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密宗是什么十轮金钢纸贴结下来怎样处理好请道友上师指点迷津

如今正值五浊恶世众多续部中講的所有法相样样俱全的上师,虽说难以寻觅但我们也要依止一位具足以下法相的上师。

一、相续清净:从来没违犯过外别解脱戒、内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如果他是出家人,至少要具备出家人的别解脱戒;若是在家人法王如意宝讲过,也要具有圆满的居士戒假如連一条戒都不具足,那所有功德、所有境界就失去了所依当今末法时代,即使他无法一一护持极细微的菩萨戒、密乘戒但最基本的、與解脱不相违的戒条也一定要守护。

二、广闻博学:上师如果孤陋寡闻什么都不懂,连经续的名字也说不上来那肯定不行。所以他┅定要通晓显宗各大经典、密宗各大续部,以及后来诸位大德的教言论典比如显宗的五部大论,密宗的《大幻化网》大圆满不同续部嘚教言修法,至少这些应该要懂

三、具大悲心:对无边众生要像母亲对独子般慈爱。不能光是对亲朋好友非常爱护要什么就给什么;對关系不好的人,一提起名字就恨之入骨若是这样,不要说大乘的慈悲菩提心就连世间的悲悯心、善良人格也没有。

四、通达显密:精通显宗三藏、密宗四续部(原注:事续、行续、瑜伽续、无上瑜伽续)的仪轨。此处的“精通”还包括实修否则,只是口头上会讲悝论自己却从来没有实地修持过,这样也没办法引导弟子

五、现前断证:依靠上师教言、经续内容而修持实义,最终自相续断除了烦惱和障碍现前了无我的殊胜证悟。退一步说作为上师,就算没有证悟空性最起码也要能摧毁或压服烦恼,现证前所未有的一些功德不然,如今有些弟子的信心、境界很不错上师若天天贪着世间八法,精进、超胜功德都比不上弟子那是特别可笑的事!

六、圆满四攝:以布施、爱语、同行、共事四摄法,摄受具善缘的弟子

布施:上师利益众生的方法,就是先要进行财布施和法布施

爱语:用佛法敎理进行开示。有些人认为所谓的爱语,是弟子爱听什么就讲什么这也不一定。如果弟子嗔心特别大上师天天给他讲打仗的故事,這样对他也不一定有利其实,按照《经庄严论》的观点爱语主要是讲跟修行有关的教言。

同行:又叫利行指真正令弟子得到利益,洎相续得以改变不能对弟子从不关心。当然世间人所谓的“关心”,要么是指给他财物要么指跟他说好话、常联系。但此处的关心並非如此而是让弟子行持六度,并将他安置于其中这对他才是莫大的利益,而其他世间行为没有什么实义

共事:上师让弟子怎么修,自己也要这么修否则,对别人口口声声说“你们要修无我、修菩提心不要懈怠懒惰”,他却整天睡懒觉从来也没想过无我,没想過可怜众生这样口是心非,一点都不合理

综上所述,正如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中说:“圆满诸胜法相者浊世力致故难得,三戒清净之大地多闻大悲润心续,精通如海显密仪断证净慧硕果丰,四摄鲜花齐争艳善缘弟子如蜂聚。”这是一种诗学的修饰方法意即上师要具备这些法相:三戒清净犹如大地,广闻博学、具大悲心犹如降下的雨水通达显密、现前断证犹如成熟的硕果,圆满四摄犹如盛开的鲜花以此就会吸引善缘弟子如蜜蜂般集聚。不然的话上师大地也没有,鲜花也没有硕果也没有,蜜蜂会饿死的!

关于所应依圵的上师《经庄严论》也有个教证,讲了十种法相如云:“调静除德增,有勇阿含富觉真善说法,悲深离退减”以前我去五台山時,书夹里就放了这个教言法王如意宝也经常引用。这十种功德分别是:

一、调伏:与戒学相应故诸根调伏,身口意三门的威仪皆偠以正知正念摄持。否则上师连自己都不调伏,性格特别野蛮粗暴天天到舞厅去唱歌、跳舞,想调伏弟子是不可能的

二、寂静:与萣学相应,故内心非常寂静就像《毗奈耶经》所讲的那些比丘一样,威仪自然而然令人生信

三、除惑:与慧学相应,故烦恼寂灭断除一切不良行为。

四、德增:上师的功德、证悟应远远超胜不能比弟子低劣或等同,否则弟子就不服了

五、有勇:对利他毫不懈怠、精进努力。有些上师得到一些身份后如同已获得佛果一样,从此再也不精进了就像世间有些学生,读书时特别用功但工作后得到地位了,就开始懒惰起来了这样是不行的。上师为了利益众生不能有这种脆弱之心,一定要精进

六、阿含富:由于多闻,不管是显宗、密宗所通达的教理十分丰富。

七、觉真:证悟无我空性究竟现前真如。

八、善说法:说法具有善巧方便

九、悲深:悲心深切,不求名闻利养一心一意为弟子开示正法。当然悲心深切并不是天天嘱咐弟子:“你要好好吃饭,好好穿衣服好好睡觉啊!每天睡24小时吔可以。”而是一定要给他播下解脱的种子让他从佛法上得利,这才算是真正的悲心

十、离退减:远离一切疲厌,恒时勇猛地宣讲正法

尤其是传讲密乘甚深窍诀的上师,必须具备一切续部中所讲的下列条件:

一、成熟相续:要得过不间断能成熟的灌顶光是得过还不夠,灌顶还要如理如法各方面因缘全部具足。

二、净持律仪:得到灌顶之后不同续部有不同的誓言,比如最基本的十四条根本戒、《夶幻化网》的五条根本戒从始至终没违犯过所受的誓言和其他戒律。

三、相续调柔:烦恼和分别念微弱否则,烦恼特别深重分别念層出不穷,整天都胡思乱想这样的人不可能当密宗上师。

四、精通密宗:精通密宗基、道、果一切续部的意义不然,何为基道果都搞鈈清楚那又怎么去教弟子呢?

五、依修圆满:最好是亲自见过本尊;即使没有亲自见梦境、验相中也要见过本尊。而且所修本尊心咒为主的咒语和验相,都已尽善尽美

所以,真正能传密法或灌顶的上师并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有时候我给大家辅导一些密宗修法嫃的特别惭愧。我也再三强调过这只不过是给大家种个善根、接个传承而已,我自己的相续中这些功德不要说全部具足,可以说一个嘟不具足且不说密宗上师的资格,就连密宗弟子的资格也没有正如《窍诀宝藏论》所形容的(原注:《窍诀宝藏论》云:“自尚不具弚子之法相,想做上师矛盾又可笑”),弟子法相都不具足还想当上师简直是太可笑了。

六、解脱相续:现量证悟了万法皆空的实相对无我之义有所体会,心中有解脱的境界

七、唯求利他:心相续周遍大悲心,除了利他以外从来不考虑个人利益。

八、琐事鲜少:斷除了对今生世间的贪执当然,若是为了弘扬佛法、利益众生有一些事情是可以的。从以前高僧大德的传记中看他们为了弘法利生,有一些琐事也不叫“琐事”

现在有些发心人员,成天抱怨琐事太多其实你想一想,倘若这些行为牵涉到利益众生那是非常有意义嘚。但假如你天天吃喝玩乐不是为了众生,而是一直在想“我早上怎么吃中午怎么吃?晚上怎么吃”连晚上做梦也在琢磨“明天早仩怎么吃”,这些都是琐事没有任何意义。不过如果你在食堂为道友发心,那就另当别论了

九、精进修持:因为已修了四种厌世心,故对今世的考虑不是很多唯一是为了来世精进忆念正法。

十、厌世劝他:自己现见了轮回痛苦生起强烈的厌离心;有了这样的境界後,经常也给别人宣说劝别人看破世间。像无垢光尊者、华智仁波切、麦彭仁波切还有汉地许多大德,他们修行到了一定境界时对卋间不会有什么好感,不像现在有些人一样充满信心他们了知轮回的一切皆无实义,同时也将自己的境界与他人分享

十一、摄伏弟子:以种种善巧方便,不管是语言也好、行为也好摄受调伏弟子令其得利,示现各种各样的形象来度化众生

十二、具有加持:依照自己仩师的言教行持,上师说什么都全部照做从来也不敢违背,以此缘起自相续中具有传承的加持。有了这样不可思议的加持那对弟子講法的力量会完全不同。

以上共讲了十二种法相我们应当依止这样一位上师。如《功德藏》中说:“尤其宣讲窍诀师得灌净戒极寂静,通达基道果续义念修圆满证自解,悲心无量唯利他精进念法琐事少,极具厌离亦劝他善巧传承具加持,依如是师速成就”

倘若伱记不住这么多法相,那也可以只记冈波巴大师所说的三点:一、断除对此生的贪着;二、以大智慧引导弟子入道;三、以大悲心不舍弟孓概而言之,就是要看破今世有大智慧、大悲心。上师具足这三项的话弟子就可以去依止他。

总之我们如果要依止上师,尤其是┅位密宗上师事先务必要仔细观察。倘若他不具足前面所讲的这些法相那你去受灌顶、听密法,利益不一定很大所以,对上师在没囿依止之前首先观察非常重要!

一般泛指可以教授别人,并且对该密法派系的曼茶罗各本尊悉皆通达成就,并拥有传授该法脉密法资格的人详细的可参照下文,有的人认为上师的称谓是藏地专有这个文章指出汉地也是有上师的,只是汉密衰落隐没不被人泛知。现茬近年汉密再兴有的人就提出很多针对性的问题,于是有了下文的释疑

上师(英文 guru,梵文 ????)音译为古鲁、咕噜、俱卢,又譯为大师、导师、大士是指在某个领域中,具备深厚知识、经验可以指导你方向的人。能够引导并教育他人的教师就称为 guru,这个词經常被当成宗教性名词来使用在佛教、印度教及锡克教中,指引你灵性发展的宗教导师都被称为上师

在佛教弘传的过程中 “金刚上师”“金刚阿阇梨”等称谓起源于印度,意译为轨范师、正行、悦众、应可行、应供养、教授、智贤、传授意即教授弟子,使之行为端正匼宜而自身又堪为弟子楷模之师,对曼荼罗之种种支分乃至一切诸尊、其真言、手印、观行及悉地,皆悉通达得传法灌顶者是名为“金刚阿阇梨”或“金刚上师”。“金刚上师”及“金刚阿阇梨”的称号后期经诸位大德梵僧弘传佛法翻译经典仪轨逐传至汉地及西藏並受到了显宗与密宗的重视。如宋代天竺阿閦撇干资罗(不动金刚)编《礼佛大忏悔文》中“南无皈依金刚上师” 及元代天竺俊辩大师唧[ロ*捺]铭得哩连得啰磨宁等译《佛说大白伞盖总持陀罗尼经》中“敬礼一切最妙上师” 等可见由于密宗的兴盛,“金刚上师”一词已逐渐甴印度传播到汉地及西藏 

近日有同修质疑汉地密教中出现“金刚上师“之称谓。认为“金刚上师”一词乃是藏传佛教所独有的称号而茬汉地佛教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寺院早晚课所收录宋朝不动法师编定之《礼佛大忏悔文》 仪轨中就有“南无皈依金刚上师”不动法师乃昰宋代人,且是修持密教金刚部之梵僧修为甚高,故后人称“金刚法师”

由此而知“金刚上师”之称号,在宋代甚至更早以前,就巳经在汉地受到普及并受到佛教界的普遍认可,收录于早晚课之中汉地各个大小寺院持诵已有千年。

在西藏佛教中寺院普通的僧人,通常被称为阿卡阿卡源于藏语A Khe(僧人之意)音译,为区别于藏传佛教僧人和汉传佛教僧人本为梵语的“和尚”一词,逐渐成为青海當地人对藏传佛教寺院僧人的称呼男性僧人称为觉士,女性僧人称为觉姆。对于长老、上座、高僧在藏传佛教中尊称为喇嘛而异于对一般僧人。喇嘛是西藏语 bla-ma 或 lama之音译意译上师、尚师。含有最上者、上人之义后又有明清两代帝王册封达赖、班禅额尔德尼、大宝法王、呼图克图等至高的称谓。

直至民国时期诺那呼图克图,法尊法师能海法师等诸位大德在汉地广弘藏密,并大量翻译经典仪轨后汉地信众遂对藏传佛教中具足一定灌顶传法资格的高僧,称为“金刚上师” 

因为汉地密教的衰微,一般信众已对“金刚上师”的称谓陌生了所以,误以为“金刚上师”的称谓为藏传佛教所特有 

其实,我国汉传佛教中宋代不动法师所著《礼佛大忏悔文》就足以证明,汉地早在千年前就已经有了对“金刚上师”称谓的普遍认知故“金刚上师”之称号,并非是藏传佛教所独有的而是汉藏共尊对轨范师、亲敎师等能教授弟子,对曼荼罗种种支分,乃至一切诸尊、其真言、手印、观行及悉地皆悉通达,得传法灌顶者之称谓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鮮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问(1):在小乘佛教中由于乞喰的关系,允许吃三净肉但《梵网经》、《楞严经》、《涅槃经》等大乘经典都明确禁止吃众生肉,认为吃肉是断大慈悲种汉传佛教依大乘经典而有素食的传统,并以此成为汉传佛教的一大特色藏传佛教同属于大乘佛教,可我见到的藏地僧人多是不禁肉食的而一些學习密宗的人,似乎也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还有素食者无法修气脉明点之说。不知堪布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理解的

    答:梁武帝根据《涅槃经》、《楞伽经》等诸多教典,出于悲心而著有《断酒肉文》四篇主张僧尼应一律戒荤茹素,并自此之后使吃素成了汉地广大出镓众都必须遵守的一项制度不唯出家人要遵守食素之规,很多在家居士也纷纷效法他们要么选择终生,要么选择在某些特定时段内吃素戒肉凡此种种优良传统都是非常值得藏传佛教及其教徒赞叹随喜的。尽管梁代以前的汉地佛教徒未必将吃素定为人人都得遵照执行的規则但无论如何,坚持素食的修为实在值得每一个大乘修行人赞叹、称扬

    至于说到藏传佛教教义对待吃素的态度,首先必须声明的一點是:藏传佛教从未提倡、褒扬、赞叹过吃肉的习惯更严厉禁止藏地的四众弟子为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而杀生食肉。广大藏族民众自从佛教传入本地区之后一直是以三净肉为肉食来源。而且藏地的高僧大德中提倡素食的也代不乏人,比如乔美仁波切、如来芽、华智仁波切、钦则益西多杰、白玛邓登等大成就者皆提倡食素且严厉谴责了种种杀生罪孽及以血肉供养的陋习并且他们当中的很多人还身体力荇、吃素戒荤。而藏传佛教的创始人莲花生大师则在其伏藏品《三根本宝灯论》中说:“肉食应次第性断除……沙弥和比丘不能吃的肉有:怀孕而死、被杀害、自缢而死、未成熟、被火烧死、溺水而死、山上滚下摔死等众生之肉及犏牛肉、圆蹄动物之肉,乃至血亦如此欲知其广大深意应看相关三藏论典。”龙钦心滴的一代传人智悲光尊者也曾说过:“我们今生当中所食之肉就像嘎达亚那尊者在化缘时所觀察到的一样皆是前世父母之肉。若是一个正直、有良知的人对于屠夫所杀害的父母之肉,怎么忍心吃呢如果静下心来思维的话,峩们对这些可怜的如母众生必然会生起猛烈的大悲心然而某些密咒士却放逸无度,饮酒啖肉这和豺狼、鹫鹰已无有差别。”

    由此我们鈳以看出所谓吃肉是藏传佛教不共传承的观点实乃无稽之谈,只不过因藏地地处青藏高原之上作为存在于世界屋脊上的广大地区,偏僻的交通状况使其千余年来都与外界几乎彻底隔绝加之这里严酷的自然条件所限,诸如高海拔、高温差、缺氧、严寒、永久冻土层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适宜于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的农作物少而又少、数量可谓微乎其微。在这些不利因素的制约下藏族人依然以青稞、糌粑作為日常生活的主要食物来源,在没有蔬菜、谷物的情况下部分藏人才开始食用有限的肉食,因自然条件已无法让他们再做出别种选择

    泹有一点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注意,那就是对任何一个问题的分析都不能把它简单化特别是当这个问题本身就已是千头万绪、错综复杂时,更不能以偏概全、轻下断言做出判断是容易的,但这个判断能在多大范围内适用就另当别论了对吃肉、吃素的问题也应如是分析。┅个明显且基本的事实是就全世界范围而言,除了汉地以外大多数信仰佛教的国家和地区,比如不丹、斯里兰卡、泰国、尼泊尔、日夲等地基本都是荤素杂食,并无吃素的明确要求汉地的素食习惯当然是值得赞美和随喜的一个好传统、好习惯,但我们绝对不能因了這些地方的佛教徒吃肉就把他们摈出佛门并进而诽谤说他们信奉的都不是佛法。每个地区、每个人的具体因缘都不可一概而论更何况對藏传佛教的某些修行者来说,他们的种种行为自有其本身的深深密意未达到他们的修证境界之前最好不要妄自揣测、轻下断言。

    许多密宗修行人在吃肉前都会以大悲心摄受所行他们以念诵咒语的方式回向、超拔与自己有特殊因缘的众生;有些大成就者则以普通人无法揣摩的心地食肉,比如那若巴经常都要吃鱼、汉地的济公和尚也吃过狗肉作为凡夫的我们对此等行为还是少评议为好,因对一个证悟者洏言什么行为方式都可以成为他大做空花佛事的载体。

    不过就一般状况来说少数修学密宗之人把吃肉看成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之举,这只能表明他们根本不懂密宗教义也不理解高僧大德们方便示现的密意。尤其是近年以来随着藏地与外界交往的增多,越来越便利嘚交通使藏区的蔬菜、粮食品种愈加丰富在这种情况下,已有非常多的密法修行人选择了素食这真令人备感欣慰。

    既然诸佛菩萨已在《大象力经》、《大云经》、《涅槃经》、《指鬘经》、《楞伽经》、《善臂请问经》以及中观等经论中广说了吃肉之过同为大乘法门嘚密宗当然不会视而不见、装聋作哑或故意找借口为自己辩解。只是希望人们都能本着全面的态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比如《梵网经》中就將食肉列为四十八轻垢罪之一,并非是根本重罪故对此问题还需从长计议。于此有兴趣者不妨深入经藏以资借鉴、参照。

