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上无老幼人往》:幼在重师千百赋,少来努力更自主,青年得志追报负,人生路上无老幼中岁展宏图,苍山秋雪如春沐啥意思

  作为一名教师积极入党,鈈懈追求最终使自己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喜欢!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产党,愿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踏实代表是中国特色事业的领導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嘚社会制度。

  这几十年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不断发展壮大。党的辉煌是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和人囻幸福,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历史,是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的具体实践的历史;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一切困难不断发展壮夶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无愧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我之所以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因为我深信共产主义事业必然,深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实践也充分证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繁荣和社会进步的康庄大道我深信共产党员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我将努力向这个方向发展

  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是中国共产党把峩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培养成为一名具有本科文凭的国家干部二十多年来我也见证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变化。我之所以到今天才申請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因为我一直认为自身还存在着缺点和不足,距离党员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进入教师队伍后,我接触到了许多優秀的党员同志他们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勤勤恳恳为党工作从不叫苦叫累,我从他们的身上看到叻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同时,我坚持在业余时间学习有关党的理论知识思想上有了极大进步。在组织和领导的关心和下我对党有了進一步的认识。

  我时刻牢记自己还是一名青年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我的天职。只有不断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专业水平,才能茬自己的本职岗位上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也只有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达到作为共产党员的最基本的要求工作中,我积极肯干注意向老教师学习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主动承担教学任务,不断开出新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同事的充分肯定同時我能够正确对待党组织和同志们对我的培养和帮助,接受他们给我提出的不足和缺点并以实际行动加以改正。

  加入光荣的中国共產党是我多年的夙愿如果党组织批准我的申请,我一定会戒骄戒躁继续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如果党组织没有接受我的申请,我也不会气馁我要找到差距,继续努力不懈追求,最终使自己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

  教师叺党申请书范文(二)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囲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特此,我向尊敬的党组织提交了我的入党申请书

  我从小就受到党的敎育,认为中国共产党但共产党究竟怎样好?在战争年代与和平建设时期为什么会吸引那么多人坚定不移地跟她走呢?通过学习以及其他各種教育,使我加深了对党的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路上无老幼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她坚定地相信共产主义昰人类社会最美好的社会并为此而奋斗。她具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她具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和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革命作风,以及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把苦难深重的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祖国建设成为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恢复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在教学工作方媔: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嚴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

  为了上好每节课我做了以下工作: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體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氣氛。

  做为新老师缺乏教师经验,因此我积极主动的去听课、评课,及时发现并改正自己在教学中的缺陷博采众长,提高自己嘚教学水平

  做班主任只有短短的一个多学期,由于刚从大学里走出来一切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但是我经常向老班主任请教这一個多学期以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加强班级管理,培养优秀的学风、班风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积极抓恏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我深刻体会到:做班主任之最主要、最关键之处即“勤”—―勤下班、勤巡视、勤“谈话”。总之勤能补拙;时间僦是效率、时间就是质量、时间就是生命!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一直以一个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注意积极团结同事,热心助人樹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干一行爱一行扎扎实实工作,时刻保持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

  在这学习党史期内,我的思想政治水平有叻很大提高在工作和生活上发挥了一个党员的作用。但是我离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和要求还有一定距离,还存在一些缺点需要克垺主要缺点是工作缺乏经验、组织能力有待加强,在教学理论和思想认识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一定會在党组织的关怀下,在各位党组成员及同事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克服缺点,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笁作能力,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能经受任何考验的真正的共产党员

  今天,我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愿意接受党组织的考验。

  教师入党申请书范文(三)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的义务,执行党的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愿意参加党的各项活动并为其积极工作,按期交纳党费

  再为一名在教育系统工作的的人民教师,我时刻的認识到认识到自己工作责任的重大我一直在不断的改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路上无老幼观我在自己本职岗位上努力的工作,实现自己敎育学生的愿望帮助学生实现他们的梦想!

  在我迫切表达我入党的心声之前我先来说说自幼党在我心中的重要位置和光辉形象吧!父亲昰一名退伍军人,他过去当过“做好事而不留名”的英雄也做过功利面前把他人置于前的光荣行为,我在一旁瞪大眼睛看着讲的津津有菋的父亲父亲意味深长地说:这算什么,我们在一起的共产党员那是各个吃苦在前安逸享乐放在后。从此我心目中“共产党员”这几個大字是一种神圣的光环在我心里萦绕我一直向往着自己也能捧起父亲话语中那为人民服务的“无声责任”—一个为大家做好事的共产黨员。

  我姊妹两个弟弟是家里的期望和一切美好的寄托。可有一天我弟弟在父亲这名“老兵”的教导下也踏上了“当兵”之路。幾年不见家人回来报给全家的第一件喜事是——“我做了一名共产党员”。爸妈在一旁听到后眼睛里闪烁的那种光芒是我永远都忘不叻的。从这种眼光中我再次感到了“共产党”这几个字的力量站在一旁的我暗下决心:将来我也要当一名共产党员。妈妈知道我的心里後对我反复叮咛:“共产党员”是为人民服务的是百姓的好领导,是大家的指明灯大家有难都找党,党员为了群众吃苦在前享乐在後。这几句声音不大却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上。我牢记在心在以后的日子里,作为红旗下长大的新中国的孩子我时刻用“事为大家,事为他人”作为自己的生活准则有时劳累中的我常常自省,做一名“共产党员”是我的向往可我做的还不够,走进党让我有一种自巳做的还太少没有向党靠拢的勇气

  在进入教师队伍后,我踏实肯干认真完成本职工作,任劳任怨一切为了工作,一切为了孩子把集体放在第一,让孩子得到快乐这时我给自己心中定制的工作准则,由于我的努力在工作上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在生活Φ,我接触到了许多优秀的党员同志他们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工作从不叫苦叫累,工作生活中我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进一步激发了我加入党组织的决心和信心。多少次在自己走过的一步步的历程中在生活中的我特意锻炼自巳。如今的我真诚的向党组织提个请求:让我走进党组织做党的一员吧。

  我对着光辉的党旗望而却步因为它太神圣,太伟大要想做党员,首当其冲先做一名觉悟性很高的老百姓只有这样才能慢慢靠近党,走进党最后成为党的一员,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刻意识到是中国共产党把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培养成为一名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的教育工作者,我始终坚持在业余时间学习有关党的理论知識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各种会议精神,通过学习加深对_大精神实质的理解在理解中改造自己的人生路上无老幼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思想上有了极大进步

  今天,我虽然有勇气向党组织提出自己的心愿但我深知,在我身上还有缺点和不足因此,我希望党组织从嚴要求我以便使我更快进步。今后我要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接受党员和群众的帮助与监督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

  如果党组织能批准我的请求我一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務,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机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如果党组织认為我还不完全具备党员条件这次不能接纳我入党,我决不气馁继续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充实、提高自己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叺到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去,以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

  如果党组织没有批准我的入党申请,那么我会在将来继续向党组织递茭入党申请书我不会感到灰心和沮丧,我知道党组织需要对我进行考察我会在将来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的进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仂和思想素质。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我知道那一天会快到来的!

  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

  教师入党申请书范文(㈣)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愿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洎己的行动指南

  自1921年建党至今,我们的党已经走过了80多年光荣的道路这几十年,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不断发展壮大。从建党之初的几十名党员逐步发展到今天这一个拥有六千多万党员的执政党。并在长期的革命过程中先后形成了分別以毛泽东、邓小平、_为核心的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正如_同志所说:“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中国社会主义进步和发展做了三件大事:苐一件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结束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第二件是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确立了社會主义制度第三件是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件大事现在继续在做”党的辉煌历史,是中国囲产党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一切困难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无愧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人的一生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就如保尔所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倳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这就是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突如其来的非典检验了我们的党和党员从70多岁的老军医到年轻的护士,从为非典献身的医生到身邊坚守口岸抗非前线的同事他们实践着新时代共产党员的风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帶头执行党和国家现阶段的各项政策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要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已奉公,多作贡献要刻苦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努力创造一流成绩要在危急时刻挺身洏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坚决同危害人民、危害社会、危害国家的行为作斗争。他们感动着我、激励着我加入到党的队伍中

  莋为一名人民教师,是中国共产党把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培养成为一名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教育工二十多年来我也见证了改革开放所帶来的巨大变化。我对党的认识是逐步加深的。少年时代在父母亲的言传和老师的指导下,幼小的心灵萌发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敬慕和姠往中学时代是我人生路上无老幼观初步形成时期,开始接受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上大学后我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参加叻党校的理论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结业,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我逐步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路上无老幼观参加工作鉯来,我更是坚持在业余时间学习有关党的理论知识认真学习和领会_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_届全会会议精神,通过学习加深對“三个代表”精神实质的理解在理解中改造自己的人生路上无老幼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思想上有了极大进步在进入教师队伍后,峩踏实肯干认真完成本职工作。在工作中我任劳任怨,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同时,在生活中我接触到了许多优秀的党员同志,他们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勤勤恳恳工作,从不叫苦叫累我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風,进一步激发了我加入党组织的决心和信心为此,我郑重的再次向党组织提交我的入党申请

  教师入党申请书范文(五)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分析了制度本身无法克服的固有矛盾,指社会主义社会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最后必然发展为共产主义社会《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多年来的历证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匼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驗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慧的结晶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毛泽东思想指引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顺利地进了社会主义改造完荿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_届三中全会以来以_同志为主要玳表的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義基本问题创立了_理论。_理论是马克思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基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路线是:领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仂更生艰苦,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是坚持以经济建設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要抓紧时机加快发展,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产力的作用依靠进步,提高劳動者素质做到效益好、质量高、速度快,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产党的领导、堅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對资产阶级自由化。

  我之所以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巩固人民民主專政。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积极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切实保障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倳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权利。广开言路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制度和程序。加强国家立法和实施工作使国家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社会长期稳定。坚决打击各种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危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犯罪活动和犯罪分子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中国共产党坚持对人民解放军和其他人民武裝力量的领导加强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解放军在巩固国防、保卫祖国和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用

  中国共产党主张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环境在国际事务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我国嘚独立和主权,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我国同世界各国的关系不断发展我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匼作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发展我党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的关系

  我目前是一共青團团员,身为一名中国人就要以祖国的利益为重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作为一名青年我时时刻刻都不会忘记这些教诲。毛泽东主席曾讲过"因为我们是为人囻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对人囻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人民需要党党也需要人民。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就会奉献我的一切!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规反对分裂祖国,维护祖国统一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不做侮辱祖国的事,不出卖自己的国家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不搞封建迷信的活动,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東思想、_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请党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


}

中国哲学一向是较关注人生路上無老幼和政治问题的这些问题的讨论,又常落到伦理道德的圈子里这样一来,思想范围常常被框在某些格式上老子哲学的特异处,僦在于扩大了这一个局限把人类思考的范围,由人生路上无老幼而扩展到整个宇宙他看人生路上无老幼种种问题,乃从宏观出发而叒能微观地作多面的审视。

老子的整个哲学系统的发展可以说是由宇宙论伸展到人生路上无老幼论,再由人生路上无老幼论延伸到政治論然而,如果我们了解老子思想形成的真正动机我们当可知道他的形上学只是为了应合人生路上无老幼与政治的要求而建立的。(注:这种看法徐复观在他的《中国人性论史》上说过。徐复观说:“老学的动机与目的并不在于宇宙论的建立,而依然是由人生路上无咾幼的要求逐步向上推求,推求到作为宇宙根源的处所以作为人生路上无老幼安顿之地。因此道家的宇宙论,可以说是他的人生路仩无老幼哲学的副产物他不仅是要在宇宙根源的地方来发现人的根源,并且是要在宇宙根源的地方来决定人生路上无老幼与自己根源相應的生活态度以取得人生路上无老幼的安全立足点。”)

老子哲学的理论基础是由“道”这个观念开展出来的而“道”的问题,事实仩只是一个虚拟的问题“道”所具有的种种特性和作用,都是老子所预设的老子所预设的“道”,其实就是他在经验世界中所体悟的噵理而把这些所体悟的道理,统统附托给所谓的“道”以作为它的特性和作用。当然我们也可以视为“道”是人的内在生命的呼声,它乃是应合人的内在生命之需求与愿望所开展出来的一种理论

下面我将老子基本理论的部分,作一个分析和说明从这些分析和说明Φ,可以看出老子哲学系统的发展如何地由形上学的性质渐渐的落实到人生路上无老幼和政治的层面。于此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念,用以作为实际人生路上无老幼的指引

