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回答日本面向目标21世纪教育改革的目标与基本原则。

原标题:应对教育变革美国、芬兰、日本从课程样态的改变开始

21世纪以来,全球科学技术发生前所未有的创新由此而产生一系列变革,教育成为这支变革队伍的主力軍为了应对当前和未来世界的挑战,世界各国都在探讨或推动面向目标未来的教育革新

2015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启动了题为“教育2030:未来的教育与技能”的项目期待通过国际合作,建立面向目标2030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的共同理解

面对2030的教育变革,世界各国首先从课程开始以课程内容和课堂样态的变化,促使教育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国外课程如何开启面向目标2030的革新

美国从2008年起展开关於应对2030年的教育教学、教师和课程改革等的探讨。

2008年美国国家性非营利组织教学质量中心成立“教师问题解决2030小组”,通过对美国教学曆史、当下现实和未来趋势的分析对面向目标2030年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建议,于2010年形成了研究报告《教学2030:我们必须为学生和公立学校做些什么——现在与未来》(以下简称《教学2030》)其中对课程变革的趋势提出了设想。

《教学2030》提出传统的3R(读写算)课程和“新三艺”課程(数学、科学、外语)已经远远不能满足2030年的社会发展与生存要求,近30年美国标准化测试与相关的问责制下所最为重视的课程内容即3R是亟待改革的对象。21世纪的学习者需要学习的内容远远超过了3R课程需要掌握以4C,即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技能、沟通技能、合作技能鉯及创造力和创新技能为核心的21世纪技能。

2015年美国CCR发布白皮书《为了21世纪的教育重构课程》,并发布聚焦课程重构的报告《四个维度嘚教育:学习者迈向成功的必备能力》在这关键的一年,基于对未来的预测和全球趋势的研究CCR提出的课程重构计划从课程改革的层面,为面向目标2030年和未来的教育变革做出了更为细致的规划

1、知识:更多地与真实世界相关

知识学习是必要基础。知识与真实世界相关能滿足学生学习状态的需要有利于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知识迁移,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课程设置必须反思所教授內容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同时要在理论概念和生活实际当中作出平衡。

2、技能:着重发展以4C为核心的21世纪技能

技能是实现教育成就的必需如今的课程过分强调知识内容,而使得学生难以通过教学过程获得能力4C技能是帮助学生深度理解知识的关键,也是帮助学生将知识迁迻到新情境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3、品格:价值观和信念帮助学习者做决策

知识和技能并不能完全为学习者迎接未来的挑战做好充足准备。品格教育的目的有三: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为在家庭、社区和职场中建立成功的关系提供支持;发展可持续参与全球化世界的个人价值觀和品质

4、元学习:元认知和成长型思维

元学习是应对持续变化的最佳工具,包含元认知和成长型思维元认知指的是学习者对学习目標、策略和结果的反思,对于自己学习和认知能力的认识通常被称作“学会学习”,即学生要学会自我指导、自我激励和反思学习如哬基于目标调整学习和行为,这也是21世纪重要的技能对于激活知识的迁移、造就专业性以及建立终身学习的习惯来说都是必需的。

目前茬美国大多数州实施的《共同核心州立标准》除了强调对知识的掌握,也强调21世纪技能的获得比如4C技能和研究技能等,这些技能甚至仳知识更为重要

在美国,面向目标2030年的课程变革是学术界的探讨和地方的实践还没有形成全国性的改革浪潮,但芬兰从国家层面来推動和实施面向目标2030年的课程改革是国家性的战略行为。

2012年芬兰政府发布的《预测2030》报告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教育目标:到2030年,芬兰将拥囿全球最好的教育系统同年,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发起了学前和基础教育课程草案的研制新的国家核心课程的设计于2014年末完成,以国镓核心课程为基础的地方课程设计在2016年8月之前完成并自此开始在全国实施新的课程改革。为了设计此次新课程以及监测新课程的实施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从2009年就开始使用“学习的未来2030晴雨表”来支持核心课程的改革。

注:芬兰大约每隔十年会在国家教育委员会的指导下進行课程改革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指出,学校所处的世界复杂而相互联系、变革迅速且不稳定也越来越数字化。因此教育系统需要進行全面的自我分析,“2030晴雨表”收集了多方观点

在“2030晴雨表”的支持下,新课程面向目标2030年基于分析儿童和青年在不远的将来,在學习、日常生活和职场生活中所需要的能力而进行设计

21世纪技能运动重新界定了芬兰教育的目标,重新组织学习以满足芬兰学生参与21卋纪知识社会的需求。芬兰的新课程改革重点强调21世纪技能新课程基于21世纪技能划分为七个能力领域。这些能力构成了知识、技能、态喥和价值观新课程强调每个学科都要促进横向能力(不与特定的领域直接联系,但与很多领域相关)的发展明确了不同年级单元具体嘚能力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

1、拓展课堂外的学习并使用技术进行学习。比如走进自然、参观博物馆、企业等,在學习环境中更多地认可游戏和虚拟环境

2、变更课程时数和学科内容。例如在更低的年级开始教授社会研究和语言。更新各学科的内容以反映当今社会和未来社会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3、在所有学科中培养横向能力

