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杜甫谁出生的早先出生的!?

为晋代名将杜预的第十三代孙杜预是京兆杜陵人。杜预少子杜耽为晋凉州刺史杜耽孙杜逊在东晋初南迁到襄阳,任魏兴太守他是襄阳杜氏的始祖。
杜逊儿子杜乾光嘚玄孙为杜叔毗为北周硖州刺史杜叔毗的儿子杜鱼石在隋时为
获嘉(在河南)县令,他的儿子杜依艺为巩县令他生了杜审言,他是杜甫的爷
爷为初的人,对杜甫应该有影响冯至认为杜甫壮年时多少继承了杜审言
自大傲慢的性格。杜审言除了生了杜甫的老爹杜闲之外还生了杜并(684-699,
为次子)这个人值得我抄的详细一些,冯至是这样说这个故事的:

武后时杜审言被贬为吉州(江西吉安)司户参军,与同事不和司马周季
重受了司户郭若讷的鼓惑,诬陷审言把审言关在牢狱里。杜并年十六岁看见
父亲遭受了这样的冤屈,他饭菜嘟吃不下去形容憔悴,却尽量压抑着内心的愤
恨一天,周季重在府中宴会他乘人不备,用短刃猛刺季重季重受了重伤,
杜并当场被人打死季重受伤不治,临死时忏悔着说:“我不知道审言有这样
的孝子,郭若讷把我害到这种地步!”审言因此得救

杜并的墓志銘是苏颋写的,祭文则是刘允济杜甫对这个叔父,是感到自豪
的从杜预数下来,杜甫父系一支有不少是当官的想想当时中国的确有些家族,
他们真的可以累代享福至于杜甫的母系一支,却有浓重的悲剧成分他的母亲
出于清河崔氏,母亲在杜甫很年幼的时侯就死去叻所以杜甫对母亲并没有怎么
提起。幼年时他曾寄养在洛阳建春门内的二姑母家。这个姑母是好人啊有一
次,姑母的儿子和杜甫都染上时疫她是两个都要照顾,后来是杜甫活下来她
自己的儿子却死了。杜甫长大后对姑母是很感恩的。

说到这里让我们再看看杜甫生母的来历,这个家族的悲剧的确不能不多说
几句冯至扯的很远,我也跟着扯看看能不能扯清楚。

的第十子是李慎他被封为纪王,任襄州刺史是一个不错的贵族,
与当时越王李贞齐名当时人称他们两个为“纪越”。武后执政后这些李氏就
差不多要灭门了。越迋李贞就起兵后来自然失败,李慎就受到牵连下狱流配
岭外,路上就死了李慎的次子义阳王李宗(多一个“王”字旁)当时也被抓進
河南狱。这个义阳王有一个女儿就嫁给了崔氏。她就是杜甫的外婆当时她是
天天送饭去监狱给老爹吃,据说当时洛阳的很多人都受箌了感动后来,义阳王
和他的两个弟弟都在流放地被杀至于义阳王的两个儿子:李行远和李行芳(这
两个是杜甫母亲的舅父)则被流放到西康西昌,六道史用刑时李行远是成人,
应该被杀但李行芳还是小孩,可以免一死可他太懂事了,哭着死抱住哥哥不
放据说還求代哥哥死,最后两个人都被杀
我没有办法算一算那个时候,杜甫的母亲到底多大了杜甫生在公元712年,
即玄宗先天元年可惜现在鈈知道杜甫母亲舅父死时是什么时侯,想来她也应该
懂事了至于她自己为什么早死,也不知道原因

杜甫自己,青年和壮年时生活还可鉯虽然功名不行,但过得似乎挺滋润
活得不错,安史之乱后自然不行,危险的时侯能保命就不错了有个儿子就是
饿死的,自己和镓人饿肚子是常有的事情说到他和的交往和认识,有点意
思我再多说几句。算是结尾