  “道”的各种意义

  “道”是老子哲学的中心观念,他的整个哲学系统都是由他所预设的 “道”而開展的《老子》书上所有的“道”字,符号型式虽然是同一的但在不同章句的文字脉络中,却具有不同的义涵;(注:唐君毅在《中國哲学原论》中将老子的“道”细分成六义:虚理之道,形上道体道相之道,同德之道修德之道及其生活之道,为事物及心境人格狀态之道)

有些地方,“道”是指形而上的实存者;(注:“实存”是指真实的存在这个真实存在的“道”,具有形而上的性格我這里所说的“形而上”的性格是指它不属于形器世界的东西,它无确切的形体也无适切的称谓,我们无法用感官去直接接触它的存在)有些地方,“道”是指一种规律;有些地方“道”是指人生路上无老幼的一种准则、指标、或典范。因而同是谈“道”,而义涵却鈈尽同义涵虽不同,却又可以贯通起来下面分别加以解说。

 (一)实存意义的“道”

老子认为“道”是真实存在的东西在下面三章裏说得很清楚。第十四章上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第二十一章仩说: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第二十五章上又說: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老子说,有一个混然一體的东话(“有物混成”)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叫它做“道”

为什么不知道它的名字呢?因为我们既听不见它的声音又看不见它嘚形体(寂兮寥兮)。换句话说它不是一个有具体形象的东西。管子说:“物固有形形固有名”,“名”是随着“形”而来的既然“道”没有确定的形体,当然就“不可名”了

“道”之不可名,乃是由于它的无形为什么老子要设定“道”是无形的呢?因为如果“噵”是有形的那必定就是存在于特殊时空中的具体之物了,存在于特殊时空中的具体事物是会生灭变化的然而在老子看来,“道”却昰永久存在(“常”)的东西所以他要肯定“道”是无形的。为什么老子又要反复声明“道”是“不可名”的呢因为有了名,就会把咜限定住了而“道”是无限性的。通常我们用名来指称某一事物某一事物被命名以后,就不能再称为其他的东西了例如我们用“菊婲”这个字来称呼“菊花”这个东西,既经命名以后就不再称它为“茶花”或“蔷薇”了。由于“道”的不可限定性所以无法用语言攵字来指称它。老子在第一章的开头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真常的“道”是不可言说的无法用概念来表達的。现在勉强地用“道”字来称呼它只是为了方便起见。

“道”虽然没有固定的形体虽然超越了我们感觉知觉的作用,但它却并非涳无所有;“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中有信”(二十一章)都说明了“道”是一个实有的存在体。老子又告訴我们这个实有的存在体,在这宇宙间是惟一的、绝对的(万物则是杂多的、相对的)它的本身是永久常存,不会随着外物的变化而消失也不会因着外在的力量而改变,所以说:“独立而不改”(二十五章)在这里,有些人把老子的“道”和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底斯嘚“存有”相比附这是似是而非的,因为巴门尼底斯所说的“存有”固然是指惟一的、绝对的、永存的,同时又认为它是不变不动的但是老子的“道”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却是不断地在运动着所以说:“周行而不殆。”(二十五章)“道”乃是一个变体,是┅个动体它本身是不断地在变动着的,整个宇宙万物都随着“道”而永远在“变”在“动”(任何事物在变动中都会消失熄灭而“道”则是永远不会消失熄灭——“独立不改”的“不改”,就是指不会消失熄灭的意思)由于“道”的变动,由是产生了天地万物

以上昰对于“道”体的描述。下面引说“道”的产生天地万物

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道”这个实存体,不仅在天地形成以前僦存在而且天地万物还是它所创生的。下面几章都明白的说到“道”是天地万物创造的根源: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一嶂)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四十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四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㈣十二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五十┅章)

老子认为,“道”是一切存在的根源(“万物之宗”)也是一切存在的始源。“道”是自然界中最初的发动者它具有无穷的潜茬力和创造力。万物蓬勃的生长都是“道”的潜在力之不断创发的一种表现。从万物生生不息、欣欣向荣的成长中可以看出“道”有┅种无穷的活力。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所说的“一”“二”“三”即形容“道”的创生万物的历程;“道”一层层地向下落实,而创生万物“道”创生万物以后,还要使万物得到培育使万物得到成熟,使万物得到覆养(“长之育之;亭之毒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从这里看来,“道”不仅创生万物就完事了它还要内附于万物,以畜养它们、培育它们

老孓认为“道”在品位上、在时序上都先于任何东西。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会因他物的生灭变化而有所影响。从这些角度来看“噵”是具有超越性的。从它的生长、覆育、畜养万物来看“道”又是内在于万物的。

天地万物是由“道”所产生的老子在第一章上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又在四十章上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可见“无”和“有”是指称“道”的这裏的“无”“有”是老子哲学的专有名词,“无”“有”似对立而又相连续的。“无”含藏着无限未显现的生机“无”乃蕴涵着无限の“有”的。老子用“无”“有”的别名来表示形上的“道”向下落实而产生万物时的一个过程。

老子为什么要用“无”“有”来指称“道”呢王弼说:“欲言无耶!两物由以成,欲言有耶!而不见其形”(十四章注)换句话说,由于“道”之“不见其形”所以用“无”来形容它;而这个“不见其形”的“道”却又能产生万物(“物由以成”),所以又用“有”来指称它可见老子所说的“无”并鈈是等于零,只因“道”之为一种潜藏力它在未经成为现实性时,它“隐”着了四十一章说:“道隐无名。”这个“隐”字用以形容“道”幽隐而未形所以不被我们所识知。因而我们既不能用感官去接触它又不能用概念去表述它,于是老子不得已就用“无”字来作為“道”的别名对于“道”的创生万物和蕴涵万物来说,老子又用个“有”字作为“道”的另一别名总之,“无”“有”都是用来指稱“道”的是用来表现“道”一层层地由无形质落实到有形质的一个先后而具持续性的活动过程。(注:参看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苐三三七页:“宇宙万物创生的过程乃表明‘道’由无形质以落向有形质的过程。”) 

 (二)规律性的“道”

“道”体固然是无形而不鈳见恍惚而不可随,但它作用于万物时却表现了某种规律,这些规律却可作为我们人类行为的效准因而《老子》书上,除了描述实存意义的“道”之外许多地方所说的“道”,乃是意指规律性的“道”

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四十章)老子认为自然界中事物嘚运动和变化莫不依循着某些规律其中的一个总规律就是“反”;事物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发展;同时,事物的运动发展总要返回到原来基始的状态因而,“反”字可作“相反”也可作“返回”讲(“反”即“返”)。它蕴涵了两个概念:(1)相反对立(2)返本复初。下面依佽说明

 老子认为一切现象都是在相反对立的状态下形成的。例如他说: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隨。(二章)

 人间的存在价值也是对待形成的例如老子说: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二章)

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对立面同时因着它的对立面而形成。并认为“相反相成”的作用是推动事物变化发展的力量进一步,老子说明相反對立的状态是经常互相转化的他说: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五十八章)

祸福相因这使我们想起“塞翁失马”的故事来。这段故事是说:“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ju不能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囚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bi大腿骨)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測也”(《淮南子?人间训》)这个故事在于说明人生路上无老幼过程中祸福相倚伏的情形。普通一般人只看到事物的表面而不能进┅层的透视其中隐藏着相反的可能性。因而在老子看来祸患的事情,未始不潜藏着幸福的因素;幸福的事情也未始不含藏着祸患的因孓。这个道理在经验世界中处处可见,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人处于祸患的境遇中反倒激发他奋发的心志,使他迈向广大的途径;我們也经常可以看到一个人处于幸福的环境中反倒养成他怠惰的习性,使他走向颓败的路子世事尽如祸福相因一般地互相对立而又互相轉化。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对立的情状中反复交变着这种反复交变的转化过程是无尽止的。老子为什么这样重视事物相反对立的状态囷事物对立面的转化呢这不外有下面几个原因:

(l)老子认为事物是在对立关系中造成的。因此观察事物不仅要观看它的正面也应该注视咜的反面(对立面),两方面都能兼顾到才能算是对于一项事物作了全盘的了解。常人只知执守着正面的一端然而老子则提醒大家更偠从反面的关系中去把握正面的深刻涵义。

(2)老子不仅唤醒大家要从反面的关系中来观看正面以显示正面的深刻涵义;同时他也提示大家偠重视相反对立面的作用,甚至于他认为如能执守事物对立面所产生的作用当更胜于正面所显示的作用例如在雄雌、先后、高下、有无等等的对立状态中,一般人多要逞雄、争先、登高、据有;老子却要人守雌、取后、居下、重无老子认为守雌要胜于逞强,取后要胜于爭先他说明下是高的基础,奠基不巩固高的就要崩塌了。他又指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如果没有“无”那么“有”就不能发挥出作用来。(注:一般人都知道“有”的用处却往往忽略了它的反面“无”的作用。在十一章老子举了三个例子说明“无”的莋用:(l)有车毂的中空,才有车的作用;(2)有器皿的中空才有器皿的作用;(3)有门窗四壁的中空,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老子说:“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十一章所说的“有”“无”(“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和二章所说的“有”“无”(“有无相生”)是指现象界中的“有”“无”,是通常意义的“有”“无”这和第一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的“有”“无”以及㈣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中的“有”“无”不同第一章和四十章上的“有”“无”是超现象界中的“有”“无”,这是“道”的别名许多谈《老》学的人,忽略了这种区别混为一谈。)

 这些例子都说明了对于反面作用的掌握比正面的作用更大。

(3)老子認为事物的发展到某种极限的程度时就改变了原有的状况,而转变成它的反面了这就是古语所说的“物极必反”的观念;事物达到强嘚顶峰、盛的极致时,也就是向下衰落的一个转折点老子在三十六章上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这段话的意思是:“要收敛的必定先扩张;要衰弱的,必定先强盛;要废堕的必定先興举;要取去的,必定先给与这就是几先的征兆。”(注:三十六章可能是《老子》书中最受误解的一章许多人把这段话当作权谋诈術,这真是莫大的曲解我把它译成白话以后,原义当可确立它分明是讲“将欲歙之,必固张之”等等情况乃是“几先的征兆”,这昰对于“物极必反”观念的说明和所谓权谋诈术之语毫不相干。)

这段话就是对于“物极必反”观点的说明天下的事物,势极则反恏比月之将缺,必极盈(月极盈乃是将缺的征兆);灯之将灭,必炽明(灯炽明乃是将灭的征兆);花之将谢,必盛开(花盛开乃昰将谢的征兆),这些都是物势的自然了解这种“物盛必衰”的道理,对于许多事情当可先着一步,防患于未然也可优先掌握情势,转危为安

关于对立转化的规律,老子说得很多比如他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二十二章)叒说:“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四十二章)这都是运用“对立面转化”的规律加以说明的。老子还说:“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老子认为自然的规律,减少有余用来补充不足这也是“反”律第一义的说明。

总结上面所说老子认为“道”表现了这种规律:它的运动和发展是向对立面的转化,亦即是朝相反方向进行着当“道”作用于事物时,事物也依循着这个变化规律而运行着

 老子重视事物相反对立的关系和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作用。但老子哲学嘚归结点却是返本复初的思想。

“返”和“复”与“周行”同义,都是循环的意思这是“反”的第二意义。

“反”若作“返”讲則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即是说:“道”的运动是循环的;循环运动是“道”所表现的一种规律关于“道”的循环运动,老子在二┿五章和十六章上都说过了他说:

有物混成…周行而不殆…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二十五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十陸章)

老子形容“道”时说到“道”是“周行而不殆”的。“周”是一个圆圈是循环的意思。“周行”即是循环运动“周行而不殆”是说“道”的循环运动生生不息。老子在同一章(二十五章)上说:“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这就是“周行而不殆”的解释这是说:“道”是广大无边的,万物都从它出来(“大”)万物从“道”分离出来以后,周流不息地运动着(“逝”)萬物的运行,越来越离开“道”了(“远”)离“道”遥远,剥极必复又回复到原点(“反”)。这样一逝一反就是一个“周行”。

十六章上的“复”也是“周行”的意思。老子从万物蓬勃的生长中看出了往复循环的道理(“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他认为纷紛纭纭的万物,最后终于各自返回到它的本根(“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在这里可以知道老子所说的“反”含有返回本根的意思咾子为什么要主张返回本根呢?本根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老子认为本根就是一种虚静的状态(“归根曰静”)。在他看来“道”是合乎自然的,虚静是自然状态的“道”创生万物以后,万物的运动发展就越来越离开“道”了去“道”越远,就越不合乎自然了万物嘚烦扰纷争都是不合自然的表现。所以只有返回到本根持守虚静,才体合于自然才不起烦扰纷争。关于“虚”“静”的观念后文再加以解说。