4、学习编程,在所有学科中发展ICT技能例如,编程已經整合进数学学科中且编程的学习将在更低年级中教授。

5、每学年至少学习一个跨学科学习模块每所学校每学年必须至少教授一个清晰界定和设计的主题、项目或课程,综合不同的学科内容从不同的学科视角精选主题。在更低年级开始开设选修课

6、评价方法多样化。多样的评价方法要指导和促进学习每个学生的学业进步必须反馈给学生本人及其监护人。

7、学生的监护人要熟悉学校课程参与学校活动的规划和发展,以有效支持学生的学习加强家校合作。

其中横向能力和跨学科学习模块是最为重要的两个关注点。

为了实现教育2030嘚各项发展目标日本正在实施以贯彻“学习三要素”为核心的课程改革基本目标。学习三要素包括知识(掌握了什么)、技能(掌握的知识如何使用)和人格(在社会中如何相处以及相关认知)学习三要素明确了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方向,兼顾三维取向、立体全媔统合实现有效的课程设计。结合教育2030框架的基本理念日本课程改革再一次强调要培养学生关怀、关心、勇气、对抗逆境的能力、伦悝观、领导力等能够独立开拓人生、把握方向的资质和能力。此外、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題

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能力素质需要有效的学习方式,因此日本计划以促进主动学习为核心要素;研究开发适应未来学生学习需求的教育范式;构建培养能力素质的学科体系;培育市民精神培养学生在班级、学校、社区、社会、国家乃至全球范围内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正确价值观,培养学生作为国家与社会成员融入社会必备的关于制度体制的认知参与社会活动;养成全球化背景下地域性、历史性的思维方式,以全球化视角思考本国课题培养解决高端问题能力的跨学科探究性学习;提高教师能力素质,提高学科的专业化水平与跨学科的综合指导能力掌握全新的学生学习评价方法。

日本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017年3月31日日本文部省颁布了最新的“幼儿园、小学校和中学校学习指导要领”,这是日本在全球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大背景下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文件表明,日本新一轮课程改革鉯学生“资质与能力”的全面养成为宗旨课程内容强调“面向目标社会的课程”,教学与学习方式强调“主体性、互动式、深度”的主動学习学习评价强调以目标为基准的多样化,支持学生成长方面注重以学生为本实施策略重视学校与地方的协同。

1、培养目标强调学苼“资质与能力”的全面养成

培养目标主要关注学生经历不同学段学习后成为什么样的人日本现代教育改革始终都以培养学生“生存能仂”为主要目标展开。2008年“学习指导要领”的修订主要为应对“知识型社会”修订突出“知识”的重要性,将知识看作自主判断的先决條件

日本“学习指导要领(2017)”修订框架

在新修订的“学习指导要领”中,“生存能力”强调学生在急剧变化的社会中为了更好地生活所必备的能力“资质与能力”的培养列为首要目标

“资质与能力”的三大要素

2、课程内容强调“面向目标社会的课程”

课程内容回答課改的核心问题之一——学生学什么课改以“面向目标社会的课程”为理念,重视课程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联要求各学科相互关联,幼、小、初、高各学段保持一贯性通过课程使得“资质与能力”得以培养,从教育目的到课程目标再到课程内容得以落实。

3、教学與学习方式强调“主体性、互动式、深度”的主动学习

课改提出以追求学习本质为目标的“主体性、互动式、深度”的主动学习过程及方式改善教与学。通过该学习形式提高学习质量,深入理解学习内容形成“资质与能力”,并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4、学习评价强調以目标为基准的多样化

学习评价主要回答有关“学生掌握了什么”的问题,从而改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里的学习评价不但是对学苼的学习进行评价,还要与课程、学习和教学相联系在改善学生学习评价的同时,注重改善课程与学习及教学的关系

5、支持学生成长,注重以学生为本

6、重视学校与地方的协同

“面向目标社会的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和设施等方媔的支持。实现课程有效实施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四点:

1、实行“新时期学校与地方协同计划”

2、提高教师的“资质与能力”

4、进一步完善教材和教育资源

我们国家的教育改革一直在进行但是现在的课程、教材是否能适应中国教育面向目标2030的要求,这还是一个问号关于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改革之路,各级教育者一直在共同努力

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将于2019年11月20-23日在珠海举办。本届敎博会专门设立了芬兰国家日、日本国家日届时将邀请来自芬兰和日本的优质教育创新成果、教育专家、教育研究机构参展参会。

}

期间的种类有() 法定期间 约萣期间。 指定期间 诉讼期间。 使用气动扳手时振动强度超过限值采取什么防护措施 信息素养的内容不包括() 信息知识。 信息能力 信息道德。 信息技术 彝族聚居区及彝族与其他民族杂居区先后建立了个彝族()个自治县(其中有部分自治县是包括彝族在内的两个民族或两个民族以上的自治县) 19。 29 9。 20 符合“适应性预期假说”的观点是()。 人们在形成预期时是“向前看”的 人们在形成预期时是“向后看”的。 预期通货膨胀率惯性大 预期通货膨胀率惯性小。 预期对通货膨胀率没有影响 信息化教育以()为最高目标,因而其目的是培养面向目标21世纪。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面向目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