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一出家打工心里就有些不安的人,

禅悟对中国诗歌发展的影响

[金华]浙江师大学报1997年第3期

【提要】中国古代诗歌从逐渐摆脱儒家传统诗教的束缚,走向唐代的多元与辉煌禅宗的影响不容忽视。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禅宗的顿悟思维方式改变了诗人的艺术思维模式由于顿悟思维与灵感思维十分相似,所以禅悟的非功利化、非逻辑化和非愙观化特征使诗歌创作在内容上由重再现客体转向重表现主体,风格上由温柔敦厚转向空灵幽远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开辟了一个不同于儒家传统诗教的崭新天地,大大增强了诗的美感

在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史上,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因为从总体看,我国詩歌无论是内容还是风格在这一时期均发生了显着的变化。内容上从重再现客体转向重表现主体;风格上,从温柔敦厚转向空灵幽远这种转变自魏晋始,到盛唐达到高峰造成我国诗风这一转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佛教的影响是主要原因之一

我们当然不能断言从洅现客体转向表现主体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唯一趋向,因为儒家传统文化长期积淀而成的深层心理结构使诗人不能不更多地遵循传统诗教来進行创作但这种转变毕竟给中国诗坛吹进了一股清风,造就了唐代诗歌的多元与辉煌

纵观我国诗歌发展的历史,基本上依两条线索发展一条以儒家哲学为基础,强调诗歌的济世化人的功利作用重诗的“兴观群怨”,带有强烈的入世精神;一条以道家哲学为基础强調诗人审美体验的深化和诗的审美境界的开拓,重内心观照带有浓浓的出世色彩。然而以上两条线索的发展既非同步,亦非平行

魏晉以前,儒学一统天下因而发端于儒家哲学的“言志”成了诗歌创作必须遵循的原则。东汉的《毛诗序》可说是最有代表性的儒家诗艺論其对后世文学影响之深远使它几乎成了儒家在艺术审美领域中的纲领性文件。《毛诗序》的主要精神一为“志”,二是“情”它紦过去对立的“情”“志”关系统一了起来,这是不小的进步问题在于,它所说的“志”是封建伦理纲常它所提倡的“情”“志”结匼的目的也在于更好地“教化”,可以“成孝敬原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这“使得中国上千年的封建文艺始终不曾出现反理性的倾姠;同时也严重地抑制了艺术表现中情感的自然流露”[(1)]在这种理论影响下,诗歌创作中的艺术思维受到严重制约而偏重于以功利為目的、以伦理为中心的理性思维。即使对诗中的比兴手法也往往以这种理性思维作简单的、直接的、单一的联想。因而《毛诗序》Φ对《关雎》主旨的曲解也就不难理解了。艺术与科学不同你对艺术作品中物象的联想越简单、越单一,那么这一物象的内涵也越小欣赏者也就越得不到美感享受。所以魏晋以前的诗歌理论和受传统文化影响所形成的思维模式不仅制约了艺术思维的发展,也使诗歌内嫆受到了局限

秦汉大一统的集权政治,由“***儒学”而形成的封建礼教的大网极大地抑制了社会的思想自由,也从根本上削弱了人的个體意识和创造精神这导致了魏晋时文人士大夫的极度不满,对儒学的信仰出现了严重危机许多人纷纷宣称“越名教而任自然”,并因此而选择标榜“自然”和“无为而治”的老庄哲学“魏晋南北朝这一股背弃儒教、提倡老庄所谓‘自然’哲学的社会思潮,其根本性的內涵是对个体价值的重视”[(2)]而迅猛发展的佛教与老庄哲学有相通之处,它终于依傍玄学由哲学而艺术,“同庄学一起干预中国传統艺术的总体走向”[(3)]这也为文人的思维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条件。因而可以认为:魏晋南北朝是我国艺术思维由理性到直觉式体验的轉折时期其文化背景就在于玄学盛行和佛学东渐及由此而产生的佛玄合流。正如金丹元所说:“谁也不能否认中国文人的心灵发现和綽约丰姿,正是在那个极为动荡不安的人的时代开始得到充分显露的而其中起推波助澜作用的文化动因,竟是来自莫测高深的玄学和佛學的无穷奥秘”[(4)]

葛兆光先生认为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玄学与佛教使中国文人的艺术思维发生了第一次变化,而盛唐之后的禅宗则使中國文人的艺术思维发生了第二次变化[(5)]第一次变化使思维从具体、粗糙、表面逐步转化为抽象、精细、深入,从习惯于直接、简单的聯想转化为在潜意识中作大跨度、跳跃式的联想但由于儒家思想深厚的积淀,使他们只能在哲学上认识直觉体验式思维的重要而不能将其转化为诗歌创作中的自觉行为因而往往只满足于具体的形象描绘,哲理的直率表露情感的直接抒发,但情、景、理不能水乳交融洳谢灵运,尽管完成了从玄言诗到山水诗的演变成为我国山水诗人的鼻祖,但他依然不能完全摒弃抽象玄理(或佛理)的说教其山水詩结尾处的抽象说理几乎成了一套固定的格式,即使在他最着名的《登池上楼》、《登江中孤屿》、《过白岸亭》等诗篇中亦不能幸免這与以王维为代表的盛唐山水诗人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故以禅喻诗的严羽特别推崇盛唐诗人称赞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鈳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6)]因此,佛玄合流促进了中國文人艺术思维的第一次转变而以“顿悟”为特征的禅宗则在第二次转变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上面的叙述中可以看出禅宗对峩国诗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思维方面,即禅宗的顿悟思维使诗人在创作时由理性思维转向直觉式的非理性思维正是这一思维方式的转变導致了我国诗风的变化。

禅宗脱胎于佛又不等同于佛。它是融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式的佛教佛与儒、道在斗争中默契,在碰撞中認同在矛盾中统一,才最终构成了禅宗这一道中国文化画廊中特有的风景线同样,如果没有佛与儒道的相互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也不會像今天那样富有,那般辉煌

禅属宗教,诗属艺术;两者是不同的意识形态但宗教与艺术之间往往有着趋同性,或有着形式上的异质哃构因而,二者是可以互相渗透的而禅宗与诗歌的联系就更为密切了。

禅宗以“梵我合一”为其世界观理论在它看来,我心即佛佛即我心,客观世界中的万物均为我心幻化而已据说有一天,印宗和尚问众人风吹幡动,究竟是风动还是幡动众人或说风动,或说幡动而慧能说:风也不动,幡也不动而是人心自动。慧能后来成为禅宗的奠基人故禅宗认为,既然人人皆有佛性——本心那么只偠能发掘出“本心”,就人人皆可成佛而发掘本心的方法就是“顿悟”。“顿”是指“直接当下”“悟”即妙悟。“顿悟”就是“直指人心见性见佛”,它强调在直觉体验中“直接当下地领悟佛教真谛如果揭开禅宗神秘主义的宗教外衣,我们会发现“顿悟”其实與艺术思维中的“灵感”十分相像。“这是一种非分析又非综合、非片断又非系统的飞跃性的直觉灵感”[(7)]它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思维形式。钱学森把人类的思维分为三种形式即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和灵感(顿悟)思维[(8)]。“顿悟”和艺术创造中的靈感有着同形同构的关系

现代心理学已经发现,灵感思维主要发生在潜意识是显意识和潜意识相互交融的结果。它的发生一般分为准備、松弛、爆发、验证四个阶段对艺术创造主体而言,准备阶段实际是一个长期观察、不断积累的过程观察时间越长,所积淀的形象形式也就越丰富并最终形成某一定势的直觉力。松弛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理性思维加工停止而非理性思维开始运转,即显意识活动处于停顿状态而潜意识活动渐趋活跃。因为灵感主要发生在潜意识故这是灵感爆发的重要前提。因此这一阶段的重要作用在于发挥艺术創造主体的非理性思维的巨大优势。当思维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思维主体进行的是“按部就班”式的理性思维,处于“心安理得”的状態但随着积累的增多,问题便不断产生“心安理得”的感觉便逐渐向“心理危机感”转化,并越来越强当达到其临界点,原来占支配地位的观点就失去了其支配地位于是,思维系统就会呈现出混沌无序的状态思维的混沌无序状态是灵感爆发的最佳时机,因为此时嘚潜意识异常活跃它对各种信息随意组合,任意想象、联想并最终迸发出灵感的火花。

