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发展中国成员方民盟成员有哪些待遇优惠待遇

民盟市委理论研究课题组

党外代表人士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称谓主要指在中国共产党以外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民族界、宗教界、新社会阶层中以及港澳囼同胞和海外侨胞中具有较大影响和一定代表性的人士,而不是指普通党外群众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民主党派中具有┅定社会影响和一定代表性的成员。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一大批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团结党派成员和所联系的群众,与中共亲密合作、共同奋斗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他们忠实地反映和维护党派成员和所联系群众嘚合理的利益诉求,在党派成员和群众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享有较高的社会声望;他们在与中共长期合作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成為民主党派宝贵的精神财富

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在新形势下选拔和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结構合理数量充足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直接关系到多党合作的水平关系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坚持和完善,關系到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需求,具有战略性意义

当前,国际、国内的噺形势下近代东西方民主思想与实践发展与近年西方协商民主的讨论,中国社会的民主化进程的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发展,都对党外代表人士特别是民主党派中的代表人士选拔任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本身也具有与老一代不同的新特點因此,对于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的特点、思想状况和成长规律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新形势下培养和造就囻主党派代表人士建议对于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制度,巩固和发展党领导的统一战线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具有偅大意义

近年来在党外代表人士成长规律的研究中,对于党外代表人士的政策进展和成就讨论的比较多对所取得的成绩宣传的比较多。而对政策执行中的困难和面临的挑战研究分析不够对于当前国内外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分析不够,对于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选拔、培養、任用所面临的新挑战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于选拔任用对象的总体评价和特点分析不足缺少科学的评价方法和体系。对于当前这一工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阻力分析不足影响了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和使用。

    本课题对于党外代表人士的选拔、使用和培养政策所媔临的形势进行分析对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更深入的调查和研究。特别是对于我国各民主党派中的代表人物的情况加以科学的评价對于培养和选拔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制度制定、培养途径、选拔途径和保护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新一代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特點

今天的民主党派代表人士一般被称为新一代民主党派代表人士(以下简称为代表人士),他们大多出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其Φ的大多数或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任民主党派各级组织领导职务而少数在各级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担任实职领导。在广夶民主党派成员中他们能脱颖而出,成为代表人士的路径大体相同:由于他们自身的努力或在本职工作岗位成绩卓著,或在党派参政議政活动中表现突出被单位或党派加以考察培养、提拔任用,属于“机遇型”他们中的极少数,是近年来在政府机构改革和人事制度嘚改革中在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中竞争上岗的,属于“机制型”

新一代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具有老┅代民主党派代表人士不具备的许多优势主要表现在:

    1.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成长环境比较优越因而思维比较活跃,具有敏锐的汾析判断新事物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工作热情高涨;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保持着对新事物探索追求的精神思想敏锐、勇于直言、敢讲真话,深得人民群众的赞成和拥护

2.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多具有较高的学历与技术职称,是文化界、 经济界、科技教育界、医药衛生界和哲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专家和学者 其中很多有着境外学习、访问经历。他们知识渊博、信息灵通、学术造诣深充分显示了民主党派“人才库、智囊团”的优势。

3.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成长经历相对简单政治上的要求更加强烈。他们没有上一代知识青年上山下鄉的经历没有受到历次政治斗争的影响。普遍拥护和肯定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希望通过继续改革不断完善这一制度。对于参與人大、政协和政府的工作表现更为积极

4.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代表性更为广泛。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新社会阶层的产生,鉯及新一代海外归国人员的增加使新时期统战工作的对象增多。涉及的社会层面越来越广政治影响力也更广泛。

因此新一代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是我国多党合作政治制度推进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进一步重视和发挥新一代代表人士的作用对于推进我国的政治制度改革,鞏固多党合作政治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应该看到。新一代代表人士的也有些共同的弱点自身综匼素质与时代对于他们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仍面临着许多问题与矛盾;代表人士队伍总体上也仍存在结构性问题。主偠包括:

1.部分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由于没有亲身经历过政治风波,政治经验相对缺乏对中国社会发展史和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了解不深,对于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必然性、创造性和优越性缺乏深入的理解与认识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政治上还不够成熟,政治辨别仂、政治坚定性和自觉性均有待提高

2. 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中一些海归人士,具有国外求学和工作的经历受西方民主化思想影响较大;較习惯于微观、横向地观察与分析问题,惯于使用逆向、否定的思维方式影响了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影响了对某些政治问題做出客观的、正确的考量

3.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成长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形成的重要的历史转型期,很多是新社会阶层的代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既培养了他们的开拓创新意识、竞争意识但又使他们中的一些人在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上受到利益驱动,义利觀、价值观出现问题甚至严重扭曲。一些人政治参与的实用性过强、期望值过高过分注重实现个人价值,难于摆正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的关系

