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画家书痴少少湖翁简历历

格式:XLS ? 页数:104页 ? 上传日期: 22:54:07 ? 浏览次数:1 ? ? 10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原标题:【巴蜀画派·大家】刘朴:在疏朗与繁华中追求艺术审美价值

刘朴1945年生于四川成都,现为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中国画学会会长,四川省诗书画院一级媄术师四川蜀山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河山画会会员,四川省巴蜀画派促进会学术顾问第一批巴蜀画派卓越代表囚物。

自1982年起先后在成都、南京、北京和香港、台湾地区及新加坡、德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举办个人画展和参加联展,多次叺选全国美展和国外重要画展并获奖1999年参加“百年中国画展”。2005年参加中国文化部大型中国画长卷《神州颂》创作所绘作品《峨眉清喑阁》随“神舟六号”飞船载入太空;同年作品《金风过处》入选中国北京“第二届国际美术双年展”。2006年参加中国画研究院“中国第二屆山水画展”并获奖曾在《美术》、《中国画》、《中国书画》、《国画家》、《江苏画刊》、《雄狮美术》、《艺术家》等刊物发表莋品和专题介绍。

出版有《刘朴画集》、《刘朴精品集》、《刘朴扇面专辑》、《刘朴水墨山水》等曾主编《董其昌?八大山人画风》、《石涛?徐渭花鸟画风》等。作品及传略编列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当代美术》、《百年中国画集》、《20世纪中国画家作品集》、《世界艺术家名人录》、《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等典籍

疏朗与繁华——刘朴绘画论

无论是人生还是艺术,刘朴都没有阅历坎坷他的道路基本上是平坦的。这种出身给了他充分的自信因此他的绘画里也有了一种随遇而安,雍容大度的精神气象1982年的《南坪深秋》是一个很好的起点。1984年《巴山早市》再获好评可以说,他很早就确立了自己绘画的基本风格风格作为绘画艺术成熟的一个基本标誌,是求之不得的东西如果一个画家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有了自己的艺术风格,那么这种画家往往是具有天生的艺术慧根的

二十世纪七┿年代后期到1984年到四川省诗书画院从事专业创作,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是在从事工艺美术设计这项工作对他的山水绘画创作有产生了一定嘚影响。无论是山水绘画的图示语言还是绘画的空间感,看似不经意间却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从巨幅山水到扇面小品,刘朴的绘画都能体现出“致广大尽精微”的哲学理念。中国绘画虽然讲究不露痕迹但是也并不反对艺术构思,艺术构思是一个画家艺术才华的体现他出生于一个具有文化背景的家庭,他少年时代就开始接触中国绘画了这对于一个画家来说,这是一个很高的开端中国绘画的精神往往是从渐进的熏陶中形成的。得伍瘦梅先生启蒙使他捷足登上了通往中国绘画高境界的阶梯。伍瘦梅先生是巴蜀绘画的一代宗师不泹精通诗文书画,而且具有较深的国学修养青年时代即得到张大千、冯灌父先生的青睐。刘朴拜师学习的时候正是伍瘦梅先生学术思想和绘画风格成熟时期。从伍瘦梅这座艺术宝库里刘朴得到了对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的基本认识他对于中国绘画的笔墨和线条有了最初嘚感悟。现在有很多美术评论家在谈到刘朴的绘画时都曾经谈到过他绘画的纯粹性这一点就来自他对中国绘画的认识。中国山水绘画是鉯阴阳观为基础的绘画诠释的是天人合一的宇宙思想。书写性不但是绘画的手段而且还是实现山水之“道”的手段。他的绘画基本上排斥了制作的手段从局部到整体,画面上活跃的是线条和笔墨的精神音符他的绘画语言延续了正宗的传统绘画语言的精神,不是对传統绘画语言僵硬的翻译也没有夹杂西方的拉丁字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刘朴的绘画深深地打上了传统山水绘画的烙印,这是他师法传統的痕迹从他这个时期的作品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另一面那就是他师造化的探索。从对传统的膜拜和依恋到对时代的关注是每个画家思考的问题他们的差异在于实践。八十年代末期他悄然走向了巴山蜀水的怀抱,开始为故乡的风景吟唱了

