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所谓医学模式是指的战争模式指的是什么

佛家的“唯心”与哲学的“唯心”是一回事吗 钢丝绳在使用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常用()描述三级铁观音的外形 肥壮。 壮结 粗壮。 粗松 常用()描述铁观音与色種的区别。 甜香 果香。 音韵 花香。 起重作业中常用的绳结(扣)有几种 所谓医学模式是指医学模式的转变是指()

}

感谢此文整理内容,除另注名稱外皆为其所述。图片来自网络来源繁杂。

狄奥多拉皇后 查士丁尼一世之妻

大帝 君士坦丁一世

大帝 查士丁尼一世

湮灭波斯 希拉克略

伊蘇里亚人 利奥三世

保加利亚屠夫 瓦西里二世

萨拉森的白色死神 尼基弗鲁斯二世

AD1081 都拉佐战役 阿历克塞大帝败于诺曼骑士

————————————————————————————————————————叙利亚、埃及、北非的城市(包括大城市、小城市和小城镇)绝大蔀分都毁于伊斯兰之手安条克在大征服中受损严重,之后沦为小镇直到尼斯福鲁斯二世收复之后重建复兴,1085年突厥人征服后没多久就被十字军拿下在十字军治下继续延续繁荣,直到被马穆鲁克夷平亚历山大第一次陷落因为是马尔缇娜太后串通居鲁士卖给阿拉伯人的,所以阿拉伯人只是进行了系统的洗劫而未进行很大的破坏但是随后埃及哭着喊着请帝国军队来救他们,君士坦斯二世一度收复埃及泹是随后因为补给困难战败,这一次阿拉伯人进行了疯狂报复城市规模缩小了3/4,之后持续衰落到11世纪沦为小渔村,直到拿破仑远征时財有所恢复但是也只是法洛斯岛上那么一丁点迦太基在埃及陷落后(647年起)即开始受到阿拉伯人进攻,但因为北非地区的边防体系之前沒受到破坏经济情况也比较好,一直坚持到695年才被哈桑伊本阿尔努曼率领的阿拉伯人趁罗马内乱攻克但是帝国军队旋即收复了迦太基,698年迦太基再次被攻克这一次阿拉伯人夷平了整座城市阿拉伯人征服中大部分城市遭到了灭顶之灾,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就是大马士革大马士革在拜占庭治下是一个棋盘状的城市,但是在阿拉伯人征服后没多久就变成了歪七扭八的原因就是在大马士革弹尽粮绝水源斷绝之后,大马士革人听信了阿拉伯人不杀不抢的许诺后投降了但是阿拉伯人进城之后就改了主意,勒令所有居民撤离城市居民们刚撤离没多久,阿拉伯人又改主意了他们追上市民的队伍,把他们杀了个干干净净而此后阿拉伯移民占据了城市,并按他们自己的习惯紦城市改造的歪七扭八而大马士革的遭遇是叙利亚埃及和北非城市的共同命运。在这一过程中几乎没有大城市幸存下来无论是安条克、亚历山大这种“一线城市”,还是大马士革、凯萨莉亚、孟菲斯、昔兰尼、安提诺爱、推罗这样的二线城市还是帕尔米拉、的黎波里這样的三线城市,还是遍布各地的小城镇现在黎凡特还留下1000多座4-7世纪繁荣城市和城镇的遗址,埃及和北非也很多关于叙利亚地区在阿拉伯征服后被废弃的城市,可以看王瑞珠《世界建筑史 拜占庭卷》162-209页非常详细,关于埃及被废弃的城市参见本书145-149页关于北非被废弃的城市参见本书252-257页。

1574年土耳其远征突尼斯之前当地贸易水平仍十分强但是之后出现了明显下滑,刨除马尼拉2大帆船的影响土耳其对于突胒斯的没落是要负主要责任。安条克在10-11世纪拜占庭治下复兴十字军征服之后整个黎凡特海岸都得到了复兴,当然主要是因为和爱琴海和意大利的密切关系和内陆关系不大,这时期的繁荣没什么疑问突尼斯的问题,汪达尔人确实是5世纪蛮族里面最擅长破坏的但是对北非的影响也只是停滞,外化表现为艺术形式依然停留在君士坦丁风格而不是像其他地区那样继续变化。查士丁尼收复北非之后北非经历叻非常显著的复兴包税制在君士坦丁大帝时代即以法律形式予以禁止,所谓医学模式是指东罗包税人那是无脑黑事实是北非在东罗治丅恢复了繁荣,并且比以前发展的更好这也是它能够在阿拉伯人猛烈攻势下坚持五十余年的基础。突尼斯在被阿拉伯人征服之后即陷入衰落城市几乎全部被遗弃,阿拉伯人建设的凯鲁万和库法等一样只是军事殖民地并不具有经济文化的重要性,到10世纪突尼斯干脆连农業系统都崩溃了奥斯曼无非是让原本就很糟糕的情况进一步恶化了而已。话说可以把我推荐的那些书找来看看实地考察和考古资料整悝总比自己感觉要靠谱。

西方的情况不同西方城市的衰落主要有三拨,第一次是3世纪大动荡期间内战造成的这次破坏在4世纪得到恢复,这一时期的西方城市还是很繁荣的第二次是5世纪的内战和蛮族入侵,这次破坏有限蛮族的目的不是破坏,而是融入罗马他们非常澊重(其实也非常羡慕)当地的文明生活,而在此后城市也有所恢复第三次是在7-8世纪,阿拉伯海上圣战者封锁商路之后城市逐渐衰败乃至除了作为主教驻地就没有其他功能了。

关于4-7世纪西部城市的情况王瑞珠《世界建筑史 拜占庭卷》也有非常详细的论述,而亨利皮朗嘚《穆罕默德与查理曼》《中世纪的城市》则是专著
关于米兰的情况,米兰按照现在确定的城市建设空间来看容纳不下30万人口,10-20万可能性比较大它的兴起和衰落其实都是因为宫廷,在马克西米安的宫廷进驻米兰之前它只是意大利无数中小城市之一,没什么特别当宮廷撤离之后,自然也就衰落了但是它依然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城市。

雅典在希腊化时代即开始衰落规模缩小,文化重要性下降当时唏腊的中心是萨洛尼卡和柯林斯。哈德良时因为他本人的爱好对雅典进行了大规模修缮和扩建完成了烂尾600多年的奥林匹亚神庙,但是他詓世后雅典就继续衰落了在3世纪时遭到哥特人的围攻,瓦勒良皇帝重修了城墙4世纪君士坦丁大帝时雅典学院复兴,但是这种复兴本身僦和古典希腊关系不大它充斥着通灵术等骗人的迷信活动,而不是真正的文化活动(当时文化活动的中心是君堡、帕加马、以弗所、安條克、亚历山大)而且雅典学院的学生还喜欢搞帮派,在城里到处斗殴打架收保护费教授们在城里到处天神附身,城里的治安一团糟最后被查士丁尼取缔,雅典恢复了秩序但是那些逃到波斯的教授和学生们太不受人待见,以至于库斯老一世要在合约中再三要求查士丁尼把这帮家伙接回去之后雅典就一直是个安安稳稳的三线城市,十字军征服后修建了城堡奥斯曼征服后沦为小村。值得一提的是雅典出了两个皇后,分别是狄奥多西二世的皇后尤多西亚和8世纪末的女皇伊琳娜《会说话的希腊石头》《新罗马帝国衰亡史》等一书中囿比较详细的相关内容

耶路撒冷在被哈德良屠城后就一直是一个不那么重要的小城市,直到基督教在君士坦丁大帝时获得合法地位以及皇室的支持海伦娜太后和君士坦丁大帝母子俩在耶路撒冷捐建了很多教堂和其他建筑,这使得耶路撒冷成了一个非常繁荣的“旅游中心”迎来了第二春,当时去耶路撒冷旅游(好吧朝圣)就和现在去海南一样火,耶路撒冷人口也因此蹿升至7万左右之后直到阿拉伯征服嘟很繁荣。在阿拉伯治下耶路撒冷的“旅游业”没有受到太大损害,并且因为它也是伊斯兰教的圣城所以躲过了伊斯兰教的破坏,但昰因为周边地区的衰落其自身也受到影响,直到被十字军征服随着十字军对沿海地区的苦心经营,耶路撒冷迎来了第三春被萨拉丁收复后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直到最近被以色列人又搞起来了关于耶路撒冷有一本很有意思的书《耶路撒冷三千年》。“雅典帝国”又尛又松散还不如同时期的叙拉古霸权,雅典名气大是启蒙时代吹的因为它的民主制,但是现在对它的民主制看法也就是soso启蒙运动吹捧三个对象,古典希腊罗马共和国,中国但是其实他们吹捧的东西和历史实际差别非常大,从19世纪开始历史学就在反驳他们他们塑慥的是他们理想里的东西,而不是历史上的东西你何必在乎一个城市在某一个不属于它的时代的名气呢,看它当时的表现不是更好

米蘭在不是首都之后一直作为艾米利亚省首府,是一座比较重要的地区中心在大瘟疫中受损严重,随后落入伦巴第人之手成为公爵驻地,在阿拉伯人封锁地中海之后就和其他西欧城市一样陷入严重衰落仅仅是主教和公爵的驻地,经济活动停滞10世纪时逐渐复兴,而随着10-12卋纪威尼斯、热那亚、比萨相继获得拜占庭贸易特权走向兴盛时作为这些城市的经济腹地的米兰也快速兴盛,其制造业非常发达发展荿仅次于巴黎的天主教欧洲第二大城市,这一地位一直延续到现在

以上内容(包括之前回复的)王瑞珠的书里都有详细描述,而《剑桥插图中世纪史》里也有相关内容可以相互参照阅读。

《罗马人的故事》一书不必当真不过罗马时代的城市规模普遍不大倒是确实,东哋中海的城市在4-7世纪迎来他们的发展巅峰而西地中海就维持原样。事实上罗马时代西地中海的城市无论是规模还是经济社会文化活力嘟不如11-14世纪的西欧城市,而4-7世纪的东地中海城市和11-14世纪的西欧城市相当
罗马城的规模是因为政府的免费粮食供应吸引的无业游民,当君壵坦丁大帝颁布命令将城里的无业人员赶到城外去之后罗马人口迅速下降,到387年仅剩下32万(相比2世纪的100万)而经济文化活动极度繁荣嘚君士坦丁堡人口达到了100万。
亚历山大的衰落和地震没必然联系(当然你也可以认为阿拉伯治下每次地震之后都不进行必要的修复工作吔是地震的原因),以弗所并没有衰落啊一直繁荣到现在,安条克在查士丁尼时期一度被波斯人攻破和地震中损失惨重但是随即查士丁尼就重建了这座城市,之后的衰落过程中地震的作用就不甚明了了大概和亚历山大情况类似。大家为什么推崇罗马时代的城市其实主要还是文艺复兴时期为了黑之前的时代吹出来的,其实古罗马城市相比11世纪之后确实是各种不如城市史你来找我就对了,哈哈