    还有“素食鍺无法修气脉明点”之说更属言之无据。密法中主要是《时轮金刚》等续部着重强调气脉明点的修炼但就在《时轮金刚大疏?无垢光疏》中,食肉的现象被重点遮止;宁玛巴的许多讲述大圆满修法的论典同样遮止吃肉;另外据我所知别种教派的论典中也未见有此说。鉯修气脉明点来为自己的吃肉找借口、找理由等做法我个人以为在密宗中没有任何教理依据,也不可能符合密法教义

    在五明佛学院,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曾在近万名听法的四众弟子前广讲吃肉的种种过患。受法王感召当时发愿吃素的弟子有数百名。在法王明确宣说过后学院再开法会时,给僧众供斋的饭食已改为以素食为主我本人也一直赞叹吃素的好习惯,并多次对众人讲过藏传佛教有许哆不共的非常珍贵且有价值的传统,但食肉显然并不包括在内吃肉对藏族人来说只是一个由自然条件影响下的饮食习惯,来藏地求法的漢族弟子最应该留意的是无上密法的真正精髓,而不应是藏地的饮食习惯与传统汉族修行者最好能保持他们原先在汉地时的素食习惯,特别是在当今这样一个杀气冲天的世界大气候下我们更应该做慈悲与智慧的信使与先行者。

    同为大乘佛法流布的地区在对待素食与禸食的问题上,观点、看法并不尽相同但这并不妨碍各个地方、各种流派相互之间的互通有无、圆融无碍。有关这一点诸位可参看《蕜惨世界》、《放生功德文》等著作,我在这些书中曾就此问题详细阐明过个人看法这里不再赘述。

    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之首。在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将淫戒列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不可沾染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無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流转生死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上瑜伽中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欲思想严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昰否有资格上的限定?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哆方面似乎都有自相矛盾、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修行人能不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茬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一般而言就可分为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等三种。凡是佛教徒都承认佛经中明确指出过的一种观点即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可以存在三种戒律。至于这三种戒律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得以存在的方式按照无垢光澊者等智者的论述,则它们可以一本体异反体的方式并存因不舍本体的缘故,三者实无任何相违之处以十不善业而论,别解脱戒将其判入自性罪但凡受戒僧众任谁都不能毁犯;但对一个大乘修行人来说,只要本着无丝毫自私自利、一心只为他人之心性则戒律中对其茬特殊场合、条件下,身、语所可能行之七种不善业亦做了相应开许

    说到淫戒,其实在密宗的所有宗派之中从未开许过任何一个修行囚在未了达贪欲本质的前提下去搞所谓的双身修法。不过与上举十不善业的道理一样如果一个修行人已达到了很高的修证境界,此时他便可以方便法摄受双身修法不仅密乘中有如此开许,声闻乘中同样对此做过相同的解释如果一个修行者已断除了自相续中的烦恼,他吔可依方便法在显现上暂时“破戒”《律藏》中就记载了这么一个公案:

    有一阿罗汉名为色迦桑目,她原本是一普通女众后通过修法洏得阿罗汉果。在其显现为得果比丘尼时未生怨王与她行邪淫,但因她早已断除了贪欲之心故在整个过程中未有丝毫出自个体贪心指使下的乐受。释迦牟尼佛后来说她尽管身为比丘尼但因未生真实贪心之缘故,所以并不能将其行为判定为破戒不仅对阿罗汉做了如是開许,《律藏》中还记载了一个已断除了欲界贪欲的出家人尽管也与人行过邪淫,但释迦牟尼佛依然没有将他的行为指斥为破戒因他吔无有丝毫贪爱故。这个出家人还仅仅只是断除了欲界贪欲但佛陀亦对他的行为做了开许。

    大乘经典中再次对未被贪心所摄的所谓破戒の淫行做了相应开许这方面的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来自佛祖释迦牟尼佛。

    据一些大乘经论记载释迦牟尼佛有一世曾转生为婆罗门子星宿,他于四万两千年中一直行持梵净行其后在一王宫中偶遇一位商主之女,那女人一见相貌庄严之星宿心性立刻就动摇起来。她未有丝毫怀疑、犹豫当下即在其脚下顶礼。星宿颇感震惊就问她何以如此,女人此时就大胆表白说要做星宿妻子星宿当然要予以回绝,他誠恳说道:“我乃持梵净行者岂可随贪欲而转,故实无法与你共同生活”但女人心意已绝,她当下表示若星宿不能同她共结连理她馬上就会因悲伤过度而自杀身亡。

    当这个严肃的问题摆在星宿面前时他不觉陷入两难的处境之中:若与女人结为夫妻,四万两千年行持梵净行之功德、努力顷刻间就灰飞烟灭但若抛下女人自顾自修行,她又可能因我而死星宿原本已扔下女人径直走开,但在走过七步之後对这个女人的悲悯之心终于让他停住了自己的脚步。他下定决心只要能令这个女人不再感受痛苦、不会因情丧命,自己即便舍弃戒荇并因此而身堕地狱也在所不惜。

    打定主意星宿便于随后之十二年中与那女人生活在一起。最后他则再次出家并修持四梵住且于死後转生梵天。以他当时凭大悲心摄持所行之故星宿反因此而迅速圆满了四万大劫资粮。

    由此可见对某些众生来说当数必堕地狱之恶业,菩萨若能以悲心及善巧方便行持反倒可以之而积累起无数福德资粮。若小乘、大乘戒律都对非以贪心及愚痴所摄之所谓邪淫做了方便開许那么以理推之,无上密乘在同样的指导思想下特殊开许个别修行人将贪欲转为道用也就更不足为奇了出于密法要求保密的基本原則,这里不可能广说具体的行为细则但我们内心应该明白一点,即对三乘戒律、对三乘一切表面上的互相违背之处都应该持有这种圆融不二的观点。

    如果说前面所着重探讨的是判定破戒与否的一个标准——有无离贪之心与方便善巧那么下面即将展开论述的则是另一个判断指南与旨归——是否远离了执著。脱离不了执著的守持戒律其戒行又焉得究竟清净。考察男女之间的所谓淫行时也必须参照此条標准。

    《宝积经》中非常明确地宣说了“行”清净戒与“见”清净戒的区别:“迦叶!若有比丘住清净别解脱戒善护根门,一切行为皆洳律制乃至微细毁犯亦无,清净一切应行学处然唯执有我我所,迦叶!是比丘名第一破戒似善持戒。若比丘具足修行十二杜多功德然比丘见有所得,住我我所迦叶!是比丘名第四破戒,似善持戒”《大集经》中又说:“若有菩萨自作是言,我是持戒彼是破戒,如是菩萨名诳如来。”以此之故《大智度论》中也说:“下人破戒,中人著戒上人不著戒。”

    由此观之如破除不了我与我所之執著,则决定不得见清净戒而异生位之凡夫,尚未离开三轮执著这样看来,即便他们将根本与支分戒严持不犯也只能算作行清净戒圓满而已,故而见清净戒的能持与否才是衡量一个修行人戒律是否清净的最根本之标准这个标准是如此之高,以至于已得圣果之阿罗汉嘟不能被称为戒行究竟清净这个观点对许多小乘修行人来说,也许实在是有些不可思议但对大乘修行人来说,它却是一条颠扑不破的嫃理那么对密乘的有些戒律,我们的眼光同样也应该放长远一点毕竟对所有未接受过密乘灌顶的人而言,这都是一个让他们倍感陌生嘚领域

    至于密宗道场中供奉着的男女双身像,只可在此略作说明:对这种双身塑像不应以世间凡夫不清净的分别念去妄加揣度它们根夲就不是男欢女爱的象征,也绝非是在鼓动众生的无明与贪爱男身代表的一般是方便或显现,女身则代表了智慧或空性这方面的道理呮能暂时讲到这里,因在未经密法灌顶者面前宣讲这些会引起诸多过失密宗戒律里有严格规定,以图片、文字、讲说等方式在非为密宗根基者前公开展示、宣传密法,并令彼等生起对密法的邪见此等行为均属破戒之举。

    然而放眼当今社会有多少双身像都在各种公共場合中被多方展览、暴露着;商店里也公开出售各式各样的唐卡;打开计算机,网络里有着数不清的五花八门的双身寂忿像这些作为都嚴重违反了密宗戒律中有关要求保密的条文,这实在令人痛心疾首

    关于双身修法还有一点要予以说明,即这种修法毫无疑问是释迦牟尼佛亲口宣说在佛陀临近圆寂之前,他于印度南方哲蚌地方为众人宣讲了《时轮金刚》法门而《时轮金刚》中则广讲了双身修法。再比洳释迦牟尼佛以报身佛的形象在密严刹土宣说了《大幻化网续》那里面就提到了四十二尊寂静本尊以及五十八尊忿怒本尊,这一百位本澊就全以双身的方式出现讲到双身的续部经典还有很多,这些全部是佛在不同环境中为不同根基的众生开示的无上大法如果连这些都偠怀疑的话,那所有的大小乘经论就都得面临同样的可信度问题

    其实佛陀在显宗经典中也绝非只字未提密法、未提密法中的双身修法,呮不过他提到的方式比较隐秘而已这也是佛陀一贯的传法方式。他在大乘经典中明显、广泛宣示的教义在小乘佛法中往往是以不明显、略说的方式出现。比如讲到空性佛陀就在小乘根基众生前着重抉择了人无我空性,至于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则并未作明显、公开的開示但也早已在其中留下了可供利根者未来向更究竟的空性境界迈进的阶梯。同样佛陀也在部分显宗经典中暗示了密法的某些方便法門,只是未做更多的引申与铺陈否则也就不会有显密之分了。比如《女身令佛欢喜经》中就说道:“菩萨者为令诸佛生喜,将自身化為女身常行于善逝之前。”这就是所谓的以隐藏方式宣说类似的经典教证还有许多。

    法师又提到双身修法的适用范围、资格限定、所欲目标等问题这里一并给以作答:

    密宗修行者并不一定各个都得修学双身大法,密法的万千法门中有很多种都与双身修法所要达到的目的不谋而合。而且密宗中能真正实修双运法的人非常少故而密宗历来都不是最强调此种修法。假双身修法之修行路径在密法中被称之為方便道除此之外的万千法门则可大致归纳为解脱道。在条条大道中最稳妥的便是解脱道,这才是从古至今的大成就者们所共称的最勝解脱方便法门已有无数密宗行者依此而获得成就。当一个人的贪心强烈且又难以认清贪欲的本性时最保险的修行法门便是依止解脱噵,否则就很有可能出偏差对凡夫而言,连自私自利的心性都难以克服再假双身修法之名而随顺自己的贪欲,如此修行离解脱的目嘚地又何其遥远!

    密宗大成就者布玛莫扎在其所著的《成智慧论》中说过,密宗中的双身修法绝对不是让修行者去执著自身的生理感受涳乐无别才是它应该达到的目标。此论还严厉谴责了所谓学密一定要炼双身法的谬论就以我们大圆满的教法来说,就不曾过多强调过双身修法

    当然了,如果有个别根基对路的人他们已能认清烦恼即是菩提的本质,并对诸法自性有了清醒、坚定的定解他们则可以此方式而成就,这一点在显宗经论中也有所反映如《楞严经》云:“狂心顿歇,歇即菩提”《华严经》云:“吾与一切佛,自性平等住鈈住亦无取,彼等成善逝色受想行识,无数善逝众彼成大能仁。”《维摩诘所说经》又云:“为增上慢说离淫怒痴名为解脱;无增仩慢者,说淫怒痴性即是解脱。一切尘劳即如来种。”《文殊幻化经》则云:“非除轮回而修涅槃是缘轮回即是涅槃。”六祖惠能夶师也说:“烦恼即菩提”……这些教证都在明确告诉我们,大乘显宗同样认为依靠烦恼即能获得无上正等觉此种思想在《无垢称经》中表达得更明显。此经中云:“莲花非从旷野干地里生而从泥水中生也。如是无上正觉菩提亦非从声闻断惑、见无为法而生若生如屾之萨迦耶见,则能生无上正圆菩提心是故,诸烦恼为善逝之舍利也”这种观点与声闻乘的看法并不尽相同,因声闻乘要求修行者必須断除烦恼方能证果同理,密宗中对贪欲的本质也自有其与显宗不大一致的观点但在五毒即五智这一点上,密法与禅宗无疑有着相同嘚指导思想

    说到这一修法的目的,无非是想以方便道证悟佛果印度八十位大成就者的传记中说,有一些修行人就是以此法门而达到无學道之果的

    从内心来说,我既不愿看到圣洁的密宗修法被人误解也不愿看到有人利用它为自己的贪心装点门面。原本所有问题都是可鉯拿出来进行讨论的只要大家都本着实事求是的认真负责态度。在面对一个未知的领域时了解、思考、探讨实在是一种最好的获取知識与智慧的途径。假如我们都本着对自己负责、对佛法负责、对众生负责的态度那么很多无谓的争论就有可能彻底烟消云散。在这方面濟群法师无疑是一个良好的表率他以极大的恭敬心及求知欲替众生示现发问,在当今这样一种纷争四起、妄念邪见遍满天下的大气候下他用自身的求法若渴之举,为众人做出了真诚求知的榜样但遗憾的是,很多人包括汉地一些非常著名的大法师,在面对他们并不了解的密法时却表现出了令人震惊的因无知而来的无畏。他们在瞬间就极其不负责地吐出一大堆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有关密宗的错误、可笑的词句末了,还要以知识权威拥有者的面孔自居要知道,我们探讨的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世间法问题而是佛法!随意歪曲、谤法的過失难道这些自诩为佛教学者的人竟连一点也不知道?除非有特殊密意否则这些人一定会对而且必须为自己的全部言行负起有可能产生嘚所有恶果。

    曾经看过圣严法师著的《佛学群疑》其中有几句话这么写到:“在西藏最早传承密宗的是在家人,比如莲花生大士是红敎的创始祖,传说中他是有妻子的以后红教的喇嘛、上师也都是在家人,所以上师由在家人担任是为西藏的特色。”

    我跟圣严法师从未接触过但我知道他在为广大佛教徒推介佛法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在此我随喜他一切具有真实功德的弘法利生之举但在上引文字中,怹对密法了解的片面已达到了让任何一个对密宗稍有常识的人都深感震惊的地步尽管他获得过世间的博士头衔,但这种轻率的断言连一個世间知识分子的基本修学态度都未曾具备我想法师在准备他的论文时至少应该翻查一些资料吧,尤其是在面对他并不熟悉的一些领域時全知全能的圣者在这个世界不说没有,有也恐怕是凤毛麟角但让人感到大惑不解的却是:法师却敢在对密法大义不怎么明了的情况丅提笔行文,而且“行”得如此离谱!他到藏地进行过实地考察吗他都看了哪些第二手、第三手资料?他确证过这些资料的可靠性吗洳果都没有的话,那这个世界上恐怕再也不会存在所谓的研究与著述了一切文字与结论都将成为彻头彻尾的不可靠。

    先谈他对莲花生大師的论述:据罗珠让波翻译的莲师传记记载作为藏传佛教的始祖,莲花生大师的确摄受过空行母——益西措嘉但他在不同根基的所化眾生面前,还示现过出家为僧等八相因此,简单的“在家人”三个字怎能全部涵盖莲师的真实身份与行持!欲了知莲师的生平事迹理當详细查阅梵藏文原典,特别是有关他的传记否则何来观点的正确与可信?

    另外在藏传佛教千百年来的发展史上,成千上万座寺庙中住持佛法、续佛慧命的绝大多数都是严持戒律的出家众以在家人身份应世的并不多见。据《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介绍藏地的┅些寺院当其在处于历史上的全盛时期诵戒时,最多可有十万出家人同时参加而历史上以菩提萨埵为代表的无数个行持比丘清净戒律的絀家众也可谓比比皆是。另据《藏族通史?吉祥宝瓶》记载至公元18世纪,仅格鲁派一个教派的寺庙数量就已达到三千四百七十七座,絀家僧人三十一万六千二百多名这三十余万名僧众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忽然之间就被某些人一笔勾销了出家人的身份。另以我所在的五明佛学院为例1995年学院第一次召开持明法会时,就有三万八千名出家僧众参与了这一盛会如果要论考据的话,不知法师都是依据哪些资料“考据”出“所以上师由在家人担任是为西藏的特色”这一结论的。这些事实在《布顿佛教史》、《青史》、《安多佛教史》、《西藏古代佛教史》、《革扎佛教史》、《森巴佛教史》、《明镜史》等等有关西藏佛教历史的典籍中都有明确记载而且它们当中的不少篇章嘟已被译成了汉语。不仅历史著作中对此进行过论述当代的很多佛学杂志,诸如《法音》、《菩提心》、《西藏文化》等也都经常刊登┅些描述藏传佛法特征的文章当然了,有些人可以一句轻松的“反正我没见过我就要说它并不存在,你又能奈我何”而将白纸黑字上嘚历史抹杀掉一如他们可以凭空杜撰自以为是的所谓藏地佛法传承的特征一样。但在真实与虚假之间在道听途说、以讹传讹与虚怀若穀的求知求实之间,时间当会做出最公正的抉择——真的假不了所作不空亡,所有人都难逃因果的定则我们身口意的一切举止、动心,如果不为自己也不为众生认真负责的话那就等因果来对我们的所言所行进行裁决吧。

    莲花生大师以自己的行持为所有密宗修行者做出叻最好的表率:外以别解脱戒律为一切修行之基础;内依无上密咒道之生圆次第为修行法要;密行则以大圆满即身成就虹身此等境界恐非凡夫所可能妄加评议!作为虔信因果的一名佛教徒,我在这里诚心祈请大家不真正精通佛法基本道理的话,最好不要轻易开口对佛教指东道西否则,谤法的罪过很有可能在瞬间就被自己造下而所有罪过当中,此种恶因是必将引领造孽者直堕金刚地狱的

    由于交通、語言等障碍所限,汉藏佛教界之间的往来一直很难在深层次展开故而误解、错解乃至偏见成见才可谓层出不穷。而藏传佛教的教义中因曆来特别强调谤法罪、舍法罪的过失故任何一个藏族出家人都不大可能去诽谤小乘或大乘显宗,因之绝大多数藏地佛教徒都不会对汉传佛法有任何怀疑之处反观汉地,情况就不容乐观了这么些年来,我接触了数不清的汉地四众弟子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张口就是“双身”、“吃肉”、“诛法”等话语,似乎这就是他们心目中的密宗对此问题我已翻来覆去说过很多遍了,最后再在这里强调如下:

    密法对戒律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在日常起居中,僧人们行持的主要还是清净的小乘戒律无论何种续部与论典,都未曾开许过一个凡夫一个尚未认识到烦恼、贪欲本性的人,去修什么双身、降伏等大法在这方面,《时轮金刚》里有着严厉而明确的规定:“凡夫人不能做瑜伽壵的行为瑜伽士不能做大成就者的行为,大成就者不能做佛陀的行为”藏地著名的阿日大班智达云:“无论声缘乘、菩萨乘与密乘都未开许自相烦恼(即未有方便法所摄之贪嗔痴等)。”通过这些教证我想大家已能从中看出密法对所谓双身等修法的限定与说明。但我朂想表达的是希望各地的佛教徒们从今往后都能多多关注密法的本质特征,不要再在这些即就是藏族佛教徒也极少实修的双身等修法上浪费注意力以及好奇心了

    如果本身就属慧浅重之流,但却假借双身修法的名义为自己的贪欲大开绿灯这样的密宗行者实在是玷污了密法的圣洁。但我们绝对不能因为有少数密法修习者的行为不如法就一股脑地把密法本身一闷棍打死,人之过失岂能连带法本身也跟着遭殃!《弥勒请问经》中也宣说了同一道理:“不以憎嫉人故而憎嫉于法不以人过失故而于法生过,不以于人怨故而于法亦怨”我们所應着眼的依然是密法的精髓——甚深的空性与光明见,严谨的持戒行为这些才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一千多年前的藏王赤松德赞在位期间曾下达过这一所有藏民都要遵照执行的命令:“藏地僧俗,今后见解需依龙树菩萨的中观见行为需像静命大堪布一样严谨奉行别解脱戒。”这已经非常明确地提出了藏地的戒律基础问题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亦云:“夜空的星星虽然繁多,但启明星只有一颗除大瑜伽师和大成就者外,所有僧尼必须以别解脱戒律为首破别解脱根本戒者不得与僧团共住。”由此观之藏地毫无疑问是三戒并重嘚,双身修其实并不具备代表及典型意义它具体的方便之处以及指导思想,我们已略作宣说此处不再赘叙。

    在看待这一现象时一方媔要清楚此种修法确为释迦牟尼佛所传,已有一些行者依此而证得佛果故万不可随意贬斥,除非他已通达八万四千法门之所有密意;另┅方面也要清楚密宗并不以双身为唯一、最胜方便,它有无量无边之方便窍诀就看你自己的根基到底适合哪一种修法;还有就是不可洇噎废食,因为见闻或道听途说了一些不如法之双身修炼事例从此以后就连法也舍弃,这是最要不得的等因缘成熟之后,总有一天你吔会领略到密法的无限风光及不共特征与加持

    总而言之,藏传、汉传佛教在要求佛教徒严守戒律这一点上并无任何差别绝大多数密法修行人也以解脱道为自己的成佛门径。对这些人来说戒律,而且是严格的戒律才真正是他们的行持表征。

(3) 传法者的资格限定

    问(3):菦年来在社会和教界都出现了西藏热。也有很多藏地的活佛和上师来到汉地传法并在汉地拥有相当一部分的信仰者。通常这些活佛囷上师会为信众们灌顶并传法,我想知道的是在藏传佛教中,传法者是否有资格的限定

    答:近几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藏族僧侣进入汉哋弘法利生这之中当然不乏一些浑水摸鱼之辈以捞取名闻利养为动机目的,但也有一些真正的高僧大德鉴于某些地方佛法衰微的状况而毅然决然踏上中原大地以种种善巧方便为当地民众普降妙法甘霖。就我了解到的部分情况来看许多汉族四众弟子,特别是分别念相对增盛的知识分子他们自觉藏传佛教最吸引他们的地方就在于藏传佛教拥有一整套完整、严密、次第相衔的闻思修体系,而这种清净传承茬如今的大多数地方都已几近绝迹别的不说,单以五部大论而言别的地方有哪一家寺庙或佛学院能成年累月地为几百、数千甚至上万嘚修行人一遍遍地传讲呢?而在藏地几乎每一个稍具规模的正规寺院、佛学院都会如是展开佛法的教育传统。像《释量论》、《现观庄嚴论》之类的大论在藏地四大教派所属的各大寺庙中一直被按照各自的清净传承未曾间断地讲授着。如此严谨而正规的闻思系统当然會让很多志求无上道的人们欣喜若狂,因他们在当地的寺庙中根本就找不到这种具传承加持力的法脉如此一来,走出藏区的这些真正的咘道者们受到广大内地信众的热烈欢迎也就不足为奇了正法的力量就在这里。

    具足清净戒律、清净发心、甚深智慧的藏地活佛上师当其在以弘法度人之心为汉地弟子灌顶传法之时,若弟子也本着不求名、不求财、不希求暂时人天福报等心行闻法并接受灌顶且以大乘菩提心摄受自己的闻法、受灌顶等行为,则这样的传法、听法所具之功德实乃不可思议

    还有一些上师来到汉地后,由于语言隔阂而无法与漢地弟子深入交流此时他们往往都会组织起大规模的放生活动,或者就将浅近的放生功德讲解给弟子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大量的即将被推上断头台的牲畜以此而得以保全了性命;那些参与放生的人们也因之而在自己的心相续中播下了慈悲与解脱的种子功德善举不會因了语言的障碍就被搁置,大德们也都有自己不可思议的摄受弟子之方便而对一些与佛无二无别的藏地大成就者而言,他们即便不传法也不灌顶仅仅每天接见弟子、为弟子摩顶,也绝对会赐予与他们结缘者种种世出世间利益宁玛巴一代宗师无垢光尊者就曾说过:“具德上师即法王,住于何处等诸佛令凡见闻念触者,悉皆摧毁诸轮回事业广大任无量,诸众所依如大地”

    若就一般状况而言,藏传佛教对传法灌顶者的资格当然有严格限定如果上师所传者为声闻乘法要,那么按《戒律三百论》的要求传法者应具足:戒律清净、智慧广大、出离心真实无伪等项要求;若所传为大乘法要,则据《经庄严论》的要求传法者应做到身口意调柔、精通大乘教义、具足菩提惢、证悟诸法实相、拥有善巧无碍的语言辩才等多种大乘法师所应具备之条件;若要为弟子传密法,则绝不能仅仅会念个藏文灌顶仪轨就叻事它对传法者的要求更严格。大阿阇黎布玛莫扎于其所著的《幻化网如镜疏》中云:“上师即圆满获得内外坛城之灌顶戒律誓言清淨,精通续部各自之意念修仪轨(息增怀诛)诸事业等义皆运用自如,因证悟见解而不愚昧已获修行之体验,各种行为与实证相连;鉯大悲心引导所化众生具足此八种法相。”大持明者革玛燃匝尊者又补充了一条:“在此八种法相基础上尚需具足无垢传承与加持之繚绕云雾,共九种法相”

    故每一个欲传法灌顶者都应以此标准衡量衡量自己是否够格。

    上师具足了这些条件并不意味着灌顶传法马上就鈳以开始了上师此时还应再观察弟子是否是闻法及接受灌顶之根器。只有当弟子的发心、戒行等行为全部符合密法的相关要求时上师財可摄受弟子,反之也一样如果师父与徒弟都是为了名利或别种不清净之目的而从事有关佛法的种种活动,这样的所谓佛事活动又能有哆大实际利益特别是上师,一旦背离了释迦牟尼佛所规定的上师威仪与行持规范则这样的上师绝对不值得依止。

    无垢光尊者又说:“洳是恶知识破别解脱戒及誓言无有悲心,孤陋寡闻懒惰懈怠,贡高我慢暴躁易怒,五毒粗重贪求现世之眷属资具、名闻利养,虽居静处却降下愦闹烦恼之雨弃离后世,诽谤其他正法与补特伽罗虽然口中传讲正法,也自以为是智慧实际上未调伏自心,言行不一此等上师即是所谓的旁生种姓之上师。如不净物般的恶知识虽然聚集众多如蛆般的眷属也只能将欲求解脱的具信者引入恶趣,所以应當弃离之”这种应被抛弃的人物,如果还沐猴而冠到处传法灌顶,则他实在已是佛法的怨敌、败类《佛藏经》中也说道:“世间之敵仅仅掠夺生命,只是令人舍弃身体而已不能令堕恶趣。而入邪道之愚痴者将求善义者引入地狱中千劫受苦何以故?因其行持有相之法宣说颠倒之法故。如若宣说令入邪道之法则较断一切众生之命之罪过还重。”

    我本人历来都认为不唯密宗上师应具备佛陀在诸大經典中所宣示的为人上师者所应具足之标准,显宗法师也应具足相应条件因有些要求原本就为显密所共有。不论藏汉僧人假若是自己單独修持,则选择一门直下深入进去应无有任何不妥之处这种心无旁骛似的专一精进本来就为佛陀所赞扬。但如果要摄受弟子的话那這个上师最好还是能够通达三藏十二部之大概与精粹。因弟子的分别念、根基千差万别不懂得三藏精华,又如何替他们抉择分别从实楿而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无一法不是佛法正所谓万法归一;但若以显现言之,佛陀自己尚且开示了八万四千法门我们又岂可以┅法去代替其余万法。所以诸位欲传法之上师务必先自行充实起自己的闻思底蕴,若自己都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角色那又如哬将一个个向你求法的法器灌满呢?

    在某些地区有大量的法师往往是人在哪一个宗派,其所专精者也就常常仅限于自己所属宗派最经常ロ耳相传之几部经论一提到别的宗派的论典,或某些所有宗派都必须掌握的经论内容时他们就常常一问摇头三不知。有些法师属于华嚴宗他便只讲、只读、只赞叹、只劝人读诵《华严经》;而一些净土宗的法师又把净土三经捧为唯一至上宝典,似乎你读了《药师经》、《地藏经》等经论对你往生净土丝毫利益也没有似的;学天台宗的、禅宗的也大抵如是这确确实实是对佛法的一种误解,当八万四千法门最后只剩下一种法门时“法门无量誓愿学”的大愿又从何而得以体现呢?

    从这一点来说藏传佛教的确具有不共的优势、特色,藏哋从古到今的法脉流传中一直强调要把“专”与“博”很好地统一起来。就常规而言几乎每一个藏族喇嘛都必须在经论之海里搏击上幾十年甚至一生。而藏地的高僧大德一般也不会站出来指责道:“除了修学我们自宗的经论与窍诀外别种宗派的论著一律不许涉猎。因這种不专一的养育僧才之方式不利于弘扬佛法、不利于僧人们的修行更不利于自身的往生。”其实别说往生了藏地的某些寺院,历史仩的虹身成就者就有十万之众至于像全知麦彭仁波切、全知无垢光尊者、宗喀巴大师这样的伟大上师,他们更不是仅仅只将某些法门娴熟掌握凡是看过这几位尊者文集之人,无不从内心惊叹道:他们已将所有宗派、各大法门、三藏十二部等一切经续教义、实修窍诀全部融会贯通在一起而在藏传佛教的千千万万个上师中间,精通显密教义的还大有人在因对一个密宗上师来说,不把基本的显宗法要掌握於心他就没有资格走进密法之门。我这样说绝非出自狭隘的民族自尊心硬要为自己脸上贴金只要你是一个尊重事实的人,那就不得不接受这种有目共睹的事实真相

    针对目前环境下的传法大气候、受众根基而言,我个人认为一个密宗上师(显宗的法师也一样)除了需要精通各种佛学流派、种种法门教义以外为了更好地推进弘法利生事业的开展,他对世人以分别念为基础创造而出的自然、人文等学科也應有所了解否则的话,当他在面对一个个邪见如山、分别念异常增盛的现代某些“佛教学者”时很有可能把握不住他们绚丽、繁琐、專业化词汇掩饰下的空虚、贫乏、参差不齐的各种陋见、偏见、成见。对一些最新的高科技研究领域诸如克隆、基因、宇宙成因等的进展、争论,作为佛教徒我们理应亮出自己的观点。如果佛法解答不了这些所谓新出现的问题如果佛法要受一定的时空局限,那它又何鉯配称超越一切存在的最究竟智慧呢佛法早已对人生、宇宙做出了清晰明了的判断,当然也就包括了对现代科技的阐述我们要做的只昰两套语言体系的翻译问题,将佛法的解释换成世人容易明了的字词以及语法而这当然就需要我们对现代科技、人文学科的方方面面有所了解。

    不过这一切的前提条件是我们首先应对佛法有一个全面、正确的了解,并已生起了不退的信心要不然大概在与世间学科相接觸的过程中,不是我们成功地驾驭住它们而是它们倒彻底征服了我们,毕竟对一个佛法的初学者而言在他尚未掌握有佛法坚不可摧的邏辑论证武器,以及实证境界还相对低劣的情况下世间学艺很有可能再度鼓荡起他刚刚被压服下的贪欲、妄念、分别心,以及种种染污意识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那就未免有些本末倒置、得不偿失了

    综上所述,对一个欲开始广泛传法的上师来说他应该具备如下一些基本条件:清净的发心与戒律,广博的佛学经论基础与不退的正见高深的修证境界与调服弟子的善巧方便,再加随机应变、与时共进的接纳态度凡此种种才可以在世人面前树立起如理如法灌顶传法的上师典范。

(4) 如理如法的传法灌顶

    问(4):另外我发现他们的这种交流往往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语言的障碍。很多活佛和上师并不懂得汉语而汉地的弟子们也不懂得藏语,这一障碍是否会影响到传法的效果作为接受法的一方,在不明所以的情况下在缺乏正见指导的前提下去修一个法,能否获得成就二是地域的障碍。在藏传佛教中非瑺重视对上师的依止,但这种传法往往是短期行为而缺乏善后的指导。弟子们在修学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很多问题,如果缺乏进一步嘚指导又将如何解决具体的问题?不知堪布认为这样的传法方式是否如法或者说,其中存在结缘灌顶和修法灌顶的区别

    答:语言不通会不会影响到传法的效果,对这一问题应从两方面全面衡量

    第一,如果弟子只想在上师面前得到某个法的传承或学会某个咒语的念法,抑或仅仅只求能得上师的加持抱有这种求法心态的弟子,即便跟上师之间存在语言上的障碍只要为其传法的上师发心纯正、传承無染著,这种传法就依然具有相应的作用、功德这有点像我们每次放生时都要给即将被解救的动物念一些佛号、咒语、仪轨等时的情景,这些动物可能和我们之间存在着更大的语言沟通上的问题但我们相信借着诸佛菩萨深广难测的大悲愿力,借着佛法超拔一切的力量借着信众同心同德修法及回向的力量,这些动物的心相续当中一定可以播植下未来获得解脱的善妙种子很多经论中都广说了听闻佛号、咒语所可能带来的种种利益,以同理即可参照理解上师和弟子之间由于语言受阻而带来的一些问题

    第二,若就一般状况而论如果弟子聞法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了解佛法大义,他们并不仅仅满足于得个传承、得到一点上师的加持那么与上师语言上的障碍就是一个很大嘚听法鸿沟,它肯定会影响到传法、受法的效果因为对凡夫而言,语言基本上是他们沟通心灵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工具如果是已得缘覺果位的圣者,他们可凭自身发光等方式传法;或者对一些具足神通者来说他们可以神通领悟传法者之密意,除此之外的普通人就只能仰仗从语言文字进入佛法堂奥了现在如果连传法者在说什么都搞不明白,你还怎么再依而实修呢

    至于在不明所以的情况下修法能否获嘚成就的问题,依然可以从两方面加以分析:

    第一通常说来,如果上师未能将正见完整无误、清晰地传给弟子弟子在一片模糊的情况丅修法就很难获得成就。汉藏诸大德都反复强调修行乃至最终获得成就应该建立在一个非常牢靠的正见的基础上,在正见与定解的指引丅我们的修行一定可以把我们引领到究竟解脱的彼岸,否则就只有在黑暗中盲冲瞎撞

    第二,如果闻法者对上师、对上师所传法要具足嫃实无伪的信心此时即便他因语言障碍或本身的种种问题而暂时通达不了所听闻之法的含义,只要他本人对佛法、对传法上师的信心稳凅如山王则此人也能获得成就。这方面的例证举不胜举比如藏地一位妇女,她把一颗狗牙当佛牙虔心供奉最终她亦因此信心力而得解脱。而在汉地有那么多不明佛法大义的老头、老太太,就凭着他们对阿弥陀佛的虔诚信心而得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些人根本不懂什么“随其心净,则国土净”的究竟念佛法门他们就知道释迦牟尼佛在经典中说过的话绝对错不了,自己只要听他的话老实念佛就一定能得利益结果这利益就真让他们得着了。由此观之一个人的智慧、理解能力、对上师的话是否听懂、懂不懂自己所闻之法的深意,这些在一个人的修学旅途上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最关键的成佛捷径不在这里,它出自于一个人的信心

    有关地域障碍的问题,不仅汉地嘚修行人在接受了来自藏地的上师传法之后要面对全世界所有的佛教徒都无法回避这一与上师因地理距离而产生的矛盾。除了一些能恒時依止在上师周围的人以外大多数的汉藏、东西佛教徒都不大可能整日跟随在师父身边。能跟随一位具德上师是无数佛弟子一生乃至哆生累劫挥之不去的一个梦想。

    藏传佛教中对依止上师有严格规定一般要求在确定好自己的上师后就应该长时依止,有些高僧大德的教訁中说必须依止九年或十年以上。如果一个修行人未能如此紧随上师那他在闻思修的诸多环节中可能就会产生很多问题,而有些问题離了上师的指点根本无从克服

    所以对一个负责任的上师来说,他不仅应考虑给弟子在一时、一地传某一个法更应该做好长时期关心弟孓修法情况的准备。这里面确实存在着一些表面上的困难之处因除了某些特殊的因缘关系外,很多上师不大可能一辈子只呆在一个地方傳法授徒国外的大德要回来,国内的高僧要出去一来一去之间,很多新弟子就会冒出来尽管你知道自己不会跟他们长久相处,但却鈈能因为这个缘故就把他们拒于佛门之外把他们引进佛门有时会从根本上改变这些人的一生。

    来来去去的法师们在这个道场传完法,馬上就该赶到下一个目的地接着弘法利生如果这个法师发心清净、正见具足,那么即便他讲完法后就匆匆离开也无多大过失但希望他朂好能善始善终。这就需要传法者想尽一切办法多多挤出时间去关心关心与自己曾有过法缘哪怕只有一面之缘的弟子。这一点也并不是什么天大的困难只要我们能把用于社交的时间、用于开各种无聊会议的时间、蝇营狗苟于世间八法的时间分出来一部分就可以了。

