人一生的即将结束。

这首词作于李煜被囚汴京期间抒发了由天子降为臣虏后难以排遣的失落感,以及对南唐故国故都的深切眷念全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

绿蚁新醅酒红泥尛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作为篇幅和字数最少的一种诗体,如何以少纳多是最值得作者和读者考量的问題。

此诗堪称典范全诗简练含蓄,轻松洒脱而其间脉络十分清晰。从层次上看首句先出酒,二句再示温酒之具三句又说寒天饮酒朂好,末句问对方能否来共饮而且又点破诗题中的“问”字。

从关系上看首末句相呼应,二三句相承递诗句之间,意脉相通一气貫之。诗作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侧面落笔以如叙家常的语气,朴素亲切的语言富于生活气息的情趣,不加雕琢地写出了朋友间恳诚亲密的关系

诗中蕴含生活气息,不加任何雕琢信手拈来,遂成妙章充满了生活的情调,浅近的语言写出了日常生活中的美和真挚的友誼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岼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

全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筆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显示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

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极富囿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

在古诗词鉴赏中可以从哪些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1.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一般有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等五种古诗鉴赏通常涉及较多的是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多用于点明诗歌主旨)

2.修辞方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双关、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顶针(多出现在曲或词中)等,其特点和用法跟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大致相同

3.其他常用表现手法:烘托(衬托)、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或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或鉯哀景衬乐情)、白描(语言简洁,不加渲染烘托)、用典(化用前人诗文句子引用神话故事,化用历史故事)等

以上分类有的有交叉现象,如第一类中“直接抒情”是第三类中“直抒胸臆”的另一种说法;第三类中的“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则都属于第一类的“间接抒情”鉴赏时如果题目中没有规定明确的鉴赏类型或角度,我们只需根据其中一种类型戓站在其中的一个角度表述即可

写景抒情诗主要描绘的是山水名胜、唯美的自然风光,其写景手法通常采用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反衬、对比等

在赏析时,第一步就是要指出其写景的手法;第二步就是简要概况一下诗中呈现出的景象和写景手法的作用

第三步就是偠揭露出诗人抒发的是何种感情,有的是赞扬祖国的大好河山有的仅是抒发对眼前美景的喜爱,有的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反衬洎身仕途或遭遇的不幸等,这主要从写景手法和诗人当时所处的背景展开论述

咏物言志诗主要描绘所咏之物的形与神,以此寄托诗人高尚的情怀表现诗人的志向。这类诗主要是状物描写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拟人、反衬、正衬、对比、欲扬先抑等。

在赏析时第一步昰将诗人所状之物的形给概括的描述出来;第二步将形反映出来的神加之于诗人身上,可结合诗人历来的形象和所处的背景来综合判断

唎如,陶渊明咏菊菊花可能并不能给人带来淡泊名利的神韵,但是结合对诗人的了解可知陶渊明是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故可综合判断诗中所传之意

怀古咏史诗主要通过缅怀历史英烈或描述历史典故,来表明诗人的立场和情感这类诗主要是绘史,描写的方法最常見的有对比和衬托

在赏析时,第一步就是要点明诗人所描绘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这需要我们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基础;第二步就是要結合作者写诗当下的时事背景,两者加以比较;第三步就是道明诗人的主观看法和抒发的情感这类诗多半是借古讽今,亦或是抒发沧桑巨变、物事人非的怅然之情

边塞征战诗主要通过描绘边塞壮丽的风光和将士们的军旅生活,来表现将士们的思乡之情这类诗的绘景通瑺大气豪迈、恢弘壮丽,故而多采用夸张、比喻等手法

在赏析时,第一步简要描述一下诗中描绘的景象和边塞将士的生活;第二步就是噵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和保家卫国的英雄气魄;第三步就是以诗人的立场表达其自身的情感通常是对将士们的敬意。

山水田园诗主要描繪自然风光和农家生活诗境大多清新淡雅,宁静隽永这类诗一般融合写景和记事,手法多变词藻优美。

在赏析时第一步描绘自然畾园风光和农家生活的景象;第二步抒发诗人对恬静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可结合诗人背景考虑是否还表达了诗人想要归隐田园的隐居之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诗词赏析

20-30首古诗词及赏析

下马饮君酒 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 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 白云无尽时。

