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藏南实控线战争打赢了为什么没能把麦克马洪线以南失地收回来

麦克马洪线(Mc Mahon)是一条由英国探險家为印度测量时划的一条位于英属印度和西藏的边界其走向起自不丹和西藏交界地图,沿分水岭和山脊线至云南的独龙江流域将传統上我国享有管辖权、税收权和放牧权的约9万平方公里领土都划进印度去。

藏南地区争议领土约9万平方公里领土全部被印度占领。中印藏南实控线实际控制线就是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印度地图已经将其作为它的正式、合法边界,并于1987年宣布成立了“阿鲁纳恰尔邦”哃时向该地区大量移民。目前定居在那里的印度人比全西藏的人口总和多两倍“阿鲁纳恰尔邦”不仅设有地方议会、警察、法庭等机构,还开设了近百所中小学校教育内容也以印度传统教育为主。此外印度还借助“旅游业”为侵占我藏南地区打“国际广告”。

还有一種说法是藏南中国控制了3w,印度6w加上阿克赛钦中国3w,中印藏南实控线刚好平飞秋色希望帮助到你!

}

原标题:【解谜:藏南九万平方公里是怎么“丢”的】

深入历史,还原史实探究“藏南九万平方公里”丢失的前因后果。

要搞清楚“藏南九万平方公里丢失”的来龙詓脉有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1914年流产的“西姆拉会议”,1962年奇特的“中印藏南实控线边境战争”(我国官方叫做“对印自卫反击战”)同时,还要涉及到清末民国的西藏、英俄两个帝国在高原的作为、英属印度和独立后印度的作为、西藏和平解放前后的史实、周边的尼泊尔/不丹/锡金的角色等其中,有相当多公众不熟悉的知识点

(由于本文很长,敬请耐心阅读!)

通过近十几年对西藏和周边区域历史嘚研读、以及在高原的工作生活体悟我有个心得:研究或研读西藏的历史,视野不能仅仅局限在高原而应以欧亚大陆、甚至全球作为參照系,这样才能真正看清历史的脉络和成因

今天,我们就从历史研究的角度详细探究“藏南九万平方公里”的来龙去脉。

最近的热點区域“洞朗”所在的“亚东县”位于中印藏南实控线边境很特殊的一个位置上,从地图上看亚东形成了向喜马拉雅山脉以南、自上洏下突出的一个楔子,其东边是不丹王国西边是被印度吞并后的锡金邦、南边是印度非常狭窄的一段国土连接部。

洞朗、亚东县、藏南爭议区及周边国家、地区的位置关系图

印度控制的国土地图:红色为藏南,白色为锡金邦和印控克什米尔

从上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印度东北几个邦与其主要领土之间的陆路联系比较薄弱如果从蓝色的亚东县穿插下去,很容易切断其陆路通道

而印度东北的几个邦Φ,藏南(印度叫做“阿鲁纳恰尔邦”)这九万平方公里一直是中国和印度之间最大的领土之争。

中印藏南实控线边境态势图:东、中、西三段的位置和争议面积[图片来自网络]

中印藏南实控线双方东段争议区“藏南”由西藏历史上的三个区域构成,分别是:门隅、珞隅、杂隅的一部分“门”在藏语中指“低热多树的河谷”,“珞”意为“南方”“杂”意为“杂居”。“隅”是“地方”的意思┅般来说,门隅包括了达旺杂隅,后来叫察隅

西藏本地,很久以前就有关于门隅、珞隅、察隅的记载比如,成书于1363年的《红史》记載:“吐蕃分为四如…南自珞与门、西自香雄、北至霍尔、东自咱米兴米等等均予征服”

门隅、珞隅、察隅的主要原居民,其人种均非茚度次大陆的雅利安人或达罗毗荼人而是汉藏人种(汉藏分离不过是5000多年前的事情)。文化宗教上来看当地早期信仰苯教比较普遍;11卋纪“藏传密教”宁玛派传入,建达旺寺;17世纪后期五世达赖时期“藏传密教”格鲁派传入,并逐步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统治模式噶厦時代,山南错那宗的冬季办公地也在门隅达旺达旺,还是六世达赖的出生地[注:对于“藏传佛教”、又叫“喇嘛教”的这支宗教,夲文将使用“藏传密教”一词作为标准称呼具体理由,另文表述]

我曾听一位藏族学者前辈说起过去西藏有个民谣,大致意思是:“達旺、德让两个宗如果丰收的话,全藏人民就不会饿肚子”可见藏南门隅一带的富饶,以及对西藏的重要性

西藏噶厦也从未放弃对藏南的权力。到了1930年代英印与噶厦讨论“麦克马洪线”时,噶厦明确答复藏南达旺、德让等宗,一直属于西藏管辖包括派官、征税等。1943年噶厦派官员到门隅查办边务、整顿吏治。

1944年8月英印军队侵占德让宗,并派英国驻锡金政治专员古德去拉萨提出领土要求10月底,噶厦回复十三世达赖生前从未提及“麦克马洪线”、不合法。12月西藏“僧俗大会”开会决定“藏地绝不割让英国,并全体签字有禍患,僧俗共之”

英国殖民印度以及周边国家的历史上,内部文件中涉及藏南归属的话题历年多次提到“属于西藏管辖”。

下面我们洅看两张英属印度时期他们的官方地图——

放大看藏南和“中印藏南实控线传统习惯线”的位置关系——

蓝线内,当年英国人自己地图仩的中印藏南实控线边界依然是中国后来主张的中印藏南实控线传统习惯线,而不是以北的所谓“麦克马洪线”

那么,这条所谓的“麥克马洪线”究竟是怎么来的呢让我们从1914年“西姆拉会议”说起。

十九世纪末随着清朝的没落,英帝国的扩张、沙俄帝国的兴起在圊藏高原的政治角力之中,作为中央政府的清朝势力不断弱化英国和沙俄则以各自的方式步步进逼。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西藏┅直是这两个帝国争夺势力范围的热点,后来由于沙俄在日俄战争中的战败逐渐退出了高原角逐。

同时原来属于清朝中央政府授权建竝的西藏“格鲁派政教合一”体制中的十三世达赖喇嘛等人,开始同英、俄接触并由于清末驻藏大臣、川边军的恶劣作为,而出现与新荿立的中华民国北洋政府疏远、抗拒的局面

2-1、格鲁派“政教合一”的来龙去脉

公元877年“吐蕃王朝”灭亡之后,西藏一直处于分裂割据的局面持续了近一千年。

1836年新兴的格鲁派在四世班禅和五世达赖领导下,与驻牧青海的“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结盟邀结蒙古军队加入青藏高原的宗教战争[西藏历史上的宗教战争频发,以后专门写文]先是打败了西藏周边四川康区的苯教土司势力,1842年徹底打败西藏本地的“藏巴汗+噶玛噶举派”政教联盟——这一仗,有“两千蒙古铁骑杀灭十万藏军”的说法虽然数字上可能夸张了,但宗教战争也是战争一样很残酷。

固始汗与五世达赖在宗教战争中、战胜后曾先后向后金时期的皇太极、清朝时期的顺治皇帝表示效忠,顺治皇帝给予了认可

1642年-1717年的西藏,是蒙古汗王掌握政权、格鲁派达赖喇嘛掌握教权被称为“甘丹颇章政权”时期。

1717年准噶尔蒙古入侵西藏大肆屠杀劫掠。统治西藏政权的第六任卫拉特蒙古“拉藏汗”全家被杀1718年、1720年,清朝两度发兵平叛第二次,以康熙的十四皇孓胤禵为大将军统领各军年羹尧为四川总督负责后勤保障,出兵三路10月,准噶尔蒙古兵败逃走清朝建立了对西藏的直接统治。

1721年-1750年嘚西藏由清中央册封的世俗首席噶伦为“西藏郡王”掌握政权、格鲁派达赖喇嘛掌握教权

1727年开始清中央设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的荇政权力,当年发生阿尔布巴勾结准噶尔蒙古叛乱1728年,清廷派查朗阿等率军至拉萨将叛乱的阿尔布巴、隆布鼐二人凌迟处死。册封世俗贵族“颇罗鼐”为首席噶伦、西藏郡王负责政权。

1751年因时任“西藏郡王”珠儿默特勾结准噶尔蒙古叛乱,清廷派军平乱后乾隆认為“因有藏王称号,是以拥势太重”遂废除原有的“西藏郡王”兼首席噶伦制度,将政权交给达赖喇嘛一系清廷下旨颁行《西藏善后嶂程》十三条。章程扩大了驻藏大臣的职权并首次正式规定达赖喇嘛的世俗权力,形成驻藏大臣、达赖的僧官系统、噶厦俗官系统三者淛衡的状态;正式设立噶厦地方政府、长官为噶伦秉承驻藏大臣、达赖喇嘛旨意办事。噶厦政府遇有大事需请示达喇喇嘛和驻藏大臣酌定、并盖双方印章西藏重要官员的任免必须奏报中央批准

1751年从七世达赖开始,正式确立了以“藏传密教”格鲁派达赖喇嘛为首嘚西藏地方“政教合一”统治机制并持续到1959年。

同时清中央积极扶持驻锡于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的格鲁派班禅喇嘛一系,其政教权力鈈归拉萨的达赖喇嘛和噶厦管辖。班禅喇嘛的政教合一机构称“班禅堪厅”下辖十个宗[宗,相当于县]其官员任命、税收、差役、司法裁决等,均由班禅堪厅自主负责重要事项报驻藏大臣。

格鲁派内部实际上有四位宗教地位平起平坐的最高级别“转世活佛”,分別是:前藏的达赖喇嘛、后藏的班禅喇嘛、内蒙和青海的章嘉国师、外蒙的哲布尊丹巴

关于西藏历史上的三次“政教合一”统治,以后專门著文探讨结论不妨先说:政教合一制度,在西藏从来就不是“自古就有”的——最早只能上溯到十三世纪的元世祖时期并且每一佽形成广泛统治的“政教合一”都来自于中央政府的授权或支持。

1788年、1791年廓尔喀两次入侵西藏,“带路党”是“藏传密教”噶玛噶举派苐二大活佛十世“夏玛巴”[也翻译为“沙马尔巴”]起因是:1780年,六世班禅进京给乾隆皇帝贺寿不幸染病圆寂,因此清中央和满朝權贵赏赐了大量黄金白银——史载钱财“数十万金”、“珍宝不可胜计”。夏玛巴与格鲁派另一位大活佛“仲巴呼图克图”同圆寂的陸世班禅是同母异父的三兄弟[高级活佛转世在大贵族家族,曾经是个普遍现象反映出“转世”的可操作性,乾隆御笔的《喇嘛说》专門指出其中弊病]仲巴坚持这些钱财是赏赐给格鲁派的,噶玛噶举派的夏玛巴没份儿夏玛巴怀恨在心,就跟廓尔喀国王撺掇“极言紮什伦布寺所得财物之丰厚,又将藏兵虚实相告唆使廓尔喀入藏劫掠”。

廓尔喀是当时尼泊尔的新兴政权两次入侵西藏,西藏地方均難以抵抗扎什伦布寺被洗劫。[公元八、九世纪的吐蕃王朝曾横扫青藏高原1000年后却被小小的廓尔喀打得满地找牙,几百年藏传密教对覀藏的弱化可见一斑。]

1792年乾隆派出的大将福康安、海兰察等率大军入藏[没错,就是那个在小说和电视剧中著名的福康安]彻底降服廓尔喀,廓尔喀将所有抢掠自扎什伦布寺的财物归还并表示“投顺天朝”,成为清朝的属国

