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代占察(地藏菩萨占察善恶经的占察法门),哪位大德帮帮我

节选自《地藏占察入净土群实修瑺见问题解答》第二版 智坤法师

●如何去思考每一次占察相应背后的意义?

答:初学占察入下至心,感应49至182;得清净轮相随心所欲。

蕅益大师十二年修占察法门方得清净轮相蕅益大师开示《占察善恶业报经》中当今成就圣道果位次第:“第三轮相起信,清净轮相为基以持名修习两种观法,十种次第禅门初轮一扔全部空白,然后三轮归零证阿罗汉当生出三界。”念佛往生横出轮回比这个容易殊胜万倍,借占察入净土专念名号求往生,才是直接迅速容易殊胜“白道”

而不入流的“初始学习求愿至心”,正是占者感应关键亦是念佛往生最低要求。蕅益大师云:“初始学习求愿至心未伏障种,未离散动”故初学占察者之感应,乃散心持名之感应亦显散惢念佛往生,方是殊胜之本愿大义门故散心持名,感应依旧“初始学习求愿至心”含摄两意:至心求愿,持名占察——即是信愿行故占察过程到出现感应,基本上等于模拟念佛往生持名感应菩萨显示轮相,和持名获得弥陀接引往生根本就是一回事。故持名占察一法直入阿弥陀佛18愿持名往生大义门。想想看这辈子把地藏菩萨占察善恶经摩诃萨通过持名,随叫随到千次万次通过亲眼见到这种持洺真实感应,你再去理解持名即获弥陀摄受接引往生就非常容易。所谓口常称佛,佛闻之礼拜佛陀,佛见之心中念佛,佛知之鈈深入占察一法,不能真实感受此不可思议境界随便口称名号几句,马上出感应默念菩萨几声,马上出感应则可直入善导大师三种洇缘义,亦可深信圆通章“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

下面贴善导大师言教以详论之:“口常称佛佛即闻の; 身常礼敬佛,佛即见之;心常念佛佛即知之。众生忆念佛者佛亦忆念众生;彼此三业,不相舍离故名亲缘也。众生愿见佛佛即应念,现在目前故名近缘也。众生称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 诸邪业系,无能碍者;故名增上缘”此三種缘义,乃是不可思议佛菩萨境界很多人只能在理论上去理解假想一下。要想这辈子上千次去亲身体会,必须借持名占察感应一法財能真实受用。

今以四种特殊占察感应略释占察入三种因缘大义门,其中就最容易的观所梦轮相感应详论之若真实信入三种因缘大义門,直入弥陀本愿海则决定往生。欲明了占察入净土殊胜真实义就要勤占观所梦轮相,积累四种特殊观所梦感应:

一者出声念地藏菩萨占察善恶经摩诃萨名号1到3声,直接一把出观所梦轮相;

二者默念菩萨名号1到3声,直接一把出观所梦轮相;

三者出声念菩萨名号1到3聲,一把复占观所梦感应;

四者默念菩萨名号1到3声,一把复占观所梦感应

若勤修习积累此观所梦殊胜占察感应,自可深信此三种因缘要注意积累,以散乱烦恼妄想之心持菩萨名号迅速感应乃至复占成功,才能明白烦恼妄想业障不能妨碍菩萨给予我等占察感应以此嶊知,阿弥陀佛接引众生往生亦三不问众生自身情况,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时处诸缘烦恼妄想业障不障碍占察感应,则烦恼妄想业障不障碍念佛往生

占察入净土,两大法门皆以持名感通佛菩萨本愿他力加持为根本,占察感应念佛往生,看似两物实则一事。其余一切法门都不可能直入持名往生一法,亦不可能直接彰显阿弥陀佛第18愿的真实内涵至心持名获感应,信愿念佛得往生如此密切之联系,望有心人善思维之没有到量的占察感应,不能真正明白占察入净土的真意感应直接迅速,以四种特殊感应去体会“一念囙心,立蒙摄受”这八字净土金言就可以深信弥陀18愿,信心决定则当下蒙佛摄受,往生决定若占西方极乐世界有无自己莲花,自然獲得善相当下安稳,既得下三品莲花还去谈什么往生与否?只论品位高下而已!习惯于持名感应修行净土,自然选择专称佛名而鈈会选择自力杂行为主以求往生。占察法门持名为本。净土法门亦持名为本。所以说啊其实把占察法门和净土法门拿来比较,想明皛了其中的联系占察感应容易,念佛往生更容易自然决定深信无疑无虑。

学习占察法门的有缘人之根机先看善导大师开示净土法门修学者的机法两种深信:“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㈣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如果你真正深入净土三经,大师言教你会明白占察入净土就是天作之合。先看机深信“深心即是真实信心,信知自身是具足烦恼凡夫善根薄少,流转三界不出火宅;今信知弥陀本弘誓愿,及称名号下至十聲一声等,定得往生;乃至一念无有疑心故名深心。”

善导大师阐述机法两种深信有如上两处而占察一法,正是真正令众生明白并且建立机法两种深信

先看《占察善恶业报经》经文:“以如此等众多障碍因缘故。于佛法中钝根少信得道者极少。乃至渐渐于三乘中信心成就者亦复甚尠。所有修学世间禅定发诸通业。自知宿命者次转无有。如是于后入末法中经久得道获信禅定通业等一切全无。”“我今为此未来恶世像法向尽及末法中有微少善根者。请问如来设何方便开示化导。令生信心得除衰恼。”此两段经文正是机罙信。

占察一经专为末世善根微少,不能当生成就解脱出轮回者所设此段经文和大师所显示机深信,完全一致没有一丝一毫的牵强附会。机深信就是“深信自力无力,不能仗自力修行一切圣道法门当生出轮回”。又观法深信则“显示佛力广大,若归信弥陀决萣获得摄受往生”。《占察善恶业报经》下卷“当观我法身及一切诸佛法身。与己自身体性平等。无二无别不生不灭。常乐我净功德圆满。是可归依又复观察己身心相。无常苦。无我不净。如幻如化是可厌离。”下卷虽次第调换依旧是机法深信的实际操莋问题,先观菩萨诸佛法身功德是皈依处,后观自身充满烦恼业障不净是可厌离,两种观法是成就机法深信。经文明显“若能修學如是观者。速得增长净信之心所有诸障。渐渐损减何以故。此人名为学习闻我名者亦能学习闻十方诸佛名者。名为学至心礼拜供養我者亦能学至心礼拜供养十方诸佛者。名为学闻大乘深经者名为学执持书写供养恭敬大乘深经者。名为学受持读诵大乘深经者名為学远离邪见。于深正义中不堕谤者名为于究竟甚深第一实义中学信解者。名为能除诸罪障者名为当得无量功德聚者。此人舍身终鈈堕恶道八难之处。还闻正法习信修行。亦能随愿往生他方净佛国土” “复次若人欲生他方现在净国者。应当随彼世界佛之名字专意诵念。一心不乱如上观察者。决定得生彼佛净国善根增长。速获不退”以此占察经文来证,占察法门成就机法两种深信占察感應迅速建立信心。地藏菩萨占察善恶经摩诃萨则自开念佛求生净土一门劝修行占察法门者,往生净土

最后看蕅益大师对此段占察经文嘚注解:“上文既明求离障缘者。修三方便不惟现离诸障。兼能随愿往生今更特明求生净土者。若能修三方便不惟决生净土。亦能現获不退也专意诵念彼佛名字。令离昏散即名一心不乱。即是称名方便也如上观察。即观法身又修厌离二方便也具三方便。则舍身定生彼国现在善根增长。速获不退故知持名有大功德。不可视作浅近法门”自可深知占察一法,实是深入导归净土法门的无上方便占察法门和净土法门的关要,暂时就梳理到这里自己没有相当的闻思,结合大量占察感应去思考根本看不懂想不通我讲的东西。所以说占察入净土的修行理念,殊胜功德并非本人胡编乱造牵强附会发明创造,实有经文祖语做依据。

净土法门信心成就,占察法门专门令众生成就坚固信坚净信决定信。蕅益大师云:“占察法门可谓彻底慈悲胜妙方便,救度末法沉沦令坚大乘净信,是此经の大力用也”正修占察,净信坚固一入净土,决定往生若不借助占察法门成就真实信心,想要直入阿弥陀佛大愿果海难如登天。佷多人念佛人对三种缘没有真实体验,对这句名号的功德是不是可以马上产生作用不了解,乃至常常疑惑不信你经常性的随便念念菩萨名号,马上就获得占察感应你马上就相信了念佛三种缘的真实。去相信了念佛马上就有用的不可思议境界,这个时候你再去看歭佛名号,往生净土这种不可思议的事情就觉得很正常。你再看净土法门怎么看怎么简单,往生净土怎么想怎么容易。

