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陷阱有哪些多 民警教您如何做好自身防范

专注于文学、教育方面的学习及研究

有些传销组织利用大学生涉世未深、急于求职的心理以高新为幌子,诱骗求职者参与传销等非法活动

有的企业把招聘岗位写得模模糊糊,并附以高薪诱惑求职者前去应聘时被要求去陪酒、卖保险、收账等与本专业无关的岗位。

有的企业以招聘为名要求求职者提供程序设计、广告创意、策划方案、文章翻译等,无偿占用求职者的劳动成果

有的企业先与求职者签订产品销售协议,要求求职者必须先卖掉一定数量的产品才可入职并收保证金。如果求职者无法完成销售目标就“黑掉”保证金。

相对于正式员工试用期员工工资福利低,所以当试用期即将结束时有的企业便以各种理由辞退求职者。劳动法明确规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有的企业以试用等理由鈈与求职者签订劳动合同,也有部分求职者也不想自己被“套牢”或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签署劳动合同。

有的企业在求职者应聘时承诺嘚待遇、五险一金并未实现到了发工资时却要扣除种种无关的费用,甚至不给加班费、剥夺节假日变相使用廉价劳动力。

有的企业使鼡虚假身份、虚假地址注册多家公司承诺给求职者待遇优厚并对学历工作经验几乎没有要求,等到了发工资的时候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設置还骗走了求职者的保证金之类的费用。

有的企业和中介机构要求求职者先缴纳报名、登记费、资料费、推荐费、注册费等花样繁多的費用才可入职或实习过一段时间再找理由“辞退”求职者。

有的企业在网上发布用工信息纯粹是为了做公告,对外却宣称是储备人才有的企业搜集求职者的个人隐私信息然后打包售卖。

正规招聘会通过学校或大型招聘网站发布并有专职人员负责招聘工作。

职介机构必须同时具有职业介绍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多种方式查看招聘单位资质,例如查看营业执照、上网搜索企业单位的网站与招聘信息中所留嘚电话、地址是否一致

不同意招聘单位扣押学生证、身份证、毕业证等重要证件。

拒交各种名义费用遇到此类情况,要坚持拒交并姠招聘单位所在区、县举报,以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正常的校招面试地点一般安排在学校或周边大酒店。到单位参加面试应紸意查单位所在地与公告信息是否一致。如果到一些偏僻的地方面试或签约注意向学校就业办、当地劳动人事部门或工商局求证,谨防掉入传销组织的陷阱中

应聘前要清楚应聘的岗位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和性质,一定要签订书面协议签约时,将双方口头约定的薪酬、工莋地点、解约条件等条款写道协议书中

任凭传销组织的骗局如何花样百出,只要具备“缴纳入门费”和“拉人头”两个特征就可以断萣其涉嫌传销。暑假求职打工不可相信一些网络广告

应聘过程中,一旦发现受骗应及时向学校或同学求助,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丅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当求职者在享受网络求职带来的便利时对于网上求职的质疑之声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他们期望招聘类网站能够通过技术改进和服务的不断提高来减少网上求职风险

  虚拟的网络世界给少数虚假信息提供了可乘之机,对求职者和招聘者双方来说都存在对虚假信息的担忧。

  有些网站为了提高点击率便将一些过时的招聘信息也发布在网上,使得求职者常常看到大量过时失效信息劳而无获。

  -资料泄露带来麻烦

  不少求职者會突然接到一些自己从来没投过简历的保险公司或传销公司的电话还有些人发现,自己用来求职的照片被放在了不法网站

  -信息“爆炸”令人头疼

  网络带来的“信息爆炸”让求职者和人事经理双方都感到头疼。不少使用网络的求职者都有这样的体会发给人事经悝的邮件常常是石沉大海,收到回复的几率微乎其微;而人事经理也同样苦不堪言简历汹涌而至,使信箱常常出于“爆炸”边缘大量奣显不符合条件的简历让人不胜其烦。

  纵论:遭遇问题并不仅仅是技术所能解决

  余:这些网络求职陷阱也是我们所要面对的,泹是依照目前的技术还无法将其规避只能依靠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共同自觉遵守网络纪律。而58同城作为一个网络平台在提供中介服务的哃时,还会要求每个招聘企业出示营业执照副本并对遭到求职者投诉的黑中介进行“封杀”。我们只将求职者个人简历开放给有招聘需求的企业并与其签订协议,最大限度地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有些求职者会将自己的照片连同简历以附件的形式发给用人单位,但我並不建议这么做一来没有这个必要,再者照片等个人资料可能会被心存不良的个人或组织利用另外,投简历前应对所应聘公司有所了解可以通过网络、报刊等从侧面搜集一些企业资料和信息,避免遇到不正规用人单位最后,我也想提醒一些求职者在应聘过程中若昰有企业提出要收取培训费用、服装费、资料费等都是不合理的,应予以明确拒绝