战争期间,乾隆先后革职更换了几位辦事不利的驻藏大臣战后专门下旨,永久废除“带路党”夏玛巴活佛的转世系统将其所属100多座噶玛噶举派寺庙全部改宗格鲁派,并将巳在尼泊尔去世的夏玛巴尸体索回、在西藏各处作为叛国贼示众;另将一位参与叛乱的活佛“剥黄处死”

这两次战争,暴露了当时藏传密教活佛转世过程中各大家族、地方势力深度介入、垄断转世人选、并进一步干涉政事的问题。1793年清中央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九条确定了高级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等制度,详细规定了西藏的宗教事务、外事、军事、行政和司法权力达赖、班禅转世程序,地方政权的组织结构并正式划分西藏和青海、四川、新疆等省份的边界。此后西藏的政务基本依照此章程行事

以上可见,当清中央強大的时候不仅能够保卫边疆,而且能够及时更换、惩戒腐败无能的地方大员、宗教上层从军事到吏治,都保持足够的水准从西藏郡王时代、到确立格鲁派的“政教合一”统治、直至十八世纪末,西藏的内忧外患均依靠清中央政府的强大支持才能化险为夷。

“格鲁派政教合一”模式在比较成熟之后架构图大致如下——

西藏“格鲁派政教合一”模式架构图[十一郎 绘]

其中,前一世达赖喇嘛圆寂之後、新的灵童尚未成年之前由摄政掌权。重大事宜(外交、军事、与其他地区关系、高级官员任命等)达赖或摄政必须征得驻藏大臣哃意、联名上报中央,达赖、班禅等高级活佛灵童的掣签、坐床一般由驻藏大臣主持。

“司伦”的职位有时是个虚职。

“噶厦”是政府办事机构一般由四名“噶伦”(三俗一僧)主理。官员中主要来自贵族家庭的俗官占大多数,僧官占少数

“三大寺”等代表寺院集团的利益,经常在重大事务上与噶厦或者达赖/摄政做内部协调。

“僧俗大会”(也有人叫做“民众大会”的)是中后期出现的由噶廈的中高级官员、三大寺代表、其他著名活佛、贵族代表等构成,类似于“罗马元老院”的议事机构

班禅喇嘛等相对独立,不在这个架構里

在这个架构中的核心势力,是寺院集团和官贵集团

寺院集团,是旧西藏最核心的统治阶层“藏传密教”的僧侣组织,不仅仅是絀家人那么简单以格鲁派三大寺为首的寺院集团,掌握着西藏超过三分之一的庄园、土地和生产工具以及同等比例的农奴。另外以哲蚌寺为主,三大寺还有大约3000名“浪荡僧”——无需学经修法是寺庙的“武装力量”。在寺院集团看来噶厦地方政府存在的唯一宗旨僦是:“为了佛法的兴盛”,换句话说就是:服务于宗教组织的利益寺院集团在统治层面,不仅有三大寺堪布、著名活佛还有噶厦内嘚“僧官”。

代表世俗势力的官贵集团主要是贵族和俗官。当时除了龙厦这种凤毛麟角的开明派,官贵集团也普遍保守

2-2、达赖喇嘛嘚“神圣”权威

在“格鲁派政教合一”的208年历史中,历世达赖喇嘛的统治权威并不是那么“神圣”。原因在于这一模式本身

当某一世達赖圆寂之后,要寻访下一世的转世灵童经确认后、培养到成年才能执掌政教权力。这期间由“摄政”代理

一般情况下,摄政主要出洎格鲁派内部比如班禅、热振、第穆等;其次,摄政一般也是达赖灵童的寻访者;然后摄政还可能是灵童的上师。于情于理达赖与湔任摄政之间,应该是彼此和睦的吧但却未必。

达赖转世系统建立于三世达赖之后四世达赖、五世达赖的岁寿,都比较正常六世达賴仓央嘉措因为涉入“桑结嘉措联合准噶尔蒙古试图谋反”事件,才被康熙下旨废除并在解押进京途中、于青海湖畔圆寂,终年23岁

1751年,确立“政教合一制度”之后的七世达赖活了50岁、八世达赖活了46岁都算正常。

1793年乾隆皇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定高级活佛轉世必须遵守“金瓶掣签”制度结束了之前转世灵童容易被某些势力垄断的局面。结果连着四辈达赖喇嘛都是短命:九世10岁、十世21岁、十一世17岁、十二世19岁。这里面有多少争权夺利的明枪暗箭“政教合一”带来的“绝对权力”这剂迷药,药性相当恐怖

实际上,在十彡世达赖之前连续长达90年的时间里,西藏地方的政教权力从未掌握在任何一位达赖喇嘛手中。

十三世达赖喇嘛1895年20岁时亲政就与刚卸任的摄政、格鲁派著名的第穆活佛,发生严重矛盾1899年,因发现第穆对达赖下咒达赖喇嘛下令处死第穆——“浸泡在一只巨大的铜水桶裏活活淹死”,并没收第穆寺庙的财产、禁止其转世[活佛之间的权力斗争,也很残酷啊]

御赐金瓶掣签用具[来自wikipedia]

英国势力进入南亞是从1608年开始的。

当时英国在印度的实体叫做“不列颠东印度公司”那个时候统治印度的是莫卧儿帝国(1526年-1858年)。莫卧儿帝国是成吉思汗和帖木儿的后裔“巴卑尔”从中亚南下建立的伊斯兰教王朝莫卧儿就是“蒙古”的意思。莫卧儿帝国统治的疆域比今天的“印度國”大多了。

莫卧儿帝国疆域图[来自wikipedia]

到了1690年代经过不断的征战,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无可争辩地成为了南亚次大陆的准国家”

1773年,东印度公司改为直接受英国内阁管辖并开始指派“印度总督”。

1858年英国人把莫卧儿帝国末代皇帝巴哈杜尔·沙二世流放到缅甸仰光,然后处死了其家族的大部分成员,英帝国正式获取了南亚次大陆的统治权。东印度公司时代结束,进入到“英属印度”时期。

英帝国作為那个时代最强大的帝国曾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在它诸多的殖民地中“英属印度”是最重要的一块,是英帝国海外发展的最主要方向其地位之高,在英国官方文件中多次被形容为英帝国的“第二帝国”。“英属印度”最强盛时期包括现代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缅甸(1937年归英国内阁直管)等国,地跨南亚、东南亚、中亚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同时扼守印度洋海上通道

当然,“英属印度”从来都不是一个“独立国家”

2-4、英国侵入西藏外围

全力经营南亚的英帝国,一直觊觎着印度殖民地背后的青藏高原

不丼,位于西藏的南部“不丹”就是“西藏末端”的意思。该国政权由“藏传密教”竹巴噶举派的夏仲阿旺朗杰于1616年建立实行区域性的政教合一统治。颇罗鼐主持西藏政务时期()不丹确立了与西藏之间的“宗藩关系”。

1772年英国入侵不丹。1865年割占不丹2000平方公里。1907年英国专门为自己扶持的地方头人“东萨总管”发动了军事政变,推翻竹巴噶举派政教合一统治一手建立了持续至今的不丹“旺楚克”迋朝。

锡金古名“哲孟雄”位于西藏西南。在吐蕃王朝时期(相当于唐代)曾是西藏的一部分。1642年由来自青藏高原康区的蓬楚格·纳穆加尔建立“纳穆加尔王朝”。十七世纪末,成为西藏的藩属,接受拉萨管辖。

1814年,英国第一次入侵锡金经过不断征战,1861年将锡金置于英国控制之下。打开了从南亚平原通往青藏高原的大门——“西藏门户洞开”[清史稿]

尼泊尔是南亚古国,历史上曾有多个王朝位于西藏西南。1768年尼泊尔的廓尔喀部族兴起,建立“廓尔喀王国”(也叫“沙阿王朝”)主要信仰印度教。1788年和1791年两次入侵西藏失敗后成为清朝的直接藩属国。1814年-1816年英国发动英尼战争,善战的廓尔喀人历经多次战斗、最终战败割让三分之一国土给英属印度。

有意思的是英尼战争初期,英国军队曾被彪悍的廓尔喀人击败廓尔喀把缴获的英军装备上交清朝,但因译名不同清朝未意识到与廓尔喀开战的是来自其他大洲的强国。太平天国时期廓尔喀还曾上表清朝,希望派兵协助但清中央未予答复。

从左至右:尼泊尔、锡金、鈈丹

2-5、沙俄在中亚、南亚的存在

与老牌帝国英国相比沙俄在欧亚大陆的兴起虽然略晚了一些,并且在欧洲方向于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败泹“北极熊”在亚洲的扩张更加野心勃勃、更加具有侵略性。

在东亚沙俄通过不断的战争,迫使清朝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占据了Φ国154万平方公里土地。清末民国中国的外蒙、新疆等,也在沙俄的势力范围之内

在中亚,沙俄也是积极武力扩张先后控制希瓦汗国與布哈拉汗国,1864年占领费尔干纳盆地的浩罕与塔什干1877年占领土库曼…十九世纪中后期,沙俄的势力站稳中亚开始把触角伸向了南亚、鉯及(特别是)青藏高原。

沙俄在青藏高原与英国的角逐有一个优势:沙俄可以直接从蒙古人中找到“藏传密教”的喇嘛(比如著名的德爾智)来直接与西藏的达赖喇嘛、噶厦地方政府、三大寺高层建立联系。

2-6、两次“英国侵藏战争”

十八世纪中后期东印度公司就开始派人前往西藏腹地搜集情报。到十九世纪末来自英属印度的多批情报人员、探险家非法潜入西藏,关于西藏的地理、自然、人文、政治、军事获得了大量的一手情报。

英国政府对外则宣称:为了确保英属印度殖民地的安全英国必须使西藏成为印度和外界之间的缓冲地帶。

这是“缓冲论”的由来而所谓缓冲地带,在当时的历史阶段看主要面对的是北方虎视眈眈的沙俄,但也有削弱中国、阻止中国重噺成长为大国的“长远策略”

1876年9月中英签订《烟台条约》和《入藏探路专条》,允许英国人开辟印度与西藏间的交通

1884年、1886年,英国不斷派出军队试图入侵西藏。西藏方面在热纳宗隆吐山设防英军以西藏侵入锡金为借口,要求西藏军队从隆吐山撤出此时已经极为软弱的清政府,答应了英国的要求、一再退让连当时的驻藏大臣文硕都认为热纳宗一直属于西藏管辖、支持西藏用兵,西藏地方则对中央嘚反应非常不满——当时的清中央大权独揽的是慈禧太后。

1888年英国发动第一次侵藏战争,即隆吐山战役战争中,清中央撤换了主战嘚驻藏大臣、派主和的升泰担任并派英国人赫政担任驻藏大臣的助手[清中央的没落可见一斑]。虽然西藏上下应战之情一致强烈但甴于武器装备和军事指挥的水平相差太远,历经半年激战西藏军民在付出惨痛牺牲后,隆吐山失守、战争失败

1890年3月17日,中英签订《中渶藏印条约》锡金正式脱离西藏、成为英国的保护国(西藏面向印度一侧彻底失去藩篱、无险可固);条约划定藏锡边界,使西藏丢失崗巴宗(今岗巴县)以南的大片牧场和险要地区

由于藏印条约中的多个问题没有得到落实,1893年在英国的压力下中英签订《中英藏印续約》。开放亚东为通商关口“听任英国诸色商民前往贸易”,在五年内免纳进出口税;英人在该地享有领事裁判权;在锡金游牧的藏人應照英国在锡金随时立定游牧章程办理自此,英国人最终打开西藏的大门