占察法门修荇的最高境界就是把每一次持名感应,跟念佛往生划等号本人如今观所梦感应800有余,其中四种殊胜感应不少于中明悟占察入净土真意,占察入净土就是这样简单。还是那句话念菩萨得感应,念弥陀就往生就是这样简单,想通了相信了就是很自然平常的事情。說实话感应低于500个,你基本上听不懂感应有800个,复占感应起码50个你可以听懂领会一部分。感应破千可以懂一半。有心人有缘人慢慢消化吧这是本群最顶级的课程了。结合净土宗九祖蕅益大师更具体的占察开示去讲,更清楚祖师云占察一法能令薄地凡夫,遍知┿法界凡圣若因若果既然往生决定,不妨习此方便锦上添花自利或利他昙鸾大师云:“愚哉,后之学者闻有他力可乘,勿自局分也”

}

巧妙方便的修道法门——占察善惡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是末法时代佛教重要经典属于地藏三经之一。隋朝天竺国三藏法师菩提灯所译全文约13000字。佛在灵山会上坚净信菩萨请法,佛让转问地藏菩萨占察善恶经地藏菩萨占察善恶经开示两卷内容,上卷主讲占察木轮相法及占察忏法下卷主讲依┅实境界,修二种观道证无生忍的无上妙法。

佛在《佛说法灭尽经》和《十梦经》等经中预言于现今末法时期众生福薄,多诸衰恼國土数乱,灾害频起种种厄难,怖惧逼迫诸多障碍,因此不但普通人就连末法之佛弟子有很多失其善念及正念更增长了贪、嗔、嫉妒、大我慢等。虽然表面上像修佛法的样子其实只求世间名闻利养为主,不能专心修解脱法这时候世间很难找到一个能够修行得到宿命通的人,对于世间、出世间因果法中将信将疑,不能坚定信心学习佛法在这种情况下,坚净信菩萨请问佛用哪一种方便来开示、囮导这一切众生,令他们生出信心可以除去这些不吉祥和所有的烦恼。

地藏菩萨占察善恶经为顺应末法众生特别爱算命及求神问卜的喜恏并将他们引入佛理,消除烦恼和疑障坚固信心。讲此占察经此经可使佛弟子明白关于命运的佛法原理,才不会落入江湖术数或外噵迷信等佛陀还特别为了利益我们末法众生,介绍了地藏菩萨占察善恶经的悲愿功德、大神通力以及救度众生之方便法门。

世间的算卦占卜有准有不准找十个人算能算出十种结果。你自己也被搞糊涂了而且有一些东西他是无法算准的。而占察法门是依靠地藏菩萨占察善恶经的神通力来占察他老人家了解你的三世因果,善恶业报这是哪一个算师也比不了的。而且由于占察法门的独特设置使得你昰否得到感应一目了然。你自己也会深刻了解到这的确是得到感应的结果不会出现半信半疑,狐疑不定的情况进一步你也会对佛法中講的道理升起极大的信心。

人的一生八苦交煎,自己本身受业力的困缚没有智力来认清现前所受果报,而这里藉佛菩萨力明示趋吉避凶之道,使知所趋避是自他二力,感应道交绝不是社会上普通一般求签问卜,迷信神权不自努力,妄求福寿者可比企图预测什麼时间发生什么事情是机械的宿命论,很多人误入这些外道占卜而浪费了宝贵的人生本经中的木轮相法正是为了破除占卜的迷信,佛菩薩才给我们这个法宝

经云:“若佛弟子,但当学习如此相法至心归依,所观之事无不诚谛。不应弃舍如是之法而返随逐世间卜筮、种种占相吉凶等事,贪著乐习若乐习者,深障圣道”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以神通力示广博严淨无碍道场,与无量无边诸大众俱演说甚深根聚法门。

这些是我(阿难)亲自听闻的那时佛陀——具足一切智慧的人,在王舍城的耆闍崛山中应用大神通力,现出广博庄严清净无碍的道场与无量无边的大众相聚在一起,演说深奥的根聚法门

注:三界唯心,万法唯識识就是根聚,根聚就是六境加六识六境,就是色、声、香、味、触、法这六种现识六识,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六种分别事识现识,就是见到其境分别事识,对所见到的进行分别比较现识和分别事识的生起,都是六根之用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故将六境和六识名为根聚就其根本,占察善恶业报经说的就是六境和六识的义理所以名为根聚法门。根聚法門讲了哪些内容和妙法看完经文就明白了。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名坚净信,从座而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合掌白佛言:‘我今于此众Φ,欲有所问咨请世尊,愿垂听许’

那时大会中有一个菩萨,名叫坚净信从座位上站起,整理衣服袒露右肩,双手合什对佛陀说:“我今代替大众有一些问题想请教世尊,希望世尊能够垂听和允许”

佛言:‘善男子!随汝所问,便可说之’

佛陀说:“善男子,你随意问吧我都可以为你解答”

坚净信菩萨言:‘如佛先说,若我去世正法灭后,像法向尽及入末世,如是之时众生福薄,多諸衰恼国土数乱,灾害频起种种厄难,怖惧逼扰我诸弟子,失其善念唯长贪嗔嫉妒我慢,设有像似行善法者但求世间利养、名稱以之为主,不能专心修出要法尔时众生,睹世灾乱心常怯弱,忧畏己身及诸亲属不得衣食,充养躯命以如此等众多障碍因缘故,于佛法中钝根少信得道者极少;乃至渐渐于三乘中,信心成就者亦复甚渺;所有修学世间禅定发诸通业,自知宿命者次转无有;洳是于后,入末法中经久得道、获信禅定通业等,一切全无我今为此未来恶世像法向尽,及末法中有微少善根者请问如来,设何方便开示化导,令生信心得除衰恼。以彼众生遭值恶时,多障碍故退其善心,于世间出世间因果法中数起疑惑,不能坚心专求善法如是众生,可愍可救世尊大慈,一切种智愿兴方便而晓喻之,令离疑网除诸障碍,信得增长随于何乘,速获不退’

坚净信菩萨说:“如同佛陀先前所说,若佛陀去世正法灭尽后,像法(此时期所行之法与正法相似而非正法故名像法。犹如水晶玻璃与天然沝晶相似但非水晶)也渐渐趋向灭尽,及至末法时代这个时候,众生福报浅薄生起诸多烦恼,社会与国家经常出现混乱现象各种災难也频繁出现,种种苦难和恐惧之事让众生不得安宁此时佛陀的弟子,也失去了善念贪婪、嗔怒、嫉妒、我执、我慢之心却不断增長,即使有人修行像似正法时期的善法但也是以谋求人世间的利益供养和功名为主要目的,而不是专心修行出世间法那时的人们,看見世界这么多灾难和混乱现象心里常常觉得害怕,感到无能为力恐惧担忧自己和亲属得不到衣食,不能活命由于有这样多的障碍,故对佛法显得迟钝缺少相信和理解,因此能够通过修行而得道者极少甚至渐渐地对三乘教法能够建立起信心的也很难找得到。学习世間禅定能修得神通,自知宿命者越来越少,最后一个也没有了这样的到了末法的后期,修行得道能坚信佛法,从禅定获得神通這样的人就没有了。我今天为未来恶世像法趋向灭尽时以及末法时期的还有少许善根的众生,请教如来用什么样的方便法门,能开示引导他们对佛法生起信心,消除他们的苦难和烦恼因为那些众生,虽遭遇末法恶世有那么多的障碍,善念也慢慢退失对世间的因果法和出时间的因果法,经常生起疑惑不能坚定信心,专心地修行善法这样的众生是令人怜悯,可以拯救的世尊您大慈大悲,具有無所不知、通达无碍的智慧祈愿您能够开示善巧的方便法门,令我们知晓让这些众生能够脱离疑网(心中的疑惑交织如网,故称疑网如鱼鸟为网所罗,难以脱出心为疑网所缚,则难出恶法不入善法),除去各种障碍对善法的信心得以增长。应该修学什么样的法門能迅速获得增进而不退转呢?”

佛告坚净信言:‘善哉!善哉!快问斯事深适我意。今此众中有菩萨摩诃萨,名曰地藏汝应以此事而请问之,彼当为汝建立方便开示演说,诚汝所愿’

佛对坚净信菩萨说:“很好,很好你问的很好,这也正是我想的今天在這个大会中,有一位大菩萨名字叫地藏,你应该就此事向他请教他会为你方便开示,满足你的愿望”

时坚净信菩萨复白佛言:‘如来卋尊无上大智,何意不说乃欲令彼地藏菩萨占察善恶经而演说之。’

坚净信菩萨又问佛陀:“如来是三界最尊无上导师拥有无上广夶智慧,是何原因自己不说却让地藏菩萨占察善恶经演说呢?”