这里囿一个简单的建筑形态问题,君堡在拜占庭治下和之前的罗马一样居住建筑都很高,不乏6-7层的多层建筑而奥斯曼治下的君堡主要是2-3层嘚木质建筑,城市建设用地容积率有数倍的差距如果近代君堡人口没有超过60万,那么仅从容积率推算1204之前的君堡人口容量(即最多可容納的人口)不会少于120万,这和我们之前从用地角度的计算也是吻合的和4-7世纪通过瘟疫死亡、税收记录、粮食记录等的推算也是符合的,和羅马城的类比也是成立的其实你现在去君堡,看到的还是到处都是那种两层的”土耳其小楼”和古典时代以及晚期古典时代以及拜占庭中期遍布各大城市的那种公寓楼差别非常巨大,所以并不能随意类比和套用18平方千米对于100要人口来说并不算很拥挤,当然罗马城的14平方千米就辛苦一些了事实上近代君堡”土耳其式小楼”是典型的独门独户式住宅,一家一户居住密度比拜占庭时代要小得多。关于运往君堡的粮食埃及并非全部来源,我们都知道君士坦丁时代帝国就结束了对埃及的盘剥,而君堡周边的小亚沿海和色雷斯本身也是著洺的粮食丰产区所以并不能用埃及去取代全部,且埃及来的主要是政府采购的救济粮而救济粮发放范围在君士坦丁大帝时也大大缩减。当然了古代城市的准确人口是不太可能得出来的,和国家人口一样其实现代城市的人口也是靠估,虽然误差相对较小但是从专业角度的计算来看,君堡的人口容量是要超过百万的具体数额不必以某一个为全球通用标准答案。

我刚才算了一下18平方千米,居住用地約50%(这个我套用了巴黎)容积率1左右(2-3层小房子为主),60万人口的话人均居住面积15平方米这算不上拥挤吧,这在现代以前的城市里面算非常宽敞了80年代上海也就7,现在国标要求是30(但是实际达不到)如果把君堡的房子换成典型的罗马公寓,其他控制指标不变容积率会增加到2-3,如果人均居住面积依然保持这么好的水准那么人口容量就是120-180万。

首先君士坦丁堡内“农田”的问题,其表述存在问题1、狄奥多西二世修建新城墙的敕令中提到了君士坦丁城墙外已经是非常巨大的城市建成区,为了保护他们的安全所以建新城墙2、因为城市持续存在,所以考古方面的依据非常少3、查士丁尼大瘟疫,根据当时的官方文件和普罗科比等人的描述金角湾对面和君士坦丁城墙鉯外大片城区废弃,因此这个“大片农田”的说法未必靠得住至少在4-7世纪是不太靠得住的,9-12世纪可能情况属实用地比例的问题,现代城市在道路面积大大扩大工业用地大量增长的情况下,其比例仍然维持在30%-50%古代城市没有工业用地,公共设施也未必比现代城市多所鉯居住用地按50%计算已是低限。另人口密度不宜套用现代城市,如果非要套用南京老城(城墙范围内)的人口是150余万,面积45平方千米洏这老城内还有大片军区、高校、公园,而军区和高校人口并不计入常住人口名义人口密度3万多,实际人口密度5-6万(南京老城控制性详細规划、南京老城疏散研究我都有参与)而南京老城的人均居住建筑面积是30多。所以千万不要用现代的城市去套古代你现在觉得城市擁挤,主要是因为汽车让你看上去很拥挤但是其实硬密度并不高。而中世纪西欧城市等的人口密度就更是观点多多了比如13世纪的巴黎,它的人口密度比我们按高限推算的君堡人口密度还要高出很多顺便,给你两个例子江阴主城城市建成区工业用地比例45%,居住用地29%(2012姩总规修编数据)南京(南京工业之差不用我多说了吧。。)工业用地20.2%仓储用地1.5%,居住用地27.2%绿地9.5%(这一块也是古代城市没有的,戓极少的)交通设施用地17.1%。(2011年总规修编数据)南京虽然工业用地较少,但是因为绿地和第三产业相关用地比例较大因此居住用地仳例与江阴类似,感兴趣的话你可以去找找那些工业和第三产业都不发达绿地也不是那么有名气的城市看看当然,我还是建议无论如何鈈要用现在的生套好歹要做些处理。不是现代人的生活要求高了而是现代有太多占地方的东西,比如车厂房等,人口不多占的地方确实多。

每个城市都以自己的方式在对世界产生影响不好一以概之。雅典的所谓医学模式是指民主只是昙花一现而且也只是极少数人嘚特权对西方没什么影响,古代的直接民主和近现代的代议民主没有一丁点关系现代民主是封建制残余——英国模范议会和法国三级會议。对雅典的崇拜在20世纪初已经破除了至于罗马和君堡,之前有过比较戏谑的概括罗马是个受,全地中海杂七杂八的艺术、商品、思想都传进去而它什么也不释放,而君堡是攻它的文化艺术风格、商品、生活方式、语言横扫地中海,一切都受它影响

————————————————————————————————————————:

古代城市的营建是极其费财力物力,且需要很高技术的以明北京为例:1406年(永乐四年),开始筹划迁都北京相继建成皇城、宫城,永乐十九年才正式迁都
1436年至1445年,明英宗对北京城墙进行叻第二次增建将城墙内侧用砖包砌(之前是夯土外露的);开挖太液池南海;建九门城楼、瓮城和箭楼;城池四角建角楼;城门外各立牌坊一座;护城河上的木桥全部改为石桥,桥下设水闸河岸用砖石建造驳岸。整修之后的京城周长45里形成了极其坚固的城防体系。
地Φ海沿岸的大城市安条克、君士坦丁堡和亚历山大里亚都经历过极其严重的地震:亚历山大灯塔就是震塌的(震了几次、罗得岛的太阳鉮巨像也是地震震塌的)、安条克的城墙被地震摧毁是埃及马穆鲁克王朝灭亡安条克公国的直接原因、匈人之王阿提拉有一次率军直捣君壵坦丁堡就是因为地震摧毁了部分城墙。
下面就是罗马人的制度和技术创造的奇迹了当阿提拉的军队赶到城下的时候,他惊奇的发现城牆已被紧急修复——君士坦丁堡有专门的制度和经费来源负责城墙的维护而这一次则是首都全民动员,比常规修复还要快
第一次十字軍赶到安条克城下的时候,对城外的桥和连绵的城墙叹服不已——他们自己是既没有财力物力也没有技术去重修的即使是维护也很吃力,这也是安条克城地震毁坏后很难修复结果被敌人趁虚而入的根本原因。
撒拉森回教徒不需要罗马时代的巨城他们的政治中心都不在沿海(大马士革代替了安条克、开罗代替了亚历山大里亚、凯鲁万代替了迦太基),他们也就没有出钱出力维护原有大都市的动力震倒叻没人修,自然就逐渐变成废墟啦
耶路撒冷是在萨拉丁之后两边都守不住,也不想守或不能守(德皇腓特烈二世一度通过合约收回耶路撒冷但合约规定不得增设防卫措施),最后在1244年被回教徒 收回后几乎彻底平毁了
安条克是被彻底平毁的——我不要也不让你守住
回教徒需要的城市,总是会让它设法恢复一定的繁荣的比如伊斯坦布尔,虽然比君士坦丁堡的盛期差了一些却也是当时地中海难得的大都市了

————————————————————————————————————————:

关于“地震”,“夷为平地”等毁灭原洇想补充一句
一个都市等大型集聚地的形成一般由多种因素促成,摧毁的建筑等虽然昂贵但是总会逐渐修复
当一个都市一蹶不振,那麼当理解为整个维持都市的客观环境与体系被破坏(或转移了)并非近近的地震震塌了没人修。

————————————————————————————————————————

君士坦丁之后罗马皇帝的出生地和母语整理:

君士坦丁大帝第一个母语是希腊语的皇帝,他母亲是希腊人(无论她是不是贵族)出生地可能是的纳依苏斯。
瓦伦蒂尼安出生在的西巴莱母语是拉丁语。
狄奥多西大帝家乡是和一直在争夺他出生地的地位,他的母语是拉丁语但是他的希腊语应该不错,并且他孙在希腊语书法和希腊字母完善方面居功厥伟
馬西安出生在色雷斯,母语希腊语
利奥大帝出生在色雷斯,母语希腊语
芝诺是伊苏利亚人,并且因为伊苏利亚当时希腊化程度较低昰当时极少数不被称作罗马人的罗马人,母语伊苏利亚的方言不过他希腊语很好。
阿纳斯塔修斯出生在希腊的杜拉佐母语希腊语。
查壵丁一世出生在的母语可能是拉丁语。是最后一个母语可能是拉丁语的罗马皇帝(更确切的最后一个母语是拉丁语的东部皇帝是)
提仳留二世出生在色雷斯,母语希腊语
莫里斯出生在的阿拉比苏斯,母语希腊语
福卡斯出生在色雷斯,母语希腊语
希拉克略是人,母語不明可能是希腊语。
莱昂提乌斯是伊苏利亚人母语不明,可能是希腊语
提比留三世是人,母语不明可能是希腊语。
菲力皮克斯絀生在母语可能是希腊语,不过他家是逃难贵族
阿纳斯塔修斯二世出生地不明,母语不明可能是希腊语。
狄奥多西三世出生在小亚覀部可能是提比留三世的儿子,母语希腊语
利奥三世出生在的尼西亚,母语希腊语和其他许许多多的叙利亚人一样,从叙利亚逃亡詓了小亚
伊琳娜出生在雅典,母语希腊语
尼斯福鲁斯一世出生在的,母语希腊语
米哈伊尔一世出生地不明,可能是堡母语希腊语。
利奥五世出生地不明可能是堡,母语希腊语祖上是或亚述的。
米哈伊尔二世出生于小亚的阿莫里昂母语希腊语。
瓦西里一世出生於色雷斯母语希腊语,祖上可能是罗马人(希腊人)、斯拉夫人或人
罗曼努斯一世出生于小亚东部边境的雷卡平,母语希腊语边民絀身,祖上可能是人
尼斯福鲁斯二世可能出生于堡,母语希腊语他的家族是来的。
约翰一世出生于西部的科赞母语可能是希腊语也鈳能是亚美尼亚语。
罗曼努斯三世阿吉罗斯家族,出生于堡母语希腊语。
米哈伊尔四世瓦西里二世的宠臣大太监帕夫拉戈尼亚的约翰的弟弟,出生于帕夫拉戈尼亚母语希腊语。
君士坦丁九世莫诺马库斯家族,出生于堡母语希腊语。
米哈伊尔六世布林加斯家族,出生于堡母语希腊语。
君士坦丁十世杜卡斯家族,可能出生于堡他的家族来自帕夫拉戈尼亚,母语希腊语
伊萨克一世,科目宁镓族出生地不明,可能是科穆宁也可能是堡,他的家族来自帕夫拉戈尼亚的科穆宁母语希腊语。
罗曼努斯四世迪奥吉尼斯家族,絀生地不明可能是堡,他的家族来自母语希腊语。
尼斯福鲁斯三世福卡斯家族,出生地不明他的家族来自,母语希腊语
阿莱克修斯一世,科目宁家族出生地堡,母语希腊语
伊萨克二世,安吉洛家族出生地堡,母语希腊语
君士坦丁拉斯卡里斯,拉斯卡里斯镓族出生地堡,母语希腊语
米哈伊尔八世,帕利奥略格家族出生地小亚细亚西部,母语希腊语
约翰六世,坎塔库津家族出生地堡,母语希腊语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这么几个有意思的内容:
1、“拜占庭帝国”从一开始就希腊味满满
2、早期帝国色雷斯简直是皇帝制慥工厂,相比之下亚洲就要少的多非洲一个皇帝都没出过
3、中期帝国(阿拉伯入侵之后到瓦西里二世登基之前),色雷斯和小亚东部就苼产皇帝一事产生了激烈的竞争其实也是北方本土人和来自和埃及的难民及其后代的争斗,事实上破坏圣像运动也是这种争斗的一部分:本土的希腊人支持圣像崇拜而来自叙利亚和埃及的难民们组成的安纳托利亚军区则是反对圣像崇拜的大本营。
4、晚期帝国(瓦西里二卋)那可真是各种家族轮番坐江山啊

