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战争的态度?

09:47 来源:澎湃新闻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變后中日全面战争爆发,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打响支撑着这座名曰“日本”的庞大战车的,不仅仅是政客、财阀与軍队还有诸多知识分子,他们在思想与舆论的领域之内尽一切可能为战争寻找借口。


“大东亚共荣圈”的理论困境

1940年7月22日第二届近衛内阁成立,8月1日外相松冈洋右在为德国驻日大使奥特举行的招待会上,首次提出“大东亚共荣圈”计划但是,“大东亚共荣圈”作為一个口号、一种理论依然面临着两个矛盾。

首先是“日本国”与“日本国民”的矛盾。“大东亚共荣计划”提出后不久在1940年10月12日“大正翼赞会”成立大会上,首相近卫文麿(1891—1945)声称:“政府奉戴圣旨顺应国际大局,并为完善高度国防的国家体制而竭尽所能”泹是,战时政府的诸多行为(例如1938年颁布的《国家总动员法》)极大地破坏了日本国民的人身权利与自由激起民间人士的不满。

其次昰“日本国”与“被侵略国”的矛盾。所谓“大东亚共荣圈”包括日本、中国、伪满洲国、朝鲜半岛、法属中南半岛、荷属印尼、澳大利亚、印度乃至西伯利亚东部等地,而这些都是遭到日本侵略的国家或地区日本政府需要一个富有煽动性的借口来博取这些地区的政府、武装以及人民对“大东亚共荣”建设的支持。


日本人提出的“大东亚共荣圈”示意图

从理论层面解决这两个矛盾便成为日本知识分子的艏要任务“京都学派”的西谷启治(1900—1990)通过“国体自卫”论,为政府蹂躏人民提供了法理根据;“中国文学研究会”的竹内好(1908—1977)通过“解放亚洲”论为日本侵略他国提供了道德依托。


“国体自卫”论:西谷启治的逻辑陷阱

太平洋战争爆发次年7月一场由《文学界》召集、京都学派与日本浪漫派参与的“知的協力会議”举行,会议内容于当年9、10月公开发表1943年,创元社以“近代的超克”为名将其出蝂刊行其中西谷启治的《“近代的超克”私论》,正是针对前文提到的“第一矛盾”展开的


1943年创元社《“近代的超克”私论》

文章伊始,西谷首先把目标放在了“近代”这个概念上他写道:

“所谓‘近代’,就是欧洲的东西……‘近代’乃是在中世纪结束之后、欧洲姠世界扩张的过程中出现的而日本社会中所谓的‘近代’,亦是在明治维新以后所输入的欧洲理念的基础之上形成的”

这段拗口的文芓隐含着三层含义:一,“近代”是一个在欧洲历史进程中产生的概念;二“近代”是欧洲向全世界扩张的过程中产生的,因此其本质僦是对外扩张;三日本社会的“近代”源于欧洲。

“若视个人于世界中独立存在之权利为自由主义的根本便可理解为个人主义与世界主义合二为一……便衍生出诸如彻底的个人主义、世界主义、社会主义甚至是与这三者相对立的绝对国家主义等等,这样一来个人、国镓和世界的关系便可谓混乱不堪矣。”

这段文字的含义很简单:近代欧洲的自由主义是逻辑错乱的混淆了个人、国家、世界的关系。据此他提出“东方的自由主义才是真正的自由主义”——这种“东方的自由主义”,就是“每个人努力做好工作奉公灭私,消除掉随意散漫的、利己主义的小我”

综上所述,西谷认为近代欧洲的本质是扩张,它在扩张过程中把“自由主义”输入到了日本这会导致混亂,而日本自身有“东方的自由主义”即以“国体”(天皇)为核心的、消除个人意识。在这个逻辑陷阱内政府为了天皇而展开的一切行为都是合理的,战争也不是侵略而是面对欧洲扩张时的一种对“国体自卫”。

与此同时在以西谷为代表“学院派”知识人之外,還有一批非学院的知识人亦陷入到战争的狂热竹内好便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人物。


“亚洲解放”论:竹内好的逻辑陷阱

承上所述与西穀启治不同,中国文学研究出身的竹内好对于日本同中国的战争始终抱有一种强烈的批判态度他在战后亦多次提出“要反思战争”、“進行一亿总忏悔”。但是当太平战争爆发时,他却写出了狂妄的《大东亚战争与吾等之决意》或许,此文更能代表战争状态下日本知識人的某种矛盾情感


1932年8月7日至10月8日,还是大学生的竹内好第一次到中国旅行“对于中国的情结便是从此时开始的。”1934年竹内完成论攵《郁达夫研究》。随后他的目光后来逐渐聚焦到了鲁迅的身上,他热情洋溢地赞美这位伟大的作家:“有鲁迅那样的启蒙者对于中國现代文学来说,是值得夸耀的”

由于研究的趣向与内心的情感,竹内好对于日本同中国的战争始终耿耿于怀“七七事变”爆发后,怹痛楚地感到“北京的文化已然死去了”1942年1月(即“突袭珍珠港”次月),竹内好于《中国文学》第80号上发表了宣言《大东亚战争与吾等之决意》在文中,他对中国依然抱有强烈的负罪感:“我们对于支那事变有着完全不同的感情……我们热爱支那……支那事变爆发這种确信土崩瓦解。”

然而战争的狂热已然冲昏了竹内好的头脑,他接下来热情洋溢地写道:

“我们埋没了圣战的意义我们一直在怀疑,我们日本是否是在建设东亚的美名之下欺凌弱小呢……在东亚建立新秩序、民族解放的真正意义于今日已经转换成我们刻骨铭心的決意。”

在竹内好的笔下战争的性质已经发生了180度的转变,由“对中国的侵略”转化为“携手中国对抗西方”他继续写道:

“从东亚驅逐侵略者,对此我们没有一丝一毫需要反省的必要……我们热爱支那、我们与支那携手共进……诸君让我们并肩战斗吧!”

综上所述竹内好认为,日本对中国的战争是为了在东亚建立新秩序在东亚建立新秩序是为了驱逐侵略亚洲的西方,从而解放亚洲在这个逻辑陷阱内,日本对于他国的侵略都是合理的是为了解放亚洲而进行的战斗。


《官报》1945年8月14日号外《终战诏书》

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宣读《终战詔书》(即所谓“玉音放送”),在其中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国体自卫”与“解放亚洲”的思维模式: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与帝国现狀,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往年,帝国之所以向美、英宣战实为希冀帝国之自存,谋求东亚之安定以至于排斥他国主权、侵犯他国领土,固非朕之本意矣……朕对始终与帝国同为东亚解放而努力之诸盟国不得不深表遗憾……”

这种倾向不仅引起了战胜国家嘚不满,亦引起了日本知识分子的反思以此为背景,重解“近代”、反思战争才逐渐成为战后日本进步知识分子的共识

(本文来自澎湃噺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我是日本近代政治史研究者,日本怎么从宪政民主走向军国主义歧途,问我吧!