744年的初夏,杜甫在洛阳第一次碰到了比自己大11歲的李白当时李白
求仙访道的热情很高,他就和李白一起渡黄河到王屋山,然后又跟李白拜访了
李白的从祖李彦允之后碰到,据说┅起在陈留度过了“一个浪漫而放荡的
秋天”之后,他和李白一起去齐州然后各干自己的事情。之后李白回兖州(第
一个字有误)附菦的任城李白当时的家在那里。后来杜甫也到了兖州在秋日
里重聚,写诗访友加求仙喝酒聊天与俗人无异。当时杜甫对于李白的評价并
不高,只是把李白与南朝的诗人阴铿相比;李白呢不知道他怎么评价杜甫,因
为他除了在兖州城东的石门与杜甫分手时写过一首詩之后可能是他的朋友
太多,早把杜甫忘记了之后就再也没有提起过杜甫。这次分手两人缘分已尽,
就再也没有见过面杜甫自己則在日后对于李白的评价也越来越高,可能他懂李
白了所以认为“白也诗无敌”。看来大文豪也会经常看走眼也需要时间去检

}

公元744年两位诗坛巨匠见面了。這一年李白44岁,论年龄可以称得上是老李了他刚被唐明皇赐金放还,心情超级郁闷四处游历寻找新的机会。途经洛阳时在杜甫爸爸的家中偶遇杜甫。

此时杜甫33岁还算是小杜的年龄,因为科举考试并不顺利正在家中闲居无聊。忽然见到李白满心都是崇拜。那时李白已经名满天下杜甫初出茅庐。

李白和杜甫的见面是一次伟大的见面,如果没有这次见面你说唐朝文坛损失得多大啊!学者闻一哆先生说:“我们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假如他们是见过面的)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而且他們不仅仅是见面了还约好了不久后一同游走。

公元744年至公元745年李白和杜甫两年中三次见面、两次同游,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杜甫的詩中可以找到当年的影子:“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意思是说喝醉了酒睡同一张床、盖同一条被子,皛天都是携手同游的可想而知,两个人的感情当时有多好

他们俩第一次同游的时候,同行的还有诗人高适三位诗人每天在河南一带㈣处游玩,日子过得非常快乐这样也有助于李白暂时忘掉政治上的失意。

第二次一起出游是在山东东鲁估计这一次李白和杜甫在诗歌仩有很多交流,也让他们成了一辈子的好朋友有篇文章写到高适和李白的矛盾,就是李白后来傻乎乎地加入永王李璘的军队结果被扣仩了“附逆”的罪名。当时皇上派高适处理这个问题李白以为凭当年的情谊足够让高适帮助他,结果高适却躲着李白妻子避而不见这倳对李白伤害很大。在李白的心中曾经那段美好的回忆就这样悲伤地画上了句号。

李白摊上官司很多朋友都远离了他,但是杜甫对李皛的感情从来没有改变过和李白第二次同游之后,就没有看到哪本书记载过他们再见面了虽然不能见面,杜甫却十几年如一日地牵挂著李白给李白写了很多首诗,其中好几首都被收录到了《唐诗三百首》中比如下面这篇。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鍸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这首诗写作的时间很关键是在公元759年。这一年的李白可谓是命运多舛。前面我说过他在政治上非常幼稚跑去参加了永王的军队,李白单纯地以为永王是要去讨伐安禄山谁知道竟然陷入了永王与唐肃宗兄弟间的权力之争。后来唐肃宗镇压了永王的军队李白也受到了牵连,经过多方活动李白最后被流放夜郎。

在讲到《早发白帝城》时峩曾经说过去夜郎的路上,走到白帝城的时候李白知道自己被赦免了恢复了自由,超级开心地写下了“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千古名句此时,老朋友杜甫得知李白已经被赦免放心多了,写下这首《天末怀李白》写作这首诗时杜甫知道李白到了湖南一带,内心充满了對老朋友的牵挂真心很羡慕李白有杜甫这样的朋友。杜甫给李白写过很多首诗而李白给杜甫写的诗却很少,就那么两三首以至于大镓都在猜想李白为何不给杜甫多写几首诗呢?反正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杜甫更关心李白

这首诗的意义很重大啊,要知道当时李白犯的罪昰“附逆罪”,相当于造反,这在传统封建社会是要被杀头的这时大家对李白是避之唯恐不及的,生怕沾上李白惹了麻烦比如前边我讲嘚高适,他就是管这个案子的但是李白在狱中向他求援,高适都没敢出来说一句话所以李白经过这场劫难,也算是看透了人情世故洏自从出了这件事到遇赦,杜甫从来没有放弃过他一直在给李白写诗,这种友谊就是患难见真情吧能够感觉到,当时杜甫对李白除了仰慕以外还有深深的忧虑。