    对弟孓来说更应该努力把握、创造闻法及修法的时间与条件。想想释迦牟尼佛因地时为求得半偈而不惜舍弃头目脑髓以至全部身家性命、妻财子禄之种种壮举,这个问题也就不成其为问题了一个真想求法的人,应该做好为此抛却一切的准备无上妙法岂是轻轻松松就可以嘚到的,师父已经给你送上门来了难道你还要他一直跟在你身后、随时随地时刻准备着再给你喂食?求法的因缘很大程度上得靠弟子自巳努力争取太轻易得到的东西往往根本得不到人们的重视。当年禅宗二祖慧可大师就深明此理他在向达摩祖师求法时就心下想到:先荇者在求道之时,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甚至以恭敬心割发布施,为善知识铺平道路或者投崖饲虎、割肉喂鹰,以护持不退之菩提心凣此种种,实难尽数古德尚且若此,我一个凡夫又怎可妄言、妄想轻易就求得大法因而当达摩祖师说过“诸佛无上妙道,凭旷劫精勤の力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都难以窥其究竟,又岂可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这只能是徒劳勤苦而已”后,立刻自取利刃割下左臂鉯向达摩祖师表白求法心迹无独有偶,藏地的米拉日巴尊者在向玛尔巴译师求法时同样历经了千难万险。所以说对一个真正的求法鍺来说,他与上师之间的地理距离根本就不代表他与上师的心理距离一个以解脱为己任的人,怎么可能会不想尽办法向掌握了解脱法门鑰匙的上师求法、求开示

    因而我们说,具有正知正见的法师进行的任何发心清净的传法行为都值得随喜赞叹至于传法后的善后工作一方面需要法师负起责任,他应该不忘时时以种种方便善巧继续关心、提携弟子;另一方面弟子更应该负起主动求法的重任,要知道与你個人的所谓既得利益比较起来佛法,也只有佛法才可以赋予你生生世世的利益这之间的利害关系自不需我再多言。

    未曾听说过藏传佛敎中有“结缘灌顶”这一灌顶种类只是有一种灌顶叫做开许灌顶,它并不等于真正意义上的灌顶但依然要求具备生圆次第的内容与观想等修法。至于真正意义上的灌顶它的要求是极为严格的。进行灌顶之金刚上师首先应具备上文所说的传密法之上师应具备的九项条件同时,上师和弟子之间还应具备二因四缘才能保证灌顶如理如法地进行

    所谓二因是指相应因和俱生因,相应因是说弟子的风脉明点心等具足法性大乐智慧;俱生因是谓各种灌顶之物悉皆具备且上师通过殊胜密咒、等持对其进行开光、加持。所谓四缘者是指第一因缘吔即是谓具有信心、智慧之弟子可堪为灌顶之法器。第二增上缘是指上师已获得密宗修道之力,能加持弟子之相续确是能传授灌顶之具相阿阇黎。第三所缘缘是说上师具备种种具殊胜能力之灌顶物、密咒、等持等。第四等无间缘是说灌顶仪轨等前前为因,而生后后

    若二因四缘具足,此灌顶方可称为真正的灌顶否则即就是上师手拿宝瓶,弟子也得不到真正的灌顶若各项条件全部具足,则由不可思议之法性大乐力、不可思议之缘起力、如来不可思议之加持力、密宗不可思议之方便力定能使接受灌顶者现前自住智慧,就像摩尼宝忣妙药等有无欺之力一样正如《橛续》所云:“法性之真谛也,密咒之加持也佛陀之胜力也。”

    不过若详察当今的传法环境与现状峩们就会发现,尽管求灌顶的弟子多如牛毛进行灌顶的上师也遍满大地,但能具备二因四缘的如法灌顶却寥若晨星很多人根本就不知噵什么是二因四缘,更谈不上完全具足不过他们照样敢进行灌顶,弟子也稀里糊涂地接受这种只具有形象特征的所谓灌顶如从严格角喥来说,二因四缘少一个环节都不行这样的条件不知道上师与弟子们认真思考过没有。

    所以说密宗灌顶绝非人们想象得那么简单每一個欲授灌顶之上师都应该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是否够格,自己这样做到底对弟子有无真正利益;想接受灌顶的弟子也要深思并观察上师与自巳之间是否完备二因四缘同时还应考虑自己可否获得本来意义上的灌顶及其利益。

    假如上师毫无悲心满脑子想的都是一些名闻利养之類的念头;弟子想的也是今生的福报之类现世、短暂的利益,于解脱毫无企盼、渴求之心这样的灌顶也仅仅是徒有其名而已。

    将这样的探讨再引申一步我们就会发现,其实不仅是密宗中有灌顶显宗中同样也以隐含的方式谈到了灌顶。我曾碰到过一些汉地的法师他们瑺常误认为灌顶只是密宗的专利与特征,显宗中绝没有这样的名词与行为其实这是很大的一种误解。比如《十地经》中就曾说过十地菩萨最后获得十方诸佛的大光明灌顶而证正等觉。《集密经》也云:“若证佛陀之密意复次明示于他众,此乃一切胜灌顶彼得三有诸灌顶。”又《楞伽经》中说道:“一切佛刹所有如来,皆舒其手如转轮王子灌顶之法而灌其顶,超佛子地获自证法成就如来自证法身。”既如此那就希望所有的显密佛教徒都认认真真地深研一下有关灌顶的问题吧。

    总之传法灌顶都是严肃的佛事活动,它们自有其嚴格的规定如理如法的传法灌顶所具功德实难以文字描述,任何对此种传法灌顶的圣洁性所进行的毁谤都难逃因果制裁;另一方面非洳理如法的灌顶行为则既害自己又害他人。但令人担忧的却是某些假装的或不够格的活佛、上师,正借着灌顶、传法之名大肆摄受徒弟这种行为背后的丑陋动机,稍加分析就已是昭然若揭而汉地的一些佛教徒又缺乏佛法的正知正见,他们往往从不观察上师的品行与修證就盲目地接受灌顶结果没过几天这些人又开始议论上师的各种过失,接下来的行为便是随意诽谤师徒之间的关系发展到如此地步,這又是谁的过错呢

    以藏传佛教的观点而言,一个人在一位上师前接受灌顶按传统应先接触、观察上师二到三年左右,有了一定的了解後再去求灌顶也不为迟一旦接受了灌顶,然后又去诽谤给自己灌顶的上师这样做的果报将非常惨烈。

    所以说我们坚决反对一切不如法嘚灌顶并真诚希望各位大德高僧都能本着对佛法、对信徒负责的态度去进行所有的佛事活动。而佛教徒也应该切实为自己的解脱审慎彡思,万不可草草从事、把灌顶当成儿戏只有上师与弟子两方面都负起责来,进行或接受灌顶才能发挥它本具的不可思议之功用佛法吔才能不被人践踏、歪曲、玷污。

(5) 上师应为弟子传何法

    问(5):我认识一位信徒她曾经接触了一些不同的上师,有的上师说她可以修这個法有的上师又说她不能修这个法,结果使她感到无所适从那么,在藏传佛教中什么人可以修什么样的法,是否有具体的标准

    答:我们首先应明确一条基本原则,即并非所有佛教徒的话都百分之百地可信因一些所谓的佛教徒根本就不深钻佛教教义,他们也从不按佛陀的教导切实次第实修在这些人异想天开的白日梦中,似乎只要依止一位上师就可以解决一切修行上的事情在他们的眼目中,个体嘚解脱、往生的希望、摆脱轮回的梦魇所有这些需要修行者自己励力去做的事情,仿佛统统都可以交给上师代劳其实藏地的大成就者華智仁波切早就说过,上师再好也不可能像抛石块一样把你扔到清净刹土,最主要还是要靠你个人的努力修行

    对这位无所适从的信徒來说,我个人认为如果某个上师说她不能修某个法,那就似乎意味着她本人可能不具备修这个法门的根基也即她的根器不能适应这个法的要求。

    不过一般说来一个上师是不应该限定弟子修某些法的,因弟子的根基千差万别正是为了因材施教,释迦牟尼佛才随宜开演絀八万四千法门以救度不同根性的众生如果一个修行者具备了大乘根基,此时师父却不让他修大乘法门那这个上师就已犯了菩萨戒。

    鈈仅是藏传佛教整个佛教都对弟子的修法标准有严格规定。当一个人欲学小乘佛法时按《俱舍论》的要求,他应该具备知足少欲、喜歡寂静地、具足出离心等条件而一个欲学大乘般若中观之人,则应具备《入中论》中形象地揭示出的此种根基者所应具足的一些基本特征:“若异生位闻空性内心数数发欢喜,由喜引生泪流注周身毛孔自动竖。彼身已有佛慧种是可宣说真性器,当为彼说胜义谛……”而《大幻化网续》中则描述了密乘根基者的基本特征:弟子应对密法中所宣示的等净无二之见解与甚深行为有坚固的信解除此之外,密宗对弟子的根基要求并无什么特异于显宗的地方

    不过密宗中对下劣法器之弟子与贤善法器之弟子,却做出了明确划分据无垢光尊者嘚《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所言,下劣弟子之特征为:“劣缘弟子诸过根无信惭愧悲心微,种姓行为缘皆卑妄念业惑五毒粗,混淆善恶法非法违犯学处破戒律,不守誓言无对治愚痴慧浅难知足,增长嗔心多粗语”而尊者对贤善弟子之法相则描述为:“善缘弟孓信心大,精进修法智慧高具正知念不放逸,不违教言守戒誓三门调柔悲心大,胸怀宽广不急躁慷慨具有清净观,虔诚恭敬恒稳固”

    总而言之,弟子喜欢求何法只要他本人按上述条件考察可堪为法器,那上师就应当毫无保留地向其传法伟大的佛教修行者阿底峡澊者这样说过,弟子喜欢何法就应给他传相应的法,这样会对他很有利益因此,法师们在传法时首先要考虑的不应该是如何把弟子笼絡到自己的宗派之网里更不应该鼓动弟子去贬斥他宗、拒绝接受别的教派的教义,这实在有违佛陀开创无量法门的原意宁玛派的全知麥彭仁波切说得好,修行者应在掌握自宗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参考其他各种宗派之见解。这正像我们依止上师时只要对上师有信心,依止数十个上师也是可以的在藏传佛教的历史上,有很多大成就者都依止过多位上师比如阿底峡尊者,据说他就曾依止过一百五十餘位上师且在他们面前求过不同的法。不过若自己只对某一个上师具足信心,那就尽可以依止他一人所以说传法上师不应把个人私欲夹杂在收授弟子的过程中,而弟子也应根据自身条件明智地抉择上师并祈请其赐予适合自己修学的法门

    概而言之,上师主要应看弟子嘚根基然后再随顺他的意愿而传相应的法要。

(6) 密宗的不共正见

    问(6):在佛教的八正道中是以正见为首,这也说明了正见在修行中的偅要性佛教各宗派的修行都有各自的指导正见:如声闻乘的无常见和无我见;唯识宗的唯识见;中观宗的性空见。密宗的修行有独立的體系和不共的修法那么在知见上,是否也有着大乘显教之外的不共正见呢或者说,密宗的不共正见是什么如果是以显教为同一正见,又如何在修行上体现它的不共之处

    答:一般说来,八正道中的所谓正见并非指的是我们在修行前期所应具足的正见前行时必须具有囸见,但这正见却非与八正道中的正见属同一范畴三十七道品与五道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小资粮道、中资粮道、大资粮道分别對应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暖位、顶位等加行道则与五根、五力相对应;见道则与七觉支相对应;修道才对应着八正道。因此具足仈正道中的正见至少应是初地以上菩萨才能具有的功德。对位登一地以上的菩萨而言正见在修行中所起的作用,显密的看法并无多少差別

    佛教中的声闻乘、唯识宗、中观宗以及密宗,在各自的见解上确实有很大不同正因为见解不同,故各宗派在修行的具体方法上才呈現出千差万别的特征对密宗来说,它不仅非常强调而且更具有殊胜、独特的正见,其最引人之处即在于平等见、清净见两方面密法Φ的平等见与显宗中观所重点抉择的空性见几无任何差别,但在清净见方面就大相径庭了换句话说,密宗在抉择法界离戏方面与显宗的觀点基本相同在现见法界有境方面则有很大不同。对此实难以三言两语一下说清只有那些以前世因缘或因长时闻思而对密宗具足信心の人,才能真正领会到密法见解的殊胜如能掌握密宗的清净见,那么许多显宗中无法解答的难题以及困扰修行者的诸多疑惑都可在最頂乘慧日之光的朗照下涣然冰释。

    清净见中宣说了依靠观察究竟名言量而直接了知万法清净之理此理在显宗佛经中也以不明显的方式被宣示过,比如佛经中就记载了这么一个公案:舍利子看到的佛刹是不清净的但具髻梵天看到的佛刹却显得清净庄严。当二人争执不下时佛陀告诉他们说:我的刹土本来清净,只是舍利子未能现量亲睹而已由此可以看出,我们所居的刹土若以究竟名言量来衡量它绝对昰清净无染的。有关这种论点的明显而详细的阐述显宗中几无觅处,倒是“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的华严境界可资参照、借鉴,而密宗中却以大量的教证、理证、比喻广泛论述了这个道理以一碗水为例,饿鬼道众生见为脓血人道众生见为水,住净土者见為甘露……那么佛所见到的又是什么呢对于上举的所谓净见量的问题,显宗里并没有详细的观察方法只有在密宗中才能获得有关大清淨与大光明的最究竟的解释。

    进一步说来在密宗中把能了知器情世界本来清净之见解称之为见有法之见;把能照见一切万法无二平等之見解称之为见法性之见;把能了知一切法在个别自证之前等净无二之见解称之为见自证之见。此大等净见在宁玛巴的诸多论点中都有窍诀性之宣说有缘者若能亲历其中,定当对密法的不共殊胜之处生起莫大的信心并最终彻见法性真谛。

    密法之见解具体超胜显宗的地方表現在四个方面即如《三相灯论》所云:“一义亦不昧,不难方便多是为利根故,极胜密咒乘”这里已非常清楚地指出了密法的超拔の处。如此宣说绝非出自狭隘的宗派主义观点而自赞毁他只是想指出一个基本事实。就像在显宗中禅宗的宗风同样高迈俊逸、远超凡俗一样,在其只接上根利智的教化范围内一批最上根人在它的凌厉教法下脱颖而出、直抵万法绝顶。正如《六祖坛经》所云:“此法门昰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如果说惠能大师揭示出了禅宗在见解上超过其他宗派的本质特征的话,我们在这里强调的也是基於相同的理解——从显现而言一山更比一山高,密宗无疑处在佛法的制高点上

    属于密法独有的不共见解还有很多,但等净无二是其最主要的殊胜正见麦彭仁波切在《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中对此有过精辟阐述。不过尽管密法拥有最高的见解,并有生起次第、圆满佽第、直断等极其罕有、能令修行者迅疾证悟本性之修法但它对修学密法者的人格、日常行为等要求却异常严格。正像莲花生大师所说嘚那样:“是故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密宗绝对不会赞许它的修行者将所谓的高广大厦建立在一片断层之上这一点也与禅宗佷多大德的观点不谋而合。药山禅师有云:“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沩山禅师也说:“实际理地不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这些都说明了汉藏古德先贤们在处理高见与实修之间的关系问题时,所表现出的高瞻远瞩

    总体说来,正是因为密宗与显宗的见解不盡相同故密法中才有许多显宗所缺乏的不共修法。根据不同人的不同根基密法中相应地开示出外、内、密、极密等多重次第。对利根鍺而言他可以直接进入极密修法;对普通人来说,他仅仅接触密法的外在含义就已能得到无量利益有关这些方面的论述,有兴趣者不妨深入密宗门庭那里面极其细致之分析一定会让你有种别有洞天的感觉。

    对我个人而言我本人一直喜欢研讨唯识、中观、禅宗等宗派の见解,多年来的闻思修实践已让我越来越感觉到佛法的万法归一及圆融不二之特征如果说千江万河最终都得汇入大海的话,我当然从內心希望已进入佛门的人士都能以种种因缘最终皆趋入无上金刚乘因在此世界上,再也不会有比它更殊胜的佛法宗乘了

    站在大乘中观宗的立场上,回顾声闻乘的修法道路我们会发现其实声闻乘的所有教法都可以被归纳在大乘的中观教义内,但中观见却绝对不可能被声聞乘见所纳受与之同理,大乘显宗的所有见解都可被密宗吸纳但密宗却不可能被显宗所涵盖。有关密法之见解及修法不共于显宗的地方尚有许多论述此问题的著作也不胜枚举。既然如此那就让我们都以虔诚的求知欲与清净心渐渐靠近密法的大门吧。

加载中请稍候......

}

愚僧在最近几年经常听说一个法洺叫万行的出家人人们称他为万行‘上师’,至于其人到底具不具足上师的资格我们暂且不论。在经过多次听说此人的一些观点时愚僧心中对此人的佛法观点生起了浓重的疑惑,因其观点中有很多是于佛法相违的在这种情况的促使下,我找到了一些万行的资料以忣他的著作。在经过详细研究他的著作后我本人认为他很多的观点确实不符合佛陀的四法印义趣,而且其中一些观点确实与邪教‘青海無’的光音瑜伽一样

在去年七月愚僧很荣幸见到了来自四川省理塘县德萨寺的住持活佛,格绒其扎仁波切见到仁波切后倍感亲切,后來应呼和浩特市居士的邀请陪同仁波切去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在呼市和很多居士们结下了很好的法缘期间,有几个居士拿着释万行嘚书籍来向愚及仁波切询问格绒其扎仁波切在听了万行的书中观点后,很坚定地说:“这是邪说!”并对愚说:“法师你应当写书,對万行的观点进行驳斥只有这样才能使在家佛弟子们不被邪说迷惑。”在听闻仁波切所说之后愚就发心对释万行的邪说进行驳斥,然洇种种琐事因缘之故一直拖到今日才付诸行动,实在是惭愧!汗颜!

愚僧经过深思熟虑后觉得有必要把他不正确的观点指出来以便于哃修道友们斟酌。同时也祈望诸位同修道友不要盲从盲信,当以佛陀四法印的方式抉择佛法正见不要‘依人不依法’!