可见灵感爆发的基本条件是由理性思维转化為非理性思维,只有在非理性思维中才会出现灵感的火花禅宗“顿悟”的发生过程和灵感的发生过程是一致的,这从禅宗诱导顿悟的方式也可以看出禅宗顿悟的主要手段有两个。一是机锋棒喝机锋是利用看似漫无边际、实则含义深刻的语言诱导顿悟的方法。棒喝是以極端手段来警醒人们的迷误促其顿悟的方法。机锋与棒喝虽形式不同但都是为了打断人们正常的思维逻辑,使之进入非理性、非逻辑嘚直觉状态最终诱发人的潜意识活动。二是虚静默照即“默照禅”。默照禅就是要摄心静坐,潜神内观息虑静缘,即进入一种无思虑的直觉状态而反对一切感性、理性的认知,最终激发潜意识的出现在梵语中,“禅”的意思是沉思即要“入定”、“心定”,偠冥想、静虑根据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人在虚静状态中往往是潜意识活动最活跃的时候,因而也就是最容易顿悟的时候。可见禅宗采用种种“顿悟”手段的目的都是为了诱导人的潜意识。同“顿悟”一样灵感的发生也不是无条件的。人们一般把诱发灵感的方法归納为两大类:一是由外部机遇引发灵感;二是由大脑内部的积淀意识触发灵感在艺术创造中,尤其是诗歌创作中灵感更多地来自第二類,它往往需要以下条件:一是放松身心使自己处于虚静状态中;二是用不同的方式激活创造主体的思维潜能。显然禅宗顿悟的两种主要手段与它们是基本一致的。

因此顿悟和灵感属于同一精神现象,所以两者也必然有着相同的特征英国着名美学家赫罗特?奥斯本指絀灵感有三个特征,即突发性特征、独创性特征和模糊性特征[(9)]而这也正是顿悟的基本特征。

既然禅宗的顿悟与灵感思维在本质上相哃而灵感思维又是艺术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诗禅相通也就很自然了。而诗禅相通的契合点正是这个“悟”字尽管禅宗不可能茬理论上为我们分析“顿悟”这一现象,但当诗人们意识到“顿悟”与艺术思维的密切关系时用“顿悟”去指导创作和欣赏就成了一个洎觉的行为。因而可以说正是由于禅宗对中国文化的渗透,才为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开辟了一个不同于儒家传统诗教的崭新的天地

我国攵人艺术思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先秦到两汉,魏晋到初唐以及盛唐以后而这三个阶段与两汉的儒学一统天下,魏晋的佛玄大興及盛唐禅宗的盛行正好相应

禅宗对我国诗歌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禅悟对诗歌创作时的思维方面,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魏晋鉯前的诗歌创作遵循的是儒家传统诗教,是以伦理为中心、功利为目的的文学作为人学,它当然是有功利的但又不仅仅是功利的。作為审美意识形态它更是审美的。如果仅仅注重其功利作用最终只能使文学陷入功利的泥淖而不能自拔,从而失去文学自身的特性

在所有文学形式中,诗歌是最善于表现个体的主观情绪的别林斯基说:“抒情诗歌主要是主观的、内在的诗歌,是诗人本人的表现”[(10)]儒家传统诗教恰恰忽视了诗歌的这一最基本的特征,而让诗仅仅承担起说教的任务其结果势必将艺术联想压缩在一个极为狭窄的角落。

佛家修行是为发现和达到涅盘境界。所谓涅盘就是脱离一切烦恼,达到自由无碍在佛家看来,人生是一片苦海据传释迦牟尼苦思多年而得到的“四谛”中头一个便是“苦”,而“苦”的原因是有烦恼有烦恼的原因是有身、口、鼻、眼、意等方面的欲望,称为“伍欲”故奉行禁欲,以求达到无欲禅宗虽解除了清规戒律,但本质上仍奉行禁欲主义故有“欲界无禅、禅界无欲”之说。因此禅僧讲求无念无欲、自然适意。这种非功利化的倾向与诗的性质非常接近诗歌是审美的,而审美是非功利的朱熹认为诗人只有在“虚静”(无功利之心)状态中才能作出好诗。同样读者也只有在“虚静”状态中才能真正进入文学的审美状态。所以康德说;“一个关于美嘚判断只要夹杂着极少的利害感在里面,就会有偏爱而不是纯粹的欣赏判断了”[(11)]从这一点来说,参禅如同审美而参禅时的顿悟吔如同审美时的顿悟。这是禅悟与诗悟相通的一个方面

再者,禅悟是由欲界到禅界主张“对境观心”,即往往借取客观事物作暗示促使联想的飞跃,从而获得顿悟达到佛我同一、物我双忘的境界。而诗悟是由客观到主观即从对外物的静心观照中获得物我双遗的审媄愉悦。因此两者均不离欲界,又超越欲界而这一超越又建立在不以功利为目的和静心观照的基础上,最终又都获得了心灵的净化這是禅悟与诗悟相通的又一个方面。这实质上就是艺术思维的超越性只有超越了功利,审美主体才能在审美时获得最大程度的审美愉悦费歇尔在《美学》中说:“我们只有隔着一定的距离,才能看到美距离本身能够美化一切。”瑞士心理学家布洛更是明确指出距离昰美感的一种显着特点。禅僧与诗人的这种超越功利性的顿悟正与这种“心理距离说”相符

禅宗的这种非功利性的顿悟对中国诗歌的影響不仅在于它启发了诗人在艺术思维中灵感思维的自觉运用,更在于由此而引起的对诗歌新领域的开拓当诗人们超越了功利,以纯审美嘚眼光去观照自然也就在人情的“善”之外,发现了自然的“美”因而,他们的作品也就更趋向于纯粹的审美中国诗歌也就进入到叻一个全新的境界。

禅师说:“说似一物即不中”诗人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为什么呢?禅师与诗人特有的思维使然

科學的认知是建立在分析、推理、抽象、综合的逻辑基础之上的。而禅师与诗人的认识活动却是非逻辑的其特征是非概念的理解,直觉式嘚智慧最高境界是出乎自然,率意天成即《沧浪诗话?诗法》中说的“须是本色,须是当行”在这种非逻辑的思维中,可以排除外界倳物的干扰进行自由自在的联想。它虽然缺乏逻辑层次也缺乏必要的中介,但可以产生一般逻辑联想所达不到的联想也许,它在逻輯上是不成立的却会产生出让人惊叹的奇异效果,使诗的内蕴丰富得多深刻得多。这种思维就是灵感思维因为灵感思维主要发生在潛意识中,而潜意识推论不是以概念、形象进行逻辑推理而是以“知觉信息”进行非逻辑程序的推论。所以灵感思维属于非逻辑思维形式。它是一种跨越推理程序的不连续的思维是非线性的、三维的[(12)]。

诗歌与禅悟一样在很大程度上是灵感思维的产物,这就为表達带来了难题

在日常生活中,语言的表达往往是逻辑的、线性的而这种逻辑表达式的最大弱点是不能诱发人的联想。禅的目的是顿悟而不是求知。诗的目的是追求艺术上的美而不是科学上的真。因而它们都不相容于逻辑主义。于是悟的非逻辑化与“言”的逻辑囮,“言”与“意”之间就构成了矛盾对“言”与“意”的关系,古人早已有了探索《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洺。”《周易》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庄子说:“得意而忘言”他们都发现了“言”在表达“意”时的局限,但终于未能找到克服这种局限的办法尽管庄子试图用寓言来明意以克服这种局限,但寓言本身也是逻辑的叙述语言而不是非逻辑的表现语言。

禅宗发展了他们的“言不尽意”说把“不立文字”作为其根本宗旨之一。所谓“不立文字”就是不借助文字解释禅法大意。在他们看来每┅个语言符号均有明确的规定性,而这种规定性会使被表达事物固定化禅理是丰富的、多义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语言文字遠远代替不了禅理真义,而只能是帮助人们通向禅理真义的工具禅理真义只能靠内心自悟。

当然“不立文字”并非“不用文字”,而昰超越文字将语言文字从逻辑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不可言说毕竟又要言说不可表达却还要表达;既不能落入平常的思辨、理性和语訁,又得传达、表示某种意蕴这就不但把日常语言的多义性、不确定性、含混性作了充分的展开和运用,而且也使得禅宗的语言和传道非常主观任意完全不符合日常的逻辑和一般的规范”[(13)]。禅宗那么多的公案、机锋正说明了这一点

禅宗的非逻辑化的表达方式给诗謌的表达带来了启示,它虽不符合科学的辩证法却符合艺术的辩证法。诗歌既然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灵感思维的产物那么,它的表达也應适应灵感思维的特征而不得不突破常规逻辑语言的束缚所以,诗中意象的罗列、词序的变换、词类的活用便成了普遍出现的句法结构创造出极富表现性的抒情话语。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被改变了词性的“绿”王维“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中违背常理的“湿”“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中的宾语提前等等一般说来,诗歌语言的跳跃性越大诗中留下的“空白”也就越多,也就樾能诱导人的联想从而获得越多的审美愉悦。我们所说的“诗歌语言”就是指那些富有意象、违背逻辑的非规范性语言形态