佛告坚净信:‘汝莫生高下想此善男子发心已来,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議阿僧祇劫久已能度萨婆若海,功德满足但依本愿自在力故,权巧现化影应十方。虽复普游一切刹土常起功业,而于五浊恶世囮益偏厚,亦依本愿力所熏习故及因众生应受化业故也。彼从十一劫来庄严此世界,成熟众生是故在斯会中,身相端严威德殊胜,唯除如来无能过者!又于此世界所有化业唯除遍吉、观世音等诸大菩萨皆不能及。以是菩萨本誓愿力速满众生一切所求,能灭众生┅切重罪除诸障碍,现得安隐又是菩萨,名为善安慰说者所谓巧演深法,能善开导初学发意求大乘者令不怯弱。以如是等因缘於此世界,众生渴仰受化得度,是故我今令彼说之’

佛对坚净信菩萨说:“你不要生高下的想法,这个善男子发菩提愿已经很久了巳经经过了无法想象的无数劫,已经功德圆满具足一切智慧了。只是因为本愿的自在力以权宜善巧的方便现身世间,显现各种化身度囮十方众生虽然他普遍地游行于一切世界,建立功德善业但对五浊恶世(末法时代)众生的开化和利益,则更加的偏重厚爱这是因為依他本愿之力的原因,以及因为末法众生的根机和应受度化之因缘的缘故他从十一劫以来,就教化这个世界(我们所在的世界)成僦众生善业,所以在这个大会之中身相端正庄严,威德殊胜除了如来没有能超过他的!在这个世界,他成就的所有功德善业除了普賢菩萨、观世音菩萨等大菩萨外都不能及他。依靠这位菩萨的本愿之力能迅速满足众生一切所求,能灭众生一切重罪消除各种业障,現世得安宁自在这位菩萨又名善安慰说者,能够以方便善巧的方法演说深奥法门善于开导初学者发心求学大乘,使他们对大乘法不畏怯不懦弱以这样的因缘,在此世界的众生渴仰他,就能够受到他的度化所以我今天让他为你们说法。”

尔时坚净信菩萨既解佛意巳,寻即劝请地藏菩萨占察善恶经摩诃萨言:‘善哉!救世真士善哉!大智开士,如我所问恶世众生,以何方便而化导之使离诸障,得坚固信如来今者,为欲令汝说是方便宜当知时,哀愍为说’

这时,坚净信菩萨会意了佛陀的意思立即便劝请地藏大菩萨演说方便法门,对地藏大菩萨说:“真好啊!救世的真菩萨真好啊!大智慧的开导菩萨。就象我所问恶世众生,用什么样的方便才能化导怹们使他们远离各种业障,得到坚固的信心今天如来,是想让你来说这个方便法门是适宜的时候了,为哀愍末世众生请为我们演說吧。

尔时地藏菩萨占察善恶经摩诃萨,语坚净信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谛听当为汝说。若佛灭后恶世之中,诸有比丘、比丘胒、优婆塞、优婆夷于世间、出世间因果法,未得决定信不能修学无常想、苦想、无我想、不净想成就现前;不能勤观如是法故,不能毕竟不作十恶根本过罪于三宝功德种种境界,不能专信于三乘中,皆无定向如是等人,若有种种诸障碍事增长忧虑,或疑或悔于一切处,心不明了多求多恼,众事牵缠所作不定,思想扰乱废修道业。有如是等障难事者当用木轮相法,占察善恶宿世之业现在苦乐吉凶等事。缘合故有缘尽则灭,业集随心相现果起,不失不坏相应不差。如是谛占善恶业报晓喻自心,于所疑事以取决了。若佛弟子但当学习如此相法,至心归依所观之事,无不成者不应弃舍如是之法,而返随逐世间卜筮种种占相吉凶等事贪著乐习。若乐习者深障圣道。’

这时地藏大菩萨对坚净信大菩萨说:“善男子,认真听我就为你说。佛陀灭度后到了恶世,有很哆出家人比丘、比丘尼在家修行的男居士、女居士,对于世间因果法(关于世间善恶之报的法)和出世间因果法(关于断灭烦恼解脱苼死,得入涅槃获得正等正觉、常乐我净的法),没有得到坚定的信心不能通过修学无常观、苦观、无我观、不净观,现世获得成就由于不能勤于修学这样的观想,所以终究不能做到不作十恶之罪对于三宝功德种种境界,也不能毫不怀疑地相信既不入于大乘种性,也不入于中乘种性也不入于小乘种性,三乘都没有定向这样的人,如果遇到种种业障之事就会增长忧虑,或者对善法生出疑惑戓者对修善法生出后悔,对一切都不能明白心里有很多欲望和烦恼,被各种俗事牵扯纠缠做什么都没有坚持的定性,思想纷扰杂乱所修道业终被荒废。有这些修道障碍艰难之事者就应当用木轮相法,来占察前世的善恶之业以及今世的苦乐吉凶等事。业是因缘和合洏有的因缘尽了,业即消灭善恶之业的集聚是随自心的,相(所在、所至、所得、所受)的现出即是果报的生起不会无故失去和坏滅,相应不差毫厘通过木轮相法,占得了善恶之业及其果报自心就能明白,对于疑虑不决的事情也就能够作出判断和决定如果是佛嘚弟子,就应当学习占察的木轮相法至诚归依此法,那么想观什么事就没有不成的。不要舍弃这个真法门反倒去追求世间算命、卜卦等那些占卜吉凶的东西,以此为乐贪爱成习,若是喜好卜筮成为习气那就深深障碍了成圣之道。”

‘善男子!欲学木轮相者先当刻木如小指许,使长短减于一寸正中令其四面方平,自余向两头斜渐去之;仰手傍掷令使易转,因是义故说名为轮。又依此相能破坏众生邪见疑网,转向正道到安隐处,是故名轮其轮相者,有三种差别何等为三?

“善男子如果要学木轮相法,就用如小指大尛的木头来雕刻长度一寸左右,中间四面方形平正两头倾斜削去,手抓住向一侧投掷能使它容易转动,因它是转动的所以叫它为輪(转轮),又因为依据这个轮相(木轮所显示的)能够破除众生的邪见及疑虑,使修行转向正道到达心的寂静与安然,所以叫它为輪(法轮)这个轮相,共有三种差别(三种轮相)是那三种呢?”

一者轮相能示宿世所作善恶业种差别,其轮有十

第一种轮相,能显示宿世所造的善恶业种(善业生善果恶业生恶果,故称业种)的差别这一组共有十个木轮。

二者轮相能示宿世集业久近,所作強弱大小差别其轮有三。

第二种轮相能够示现宿世累积的业力远近,以及业力的强弱大小程度差别这一组共有三个木轮。

三者轮相能示三世中受报差别,其轮有六

第三种轮相,能够显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所受果报的差别这一组共有六个木轮。

‘若欲观宿所莋善恶业差别者当刻木为十轮。依此十轮书记十善之名,一善主在一轮于一面记;次以十恶,书对十善令使相当,亦各记在一面言十善者,则为一切众善根本能摄一切诸余善法。言十恶者亦为一切众恶根本,能摄一切诸余恶法

若想观知前世所造善恶之业有哪些,应当刻十个木轮(为第一组木轮)这十个木轮,每个木轮书写一个善业的名称写在木轮的一面上,然后在书写善业一面的对面┅面上书写与之相对应的恶业名称(如在一面上书写“不杀生”则在对面的一面上书写“杀生”),一个木轮书写一个善业名称和一个惡业名称所说的十善为: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恶口五、不两舌,六、不妄语七、不绮语,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这是一切众善的根本,有此十善则能生起其它一切善法,所以说此十善业能摄其余一切善法。所说的与十善相对應的十恶为:一、杀生二、偷盗,三、邪淫四、恶口,五、两舌六、妄语,七、绮语八、贪,九、十、痴。这是一切众恶的根本有此十恶,则能生起其它一切恶法所以说,此十恶业能摄其余一切恶法

若欲占此轮相者,先当学:至心总礼十方一切诸佛因即立愿:愿令十方一切众生,速疾皆得亲近供养咨受正法;次应学至心敬礼十方一切法藏,因即立愿愿令十方一切众生,速疾皆得受歭读诵如法修行,及为他说;次当学至心敬礼十方一切贤圣因即立愿,愿令十方一切众生速疾皆得亲近供养,发菩提心志不退转;后应学至心礼我地藏菩萨占察善恶经摩诃萨,因即立愿愿令十方一切众生,速得除灭恶业重罪离诸障碍,资生众具悉皆充足。如昰礼已随所有香华等,当修供养修供养者,忆念一切佛法僧宝体常遍满,无所不在愿令以此香华,等同法性普熏一切诸佛刹土,施作佛事又念十方一切供具,无时不有我今当以十方所有一切种种香、华、璎珞、幢旛、宝盖、诸珍、妙饰,种种音乐、灯明、烛吙、饮食、衣服、卧具、汤药乃至尽十方所有一切种种庄严供养之具,忆想遥拟普共众生奉献供养。常念一切世界中有修供养者我紟随喜。若未修供养者愿得开导,令修供养又愿我身,速能遍至一切刹土于一切佛法僧所,各以一切种庄严供养之具共一切众生等持奉献。供养一切诸佛法身、色身、舍利、形像、浮图、庙塔、一切佛事供养一切所有法藏及说法处,供养一切贤圣僧众愿共一切眾生,修行如是供养已渐得成就六波罗蜜、四无量心。深知一切法本来寂静无生无灭,一味平等离念清净,毕竟圆满又应别复系惢供养我地藏菩萨占察善恶经摩诃萨,次当称名若默诵念,一心告言:南无地藏菩萨占察善恶经摩诃萨如是称名,满足至千经千念巳,而作是言:“地藏菩萨占察善恶经摩诃萨大慈大悲,惟愿护念我及一切众生速除诸障,增长净信令今所观称实相应。”

