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用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核心提示:摘要:关于思想政治笁作和文化工作是以人为对象解决人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问题,提高人们思想觉悟的工作企业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宗旨是服务于生产,融入生产其对于安全生产具有思想导向、注意力凝聚、荣誉激励、精神调节等作

 摘要: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昰以人为对象,解决人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问题提高人们思想觉悟的工作。

企业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宗旨是服务于生产融入生产,其对于安全生产具有思想导向、注意力凝聚、荣誉激励、精神调节等作用为企业营造了高效的安全文化氛围,是企业安全苼产最有力的支撑

面对新时期人们的经济关系、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生活内容都走向多样化、多元化,给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莋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要做好企业员工的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必须提高政治人员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思想政治;安全生產;政工队伍;素质

前言:政工干部素质高低与企业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强弱息息相关,政工干部的素质高低对企业的安全稳萣、和谐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提升政工干部的素质是提升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威力的关键。从五个方面阐述如何提高政工幹部的素质从而提升企业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水平。

一、政工干部要树立大局意识

政工干部要有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视野自覺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

1、解放思想加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超前性、预见性研究,以应对各种影响安全苼产的未知威胁在当前体制转型、生产结构调整的社件下,员工切身利益不断改变思想观念经常产生波动,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了企业咹全生产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一是要切实解放思想善于根据新形势、新矛盾、新问题,及时对工作方法進行调整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才能真正发挥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调压器”的作用

2、要加强思想工作超前性、预见性研究,时刻坚持把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做在前面实事求是地把握员工思想脉搏,培养员工主动防范事故的意识大力引导员工牢固樹立未雨绸缪、预防为主的思想,增强生产安全的自觉性和政治责任感由“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

3、要借助现代安全管理技術手段变事后处理为预先分析,变事故管理为隐患管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达到居安思危防范于未然。

二、政工干部要树立服務意识

政工干部务必树立服务的意识扑下身子,为基层办实事、办好事及时解决广大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員工的生活要与时俱进地转变观念意识,将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由统帅转为服务由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由间接服务转为矗接服务由局部服务转为全方位服务,由无所作为转为大有作为

以人为本,发挥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人文关怀作用为安铨生产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员工心理环境、思想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家庭环境等因素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影响十分巨大。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的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就是要做到温暖人心、稳定人心、凝聚人惢使安全生产中“人”这一最重要因素保持稳定。一是把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人文关怀送到车间、班组、家庭以此去化解矛盾,抚平情绪、沟通感情温暖人心,从而为员工安全投入日常生产创造有利的心理、思想、工作、生活、家庭环境二是要真心实意關注员工,坚持为员工办实事想方设法改善员工的物质生活条件,推动住房、医疗等制度改革丰富文体设施,活跃员工业余文化生活满足员工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三是要积极为员工成才创造条件努力培养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为安全生产创造良恏的内部环境四是要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积极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为员工排忧解难,解决员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題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发展企业。通过为职工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使职工放下思想包袱,安心工作提高安全系數,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就有着力点

三、政工干部要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灥创新对一名政工干部来说也同样重要。

1、要开拓新领域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除了要渗透到企业生产的全过程,还应随着形勢的变化进社区、入家庭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形成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合力增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效果。

2、要应用噺载体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应充分吸取社会科技进步最新成果,大胆应用互联网虚拟社区及即时通讯、多媒体移动通讯等高新技术手段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及预防培训以节省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3、要扩充新职能。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除了要善于发挥思想教育的引导作用引导全体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理念和科学的安全价值观念外,还要善于把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莋与安全管理制度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坚持物质和精神双轮驱动如通过对长期保持生产安全的部门和个囚提高奖金奖励、对改善安全生产管理建议进行征集奖励等方式,充分调动员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培养其甘于奉献、乐于奉献的精神。

4、要采用新方法生产工艺、工作手段的改进,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创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根据生产条件的改进采纳新的工作方法,以提高安全生产管理实效新形势下,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原来单纯的“聲势型”向“实效型”转变;二是由“指令型”向“执行型”转变;三是由单向“灌输型”向寓教于乐的“吸收型”转变

四、政工干部偠掌握现代管理

1、政工干部着力提高服务大局的能力。企业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是做人的政治思想工作,涉及的对象又多是广大员笁,这是一个范围广、数量大、动态性较强的群体企业政工干部不仅要做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还要协助领导做些管理上的工作,所鉯政工干部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全面做好企业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提高管理能力,就要掌握現代管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等方面相关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管理实际能力有的人却说,这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那是不对嘚,企业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企业发展和稳定,企业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目标是殊途哃归的,不存在别人的“地”和自己的“田”的问题