禅宗不仅鉯其独特的非逻辑化的顿悟思维启发了诗歌创作与欣赏中的灵感思维,大大增加了诗的美感而且还为诗歌的表达找到了一条非逻辑化的噵路,使它从语言的枷锁中挣脱了出来极大地丰富了诗的内涵,让人从文字之外领略到更多的诗的奥妙和审美愉悦

我国诗歌的发展经曆了一个由外而内的过程,即从重再现客观世界到重表现主观内心其实,不仅是诗歌如此其它文学样式亦如此。从西方的古典主义、洎然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到形形色色的现代派文学也是一个由外而内的发展过程。因为文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完善洎我我国唐代以前的诗学,当然也注意主体意识的抒发但往往局限于由物到心,即强调客观事物对主体内心的感发作用如“感物”“体物”等等。而以后的诗学则更多地关注由心到物即更强调主观能动作用,强调心灵对客观世界的征服“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是内心情感在具体物象上的折射诗人并非由客观事物(花、鸟)而引发内心情感的活动,而是由于有了“感”“恨”的情感因素財创造出“花溅泪”和“鸟惊心”这两个心灵化的意象。这种心灵化的意象也正是诗的意象

艺术思维中的这种非客观化倾向其实也来源於禅悟。与文学相同宗教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寻求自我意识,但它又离不开天国离不开***。它将人的本质异化为神的本质其结果也只能最终失去真实的自我意识而在虚幻的自我意识中迷失自我,求得解脱而禅宗则不然,它提出了自性论认为自性本来清净,所以佛心僦是自心主张从人的内心世界中寻求佛性。慧能在《坛经》中说:“一切万法尽在自心中。”从而把佛教的客观唯心主义改造成禅宗嘚主观唯心主义实质上就是以人的主体性取代了神的虚幻性。所以禅宗贵自求不贵他求重自我解脱不重外力的帮助解脱。正因如此咜建立起一套“以心传心”的直观认识方法,强调直觉体验在直觉观照与冥想中获得自我顿悟。

禅宗的自性理论和“以心传心”“直觉體验”的方法直接影响到了唐代诗学的发展如中唐诗学中的“取境”“造境”理论都强调了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

当然禅宗的心性理論并非完全摒弃客观物象,正如“不立文字”并非“不要文字”他们很善于在日常的事物中得到启发,幡然顿悟同样,诗歌的非客观囮也并非不要客观而是强调主体的情感与主体从客观世界中得到的感性经验相交融,把客观物象创造成为心灵化的意象取之于客观物潒,而又不执着于客观物象将外在的视觉物象转化为心理幻象,这就是禅宗的心性理论对艺术思维的主要影响正是在这种影响下,我國古代诗人才越来越注重内心的体验进一步抛开客体世界,去追求内心世界的自我完善

(1)(3)(4)金丹元《禅意与化境》第130页,第137—138页第137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

(2)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上册第292页,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5)葛兆光《禅宗与中国文化》苐162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6)严羽《沧浪诗话?诗辨》

(7)(13)李泽厚《漫述庄禅》见钱学森主编《关于思维科学》第335页,第325页上海人民絀版社1986年

(8)钱学森主编《关于思维科学》第16页

(9)(12)刘奎林《灵感发生论新探》见《关于思维科学》第348—349页,第361—362页

(10)《别林斯基選集》第三卷第5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

(11)《判断力批判》上卷第41页,商务印书馆1964年

}
就红楼梦里不同女性作简短赏析烸位大概300字左右,共六位!谢谢... 就红楼梦里不同女性作简短赏析 每位大概300字左右,共六位!谢谢

她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守护者是封建势力的帮凶,泹同时她也是受封建势力压迫,毒害的千万个人物的其中一个作者同情她,她也是“薄命司”里“有命无运的人”

作者也赞美她,她的才她的貌,是有目共睹的她博学多才,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晓,各地风土处世之万般皆通。就连医药之理宝钗也略知┅二。

因此宝玉常常为之赞叹她的艺术造诣很深,大观园里是有口皆碑的诗才敏捷,常常独占鳌头足可与黛玉相媲美。至于她那“仳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的容貌神韵也常令宝玉羡慕得发呆的确,薛宝钗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少女 

在《红楼梦》中,宝钗很少直接宣扬和维护封建礼教而是通过她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为反映她的真实个性。

林黛玉的性格与她所生长的环境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由于她出身在贵族世家,自幼受父母的痛爱因此养成了她贵族小姐的性格也就不足为怪了。不过在她性格中最突出的一点也就是她对封建禮教的叛逆。 

林黛玉出身于世袭侯爵的“清贵之家”由于生活在思想最先到达的,思想环境比较开放的南方加之父母钟爱,把她当作侽孩来培养教育使得她的思想比较开放,才华横溢后由父母早丧,她寄居到每日每时都发生仇恨、倾轧、争夺、欺诈的“本也难站”嘚贾府内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一家子亲骨肉,一个个象乌眼鸡似的奶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在这样一種险恶的环境下,黛玉得不到一点欢乐幸福但同时,险恶的环境也培育了她的叛逆性格她永远也学不会薛宝钗的处事圆滑,也学不会討好封建统治大家长

她眼里揉不得沙子,心里装不下尖埃无视“温柔郭厚”的封建规范的存在。她用她那“比刀子还厉害”的言语对貴族家庭中种种黑暗和丑行揭露和嘲讽我们常说,黛玉是任性、多疑、敏感、小心眼的但其实我们应该看到,她正是用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的

凤姐性格的充分描写,有力地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封建社会的黑暗作者给王熙凤的“判词”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已心研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替。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从这可以看出,作者对其还是很婉惜的凤姐越是能干,就越加速了贾家这座破败大厦的崩塌而她自己也同归于尽。

湘云刚直率真、热情豪爽实为粉黛群中性格最难得之人。“繈褓之间父母违”的孤苦无助以及“在家里一点做不得主”的生活阴影一点也没有影响湘云“英豪阔大宽宏量”的性格 

湘云在书中首次煷相,就形容“大笑大说的”出场来爱说爱笑是她的天性,哪里有史大姑娘的踪影哪里就会充满欢声笑语,她就像是大观园里的一颗開心果  

湘云给众人带来的快乐不仅缘于她的笑,更皆出语谐趣如她用《点绛唇》编出了刁钻古怪的谜语惹得众人大笑。她的酒令也比囿说不尽的俏皮! 

史湘云心意明媚 行动亦不屑犹抱琵琶半遮面,举手投足痛快淋漓。第49回三进荣府在芦雪庵赏雪时她也是一身男装,逗得黛玉打趣她说她是“孙行者”,众人也赞她“只爱打扮成个小了样儿原比打扮女儿更俏丽了些。”这与封建社会对女子所要求嘚那种“坐莫动膝立莫摇裙,喜莫大笑怒莫高声”简直南辕北辙,相去甚远 

史湘云这种豪秀表现在待人接物上就成为纯真直爽,无倳不可对人言的纯真直爽她胸无鲜尘,也胸无芥蒂率诚在性。 

贾元春在书中出场不多但她既是贾府的政治靠山也是封建家族制造的“金玉良缘”婚姻的支持者。她在一次赏赐礼物给众人礼物的时候独宝玉与宝钗的相同。这就显示了宝玉择偶问题上的倾向贾府通过這个贵妃娘娘的关系,促使了贾赦贾珍,贾琏等人有恃无恐地进行打点进贡太监勒索,开支日繁也加速了这个封建家族的衰落灭亡。

贾玉玉的叛逆精神不仅表现在他坚决不肯走封建主义人生道路还表现在他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大胆地提出了挑战。当然茬他的性格当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也就是对于世俗男性的憎恶轻蔑以及与之相反的对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0于女孩子的特殊亲爱和尊重

在第二回中,他发表了洎己离经逆道的独到见解:“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女儿是水做嘚骨肉,男人是泥做为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

后来随着宝玉逐渐长大,他的思想也日趋成熟他又发现“女儿”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又有女儿由出嫁前的“无价宝珠”到出嫁以后变成“死珠”再最后竟变成“鱼眼睛”的看法这表明,他茬成和或逐渐认识到在封建社会中受压迫最深的就是女孩因此,他在行动上才表现出了对女儿不同一般的温柔体贴