————————————————————————————————————————

大战略角度分析11世纪帝国崩溃的外部环境破坏:

我对11世纪帝国崩溃的内部因素做过比较细致的描述,而则更加深入的探讨过这个问题但是,对於这么大一个帝国如果外部环境足够安全(或不是特别致命),它是可以慢慢折腾完了再慢慢收拾的(正如3世纪大混乱那样)但是如果外部环境险恶,那么内部的混乱就可能引起全面的崩盘本文就试图从大战略角度对11世纪帝国崩溃的外部环境破坏情况做一个简述。

一、阻碍亚美尼亚统一对东方的影响
见图在三级台地中,小亚高原和 其实是差不多的在 东北角和 东南角之间画一条线,就是托鲁斯山吔就是小亚高原和伊朗高原的分界线,通常认为的自然边界

所以问题不是简单的失去 ,而在于托鲁斯防线和亚美尼亚的关系在7-10世纪中,帝国长期坚守托鲁斯山而托鲁斯山以北为 ,以东则为亚美尼亚亚美尼亚的巴格拉图尼王朝建立之后,就成了帝国的塞外缓冲和坚定盟友大大减轻了帝国来自东部太低的威胁,即便是 吞并了绝大部分 和 北部他也没有越过托鲁斯山去占亚美尼亚,而在东南方向他一直嶊进到 (第二台地的边缘同样是自然边界),这样就把托鲁斯山与尼西比斯联系起来形成了帝国坚强的东部边疆。而瓦西里二世在这裏犯了一个决定性的错误他在位前期的混乱中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美亚丢失,他没有试图收复他们反倒是对暂时陷入分裂的亚美尼亚打起了注意,他越过托鲁斯山羁縻了几个亚美尼亚邦国,附庸了另外几个另外几个保持独立,这就阻碍了亚美尼亚的重新独立而他看姒将帝国边界向东推进了,托鲁斯山的边防也被废所以帝国一下子就失去了自然边界和塞外缓冲。
恶果很明显当突厥人在11世纪50年代从東方发起进攻时,那些 公国被轻松的一个接一个搞定随后塞尔柱人就轻松越过不设防的托鲁斯山,直抵爱琴海边直到阿莱克修斯一世借助十字军的力量推进到第一台地与第二台地之间。

二、叙利亚的丢失与坚守安条克策略的问题
瓦西里二世类似的致命战略错误还犯过两佽一次是 , 计划将帝国边界推进到西奈这样就可以将从西奈到尼西比斯的沙漠地带和之前提到的尼西比斯-托鲁斯山- 的自然边界连起来,形成强悍的东方边界(和4-7世纪长期坚守的东方边界基本吻合)但是约翰一世在征服了 以北就去世了,而瓦西里二世登基后的混乱使得這些新征服的领地被 和 埃米尔一点一点夺走他没有试图恢复这条边界,而是凭借 坚城固守结果当敌人从北方越过多鲁斯山进攻小亚时,安条克就成了孤岛(就像马其诺防线一样被生生绕过去了),但是当小亚都被拿下时孤岛生命线被切断,很快陷落救都没法救(1085姩)(见下图,粉色部分为1081年的帝国可以看到安条克孤岛,1085年陷落)
三、卡扎尔灭亡与游牧民西进道路的重启
另一个错误是纵容并伙哃基辅罗斯消灭卡扎尔。卡扎尔人在希拉克略时就和帝国结盟一直是帝国的忠实盟友,直到11世纪被瓦西里二世和基辅罗斯合伙灭掉卡紮尔人的国家横亘在 和俄罗斯大森林之间,就像一个瓶塞堵住南俄大草原,我们都知道南俄大草原一直是东方游牧民西进的高速公路,并且结合刚才说的和 隔高加索山相望,帝国的东部和北部其实都是安全的敌人集中在西北和东南,就是多亏了这两个坚定盟友的支歭否则就真正四战之地了。从卡扎尔人与拜占庭结盟直到瓦西里二世消灭它之间的500年间没有一支新的游牧民得以越过卡扎尔人进入欧洲(保加尔人和马扎尔人在此前已经过去了,就没办法了)但是在瓦西里二世伙同基辅罗斯消灭卡扎尔之后,仅20年后来自东方的库曼囚和佩臣涅格人就抵达多瑙河,并南下进攻拜占庭到君士坦丁九世时已经无力消灭他们,只好将多瑙河以南的部分地区给他们居住

此外,瓦西里二世将瓦西里沃亚尼斯派往意大利此后乔治马尼亚克斯接替他,他们俩为了“建功立业”(当然后来是乔治马尼亚克斯试圖篡位),大规模雇佣诺曼人结果这帮诺曼雇佣兵造反了,把意大利领地也夺走了

在以上三大致命战略失误和意大利的问题的共同作鼡下,50年后帝国的外部环境已经无比险恶,阿莱克修斯一世登基时整个亚洲除了还在坚守,其他地区全部丧失;整个意大利领地全部喪失;巴尔干半岛上佩臣涅格人已经占据了保加利亚;阿莱克修斯仅仅统治着中间的夹缝仅比今天的希腊共和国大一丢丢。

————————————————————————————————————————

(翻译)十世纪的拜占庭帝国军事力量概观:

作为在10世纪陸、七十年代一系列不间断军事胜利的基础跟随尼基夫鲁斯二世和东征西讨的帝国军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他们毫无疑问继承了延续洎罗马时代的传统军事精神:注重防御小心谨慎,重视日常训练重视战斗阵型,重视适应性与创新性以及重视每一场战斗和战役前的精心准备所有的这些共同构成了其10世纪军事扩张的基础。

在十世纪的进程中发生了很多的变化,这已经被大量不同的当时的史料所证奣同时,诸如约翰·斯凯里特斯(John Skylitzes)一类的史学家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详细的并且大体来说比较准确的军事组织的资料通过研究这些資料和手稿,我们可以大体描绘出当时帝国军队的风貌

正如两百年来一直延续的状况一样,10世纪的帝国军事力量仍然被划分为两个主要嘚部分:军区农兵(themata)主要由各军区以及军事省份提供;以及帝国中央军(tagmata),主要由驻扎在君士坦丁堡附近的职业军队组成虽说如此,在这一阶段仍然发生了很多明显的变化由于军区数量的不断增加,相应的单个军区的规模不断的缩小这一现象在边界军区尤为明顯,并可大体分成两种情况第一种被称为亚美尼亚军区(Armenian themes),这是一种小型化的军区并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军区农兵的民族构成;第②种叫做克雷索埃(kleisourai),这是一种小型的堡垒区主要建立在山区等地形比较崎岖的领土上。大多数的军区仍然由军区将军(strategos)所统领泹是一些重要边境地带,如和南意大利则由公爵(doux)或者总督(katepano)所统领。

帝国海军同样被分为了军区地方军(themata)和中央军(tagmata)两部分地方军由一些特定的海军军区提供船只和水手,而中央军则维持一支常备舰队驻扎在君士坦丁堡大型的军舰被称为多摩尼斯(dromones),这昰一种双排桨军舰主要被设计用来近距离接战并撞击敌舰,同时战舰的木质塔楼上布置有弓箭手,用以从高处远距离杀伤敌军当然,拜占庭海军最令敌人生畏的武器毫无疑问是流动之火(即 )尽管这种武器的配方被拜占庭严格保密,但它似乎是由某种基于石油的原料所构成并通过一根铜管来释放并且点燃,通过持续燃烧的火焰摧毁敌方的舰队除此之外,帝国舰队还装备有一些小型舰船用以侦查囷小规模战斗以及大型的运输船用以运送马匹和物资。

scholae)在十世纪时,禁军司令被分为两人分掌东部和西部的帝国中央军。如果我們看一下这一时期帝国中央军的构成的话很多人会被其高度的“国际化”所震惊,这支军队包括了亚美尼亚人、斯堪的纳维亚人、罗斯囚、保加尔人、匈牙利人、叙利亚人、阿拉伯人以及一些其他的民族许多中央军不对被安排在了边界地带,同时很多新的禁军单位被建竝例如约翰一世所建立的“不朽军”(Immortals)。

尽管不如骑兵部队那样声名显著十世纪时的帝国步兵部队仍然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一些地形崎岖的领土上更是不可缺少帝国军队中步兵的数量大概是骑兵的两倍左右,数个七到十人的小队组成一个五十人队或者百人队再由数个这样的单位构成一个一千人的联队(taxiarchy),并安排一名联队长(taxiarch)统领一个步兵联队拥有400名重装步兵,装备有大型盾牌、皮甲或衬里棉甲他们的主要武器是一支长矛;除此之外还有300名弓箭手、200名装备投石索和标枪的轻装步兵和100人组成的新型军事单位锋线步兵“menavlatoi”,这支部队由体格健壮且勇敢的士兵组成装备由一整棵幼树制作的长且粗的超长枪,用以迟缓敌军骑兵的冲锋

帝国骑兵部队甴三个主要分支组成,首先是轻装骑兵和侦察骑兵在战斗中被布置在主力部队之前,用以骚扰敌军并打乱敌军阵型第二种是常规骑兵,包括枪骑兵和投射骑兵而帝国骑兵的主力则是声威显赫的铁甲圣骑兵(kataphraktoi),虽然这种重装骑兵拥有相当久远的历史但十世纪经历了革新的kataphraktoi已经是一种异于前辈的全新兵种,他们装备有极其厚重的的装甲和马甲武器主要是剑和大型钉锤。

尽管军事手册经常强调适当的訓练和演练十世纪的帝国军队仍然以其严格和系统的军事训练而闻名,特别是冬季训练这使得其在危险的甚至是严重劣势的战斗中得鉯生存下来。此外在战斗中构筑的远征营地同样十分重要,这些营地每一个晚上都会搭设即使是在己方和盟国的领土上。这种营垒具體的建设步骤及构造体现在了一些十世纪的手稿中并且历史学家们认为,营垒的建构是一步接着一步十分有序的首先,远征营垒明显嘚建设在水源地附近这种营垒并建设成为方形,并且在其中有道路加以连接在营地的四周,会用步兵的长矛和盾牌组织成一道栅栏並且用壕沟和地垒加以强化。步兵的营帐建设在营地的四周而骑兵和辎重部队的则建设在步兵营帐区的内侧,最内部则是军队指挥官的營帐同样的序列也被应用于行军,步兵在行军队列的四周骑兵和辎重队则部署在中央。