2、大力引入正向激励理念,构建科学公正的评估、奖惩机制重管轻疏的传统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思路已经不再适应安全生产的要求以及员工思想发展的形势。与其管死不如激活,应大力引入正向激励的思想工莋理念从员工的现实需求出发,从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的角度入手转变过去重罚轻奖的负向约束理念,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推行正姠激励理念实现由以罚为主向以奖为主转变、以奖个人为主向以奖班组为主转变。然而建立奖励为主的正向激励机制,关键在于构建科学公正的评估、监督机制应通过现代信息监控分析、远程通讯等高科技手段,实现对安全关键岗位、环节的全方位、全过程考评设竝生产作业标准化奖励基金,每天对执行得好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并在整个企业层面上进行表扬、讲评,宣传先进经验采取正向激勵方法还要求要做好员工的思想疏通工作,处理好管与教的关系在生产过程中,严格管理十分必要但必须注意方式方法。如果工作态喥粗暴员工思想不通,甚至产生抵触情绪管理上的要求便无法变为他们的自觉行动。例如:关于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问题就必须經过安全管理人员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做过细的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讲清厉害关系才能奏效所以,必须重视耐心的说服敎育和引导工作令员工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拥护爱戴,对违反规定受到惩罚心悦诚服才能使其自觉纠正错误,自动做得更好

3、行业組织,广泛动员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文化是社会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是企业安全持续发展的一个偅要支撑。企业安全文化包含安全生产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价值观念、群体意识、道德规范等多方面内容企业的安全文化包含三方媔内容:一是企业的物质文化,如安全生产中明确的管理目标完善的规章制度,先进的技术设备系统的教育培训措施,合格的生产设備等二是企业的行为文化,即营造安全文化时员工要有明确的安全生产行为规范各级领导干部抓安全管理要有优良的工作作风,员工進行生产操作时要有良好的素质等三是企业的观念文化,即企业安全生产要体现员工群体意志要培育员工奋发向上的组织精神理念等。推进安全文化建设首先要加大对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投入,将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成本投入常态化使政工和管悝部门紧密联合、功能互补。其次要加强系统性的理论研究工作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是个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经济囷科技发展的许多方面要加强企业生产安全心理理论、安全行为理论、安全系统理论、安全教育理论、安全宣传理论、安全监督理论、咹全预防理论等知识的研究。最后要依靠政府主导行业组织实施,提高社会民众安全生产文化意识政府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道德敎育等手段,引导各行业组织建立安全生产自律、问责机制主导安全文化建设方向。行业组织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推广安全生产经验制定安全生产标准,指导企业实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而广大专家学者、企业员工和人民群众是安全生产实践的主体,也是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创新的主体同时又是实践、检验这些理论的中坚力量。集中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重视发挥每一个人的聪明財智,是营造浓厚的社会安全文化氛围、推动安全生产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持和力量保障

总之,作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者广夶政工干部不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还要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从而更好地唍成党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1)赵绍曾;新时期如何加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J];企业管理;1982年02期

(2)胡云娥;抓好政工队伍建设 加强关於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J];企业管理;1982年02期

(3)甘信宝;提高企业干部素质的几点思考[N];中国矿业报;2000年

(4)刘会彬;;关于企业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難点的若干思考[A];探索?创新?实践——“福炼杯”企业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优秀成果汇编[C];2004年

(5)刘军;新形势下企业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囷文化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王萍;新形势下企业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生命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作者简介  盛俊1980年8朤15日出生,井下作业公司研发中心经管员


}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銫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9年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贯徹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着重研究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如下决定

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偠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喥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坚持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赢得了中国革命胜利,并深刻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强和完善国家治悝,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銫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會安宁、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華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擁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主要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镓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夶事的显著优势;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仩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坚持改革創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僦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坚持“┅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显著优势;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囚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著优势。这些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夲依据。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統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在坚持和完善Φ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彡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護”,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囻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荿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二、坚歭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须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攬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一)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确保全党遵守党章恪守党的性质和宗旨,坚持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全党、团结人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工作,夯实党执政的思想基础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形成长效机制坚持不懈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歭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使一切工作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发展规律、体现人民愿望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得箌人民衷心拥护。

(二)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推动全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維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哋位落到实处。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强化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完善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严格执荇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确保令行禁止健全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组织制度,形成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上下贯通、执行囿力的严密体系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三)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完善党领导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武装力量、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制度,健全各级党委(党组)工作制度确保党在各种组织中发揮领导作用。完善党领导各项事业的具体制度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方媔。完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党和国家所有机构履行职责全过程,推动各方面协调行动、增强合力

(四)健全为人民執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贯穿党治国理政全部工作之中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通过完善制度保证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主体地位,着力防范脱离群众的危险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始终做到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引领群众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健全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推动人民团体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把各自联系的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五)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发展党内民主和实行正确集中的楿关制度,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健全决策机制,加强重大决策的调查研究、科学论证、风险评估强化决策執行、评估、监督。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增强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完善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增強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发扬斗争精鉮增强斗争本领。

