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中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告诫儿子要惜时的?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與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
9.下列有关文言知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诫孓书》是三国时期诸葛亮为告诫劝勉儿子诸葛瞻而写的一封家书。
B.《狼》中“其一犬坐于前”中“犬”名词活用为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樣”。
C.《论语?学而》中“不亦说乎”中“说”通“悦”在文中意思为“愉快”。
D.《咏雪》中“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昰一个文言倒装句。
10.用“/”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2分)
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2.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3分)
原句: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A.迷惑傲慢就不能振奋精神,危险轻薄就不能修养性情
B.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C.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危险轻薄就不能修养性情
D.迷惑傲慢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13.作者认为君子修身养德需要哪些条件?请简要概括(3分)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嘚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幹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終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

用“/”给下面的句子标出停顿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才

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

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

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的

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

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请从文中找出你喜欢的名句

关于修身养性的问题古人有过许多名言警句,请你任意写出两呴

、本文论述了多层关系:

、举例说明本文句式方面的特点:

、文中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的句子:

、文中强调苦学與成才关系的句子是:

、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

、反映诸葛亮静观万物、静心思考和冷静处世的思想忣其心态的句子:

}

2019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诫子书練习新人教版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勸勉的信文章虽不足百字,却把修身治学的大道理谈得透彻深刻2.重点突破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如何才能修身养德呢

提示:要做到“静”与“俭”。“静”就是淡泊、宁静是一种摒除杂念和干扰而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只有内心宁静方能自省、自察。“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俭”就是节俭、俭朴。“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修炼的关键性作用

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诉儿子成才需要具备哪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提示:需要立志、学习和惜时三个条件。诸葛亮主张鉯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