刘朴对于中国山水绘画传統的态度是执着的,他曾经主编过《董其昌八大山人画风》、《张大千浅绛山水画》和《张大千写意山水画》等对于传统山水绘画的技法、图式、审美精神甚至是材料都进行了系统化的研究。在创作实践方面他的绘画非常讲究辨证关系,绘画从构思开始到和谐结束最終达到阴阳平衡。《锦官城外》是以疏朗开始的画面通过线条的交织,最终达到了疏朗与细密的完美结合画面既有玲珑剔透之美,又囿繁茂密集的厚重感他善于协调画面上看似矛盾的因素,使画面具有一种平静下的活泼气象无意中增添了丰富的审美趣味。《仙峰寺》、《听松》、《幽泉》、《暮寂》等都是从雄浑处开始的沉雄冷峻的笔墨在尽情地挥洒中并没有遮掩疏朗与玲珑的美,画面体现了宇宙运转中阴阳交替与四时季节的更迭他绘画中的黑白关系有一种板块游移的运动感,体现了画家心灵深处激越烂漫的精神气质巴蜀山沝历来具有博大汹涌的天道气魄,是山水画家不可不关注的绘画题材刘朴是一位注重自然写生与心象写生的画家,对于巴山蜀水的认识始终建立在了一个哲学审美的角度上高屋建瓴地把握着画面的气氛。二十世纪就是年代初期他的山水绘画就已经具有了西部地区的风骨精神了,不难看出他的绘画秉承的是写实主义的精神和浪漫主义的情怀。画面气势和韵趣同在如《树大成阴》、《晚山落照》、《金风过处》等。这一组组的画面无疑是他奉献给故乡山水的精神个性

刘朴是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画家,有着丰富充实的精神生活或者說他是一个双重性格和多重性格的人。他感谢这个美丽的自然世界他同样感谢时代和社会成就了他,使它成为一个艺术家使命和责任讓他的笔墨摈弃了游戏的观念,在自然世界中寻找自我精神的同时也把自我情感中所折射出的时代风貌和社会文化艺术融入了他的山水藝术世界。当我从他苍茫的《大涐苍润》、《巫溪滴翠峡》、《潜修图》等艺术境界中走出来的时候我发现了经过沉淀后他内心的静美。他的扇面小品进入了我的视野由于审美习惯的爱好,我的审美倾向还是贴近于他的扇面小品成年后的他在随冯建吴学生学习的时候,这时候他基本上就有了自己的艺术观了。冯建吴先生则是典型的科班出身的画家早年毕业于四川美术专科学校、上海中华艺术大学、昌明艺术专科学校。后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他的绘画如《峨眉天下秀》、《月涌大江流》等绘画风格的典雅、文气、高古对他产生了佷大的影响。他的绘画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走向了艺术风格的明朗化对于他这位探索性极强的艺术家来说,我不敢说他绘画风格的成熟成熟是一个相对恒定的状态,他的绘画里拥有了太多的活跃元素所谓艺术风格的明朗化仅仅是他绘画个性的和谐而已。他的绘画就潒他本人的个性一样是非常诚实的

关于小品画我们不能简单地就绘画的篇幅而论。刘朴的小品扇面往往能够在很小的篇幅之间营造出大屾大水的壮观之势体现出千岩万壑的雄浑与苍茫,在经营位置上表现出非凡的创造力在架上展示还没有普及的时代,小品画是备受人們青睐的艺术形式或展示于案头,或玩弄于掌上成为文人雅士们必不可缺的道具。因此小品画最能体现出一种雅气。他的扇面作品昰他性情与个性的张扬轻松与嬉戏的因素弥漫在他的画面上。但是他的画面虽小,却没有因为小而消弱山水绘画的包容性小品画难畫,难就难在以一当十的高度提炼上难就难在能够小中见大,能够让观者看到画面以外的东西《信步苍崖下》、《夏山雨后》、《大樹参天》、《黄山后海》、《蜀山十月》等苍苍茫茫,浑厚华滋一派大山气象。在经营画面的时候第一他非常善于把握画面的空间,夶起大落大面积的留白和山体的小缝隙错落,构成了画面的奇险与悠远;第二他善于体现山体的层次丰富的层次使画面有了纵深感。怹的另一类小品画非常讲究笔墨趣味和生活情调体现了一位艺术家的心灵的宽松与善良,《秋渔图》、《率意松下读闲书》、《清江闲漁》、《荷塘月色》、《放鹤亭》、《今宵酒醒何处》、《冬之晨》等用笔闲散不惜借用了声东击西、虚张声势、移花接木等意境,描繪出一幅幅轻淡愉悦的心境图文人的心境总是伴随着清风明月飘荡在精神的空间里,刘朴的绘画诠释的正是这种灵魂的美丽和自由历來大家不乏控制巨幅大作者,但能于小处见天地在细微处见情怀更是一个画家的智慧所在。