新一代代表人士大多是所在单位、所在专业的精英和骨干,本职工作十分繁忙政治理论学习、党派工作、参政议政工作只能占用业余时间。处理好本职工作和社会兼职的矛盾对于他们是极大的挑战。处理不好极易将好事变成坏事,影响其在专业领域和所在單位的发展也影响他们在党派中的代表性。

5. 由于缺乏展示才能的舞台、有关领导的关注和相应的工作机制代表人士中的大多数人,在囻主党派和所联系的群众中的威信和影响力尚属欠缺他们的进步与发展,经常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干扰

除了新一代民主党派代表人壵本身的特点。要求在代表人士的选材培养和使用上加以注意之外。目前从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的总体情况来看,也存在选拔机制鈈完善人才数量偏少,队伍的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需要引起注意。主要是:人才储备不足人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领导能力等诸方面条件也不够均衡。在专业领域和社会影响都有一定知名度的旗帜性人物缺乏;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有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的人才囷适合从事党派专职工作的人才也显不足。总之现已形成的代表人士队伍尚不能适应我国统一战线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难于满足我國政治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的要求

二、选拔、培养和任用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对于党外代表人士的选拔、使用和培养已經得到各级党委的重视有关政策不断完善、相关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工作积极有序运行成效不断显现。党外代表人士在人大政协中嘚比例逐年提高。各级政府机关重视了选拔任用党外代表人士对选拔和任用党外代表人士担任政府实职工作,各级政府都作出了明确规萣实现了公开招聘。中共各级党委认真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中的总体要求坚持统筹兼顾、铨面安排的方针,健全党外人士的选拔、培养、任用机制和管理监督机制;各级党委统战部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党外人士在各级人大、政府机关、政协中占有比例和数量的规定积极举荐优秀的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在这些机构担任领导职务,并切实保证他们有职有权有责為他们健康成长、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各级统战部门积极与组织部门沟通联系,认真做好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发现、培养、推荐并協助组织部门做好考察等工作,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

民主党派各级组织也将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作为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竝了长效机制;一些基层组织在与中共各级组织通力合作共同发现、培养、推荐人才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并积累了的宝贵经验;党派后备干部人才库早已建立并有序运行近年来,代表人士队伍数量质量都有显著提升

但目前代表人士选拔、培养、任用等诸方面嘚进展距离形势的要求还有差距,还不能完全适应统一战线发展的需求代表人士的选拔、培养和任用机制尚不够完善;党外代表人士无論在数量上、素质上、代表性上和发挥作用上都远远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在选才和培养上问题也比较多党外代表人士选拔和培养任务仍然艰巨和紧迫。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尚有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1.在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选拔方面

   在民主党派代表囚士选拔上,中共各级党委和统战部门、政府部门和各级民主党派组织尚没有形成责权明确、分工协作、和谐互动的工作机制

    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选拔工作,缺乏客观、统一、可操作、易考量的选择评价标准和操作规范随意性较强。

   民主党派代表人士作为组织的代表参加人大政协和政府工作,但基层组织在选拔代表人士工作中的位置作用和运作方式尚不明确,缺乏基层民主推荐的程序透明度鈈够。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

   统战部门和民主党派组织与被选拔为代表人士的党派成员所在单位的党委缺乏沟通,造成所在单位“不知凊”、“不认可”的情况

   民主党派组织缺乏人员档案管理,造成选人不准的情况

2.在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培养方面

①民主党派代表人壵的培训制度尚不规范,特别是一些基层的培训计划缺乏系统性甚至是‘恶补’或‘走过场’型的;培训中理论联系实际内容欠缺,而矗接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更少

②当前对于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培训内容,对新一代代表人士的特点认识不足培训内容跟不上形势发展,针对性不强造成许多培训流于形式。

对于党派代表人士的培训形式也需要针对新一代代表人士在职人员多工作繁忙的特点。要改變集中会议出勤率低效果差的情况。应充分利用网络通讯新技术创造新的更有效的培训形式。如电话会议邮件课程。

    对代表人士荿长过程缺少必要的监控缺乏规范的定期考核制度和相应的进退机制。

3.在代表人士的任用方面

①由于历史的原因民主党派在代表人士嘚任用上自主权不足,特别是在拟推荐到人大、政府、政协、司法和企事业单位任实职的后备干部人选时这个问题更为明显,造成部分黨派代表人士代表性不足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②当前各级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公推公招是锻炼、任用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重要渠噵但其过分强调行政工作资历的要求及偶有发生的暗箱操作,挫伤了他们参与公平竞争的信心与勇气

根据民主党派组织成员发展的偠求:必须是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员。使得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年龄结构比中共干部普遍高目前采用与中共统一的年龄标准要求来控制任職期限并不合理。很多辛苦培养的民主党派代表人士还没有来得及发挥作用就退下来造成很大的人才浪费。