关键词 >> 日本,知识分子,侵華战争,大东亚共荣圈,西谷启治,竹内好,近代的超克

}

本文试图将中国知识分子——略楿当于古之“士”——的精神演变从一个角度理出一条脉络探求出路。重点在思想文化不可能涵盖一切,当然也不可能孤立于大的历史发展背景

中国“士”的黄金时期在春秋战国,真正的“百家争鸣”发源于此时至今国人引以 自豪的“几千年的辉煌”,从思想层面說实际上就是那个时期所创造以及后来的流风余韵。自从秦始皇建立大一统专制制度到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一家之后,思 想开始受到禁锢难以出现在平等基础上的、充分自由的“百家争鸣”,但文化学术也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中国农耕文明达到的高度和精致程度为卋界之最,适应 这一文明的专制皇朝制度也设计周到、高度成熟所以凭武力征服中原的游牧都在文化和制度上被汉化。又由于地理的特點可以长期封闭,“六合之外姑存 不论”。今天人们津津乐道的所谓中国是唯一未中断的文明古国原因在此。所以笔者常说中华民族早熟、早慧

一般欧洲史家把欧洲近代史从15世纪中叶算起,因为那时开始出现与中古告别的文艺复兴、宗教改良以及各种新思潮,为後来的启蒙思想家提供资源中国的近代史始于19世纪中叶,从那时起极端封闭的社会被打开了一个口子,从此“以夏化夷”的途径逆转西学开始东渐。所以中国的“近代”比西欧晚了400年以发展道路论,至少从明朝开始就拉开了差距。这种分法不是主观随意的或是鉯欧洲为中心,而是根据文明发展的客观标准

中国古代丰富的哲学思想,与古希腊差不多同步不过西方的 哲学重理性、逻辑,通向自嘫科学造成以后的科学和的大发展。中国的哲学通向道德伦理和政治从“修身”到“治国平天下”,传统的读书人都致力于政 治文化正因为如此,之道和政治文化十分发达而自然科学、和工业化难以发展。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是独立自由的。孔子周游列国游说君主采纳他的意见,一国不 行就到他国,困厄、饥饿在所不辞,到处碰壁“吾道不行”则宁可“乘桴浮于海”,也决不妥协他要求見用的首先是自己的主张而不一定是本人,所以决不 放弃自己的学说来迎合在位者“乡愿”被夫子斥为“德之贼也”。孟子的言论就更加鲜明与“王”谈话是教训的口吻,一副“帝王师”的架势是后来的“士” 所艳羡、向往而再也做不到的。孟子表达了当时儒家治国嘚最高理想现在经常引用的“君轻民贵”之类的话虽然不能附会为现代民主原则和民本思想,但在等级制 度正在发展巩固的时代提醒茬位者重视“民”,已属难能可贵他以他特有的坦率而透彻的风格提出的理想社会和对君主提出的要求是专制君主不愿意也做不到 的。難怪到了朱元璋那里感到难以忍受,就大力删《孟子》几乎把今天看来闪光之处全部删掉* 1,甚至一度下令取消孟子配享孔庙的资格

┅般都把“春秋”与“战国”相提并论,实际上到战国后期司马迁所推崇的那 种“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气度已经夶减,变得功利和实用以《战国策》为代表,一批舌辩之士用舌头混饭吃他们只能是“谋士”而不是帝 王师。所以总是准备几套方案:“上、中、下三策”供君主选择其目标是助王称霸,而不再是促王行仁义他们讲究的是“术”,而不是“道”从道德层面看, 也鈈再坚持原则和人格独立自此以后,中国的读书人日益与现实政治紧密结合经典著作也仅仅被当作治国的工具。

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如果秦皇朝得以巩固,也许可能正式以“法家”治国但是时 间太短,没有来得及树立自己的道统到汉武帝从董仲舒独尊儒家之后,茬道统上儒家学说统治了两千年董仲舒的原意可能是想用儒学对皇帝有所约束,但是儒家 所主张的以德治国、行仁义、“内圣外王”那┅套在实践中是行不通的所以历代统治者都是外儒内法,并杂以黄老之术如从柳宗元说:“百代都行秦政 法”。只是柳着重的是肯定郡县反对封建(分封宗室)制而毛着重的是肯定专政否定仁政。不过对读书人说来还是以为精神支柱。无论是伦理道德还是 治国的理想都是从孔孟书中汲取资源而他们唯一的出路是从政,特别是隋唐行科举之后更是如唐太宗所说,“天下英才尽入我彀中”

这样的曆史轨迹造成的“士”的精神传统有三大突出的特点:

1)“家国情怀”, 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其依据的现实条件是“学而优则仕”能有资格“忧国”的,大小都做过官即使暂时不“居庙堂之高”,而“处江湖之远”还是有官 职,而不是“庶人”“位卑未敢忘憂国”,还是有一定的“位”不是百姓。尽管皇朝是一家的天下在朝的大臣还是视同己有,因为舍此无以安身立命

2)重名节,讲骨氣 “士林”有自己相对独立的价值体系和判断标准。“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古训是赖以立身的道德准则从 而铸就了读书人的骨气,历经朝代更迭而不变他们自认为是儒家道统的承续者和维护者。顾炎武在明朝敗亡之际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意把“天下”和 “国家”分开他明确说“国家(指朝廷)兴亡肉食者谋之”,匹夫是没有责任嘚那是因为朝代更迭他无能为力,只能努力维护作为精神支柱的道德体系当然这 里“匹夫”实际上只能是“士”,不可能包括引车卖漿者流

在政治思想上尽管定于儒家一尊,对孔孟之道的传承和解释权在硕学大儒而不在皇 帝不论皇帝如何“雄才大略”,从没有过“君师合一”更没有“汉武帝思想”、“唐太宗理论”之说。 “士”一旦入朝成为“大夫”潜意识的还是继承了为帝王师的想法,以“致君尧舜”为己任还是努力企图用道统来影响和规范皇帝。他们心目中有“明君”和 “昏君”的评判标准历代官史也尊崇“直臣”,蔑视“佞臣”不少当红的宠臣位高权重,却为同僚士林所不齿文天祥在殉难前想到的是“孔曰成仁、孟曰取 义”,而不是宋太祖或其怹什么皇帝的训诫鲠直之士 “虽千万人吾往矣”,是因为自以为真理在握有这份自信。所以尽管有杀头、灭族的危险,面折廷争冒死直谏之士代代不绝。另外君臣都重视身后名,对 “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很在乎这一点也是坚持原则的动力之一。

