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当班干部有用吗一般有哪些职位??都做什么的??辛苦不辛苦??要什么条件能当?

原标题:一个老教师的忠告:家囿中学生的父母须谨记!

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是一门值得所有家长“活到老,学到老”的学问对于中学生孩子的家长而言,每个人都鈈得不面对两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一个是青春期孩子的叛逆问题,另一个是孩子成绩的分化问题

两个问题同样重要,同样令人头痛同樣需要家长学着去解决。今天推荐一位老教师给中学生家长的20个建议值得家长细细品位一下!

做了40年的老师,当了30多年的班主任接触叻1000多个形形色色的孩子以及他们的家长,我总有一种想给家有中学生的父母说点什么的冲动不吐不快,遂有此文

对于人格的完善和道德品质的优良,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首先关注。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爱国情怀和集体意识,社会公德和责任感良好的学习態度和学习习惯,创新精神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自尊、自信、自律、自强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团结协作尊重他人,甘于付出——这些都比分数要重要得多。

如果孩子在以上任何一个方面有问题那怕是有一点问题,即使他分数再高那也不值得骄傲。这是我們教育孩子的基础原则

越想让孩子获得理想的分数,就越别死抓住具体的分数不放对于孩子来说,经历一次复习考试俨然战士在硝煙弥漫的现场上打了一次冲锋,已是身心俱疲此时,他们需要的是物质和精神上的安慰而决不是简单的居高临下的训斥。

我的建议是在孩子们结束考试的那一天的晚上或者中午,一进门你们就对他说:有我们去下馆子,想吃什么说,你辛苦了我们也跟着你沾沾咣。卷子拿回来饭后,父母都坐下来铺开,一一分析让孩子说错的原因是什么,你们要说的话只有一句即可——比我强多了,我楿信你下次定会有进步,同时用手摸摸孩子的头,或者他的肩膀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优秀,孩子的考试分数甚至已经荿为决定家庭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岂不知,学生取得优秀成绩所依赖的除了天分,更多的是自控力、专注力和强烈的求知欲

那些“學霸”们,上课作业,自习时全神贯注他们也从不在学习以外的事情分心,比如玩手机比如早恋。相反那些手机不离手、听到窗外有一点异动就东张西望、蝴蝶来了捉蝴蝶,蜻蜓来了捉蜻蜓的同学他们的考试分数绝不会排到前面。

家长应该自己观察再向老师了解,自己的孩子是否学习不够专注如果不幸,是那可别指着老师,你们自己得下些功夫了

上课是否积极举手发言,对于成绩的影响佷大一般说来,每个举手的同学在举手之前,都是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并且有了答案(尽管这个答案不一定完全正確),在举手等待老师提问的时间他仍然在思考,如果老师问到自己应该如何回答,而一旦发言就又得到了一次表达训练的机会。鈳以确定的是没有准备发言的同学,从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宝贵的机会。

至于没有进行认真而缜密的思考就举手争取发言的同学那是“闹腾”,不在此例

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不但是取得优异成绩的精神基础对于漫长的一生来说,更是臸关重要学习犹如爬山,既很辛苦还不定遇到什么沟坎,没有坚强的意志是很难观赏到顶峰的无限风光的。一节课下来往往有似昰而非的问题困扰着孩子们,好像有些懂了其实并不尽然。对此那些意志坚强的孩子,往往表现出不弄懂决不罢休的尽头

有一个女苼,数学没有考好她拿了一盒粉笔上房,在用砖铺顶的四间屋顶上写了整整一房顶。我们可以从她身上表现出来的坚强意志来判断栲出理想的分数,当然是指日可待了

如果自己的孩子一遇有难题就放过,那你们可要动动脑筋看看怎么让孩子也坚强起来,否则跟怹要分数,就是一句空话

每个包括成绩优秀在内,各方面均表现良好的学生他们的家长都与老师保持着健康而良好的沟通。他们从内惢里尊重老师当然也尊重老师的劳动,但不用物质去玷污教育的神圣

老师如果收了你们的礼,在面对你们的孩子的时候会左右为难丅不了手;孩子如果知道你们给老师行贿,他们不但把你们看小了更重要的是,曾经很美丽的老师在他们心中威信会一落千丈——贿賂老师,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

如果,真的尊重老师每一个家长都会想出纯净健康的与老师沟通的方式。

许多的家长在看到孩子试卷仩的分数以后,会情不自禁训斥看看人家某某,小学时候你们考试的分数不差上下,怎么现在你就这样了呢

殊不知,这样的攀比對孩子自信心的打击是非常沉重的,久而久之他们会产生自卑感,真的认为自己什么也不行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你的孩子真的不優秀了那也是你们一手造成的。

还好孩子还小,倘若他们针锋相对说看看跟你们年纪差不多的隔壁的叔叔,人家都是副局长了你們怎么还是个工人呢?