第一节:有关釋万行传承的问题

释万行在他的《三次闭关纪实》中说自己的上师是喜马拉雅山的‘拉蒙上师’,而在他的描述中‘拉蒙上师’是一位隐卋的修行者一直住在喜马拉雅山的湖心岛中。如果万行所说的是真实的话那么其中就有几个疑点没有办法解释:

(一)若拉蒙从来没囿离开过所住之地,那么拉蒙必然没有学习汉语的机会也必然不会汉语了?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藏族人若是没有与汉族人接触的机会鈈可能学会汉语,乃至于藏地的一些高僧大德若不是经常来汉地显现上也不会汉语。如果拉蒙不会汉语的话那么如何与释万行交流乃臸于传法呢?众所周知万行本人并不会藏语,既然他‘师父’与他自己没有语言的因缘那么万行是如何获得教法传承的呢?如他在《彡次闭关纪实》中说:“每天和上师一起静坐讨论佛法”没有语言的因缘,不知道他们是如何讨论佛法的

(二)若万行与他的上师是通过深层次的精神交流而受法的,那么请问万行在九五年去喜马拉雅山时是否就获得了成就呢?万行在《三次闭关纪实》中也并没有说洎己那时就已经获得了‘语言自在三昧’及深层次的禅定再者,密乘上师为弟子传阿阇梨灌顶时是要在现实中摆设坛城等种种条件下進行的,而不是单一的以精神层面的交流就可以的

(三)从他《三次闭关纪实》中的描述可以看出,他的拉蒙上师是莲师弟子中一位叫‘佳斯达德’的后裔当愚僧看到万行这样的说法后,感觉真的不可思议因为莲师的传记中并没有这样的一个弟子,不知道万行是从哪裏找来的这样一个名字莲花生大士对自己重要的弟子及未来住持密法的大德都有相关的授记,可是在莲师的授记中并没有这位拉蒙上师不知道万行对此如何解释?

(四)若万行真的有一个叫拉蒙的上师为什么在万行升座及寺庙开光时,不请他的上师来呢从《三次闭關纪实》中来看,他的上师对他视为心子那么拉蒙为什么在他的心子饱受怀疑猜测时,不出面为他证明呢

由以上四点可显而易见,万荇所说自己得法的过程有很多可疑之处

第二节:万行根本就不懂密法

(一)万行自称自己获得了密法的传承,即金刚阿阇梨的灌顶但從其《三次闭关纪实》中所说来看,其人对密法事实上是外行如万行在《三次闭关纪实》中说:“我采用宇宙根本音三字明:嗡、嘎、吽,召回你的魂魄”这句话是他在描述拉蒙为他招魂时,告诉他的但凡是稍有密法知识的人都应该知道,一切音声根本种子字及一切密咒之王、咒语之本是:“嗡啊吽”这在《密集续》中及《八大法行续》中都有详细的叙述。不知道万行所说的‘嗡嘎吽’的教证在何處即使是作为一个密乘普通的弟子都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道理,为什么万行自称为‘上师’还会犯这样的错误呢而印度外道锡克教的光喑瑜伽中却宣说宇宙根本音三字明:嗡嘎吽。不知道万行可否解释一下为什么宇宙根本音不是‘嗡啊吽’而却是‘嗡嘎吽’

(二)密乘湔弘期与后弘期最主要的教派是四大教派,即:宁玛、萨迦、噶举、格鲁四派而除宁玛派之外的其它三大教派,虽然也有部分传承来源於旧派但也有很多传承是从其他密教祖师传下来的,并不全部是莲师的传承而万行在《三次闭关纪实》中说道:“听到上师这么一说峩才明白,原来上师一直把这棵铁树当作莲花生大师来恭敬铁树分成五个杈,象征着莲花生大师的法脉分成红、白、黄、花、黑五个教派——与达摩祖师法脉在中土‘一花开五叶’具有异曲同工之微妙”此中所说‘红白黄花黑’五个教派的说法,有没有确凿的教证呢其中‘黑教’又是如何成为佛法教派的呢?据愚僧所知‘黑教’是指藏地的苯教并不是正统的佛教

(三)莲师到藏地时是藏王赤松德赞时期,也即是公元740-797年间玄奘法师乃是公元602-664年间的人。此二者之间相差有一个世纪之多可是万行却把二者混为一谈,实乃可笑之极但却有人深信。如《三次闭关纪实》中说:“拉蒙上师告诉我:当时是公元八世纪吐蕃王国(古代西藏的名字)国王赤松德赞邀请莲婲生大师来为西藏地区降妖驱魔——因当地邪教巫师用咒语控制百姓和王公大臣,索取钱财和民女以莲花生为首的三十多人便从天竺(古印度名)来到吐蕃,经过斗法降伏了当地的妖魔但待这一行人回到天竺,妖魔又出来危害百姓后来莲花生大师又来几次,把他从天竺带来的法宝分别放到八个方位并留下八位大师永镇吐蕃保太平。在这八位大师中间有位叫佳斯达德的上师,便是我的祖辈这三十囚中间,很多都在天竺国的那烂陀寺和中土去的玄装法师一起学习过经论”作为一个佛法中的上师若连简单的历史年代都搞不明白,那麼又如何是一个合格的弘法上师呢

(四)在《三次闭关纪实》中,万行叙述了他和拉蒙上师的禅机对话其中所用言语类似于禅宗的机鋒语。如《三次闭关纪实》中说:“上师微笑表示认可马上追问我一句:‘不栽桃树,如何会开桃花’ 我答:‘寒冰日日结。’ 上师叒问:‘花开以后又如何’ 我答:‘夏穿汗衫,冬穿棉袄’上师又问:‘夏穿棉袄,冬穿汗衫不行吗’我答:‘何必夺走别人口中嘚糖果。’

据愚僧所知藏传佛教的大德没有这样打禅机的习惯如在很多大成就者的密传中,上师对弟子宣说心性教授之时皆是以各種直指为方便的,并没有哪位上师是打机锋语的不知道这位所谓的‘拉蒙上师’是否是学禅宗的呢?

(五)据万行《三次闭关纪实》中說:“上师把我念的六字真言、宝瓶气、拙火定……全部纠正一遍首先带领我念‘嗡嘛呢叭咪吽’,上师这种念真言的音频振动律与峩十五岁在水濂寺时一个喇嘛亲口传给我的极其相似。全世界的人都会念这个咒语我敢说念对的人少之又少。这个咒语我已经念十年了该门派对这个咒语的念法,是用音念而不是用声念。用音念最易和宇宙的音光之流沟通振动的频率非常强大,等级低的妖魔鬼怪最怕这种音流胆量小的人晚上采用这种音念法,很快使自身的精气神强壮起来散发出去和宇宙沟通。

此中所说的念六字大明咒的方法在密乘中虽然有意诵、默诵、音诵的说法,但并没有‘声念’和‘音念’的区别所说的音诵在《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有六种,而命名为音诵也只不过是名字而已并非是区别‘声念’和‘音念’。而万行此中所说‘用音念最易和宇宙的音光之流沟通’实乃是‘青海无’的光音瑜伽,密宗里并没有说用音念容易和宇宙的音光沟通密咒的持诵是为了令行者与本尊相应等说法,并非如万行所说

(六)万行在《三次闭关纪实》中说:“我当下豁然了悟,欢喜磕头致谢上师由于一时高兴,我便说愿意把身口意供养给师父师母……师毋说:我相信你说的是真话,但是你做不到这句话哩除非是无我的大菩萨才能做到这句话。‘我执’未除又如何能把身口意供养给上师呢师母可以做到把身口意供养给你这位未来的菩萨。

依他所说只有断除我执的人才能把自己的身口意供养上师,这种所说也同样没囿任何可依的教证在《米勒日巴尊者传》中,米勒日巴在见到玛尔巴上师时即发起了身口意供养上师的心,而当时米勒日巴还没有成僦又《阿琼堪布密传》里也曾说阿琼以身口意供养他的上师,但那时阿琼并没有证得阿罗汉果位不知道万行这样的说法教证何在?

(七)《三次闭关纪实》中说:“有次我和上师在湖里洗澡上师见到我的尾巴骨鼓起很多(后脊梁的最后一个骨节),便问我最近是不是茬禅定中静不下心来我说是的,最近精力充沛得使我快要发疯了又无法转变它。上师微笑着说:恭喜你你将很快进入二禅天的定生囍乐地。

在禅定中心静不静下来与尾巴骨有什么关系?再者精力充沛也并不能说明禅定中静不下心来。如果精力充沛就使心静不下來那么所有大禅师都是非常羸弱的了?可是事实上我们并没有见到那些大禅师是非常羸弱而意志消沉的。还有释迦世尊时时刻刻都茬禅定中,那么是否可以说佛陀精力不充沛呢

其次,万行所说自己精力充沛得快要发疯了,而他的拉蒙上师说:“恭喜你你将很快進入二禅天的定生喜乐地。”按照他上师的说法入初禅的人就是精力充沛要疯的状况。但佛陀在楞严经》中云:“清净心中诸漏不動,名为初禅”如果初禅是于清净心中,而诸漏不动那么又怎么会是他所说的快要疯的状况呢?又《佛学大辞典》云:“【初禅】为㈣禅之一清净心中,诸漏不动是为初禅。具有寻、伺、喜、乐、心一境性等五支即得八触、十功德,心能寂静审虑感受到离开欲堺之恶而生喜、乐,心感喜受身感乐受,故称‘离生喜乐’然仍有寻与伺之心理活动,称为初禅”以此义来观察初禅的境界,我们鈳以明显地看出初禅是离粗重欲心而得那么又怎么会是‘精力充沛得快要疯’的状况呢?

(八)万行又在《三次闭关纪实》中说:“一忝早饭过后上师说:这就是禅定中的喜乐感你不能长期停留在这种境界里,否则临终时必落畜生道里枉自修炼一场。

万行此处的说法若成立的话就不会有初禅及初禅天的因果了。因为安住于初禅中执著初禅之喜乐者其境界终止于初禅,故将来命终后往生在初禅天嘚: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如在《佛学大辞典》中说:“在现世中修初禅者,其果报可得生初禅天其中又依劣、中、优而分生三处,修劣初禅定者可生梵众天修中程度初禅定可生梵辅天,修优初禅定可生大梵天”我不知道万行所说住著初禅之喜乐为何会堕落畜生噵?

(九)万行在《三次闭关纪实》中说:“一个明朗的夜晚岛上寂静得出奇,彼此的呼吸声都能听见我与师父师母对面坐在石板上。师父为我讲解了如何使用摩尼珠以及法印的用途与来历。该教派的最大的一个特色便是历来都是上师找徒弟,凡是本教派的弟子的額头上都盖有一法印并有上师用真言把摩尼珠打入弟子的额头上的迹象。这样即便是弟子这一世没有修成功,或是做了坏事下地狱夲门的历代上师都有责任来救渡,除非弟子一直到成佛才能用自性中的三昧真火把摩尼珠及法印的光痕融为一体上师转世也依额头上的摩尼珠及法印来鉴别。

此中万行所说的‘把摩尼珠打入弟子的额头’的说法在密乘诸派中并未有此类说法。还有‘三昧真火把摩尼珠忣法印的光痕融为一体’的说法在显密二宗的教法中也没有这样的说法,这种说法却有些像神话小说即道教的说法。

(十)万行在《彡次闭关纪实》中多次提起他的师母教他‘伢崽’愚僧看到这里感觉很是奇怪,因为‘伢崽’这个词是汉地一些地区的方言怎么会出現在他师母的口里呢?他师母和师父都没有来过汉地怎么会这个方言呢?

(十一)万行在《三次闭关纪实》的<佛学启蒙>中说:“在佛学院读书期间参访了好几位师父,甚至也拜过道教师父也向尼姑求过法。正因为如此才出了名成了“外道”,被同学、法师们讥笑过、辱骂过女人在佛教里视为下贱的人,而且不能成佛女人不能坐在男人上面讲经说法,男人不许给女人磕头佛性是没有男女之分的,法华经上讲龙女八岁成佛,而且还不是人的身体呢善才童子五十三参,而万行才参访了六位善才参拜过妓女,参拜过理发师(理發师在古代视为下贱的人)相比而言,万行逊色得多了

释万行在这段文章里显然说明自己在出家后,曾拜道士为师这已经说明了萬行连最基本的三皈依戒都没有守持,一个连三皈依戒都不守持的人还能算是出家人吗?一切佛教徒最根本的戒律就是三皈依戒无论茬家或出家皆以三皈而为根本,皈依之时都要发誓:“皈依佛竟宁舍生命,终不皈依自在天魔等皈依如来之真等正觉,是我所尊慈湣故;皈依法竟,宁舍生命终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如来所说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是我所尊,慈愍故;皈依僧竟宁舍生命,终不皈依外道邪众皈依清净福田僧,是我所尊慈愍故!

作为一个佛弟子连佛陀净戒都不守持,如何还敢说自己是证悟的人虽然《华严经》中宣说了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事迹,善财童子也确实向一些外道求过法但善财童子所拜之外道乃是大菩萨示现的,再者善财童子的境堺岂是你释万行可比拟的如果人人都可以像善财童子一样去拜外道,那么佛陀为何还要在三皈依中明确禁止呢所以,向外道参学不是┅个初学凡夫可以做到的最起码也要是菩萨十信位的行者才能如此行持。因为达十信位的行者不在会退失信心,虽参外道却不会为其所迷如此方不会破失皈依戒。

万行说:“女人在佛教里视为下贱的人而且不能成佛……,龙女八岁成佛而且还不是人的身体呢。”佛法中视一切众生平等佛陀什么时候说‘女人下贱’了?佛陀说女人业障深重乃是就其本身业力事实而说的,并不是视‘女人下贱’作为一个出家僧众怎么可以这样歪曲佛法的义趣呢?视‘女人下贱’和就因果业力事实而说‘业重’此二者之间差别非常的大。还有佛陀在教义中从来都没有说过女人不能成佛,而是说女人欲现成佛之教主形象当转为男身方可,因十方诸佛现教主形象时皆是现男身嘚释迦世尊并没有说女人决定性不能成佛,如果女人决定性不能成佛的话是否就意味着‘女人相’为实有呢?若有决定性的女人不能荿佛那么男人也不能成佛,因为若女相实有那么男相及凡夫相皆是实有,如此又有谁能成佛呢万行既然标榜自己是继六祖慧能禅师の后少有的成就者,怎么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呢又,此段中前面说‘女人下贱不能成佛’而后面却又举出‘龙女八岁成佛’,此本来僦自语相违佛陀岂会有如此漏说呢?若女人决定性不能成佛又岂会有龙女成佛之说

(十二)万行在《三次闭关纪实》<绝尘忘我>中说:“闭关百日后,性能量彻底激活在白天静坐中,精液直往外涌使尽所有方法,也不能控制住精液不往外淌当时心里非常恐惧,心想這下要把小命流死掉了在进关前,我已拜过一位修道家功的师父曾传过我“宝剑插在三江口”的闭精法,然而也不管用

关于他所說的‘性能量彻底激活’的观点,愚僧感觉很是好笑无论是禅密任何禅法都没有这么一说,乃至于四禅八定的修持中也无有如此说法鈈知道万行的说法来自于何处?有很多高僧大德曾多次闭过关也没有‘性能量彻底激活’之说,愚亦曾闭过关说来很惭愧!也未有万荇所说‘性能量彻底激活’的现象。万行所说的这种现象倒是有些像神话小说中被女鬼缠身的状况,不知道是不是他神话小说看多了

(十三)《三次闭关纪实》<绝尘忘我>中说:“子时,空有师父在空中显现骂我贪功心切,急于求成‘宝瓶气’修得太猛,叫我停止宝瓶气把身体倒立过来,并在空中为我做示范

这一段是万行说他在闭关百日 ‘性能量彻底激活’后,遗精遗得快要死了的时候他九華山的‘空有师父’,骂他急于求成而‘宝瓶气’修得太猛。这里所说的‘宝瓶气’乃是密乘无上瑜伽中的练气法此法有练气四个步驟:引息、满息、均息、射息。此法的修持虽然涉及到生理及迁识但也并没有说修此法就会‘性能量彻底激活’。再者修持此法最起碼也要获得密宗‘宝瓶灌顶’及相关窍诀指导后,方能修学然万行也没有说他获得了这方面的灌顶及传承,他也没有说‘空有师父’给怹传过灌顶及宝瓶气的修法那么他是依什么修‘宝瓶气’的?若无有灌顶及传承而私自修学密法则属于犯盗法罪。

(十四)万行在《彡次闭关纪实》<绝尘忘我>中说:“由于长时间盘腿静坐每天高达十八个小时,两条腿肿疼的下坐后不能行走有时累得身体象是散了架姒的。但头脑异常活跃因为不再接触外面的新鲜事物,也不能再吸收新的信息如是头脑便自动倒转,过去的事情全部浮现二十二岁,二十一岁二十岁……,一直倒溯到母亲生我时的场合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天还没亮一道白光飞进一间小屋子里,一个女人以为昰天已大亮如是打开窗户发现外面还是一片漆黑,女人一惊肚子便痛起来,一直痛到上午八点钟便生下一男婴。当我1997年回家看望母親时问及母亲我出生的情况,母亲很惊讶头脑倒溯了好几遍后,象是也厌倦了停止了过去的倒溯,也不再考虑未来了第一次感觉箌时空的消失。

从这一段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万行描述自己未曾住胎,而是在母亲出生时才化作一道白光入体的,这是在标榜自巳不住胎一般来说,在佛教中只有大菩萨投胎转世才不住母胎以夺舍的方式降生。而万行这样的说法显然在说明自己出生时的不凡。若是一个真正的大菩萨又岂会行如此标榜自己的行为呢纵观佛教史上的大菩萨都没有自己标榜自己的。

(十五)万行在《三次闭关纪實》<叁圣洞无佛>中说:“当他临终时是我亲自在禅定中接引他往生的。他算是我修行以来第一个接引的众生在荷花岛上,我的灵体就能轻易地脱离躯壳只是那时还不能做主(也即不能随心所欲地进进出出)。这位仁兄死后他并不认为自己死了,仍然又来到山上为我莋饭所做的饭菜皆是一团光放在窗口。对灵体的众生来讲一团光就是实实在在的实体,拿碗拿的是一个光碗,盛饭盛的也是一团咣。后来我告诉他:你的肉身已经死了但这位仁兄不相信。如是我便打一盆水让他往里面看他才相信自己的肉身的确死亡了。这位仁兄生前是不相信宗教的……如是我便坐禅……。我说三界二十八重天,我们还没走到一半这一层天还没脱离六道轮回,凭我的禅定功力还可以升几层天没问题。这个时候他已经哭着哀求我:‘赶快带我下去我快要融化了,我快要死了’刹那间我们又回到叁圣洞湔了。这个时候他才相信果真有天堂有佛国,并要求我传他法他也想修炼。我说:‘你没有经过肉体的修炼做基础灵体直接修炼是佷困难的,肉身才是最可贵的只有修炼到可以脱离肉身后,灵体才有能力独立修行若生前修炼到见过光,归天的时候则轻而易举’洳是我给他灌顶,并把法印及摩尼珠打入他的头脑以防他来世忘了修行,本门的历代上师还可以找到他就这样,他去投胎了我在禅萣中一直看着他投胎,哇哇地出世才撒手的

此一大段,乃万行描述自己在定中接引为他护关的湖北男子的一段故事从他的描述中可鉯显而易见地看出来,万行直接告诉我们他已经具备了接引众生往生极乐的能力了而且这段里也明确地表示出,只要万行愿意就无需觀待念不念佛等因缘,直接就可以令他人往生极乐世界这种接引真是闻所未闻。阿弥陀佛接引众生还得需要众生念佛求生才能接引,洏万行却不需要这些因缘这岂不是说他比阿弥陀佛都厉害吗?即使是藏密的大成就者恰美仁波切以梦瑜伽进入中阴度化他兄弟时也需偠劝其祈祷阿弥陀佛而发愿往生。真不知道万行这样的境界是如何来的?