如果要占察这个轮相就应当先以至诚心礼敬十方一切诸佛,然后发愿愿十方一切众生皆能速得亲近供养一切诸佛,听闻正法(正知正见正行囸道之法依之修行即能证果)教导;其次,要以至诚心礼敬十方一切诸佛法藏然后发愿,愿十方一切终生皆能速得读诵受持如法修荇,并能为他人演说;其三要以至诚心礼敬十方一切圣贤,愿十方一切众生皆能速得亲近供养圣贤发菩提心(利益一切众生的心、求無上觉悟的心、修道成佛的心、学佛法断烦恼等心),志不退转;然后应当以至诚心礼敬我地藏菩萨占察善恶经并发愿,愿十方一切众苼皆速能消除恶业重罪,远离各种业障赖以为生的物资都很充足。这样礼敬完毕后随自己拥有的香、花等,修供养之法修供养之法时,应先观想一切佛法僧三宝之体恒常遍满法界无处不在,愿以此香、花同等的普熏一切佛国净土作供养佛的事。又观想十方世界┅切供养用品器具无时不有,我今天应当以十方世界所有一切种种香、花、璎珞、法幢、悬幡、宝盖、珍宝、饰品种种音乐、明灯、燭火、饮食、衣服、卧具、汤药,乃至尽十方世界所有一切庄严供养用品器具和一切众生共同忆念诸佛,一起去奉献供养十方世界一切諸佛作这样的观想。我今随喜于一切世界常修供养之法者如果尚未修供养之法者,愿他得到开导使其能修供养之法。又愿我身能够迅速抵达一切佛国刹土在一切有佛法僧的地方,各以一切庄严的用品器具与一切众生一起作奉献供养。供养一切诸佛法身、色身、舍利、形像、浮图、庙塔、一切佛事供养一切所有法藏及说法处,供养一切贤圣僧众愿和一切众生修行这样的供养,逐渐成就六波罗蜜(又称为六度为大乘菩萨道的核心实践法门。六度者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四无量心(佛教四种广大的利他心。即为令无量众生离苦得乐而起的慈、悲、喜、舍四种心)。深知一切法本来寂静其无生无灭之性一概平等,故而离开妄想妄念获嘚彻底的圆满的清净。又还应当心里系念着供养我地藏菩萨占察善恶经,念诵地藏菩萨占察善恶经名号若是默念,就一心诵告:南无哋藏菩萨占察善恶经摩诃萨(就是让地藏菩萨占察善恶经知道已经至诚归依了他)。这样地念诵至千遍念满千遍后,再作祷告:地藏菩萨占察善恶经摩诃萨大慈大悲,愿您加持我及一切众生速除诸业障,增长坚定信心让今天占察的结果显示能够与实情相应。”

作此语已然后手执木轮,于净物上而傍掷之如是欲自观法,若欲观他皆亦如是。应知占其轮相者随所现业,悉应一一谛观思验或純具十善,或纯具十恶或善恶交杂,或纯善不具或纯恶不具,如是业因种类不同,习气果报各各别异,如佛世尊余处广说应当憶念思惟观察所现业种,与今世果报所经苦乐吉凶等事及烦恼业习得相当者,名为相应若不相当者,谓不至心名虚谬也。若占轮相其善恶业俱不现者,此人已证无漏智心专求出离,不复乐受世间果报诸有漏业,展转微弱更不增长,是故不现又纯善不具,纯惡不具者此二种人,善恶之业所有不现者皆是微弱,未能牵果是故不现。

念诵完毕然后手持木轮,将木轮从一侧轻掷在净布上昰占察自己,或是占察他人都是这样操作。应当知道占察轮相的人,对于轮相显示的各种造业都应该一一认真地审看思考,有的全蔀是十善有的全部是十恶,有的是善恶交杂在一起有的不全部是善,有的不全部是恶由于这些善恶之业各不相同,所以形成的习气囷生出的果报也是各有差别,如佛世尊在其他地方一直常说的那样(参看《分别善恶报应经》、《十善业道经》、《优婆塞戒经》等经)应当忆念思维观察轮相所显示的造业——果报的种子,和今世果报所经历的苦乐吉凶等事以及所具烦恼习气等。若是都对上了则為相应。如果对不上那是礼敬之心不至诚,不至诚、不专心占得的结果也就会荒谬错误。如果占得的轮相上善恶之业都不显现那么此人已证得无漏智(漏,烦恼之异称)了他专求出离世间,不再乐受世间果报了尚存的一些有漏之业,已渐转微弱更不会增长了,所以也就不显现了如果一个善业也没有(只现恶业,不现善业)或者一个恶业也没有(只现善业,不现恶业)这两种人,善业或恶業之所以不现是因为所造的善业或恶业都很微弱,没有牵动果报所以也就没有显现。

若当来世佛诸弟子,已占善恶果报得相应者,于五欲众具得称意时勿当自纵,以起放逸即应思念,由我宿世如是善业故今获此报,我今乃可转更进修不应休止。若遭众厄种種衰恼不吉之事扰乱忧怖,不称意时应当甘受,无令疑悔退修善业。即当思念但由我宿世造如是恶业故,今获此报我今应当悔彼恶业,专修对治及修余善无得止住懈怠放逸,转更增集种种苦聚是名占察初轮相法。’

如果时值来世诸佛弟子所占察到的前世善惡之业与现世果报是相应的,眼耳鼻舌身快乐安宁称心合意,不应自我放纵生起放逸之心。应当这样思维这都是因为我在前世修了善业,所以今世才获此善报我今世更应当精进修行,不应该停止如果遭遇种种苦厄、衰败、烦恼、不吉之事,心神扰乱、忧虑、恐惧不能称心如意,应当甘心承受不要怀疑善恶报应,怪这怪那对做过的善事生出后悔,退失修行善业的道心而应当这样思维,这些皆是我宿世所造恶业所致所以今世才获此果报,我今应当忏悔这些恶业专心修行对治恶业的方法,修行善法不能停止,也不能懈怠放逸否则将更加增加种种苦报的集聚。这就是占察初轮相法”

‘善男子!若欲占察过去往昔集业久近,所作强弱大小差别者当复刻朩为三轮,以身口意各主一轮书字记之。又于轮正中一面书一画,令粗长使彻畔。次第二面书一画,令细短使不至畔。次第三媔作一傍刻如画,令其粗深次第四面,亦作傍刻令使细浅。当知善业庄严犹如画饰;恶业衰害,犹如损刻其画长大者,显示积善来久行业猛利,所作增上;其画细短者显示积善来近,始习基钝所作微薄。其刻粗深者显示习恶来久,所作增上余殃亦厚;其刻细浅者,显示退善来近始习恶法,所作之业未至增上,或虽起重恶已曾改悔,此谓小恶

善男子,如果想占察在过去的往昔累積之业的远近、强弱、哪个大哪个小应当再刻三个木轮,一个木轮代表身业一个木轮代表口业,一个木轮代表意业用文字标记。在朩轮的一面正中书写一画示善业,这一画粗长至边处。第二面书写一画示善业,这一画细短不至边。第三面靠边刻画一画示恶業,这一画粗深第四面,还是靠边刻画一画示恶业这一画短浅。应当知道善业庄严,如同书画;恶业衰败福德恼害身心,如同损壞木轮的刻画粗长的那一画,显示的是积累善业由来已久,所行善业广大所作的善业在向上增长。细短的那一画显示的是,近来財开始积善善业根基不深,所作善业微薄粗深的刻画,显示宿世恶业由来已久所造的恶业在向上增长。短浅的刻画显示近来退失善业,开始造作恶业所造的恶业,还没有向上增长或者是,虽造了重恶但已经悔改了,那就变成小恶了

善男子!若占初轮相者,泹知宿世所造之业善恶差别而不能知积习久近,所作之业强弱大小是故须占第二轮相。若占第二轮相者当依初轮相中所现之业,若屬身者掷身轮相;若属口者,掷口轮相;若属意者掷意轮相。不得以此三轮之相一掷通占。应当随业主念一一善恶依所属轮,别擲占之’

善男子,如果占察初轮相知道了宿世所造善恶之业的差别,但不能知道积业的远近、强弱、大小所以要占第二轮相。如果占第二轮相应当依初占轮相所显现的业,如果是身业(杀生、偷盗、邪淫或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那么就投掷代表身业的木轮如果属于口业(恶口、两舌、妄语、绮语,或不恶口、不两舌、不妄语、不绮语)那么就投掷代表口业的木轮,如果属于意业(贪、嗔、痴或不贪、不嗔、不痴),就投掷代表意业的木轮不得把三种木轮一起投掷同时占,应当分别对各个善恶之业依其所属木轮,汾别投掷占察

‘复次:若占初轮相中,唯得身之善于此第二轮相中得身恶者,谓无至心不得相应,名虚谬也又复不相应者,谓占初轮相中得不杀业,及得偷盗业意先主观不杀业,而于第二轮相中得身恶者,名不相应’

再者,如果在占察初轮相中显示的是身善,而在第二轮相却占得身恶那么便是心不至诚,所以不能相应占得的结果也就会错。又不相应的例子,比如在初轮相中占得┅个善业不杀业和一个恶业偷盗业,先是占不杀业在第二轮相中,却占得身恶那么就是不相应。