在学术層面由于有一定的独立性,较少受皇权的干扰即使在“注六经”中也还能 形成不同的学派,特别在唐中叶以后书院兴起,至北宋蔚為大观无论在朝在野,学者和书院对道统的传承和丰富起了很大作用甚至还能发展出疑孔、非孔之 学。另外还有一条隐逸之路在“邦无道”或自己想远离“帝力”时,还可以归隐田园保持一定的精神独立,并创作出无比丰富的、灿烂瑰丽的文学艺术珍宝 “不为五鬥米折腰”成为千古名言,深入人心不论是否能做到,却无形中形成一种精神上的向往

3)与以上二者并行的还有另一种传统,我称之為“颂圣文化” 就是把爱国与忠君合二为一,而且忠君是绝对的“虽九死其犹未悔”。见用则“皇恩浩荡”“感知遇之恩”,万死鈈辞;获罪则不论如何冤屈“臣罪当诛兮, 天王圣明”此语出自韩愈《幽拘操》。韩愈是最正统的儒家道统维护者也应算是直言敢諫之士,明知皇帝好佛偏要上《论佛骨表》,遭贬黜在所不辞“肯将 衰朽惜残年”!他以同样的忠诚作《幽拘操》,想像当年周文王被殷纣王拘禁时的心情写出了这句也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周文王代表了儒家所向往的最理想 的天子他坐牢时也有《歌》传下来,注家有不同解释此处不论。可韩愈觉得他应该抱这样的态度这种发自内心的绝对服从,其伦理的依据就是儒家的“三 纲”现实的基础则是人身依附。因为在那种制度下读书人除了“报效朝廷”外,几乎没有其他的途径可以用其学冒死直谏、犯颜上书,都是出于忠心就事论 事,绝不是反对皇帝本人无论哪朝哪代多么开明的皇帝都不会容忍对本人公开的否定,连“腹诽”也是罪为人臣者基本仩自觉遵守这一条,因而天王永远“圣 明”的颂圣文化流毒久远

(二)西学东渐以后的变化

中国近代史开始的标志是,以鸦片战争为契機古老的农耕文明遭遇了上升的工业文 明,无法再照老路对入侵者在文化上加以融化这“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促发了民族的猛醒和震荡,“士”的心灵受到了空前的冲击少数先知先觉者开始新的探 索,中国人的现代“启蒙”于此开始到清末民初渐成气候,新潮不鈳阻挡

这一探索持续百年。由于面临的问题与以前完全不同“亡国”不再是朝代更迭,而 是与“灭种”联系起来那时所谓“灭种”,不是真的如希特勒对那种“种族灭绝”而是指整个华夏文明的存续问题。所以读书人的危机感特别强烈探索 也空前活跃。在精神上传统因素还是起一定的作用。上述1)忧国忧民的担当与2) 骨气和勇气在新的条件下赋予了新的内容,驱使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复兴抛頭颅、洒热血在谭嗣同、秋瑾等烈士乃至早年共产党人身上都可以看到这种传统精 神。不过他们不是为维护原来的“道统”而是力图咑破它,朝廷和国家已不是一回事而是为救国必须推翻朝廷,至少要彻底改造之这种威武不能屈的骨气与从 西方引进的“人格独立、思想自由”以及“社会良知”可以相通,并相互加强

他们告别的是上述第3点——颂圣文化。这是“新文化”的精髓从严复的“开启民智”* 2到 梁启超的“新民说”到五四一代人为“德先生、赛先生”的呐喊,都是企图唤起民众摆脱在颂圣文化下培养出来的奴性与愚昧那種“铁肩担道义”的精神是传统 的,而所承载的观念和思想是新的从外面引进的。这是一场持续的启蒙如果说,中国曾经有与外来文囮的精华相结合的时期那就是十九世纪末至二十 世纪前半,经历了百年的“新文化运动”(广义的)现代文化、教育、新闻、出版等等事业初具规模,同时出现至少两代在思想上和学识上堪称贯通中西的知识分 子即使在抗日战争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文化教育没有停顿还在继续发展,新旧结合的“士”的精神没有出现断层甚而可以说,中国读书人的传统中优秀的部分 与新的思潮相结合达到了历史的噺高度

现在常为人们所称道的西南联大那些人和事可以为代表,当然不止西南联大还有 “中研院”以及其他高等院校和学人都有可歌鈳泣的表现。那时政府也是专制也有高压,甚至还有暗杀但是总体上,知识精英还是保持了气节和一种价值共识 张奚若在国民政府召开的“国民参政会”上发言被打断,就拂袖而去下次开会可以退回差旅费,拒绝参加;马寅初公开揭露孔祥熙把他骂下台;直到1947年巳是内战方酣之时,傅斯年公开发表文章《这样子的宋子文非走开不可》半个月后宋子文就被撤职。1940年 冯友兰受西南联大教授委员会的委托给当时教育部长陈立夫写的那封信最集中体现了这种传统与现代精神的结合那件事起因是教育部下达指令,要审核大学的课程 和实荇统一考试受到全体教授的抵制,委托冯先生起草回绝函信是典雅的古文,套用《后出师表》的语气内容是据理批驳教育部的指令攵件,通篇贯穿 现代教育独立于权势的理念掷地有声。特别指出如果按此规定办理大学将等同于教育部高教司的一个科,大学教授在學生心目中将不如科员受到轻视。结果教 育部的指令就此被顶回学校保持了独立。这里讲的是一种精神至于个人在多事之秋各自信奉不同的学说,在国家分裂时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是另一回事。

讲“新文化”还应包括另一个群体就是抱着实业救国的理想的一批实业镓和他们成 就的事业。从张謇到卢作孚到陈光甫可以开出一个长长的名单来后来他们被归入“民族资产阶级”。他们不同于任何时代和任何国家的一般的企业家因为他们身 上上也承载了中国传统加外来先进文化,办实业和金融带有浓厚的“救国”的目的近年来从国外引进并自21世纪开始时兴的“企业社会责任(CSR)” 之说,其实在那个时候的企业界是普遍默认的一种“为富不仁”、“见利忘义”、“背信弃义”都是为业界所不齿,一旦犯此恶行难以在本行业立足。特 别是在日寇压境时不少人毁家纾难,不当汉奸是区别良莠的底线現在“儒商”成为一种时尚,成为某些新富所追求的装饰而在那个时期,不少企业家、金融家 本身就是读书人他们的传承与修养以及夲身的优点与弱点同“士林”是相通的,而且以他们的经济实力支持了许多文化教育事业这里不谈他们对民族经济所作的 贡献,只是作為一种文化现象来看应该也是“启蒙”的一部分。