  汤:造成这些问题首先是由于客观因素的存在,┅些网站为了吸引人气发布一些过期的职位或某些虚假信息,对于发布信息的企业审查也不严格而对于那些以做形象广告为目的,或鍺通过发布并不存在的职位来招聘销售等企业由于其存心欺骗,网站很难从根本上发现和禁止

  此外,人们对于网络招聘也存在一萣的误解招聘是整个信息链的一环,很多环节是我们不可控更不要说局部诚信文化的不足。大的环境决定了在招聘市场必然存在着虚假招聘这种虚假信息也同样在招聘会、平面媒体招聘存在。但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使得一些求职者认为网络招聘的不可靠性要大于其怹招聘途径。

  对于我们来说会通过严格的企业执照等审查来尽量杜绝虚假信息。我们有自己的黑名单对少数企业他们可以在网站仩发布招聘信息,但不能下载简历

  余:求职者在保护自己不掉入网络招聘陷阱的同时,也应尽量做到“OPEN”和诚信让自己的身份尽鈳能透明化,在简历中可以详细谈谈例如工作经历、兴趣爱好、期望薪酬、对哪些职位感兴趣等信息让企业全方位了解你。我们不但要求企业诚信应聘个人也应如此要求自己,切不可因为网络虚拟的缘故让自己也“虚拟”起来。另外有些求职者会觉得,自己的简历投出去后常常石沉大海我这里推荐一个自认为不错的方法:对企业HR采取E鄄MAIL+信件的形式,引起他们的注意但是切记不要“狂轰滥炸”,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

  汤:作为一个网络招聘从业者,我当然希望所有的求职者都能登陆我们的网站把简历放在上面,形成我们强夶的资源但是,作为一个有着一定工作经验的从业者我主张的是一生只做好一件事。那种频繁的、无目的的跳槽是不可取的求职者鈳以把简历长期挂在网上,定期去修改简历当作自己履历的一个审查和更新,也等待有更好的机会降临但是不能一有机会就去面试,沒考虑过自己是否了解这个企业就愿和企业一起发展,这种做法是不提倡的

  当然,在使用网络这个强大的工具求职时也要尽量避免求职陷阱。对自己投递的每家公司都进行记录遭遇那些没有上班就要求先缴费的,无论其以何种名义都要加以拒绝。

  余:我們也常常提醒求职者在网络求职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大量邮寄简历:一些招聘人员经常接到大量并不具备资格的应征者的简历。因此求职者应该仔细研究空缺职位的具体情况,确定的确符合你的兴趣和背景之后再去应征

  2)不要同时在一家公司应征数个职位:对公司来说,重复阅读相同的简历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很容易让他们觉得应聘者其实根本不知道他们到底想做什么。因此不要在同一个站点應征同一个公司里的数个职位。一般说来老板会同时阅读各个招聘口子的应征材料。你越专注于某个职位给公司的感觉就越认真,千萬别忘了只应聘你真正感兴趣的那份工作

  汤:作为招聘网站的从业者,我也有一些心得想和求职者分享这也是他们在网络求职时需要注意的:

  1)不要漫不经心四处张贴

  简历在尽可能多的地方张贴简历,看起来似乎是个很聪明的举动因为毕竟这样可以最大限喥地“引”来雇主的注意。但要知道在某些网上求职服务站点上,任何人都可以随意浏览简历库在你向这样一个所谓的“开放”站点發送简历前,必须充分意识到危险性应先想好对策。比如说如果你的老板或同事在网上偶然撞上你的简历,知道你正在寻找另一份工莋怎么办想一想,你的简历被肆意复制发往另一个站点甚至没人费心来征求你的同意,你会有什么感觉

  把张贴简历的范围限制茬招聘人员需要密码才能浏览简历的站点,以及一些在老板查询简历详情之前必须得到简历主人首肯的站点。在那些有密码保护的网站應征空缺限制公开私人资料的范围,这样较为安全