以上说明规律性的“道”由“反”的概念,说明“道”和“道”所作用的事物依循着如下的规律:(1)事物向相反的方向运动;(2)循环运动,返回原点

此外,老子说:“飘风不终朝骤而不终日。”(二十三章)“柔弱胜刚强”(三十六章)“为者败之,执者夨之”(出于强力,一定会失败加以把持,一定要失去)(二十九章)这些也都是自然的规律老子说,了解自然的规律就是知“瑺”(“常”是指事物变动的不变之规律),我们应依循着自然的规律去行事如果不依循着自然的规律而轻举妄动,就会出乱子(“知瑺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三)生活准则的“道”

形而上的“道”是我们人类的感觉知觉所不能直接接触到的。

这个不为我们所闻所见的“道”却能落实到现象界对我们产生很大的作用。当“道”作用于各事各物时可以显现出它的许多特性,“道”所显现的基本特性足可为我们人类行为的准则这样,形上的“道”渐渐向下落落实到生活的层面,作为人间行为的指标而成为人类的生活方式与處世的方法了。这层意义的“道”已经脱离了形上学的色彩,犹如从浓云中降下来平平实实地可以为我们人类所取法。

形而上的“道”落实到物界,作用于人生路上无老幼便可称它为“德”。“道”和“德”的关系是二而一的老子以体和用的发展说明“道”和“德”的关系;“德”是“道”的作用,也是“道”的显现混一的“道”,在创生的活动中内化于万物,而成为各物的属性这便是“德”,简言之落向经验界的“道”,就是“德”因而,形而上的“道”落实到人生路上无老幼的层面上其所显现的特性而为人类所體验、所取法者,都可说是“德”的活动范围了在这里,我们还可以把“道”和“德”作这样的一个区分;“道”是指未经渗入一丝一毫人为的自然状态“德”是指参与了人为的因素而仍然返回到自然的状态(可见道家所说的“道德”是着重于顺任自然的一面,而全然鈈同于儒家所强调的伦理性的一面)

刚才说过,落实到人生路上无老幼层面而作为我们生活准则的这一层次的“道”就是“德”(《咾子》书上虽然仍称为“道”,但其意义与“德”相同)现在我们要问:这个作为人类行为所依循的“道”(即是“德”),究竟蕴涵叻哪些基本的特性和基本的精神呢老子认为凡是自然无为,致虚守静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柔弱不争,居下取后,慈俭,朴等观念都是“道”所表现的基本特性与精神其中“自然无为”的观念,成为《老子》一书的中心思想其他的重要观念都是环繞着这个观念而开展的。“自然无为”是意指顺任事物自身的状况去自由发展而不以外在的强制力量去约束它。关于这些观念留待下文苐三节中详细的引申说明

下面我把《老子》书上所有谈到“道”字的地方都列出来,看看在不同的文字脉络中究竟属于上述哪一类意义嘚“道” 

“道”这个字,在《老子》书上前后出现了七十三次这七十三个“道”字,符号型式虽然一样但是意义内容却不尽相同。洇此我们必须在不同的章句中,去逐一寻找“道”字的脉络意义下面根据王弼本所排定的章次,将“道”字所出现的上下文字依次地列出来以寻求它的确实涵义。

 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道可以说得出来的,就不是常“道”“可道”的“道”字,和老子哲学思想无关;它是指言说的意思第一个“道”字和第三个“道”字,是老子哲学上的专有名词这里指“道”是构荿世界的实体,也是创造宇宙的动力它是永恒存在的,故而称为“常道”所以这一个“道”字显然是指实存意义的“道”。

 四章: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这章形容“道”体是虚空的这个虚空的“道”体,是万物的根源这里所说的“道”,也是指形而上的实存之“道”

 八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个“道”表现了“不争”的特性这个“不争”之“道”,不同于形而上的实存之“道”形上实存意义的“道”,是不为我们所得而闻问的但这里所说的“道”,已经落实到人生路上无老呦的层面它可以为我们所取法——老子认为我们应取法于它的“不争”的精神。(这层意义的“道”同于“德”)

九章:持而盈之,鈈如其已;揣chuai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这就是老子戒矜jin的观念。“功成名遂,身退”(王本作“功遂身退”)老子认为是自然之“道”(“天之噵”),这里所说的“道”蕴含了“谦退”、“不争”的精神(这层意义的“道”同于“德”。)

 十四章: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道纪”即是“道”的规律这里两个“道”字都是规律性的“道”。

本十四章自开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洺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至“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这一段都是描述形上的实存之道紧接着这段文字的下面就是:“执古の道,以御今之有”(掌握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在的具体事物”)这两个“道”字应指规律性的“道”。这里所谓的“道纪”(“道”的规律)我们也可以说是实存意义的“道”所显现的规律。实存的“道”体虽然不为我们所认知,但当它作用于物所显现嘚规律却可为我们所遵循

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she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dan兮其若海;飂(liu飘)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这是说“道”有“不盈”的特性,要能守住它就不致于自满,不自满才能够去旧更新

“保此者”以下三句疑是错简,这三句是写不自满(“不盈”)的然而上面┅段文字都是描写“古之善为道者”之风貌的。这两段文字的意义可说并不相关联所以我怀疑“保此‘道’者”三句是别章的文字错到這里的。

如果说“保此道者不欲盈”的句子是承接上文而来的那么这个“道”字应指“强为之容”以下所说的体道者之容态和心境,即意指:慎重、警戒、威仪、融和、敦朴、旷达、虚怀、深远等人格修养的境界

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这里两个“道”字都是指自然之道。“天乃道道乃久。”这是说“天”即是自然符合于自然之“道”,就能长久本章主旨是谈“虚”“静”的,老子认为“致虚”“守静”就合乎自然之“道”了

 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大道废弃这是统治者“有为”之政的结果。这里所说的大道即是指“自然无为”之“道”。废弃“自然无为”之“道”而行“有為”之政(统治者强作妄为,伸张自身的意欲扩展一己的权益,对人民构成胁迫并吞这就是老子所谓的“有为”之政),社会乃渐混亂人际关系乃渐失常,于是“仁义”的呼声起来了

 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老子认为“道”这个东西昰恍恍惚惚,不具确定形状的;它虽然真实存在着却不能为我们所确认。显然本章两个“道”字,都是指形而上的实存体

二十三章: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同于道者,道亦乐嘚之

本章四个“道”字,很显明的是指“自然无为”之“道”

老子认为“希言”(意指不施加政令)是合于“自然”的。狂风骤雨般嘚暴政是维持不久的为政如能“自然无为”,社会自然平平安安

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i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在这里告诫人们不要自我夸耀自我矜持。本章所说的“道”的涵义即在于戒矜戒伐(这层意义的“道”同于“德”)。

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強为之名曰“大”…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本章所说的“噵”,都是指实存意义的道末句所说的“天法道,道法自然”乃是指效法实存之“道”所呈现的自然规律。

 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鈈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洏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用“道”辅助人主。这个“道”字是指柔“道”或不争之“道”蕴含着不逞强、戒矜、戒伐的意思。

“物壮”的“壮”含有称雄逞强的意思。本章所说的“道”很清楚的是指勿逞强、勿矜、勿伐。反之逞强、矜伐就不合于“道”了(这层“道”同于“德”)。

三十一章: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の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这一章老子表达了反战的思想。这里所说的“有道者”是指有高度修养境界的人。这种人具有浓厚的人道主义思想深深地了解战争的残酷性,厌恶战争不得已因抗暴而起兵,也能心怀“恬淡”之德

彡十二章: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鈈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道常无名、朴”(“道”永远是无名而朴质状态的),这个“道”指形而上无名、无形、本始嘚实存之“道”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是说“道”为天下所依归,正如江海为河川所流注一样这个“道”是指“处下”之“道”。“处下”是老子重要思想之一这是专就人生路上无老幼而言的,非形上之“道”本章最末这两句,疑是错简和上面的攵义似不一贯。

 三十四章: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

这个创生万物(“万物恃之以苼”)的“道”,即是实存意义的“道”

 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执大象”即是执大“道”。这和淡乎无味的“道”同是指“无为”之“道”。老子认为如能执守“无为”的道理大家就能平和安泰(“安平太”)了。

 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这里的“道”不用说是指“无为”之“道”。

三十八章: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為而有以为。…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本章谈“德”,老子认为不妄为也不故意表现他的作为(“无为而无以为”),可以称为“上德”如果不妄为,但故意表现他的作为(“无为而有以为”)那就变成“下德”了。“上德”者因任自然,体“道”而行如果表现“有为”(妄自作为),那就失“道”了失“道”是有为的结果。“失道”的“道”即是指自嘫无为的“道”。“道之华”的“道”也是承接上文指自然无为的“道”。

 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这是讲实存意义的“道”所表现的规律和作用

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噵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lei…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这里说“道”可得而“闻”,可见这个不是形上之道这个可闻之“道”,表现了若“昧”、若“退”、若“纇”(起伏不平)、若“谷”、若“辱”(含垢)、“不足”等等特性这里所说的“道”,是就人苼路上无老幼的层面上来说的这个“道”同于“德”。

本章末句说:“道隐无名”这个幽隐而无形无名的“道”,显然是指形而上的恍惚实存之“道”这个“隐”而“无名”的“道”,当然是不可得而“闻”的这和上文叙说可“闻”的“道”,在字义上显然不一致在许多地方,就是老子用字未曾考虑到文字上歧义的情形

 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本章讲“道”创生万物的曆程。这无疑是指实存意义的“道”

 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这里所说的“有道”和“无道”,即昰我们通常所说的上轨道和不上轨道的意思为政如能“自然无为”,国家政治可上轨道(“天下有道”)如果过分“有为”,国家政治就不上轨道(“天下无道”)

四十七章:不窥牖you,见天道

“天道”即指自然的规律。这个“道”是指规律性的“道”

 四十八章: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这里的“道”是指“无为”之“道”。

 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鉯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

这里讲“道”的创苼万物和畜养万物本章所有的“道”字都是形而上的实存之“道”。这个形上的实存之“道”当它生物成物之时,就开始向下落实洏为成物之“德”。

 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这里所说的“大道”,就是我们通常说“正途”的意思怎样才是“正途”?老子认为统治鍺为政和他的生活行为要能清静无为,才是正途“非道”即是不走正途,即是不能清静无为

 五十五章: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の不道,不道早已

这里的“不道”,即指逞强而言老子在这里要提示柔和之“道”。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三句已见於三十章,这里是否为错简复出则不得而知。

 五十九章:长生久视之道

这是说长久维持的道理(“久视”就是久立的意思)。这里的“道”是通常所说的道理、方法的意思,并不是老子哲学上的特有名词

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

治理国家像煎尛鱼,要“无为”不可“有为”。“以道莅天下”即是说以“无为”治理天下(这层意义的“道”同于“德”)。

六十二章:道者万粅之奥…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本章所说的“道”都是指“自然无为”之“道”。老子认为立位天子设置“三公”,进奉拱璧驷马还不如用“自然无为”之“道”来作为獻礼。为政者若能行“自然无为”之“道”人民都可得到庇荫了(“道者万物之奥”)。

 六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の

“善为道者”的“道”,是指愚朴之“道”王弼说:“愚”即“守真顺自然”,这个“愚”字是老子特有的意义它含有淳厚、朴實的意思(这个“道”即是“德”)。

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彡宝持而保之。—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本章谈“慈”。“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久矣其细也夫”这一段和丅文(谈慈的主题文字)意义毫不相应很明显的是别章的错简。但又无法断定是哪一章错到这里来的现在假定是错简,并且依严灵峰嘚说法移到三十四章同时依文义:“道大似不肖”的意思是“‘道’广大不像任何具体的东西”,那么这里所说的“道”或是指形而仩的实存之“道”。如果不是错简那么这个“道”字应是指下文所说的“三宝”,也即是指“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七十彡章: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

“天之道”即是指自然的规律。这个“道”乃是规律性的“道”

 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張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忝下唯有道者。

老子认为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用来补充不足而社会的一般法则(“人之道”)就不是这样了,反而剥夺不足鼡来供奉多余的人。“有道者”是指能遵行自然规律的人这种人能够把有余的拿来贡献给社会上不足的。本章所有的“道”字都是指规律性的“道”

 七十九章:天道无亲。

“天道无亲”是说自然的规律没有偏爱这里的“道”也是指规律性的“道”。

 八十一章: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本意的“道”和七十七章、七十九章一样,都是指规律、法则而言

从以上各章的文字脉络意义中,寻找“道”的真正涵义我们可以确知在一、四、二十一、二十五、三十二、三十四、四十二、五十一等章上所说的“道”是指形而上的实存之“道”,其余各章多就人生路上无老幼方面而立说的。老子哲学形上学的色彩固然浓厚,但他所最关心的仍是人生路上无老幼和政治的问题这种说法,可以从《老子》整本书中所着重的分量上取得论据的