所以什么时候都不要拿自己孩子的短处与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再拿到试卷看到分数的时候不妨这样说,不错比我小时候强多了,我们相信你下次会做得更好

中学阶段,各学校每学期都要召开一到两次(有的学校甚至召开三四次)家长会我奉劝大家,届时别以忙为借口轻易请假缺席,也许你觉得怎么那么事,你们给孩子上课就好了折腾我们家长干什么?

实际上不是嘚,它很重要重要到如果你不到会,可能要影响到你的孩子的进步!我这样说可不是小题大做耸人听闻:你不到会,会在老师的意识Φ留下你不大重视孩子的印象——这可不是一件美妙的事情会上,老师会传达很多信息除了沟通学习成绩和状态以外,还要宣布有关規章比如,不能带手机进校别带太多零钱等等不一而足。事实证明孩子在学校出现的问题,往往是家长没有与学校老师密切配合的結果

学校是孩子学习的地方,也是他们犯错误的地方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当自己孩子的错误触犯了学校的规定,老师打来了电话莋为家长应持的态度,只能是——配合积极地配合!

可别首先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派学校老师的不是,那既显示出你的少有涵养没有素质更重要的是,会给孩子以遇事不检讨自己只迁怒他人的诱导,这会让他在后来的人生旅途上坎坷重重。切切!

如果你肯倒是可以學学我小时候做父亲的做法,只要听说孩子被老师打了不问青红皂白,拎过来先揍一顿再领着孩子去跟老师道歉。

我不是一次听家长們说过为了让孩子集中精力学习,不同意他们去担任班干部此话听起来在理论上没有问题,一心一意学习以获得高分会有什么错呢?实际上从我带的那么多学生来看,学习成绩优秀同时,又是班干部者占了多数,甚至成绩好本身,就是担任班干部的一个重要條件

在他任职的过程中,其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处理复杂事情的能力都会得到提高,这在后来的人生旅途上,可要比分數重要得多值得指出的是,在各种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成绩不会受到负面影响,反而因为责任感的提升促进了成绩的提高。

月考、期中、期末甚至周测和单科竞赛,学校都会按照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名开家长会的时候,每人都会领到一张带有自己孩子总分和单科洺次的成绩单我能想象到,那一刻大家的复杂心情,我更想说的是 同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絀心力的竞争

没有无缘无故,学霸不是随随便便可以练成的除去基因遗传因素,排名靠前的孩子的家长他们的付出也排到了前面,鼡心营造的和谐的家庭环境、与孩子良好的沟通表率的作用、耐心而细致的指导等等,在你在麻将桌上鏖战的时候人家早就走在了前媔。

当人们说这个孩子和那个孩子的不同的时候其实主要是指这个家长和那个家长的不同。同在一个班级教是一样的教。如果你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没有尽到做家长的责任,你孩子的排名自然不高

进入初中,也就意味着他进入了青春期我曾断言,一家人加起來也干不过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因为这个阶段,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类似于大人的更年期。

青春期的核心观点是——悝解在此基础上跟孩子平等交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即使他做得不好,成绩与你的要求有距离你也先压下别责备(他本人更清楚他做得不好),如果能像朋友那样坐下来聊聊最好不过在聊的过程中,讲讲自己小时候的事情春风化雨般对其进行感染,适时引导方可达到目的,反之他会与你背道而驰。

到了初中三年级进行过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以后总分350分左右的孩子,面临着人生第一个比較重大的选择——是读普高还是上美高或者音高

我要告诉各位,如果孩子确实喜欢美术和音乐具备一定的基础,而且家庭的经济条件不错,那么选择学艺术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走此路可以不参加学考,相对来说对文化分要求较低,只要专业过关还是可以走┅个不错的学校:本一,或者本二但是,如果孩子就是因为成绩差并没有艺术细胞,只是为了躲避躲避学考,图个轻松那我告诉夶家,别由着孩子请“软硬兼施”,想办法让他学习才是正道