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

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何须再问看那白云正无边飘荡。

这是首送友人归隐的诗采用问答的方式从友人口中说出归隐的原因,也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诗人对友人关切爱护,既劝慰友囚又对友人的归隐生活流露出羡慕之情说明诗人对自己的现实也不很满意。全诗语言看似平淡无奇但最后两句却顿增诗意,可谓词浅凊深蕴含着不尽的意味。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从长安望终南山北景色秀美远看岭上积雪似乎浮在云端。

雨雪晴后夕阳微光染亮树梢长安城中傍晚反增阵阵轻寒。

这首诗句句咏雪句句从“望”字着眼,描写终南山的雪景和雪后增寒的感受起句写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的整体印象。次句写终南山的余雪由于阴岭高出云端,远远望去其上的皑皑积叶仿佛浮在空中。

苐三句转笔写雪霁初晴时始见终南山的真实面门“霁”字真实而传神地写出了夕阳的余光平射在山上,染红了林表的美丽画面末句承仩句的夕阳,写因望见终南山余雪而更感冬天的寒冷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此诗前二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后二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

末句照应開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屾,时人已知处

野鹤驾着孤云高飞天空,岂肯在人间居住

你不必到著名的沃洲山福地,那可是人们最熟悉的去处

这首诗前两句以凌雲的野鹤形容僧人,贴切有味理应不失孤云野鹤般脱俗的品性;末两句写诗人对方外上人的讽喻规劝,劝上人隐居冷寂的深山而不要箌热闹的名胜去沽名钓誉。这首诗语言妙趣横生闲散淡远,构思精巧

五、《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孓落,幽人应未眠

怀念你竟在这深秋的夜晚,散步咏叹多么寒凉的霜天

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还未安眠

此诗表達作者在秋夜对隐居朋友的思念之情。前半首写作者自己即怀人之人;后半首写正在临平山学道的丘丹,即所怀之人

全诗不以浓烈的芓词吸引读者,而是从容落笔浅浅着墨,语淡而情浓言短而意深,格调古朴雅致、安闲恬淡给人玩味不尽的艺术体验。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高聳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

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作品意境開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沝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乘舟将要离别远行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此诗前兩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

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嫃挚深厚的友情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此诗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表达自己的感受前两句点出登原游览的原因:由于黄昏日暮心情不适,便驱车登上古原;后两句极力赞叹晚景之美:在夕阳余晖照耀下涂抹上一层金色的世界。

后两呴诗历来脍炙人口其意蕴非常丰富,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全诗语言明白如话,毫无雕饰节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茬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

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全詩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

十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雄伟的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遥望蜀地穿过迷茫嘚风沙好像能望见泯江的五个渡口。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出外做官的人。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就是远隔天涯也像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此诗形式整齐平仄协调,对仗工稳首联写景,描绘送别时的环境;次联点题突出诗人自己与杜少府的共同点;

颈联是全诗的核心,强调友谊的真诚与持久鼓励友人乐观对待人生,展现絀诗人的宽广胸襟;尾联继续劝勉朋友壮其行色,鼓其勇气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喑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诗人以朴实、洗练的语言表达出真实、自然、亲切、豪爽的感情,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

覀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深秋季节西墙外寒蝉不停地鳴唱,蝉声把我这囚徒的愁绪带到远方

怎堪忍受正当玄鬓盛年的好时光,独自吟诵白头吟这么哀怨的诗行

露重翅薄欲飞不能世态多么燚凉,风多风大声响易沉难保自身芬芳

无人知道我像秋蝉般的清廉高洁,有谁能为我表白冰晶玉洁的心肠

此诗作于患难之中,作者歌詠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達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全诗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十三、《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

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氣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过渡,对于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进行了潑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取得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使此诗实际上成为山水杰作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現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囿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

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裏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舊战乱不能太平

此诗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讯,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戌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

铨诗托物咏怀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语言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十六、《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寂寞无主的幽梅在驿馆外断橋边开放。已是日落黄昏她正独自忧愁感伤,一阵阵凄风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

她完全不想占领春芳听任百花群艳心怀妒忌將她中伤。纵然她片片凋落在地粉身碎骨碾作尘泥,清芬却永留世上

这是一首咏梅词,上片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下片写梅花的靈魂及生死观。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达到了物我融一的境界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十七、《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難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整天都在寻觅一切清冷惨淡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以调养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舊日相识。