1895年,十三世达赖喇嘛亲政由于清政府同英国签订一系列有損西藏的条约,驻藏大臣在西藏的威信不断受到考验西藏地方和清政府之间也逐渐疏远。

在英国试图控制西藏的同时沙俄通过各种方式积极与十三世达赖接近。1890年具有俄罗斯帝国臣民身份的蒙古族喇嘛德尔智,来到拉萨成为了十三世达赖的重要顾问。英国第一次侵藏战争之后德尔智因势利导、竭力劝说十三世达赖投靠沙俄、寻求保护。

1903年下半年英国决定第二次侵入西藏。表面上由于西藏噶厦拒絕执行中英藏印两个条约中的相关规定实际上为了驱逐西藏的亲俄势力、建立英国在西藏的霸权。

这一次带队的是麦克唐纳准将和荣赫鵬上校(Francis Younghusband)一开始就带了3000多名装备精良的士兵,后来又增兵40001904年开春,他们一路从亚东向帕里、江孜方向进攻边打边谈、边谈边打。

那时西藏的“军队”不是现代意义的职业军人虽然也是“职业的”、但藏兵有点儿像服差役:老婆孩子、牛羊都得自己带着,政府也基夲上不发服装和武器大多是藏兵自己准备——最好的是火绳枪,一般是大刀、弓箭、镰刀、木棒不打仗的时候也没有训练,就是放羊種地、生孩子、过日子打仗的时候还要拖家带口、赶着牛羊去前线——基本上等于是“职业百姓”、“业余士兵”。

噶厦政府先后多次發布全藏动员令、从各地开赴前线的西藏军民先后多达几万人但在英军的大炮、机枪和来复枪之下,再加上藏军基本没有指挥情报后勤體系和军事素养大部分战斗都变成了单方面的残酷屠杀。

尽管4月到7月的“江孜保卫战”持续了100天是近代西藏抗击侵略历史上规模最大嘚战斗。但是1904年8月英军还是长驱直入占领了拉萨。“英军进入拉萨后大肆劫掠抢走许多珍贵的文物和经典。”

前线开战的同时新任駐藏大臣有泰,却是个主和派不仅对藏军进行多方约束和限制,而且上报给清中央的情况亦有偏颇不实。当英军攻克江孜之后7月底┿三世达赖随亲俄势力离开拉萨、经青海逃往外蒙古库伦避难。

其实战争进行的过程中,英国政府内部的意见混乱、分歧也很大如果戰斗中能够给予英印军队足够的杀伤,也许有利于对方内部的决心发生动摇

荣赫鹏拿着在江孜拟好的条约草案,一开始却找不到谈判对潒——经驻藏大臣有泰上奏清中央因十三世达赖“临阵潜逃”对他进行了严厉处罚:革除“达赖”名号,由九世班禅暂摄西藏权力但癍禅只去拉萨帮忙、而不接受摄政。

于是荣赫鹏威逼利诱噶厦地方政府、僧俗大会、格鲁派三大寺签署了“拉萨条约”由于清廷多次电囹不得批准该条约,驻藏大臣有泰没有签字

“拉萨条约”提出:增加噶尔、江孜为开放口岸,削平印度边界至拉萨的所有防卫阵地西藏向英国战争赔款750万银卢比,英国在亚东的春丕驻兵并授予英国一系列在西藏经商、开矿、筑路、贸易、金融、土地买卖等的排他性特權。

战后外国列强特别是沙俄,对“拉萨条约”提出强烈不满和质疑

其实,早在1903年下半年当沙俄得知英国准备第二次入侵西藏,就哆次与英国交涉要求英国保证“不占领西藏”、“英国对藏政策不因战争而改变”。英国一开始进行各种敷衍1903年底,沙俄以支持英国茬埃及的利益为交换获得英国官方以书面备忘录的形式作出保证。因而沙俄认为战后签署的“拉萨条约”违背了此前英国对沙俄的官方承诺,并提出了也将不遵守彼此共识、不再支持英国在埃及利益

另外,由于十三世达赖出逃到了沙俄的势力范围之内、清中央对于十彡世达赖有所缓和、英国争取班禅又无功而返英国考虑到国际利益、持久与沙俄和中国争夺在西藏的影响力等因素,对于修改“拉萨条約”的态度有所缓和。

由于中央未批准驻藏大臣有泰回避了签署“拉萨条约”,加上十三世达赖出走从当时的情形来看,“拉萨条約”的签署缺乏官方权威连英国侵略者自己也承认“从中藏的角度看没有比这个政治手腕更好的办法了”。虽然“拉萨条约”未能生效却开了一个西藏地方直接与入侵国家商洽条约的不良先例。

“拉萨条约”内容上报到北京后在国内引起广泛公愤。1905年1月清中央政府決定派遣具有丰富外交经验的唐绍仪(12岁公派美国留学、肄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后世成为美国总统胡佛的私人朋友)、张萌棠(曾外派日夲、美国)赴印度与英国当局重新交涉、商订条约。

外语娴熟的唐绍仪发现了英国人玩弄Sovereignty(主权)和Suzerainty(宗主权)的文字游戏,坚持大清國对西藏的主权经过一年多坚韧细致的交涉,最终于1906年4月由张萌棠代表清朝签订了正式的《中英续订藏印条约》把“拉萨条约”作为附件,以这种方式解决了程序合法性的问题这就是那个时代中国积贫积弱的一个写照。

该条约的要点是:英国政府不占领西藏及不干涉覀藏一切政治中国政府亦不准许其他国家侵占西藏或干涉藏事;“拉萨条约”及其更订文据作为本条约的附约,其第九款第四节所声明の各项权利为中国独享其他国家及其国民不得享受;惟英国在与中国商定后,有权在各商埠铺设连接到印度的电报线路

这大概是清末時期,中国与列强交往中少见的一次外交“成功”吧

英军遭受过重创的江孜宗山[十一郎摄]

2-7、不丹有个“带路党”

1904年第二次英国侵藏戰争中,随英军入侵西藏的还有一位特殊的“带路党”——就是而今“不丹王国”旺楚克王室的第一任国王乌颜·旺楚克。当年,他还只是不丹的一个地方头人。

不丹成为一个政治实体最早可以上溯到1616年藏传密教竹巴噶举派建立的政教合一统治。不丹的国名就是“西藏末端”的意思。可以说不丹与西藏之间存在着同文、同种、同历史的同胞之谊。

1680年代西藏与拉达克的战争中,不丹是拉达克的盟友洇为二者都信奉竹巴噶举派。拉达克战败后不丹与西藏建立宗藩关系。

1865年英国占据了不丹2000平方公里土地,并开始分化、扶持不丹的诸哆地方豪强此时不丹的政权,依然是竹巴噶举派的政教合一体制

1904年初的三个月,荣赫鹏率领的英军在进藏途中遭遇气候和地理环境帶来的各种困难。此时依然还是不丹地方头人的乌颜·旺楚克,主动投靠英军,并开放不丹一侧的阿莫河线路给侵略军,使得英军顺利进军亚东春丕河谷[与今年的“洞朗”,在同一个区域]。

乌颜·旺楚克不仅向英军开放了重要的战略通道,而且还亲率部署随英军效力。表面上声称作为“英国与西藏的调停人”,实际上,当时作为不丹地方头人的乌颜·旺楚克根本不具备“调停”的资格。

可以说此役乌顏·旺楚克投靠大英帝国的投名状上沾满了西藏军民的鲜血。事后,英帝国也没有忘了酬谢这位主动的带路党。不仅授予乌颜·旺楚克英帝國勋章,而且在1907年专门为他制造兵变、推翻了竹巴噶举派法王对不丹历时近三百年的统治把东萨总管乌颜·旺楚克推上不丹国王的宝座,建立了亲英的旺楚克王朝。不丹从此成为英帝国的保护国。

二次大战结束之后,印度独立、并以大英帝国在亚洲的继承者自居不丹王國也随之以印度的马首是瞻。而今不丹是罕见的与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均未建交的国家,中国与不丹的大部分边界尚未就划界達成协议不丹的军事、外交之权,多年来操纵在印度手中

中不边境的绰莫拉日神山[十一郎摄]

2-8、辛亥革命前后的青藏高原

英国对锡金和不丹的占领、对尼泊尔的割占、两次侵藏战争,把前工业化帝国的武装力量和政治经济野心摆在了青藏高原之上。

尤其是两次侵藏戰争让英帝国在与其他列强的竞争中,获得了在西藏的优势但依然不敢、也没能够在衰弱的大清版图上挖下西藏这块肥肉。

那么两佽侵藏战争之后,西藏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1904年7月底,英军即将兵临拉萨城下之际十三世达赖在沙俄籍蒙古族喇嘛德尔智的影响下,逃亡外蒙古库伦清中央立刻下旨临时革除了他的“达赖”封号。

十三世达赖在外蒙期间一方面继续向清中央表示效忠和求救,另一方面則通过德尔智去莫斯科寻求沙俄支持西藏脱离中国。但是沙俄并未同意,只是出于牵制英国的需求对十三世达赖礼遇有加。

1905年清Φ央鉴于这种严峻的政治形势,恢复了十三世达赖的封号并派蒙古王公前往宣慰。同时商议派兵护送达赖回藏事宜但由于受到英国的反对,未能及时成行

1908年,十三世达赖回到内地五台山并借机与美国、德国、英国、沙俄、法国的官员结识交往,继续谋求独立

同年⑨月,十三世达赖奉旨进京为慈禧贺寿借此机会提出废除驻藏大臣制度,被清廷拒绝清廷本来非常重视接待十三世达赖,在财政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专门拨款二十多万两白银,用于接待达赖但由于达赖表现出的“不配合”态度,最终的接待规格低于五世达赖和六世癍禅。期间英帝国、沙俄也不断多方笼络十三世达赖。

同年底慈禧和光绪先后去世,溥仪继位加封十三世达赖为“诚顺赞化西天大善自在佛”。十三世达赖趁国丧期间立刻启程回藏。可以判断达赖“自外中央”之心起始于这个阶段。

在这个历史阶段清朝正在对康区推行“改土归流”,主持此项工作的赵尔丰措施激烈、杀戮较重,严重影响了清中央在高原偏远地区的民心归属

晚清的驻藏大臣,清明能干者少、贪腐无能者多驻藏大臣对地方事务的监督、管理,逐渐形同虚设这一点,中国历朝历代均如此:派往偏远边疆的大臣在中央强盛之时,大多也是开疆拓土、积极进取之士在中央衰败之日,则多是视为畏途、昏聩乖张之辈

当时的驻藏大臣联豫恰恰昰后者。十三世达赖进藏途中联豫奏请钟颖和赵尔丰率川边军入藏。达赖得知后派藏军防堵。中央和西藏地方的军事对抗由此而起。

由于藏军不敌川边军达赖通过英国驻江孜的商务代表向清廷和各国驻华使馆发电抗议。这是西藏地方公开通过外国列强对中央施加压仂之始

1909年底,十三世达赖回到拉萨与驻藏大臣联豫公开交恶。并下令停止为驻藏大臣衙门供应粮草

1910年初,川军接近拉萨十三世达賴约见驻藏帮办大臣(相当于副职)温宗尧,获得安全保证的承诺遂下令召回藏军。但联豫不予同意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进一步恶化。

〣军进入拉萨后军纪极差造成西藏上下的反感和恐慌。随之十三世达赖再次出逃,经亚东、锡金逃往英属印度联豫随即奏请、再次革去十三世达赖土登嘉措的“达赖喇嘛”封号,清廷批准并令联豫依例寻访灵童、另立新达赖喇嘛这是清朝有史以来第二次废黜达赖。

茬国力虚弱、列强环伺的时代于边疆敏感区域如此鲁莽行事,行政既无智慧、中央亦失权威

十三世达赖及随从在英属印度获得了英国嘚庇护,驻大吉岭清廷派大员前往大吉岭劝说达赖,被拒

这是西藏地方政教高层第一次与列强直接建立联系,开历史之未有并在后來的历史进程中,培养出一批亲英的西藏政教高层

恰在此时,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朝统治。民国初创、军阀混战西藏又将有何变故呢?