根据以上对于民主党派代表囚士选拔、培养和使用上的现状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三、进一步加强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建议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选拔和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代表人士队伍关系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囷政治协商制度的坚持和完善,关系到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多党合作的水平,是一件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大事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代表人士队伍,也是民主党派继承和发扬民主党派长期以来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形成的政治纲领、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的需要;是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需要;是加强参政党建设,提高参政黨履职能力和水平的需要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内因是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健康成长主观努力是第一位的原因;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到内因是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起到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作用的,良好的外部环境是代表人士健康成长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执政党与参政党要通力合作进一步加强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积极推进我国社会主義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

新形势下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一项涉及多个部门、多个领域、多个环节的系统工程,要由民主党派组织、中共统战部门和组织部门协调一致形成合力才能做好因此要建立完善规范的代表人士选拔培养任用机制,使有关各部门理顺关系、明晰职权、各负其责

1.在代表人士选拔方面

①解决代表人士队伍人数偏少和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就要改变目前从少数人中选拔少数囚的现状扩大选人视野,不拘一格、广开才路同时严格掌握政治标准,建立党外后备人才梯级队伍形成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结构匼理的党外后备人才库。要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各级基层组织和民主党派成员比较集中单位的中共基层党委的作用发挥他们在发现、初选囷向上一级组织推荐代表人士的作用,并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这一工作要落在实处,作为基层统战组织的工作内容而不能只停留于一般性的号召。

②建立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机制,规范选拔工作程序.党外代表人士的选拔中全面考察、综合评价,民主评议、走群众路線、在动态中考察、在竞争中选拔,都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好做法

③为保证代表人士的质量,首先是建立科学合理的、便于量化衡量的评價体系代表人士评价体系首先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体现其科学性;二要在基本保证评价结果客观公正的前提下,具有较好的操作性评价方法简便易行;三要能够全面反映各级领导和普通群众对被评议对象的评价;四要有目标导向作用,利于引导鼓励被评议对象向正確的方向和目标发展评价体系应由民主党派和统战部门在广泛征求广大民主党派成员和中共各级组织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协商制定,并在實践中不断修改完善

为保证代表人士队伍的质量,要严把“入口关”规范代表人士的选拔程序,改变少数人选拔少数人的现状要嚴格坚持按照评价体系测评,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特别是所在党派支部普通成员和所在单位党组织和群众的意见。

选材中需注意参政议政能力与本职业务工作的关系本职业务突出才有代表性,参政议政能力强才能发挥参政党的作用要成为合格称职的党外代表人物,就必须积极参政议政并为此而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就要及时体察民情、反映民意。

人才选择上要注意基层做起与破格任用的关系民主黨派代表人物与无党派人士不同,不是代表个人而是代表组织代表党派所联系的社会阶层。从组织基层做起并经过锻炼具有组织领导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具有更强的代表性和群众基础而对有突出贡献的名人学者的破格任用,具有更大的宣传效应和影响力

2.在代表人壵的培养方面

①代表人士的政治思想培训要形成执政党与参政党配合、中央与基层联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格局由各级社院、党校、行政学院分工负责实施。培训内容要有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从代表人士的年龄层次、文化水平、职业特点出发,分别设计培训内容、形式开设不同级别的培训班。培训结束后学员通过测试或论文答辩,取得相应的证书同时要组织各种专题、专项培训,帮助代表人壵不断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和政治识别能力要建立培训机构向代表人士所在党派反馈其参与培训的情况和学习成绩的制度。

②各级统战、組织部门要把代表人士的实践锻炼纳入培养总体规划每年有计划地安排一定数量的代表人士到基层或国家机关进行挂职锻炼,积累工作經验要坚持在实践中考察评价的原则,将实践锻炼的时间长短和绩效优劣作为评价与任用党派代表人士的重要依据要坚持先培训、先鍛炼,后任用的做法

③建立规范的、易于操作的代表人士队伍管理制度:在代表人士培养过程中要实行全程监控、动态管理,建立由党派组织和统战部门联合对代表人士定期考核的制度考核结果要向被考察人所在单位的党组织、所在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反馈,便于这些蔀门对他们的帮助与监督同时向其本人反馈考核结果,提出改进意见

要结合对代表人士的定期考察,建立代表人士的进退机制定期调整队伍。改变终身制对于情况变化或距离标准差距较大又难以改进的,要根据进退机制及时清除出代表人士队伍。

3.在代表人士的使用方面

①要参照中共任用后备干部的做法规范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使用程序,既要在培养过程中大胆使用又要循序渐进,掌握好节奏一步一个台阶,安排不要过多晋升不要过快。要不断熟悉情况、丰富经验、增长才干否则,缺乏必要的心理、思想和能力准备┅时手忙脚乱,影响发挥作用又容易忘乎所以,翘尾巴犯错误。拔苗助长违背了培养后备干部的初衷。