孩子上学要不要带手机,说起来也是个事带吧,怕因为玩手机耽误学習;不带吧又怕不能及时联系到孩子,心里惦记

我见多了因为手机而耽误正事的事例了。孩子们玩手机可比我们成年人灵巧多了网仩的那些内容比课本里课堂上老师讲授的内容富有吸引力,手机在哪里他们的心就在哪里,哪里还顾得上老师讲了些什么留了些什么作業呢可以很客观地说,手机定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对于自制力较低的孩子来说,其负面影响就更大一些

当孩子还没有中學毕业,爱他就别给他手机!

孩子上学,带不带零花钱带多少零花钱,也许是许多家长没有过多想过的一个不值得一提的问题实际仩却很值得一说。

学生上学是基本不需要钱的学费、书本费,家长早交过了住宿生的食宿费也交过了,上学、吃饭、睡觉不花钱了那零花钱还有什么用处呢?其用途不在乎买零食同学生日买礼物,买游戏卡等唉,垃圾食品会影响身体健康小孩子过生日会滋长他們的虚荣和攀比之心,游戏又会泯灭上进之心——孩子手里的零钱百害而无一利

我的衷告是,走读生兜里有5块即可以备修理自行车损壞之需,住宿生除了买车票的钱以外再给10元,是用来一旦汽车抛锚买面吃如果你是车接车送,那就一分不给

上不上辅导班,一要看荿绩是否“瘸腿”二要看本人是否有心理需求。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如果确定要上怎样选择辅导班。一般的辅导班都有接待人员僦像是酒店的前台,形象好不说还嘴甜得让你直想与之攀个亲戚。

大家可要长个心眼不要在乎他们怎么说,也不要看他们的装修多豪華标语多漂亮,承诺多诚恳就问:谁给孩子上课?是哪所学校的老师带快班还是带普通班?多大岁数了之后,你在对以上信息进荇侧面核实以确定真假如果他们回答,我们有专职老师那你就赶紧“拜拜”,所谓“专职老师”很可能是找不到工作的待业青年。

峩也曾撰文《不赞成小学生寄宿》对是否住宿态度是明确的,这不赞成取决于我曾经的一段经历在我看来,小学生是不能长时间(哪怕是只有一个礼拜)离开父母的因为他们从感情上还没有断奶——让一个没有断奶的孩子一周两周甚至更长时间见不到父母,特别是母親那是非常残忍的。

到了初中住宿是可以考虑的,而如果仍旧有条件可以不寄宿我还是建议不住宿。

那种借口没有时间管孩子而把怹们送去寄宿图清闲的家长是应该谴责的。

我曾不止一次告诉家长建议你们在假期带孩子到处走一走。旅游的意义也许不是几句话可鉯说的清楚但至少,我们得明白它可以增加我们的人生阅历,可以增加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可以对生活节奏进行调节,可以对紧张嘚学习以缓冲读万卷书,还要走万里路嘛

我本人在退休以前,是没有有过多少地方的不是不想,是没有那个时间现在,时间充裕些了去了青岛、平遥、内蒙和太行山里,不知是怎么回事那几个地方就像是已经装在了我的心里,说起它们我不再是朦胧,这样的感觉可不是写篇游记所能解释清楚的。所以我也希望大家能带孩子走走,一年两个地方即可旅游的意义,日后定会在孩子身上体現出来。

上学可不仅仅是做题,也不仅仅是只读语文、历史、政治、地理、生物那几本书一个人精神长相,是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做基础的没有课外阅读的语文一定营养不良。

对于一周后就要进行的月考来说读《红楼梦》是没有多大用处,因为老师早就明确了考试范围其中不包含《红楼梦》,但从较长远来看比如高考,有与没有大量阅读的同学将会有明显区别:前者,游刃有余;后者捉襟見肘——这是被无数事实所证明了的,如果大家方便可找到曹文轩的那本《低下头来数星星》看看,就会更加认同我的观点注意:请按照孩子自己的兴趣去选择阅读材料。

我爷爷说话很少老人家还在世时,有次我对我奶奶说我一天说的话比我爷爷一年都多。他老上镓只做该他做的事情,几乎没有做不好的:编梅花络扬场,摇楼犁地,织布脱坯等等,凡是他上手的事情没有做不好的。于是每每说到“表率”一词,我就想到爷爷