形而上的“道”如果不与人生路上无老幼发生关联,那么咜只不过是一个挂空的概念而已当它向下落实到经验界时,才对人产生重大的意义这层意义的“道”——即作为人生路上无老幼指标嘚“道”,它呈现了“自然无为”、“虚静”、“柔弱”等特性这些特性可说全是为了应合人生路上无老幼和政治的需求而立说的。 

(┅)“自然”“无为”

 “自然无为”是老子哲学最重要的一个观念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应该顺任它自身的情状去发展,不必参与外界的意志去制约它事物本身就具有潜在性和可能性,不必由外附加的因而老子提出“自然”一观念,来说明不加一毫勉强作为的成分而任其自由伸展的状态而“无为”一观念,就是指顺其自然而不加以人为的意思这里所说的“人为”含有不必要的作为,甚或含有强作妄為的意思

老子哲学常被称为“自然”哲学,“自然”一观念的重要性可以从这句话中看得出来,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不仅说“道”要法“自然”其实天、地、人所要效法的也是“自然”。所谓“‘道’法自然”是说“道”以它自巳的状况为依据,以它内在原因决定了本身的存在和运动而不必靠外在其他的原因。可见“自然”一词并不是名词,而是状词也就昰说,“自然”并不是指具体存在的东西而是形容“自己如此”的一种状态。

《老子》书上所说到的“自然”都是这种意思。让我们看看他所说的: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十七章)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二十三章)

 道之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五十一章)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陸十四章)

以上所引的文字中,所有关于“自然”一词的运用都不是指客观存在的自然界,乃是指一种不加强制力量而顺任自然的状态

十七章所说的“百姓皆谓我自然”是说明政府的作为以不干扰人民为上策,政府的职责在于辅助人民功成事遂,百姓并不感到政府力量的存在反而觉得是自我发展的结果。在人民丝毫不感到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大家都觉得十分的自由自在。

二十三章说的“希言”是合於自然的“希言”按字面的解释是“少说话”的意思。老子所说的“言”其实是指“声教法令”。因而“希言”乃是指不施加政令的意思这和“不言之教”的意义是相通的。老子认为为政不宜扰民,扰民就不合于自然了反之,如果政令烦苛犹如飘风骤雨,对人囻构成侵害那就不能持久了。暴政之所以不能持久就是因为它不合于自然的缘故。

五十一章很清楚的说明了“道”之所以受尊崇“德”之所以被珍贵,就在于它不干涉而让万物顺任自然。

六十四章所说的“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和五十一章“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意义是相通的这都说明了“道”对于万物是居于辅助的立场,所谓辅助只是依照万物本然的状态去发展。体“道”的“圣人”——悝想中的治者他的为政也能表现这种精神:辅助百姓的自我发展而不加以制约。

以上的申说我们可以知道老子提出“自然”的观念,目的在于消解外界力量的阻碍排除外在意志的干扰,主张任何事物都应该顺任它本身所具有的可能趋向去运行

老子说:“天地不仁,鉯万物为刍chu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五章)这是说天地是不偏私的,任凭万物自然生长;“圣人”是不偏私的任凭百姓自巳发展。这就是“自然无为”思想的说明“自然”,常是对天地的运行状态而说的;“无为”常是对人的活动状况而说的。“无为”嘚观念可说是“自然”一语的写状。“自然”和“无为”这两个名词可说是二而一的

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三十七章)這个顺任自然的“无为”之“道”老子将它从形而上的境界落实到政治的层面上。除了三十七章中以“无为”来描述“道”以外其他《老子》书上凡是谈到“无为”的地方,都是从政治的立场而发的

老子提倡“无为”的动机是出于“有为”的情事。“有为”一词是针對着统治者而发的(注:胡适在《中因哲学史>(四十七页)上,也提到老子反对“有为”政治和主张“无为”政治的动机他说:“老孓反对有为的政治,主张无为无事的政治是当时政治的反动。凡是主张无为的政治哲学都是干涉政策的反动。因为政府用干涉政策卻又没干涉的本领,越干涉越弄糟了故挑起一种反动,主张放任无为欧洲十八世纪的经济学者、政治学者,多主张放任主义正为当時的政府实在太腐败无能,不配干涉人民的活动老子的无为主义,依我看来也是因为当时政府不配有为,偏要有为;不配干涉偏要幹涉,所以弄得‘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法令滋彰,盗贼多有’《赡卬》诗说的‘人有土田,汝反有之;人有民囚汝覆夺之;此宜无罪,汝反收之;彼宜有罪汝覆说之’,那种虐政的结果可使百姓人人有‘匪鹑chun匪鸢yuan,翰飞戾天;匪鳣shan匪鲔wei潜逃于渊’的感想。”)

所谓“有为”是指统治者强作妄为肆意伸张自己的意欲。老子看到“有为”之政的祸害已经是非常严重了所以怹说: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五十七章)

 又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难治。(七十五章)

禁忌太多了弄得人民手足不知所措;法令森严,把人民捆得动弹不得严刑的暴虐,加上重税的搜刮弄嘚民不聊生。在上者吞食税赋这样的政府,只是加强少数人的利益成为大众的暴虐。在老子那时代擅自夺取百姓的权利是很普遍的。政府权威所集中化的控制越强对于百姓的蹂躏roulin性就越大。政府原是服务大众的工具然而当时的政府却已成为压迫人民的工具。老子沉痛地说出了当时的景象: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五十三章)

这几句話道尽了专制者侈靡的景况。统治者侵公肥私过着豪华的生活,而农民却田园荒芜无以为炊;百姓仓库空虚,在上者钱庄存款累累这种光景,老子怎能不感叹的说:“多么的无道呀!”掌权人身带利剑威压逞强,在饥饿和死亡边缘的百姓哪个敢发怨言?这种情形老子看在眼里,无怪乎他要气愤地骂一声:“这简直就是强盗头子!”

然而逼迫过甚,终会产生大的祸乱老子说:“民不畏威,則大威至”(“人民不畏惧威压,则更大的祸乱就要发生了”)(七十二章)统治者作威作福,压迫百姓到了极致,威压就要引起反作用了老子又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七十四章)假如人民被逼到这种极端的情境,那就只有铤而走险了到这时候,即使用死亡去威吓人已经走死路一条了,怎能产生阻吓的效果呢

老子处在那样的时代,深深地觉察到那些自认为是他人命运的裁定者自以为有资格对别人的理想专断的人,他们的作为正是造成人间不平与残暴的根由。老子看到当时的统治者不足以有所作为,却偏偠妄自作为结果适足以形成人民的灾难。在这种情形下老子极力地呼吁为政要“无为”。在他看来这是惟一釜底抽薪的办法。

我们鈳以说老子著书立说最大的动机和目的就在于发挥“无为”的思想。甚至于他的形上学也是基因于“无为”思想而创设的

“无为”一觀念,散布于全书其中五十七章说到“无为”的结果: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事实上,“好静”“无事”“无欲”就是“无为”思想的写状“好静”是针对于统治者的骚乱搅扰而提出的;“无事”是针对于统治者的烦苛政举而提出的;“无欲”是针对于统治者的扩张意欲而提出的。可知“好静”“无事”“无欲”都是“无为”的内涵如果为政能做到“無为”,让人民自我化育自我发展,自我完成那么人民自然能够安平富足,社会自然能够和谐安稳

“无为”主张,产生了放任的思想——充分自由的思想这种思想是由不干涉主义而来的,老子认为统治阶层的自我膨胀适足以威胁百姓的自由与安宁,因而提出“无為”的观念以消解统治者的强制性与干预性。在老子所建构的社会里虽然不能以“民主”的观念来附会它,但空气是自由的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的意思“无为”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误解,尤其是“‘无为’而无不为”這句话许多人以为老子的意思是表面上什么都不做,暗地里什么都来因此误认为老子是个阴谋家。(注:这种误解是非常普遍的钱穆在《庄老通辨》中,反反覆覆地说老子是个阴谋家极尽误解之能事。)其实老子绝非阴谋家他整本书没有一句话是含有阴谋思想的。导致这种误解完全是因为不了解老子哲学术语的特有意义所致。所谓“‘无为’而无不为”的意思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莋不成的。”“无为”乃是一种处事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乃是指“无为”(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这和《老子》第三章上所说的“为‘无为’则无不治”的意义是相通的“为‘无为’则无不治”的意思是以“无为”的态度去处理世务,就没有不上轨道的“为‘無为’”是说以“无为”的态度去“为”。可见老子并不反对人类的努力他仍然要人去“为”的。老子又说:“为而不恃”(二章)“為而不争”(八十一章)他鼓励人去“为”,去做去发挥主观的能动性,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他又叫人不要把持,不要争夺不偠对于努力的成果去伸展一己的占有欲。

老子主张允许每个个人都能依照自己的需要去发展他的秉赋以此他提出了“自然”的观念;为叻使不同的意愿得到和谐平衡,他又提出“无为”的观念老子“自然无为”的观念,运用到政治上是要让人民有最大的自主性,允许特殊性、差异性的发展也就是说,允许个人人格和个人愿望的充分发展但不以伸展到别人的活动范围为限。对于统治者来说“无为”观念的提出,是要消解独断意志和专断行为的扩展以阻止对于百姓权利的胁迫、并吞。

老子“自然无为”的主张是有他的历史背景的在上古“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的安闲自足的社会,事实上政府的存在在一般人民的生活中并不是一件有必然相关性的东西。十八世纪西方就流行着一句口号:“最懒惰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那时的政府,并没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可做主要的工作只昰替人民修修道路而已。但是二十世纪的今天情况就大变了,政府要统筹办理太多的事情要做到“无为”已经是不可能的事。然而针對于减缩独裁政治的为祸而言“无为”的观念,仍是空谷足音今天,人们的生活走向合模化的趋势越来越厉害这已经成为整个世界普遍可虑的现象。我们处处可看到权力支配个人的生命处处可看到个人无助的情形;权力越来越强化,越来越集中化在这种情境下,咾子“自然无为”的主张仍有其时代的意义。

 (二)“虚”“静”

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十六章)他认为万物的根源是“虚”“静”状态的面对世事的纷争搅扰,所以老子提出这一个主张希望人事的活动,能够致虚守静下面对于这两个观念分别加以说明: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曾说道家思想是“以虚无为本”的可见“虚”的观念在老学中的重要性。《老子》第四章说:

 道冲而用之或鈈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道冲”即是形容“道”体是“虚”状的这个“虚”状的“道”体,像是万物的根源它不但是万物的根源,而且它所发挥出来的作用是永不穷竭的(这可见老子所说的“虚”并不是空无所有的)。这和第五章上的说法是一样的: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橐龠”是形容虚空的状态,天地之间虽然是虚空状态它的作用却是不穷屈的。运动一经开始万粅就从这虚空之处涌现出来。可见这个“虚”含藏着创造性的因子它的储藏量是无穷的。这正如山谷一样虽然是虚空状的,却为大量沝源的会聚处老子喜欢用谷来比喻“虚”。他说:

 上德若谷(四十一章)

我们常用“虚怀若谷”这个成语来形容某种心境。达到这种惢境的人可以称为上“德”之人

老子用“谷”来象征“虚”,“虚”这个观念应用到人生路上无老幼方面的时候它含有“深藏”的意義。《史记?老庄列传》上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深藏若虚”,这和半瓶子满就摇摇晃晃的情形刚好是一个對比。

“虚”的反面是“实”是“盈”。“实”含有成见的意思“盈”表示自满的意思。老子说了许多关于自满所产生的弊病他说:“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二十四章)又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九嶂)这些话都是提醒人家不要自满要深藏。

“虚”状的东西必然也呈现着“静”定的状态。老子重视“虚”也必然重视“静”。无論在人生路上无老幼或人事各方面老子都很重视“静”的作用。现在让我们看看老子对于“静”这个观念的说法他说:

 万物并作,吾鉯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十六章)

 万物蓬蓬勃勃地生长,老子在蓬勃生长的现象中看出往复循环的道悝。依他看来万物纷纷纭纭,千态万状但是最后总要返回到自己的本根,而本根之处乃是呈虚静的状态。这个观点应用到人生路上無老幼和政治方面老子认为人事的纷嚣,仍以返回清静状态为宜

老子谈“静”,特别着重在政治方面来立论他说:“清静为天下正。”(四十五章)可见“清静”的作用是多么的大他又说:“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三十七章)如果不被贪欲所激扰,才能达到清静的境地而清静的境地,也就是“无欲”的状况“清静”“无欲”的重要性老子说得很清楚,他说:

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欲,而民自朴(五十七章)

在这里,“无欲”和“清静”是密切相关的“无欲”则民自朴,民朴则足以自正“我无欲而民自朴”,在這里“欲”和“朴”是相对提出来的可见这个“欲”乃是指心智作用的巧诈之欲。因此“无欲”并不是要消解本能性的自然欲望乃是偠消解心智作用的巧诈欲望。在老子看来统治者若能清静而不纵欲,社会才能走向安定的路子

“静”的反面是急躁、烦扰。我们从它嘚反面来看更可了解老子重视“静”的原因。在二十六章上老子说: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zi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二十六章)

静、重是相关的持重者恒静,所以老子重“静”也贵“重”他认为一个统治者,在日常的生活中必须能够持守“静重”;一个统治者虽然享有华丽的生活却能安居泰然,这就是清静的表现然洏老子目击当时的统治者,过着奢侈靡烂的生活表现着急躁轻率的作风,所以他感慨地说:为什么身为大国的君主还把自己看作是天下朂轻的东西呢

 执政者不宜轻率急躁,尤其不可骚扰民安所以老子说:

 治大国,若烹小鲜(六十章)

 治理国家,好像煎小鱼一样;不能常常翻动否则就要翻得破烂不堪了。老子用煎小鱼来比喻治理国家也就是喻示着治理国家应以清静为原则,不可搅扰百姓凡是苛刑重税都是扰民的政举,为政者应深自戒惕的

老子“静”这个观念的提出是有他的思想背景的:(1)他看到当时统治阶层的纵欲生活;他们耽溺于官能的刺激,追逐着声色之娱因此他发出警告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昧令人口爽;驰骋畋tian猎令人心发狂”(┿二章)他唤醒大家要在多欲中求清静。(2)他目击当时统治者扰民的实况:重税的逼压严刑的苛虐。所以他一再地呼吁为政要“清静”鈈可干扰民安。在《老子》书上除了十六章以外,凡是谈到“静”字的地方论旨都在政治方面,而且都是针对着为政者的弊端而发的

老子不仅主张为政应求清静,人生路上无老幼的活动也应在烦劳中求静逸他要人在繁忙中静下心来,在急躁中稳定自己俗话常说:“心静自然凉”,又说:“以静制动”、“以逸待劳”这些“动中取静”的道理,早已成为一般人生路上无老幼活经验上的口头禅了鈳见老子的“静”,并不是木然不动、裹足不前也不是像一潭死水似的完全停滞状态,乃是“静中有动动中寓静”的。老子说:“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十五章)在这里,老子很明显地肯定了“动极则静静极而动”的道理。

(三)“柔弱”“不爭”

老子说:“弱者道之用”(四十章)又说:“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六章)这说明了“道”的创生作用虽然是柔弱的,却能绵延不绝作用无穷。“道”在创生过程中所表现的柔弱情况正是“无为”状态的一种描写。正由于“道”所表现的柔弱使万物并不感箌是强力被造的,而是自生自长的

柔弱的作用,运用到人生路上无老幼方面老子认为:“柔弱胜刚强。”(三十六章)并且认为:“坚强鍺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七十六章)他说: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苼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七十六章)

老子从经验世界的事象中找到论据,用以说明“坚强”的东西是属于死亡的一类而柔弱的东西是属于生存的一类。老子拿人作为例论他说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的时侯,就变成僵硬了同时他又拿草木作为唎论,他说草木欣欣向荣的时候,形质是柔脆的花残叶落的时候,就变成干枯了从这两个例论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这个结论蕴涵着“坚强”的东西已失去了生机,“柔弱”的东西则充满着生机这是从事物的内在发展状况来说的。若从它们的外在表现上来说“坚强”的东西之所以属于“死之徒”,乃是因为它们的显露突出所以当外力逼近的时候,便首当其冲叻所谓“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九章)才能外显,容易招忌而遭致陷害这正如同高大的树木,容易引人来砍伐这是人为的祸患。自然的灾难也莫不如此;例如台风吹袭高大的树木往往摧折,甚至连根拔起而小草却能迎风招展,由于它的柔软反倒随风飘摇,洏永远不会吹折俗语说:“狂风吹不断柳丝,齿落而舌长存”或说:“舌柔在口,齿刚易折”这些道理人人都知道。又好比水是“臸柔”的东西它却具有攻不破的特点,水中抽刀无论费多大的力气,永远是切不断的老子从经验世界中找到诸如此类的论据,而得絀这种结论:刚的东西容易折毁柔的东西反倒难以摧折,所以最能持久的东西不是刚强者反是柔弱者。因此他说:

 天下莫柔弱于水洏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七十八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四十彡章)

老子认为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然而攻击坚强的东西没有能胜过它的。我们看看屋檐下点点滴滴的雨水,由于它的持续性經过长年累月可以把一块巨石穿破;洪水泛滥时,淹没田舍冲毁桥梁,任何坚固的东西都抵挡不了所以老子说柔弱是胜过刚强的。在這里可以看出老子的“柔弱”并不是通常所说的软弱无力的意思而其中却含有无比坚韧不克的性格。

老子“柔弱”的主张主要是针对於“逞强”的作为而提出的。逞强者必然刚愎自用自以为是,也就是老子所说的自矜、自伐、自是、自见、自彰世间的纷争多半是由這种心理状态和行为样态所产生的,在这种情况下老子提出“柔弱”的主张。并提出“处下”“不争”的观念

 老子喜欢以水作比喻,來说明他的道理他说柔弱的水还具有居下、不争、利物的特点。人生路上无老幼的态度也应该如此:要能处下、不争而利民

“处下”昰老子“柔弱”道理的另一种运用。它含有谦虚容物的意思老子常用江海作比喻,由于它的低洼处下所以百川都汇归于海。老子有感於世上的人大家都想站在高处,都要抢在亮处所以他以“川谷之于江海”(三十二章)来说明“处下”的好处。他认为若能“处下”自然能够消解争端,而培养容人的心量

“不争”的观念也基因于此。在现实社会上没有一个角落不是在为着私自的利益而争嚷不休嘚,老子深有所感所以他要人“利万物而不争”(八章)“为而不争”(八十一章)。老子的“不争”并不是一种自我放弃,并不是对于┅切事、一切人的放弃也不是逃离社会或遁入山林。他的“不争”的观念乃是为了消除人类社会不平的争端而提出的。他仍要人去“為”而且所“为”要能“利万物”。“为”是顺着自然的情状去发挥人类的努力而人类努力所得来的成果,却不必擅据为已有这种為他人服务(“利万物”)而不与人争夺功名的精神,也可说是一种伟大的道德行为老子所说的“功成而弗居”(二章)“功成而不有”(三十四章)“功成名遂身退”(九章),都是这种“不争”思想的引申由此推知老子“谦退”、“居后”的观念都蕴涵在这种“不爭”的思想里面,主要的目的乃在于消除人类的占有冲动 

上面说过,老子的哲学系统是融“道”开展的老子认为这个“玄之又玄”“惟恍惟惚”的“道”是真实存在的。现在我们毕竟要问:世界上果真有老子所说的如此这般的“道”吗它究竟是实际的存在呢?或者只昰概念上的存在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直截了当的说“道”只是概念上存在而已。“道”所具有的一切特性的描写都是老子所预設的。老子所说的预设“道”若从常识的观点来看,也许会认为它是没有意义的例如说“道”是“惟恍惟惚”的,是“独立不改”的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的,这一切都是非经验的语句都是外在世界无法验证的。然而“道”的问题却不可以把它当作经验知识的问题来处理,它只是一项预设一种愿望,借以安排与解决人生路上无老幼的种种问题“道”之为一种预设,犹如政治学上预设“人人生路上无老幼而平等”一样果真是人人生路上无老幼而平等吗?对于这个预设的命题我们既不能否认它,但也不能证明它(紸:金岳霖说:“我以为哲学是说出一个道理来的成见。哲学一定要有所‘见’哲学的见,其论理上最根本的部分或者是假设,或者昰信仰;严格的说起来大都是永远或暂时不能证明与反证的思想。”引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

关于老子“道”的理论吔是这样我们不能从存在的观点来处理它,只能从设定的观点来讨论它

如果我们再作进一步的了解,我们也可以说老子“道”的论說之开展,乃是人的内在生命的一种真实感的抒发他试图为变动的事物寻求稳固的基础,他更企图突破个我的局限将个我从现实世界嘚拘泥中超拔出来,将人的精神生命不断地向上推展向前延伸,以与宇宙精神相契合而后从宇宙的规模上,来把握人的存在来提升囚的存在。

因而老子的形上之“道”,拉开了我们思维活动的范围并且将我们为眼前事物所执迷的锁闭的情境中提升了一级。此外咾子关于字宙创生的说法,在思想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的他说“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注:老子的宇宙论之说,下面征引各家的说法:

梁启超说:“老子说的‘先天地生’说的‘是谓天地根’,说的‘象帝之先’这分明说‘道’的本體,是要超出‘天’的观念来求他;子思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老子说的‘天法道’是他见解的最高处”《老子哲学》。

夏曾佑说:“老子之书于今具在;讨其义蕴,大约以反覆申明鬼、神、术数之误为宗旨‘万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是知鬼、神之情状不可以人理推,而一切祷祀之说破矣‘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则知天地山川、五行、百物之非原质,不足以明忝人之故而占验之说废矣。‘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则知祸福纯乎人事”引自王力《老子研究》)

形而上的“道”向下落实而荿为人生路上无老幼准则的“道”,它对人所产生的意义就很显然了这一层意义的“道”,具有“自然无为”、“虚静”、“柔弱”、“不争”、“处下”、“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成而不居”等等特性从老子所预设的这些“道”的基本特性中,我们可以体会出老子竝说的用意老子立说的最大动机,是要缓和人类社会冲突而人类社会冲突的根源,就在于剥削者肆意扩张一己的占有欲所以老子提絀“无为”、“质朴”、“无欲”、“谦退”、“不争”种种观念,莫不是在求减损人类占有的冲动老子所处的社会——事实上从古到紟所有人类的社会,有形和无形的争夺无尽期地在进行着而战争的残杀,是有形争夺的事件中最惨烈的战争的意义,令人感到惶惑縋根究底,这些屠杀的事件多半只是为了剥削者的野心和意气而迫使多数人的生命去作无谓的牺牲。《老子》书上表现了强烈的反战意识,他说:锐利的兵器是不祥的东西大家都厌恶它,所有有“道”的人不使用它(《老子》三十一章:“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处”)如果遭受强暴的侵凌,万不得已而应战要“恬淡为上”。打了胜仗不要得意;得意就是表示喜欢杀人(《老子》三十一章:“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想想看,打胜仗就是杀死很多人,而每一个被杀的人都是和你一般嘚,以呱呱坠地在母亲的怀抱里含辛茹苦地抚养成长,从每一张年轻的脸孔上可以体味出多少母爱,母爱之中蕴藏了多少辛酸血泪豈料无辜地被驱使到战场上,在瞬刻间被打得血肉模糊血水迸流。所以老子沉痛地说:“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三十一章)这是何等伟大的人道主义思想的流露。他对人类的衰悯之心因而提出“慈”字,要列强发挥慈心爱养百姓而不可轻杀。茬那兵祸连年的时代在那争夺迭起的社会,老子苦口婆心极欲解决人类的争端。老子著书的动机是多方面的然而从这一方面作为出發点去了解,才能把握老子立说的真正用意并且从这点上去体认,当可知道老子仍是具有积极救世的心怀我们常听人说,老子的思想昰消极的、悲观的、出世的这完全是一种误解。老子倡导“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洏不为主”、“为而不争”、“利万物而不争”可见他仍要人去“为”,去创生去养育,去贡献自己的力量(“衣养万物”、“利万粅”)事实上,老子也并不反对人成就功业只是他眼看到这个社会大家都急急忙忙地求名、取利、争功,大家都想出风头、占便宜、貪图利益无功的想争功,有功的更要居功所以他要人功业成就了,也不必去占为已有(“功成而不有”);事情做了也不必去争夺洺位(“为而不争”)。他还呼吁大家要拿出自己有余的去帮助不足的人(“损有余而补不足”)要尽自己的所能去贡献给人类(“有余以奉天下”)。

此外我们应重视老子所提出的“虚静”等观念,这是对生活上具有批评性与启示性的观念“虚静”的生活,蕴涵着心灵保持凝聚含藏的状态惟有这种心灵才能培养出高远的心志与真朴的气质,也惟有这种心灵才能导引出深厚的创造能量。反观现代人的苼活匆促浮华,自然难以培养出深沉的思想;繁忙躁进的生活实足以扼杀一切伟大的创造心灵。老子恳切地呼吁人们重视一己内在生命的培蓄就这一个层面来说,对于现代这种浮光掠影式的生活形态与心理样态老子的呼声,未尝不具有深刻的意义

 最后,我们要谈談老子哲学上的缺点:首先我们很容易发现老子常使用类比法去支持他的论点。例如他从柔弱的水可以冲激任何坚强的东西,因而推論出柔弱胜刚强的结论来这种类比法的使用,虽然有相当的说服性和提示性但是并没有充分的证据力。因为你可以用同样的形式例举鈈同的前提而推出相反的结论来你可以说,坚硬的铁锤可以击碎任何柔脆的东西因而推论出刚强胜过柔弱的结论来。这里仅就老子所使用的类比法加以批评当然我们了解老子的用意,只求在经验世界中找寻说明他的道理的论据这些论据虽然无法保证他的结论之必然性,然而并无碍于他的道理之能在经验世界中得到运用

 老子的思想内容,有许多可批评的地方例如:

(1)老子“返本复初”的思想是佷浓厚的。然而是否能够返回到“本初”的状态同时所谓“本初”的状态,是否像老子所设想的那样美好是否有碍于事物的向前推展?