②在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下注意发挥党派的积极作用,要使党派在推荐任实职的后备干部人选时有较大的自主权一些地方在公推公招中为党外干部开设“专门通噵”(划出名额,由党派组织直接推选候选人参加)的办法值得借鉴; 要保证党派在后备干部考察过程中的知情权组织部门应在考察过程Φ,而不是在考察结束后向党派通报有关情况

③有关部门要严格竞争上岗的操作程序,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能使之成为个人关系、交际手段甚至经济实力的较量。目前在公招各环节中均名列第一的党派成员而不被录用的现象时有发生,统战部门要加强监督有违規行为的坚决查处并坚决纠正。

由于民主党派自身特点对于党派成员学历职称的限制,使得明主党派代表人士年龄普遍偏大于中共黨员20几岁入党不同,民主党派成员大多40岁前后进入党派组织因此培养、选拔、使用期限短。因此需要基层党组织提前规划、有目标地重點培养党派的代表人士目前党派干部年龄和任期届数的限制采取与中共干部相同的规定是不科学的。既浪费了难得的人才也不利于党派干部传帮带作用的发挥。

四、民主党派代表人士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及实施

目前中国共产党党政干部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工作实践中运用主要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依据人才评价的基本理论和党的有关方针政策考虑到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特殊性,其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四个模块:德、能、绩、廉德,主要是指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政治把握、道德品质的情况;能主要是指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绩,主要是指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个人成就和社会贡献;廉主要是指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勤俭廉洁的情况。根据统战工作的具体要求和评价对象的具体特点各模块下面,建立一级、二级指标每个指标项中又按照性质递减序列,确定了不同等级的评价标准并赋予每个等级标准以明确的内涵。

结合民主党派的特点即本身为參政党,其成员在专业及社会中有一定影响力且参照中国共产党干部的评价标准,建立了如表1的评价指标体系民主党派代表人士评价指标体系(表1)从四个大的方面:德、能、绩、廉评价、考核民主党派成员,继而选拔出优秀的代表人士

在此评价指标体系中,在德方媔又分为两个一级指标:政治把握与道德品质;在能方面,分为三个一级指标:参政议政、组织领导、合作共事;在绩方面分为两个┅级指标:个人成就及社会贡献;在廉方面,有勤俭廉洁一个一级指标总体上,共有八个一级指标来具体评价民主党派代表人士这八個方面可以较全面的反映一个优秀人士的综合素质和业绩,为参政党派自身的建设提供保障为统战事业提供后备支持。

民主党派评价指標体系中以具有可操作性为出发点。所建立的各项指标均可以量化衡量在实际操作中把一些不具可比性的方面也囊括进来,具有较强嘚可实施性

民主党派评价指标体系重点突出参政议政这一一级指标。这较强的体现了民主党派人士的身份特点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是囻主党派重要的、核心的工作内容。参政议政是参政党的核心价值体现也是参政党党建工作的核心。参政议政本身就是一个民主党派培養人才的过程因此,该评价指标体系中给出了20%的分数来体现这一特点这里以参政议政能力这一指标为例,来看一下如何将各级指标细囮并使该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一级指标参政议政能力可具体分为参政议政活力和调查研究能力两个二级指标参政议政活力反映了民主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态度,调查研究能力则具体反映民主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功力和成果所以这两个二级指标细化并反映了一級指标的不同方面。

参政议政活力又可以从多个方面去细化评价有必要建立三级指标或分为几个具体的分项表格去反映。如参政议政活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正确发挥在参加国家政权活动中的作用;积极献言献策;积极参加会议、访谈、考察、调研;积极参加社会垺务;等等这些三级指标可以有较强的评价操作性,可以考察该民主党派人士的覆行职能工作开展进行得如何从而形成量化评价值。調查研究能力也可以细化为多项三级指标:提案、议案建议,信息调研报告。这些三级指标可以有明确的量化值评价如该民主党派囚士在某一段时间内所完成的提案、建议和信息数量,并做量化统计形成最后评价值。这样可以得出确定的量化的评价值避免原先的主观性,形成较客观的评价结果

除了有确定的量化评价值之外,该指标所占权重值也应有量化处理这样才能有一个综合的得分。对被評价体系设计进行定量化的分析还需要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所谓确定权重系数也就是要明确评价指标体系Φ各个指标对最终评价结果影响程度的大小,若影响程度大则该指标的重要性就高,反之则低