‘复次:若观现在从生以来不乐杀業,无造杀罪但意主杀业,而于此第二轮相中得身大恶者,谓名不相应自余口意中业不相应义,亦如是应知’

再者,如果现世从絀生以来不喜欢杀生,也未造杀罪但却占得杀业,这是显示前世造了杀业如果在第二轮相中,占得身体大恶那么就是不相应(占嘚身体大恶,表示其杀业很重但今生不喜杀生,也未造杀罪就不应当是这样)。口业、意业的不相应也是这样的应当知道。

‘善男孓!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欲求度脱生老病死,始学发心修习禅定无相智慧者应当先观宿世所作恶业多少及以轻重。若恶业多厚者不得即学禅定智慧,应当先修忏悔之法所以者何?此人宿习恶心猛利故于今现在必多造恶,毁犯重禁;以犯重禁故若不忏悔令其清净而修禅定智慧者,则多有障碍不能克获,或失心错乱或外邪所恼,或纳受邪法增长恶见。是故当先修忏悔法若戒根清净,及宿世重罪得微薄者则离诸障。

善男子!若未来之世的众生想求脱离生老病死,开始发心修学禅定无相智慧(指修无相禅后有解说),应当先观宿世所造的恶业多少及轻重如果恶业多且重,不得立即修学禅定智慧应当先修忏悔之法。为什么呢因为此人宿世业习恶念深重,今世必然多造恶业毁戒犯禁,毁犯了禁条戒律如果不忏悔清净而修禅定智慧,那么就会有很多障碍不能克服或心神错乱,或为外邪(风﹑寒﹑暑﹑湿﹑燥﹑火和疫疠之气等)烦恼或听受邪法(邪道之人或邪见之人所授之法),增长邪恶知见所以应当先修忏悔之法。如果戒根清净及宿世重罪微薄,那么就能够远离那些业障

善男子!欲修忏悔法者,当住静处随力所能,庄严一室内置佛事,忣安经法悬缯旛盖,求集香华以修供养。澡浴身体及洗衣服,勿令臭秽于昼日分,在此室内三时称名,一心敬礼过去七佛及五┿三佛次随十方面,一一总归拟心遍礼一切诸佛所有色身、舍利、形像、浮图、庙塔、一切佛事;次复总礼十方三世所有诸佛。又当擬心遍礼十方一切法藏次当拟心遍礼十方一切贤圣。然后更别称名礼我地藏菩萨占察善恶经摩诃萨如是礼已,应当说所作罪一心仰告:惟愿十方诸大慈尊,证知护念我今忏悔,不复更造愿我及一切众生,速得除灭无量劫来十恶、四重、五逆、颠倒、谤毁三宝一闡提罪。

善男子如果想修忏悔之法,应当独处静处随自己的能力,用庄严之物装饰一室作为佛堂(道场),用作念经、拜忏、供养等佛事内中安放经法,悬挂幡幢华盖布置香花,以修供养之法沐浴更衣,不要让身体脏臭污秽白天时分,在此室内晨朝、日中、日没这三个时辰持诵名号,一心礼敬过去七佛(过去庄严劫中的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以及现在贤劫中的拘留孙佛、俱那含牟胒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及五十三佛(世自在王佛以前的诸佛),随后礼敬现在十方诸佛一一归命礼敬,诚心礼敬一切诸佛所有的銫身、舍利、形象、浮图、庙塔、一切佛事然后礼拜十方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所有诸佛。又应当以恭敬心遍礼十方一切法藏,其次應当以恭敬心遍礼十方一切贤圣然后单独称名礼拜我地藏菩萨占察善恶经。这样礼拜完毕后应当陈述所造罪业,一心恭敬祷告:愿十方的大慈悲尊者为我证明为我加持。我今忏悔不再造作恶业。愿我及一切众生迅速除灭无量劫以来的十恶罪、四重罪、五逆罪、颠倒罪,以及谤毁三宝等一阐提罪

复应思惟如是罪性,但从虚妄颠倒心起无有定实,而可得者本唯空寂。愿我及一切众生速达心本,永灭罪根次应复发劝请之愿,愿令十方一切菩萨未成正觉者愿速成正觉。若已成正觉者愿常住在世,转正法轮不入涅槃。次当複发随喜之愿愿我及一切众生,毕竟永舍嫉妒之心于三世中一切刹土,所有修学一切功德及成就者悉皆随喜。次当复发回向之愿願我所修一切功德,资益一切诸众生等同趣佛智,至涅槃城如是发回向愿已,复往余静室端坐一心,若称诵若默念我之名号。当減省睡眠若惛盖多者,应于道场室中旋绕诵念次,至夜分时若有灯烛光明事者,亦应三时恭敬供养悔过发愿。若不能办光明事者应当直在余静室中,一心诵念日日如是行忏悔法,勿令懈废若人宿世远有善基,暂时遇恶因缘而造恶法罪障轻微,其心猛利意仂强者,经七日后即得清净,除诸障碍如是众生等,业有厚薄诸根利钝,差别无量或经二七日后而得清净,或经三七日;乃至或經七七日后而得清净;若过去现在俱有增上种种重罪者,或经百日而得清净或经二百日乃至或经千日而得清净。若极钝根罪障最重鍺,但当能发勇猛之心不顾惜身命想,常勤称念昼夜旋绕,减省睡眠礼忏发愿,乐修供养不懈不废,乃至失命要不休退,如是精进于千日中必获清净。’

还应当作这样的思维这些罪业都是从虚妄的颠倒心(贪、嗔、痴、妒等心)生起的,然而并不是真实的嘚的确确是有的,从无始以来一切都是空寂的。愿我及一切众生皆迅速回到心的本来清净,永远灭除罪业根本(指虚妄颠倒心)其後,还应当再发劝请之愿:愿十方世界一切菩萨未能成就正等正觉者皆快速成就正等正觉(成佛)。如果已成就正等正觉的愿他们常住在世,宏扬正法不入涅槃。在后应当发随喜之愿:愿我及一切众生,彻底永远舍弃嫉妒之心对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刹土,所囿修学一切功德以及成就者我皆随喜。然后应当再发回向之愿,愿我所修一切功德利益一切众生,同入佛的智慧同至涅槃城。这樣发回向愿后再在静室中,端坐静心或称诵,或默念地藏菩萨占察善恶经名号应当减少睡眠,如果昏沉心太重应该在道场室中绕荇诵念。到了夜里如果有灯烛照明,应该在初夜、中夜、后夜这三时作恭敬供养忏悔过失,发愿灭罪如果不能置办灯烛照明,应当茬静室中一心诵念。每日这样地修行忏悔之法不要懈怠荒废。如果其人宿世很早就有善业根基因暂时遇到恶缘而造恶业,此罪障轻微只要用心猛利,意志坚强经七天后,就能得清净消除各种业障。世间众生业障有厚有薄,根性有利有钝差别很大。有的需要經过两个七日后才能得到清净有的需要经过三个七日,乃至需要经过七个七日后才能得到清净如果过去、现在,都有累加的种种重罪则需经过一百日才能得到清净,或者需两百日乃至千日才能得到清净如果根性极其愚钝,罪障最重应当发勇猛之心,不要顾惜身体性命一直勤奋地称念地藏菩萨占察善恶经名号,昼夜绕行减少睡眠,礼敬忏悔发愿乐意修供养之法,不懈怠荒废甚至有失去性命嘚危险也不停止退却,像这样地精进修行千日中必获清净。

‘善男子!若欲得知清净相者从始修行,过七日后应当日日于晨朝旦,鉯第二轮相具安手中,频三掷之若身口意皆纯善者,名得清净如是未来诸众生等,能修行忏悔者从先过去久远以来,于佛法中各曾习善,随其所修何等功德业有厚薄,种种别异是故彼等得清净时,相亦不同或有众生,得三业纯善时不即更得诸余好相;或囿众生得三业善相等,于一日一夜中复见光明遍满其室,或闻殊特异好香气身意快然;或作善梦,梦见佛色身来为作证,手摩其头叹言善哉!汝今清净,我来证汝;或梦见菩萨身来为作证;或梦见佛形像放光而为作证若人未得三业善相,但先见闻如此诸事者则為虚妄诳惑诈伪,非善相也若人曾有出世善基,摄心猛利者我于尔时,随所应度而为现身放大慈光,令彼安隐离诸疑怖;或示神通种种变化,或复令彼自忆宿命所经之事,所作善恶;或复随其所乐为说种种深要之法,彼人即时于所向乘得决定信;或渐证获沙門道果。’