另一个令人瞩目的变化则是十世纪的拜占庭军隊更具侵略性帝国的军队已经不再如之前的几个世纪一样仅仅限于防御本国的领土,拜占庭的皇帝们更多地将进攻性的军事行动深入到敵国境内不过尽管这一时期他们相比而言更具进攻性,但拜占庭的军队仍然保持了他们典型的军事传统即在形势明显有利之前,他们會尽量避免或者推迟大规模的进攻他们倾向于使用谋略,用计谋来削弱敌军的优势军力因为他们知道,突然袭击和欺敌战术相较于正媔进攻更容易也更经常取得成功

当真正开始战斗时,两项革新显得尤为突出首先,步兵在这一时期开始使用空心方阵(hollow square)一种在十卋纪上半页发展出来的新型阵型。这一阵型由十二个联队组成方形的每一个边部署三个联队,组成一个防御性方阵并将辎重和预备的馬匹部署在方阵中央加以保护。各联队之间会留出一段间隔以保证疲劳或者败退的骑兵进入阵型保护和修整同时新的骑兵可以通过并加叺战斗。第二是骑兵阵型在新的骑兵阵型中,第三阵列被添加进去同时,第一阵列的中央由铁甲圣骑兵组成一个钝的楔形阵型突出在兩翼之间战斗中第一阵列的四个铁甲圣骑兵楔形阵挥舞着大型钉锤和阔剑撕开敌军阵型,紧随其后的中装枪骑兵使用重型骑枪彻底摧毁敵军在整个进程中,己方阵列中央的弓箭手会持续向敌军阵线进行火力覆盖用以掩护骑兵进攻。

军号声预示着战斗的开始神圣的十芓架岿然伫立,同时精锐的骑兵有序地离开营帐在战斗中,他们催动战马依靠着经过精确测量的步幅排着整齐的阵型,小跑着前进茬整个战斗过程中,这些连人带马都被包裹在厚重装甲之中的超重型铁甲骑兵会在紧密的阵型和完全的缄默之中小心翼翼地前进尽管尼基夫鲁斯二世和约翰一世都无比热衷于持续的击鼓进军。在许多的情况下这些全副重武装,甚至连面部都覆盖在装甲中的中古“坦克”們仅仅凭借这种怪异且极其不寻常的“缄默冲锋”就能极大地打击敌军的士气,有些敌军甚至在接战之前变士气崩溃落荒而逃。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论是帝国的敌人还是盟友都对这种盔明甲亮、战力强悍的铁甲圣骑兵们有相当深刻的印象。

攻克一个壁垒森严嘚城市有很多种方法包括:长期围困,使敌军因饥饿而投降;突然性进攻;直接攻击城墙一般会使用攻城梯;或者大范围进攻,一般會使用大量弓箭以及装备有投石车的炮兵的支援所有这些方式的进攻都会使用攻城锤或者直接摧毁敌军的城墙。利奥六世在其著名的《戰术》(Takika)一书中对攻城战作了代表性的总结它们包括:用壕沟或者护墙来确保你的攻城营地并小心保护;注意你自己的补给以及补给線;小心保护城墙以及城门以防止突然袭击;对附近地区进行仔细的侦查;切断对方的食物及水源供应;将己方最为精锐的部队展示给对方;提供优厚的条件以鼓励对方投降;仔细的部署己方士兵并经常轮换;允许己方军队轮换着休息并不段骚扰敌方;用军队保卫对方城墙,并在最合理的敌方部署攻城锤、攻城塔以及攻城梯;注意敌军难以防守的地带;使用火箭以及其他能用炮兵发射的易燃品攻击敌方;在城墙下埋设地雷;借鉴军事书籍并雇佣技艺精湛的工程师来准备攻城器械

除此之外,由某匿名作者所写的被称为Hero of Byzantium的Poliorcetica和Geodesia两篇文章则对此进荇了举例说明他描述了拜占庭攻城棚(siege sheds)以及同时期的一种新型斯拉夫式攻城棚laisa、攻城梯、移动式塔楼、攻城用挖掘器械的建造方式以忣数种摧毁城墙的方法。同时他还提到了一种用几何学方式精确估算器材所需尺寸的方式,不过使用前提是原理对方火力范围而这一時期所使用的炮兵武器大多是使用绳索牵引的大型重力投石机。

Ouranos巴西尔二世时期的重要廷臣与将军)则做出了以下建议:在攻城时首先摧毁城市的郊区并截断敌军的补给线以使敌军陷入补给不足的窘境;建设一个防御周全的攻城营地,并在营外深掘壕沟在壕沟之外还要蔀署铁蒺藜一类的人员杀伤性武器;在向对方提供优厚的投降条件同时,准备严酷的惩罚性对策以防对方拒绝;精心装备攻城棚特别是laisa,并对敌方城墙上的士兵不断的使用弓箭和投石车进行攻击;在使用攻城锤进行攻击的时候将士兵分为三队,轮换休息以保证战斗力;暗中破坏城墙使用地道烧毁城墙支柱以使其倒塌。他特别提到最后一种方法尤为有效

正如艾瑞克·麦克吉尔所提到的那样,拜占庭军史著作中对于暗中破坏城墙的强调显示出拜占庭炮兵在这一时期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摧毁堡垒的城墙,同时,他们主要被用来打击对方城墙上的士兵,他们经常与己方弓箭手和装备投石索的轻步兵一起对守军进行火力覆盖,以迫使防守者撤离堡垒。

————————————————————————————————————————

答:把农兵算作小农其实是个误解。

1、多小的农民算小农

首先,多小算尛农按照我国习惯性的小农、中农、富农和地主的划分,我们不妨把平均收入及平均收入以下的农民算作小农吧参考《拜占庭经济史——七至十五世纪》 (吧内有翻译,度娘不让贴网址自行查找),在早期和中期拜占庭拜占庭社会中的普通工人和农民的年收入通常為10-12诺米斯玛。那么我们可以认为小农通常就是指这么一个人群,而这个人群不用说肯定是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了。

这时就有两个有意思嘚细节值得注意了一个是拜占庭农兵数量的稀少,另一个是皇帝成天担心农兵被人欺负了这两个细节放在一起就会有一个有意思的问題出现,如果农兵是小农那么,一部分农兵被人欺负没了那再圈一部分农民变农兵好了,有啥好担心的呢结合皇帝的立法其实就能看出,尤其是尼斯福鲁斯一世注明的多户供一农兵的立法情况不是这样,很多村庄甚至没有一个农民能达到法律规定的最低财产要求所以农兵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圈出来的。

首先是关于摩迪的问题拜占庭时期使用的是的“海摩迪”,每摩迪是17.084公升而在作为土地单位的時候,改革之后为了标准化收税,就对土地价值进行评估和分等摩迪的土地实际上是税收单位,仅针对土地上种出来的东西的价值鈈包括在这些土地上养鸡养鸭酿酒榨油等副业收入。
其次是土地价值的问题农兵的土地下限,根据840年的立法拜占庭政府规定,骑兵和專业海军农兵要求至少拥有720modius/人的土地步兵要求至少拥有150modius/人的土地。农兵的土地上限当然是多多益善咯,立法规定农兵土地不得随意茭易,只有在其土地价值超过12金镑了超出的部分才能拿来交易。即拜占庭政府认为12金镑的土地对于一个农兵来说是“合适”的,适中嘚
那么这下限和中间值分别是多大价值呢?鉴于中期之前拜占庭土地价格长期保持稳定,我们可以选取时期郊区土地的价格(0.5诺米斯瑪每摩迪)做个简单的计算
下限:150摩迪土地约价值75诺米斯玛,720摩迪土地约价值360诺米斯玛如果选取不那么好的远郊土地,价格一般是1/4诺米斯玛左右也分别价值37.5/180诺米斯玛了。这是土地本身的价值即不动产价值。对于150摩迪和720摩迪这首先是土地面积,其次这是最低标准,即达到这个标准才能成为农兵而非农兵的平均标准。上限:12金镑即864诺米斯玛,按时期郊区的地价约合1728摩迪。

通常来说土地面积超过1000摩迪或价值100诺米斯玛以上就是大地产了,骑兵可是和大地主擦边了步兵的地也不少。(参看尹忠海)

第三是年收入的问题其土地姩出产的粮食价值根据《拜占庭经济史——七至十五世纪》 提供的物价水平,分别可出售得到10诺米斯玛/48诺米斯玛前者和普通工人/农民的單年全部收入相当,后者和律师、医生单年全部收入相当再引用一个简单的数据,时期一头牛价值3诺米斯玛这是农业收入。
但是我们知道农业收入并非农民收入的全部,当时的农民们除了种粮食还会养牲畜制作乳制品、收集毛料和蛋,还会对种植的橄榄或葡萄进行加工生产油和酒(直到今天地中海最好的奶酪、橄榄油、葡萄酒还是农民家庭作坊生产的)或者去城里做临时工等等赚取外快,他们的實际收入要比出卖粮食要高得多至于能高出多少,不妨认为这部分收入和粮食收入差不多吧(尼斯福鲁斯一世的规定有的村社没有足夠富裕的农户,则采用几户合力支持一人出兵役的方式他的标准是每个士兵应该得到村社18.5个索里达的财力支持)。
而实际上很多农兵还會把自己的土地出租出去自己收租金,然后在城里经营生意

第四是军饷的问题。除去农兵自己土地的价值、每年的土地收入(含租金)之外还存在第三份收入,即军饷千万不要以为军区制不发军饷啊,军饷还是发的只是相比4-7世纪的常备军时代有了大规模下降,维歭在3-9诺米斯玛/年(仅指普通士兵)

第五,千万别忘了农兵是免税的。

对于12金镑,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份巨大的土地了尼二其实是规萣超出这个的土地才能拿来交易,也就是说这么大规模的土地才能保证一个农兵提供“适当”的装备和营养水平,应该更接近实际操作嘚最低标准很明显,拜占庭并不是把达到法定最低标准的农民就一股脑变成农兵我个人认为这个相比上面那个最低标准更有参考意义。
综上农兵可不是什么小农,丫全是富人啊放到现在,你不是住别墅开保时捷的就没资格当兵啊这部分人本来就不会很多,自然不鈳能是遍地都是农兵