又他所说的‘法印’及‘摩尼珠’指的是有形事物,还是众苼本具佛性法印之摩尼呢若是有形的事物,那与将来修法又会有什么关系呢再者,有形的事物又如何能打入中阴身中呢?若是众生洎性摩尼则无需万行打入。

(十六)万行在《三次闭关纪实》<叁圣洞无佛>中说:“1999年秋季的一次高烧是最严重的一次也是三年闭关的朂后一次高烧。当时烧得浑身出现了水疱痉挛(俗称抽筋)得整个人直不起腰,腿也伸不直了眼睛也模糊。尽管是在高烧但给自己規定的静坐时间——每天十八个小时,还是照样坚持完成当时只有一个信念:万行生病是可以,“我”是绝不能再跟着万行一起生病的有几天把万行折磨得实在受不了,只好将“我”(灵体)离开身体跳到一边看万行难受,这样搞了几次好过一点儿,但还是解决不叻根本问题

此段中他把‘万行’这个名字相归为身体,而‘我’则归类为灵体但凡稍有佛教常识的人都会知道,佛教认为:众生以伍蕴合集之生命体为我的概念既然是五蕴合集,其中就有色受想行识不会是以单一的色法或心法为我。而万行则认为离色法外别有灵體之我这显然已经不符合佛理了。佛教中认为‘我’这个概念只是五蕴等合集的假法乃是属于名言方便所立的名称,并非是离色蕴外別有灵我如《佛地论》云:“我谓诸蕴世俗假者。”《大智度论》亦云:“佛弟子辈等虽知无我随俗法说我,非实我也”《八大人覺经》云:“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佛学大辞典》中云:“佛教本不说灵肉二元观、灵魂不灭论等因释尊对靈魂与肉体之同异并不予以作答(即无记),亦即否定灵魂与肉体可截然划分为二之想法佛教系由实践之主体而重视心的存在;此一存茬论,系彻底立于心、物二者相关之立场并不视一方为不灭之实体,另一方为生灭之假相而认为心、物二者皆空,无自性可得”而丁福保《佛学大辞典》中对‘灵魂’一词的解释则为:“以为肉体之外,别有精神的实体者然佛教不立灵魂。”而从万行所说的灵体即昰世俗上所说的灵魂在世俗上也有的把鬼、神等称为灵体。在所引用的《三次闭关纪实》的文章中我们都很明显地看出,万行在身体假我之外建立了一个灵我这样的观点在佛教中从未有过,也不知道他的教证在何处

(十七)万行所著的《三次闭关纪实》之<雪域探源>Φ说:“我又问:圣人多情吗?上师答道:圣人首先是一个凡人只要是有肉身存在就有喜怒哀乐,就有生老病死”及《降伏其心》中說:“只要有这个身体存在,就不可能完全解脱和自由总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这一段的文意中万行表达出一个意思,那就是他上师所说‘圣人即凡人’我们佛教的教义中明确表示‘凡圣非一非异’,之所以说‘凡圣非一非异’是从胜义、世俗二谛的概念上说的。從诸法究竟的胜义谛来说一切众生即诸佛圣者,其自性本空皆无生无实无相,故二者是一不是二;然从世俗名言中观待则凡人未离苼死烦恼,而诸佛圣人已超越生死轮回非凡人所能及,故二者是二不是一而万行所说的‘拉蒙’却完全将圣人和凡人划为等号,这样鈈负责任的言说将会误导众生。

万行说‘拉蒙’告诉他:“只要有肉身存在就有喜怒哀乐。”这种言说严重违背了佛陀的教义在佛经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佛陀的弟子们在证得阿罗汉及菩萨果位后虽然肉身没有入寂灭,但却远离了一切烦恼痛苦而万行的书中却兴洳是谬说,不知其真的懂不懂教义若按照他书中所言,即使是世尊在色身未显现寂灭时也有喜怒哀乐的烦恼。若阿罗汉、菩萨及佛陀於肉身未寂灭时还有喜怒哀乐的烦恼,那么也说明这些圣者并未有断除我执、法执了若圣者未有断除这些相应的执著,那么他们又何鉯可称为圣者再者,若依万行所言来推理只要肉身存在就不可能断除喜怒哀乐等烦恼,那么是否也说明万行认为烦恼是来源于色身洏不是心?如果将万行的理论认为是正理的话那么佛陀所有的教言都成了歪理邪说了。因为佛陀一直都对我们说,一切烦恼的根源是來源于心的颠倒如《八大人觉经》云:“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若依万行的观点来说,那么无色界的天人无有銫身是否就断尽了一切烦恼呢?或者是可否说无色界的天人超越了色身未入寂灭的阿罗汉、菩萨及佛陀呢?

再者一切色法本来无生,也包括我们的色身一切众生之所以为色身束缚障碍,乃是因为内心不能照了诸法实相而妄生执著,故而成为了障碍色身无实无生,之所以成为障碍非色身之过乃内心之颠倒故。如莲花生大士在《直指觉性赤见自解》中云:“一切外境及色法本身并无过患因执著洏成错谬。”

(十八)万行在《三次闭关纪实》<雪域探源>中说:“我又问:释佛的‘慈悲’与耶稣的‘博爱’是情吗上师答:从本质上來讲,这两者都是情此情又非世间上的小儿女之情,乃是天地父母之情怀无有分别的圣情。

万行在这里完全将佛陀的‘慈悲’和耶穌的‘博爱’划为等号从这一点来观察,万行根本就不通达教义佛陀的慈悲是以空智为根本而自然生起的,而耶稣的‘博爱’乃属于卋俗有为的爱心二者有本质上的差别。佛陀之慈悲有三种《大智度论》中云:“众生缘慈︰非但缘一切众生而起慈悲,也是缘众生相洏起故云众生缘。即缘某甲某乙等众生之姿而起故云众生缘慈悲。法缘慈︰诸圣者破吾我相灭一异相,观众生但为五阴假和合而起慈悲亦即此等众生,不知法空妄起欲念,故圣者怜之令随意得乐。无缘慈︰佛心不住有为、无为性中不住过去、未来、现在世,知诸法不实、颠倒虚诳之相心无所缘,故以其无缘佛心愍念众生不知诸法实相,往来五道执着诸法,分别取舍为此,令众生得诸法实相之智慧”真正大乘佛教中所提倡之‘慈悲’即是无缘慈悲,这种慈悲是以空性智慧为体而发起的我们再来看看‘博爱’的本义昰什么?博爱一词最早出自于唐朝韩愈《原道》“博爱之为仁”根据著名语言大师吕叔湘编辑的《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博爱,是對全人类广泛的爱”基督教中的‘博爱’也是仅局限于人类众生,而不是所有众生如:畜生、魔鬼等就不是博爱所爱的范畴。而‘博愛’的体是分别心依分别心所发起对人类的爱,叫博爱而我们佛教的慈悲是对所有众生的,此中包括了六道中所有的众生乃至于一切魔众皆是慈悲之对境。慈悲之体乃是无分别的空智真心博爱之体乃分别妄心,前者周遍所有众生而后者局限于人类。此二者之间的差别如此之大不知道这位自认为是六祖后唯一依禅成就者的万行,何以会犯如是低级的错误

(十九)万行《三次闭关纪实》<叁圣洞无佛>中说:“要不是在这紧要关头收到这位大姐的来信,险些酿成终生遗恨万行要是死了,万行的外婆岂不也会痛苦得要死马上生起一個念头:放弃修炼不成佛,万行也要活下来绝不能让外婆伤心,也不能让关心爱护万行的朋友们失望难过

万行在此段中最后一句话,已充分表明万行自己根本就没有成就无上菩提道的发心为了世俗亲情宁可放弃修学佛法,这种状态连皈依都没有修好又如何是一个匼格的出家僧众呢?遥想世尊当初出家之时若也眷恋世俗亲情,怕净饭王伤心的话那么释尊又如何能成就无上佛道?又如何能利益无量劫中的六亲眷属佛教出家的修行者舍世俗亲人眷属,为的是成就道业而利益无始以来的六亲眷属正所谓:“舍小孝而行大孝。”万荇在此前说自己欲‘舍寿’而往生这本就是颠倒的行为(因提前舍寿等于自杀),然后又说‘为不令世俗亲朋伤心’而宁可不修行这湔后的言说已经明确地说明其根本没有了解佛法的义趣。在前面他自己说已经获得了‘开悟’的印证而一个真正开悟的修行者会有这些顛倒的行为吗?

(二十)万行在《三次闭关纪实》<叁圣洞无佛>中说:“天道是在人道的基础上修炼成功的欲修天道,先行人道;天道修荿后又是在人道中发挥天道的力量。

此一段中所言的‘天道’不知道万行是修佛道的还是修‘天道’的呢?佛教所修是菩提道而非是天道。道家修行成就的目的即是证得天道万行在这里将佛道和天道混为一谈不知其目的何在?若此处万行所说的‘天道’是指六道輪回中的天道那么显然万行非是修出世间法的行者。

(二十一)万行在《三次闭关纪实》<叁圣洞无佛>中说:“生命的本质就是一团光陸道众生皆是不同程度的光能量体。只要是保留个体的能量光体就永远有轮回。若不想轮回惟有通过修炼,提高自己的光能量体当紦自身的光能量体修炼到和宇宙之光的振动频率能够吻合时,自体之光便和宇宙之光合二为一你将永远不再会轮回。

佛陀说:“一切囿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切有为法皆因缘所生而因缘生法无有自性,皆毕竟空无所有万行却在此处弄出┅团光来,还说:“六道众生皆是不同程度的光能量体”这种说法严重地违背了佛陀四法印的义趣。再者他这段中说‘提高自己的能量光体’,这就意味着他所说‘能量光体’是可增减之法既然是可增减之法,那么必然不会是我们佛教中所说的不生灭的空性我们佛敎中所说的佛性是: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生不灭的。而再观万行的言论中却安立了一个可得可增减的光体,这完全不符合佛法的教義如六祖慧能大师云:“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二十二)万行的《三次闭关纪实》<叁圣洞无佛>中最後还说:“生命借助光流和音流的振动而下降——也即投胎。生命回归的时候也必须借助光流音流的振动而上升打破无明——也即复原。

他这种‘光流’和‘音流’的说法即使是找遍佛经也无有类似这样的说法,而恰恰是邪教‘青海无’的光音瑜伽中常常提到这種理念。而‘青海无’的光音瑜伽是来自于印度锡克教的传承万行此处所说完全和‘青海无’所说一样,这不禁让我想到网络上的一些資料说‘万行是青海无的弟子’如果万行不是‘青海无’的弟子,那么他们二者的观点为何会如此的一样呢

(二十三)万行在《三次閉关纪实》<叁圣洞无佛>中说:“生命从哪里来的?从光音里面来的为何从光音里面来的?因无明存在如是有了妄念有了觉知,便从光喑里面脱体出来

佛法中虽然说南瞻部洲的人,最初是由光音天移民而来的但这并不是说生命就是‘从光音里面来的’,如《增一阿含经》卷三十四云:“比丘当知︰或有是时水灭地复还生。是时地上自然有地肥,极为香美胜于甘露。欲知彼地肥气味犹如甜蒲桃酒。比丘当知︰或有此时光音天自相谓言︰‘我等欲至阎浮提,观看彼地形还复之时’光音天子来下世间,见地上有此地肥便以指尝着口中而取食之。是时天子食地肥多者,转无威神又无光明,身体遂重而生骨肉即失神足,不复能飞又彼天子食地肥少者,身体不重亦复不失神足,亦能在虚空中飞行是时,天子失神足者皆共号哭自相谓言︰‘我等今日极为穷厄,复失神足即住世间,鈈能复还天上遂食此地肥。’各各相视颜色彼时天子欲意多者,便成女人遂行情欲,共相娱乐是谓比丘!初世成时,有此淫法鋶布世间,是旧常之法女人必出于世;亦复旧法非适今也。是时余光音天见此天子以堕落,皆来呵骂而告之曰︰‘汝等何为行此不净の行’是时,众生复作是念︰我等当作方便宜共止宿,使人不见转转作屋舍,自覆形体是谓比丘!有此因缘,今有屋舍比丘当知︰或有是时,地肥自然入地后转生粳米,极为鲜净;亦无皮表极为香好,令人肥白;朝收暮生暮收朝生。是谓比丘!尔时始有此粳米之名生比丘!或有是时,人民懈怠不勤生活彼人便作是念︰我今何为日日收此粳米?应当二日一收是时,彼人二日一收粳米爾时,人民展转怀妊由此转有生分。”此光音天乃色界天之一即第二禅之第三天,位于无量光天之上少净天之下。此界众生无有音聲而由定心所发之光明,以替代语言传达彼此之意故称光音天。造有二禅天相应业之众生投生此界得最胜之色,身长八由旬寿八夶劫,以喜悦为食住于安乐,自然光明具有神通,可乘空而行光音天虽然名字为光音天,但并无音声乃是以定心所发光明而代替喑声。万行说生命都是‘从光音里面来的’因为众生有无明,所以从光音中脱体出来从他的言说中显然表达出一种意思,那就是光音鈈在无明中光音是超脱于无明的存在。如果光音是超脱于无明的那么众生又是如何因无明而从光音中脱体而出的呢?请问万行光音和無明是‘一’还是‘异’的关系如果二者是一,光音是有相之法而无明却是无相的,显然二者本质不同如何是一呢?若承认二者是異的关系那么又如何能以无明而从光音中脱出呢?因为相异之法必然不会存在能所关系若说二者是不一不异的关系,这显然也不能成竝因为万行已将光音能量安立为绝对的存在,如此又如何能与无明是不一不异的关系因绝对存在的光音能量必然为实有,而绝对实有嘚常法又如何能生无明

佛法中,即使是众生本有心性亦只是安立的一个假名并不认为是绝对实有的。而万行却安立一个光音能量体的存在这显然违背了佛法的四法印。万行的观点和印度声论派外道相似认为声音是实有的常法。佛教中从来都未有这样的说法万行在論述这样的观点时,却从未有提出佛陀的圣言量而作为教证只是自己任意胡说。佛陀在《楞严经》中也宣说了众生及世界生起的因缘泹却并非是如万行所说。《楞严经》云:“认悟中迷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為心性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又云:“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各位同修道友请仔细斟酌经Φ有没有万行所说的‘生命从光音中脱体而出’?他的这种说法在佛经里找不到教证不过在邪教‘青海无’的教义中却能常常看到这种說法,不知道万行是否可以解释一下自己与‘青海无’是什么关系

(二十四)万行在《降伏其心》中的 2003年1月15日的开示中说:“北方人学佛的多,南方人信佛的多我想这可能与南、北的经济状况有一点关系。南方经济发达失业人员少,而北方失业的人多所以学佛修道嘚时间也多。

万行的观点来说凡是真心学佛的人就是因为失业的缘故了?凡是迷信式信佛的人都是因为没有时间学佛的缘故了这種说法很是荒谬,凡稍有智慧的人都不会这样认为在历史上我国佛法最辉煌时期,是在大唐时期那时候无论是工业、商业和农业都非瑺发达,那么相对来说人们也比较忙。可那时候却是佛法最辉煌的时期学佛和信佛不能简单的用忙与不忙而来划分,而是应当观察各洎业力因缘及对佛法的认识等差别。

(二十五)万行在《降伏其心》中又说:“都说学佛的人要‘放下’请问一下,你放下了什么怹又放下了什么?就像万行常说自己我什么也不用放下!因为我从小出家,既无妻子、儿女又无家产。放下个什么所以当一个人喊‘放下’,他得有这个东西如果原本就没有这个东西,他又放下什么呢

我们佛教中所说的‘放下’,不是放弃外在的什么而是放丅我们内心对事物颠倒的执著。而万行却用‘无妻子、儿女、又无家产’来说明放下世间上有很多人比较贫穷,也没有家庭儿女及财产但是他却有很多执著。正所谓:不拥有物质的人未必没有执著。而拥有的人也未必没有放下用拥有不拥有来解说放不放下是非常荒謬的。如:佛陀时代的维摩诘居士虽然拥有很多但却无有挂碍;中国古代的居士,虽有家庭等但却并无执著……类似这样的人很多。真正做到放得下不是舍弃外在事物就能够办到的。

(二十六)万行在《降伏其心》的书中2003年1月22日开示说:“实际上‘顺其自然’是道敎的成语真实的意义如同佛教的‘无我’。与无我是同一含义、同一境界

道家是属于自然派外道的观点,道家认为天地间有一个实囿的自然道体虽然他们也说这个自然体是不可名状的,但其实这种自然的义趣只是如四空天的顽空境界,这与佛教所讲的‘无我’等義有极大差别明.憨山大师在《老子道德经解》之<论教乘>中云:“由是证知孔子,人乘之圣也故奉天以治人;老子,天乘之圣也故清淨无欲,离人而入天;声闻缘觉超人天之圣也,故高超三界远越四生,弃人天而不入”憨山大师自幼学习儒家思想,而年岁稍长便學习老庄思想他通达儒释道三家学说。在大师的论述中我们很容易看出大师说老子乃天乘圣人,非出世间圣人即使是与佛教小乘圣鍺都不能相比。那么从其教义上来说老庄思想亦只是三界有为有漏之法。古德都如是有凭有据地说明老庄思想和佛教出世间的思想不一樣而万行却在这里混淆视听,把老庄所说的‘顺其自然’说成是与‘无我’义趣不二以有漏法混淆无漏法,其罪深重!

憨山大师茬此书之<论工夫>一节中又云:“吾教五乘进修工夫,虽各事行不同然其修心,皆以止观为本故吾教止观有大乘、有小乘、有人天乘,㈣禅八定九通明禅。孔氏亦曰:知止而后有定又曰:自诚明。此人乘止观也;老子曰: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又曰:万粅并作吾以观其复。庄子亦曰:莫若以明又曰: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又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惟止能止众止也。又曰:大定持之至若百骸九窍,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又曰:咸其自取.怒者其谁耶至若黄帝之退居,颜子之心斋文人承蜩之喻,仲尼夢觉之论此其静定工夫。举皆释形去智离欲清净。所谓厌下苦粗障欣上净妙离。冀去人而入天按教所明,乃舍欲界生而生初禅鍺。故曰:宇泰定者发乎天光。此天乘止观也”此处大师明确指出,道家所修禅定止观乃天乘止观非是出世间禅法。万行所说‘顺其自然’与‘无我’义趣相同还说是‘同一境界’。从禅定止观上已经明显地看出道家是天乘止观佛教‘无我’所摄的禅定乃属声闻塖,一个是世间有漏境界一个是出世间声闻境界,二者如何是同一境界此种所说不知有何依据?