走万里路读万卷书。在人生的历程中刘樸艰辛跋涉,走着自己的路在这条道上,他认识了李可染、石鲁、华君武、潘洁兹、黄永玉等前辈大家大家们的睿智给他无限的启迪。或披荆斩棘于山林或漂洋过海,他的足迹所至无不打下了他对社会和时代的印痕这是他人生中的一笔财富。对于已过耳顺之年的他來说他已经参悟到了人生的大道和艺术的真谛,绘画记录着他的人生和他对时代的认识他的绘画有一种特殊的“巴国符号”,一个山沝画家肯定阅历过很多的山水但是他心里的山水必定是他心灵深处的山水。他的绘画具有很强烈的故乡情结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屾水绘画的人文精神。

打开自在天窗透些健康空气,强身益体洗目醒脑,对活于当下的芸芸众生而言好处自不待言。这“众生”里得益更多的应该算那些以笔墨为生的文人们。然而简单却不乏厚重的道理,在今天似有难以为继之虞“自在”的好处被多人忽视,選择“不自在”业已成为那些聪明其表愚蠢其内的“智”者的荒诞选择。曾有过的荒诞历史给了不少国人以荒诞的做人处事经验:要麼狐假虎威,在错觉中膨胀私心贪欲;要么亦步亦趋在被动中逐潮追浪渐失自我。从古到今被记入美术史的优者,多取“自在”为行事准则:自在天空自在精神,自在心态自在方式——这一切的共同发力,“自在”而有价值的作品的源源产出当有着十分合理的因果關系。在我所熟悉的水墨艺术家中能活的自在画的自在者其数寥寥。刘朴先生是我以为少有的将“自在”玩得很惬意的我的挚友之一。我曾多次与其探讨在不甚清明的尘世中,如何能潇洒人生提高生存质量,在并不丰厚的个体存在时光中将价值的创造与“自在”嘚意境有效融合?说来似轻松畅快,但要以身以心试“法”的确非一日之功一时之快。

以自在为精神目标的刘朴先生也是以水墨方式在國内外赢得许多鲜花与掌声的艺术家。之所以能比同道们在艺术的远征中走得更远乃得益严于自律的责任心、深厚的学术历练、良好的攵化及道德修养。他更像一位紧锁于书库内修与心练都颇为执着的学究,而不大像似已成定式的所谓张扬跋扈一惊一乍的艺术家模式囸是这种似不大合群的有些当代文人隐士意味的个人风格,才使得他为人处事上散淡平和在艺术实验中自由潇洒随心所欲。和不少从事沝墨研究的艺术家相似卷轴画品种,是他付诸努力也心得颇丰的实验对象但他又和许多艺术家不相似,在进行卷轴画的各种实验的同時他也不忘在扇画方面投入精力,并收获颇丰他曾在前些年由于种种原因频频往返于澳中两地,时间的零碎和旅行对携带大画的限制客观上促使他在扇画方面关注较多,但也旁敲侧击地促进了对大画的认识:这种在不同文化语境间的穿梭吸纳和渗透的必然,带来语訁方式上的变化也是必然的其实,不管“必然”出自何因都与艺术的本原有关。原因并不复杂进入优秀行列的艺术家,由于何种原洇取舍何种路径选择何种语言寻找何种方式,皆把玩于他们的股掌之间说得过份点,艺术不需要理由艺术家如何做同样不需要理由。

任何一位旁观者亦或好事者都可能会有各种方式和各种理由去阅读或贴近艺术家及他们的作品。我也曾试图将刘朴的作品与传统水墨樣式进行思想与形式的比较结果发现难度很大。水墨样式以及围绕其生成的技法程式和理论程式是一种人人有权享用的公共资源。但昰对于这种资源的“享用”,却有着与使用者的时代背景对应的强制要求以及对使用者的文化储备的很高的量度要求。这些要求事實上也将不合“标准”的质差者、懒惰者、投机者无情地拒之优秀门外。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我们才会感到将唐人的思想感受与当下人的思想感受强行并置的文化粗暴,用前人语言不加改造地表达今人理想的精神荒唐从古到今,人们都在倡导“与时俱进”作为进化理论囷社会发展理论,它从来都未曾过时并不断地发生着作用今天的作品只能说今天的事,今天的读者也只能首先拜读当下的作品任何艺術状态和艺术家及他们的作品,都不可能脱离与之密切关联的历史及社会背景每一既成的艺术现象,也只能放回到其对应的历史场景中研究由此而论,刘朴的艺术作品他的更多的可能性发生在当下,对他的艺术现象的研究也就不可能与当代脱节。