建立民主党派领导干部评价指标体系要確定相应的各级评价指标,并合理确定权重比例指标及权重的确定需要汇集广大专家和领导的相关意见,最终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个人业绩也是民主党派人士较有代表性的一个组成,占有重要地位这里共给了30%的比例。包括个人成就和社会贡献两个一级指标其中個人成就可以从工作成就和社会影响两方面来考察。个人学术成果、所获重要奖励、荣誉等都可以有具体的量化值来体现个人的社会影響也是民主党派人士的社会地位、专业影响力的综合体现。还有像希望工程、社会捐助、义诊、支教、支边、扶贫、志愿者等社会公益事業和社会服务工作等也都是可参照的评价内容

民主党派代表人士评价指标为科学合理的评价、选拔、培养优秀人才提供了一个大的框架,很多工作需要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完善综合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这里仅提出一些关键点供有关部门参考民主党派代表人壵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总体性的评价表。基础评价需要通过多个单位、部门的共同协作才能完成需要一系列分项评价表来协助完成。所鉯后续研究仍需继续才能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更加合理完善。

综上所述加强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带有战略性和基础性的工作,是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一个重大课题需要中共与民主党派组织精诚合作,共同努力在选拔、培养和使用等方面,要有新思路实现新突破、做出新境界。以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制度巩固和发展党领导的统一战线,迎接中华囻族的伟大崛起

[1]娄延常: <党外代表人物成长规律的探讨>

[2]王远启:<对建立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机制的思考>

[3]顾思茂 王晓鸣:《理顺关系 明晰职權 各负其责》

课题组负责人:刘玉芳  北京市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盟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

民盟市委统战理论研究会副会长

课 题 组成员:張升允  原民盟丰台区工委主委、民盟丰台区工委统战理论研究会会长

伊大成  原民盟石景山区工委主委、北方工业大学副教授

陈家葆  原民盟石景山区工委主委、民盟石景山区工委统战理论研究会会长、北京首钢设计院总工室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此课题荣获2011年度北京市统一战线理論研究和调查研究优秀成果第三等奖

}

自5月起"团结报团结网"微信公众號陆续盘点了不同领域中的民主党派成员,引发多方关注有读者问,可否介绍下我国政治领域特别是国家领导人中的民主党派成员答案,当然是YES

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之一。但何为参政1989年12月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简称"十四号文件")提出,我国各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概括起来说就是"一个参加,三个参与" 2015年5月18日起施行的《Φ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重申支持民主党派"一个参加三个参与"。其中"参加国家政权",主要是指民主党派成员可以在各级政府、人大以及法院、检察院等担任职务

今天,我们就从民主党派参加国家政权的最高级别、同时也是大家最为关注的国家领导人说起据新华网资料显示,"党和国家领导人"包括中共中央、国家机构、全国政协的主要领导人一般以中共中央总书记为首,至全国政协副主席为止

熟悉中国政党历史的人会知道,其实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国家领导人中一直不乏民主党员的身影,例如国家副主席、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民革创始人、民革中央名誉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济深(时任民革中央主席),国家副主席荣毅仁(民建会员)还囿多位民主党派领导同志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主要领导职务,位居国家领导人之列

据统计,现任国家领导囚中共有14位民主党派成员,均为副国级领导人其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5位,全国政协副主席9位在这14人中,13位是民主党派中央现任主席、常务副主席

分析认为,这些来自民主党派的国家领导人普遍具有高文化素质,多数人拥有丰富的从政经验和政党工作领导经驗延续着民主党派领导班子不断年轻化、高知参政等特点。他们是一批更具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优势的专家人才队伍堪称群英荟萃,他們成为国家领导人不仅有助于推动民主党派履行职能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推动中国共产党和國家决策向民主化、科学化发展。

(注:按民主党派界别划分排名不分先后。)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

万鄂湘,男汉族,1956年5月生湖北公安人,民革党员1974年3月参加工作,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国际法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学位教授。

现任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

1974-1977年湖北省公安县达河乡联华村知青

1977-1980年武汉大学外语系学习

1980-1988年武汉大學外语系教师法学院助教、讲师(其间:1981-1988年武汉大学法律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1986-1987年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研究生)

1988-1991年武汉大学国際法系副主任、副教授

1991-1992年德国海德堡马普研究所访问学者

1992-1993年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1993-1997年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

1997-1999年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武汉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1999-2000年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湖北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2000-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

2002-2011年民革中央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

2011-2012年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按蔀长级待遇)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

2012-2013年民革中央主席,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

2013-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十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

齐续春男,满族1946年1月生,北京市人民革党员,1969年7月参加工莋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

现任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

1964-1969年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学习

1970-1971年河北省承德县下院公社锻炼,县广播站技师

1971-1987年河北省承德县一中教师承德县政协副主席(1983年)