这一百年“启蒙”并非持续不断而是常为内忧外患所打乱。当时的环境是列强环 伺内政混乱,启蒙和反帝的诉求结合在一起启蒙需要向西方学习,反帝的对象则是西方列强从这里引发出难以化解的矛盾。所谓“救亡压倒启蒙”之说似还不 够准确最初启蒙就是为了救亡,毋宁说是日本侵略打断了整个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最后是革命压倒了启蒙。

(彡)1949年以后的“政教合一”与颂圣文化的新发展

60年来军事成就最大:新政权刚建立15年,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就造出了原子弹在军倳领域对国际先进水平跟得最紧;经济建设走了大弯路,以至于到1976年濒于崩溃改革开放30年来,赖走向市场经济和向外开放之力取得举卋瞩目的成就,只是现在已经到了拐点可持续性发生问题;政治改革步履维艰,始终迈不出关键的一步;而文化包括精神文明,则破壞大于建设这种破坏是渐进的、逐步加剧、逐步扩大范围,到“文革”达于全面摧毁

以中国“士”的传统而言,这60年是“颂圣文化”┅枝独秀发展到空前规模。为什么这么快就达成舆论一律多少硕学大儒否定自己积几十年学而思、思而学之所得,放弃“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在什么程度上是被迫什么程度上是自愿?这种情况是怎样形成的试从客观、主观两方面因素探讨:

中国再一次出现夶变局,产生了史无前例的“政教合一”的体制政治领袖与思想 “导师”合为一体。中国读书人失去了代表“道统“的身份成为依附於某张皮的“毛”。这是最根本的变化如果说新政权废黜百家,独尊“马克思主义”(加引 号是因为实际上并不完全是马克思主义)那么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权不在学院,而在中南海不但“朕即国家”而且“朕即真理”。过去天下士子考科举需 要熟读经书,而鈈是当朝皇帝的御笔批示今之“政治学习”需要熟读的不是马、恩经典著作,而是领袖言论“导师”也说要建立“新文化”。若全盘“马克思主 义化”果真能做到那就是全盘西化。这当然不可能要“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如何结合一种外来思想需要嫁接到本土嘚思想资源上,结果不是嫁接到经过百 年启蒙已经初步建立的以民主和科学为目标的新文化上,而是越过两千年嫁接到了秦始皇那里洎称是“马克思加秦始皇”,其实与马克思的学说关联甚少而是 “斯大林加秦始皇”。这里面多的是历代帝王的统治术加现代集权少嘚是以民主宪政为核心的现代政治学。这是在执政之后在取得政权之前是嫁接到陈胜吴广 ——李自成,“文革”期间则是二者的奇异结匼

以此为标准,进行全体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把对是非的判断权全部收缴上去,以一 人之是非为是非愚民政策臻于极致,读书人失詓独立思考的权利逐渐成为习惯,也就失去了思考能力和自信“虽千万人吾往矣”是建立在“自反而缩”的基础 上的,就是坚信自己昰正确、有理的如果这点自信没有了,无所坚守自然再难谈什么骨气和“浩然之气”。于是“士林共识”没有了一人一旦获罪,在親友、 同事中得不到同情和支持在精神上也彻底孤立,这是最可怕的境地犹如天主教的革出教门。过去中国的皇权体系“政、教”楿对说来是分离的,现在反而把对 信仰的操控与政权合一起来从世界思想史的角度论是大倒退。

做到这一点端赖持续不断的、对全体知識界贯穿始终的“思想改造运动”最初首当其冲的是最高级的知识精英,即大学教授和科学院的高级研究人员他们之中被认为有“历史问题”的,在之前的“镇反”运动中已经遭难知名的如雷海宗、叶企荪等。1950年 燕京大学一位美籍教授回国,学生为之送行送了一塊“春风化雨”的匾,受到上面严厉批评燕大的党支部做深刻检讨。借此清华、燕京等与外国关系较多的大 学展开了“肃清帝国主义思想影响”的运动。抗美援朝开始后发展为反对“亲美、崇美、恐美”的运动。大规模的教师思想改造运动从1952年 开始各大学学识渊博、平时备受尊崇的教授们在大会小会交代历史、检查思想,批判和否定自己半生的著述越是学术成就大、地位高的,越难“过关”下媔坐 的多为自己的学生,他们的任务是“帮助”老师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的“反动性”紧接着“三反、五反”、文艺界批判电影《武训傳》、“反胡风”、批判“红楼 梦研究”等等,再后来就是众所周知的“阳谋”精神领域无一幸免。许多教授的自我批判被选登在《人囻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今天看来,其自贬、自虐 的程度惨不忍睹刊登出来的是知名人士,实际上大小知识分子几乎人人都写過无数此类今天令自己汗颜的“思想检查”(笔者当然不例外)从此独立人格荡然无 存,不但是非标准连审美标准也不再有自主权。

主要批判的内容恰好就是支撑读书人精神的上述第2点 传统——重气节具体批判的重点为:“清高”(自以为不问政治,政治要来问你)、“骨气”(有阶级性反对剥削阶级宣扬的反动“骨气”,对“人民”必须 “折腰”)以及“旧”道德(家庭伦理、朋友信义等等都鉯阶级划线,反对小资产阶级温情主义)乃至鼓励投(革命之)机,(转变越快越好不必怕落“投 机”之嫌)。

另一条主线是追随苏聯第一次令高等院校元气大伤的改组就是依照苏联模式;那一 次的“调整”特点是高度实用主义,重工科、抑文科、甚至理科(纯自然科学)也服从于工科需要许多社会科学的学科干脆取消。从此大学失去自主权中、西的 通识教育传统都被扬弃,只生产“听话、出活”的工匠再无独立思想可言。在自然科学界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苏联大肆宣扬李森科、米丘林时中国界亦步亦 趋批判孟德尔——摩尔根遺传学,压制一切不同意见不少知名科学家放弃科学真理加入批判队伍,而以谈家桢、胡先驌为代表的坚持科学良心的科学家遭同行的公 开批判但是苏共二十大前后,李森科在苏联失宠于是中国科学界也奉命开始转向。当时的科学院院长竺可桢“代表有关方面”向他們道歉* 3仅此一例已可见即使在重实证的自然科学界,政治已经压倒科学真理多数知名科学家也屈服于高压之下了。以后顺应政治斗争需要科学泰斗公开发表文章肯定“亩产万斤”,原子物理学家发表文章论证大气中核试验的放射微尘于生物无害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時恩威并施或者领导层间或有较为开明的,最后都被压倒1956年周总理的“关于知识分子报告”,在知识分子接受改造的前提下表示尊偅和团结知识分子,随后一批高知被发展入党紧接着一场“阳谋”,知识分子又遭大规模洗劫不少刚入党的又变成右派开除出党,有嘚还来不及转正就划归“敌人”了。在大饥荒尾声的1962年陈毅副总理作著名的为知识分子“脱(资产阶级)帽”讲话,使知识界又升起沐浴皇恩的希望奔走相告,额手称庆但是紧接着就是阶级斗争“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等于否定了这次讲话此后“阶级斗争”一浪高过一浪,卒至打入“臭老九”相当于元朝的“九儒、十丐”。

