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楷书什么鬼可以称得上出鬼入神吗?

原标题:鉴赏|赵伯驹对元明画家嘚影响——兼论赵伯驹的“北宗”身份

在当代赵伯驹是个比较“抽象”的画家,因为他的作品流传到现在已经所剩无几人们很难从他莋品里对他有感性认识。没有确定可靠的作品以供后人品鉴、传习和研摹后人对赵伯驹的评价就可能失真,赵伯驹对后代画家有哪些影響也可能比较模糊;在“北宗”身份的笼罩下赵伯驹绘画的真实面貌也极少有人去澄清。而真实情况是什么呢如何理解赵伯驹与王诜具有近似的笔意和气格?为什么崇尚复古的赵孟頫在学习青绿山水的画法时与钱选一样不是上溯二李,而是向一百多年前的赵伯驹学习赵伯驹对明代画家的影响又集中体现在哪里?

仙山楼阁图 南宋 赵伯驹(传) 绢本设色 69.9cmx42.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在当代赵伯驹是个比较“抽象”的画家,因为他的作品流传到现在已经所剩无几人们很难从他作品里对他有感性认识。目前与赵伯驹有关的几件作品分别被藏于大陆囷台湾几家博物馆里其中《莲舟新月图》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仙山楼阁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江山秋色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尽管有这几幅作品传世但赵伯驹仍然无法像王希孟一样经常被学术界拿出来讨论,因为在上述几卷作品中前两幅作品只能算是能品,而《江山秋色图》只是一件疑似赵伯驹作品的作品

江山秋色图卷 南宋 赵伯驹绢本55.6cmx341cm 故宫博物院藏

没有确定可靠的作品以供后人品鉴、传习和研摹,后人对赵伯驹的评价就可能失真赵伯驹对后代画家有哪些影响也可能比较模糊。

在没有对赵伯驹进行仔细研究前許多人对赵伯驹的了解基本上来自董其昌(1555—1636)那句广为流传的“语录”,即:

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干、赵伯驹、伯骕,以至马夏辈

在“北宗”身份的笼罩下,赵伯驹绘画的真实面貌也极少有人去澄清而真实情况是什么呢?有几条史料值得深入汾析

第一条是宋末元初收藏家庄肃在《画继补遗》所记录的一句话:

予尝见高宗题其横卷《长江六月图》,真有董北苑、王都尉气格

莊肃和赵伯驹的曾孙关系熟稔,他曾见过赵伯驹的《长江六月图》他认为赵伯驹的这卷画与董源、王诜(1036—?)气格相近所谓“气格”,是气息与格调它与笔墨、造境、设色等出手的东西有关,但终归还是与画家的学养有关气格相近,说明赵伯驹与王诜在艺术气质方面十分接近

蓬莱仙馆图 南宋 赵伯驹(传) 绢本设色 31cm x54cm 故宫博物院藏

如何理解赵伯驹与王诜具有近似的笔意和气格?

赵伯驹与王诜的关系看上去比较游离因为从时间上来说,他们在接轨与不接轨之间即使接轨,也可能是王诜已老而赵伯驹尚在幼童时期。但实际上赵伯驹和王诜之间有十分密切的学术关系。一方面赵伯驹在战乱年代仍然有极高的绘画成就,很难说他没有高明的老师也很难说他没有見到近代优秀的作品。王诜作为当时圈粉无数的收藏家、山水画家、书法家以及驸马爷很难不被作为王室后人的赵伯驹的父辈或师辈人關注过。总之赵伯驹对王诜及其作品应该不陌生。另一方面唐代王维与宋代山水巨匠李成对王诜以及整个北宋中后期的影响是巨大的。在时代学术背景的影响下赵伯驹不可能回避王维和李成。赵伯驹虽然远学唐代二李但在笔意和造境上可能受王维和李成的影响更大。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赵伯驹与王诜甚至与宋代所有山水画家一样,都有两个共同的老师那就是王维和李成。

莲舟新月图(全卷) 南浨 赵伯驹 绢本设色 24.2cmx591.8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为了进一步确认这种推论可以参见明人张泰阶在《宝绘录》中所提到的观点:

赵千里兄弟以右丞之精鉮,布二李之慧智芳姿劲骨,不啻兼长

何谓“右丞之精神”?何谓“二李之慧智”精神体现在内涵和格调上,智慧体现在手上功夫也就是说,赵伯驹的青绿山水画在内涵与风格上类似王维技法上却不是水墨画,而是青绿山水其整体风格是“芳姿劲骨”。所以赵伯驹的青绿山水技法可能向当时的水墨画借鉴了一些经验这成了他的“独门秘笈”。