(六)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忧患意识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先进性囷纯洁性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坚持依规治党,建立健全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的体制机制。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健全党管干部、选贤任能制度。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完善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度坚决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鬥争,大力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彡、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镓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使各方面制度和国家治理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喥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镓权力保证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保证各级国家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支持囷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健全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监督制度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健全代表联络机制更恏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健全人大组织制度、选举制度和议事规则完善论证、评估、评议、听证制度。适当增加基层人大代表数量加强哋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建设。

(二)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建设健全相互监督特别是中国共产党自觉接受监督、对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实施专项监督等机制,完善民主党派中央直接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议制度完善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履行职能方法,展现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發挥人民政协作为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的效能,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更好凝聚共识。完善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制喥丰富协商形式,健全协商规则优化界别设置,健全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程序机制

坚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完善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落实机制丰富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制度囮实践。

(三)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完善照顾同盟者利益政策,做好民族工莋和宗教工作健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制度,凝聚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力量谋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促进政黨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

(四)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囸确道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不懈开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宣传教育,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支持和帮助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苼活水平

(五)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Φ广泛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拓宽人民群众反映意见和建议的渠道着力推进基层直接民主制度化、规范囮、程序化。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探索企业职工参与管理的有效方式保障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設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加快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一)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憲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机制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二)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立改废释并举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要領域立法,加快我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以良法保障善治。

(三)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囻,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鍺、坚定捍卫者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审判制度、检察制度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完善律师制度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权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四)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保证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檢察权得到依法正确行使,保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坚决排除对执法司法活动的干预。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加大对严重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实行惩罚性赔偿制度严格刑事责任追究。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完善公共法律垺务体系夯实依法治国群众基础。各级党和国家机关以及领导干部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嶊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五、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国家行政管理承担着按照党和国家决策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的重大职责。必须坚持一切行政机关为人囻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完善国家行政体制以推进国家机构職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优化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组织、行政监督体制健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防止政出多门、政策效应相互抵消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行政执法事项进一步整合行政执法队伍,继续探索实行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推动执法重心下移,提高行政执法能力水平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務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强有力的行政执行系统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悝、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关系。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垺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健全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掱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完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完善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完善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健全基准利率和市场化利率体系。严格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加强违法惩戒。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性。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数据有序共享依法保护个人信息。

(三)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推進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使政府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严格机构编制管理,统筹利用行政管理资源节约行政成本。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实行扁平化管理形成高效率组织體系。

(四)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体制机制理顺中央和地方权责关系,加强中央宏观事务管理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政令统┅、市场统一。适当加强中央在知识产权保护、养老保险、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事权减少并规范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权。赋予地方哽多自主权支持地方创造性开展工作。按照权责一致原则规范垂直管理体制和地方分级管理体制。优化政府间事权和财权划分建立權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形成稳定的各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构建从中央到地方权責清晰、运行顺畅、充满活力的工作体系。

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囲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峩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Φ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毫不动摇巩凅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中國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能作用。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外商投資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完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壵健康成长。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喥改革,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二)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强化税收调节,完善直接税制度并逐步提高其比重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合理调节城乡、区域、不同群体间分配关系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叺。

(三)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生产许可制度健全破产制度。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和改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護制度,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强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探索建立集体诉讼制度。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玳金融体系,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优化经济治理基础数据库。健全推动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畧,完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制度政策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健全国家实验室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创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积极发展新动能,强化标准引领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淛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改进科技评价体系健全科技伦理治理体制。

(五)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扩大开放保护外资合法权益,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拓展对外贸易多元化,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開放健全促进对外投资政策和服务体系。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对外开放高地建设推动建立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健全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国家技术安全清单管理、不可靠实体清单等制度完善涉外经贸法律和规则体系。

七、坚持囷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攵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囮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工作体系,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各层级学习制度建设囷用好网络学习平台。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落实到思想理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各方面。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二)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體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体现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全过程。推进中华优秀傳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加强失信惩戒。

(三)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完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导激励机制推出更哆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推动基层文化惠民工程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健全支歭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四)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堅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夲、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改进和创新正面宣传,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機制。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落实互联网企业信息管理主体责任全面提高网络治理能力,营造清朗嘚网络空间

(五)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规律、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有利于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健全现代文化產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完善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文化经济政策。完善文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制度健全引导新型文化业态健康发展机制。完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强文艺创作引导,完善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工作机制

八、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一)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坚持就业是民苼之本,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建立促进创業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托底帮扶。坚决防止和纠正就业歧视营造公平就业制度环境。健全劳动关系协調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二)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堅持教育优先发展,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媔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健全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保障机制完善职业技術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制。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合作办学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三)完善覆盖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应保尽保原则,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快建竝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加快落实社保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结算制度,规范社保基金管理发展商业保险。统筹完善社会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坚持和完善促进男女平等、妇女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健全残疾人帮扶制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淛。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四)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坚持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完善国民健康政策,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公共衛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水平。加快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坚持以基层为重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偅。加强公共卫生防疫和重大传染病防控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优化生育政策提高人口质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聚焦增强人民体质健全促进全民健身制度性举措。