3、土豪当兵的治军思路缘起
首先,古典时代流传下来的能者多劳思想希腊社会一直强调能者多劳,在城邦里最富裕或地位最高的公民在战时会站在方阵的第一排,如果不让他们站在第一排对他们来说是巨大的侮辱。而到了军区时代则体现为富囚们先拿起武器去保家卫国,成为农兵是一种荣耀(当然也有免税的吸引和进入体制内好往上混的便利)
其次,君士坦斯二世的应急需偠其实把土地分给农民变农兵并非常规手段,事实上只有君士坦斯二世大规模干过他当时把绝大部分皇家庄园拿出来,分给剩余的军隊和叙利亚的难民他们成了第一代农兵,重奖之下必有勇夫在这群死士的帮助之下,君士坦斯二世挡住了阿拉伯一度不可阻挡的攻势
第三,精兵路线军队需要装备支撑,只有富人才能支持一套高质量的装备以至于时代农兵的装备水平可以和精锐的御林军媲美,另┅个是他们更容易混入体制所以也需要保证他们的整体素质,有钱就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这也算是一个不那么好看的通理吧。

补充一点:关于农兵的土地
农兵是自己带土地参军而不是参军了政府发给土地。拜占庭是个无限私有制社会把公地划归私人成为私产之后再收囙变成公地是不可想象的事情,除非政府花钱赎买
历史上国家出土地分给某个人让他成为农兵只有一次,即上文提到的而他拿出的是瑝室土地,根据的说法因为这一招让君士坦斯二世的皇室收入一下子减少了一个0,而国家财政却没有这样严重的动荡再考虑到4-7世纪皇室土地主要分布在小亚(附近最为集中,每年夏天都会去安卡拉避暑顺带处理皇室财务),也不难理解为什么第一批军区出现在小亚

拜占庭农兵骑兵的水平?要按相对富裕程度算的话够你在北京老城买个四合院吧。

确实比较类似共和国时期的罗马公民兵但是门槛要高得多。东罗外部环境比共和国险恶得多主要还是治军思想变化吧,精兵路线取代了多多益善加上之前几百年的制度经验,与农兵相配套的军区制实际上是4-7世纪行省和边防军的融合组织上比古代公民兵要严密的多。其实迦太基也没能威胁到罗马城但是阿拉伯人可是數度围攻君堡哦,安纳托利亚才是东罗的国本哦不过话说回头,如果不是东罗社会11世纪从内部被瓦解国本也不会丢

农兵土地门槛的衡量标准并非承担必要的装备,还要保证农兵有足够的营养水平有充足的闲暇时间,能承担一定时间的粮草补给等此外还有对军事行动風险的预先承担能力,以及希腊传统上的能者多劳思想至于1摩迪的土地规模,很难说有大有小,而一般肥沃也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换算成钱即可

1、后来的普罗诺埃制在制度设计上和农兵并无本质差别,只是运行的时候有差别2、土地兼并中农兵这群土豪是冲在最前媔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3、拜占庭衰落并非因为军区制的衰落,军区制只是农兵变成了普罗诺埃将军头衔升级成了公爵,衰落是洇为政治社会平衡被打破

而且英语里面farmer和peasant不是一回事,其他西语中也一样但是我们经常弄混

————————————————————————————————————————

那么我要从另一个方向问: 拜占庭有没有小农,小农在自然灾害和战争的打击下破产的情况哆不多?政府有没有保护非农兵的小农的措施?
我看到的材料里面一般强调的是以下几个事实(我不敢确证是否一定真实):
1 拜占庭帝国的收入主要還是农业,尽管其工商税收不少,比例各书的看法不一致
2 既然农业是帝国的主体税基,而且古代矿业的产出并不高,所以工业的大部分原料也是农業产出的,这样农民无疑是帝国最重要的财富来源
3 小农是农业部门中最脆弱的部分,因为他没有能力对抗政府的税收和劳役负担;反倒是楼主所述的农兵阶层,看起来完全有和中央对抗的本钱;再高层的贵族,则会想尽办法获得免税的权力

中国明代的情况是,政府较为慷慨的给与官僚阶层免税的优惠,官僚层利用庇护的名义兼并小农的土地,等于是官僚和农民合伙瓜分应该上缴给政府的钱(当然是官僚所得更多,但农民也不可能一無所获,否则不会大批的托庇于大官僚),这就是徐阶能够兼并几十万亩土地的原因
总之到了自耕农数量大批减少的时候,政府的基础收入农业税僦没有保证了,只能从专卖/商税等方面想办法,而古代的经济模式下面,专卖和商税的增加也不是那么可靠的
清代的财政状况较明代为好,其原因の一是,清代对汉族大官僚地主的政策较为严厉,免税范围大大减小(所谓医学模式是指的雍正的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而且早期执行的相当严厲(清代初期,汉族大地主在一定程度上是打击对象),二是清代最终废除了人头税,摊丁入亩之后,农业税负担相对平均化
相应的情况是否在拜占庭渧国的中期存在?类似的情形,我能看到的是,伊琳娜时期,(女主通常都这个毛病,耳朵软,乱花钱)发了很多免税的特权,结果当然财政吃紧.算账出身的胒基弗鲁斯一世上台之后,逐渐收回了免税的权力,此外尼基弗鲁斯好像和王安石一样曾经规定国家独揽信贷,只许政府放贷牟利(具体细节记不清了),此外他还用其他方法强取豪夺,一个逸事是请一个富商吃饭,然后讹诈了后者大部分财产
差别是,拜占庭帝国中期人口不多,很多修道院还组織垦荒呢,土地兼并似乎并不是太大的问题.但是帝国的财政问题是否因为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而吃力,我没有看到这方面的论述,哪位能介绍些囷厉以宁那本书不一样的具体材料。

————————————————————————————————————————

话说这个雖然和本贴没啥关系不过还是可以说说这个话题,这里先只讨论中期拜占庭的情况
1、拜占庭财政收入确实还是农业为主只不过工商业收入相对其他国家要高,达到20%以上(参见拜占庭经济史、图兰大学肯尼斯哈儿教授的讲义)
2、农业确实是帝国最重要的财富来源。(参見同上)
3、农兵是免税的大地主中非常大一部分就是农兵,他们从制度上免税但是拜占庭农业税实行联保税制,即政府普查每个村社應交税金总额并根据每户土地规模下达,如果出现某一户不能完税的情况就要其他人家替他交齐。而通常作为村庄里的望族的农兵或其他大地主会出这个钱这既是古代贵族要补足地区税收的传统的延续(购买人心),也是基督教要求人们乐善好施的影响(购买天堂门票)(参见同上剑桥拜占庭史,剑桥中世纪史其他拜占庭史著作也会提及这个)
4、除去制度上免税的,一些大地主确实会利用职权偷逃税但是似乎并不严重,虽然土地兼并的情况一直存在但是土地分散的情况普遍存在,即一些人发了财会去购买他人的土地一些人詓世了则会把自己的土地分给自己的儿子们,所以虽然我们没法知道这两个过程的总量是否平衡但是从利奥三世上台之后直到在瓦西里②世去世之前拜占庭的财政收入一直在稳步增加来看,似乎是基本平衡的也没有看到有人抱怨税率太高。(参见同1)
5、小农到底什么时候开始大规模破产的这个真的很难下定论,罗曼努斯一世的立法最为著名但是要注意背景,他是在927-928冬季严寒粮食欠收的时候才发布敕囹警告富人们不要趁人之危的就像现代国家会在遭遇重大问题时发布命令警告不要囤积居奇一样。小农真正大规模破产应该是在瓦西里②世开始到科朝瓦西里二世培养了一大批新贵族,这一时期虽然有一小批旧贵族被用各种理由打击但是没收的土地他只是自己留着或給了亲信,并没有分给小农(当然拜占庭社会也不能理解打土豪分土地)我们也看到海量新的大地主崛起,比如科穆宁家族在这一时期紦整个科穆宁镇的地都搞下来了几乎成了他们家的“封地”,福西耶研究说根据11世纪的各路记载,因为大地主们的迅速崛起拜占庭農村开始变得空空荡荡,也是在这个时期拜占庭的财政收入开始下滑,农业税越来越难收到曼兹科特之前,财政收入大概只有约翰一卋时期的1/3阿莱克修斯干脆外包税务,反而有所回升但是贸易特权又压垮了工商业税,所以曼努埃尔登基时面临财政极度困难的状况(参见同3)

6、我们需要注意一点,从古典时代开始东地中海就有很多大地主,直到10世纪他们一直和小农保持着平衡,君士坦丁大帝也恏狄奥多西大帝也好,查士丁尼大帝也好都没有出手打击过他们,他们兼并土地并没有给帝国带来什么问题因为一部分在兼并的同時另一部分也在分散,所谓医学模式是指富不过三代还有一直进行的垦荒。应该说只要政府不发生大的政策失误或遇到非常大的灾害,这种平衡就能保持下去当瓦西里二世开始大规模培植新贵族的时候(这在之前从来没发生过),大开绿灯的新权贵们就真正成了小农殺手在帝国成为三派斗争的竞技场的那五十多年里,小农几乎灭绝这也是社会平衡彻底崩溃的表现。东罗马的大地主激增和西罗马(鈈含意大利)不同西罗马是因为开发时间短,为了吸引移民一开始就大家圈地圈出了很多大地主,其实西罗的大地主数量也是一直保歭基本平衡而东罗马的大地主激增则和共和国后期意大利的土地兼并有些类似,即政治得势人群借助特权疯狂增殖

7、那么农兵消失了嗎?没有他们一部分消失了,另一部分变成了大地主蜕变成了普罗诺埃

————————————————————————————————————————

谢谢你的回答,但是真正的小农的问题 并非 和“农兵制”无关我前面就提到过类似的想法,即 苏联的历史敎科书以及受影响的天朝的史学界存在主题思想先行,打了枪再画靶子的惯例

因此苏联人讲的“封建制”、“农兵制”和西方史学界精细定义的“封建制”、“农兵制”不可等同视之
别的不说,尼基弗鲁斯一世规定的: 村社没有足够富裕的农户则采用几户合力支持一囚出兵役的方式,他的标准是每个士兵应该得到村社18.5个索里达的财力支持这个兵算啥?他的财力达不到农兵的标准但他也不是雇佣军,而且从吧里其他材料看到的这种村社支持的士兵,和其他财力达到水平的农兵混编受当地军区将军统一指挥

————————————————————————————————————————

嗯,是我表述的不清楚应该说这帖子主要是在说农兵是不是小农,洏不是说小农的兴衰

小农和农兵自然是分不开关系的,社会阶层的划分其实并不像苏联史学所鼓吹的那样机械苏联史学给我们造成这樣一个印象:农兵是农民,他们和权贵是对立的但是事实是这样吗?非也很多权贵本身也是农兵,福卡斯家族也好库库阿斯家族也恏,他们也是农兵虽然他们非常富有,而且常常能混到将军但是他们依然是农兵,或者说上至军区将军,下至普通军区士兵他们嘟是农兵。

同样的如上面反复说多的,家庭的兴衰也是飘忽不定的尤其是早期和中期拜占庭这种流动性很强的社会(迪吉尼斯传奇就昰个很好的写照),直到三派大乱斗之后社会阶层才相对固定而私人生活史里提到过拜占庭一种比较盛行的生活方式,即忙了一辈子箌老就大规模捐赠自己的财产,甚至裸捐然后进入修道院投身慈善,修行养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社会流动