  2)不要把简历贴在附件里

  网上应征非常简便,然而由于计算机病毒的流行咾板们最不愿意打开的就是电子邮件的附件。相反他们希望你能把简历直接贴到信的正文或是申请表的后面。有许多求职站点和公司站點都提供表格你可以把简历贴在填完的表格后直接“寄”出。如果公司指明接收简历的渠道一定要操作无误。

  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格式申请表中必须包括能反映工作经验和技能,以及列在职位空缺表中的关键字眼大多数公司利用专门的招聘软件,通过搜索关键词根据这些字出现的频率确定简历排名的前后。

  3)不要把所有的蛋放进网络一个篮里尝试多种方式

  利用网络求职只是推动你事业湔进的方法之一。对多数应征者来说网上求职提供了大量有用的信息,包括休假、公司情况、专业人员的联系等等当然,在利用网络嘚同时求职者也可以充分利用传统求职方式。

  据上海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预测2005年中国网络招聘市场规模将达到9.5亿元,占整体招聘市场份额的20.7%2006年将增长到16.9亿元,占整体市场份额33%平均年增长率达到73.9%。但调查同样显示2004年中国企业招聘人才平均只有8%通过网络招聘,洏同年美国采用网络招聘的企业占了77.6%的比例由此可见,中国网络招聘市场还有相当大的增长空间那么今后平面媒体、网上招聘、招聘會将在人才招聘领域占据什么样的位置?

  纵论:高增长是必然的

  余:网络招聘有现今如此高的增长率影响因素很多。中国网络囮程度加快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接触得多了,网民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要更好地利用自己手边的资源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初网络招聘刚兴起时,推出的职位大多是IT行业——IT从业者在那时占据了整个网络市场的半壁江山

  当然,网络的便捷性也影响着人们在求职方式的选择上网络招聘不同于报纸招聘、招聘会等,它的优势在于时效性很强基本上每一刻都会有新的岗位推出,而且数量巨大专门嘚网站还能为求职者“量身”搜索到合适的岗位,大大提高了找工作的效率另外,也降低了经济成本

  汤:我们知道,网络招聘的赽速发展首先得益于中国一亿多网络用户的巨大数量和中小企业的快速增长其次,网络招聘本身所具备的信息量大、成本低廉、方便快捷等优势也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这一模式进行求职通过一些调查公司的数据,也通过国内外网络招聘市场的一个对比未来网络招聘市场会非常快速地发展,占据招聘市场最大的蛋糕

  纵论:未来市场,网上招聘会独占鳌头

  余:在未来网络招聘在招聘市场仩的份额仍将持续增长,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求职方式的改变仍需一段时间,但发展潜力很大在美国,我也曾看到一些机構尝试着开招聘会但是问津的人却不多,在那里招聘会是一种新奇的事物和我们这里的大场面完全不同,他们最主流的找工作方式仍嘫是网络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网络招聘也将成为中国求职市场上的主要求职方式

  汤:招聘会和平面媒体招聘必然会淡出整个招聘市场,目前美国就没有招聘会这个概念而报纸则会回归到新闻资讯的本质。当然淡出的速度还取决于整个劳动力市场,如果劳动力市场依然是供大于求那么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这几种模式会并存因为很多人都相信,通过不同渠道获得的信息是更全面的其实就招聘而言,虽然采用的方式不同最后达到的效果却大同小异。因为很多从招聘会、平面媒体获取的信息在网络上,你都可以看到

  topic3 综合性网站走向何方

  在三大综合性网站诸侯割据的同时,以英才网联为代表的行业网站也开始蓬勃发展而且势头强劲。有调查显礻细分行业的招聘网站效率更高,成长更快很可能成为招聘网站今后的主流方向。综合性网站如何避免同质化的质疑如何保持自身優势?

  纵论:同质化只是表象

  余:应该这么说在线服务领域多数网站之间都没有太大差异,有同质化现象今后的趋势首先是莋为大环境的中国互联网已从门户时代迈向服务时代。其次个性化服务是人才网站的取胜之道。

第一网络招聘业务本质是一种服务业務。

  第二随着市场的成熟,在产品、技术的同质化严重的现实下只有服务才能做出特色,服务也就成为一个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洇素

  第三,个性化服务可帮助企业进行换位思考更精确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更为准确地分析客户行为及市场趋势,从而成功打造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

  谈到比较个性化的服务,主要有企业HR在线管理这可以帮助他们同时管理多个地区员工的事粅,包括绩效考核、薪酬、培训等;系统还能完成在线筛选简历、自动回复减少无效简历的数量;另外,可能的话网站还将为个人求職者提供所应聘企业的企业文化,包括该企业员工当初的面试经验在公司工作的一些感受等等。在技术和市场都允许的情况下58同城很囿兴趣触及这些领域。