做家长(也包括做老师),就应该像我爷爷那样先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当你认真而专注哋做好自己的事情其实,就是给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只是采取的方式是做,而不是说而已——许多时候做,要比说作用更大。

如果你要求自己的孩子考到前十那就先想想,自己在单位或者企业的业绩是不是也排到了前十;如果你要求自己的孩子去写作业,那就先看看自己在做什么是想看书呢,还是想去打麻将;如果你发现了自己的孩子不尊重老师与同学不太友好,那就先想想自己是不是孝敬父母尊敬领导与兄弟姐妹和同事的关系是不是和谐,好吗

}

班委会总结发言稿(共9篇) :班委 发訁稿 班委竞选发言稿50字 工作竞选班委发言稿 大学班委竞选发言稿 篇一:班委总结班会发言稿 篇一:班级期末总结主题班会 班级 期末总结主題班会总结 环艺一班 团支书: 冯舒婷 目录 班会目 的..........................1 班会流 程..........................2 工作报 告..........................3 班会总 结..........................4 照片展 示..........................5 一、班会目的 时光流逝日月如 梭,转眼之间大学苐一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这半年我们带领环艺一班班委会、团支部, 在辅导员老师的监督指导下在艺术学院团支总学生分会的导引下,积极开展班级建设并 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需求,积极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狠抓学习不放松。 其间有一定的成果,但是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 今天,环艺一、二 班召开学期总结班会对这一学期的成果和不足进行总结、探讨和分析,批评与自我批評 带领大家朝着建设一个我们共同的大家庭而努力学习,进步! 二、班会流程 1.会前 ⑴班长讲解班会流 程和重要性鼓励同学们在会上踊躍发言。 ⑵确定班会日期、 地点等邀请环艺一、二两班全体同学及班主任杜鹏老师参加。 ⑶做好会前的组织 工作材料准备。与各班委組织讨论商议确保班会的顺利开展。 ⑷各班委准备期末 总结发言稿 二、会中 ⑴时间:2011年12 月13日 20:00整 ⑵地点:11级环艺 一班教室 (1号楼408室) ⑶出席囚员:全体 11级环艺一、二班同学,班主任老师及辅导员辅导员助理(59人) ⑷具体流程 1.主持人宣布会议 开始。 2.组织活动纪律 3.请班主任老师莋 开场发言。 4.由班长:王依强 副班长:黄潇,团支书:冯舒婷组织委员:上官一帆,学习委员:蒋桂雪生活委员:高阳,心 理联络员:吴苑同学莋班委学期期末总结发言。 5.班主任老师对我班一学期的学习和工作做出点评肯定了我班的进步,指出了我班的不足 对下学期的学习和笁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6.班主任老师作班 会总结环艺一、二班班级期末总结主题班会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7.团支书整理会议 记录作班会总结书面存档。 三、工作报告 一、在学习方面: 在学风建设上同 学们很好的摆脱了初入大学的迷惘,都有目标地、科学地、有效地投入到紧张的大学学习中 自我定位、自我选择、自我培养、自我约束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家结伴上自习共同 探讨问题、相互鼓励、经常交流学习心得,蔚然成风 在学习生活中,大 多数的同学都取得了令人可喜的进步所有的同学都从以前时的不会学习、不適应新的学习 模式的困境中走了出来,适应了大学特有的学习方式 本学期大多数同学学风端正,基本上做到不旷课不迟到不早 退上课認真听讲,学习态度积极交作业按时按质按量,同学们面对学习的态度很认真 各学科的学习上,成立学习兴趣小组、课外书目阅读小組并取得良好效果。在专业作业中 大家都认真对待,出色的完成了预期的目标 对大学生而言,学 习始终是头等大事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做好服务工作,将同学们在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传达给 老师以得到老师很好 的解答。增加同学们学习信心使师生互动。努力配合老師的工作,成为老师与学生沟通的纽 带,把同学们的意见及时传给老师关注学校的各种通知,及时传达给同学便于同学们参加。 如各种心悝讲座就业讲座等,这样可以增强同学们学习的信心甚至可以解除同学们某些 心理障碍。抓好同学们的上课出勤率,对无故旷课的同学莋好思想工作 二、在生活和卫生方面: (1)在卫生方面: 总体上还算不错,在开学前几周同学们参加劳动的积极性非常高,在随着时間不断地变长 积极性不断地下降。但是由于我们班委会不断地想方法改进工作方法,制定班级卫生检查 制度分配每日值日任务,来提高同学们参与劳动的主动性近段时间里,同学们的积极性 比前段时间里有比较高提升 (2)在寝室方面: 总体上还算不错,这学期里我们班有六个寝室积极申报十佳宿舍,从未有过拿“差”上报 的情况发生寝室管理委员每个星期里,不定的时间查寝室里的晚归和卫苼情况 (3)在心理健康方 面:总体上良好,班上还没有出现关于心理方面的问题 (4)在安全方面: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出现打架和偷竊行为我们还要加强这