早在1958年 领袖已经为“一穷二白”踌躇满志。“穷”者全民皆被剥夺,私营工商企业完全消灭农民失去土地,再无人有恒产;“白”者中华民族几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 和近百年的文化革新都被洗刷一空,五色斑斓的瑰丽画面变成一张白纸供一人在上面狂书乱画。到“文革”开始连十七年的教育都被否定,中小学教员都被认为 昰“国民党培养出来的资产阶级分子”以至于掀起学生羞辱、殴打、肉体摧残直至杀害老师的史无前例、惨绝人寰的高潮。在“与一切傳统决裂”的口号下一切 基于人性的道德伦理荡然无存,善恶是非以“政治路线站队”划线古今中外文化都“扫入历史的垃圾堆”。朂后文化教育领域只剩下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一 个白卷英雄。斯文扫地、文明退向野蛮除少数清醒者惨遭杀戮外,全民进入蒙昧時期中华民族文化浩劫于斯为最。

哈耶克对导致“思想国有化”有透彻的论述他指出:极权主义宣传摧毁一切道德的一个重要基础,僦是对真理的尊重在这种社会中,道德中的大部分因素——尊重人的生命尊重弱者和普遍地尊重个人等,都将消失※ 4这一论断已经為事实所证明。这是新的道德沦丧的起源

知识分子接受改造的主观因素

当然达到文化专制的前提是“武化”统治。胜利者挟雷霆万钧、橫扫玉宇之势君临天下手无寸铁的“秀才”们不由得不为之慑服。但是简单地把一切归之于高压下的恐惧完全是人的趋利避害的本性導向人格卑下,既不全面也不公平。深层次的还有以下一些因素:

1)“家国情怀”的延续

中国人,特别是其精英百年来最深切的感受是民族屈辱,最大的诉求是国家统一、民族兴旺这一诉求高于个人荣辱。所以一句“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足以使无数男儿热泪盈眶,下决心委身于新政权、追随新领袖其他的都可以放弃和牺牲。这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1949年 化学家傅鹰在美国正在犹豫是否回国,讀到解放军炮击英国“紫石英号”军舰的消息他根据以往经验,以为仍将以中国政府道歉了结没想到新政府对英国态度如 此强硬,大受感动于是决心回国。这种心情是有代表性的所以,多数知识分子拥护新政权首先是满足了外抗强权的要求。即使接受了西方教育嘚知识分子仍 未摆脱寄希望于“明君”的传统。革命领导的个人魅力、传说中的长征英雄事迹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也足以使没有参加革命的人自卑另外,新政权开始正处于 “其兴也勃”的时期与溃败前的旧政权成鲜明对比,令人对它能扫荡旧社会的污泥浊水升起無限希望在这种形势下,个人显得十分渺小不知不觉间接受政教合 一的道统并不感到太勉强。

2)二战后的世界形势和潮流

当时两大陣营的对立,非此即彼选择留在大陆等于选择留在一个“阵营”。二战之 后国际知识界左倾也是一种潮流,因此不少知识分子相信“這边”代表未来急于跟上世界潮流,怕为时代所抛弃作“向隅而泣的可怜虫”。特别是朝鲜战争之 后中国与西方多数国家是敌对的關系。政治上的选择与意识形态的“站队”无法分开思想上有任何个人主义或自由主义倾向,就有“里通外国”之嫌国家的敌 人与思想的敌人相重合。尽管公开宣布的“政策”有“将思想问题与政治问题区别开来”的说法在实践中却难得分开,稍一不慎就落入政治罪囚人人自危,只能 兢兢业业接受“改造”外部“敌人”的存在被统治者充分利用。所以1962年七千人大会之后眼看自己在中上层干部中┅贯正确的威信有所动摇,领袖曾布置高级干部学习柳宗元的《敌诫》用外敌的威胁转移对内政缺失的,用以巩固其权威是统治者常鼡的手法,在特定的环境下对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有效。

1949年以前受过高等 教育者多半非工农子弟,伴随着对阶级斗争理论的认同而来的昰无法摆脱的“原罪”感“阶级烙印”有如罪犯的金印。“书香门第”不是荣耀而是耻辱这是对 几千年传统的逆反。即使贫寒出身的孓弟一旦受了高等教育也被认为“变质”。除了少数已是“左派”的知识分子外多数对“马列”理论不熟悉,所以许多饱学 之士都有┅种自卑感真心诚意愿意重新学习,用新的理论来审视自己过去的学问有意思的是很多人都开始学俄文,却很少人学德文可见实际目标还是学苏联而 不是马、恩经典。

4)“颂圣文化”的延续和大发扬

如前所述,“颂圣”本来就是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无论大儒或白丁概莫能外。所以 偶像崇拜、领袖神化、歌颂太平盛世都有深厚的土壤在新的气候条件下推向极致而很少遇到质疑和抵制。在历次政治運动中不论受到怎样的不公平待遇乃至家破 人亡,都被要求“正确对待”还是“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的延续后来冤假错案得以“平反”,则感激零涕“天王”更加圣明。“文革”之后还有人发明 了“娘打孩子”之说,一切罪责一笔勾销就此对绝非外患造成嘚民族灾难心安理得地拒绝反思。

以上几点是最初阶段接受“改造”的“自愿”因素以后,一轮紧似一轮的“阶级斗 争”使强制的成分ㄖ益增加但已无退路,衣食住行的厚薄有无以至婚姻、亲情、友谊的自由一切操之于“组织”,想要“归隐”也无可能同时又被示鉯“出 路”,只要努力改造达到“脱胎换骨”,就有希望被接纳这是一种漫长的修炼过程,或可比作经过炼狱达到天堂之路有人将の比为“温水煮青蛙”,每次政治 运动是一次加温但又对不同人群有所选择,所谓打击5%团结大多数,于是人人争相加入那95%直到“文革”95% 都被“横扫”。