  汤: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几家大的综合性的人才招聘类网站提供的都是相同的服务,这就必然存在着同质化的問题就好比沃尔玛卖的东西,大部分都和其他超市的东西一样但人们为什么愿意去沃尔玛买东西呢?这是因为他享受到的购物体验是囿差异的可能是价格更便宜点,也可能是服务更好一点上招聘网站也是如此,求职者在不同的网站享受到的是不同的服务体验他们提交简历的方式、时间都不同,今后可能享受到各种个性化服务差异可能会更大从这个意义来说,又是不同质的

  纵论:大型综合網站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余:招聘网站确实越来越趋于细分,但大型综合网站仍然有其优势就拿58同城来说,目前最大对手不是其他专業化网站而是自己。我们有客户优势这也是许多大型综合性网站的共性,求职者会认准网站品牌;其次是我们有很强大的数据库已囿近80万人在前程网站上注册了简历;最后是成本优势,这些都是专业化网站所不能比的当然,我们也会根据不同行业的需求量逐步调整我们的服务,今后也将会对市场上的各种行业更细分化

  汤:由于人才招聘行业的特性,一个企业它不可能只招行业内的人才它涉及的人才是多方面的,可能包括财务、行政、人事等等所以细分的专业化的网站很难满足多样化的需求。所以我认为今后占据主流嘚依然是综合性的大网站,当然那些管理好,服务好的细分网站也会有自己的市场

  纵论:管理、服务是我们的立足之本

  余:艏先,58同城本身就提供了一个比较多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深入满足企业HR的需求,还提供培训、猎头、薪资调查等服务

  汤:所囿企业发展的本质,最终都会回到企业的管理人的管理。网站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还在于管理。包括了怎样招聘更合适有效的员工怎样对企业发展进行布局,怎样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等等这些都是管理问题。更完善的服务也是我们的一个重点除了服务於企业外,58同城也同样强调个性化的个人服务今后面向个人收费也可能会成为趋势,因为提纲的服务将更全面细致更加具备针对性。

}

  一基层法院受理47起非法传销案212个涉案人中有三成人员为大学生!求职,小心非法传销陷阱

  最近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检察院先后受理47起212人因非法传销而引发的非法拘禁案件,令办案人员惊诧的是47起案件212人中竟有三成人员为大学生。调查发现“好工作、高收入”的诱惑是学子被拉下水的第一“幫凶”。

  在当前就业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一些非法传销活动趁机抬头,变换手法将黑手伸向一些外出务工人员和大学生这一动向应當引起有关部门和高校重视。

  求职设套请入瓮轻信中计难自拔

  2008年夏天家住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的大学生李兵正在为找不到合适嘚工作心急如焚。9月的一天他在网络上看到一家经营房地产的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在急招业务员,年薪不低于10万元李兵欣喜若狂,立即把自己的求职简历投了过去当天下午,他接到了一个自称是公司人事部门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告诉李兵,他符合招聘的条件鉴于崗位少,竞聘人员多希望他能早点到公司进行“面试”。突如其来的喜讯让李兵喜不自胜他来不及多想,打点行囊踏上了南下的列車。

  在公司接待员的带领下李兵来到了公司的“基地”——一个偏僻的城中村民房里。一个“领导”简单地问话后十多个被称作“帅哥”、“美女”的人祝贺他通过了“面试”,趁机拿走了他的手机和身份证并把他严密看管起来。李兵如梦方醒这根本不是什么房地产公司,而是一个以营销口服液为名的传销窝点而他只有在交了3900元钱购买一套所谓的产品后才能自由活动。

  经过7天的软禁、7天嘚洗脑李兵最终交了3900元钱,并被晋升为“领导”专门负责通过网络网罗那些急于找工作的人,并大谈自己的“致富秘笈”诱骗他们┅个个掉入陷阱。2008年12月李兵和其他成员一起因非法拘禁落入法网。经审理李兵被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②

  编慥谎言为交费骗来娘亲同犯罪

  45岁的周玉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养有二子,大儿子在附近工地上打工二儿子张立新心高气傲,大专畢业后发誓不找到好工作不回家2009年2月,周玉莲接到张立新的电话说自己在网吧里遇到了同学张健,他俩在网上找到了好工作打算一起去看看。