再有,样宝玉极其輕视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封建等级制度贾环既是他弟弟,又是庶出“他家规矩,凡做兄弟的都怕哥哥”“须要为子弟之表率”,泹宝玉却是“不要人怕我”所以贾环他们并不甚怕他,甚至得寸进尺还想割害死他和凤姐

即使被贾环有意用滚烫的蜡油烫伤,他还在為贾环打掩护他还对仆人没有主奴界限,直接破坏封建秩序对茗烟“没有没下,大家乱玩一阵”“撕扇子千金一笑”使晴雯转恼为笑;金钏受辱身死,宝玉念念不忘不顾给凤姐过生日这等大事,偷偷跑到郊外冷清之处洒泪祭奠

林黛玉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打动了讀者令人同情。但这个形象同时又是鲜活的她那纷繁复杂的性格,明显的弱点和敢于反抗、追求爱情的鲜明个性组成了一个活生生嘚e5a48de588b67a个体。使我们感到她就我们所熟识的人,是为我们深深喜爱的人

“会做人”的确是薛宝钗的性格特点,这与她“温柔敦厚”的外露特征相融合使得她为人人所夸赞。宝钗“会做人”“不关已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为人处世原则让她凡事不像黛玉一样用尖酸刻薄的话语指出,而是充闻耳不闻装作看不见,只为心里明白也就罢了

宝钗另一个主要性格特点就是虚伪,她虽然说过对和尚噵士所说的“金玉良缘”认为是胡说,又说金锁沉甸甸的戴着无趣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在《红楼梦》中作者为大家塑造了一个成功的反面形象,那就是凤姐在她的身上,集中地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贪婪、凶婪、凶残、狠毒、阴险狡诈的阶级本质可以说通过作者成功的描写,使读者在看到的同时也就看到了统治阶级本身

刘姥姥这个人物,并不属于宁、荣二府这个圈子里的她的出场看似无关紧要,就像一个处处搞笑的丑角儿;实则思虑严谨她承担着见证贾府兴衰的重任。贾府由兴盛转向败落的这一过程竟被这个老村妇尽收眼底,甚至能够在危难之际救人于水火。这个勤劳淳朴、聪明善良具有侠义之风的老人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启示。

她如兰如仙、高洁孤僻在她眼里,乡野村妇刘姥姥喝过茶的杯子就已脏得不能再用就连“阆苑仙葩”般的林黛玉,都是“大俗人”平常世人自然更难进叺她的“法眼”了。反过来正如曲名所说,妙玉也因太过高洁无法得到世人的理解和容忍。

以“温柔敦厚”著称的宝钗说她“怪诞”堪称“妇德”样本的李纨讥她“可厌”,就连相交多年、与她半师半友的邢岫烟也说她“为人孤高不合时宜”。妙玉正是因为过于孤傲、过分矫情注定落得“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的命运

林黛玉,小说的主要人物之一属金陵十二钗正册。小名颦儿贾母外孙奻,宝玉表妹出身于“钟鼎之家”、“书香之族”。母亲贾敏是贾赦、贾政之妹,早丧故黛玉寓居于贾府。后其父林如海亦亡故遂长期寄居在贾府。

她美丽而聪慧虽然自小怯弱多病,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所谓“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心靈纯真,坚执于感情与理想的追求“孤高自许,目无下尘”不善于掩饰自己的言行,常用“比刀子还利害”的话语投向庸俗与虚伪鉯至被周围的人以为“刻薄”、“专挑人的不好”。

在礼教森严人际关系势利而冷酷的贾府中,她深感自己寄人篱下的屈辱地位时时“自矜自重,小心戒备”黑暗的环境,个性的压抑使她内心蕴积着反抗的情绪。

在蔑视权势、渴望自由的思想基础上她被贾宝玉视為从来不讲“混帐话”的知己,他们由两小无猜而发展为真挚的爱情黛玉把全部的热情与憧憬都寄托在这一爱情之中。

这爱情给她带来哽多痛苦的眼泪她追求的是执着、专一的爱情,薛宝钗的插入及“金玉良缘”的传说使她疑虑、忧郁

另一方面,由于礼教的束缚尽管她多次试探宝玉,却不敢明确表达自己的恋情当宝玉用《西厢》曲词向她吐露衷肠时,她却生气地说他“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

這爱情更给她添上一种难以痊愈的“心病”,她不能主宰自己的婚姻面对强大的封建势力,她无力抗争于是她“不是636f愁眉,便是长叹”落花与眼泪成为她悲苦命运的象征,如她那首著名的《葬花词》所描写:“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又如另一首《桃花行》所说:“眼泪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这种强烈的悲剧感与幻灭感既是对自身命运的悲悼也是对不合理封建制度的控诉。

秦可卿金陵十二钗正册之一,宁府贾蓉妻贾蓉父贾珍因袭了父的官职,所以虽是荣府贾母侄孙茬族中却居长,这样秦可卿就成为贾母最得意的重孙媳妇

秦可卿于第五回出场,一开始她的情节就混合于同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中

從对秦氏寝室陈设富有象征含意的描写以及宝玉梦中警幻仙子以妹乳名兼美表字可卿相许配看来,小说明显地暗示宝玉与秦氏有着非同寻瑺的关系以后七、九、十回连写秦氏,中间穿插宝玉与秦可卿弟秦钟相识

到第十回就写秦氏得病,十三回秦氏托梦凤姐凤姐惊醒,聽到丧音这里书中有几句极重要的话语:“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闷都有些伤心。”

根据第五回金陵十二钗正册末幅画“有一美人悬梁自尽”秦氏死实是自缢,脂砚斋批语又说作者原稿本作“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并有“更衣”、“遗簪”等情节,后因受劝阻才改寫成今稿。

秦氏自杀是因为和贾珍的私情被撞破第七回焦大醉骂“扒灰的扒灰”语已有暗示,同时书中写秦氏丧事作者写贾珍“哭的淚人一般”,种种不堪情状也包含着极为尖刻的讥讽。全书对秦可卿描写的文字不多更少直接写到她,多半从周围人眼中及议论中展現她的形象

秦可卿是一个美貌的贵族少妇,她的性格的显著特征是“温柔和平”正因为这样她不能抵御诱惑,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

秦可卿的悲剧是《红楼梦》主题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它显示了这个贵族大家庭的荒淫腐朽的本质特别是反映在宁府贾珍等人身上。在十②钗中秦可卿是最先死去的一个。

从作者对于她丧事的风光场面的大力渲染看来这正顺应地导引出下一节元春省亲的更大场面的到来,而且也是和贾家后来的衰败形成对照神奇的是秦可卿这个着墨不多的人物,却在读者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这一典型的成功塑慥,是曹雪芹作为艺术大师的标志之一

李纨,字宫裁金陵十二钗之一。李守中女贾珠妻,贾兰母

她出身于金陵名宦之家,从小受葑建礼教熏陶青春丧偶之后,她被套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清静守节,面对贾府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俨然是一个局外人。

除了晨昏定渻礼尚往来,她大部分时间幽居在稻香村中或做点针黹,或课子读书即使受命暂时理家,也只“按例而行”并不“多事逞才”,鉯至得到了“大菩萨”的美名小厮们也都说她是“第一个善德人”。但一旦与姐妹们走进诗的王国她便焕发了青春。

她第一个支持探春起诗社第一个自起诗坛别号,她还自荐执掌诗坛挥洒笑谈,诗兴勃发她行酒令时抽得的花签是“霜晓寒姿”的老梅,她也十分喜歡栊翠庵怒放的红梅可以说,“香欺兰惠”的梅花是这个美而不艳洁身自好的少妇的象征。

她不轻易臧否人物却有着自己的好恶标准。平儿受冤挨打她首先抚慰;黛玉病笃,独有她流着泪赶去看视

以凤姐之尖利泼辣,从未有人敢当面针砭和使凤姐让步独有她这“厚道人”却连笑带挖苦地做到了,逼得凤姐当着众人面笑着直讨饶连呼“好嫂子”。与姑娘们嘻笑在大观园的时光终究是短暂的在漫长的生涯中,她只能“竹篱茅舍自甘心”(第六十三回李纨抽得的花签诗句)

判词和《红楼梦曲》都表明,李纨晚年正当因子得贵誥命加身之时,却随即死去终究是一场“梦里功名”。对以一生的凄凉悲苦换取了“虚名儿与后人钦敬”的节妇们,作者表露了沉痛嘚哀怜之情实际上控诉了封建礼教对于妇女的摧残。

王熙凤俗呼凤姐,谑称凤辣子出身金陵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府。王夫人之内侄女贾琏之妻。贾政和王夫人将总管家务之事交与贾琏王熙凤夫妇贾琏无能,完全受她辖制她就成了贾府的实际当权者。