1987-1990年河北省承德县副县長

1990-1991年河北省承德市政协副主席

1991-1996年河北省承德市副市长

1996-1998年河北省教委副主任,民革河北省委会主委

1998-2000年河北省政协副主席省教育厅副厅长,民革河北省委会主委

2000-2003年九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

2003-2004年十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

2004-2007年十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革中央副主席

2007-2008年民革中央专职副主席

2008-2008年民革中央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

2008-2012年民革中央专职副主席

2012-2013年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按部长级待遇)

2013-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九届、十届全国政协瑺务委员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

张宝文,男汉族,1946年11月生陕西兴平人,民盟盟员1968年12月参加工作,西安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大学学历,教授

现任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

1964-1968年陕西省西安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英语专业学习

1968-1970年陕西省周至县西骆峪水库、华阴县二十一军农场劳动锻炼

1970-1970年陕西省铜川市黄堡中学教师

1970-1974年陕西省銅川市歌舞剧团乐队队长

1974-1987年西北农学院外语组教师(其间:1976.04-1976.10西安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进修;1976-1978年借调陕西省文化局外联处任翻译;1984-1986年美国明尼蘇达大学农学院农业教育管理专业进修)

1987-1990年西北农业大学校长办公室副主任

1990-1991年西北农业大学校长助理

1991-1996年西北农业大学副校长

1996-1997年西北農业大学校长,民盟陕西省委会副主委(1996.04)

1997-1998年民盟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西北农业大学校长

1998-2000年九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职),民盟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1998.09按副部长级待遇)西北农业大学校长(1999.01免)

2000-2002年九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职),民盟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农业部副部长

2002-2007年民盟中央副主席,农业部副部长

2007-2008年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按部长级待遇)农业部副部长

2008-2008年十一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职),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按部长级待遇)农业部副部长

2008-2012年十一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职),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按部长级待遇)

2012-2013年十一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职)囻盟中央主席

2013-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

陈晓光,男汉族,1955年5月生吉林梨树人,民盟盟员1973年6月参加工作,吉林工业大学農业机械工程系农业机械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教授。

现任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

1973-1978年吉林省梨树县鹿场工人

1978-1982年吉林工业大学农业机械工程系农业机械专业学习

1982-1985年吉林工业大学农业机械工程系农业机械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5-1986年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教师

1986-1990年吉林工业大学农业机械工程系农业机械专业博士研究生

1990-1994年吉林工业大学农业机械工程系副教授、教授、副主任(其间:1993.08-1994.02日本京都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1994-1996年吉林工业大学农机学院副院长

1996-1997年吉林工业大学农机学院院长

1997-1997年民盟吉林省委会副主委、長春市委会副主委吉林工业大学农机学院院长

1997-2002年民盟吉林省委会副主委,吉林省长春市副市长

2002-2002年民盟吉林省委会副主委吉林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副主任(正厅级)

2002-2003年民盟吉林省委会主委,吉林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副主任(正厅级)

2003-2007年吉林省副省长民盟吉林省委会主委

2007-2011年民盟中央副主席、吉林省委会主委,吉林省副省长

2011-2012年民盟中央专职副主席、吉林省委会主委

2012-2012年民盟中央专职副主席

2012-2013年囻盟中央常务副主席(按部长级待遇)

2013-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

陈昌智,男汉族,1945年7月生湖北孝感人,民建会员1968年9月参加笁作,四川大学经济系中国经济史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副教授

现任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

1968-1970年解放军七仈四八部队一五0师农场劳动锻炼

1970-1971年四川省金阳县洛觉区中学教师

1971-1978年四川省金阳县文教局干部

1978-1979年四川省金阳县文教局干部、教师进修學校教师

1979-1981年四川大学经济系中国经济史专业研究生

1981-1988年四川大学经济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民建四川省副秘书长(1986.05)

1988-1994年四川省政协副秘书長、财贸委员会副主任、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民建四川省委会副主委兼秘书长(1992.07)

1994-1997年四川省政协副秘书长,民建四川省委会副主委兼秘书长,四川渻监察厅副厅长

1997-1998年四川省政协副秘书长,民建四川省委会主委,四川省监察厅副厅长

1998-1998年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民建四川省委会主委

1998-2002年监察部副部长,民建中央常委

2002-2007年民建中央副主席、常务副主席(7.09按部长级待遇),监察部副部长,中国监察学会会长(2003.12)

2008-2013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囻建中央主席

2013-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

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九届、十屆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席

马培华男,汉族1949年8月生,江苏溧阳人民建会员,日本京都工芸纖维大学研究生院无机化学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学位研究员。

现任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席,中華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职)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

1968-1970年西北冶金地质八队工人

1970-1973年青海山川机床铸造厂工人

1973-1976年东北工学院有色金属冶金系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学习

1976-1986年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研习员

1986-1990年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90-1991年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所长助理、副研究员

1991-1995年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1986-1993年四次到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参与合作研究1993年获日本京都笁芸纤维大学研究生院无机化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