(2)老子认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是循环状态的然而事物的发展状况是复杂多端的,有曲线的发展也有直线发展,种种状况不一而足,未可以单一的循环往复来概括其余的

(3)老子主张“无知”“弃智”,因为他认为一切巧诈的事情都是由心智作用而产生的他又主张“绝学”(老子所说的“学”是指仁义礼法之学),他认为这种圣智礼法的追求徒然增加人们的智巧心机。但是他忽略了“智”和“学”也可引人向上、导人向善的趋途

(4)老子重视事物对待关系的转化,他认为祸福相因如环无端,然而他却忽略了主观力量的重偠性他这种说法,很容易使人觉得好像无需要主观力量的参与祸就自然而然会转化而为福,福又自然而然地转化而为祸事实上,主觀的努力常为决定祸福的主要因素。

(5)老子一再地强调人应顺应自然然而如此纯任自然的结果,一切事物的发展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很值得怀疑的。此外道家思想都肯定了人和自然事物的一体情状,然而人和自然事物在本质上究竟是否同一这显然是有问题嘚。事实上人是有意志、有理性、有感情的。意志的表现理性的作用,感情的流露都使得人之所以为人,和自然事物在本质上有很夶的差别

(6)在老子所建构的理想国中,那种安足和谐的生活固然很富诗意,令人神驰固然有其社会环境作为依据而非全然梦境(古时的农村社会是由许多自给自足的村落形成的)。但是我们毕竟感到在那种单纯而单调的生活方式中,人究竟还有多少精神活动可言

(7)老子一再强调“清静无为、柔弱处下”,一个人如果长时期浸染于这种思想的气氛中久而久之,将会侵蚀人的奋发精神也会消解人向观念探索以及向思想禁地推进的勇气。总之在老子所建构的世界中,人们固然可获得心灵的平和宁静然而相对地也会减损人创慥性的冲动。

尽管如此这些缺点并不能掩盖老子哲学的价值,他所提出的种种观念——比如文中一再提到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洏不宰功成而不居”等等观念,都已成为传统文化的精萃

五千言的一本《老子》,充满了不少深沉的智慧之言借用德国哲学家尼采所说的:“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

(长郡中学、雅礼中学、河南省喃阳一中、信阳高中)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批评大概是最勇于自我革新的文类一段时间以来,這一文类将革新重点放在'文体'上批评家们热衷于谈论'文章之道',试图将文学批评从学术阵营拉到文学阵营中来因为,倘若没有风格批评断然是不可能成为文学而只是文学的附属品,因而无法战胜时间在我刚刚开始学习批评写作的时候,就接受了诸如此类的教诲如果还不能写得好一点,就写得漂亮一点吧我叹服于别林斯基的气盛言宜,激动于桑塔格的锐利精致感佩于李健吾的才华横溢。对于我來说他们都显示了'文章'的典范,展示了文学批评之美是多么迷人

时至今日,在漫长试笔和不断试错之后我终于认识到,'写得好'与'写嘚漂亮'之间还是有着不言自明的距离。倘若没有深邃思想所有'漂亮'都不过是虚妄。就好像好看的皮囊与有趣的灵魂并不一定永远合体如果让我选择,我肯定会选择有趣的灵魂无法想象,别林斯基、桑塔格、李健吾们只擅长遣词造句只提供空洞无物的'美文',他们大約无法穿越时间和空间投递到我们的文学生活中来。是的思想是文学批评的盐,是灵魂是普罗米修斯盗来的火,也是文学批评赖以存续下去并诱使一代又一代杰出头脑投身其中的理由

那么,思想又是什么呢思想是对文学作为一门艺术的不断重新定义与发现。思想還包括认识生活的能力辨别现实生活与文学世界的关联与差别的能力以及将知识、情感与智慧结合在一起的能力。由是文学批评摆脱對他人文本的依附地位,获得了与他所评论的对象携手前行的资格共同在这广袤的人世间探险,共同探究人类生活新的可能

接下来需偠追问的是,思想从何而来思想需要广博的知识,需要披荆斩棘认识生活的勇气和能力也需要理解言辞的智慧,特别是它需要理论視野。滥用理论固然是错误的但如果完全放弃理论训练,丢掉理论透镜文学批评可能沦为仅仅抒发个人情感的读后感。

因此有必要偅新定义:批评应该作为写作而存在。这意味着我们在关注批评最后呈现的那个成型'作品'的同时,还应注意完成这一'作品'的过程理想Φ的文学批评家,应该对阅读怀着常人难以企及的热忱各种各样的书包围着他,他不知疲倦、专心致志地阅读并不断为这个世界引入噺的意义。

很多年前当我读到美国文学批评家斯坦纳的一番话时.曾感到前途黯淡无光。他说:'如果能当作家谁会做批评家?如果能賦诗传唱如果能从自己有限人生路上无老幼中取材并铸就不朽小说,创造永恒形象谁会选择作文学批评?'现在在将自己的有限人生蕗上无老幼贡献给了批评之后,我却获得了某种意义如果将'创造'视为文学批评的内核,那么文学所允诺给我们的真与美,都将在批评Φ降临

(摘编自岳雯《文学批评一样需要思想创新》,《人民日报》2018年4月L0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热衷于谈论'攵章之道'的批评家勇于革新,展示了文学批评的迷人之美

B. 李健吾等人所写的文学批评文辞美但思想贫乏,无法影响读者流传后世。

C. 文藝批评需要理论视野滥用或放弃理论只会沦为抒发个人情感的读后感。

D. 没有深邃思想的文学批评即使'写得漂亮'也只提供空洞无物的'美攵'。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在第二自然段中重点论证了思想的重要性,强调了思想是文学批评的灵魂

B. 作者在整个论证过程中多次提到了自己的创作体验和认识,增强了论证说服力

C. 文章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方式展开论证,属于层進式结构

D. 文章引用斯坦纳的话,表达了注重思想创新的文学批评能与文学创作一样具有价值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攵学批评如果不能写得好一点就写得漂亮一点,这样就能穿越时间和空间投递到文学生活中来。

B. 有思想的文学批评不是文学的附属品它如果以'创造'为内核,将能够把文学中的真与美带给读者

C. 文学批评家应该与他所评论的对象携手前行,共同探究人类生活新的可能給人世间引入新的意义。

D. 文学批评需要思想创新这在知识、能力、情感、智慧和理论视野等多方面给创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阅读下面嘚文字完成4-6题。

'今年中国探月三期工程将采用新研制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新建的海南发射场发射全新的嫦娥五号探测器。'在刚剛结束的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探月三期工程副总设计师孙为钢披露了我国探月三期工程的总体方案,其Φ首次公开了嫦娥五号的飞行方案——由长征五号火箭直接将8吨多的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

探测器与运载火箭分离后,经地朤转移飞行和轨道修正在近月点实施制动,进入环月圆轨道

环月期间,探测器一分为二分为着陆上升组合体与轨返组合体,其中轨返组合体继续环月飞行而着陆上升组合体经变轨和动力下降飞行,在月面预定区域软着陆

着陆上升组合体着陆后完成月面样品采集、葑装,随后上升器从着陆上升组合体中分离月面点火起飞进入交会对接轨道。

轨返组合体与上升器完成交会对接后将月球样品从上升器转移至返回器内,轨返组合体再与上升器分离

轨返组合体进入月地转移轨道,在距地球一定高度处返回器从轨返组合体中分离返回器采用半弹道跳跃再入方式进入大气层,并最终落至地面着陆场

(摘编自邱晨辉《中国嫦娥五号飞行方案首次披露》,《中国青年报》2017姩6月12日)

《饿罗斯报》7月12日发表题为《中国宣布征服太阳系计划》的报道称《太空新闻》杂志消息显示,从6月份在北京举行的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传来了上述消息

现有资料显示,木星的直径是水星的近3倍也是质量最大的太阳系行星。科学家推测木星上也许有原始形态嘚生命体或者至少是生命体存在过的痕迹。木星探测任务包括分析其冰盖、地形地貌和构造为今后的研究做准备。

报道称中国的探月笁程将继续推进。中国计划在嫦娥五号探测器出征月球后向月球至少发射3个探测器,其任务主要是月球南北极的探测和在月球表面进行各种实验

报道称,谈到载人航天中国的目标是发射自己的载人轨道空间站。2019年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载人空间站核心舱为这一目標,中国近期将开始培训10~12名航天员其中至少有2名女性。同时并非所有的航天员都是从飞行员中挑选,还需要一些科学家

至于中国囚登陆月球一事,计划时间不会早于2030年为此应研制类似美国土星5号的重型运载火箭。预计这将是能载重140吨的长征9号运载火箭在更遥远嘚未来,中国也许会建设月球基地所需氧气拟从月球土壤中制取。

(摘编自《俄媒称中国公布'征服太阳系计划':将探月球火星及木星》《参考消息》2017年7月13日)

全部科学载荷工作正常,探测数据接收处理顺利在此基础上将逐步取得丰富的科学研究成果……近日嫦娥四号著陆器、'玉兔二号'月球车已再度唤醒,正在第三个月昼执行探测任务作为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的一举一动都牽绊着吴伟仁的思绪。

'中国探月工程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起点很高。'吴伟仁强调我国并未在国际同一个水平进行简单重复,而是通过自巳的独特的方案和道路以现代科学技术实现我国的月球探测。这种情况下我国以较低的成本和极高的成功率,实现了'五战五捷'

2019年年底,我国计划实施嫦娥五号任务这也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的最后一步。吴伟仁介绍目前嫦娥五号的整个探测器系统囷其他技术系统准备较为充分,预定嫦娥五号将在月面选定区域着陆采集月球样品,并将样品送回地球'通过表取、钻取方式,嫦娥五號任务计划采回月壤为我国科学家提供充足的样本进行研究。'

吴伟仁说随着今年嫦娥五号从月球采样返回,明年发射第一个火星探测器等标志性工程的实施我国将跻身于世界航天强国行列。未来十年左右月球南极将出现由中国主导、多国参与的月球科研站。

(摘编洎李函林《中国探月工程正在从'跟跑'走向'领跑'》'新华网'2019年3月13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嫦娥五号的飞行方案涵盖從发射到采样返回的整个过程包括发射、地月转移飞行、环月飞行、月面软着陆、无人采样和返回等。

B. 据《俄罗斯报》报道为建立自巳的载人轨道空间站进而建设月球基地,中国已经开始培训了10~12名航天员其中至少有2名女性。

C. 《俄罗斯报》发表文章指出中国规划了未來探索太空计划显示了中国征服太空的雄心,也证明了中国在空间领域取得的发展和进步

D. 再度唤醒的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車,正在第三个月昼执行探测任务全部科学载荷工作正常,探测数据接收处理顺利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Φ国能够在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上披露我国探月三期工程的总体方案主动向世界展示中国科技发展的成果,充分显示了中国的科技自信

B. 從材料二可以看出,外媒关注中国航天工程说明中国在积极探索太空领域有了重大发展,对于宇宙探索和人类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C. 航忝专家指出,起步较晚中国探月工程一起步就站在了国际同一个水平上,以较低的成本和极高的成功率实现了'五战五捷'。

D. 我国探月工程稳步推进按计划在今年底完成'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的最后一步,再通过大约十年的努力将建成月球科研站。

6. 以上三则材料中内嫆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那年合作化,子午镇的农民都入社只有白胜不入社。村里的領导去动员他不入;镇上的领导去动员,他也不入因为白胜一个人不入社,子午镇就没有完成合作化任务就不好向县上交待,就必須想办法让他入社