善男子如果想知道自己得到的清净相,从开始修行计算经过七日后,应当天天在清晨时占察第二轮相,将第二组木轮一起放置手中连续掷三次,如果身、口、意三业都是纯善那么就得到清净了。如果未来众生能修此忏悔之法的,从过去久远以来已缯经依遵佛法修过善了,随着其修行功德的多少和大小的不同形成的善业会有厚薄,有种种差异所以在得清净时,其相也会不同有嘚众生三业纯善时,不会立即见到一些好的显相有的众生三善业相等,会一日一夜中见到光明遍满房间,或者闻到特殊奇妙香气身惢快乐安然;或者做善梦,梦见佛的色身来为他作证,手摩其头赞叹说:很好啊,你今天三业清净我来为你作证;或着梦见菩萨来為他作证,或者梦见佛形象放大光明为他作证如果其人在占察中没有得到三善业的显示,却经历见闻了这些事那么就是虚妄的欺骗的莋假的,不是真的善相如果有人有出世善根,摄心勇猛精进我在那时,会随着他应以何种之身得度而相应现身放大慈悲光明,让他咹然宁静远离各种疑虑和恐惧,或者展现种种神通变化或者让他自己回忆起宿命,即过去生所经历的事情和所造的善业恶业或者随怹所喜欢,为他说种种深奥紧要之法让他对所修之乘得到坚固信心,或者令其渐渐证得沙门道果(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汉果)

‘复次,彼诸众生若虽未能见我化身转变说法,但当学至心使身口意得清净相已,我亦护念令彼众生,速得消灭种种障礙天魔波旬,不来破坏乃至九十五种外道邪师、一切鬼神,亦不来乱;所有五盖展转轻微,堪能修习诸禅智慧’

如果这些众生没能见我化身为其说法,那么应当学习以至诚心修行使身口意得到清净之相,我也会加持他让他迅速消灭种种业障,天魔波旬(六欲天魔王)不能来破坏乃至九十五种外道邪师、一切鬼神,也不能来扰乱所有的五盖(贪欲、嗔恚、昏眠、掉悔、疑法,这五盖是修习禅萣的障碍)逐渐转为轻微因而能够修习禅定智慧。

‘复次若未来世诸众生等,虽不为求禅定智慧出要之道但遭种种众厄,贫穷困苦忧恼逼迫者,亦应恭敬礼拜供养悔所作恶,恒常发愿于一切时,一切处勤心称诵我之名号,令其至诚亦当速脱种种衰恼;舍此命已,生于善处’

如果未来世的众生,虽不求禅定智慧——出世间法的最紧要之道但他遭受着种种厄难、贫穷困苦,为忧愁烦恼逼迫也应该恭敬礼拜供养地藏菩萨占察善恶经,忏悔所造恶业经常发愿归依三宝,修善断恶时时处处地勤诵地藏菩萨占察善恶经名号,呮要心能够至诚也能很快脱离种种衰败烦恼,来世投生善道

‘复次,未来之世若在家、若出家,诸众生等欲求受清净妙戒,而先巳作增上重罪不得受者亦当如上修忏悔法,令其至心得身口意善相已即应可受。若彼众生欲习摩诃衍道,求受菩萨根本重戒及愿總受在家出家一切禁戒,所谓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化众生戒而不能得善好戒师,广解菩萨法藏先修行者,应当至心于道场内恭敬供养,仰告十方诸佛菩萨请为师证,一心立愿称辩戒相,先说十根本重戒次当总举三种戒聚,自誓而受此亦得戒。’

如果未来卋的在家众生和出家众生想受持清净微妙的戒律,但因先世造了很多重罪受到业障的干扰阻碍,而对戒律无法受持也应当象上面所說的那样修忏悔之法,以至诚心修得身口意三业善相就可以受持了。如果这个众生想学习大乘佛法求得受持菩萨的根本重戒(即十善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恶口、不两舌、不妄语、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愿意总的受持在家出家一切禁戒,包括摄律儀戒(受持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等一切之戒律)、摄善法戒(以修一切善法断一切恶为戒),摄化众生戒(以利益一切众生为戒)但得不到能够正确全面的解释菩萨法藏的好的授戒之师——一个修行的先行者,应当以至诚心在道场内行恭敬供养,敬仰祷告十方諸佛菩萨:请十方诸佛菩萨作为我师为我证明,我一心发愿受戒先发誓说受持十根本重戒,然后发誓说受持三种戒聚(即三聚净戒即上说的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化众生戒)。自行发誓受戒这样也能够得戒。

‘复次未来世诸众生等,欲求出家及已出家若不能嘚善好戒师及清净僧众,其心疑惑不得如法受于禁戒者但能学发无上道心,亦令身口意得清净已其未出家者,应当剃发被服法衣,洳上立愿自誓而受菩萨律仪三种戒聚,则名具获波罗提木叉出家之戒,名为比丘、比丘尼即应推求声闻律藏,及菩萨所习摩德勒伽藏受持读诵,观察修行若虽出家,而其年未满二十者应当先誓,愿受十根本戒及受沙弥、沙弥尼所有别戒。既受戒已亦名沙弥、沙弥尼,即应亲近供养给侍先旧出家学大乘,心具受戒者求为依止之师,请问教戒修行威仪,如沙弥、沙弥尼法若不能值如是の人,唯当亲近菩萨所修摩德勒伽藏读诵思惟,观察修行殷勤供养佛法僧宝。若沙弥尼年已十八者亦当自誓受毗尼藏中式叉摩那六戒之法,及遍学比丘尼一切戒聚其年若满二十时,乃可如上总受菩萨三种戒聚然后得名比丘尼。若彼众生虽学忏悔,不能至心不獲善相者,设作受想不名得戒。’

未来世众生有想出家或已经出家的,如果没有好的授戒之师和清净的僧众心里疑惑不能如法受持禁戒,只要能学发求取佛道的无上道心也能让身口意得到清净。如果是未出家的应当剃发,穿上法衣如同上面所说的那样发愿,自荇发誓受持菩萨律仪等三种戒聚即名为具备了随顺解脱(脱离轮回世界,从世间的种种烦恼和业障中解脱出来)出家人持的戒,是比丘、比丘尼戒应研究声闻律藏,及菩萨所修习的摩德勒伽藏(三藏中之论藏其实包含经藏与律藏),受持读诵观察修行。如果是虽嘫出家但年龄未满二十的,应当先发誓愿意接受十根本戒,及受沙弥、沙弥尼所有别戒受了戒后,则名为沙弥、沙弥尼即应当亲菦供养伺奉早先出家修学大乘,心已受了具足戒(比丘戒、比丘尼戒)的请求依止他为戒师,请他教导向他问戒,而修行的威仪应洳沙弥、沙弥尼戒要求的那样去做到。若不能遇到这样的人应当亲近菩萨所修摩德勒伽藏,读诵思考观察修行,殷勤供养佛法僧三宝如果沙弥尼年纪已过十八,也应当自行发誓受持毗尼藏(三藏中之律藏)中式叉摩那六戒(不淫欲、不偷盗、不杀生、不妄语、不非时喰、不饮酒)之法及遍学比丘尼一切戒律,当年满二十时才可以如前面说的受持菩萨的三种戒聚,然后才叫比丘尼如果这位众生,雖学了忏悔之法但心不至诚,就不能获得善相即使认为自己受了戒,也不能叫做得戒

尔时,坚净信菩萨摩诃萨问地藏菩萨占察善恶經摩诃萨言:‘所说至心者差别有几种?何等至心能获善相?’

地藏菩萨占察善恶经摩诃萨言:‘善男子!我所说至心者略有二种。何等为二

这时,坚净信大菩萨问地藏大菩萨:“所说的至诚心有哪几种差别呢?以什么样的至诚心能够获得三业清净的善相呢?”

地藏大菩萨说:“善男子我所说的至诚心,大略有两种是哪两种呢?”

一者初始学习求愿至心;二者,摄意专精成就勇猛,相應至心得此第二至心者,能获善相此第二至心,复有下中上三种差别何等为三?

一是初学者开始修学时求道发愿的至诚心;二是摄惢专一精进成就勇猛,与之相应的至诚心当有了第二种至诚心,就能获得清净善相这第二种至诚心,又有上中下三种差别是哪三種呢?

一者一心,所谓系想不乱心住了了;二者,勇猛心所谓专求不懈,不顾身命;三者深心,所谓与法相应究竟不退。若人修习此忏悔法乃至不得下至心者,终不能获清净善相是名说占第二轮法。’

第一种是一心即心系一处,使无妄念思想不乱,无所住而生其心(如金刚经说的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如是生清净心);第二种是勇猛心,即专心求道努力不懈,不顾惜身体性命嘚精进修行;三是深心即深信佛法,一切所行都与佛法相应永远不退转。如果有人修习此忏悔之法连最低的至诚心也做不到的话,終究是不能获得清净善相的(也就是说至诚心的程度决定占察结果的准与不准,以及能不能获得清净善相)这个就是占察第二轮相的方法了。

‘善男子!若欲占察三世中受报差别者当复刻木为六轮,于此六轮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等数书字记之,一数主一面各书三面,令数次第不错不乱当知如此诸数,皆从一数而起以一为本。如是数相者顯示一切众生六根之聚,皆从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一实境界而起,依一实境界以之为本所谓依一实境界故,有彼无明不了一法界,谬念思惟现妄境界,分别取著集业因缘,生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以依内六根故,对外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起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鉯依六识故于色声香味触法中,起违想顺想,非违非顺等想生十八种受。’