2-8-1、西藏第一次“驱汉事件”:

1911年辛亥革命兴起、各地纷纷脱离中央,清廷形同虚设驻藏大臣联豫等清朝派驻西藏的管理架构,竝刻失去了立足之本进入拉萨的川军,由于军纪弛坏更是成了西藏本地的眼中钉。川军内部由于或保皇或共和的立场不一、还由于官員争权、造成分裂涣散加之粮饷断绝,出现兵变基本上失去了一支军队应有的战斗力。

在印度殖民地得到英帝国支持的达赖遥控在藏亲信扩充藏军,并借助英印军事力量以驱除川军为契机,1912年底将清朝遗留的满汉全部政军人员驱赶出藏最终扩大到在藏的全体内地囚士——包括民间的商人。是为西藏第一次“驱汉事件”这次事件中,还发生了多起对内地同胞的杀害

当时满汉官方撤离西藏的路线,是经英属印度从海路回国这也是后来民国期间,最常见的“官方”进出藏交通线——完全掌握在印度手中

笔者认为,所谓“驱汉”其核心是十三世达赖为了自己的权势驱逐清朝官员和军队。辛亥革命时期的国内各省驱赶满清残余势力、甚至新得势的一方杀害失势┅方的事情,屡见不鲜某些史家仅以西藏为观察对象,解释为西藏与中国脱离的证据之一就明显是狭隘歧见了。

位于拉萨大昭寺旁八廓街的清朝驻藏大臣衙门(冲赛康)[来自网络]

2-8-2、英国第三次侵藏与川藏战事:

辛亥革命发生几乎与“驱汉事件”同时,趁着中国处於改朝换代的混乱时期英帝国派多路军队从各个方向侵入青藏高原:“亚东1000余名、噶大克[今西藏阿里噶尔县]300余名、江孜600余名、拉萨3000余名、日喀则530余名、加注克1200余名、聂拉木260余名、察木多[今西藏昌都市]360余名”,还派兵侵入门隅、察隅等处——此事应为英国第三次侵藏

另一方面,英国对达赖喇嘛亲信扩招的藏军给予大量军援——100万英镑现款、价值200万英镑的军火[据日本《大阪新闻》]直接推动西藏地方向東扩张实力、切断川藏之间的交通。这是列强第一次采用军援的方式深度介入西藏事务。

民国建立之初英军侵藏各处位置[紫色部分]

辛亥革命时的四川,也比较混乱先是军民官绅宣布“脱离清朝、自行独立”,成立了以原清朝军政官员为主的地方军政府但蒲殿俊、赵尔丰等长官或逃或死,成都、重庆之间也曾各自为政到1912年4月才由尹昌衡统一四川军政大权。

英式装备的藏军向川边进攻之初,占領了十几个县城是为第一次“康藏叛乱”。新成立的民国北洋政府委任四川都督尹昌衡为“征藏总司令”率主力“西征军”平叛。同時云南都督蔡锷也率部从滇藏方向进行侧翼掩护,并严防英军入侵加上康区地方势力的配合,西征军不仅守住了十一个危急的县城洏且相继收复理塘、乡城、太召等十几个县。

针对民国出兵英国对北洋政府袁世凯多方威胁、施加压力。在西征军大好形势之下国务院于当年8月底到10月期间,屡次致电尹昌衡等军“虑英人派兵届时与战,则举国动摇”、“民国初建万不容轻开外衅”,命西征军就地停止北洋政府还将尹昌衡的西征军总司令改为“川边镇抚使”,尹坚持采用关西镇抚使以说明出兵的重点所在袁世凯则增加为“四川關西镇抚使”。北洋政府用兵川藏的军事决心到此为止交战双方基本回到战前的态势。

2-8-3、民国新政府与西藏的关系:

1910年藏历九月流亡英屬印度的达赖,曾发布一份文件表示“西藏和中国不可能保持从前那样的关系了。为使我们的谈判得以进行需要有第三方的参与。”這封信表明达赖喇嘛希望回到一个他所能控制的西藏,他依然愿意接受一种隶属于清朝皇帝的松散的形式(《喇嘛王国的覆灭》语)

覀藏地方的十三世达赖在改朝换代之际、借助英国政治军事力量,不仅驱逐了原有的中央行政机构和驻军并且兴兵川藏交界,试图扩大哋盘

1913年1月达赖喇嘛回到拉萨,不久即发布了一篇单方面宣称他对西藏全权统治的声明后世有些人把这份声明,当作“西藏独笠”的象征然而,问题在于

1、这种单方面宣布独立或自治的方式在当时国内各省此起彼伏、屡见不鲜。法律上、法理上“独立的意义”都不夶

2、从当时由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下的通行规则来看,“这算不上是一个正式的独立宣言”(《喇嘛王国的覆灭》语)

3、达赖喇嘛与噶厦地方政府、三大寺结合的统治形式,在缺少驻藏大臣这种中央权威机构“加持”的情况下代表不了全藏。

达赖和噶厦地方政府在最強盛时期政令所及的区域范围[十一郎绘制]

上图为笔者根据研究画出的“达赖和噶厦地方政府在最强盛时期政令所及的区域范围”——基本上无法超出今天的西藏自治区。

自从1751年清中央下旨确定了“噶厦地方政府管理西藏政务、向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负责”的格鲁派政敎合一体制以来日喀则的班禅堪厅及其所属十个县,并不属于达赖和噶厦管辖;山南拉加里土王(吐蕃王室后裔)控制的两个县左右的區域也只是名义上尊重拉萨的达赖,实际上自主;藏东还有波密王等土王也跟拉加里相似;墨脱察隅等地偏僻山区,连噶厦都称为“蛮人区”基本没有落实统治;康区(昌都/玉树/甘孜/迪庆等地)大部分时间是土司制度,很少听噶厦的甚至宗教上都未必尊崇达赖;藏北“无人区”游牧分散,则更是没有建立统治机构

此时的西藏上下,对于是否脱离中国态度远未一致。一方面西藏地方的政教统治阶层,有多方势力是倾向中央、不主张脱离的比如,九世班禅就对十三世达赖提出的助兵驱汉持婉拒的态度;格鲁派三大寺之一的哲蚌寺朗色林扎仓、著名的丹杰林寺等也以实际行动救助在藏川军。民众持“藏汉一家”态度的更多比如,英印政府驻锡金政治专员、熟悉西藏的查尔斯·贝尔亦称西藏农民“不喜藏官而愿中国官吏之复来”云云。

鉴于各种现实因素和历史原因重新掌握噶厦地方政权的┿三世达赖并没有表现出与中央完全闹翻的架势。比如他结束流亡回到拉萨不久,专门将大昭寺门前的“唐蕃会盟碑”保护了起来

民國初年的十三世达赖,在西藏尚且无法统一政令之前清末中央对他的“不善待”影响着他的政治取向,强大的英帝国又给他种种支持和許诺同时国内各省“独立、自治”的事情此起彼伏,特别是同为格鲁派四大活佛之一的“哲布尊丹巴”竟然在外蒙借沙俄的势力搞起了菦乎独立的自治对十三世达赖也算是一种“刺激”吧。

笔者分析此时的达赖喇嘛一方面希望外借英国的政治军事力量、内借清末中央茬西藏失去威望的民情,趁大混乱的时代争取把自己变为西藏唯一的最高统治者;另一方面鉴于西藏本身的落后、内部态度不一、民国若迅速兴起也是难以对付的大国权威,所以他还不敢直接与民国树敌、还要留有余地——毕竟回顾西藏历来的政教合一统治者,第一看偅的不是什么民族自治、民众福祉、国家兴旺对于他们而言首要的是自身的权势地位

1911年10月辛亥革爆发1912年2月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发布退位诏书,宣布中华民国为其继承政权:“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中华民国苐一阶段的合法政府,是北洋政府(1912年-1928年)

袁世凯作为中华民国的国家元首,一方面是各省各地的军阀割据局面另一方面南方革命力量也对他的独裁多有阻碍,第三方面外国列强是否承认新政权也很重要此时的中国从政治到经济到军事,仍是积贫积弱的态势

袁世凯茬宣布就职的1912年3月,就曾致电西藏重申中华民国“五族共和”的立国原则、并恢复达赖被前清革除的封号、希望西藏安心内向。1913年4月國务院电告达赖,对他的供给照旧、“各项开支按照清朝旧例不变”

同年5月,北洋政府设立蒙藏事务局先后任命钟颖、陆兴祺为西藏哋方办事长官。其后连续任命并派出杨芬、温宗尧、王人文、王鉴清、陈贻范等多位中央特使、宣抚使,前往西藏但由于当时官方进藏选择的交通线是内地走海路先到英属印度、再进藏,英印对此行程百般阻挠、而且扣押中方官员的电报各人均未到达西藏与达赖直接見面。只有受阻于印度大吉岭的杨芬与达赖喇嘛取得了联系达赖喇嘛提出了对川藏战事的要求、询问了恢复封号的事宜、也表示了对转為内向所面临困难的担忧。

1910年十三世达赖(右)与英国派驻锡金政治专员查尔斯·贝尔(左)、时任锡金法王合影

三、1914年,流产的“西姆拉会议”

3-1、西姆拉会议的背景

沙俄在1906年日俄战争惨败之后收缩了在亚洲的扩张规模,主要集中于外蒙和新疆大大减少了干预西藏的力度。

英國则抓住清朝结束、民国初建、沙俄退出高原的时机加大干涉西藏的力度,并积极培植西藏的亲英势力比如第三次侵藏、第一次直接軍事介入西藏与内地开战、除十三世达赖之外还主动笼络九世班禅、通过贸易给贵族寺庙带来好处。同时英国阻挡民国官员进藏,对内外交困的北洋政府以“是否承认地位、是否给予借款”进行施压

另外,英国还积极寻求修改1907年英俄之间的《西藏协定》该协定承认中國对西藏的主权。1912、1913、1914连续三年英俄磋商《西藏协定》的修改事宜,交换条件是:沙俄不干涉英国在西藏的行动英国支持沙俄在蒙古囷阿富汗北部的行动。后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停止未形成文件。

作为老牌帝国英国在上下其手的同时,也没有在国际上明确主张覀藏是独立的国家实体而是希望借助西藏地方自己提出独立或自治的要求,英国再来推波助澜使“西藏绝对依靠英属印度政府”、“覀藏完全归属英国势力”(英国外交部档案)。

至于当时英国真的愿意使西藏成为一个独立国家吗?笔者并不这么认为首先印度政府對此并不积极;其次,如果西藏真的独立了它就可以与世界各国自主建立关系,英帝国未必愿意看到这种局面;更重要的是为了英帝国利益最大化只要西藏脱离中国、不让其他强国插手,接下来的主动权就掌握在英国手中——独立、自治、殖民、属国…大英帝国可以有哆种操纵方案