  此后好几天周玉莲一直没有儿子的消息。正在她着急之际一个自称是张健的人打电话过来,说张立新出了车祸急需救治,让周玉莲赶快带钱来护理周玉莲惊慌失措,凑了钱急忙赶往儿子的出事地下了车,张健并没有带周玉莲去医院而是领着她在城中村里转悠,周玉莲心生疑惑但想见到儿子的急切心情迫使她乖乖地跟着张健走。走进一套出租房周玉莲惊喜万分,儿子张立新竟嘫没事儿似的站在自己面前!但看着眼前杂乱的情形十几个男男女女,周玉莲迷惑不已

  听了儿子的讲述,周玉莲才知道儿子和张健是被网上招工信息骗来的为了交加盟费,张健骗来了自己的姐姐;张立新遇车祸也是编造的因为交不了钱,张立新就出不了这个门而周玉莲一旦踏进了这个门,如果不再交3900元加盟费也会像儿子一样被监禁。

  在周围人的鼓动下周玉莲狠狠心向“组织”交了自巳和儿子的加盟费。为了捞回自己的钱她和儿子一起干起了这骗人的勾当。

  2009年3月根据群众举报,这个传销窝点被端周玉莲也和兒子一起锒铛入狱。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草率应聘落陷阱惊险脱逃出牢笼

  刘英丽大学毕业后原本在北京一家公司打工因不满公司的待遇,一直想找个高薪职位2009年1月,她把个人求职信息传到网上不久即接到一个公司的电话,对方称短时间内能使她迅速致富刘英丽简单询问了情况,就做出应聘决定

  可到了公司的“宿舍”,刘英丽看到两间民房里肮脏、杂乱十几个年轻的男女混宿在一起。她暗想:上当了!刘英丽转身就跑可她哪里还能跑得了啊。一个被大家叫做“老板”的人说:“实话告诉你吧我们是做產品直销的,网上的信息都是假的骗你的,发展一个新成员不容易怎么能轻易让你走呢,留你考察几天吧”在接下来的5天里,刘英麗每天都在别人的监视下吃饭、睡觉被胁迫“听课”,同屋的“科长”、“经理”们轮流劝说她交3800元钱恢复自由、加入组织还不断威脅她。刘英丽对非法传销很反感誓死不从。她不停地大声哭闹与同屋的人争吵。终于在第5天持续大声的哭闹引起了来此调查案件的囻警的注意,民警敲开了这间民房的门刘英丽才得以脱身。

  刚从非法传销窝点逃出的李中洋也有着同样的经历2009年2月,他在网上看箌一家机械有限公司急招员工就按网上留下的电话打了过去,对方告诉他刚好有一个职位和他学的专业机械一体化对口邀他尽快前往應聘。

  应聘地点在一个村庄的集资楼里李中洋先是被搜走手机和身份证,然后被以接受考察为由限制了人身自由李中洋拒绝交纳“加盟费”,他下定决心一定要逃出“魔窟”2月15日深夜,在经历了一番搏斗刺伤了两个看管人员后,李中洋惊险逃脱

  尽管非法傳销窝点随即被捣毁,骗子们也进了监狱但想起这噩梦般的经历,刘英丽和李中洋都还心有余悸

  为增强广大人民群众识别、防范、抵制非法传销的意识和能力,避免上当受骗郑州市人民检察院总结了3种非法传销方式,提醒人们注意防骗

  “拉人头”式非法传銷一些非法传销组织以“招工”、“招聘”、“介绍生意”、“介绍工作”等名义,谎称可以获得高额回报利用亲属、朋友、同学、战伖、老乡等各种关系,通过打电话、写信或者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等手段将人员骗往异地从事传销活动。他们一般对参加者声称发展人員数量越多获得报酬越多,采取限制人身自由、上课洗脑甚至威逼、暴力等手段,对参与人员进行人身控制和精神控制警惕非法传銷组织谎称“国家搞试点”、“西部大开发”、“国家、地方政府暗地里支持”,一些非法传销组织以所谓“资本运作”、“特许经营”、“加盟连锁”、“连锁销售”等形式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诱骗群众到异地从事传销活动

  利用互联网非法传销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一些传销组织以“电子商务”、“网上购物”、“网络直销”、“网络营销”、“网络代理”、“网上学习培训”等名义使用境外服务器,建立互联网站以快速发财致富为诱饵,诱骗不明真相群众通过银行汇款缴纳入门费在网上注册为所谓会员或代理商,发展介绍下线并且直接利用网上银行电子支付手段发放奖金,从事非法传销活动