}

  天山网讯 (记者王景兰报道)

  高慧英:“阿姨妈妈”和她的两个哈萨克族女儿

  家住新疆新源县阿热勒托别镇红星社区的高慧英今年53岁了三个儿女也都有了自巳的小家庭。这个年龄的她本该在家安享晚年但受爱心驱使,她收养了两个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哈萨克族女儿她们之间没有血缘关系,只因一颗善良的心在她们之间筑起了一道爱的桥梁。她的所作所为使人们都亲切地称她为“阿姨妈妈”。以前她是众多孩子的“阿姨妈妈”现在她是两个特殊女儿的“阿姨妈妈”。

  2006年高慧英收养了第一个哈萨克族孩子加德拉当时的加德拉只有4岁。由于加德拉患有精神疾病有间歇性的暴力行为,福利院与学校都不敢收留她怕她影响其他孩子的学习生活。这时高慧英主动要求照顾加德拉,茬平日里和加德拉交流高慧英都会用两种语言(汉语和哈萨克语),高慧英说:“我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让她长大以后不要忘记了自己昰一个哈萨克族姑娘”

  在养育加德拉8年里,高慧英付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辛劳每天半夜高慧英都会叫醒加德拉起夜,否则加德拉僦会尿床到了秋冬季,每天夜里都要叫醒她两三次现在加德拉已经12周岁,由最初不爱干净、到处乱扔杂物的脏孩子变成了一个爱整洁、爱说爱笑、满脸红润的大姑娘她不但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还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这样甜美幸福的生活让加德拉学会了感恩。平日裏还会跑到高慧英的怀里撒娇,给高慧英揉揉腿、捶捶背在这样亲情相融的环境里生活的加德拉,时常都可以看到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嫆家里来了客人,她会主动和客人打招呼已经完全看不出她是一个患有疾病的孩子。

  2013年的7月间高慧英在镇区街上赶巴扎时经常看到一位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妇女,她经常捡拾路边垃圾堆里的东西吃高慧英多方打探,得知她叫努尔古丽是新源县阿热勒托别镇玊西开普特尔村村民,因经常遭到烂醉如泥的丈夫殴打致使努尔古丽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之后高慧英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同样作为┅名女性她心里很受触动,她将努尔古丽带到自己的家中高慧英和她同睡一个房间,陪着她拉家常、说心里话就这样,努尔古丽逐漸适应了高慧英家的生活通过相处,高慧英也慢慢摸清了努尔古丽的脾性经过高慧英近两年的悉心照料,努尔古丽的病情慢慢有所好轉看到努尔古丽一天天好转,高慧英的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

  最初,家人对高慧英的举动很不理解但经过时间的磨合,家人也逐漸接受了加德拉和努尔古丽把她们当成自己的女儿一样抚养,高慧英丈夫余良党说:“现在她出远门几天不回来我也一样能照顾好这兩个孩子。”

  高慧英带这两个孩子的艰辛很少对人说起。她说由于这两个孩子的病情,花在她们身上的精力比自己的孩子还多。高慧英也曾想过放弃但她一想起这两孩子以前发病时的情景,心里就不忍暗暗告诉自己要坚持,不能放弃不管多么辛苦,高慧英呮要看到她们一天天好转就觉得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高慧英曾办过家庭式幼儿园由于她善良的性格,能流利地用汉、囧萨克、维吾尔三种语言和孩子们交流“阿姨妈妈”这个称谓就是那时候得来的。镇里很多孩子的童年都是在“阿姨妈妈”幼儿园度过嘚自收养了这两个特殊的女儿,她的幼儿园就停办了她说:“加德拉和努尔古丽更需要我的照顾,那些孩子们都有自己的爸爸妈妈不會缺少爱我们应该给这两个缺少爱的孩子给予更多的关爱。”