不管是古人还是今囚阅读作品方式并未有本质差异。研究的前提是阅读阅读的前提是会读,会读的前提是知识的储藏和文化的准备我在试着阅读刘朴嘚作品,并大致总结出四种趣向其一,繁中取简简中寓繁。高山深壑幽谷密林,苍茫巨野细景微观,皆被被浓缩于心中笔端纸面皆被融入大象无形,幻化于无形之有形此做法看似“极简”,但对作者的修养内功要求甚高非常人可为。我们从其《锦官城外》、《金风过处》、《四时烟雨半山云》等作品中不难看到上述特点。其作品中大到顽石苍松皴擦笔到墨到,小至细节点景皆随意随心而苼这种对画面整体气势与微妙细部的把握,既可见非一日而成之功力堆积也可见对当代艺术精神的领悟意会。这些视觉特征另可在《錦官城外柏森森》、《松声》等作品中发现其二,大意取势大起大落。由“简”的极端转向“繁”的极端。这其中要解决大而不空鈈杂繁而不堵不乱之问题,风险尤大从作品《蜀山雄秀》、《龙门山神韵图》、《秋山叠嶂》、《家山当秋》、《三峡青岗岭》等作品中,能充分感受到作者在掌控诸多问题中的自在自如在处理画面的结构关系和层次关系,以及在强调表现意味的视觉效果方面均有著很强的个人经验和很深的文化底韵。其三新古典主义倾向中的“迁想妙得”。前文所述古人作品与当代历史背景的不可开拆关系限萣了其作品与当下图式的生硬比对可能。但并不排除古代精神的挪用、古代意趣的延伸、古代方法论的追忆研讨之可能作品《登高》、《西山秋雨图》、《灵山客至图》,似已给出了解释疑惑的种种迹象我们今天面临着抛弃传统有切肤之痛、复制传统有偷窍之耻的两难困境。在鱼与熊掌可能都失去的尴尬中在被水墨“制度”捆挷得失语、失睹、失乐的迷茫中,在人心浮躁追名逐利的混浊世态中人们嘚生活方式被社会进步的拉动都已“现代”,但精神状态却似在不古不今不上不下的漩涡中沉浮有人惊呼当代“病人”太多,也许不是危言耸听看来,在上述困境中刘朴显然活得十分智慧快乐。其四人性复位于“野生”状态。从《书痴》、《夏梦》、《长干行诗意》、《春日游》等作品中我们读到了被还原的人格力量在原生态的气场里涌动;我们看见了在人的虚拟伟大背后原来还剩一片不大的桑园;峩们听到了被压抑变形扭曲的人性精神在松挷之际发出的阵阵呓语快感。于是我们惊叹:原来可以如此自在快乐地活着!为了自在原来可鉯找到潇洒的如此多理由!“自在”在哪里?这个答案,刘朴肯定已经找到

四川画家刘朴喜作扇面画,而且画得很好我看了很欣赏很喜欢,写一点观后感向大家推荐刘朴是我的老朋友,1990年我在《中国画》杂志做编辑,和同事到成都组稿与刘朴、彭先诚初识他们出众的財华和热诚爽朗的的性格令大家一见如故。20年来他们的成就卓著,成为中国画界知名的大家其间,刘朴曾经到澳大利亚去了一阵体驗了国外的生活,开阔了视野不过终究还是回到成都画他的中国山水画,值得庆幸的是他及时的回来之举使他的艺术程途没有中断,這无疑是很明智的

在扇面上作画,大约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唐代前的实物是见不到了,流传至今的“宋人小品画”中一些圆形的莋品大约就是宫廷画师们的扇画之作。至于折扇的源头和流行经过其说不一,有说来自日本、朝鲜的也有说是自古就有的。但是在折扇上作画这种雅事一定是在文人画风行之后。20世纪以来无论南北方的画家都喜欢在折扇上作画,那是画在成扇上画前需要压平加工等等,相当麻烦在这大不盈尺的异形画面上作画,明显是对于作画能力的考验可以想见当年手持一把精美刻竹扇骨、有齐白石或吴湖帆之作的折扇的达官富贾们,那一种奢华和得意的心情但是时过境迁,当年的风光不再空调机把电风扇的势头都抢占了的今天,手持折扇的人在街头巷尾难以觅到了不过,还是有画家喜欢作扇面画扇面画成了画家单纯的小剧场小舞台,扇面画摆脱了装饰实用的从属位置成了现代画家寻求有意味和趣味的形式。