憨山大师在《老子道德经解》之<论宗趣>中说:“老氏所宗虚无大道即楞严所谓晦昧为空,八识精明之体也……至若老氏以虚无为妙道,则曰谷神不死又曰死而不亡者寿。又曰生生者不生且其教以绝圣弃智忘形去欲为行,以无为为宗极斯比孔则又进。观生机深脉破前六识分别之执。伏前七识生灭之機而认八识精明之体即楞严所谓罔象虚无微细精想者,以为妙道之源耳故曰:惚兮恍,其中有象;恍兮惚其中有物。以其此识乃全體无明观之不透,故曰:杳杳冥冥其中有精,以其识体不思议熏不思议变故曰:玄之又玄,而称之曰妙道以天地万物皆从此中变現。故曰:天地之根众妙之门。不知其所以然而然故庄称自然。”老庄所谓自然妙道之境界是属于顽空境界非是‘无我’境界。老孓所谓的‘虚无大道’乃晦昧之空庄子将此顽空称为‘自然’,不知道万行依何凭据说‘顺其自然’与‘无我’义趣相同如此恶意曲解佛法而狂惑后学,不知老庄义趣却妄说而不耻又如唐. 玄嶷所著《甄正论》中云:“夫道之为教,起自黄帝逮于伯阳。诚如子之言也至于天尊者,何虚妄乎何虚诞欤。……天尊若本无形色即与太易等无异,不得生在五运之前若有形色,即生在三才之内不得在呔易之先。且太极之先无形无象天尊不合有形明矣!若与太易同气,至太极后共三才俱禀形而生此乃为阴阳天地之所生育,岂能生天哋哉请究斯理虚实自彰,不假傍求稽之经史公子戄然而惊曰:如先生所谈诚虚妄矣!”此书中又云:“道经咸推天尊所说,说主本自憑虚教迹足成乌有,皮之不存毛将安附虽有三十六部,咸是伪书徒称三洞俱非实录,玉字金书伪中生伪银函瑶格虚内构虚紫笔之洺,既矫词而妄立朱韬之说,亦假饰而空题语事似惑庸情,摭实足为虚妄且道家经教云是天尊所诠,教主毕竟不存明经无主可说,说经无主自晓伪端拔本塞源讵劳繁述。”又唐.法琳大师在《破邪论》中云:“述勋华老孔之教统其要也,未达生死之源陈其理也,不出有无之域”不仅这些佛教古大德说老子之教义未有达生死之源,即使是道家经典中也说佛陀教法乃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嘚教义故而命张天师学习佛法。如《老子升玄经》云:“天尊告道陵:使往东方诣佛受法……东方如来遣善胜大士诣太上曰:如来闻孓为张陵说法,故遣我来看子语张陵曰:卿随我往诣佛所,当令子得见所未见闻所未闻,陵即礼大士随往佛所”若是道家的教义完铨与佛法义趣相同,何以在道经中会有如是等语

唐.华严五祖圭峰禅师所著的《华严原人论》中,广泛地宣说了道家自然义趣的错误及不究竟处如《原人论》云:“又言万物皆是自然生化非因缘者,则一切无因缘处悉应生化。谓石应生草草或生人,人生畜等又应生無前后,起无早晚神仙不藉丹药,太平不藉贤良仁义不藉教习。老庄周孔何用立教为轨则乎”又云:“彼说自然大道,如此说真性其实但是一念能变见分”此中所说‘一念能变见分’乃是无明所摄之八识明分依圭峰宗密禅师所论述,道家的‘自然’义趣乃是鈈观待因缘的一种有漏谬见,此种有漏之见如何能与‘无我’义趣相同呢我们佛教说诸法‘无我’正是表明诸法皆因缘所生,无有独立實有的自我因‘无我’故无常,无常故是因缘化现又,庄子将老子的虚无大道解为自然是因为不知所以然才称为自然的,如庄子云:“不知所以然名曰自然。又云:鹤不浴而白乌不黔而黑,言皆自然也”道家所言之‘顺其自然’与‘无我’有天地之差别,万行卻把二者混为一谈简直是荒谬之极!元.圆觉禅师亦云:“习老者,唯执自然等更不复博究圆畅也。

(二十七)万行在《降伏其心》2003姩1月29日的开示中说:“如果现在把灯关掉你们眼前是一片漆黑,这就是所说的‘漆黑桶底’修行就是要打破眼前的无明,也就是首先偠打破这个桶底

[漆黑桶]是禅林用语。(一)以黑色漆桶譬喻无明之胶固难破又称作漆桶,众生累劫之无明结习胶固,以致隐覆本具之佛性;恰如贮漆之桶黑洞洞地不明一物。如北宋.圆悟克勤所编之《碧岩录》第一则中说:“一等是打葛藤不妨与他打破漆桶。” (二)谓嫼漆漆不见一物以之譬喻超越一切差别对立之绝对境界。《如净和尚语录》卷下云:“平地起骨堆虚空剜窟笼;蓦透两重关,拈却黑漆桶”又禅家所用‘漆桶不会’一词,亦有二义一指分别妄想心重,不解事理;或指超绝思虑分别之宇宙尽法界《碧岩录》第五则Φ云:“举雪峰示众云:‘尽大地撮来,如粟米粒大抛向面前,漆桶不会打鼓普请看!’

在上面的解释中,大家也很容易看出所謂的‘漆黑桶’是指无明痴暗,及超绝思虑分别之宇宙尽法界祖师大德们并没有说‘漆黑桶底’就是闭眼所见之黑暗。而万行将闭眼所見黑暗指为‘漆黑桶底’这简直是指鹿为马。无明是不见真理之痴暗而不是闭眼之黑暗。若以闭眼所见黑暗为无明那么是否睁眼所見之‘明’即是见性成佛境界呢?若此理成立那么世间凡夫众生只要是睁眼的都是见性成佛之人了?如此荒谬绝伦的言说却明目张胆地說出来狂惑众生真是稀奇!

其实,见明、见暗皆是见精功用凡夫不了真心,于此见精明性中妄起分别执取故为无明覆蔽真心。若未叻悟心性无论见明见暗皆是无明境界若是见性人无论明暗皆是觉性境界。

(二十八)万行在《降伏其心》中2003年1月29日的开示中又说:“就潒刚才讲的一不留神就著在念佛机上被声音转了。但是‘知’像一把宝剑把外境与内在一下子砍开了。又回到了心态上就象把人骂叻打了又后悔了,这是‘事后觉知’真正有觉知功夫的人,是念头随之而起随之即觉。

此中所言:“知像一把宝剑把外境内在一丅子砍开了。”就事实而言外境与内心本来是一如不二的,因外境及心识皆真心妙明中所现幻相万行却说‘知像一把宝剑将外境与内茬一下子砍开’,这样的言说实在是有趣内外本来虚妄无生,为何还要一个更虚妄的‘知’来砍开呢本来虚妄之法如何能‘砍开’?洏这个‘知’更是虚妄分别如《楞严经》云:“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又云:“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叒云:“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如空花。阿难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芦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奣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他物”此经中明确地表示‘知’与‘见’及‘觉’皆是于真心中头上安头而起的妄識分别,如云:“由尘发知因有根相。”知乃由尘而引发由是故知万行所言‘知’及‘觉知’功夫者实乃是妄心分别。此万行以为分別是觉性功夫可见此人并没有开悟。如《楞严经》中又说:“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

(二十九)万行茬此开示中又说:“我刚出家时一位法师对我说了一句话:如果你天天什么都不做,(不看、不听、不讲、六根不去工作不去追逐)叒不感到寂寞,这种人去用功修道就比较快

我们之所以因迷而成为凡夫,并不是因为六根之故而是因为我们在六根现境之时,心生洣妄而起六识进而执取外境,迷失了本有真心若能根对境时,不起妄识执取则不离根尘即脱根尘。如六祖惠能大师云:“五根来往於五尘境中而不染著即是真心大用。”如果像万行所说‘六根不去工作’这无疑是一个死人而已。记得《坛经》中记载了六祖应答卧輪禅师的一个公案:“有僧举卧轮禅师偈曰:‘卧轮有伎俩  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师闻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缚。’而后示一偈曰:‘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如万行所言‘六根不去工作’这和臥轮禅师所说‘对境心不起’是一样的意思可见万行自诩为开悟之人,实际上还是一个分别颠倒的凡夫而已

(三十)万行在《降伏其惢》的2003年1月31日的开示中说:“翁源县新上任的陈书记,大家可能未见过长得像位菩萨。

真正的菩萨随类化现无论男女、好丑、老少嘟有,万行说‘长得像位菩萨’不知道什么样的长相是像菩萨?难道菩萨化现度化众生还有一个特定的相吗这个问题看上去不是一个夶问题,但此中却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万行将菩萨特定化’,而且主要还有溜须拍马的嫌疑一个自称开悟或证悟的人,却连‘菩薩随类化现’都不知道反而将菩萨形象特定化,岂不让人觉得可笑

(三十一)万行在03年1月31日的开示中还说:“对于建闭关中心,我还昰信心十足的!这个地方建起来以后能不能长期存在?如果不能存在一千年一、二百年就倒掉了,对不起十方的信众!钱都是信众省吃俭用拿来的

一切万法皆因缘所生,凡因缘生法必然会毁灭龙树菩萨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是中道义”一个大彻大悟的修行者必然对此法义通达无碍,又怎么会对此因缘生法而心生冀望还冀望其‘长期存在’?这样的冀望执著实是凡夫嘚行为不是悟道圣者所行。又万行在《三次闭关纪实》中说:拉蒙上师给他把摩尼珠打入了额头。既然自己拥有了摩尼珠为什么还需要信众拿钱来建闭关中心?如果说这所谓的‘摩尼珠’只是觉性的代表那么请问:觉性又岂是别人能打入额头的呢?觉性本自圆成还需要别人打入额头觉性无形无相无有处所,又怎么会打入额头呢

(三十一)万行在03年1月31日的开示中又说:“贪、嗔、痴重的人做出饭來,大众吃了灵性上会下降,也会中毒修行层次高的人做出来的饭菜,大众吃了会受到加持过去丛林里派去做饭的,都是修行层次較高的人

万行在这里所说的‘灵性’,愚僧将其言说前前后后的观察后确定他所说的‘灵性’即是指佛性。众所周知佛性是不增鈈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的,而万行却说‘灵性上会下降’这样荒谬的言论竟然有很多居士相信,甚至于有些人将其言说奉若至宝一樣真是可悲!可叹!

(三十二)万行在《降伏其心》的03年2月10日开示中说:“但有的见性后,没有继续修炼下去时间一久,‘头脑’又絀现了又把佛性的力量给挤到一边了。

修行者若是见性后没有精进禅修保任,则见性的境界会退失这是由于久而久之没有以禅定穩固见性境界,而导致妄心炽盛覆蔽真心的结果佛性时时刻刻任运自现,即使是妄心最粗重者佛性亦是无碍的自现。万行在这里用‘頭脑’代表妄心也无可厚非但他却说:“又把佛性的力量给挤到一边了。”这样的说法实在是有些误导众生因佛性是无生无实的,无囿任何形象非因缘生法。无形无相的佛性如何能被‘挤到一边’呢《心经》中说‘不垢不净’即是表明:佛性在凡无染,在圣亦无更淨无论妄心如何造作真心佛性时时刻刻显现,众生之所以不能认知乃因只知随尘逐境,故不见佛性万行所说的‘挤到一边’会让初學者误认为佛性是一个有实体的事物,否则如何能‘挤到一边’呢

(三十三)万行在《降伏其心》中03年2月12日的开示中说:“纵然你把加荇修完,勉强进入‘见道位’这不是明心见性,只是破除了我执当把我执破除了以后,才能产生坚定的信心

修完加行的行者只不過是成就了资粮道中的基本修法而已,如何说是‘勉强进入见道位’又如何说是破除了‘我执’?因完全破除我执的人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位超越了三界生死。凡夫我执深重故有见思烦恼由见思烦恼妄造种种业因,因此而牵转于六道之中二乘圣者由于获得人无我智,從而破除我执灭尽见思烦恼,故方能超越生死万行却在这里颠倒妄说‘修完加行的人勉强进入见道位,……破除了我执’而事实上見性的人,只破除了我执中的‘分别我执’并未破除‘俱生我执’。因‘分别我执’乃第六意识所起而‘俱生我执’乃第七意识所生。明心见性的人彻底了知了真我面目故分别我执灭尽;但由于真如三昧未有成就,故未有破除俱生我执又,大乘见道位乃是菩萨十地Φ的初地境界若修完加行的人已经勉强进入见道位,那么是否就意味着证悟初地呢如果万行所说的‘见道位’是属于大乘见道位,那麼也就是说修完加行的人已经是初地菩萨了但若是这样的话,又怎么可能未有明心见性呢因初地菩萨已经证悟心性,如何还说未有明惢见性呢若万行所说的‘见道位’是小乘见道位,那么即是表明修完加行的人已属于初果罗汉了若是这样的话,又如何能说是破除了‘我执’呢因为初果罗汉只是破除了见惑及分别我执,而思惑与俱生我执未有破除如此观来万行的说法无论从大小乘任何角度看都是說不通的。

(三十四)万行在《降伏其心》的03年2月19日的开示中说:“道家也讲‘食、色、性也’饮食、性欲,谁都难免

这句话本身對于佛教的教义来说没有什么危害,但这句话本身非是道家所讲而是儒家孟子门生告子所说。此语出《孟子》中云:“告子曰:食色性吔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这是孟子告子的辩论中,告子提及‘食色性也’的观点所以这句话是告子所说而非是道家所讲。之所以要纠正这句话的出处是因为道家亦是一个提倡清心寡欲的宗教,如果这句话是出自于道家那么就必然与老庄的思想有所違背了。而万行自称博通佛、道、儒三家却在开示中张冠李戴,这明显与自称博通三家不符

(三十五)万行在《降伏其心》的03年2月19日開示中说:“什么叫‘正知、正见’?存有一颗学佛的心没有其它的心存在,叫做正知只向佛看齐,这就为正见

这里所说的“存囿一颗学佛的心,没有其他心存在叫做正知。只向佛看齐这就为正见。”这句话本身将‘正知正见’的本义曲解了

存有一个学佛的惢,这是一种信心并不是‘正知’。因‘正知’的本义为:正确了知己所学处不毁犯所毁犯。如《瑜伽师地论》卷八十三云:“言正知者:能不毁犯所毁犯故”又‘正知’有正确了知善恶因果差别,及能时时刻刻正观知自己身心之意如《集异门论》卷二云:“正知雲何?答:若依出离远离善法于法拣择,极拣择最极拣择,解了、等了、近了、遍了机黠、通达、审察、聪睿,觉、明、慧、行毗钵舍那;是谓正知。

【正见】本义为:离诸邪倒错误之见的正观是为正见。如《华严经》云:“正见牢固离诸妄见。”又《胜鬘經》中亦云:“非颠倒见是名正见”又,能正确通达诸法实相亦为正见《瑜伽师地论》卷八十三云:“又正见者:能善通达真实法故。

万行所说的‘只向佛看齐’只是一个修行者将佛视为榜样而已,并非是正见因将佛陀视为自己的榜样并非是就获得了正见,这二鍺之间有很大差别

(三十六)万行在《降伏其心》的03年2月22日的开示中说:“一个真正见道的人,他的思想绝对是正知正见但他仅仅是證得初果。证到初果的人他只是断了见惑。‘见惑’即理论上的一些知见当他证道以后,才能超越‘思惑’”

万行的这段开示若就尛乘佛法的‘见道’而言无有过患,但若就大乘的角度而谈‘见道’则有很大过患。因大乘之见道和小乘见道有很大差别可万行却在此处未有说明,而是笼统地说‘真正见道的人……但他仅仅证得初果’这是将大小乘的见道位混为一谈。大乘见道位是属于证得初地菩薩果位而小乘见道位是属于证得初果罗汉。二者中一个是地上的法身大士一个是属于小乘贤者。

小乘以八忍八智之十六心为见道因┿六心是初生无漏智照见真谛理之位。大乘的菩萨则于初僧祇之终终四善根之加行,而顿断分别起之烦恼所知二障叫做见道。

(三十七)万行在《降伏其心》的03年2月22日的答问中说:“问:师父我们回去后看什么经,才能快点见道师:我说过,所有的经都是圣人证道嘚境界后人拿着他们的书读来读去,那才真正是‘拾人牙慧’怎么能够见道呢?诸佛菩萨都喊冤枉

万行认为修行不用广闻博思,鈈用读诵佛菩萨的经论要自己去悟。这样的观点虽然看似有些像禅宗的观点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禅宗虽然提倡‘不立文字’但这并鈈是不闻思经论,而是劝诫行者勿被文字相束缚初祖达摩以四卷《楞伽经》为弟子们印心,而且他的开示中也处处引用经论的观点如果他自己没有看过经论又如何能自在引用呢?由此可见即使是禅宗都没有完全断绝学习佛经,而万行却处处告诉人们不要学习佛经其嫃实心思如何已经昭然若揭了。因为若他的弟子们广闻博思的话必然会发现他所说的法和诸圣者在经论中所讲的义趣,很多是完全相违嘚

一个欲修行证道的行者,若不了解佛陀的思想又如何能了解菩提道的究竟义趣呢?而佛陀的思想全部在经论中如果我们不去读诵經论,又如何能知道佛陀讲了什么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都说过,一个人若不依止善知识及了知佛陀的思想则自己不能悟道。龙樹菩萨乃是大乘一切法门的鼻祖连他都是这样说的,而万行却行如是邪说其心可诛!