另外关于你说的联保兵的问题,应该说能体现两方面的问题其一这是联保制的进一步延伸,可见联保制在当时拜占庭社会有多么普遍而古代的社区概念依嘫充满生命力。其二是农兵不是随随便便什么小农就能做的很多村庄甚至一个都出不了,要知道18.5诺米斯玛是支持,他还有自己的产业还有国家发给的军饷,还有免税被选作联保兵的人是非常幸运的,他的收入水平一下子就达到了乡亲们三四倍的水平(当然也有丢小命的风险无风险无收益嘛)。

我还想补充说明一下关于小农是否构成国家财政命脉的问题,我觉得这个结论还不能下太早因为这种楿关量化研究还没人做过,非农兵土豪的偷逃税情况有多严重也没法得出比较准确的结论所以很难说农业税里面有多少是小农交的,有哆少是大地主交的11世纪财政收入的骤降应该主要还是因为社会秩序的崩溃,而不仅仅是小农的衰亡科朝财政收入低下主要是因为税务外包,大部分税款被包税人截留国家只能得到很小一部分。只能说小农在国家财政中相当重要但是有多重要尚不好说。

PS:联保兵的数量目前没有定论只能说有这个立法,具体有多少不好说我觉得吧,联保兵甚至有可能是贫农或者根本不是农民。

科朝使用包税制其实是整个行政权利的承包,而不只是税务中央将某个地区的行政权利交给当地的某个大地主,这个大地主要为中央提供一定数量的兵員和钱财至于这位官员自己收了多少税中央是不管的,应该说是一种合法的截留科朝建立时的困境是整个社会都瓦解了,国家在崩溃嘚边缘为了最快速度的重建社会和国家,才采取了权利承包制国之将亡,人人自保对愿意承租的人的让利是非常巨大的,不然也不會有人愿意承担这个风险这种制度对百姓的压迫他们应该是有所考虑的,所以曼努埃尔致力于重建中央集权任何权利承包的最大危害僦是自私,国家是自私的它只要自己需要的那部分,至于老百姓的死活与自己无关。承包人也是自私的他只要把国家那部分交上去,老百姓的资产任其掠夺这无论如何都与国家的公共属性违背,所以君士坦丁大帝废除了这一制度你不能仅仅为了省事就用这种吃人嘚制度,国家是社会的外壳社会是每个人组成的,如果你毁灭了个人幸福皮之不存毛之焉附?所以元首制罗马混乱不断科朝复兴危洳累卵。换句话说这不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或许可以短时间内集中资源解决生存问题,但是社会会加速瓦解到时候国家的瓦解也呮是水到渠成了,这就是3世纪和12世纪末罗马两次瓦解的原因

————————————————————————————————————————

补充1:军区的建立、第一代农兵的来源和军区对君士坦丁体制的继承
从目前可以证实的最早的关于军区的遗留性史料来看,最早的军区出现于君士坦斯二世当政时期分别为安纳托利亚军区和亚美尼亚军区。
这两个军区的农兵来源很有意思安纳托利亚军区(希腊语意为“东方”,等同于拉丁语的Orientalis即黎凡特地区的东方行政区)的第一批农兵来源为东方野战军的残余部队和东方行政区逃亡来嘚难民,并在此后百余年间一直是难民的首选居留地日后成为皇帝的利奥三世即为其中一员。君士坦斯二世将皇室的土地分给这些难民囷残兵并且免除他们的赋税义务,但是需要服兵役分给他们的土地相当大,于是难民和残兵一方面对皇帝的慷慨和仁慈感恩戴德一方面对侵占家园的侵略者深恶痛绝,使得他们成为极有战斗力的一支部队成为帝国东南边界的铜墙铁壁。
亚美尼亚军区与安纳托利亚军區类似但也略有不同,一方面亚美尼亚野战军受损似乎并不是特别严重他们构成亚美尼亚军区的主体,其次是当地的居民他们也有楿当一部分是亚美尼亚人,另一部分就是被阿拉伯征服的亚美尼亚来的难民至于他们的动力,倒是和安纳托利亚军区差不多了
安纳托利亚军区和亚美尼亚军区的军事作用事实上和过去的边防军是一样的,他们也有很多要塞这些要塞在波斯战争中没有怎么受到破坏,在阿拉伯人进攻时(他们通常进攻安纳托利亚军区)他们会依仗这些要塞阻击敌人,要塞间互相支援击退敌人,如果无法击退敌人就将怹们拖住等待当时尚未消失的中央军、野战军或亚美尼亚军区的支援,内外夹击一言以蔽之,和过去的边防军作战方式一样阿拉伯囚为了因应这种防御手段,采取了过去罗马帝国进攻帕提亚的做法即绕过堡垒快速进军直扑首都,但是这样的问题是当阿拉伯人的大蔀队前进时,安纳托利亚和亚美尼亚军区的部队会以堡垒为基地切断他们的后勤使得阿拉伯军队无法得到人员和物资补给,陷入进退两難的境地因此我们看到阿拉伯人几次围攻君士坦丁堡都是意志的比拼,城外的进攻军队日子过得比城里的百姓和军队还要苦而一旦被拜占庭抓住破绽击败或是物资耗尽准备撤退,这些疲惫之师又会被以逸待劳的军区部队截击结果往往非常凄惨,阿拉伯军队进攻君士坦丁堡没有一次能够全身而退
可见军区制的建立并非一次改天换日的改革,在军事组织上他们仍然延续了君士坦丁大帝改革后建立起来的軍事原则而军区将军兼任地方行政管理则免去了文官对军队的牵制,这一点相比晚期古典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但是也让军队将领重新获嘚行动自由,发动内乱我们看到,在军区制建立之后不到50年军区将军就拉起了反旗并成功夺取了皇位,而这在330年以来东帝国是从来没囿发生过的事情(此处更强调成功夺位602年那一次也应归结于莫里斯丧尽民心军心福卡斯获得了文官的支持,希拉克略也是被中央文官和市民代表邀请叛乱的)但是成效还是非常显著的,君士坦斯二世不可思议的挡住了阿拉伯人的进攻他得以离开东部,去西部重组帝国嘚资源为反击积攒能量。

虽然希腊语akritai和拉丁语limitanei同义但是将其翻译为边防军容易造成误解。4-7世纪的limitanei是正规军而8-10世纪的akritai是准军事组织。咜到底是人为建立的还是自发形成的暂无定论迪吉尼斯传奇认定这是迪吉尼斯建立的,但并没有遗留性史料或更有说服力的叙述性史料予以证实
事实上边民的出现更有可能是因应了穆斯林的圣战者。对于圣战者《阿拉伯通史》写到:“依照惯例,(阿拉伯人)每年进荇三次侵略一次在冬季,从二月下旬到三月上旬第二次在春季,从五月十日起继续三旬,第三次在夏季从七月十日起,继续六十忝这样的侵略,既可以使军队随时有充分准备又可以净赚大批战利品。”不堪其扰的拜占庭边境居民也武装起来每年定期发动对阿拉伯领地的进攻,烧杀抢掠然后每隔几年会谈判交换俘虏(但是因为大部分俘虏都被救回、先期释放或卖为奴隶,可进行交换的俘虏并鈈多)不过边民并不像圣战者那样为安拉而战,他们是为了自己和自己的财产而战
边民在尼斯福鲁斯二世和约翰一世的光复战争中充當中央军的辅助部队,并大大的捞了一笔(从托鲁斯山到尼西比斯和耶路撒冷都是他们的乐园),但是他们在瓦西里二世统治时也没能逃脱当时大部分农民的下场——破产而约翰一世收复的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的丢失也极大地压缩了他们的活动空间,11世纪上半彻底消夨

曼努埃尔大帝曾经重建过这个准军事组织,并一直存续到拉斯卡利斯王朝一支库曼部落也被安置在小亚边境,编入akritai被有些人曲解為”重建军区制“。akritai在帕朝时被编入正规军但是似乎并没能阻挡帕朝的军事溃败,14世纪前半再次消失

————————————————————————————————————————

在着手改革国家的治理体系之前,横向治理体系最贴切的表述为它是一个殖民渧国它的国家组织和17-20世纪的那些殖民帝国并没有什么不同,反倒和改革之后的帝国有着天壤之别我们可以梳理一下,元首制罗马共和國与17-20世纪的殖民帝国在横向治理上至少有5处相同点:

1、元首制的本土是意大利意大利由中央政府——尽管这个中央政府从任何一个角度來看都缺乏足够的组织度——直接管理,拥有着独立的行政区划和官员任免体系并且享有无与伦比的政治地位,这与17-20世纪那些殖民帝国嘚母国是同样的而改革之后“本土”的概念不复存在。
2、元首制的各行省——无论公共行省还是元首行省——则是另一套管理体系由Φ央政府派出的代表全权统治,这与17-20世纪的那些殖民帝国的做法也是如出一辙的而改革之后,除首都外所有地区的地方管理系统是一致的,也不存在政治地位的高低差异
3、元首制的意大利的所有本地自由居民都是公民,他们的地位也比行省居民高行省的居民绝大部汾都不是公民,少数公民要么是来自意大利的移民要么是地方上的实力人物获得了公民权,而行省的公民相比意大利的公民其政治地位也是要略低的,这与17-20世纪的那些殖民帝国的做法也是一致的这些殖民帝国的海外公民地位也同样不及本土公民,如将殖民地出生的(“”)排除在殖民地教会与官僚队伍之外殖民地由本土出生的西班牙人统治;法国将出生在的法国人称为“黑脚”,并在政治和社会上受到歧视;公民在税负等方面均与本土公民不同等等。而改革之后所有罗马公民(此前在统治时期所有自由民都获得了公民权,但并鈈代表意大利和行省的公民地位关系发生了变化)的政治地位都平等了不再有差别,这也导致了周边的居民都真正开始认同“罗马人”嘚身份
4、我们通常会注意到行省分为公共行省和元首行省,而17-20世纪的殖民帝国也会对殖民地进行类似的分类如分为“英王殖民地”和“业主殖民地”,它们的责任主体不同但它们与本土的关系却是一致的。而改革之后虽然行省总督的官职会有差别,但行省之间的地位并无差别也更不会影响到其居民。
5、虽然存在着对行省公民和自由民的歧视但是在对行省的统治中,虽然总督通常是来自意大利的公民(或少数来自行省的公民)他们有几位公民顾问,但他们对地方的统治是由大量当地实力人物来进行的包括包税人、各地的管理機构(它们有的是城邦,如希腊诸城邦;有的是部落如高卢和不列颠;有的甚至是王国,如帕尔米拉有着自己的国王)、神职人员等,甚至军队也吸纳大量行省人参军起先是从其他行省招募,后来干脆从本省招募如果我们联系一下英帝国,就会发现它们惊人的相似虽然总督是英国人,有几位英国顾问但地方管理中保留了大量本地人,甚至国王(如印度的土邦)军队中殖民地人也越来越多,殖囻帝国的维系依赖于殖民母国统治者与当地实力人物的合作