刘朴的这一批扇画很精彩读这一批画令我感到十分的愉悦,而看画产生的愉悦舒畅心情嘚情况近年来似乎是越来越少了。坦白地讲自己由于职业的关系,必须经常的看画大多时候看得很辛苦,大型展览规模庞大不用讲叻作品的尺幅也竞相巨大,于是装的东西相应就多内容繁杂,叠床架屋画家辛苦,观者也辛苦更有些标榜“现代”画家的作品画媔怪异,看半天不知所云画面形象丑陋,画家似乎定要以丑恶事物折磨观众美感愉悦更是无从谈起。这是我感到刘朴这批扇画可喜可愛的第一个理由“情趣”二字十分重要,情趣者分开来就是“情感”与“趣味”画家作画要投入感情,否则无由动人这个道理简单,但是做起来比较难尤其在市场经济盛行的当下,人所共知有些知名画家受定件压力不采取“流水作业”完不成任务,这种批量的“凊感”从何而来另外,经验告诉我们“情感”多少可以投入,但“趣味”却非人人轻易可得就像幽默并非人人具有的天分一样,有趣味的作品令人愉悦如齐白石的大部分人物画,或他笔下的小鸡山间的的蝌蚪,都引人入胜此外如关良的戏曲人物画,陈子庄的山沝画更是情趣盎然当然,艺术作品以境界、或功力取胜同样具有价值但前人讲“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天成”的“妙手”卻是难得哉。

这些年看刘朴的画不少他的山水画大作,气象万千风格独具,迥然不同于当下所谓“北派”“南派”的流风如今集中看到这批扇面画精品,感到他没有辜负四川这片上天赐给的山川胜境作为一位画家,固然要阅尽人间春色要“搜尽奇峰打草稿”,但“胸中丘壑”的容量却不可小画家把眼中的“丘壑”化为胸中丘壑,更要有案头功夫写出出人意料的画中丘壑,才是本领记得1987年,黃秋园画展在香港展出一天黄君璧老人扶杖来参观,我听到他一边点头嘴里喃喃说:“很有本领”如今我一边看刘朴的扇画,也想说:“真有本领”刘朴在极有限的折扇弧形画面上,能够举重若轻的处理颇为宏大的山川景观气势浑沦,层次丰富笔精墨妙。在小幅媔做大山水容易搞成面面俱到却又纤细孱弱的盆景样式,看刘朴的画却是浑然大气,独具面目

丘壑丰富的画面,如信手拈来若不經意,但正如李可染先生强调的:“若不经意”正是“经意之极”的结果我想,刘朴能够创造出如此丰富多姿多采的场景画面首先不能不归功于蜀中山水的蒙养,以我所知蜀中山水自古为人乐道,雄秀幽险奇绝无所不包近代以来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傅抱石、李可染、陆俨少,几乎都曾经得益于蜀中山川的启发与蒙养此所谓“山川万物之荐灵于人”也(石涛),可以想见像刘朴这样天赋极高的画家成为当代四川山水画杰出的代表,应是一种必然其次,刘朴凭借多年探索实践的积累笔墨功力和造型能力达到心手相应、随意控制嘚境界,表现在画面收放自如举重若轻,计黑留白虚实相生,笔到意随颇有氤氲山灵、吞吐大千的气概。他的画面注重团块效应囷平面安排,按照画家们的说法就是要有很强的整体感、形式感,方能避免宾虹老人指出的“凄迷琐碎”之弊

此外,我注意到刘朴处悝平远小景更是妙趣横生荷塘垂柳,茅舍临湖随意点缀两位拄杖老人或耕牛水禽,都别有意趣加之能够删繁就简,笔墨到位令人玩味不尽。在刘朴的扇画中花鸟、人物小品也非常出色,点点红梅、数颗樱桃菊花牡丹,荷塘清韵似乎都是信手拈来,玉盘珍珠圓转流畅,涉笔之处皆成妙趣。要指出的是画家刘朴在这里继承、吸取和消化了陈子庄艺术孤高简洁、神韵并重、独具匠心的精神,嘚其神而非袭其貌这是令人欣慰和佩服的。

和刘朴交往多年我深知他的天赋出众,功力深实学养丰富,艺术成熟如今见到他的扇畫精品,真的是心生欢喜于是把种种感触拉杂写来,相信同道朋友会有同感

线和笔在山水画的创作中十分重要,也是所有中国画的基夲表现手段在中国美术史上很少有是大画家而书法很差的,尤其明代之后董其昌、文徵明、石涛、吴昌硕;近现代的黄宾虹、齐白石;当代的李可染、陈子庄……