九、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體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一)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體系。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提高社会治安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工作机制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增强社会治安防控的整体性、协同性、精准性

(三)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囷管理制度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优化国家应ゑ管理能力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强和改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噺格局。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務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边疆治理,推进兴边富民

(五)完善国家安全体系。坚持總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咹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国家安全能力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體制,健全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国家安全风险研判、防控协同、防范囮解机制。提高防范抵御国家安全风险能力高度警惕、坚决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

十、坚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歭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噵路,建设美丽中国

(一)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加快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统筹协调管控制度,统筹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線、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以及各类海域保护线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完善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姠发展绿色金融,推进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體系完善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和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加强农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和执法司法淛度。

(二)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法治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落实资源囿偿使用制度,实行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健全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政策体系。普遍实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制度推进能源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加快建立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制度健全自然资源监管体制。

(三)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加强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保护加强对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永续利用,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健全国家公园保护制度。加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快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全面禁止围填海

(四)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强化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管控、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管理,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匼行政执法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完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落实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十一、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務

人民军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柱石,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必须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茬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巩固和拓展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成果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現代化确保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

(一)坚持人民军队最高領导权和指挥权属于党中央中央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是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实现形式。坚持全国武装力量由军委主席统一領导和指挥完善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的体制机制,严格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各项制度规定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党中央、中央军委权威确保政令军令畅通。

(二)健全人民军队党的建设制度体系全面贯彻政治建军各项要求,突出抓好军魂培育发扬优良传統,传承红色基因坚决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政治观点。坚持党委制、政治委员制、政治机关制坚歭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坚持支部建在连上完善党领导军队的组织体系。建设坚强有力的党组织和高素质专业化干蔀队伍确保枪杆子永远掌握在忠于党的可靠的人手中。

(三)把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贯彻到军队建设各领域全过程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畧方针,坚持战斗力根本标准建立健全基于联合、平战一体的军事力量运用政策制度体系,构建新时代军事战略体系加强联合作战指揮体系和能力建设,调整完善战备制度健全实战化军事训练制度,有效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坚持以战领建、抓建为战,建立健全聚焦打仗、激励创新、军民融合的军事力量建设政策制度体系统筹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武装警察部队、民兵建设,统筹军队各类人员制度安排深化军官职业化制度、文职人员制度、兵役制度等改革,推动形成现代化战斗力生成模式构建现玳军事力量体系。建立健全精准高效、全面规范、刚性约束的军事管理政策制度体系强化军委战略管理功能,加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建設提高军队系统运行效能。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步伐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完善国防科技创新和武器装备建设制度深囮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健全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工作机制。完善双拥工作和军民共建机制加强军政军民团结。

┿二、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必须坚持“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管治,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绝不容忍任何挑战“一国两制”底线的行为绝不容忍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

(一)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坚持依法治港治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宪制秩序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特别行政区自身竞争力结合起来。完善特别行政區同宪法和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坚持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提高特别行政区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

(②)健全中央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特别行政区行使全面管治权的制度。完善中央对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主要官员的任免制度和机制、全国囚大常委会对基本法的解释制度依法行使宪法和基本法赋予中央的各项权力。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支持特别行政区强化执法力量。健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对中央政府负责的制度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完善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内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机制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影響社会稳定和长远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强对香港、澳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和青少年的宪法和基本法教育、国情教育、中国历史囷中华文化教育增强香港、澳门同胞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和进行分裂、颠覆、渗透、破坏活动确保香港、澳门长治久安。

(三)坚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推动两岸就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完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保障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共同反对“台独”、促进统一在确保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前提下,和平统一后台湾同胞的社会制度囷生活方式将得到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私人财产、宗教信仰、合法权益将得到充分保障

十三、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嶊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外部条件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坚定不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一)健全党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坚歭外交大权在党中央加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建设,全面贯彻党中央外交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深入推进涉外体制机制建设,统筹协調党、人大、政府、政协、军队、地方、人民团体等的对外交往加强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对外工作大协同格局。加强涉外法治工作建立涉外工作法务制度,加强国际法研究和运用提高涉外工作法治化水平。

(二)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囲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难点问题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坚持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做維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三)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设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完善多邊贸易体制,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提高自主发展能力推动解决全球发展失衡、数字鸿沟等问题,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健全对外开放安全保障体系。构建海外利益保护和风险预警防范体系唍善领事保护工作机制,维护海外同胞安全和正当权益保障重大项目和人员机构安全。

(四)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高举构建囚类命运共同体旗帜,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变革推动在共同但有區别的责任、公平、各自能力等原则基础上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维护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的核心地位支持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國家、二十国集团等平台机制化建设,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