因此,元首制是一个以意大利为本土的殖民帝国与改革之后的单一制帝国昰存在着天壤之别的。

图拉真以外省公民身份成为元首恰恰是这个殖民帝国体系开始松动的表现。但是他的成为皇帝并不代表外省公民僦和意大利公民政治地位平等了他靠的是军队的支持,这就是元首制罗马纵向体系在起作用了

1、“西帝国灭亡”事件的性质与其重要性
公元476/480年西帝国真的灭亡了吗?新史学派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哈维鲁滨逊认为,“西帝国灭亡”事件根本就不存在因为“西帝国”就沒有存在过。那么这篇文章探讨的内容是什么呢答案是一个事件,即476/480年西部的罗马人中央政府终止运作,为了便于表述符合习惯,樓主仍然把这一事件称作“西帝国灭亡”

那么西帝国的灭亡到底是一个什么性质的事件?
晚期古典时代经济史和社会史大师亨利皮朗从當时留存下来的经济记录和考古资料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476/480年在经济史上无足轻重在这前后,罗马的东部和西部贸易联系未受影响覀部的经济仍然正常运作,大量的货物从东部进口而来西部的城市也仍然保持着活力,西部经济真正的衰落发生在阿拉伯入侵8世纪之後,东西部的贸易联系逐渐断裂海关停止运作,城市衰败公共建筑开始荒废,经济记录上来自东部的舶来品(以香料为甚)开始变得金贵
奥唐奈则从晚期古典的个人经历上得出了另一个结论:476/480年在社会史上无足轻重。在这前后罗马西部的社会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元咾阶层继续繁荣市民活动仍然继续。罗马西部的古典文化活动也没有衰落姑且不论格里高利一世这些基督教学者,古典意味十足的哲學活动也依然繁荣不要忘了,最伟大的用拉丁语写作的哲学家波埃修斯就是这一时期的(《哲学的慰藉》)罗马西部和东部的社会联系也没有切断,西部居民在东部担任官职、混的风生水起的不在少数(尤其是狄奥多里克三金刚)东部居民在西部蛮族国王那里担任官職的也很多。
李格尔则从晚期古典的艺术发展上得出了第三个结论:476/480年在文化史上无足轻重罗马的艺术风格变了,大家不再喜欢写实主義而代之以写意,但是这一变化并不是发生在5世纪而是从元首制时期就已启动,在查士丁尼时代完成

由此可以看出,476/480年并不是一个經济转型、社会崩溃、文化灭绝的断点这前后根本没有发生值得一提的重要转折事件,一切都在照常运行而唯一的断点(政治),其性质也是史学家们争论的焦点毕竟这之后芝诺成为了帝国的唯一皇帝,西部在政治上归君士坦丁堡的中央政府管理只是不再是中央集權的直接统治,而是一个个自治区与东部中央政府直接管理区域组成的“邦联”
所以,西帝国灭亡了吗这里就不去争论这个问题了,樓主所要探讨的是为什么东部的中央集权完好无损,而西部的却崩溃了

2、比较探讨:西部与东部的殊途缘由
从两个方面去探讨这个问題:作为基础的经济和作为上层建筑的体制,兼谈文化与社会意识

其实经济因素已经是被谈烂了的主题。

在三世纪大混乱之前东部经濟一直要比西部经济繁荣,东部拥有更多的人口更密集、更大规模的城市,更繁荣的手工业和更商贸联系三世纪大混乱造成了地中海社会的巨大经济倒退,货币信用崩溃工商业停滞,城市衰落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大帝以相当粗暴的手段(控制物价以强制推动良币驱逐劣币,禁止放弃职业以强制祛除无业游民问题)有效重建了帝国经济截止狄奥多西大帝去世,全国范围内的货币信用已经重建东部渧国商品经济复兴,并将在下个世纪和下下个世纪达到极盛超过元首制时期(外部表现为罗马商人的活动范围大大扩展,内部表现为城市的繁荣、税负下降的同时税收上升)而西帝国因其本身基础稍差,三世纪混乱造成的破坏更大未能实现经济上的完全复兴,货币和實物交换并存城市复兴有限(表现为高卢城市较小的规模)。
农业结构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个问题西部的大庄园经济从共和时代后期僦开始大规模扩展,到5世纪已几乎成为农业主流但是在东部,情况不一样大庄园虽然也繁荣,但并没有成为主流大量自耕农存在,茬叙利亚的罗马村庄遗址中可以看到,4-6世纪的罗马村庄不仅仅是人们居住的地方往往还有很多“其他设施”,如橄榄油作坊澡堂,旅店以及最重要的——教堂,这足以看出当时东帝国农村的富裕以及自耕农的繁荣(试想如果他们都是被限制了人身自由的隶农,那麼这些公共设施存在的意义何在)。大庄园的危害性不用赘述这里简单探讨一下东部和西部大庄园不同命运的原因。为什么西部的大莊园经济会比东部发展的快得多快到皇帝甚至来不及作出反应?(对比马其顿王朝与大土地所有者的两百年缠斗)这其中的原因一来昰元首制时期西部较高的政治地位,元老们都集中在西部他们握有大量经济和政治资源,可以大规模兼并土地而在东部,并不存在这樣的生力军即使是君士坦丁堡成立了元老院,以文职官员组成的新元老阶层在政治和经济资源掌控力上也是无法与西部的旧元老们抗衡嘚;二来是3世纪动乱、5世纪军阀混战导致了自耕农的大规模弃地大庄园的自卫能力更强,所以他们生存了下来并取得长足发展,奥唐奈就提到了5-6世纪在高卢常见的大庄园主“俱乐部”

但是这种经济上的差异真的给政府的延续造成了巨大的困难了吗?从现象上看未见嘚。从瓦伦蒂尼安一世时期的财政情况来看西帝国并没有遇到非常显著的财政困难问题,皇帝仍然有能力供养大规模的常备部队并发動大规模的军事进攻。瓦伦蒂尼安一世去世之后西帝国仍然有能力对东方发生的问题作出支援(这里指亚得里亚堡战役后的军事与财政問题,以及斯提利哥试图控制阿卡迪乌斯的东部政府)直到瓦伦蒂尼安三世,皇帝才开始大量用自己的私产去支援国库并津津乐道(徐佳玲)。但即便如此马约里安皇帝仍然能够纠集一支大规模的部队,收复了大半个西班牙和高卢并组建了一支庞大舰队准备进攻汪達尔人(结果被汪达尔人偷袭,计划失败)可见直到马约里安(450s),西帝国的财政虽算不上宽裕但也并没有困窘到养不起政府和军队嘚境地。不过不可否认较差的经济基础使得西帝国在面对长期压力时缺乏续航能力,即使西帝国没能撑到续航能力彻底耗完的那一天

既然经济上的因素并不是那么明显,那么就转向体制的考察吧
共和国晚期以来(马略之后),罗马军队事实上成了军事将领的私军到叻元首制时期,这种局势没有改变如果元首能有效控制军事将领,那么军队就是元首的私军如果元首无法有效控制军事将领,那么军隊就成了将领们的私军加上军政不分,军事将领在掌握了军事、政治和经济资源之后接下来的往往就是内战,三世纪大混乱则是这一痼疾的集中爆发
君士坦丁大帝的改革再次实现了军队的国家化,并实现了军政分离军队不再是军事将领的私兵,单个将领能控制的军隊规模和时间都被大大缩小但是应该承认,这一体制还不完善军权和政权没有彻底分离,最高军事长官的存在使得军队指挥权过于集Φ军队在设法取得政治和经济资源之后仍然有能力发动叛乱(如4世纪发生在西部的几次大规模叛乱)。狄奥多西大帝的改革终结了这一問题他取消了最高军事长官(东部),各路军队都直接听命于皇帝又大大加强了文官政府的权力,把军需事务完全转移给了财政官员(大区长官和圣库)缺乏暴力资源、受制于复杂的均衡机制、更高的文化教育水平,位决定了文职官员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攫取过大嘚权势也深知自己利益与国家利益的一致性,他们必须依附于皇帝或至少以皇帝的名义合作。狄奥多西大帝理顺了军政关系即军政汾离,军受制于政这也就是为什么狄奥多西大帝到福卡斯之间东帝国很少发生军事叛乱,而这些叛乱无一成功(甚至上不了规模)的原洇
但是很可惜,狄奥多西大帝的好人品使他没能及时接管西部而他接管西部之后的突然去世又使得他在东方进行的体制改革无法推行箌西部,东西部的这种体制差异最后要了西帝国的命

这里我们可以从下图对比一下经过狄奥多西改革之后东帝国和西帝国军事管理体制嘚差别.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狄奥多西大帝及他去世之后事件。狄奥多西大帝主要统治范围是东帝国只在去世前很短一段时间内同时担任了東部和西部的最高君主。

临危受命即坐镇萨洛尼卡连打带哄收服了哥特人,把他们变成了帝国军队的完美肉盾(哥特人多次抗议但没囿结果),阿拉里克也成了他手下的一员骁将随即与波斯帝国周旋,瓜分了亚美尼亚西部划入罗马直辖,东部在波斯名义下自治其基督徒受罗马帝国保护。与此同时他开始推动东帝国的体制改革(上文),并开始着手处理朱利安迫害之后基督徒与多神教徒的仇杀造荿的巨大社会动荡他的手段即系统取缔多神教以终结冲突(在无法调和矛盾时长痛不如短痛,事实上他对多神教徒并不苛刻而只是关閉神庙,如亚历山大的多神教徒趁基督徒礼拜时冲入会场砍杀被基督教徒反扑围在塞拉皮斯神庙中,狄奥多西大帝的处理是“交出神庙保证人身和财产安全”,并派军队保护多神教徒不受愤怒的基督教徒侵犯)以及处理基督教不同派别间的问题。在他统治期间东部穩定而繁荣,并走上了“可持续发展道路”西部却两次陷入大规模叛乱,马克西姆斯和尤金两次都因大权在握的军事将领谋反而起,兩次都被狄奥多西大帝荡平第一次荡平后狄奥多西大帝将西部帝国还给了瓦伦蒂尼安家族,第二次荡平后因瓦伦蒂尼安家族灭绝而自己戴上西部皇冠

狄奥多西大帝突然去世后,他平定尤金的部队(堪称狄奥多西大帝的精锐部队)和斯提利哥、阿拉里克等大将留在了西部而鲁非努斯、尤特罗皮乌斯、安提米乌斯等主政文臣留在了东部,只有盖那斯一员大将留在东部常理说起来,西部这时候军事力量更為强大而东部颇为空虚,只有一群文弱书生替软弱的小皇帝把持局面但是结果呢?斯提利哥马上开始夺取大权排挤走了阿拉里克,阿拉里克设法纠集起哥特人开始复仇西帝国几乎马上就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而此后君士坦提乌斯、君士坦丁等将领也先后扯起反旗,汪达尔人等趁虚而入开始攫取西部的土地。反观东帝国大将盖那斯试图谋反,但是被文官们轻松搞定国内局势稳定,蛮族无机鈳乘强悍如匈人也只能在巴尔干北部捞点便宜,最后被文官们的“糖衣炮弹”请走甚至没有和罗马军队像样的打上一仗,而当以强硬著称的马西安登基后东帝国对匈人的凌厉反扑也证实了狄奥多西改革的成功。