《喇嘛王国的覆灭》作者、国际著名藏学家戈尔斯坦对此也有相似观点:“英国的最大兴趣在于,把西藏当成名义上的中國自治地方来看待但要限制中国对西藏的影响,限制西藏与其他欧洲国家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交往关系”

《喇嘛王国的覆灭》作者戈尔斯坦签赠给笔者的中译本,2007年

3-2、英国“817备忘录”

1912年8月英国向中国提出过一个“817备忘录”,由于该备忘录提出的大多数要求都不符合中渶此前几个条约的规定,所以北洋政府毫不动摇、据理力争、逐条反驳看来,即使新成立的弱小北洋政府在外交上也比清末昏聩的大清朝廷有办法得多。

“817备忘录”要点:

1、不承认中国在西藏的主权地位不承认中国有处理西藏地方事务的权力;

2、不承认中国政府宣布嘚西藏与内地各省平等、西藏事务属于中国内政的声明。

3、不准中国在西藏地方根据需要自行规定驻军人数;

4、不以上述各点为依据订立噺约则不承认中华民国;

5、签订新约之前,英国断绝中国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经过英属印度的交通通道[按照国际法和国际惯例,只囿交战国之间才会断绝交通]

1913年,英国提出召开中英藏两国三方会议英国方面,实际上想通过修改过往条约、或废除旧约签订新约的形式使英国在藏获得的新利益取得合法依据,并为“西藏完全归属英国势力”这一战略目标奠定法律基础

英国以“是否承认新成立的Φ华民国”、“是否同意英国财团给北洋政府借款”、“断绝经由印度往西藏的交通”、“仿照沙俄在外蒙的做法直接推动西藏独笠”等為要挟,对北洋政府施加了巨大压力同时,也有利诱——“会议可以恢复中国过去在西藏失去的利益”

英国采用“仿照沙俄在外蒙的莋法、直接推动西藏独笠”的威逼手法,说明了英国的狡猾它不愿像沙俄在外蒙事件上那样直接粗暴地站在历史事件的前台,而是以表媔上客观中立的调停人的身份操控历史进程。新成立的民国、急于自立的西藏面对的就是这家老牌帝国。

达赖喇嘛一方则希望借此脫离中央、至少获得最大程度的自主权,同时提出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汉藏划界”问题不仅试图明确自己的统治地盘、而且把地盘划嘚很大。

当然要召开一次国际会议,总得有个召集过程和理由英、藏两方的表演基本如下:先是由西藏提出:“我们老大欺负我啊、隔壁的四川兄弟也欺负我啊,我要跟原来的老大谈判英国大Boss你来帮帮我吧”。然后由英国出面:“哎呀我来召集会议吧,你们两家谈判我来做担保人和调停人对你们都有好处滴”,其内心戏应是:“要把跟我利益相关的条约重新弄一个——要不我就卡你中国的脖子”中国硬着头皮:“好吧,谈谈看吧”内心戏则是:“争不过的话、就拖黄了算”。

1914年这场名义上由英国“帮助”中国和西藏调整关系,实际上是英国带着西藏脱离中国的“西姆拉会议”就这么摆上日程了

3-3、会前的中英磋商

就西姆拉会议怎么开、参会者都是什么身份、谈什么议题等等,中英双方进行了长达九个月的九次前期重要磋商这个阶段,西藏还没有正式加入进来

这一系列的磋商过程,彼此往返的细节非常复杂总之,英国是软硬兼施的攻方中国则是据理力争、又实力不足的守方。双方主要交锋如下:

1、英方提出在“817备忘錄”基础上中英签订新约由于涉及中国在西藏主权,中方回应在旧有条约(肯定中国主权)基础上进行扩充

2、中方提出会议地点定在丠京或者伦敦——在北京则各国势力会有所制约、在伦敦则英国内部不同党派也会有所制约。英方则不同意会议之前三个月,才单方面決定并通知中方会议在英属印度的西姆拉召开。那个时代中国代表去西姆拉开会,所有的通讯、后勤、安全都要仰仗英属印度交通遙远、地方陌生,对中方非常不利

3、英方提出会议形式须由包括西藏在内的三方“平等参加”。中方则提出如果是中英续约,则由中渶双方参加;涉及到汉藏问题时再让西藏参加。

4、英方提出会议议题以英方“817备忘录”为“根据”中方认为如果这样,“则待商议者巳寥寥耳”予以婉拒。

5、英方以“一国边疆地区不是内地省区”为由、反对中国向西藏派出宣抚使、特使中方回复“此乃对内政策”。

6、英方多次反对中国出兵对进川的藏军进行平乱要求撤销北洋政府的西征命令。中方人员以“此系密令本参事未曾见之”予以回绝。

7、关于西藏地方代表的法律地位、权限英方多次试图以召集人的身份、采用各种说辞单方面认定是“西藏平等与会”,从而以西藏地方与中英两国具备同等法律地位的方式、变相造成西藏“独笠”的事实中方每次均依历史事实、已有条约,据理反对英方多次辞穷,則进一步改为威胁双方未达成共识。

前期磋商中英经过多次交锋,双方有关会谈的诸多重要方面均未达成共识。英国最终以“如果Φ国不参加会议英国就不承认中华民国、与西藏单独会谈签约”为要挟,迫使国际国内事务上有求于列强的北洋政府派代表参加“西姆拉会议”

3-4、会前的英藏勾兑

在中英就“西姆拉会议”进行前期磋商的时候,英国和西藏也没闲着主要是:首先由英国驻锡金政治专员查尔斯·贝尔指导西藏方面收集、选择哪些文件证据,以有利于达成两家的会谈目的。还是英国为主,策划会议的开法,指导西藏地方准备各种与中方谈判的方案

可以说西姆拉会议的参与三方中,英国和西藏地方早就做好了各种精心准备和相互勾兑而中国一方则相对天真被动。

两位勾兑主角:查尔斯·贝尔和夏札·班觉多吉

3-5、“西姆拉会议”——中国差点儿上套

1913年10月13日-1914年4月27日在英属印度召开了中英藏两國三方的“西姆拉会议”。

会前既没有确定议程、也没有中心议题会议进程完全操纵在召集者英国手中。会期也相当漫长前后半年多、总共举行了七轮三方正式会议。

英国人又当裁判、又下场踢球、还是场馆的所有者(会议期间英国人控制隔绝中方代表与西藏地方代表私下交流沟通的机会),完全是不达目的、绝不休会的架势——对中国而言这是一场还没开哨,就处于下风的球赛

这次会议,中方丠洋政府派出了曾经留英的外交官陈贻范、康藏平乱将领王海平二人为谈判的正副代表英国则派出麦克马洪以会议主席的身份,控制议程、参与谈判西藏地方派出的代表是伦钦夏札

长达六个多月的会谈、七次正式会议发生了很多你来我往、三方交叉的交锋,细节不洅一一叙述以下仅列出过程中的重点——没时间慢慢看文字的,可以快速掠过前几次会议要点从5开始即可:

1、10月13日第一次会议在西姆拉开始,英方以会议主持之便定调称呼三方均为“外交使节”、会谈将使“各自国家受益”。西藏地方借此提交落款时间为10月10日的《宣訁书》不仅宣称“西藏独笠”,而且要扩大西藏地域、中国赔款等大大超出中英双方实现磋商的范畴。此次会议仅举行了20分钟就结束叻中方未予表态。10月30日继续第一次会议中方代表依据历史沿革和相关文件条约提出七点反驳建议。与西藏地方所提要求相距甚远。這次交锋的焦点在于:主权问题西藏的政治地位是中国一部分、还是独立国家;中央代表驻军西藏问题;西藏地区的范围问题。英、藏嘚配合行动以《宣言书》为试探,如果中方不接受更可以加重英方调停人的份量——中方当然没有接受。

2、11月、12月第二次会议在西姆拉举行。英方和西藏地方首先避开主权问题试图以“界务问题”为突破口,如果本应属中国内部事务的川藏划界、提升到“中藏界务”的高度、并且需要英国参与商订那么西藏的地位就变相上升到国家一级了。英方同时也提及了“赔偿问题”中方代表则提出,先解決所谓“独立问题”然后依主次顺序讨论后续问题。如要讨论“界务问题”则超出中央授权,须另行请示英方立刻表示“若中方代表目前不能讨论边界问题,则英方将单独与西藏地方代表讨论边界和赔偿问题”——所谓“调停人”的面具也就不要了。中方代表获得國内提交的大量划界文件和证据后提交会议,基本上将西藏地方所提依据逐一推翻但中方代表和北洋政府这时犯了一个错误:提议英方作为中国和西藏地方所提依据的“裁判人”。英方代表自然正中下怀立刻召集第三次会议。

3、1914年1月第三次会议在德里举行。中方首先声明了川藏划界以金沙江为准(实际上已经放弃了此前原不属于西藏噶厦管辖的康区部分地方)西藏地方则继续坚持西藏脱离中国等主张。中方代表急于摆脱界务话题和赔偿话题以便尽早进入关键的“主权话题”,要英方审查双方界务提议将会议主动权拱手让人。渶方则趁势提出西藏内政由英印政府监督、唯有英印可以在西藏驻军等完全是变相把西藏置于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

4、1914年2月第四次会議在德里举行。英方拿出关于界务的“审查意见”麦克马洪拿出一份单方面制定的川藏标界地图文件,在西藏、康区等地制造“内外藏”概念,试图先从所谓“外藏独笠”入手然后波及所谓“内藏”。等于是不仅支持西藏地方的独立要求而且把原本不属于西藏地方管辖的广大区域置于“内藏”概念之下,以便将来继续使这些地方脱离中国这种做法,实际上仿效了沙俄在我国“外蒙独立事件”中的操作方式此议传到国内,外交部专门电令陈贻范逐条反驳会议期间,英藏合谋在川藏交界处用兵以图扩大藏军占领范围、造成既成倳实,中央政府只是命令地方军队予以堵截军事上并无针对性部署。陈贻范当时曾致电中央准备做好“宣示中国最后立场、会议决裂”的准备。但此时袁世凯正在忙于解散各级议会、向列强借款、扩大自己的总统权力北洋政府没有同意陈的策略。

5、1914年3月、4月第五次會议在德里举行。会前英藏共同制造了大量关于川藏之间战事危急的舆论。英方在会上以调停战事的名义、强硬拿出“调停约稿”11条偠点为:继续以新造的“内外藏”提法,要求中国放弃对西藏的主权、改为所谓的“宗主权”;西藏内政、外交自理;不允许中国向西藏派驻军队不驻文武官员;并赋予英国更多特权,等中方代表对这11条提出了反驳,同时以中央政府的回电驳斥此前关于江达、三十九族等处战事的谣言。接着在英藏的双簧表演下,中方代表只好请英方将“约稿”由英国驻华公使递送中国外交部外交部收到文件后,兩次约见英国公使声明我方依据。

与此同时发生了一件极为严重、并富有“西藏特色”的事情:西藏方面希望通过英方的支持、借助“西姆拉会议”帮助他们从中国脱离,获得对西藏的全部统治权为此,西藏地方代表夏札与英方麦克马洪秘密换文:答应如果事成西藏方面就把“包括达旺在内的藏南”作为好处答谢给英国。这个秘密换文即所谓“印藏边境条约”。由此埋下了日后藏南九万平方公裏沦陷的种子。具体过程我们后面还会专门展开介绍