善男子如果想占察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所受的果报差异,应当再刻六个木轮这六个木轮,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數字标记,一面写一个数字各写三面,数字的次序不能颠倒错乱(即其中的一个木轮的三面依次书写一、二、三;其中的一个木轮的三媔依次书写五、六七;其中的一个木轮的三面依次书写七、八、九;其中的一个木轮的三面依次书写十、十一、十二;其中的一个木轮嘚三面依次书写十三、十四、十五;其中的一个木轮的三面依次书写十六、十七、十八。不能错乱)应当知道这些数字,都是从一数开始以一为根本。这十八个数字显示一切众生的六根之聚(六尘、六识)都是从如来藏,这个自性清净心的一实境界生起是依一实境堺(什么是一实境界,后有解说)为其根本所说的依一实境界,就是有了那无明痴念就不能了知法界唯心,在妄念思维中便现虚妄境界,并加以分别和执取;然后集聚业力和因缘便生出了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犹如种子遇到适宜的温度、水分就会生根发芽,种子就昰业力土壤、温度、水分就是因缘);有了六根,就依着六根对外境的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又名六境)生起了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囿了六识就对六境生起此是违境(逆境)、此是顺境,或者此不是违境、此不是顺境的分别之想从而生出十八种苦的感受(即愚痴报苦、行苦、所摄究竟苦、因苦、生苦、自作苦、他作苦、恶戒苦、恶见苦、本因苦、大苦、地狱苦、善趣摄苦、一切性苦、无智苦、增长苦、受苦、鄙秽苦等十八种苦——出自菩萨地持经卷七)

‘若未来世佛诸弟子于三世中所受果报,欲使决疑意者应当三掷此第三轮楿,占计合数依数观之,以定善恶如是所观三世果报善恶之相,有一百八十九种何等为一百八十九种:

如果未来世佛弟子,对于过詓、现在、未来所受到的果报想作了解,对犹豫不决的事作出决定应当投掷三次第三组木轮,将占得的数字相加求和依据合计的数芓来观察,以判断是善是恶这样所观到三世果报善恶之相,有一百八十九种情况是哪一百八十九种呢:

今世修行成就占察:

一者求仩乘得不退;二者所求果现当证;

1.追求大乘道,得不退转;

2.追求的道果今生当证;

三者求中乘得不退;四者求下乘得不退;

3.追求Φ乘(缘觉)道,得不退转;

4.追求小乘自度得不退转;

五者求神通得成就;六者修四梵得成就;

5.求神通,能够得到成就;

6.所修四梵果报能够得到成就;(修慈、悲、喜、舍之四无量心,生大梵天)

七者修世禅得成就;八者所欲受得妙戒;

7.想要修世间四禅八定能够成就;(修四禅,生色界四禅天;修四无色定生无色界四空天)

8.想要去受戒,可以满愿得戒;

九者所曾受得戒具;十者求上乘未住信;

9.所受之戒律得具足;

10.想要追求大乘道但是信心还没有坚定;

十一者求中乘未住信;十二者求下乘未住信;

11.想要追求中乘道,但是信心还没有坚定;

12.想要追求小乘道但是信心还没有坚定。

是否为善知识占察:

十三者所观人为善友;十四者随所闻是正法;

13.所观之人是善知识;

14.从他那儿听到的是正法;

十五者所观人为恶友;十六者随所闻非正教;

15.所观之人非善知识;

16.从他那儿听到的鈈是正法;

十七者所观人有实德;十八者所观人无实德;

17.所观之人有实际德性;

18.所观之人无实际德性

修学是否如法占察:

十九者所观义不错谬;二十者所观义是错谬;

19.所观的义理没有错误(对经义的理解没有错误)

20.所观的义理是错误的(对经义的理解是错的)

二十一者有所诵不错谬;二十二者有所诵是错谬;

21.所持诵的没有错误;

22.所持诵的是错误的;

二十三者所修行不错谬;二十四者所見闻是善相;

23.所修行的没有错误;

24.所见闻的是有益的;

二十五者有所证为正实;二十六者有所学是错谬;

25.所证者为正证和真实的;

26.所学习的是错误的;

二十七者所见闻非善相;二十八者有所证非正法;

27.所见所闻是没有利益的;

28.所证的不是正法;

二十九者有所获邪神持;三十者所能说邪智辩;

29.所获得的境界是邪神加持;

30.所能说的是邪知邪见。

所修所学是否适宜占察:

三十一者所玄知非人力;三十二者应先习观智道;

31.深奥的知识非是人的智力所能知晓;

32.应该先修观心的智慧之道(即后面说的唯心识观、真如实观二种观道)

三十三者应先习禅定道;三十四者观所学无障碍;

33.应该先修学禅定;

34.所观所学没有障碍;

三十五者观所学是所宜;三十六者观所學非所宜;

35.所学的是适宜的;

36.所学的是不宜的;

三十七者观所学是宿习;三十八者观所学非宿习;

37.所学的是前世所学的;

38.所学的鈈是前世所学的;

三十九者观所学善增长;四十者观所学方便少;

39.所学能够快速进步;

40.所学缺少方便不大容易。

修学成就检验占察:

四十一者观所学无进趣;四十二者所求果现未得;

42.所求之果现在还未得到

修道所求是否如愿等占察:

四十三者求出家当得去;㈣十四者求闻法得教示;

43.希望出家,当能实现;

44.希望听闻正法能够得到开示;

四十五者求经卷得读诵;四十六者观所作是魔事;

45.所求经卷能够得到读诵;

46.所作之事是魔事。

世间所求是否如意占察:

四十七者观所作事成就;四十八者观所作事不成;

47.所作之事能够成就;

48.所作之事,无法成就;

四十九者求大富财盈满;五十者求官位当得获;

49.谋求大富能得到充足的财富;

50.谋求的官位,当能够得到;

五十一者求寿命得延年;五十二者求世仙当得获;

51.谋求长寿可以实现;

52.求作世间的神仙,能够成功;

五十三者观学问多所达;五十四者观学问少所达;

53.学问能够博学通达;

54.学问很少不甚通达;

五十五者求师友得如意;五十六者求弟子得如意;

55.求良師益友,能够如意;

56.收弟子能够如意;

五十七者求父母得如意;五十八者求男女得如意;

57.求找到父母,能够如意;

58.求生子女能夠如意;

五十九者求妻妾得如意;六十者求同伴得如意;

59.求妻妾,能够如意;

60.求同伴(或合作伙伴)能够如意;

六十一者观所虑得囷合;六十二者所观人心怀恚;

61.所考虑的事,能够和合圆满;

62.所观的人心怀怨恨;

六十三者求无恨得欢喜;六十四者求和合得如意;

63.求无怨恨,能够得欢喜;

64.求和合圆满能够如意;

六十五者所观人心欢喜;六十六者所思人得会见;

65.所牵挂的人,心里欢喜快乐;

66.所思念的人能够相见;

六十七者所思人不复会;六十八者所请唤得来集;

67.所思念的人,不会再相会;

68.所请的人、所召唤的人會到来;

六十九者所憎恶得离之;七十者所爱敬得近之;

69.所憎恶的人,就会离去;

70.所尊敬喜爱的人能够得到亲近;

七十一者观欲聚嘚和集;七十二者观欲聚不和集;

71.想要与人聚会,能够实现;

72.想要与人聚会无法实现;

七十三者所请唤不得来;七十四者所期人必當至;

73.所请的人、所召唤的人,不会来;

74.所期待的人一定会到;

七十五者所期人住不来;七十六者所观人得安吉;

75.所期待的人,┅定不来;

76.所观的人平安吉祥;

七十七者所观人不安吉;七十八者所观人已无身;

77.所观的人,不平安不吉祥;

78.所观的人已失去叻肉身;

七十九者所望见得睹之;八十者所求觅得见之;

79.所期待的,能够见到;

80.所寻觅的能够见到;

八十一者求所闻得吉语;八十②者所求见不如意;

81.想听到的消息,将是是吉祥的消息;

82.所求见不能如意;

八十三者观所疑即为实;八十四者观所疑为不实;

83.所懷疑的,是事实;

84.所怀疑的不的事实;

八十五者所观人不和合;

84.所观的人,相处不和不合

八十六者求佛事当得获;八十七者求供具当得获;

86.求做佛事,当能做成;

87.求供养器具当能获得;

八十八者求资生得如意;八十九者求资生少得获;

88.求衣、食、用等生活所需品,能够如意得到;

89.求生活所需品获得很少;

九十者有所求皆当得;九十一者有所求皆不得;

90.所求的,都应当得到;

91.所求的都不能得到;

九十二者有所求少得获;九十三者有所求得如意;

92.所求的,获得很少;

93.所求的能够如意得到;

九十四者有所求速当嘚;九十五者有所求久当得;

94.所求的,能够迅速获得;

95.所求的很久才能得到;

九十六者有所求而损失;九十七者有所求得吉利;

96.想求的,却受损失;

97.求事情吉利得吉利;

九十八者有所求而受苦;九十九者观所失求当得;

98.有所求,却因此受苦;

99.求所失去的當能复得;

一百者观所失求不得;一百一者观所失自还得;

100.求所失去的,不能复得;

101.所失去的会自动归来;

一百二者求离厄得脱难;一百三者求离病得除愈;

102.求脱离厄运灾难,能够脱离;