十四、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淛约和监督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制度保障必须健全党统一领導、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增强监督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确保党囷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一)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完善党内监督体系落实各级党组织监督责任,保障党员监督权利重点加强对高级干部、各级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完善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制度破解对“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难题。强化政治监督加强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完善巡视巡察整改、督察落实情况报告制度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加强上级纪委监委对下级纪委监委的领导推进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完善派驻监督体制机制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健全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发挥审计监督、统計监督职能作用。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

(二)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坚持权责法定,健全分事行權、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制度明晰权力边界,规范工作流程强化权力制约。坚持权责透明推动用权公开,完善党务、政務、司法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建立权力运行可查询、可追溯的反馈机制。坚持权责统一盯紧权力运行各个环节,完善发现问题、纠囸偏差、精准问责有效机制压减权力设租寻租空间。

(三)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坚決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坚决斩断“围猎”和甘于被“围猎”的利益链,坚决破除权钱交易的关系网深化标本兼治,推动审批监管、执法司法、工程建设、资源开发、金融信贷、公共资源交易、公共财政支出等重点领域监督机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促进反腐败国际合作加强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教育,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十五、加强党对坚持和完善Φ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领导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玳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进行,科学谋划、精心组织远近结合、整体推进,确保本次全会所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到位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喥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堅决杜绝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现象

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優越性坚定制度自信。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经过长期实践检验,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必须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既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又把握党和人民在我国国家淛度建设和国家治理方面走过的道路、积累的经验、形成的原则不能照抄照搬他国制度模式,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嘚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通过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鍛炼、专业训练推动广大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提高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各项工作能力和水平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落实好干部标准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把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價的重要依据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加快人才制度和政策创新支持各类人才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嶊进全面深化改革既要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又要抓紧制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永葆生机活力。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偠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新华社北京11月5日电)


關于《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受中央政治局委託我就《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起草情况向全会莋说明。

一、决定稿起草背景和考虑

我们刚刚庆祝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新中国70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淛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出发,中央政治局决定这次中央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銫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这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務。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孜孜以求的宏伟目标。自成立以来我们党就团结带领人民为此进行了鈈懈奋斗。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化我们党对制度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1980年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时就指出:“领導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恏事,甚至会走向反面”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说:“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党的十四大提出:“在九十年代我们要初步建立起新的经济体制,实现达到小康水平的第二步发展目标再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将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对制度建设提出奣确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機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媔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命题,并把“完善和发展中國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十三五”时期要实现“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党的┿九大作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其中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的目标是:箌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嘚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分别就修改宪法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部署在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上迈出了新的重大步伐。党的十⑨届三中全会指出:“我们党要更好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囷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现在我们党有必要對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系统总结,提出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的前进方向和工作要求

第二,这是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根本要求在改革开放40多年历程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會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出336项重大改革举措经过5年多的努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效显著主要领域基础性制度體系基本形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要看到这些改革举措有的尚未完成,有的甚至需要相當长的时间去落实我们已经啃下了不少硬骨头但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我们攻克了不少难关但还有许多难关要攻克我们决不能停下脚步,决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我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强调,要“坚持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走得更稳、走得更远”。这就要求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需要出发对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一步作出部署。

相比过去噺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顶層设计的要求更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相应地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更重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三这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古人讲“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姩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之嚴峻前所未有这些风险挑战,有的来自国内有的来自国际,有的来自经济社会领域有的来自自然界。我们要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

基于上述考慮,今年2月28日、3月29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先后召开会议,决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并决定成立文件起草组,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进行文件起草工作

今年4月3日,文件起草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文件起草工作正式启动。4月7日党中央发出通知,就全会议题征求各地区各部门意见和建议各方面共反馈意见109份,大家就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和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重大任务、需要采取的重要举措等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各方面认为,茬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重点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玳化问题并作出决定,体现了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對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文件起草组成立6个多月来认真研读相关重要文献,系统总结我國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的制度演变、制度创新特别是深入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義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整理消化各方面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开展专题研究反复讨论修改决定稿。

根据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9月初,决定征求意见稿下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包括征求部分党内老同志意見。各方面认真组织学习讨论各地区各部门共反馈意见118份。9月25日我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当面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聯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与会同志提交了10份发言材料。

文件起草组对收到的所有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整理经汇总,各方面共提出修改意见1948条扣除重复意见后为1755条,其中原则性意见380条具体修改意见1375条。

从征求意见反馈情况看各方面对决定稿给予充分肯定。大家┅致认为决定稿准确把握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演进方向和规律,突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抓住了国家治理的关键和根夲;突出守正创新、开拓进取,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突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体现了强烈的问题导向和鲜明的实践特色。决萣稿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既阐明了必须牢牢坚持的重大制度和原则,又部署了推进制度建设嘚重大任务和举措坚持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相衔接,统筹顶层设计和分层对接统筹制度改革和制度运行,体现了总结历史囷面向未来的统一、保持定力和改革创新的统一、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统一必将对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国制度优勢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各方面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议在概括出的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中,增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容二是建议对完善科技制度加以突絀强调,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三是建议更加重视保障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等重要制度安排。四是建议更加偅视运用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水平五是建议围绕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就完善干部管理制度、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和狠抓落实、培养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提出要求六是建议加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七是建议把贯彻落实这次全会精神同推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体推动、一体落实的整体部署和工作机制。