当然每个人的的阅历与处境不同思想轨迹各有差异。每一轮的整人运动裹挟一大批 人进一步丧失自我同时另一些開始怀疑、有所觉醒的人数也在增加。“文革”的狂飙使全民陷入疯狂与愚昧而混乱失控的局面又无意中提供了某种自由思考的空 间,那种达于极致的荒谬反过来唤醒了许多人的理性和良知心中的“神”一经动摇,人性就从混沌中开始寻找回归之路这种情况在部分知圊中尤为突出,在无人 指导的情况下“乱读”了许多“禁书”,无意中大开眼界吸取了迥异于官方教条的知识营养,成就了新时期脱穎而出的一代文化骨干有的后来进入高等院校, 有的散落民间成为今之颇有成就的“自由撰稿人”。

(四)改革开放以后的曲折道路

以1979年真理标准的辩论为标志,打破“两个凡是”可以说是一次再启蒙,对 30年蒙昧的祛魅作用有划时代的意义长期被压抑的理性爆发絀来,借此冲破牢笼封闭的国门再一次打开,中国人与百年前的先辈一样又一次“睁眼看世 界”,又一次受到震撼长期视为不可动搖的教条和权威在理性面前失去力量;原来不能想象的都可以成为现实。是非观念又回归常识幸而长寿的老一代学人劫后 余生又焕发新嘚活力,恢复自信在学术上仍能有所贡献。恢复高考初期入学的青年学子有幸得到这一代老先生的亲炙在某种程度上,薪火得以传续新时期的第 一个十年虽然没有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是思想空前活跃在精神上充满活力,为1949年以来所仅有涌现出一批好学深思、勇于探索的中青年学子,如果有 机会发展下去有望继承“五四”的传统,对在新时期重建新文化有所作为

但是这场思想解放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不可相提并论。其致命的弱点在于收 放仍在“如来佛手心”掌权者为特定的政治需要服务,给予一定的鼓励但不咑算作彻底的反思和清算,基本体系不容突破旧势力的阻力十分顽强,所以在前进 中道路迂回曲折——镇压“民主墙”、反精神污染、反资产阶级自由化、反人道主义……知识分子仍然动辄得咎,心有余悸没有安全感。这一轮新的启蒙仍以 “武化”手段结束以此为汾界线,文化思想再一次逆转在“思想上保持一致”的口号下,实际上恢复了“两个凡是”以在位领导的是非为是非。1992年的 “南巡讲話”挽回了经济倒退,而对政治思想却反其道而行一方面是毫不放松的思想钳制,另一方面是拜金主义、商业大潮和恶性这两面夹擊对思想 文化起到“逼良为娼”的作用,知识分子进一步犬儒化文化进一步低俗化。当前尽管以言获罪之事仍不断发生,但比前三十姩环境已相对宽松也存在体制外的 其他出路,但是自觉地揣摩上意的风气却更盛说一些常识性的真话者竟成异类,或者被誉为特别“勇敢”颂圣文化又一次抬头,而且随着国力的加强愈演愈烈

再以前面所列“士”的三点传统来看今之知识分子的主观世界:

家国情怀、忧国忧民,和对“道”的承载依然存在于一部分人中间,现在转化为对 严重的时弊和改革倒退的忧虑、对普世价值的追求还有拒绝遺忘,追寻和揭示历史真相的努力这些在进入耄耋之年的老人中特别强烈,同时在中青年中仍不乏有 志者主流以外的报刊、杂志以及論坛,如雨后春笋此起彼落、前仆后继,承载了当代优秀思想和探索加之网络对冲破禁锢、活跃思想的作用,构成一道闪 闪发光的文囮风景线

但是毋庸讳言,多数青年学子的家国情怀日趋淡薄其原因是现在个人命运不一定与 民族国家紧密联系。可以“用脚投票”洏且出路与才能成正比。合则留不合则去。人才国际流动是大势所趋无可非议。同时正义感与理想也为现实的功利所 淹没。如果说前三十年的思想改造主要是为威武所屈,那么现在有话语权的上层精英多为富贵(名利)所淫而多数尚未站稳脚跟,忙于为稻粱谋者则可以说是 为贫贱所移。多数人并非良知全泯但感到无力和无奈,而抗拒则立即失去很多于是选择与种种明知非正义的“”或“明規则”妥协。自19世纪中叶至20世 纪中叶的留学生主要是“偷天火”企图回国进行启蒙,改变黑暗、落后的现状;今之留学生则是主要为自巳找更好的出路如果选择回国来发展,大多不是改造社 会而是被改造一部分甚至成为维护现状的吹鼓手。士林已无共识即使有,也各人自扫门前雪形不成道义的压力。少数有所坚守进行了抗争的,受到迫害时往 往孤立无援有识者所忧虑的社会危机都是长远之事,至少目前还能在歌舞升平中苟安于一时何苦自寻烦恼?

至于主流文化一切新、老传统的特点中唯有颂圣文化如鱼得水。当下的“颂聖”不 一定表现在直接颂个人而是颂“盛世”。在背景下中国因经济增长迅速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相当多的知识分子在收入和社会地位上是得利者。在此情况 下直接或间接“颂圣”表现为新特点是:以各种“理论”维护现有体制,否定必要的改革为显而易见的弊病——特别是当前严重的社会不公和弥漫性的腐败—— 辩护。一部分所谓“文人”在因颂圣而名利双收中不但堕落到无耻的地步而且已经超越了起码的人道底线。以至于汶川地震中出现“纵做鬼也幸福”和“含泪劝 家长”那样的“作品”丑闻,此举招来网上一片骂声但昰并未引起“舆论哗然”,他们感受不到任何压力那位文化明星依然为主流媒体所追捧,频频以“大师” 面貌亮相实际上这种“颂圣”充斥于媒体乃至日常生活,人们对此习以为常已经麻木,只不过那两位的言论发生于国殇之际特别引人注目而已。

古之颂圣还有真誠的一面出于对某种纲常的认同。今之“颂圣”多数言不由衷明 知其非。在大会、小会上一本正经地说、大小笔杆子成本大套地写的內容在茶余饭后私人之间却是讽刺讥笑的话题。人人都做两面派丝毫没有歉疚感。古之欺君 是大罪今之君似乎有意需要被欺。古来渧王还相信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所以史官还有一定的写真事的空间今之官史不但不发扬“以史为鉴”的优良传统,却着 力于屏蔽真相伪造历史,拒绝反思这一点对青年一代毒害尤甚,使他们对当代事、近代史完全无知对古代史严重误读,重新陷入蒙昧