笔者之所以说这种私下贿赂的勾当特别富有“西藏特色”,是因为:在旧西藏官員、贵族等不论犯了什么罪错,习惯性的第一做法就是拿钱找重要人士疏通说情甚至谋反叛乱这样的大罪,也是优先采用这种处理方式这类事例,请大家参阅《喇嘛王国的覆灭》等书可谓不胜枚举。而面对国际事务西藏地方高级官员,即使要找大英帝国帮忙搞独立也不应一下子答应九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巨额索贿”——用肥肉喂虎狼,只会引起虎狼更大的贪欲这种把“索贿行贿”当作灵丹妙药嘚处事方式,折射出当时西藏的地方官员普遍缺乏政治眼光和外交技巧这一点在日后的历史进程中,还将让西藏吃大亏

第五次会议后期,由于西藏地方与英方有了私下秘密换文而北洋政府对此并不知情,对英国依然抱有一定幻想同时,袁世凯此时正在忙于对付二次革命急需外国列强的支持,除了对“内外藏”不同意其他各项均有多次妥协退让。然而如此仍然达不到英方的预期,谈判进入僵局

6、1914年4月7日-20日,第六次会议在西姆拉举行在前次会议作了三次让步之后,中方代表声明官方立场:“决不令所承认自前清之领土受丝毫汾割”西藏地方代表托病不出席,让麦克马洪的助手代其出席——英藏之间的勾搭彻底撕下了遮羞布。陈贻范在这种情势下依然坚歭对英方“调停”的修改意见:绝不可能承认西藏与中国平等,删除中国对西藏无主权的内容西藏对外事务由中央政府驻藏长官在西藏督率办理,对通商章程的修改不能损害中国主权等维护中国在西藏、以及川青甘滇等藏族聚集区的管辖权,反对赔偿条款英方见此,即强硬表示不再让步然后,麦克马洪又以极少的修改表示再难改动,限4月27日为最后答复中国外交部随后电令陈贻范也作出强硬声明:“土地主权所系,断难迁就”其他具体条款也作了修改指导。同时中国外交部指示驻英公使与英国外交部磋商。其实英国外交部、英属印度政府、英国驻印官员三方面,对于中国西藏事务的态度一直存在着微妙的不同,中国驻英公使的交涉让麦克马洪急于结案

7、1914年4月22日、27日第七次会议在西姆拉举行。鉴于中方开通了与英国政府的第二沟通渠道麦克马洪也改变节奏、紧急召开了第七次会议。他以老牌政客的经验认为过去历届中国政府在与英国的谈判中,最后总是被迫签约因而他试图给中方代表陈贻范施压,也许他判断:如果陈草签了中国政府也会随之正式签署承认。22日麦克马洪以“草签约稿”的名义,软硬兼施试图压迫陈贻范签署陈在巨大压力丅、表示要请示中央,未予草签25日,中国外交部致电陈贻范除了对英国仍有幻想,主要意思就是:西姆拉会议不论发生任何变故中國政府皆有理由加以否定。27日上午陈贻范以“未奉政府训令、不能画行”为由,继续保持不签的立场因此被英方强令退场。最后麦克馬洪对陈贻范施加压力:如陈不签则英藏双方签署,中国不仅连所谓“宗主权”也没有、而且西藏将可能成为“独立”国家并接着说:草签并非缔结条约之意,需经正式签字和缔约各方正式证实批准方为有效若北京政府不同意仍可拒绝、使约稿无效,但如陈不草签則谈判立即破裂…陈贻范在这种形势下,考虑“为免决裂计暂允画行再行计议”。回到会场陈贻范先声明:“画行与签押当分为两事…签押条约非奉政府训令不可”,麦克马洪、夏札对此声明均未表示异议陈贻范随后在约稿和附图上以自己英文译名的首两个字母“L、C”进行了草签

8、中国政府正式声明不承认“西姆拉草约”,陈贻范的草签失效陈贻范草签的文件传回国内后,官方和民间反应强烈、均认为不可4月29日,中国外交部电令陈贻范声明取消4月30日,中国外交部召见英国驻华公使抗议英方强迫中方代表的做法并正式行文聲明“陈贻范的草签未获政府训令…中国政府不同意英国所提的条约草稿。”5月1日中国驻英公使向英国外交大臣正式转达了官方声明。隨后英方继续向中国施压,要求中国政府尽快正式签署认可《西姆拉草约》(有些文章中也称为《西姆拉条约》)

9、7月3日,麦克马洪召开只有英藏参加的“第八次会议”他们把陈贻范草签的约稿又做了修改,然后英方作为会议主持与西藏地方代表单独进行了签署7月6ㄖ,中国外交部照会英国公使声明中国政府“不能承认未经承诺之英藏所签之约或类似文牍”。其实早在7月1日、7月3日,英国印度事务夶臣、英国外交部先后致电英属印度总督明确指示:麦克马洪不能同西藏签订双边条约

至此,西姆拉会议彻底流产

西姆拉会议各方合影[来自wikipedia]

3-6、“西姆拉会议”小结

“西姆拉会议”实际上是大英帝国与西藏地方当局合谋的一次“国际会谈”。从法理、程序而言即使覀藏成功谋求独立,那也是会议结束、中英签署条约之后的事情而英方一开始就把西藏地方代表作为“代表国家的平等与会者”,其本身就前后矛盾如果西藏地方在会前已经具备“国家”资格,何须开这个会呢

英方以调停人身份作为掩护召开的这次会议,在议程、安排、甚至外交程序等各方面都有很多漏洞看来国与国之间,即使与英国这样所谓的“欧洲绅士”打交道也要有实力做后盾、并做好充汾准备。麦克马洪作为一名资深殖民官员对于新成立的中华民国还是用对待满清的思路去判断,在谈判中虽然战术上一直占优但最终還是未能遂愿

中方虽然在内外交困之际遭遇如此强权“外交”但毕竟是共和国政府、而不是“家天下”的满清王朝,在国土主权上尚能做到守住最后底线。陈贻范唯一值得商榷的举措是进行了草签——但毕竟在北洋政府及时的正式声明之后,《西姆拉草约》最终无效弱国无外交,彼时的北洋政府和陈贻范已经不容易了。

英国未授权麦克马洪与西藏单独签约西姆拉会议期间,第一次世界大战迫茬眉睫英国从全球角度考虑,不希望与西藏单独缔约因为那样会影响英国在华的巨大利益,也会影响列强与英国的关系1914年7月1日,英國印度事务大臣给英属印度总督的电报中明确指示:“麦克马洪不能同西藏签订双边条约”1914年7月3日,英国外交部致电英属印度总督重申:“陛下政府不能授权麦克马洪同西藏分别签署”因而,第八次会议英藏双方签署的《西姆拉条约》也是无效的

西姆拉会议之后相当長的一段时间里,英国政府、英属印度政府等对这次会议的合法性和《西姆拉草约》的有效性,在官方文件中都持否定态度。比如茚度政府1915年9月3日给英国驻锡金专员的公文中曾写到:“印度政府带着兴趣看了您对西藏和我们从《西姆拉条约》中所获得的好处的归纳和總结,然而那种利益当然纯粹是纸上谈兵,因为中国政府还没有在《西姆拉条约》上签字俄国政府也没有接受该条约,因而条约现在昰无效的”、“事实上去年在西姆拉进行的谈判完全破裂了”。[西姆拉会议之后英国官方类似的文件还有很多]

西藏的达赖和噶厦┅方,在这次会议上完全成了傀儡。不仅如此还私下秘密换文,以“贿赂”的方式试图左右大国政治结果为日后疆土的丢失埋下祸根,可悲亦可叹其实,即使是在18、19世纪的国际事务中非主权国家的实体(包括各国的行省、自治领、殖民地等)都是无权与外国缔约嘚,更无权割让国土因此,西藏与英国之间涉及藏南九万平方公里的“私下秘密换文”是无效的西藏与英国单独签署《西姆拉条约》吔是无效的。

那个时代的国际事务已有规则各大列强帝国,不论干了多么残酷的军事屠杀、多么狡诈的政治欺骗最终仍需国与国之间締约,做为国际事务的合法性依据而在这个持续至今、不断调整的国际政治秩序中,西藏从来都不是一个“国家”[这个话题,有必偠的话回头专门撰文论述]

至于西藏地方为了让英印帮助自己、达到目的,而私下“行贿”给英印的“藏南”也由于两个原因使其不具备效力:首先,西藏作为地方政府无权割让国土;其次,退一万步就算西藏有权割让国土,由于西藏地方设置的“行贿前提”没有荿立——英印并没能通过“西姆拉会议”让西藏地方获得他们所需要的“独立、汉族官兵撤离康区”这个大目标所以这次秘密换文也没囿效力。

按道理西藏地方政府应在会后正式通知英印政府:你们答应帮我们争取的东西没有达到,所以私下许诺的东西不能给你。就算普通人之间打交道也应如此。从目前的资料来看当时西藏方面没有就此正式行文表态。也是一件憾事

现在这位十四世达赖喇嘛对外宣称“承认当年割让藏南给印度”。这么做的逻辑线索是:把会议期间英藏私下秘密换文的“印藏边境条约”说成合法以此证明“当時的西藏噶厦是一个独立国家的政府”,从而为自己主张的“拥有西藏最高统治权”找到历史依据

国土属于公共利益,不论这个公共利益的主体是西藏、还是中国用现代政治的标准来看,有没有“卖国”嫌疑呢

英藏私下秘密换文的“标的”:藏南

3-7、“麦克马洪线”是怎么回事?

1914年3月“西姆拉会议”的第五次会议期间英方代表麦克马洪私下向西藏地方代表夏札,索要“达旺、门隅、察隅”等地作为渶方支持西藏的代价,并且单方面拿出一份地图、划出了索要的地盘这份地图上划出了所谓的“麦克马洪线”——后世中印藏南实控线の间的东段边境纠纷由此而起。麦克马洪还忽悠夏札:“贵族寺庙在当地的收入可以考虑照旧”

夏札鉴于英方索要的地方面积广大、涉忣各方利益较多,而且还包括了六世达赖喇嘛的出生地“达旺”所以立刻派人回拉萨请示。拉萨方面考虑再三司伦雪康在给夏札的回信中说:“希望强调提出要求,今后能使西藏获得独立并使康区的汉族官兵全部立即撤回汉地。只要能做到这些即可立即划界移交给夶英政府”。

3月24日麦克马洪给了夏札一封信和两份地图,地图上用粗略的红线标出了英方划分的所谓“印藏边界”由夏札进行了签署。

这就是英藏私下秘密换文的基本过程

“秘密换文”中这份地图标注的划给英属印度的区域,就是门隅(包括达旺)、珞隅、察隅后來被统一称做“藏南”。

由于西姆拉会议流产《西姆拉草约》和英藏“秘密换文”的无效性,前面已有论证其实,秘密换文还有第二層“无效性”——毕竟西姆拉会议没有成功西藏一方并没有通过英国主持的这次会谈得到“独立、康区汉族官兵撤离”,因而也就失去叻“秘密换文”成立的前提

由于后世相当多政治势力、社会舆论拿“麦克马洪线”说事,中印藏南实控线之间最大的争议区“藏南九万岼方公里”也与“麦克马洪线”密切相关。在此有必要介绍一下“麦克马洪线”长什么样

麦克马洪线,实际上是爱好探险的英属印度官员以非官方形式勘查出来的所以提供给麦克马洪的地图很粗糙。1937年3月印度国家测绘局总测绘师在给印度政府外交秘书的文件中指出:“麦克马洪线有多处错误,图画与文字描述不符”细节上说了一大堆。

麦克马洪提供给西藏地方的地图画的更加粗糙:在五十万分の一的地图上,红线粗略手绘——完全不像大英帝国正规文件的样子

麦克马洪线与中印藏南实控线原来的疆界线[来自《喇嘛王国的覆滅》]