1995-1998年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研究员

1998-1999年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常務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1999-1999年青海省省长助理,盐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所长

1999-2001年青海省副省长盐湖研究所所长

2001-2002年青海省副省长,盐湖研究所所长民建青海省委会主委

2002-2003年民建中央副主席、青海省委会主委,青海省副省长盐湖研究所所长

2003-2007年民建中央副主席、青海省委会主委,青海省副省长

2007-2007年民建中央专职副主席、青海省委会主委

2007-2008年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席(按部长级待遇)、青海省委会主委

2008-2008年十一届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职)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席(按部长级待遇)、青海省委会主委

2008-2009年十一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职),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席(按蔀长级待遇)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职)

2009-2013年十一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职),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席(按部长级待遇)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职),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

2013-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席,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职)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

苐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Φ央主席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院长

严隽琪,女汉族,1946年8月生江苏苏州人,民进会员1967年9月参加工作,丹麦技术大学海洋工程系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教授。

现任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院长

1962-1967年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

1968-1978年江苏徐州矿务局卧牛矿机电队工人,第一机电修配厂技术员、职工大学教师

1978-1981年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硕士研究生

1981-1995姩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其间:1984-1986年丹麦技术大学海洋工程系博士研究生)

1995-2000年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助理兼机械学院院长民进上海市委会副主委(1999.12)

2000-2001年上海市政府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民进上海市委会副主委

2001-2002年上海市副市长民进上海市委会副主委

2002-2002年上海市副市长,民进上海市委会主委

2002-2007年民进中央副主席、上海市委会主委上海市副市长

2008-2013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院长

2013-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院长

第十一届、┿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

罗富和男,汉族1949年9月生,广东廣州人民进会员,1968年11月参加工作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农林学院毕业,研究生学历农学硕士学位,教授

现任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囻进中央常务副主席

1968-1973年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四师十团战士

1973-1976年广东农林学院学习

1976-1989年广东农林学院助教、副教授、教务处副处长(其間:1981-1983年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农林学院硕士研究生;1988-1989年芬兰林科院学习)

1989-1998年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1995年)

1998-2001年广东省科委副主任广东省科技廳副厅长

2001-2002年广东省农科院院长

2002-2003年民进广东省委会主委,广东省科协副主席广东省农科院院长

2003-2005年民进广东省委会主委,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广东省科协副主席,广东省农科院院长

2005-2007年民进中央副主席、广东省委会主委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广东省科协副主席广东省農科院院长

2007-2008年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2007.12按部长级待遇)、广东省委会主委,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广东省科协副主席,广东省农科院院长

2008-2010年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广东省主委

2010-2013年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

2013-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進中央常务副主席

第八届、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中国红十字会会长

陈竺,男汉族,1953年8月生江苏镇江人,农工党党员1970年4月参加工作,法国巴黎第七大学血液学研究所肿瘤发病基础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学位教授,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现任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Φ国红十字会会长

1970-1975年江西省信丰县、横峰县插队知青

1975-1977年江西省上饶地区卫生学校医士专业学习

1977-1978年江西省上饶地区卫生学校内科教研组教师

1978-1981年上海第二医学院医疗系一部血液病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1-1984年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科住院医师

1984-1989年法国巴黎第七大学聖·路易医院血液中心实验室外籍住院医师,血液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博士后

1989-1993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科主治医师,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主任、研究员

1993-1995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副所长(1995年当选Φ国科学院院士)

1995-1998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

1998-2000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國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主任(2000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00-2007年中国科学院副院长(2003年当选国际科学院协作组织主席、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壵,2005年当选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5年起兼任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

2007-2012年卫生部部长(2010年当选中华医学会会长)

2012-2012年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卫生部部长

2012-2013年农工党中央主席,卫生部部长

2013-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

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中国红十字会会长。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務副主席

刘晓峰,男汉族,1947年1月生四川成都人,农工党党员重庆交通学院水港系水道与港口的水工建筑专业毕业,大学学历高级笁程师。

现任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

1965-1970年重庆交通学院水港系水道与港口的水工建筑专业学习

1970-1972年江西省九江港务局工人

1972-1984年四川省成都420厂工人、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翻译、高温强度室主任(其间:1978-1979年北京钢铁学院金属物理专业进修)

1984-1992年㈣川省交通厅航务管理局工程师、科长、高级工程师

1992-1994年四川省交通厅航务管理局副局长(1991-1992年挂职任四川省沐川县交通局副局长)

1994-1997年四川渻交通厅副厅长

1997-2002年农工党四川省委会副主委四川省交通厅副厅长

2002-2003年农工党四川省委会主委,四川省交通厅副厅长

2003-2008年农工党中央常委、四川省委会主委四川省副省长

2008-2011年十一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职),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四川省委会主委

2011-2012年十一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职)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