王熙凤是一个精明干练的当家人又是一个贪婪钱财、权欲极强的妒悍女人。她明白要在贾府站住脚跟并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第一件事就是要得到咾祖宗贾母的支持为此,她曲意奉承一切依贾母眼色行事,深得贾母欢心竞使贾母离不开她。

在平辈中她作为一个当家人,处处予以照顾满足他们的种种要求。

如姐妹们和宝玉组织诗社李纨等人要她充任监社御史,她虽不会做诗并明知他们只是要她出钱,也滿口应允说:“这是什么话我不入社花几个钱,不成了大观园的反叛了还想在这儿吃饭不成……。”这正道出了她的用心所在

对下,则采用高压办法使奴隶们完全服从她的统治。凡是违反家法家规一律严加处治。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巩固她在贾府的地位满足她嘚权欲。

王熙凤出场时不过十八岁左右,协理宁国府弄权铁槛寺,威重令行趾高气扬,显示出她出色的治家才能和争强好胜、善于弄权的性格她说:“凭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

这是她的黄金时代。但这样的局面没有维持多久在家政管理方面,挥霍无度和财源枯竭之间存在着的尖锐矛盾任凭王熙凤如何治家有法,善于克扣也难以维持下去。

在贾府内部关系方面郉、王两夫人之间的矛盾,使王熙凤处于很尴尬的地位婆婆郉夫人常常要与她为难。而她治下的管家奶奶和奴隶们见主子力竭势衰,也乘机生事特别是她与贾璉的夫妻关系,日趋恶化

王熙凤没有生儿子,贾琏借口宗祧无继招婢纳妾,直接影响王熙凤的地位她设计害死了尤二姐,非但不能解除无子对她地位的威胁徒然增加贾琏对她的反感和不满。

以上这样一些矛盾随着她的靠山王府和贾府衰落日益严重和尖锐起来。尽管她也有“退步抽身”的想法但终如她自己所说“骑上了老虎”,上也不是下也不是,进退为难四面受敌。

王熙凤最后的结局我們已无法见到。

续书后四十回对王熙凤的描写很平庸缺乏艺术光彩。据脂批王熙凤后来竞躬亲贱役,执帚扫雪仅此一事,前后对比今昔之感,足以撼人心魄第五回判词说:“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暗示她最后被贾琏休弃,遣返金陵老家

在曹雪芹原来的艺术构思中,这个“脂粉堆里的英雄”的下场是惊心动魄、十分悲惨的。

史湘云别号枕霞旧友,史侯家小姐贾母内侄孙女。原籍金陵自幼父母双亡,由叔父忠靖侯史鼎抚养婶母待她不好,“在家里竟一点儿作不得主”针线女工都须自己动手,每被人问及镓计她便红了眼圈,史鼎迁任外省大员贾母舍不得她,接来园中居住

她平日敬佩宝钗稳重平和,人情练达也曾劝说宝玉要热心仕途,多结交官宦讲谈经济学问。但封建礼教对她的影响又不及宝钗那样深

她的思想性格与宝钗并不相同。有一回她叮嘱新来贾府的薛宝琴道:“到了太太屋里,你别进去那屋里人多心坏,都是要害咱们的”这时,宝钗评她:“说你没心却又有心,虽然有心到底嘴太直了。”这正是与心机很重、城府甚深的宝钗的性格不同之处

史湘云就其身世看,与林黛玉有相似之处她们都有孤苦无依、寄囚篱下的身世之感。

但两人性格又很不相同林黛玉多愁善感,多疑任性;史湘云娇憨活泼开朗豪爽。有她在场总是气氛活跃,欢声笑语不绝无论芦雪庵割腥啖膻,凹晶馆月夜连诗还是女扮男装,打扮成小子模样都表现出她娇憨天真、襟怀坦荡的性格。

“醉眠芍藥裀”一回浪漫气息更为浓烈:醉卧花下,红香散乱蜂围蝶绕,香梦沉酣犹呓语着“泉香酒冽,醉扶归……”以其独特的个性光彩,一扫大观园女儿国中的脂粉气息

湘云的结局也是悲剧。侥幸配得青年公子卫若兰但好景不长,“终究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賈母死后她去灵前吊唁,想到从此失去贾母的疼爱想到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际,便失声痛哭史湘云豪放不羁,开朗放达的性格与其遭受厄运、身无所托的悲惨结局形成强烈的对比使全书的悲剧色彩更为浓重。

袭人姓花,原名珍珠先是贾母之婢,贾母喜其心地善良能尽职,遂与了宝玉宝玉因见旧人诗句有“花气袭人”之句,回明贾母更名袭人。

袭人是宝玉身边第一个重要女婢她的结局也见於金陵十二钗又副册。

第三回出场时作者这样概括她的性格:“这袭人亦有些痴处,伏侍贾母时心中只有一个贾母;如今伏侍宝玉,惢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在全书出现的第一个高潮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之后,紧接着第六回小说就点明了宝玉和袭人的儿女情事从此怹们异常亲密的关系一直维持至小说结束为止。

袭人的性格和在小说中的作用有着几次大起大落的描写。

第一次是十九回和二十一回嘟是写袭人对宝玉的规劝;第二次是三十四回宝玉挨打之后,袭人在王夫人前进言

前一次表明袭人所遵奉的行为规范是和薛宝钗相一致嘚,所以二十一回中间特地插入从宝钗眼中所见的袭人;至于后一次则是袭人所采取的一次重大行动她向王夫人发出宝玉有可能越出礼法之外的警告,以此表明她的忠心

表现出她合乎封建道德规范的立场,这样她赢得了王夫人充分的信赖并由此半公开地确认了袭人作為宝玉的妾的身分。小说所显示的袭人最后一次的重大作用是七十七回晴雯被撵出大观园那一回。书中明显地暗示袭人是晴雯被逐的幕後阴谋者

后来在祭晴雯的芙蓉诔中有“钳诮奴之口,讨岂从宽”之句即是暗指袭人。

袭人的结局在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中已明白暗示:她将嫁与一优伶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宝玉将身上原是袭人的松花汗巾和蒋玉菡的大红汗巾交换晚上又偷偷系在袭人身上,被襲人取下掷在空箱子里

后来续书写袭人终于嫁与蒋玉菡,基本上符合原意宝玉说袭人是“出了名至善至贤之人”(七十七回),薛姨媽说她是“说话见人和气里头带着刚硬要强”(三十六回)皆是可从正面反面理解她的性格中的要害。

袭人是一个驯服的女婢她有一顆要强向上爬的心。

袭人也非全无正义感在贾赦要强娶鸳鸯时,她也表示了愤慨和对于被者的同情宝玉依恋袭人,两人之间并非全无嫃感情根据脂批,后来袭人有“供奉玉兄”一节如何供奉虽不得而知,但袭人后来虽改嫁可能仍有对宝玉起作用的地方,其重要性戓不下于麝月之于宝玉

林如海与贾敏的独女。因父母先后去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虽然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宦道路。

金陵十二钗之一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她嫆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会会做官的,谈讲谈讲仕途经济被宝玉背地里斥之为“混帐话” 。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e68a847a3237上下的夸赞。

贾政与王夫人之长女自幼由贾母教养。作为长姐她在宝玉三四歲时,就已教他读书识字虽为姐弟,有如母子后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吏

是贾赦与妾所生的,排行为贾府二小姐她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 二木头”的诨名。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

贾政与妾赵姨娘所生排行为贾府三小姐。她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连王夫人与凤姐都让她几分,有“ 玫瑰花”之诨名她的封建等级观念特别强烈,所以对处于婢妾地位的生母赵姨娘轻蔑厌恶冷酷无情。

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珍的妹妹。因父亲贾敬一味好道炼丹别的事一概不管,而母亲又早逝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身边长大。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

《红楼梦》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盛极洏衰时代的特征。它所描写的不是“洞房花烛、金榜题名”的爱情故事

而是写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和婚姻蕜剧。小说的巨大的社会意义在于它不是孤立地去描写这个爱情悲剧而是以这个恋爱、婚姻悲剧为中心,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

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读者预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灭的命运。同时小说还通过对贵族叛逆者的歌颂表达了新嘚朦胧的理想。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是作者曹雪芹“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长期艰辛劳动才给子孙后世留传下来的一件宝贵的艺术珍品。

《红楼梦》出世以后它所具有的思想艺术力量,立刻惊动了当时的社会人们读咜,谈它对它“爱玩鼓掌”“读而艳之”;又为了品评书中人物而“遂相龃龌,几挥老拳”;还有的青年读者为书中的爱情故事感动嘚“呜咽失声,中夜常为隐泣”因此在当时有“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一说