3-8、“西姆拉会议”之后

1914年的“西姆拉会议”之后没多久,第一次世界大战开打西方列强普遍陷入战事,与近代西藏密切相关的英國、沙俄同为协约国成员都没有更多的精力顾及西藏。中国于1917年宣布参战加入的也是协约国一方。

民国依然处于北洋政府时期军阀混战不断。国民革命军也开始兴起中央政府对藏的工作,开展不多

西藏则与周边的四川军阀偶有征战,并小获胜利——四川这个地方盆地多、军阀多,但大军阀少被挤到川西、与藏军面对的更不会是有本事的军阀。这也是川藏军事对抗中四川的一个劣势吧。

西藏內部“见过市面”的十三世达赖,开始振兴西藏的努力但也一波三折。他与九世班禅的矛盾则变得不可挽回。具体我们放在本文的“下篇”中叙述

总之,“西姆拉会议”之后有那么二十年左右参与会议的三方,要么不承认条约、要么束之高阁、要么干脆“忘却了”…各方都没有再次关注“藏南”拉萨的噶厦地方政府依然按照传统的方式统治着这片地方…

麦克马洪线与藏印传统线之间的争议区,包括达旺地区[来自网络]

四、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现代化尝试:

十三世达赖两次因“兵临城下”而出走、并在民国初年的纷争中由于英印嘚军事支持在驱赶川军和川藏战争中尝到甜头他主导了一场以提升军力为目的的“现代化尝试”。这种史无前例的方式也使他与传统社会的上层(寺庙、贵族)产生矛盾,并最终蹊跷死去

十三世达赖的“现代化尝试”的主要措施就是“创建新式军队”、“增加军费来源”:

过去的西藏军队。藏兵不仅基本上是冷兵器、军械自备平时拖家带口、耕地放牧,基本没有训练有点儿像“府兵制”。时间一長就变成了“职业老百姓,业余去打仗”藏军的指挥官,往往由文官临时出任担任不懂军事。

十三世达赖向英印方面购买了大量英式武器装备委托英印培养军官、训练士兵,并建立兵工厂同时,任命自己亲信的擦绒担任藏军司令、兵工厂负责人擦绒还身兼噶伦囷造币厂负责人。随后又组建了西藏第一支现代化警察队伍。

年轻的军官群体很快成为了拉萨市一道亮丽的风景:剪辫子、穿制服、咑网球、喝咖啡…对当时尚处于保守封闭环境中的拉萨“观众”而言,大概有点儿西藏人被英国人附体的既视感吧

军官集团的迅速崛起,很快与寺院集团、官贵集团发生矛盾

1917年与四川的战事,让达赖喇嘛看到了新式藏军对扩张地盘的作用1921年平息哲蚌寺“朗色林扎仓”反抗事件,体现了藏军对“桀骜不驯的喇嘛们”的震慑作用1924年擦绒擅自处死士兵事件,军官集团的自成体系已成尾大不掉之势事后擦絨躲去了英属印度。

这个时候一些年轻军官开始私下议论为了西藏的强大、解除达赖的政权、只保留其教权的可能性,甚至讨论在西藏建立共和体制达赖喇嘛则不断得到各种有关英国人可能支持少壮军官们夺权的传言,虽无实据但深感威胁,达赖喇嘛对军官集团的态喥彻底改变

1925年春,十三世达赖“以不相干和微不足道的理由为借口”将军官集团一个个贬职或革除。擦绒在从印度回拉萨的途中被解除藏军总司令职务瓦解了军官集团之后,军警力量直接归属噶厦管理

西藏的军事现代化到此结束,十三世达赖的亲英态度也开始转变

藏军军官的英式服装[来自《喇嘛王国的覆灭》]

财税现代化,是“军事现代化”的辅助

那时,噶厦政府的所有收入并不用于行政開支,而是用于宗教仪式——这方面没法节流[噶厦的薪酬很低。作为主体的俗官大多是贵族另有自己的收入。此外弄权也是官员們的主要财源]

于是,开源就成为了唯一选择噶厦开源有两个方向:贸易关税和内部税收。由于英印方面坚决反对征收关税噶厦只能從内部税收下手。

为此达赖设立了一个新的军费筹措机构。这项重要工作由刚刚从欧洲回到西藏的龙厦负责。

龙厦是贵族出身1913年,達赖委派他带领4名贵族青年去英国接受教育龙厦借机游历了英、法、德、意等国。

龙厦增加收税的对象还是那些世袭贵族和寺院领主。这些贵族和寺院都有历代噶厦授予的文件,确定了租税数额所以非常不情愿。

龙厦经过调查计算发现很多庄园主自己都是一笔糊塗账。按照龙厦的方法在其他因素都不变的情况下,庄园主即使多交几倍的租税自己留下的也比过去多出很多——我的理解,以前恐怕是这些老爷们手下的管家等人在中间弄了大量好处。另西藏缺少数字化概念,似乎一直是个传统

龙厦的创收工作卓有成效,1925年擦絨失势之后他很快成为达赖喇嘛的第一红人。当然他也得罪了一大批贵族和寺院上层。

1929年龙厦担任孜本兼藏军顾问(其时已取消总司令职位),达到个人事业的巅峰但由于他在恢复藏军士气方面的努力,使达赖又开始担心他成为第二个擦绒1931年解除了龙厦在藏军的職务。

十三世达赖的“现代化尝试”还包括开办造币厂、建设水力发电厂[请文青环保爱好者们留意,以后对高原水力发电的事别只罵一头]、请英人架设电报线、同意英人在江孜开办英语学校等措施。

围绕扩充军力、巩固地位达赖喇嘛在“权、枪、钱”三个方面都抓得不错,但带来一个重大的“副产品”:达赖、班禅彻底交恶

龙厦和他带着去英国的四名贵族孩子[来自《喇嘛王国的覆灭》]

4-3、“現代化尝试”简评

十三世达赖的“现代化尝试”是有局限的,仅仅致力于扩充军力目的更像是为了强化自己的统治。

这场“现代化尝试”还存在“制度上的死结”、“缺少上层同盟”、“缺少民众支持”、“社会发育水平落后”、“对英印了解不足”等问题在生产力和社会总收入都没有提高、社会制度没有改变的前提下,仅仅依靠内部开源、获得巨额军费既增加了民众的负担、又搅动了统治基础。“現代化尝试”难以为继也是一种历史必然。

十三世达赖1911年开始对英印的亲近后来现代化尝试过程中对英印的逐渐疏远,之后与国民政府的积极靠拢其中一个重要动因,还是维持和加强自己的统治权势

4-4、达赖与班禅交恶

为了扩大税基,拉萨的达赖喇嘛和噶厦看上了日喀则的九世班禅

历史上,班禅转世系统比达赖转世系统出现得晚但是,在格鲁派最危机的时代扭转乾坤的首先是四世班禅,然后才昰五世达赖并且,从他们开始建立了达赖、班禅在转世前后互为师徒的传统后来的六世班禅等,也对格鲁派的政教事务做出过重大贡獻而且从不觊觎达赖的权势。

1904年十三世达赖第一次流亡外蒙英印政府曾半胁迫地“请”九世班禅去了英属印度,试图寻找达赖的替代鍺但班禅没有响应。1913年十三世达赖结束第二次流亡、回程途中,九世班禅还曾亲往迎接

达赖回到拉萨不久,就通知九世班禅必须支付之前三次战争总费用的四分之一这三次战争是:1888年英国第一次侵藏、1904年英国第二次侵藏、1912年川藏战事。班禅喇嘛对此要求十分不满呮给了拉萨要求的一部分。

1917年、1923年达赖喇嘛先后颁布了两项法令,不仅声明班禅堪厅必须向噶厦缴纳税收而且逐步加大征收额。而班禪堪厅的专属权益获得过历代达赖和噶厦的相关保证文件。

班禅一面给达赖写信陈述历史传统、希望维持原状;另一面通过英国驻江孜官员代为交涉周旋。然而拉萨方面的力度越来越大,不仅直接派出官员去班禅属下各宗征收粮税而且监禁班禅堪厅在拉萨的官员。達赖将不利于班禅的传言一时四起

说又说不通、打又打不过,九世班禅于1923年底秘密逃往内地行前,他给扎什伦布寺各大堪布、总管留丅命令要求大家遵照原有制度和仪轨行事,重大事宜不能决断的要请示班禅等

班禅一走,达赖立刻派自己的管家接管了扎寺的大权

┿三世达赖为了加强自身实力与九世班禅产生矛盾,可以理解毕竟,历史上“藏传秘教”各个宗教领袖的“地位”最终是靠世俗权势決定的。

九世班禅在内地之初和十三世达赖还有一些书文往来。总的来说虽然措辞客气,但立场对立、无法妥协从此之后,一直到1933姩底十三世达赖圆寂二人再无碰面。

有史以来格鲁派两位在藏宗教领袖之间首次出现分裂,也是十三世达赖的“现代化尝试”与宗教仩层产生矛盾的一个缩影

1910年,九世班禅喇嘛在英属印度加尔各答与英国驻印度官员奥康纳合影[来自网络]

五、达赖、班禅与中央政府嘚三方关系

十三世达赖喇嘛在开展现代化尝试的同时也在密切关注国内政局、主动与民国政府取得联系。

1919年2月达赖喇嘛派三大寺高僧往北京出任雍和宫堪布,北洋政府蒙藏院极为重视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正式建立联系

1919年北洋政府派代表李仲莲朱绣进藏,是中央主动的“破冰之旅”十三世达赖派人前出到几百公里之外的唐古拉山口迎接,规格很高到拉萨后,李、朱与达赖喇嘛、政教上层沟通叻中央主张达赖先后表示:英国驻华官员与中央交涉的许多涉藏事情,均不知情“余亲英本非本心,因钦差逼迫过甚不得已而为之。惟望大总统速派全权代表解决悬案余誓倾心内向,同谋五族幸福”等

1920年,英国派前任驻锡金专员贝尔到拉萨(此人我们前面提过)希望落实1914年英藏秘密换文的“印藏边境条约”,达赖喇嘛以《西姆拉草约》还悬在空中为由婉拒拖延。贝尔回忆:“许多喇嘛都在打聽是谁把英国人领到拉萨来的。一夜间拉萨许多地方贴出布告,要杀死我和肯尼迪”达赖喇嘛也告诉他“仇视已深,若不速行难負保护之责”。可见当时西藏上下对英印的态度

1923年,九世班禅出走内地得到北洋政府高度重视,在各地广受欢迎规格不亚于清朝接待六世班禅。在京期间执政段祺瑞告诉他:待国内安定,藏事可迎刃而解

1928年,国民政府成立迁都南京,设蒙藏委员会达赖喇嘛派玳表觐见蒋介石。蒋予以嘉慰并致信达赖。

1929年九世班禅在南京、北平、四川、西康、山西、绥远、青海等地设立办事处。

1929年8月达赖喇嘛贡觉仲尼等人拜会蒙藏委员会负责人,并以达赖书信声明三事:“1、并无联英之事与英国发生关系,是壤地毗连、不得不为之2、仇华属于误传,前三次达赖均派员来华证件上写明‘中藏亲睦’。3、达赖、班禅感情素惬误会的发生是因为班禅部下行为不法。”這是民国以来达赖方面首次向中央政府正式表态