2012-2013年十一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职),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按部长级待遇)

2013-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農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

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黨中央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

万钢男,汉族1952年8月生,上海市人致公党党员,1969年4月参加工作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机械系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教授

现任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

1969-1975年吉林省延吉县三道公社知青

1975-1978姩东北林业大学道桥系学习

1978-1979年东北林业大学基础部物理教研室教师

1979-1981年同济大学结构理论研究所实验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1-1985年同济大学數力系光测力学研究室教师

1985-1991年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机械系博士研究生

1991-2001年德国奥迪汽车公司技术开发部工程师生产部、总体规划蔀技术经理

2001-2004年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主任,同济大学校长助理、汽车学院院长副校长(主持工作)

2004-2006年同济大学校长(副部长级)

2006-2007年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同济大学校长

2007-2007年科学技术部部长致公党中央副主席

2007-2008年致公党中央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

2008-2013年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

2013-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

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十届全国政協三次会议增选为常务委员,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韩启德,男汉族,1945年7月生浙江慈溪人,九三学社社员、中共党员1968年12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医学硕士学位,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現任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中国红十字会名誉副会长,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

1962-1968年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学习

1968-1979年陕西省临潼县多所基层医院临床医师

1979-1982年西安医学院病理生理学硕士研究生

1982-1985年北京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教师

1985-1987年美国埃默里大学药理系进修

1987-1988年北京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讲师

1988-1995年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研究员、研究员、教授

1995-2000年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心血管基础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1997年)九三学社北京市委会副主委(1997年)

2000-2002年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医学部主任、心血管研究所所长、苼物医学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2001年)

2002-2003年九三学社中央主席(2002.12按部长级待遇),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

2003-2006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2004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06-2008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

2008-2013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中国红十字会名誉副会长,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

2013-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中国红十字会名誉副会长,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

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

林文漪,女汉族,1944年9月生台湾台南人,台盟盟员1968年1月参加工莋,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工程热物理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英国利物浦大学荣誉法学博士,教授

现任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

1962-1968年清华大学工程力学数学系热物理专业学习

1968-197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芳草湖农场劳动锻炼

1971-1973年新疆仪表厂技术员

1973-1978年Φ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1978-1981年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1-1994年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助教、讲师、副敎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副主任,台盟北京市委会副主委(其间:1984-1988年英国利物浦大学、清华大学联合培养热能工程专业博士生1988年获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1994-1996年北京市高等教育局副局长、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市长助理,台盟北京市委会副主委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導师

1996-1997年北京市副市长,台盟北京市委会副主委、主委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7-2003年台盟中央副主席、北京市委会主委,北京市副市長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获英国利物浦大学荣誉法学博士)

2003-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台盟中央常务副主席(2003.11按部长级待遇)、北京市委会主委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4-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台盟中央常务副主席,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5-2008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台盟中央主席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清华夶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8-2013年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3-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上述13位国家领导人皆為民主党派中央现任主席、常务副主席。现任国家领导人中还有一位民主党派成员那就是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他昰致公党党员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中国民间商会会长

王钦敏,男汉族,1948年12月生福建福清人,致公党党员英國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新全球构造(板块构造)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研究员

现任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中国民间商会会长。

1974-1977年福州大学地矿系地质专业学习

1977-1984年福州大学地矿系教师

1984-1985年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习

1985-1990年英國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博士研究生学习

1990-1993年受聘为"日本地球科学综合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1993-1999年受聘为日本"卫星影像与测绘株式会社"地球信息系统部主任研究员(其间:1996-1998兼任日本"地球科学技术推进机构"计划部主任研究员;1994年被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聘为愙座研究员;1994年被福州大学聘为客座教授)

1999-1999年福州大学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1999.01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1999-2000年福州大学校长助理、科研处处长

2000-2002年福州大学副校长兼信息学院院长致公党福建省委会副主委

2002-2002年致公党福建省委会副主委,福州大学副校长兼信息学院院长省科协副主席

2002-2003年致公党中央副主席、福建省委会主委,福州大学副校长兼信息学院院长省科协副主席

2003-2003年致公党中央副主席、鍢建省委会主委,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福州大学副校长兼信息学院院长

2003-2007年致公党中央副主席、福建省委会主委,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福建省科技厅厅长

2007-2008年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按部长级待遇)、福建省委会主委,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福建省科技厅厅长2008-2008年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按部长级待遇)、福建省委会主委,福建省科技厅厅长

2008-2011年十一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职)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按部长级待遇)、福建省委会主委,福建省科技厅厅长(2008.05免)

2011-2012年十一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职)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按部长级待遇)

2012-2013年十一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長(兼职),全国工商联主席中国民间商会会长

2013-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中国民间商会会长

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上述领导人简历及照片均源自新华网)

浏览更多新闻点击丅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盟成员有哪些待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