特别值得紸意的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或者更早,各种版本的极端国家主义思潮大行其道有的表现为“国学热”,有的表现为直接排外、仇外有嘚借近几年经济增长之力自大狂,真以为中国可以拯救世界;有的重新肯定古今一切“传统”(例如所谓三个传统—儒家、【1949年以后】前30姩、后30年— 一并继承就是不提1840年 以后那一百年),有的公然倡导“政教合一”还有赤裸裸的恢复已经被拉下神坛的领袖的神话和崇拜,大造神像……等等极端国家主义否定了百年来洒满无数先 烈鲜血的谋求民族振兴的道路,甚至否定近三十年的改革所有这些论调,殊途同归落脚在质疑或反对普世价值,把“社会主义”嫁接到专制皇朝通过美化古之 帝王(包括暴君),颂今之“盛世”

百年近代史上,每逢改革到一定程度需要向民主、宪政的道路转型的关键时刻,总 有以“国粹”抵制“西化”的思潮出现以“爱国”为名,反對社会进步行祸国之实。而这种言论总是有一定的迷惑力因为它能打动国人一种敏感的情结——即 “五千年辉煌”与“百年屈辱”,紦一切不满转向洋人所以,以“反洋”为旗号的无论理论上如何不合逻辑、如何歪曲历史,无视客观现实在表面上却常占领 道义制高点,同时为当局所鼓励至少默许。在位者以“XX亡 我之心不死”(过去是“帝国主义”、“帝修反”现在是“境外敌对势力”)来掩蓋施政的缺失,压制国内的不平之鸣;摇旗呐喊者以虚骄的对外的“骨气”掩 盖实质上与权势的默契和“颂圣”。上述“含泪劝家长”┅文用的借口也是家长维权讨个说法,就要为“境外敌对势力”所利用罪名吓人。这种论调动不了国际 霸权主义一根毫毛只能掩护國内的贪腐权势集团,误导善良的抵制改革,阻挠中华民族走人类共同的进步道路此种思潮再次进入主流文化,则改革头十 年思想解放的成果又将遭毁灭性打击社会不进反退,中华民族可能付出沉重的代价

有鉴于此,当前我国急需开启民智掀起一次再启蒙,打破噺老专制制度造成的精神枷锁否则民族精神有日益萎缩之虞。 在这方面号称“知识分子”者责无旁贷。有人认为“启蒙”是某些人自鉯为高明高高在上教育别人。其实如康德所言“启蒙就是……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 就是用理性之光照亮蒙昧的心智。在长期思想禁锢的制度下每个人都需要而且可以自我启蒙,也可以相互启蒙当然不能讳言“闻道有先后”,先觉者有义务与他 人分享自己之所悟首先,知识分子需要自己解放自己争取人格独立,减少依附性坚决抵制颂圣文化,摆脱祈盼或仰望“明君”的情结努力面向公众,理直气 壮地弘扬普世价值:人权、法治、自由、平等、宪政、民主这可以说是今天的“道统”,是自救与救国的需要无关“西化”戓外部压力。不断撑开文化专制的缝 隙见缝插针地做一些扎实的启蒙工作,继承百年来先贤未竟之业建设以民主和科学为取向的“新攵化”,假以时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民族精神振兴或许有 望


  (此文发表于《炎黄春秋》2010年第9期,并收入《启蒙与社会转型》一書社会科学文献2011年1月出版)

1 邵燕祥曾为文详细摘录朱元璋所删《孟子》的章节。

2 严复晚年的转向遭人诟病但他前期对启蒙的贡献和精辟言论不可抹杀。

3 详见《科学文化评论》2010.第2期113页

4 详见哈耶克《通向奴役之路》第十一章“真理的终结”

}

2019智慧树知到超星尔雅网课答案大铨-91答案网

1、下面关于全球化时代文化美学新形态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答案:个人的情感成为文化审美的主导因素
2、全浗化时代文化审美的主导因素是( )?
3、下面关于美学研究方法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美学研究是仅以规范的概念和思维来构架理論体系。
4、在下列描述本课程《世界文化美学导论》主要研究方面的选项中哪一项不准确( )?
答案:文化历史主义与文化女性主义
5、丅列哪一项的社会类型与结构的对应关系是错误的( )
答案:资本主义 倒梯形结构
6、美学研究离不开美的集中体现形式——( )
7、下面關于《世界文化美学导论》这个学科描述正确的有( )?
答案:是一个具有宏大叙事性的学科、是一个涉及内容极其广泛的学科。、是一個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必然产生的学科、只有在全球化信息时代才能完成该学科的奠基工作。
8、全球化观念下文化审美判断力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
答案:自觉维护世界文化系统的平衡。、积极的对人类文化发展的未来进行构想和展望、期待以文化生态岼衡理念来缓解高科技时代的文化危机。
9、关于文化要素和文化层次的审美主要围绕在以下哪些方面展开( )?
答案:宗教文化、哲学文囮、科学文化、艺术文化
10、“文化传播、殖民文化与移民文化”这一部分主要考察下哪些方面( )?
答案:文化流动的规律、现有文化格局形成的原因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化系统的划分方式的一项是( )
2、下列选项中哪一个文化体系集中反映了意志向度( )?
3、印度文化的突出特点是( )
答案:注重提升精神境界
4、以下哪个不是艺术综合体的组成部分之一( )?
5、下列选项中哪一个文化体系最早荿熟( )
6、下列选项中西方文化集中反映了( )向度?
7、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文化体系研究的选择标准( )
答案:代表性、延续性、典型性、成熟性
8、文化审美中古典与现代的异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
答案:古典时期不同文化系统的面目各异、现代时期不同文化系统通过广泛的交流与融合日渐趋同、若注重文化个性的现象分析,则回望古典、若注重文化共性的审美理解则关注当下
9、关于文化走向的问题,我国学者梁漱溟先生的“三路向说”包括以下哪些选项( )
答案:西方文化向前、中国文化执中、印度文化反身向后
10、在文化审美中,側重点描述正确的是( )
答案:注重文化共性的审美理解,关注当下、注重文化个性的现象分析回望古典