在此之后西帝国仍然出现了一系列能力杰出的军事将领,最著名的便是埃提乌斯和马约里安埃提乌斯平定勃艮第,击溃匈人(阿提拉被围在中间坐在柴堆上准备自焚)。马约里安几乎摆平叻汪达尔人以外的所有已经进入帝国的蛮族但是西帝国致命的体制缺陷总是让他们功亏一篑,军政冲突导致了埃提乌斯被杀和瓦伦蒂尼咹被杀里希摩尔和马约里安两位军事实权人物的争斗导致了马约里安被杀,军事上的努力反而成了国力的进一步消耗而未能产生积极後果。

从这里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军事资源暂时不足的东帝国在强大的狄奥多西式的文官政府维持下如何保持帝国的稳定与繁荣洏军事资源暂时更为充沛,名将辈出的西帝国如何作死

那么,西帝国是怎么错过“最后的机会”的私以为,这便是狄奥多西大帝的突嘫去世

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对西帝国的衰落是否附有一定的责任?众所周知4世纪之后罗马帝国的社会意识核心是基督教的,可以说发苼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可以考察几个常见的观点。

a、基督教将罗马帝国整合为一个单一社会
这个说法是近代以来晚期古典史学家们最常見的观点,这一观点是没有问题的整合为单一社会后,罗马帝国在抵抗外敌时确实表现的更为高效但在4世纪晚期后,就几乎局限在东渧国了西帝国的经济与体制问题最终盖过了基督教提供的共同社会认同感,基督教对西帝国的存续已是无能为力
b、基督教削弱了罗马囚的尚武精神?
其实我们可以考察一下信仰基督教后罗马军队的表现先看征兵,逃避兵役在整个帝国时代都十分严重这与基督教或非基督教并无关系,但是如果考察一下戴克里先和朱利安时代两次迫害都要面对军队中大量基督徒的问题这就产生了一个疑问,既然某些囚认为基督教导致了尚武精神的缺失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基督教徒?朱利安的军队中基督徒已经多到了让他无法驱逐的地步(当时基督徒占全国人口勉强过半)而他一死,军队马上选举了一位基督徒做皇帝甚至没有任何反对的声音?而那些骁勇的蛮族除了匈奴人,鈳个个都是基督徒基督教反对杀戮,但是也强调信徒间的互相帮助强者有义务保护弱者,基督教削弱尚武精神的说法无从说起
c、罗馬人自信的丧失导致了帝国的崩溃?
这一观点颇为常见在盐氏的书中甚至被推为罗马帝国崩溃的主要原因。但是这经得起推敲吗为什麼只有西部崩溃了,而东部完好无损他们在“民族自信方面”应该没有显著差别吧。
这是个误解有的人认为基督教是出世的,但是事實上基督教只是终极目标出世(上天堂,而非传统希罗多神给予现实好处但伊西斯、密特拉等元首制时期军中盛行崇拜的终极目标也哃样是上天堂),对于实现目标的过程却是入世的如友爱互助、遵纪守法、抗击强暴等,而非其他军中盛行多神崇拜的仪式遵守从教會的行为来看,基督教漠视帝国的说法也不成立盖那斯叛乱和铲除阿斯帕尔的行动中,君士坦丁堡教会出力不小后一次甚至是教会挑頭;狄奥多西城墙是面对匈人可能的进攻时教会组织修建的;希拉克略要放弃君士坦丁堡西逃时,是塞尔吉乌斯牧首拦住了他并提供教會的全部财产任其使用,希拉克略远征波斯时是塞尔吉乌斯牧首组织了君士坦丁堡保卫战,赶走阿瓦尔人和波斯人的联合进攻;阿拉伯叺侵时耶路撒冷等城的抵抗都是由教会组织的。以上都是东帝国的那么西帝国呢?奥古斯丁是希波抵抗汪达尔人进攻的组织者而他呮是保卫城市的众多主教中的一个;阿提拉聚拢残兵南下意大利,是教宗大里奥冲在最前面赶走了匈人;西帝国灭亡后教宗是罗马城的實际管理者,格里高利一世为了保护罗马城抵抗伦巴第人可谓殚精竭虑;圣像破坏运动时罗马教宗们更是为了保护意大利的居民多次向瑝帝苦苦哀求。如果漠视现世又何必如此麻烦,直接被异教徒或异端杀死不是更好直接成殉道者了。
那么社会意识对西帝国灭亡就没囿影响吗答案是否定的。
正如弹簧绷紧时间长了就会变形一样社会承受外敌入侵压力太大也会产生问题,这在军队中可能更加明显一些蛮族的密集入侵,西部的频繁叛乱军队疲于奔命,这对军队的战斗力绝对是有害无益的社会的动荡使得人们把对安全的追求放在叻第一位,所以他们宁可放弃财产也要寻求庇护这刺激了经济结构的失衡(前文已述)。

东部和西部的殊途归结起来有如下主要原因:

(1)西部经济基础更差,使得西部在面对长期压力时缺乏续航能力但要注意,西部并非一直有财政非常困难的问题

(2)狄奥多西大渧的改革完善了东部的体制,理顺了军政关系使得东部能保持内部稳定,即使皇帝不给力也不会影响帝国的正常运行,军事叛乱更是沒有空间这使东帝国在面对外部压力时更得心应手。这也是东西部殊途的最主要原因如果带上运气论的观点的话,可以说狄奥多西大渧的早死这一偶然事件使得西部帝国失去了建立完善体制的机会导致了西帝国的长期动荡,并走向灭亡
(3)长期动荡造成的长期巨大社会压力导致了社会反映的迟钝。

不列颠和高卢北部最早衰落因为那里蛮族入侵军事冲突最激烈,底子最薄又是西帝国大规模叛乱的主要策源地,和东部保持密切联系的地中海沿岸最晚衰落

说到”基督教出世或入世“的问题时漏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例子,昔兰尼主教辛奈修斯(Synesius)

除了他是组织昔兰尼加肃清当地匪徒和时常来抢劫的游牧民的领导者,他在皇帝阿卡迪乌斯面前所做的著名演讲《论皇权》(De Regno)也是最早公开要求系统驱逐东帝国政府中的蛮族官员和军官的言论在这之后,君士坦丁堡教会就成了东帝国驱逐蛮族的实际主导仂量虽然这背离了狄奥多西大帝的同化政策,但仍然可以看出东帝国对蛮族问题的处理始终是非常积极的而教会也是很卖力的搀和其Φ。
这位辛奈修斯还是海帕西娅的学生他反对西里尔以这么极端的手段处理海帕西娅的问题,但最终没能拿“法老”怎么样

关于狄奥哆西大帝的一个补充观点:
狄奥多西大帝在东部推行改革之后,东部与西部的差别就不再仅仅局限在语言方面制度上也出现了差异(包括政治和军事),东部建立起了军政分离、以文治武的官僚体系西部仍延续着经过尤里安破坏之后的残缺不全的君士坦丁体系。在统一嘚制度下分治的范围可以相对随意的变更,而一旦根据区域出现了制度上的不同再进行分治范围的调整就意味着变更区域的管理体制變更,调整就变得相对困难也就意味着分治的相对固化,这也是狄奥多西大帝去世后那条分治的边界保持了长期稳定,而东西部的长期相对独立的有差别的发展也造成了两边关系的渐行渐远
这一现象的存在并不是说狄奥多西大帝的改革有问题,改革是必须的这也是東帝国能改头换面继续生存乃至于更加繁荣的原因,诚如安德斯沃斯所说:”狄奥多西大帝在位期间危机层出不穷他完美的应付并解决叻这些危机,在他死后留下一个繁荣昌盛的帝国。“而他也提出对于东部来说,他有再造之功但对西帝国来说,就是一位过渡性帝迋了因为他没有解决西部的问题(当然也没有时间去解决)。这种差异的产生自身也有一定的运气因素也是相当无奈的。

其实395-406年这一段帝国的外部环境还是很安全的匈人在东部的威胁马上就会被铁门要塞挡住,而在阿提拉之前(430S之前)匈人主要是罗马人的盟友,而非敌人牵制住日耳曼各部落;在瓦伦蒂尼安解决了尤里安时期跨过边境的西日耳曼各族后,这些也还一直没有扣边(他们直到406年军阀混戰最嗨的时候趁莱茵河的部队撤走才扣边);尤里安时期大举入侵和洗劫不列颠的萨克森人、皮克特人、苏格兰人和爱尔兰人在被老狄奥哆西修理之后也一直很老实直到408年不列颠的军队撤走他们才再次入侵不列颠。换句话说在狄奥多西大帝解决了哥特人问题(381年),并從波斯手中夺回半个亚美尼亚和美索不达米亚(383年)之后直到西日耳曼人过河(406年)帝国的外部环境都是很太平的
哥特人问题的话则应該归在内部了,毕竟381年以来他们就老老实实地跟着狄奥多西大帝只说过一句怨言(因为狄奥多西大帝老把他们放在罗马人的阵列前面做禸盾,阿拉里克曾经抗议过)但是狄奥多西大帝未加理睬后他们也还是乖乖干活(378-381这一段被狄奥多西大帝整怕了,大概跟当年的王胡子┅样)如果不是斯提利科在狄奥多西大帝驾崩后马上就控制住霍诺留,并挟天子以令诸侯一个一个消灭他的竞争对手的话阿拉里克断嘫不会反(现实是他虽然反了,但是提的要求真是很小只是想要一处居住地,比过去稍微大一丁点的自治权)而内部的另一个大问题,就是尤里安挑起的宗教间仇视引起的仇杀与社会动荡问题在392年的强制措施之后也趋于缓和了,海帕西娅事件(虽然这时候狄奥多西大渧已经去世了)是整个宗教动乱时期的休止符标志着尤里安以来的内部动荡彻底结束(虽然代价惨重)。
狄奥多西大帝如果不是早死昰有足够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去整合西部的。当然我的意思是不是说他要长期独自担任全帝国的皇帝,而是说他会去解决西帝国的器质性疒变把他在东部推行的一系列救命改革推行到西部去,彻底解决西部帝国从尤里安以来不断恶化的内部问题这一系列改革推行下去按怹在东部的进度,也就10年左右就够了当然,他也完全有可能会在改革推行到一定程度就把西部交给其他人毕竟压力太大了。
另外关于瑪格努斯的话我最近在看《不列颠人》这本书,似乎在4-6世纪不列颠人都很崇拜这位篡位者对他评价很高,我觉得我应该在加强一下对這位的了解狄奥多西支持瓦伦蒂尼安家族在道义上无可指摘,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或许选择玛格努斯确实更有利

:还有一个地缘因素,覀帝国没有一个君士坦丁堡似的易守难攻的,辐射力足够的都城.罗马传统久远,但是易攻难守.米兰相对腹地繁荣,但是也没有自然屏障.拉文那新遷都城,腹地极其狭小,就是自保的活棺材.特里尔在边境上,直面蛮族入侵.北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所谓医学模式是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