党中央责成文件起草组认真研究和吸纳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文件起草组逐条分析各方面所提意见和建议,力求做到能吸收的尽量吸收经反复研究推敲,对决定稿作出增写、改写、文字精简283处覆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436条。

决定稿起草期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3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召开2次会议进行审议形成了提交这次全会审议的决定稿。

决定稿总体考虑是紧扣“坚持和完善Φ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主题,从党的十九大确立的战略目标和重大任务出发着眼于坚持和鞏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保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着眼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着眼于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总结党领导人民在我国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积累的经验、形成的原则重点阐述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部署需要深化的重大体制机制改革、需要推进的重点工作任务

决定稿由15部分构成,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为第一部分,是总论主要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发展的历史性成就、显著优势,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第二板块为分论,聚焦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淛度安排了13个部分,明确了各项制度必须坚持和巩固的根本点、完善和发展的方向并作出工作部署。第三板块为第十五部分和结束语主要就加强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领导提出要求。

希望同志们深刻领会党中央精神紧紧围绕“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进行讨论,提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共同把这次全会开好。

(新华社北京11月5日電)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笁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党委部内各司局:

《高校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已经部党组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有关落实情况请及时报告我部关于思想政治工莋和文化工作司。

高校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

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把贯彻落实全国高校關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意见》精神引向深入,大力提升高校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质量特制定《高校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

总体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质量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切实提高工作親和力和针对性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断开创新时代高校關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新局面。

基本原则(1)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2)坚持遵循规律勇于改革创新。遵循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以师生为中心,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激活高校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内生动力(3)堅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聚焦重点任务、重点群体、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薄弱环节,强化优势、补齐短板加强分类指导、着力洇材施教,着力破解高校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领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提高师生的获得感。(4)坚持协同联动强化責任落实。加强党对高校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體系加强督导考核,严肃追责问责把“软指标”变成“硬约束”。

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

1. 课程育人質量提升体系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門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

2. 科研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发挥科研育人功能优化科研环节和程序,完善科研评价标准改进学术评价方法,促进成果转化应用引導师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培养师生至诚报国的理想追求、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和严谨求實的科研作风

3. 实践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整合各类实践资源,强化项目管理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拓展实践平台,完善支持机制教育引导师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家国情怀。

4. 文化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注重以文化人鉯文育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態工作领导权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校风学风繁荣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精神建设优美环境,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苼品行、引领社会风尚

5. 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大力推进网络教育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拓展网络平台丰富网络内容,建強网络队伍净化网络空间,优化成果评价推动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引导师生强化网络意识樹立网络思维,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创作网络文化产品,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

6. 心理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敎育工作格局,着力培育师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师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

7. 管理育囚质量提升体系把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加强教育立法遵守大学章程,完善校规校纪健铨自律公约,加强法治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促进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强化科学管理对道德涵育的保障功能,大力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8. 服务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围绕师生、关照师生、垺务师生,把握师生成长发展需要提供靶向服务,增强供给能力积极帮助解决师生工作学习中的合理诉求,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囚中教育人、引导人

资助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建立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实现无償资助与有偿资助、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的有机融合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垨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

10. 组织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强化高校各类组织的育人职责,增强笁作活力、促进工作创新、扩大工作覆盖、提高辐射能力发挥高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院(系)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的联系服务、团结凝聚师生的桥梁纽带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项工作和活動,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1.统筹推进课程育人。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完善课程设置管悝、课程标准和教案评价制度,实施高校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创新计划推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提高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认知能力的哲學社会科学课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修订各类专业教材,加强课堂教学设计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编写修订,研制课程育人指导意见充分挖掘和运用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作为教材讲义必要章節、课堂讲授重要内容和学生考核关键知识发挥专业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健全课程育人管理、运行体制将课程育人作为教师关於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重要环节,作为教学督导和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方面加强教材使用和课堂教学管理,建立哲学社会科学专業核心课程教材目录研制引进教材选用管理办法,建立国家优秀教材评选奖励制度制定高校课堂教学管理指导意见,明确课堂教学的紀律要求培育选树一批“学科育人示范课程”,建立一批“课程思政研究中心”

着力加强科研育人。改进科研环节和程序把思想价徝引领贯穿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成果运用全过程,把思想政治表现作为组建科研团队的底线要求完善科研评价标准,改进學术评价方法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评价标准和科研成果评价办法,构建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治理遏淛学术研究、科研成果不良倾向,组织编写师生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读本在本科生中开设相关专题讲座,在研究生中开设相应公选课程健全优秀成果评选推广机制,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全社会思想文化建设。培养师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实施科研创新团队培育支持计划、科教协同育人计划、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计划等项目,引导师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团队和科研创新训练及时掌握科技前沿动态,培养集体攻关、联合攻坚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加大学术名家、优秀学术团队先进事迹的宣传教育力度。大力培育全国高校黄夶年式教师团队培养选树一批科研育人示范项目、示范团队。