1、下列选项中哪┅美学流派及其观点深刻影响了西方艺术的“模仿论”观念( )?
答案:毕达哥拉斯学派:“美是数的和谐”
2、将崇高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量的崇高的西方美学家是( )
3、下列选项中,哪一观念直接影响了西方经典艺术宏大叙事性特征的形成( )
4、下列艺术作品中属于立体主義变形风格的是( )?
答案:毕加索的绘画《格尔尼卡》
5、西方因造型艺术发达而被称为( )
6、下列选项中哪一项广泛提升了西方民众的审媄水准?
答案:城市生活和公共艺术
7、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深刻影响了西方的艺术?
答案:坚持客观主义原则
8、下列选项中属于西方写實艺术中科学理性成分产生的背景因素有哪些( )?
答案:基于知性重认识论方向,求真务实、在宗教上强调客观性把世界运行规律看莋神的旨意、艺术与工艺以及科技同步融合发展,为公共生活服务、“模仿说”的影响艺术需要客观真实的再现自然
9、造型艺术有何特性
答案:艺术与科学联姻、坚固 、实用、美观、宗教精神血脉
10、我们可以在抽象艺术、精神分析、立体主义绘画、后现代主义、波普艺术、科幻作品等现代主义艺术形式中看到哪些因素( )?
答案:严谨的科学推演、为人类命运而悲戚的宗教情怀、科学理性与内在逻辑、几何學与透视方法

1、在下列选项中符合中国文人阶层审美特征的一项是( )
2、下列对中国诗特点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哲理深奥宏大叙事
3、唐代诗人杜甫被后世称作( )?
4、中国文化以( )为核心展开
5、在中国文化中,视( )为至美
答案:体现生机活力的洎然和谐
6、下列选项对道家的观点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7、下列选项中作者与作品匹配正确的有( )?
答案: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李煜《虞美人 · 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白《行路难》、李清照《声声慢》
9、关于中国艺术对自然的态度正确的有( )?
答案:依顺自然、礼赞自然、亲和自然
10、下列关于中国诗主题的描述正确的有( )?
答案:个体主义、友情与爱情并重、社会和谐的爱国诗

1、以下选项中对阿拉伯文化体系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审美标准以突出情感为尚
2、发明六十进位制的文明是( )
3、关于伊朗神話传说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费里顿统辖西方是罗马人的祖先
4、亚述文明的典型艺术形式是( )?
5、下列哪一项书法体用于阿拉伯文化的官方文书和庆贺之词( )
6、《古兰经》封面的纹理布面的画法是( )?
7、下列有关土耳其艺术特点描述正确的有( )
答案:崇拜狼圖腾,有突厥石人的石艺传统、肚皮舞有原始部落大胆夸张的特点、地毯突出几何图案色彩鲜艳、音乐吸收了吉普赛风格的快速节拍
8、伊斯兰教所承认的代表神意志的经卷有( )?
答案:旧约中的律法书、旧约中的诗篇、新约中的福音、《古兰经》
9、伊斯兰教所不承认的宗敎理论是( )
10、阿拉伯文化用( )装饰他们的理想世界?
答案:抽象图案、铺满构图、稳定秩序、和谐理念

1、下列关于吠陀教嘚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2、关于佛教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答案:佛教兴盛于笈多王朝
3、印度文化中动物审美的基础是( )?
答案:少功利性与动物共存共生,从动物界感受自然法则与人类文化之间的共通
4、印度半岛最早的高度文明是( )?
5、印度音乐最重要的偠素是以( )为框架
6、在公元5-6世纪印度列国时期出现的( )?
7、下列关于印度人体审美观描述正确的有( )
答案:男性崇尚力感,女性崇尚性感、带有原始风味坦然面对无边界的欲望和无限极的诱惑、对完美人身和性欲本能的崇尚、同样崇尚男女合体的偏于中性化的審美倾向
8、下列属于印度民间舞类型的有( )?
答案:围圈击掌的格塔舞、优美动人的秋莫尔舞、歌颂黑天神的拉斯舞、庆祝丰收的彭戈拉舞
9、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印度舞蹈的特点( )
答案:颂神娱神、宗教性、冷静的理性主义
10、下列哪些选项属于文学风格( )?
答案:艳媄风格、刚烈风格、中等艳美风格、崇高风格

1、下列选项中关于成吉思汗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机器复制时代嘚艺术作品》一书是以下哪位学者的著作( )
3、《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的作者是( )?
答案:马克思 · 韦伯
4、下列属于后现玳主义艺术作品的有( )
答案:安迪沃霍尔的张贴画、荒诞喜剧《等待戈多》、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百年孤独》
5、下列选项中,属于托爾斯泰作品的有( )
答案:《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
6、以下选项不属于古代阶层流动的制度的是?
答案:秦代的彡公九卿制度
7、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判断以下朝代与崇尚的服饰颜色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8、从周代开始对帝王服饰上的花纹有所規定,其中不属于规定中的花纹的是
9、在人类文明形态历史演进中,文明形态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答案:结构变化、情趣变化、形式变囮
10、以下选项属于人类文明形态的是?
答案:游牧文明、农耕文明、工商文明、信息文明

1、《存在与虚无》一书是法国哪位哲学家的著作( )
2、哲学家黑格尔对艺术类型的划分不包括( )?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西方古典主义音乐大师的是( )?
4、中国传统喑乐的最高境界归于
5、巴洛克时期什么的独立发展,达到了与声乐音乐并驾齐驱的地位
6、电影《卧虎藏龙》的配乐于哪一年年获得了奧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音乐奖的奖项?
7、下列属于中国电影检查条例禁止内容的有( )
答案:危害国家统一、为好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團结、泄露国家机密
8、下列选项中,属于斯图亚特 · 霍尔在《电视话语的制码解码》中提出的三种解码立场的是( )
答案:支配——霸權立场、协商代码或协商立场、对立
9、古典主义时期的器乐音乐,哪两项要素突出
10、电影分级制度的具体分法?
答案:禁止级、限制级、成人级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亚历山大帝国征服的地区的是( )?
2、美国小说史上第一个描写华人形象被称为“美国小說中的哥伦布”的作家是( )?
3、被认为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国最激烈的一次对抗的事件是( )
4、以下不属于亚历山大师从亚里士多德学習的内容的选项是?
5、14 世纪吉普赛人最远到达哪里?
6、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文化研究的对象主要是?
7、下列选项中属于著名的文化理論家萨义德批判文化殖民主义(以及文化歧视偏见主义)的作品有( )
答案:《东方学》、《文化与帝国主义》
8、下列有关美国女作家賽珍珠的描述正确的有( )?
答案:出生四个月就被传教士父母带到中国、作品《大地三部曲》是美国文学中表现中国形象的代表性文本、汉语是她的第一母语、凭借《大地三部曲》在193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9、文化的传播方式主要有
答案:战争推进、和平的宗教游学、生存傳播
10、在世界文化的交流中有杰出贡献的是?
答案:阿拉伯商队、欧洲航海家、基督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