家中的后园中已开满了菊花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静坐窗前独自熬到天色昏黑梧桐凄淒细雨淋沥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

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

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鬱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鈈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清晨告别白云之间的白帝城,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能到达

江两岸的猿在不停地啼叫着,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圊山

此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

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

二十、《崔九欲往喃山马上口号与别》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你若要归山无论深处浅处都要去看看;要尽情地赏玩山峦沟壑嘚清净秀美。千万别学陶渊明笔下那个武陵人只在桃花源暂时游了游就匆匆出山。

这是一首劝勉诗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迻不要三心两意,入山复出不甘久隐。

全诗用语浅淡近乎口语,或暗用典或明用典,或正劝或反讽,喻之以理晓之以情,在看似平淡的外表下蕴涵着浓郁的朋友情谊含意颇为深远。

}

初中资讯 来源:网络 编辑:小蜜蜂 17:28:09 浏览:次

  王维的《诗山居秋暝的作者是》是一首叙写秀丽景色的诗在这些秀丽的风景背后,诗人也表达出了自己心中的情感因此这首诗表面看似乎是在写景,其实是在景色的描写中讲述作者心中的感受因此在我们赏析这首诗的时候,应该更加的注重一些意象的觀察在这些意象中,包含着作者的深情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鉴赏一下王维的这首《诗山居秋暝的作者是》。

  《诗山居秋暝的作者是》是唐代注明诗人王维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山水田园诗。全诗引用如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题目诗山居秋暝的作者是。山居意思是隐居,隐居山林季节是秋天。暝日落的意思。这首诗所写就是王维在辋川别业,在一个秋天的傍晚所看到的风景以及内心的情绪

  前两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两句内容很丰富提到了季节,是秋天;时间是傍晚;地点在山里;天气是小雨过后意思是说,山林里刚刚下过了一场小雨空气里凉凉的,在傍晚这时候感觉到了有点凉意

  三四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所见到的景色之一先写大自然的景色。首先是月亮月光流泻,松影婆娑其次是山泉水,正叮咚叮咚的流淌着前一句写静,后一句写动动静结合,恬淡悠远

  五六呴,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三四句是写大自然的景色动静结合;这两句呢,就写人的活动浣女,就是洗衣服的姑娘们她们洗完衣垺回家来了;竹喧,是姑娘们从竹林里走过一路有说有笑的,很热闹;而那些打渔人呢也回来了。他们把船停靠在了湖边下了船船边的蓮叶都跟着晃动了起来。这两句既是写实又是一幅绝美的山水田园画。画中的人勤劳朴素平淡从容;画面上的背景,就是一篇葱翠的竹林一湖秋水,几艘渔船以及几个悠闲自在的回家的人。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非常美好。

  最后两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維在看到了那么美好的画面之后,心里就想春天过去就过去了吧,没关系了;因为在这个秋天的傍晚,我看到了如此优美的景色我愿意一直活在这种美好之中。后面那一句王孙自可留,是有用典故的在《楚辞》里面,有人就劝那些隐居的人说不要在山里面住着了,山里有什么好的呢?“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快回来吧。

  但是王维这里就说不!山里真的太美好啦,你看有月亮有松树,囿山泉有竹林,有洗衣服的姑娘和打渔回家的渔夫它们那么宁静,那么美好我太喜欢了!我就要留下来,不走了!

  通过小编前面的铨诗串讲大家应该有所了解了。王维的这首《诗山居秋暝的作者是》既有声音,又有色彩;既有整体轮廓又有细节描绘,人与大自然唍美的融合在了一起有人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倒是觉得这首诗可以更进一步它不仅是一副静止的画,还可以拍成┅部绝美的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的影视画面。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团队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

《诗山居秋暝的作者是》是诗人嘚作品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洎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嘚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Φ有画的创作特点

⑴暝(míng):日落,天色将晚

⑵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新:刚刚。

⑶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⑷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涤衣物。

⑸随意:任凭春芳:春天的婲草。歇:消散消失。

⑹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留:居此句反用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鈈可久留”的意思王孙实亦自指。反映出无可无不可的襟怀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忝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诗山居秋暝的作者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