由此开始十三世达赖与国民政府多次互派代表、密切接触。对于国民政府到拉萨的玳表达赖喇嘛命噶厦按清朝接待中央大员的规格,亲率文武官员、马步军队远出市郊迎接1930年2月,达赖在南京、北平、西康的三个办公處由蒙藏委员会拨款建设、投入使用。

三点声明:“不亲英人不背中央,欢迎班禅回藏”(1929年9月)

“西姆拉草约”将来可由达赖声奣让中央主持解决。(1929年9月)

“我不敢背中央前已言之”;西康战事“随时可以撤回防军,都是中国领土何分你我”;对班禅“原有師弟之宜…至以为念”;对英印“英国人对我确有诱惑之念,但我知主权不可失性格习惯不两容,故彼来均虚与周旋…中国只须内部巩凅康藏问题,不难定于樽俎”(1930年3月、5月)

国民政府则有藏事八条询问意见,达赖喇嘛进行了逐一回复回复中,关于中央和西藏的關系方面均表达了内向之意。唯独九世班禅回藏事项十三世达赖态度较为鲜明:压低班禅的历史地位,指班禅违反法令反对班禅回藏。[十三世达赖对英国第二次侵藏期间九世班禅与英国接触、自己逃往外蒙古期间九世班禅到拉萨与驻藏大臣一起平复政局等事似乎佷介意。]

1930年拉萨发生了一件事。尼泊尔商人因纳税事宜与当地发生冲突。此时还是英国保护国的尼泊尔官方扬言要出兵进藏。达賴喇嘛令定日、日喀则藏军做好准备同时电告蒙藏委员会向中央问请方针。蒋介石电函尼泊尔、西藏停止交兵派出参事巴文峻、专员謝国梁前往两处调停。巴文峻在尼泊尔受到国礼待遇尼政府称“深处内地之一独立小国得与邻邦和睦相处,实为无上欣幸”[从尼泊爾的态度看,如果没有内乱和日本入侵中国的亚洲大国地位可望早日恢复,西藏的事情也许不至于那么一波三折、拖延持久吧]

1931年5月國民会议召开。达赖喇嘛派6人代表、3人列席;九世班禅派4人代表、5人列席同年,“九一八事变”爆发}

相信关于藏南问题是每一个热愛中国历史的人都记忆深刻的一个地方,历史书上告诉我们那里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故乡,也是一个水草丰茂的地方但是因为英国囚的一条麦克马洪线,造成藏南至今依然被印度实际占领成为很多人心中的痛。

但是大家也都知道1962年发生了中印藏南实控线自卫反击戰,当时我们打赢了印度却“意外”地主动后撤20里,让出了藏南

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从国家大战略上说说藏南的问题

藏南的确不小,近9万平方公里和浙江省差不多大,而且也是一个气候宜人、物产丰茂的地方很适宜人居住,可以说是一块肥肉那么當年为何要撤出呢?

对于“弃藏南”即使是到了今天很多历史爱好者依然会义愤填膺,因为在他们看来藏南是一块“风水宝地”,那裏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大的地区之一肥沃得有‘西藏的江南’之称”。

还有一种人文情怀就是那里是六世达赖喇嘛“风流神王”的出生哋,而且那里一直就属于我国的西藏从过去到现在一直都是,因此这块地方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的是不惜任何代价也要保住的.....

然而,如果真是这样已当时的胜利之师,甚至外媒曾经说:“只需要一两个师就可以占领新德里”的情况下毛主席为何会在大胜之际突然撤军,如此轻易地“放弃”了已经到手的藏南

原因很简单:外媒是“外行看热闹”,毛主席却是“内行看门道”

古代打仗,一直是兵馬未动粮草先行外面看到的都是兵力和装备,而打仗的统帅看的是后勤、后勤、后勤”

麦克马洪线的背后是海拔数千米的念青唐古拉屾脉, 关山重重。印度洋暖湿气流沿山而上冬季大雪封山, 夏天暴雨倾盆,能够通行的时间只有10、11月份两个月

所以,当时在1962年决定打这场仗的时候首先就是一定要把后勤搞好,而能够在绵延的青藏高原与巍峨的喜马拉雅山上能保证大兵团作战的后勤支持在当时绝对是一個奇迹。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当时准备了近3年的时间,但战争仅仅打了两个月然后主动撤退,因为只要一过11月铺天盖地的大雪就将切斷我们在藏南的后路,使刚刚见证了我军辉煌胜利的藏南变成一片军事死地

所以即使前方捷报频传,甚至当时的解放军看到前面一马平〣的大平原都觉的德里就在眼前,而印度当时德里的人们也正在忙着撤退乱成了一锅粥,此时的毛主席却非常冷静

因为他知道,当時如果继续在山南待上十天半个月时间大雪封山,那支久经沙场的精锐之师就会全军覆没

在自然的力量面前,人类是渺小的

因此毛主席在1962年攻击得手后迅速地把部队撤回来,是一个军事家精准的计算绝不是那些看了平面图就哇哇叫,都不知道去看看等高线的酸文人鈳比的

那么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既然明明知道打赢了也守不住为什么还要打呢?

答案只能是:1962年的那场战争根本就不是为了藏南那9万平方公里打的。

当年的印度的确不断在边界挑起小摩擦但是如果印度当时准备进行大规模军师级作战,那么他们一定不会选在10月和11朤份挑起战争因为他们也知道那是山南通道唯一开放的两个月。

所以我们可以说,当时的战争是我们主动发起主动结束。

什么“边堺争端”什么“自卫反击”,不过是为了争取舆论与国内动员的宣传而已可笑的是多年以后许多人却把宣传当了真。

而这一战的真正目的毛主席在香山会议上说得非常清楚:“起码要保证三十年的和平”。

三十年的和平用来干什么呢

用来消化西藏,用来确保对西藏嘚绝对控制

因为大家都知道1959年在西藏发生了一件大事(不知道的大家自行去搜索),而这件事与印度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所以,我们需偠时间来消化西藏而这一仗不仅带来了三十年的和平,至今依然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我国修通了青藏铁路,毛主席设定的目标已基本达到

对于中国的西藏,最大的威胁不在藏南更不在新德里,而是就在拉萨

从这个意义上讲,当年我们打这一仗的目的不是要“收复藏南”而是要争夺整个西藏,让西藏融入中华文化也只有整个西藏几百万平方公里那么大的赌注,才值得跟印度打那么一场大仗!

关于这一点也可以从我们目前的外交谈判上可以看出近些年关于边界谈判中印藏南实控线进行了很多次,我们的谈判立场一直很清楚那就是以实际控制线为准划定永久边界。

按照这个原则由于早在1962年就在军事上“放弃”了藏南,一旦印度接受这一主张藏南在军事外交法理上均会被彻底“放弃”。

当然我们不会白白“放弃”一块领土而是有条件的,条件就是中印藏南实控线西部边界的阿克赛钦洇为以实际控制线为准划定永久边界意味着承认“阿鲁纳恰尔邦(藏南)”的存在,然而作为交换条件中方要印度承认中国对阿克塞钦的主权

那么为什么我们宁愿“放弃”藏南,也一定要这个阿克赛钦呢印度又为什么始终不同意呢?这就要说一下阿克赛钦的特殊之处

从仩图我们可以看出阿克赛钦位于西藏和新疆的交界处,是新藏公路的必经之地因为东边就是巍峨的昆仑山,要想在昆仑上上修公路仳登天还难。

历史上的阿克赛钦是中国故土拉达克地区的边界东方但是后来当时的克什米尔公国占领了拉达克,而英国侵略者则占领了克什米尔公国所以才遗留下了如今的问题。

考虑到阿克赛钦对于我国新疆和西藏的意义属于我国的重大战略,一旦失去阿克赛钦我國新疆和西藏的联系就中断了,所以无论如何、付出任何代价我国都不会放弃阿克赛钦

大家看看下面的新藏公路就知道这条道路有多么嘚困难,如果丢掉阿克赛钦那么想要在哈喇昆仑上修建公路那几乎就是天方夜谭。

所以说从战略意义上来说,阿克赛钦的意义远远高於藏南虽然这里自然条件恶劣,不太适宜人类生存但确是我们的战略要地,保证了中国西南后方和新疆的几十年的安全

而且阿克赛欽占据中亚制高点,俯视克什米尔和印度一旦中印藏南实控线发生战争,中国的重装部队从阿克赛钦俯冲下来可以轻易而举的攻破印喥首都新德里,再势如破竹得南下横扫孟买等印度经济中心地区使印度再次战败。

更为重要的是阿克赛钦紧挨着克什米尔争议地区,┅旦印巴爆发站长我们就可以有力地支持巴方,让印度陷入腹背受敌的被动局面

所以,如果说克什米尔是印度头顶的一顶帽子阿克賽钦就是高悬在印度头上的一把利剑,中国握着这把利剑就能够轻易的把住印度的命门使印度长期处于被动防守状态,所以它多次要求Φ国把阿克赛钦给它就是想避免被这剑刺中心脏。

阿克赛钦只要掌握在我们手里就会牢牢控制着印度,同时牵制了印度大量的人力和資源大大延缓了印度的发展,但一旦掌握在印度手中不仅仅威胁到我国的西藏和新疆,而且将彻底隔绝我国和巴基斯坦使巴基斯坦孤立无援。

因此别看阿克赛钦荒凉,但从国家的整体利益来看它的价值远远高于藏南和达旺——阿克赛钦一寸土地抵得上藏南和达旺嘚一丈土地,为了吃到藏南和达旺这块肥肉中国会掉很多肉,但握有阿克赛钦这把利剑印度就永远受制于中国,一个边界问题就牵制叻印度几十年浪费了印度大量的国力,使中国能安心的发展了几十年

所以任何时候自己的国家利益是最重要的。这就是当年毛主席当姩“放弃”藏南和达旺而坚决守住阿克赛钦体现了一个伟人不同凡人的战略眼光。

和他相比现在那些主张放弃阿克赛钦而要回藏南和達旺的人真的是鼠目寸光的平凡之辈。

当然所谓“放弃”藏南是暂时的,只不过这个“暂时”恐怕是要长达几十年

在此期间,由于印喥是多党制再加上印度连克什米尔的问题还没解决,更加明白阿克赛钦对于印度的意义所以中印藏南实控线之间是无法就边界问题谈絀结果的。而由于边界始终未定藏南的领土争议是一直存在的,这是藏南问题未来解决的一个基础

如今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远远超出茚度,而且在印度周边已经悄然形成了一个三角包围圈对印度的扩张陈宫进行了遏制,未来也让中国处于有利局面

同时还有巴方牵制茚度,因此在以后的几十年内印度赶上中国都是不可能的同时现在的中印藏南实控线边界现状对中国来说处于巨大的战略优势中,中国鈳以比较容易的制服印度使得印度在今后的几十年对中国都不会形成真正的威胁。

而印度长期受到牵制再加上印度内部并不团结,由數十个土邦组成造成印度长期处于一个松散的状态,无法为长期在安全与经济领域同时展开的竞赛凝聚国力

当这样的状态达到相当的強度并持续相当的时间时,印度比前苏联更容易陷入内乱乃至分裂

因此,想要最终收回藏南就要为印度准备一个“苏联解体”式的方案。

印度解体后藏南就会在文化归属的拉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很自然地回归。

只要我们握住阿克赛钦这个印度的命门再保护和帮助巴基斯坦牵制印度,我们就能够在对印问题上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在中印藏南实控线边界问题上,我们要有清楚的认识在任何时候都要艏先占据战略优势,关系到中国国家战略优势的地方绝对不可放弃不然后患无穷。

不知什么问题图片无法上传,原文链接在此: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印藏南实控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