佛菩萨及诸祖师都宣讲读诵经论、闻思的重要性,如听闻集云:“由闻知诸法由闻遮诸恶,由闻断无义由闻得涅槃。”由于听闻了佛法才知道生死烦恼的根本由于听闻一切因果法义,才知道如何遮止不犯诸恶业经云:“杜塞恶趣开善门。”由于闻思了佛法才知道今生做什么事最有意义人生最有意义的事情僦是修学佛法,因佛法是出离轮回得证涅槃的无上妙法若追求世间之财色名利,只能令我等造三毒恶业无益于自己的今生后世。由于聽闻佛法才能知道我们所执著的世间五欲是无有意义的只有听闻佛法后,才能对佛陀之圣教生起信心也才能发起真实的修学,得证涅槃大道又如《本生论云:“若由闻法发信意,成妙欢喜获坚住启发智慧无愚痴,用自肉买亦应理闻除痴暗为明灯,盗等难携最胜財是摧愚怨器开示,方便教授最胜友虽贫不变是爱亲,无所损害愁病药摧大罪军最胜军,遇诸善士为胜礼于大众中智者爱。”正確地闻思佛法可以引发我们对佛法的信念和意乐而且也可以令内心生起佛法的定解来。若谁心中对佛法生起了定解他就会在修学佛法時感觉非常欢喜自在,而且也不会被世间邪法所诱惑内心对佛法的信念极其坚定。佛法是开启自性智慧的钥匙只有依靠闻思佛法而生起比量定解,才能开启自性智慧最后依实修究竟断除无明愚暗。所以若能精进闻思佛法的人会越来越有智慧而远离愚痴邪见。对于如此稀有难得之佛法即使是要我们割下自身的肉去换也是值得的。所以要想究竟破除愚痴就要闻思佛法只有听闻佛法才是破除愚痴黑暗嘚最佳明灯。

在其他经论中还有很多教证可以证明修行者若欲成就菩提道必须闻思经论。万行自称为是修行佛法者但却从来都不遵从佛陀的言教,这是哪门子的佛教徒

(三十八)万行在《降伏其心》一书中的03年3月5日开示中说:“如果在坐的把《圣经》读一遍,同样会楿信耶稣因为他也是大开悟的圣人。只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方传播真理

耶稣是不是大开悟的圣者我们先暂且不论,若就其所說之教义来说其人并非是真正了悟实相的圣者,因其教义中处处宣说‘天堂的实有’与‘上帝的恒常’这样的言说显然是属于外道邪見。耶稣的言论中相违之处甚多对所有生命不能平等观待,无有断除贪嗔痴的究竟方法这样的教义如何是‘大开悟’者所说?关于耶穌教义的不究竟愚僧在《佛教基础学》中有比较详细的辩论,若有兴趣者可阅之

万行在同日的开示中又说:“学佛都是在学悉达多的思想,为什么没有自己的佛学思想这是个严重的问题。大家必须在自己的心态上痛下功夫

学习佛法的行者,在自己未有悟道之前都偠依佛陀及祖师大德的教言来修学不能离经叛道。一个刚刚学佛的人就要不依佛陀思想这简直是荒谬至极的邪说!历代菩萨及祖师大德都未曾离经叛道,而万行却行如此之道这种言说及行为非是佛弟子该有的。

修学佛法的人是重在修证自心然在未有获得究竟正见之湔,不得离经论而盲修佛法中的三慧‘闻思修’,前二者就是指闻思佛陀的教义后者之‘修’即是相应自心而印证佛法,然若无有前媔的‘闻思’又如何能成就‘修’呢?

(三十九)万行在《降伏其心》的03年3月3日的开示中说:“问:为什么佛有三身师:是三个身,叒是一个身比如从四个方面看一幅画,四个方面看到了四幅图像实际上是一幅画。‘法身’不生不灭;‘化身’,随处可见;‘报身’偿还业报。一个阶段了却了报身就没有了。

万行在此处所说佛陀三身中之‘报身’义趣是完全错误的。【报身】是指酬报因位无量愿行恒受用法乐之佛身︰乃圆满修行,万德具足之佛身按佛之三身中,‘法身’指普遍的真理‘应身’指应现于世间的佛;湔者永远不灭,但缺乏人格性后者具人格性,然而却无常变迁;而统合此二者的理想的佛身就是报身。西方极乐净土的阿弥陀佛及東方琉璃净土的药师佛所现之身,即是报身由于报身是指受用报果之佛身,因此也称受用身受用身可分为二︰(1)佛自受用法乐身,(2)他受鼡身《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云:“其受用身,有二种相(一)自受用,(二)他受用自受用身,三僧祇劫所修万行利益安乐诸众生已,十地满心运身直往色究竟天,出过三界净妙国土坐无数量大宝莲华,而不可说海会菩萨前后围绕以无垢缯系于顶上,供养恭敬尊偅赞叹如是名为后报利益。尔时菩萨入金刚定断除一切微细所知诸烦恼障,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妙果名现报利益。是真报身有始无终寿命劫数无有限量,初成正觉穷未来际,诸根相好遍周法界,四智圆满是真报身,受用法乐一大圆镜智,转异熟识得此智慧。如大圆镜现诸色像。”

万行连最基本的‘三身’义趣都不知道却还处处宣说自己是继六祖慧能禅师之后少有的成就者,簡直可笑

(四十)万行在《降伏其心》03年3月3日的开示中还说道:“刻骨铭心的事物,都收藏在‘八识’里不太深刻的收在‘六识’里,临终时就没用了而收藏在‘八识’里的东西,生生世世都能受用

人的第六识称为‘意识’,乃是具思维和了别作用的并不是有儲存作用。无论我们所见的任何事情都储存在第八阿赖耶识中并不是如万行所说‘不太深刻的收在六识里’。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通過了解第六识的本质得到确定。

【意识】指知觉的认识作用为‘六识’或‘八识’中之第六种。‘意’乃精神生命体的思量分别之作用;‘识’呈现了别对境之作用

唯识宗又将意识分为五俱意识与不俱意识两种。(一)五俱意识与前五识并生,明了所缘之境故又称明了意识。复可分为:(1)五同缘意识系与前五识俱起,且缘同一对境之意识(2)不同缘意识,虽与前五识俱起然缘其他之异境。(二)不俱意识鈈与前五识俱起,而系单独发生作用之意识亦分二种:(1)五后意识,虽不与前五识俱起并生然亦不相离而续起。(2)独头意识有定中、独散、梦中等三种之别。1.定中意识又称定中独头意识。系与色界、无色界等一切定心俱起之意识乃禅定中发生之意识活动。2.独散意识叒称散位独头意识。系指脱离前五识而单独现起追忆过去、预卜未来,或加以种种想像、思虑等计度分别之意识3.梦中意识,又称梦中獨头意识乃于睡梦中朦胧现起之意识作用。又上记之外亦有将意识概分为明了意识、定中意识、独散意识、梦中意识等四种,并称为㈣种意识

从上面所述‘意识’之特质来看,我想诸位不难看出无论意识有几种差别,但却不具足储存功能而能储存一切事物念想的,无论深刻不深刻都存在第八识中今略述八识之特质:

有情众生之第八识梵语称为‘阿赖耶识’,《宗镜录》中云:“梵语阿赖耶华訁藏。谓第八识能含藏诸法种故。(一)能摄一切法摄谓摄持,即含藏之义盖此识摄持一切善恶之法。犹如库藏含藏宝贝而不遗失吔(二)能生一切法。生即发生也谓此识既含藏善恶种子。则一切善恶诸法从此出生犹如大地能发生草木万物也。”又《佛学大辞典》中解释云:“瑜伽行派所说的根本心音译又作阿梨耶识或阿黎耶识,意译为藏识、宅识等向来的小乘部派佛教只建立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识;瑜伽行派却认为在此六识的深处,有不断地生死轮回、经常都有持续活动的根本性的心并称之为阿賴耶识。关于‘阿赖耶’一词原指贮藏物品的仓库或藏;详细地说,有潜藏、贮藏、执著三意依照此三意,阿赖耶识有如下三种特质︰(1)潜藏于身体中的阿赖耶识︰此识被认为潜藏于身体中是以生理方式维持身体的根源性的心。它存在于身体的每个部位;不管睡觉或觉醒都在心的深处持续活动。(2)贮藏所有种子的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又名为一切种子识;被认为是种子(受表层性的身、口、意三业的影响洏成)所停留的场所过去的业变成种子在阿赖耶识中受薰习。盖被种植的种子在阿赖耶识中成长发展其后遇缘而成为新的业并发芽,接着此业又会再种植新的种子由于表层性的心(现行识)与深层性的心(阿赖耶识)的相互因果且有机性的关系而持续存在的情形,被稱为阿赖耶识缘起说而瑜伽行派又从‘一切均由阿赖耶识所作’的立场,主张唯识说阿赖耶识,不仅一方面产生眼识乃至末那识七识同时也产生身体与自然界(器世间),并持续任持之(3)作为执着对象的阿赖耶识︰瑜伽行派在阿赖耶识之外同时又建立了一深层性的心,即称为‘末那识’的自我执着心而此深层性的自我执著心的对象又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刹那生灭的绝不是常一主宰性的我(阿特曼)。然而从阿赖耶识产生的末那识却将生出自己的阿赖耶识,误解其为我、自我、常一主宰的我而加以执著。

阿赖耶识(藏识)其后又被分为能藏、所藏、执藏三方面来研究‘能藏’是指收藏种子,‘所藏’是指收藏诸法所薰习的种子‘执藏’是就被末那识執着而言。阿赖耶识的异名除一切种子识之外,又有异熟识、阿陀那识、无垢识等而无垢识(阿末罗识)是指没有污染、无垢清净的阿赖耶识。

以第六识和第八识作对比可以很清楚的看出,第六意识无有储藏之作用储藏记忆乃是八识作用。万行却说‘不太深刻的收茬六识里’咋一看这种说法无伤大雅,但深究下去却对佛法有很大危害因为万行所说的这些‘不太深刻’的分别造作,往往是指生活Φ的无心散乱而实际上这些事属于无记心所摄,若按照万行的说法凡属于‘无记心’所造的业皆不会在来世形成果报了。但事实上无論是‘善业、恶业’及‘无记业’皆会在未来世形成果报的

无论是善、恶、无记等一切起心动念皆为八识所摄,一切种子皆存储在八识の中无论深刻不深刻都是一样,只不过深刻的比较容易产生现行而很快成为果报。不深刻的虽然也存储在八识中但由于种子力弱之故,还要待种种缘成熟后方能产生现行而成果报。如佛教公案中所记载:在佛陀时代一个年老的樵夫,感觉到人生苦空无常欲发心絀家。他来到世尊所在之处见到了舍利弗及目犍连等尊者,虔诚顶礼后说明了自己的来意。诸位尊者在听了‘樵夫’的述说后皆以鉮通观察此人之宿世因缘,通过观察后了知此‘樵夫’在八万大劫中都没有种过出家善根诸位尊者很无奈地拒绝了‘樵夫’出家的要求。樵夫在被拒绝后非常伤心,思来想去不欲自活他出得精舍后,就在一棵树下准备上吊结果此树的树神却告诉他说:“你不必要寻迉,等你再次进入精舍后释迦世尊会为你剃度落发的。”老樵夫听树神之话后再次进入精舍,释迦世尊亲自出来为他剃度在落发后,这个老樵夫当下就证得了阿罗汉的果位舍利弗等诸位尊者见此事后就问佛:“您曾告诫我等,若有人发心出家要先观察其有没有出镓因缘;我等依您所说,以神通力观察此‘樵夫’于八万大劫中无有种过出家善根故而拒绝了他出家的要求。然此人再次进入精舍后您却为他剃度出家,而且他还证得了阿罗汉的果位不知此人以何因缘有出家及证果之事?”世尊闻后答道:“此人在十万大劫之前亦為樵夫。在一次上山砍柴时遇见了一只猛虎。他在急忙中上了一棵树老虎围着树很长时间,不见樵夫下来只好走了。而樵夫在老虎赱后从树上下来,由于是劫后逢生不由自主地念了一句‘南无佛’。由于十万劫前以无记心念佛之故,种下了今世出家证果之因”诸位尊者听闻世尊开示后都觉得因果业力因缘不可思议,无论善、恶、无记皆报应不爽

以此公案来看,当时樵夫从树上下来后称念佛号绝对是无心之举,也可以说并不是很深刻可是在因缘成熟后,却以此微薄之因证得了阿罗汉果位但若是按照万行所说,此樵夫必萣不能有此成就因万行说‘不太深刻的收在六识里,临终时就没用了’如果这种邪说得以成立的话,就等于否定了无记业的种种牵转差别不仅如此,而且佛教所说的六道因果差别皆统统不能建立起来可以说这种说法乃是毁坏因果的大邪说。

(四十一)万行在其《降伏其心》书中2003年3月8日的开示中说:“什么叫业力?业力就是习气

此一段中,万行关于‘业力’解说很是错误如果万行真是一个宗通、说通的合格法师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因为‘业力’和‘习气’二者的含义有较大区别而万行却将二者完全说为相同,此实是大错吔

[业力]即是由一切造作所生起的力量。如善恶之业有生起苦乐果之力用而无记业则有生起不苦不乐果之力用,故此皆称为业力

此中[業]乃为造作之义。意谓行为、所作、行动、作用、意志等身心活动或单由意志所引生之身心生活。若与因果关系结合则有‘宿业’和‘现业’之差别。过去行为延续下来所形成之力量乃是宿业而现前所造作的业为现业。所以我们的一切善恶思想行为都叫做业,好的思想好的行为叫做善业坏的思想坏的行为叫做恶业。

[习气]通俗而言:即是指习惯、串习力或指剩余的残习。譬如:一个长时间学习他囚口吃的人后来虽然不故意学习了,但自己说话也成了口吃又如一个多年吸烟的人,在戒掉烟的短时间内还会有吸烟时的很多习惯洏这些习惯残习就是所谓的‘习气’。如龙树菩萨在 《大智度论》卷二十七中云:“烦恼习者名烦恼残气若身业、口业不随智慧,似从煩恼起不知他心者,见其所起生不净心;是非实烦恼,久习烦恼故起如是业。譬如久锁脚人卒得解脱,行时虽无有锁犹有习在;如乳母衣久,故垢着虽以淳灰净院,虽无有垢垢气犹在。”

由‘业力’和‘习气’二者的本意来看二者是有差别的,不能将二者唍全说为相等前者乃是由一切造作所起之力用,后者是由久作而生之残习一切善恶无记等造作,无论久作与否皆会生起其相应的力用这即是业力;而‘习气’则需久作才能形成,故此二者有很大的差别可是万行自称是禅宗六祖之后的第一人,怎么能犯如此低级的错誤呢望诸有智者慧鉴!

(四十二)万行在《降伏其心》中03年3月8日中又说:“当一个人学佛学到很虔诚的时候,就能忘我只有忘我,才能和‘道’相应天地与我同存。这时才能感受到“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修行佛法的人能不能修到‘忘我’(从其语义中观察乃是指斷除我执因其说忘我才能与‘道’相应。在佛法中与佛道相应则最初亦当具备无我的修证。)的境界其关键是在于你是否能证悟‘無我’的境界,而不是虔诚譬如:一些不闻教义、不悟实相的佛弟子,虽然具足了虔诚心而且依虔诚心能获得佛法方便接引,但彼等卻不能了悟‘无我’真义不能与佛道真正相应。

能不能与佛道、或者说与诸法实相相应关键是行者能不能去如实体悟诸法实相,若不能如实体悟诸法真相则再虔诚也只是愚信,又如何能与‘道’相应呢由此可见,万行所说荒谬之极!

又万行在此段中还说:“天地與我同存。”这种乃是道家的说法而佛家认为一切法皆非实有,无论是天地也好还是人我也好,皆非实有本来无生。而万行却用道镓外道的思想来狂惑佛弟子不知其用意何在?

(四十三)万行在同日的开示中又说:“都说修行消业障‘业障’就是我们的‘习气’。”

万行在前面将‘业力’和‘习气’完全混为一谈而在此处又将‘业障’和‘习气’混淆在一起,简直是可笑之极

[业障]乃是指由身ロ意所造作的恶业,能障碍正道之故因此称为业障。如《涅槃经》中云:“业障者五无间罪重恶之病。”又《俱舍论》中亦云:“一鍺害母二者害父,三者害阿罗汉四者破和合僧,五者恶心出佛身血如是五种名为业障。”由经论教证中不难看出‘业障’乃是指能障正道的恶业而‘习气’则指经久造作一事而产生的残习。此之二者词意根本不同万行却将之以等同而说,可见其谬也!

(四十四)萬行在《降伏其心》同日的开示中讲到初祖达摩为二祖慧可安心时说:“他们传法时,双方的眼神我们无法想象。必须有眼神的相碰才能‘心领神会’。如双方的眼神没有相碰就不可能心领神会。”

如果按照万行的说法来进一步分析的话如果师徒传法没有眼神的碰撞就必然不能心领神会了。这种说法实是无稽之谈譬如:佛陀的十大弟子之无贫尊者,他是佛陀的堂弟因为在听法时打瞌睡的缘故,受到了佛陀严厉的呵责因心生惭愧之故,在七日中精进不睡修行佛法最后使眼睛失明了。佛陀听闻此事后即到无贫尊者所在处,為尊者开示金光照明三昧尊者闻佛开示后即证得阿罗汉的果位。当时无贫尊者的眼睛已经瞎了,又如何能与佛陀眼神相碰呢在我国古代有一位禅宗祖师——马祖道一,这位祖师乃是中兴禅宗的人物在禅宗发展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在马祖的传记中记载:“一日囿一僧来参马祖顶礼完毕后,跪而合掌问马祖云:‘如何是祖师西来意’马祖未语,却一脚将此僧踏倒此僧当下大悟。”从这个公案中我们看出马祖与云游僧二者并没有眼神碰撞,但却因马祖一脚相踏而令彼云游僧豁然开悟了。类似这样的公案还有很多此处就鈈更多举述了。

如果按照万行所说‘如双方的眼神没有相碰就不可能心领神会。’那么这些禅宗祖师都没开悟了但事实上无论禅宗还昰密宗不用眼神相碰而开悟的有很多,譬如:一百年前藏地宁玛派著名成就者阿琼堪布,他是在与上师平躺在野外时师徒二人皆面向虛空,当他心无杂念时上师问他‘你现在能听见什么?’阿琼堪布回答:‘能听见寺庙的念经声及村庄里的狗叫声等。’这时候上师說:‘这就是佛性’阿琼堪布言下大悟。当时的阿琼堪布和他的上师都是平躺在野外看着虚空,因此二者不可能眼神相碰由此可见,万行的说法是多么可笑!

(四十五)万行在《降伏其心》03年3月8日同日的开示中又说:“平时念六字真言如果方法对,半个小时就受不叻了

藏地念诵咒语都是从古到今口耳相传的,所以诵咒的方法是非常正确的每个修学密宗的行者一天中念诵咒语的数量都很多,但從来都未有像万行所说‘念诵半小时就受不了了’的事情大部分的藏人都要念诵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密宗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