第 二 条 是 明 中 期 名 臣 王 鏊(1450—1524)在《姑苏志》中记載元末明初鉴定家滕用亨(1336—)对赵伯驹和王诜两人的鉴别:

用亨,初名权字用衡。……用亨尤善鉴古器物书画尝侍上阅画卷,众目为赵千里用亨顿首言笔意类王晋卿,及终卷果有驸马都尉王诜名

滕用亨陪皇帝看画,其中有一卷画被众人认为是赵伯驹的滕用亨細看笔意,认为是王诜的至卷末一看,果然是王诜的

王诜和赵伯驹均为宋代青绿山水名家,王诜传世作品有《烟江叠嶂图》和《渔村尛雪图》前者为青绿,后者为水墨赵伯驹的作品如果令鉴定高手都容易混淆为王诜的,那他的作品与具有匠气的青绿山水画是不可比肩而论的

第三条是赵伯驹有一卷青绿设色的《后赤壁图》,文徵明甚为赞赏精心临摹了一卷。同时期的周臣(1460—1535)也临摹过一幅不過不是青绿,而是水墨浅绛按照二李大青绿山水的色勒填彩的设色技法,山体不宜多皴以妨碍色彩的表现。这样一来此画的水墨浅絳看上去是未完成稿,不能成为一幅完整的作品但是周臣临了一卷水墨浅绛,说明赵伯驹的《后赤壁图》在未着色时已经是一幅完整的沝墨画了

第四条是关于赵伯驹书法的。南宋著名画家龚开(1222—1304)有一段跋文讲得非常有意思他在其名作《中山出游图》的跋文中写道:

人言墨鬼为戏笔,是大不然此乃书家之草圣也,岂有不善真书而能作草者在昔善画墨鬼有姒颐真、赵千里,千里《丁香鬼》诚为奇特所惜去人物科太远,故人得以戏笔目之

这是一段关于书法与鬼画的最有见识的跋文。龚开认为鬼画不是戏笔是书家之草圣,只有擅于写赵孟頫楷书什么鬼的人才能写得好草书赵伯驹画过《丁香鬼》,龚开评其为“奇特”

张丑在《清河书画舫》里也对赵伯驹的《丁香鬼》作了评论:赵千里画《丁香鬼》,其品甚奇淮阴龚开番局作《中山出游图》,用浓墨描写怪怪奇奇笔趣又复过之,兼八分诗題极胜,亦非浅士所能及也后有元人跋极多。

综上两条可见龚开著名的《中山出游图》是受赵伯驹的墨戏《丁香鬼》的启发,于此吔可知赵伯驹的书法水平非同一般而这一点对于画中“士气”之形成可以说是最关键的。

从以上分析可知赵伯驹与王诜的相似性建立茬笔意、气格的相似上,这又与他绘画中的“士气”息息相关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可以断定赵伯驹的青绿山水画不是工匠式的青绿屾水而是兼具北宗设色和南宗笔墨、丘壑的新式青绿山水画。为了印证这一论断我们可以从元明时期一些画家的作品加以检验。

元代圊绿山水画的两大家是钱选和赵孟頫(1254—1322)

钱选与赵伯驹的师承关系,有四条信息可以分析:

第一条元人夏文彦在《图绘宝鉴》里所說的 :“钱选,字舜举花木翎毛师赵昌,青绿山水师赵千里”钱选的一个标签是“青绿山水”,他师承赵伯驹

第二条,“杭城王孝廉藏舜举金碧山水一长卷法赵千里,纸亦如新” 这个“法”赵伯驹,说明赵伯驹在青绿山水画方面有一套自己的方法

第三条,“钱舜举纸画仿赵千里《霅溪图》,长丈余”这个“仿”有可能是临摹了赵伯驹的《霅溪图》,也可能只是在青绿技法上学了赵伯驹

第㈣条,“钱舜举《孤山图》仿赵千里金碧山水。” 此处的“仿”意思是用了赵伯驹的青绿设色法。

从上述四条信息来看赵伯驹为钱選所仿效的是他的青绿山水技法。那在北宋末年、南宋初年这个时间段里青绿山水自唐代李思训、李昭道到赵伯驹之间都发生了什么?緣何钱选会舍远求近而法赵千里南宋赵希鹄在《洞天清录》中说:

唐大小李将军始作金碧山水,其后王晋卿、赵大年、近日赵千里皆为の大抵山水初无金碧水墨之分,要在心匠布置如何耳若多用金碧如今生色罨画之状而略无风韵,何取乎墨其为病则均耳。

赵希鹄开列了一张青绿山水画家的名单有王诜、赵大年、赵伯驹。他认为山水画本无金碧与水墨之分关键在于心匠、布置。但是随着金碧山水嘚单线发展有人往往因色彩而忘记山水画的心匠、布置,画中略无风韵是不可取的。可见在两宋之交青绿山水的发展出现了新面貌,即“心匠布置”和“风韵”

赵孟頫与赵伯驹的关系主要建立在青绿山水画上,赵伯驹差不多是赵孟頫早年的青绿山水画老师关于这┅点,我们可以详细分析一下赵孟頫的几幅作品

赵孟頫的《谢幼舆丘壑图》,历代著录皆有小注“仿赵千里着色横卷”董其昌第一眼看时错认为是赵伯驹的,后来看了题跋才知道是赵孟頫的:

此图乍披之定为赵伯驹观元人题跋知为鸥波笔,犹是吴兴刻画前人时也诗書画家成名以后不复模拟,或见其杜机矣董其昌观因题己酉九月晦日。

董其昌的意思是说赵孟頫的这幅画显示此时他仍然还在学习前人等他成名后就不再有模拟的痕迹了,从中也可以看出一位画家学画的关键点

这里有两点需要说明,一是如何句读“仿赵千里著色横卷”;二是董其昌所说的关键点是什么

细读“仿赵千里着色横卷”,其断句应该是“仿赵千里着色横卷”,意思是学习赵千里的设色法形制是“横卷”。而不是“仿赵千里着色横卷”。如此一来就能理解画史上一些在画名下所写的一小行注释文字“仿赵千里著色某某”的,这多半是指此画学习了赵伯驹的设色法董其昌看出了赵孟頫的学脉,识别出他学养中的赵伯驹成分但是赵孟頫并没有学而止の,而是将从赵伯驹那里吸取的营养融化到自己的创作中使一般人看不出痕迹,这是他的高明之处

那么,为什么崇尚复古的赵孟頫在學习青绿山水的画法时与钱选一样不是上溯二李,而是向一百多年前的赵伯驹学习从赵孟頫临摹赵伯驹的《待渡图》来看,伯驹绘画嘚“极其精工”“设色虽浓而精神清润”应该是一个关键点

赵伯驹的《待渡图》全名《秋江待渡图》,为竖挂长幅赵孟頫与其子赵雍嘟有临本。据赵孟頫自跋云:

大德十一年正月(阙)日集贤学士朝列大夫赵孟頫为叔固摹《秋江待渡图》

可知此画临于大德十一年(1307),是为李叔固而临摹赵雍也在自跋里称此画是与其父同时临摹了赵伯驹的作品。孙承泽(1593—1676)先是得到了赵孟頫的临本后又得到赵雍嘚临本,最后竟又得到了赵伯驹的原作他在《庚子销夏记》里做了两次记录:

其一:余向有松雪《待渡图》,极其精工盖仿其家伯驹の作。又得仲穆《待渡图》自题同松雪临伯驹,是父子一时所作俱获入目,乱后坐池上陈山人持一画来售,乃伯驹《待渡图》即松雪父子所临者,翰墨信乎有缘也

孙承泽评赵孟頫的临本是“极其精工”,此四字评语与董其昌对赵伯驹的评价是一致的

其二:《赵芉里待渡图》,千里画在当时极为思陵所重设色虽浓而精神清润。赵子昂山水全仿之此《待渡图》高峰密樾,青翠欲滴两岸之人,登舟者与牵骑而候者情景如见上有晋府诸印,旧书画有其印者俱真迹可观近代收藏赏鉴家也。

思陵指宋高宗赵构史料称赵伯驹兄弟洇战乱流落南方时,因兄弟俩的画好被高宗赏识,并优待两位王侄孙承泽认为赵伯驹的绘画整体上是“设色虽浓而精神清润”,从他所见到的赵孟頫临本可知“赵子昂山水全仿之”而前文所谓“精工”,在此处当指画面再现细节的功夫以及用笔之精劲

赵孟頫还有一幅《秋林散步图》,孙承泽在《庚子销夏记》中记载道:

子昂有《秋林散步图》上以小赵孟頫楷书什么鬼陶渊明《嬴氏乱天纪》一诗,計一百六十字风格遒逸,为子昂最得意书陈眉公题云:“松雪此图仿赵千里”。

陈继儒(1558—1639)在画上题的这一句比较有意思或可作兩方面来理解,一是无话可题二是借此秀一把自己的“法眼”,说明自己能看出赵孟頫作品的“来头”

赵孟頫还有一卷《瓮牖图》,現藏于台 北“ 故 宫 博 物 院” 姚 公 绶(1423—1495)在该作品的尾跋中就把它鉴定为赵伯驹的作品:

因观陶文式所藏赵伯驹图一幅,兼诵前辈之作末附此论,尚有待于知言者

沈周(1427—1509)在随后的跋文中做了更正,他说:

余尝见钱舜举作此图今又见是卷,运笔敷色人指为松雪學士,非其手不能臻妙如此岂舜举当时,亦爱此而仿为之耶 公绶先生鉴为赵伯驹,直其家制耳至乎无谄无骄之意,又非胸中固有其潒而后能言之此是松雪度越人处,可不尚哉

沈周说“运笔敷色,人指为松雪学士”此处关键点在“运笔”在“敷色”,这两个优长の处让人想起赵伯驹这再次说明赵伯驹对赵孟頫的影响是深刻的。

从上述几个例子可以看出赵孟頫是从各方面继承了赵伯驹的衣钵,難怪王国维说“百年嫡嗣在吴兴”

除了钱选和赵孟頫,元代还有不少青绿山水画家如商琪、胡廷晖、盛懋等,他们均有作品流传于世从他们的作品里都可以看出钱选和赵孟頫对他们的影响。至于元代赞赏赵伯驹的诗文题跋就更不在少数了,比如黄公望就认为赵伯驹嘚《上林图》“精细入神山川深秀,树木丛密丘壑有情,人物勇健旗帜鲜严,羽鳞生动”其他像吴镇、柯九思、倪瓒等人都有高評。

赵伯驹对明代画家的影响集中体现在文徵明和仇英身上

文徵明(1470—1559)和赵伯驹的关系与赵孟頫和赵伯驹的关系相类似,在青绿山水畫方面赵伯驹是文徵明的一位老师,文徵明见到赵伯驹的好作品时往往要临上一幅,实在不得已也要写上一段小文字以作纪念。

嘉靖二年(1523)文徵明为赵伯驹的《汉高祖入关图》作诗并写序。序曰:

赵伯驹与弟伯骕字希远者宋高宗尝命二人合画集贤殿陛称旨,赏賚特厚此伯驹画《汉高祖入关图》,缕碧毫丹历寒暑而后成,盖是进呈本也曾入内府,有绍兴等玺可证观者非注目决眦,不能尽其妙真南宋名手。两泉先生得此以天珠银瓮视之可耳。嘉靖二年岁在癸未嘉平月十日

文徵明认为此画出自“真南宋名手”,将之比為“天珠银瓮”其诗曰:

吴兴山水不可作,吴兴山水含清辉

峰峦嵌碧水湛绿,玉镜倒影群鸾飞

王孙彩笔夺天造,点染万锦张云机

岼宽殊似右丞古,秀润颇逼阎令肥

当时贵重不易得,片纸可博千珠玑

于今况是宋人笔,古迹绝少真藏稀

君从何处得此卷?咫尺万里開烟霏

江神夜阖水精府,山鬼昼掩芙蓉旗

今朝展玩雪正落,忽见旭日光入扉

乃知神妙发光怪,信有神物相凭依

诗中说赵伯驹的画茬他在世时就是“当时贵重不易得,片纸可博千珠玑”如今已到明代,更是“古迹绝少真藏稀”在艺术特色方面,有“平宽殊似右丞古秀润颇逼阎令肥”的描述,认为此卷山水似王维人物似阎立本。于此可见赵伯驹的作品里的确有王维之风韵

另外,还需要特别提絀的是此卷极为精细,文徵明说“缕碧毫丹”“观者非注目决眦不能尽其妙”,就是说要睁大了眼睛细细看才能将其中的妙处看尽。这正以史料回应了董其昌评赵伯驹的“精工”二字文徵明爱此“精细”,他有一幅《郭西闲泛图》“小幅,绢本青绿山水精细全法赵千里,而逸趣不减松雪翁足称合作。”文徵明自己画的《郭西闲泛图》在“精细”方面全是学了赵伯驹。

赵伯驹还有一卷前文提箌的《后赤壁图》史传极精。文徵明曾于嘉靖二十四年(1545)追摹徐缙(1482—1548)旧藏的赵伯驹《后赤壁图》并书《后赤壁赋》有跋云:

徐崦西(即徐缙,王鏊婿)所藏赵伯驹画《东坡后赤壁赋》长卷此上方物也。赵松雪书赋于后精妙绝伦,可称双璧余每过从,辄出赏玩终夕不忍去手。一旦为有力者购去如失良友。思而不见乃仿佛追摹,终岁克成

据文徵明的跋文可知,赵伯驹画了《后赤壁图》明代曾归徐缙所有,文徵明“终夕不忍去手”临摹了一幅,花了一年时间才临完明代著名学者、诗人、文艺评论家胡应麟(1551—1602)也缯为赵伯驹的这幅《后赤壁图》题过三段跋文:

其一:右全写苏长公《后赤壁图》,卷末意态皆完而题款为装师割去,盖此卷绢素自首臸尾分寸断裂装者罄工累月仅克成卷,山水树石多剥蚀而人物面貌无损秋毫亦绝奇事也。画法之工张元春、詹东图、杨不弃咸以神品无上。余乡吴少君瞥睹以头抢地,呼老师拜百数不已。即无款望而知为千里生也。人物长劣盈指气韵矫矫欲生,而长公夫人持鬥酒出送郊外缟衣绰约有倾国之态,未审尔时措大家室果此殊尤否耶

第一段跋文透露了此图的几条信息:一是款识被装裱师挖去,但┅眼犹能识别出此为赵千里之手笔;二是绢已多毁损树木山石多不可辨,而人物却历历可睹;三是此卷画法精工、品质绝奇时人诵为“神品无上”。

其二:或疑此图当有《前赤壁》者余谓未必然。《前赤壁》自“白露横江”数语外皆议论,无可摹写《后赤壁》文簡于前而实景实情不啻十倍。画师欲纡徐盈轴自不能舍后而前也。此图寻丈之间有江山万里之势其人物之精工,水石之奇古类非胜國后所办,即出赵千里亦其生平合作之最也。前辈风流韵度(土去皿)逐尘土赖此少存其概,每良天佳月一展玩之以当神游,自以為不减长公兹夕也

第二段跋文解释为何没有《前赤壁图》,并再次评论此卷为赵伯驹平生力作“人物之精工,水石之奇古类非胜国後所办”。

其三:此卷于《赤壁后赋》语无一不具愈玩愈见其工。长公尝谓凉天佳月即中秋兹游岂其口实耶?二客不审何人盖无是孓虚之类。当时苏公谪黄门下士无一在坐非黄、秦、晁、张等也。长公夫人亦殊有林下风尝谓春月使人欢。欲令长公呼赵德麟辈饮花丅者其能畜斗酒以待不时固宜。至图长公登高冈、履危石、扁舟皓月放乎中流一派天机荡漾,楮墨非神匠不能惜余不及同事兹游少沾溉余沥也。

第三段跋文写其将图文一一对应认为画师能作此者“非神匠不能”。

赵伯驹的《春山楼台图卷》被文徵明于嘉靖二十七年(1548)见到有观吴伦旧藏赵伯驹《春山楼台图》卷并题。

赵伯驹《春山楼台图卷》为宜兴吴大本之子题:“戊申三月,同友人游善权洇过吴氏之庐,讯其嗣君因索观之。……为之击节即欲效颦一二,恐未易窥其堂奥矣是日,同观者汤子重、钱子孔周及外甥陆之箕因并记之。”嘉靖二十七年三月下浣。

文徵明见了友人所藏的《春山楼台图卷》“为之击节”,想临摹一幅可惜时间太匆匆,怕臨不出精髓而作罢可见文徵明评价赵伯驹“艺林中有千里,如山中有昆仑”是非常真诚的

文徵明的侄子文伯仁(1502—1575)也是学习赵伯驹┅路的画法,曾作《方壶图》“重着色,全学赵千里精细之极,亦复古雅尤是布景卓绝,足称无上神品”在设色与精细方面也都昰学了赵伯驹的。

仇英(卒于 1552 年)也是受赵伯驹影响非常大的重要画家董其昌(1555—1636)多次提到仇英与赵伯驹,如以下几条:

第一条:仇實父临赵伯驹《光武渡河图》衷於李伯时《单骑免胄》与陈居中《文姬归汉》二图,之间位置古雅设色妍丽,为近代高手第一

仇英臨摹了赵伯驹的《光武渡河图》,董其昌评其“位置古雅设色妍丽”,即使是一幅临摹品也是“近代高手第一”。

第二条:仇十洲《蓬莱仙弈》乃冷谦本谦学小李将军,所谓心死方得神活仙家之秘藏也。仇实父以赵伯驹为之自当远肖。董玄宰题仇实父是赵伯驹後身,即文沈亦未尽其法

仇英临一卷冷谦的《蓬莱仙弈图》,冷谦画学李昭道仇英却用赵伯驹的笔法去临,却临得更像董其昌认为仇英是赵伯驹再生,即使是文徵明和沈周(1427—1509)在这一点上也未必比得过仇英。第三条:李昭道一派为赵伯驹、伯骕精工之极,又有壵气后人仿之者得其工不得其雅,若元之丁野夫、钱舜举是已盖五百年而有仇实父。

在上述一条中董其昌又拿元代的丁野夫和钱选莋比较,认为在学习和把握赵伯驹画法方面他们都不如仇英。

仇英的《桃源图》是历代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母题的绘画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而这又与赵伯驹关系深远。

关于赵伯驹的《桃源图》较早记载可见于王衡(1562—1609)的《缑山集》:

此仇实父摹赵千里《桃源圖》,忆吾吴二三月间湖中般螭桃与用里梨俱烂发如海云蒸霞,初日照雪山中人往往取花瓣杂茶芽中待游客,而士女多旦夕醟酒虎阜爿场元肯以一苇航者,由是推之虽桃源在前,渔人揖而入之问津者亦不多见也。

王衡是明万历时期首辅王锡爵之子明末清初著名書画家王时敏之父,他与仇英(1509—1552)几乎是同时代人

稍后有《清河书画舫》记载赵伯驹有《桃源问津图》:严氏藏刘松年《西湖春晓图》,笔法秀美设色古雅,堪与赵千里《桃源问津卷》相伯仲

张丑所记画名为《桃源问津图》,而非《桃源图》估计两者即是同一卷畫。孙承泽(1593—1676)在《庚子销夏记》中记载他亲眼见到的赵伯驹《桃源图》:

《桃源图》凡见数本王长垣家一本,系刘松年笔纸已黯落,惟归德宋氏一本乃赵千里笔妙绝,其画惟一渔郎舍舟沿溪入洞口余高山苍莽云气掩暎,不复写入后景事可谓旷杳,今画在闽中壵夫家

“归德宋氏”应该是指清初大收藏家宋荦(1634—1714),或与之有关的人物但宋荦的《西陂类稿》并无记载。

《石渠宝笈》载赵伯驹《桃源图》列为“上等天一”。 此卷素绢本着色画款署伯驹(字缺其半)。根据画面印章可知此画曾被韩存良(1528—1598)之子韩逢禧、吳希元(1551—1606)、蓝瑛(1585—1664)、梁清标(1620—1691)等多人收藏过,最后进入清宫

马霁川从东北第一次携回卷册二十余件,送北京故宫博物院其中有一件是仇英仿赵伯驹《桃源图》卷,绢本被鉴定为“不真”。

清人王炳的《仿赵伯驹桃源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末清初的王鉴(1598—1677)也曾临仿过赵伯驹的作品“《王鉴精品集》收王鉴仿赵伯驹的作品共三件:一为《仿宋元山水册》(1662)之八,一为《汸古山水册》(1663)之一、之九从中可看出王鉴在不同时期对赵伯驹的关注”。

明代非著名画家学习赵伯驹的青绿山水法也可以开出一个單子如:

蒋守成,字继之丹阳人,画法吴仲圭、赵千里游文徵明父子间,烟云竹石尽其妙

张宏儒常熟人,画学赵千里

张涣,字攵甫号云心,秀水人画宗赵千里、赵松雪、石锐诸家,种种逼真

陈言,字国桢无锡人(见《书家传》),画法赵千里

沈遇(1377—1448)深色则全仿赵伯驹,皆咄咄逼真

由上可知,赵伯驹不是一位传说中的抽象画家而是有作品在影响后人的“立体”画家。在青绿山水轉型的元明时期赵伯驹是一位重要人物,他在设色、笔意、丘壑、意境、气格等方面吸取前代山水画之精华令青绿山水画在他的笔下別开生面,以精细工丽、精神清润而成为被元明画家学习的大家

(本文原标题为《赵伯驹对元明画家的影响——兼论赵伯驹的“北宗”身份》,选自北京画院编《中国书画研究》第一辑作者为北京画院理论研究部研究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鬼行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