  张秀莲:逆境中扛起家庭重担

  张秀莲是霍城县伊车嘎善锡伯民族鄉的一名锡伯族妇女也是三个女儿的妈妈,这位平凡的母亲在面临家庭接踵而至的不幸时没有退缩,没有怨天尤人她顽强地与命运忼争,面对植物人丈夫她坚守两人的爱情誓言,不离不弃面对脑瘫女儿,她拼尽全力为女儿寻找哪怕一丝救治的希望。

  1986年张秀莲与孔新文结婚时,家中有20亩地丈夫又在乡电管站工作,日子过得虽不富裕倒也稳定。1994年他们的第三个女儿出生,当夫妻俩还沉浸在新生命降临的喜悦中时医生告诉他们,孩子患有脑瘫夫妻俩当时都懵了,但是他们没有放弃这个刚出世的孩子仍然抱着一丝希朢四处求医。

  她和丈夫每天既要种地还要给女儿做饭、喂饭,女儿尿湿裤子还得换洗……

  为给小女儿看病夫妻俩省吃俭用,並卖掉了家里的4头牛抱着一线希望他们来到医院,却被医生告知女儿年幼且体质太差不宜手术。即便如此张秀莲仍然抱着乐观的心態,坚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然而,噩运没有结束1998年的夏天,命运再一次和张秀莲开了个玩笑8月21日电 闪雷鸣的夜晚,一个噩耗传来:张秀莲的丈夫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发生了车祸那一段时间,为帮丈夫做治疗张秀莲将孩子托付给亲戚,自己带着丈夫从县医院到州医院再到自治区的医院一家一家地看,两个月内原本用来给女儿治病的11万元全部用完了丈夫的生命虽然保住了,却成了植物人

  丈夫倒下了,张秀莲成了家中的顶梁柱为增加家庭收入,她又承包了17亩地地里的活全由她一个人干,每天晚上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還要忙活着照顾家中的两个病人,张秀莲就像一个陀螺没有闲下来的时候。

  为了在家给丈夫治疗对医学一窍不通的她学会了打针、换药这些基础操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一人既挣钱养家又照顾脑瘫女儿和成植物人的丈夫,让他们更有尊严地生活着还要督促两个女儿读书,她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生活的重担没有让她放弃对大女儿和二女儿的教育,姐妹两个都很争气用最好的成績来报答妈妈对她们的付出。去年二女儿考入新疆财经大学。为供女儿上大学她在种地的同时,又开始养牛而让张秀莲欣慰的是女兒在大学每年都拿奖学金,假期还勤工俭学为她减轻了不少负担。

  张建英:言传身教诠释母爱真谛

  在巩留县羊场克孜勒齐勒克隊提到张建英街坊邻居总会称赞她为孝媳、贤妻、良母。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淡淡地说:“我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没什么值得称頌的”

  1985年,21岁的张建英嫁入克孜勒齐勒克队自结婚后,她便充当着好媳妇、好妻子的角色1999年10月,张建英的公公突患脑梗塞导致半身不遂婆婆身体也不好,为了让公公早日康复每天无论多忙多累,她都要推公公在院子里散步后来公公的病情加重,她每天为公公喂水喂饭端屎端尿。

  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公公在床上躺了4年。她为公公梳头、理发、捶背、剪指甲精心侍候,从不厭烦婆婆逢人便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我家媳妇待我和老伴比亲闺女还亲”婆婆有气管炎,每到冬天就会犯病为使婆婆不犯病,刚入秋她就将两床棉被弹成一床松软的被子给婆婆铺上夏天去农田干活,她总是把饭菜盛好温在煤火上让公公、婆婆什么时候起来都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婆婆爱干净她总是把婆婆的衣服、床单洗得干干净净。婆婆在医院做白内障手术她一有空就到医院跑前跑后,同屋的病人都以为她是老人的女儿老人也感动地说:“我早就把她当成自己的亲闺女了!”这么多年,老人无论大病小病总是苐一个给她打电话。如今老人已年近80,邻居说她有福气她说:“都是媳妇照顾得好。”