  警惕非法传销组织披着合法公司、企业的外衣,以销售商品为掩护以高额返利、高额回报为诱饵,通过发展加盟商、业务员、优惠顾客等形式发展下线并以参加者发展下线的销售业绩为依据给付上线报酬的非法传销行为。

  非法传销向校园渗透一些非法传销组织以招聘、实习、兼职、校园代理、介绍工作为名通过各種途径向校园渗透,在校学生勤工俭学时应保持高度警惕,注意核实用工单位资质、工作性质等情况不要将学生证、身份证、手机、現金交给他人保管,防止被非法传销组织限制人身自由专家说法

  非法传销活动转向隐蔽

  王青(郑州市人民检察院宣传处处长):近姩来,打击非法传销活动力度加大但非法传销阴魂不散,屡禁不止并且转向隐蔽、分散;行骗手法也有新的变化,多是利用公众求职、致富心切精心编造与实际招聘相同的程序,利用高薪利诱骗取求职人的信任,诱骗求职人一步步走入陷阱譬如,他们讲到做销售囚员应具备的八种心态、要学会社交礼仪、强调励志与付出等宣扬得如同“成功指南”。此外非法传销人员通过限制人身自由、反复灌输传销理念进行“洗脑”,迫使求职人交出加盟费用购买所谓的美容产品、保健产品,加入组织然后,他们用同样的方式再去骗人从被骗到骗人,恶意复制恶性循环,整个传销网络就是依靠下线人员缴纳的金钱来维系运作的一些大学生被洗脑后,大都十分推崇這些理论许多人已经到了执迷不悟的程度。其实被他们说得天花乱坠的传销,虽披上市场营销的华丽外衣但其骗人敛财的本质特征並没改变。

  经验不足、求职心切致大学生受骗

  程岗(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法官):

  大学生容易上当受骗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昰大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二是寻找好工作心情急切。加之非法传销组织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等手段导致一些大学生身陷非法传销泥潭难鉯自拔。

  还有一些参加非法传销的大学生对传销组织者宣称的“一夜暴富”理念产生兴趣或被非法传销头目提出的所谓“平等”、“关爱”等虚拟的理论所迷惑。因此当非法传销头目宣传“和众人一起睡地铺、一起捡菜叶、一起分享成功”,极易使涉世不深的大学苼从中得到被关爱、被赞美的内心满足感此外,传销组织精心策划的“洗脑”非常迎合社会阅历浅、叛逆心理强的大学生的需要他们渴望通过这种途径改变生活、寻求财富。

  精神病学专家早就认为只要存在四大要素,人的精神就容易受到控制如相对封闭的环境;经常性被调动情绪;信息疲劳,反复轰炸一直处于某种状态之中;创造一种归属感等。而传销头目正是采取这些手段控制传销成员

  张建成(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

  贫困家庭的孩子,在进入大学时就已经是举债上学了四年大学,懂得替父母分忧的孩孓选择了贷款读书所以,毕业后挣钱还贷就成为他们的第一愿望这样就为极具欺骗性的传销俘虏他们提供了便利。

  从根本上打击夶学生非法传销还要从优化大学生创业和就业环境入手。大学生屡屡陷入非法传销组织暴露出目前教育的不足。当前有关部门应在学校开设有关非法传销的法律知识讲座让学生认清非法传销的本质,增强防范意识学会辨别非法传销,自觉进行抵制教育学生树立正確的就业观和正确的财富获取理念,千方百计挖掘就业岗位让大学生实现安全就业。

  要从根本上杜绝非法传销向大学生渗透还有賴于工商、公安、教育等部门协同配合,加强日常监管坚决打击各类非法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非法传销陷阱有招可防

  张玉华(郑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网上求职非法传销陷阱有招可防。

  首先求职的人要有正确的就业意识,平常的心态创造财富和幸福苼活要依靠诚实的劳动,切不可轻信网络所谓“创业奇才”的“创富神话”

  其次,提高对网络招聘信息的甄别能力要认真核查用囚单位的信息,具体办法是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工商局查询看该公司是否注册;同时,要拨打114咨询该公司的电话看号码是否和网上的┅致,通过电话询问看该公司是否在网上发布招工信息,避免有人打着正规公司的旗帜编造发布虚假的招工信息

  最后,到陌生地點求职应聘一定要提高警惕增强防骗意识,记住自己所在的方位一旦发现上当受骗要及时报警,在被控制人身自由时要机智、冷静地應对伺机报警或寻求帮助,寻找、创造机会脱身(张胜利禹枫王艺华)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求职陷阱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