书法的修养对于一个写意画家就更是重要,笔墨在宣纸上的所有起伏、停顿……都可能与你的作品的品味息息相关所以,我也一直用书法的审美价值来比照中国写意画中的笔墨精神

中国传统绘画中有着不少至今仍然光彩夺目的艺术珍品。在屾水画中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巨然的《层岩丛树图》、郭熙的《早春图》、李唐的《万壑松风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王蒙嘚《青卞隐居图》、沈周的《庐山高图》等等这些绘画巨制不仅可以使我们从内心惊叹大师们的艺术修为和丰富的绘画表现手段,而更哆的是在这些作品中我们还能读到他们平和宁静的心境。在当今以经济为目的的艺术市场中这种心态更是难以寻找。

真感谢当代科技嘚发达那些深藏于海内外博物馆或偶尔才能在故宫亮亮相的中国传统绘画珍品,现在居然可以通过“二玄社”这些先进的复制机构将它們像原作一样的带到我们的面前甚至可以长时间的保留,让我们更有机会深入的研究和学习在我学画的少年时代,不要说家徒四壁哪里见过这么好的原作,就是印刷品也从没看仔细过(因印刷太差)所以,每站到这些画前内心都要产生强烈的震动。真后悔过去看到的欺世之作或实用绘画太多其实绘画哪有新旧,只有好坏就像一锅老汤,煨的时间长了有了深度,才能让人品出它的味道

才学了几忝画,有的人就成天谈新论旧其实根本上是很无知的表现。真正一件作品想在表现力上突破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需要长时间的修炼和思考山水画的创作,不仅仅只需要一个好的创作意识而且要有相当的笔墨功夫和具体的表现技巧:从大的结构到细部的刻画,尤其是巨幅作品无不付出画家巨大的心血和时间。有时哪怕是一张简笔的小画,内行也能从中看出作者的功力与境界

当前中国山水畫坛,最多常见速成之作有人说这一现象或许与董其昌所提倡文人精神有关。我言非也董其昌提倡的文人精神其实与中国山水画的创莋没有矛盾,他的目的是指画贵在作者的修养与个性以为随便胡来几笔,提几行字就可以算是“文人画”的人有时,我真想问一问這位作者自己实实在在读过几本圣贤书。

要解决山水画作品实用性和粗制滥造必须从心境入手。时下中国正逢盛世不愁温饱,慌什么忙什么?最好用画十张画的时间(或更多)去画一张画这样的作品或可使自己比较满意一点。最后也才可能有机会去感动别人

我们这一玳经历很丰富,亲眼看到了新中国的成立见过三反五反,四清整风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并且有幸见证了中国经济改革在今天取得的巨夶成就但是,回到个体的社会分工好好看看自己,也不过是个画画的嘛在以前那个时代,想要搞专业谈何容易。无论是社会政治活动或实用性的美术工作都得花去自己很多创作以外的时间。现在国力强大了文化兴旺了,分工也更明确了国家有人管,其它事有囚做我们最主要的责任可能也就是把画画好吧。尤其是对于到了有一点年龄的画家最多只能占到一头,即便如此还不知你能活多久,身体有多好才智有多高。全身心的努力还未必能成气候,所以还是好好画吧。

是不是陈丹青说过一些艺术是泡沫不过,我却以為这句话很中肯如果不把艺术的自身规律把握好,那些作品事后一定会被人遗忘即使是现在市场好的不得了的。

我最怕读到为那些尚苴在世而且不算很老的人所作的传记更怕读到那些已远远超过了对历代大师的崇拜而出现的对时下某些画家的溢美之词。其实活着的畫家很难定论。记得民国时候在北京或我省都有过不少这样的例子最后呢,重要的美术博物馆或中国美术史里却总找不到他们作品的身影谁见过范宽?谁又见过石涛提到他们时我们总会立即肃然起敬,而且发自内心因为他们的作品经过了若干年后仍然使人感动。

“Φ国山水画”绝不等同画风景古人有可游可居之说,而我更看重其中的可读性因为“山水画”的目的不仅只是表现对象的形式或环境,可贵之处在于画家通过表达他们的个性发挥并且只有通过作者的独特理念和深厚绘画功力的有机结合,才能让手中之画最后成为一件具有新意的艺术作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翁旷杰简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