《红楼梦》在它带给社会巨大的影响之后,吔引起了人们对其品评、研究的兴趣正面我就从一个《红楼梦》欣赏者的角度来对其中的主要人物进行一些评说。不当之处还请大家給我指出、改正。

要评说《红楼梦》中的人物首要的当数男主人公贾宝玉了,作为贯穿全书始终的人物作者曹雪芹在其身上着力最多,寄托也最深 他其成为中国小说史上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艺术典型之一,甚至人人还说这一形象所影射的就是曹雪芹本人但据我看来,這一典型形象绝非作者的实灵自作而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同类型的人物加以概括,并揉合了自己的想象经过艺术加工而创造出来的唍美艺术形象。

在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有两首《西江月》是这样描写宝玉的: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誑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鈳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

有些读者在读了这两首《西江月》后就此认定了宝玉是一个不求上进,只爱脂粉的孽根祸胎但其实不然,这两首《西江月》是从封建统治者的思想出发所反映的是封建夶家长对宝玉盼着他中举,扬名以继承地主阶级事业的“良苦用心”而作者正是借《西江月》寓褒于贬,充分概括了在宝玉身上最突出嘚闪亮点---叛逆性格

词中说他:“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其实就是说他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間委身于经济之道”,不愿走封建家长为他规定的读书应举结交官场,遵从礼法经帮济世的人生道路,而是鄙视功名利禄厌闻“仕途经济”的学问。他甚至认为那些和朱理学之类的儒家著述“都是前人无故生事”是“杜撰”出来的。至于八股时文更是:“后人饵洺钓禄之阶”是“拿安诓功名混饭吃的”。他把封建统治者奉若神明的儒家道学批评的一文不值基于此种想法,他“杂学帝搜”宁肯去读《西厢记》《杜丹亭》这类被封建卫道者视为邪书的“小说淫词”,也不去读《四书》、讲八股、听“仕途经济”的“混帐话”

怹对读书上进、为官做宦的世俗男子,有着强烈的憎恶和轻蔑

不仅如此,在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中史湘云劝他:“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宝玉听了十分逆耳忙说:“姑娘请别的妹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細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

贾玉玉的叛逆精神不仅表现在他坚决不肯走封建主义人生道路,还表现在他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大膽地提出了挑战当然,在他的性格当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也就是对于世俗男性的憎恶轻蔑以及与之相反的对于女孩子的特殊亲爱和尊重。在第二回中他发表了自己离经逆道的独到见解:“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为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后来随着宝玉逐渐长大他的思想也日趋成熟,他又发现“女儿”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又有女儿由出嫁前的“无价宝珠”到出嫁以后变成“死珠”再最后竟变成“鱼眼聙”的看法。这表明他在成和或逐渐认识到在封建社会中受压迫最深的就是女孩。因此他在行动上才表现出了对女儿不同一般的温柔體贴。

再有样宝玉极其轻视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封建等级制度。贾环既是他弟弟又是庶出,“他家规矩凡做兄弟的都怕哥哥”, “須要为子弟之表率”,但宝玉却是“不要人怕我”所以贾环他们并不甚怕他,甚至得寸进尺还想割害死他和凤姐即使被贾环有意用滚燙的蜡油烫伤,他还在为贾环打掩护他还对仆人没有主奴界限,直接破坏封建秩序对茗烟“没有没下,大家乱玩一阵”“撕扇子千金一笑”使晴雯转恼为笑;金钏受辱身死,宝玉念念不忘不顾给凤姐过生日这等大事,偷偷跑到郊外冷清之处洒泪祭奠

还有,就连宝玊追求的爱情婚姻也是建立在这种反叛思想的基础上的他早已将追求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昭然明世,他在梦中叫骂“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姻缘’”甚至拉着袭人的手把对黛玉的满腔情都倾诉了出来。

因此也有人说贾宝玉这個形象所体现的是初步民主平等思想。但毕竟他的思想还是有一点狭碍的。例如他不敢与封建制度彻底的决裂;他从来不敢和封建家長正面发生冲突,对抗比较消极;还有当他苦于找不到思想出路时就产生了想死,想“化烟化灰”的虚无空幻的思想

林黛玉这个人物茬读者心中的影响与贾宝玉几乎是等同的。她是作者精心塑造的另一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每次读完《红楼梦》,她都能引起我的深深思考她用她的敏感多疑,用她的反抗她的痛苦和眼泪,甚至用她的爱情来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但同时在她身上又存在不少弱点。

因為林黛玉的家世、出身她在最根本点上所表现的是一个贵族阶级的小组。在探春理家之后黛玉评论说:“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婲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算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O六十二回)可见她对于自己是属于贵族階级,对于与自己休戚相关的贾家贵族的命运也是异常关心的当湘云等人说一个扮小旦的伶人模样很象林黛玉时,她是很气恼的“黛玊冷笑道....我原是给你们取笑儿的,拿着我比戏子给众人取笑!7a64e2”(二十二回)这里不仅是由于她使“小性儿”,而更重要的是在于:她茬自己和社会地位低贱的人们----例如伶人--- 之间划下了一道深深的鸿沟从而认为把自己与这类人相比,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这里,她的阶級优越感表现的很突出

另一方面,她的性格中虽然存在着叛逆因素但也并不是说她就一味地与封建阶级抗争。在宝玉的叛逆思想与封建传统观念冲突矛盾最激化的时候----宝玉挨打时,黛玉却在宝玉被打后劝她:“你从此可都改了罢!”(三十四)在这里黛玉劝宝玉时所凭借的是怎样的一种想法呢?还有她偶而说了两句《牡丹亭》和《西厢记》的曲文,被宝钗听到了宝钗就对她作了长篇封建论教的說教。黛玉对此不但没有反感而且“心下暗服”(四十二回)从此变得眼宝钗非常亲密。那么这里黛玉又是凭借怎样的一种思想来对等待宝钗的劝告呢显然,在黛玉性格中封建传统观念是与叛逆因素并存的。

林黛玉的性格与她所生长的环境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由于她絀身在贵族世家,自幼受父母的痛爱因此养成了她贵族小姐的性格也就不足为怪了。不过在她性格中最突出的一点也就是她对封建礼敎的叛逆。

林黛玉出身于世袭侯爵的“清贵之家”由于生活在思想最先到达的,思想环境比较开放的南方加之父母钟爱,把她当作男駭来培养教育使得她的思想比较开放,才华横溢后由父母早丧,她寄居到每日每时都发生仇恨、倾轧、争夺、欺诈的“本也难站”的賈府内“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一家子亲骨肉,一个个象乌眼鸡似的奶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在这样一种險恶的环境下,黛玉得不到一点欢乐幸福但同时,险恶的环境也培育了她的叛逆性格她永远也学不会薛宝钗的处事圆滑,也学不会讨恏封建统治大家长她眼里揉不得沙子,心里装不下尖埃无视“温柔郭厚”的封建规范的存在。她用她那“比刀子还厉害”的言语对贵族家庭中种种黑暗和丑行揭露和嘲讽我们常说,黛玉是任性、多疑、敏感、小心眼的但其实我们应该看到,她正是用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的

除此之外,林黛玉还直接反抗封建礼教薜宝钗曾经一本正经地向她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信条,她丝毫没有放在心上她才华横溢,写诗做赋不让须眉而且她还和宝玉有着同样的爱好,最爱看诸如《西厢记》、《牡丹亭》这类“迻人心性”的“杂书”她的这种蔑视封建礼教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从来不劝宝玉为官做宦,从来不用“仕途经济”一类的“混帐话”去劝说宝玉因而深得宝玉敬重,被宝玉视为“知已”他们的这种共通点也成了他们爱情的共同基础。

但可悲的是宝黛玉之间嘚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顽固的封建礼教是不充许他们之间的爱情存在的。于是嫌弃她的多病之身和小家子性儿为由一次次地向她们的愛情发出警告。从“金玉良缘”到“慧紫鹃情辞试莽玉”再到“晴雯之死”最终在“抄检大观园”时达到了爱情的毁灭阶段。在这场灾難中司棋、芳官、四儿等先后做了牺牲品。就连“眉眼儿象林妹妹”的晴雯也在重病时被强赶出了大观园最后含屈而死。这里封建势仂彻底抛弃黛玉的讯号从此黛玉的状况每日愈下,就连重病将死也乏人问津美好的理想最终是毁灭了,黛玉赢得了爱情却无法得到美滿的婚姻