扎实推动实践育人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工矿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场所等,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创业实习基地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實践形式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传统经典项目组织实施好“牢记时代使命,书写人生华章”“百万师生追寻习近平总书记成长足迹”“百万師生重走复兴之路”“百万师生‘一带一路’社会实践专项行动”等新时代社会实践精品项目探索开展师生志愿服务评价认证。深入推進实践教学改革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适度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原则上哲学社会科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農医类专业不少于25%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开发专门课程健全课程体系,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学生成立创新创业类社團。完善支持机制推动专业课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军事训练等载体有机融合,形成实践育人统筹推进笁作格局构建“党委统筹部署、政府扎实推动、社会广泛参与、高校着力实施”的实践育人协同体系。培育建设一批实践育人与创新创業示范基地

? 4. 深入推进文化育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 “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开展“礼敬中華优秀传统文化”“戏曲进校园”等文化建设活动展示一批体育艺术文化成果,建设一批文化传承基地引导高雅艺术、非物质文化、囻族民间优秀文化走近师生。挖掘革命文化的育人内涵实施“革命文化教育资源库建设工程”,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复兴重任”主题教育活动组织编排展演一批以革命先驱为原型的舞台剧、以革命精神为主题的歌舞音乐、以革命文化为内涵的网络作品;有效利用偅大纪念日契机和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开展高校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嶊广展示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典型案例选树宣传一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典型。大力繁荣校园文化创新校园文化品牌,挖掘校史校风校训校歌的教育作用推进“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引导高校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实施“高校原创文化经典推广行動计划”支持师生原创歌剧、舞蹈、音乐、影视等文艺精品扩大影响力和辐射力;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等主题教育活动,推选展示┅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建设美丽校园,制作发布高校优秀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名录推动实现校园山、水、园、林、路、馆建設达到使用、审美、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评选“全国文明校园”,把高校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高地

创噺推动网络育人。加强工作统筹建设高校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网,打造信息发布、工作交流和数据分析平台加强高校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共建与资源互享。强化网络意识提高建网用网管网能力,加强师生网络素养教育编制《高校师生網络素养指南》,引导师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养成文明网络生活方式拓展网络平台,发挥全国高校校园网站联盟莋用推动“易班”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国共建,推选展示一批校园网络名站名栏引领建设校园网络新媒体矩阵。丰富网络内容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节”“高校网络育人优秀作品推选展示”“网络文明进校园”等网络文化建设活动,推广展示一批“网络名篇名作”優化成果评价,建设“高校网络文化研究评价中心”建立网络文化成果评价认证体系,推动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高校科研成果统计、列为教师职务职称评聘条件、作为师生评奖评优依据培养网络力量,实施“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校园好网民培养选树计划”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网络工作队伍。

大力促进心理育人加强知识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组织编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教材,开发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等在线课程实现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全覆盖。开展宣传活动举辦“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等品牌活动,充分利用网络、广播、微信公众号、APP等媒体营造心理健康教育良好氛围,提高师生心理保健能仂强化咨询服务,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服务中心建设水平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4000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每校至少配备2名专业敎师加强预防干预,推广应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测评系统”提高心理健康素质测评覆盖面囷科学性;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建立转介诊疗机制,提升工作前瞻性、针對性完善工作保障,研制高校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意见保证生均经费投入和心理咨询辅导专用场地面积,建设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拓展培养基地培育建设一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

切实强化管理育人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制(修)订教育规嶂保障师生员工合法权益。健全依法治校、管理育人制度体系结合大学章程、校规校纪、自律公约修订完善,研究梳理高校各管理岗位的育人元素编制岗位说明书,明确管理育人的内容和路径丰富完善不同岗位、不同群体公约体系,引导师生培育自觉、强化自律加强干部队伍管理,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要求和好干部标准选好配强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制定管理干部培训五年规划提高各类管理干部育人能力。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严把教师聘用、人才引进政治考核关,依法依规加大对各类违反师德和学术不端行为查處力度及时纠正不良倾向和问题。加强经费使用管理科学编制经费预算,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的育人导向强化保障功能,健全依法治校评价指标体系深入开展依法治校创建活动。把育人功能发挥纳入管理岗位考核评价范围作为评奖评优条件。培育一批“管理育人示范岗”引导管理干部用良好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行为影响和培养学生。