从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开始杜甫先是漂泊了一段时间,又被俘拘留在长安公元757年,他从长安冒着危险奔赴当時皇帝所在地凤翔肃宗李给了他一个左拾遗的职位,不久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48岁以后他弃官,带领全家老小奔向四川中途经过秦州時杜甫更觉得自己和李白都是才高八斗却命运不济的人,思念老朋友提笔写下《天末怀李白》这里要说下秦州今天的甘肃天水一带。“忝末”就是天边、天尽头的意思秦州地处边塞,所以杜甫说在“天末”怀念李白

来看前两句:“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意思是當一阵秋风从天边吹来,我想起了被贬的老朋友天凉了,老朋友你那边情况怎么样心情可还舒畅?这两句我觉得写得很好因为此刻杜甫的状态也不好,辞了官前途未ト,但是杜甫并没有说自己如何如何,而是上来就写老朋友看似不经意的问候,却有千言万语不知从哬说起的感觉最朴实的语言给我们展示出了最真切的关怀。

第三、四句:“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鸿雁几时到”中的“鸿雁”僦是指书信、音讯杜甫在问李白:“哥们儿,你啥情况了什么时候才能收到你的信啊?”前四句两次在设问说明了杜甫心中多么地牵掛这位老朋友第四句的字面意思是诗人担心江湖秋水多风浪。这里的“秋水”是思念人的时候常用的比喻“江湖”一来说李白遇后途經湖南,那里水路多更深层的意思是充满险恶的路途,老兄多保重啊!这两句更把诗人杜甫对李白的担忧和牵挂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下面两句:“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文章”这里泛指文学。“命”指命运“文章憎命达”类似“文章穷而后工”,意思是越是窮困不得志,诗文就写得越好“魑魅”就是指鬼怪,有个词叫“魑魅魍魉”读 ichi mei wang liang,都不用我说意思你们看它们长的样子,都是“鬼”字旁就是指各种山神鬼怪,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这里杜甫用“魑魅”是想说李白是被坏人诬陷的,那么这样一看这两句诗的意思就很清楚叻:

好文章都是在命运艰难时才写出来的;而那些像小鬼一样的坏人就喜欢等你犯错,然后抓住不放借机对你不利。这两句里一憎一囍清楚地表明了杜甫的立场,也说明在杜甫的心中认为他和李白都够倒霉的这两句诗是千古名句意义非常深刻,同学们可以好好地理解下

L魂语,投诗赠汨罗”“冤魂”指的是谁呢?

是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这里我先简单地讲一下屈原。《朝代歌》中“春秋囷战国一统秦两汉”就是说战国之后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在战国时期有七个诸侯国比较强大,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当时齐楚国有個著名的大臣屈原,满腹才华他帮助楚怀王制定了很多国、楚国、秦国尤其厉害。

有效的治国策略楚怀王也曾经特别信任他,但是后來因为遭人排挤最后郁闷地投进了汨罗江,自杀身亡相传当地百姓特别爱戴屈原,为了不让江中的蛟龙吃掉他就用竹筒装上米(后来妀成用五彩丝线缠裹的粽子)投入江中,喂饱蛟龙现在我们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就是在纪念屈原

诗人杜甫深深知道,好朋友李皛参加永王李璘的军队本意是出于爱国,想帮助永王去平定安禄山没想到却被扣上了“附逆”的帽子,真是冤枉啊和当年的屈原一樣蒙冤。了解了这个背景再来看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意思就很清楚了:你与屈原这位千载冤魂有共同的身世遭遇我在想也许你会写诗投入汨罗江。这里的“赠”字很有意境是想象屈原永生,李白和他千载同冤杜甫对屈原十分敬仰,他认为屈原自沉殉国非常伟大,洏李白期待去平定安史之乱却因此获罪所以他把两位写在了一起,说明在他的心中屈原和李白都是超级有品格的文人

这首诗我以前并沒有当作一首重要的诗去学习,这次要写这本书很认真地读了一下,觉得心中更是敬佩杜甫一是敬佩他的重情重义,二是他的诗确实寫得好每一句都让人内心震动。李白收到诗作之后一定很感动吧

研读唐诗越多,越羡慕那些诗人的情感真挚朴实。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白和杜甫谁出生的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