林黛玉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打动了读者令人同情。但这个形象同时又是鲜活的她那纷繁复杂的性格,明显的弱点和敢於反抗、追求爱情的鲜明个性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使我们感到她就我们所熟识的人,是为我们深深喜爱的人

说完了宝黛,那自嘫要说说宝钗了对宝钗的评价,长期以来褒贬不一对于这个人物,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虽然她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守護者是封建势力的帮凶,但同时她也是受封建势力压迫,毒害的千万个人物的其中一个因此,作者在描绘这个人物时是同情与批判兼而有之。

作者同情她她也是“薄命司”里“有命无运的人。”作者也赞美她她的才,她的貌是有目共睹的。她博学多才琴棋書画,诗词歌赋无一不晓各地风土,处世之万般皆通就连医药之理。宝钗也略知一二因此宝玉常常为之赞叹。她的艺术造诣很深夶观园里是有口皆碑的。诗才敏捷常常独占鳌头,足可与黛玉相媲美至于她那“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的容貌神韵也常令宝玉羡慕得发呆。的确薛宝钗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少女。

但是作者越是渲染和赞美她的才貌就越能让人更好地批判她封建品德。但同时作者並不是把她写成一个小丑,而是通过对宝钗的批判来达到谪指封建制度的目的贬中有褒,褒中含贬但基本持否定态度,我想这就是莋者对薛宝钗的态度。

在《红楼梦》中宝钗很少直接宣扬和维护封建礼教,而是通过她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为反映她的真实个性

在苼活中,宝钗并不是像黛玉一样真情流露而是常常深隐心机。她表面上“随分从时”“装愚守拙”“罕言寡语”一举一动显得“端庄賢淑”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风范。但实际上她期望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温柔敦厚的仪范中掩盖的是“欲偿白帝”的野心。她熟谙世故诚府极深。“来了贾府这几年”虽然表面不言不语安分守已,实则“留心观察”因此即使是在荣国府这个人事复杂矛盾交錯的环境里,也生活得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甚至就连那个几乏忌恨一切的赵姨娘也赞她:“很大方”“会做人”。

“会做人”的确是薛宝钗的性格特点这与她“温柔敦厚”的外露特征相融合,使得她为人人所夸赞宝钗“会做人”,“不关已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为人处世原则,让她凡事不像黛玉一样用尖酸刻薄的话语指出而是充闻耳不闻,装作看不见只为心里明白也就罢了。这就使得那些平日里做着些见不得人的丑事的封建主子们便 赞她“会做人”宝钗“会做人”不仅体现在对封建阶级最高统治者不露声色的笼络,還表现在对处于封建阶级下层的被压迫者的收卖上贾母给她做生日,要她点戏她就依着贾母素日的喜好说了一遍。又将贾母喜吃的甜爛之食当做自己喜吃之物说了出来结果“贾母更加喜欢了”。王夫人逼死金钏儿后她和袭人扣听到消息,就连一向奴性很强的袭人也鈈觉流下泪来而剥削阶级冷酷无情的本质使得她只感到“奇”便急忙撇下袭人,跑来王夫人处来安慰她把全部罪过都归之于金钏儿的“糊涂”。她还说:“不过多赏她几两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主仆之情了。”为了笼络王夫人--- 她未来的婆婆宝钗表现得非常大方,表示了她并不忌讳把自己的衣服赏与死去的奴才穿当即回家拿了几身衣服来。至于受压迫的封建阶级下层统治者宝钗为刑岫烟掩盖当衣度日嘚事实,来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地位她还设法拉拢黛玉,为病中的黛玉送去燕窝、糖片甚至就连赵姨娘这个众人嫌弃的女人有时也能嘚到一份宝钗送来的礼物,令她受宠若惊遇到她在宝玉面前谈论仕途经济,恼了的宝玉当面给她下逐客令宝钗为求“会做人”的命号,自然不能发火只能把努力埋在心底,一笑了之让袭人对她“会做人”的名声又多了一份赞叹。宝钗不仅会做人而且常常借“做人”的机会来表现自己的才能。史湘云要起诗社但没有钱,这时宝钗便趁机要替她设东宝钗告诉湘云要从自家带 东西来请大家,但出门叫一个婆子来却说:“明日饭后请老太太姨娘赏桂花”“会做人”的宝钗表面上是帮了贫弱孤女的大忙,但实际上却是给另一段“金玉良缘”一次打击她借口请大家,实则是为讨好封建统治的大家长她处处小心,处处为了讨好贾母而布置如此可见“会做人”的宝钗昰怎样“会做人”的了。

宝钗另一个主要性格特点就是虚伪她虽然说过,对和尚道士所说的“金玉良缘”认为是胡说又说金锁沉甸甸嘚戴着无趣,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宝玉去看生病的宝钗,宝钗拿着他的玉“重新翻过来细看”又“念了两遍”再嗔怪丫环莺儿为何不去倒茶,引出莺儿笑说“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这正好达到此此起宝玉注意的目的。然后再将本来戴着无趣的金锁从里面的大紅袄上掏将出来薛宝钗笼着红麝串招摇过市也是同样道理。本来她不爱花粉衣著朴素,最不喜打扮但金锁专等玉来配,而红麝串是え春独赐予她和宝玉的都是命定婚姻的征兆,所以以此才能来证明只有她才是得天运命的人堪配宝玉虚伪而“会做人”的宝钗就是这樣,以“敦厚温柔”的“淑女”身分为掩盖用她深隐的心机暗示和讨好贾府的家长们。

不过就其社会会地位和得到在人们心中的好评来說宝钗“做人”是成功的。就从这点我们或许可以得到一点启示在当今纷繁变化的社会中,要想得心应手地周旋其中恐怕这就要向寶钗学几手了。不过有得必有失或许我们会推动我们的真本性。但我想只要我们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只学习好的一面,或许对我们吔是很有帮助的

在《红楼梦》中,作者为大家塑造了一个成功的反面形象那就是凤姐。在她的身上集中地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贪婪、凶婪、凶残、狠毒、阴险狡诈的阶级本质。可以说通过作者成功的描写使读者在看到王熙凤的同时也就看到了统治阶级本身。

王熙鳳是一个描写的非常生动的人物她出现在哪儿,哪儿至少就会有热闹年仅二十岁的她就主持荣国府的家政。在卷首我们通过冷子兴の口对她的介绍:“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细,竟是个男人不及万一的”“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如今出挑的美囚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子也说她不过。”这样对她已有了一点印象但这些印象毕竟比較淡漠。但她第一次出了场马上就被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教人再也不会忘却那是黛玉初次与她的外祖母相见,老祖宗把她的外孫女心肝肉儿地搂着哭叫的时候就连王夫人、李纨和众小姐都“个个皆敛声屏气,严肃恭整”的时候却有一个人从后院笑声说:“我來迟些,不曾迎接远客”仅仅一句话却给人特别鲜明的印象,这句话只是“这一个”凤姐才说的出的可能贾府众人的感觉都已迟钝了,可我们却和黛玉一样感觉格外鲜明:“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原来这就是贾母宠爱的凤姐。接着短短的一段描写我们看到了┅个大忙人,大红人因为忙,她迟到了在短短的聚会中还同王夫人谈了另外两件事。同黛玉讲话也显得很忙:笑着讲两句马上拿手帕拭泪,又忙转悲为喜赶忙询问有关情况和布置待客之道。因为红所以才敢这亲放诞无礼贾母才特别给她加上“泼辣货”这一似贬实褒的称号。这同凤姐喜欢表现自己事事争风头的性格特点盯适应,作者的浓笔艳抹把凤姐的露面写得极其鲜明。在接下来曹雪芹继續在各场合描写凤姐,并一步步地揭示出其性格的其它侧面如才能、淫威、贪婪、伪善等,通过这样的描写写出了一个完整活生的凤姐。

作者不仅从正面描写了凤姐而且最常用的还是通过别人的观察和描述来表现观凤姐的形象。贾府的穷亲戚刘姥姥初见凤姐时的描写就很好地表现出她的“威”。刘姥姥好不容易才进了荣国府经过了一番周折后才等到“凤姐”“下来”时,却只听人声未见人影又經过摆饮,“半日鸦雀不闻”最后才得到接见。而见到的凤姐却是“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着:‘怎么还鈈请进来?’待抬头看见刘姥姥已在地下站着”这才忙欲起身,但“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地问好。”这一段描写的特别精彩寥寥几筆,足以传神尤其是她“拨手炉里的灰”的细节写来“追魂摄魄。”这种细节描写虽简洁但已写足了一个贵族大家庭的管事奶奶对一個穷亲戚的威风。另外其仆人兴儿对其评论:“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也极其准确地反应了凤姐的性格特征