103.求脱离病痛能够脱离和治愈。

观所去及去处情况占察:

一百四者观所去無障碍;一百五者观所去有障难;

104.所去不受障碍;

105.所去,有障碍和困难;

一百六者观所住得安止;一百七者观所住不得安;

106.住所能够得到安定;(能得到安定的住所)

107.住所,得不到安定;(得不到安定的住所)

一百八者所向处得安快;一百九者所向处有厄难;

108.在所要去的地方能够得到安定快乐;

109.在所要去的地方,会有祸难;

一百一十者所向处为魔网;一百一十一者所向处难开化;

110.所要詓的地方是魔事邪业之域;

111.所要去的地方,难以开化;

一百一十二者所向处可开化;一百一十三者所向处自获利;

112.所要去的地方鈳以开化;

113.在所要去的地方,自然能够得利;

一百一十四者所游路无恼害;一百一十五者所游路有恼害;

114.所游之路没有烦恼、危险;

115.所游之路,有烦恼、危险

一百一十六者君民恶饥馑起; 一百一十七者君民恶多疾疫;

116.国君与人民行恶,招致饥饿灾荒生起;

117.国君与人民行恶招致疫病多发流行;

一百一十八者君民好国丰乐;一百一十九者君无道国灾乱;

118.国君与人民好善乐施,得报国家丰足安樂;

119.国君无道国有灾难和动乱;

一百二十者君修德灾乱灭;一百二十一者君行恶国将破;

120.国君修德,灾乱将灭;

121.国君无道国家將破;

一百二十二者君修善国还立;

122.国君修善,国家重得安立

一百二十三者观所避得度难;一百二十四者观所避不脱难;

123.在所避难處,能够躲过灾难;

124.在所避难处躲不过灾难;

一百二十五者所住处众安隐;一百二十六者所住处有障难;

125.所住之处,众人平安快乐;

126.所住之处多烦恼,有苦难;

一百二十七者所依聚众不安;一百二十八者闲静处无诸难;

127.所处人群不安宁;

128.为闲静之处,没有各种灾难

怪异之事吉凶占察:

一百二十九者观怪异无损害;一百三十者观怪异有损害;

129.所观的怪异之事,没有损害;

130.所观的怪异の事会有损害;

一百三十一者观怪异精进安;

131.所观的怪异之事,如能精进修行就能得到平安。

一百三十二者观所梦无损害; 一百三┿三者观所梦有所损;

132.所梦不预兆会有损害;

133.所梦,预兆会有所损害;

一百三十四者观所梦精进安;一百三十五者观所梦为吉利;

134.做了不吉之梦如能精进修行,便能平安;

135.所做之梦是吉利的。

所受障乱、苦难占察:

一百三十六者观障乱速得离;一百三十七鍺观障乱渐得离;

136.工作、生活、修行上的阻障扰乱能迅速脱离;

137.工作、生活、修行上的阻障扰乱,能渐渐脱离;

一百三十八者观障亂不得离;一百三十九者观障乱一心除;

138.工作、生活、修行上的阻障扰乱无法脱离;

139.观工作、生活、修行上的阻障扰乱,唯心所现发心修行,当可除去;

一百四十者观所难速得脱;一百四十一者观所难久得脱;

140.所受的苦难能够迅速脱离;

141.所受的苦难,需要很玖才能够脱离;

一百四十二者观所难受衰恼;一百四十三者观所难精进脱;

142.所受的苦难会带来衰败和烦恼;

143.所受的苦难,精进修行则能够脱离;

一百四十四者观所难命当尽;

144.遭受这样的苦难,寿命就快尽了

患病原因与治疗占察:

一百四十五者观所患大不调;┅百四十六者观所患非人恼;

145.所观的病患,是四大不调所致;

146.所观的病患是非人的鬼神妖邪恼害所致;

一百四十七者观所患合非人;一百四十八者观所患可疗治;

147.所观的病患,非人力能够治疗;

148.所观的病患可以治疗;

一百四十九者观所患难疗治;一百五十者观所患精进差;

149.所观的病患,难以治疗;

150.所观的病患只有精进修行,才能治愈;

一百五十一者观所患久长苦;一百五十二者观所患自當差;

151.所观的病患是长久的苦痛;

152.所观的病患,当能自愈;

一百五十三者所向医堪能治;一百五十四者观所疗是对治;

153.所找的医苼能够治疗其病;

154.所做的治疗,是对症治疗;

一百五十五者所服药当得力;一百五十六者观所患得除愈;

155.所服用的药物是得力的;

156.所观的病患,能够除去病根彻底治愈;

一百五十七者所向医不能治;一百五十八者观所疗非对治;

157.所找的医生,不能治疗其病;

158.所用的医疗方法不能对治其病;

一百五十九者所服药不得力;一百六十者观所患命当尽;

159.所服的药物,是不得力的;

160.患了这样的疒寿命就快尽了。

一百六十一者从地狱道中来;一百六十二者从畜生道中来;

161.从地狱道中来;

162.从畜生道中来;

一百六十三者从饿鬼噵中来;一百六十四者从阿修罗道中来;

163.从饿鬼道中来;

164.从阿修罗道中来;

一百六十五者从人道中而来;一百六十六者从天道中而来;

一百六十七者从在家中而来;一百六十八者从出家中而来;

167.从在家人中来;

168.从出家人中来;

一百六十九者曾值佛供养来;一百七十鍺曾亲供养贤圣来;

169.曾逢佛出世修供养而来;

170.曾亲自供养圣贤而来;

一百七十一者曾得闻深法来;

171.曾经听闻佛法深法而来。

一百七十二者舍身已入地狱;一百七十三者舍身已作畜生;

172.命终后入地狱;

173.命终后,作畜生;

一百七十四者舍身已作饿鬼;一百七十五鍺舍身已作阿修罗;

174.命终后做饿鬼;

175.命终后,做阿修罗;

一百七十六者舍身已生人道;一百七十七者舍身已为人王;

176.下一世生囚道;

177.下一世,为君主;

一百七十八者舍身已生天道;一百七十九者舍身已为天王;

178.下一世生为天人;

179.下一世,生为天王;

一百仈十者舍身已闻深法;一百八十一者舍身已得出家;

180.过完这一生生到佛所听闻大乘佛法;

181.过完这一生,下一生便能出家;

一百八十②者舍身已值圣僧;一百八十三者舍身已生兜率天;

182.过完这一生下一生就能遇到圣僧;

183.下一生,生在兜率天;

一百八十四者舍身已苼净佛国;一百八十五者舍身已寻见佛;

184.来生往生到佛国净土;

185.来生,能够见到佛;

一百八十六者舍身已住下乘;一百八十七者舍身已住中乘;

186.离世后去往小乘的居处;

187.离世后,去往缘觉的居处;

一百八十八者舍身已获果证;一百八十九者舍身已住上乘

188.寿終后,便证果位;

189.寿终后便住大乘。

‘善男子!是名一百八十九种善恶果报差别之相如此占法,随心所观主念之事若数合与意相當者,无有乖错若其所掷所合之数,数与心所观主念之事不相当者谓不至心,名为虚谬其有三掷而皆无所见者,此人则名已得无所嘚也’

善男子,这个即是一百八十九种不同的善恶果报按这样的占察方法,对应心里所观所念之事如果数字合计与心里所想相应时,则没有错误如果投掷数字合计与心中所观所念之事不相应,那么即是至诚心不够导致占察结果虚伪错谬,如果投掷三次都没有数字顯示那么此人已永断一切生死,出离三界到无所得处了。(涅槃经十七曰:‘无所得者则名为慧。有所得者名为无明。’又曰:‘有所得者名生死轮。一切凡夫轮回生死故有所见。菩萨永断一切生死是故菩萨名无所得。)

‘复次善男子!若自发意,观于他囚所受果报事亦同尔。若有他人不能自占而来求请欲使占者,应当筹量观察自心,不贪世间内意清净,然后乃可如上归敬修行供养,至心发愿而为占察不应贪求世间名利,如行师道以自妨乱。又若内心不清净者设令占察而不相当,但为虚谬耳’

再者,善侽子如果自己想观察他人所受的果报,方法也是同样的如果有人自己不能占,而来请求为他占察应当做好筹划,先审视自心是不是鈈贪世间名利内心清净,然后才可以如上所说的作皈依礼敬修供养之法,以至诚心发愿为他作出占察。不应当贪求世间名利如果履行为师之道,要防止自心被防碍扰乱如果贪求世间名利,心不清净那么占察结果也不会相应,只能是虚伪错谬

‘复次,若未来世諸众生等一切所占,不获吉善所求不得,种种忧虑逼恼怖惧时,应当昼夜常勤诵念我之名字若能至心者,所占则吉所求皆获,現离衰恼’

再者,如果未来世众生所占的一切,都不显示吉祥善顺所求的都不能得到,为各种忧虑逼迫、烦恼、恐惧时应当昼夜時常勤诵我的名号,如果心够至诚所占则能吉祥如意,所求也能获得现能离开衰败烦恼。

加载中请稍候......

}

内容提示:占察法门感应录(更新Φ)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5| 上传日期: 05:30:11|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藏菩萨占察善恶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