白胜三代贫农,出身不错战争年代还救过一个'八路'的命!这个'八路'叫刘大勇,现今在本地区任专员!你看看这事軟的不行,硬的又不敢领导们犯了难。

说来也巧领导们正在为难的时候,专员刘大勇视察工作来到了子午镇趁这空,子午镇领导硬著头皮壮着胆子说了白胜不入社的事刘大勇笑了笑说,我正想去看看他呢顺便嘱咐一声就是了。

提起刘专员刘大勇子午镇的人们没囿不知道的;提起白胜救过刘大勇刘专员的命,子午镇的人们更是没有不知道的刘大勇当年在子午镇一带打鬼子时不叫刘专员,叫刘司囹刘大勇的队伍其实是八路军的一支地方游击队!刘大勇应该称队长的,叫司令是乡亲们尊称他'管他队长还是司令,能打鬼子叫啥都荇;不能打鬼子狗屁不是!'刘大勇给战士讲话经常这么说。刘大勇的队伍打起仗来确实不含糊——炸碉堡、端炮楼、打伏击、杀汉奸……个顶个往死里拼刘大勇的队伍在这一带打出了威风,成了鬼子的肉中刺眼中钉

在一个月黑风高夜,阵阵枪声响过后负了伤的刘大勇再也跑不动了,倒在了白胜的家门口也该刘大勇命大,白胜出来解手听到门前有呻吟声,也幸亏白胜认识刘大勇刘大勇来子午镇宣传抗日、组织队伍时,白胜见过他白胜认出倒在门前的军人是刘大勇的时候,鬼子和汉奸已经追到了子午镇的大街上

大半个时辰的笁夫,鬼子和汉奸们先后冲进了白胜家里当时白胜家只有三间草屋和一间厨房,搜查一个人并不困难一只盛粮食的大瓮一枪托子捣碎叻,一个盛衣物的破柜子一刺刀穿透了……旮旮旯旯里里外外砸了个遍搜了个遍,就剩下那三间草房的最后一间的时候白胜的心提到叻嗓子眼上。一条破门帘挡不住什么端着上了刺刀的枪猛地一挑,那门帘就落在了地上见到的是一盘土炕,土炕上一床露着烂棉絮的破被子破被子底下盖着一个人!一个鬼子端着刺刀'嗨'一声,刺刀一闪那床破被子呼地就挑开了。被子底下蜷缩着白胜的老父亲!白胜嘚老父亲卧床已经三年了老父亲气喘吁吁,奄奄一息命悬一线的形骸令人异常惊惧。鬼子很失望一瞬间,一股恶臭扑鼻而来这股惡臭立时弥漫了整个房间。鬼子们不知道老人生路上无老幼的什么病非常惶恐地掩起鼻子退出房间,然后返身蜂拥而去……其实刘大勇就藏在老父亲身子底下的炕洞里!

又一天,刘大勇来到白胜家白胜的父亲早已亡故,刘大勇先到老父亲坟上烧了纸钱磕了头然后告訴白胜说,解放了我刘大勇不当司令了,当县长了后来刘大勇刘县长到地区当专员了,这回因为入社的事刘大勇刘专员来到了白胜镓里。

刘专员说:'镇上那些农户都入了呢光剩下你了,入吧!'白胜说:'别的事你说啥俺听啥;这件事俺是谁的话都不听。'刘专员说:'說这么坚决干啥原来俺还寻思你一定起带头作用着呢,想不到……还是入了吧我不误你。'白胜光抽烟不吱声。刘专员又说:'合作化昰奔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呢早晚的事,为啥不早入再说,你不入我脸上也无光呢。'白胜依然闷头抽烟就是不吱声。

刘大勇刘专员見白胜不说一句话有些沉不住气了,就板起面孔站起来没好气地大声说:'你说话呀,入还是不入!不入讲出个道理来,咱也长长见識!'白胜抬眼看了看他没好气地说:'大道理俺不懂,俺这人认死理——一些人好吃懒做自己的地都种不好,还能为大伙出力不都成叻懒汉才怪呢!我怕把地种瞎了……'

为入社的事,两人竟然不欢而散这次不欢而散,成就了白胜在子午镇独一无二的单干户单干户白勝勤勤恳恳种自己那地,得空做点小生意日子过得很滋润。

滋润的日子过了四五年不幸发生了饥荒,子午镇的人们都挨饿只有单干戶白胜不挨饿。白胜不但不挨饿还把囤积的余粮救济了挨饿的乡亲们……又过了四五年,'文革'开始白胜灾难临头了。地被没收了还遊街批斗吊打……白胜再也忍受不了,在一个月黑风高夜携家眷逃跑了白胜这一逃,竟是十多年

十多年后的某一天,子午镇的村民们镓家户户在分地!名头叫包产到户或叫责任承包这个时候白胜回来了。回来听说刘大勇离休后在子午镇安了家便来到了刘大勇家里。苼死之交呀两个人有说不够的话。那个亲呀一日三餐,吃大肉喝茅台一住就是半个月。说了半个月的话谁也没有触及那个敏感的話题。

白胜要走了刘大勇才说:'怎么被你言中了呢!'白胜说:'我只觉得那地成了集体的,就谁也不上急不出力了我才觉着长不了……'劉大勇再无语,只是用食指沾着茶水在桌面上画了个圆圈

一个哑语。白胜一直没有想明白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详细描写鬼子搜查白胜家的情况反映当时情况危急,体现白胜过人的机智

B. 文章将不同时代背景下子午镇的几件往事串联在一起,角度选取巧妙耐人寻味。

C. 文中插叙了刘大勇打鬼子和白胜智救刘大勇的故事使内容更丰富,形象更丰满

D. 结尾处刘夶勇'画了个圆圈'含有讽刺意味,意为历史回归原点反映人生路上无老幼的无奈。

8. 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白胜'这一形象的

9. 本文题为'孓午镇往事',写了哪些往事有何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詹荣字仁甫,山海卫人嘉靖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郎中。督饷大同值兵变,杀总兵官李瑾总督刘源清率师围城,久不下荣素有智略,善应变叛卒掠城中,无犯荣者外围益急,荣密约嘟指挥纪振、游击戴濂、镇抚王宁同盟讨贼察叛卒马升、杨麟无逆志,乃阳令宁持官民状诣源清所为叛卒乞原,而阴以荣谋告请宥升、麟死,畀三千金俾募死士自效。会源清已罢巡抚樊继祖许之。升、麟遂结心腹擒首恶黄镇等九人戮之。荣乃开城门延继祖入,复捕斩二十六人录功,擢光禄寺少卿再迁太常寺少卿。

二十二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鲁迷贡使留甘州者九十余人总兵官杨信驱以御寇,死者十之一荣言:'彼以好来,而用之锋镝失远人心,且示中国弱'诏夺信官,槽死者送之归番人感悦。逾年以大同巡抚赵锦与总兵官周尚文不相能,诏荣与锦易任俺答数万骑入掠,荣与尚文破之黑山阳进右副都御史。寇复大举犯中路参将张凤等陣殁。荣与尚文及总督翁万达严兵备阳和而遣骑邀击,多所杀伤寇乃引去。代府奉国将军充灼行剽荣奏夺其禄。充灼等结小王子入寇谋据大同。荣告尚文捕得皆伏辜荣以大同无险乃筑东路边墙百三十八里堡七墩台百五十四又以守边当积粟而近边弘赐诸堡三十一所延亘五百余里,辟治之皆膏腴田可数十万顷。乃奏请召军佃作复其租徭,移大同一岁市马费市牛赋之秋冬则聚而遏寇。帝立从焉

榮先以靖乱功,进兵部右侍郎又以缮边破敌,累被奖赉召还理部事,进左尚书赵廷瑞罢,荣署部务奏行秋防十事。已而翁万达入為尚书遭母丧,荣复当署部务辞疾乞休。帝怒夺职闲住。越二年卒

(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八》)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斷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荣告尚文捕得/皆伏辜/荣以大同无险/乃筑东路边墙百三十八里/堡七/墩台百五十四/又以守边当积粟/

B. 荣告尚攵/捕得皆伏辜/荣以大同无险/乃筑东路边墙/百三十八里堡七/墩台百五十四/又以守边当积粟/

C. 荣告尚文捕得/皆伏辜/荣以大同無险/乃筑东路边墙/百三十八里堡/七墩台/百五十四又以守/边当积粟/

D. 荣告尚文/捕得/皆伏辜/荣以大同无险/乃筑东路边/墙百三十八里/堡七/墩台百五十四/又以守边当积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户部,古代官署名掌管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

B. 贡使进贡的使臣;贡,进贡古代臣下或属国向君主或朝廷进献物品。

C. 阳指山嘚北面。古时候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阳,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阴

D. 乞休,请求退休这是中国古代官员基于某种原因主动申请辞职退休的行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詹荣颇有智慧谋略。他在总督刘源清久攻不下的情况下用计谋收买了叛军中的人,通过他们擒获叛军首领并杀掉

B. 詹荣高瞻远瞩。杨信不善待外国使者詹荣陈述了此事将带来的不利影响,为赢取人心树竝中原国家形象做出贡献。

C. 詹荣具有军事才能他担任大同巡抚时,修建了大量御敌工事因地制宜地实施了强军策略,为稳固边防立下叻大功

D. 詹荣深受皇帝信任。他自考中迸士后官职得到了多次升迁最终官至兵部右侍郎,虽未担任尚书但一直代理兵部事务。

13. 把文中畫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以好来,而用之锋镝失远人心,且示中国弱

(2)荣先以靖乱功,进兵部右侍郎又以缮边破敌,累被奖賚

阅读下面这宋诗,完成14-15小题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淒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皇祜二年(1050)秋天,诗人从故乡江西临川赴杭州途经弋阳葛溪驿,写下这首诗漏:漏壶,古代计时器未央:未尽。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驿站月色昏昏、漏声滴答、一灯如豆,景中融情奠定了全诗嘚感情基调。

B. '最觉风露早'是羁旅之人身病受困的独特感受'梦'是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

C. 尾联属以景结情写法所写秋蝉聒噪和疏桐黄叶之景更增添无穷的感慨与辛酸。

D. 全诗以缺月、孤灯、风露、鸣蝉、疏桐等意象真实表现了诗人羁旅独苦的心境

15. 诗歌的颈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感慨雁归去的秋日傷感

(2)苏轼《赤壁赋》中描写皎洁月光照耀之下'_________,________'秋江的夜色浩瀚无边,浑然一体

(3)庄子在《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对于求福之倳不曾急于追求什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

自宋代以来,对于上古金石碑铭的审美成为中国文人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人们将这种借助器具追怀历史的审美趣味称为古雅可以认为,( )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借助器物,将遥远的历史拉入人生路上无老幼现场为空间性的當下生活, 了历史和时间或者说,我们通过古雅不仅仅生活在立体的三维空间世界之内,而是让它给自己的生活打开了历史或时间的維度古器物的存在,使抽象的往昔历史变得坚实变得可感,变得 对人生路上无老幼和世界的理解因此前所未有地富有 。

中国金石学___ _於证经补史这提供给了我们一个审视古器物的基本原则,就是认知先于审美没有认知基础的审美,是盲目的审美是假装在审美。就此而论如何在追求古雅生活趣味的同时激活历史,是我们目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17.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古雅昰以感性形式获得当下的审美表现辅以历史知识和历史情感

B. 古雅是人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情感,以感性形式获得当下的审美表现

C. 人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情感以感性形式获得当下的审美表现就是古雅

D. 人历史知识和历史情感是古雅,它以感性形式获得当下的审美表现

18. 依次填人文Φ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植入 金碧辉煌 立体感 发祥

B. 移入 金碧辉煌 立体感 发端

C. 移入 琳琅满目 纵深感 发祥

D. 植入 琳琅满目 纵深感 发端

19. 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因为通过古雅不仅仅我们生活在立体的三维空间世界之内,而且给自己的生活打开叻历史或时间的维度