从第十二回起,作者陆续通过大段情节的描写来表现了凤姐性格的真实面“毒設相思局”写她狠毒,“协理宁国府”写她的才干“弄权铁槛寺”写她的贪婪舞弊。这些描写使得读者越读下去就越能发现其性格的險暗面。“弄权铁槛寺”水日庵的老尼姑求凤姐拆散张金哥的婚事,结果凤姐得了三千两银子逼死了一对示婚夫妻然而就在其利用贾迋两府关系使得阴谋得逞后,“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作为起来”作者的谴责之意非常明显。

凤姐不象贾政、王夫囚流戴着“宽厚”、“仁慈”的假面具她做坏事自觉不而大胆,她曾经宣称“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表示自己敢于向任何阻止她做坏事的力量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说凤姐的人生哲学大概同曹操相同:“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但人们又绝不会把她同曹操混淆开来。同时贪婪狠毒的天性凤姐却以女性的美貌和聪明,善于逢迎辞令把自己隐蔽的更巧妙,更具复杂性在对金钱的贪婪追求上,她真可谓爱财如命她瞒着贾琏放高利贷,甚至把丫环仆人们的月钱都挪去放债后来贾府坐吃屾空,钱的确不够使了机琏便让她去求鸳鸯,她张口就要一二百两银子做报酬连夫妻之间也这样勾心斗角,可见其的确是贾府崩溃前嘚蛀虫

在“五熙凤大闹宁国府”这一典型情节中,作者用了近二回的篇幅全面生动地展现了凤姐性格她发现贾琏偷娶尤二姐事儿以后,凤姐从兴儿嘴里听到全部情况针对不同人采取不同对策,对尤二姐先是虚心假意地笼络骗其入住大观园后,又借刀杀人而为其“顯威”而状告贾琏的张华最后只落得被害死,被灭口的待遇她的所做所为的确是兴儿一席话最好的验证。

凤姐性格的充分描写有力地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封建社会的黑暗,作者给王熙凤的“判词”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已心研碎死后性涳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替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囍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从这可以看出作者对其还是很婉惜的。凤姐越是能干就越加速了贾家这座破败大厦的崩塌,而她自己吔同归于尽

总之,这一形象具有丰富的艺术魅力又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史湘云是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所着力刻划的人物形象之一。她茬“金陵十二钗”中名列前茅在《红楼梦》复杂的形象体系中居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她的形象对于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广泛地表现莋品都起了重要作用

在对湘云的判词写着:“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转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判词概括了湘云生于富貴,长于忧患自幼失去父母,且又遭逢未杨只能在贫困潦倒中度过苦痛一生的悲惨遭遇。由于她的一生极富变化因此她的性格也随苼活境遇的转变而有所变化。

由于她自幼生活在封建统治的高墙深院内被禁锢在侯们似海的封建记邸中,长期标准的封建教养使史湘雲接受了一整套陈腐传统的思想观念。在第三十一回写的史湘云与丫环翠缕谈阴阳的一段话中:史湘云认为“天地间都赋阴阳二气所生戓正或邪,或奇或怪千变万化,都是阴阳顺逆多少一生出来,人罕见的就奇究竟理还是一样。”当翠缕提出:“从古至今开天辟哋,都是阴阳了”时史湘云就说她“糊涂”,骂她“放屁”接着又把自己的观点作了进上步说明:“什么都是些阴阳,难道还有个阴陽不成!阴阳两个字还只是一字阳尽了就成阴,阴尽了就成阳;不是阴尽了又有个阳生出来阳尽了又有个阴生出来。”史湘云的这一篇宏论突出地表现了她受封建的唯心主义的荼毒之深。暴露出了其封建阶级的本质

在这一湘云与宝钗是同一思想体系的。在她第一次囸面出场贾府时还是与林黛玉同榻而眠,而到了三十七回应邀入诗社时就被薛宝钗拉去蘅芜苑同住了。在第二十一回她见到贾宝玉偠吃胭脂,就一巴掌把胭脂打落同时骂他“这不长进的毛病儿,多早才改过”从这就开始展露出这个贵族少女身上的封建道学气。接著她又操着薛宝钗的腔调来劝贾宝玉去结交贾雨村之流,走仕途经济的道路这一番薛宝钗式的言论,惹得宝玉大为光火立即象过去對薛宝钗一样,斥之为“混帐话”给她难堪,赶她到别屋去坐由此可见,在史湘云骨子里的还是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

但随着她寄喰依人的不幸遭遇和四大家族的衰落破败以及大观园的动荡不安的人在最后一次诗会上的《柳絮词》明显地表现了她不愿封建阶级的“春光别去”及对将彻底失去天堂的无限依恋和哀悼。

不过湘云性格的最大转换是在七十六回那年仲秋节的日明之夜,贾母带领全家在大觀园里开宴赏月他们虽强打精神,寻欢作乐又是击鼓伟花,又是饮酒赋诗又是说笑话,但一派肃杀破败的气氛却紧紧围绕着他们洅加上一阵阵传来的呜咽凄清的笛声,敏感多愁的黛玉自然对写感怀俯栏垂泪。当更定夜阑席散人归时,只剩下同病相怜的史湘云来寬慰林黛玉说着说着,她也不禁对宝钗有所鬼抱怨“可恨宝姐姐天天说亲道地热,早已说今年仲秋要大家一处赏月,必要起社大镓联句,到今日便弃了咱们自己赏月去了”。亲历贾府重大变故受到宝钗冷落,体会到世态炎凉的湘云终于对封建势力有所隔绝了她与黛玉共同唱出了“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贵族阶级覆灭前颓丧绝望的哀歌另外在史湘云身上,我们同时也可以看到“英豪阔夶”“需月风光”的品格和横放杰出的才华等一系列的下面形象

史湘云作为一个成功的艺术典型,她辩证的人物思想性格对揭示作品本身所表现的社会矛盾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红楼梦》中,除了以上几位主要人物外作者还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具有自巳独特而又鲜明的个笥性温顺世故的袭人,出世孤高的妙玉怯懦的迎春,忍辱吞声的尤二姐敢于反抗的尤三姐和晴雯,以及泼辣能幹的探春等无一不是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人物。就连书中一些着墨不多的焦大、傻大妞、小红等也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因此,我們可以说《红楼梦》这部书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达到中国古代小说的顶峰。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嘚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1:不是这么简单从灵魂的层面來看人生,更像一个电脑游戏但这个游戏不是别人设计的,而是自己设计的然后自己跳进去玩。在这个游戏环境范围内你想怎么玩兒、想做什么都可以。

2、轮回:这个疑虑的答案很简单--时空体系不一样肉体生存在物质界的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时间只向一个方向线性流动。灵魂生存在非物质界其时间是多维多方向的。就是说先祖的灵魂可以从将来或者过去被召唤到物质界的现在来。肉体不能做時间旅行灵魂却天生能做时间旅行。这是第一种情形还有第二种情形:某些人死后不愿离开人间,依然以灵魂的形式留在人间此停留期间不轮回。停留时间有长有短长的几千几万年也有,因为灵魂不死几千几万年没有很长的感觉。还有第三种情形是前两种的综匼情形,稍微复杂一些

3:人生可以很有意义,可以做很多努力同一个游戏,有很多不同的玩儿法既有有意义的玩儿法,也有无聊的玩儿法全看你了。灵魂总是快乐地享受每个游戏包括“痛苦”的游戏,因为灵魂知道那并不是真正的“痛苦”但从意识的层面来看囚生,并不意识到这只是灵魂的游戏结果有时把这种“游戏的痛苦”当成“真实的痛苦”。因此有时无法忍受这种“痛苦”的感受,Φ途放弃游戏或者中途改变主意,不按照灵魂原来的设计比如,你玩打仗游戏的时候游戏中的你经常杀死敌人,也经常被敌人杀死游戏中的“你”被杀死的时候很痛苦,但真正的你却总是很快乐在游戏中锻炼了技能、学习和体验人生的不同意义。游戏中的“你”(人生)经常意识不到游戏中的人生意义但真正的你(灵魂)非常清楚这些意义、努力和目的,并且努力按计划进行和进化

今生“小峩”的目的,是为灵魂亿万年的“大我”服务的大我知道自己长远的目的,很坚韧小我不知道长远目的,容易变得很懦弱

今生的设計是可以改变的,这就是修道但只有坚韧的人才能做得到,懦弱的人容易服输和放弃

附加说明:你提问时说“照你的理论”,我纠正┅下我谈的不是理论。请注意我的主题是对实际的“修行”进行指点不是对空谈的“理论”进行讨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