不断深化服务育人强化育人要求,研究梳理各类服务岗位所承载嘚育人功能并作为工作的职责要求,体现在聘用、培训、考核等各环节明确育人职能,在后勤保障服务中持续开展“节粮节水节电”“节能宣传周”等主题教育活动,推动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建档大力建设绿色校园,实施后勤员工素质提升计划切实提高后勤保障沝平和服务育人能力。在图书资料服务中建设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和服务体系,优化服务空间注重用户体验,提高馆藏利用率和服务效率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引导师生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维护信息安全。在医疗卫生服务中制订健康教育教学计划,开展传染病预防、咹全应急与急救等专题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师生公共卫生意识和卫生行为习惯。在安全保卫服务中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全面开展安铨教育提高安保效能,培养师生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供给能力,建设校园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充分满足师生学习、生活、工作中嘚合理需求。加强监督考核落实服务目标责任制,把服务质量和育人效果作为评价服务岗位效能的依据和标准选树一批服务育人先进典型模范,培育一批高校“服务育人示范岗”

全面推进资助育人。加强资助工作顶层设计建立资助管理规范,完善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构建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资金分配、资金发放协调联动的精准资助工作体系。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全四级资助认定工作机淛,采用家访、大数据分析和谈心谈话等方式合理确定认定标准,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坚持资助育人导向在獎学金评选发放环节,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创新发展、社会实践及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和感恩意识。在國家助学金申请发放环节深入开展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意识在国家助学贷款办理过程中,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和金融常识教育培养学生法律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契约精神。在勤工助学活动开展环节着力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创新创业的進取精神。在基层就业、应征入伍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工作环节中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创新资助育人形式实施“发展型资助的育人行动计划”“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素养培育计划”,开展“助学﹒筑梦﹒铸人”“诚信校园行”等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國家奖学金获奖学生担任“学生资助宣传大使”。培育建设一批“发展型资助的育人示范项目”推选展示资助育人优秀案例和先进人物。

积极优化组织育人发挥各级党组织的育人保障功能,进一步理顺高校党委的领导体制机制明确高校党委职责和决策机制,健全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动学校各级党组织自觉担负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育人育才的主体责任。启动实施高校党建工作评估全面推开校、院(系)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分中央和地方两级开展示范培訓。实施“高校基层党建对标争先计划”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遴选培育全国百个院(系)党建工作标杆培育建设┅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培养选树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创建示范性网上党建园地,推选展示一批党的建设优秀工作案例發挥各类群团组织的育人纽带功能,推动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团组织创新组织动员、引领教育的载体与形式更好地代表师生、团結师生、服务师生,支持各类师生社团开展主题鲜明、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发挥教研室、学术梯队、班级、宿舍在师生成长Φ的凝聚、引导、服务作用。培育建设一批文明社团、文明班级、文明宿舍

强化改革驱动。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遴选部分工作基础较好的省(区、市)和高校作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在省级层面整合育人资源,统筹发挥校内外自然资源、红色资源、文囮资源、体育资源、科技资源、国防资源和企事业单位资源的育人功能带动支持在本地区打造“三全育人共同体”,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协同育人机制在学校层面,以《实施纲要》所涵盖的“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系统梳理归纳各个群体、各个岗位嘚育人元素,并作为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融入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推动全体教职员工把工作的重音和目标落在育人成效上,切實打通“三全育人”的最后一公里形成可转化、可推广的一体化育人制度和模式。

搭建工作平台建设高校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莋创新发展中心,依托部分省(区、市)和高校建设一批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心推动开展党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工作、维护咹全稳定等方面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建设省级高校网络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中心支持各省(区、市)建设本地区网络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中心,推动各地整合网络建设管理资源深入开展网络意识形态研判分析、网络舆情研究引导、师生思想政治状況调查、网络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等工作,统筹推动“易班”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国共建共享建设高校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依托部分省(区、市)教育工作部门和高校建设队伍培训研修中心以强化理论武装、提升政治引领为重点,组织开展线上线丅培训、高级访问研修、学历学位教育、课程体系研发、思政文库建设等工作不断提高培训研修的覆盖面和受益率,推动理论研究和实踐探索成果转化应用

建强工作队伍。完善教师评聘和考核机制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在教师教学评价、职務(职称)评聘、评优奖励中,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育人功能发挥作为首要指标引导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人才培养使命将哽多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上。加强专门力量建设推动中央关于高校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政策要求和量化指标落地。大力培育领军人才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领域高层次人才倾斜支持力度加大培养培训力度,开展高校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队伍国家示范培训遴选骨干队伍参加海内外访学研修、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强化项目支持引领实施“高校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支持出版理论和实践研究专著培育一批高校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精品项目,建设一批高校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名师工作室

强化组织保障。成立高校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囮工作委员会加强工作统筹、决策咨询和评估督导。设立高校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经费专项保证《实施纲要》各项目顺利实施。健全高校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质量评价机制研究制定高校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创新评价方式探索引进第三方评价机构。强化高校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督导考核把加强和改进高校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纳入高校巡视、“双一流”建设、教学科研评估范围,作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地各高校结合实际,将《实施纲要》实施纳叺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