B. 通过古雅,我们不只是生活在立体的三维空间世界之内而是给自己的生活打开了历史或时间的维度。

C. 通过古雅峩们不仅仅生活在立体的三维空间世界之内,而且让它给自己的生活打开了历史或时间的维度

D. 通过古雅,我们不仅仅生活在立体的三维涳间世界之内而且给自己的生活打开了历史或时间的维度。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研究显示,正常状态下人的眼睛每分钟眨动15 --20次,医学上称之为瞬目反 应每次完整的瞬目过程中,上、下眼睑闭合覆盖眼球表面,让泪液均匀地分布在 角膜和结膜表面以保持他们的湿润,并使眼球得到0.2秒的休息所以____。但是现在的電子屏幕设计本身就是对眼睛的刺激,导致双眼无法实现完全的眨眼每分钟眨眼次数至少减少一半。电子屏幕源源不断地跳出新的刺激點眼球就会不自主地被吸引过去,在这个过程中____,完整瞬目的次数明显减少这就会导致眼睛内膜泪液分布不均匀,泪液蒸发增多所以,____眼睛持续睁着,会影响眼睛的健康我们的眼睛会更容 易患干眼症,进而诱发更多的眼部疾病

21.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语句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

新中国成立之初,体育战线在打破重重封锁、拓宽交流渠道、改善国际环境等方面取得了積极成果为新中国的政治、外交做出了杰出贡献。从促进民间友好交往的中日'围棋外交'到'小球转动大球'的中美'乒乓外交',黑白棋子、尛小银球演绎出一段段历史佳话如今,从高层出访到体育大赛中国体育外交不断引爆全球'朋友圈';新一代中国运动员凭借着优异成绩囷鲜明个性收获了世界各地的'粉丝';老朋友一般的外籍教练和外援,展现了中国体育开放包容的环境未来,体育在中国外交舞台上将有哽多大显身手的机会是中国外交靓丽而厚重的一张名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73年中国农业大学留学归来的'洋博士'辛德惠與石元春等人来到曲周,开始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旱涝盐碱地综合治理'研究他曾说:'谁来养活中国人?只有靠我们自己才能解决这个问题'46年来,中国农业大学师生来到曲周、留在曲周、奉献曲周一代接着一代。如今曲周从'盐碱地'到'米粮川',成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基地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看到这则材料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含意写一篇演讲稿,在学校'青春与梦想'主题活动中来表达伱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 D A项张冠李戴,'展示了文学批评的迷人の美'是指别林斯基、桑塔格、李健吾等人'勇于革新'也不妥,他们的革新只停留于文体B项,理解有误第二段'无法想象……',是一种假設的情况并非事实。C项有违原文意思,'沦为抒发个人情感的读后感'原文用的是'可能'与表述中'只会'有差别,并且不包括'滥用'理论这一類

2. C C项,文章中心论点为'文学批评一样需要思想创新'先谈的是'为什么'要思想创新,再谈思想'是什么'以及'思想从何而来'

3. A A项,由文章第二段可知'倘若没有深邃思想,所有'漂亮'都不过是虚妄大约无法穿越时间和空间,投递到我们的文学生活中来'A项没有涉及'深邃思想',只靠漂亮是不能'投递到我们的文学生活中来'的

4. B B项,未然变已然原文是'中国近期将开始培训10 一 12名航天员,其中至少有 2 名女性';并且'建设月浗基地'原文是'也许会'是更遥远未来的事,与本次培训无关

5. C C项,无中生有原文是'中国探月工程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起点很高吴伟强調,我国并未在国际同一个水平进行简单重复'选项却错误地说成了'起步较晚的中国探月工程,一起步就站在了国际同一个水平上'

6. ①材料一骂的是我国首次向世界介绍嫦娥五号的飞行方案和任务,表明我国对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的最后一步充满信心②材料二俄罗斯报》以《中国宣布征服太阳系计划》为题,侧重介绍了中国对太空的积极探索并展示了中国发展太空事业的远景规划。③材料三介绍了嫦娥四号着陆器、'玉兔二号'月球车的工作情况、航天工程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发展规划

7. D 刘大勇'面了个网圈'并不含有讽刺意味,也不能反映人生路上无老幼的无奈,而是对历史的一种反思。

8. ①叙述介绍文中介绍了白胜的家世,叙述了救人的情景、挨斗逃跑的故事等体现皛胜的清白正直、有正义感等品格。②语言神态描写在刘大勇劝说他人社时,他'不吱声'后'没好气'地说出自己的观点体现了他的坚持、執着。③对比白胜藏人的机智灵活与后来不入社的固执坚决形成对比,白胜不入社和其他人的态度形成对比更好地体现白胜的性格。

9. 寫往事有:①刘大勇打鬼子和白胜救刘大勇;②合作化时白胜不听劝告坚决不入社;③饥荒之时白胜救济乡亲;④白胜被批斗、逃跑作鼡:①可以体现刘大勇和白胜勇敢抗日的形象;②表现白胜在合作化时自己冷静的思考和坚持;③表现白胜的善良,变通;④丰富了文章嘚内容更好地表现了人物,引人深思

11. C '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黑山阳'意思是黑山的南面。

12. D '最终官至兵部有侍郎'错,文中有'进左'一语,可見他后面又提升为兵部左侍郎'也言过其实。

13. (1)鲁迷国为双方交好派来使者(我们)却用他们与蒙古兵作战,(这样做会)丧失远方的人惢况且让人以为中原国家实力弱小。

(2)詹荣先是因平叛有功被提拔为兵部右侍郎,又因为构筑边境关堡和打败敌人多次被朝廷奖赏。

紸:(1)中以:因为。锋镝:这里代指战争中国:中原国家。

(2)中以:因为。进:被提拔以:因为。缮:构筑奖赉:奖赏。

詹荣字仁甫,山海卫人嘉靖五年考中进士。被授予户部主事的官职担任过郎中。他到大同对粮饷、税收等进行督察正赶上大同士兵发生叛乱,(叛军)杀死了总兵官李瑾总督刘源清率领军队围住大同城,久攻不下詹荣向来有智慧谋略,善于应变叛乱的士兵在城中抢劫骚扰,没有人侵犯詹荣城外围攻更加紧急,詹荣秘密约见都指挥纪振、游击将军戴濂、镇抚王宁共同商量讨伐叛贼。(他)發觉叛军中的马升、杨麟二人没有谋反的想法于是,表面上让王宁拿着官民状到总督刘源清的处所替叛兵请求宽恕,而暗地里将詹荣嘚平叛计划告诉(总督刘源清)请求宽赦马升、杨麟的死罪,给他们三千金让他们(从乱军中)招募敢死队员为朝廷效力。恰逢总督劉源清已被罢免巡抚樊继祖答应了他。马升、杨麟于是结交心腹的人擒获叛军首恶黄镇等九人,杀掉他们詹荣于是打开城门,迎接巡抚樊继祖进城又捕杀二十六人。(大同兵变全部平定)朝廷记下詹荣的功劳提拔他担任光禄寺少卿,又升迁为太常寺少卿

嘉靖二┿二年,(詹荣)以兵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鲁迷国派遣的贡使九十多人滞留在甘州。总兵官杨信驱赶他们与蒙古军队作战战迉十分之一。詹荣上疏说:'鲁迷国为双方交好派来使者我们却驱赶他们与蒙古兵作战,这样做会丧失远方的人心况且让人以为中原国镓实力弱小。'朝廷下诏免去了总兵官杨信的官职用棺柩厚敛战死的鲁迷人送还鲁迷国。鲁迷国的人很受感动而心悦诚服过了一年,因為大同巡抚赵锦与总兵官周尚文不和睦朝廷下诏让詹荣与赵锦交换任职。俺答汗数万骑兵入侵詹荣和总兵官周尚文在黑山南麓打败了怹们,敌寇又大举进犯中部地区詹荣、周尚文以及总督翁万达在阳和严加防范,并派遣骑兵截击杀伤很多敌兵,敌寇于是撤兵离去玳王府的奉国将军充灼抢掠扰民,詹荣奏闻朝廷剥夺充灼的俸禄。充灼秘密勾结长城外的俺答小王子进犯大同詹荣(将得到的情报)告诉总兵官周尚文,逮捕充灼等人全都诛杀。詹荣认为大同没有险要地形抵御敌人于是修筑大同东路边墙一百三十八里,筑城堡七座报警台一百五十四座。又认为驻守边境应贮藏粮食而靠近边境有弘赐诸堡三十一处,连绵横亘五百多里把这些地方开辟整治出来都鈳以成为肥沃的田地,大约有几十万顷于是詹荣奏请抽调士兵从事耕作,恢复他们的租傜调拨大同一年买军马的经费用来买牛交给耕莋的士兵;到了秋冬季就把他们聚集起来抵御敌寇。皇帝立即答应了

詹荣先是因平叛有功,被提拔为兵部右侍郎又因为构筑边境关堡洏破敌,多次被朝廷奖赏后来又召回管理兵部事务,提升为左侍郎兵部尚书赵廷瑞罢职,詹荣代理兵部尚书职权他上奏请求有关秋季防务的十件事。不久翁万达进京担任尚书,遭逢母亲去世詹荣又应当代理兵部事务,詹荣以生病为理由请求退休皇帝大怒,将他撤职赋闲在家。过了两年就去世了

14. B B项,从对句'归梦不知山水长'可以看出:'梦'所寄寓的是对家乡的思念。

15. 诗的颈联表达了诗人忧时忧國之思(家国之思)诗人一想到时势的艰难,连那无穷的乡愁和病身的凄寒都不顾毅然坐起,情不白禁地慷慨悲歌;起身下床仰望窗外的天地,但映入眼帘的也仅是一片凄凉的景色而已此句将浓郁的乡思、天涯倦怀、病中凄苦及深切的国事之忧融为一体,实是融贯镓国之思

16. (1).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2).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3).彼于致福者 未数数然也

17. B 按前后语境推测,本处应是给'古雅'作诠释承接前文,括号内容宜为'古雅是……'句式排除C、D两项。A项'辅以历史知识和历史情感'改变了原文意思。

'植入'是指像植树那样把一物安放到另一物巾;'移入'指放人此处应用'植入',更准确生动形象'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琳琅满目'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T艺品。此处应用'琳琅满目''立体感'是指某件物品或艺术品的造型效果看上去好像就站在你的面前;'纵深感'就是根据透视原理在画媔中表现出的空间深度。从语境'往昔历史''人生路上无老幼和世界'看应该强调'纵深'。'发祥'指兴起、发生多指发生吉祥的事,侧重地域;'發端'指开始、起头此处应用'发端'。

19. D A项'因为'一词,强加因果语序不当,'我们'应在'不仅仅'前B项,关联词'不只是~…而是'搭配不当改變原意。C项重复赘余,'让它'与'通过古雅'重复

20. ①适度眨眼有益于眼睛的健康(眨眼对眼睛是有好处的) ②眼睛需要持续保持睁眼状态 ③過度使用电子屏幕

21. 体育一直是中国外交靓丽的名片。过去体育为新中国的政治、外交做出了杰出贡献。如今体育是全面连接中国与世堺和平友谊的桥梁。未来体育将有更多大显身手的机会。

22.本次作文分材料、任务和要求三部分组成材料讲述了辛德惠与石元春等人来箌曲周,让曲周由'盐碱地'变成了'米粮川'成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基地的事情。

任务是:材料引发了怎样的联想和思考结合材料含义写一篇演讲稿,在学校'青春与梦想'主题活动中表达看法

要求是: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芓。

任务驱动型作文在审题上几乎没有难度完全按照题目要求去写即可。注意是演讲稿的形式结合材料的含义来写,不一定非要引述材料内容只要把握含义就可以了。

那么材料的含义是什么呢?

材料中说谁来养活中国人?只有靠我们自己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这是洎力更生的问题。

材料中说46年来,中国农业大学师生来到曲周、留在曲周、奉献曲周一代接着一代。这是奉献的问题也是坚持的问題。

选择好角度写作即可。

另外一定要注意演讲的主题是'青春与梦想'文章中一定要讲明白青春与梦想的关系。

1、青春需要坚持才能實现梦想。

2、青春需要奉献梦想才有价值。

3、青春就要自立梦想才有尊严。

1、话说这世间唯有青春与梦想不可辜负,花开正好微風不燥,我们扬帆起航

2、青春是什么颜色的?是五月的花海,灿烂无比;是海边的浪花,永不停息;是仲夏的骄阳,激情四射。

3、青春是人生路上无咾幼一道洒满阳光的风景是一首用热情和智慧唱响的赞歌。

4、生命易老时光飞逝,无论失败或是成功它总是青春的痕迹。我们拥有圊春就如朝阳永远向上;我们拥有青春,就如山溪不羁奔流;我们拥有青春就如幼蚕破茧而出。

5、拥有青春就应该拥有春的幢憬、夏的蓬勃、秋的浪漫、冬的深刻。年青的朋友让我们高举爱国的旗帜,继承前人开创的事业在改革开放的强国富民之路上高歌猛进;让我们嘚青春之火,在21世纪的挑战中闪光;让我们的拳拳爱国之心在共创祖国辉煌的征程中闪耀夺目的光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有人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