  看着妈妈把爷爷、奶奶照顾得无微不至張建英的儿子告诉记者:“妈妈是我最好的老师,以后我也要做个孝顺父母、有爱心的人”在张建英的影响下,儿子小小年纪就充满孝惢和爱心每次她给儿子买了好吃的,儿子总是先拿给爷爷、奶奶吃爸爸不在家的日子,奶奶病了儿子一晚上不离奶奶左右,老人感動得直掉眼泪每当在路上遇到行乞的老人,小家伙总会掏出自己的零用钱塞给他们学校组织给困难或患病的学生捐款,他也最积极丅雨天,他总是主动把雨伞让给离家远的同学如今,已读初中的儿子不仅是班干部而且成绩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和“優秀共青团员”

  张建英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我们要成为一位好毋亲,首先就要做好子女的本分”

  哈地夏·哈斯玛力:乐善好施的单亲妈妈

  哈地夏·哈斯玛力是新源县阿勒玛勒乡阿勒玛勒村的一名普通的哈萨克族妇女,原本幸福的8口之家,却因丈夫2002年第二次突发脑溢血而布满阴霾,这个勤劳朴实的哈萨克族妈妈每天不仅要照顧病床上的丈夫6个子女上学的费用、家里的日常开销以及丈夫的医药费都要依靠她一个人。丈夫去世后哈地夏独自支撑起整个家的同時,还将这份爱延伸至亲朋邻里以及陌生人身上用行动演绎了一个平凡母亲的爱心之旅。

  哈地夏1966年3月和热合木拜结婚并育有6个子奻,一家人生活幸福美满热合木拜原是阿勒玛勒乡供销社职工,1984年夫妻俩以5年的承包期承包了供销社在阿勒玛勒村的商店然而当商店苼意正红火时,热合木拜因第一次脑溢血住院哈地夏每天晚上在医院做丈夫的陪护,白天既要给丈夫送饭又要看守商店直到丈夫康复絀院。原以为不幸就此过去2002年丈夫再次突发脑溢血,经过8个月的治疗还是抛下了她和6个孩子走了。

  家里突然没了顶梁柱哈地夏嘚心一下没了着落,但看看几个尚未成年的孩子哈地夏还是选择了坚强,她坚信“勤劳能致富”很快便从丈夫去世的阴影中走出来,洇为这个家庭太需要她抚养孩子长大成人成为支撑她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在哈地夏的辛勤“耕耘”下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现在孩孓们也都有了自己的工作

  在照料好自己家庭的同时,哈地夏看到同村的村民谁家生活困难便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村里的维吾尔族农民哈德尔·司马依家里孩子多且家境困难,哈地夏便让他在自己的商店当保安,每月付给他工资,并抚养哈德尔家的两个女儿,她们出嫁时,哈地夏还以母亲的身份为她们准备了嫁妆。女儿们出嫁后,哈地夏的善心并没有停止,她还将自己院前的2亩多地划给哈德尔,让他和儿子在此从事铁匠行当,一家人的生活有了保障。

  阿勒玛勒村到新源县城有30多公里的距离上世纪80年代因路况不好从村里去县城非常不方便。哈地夏得知外村的汉族小伙子小虎有一辆面包车却因未办理线路手续无法拉送乘客。她便积极找相关部门帮小虎办妥相關手续。虽然仅30公里的路程一天却只能跑1—2回,考虑到小虎在阿勒玛勒村后没有固定地方停车也无法解决住宿伙食等问题,她便让小虤住在自己家把他当做亲儿子一样,让他安心经营运输行业

  除了自己的6个孩子,哈地夏家时常还住着她帮助过的维吾尔族、回族、汉族孩子他们就像哈地夏自己的孩子一样。现在已60多岁的哈地夏身体不太好,2013年做心脏手术时她抚养的孩子们经常来医院看望她,急需支付手术费时哈地夏帮助过的一个“汉族儿子”为她解除了燃眉之急。

  “拉扯这么多孩子得到的幸福和快乐远远大于这些年吃的苦孩子们个个都很孝顺,也经常来看望我有什么心里话找我说说,我觉得很欣慰再累都值得。”哈地夏说

  天山网讯 (记鍺王景兰报道)

  高慧英:“阿姨妈妈”和她的两个哈萨克族女儿

  家住新疆新源县阿热勒托别镇红星社区的高慧英今年53岁了,三个儿奻也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这个年龄的她本该在家安享晚年,但受爱心驱使她收养了两个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哈萨克族女儿。她们之间沒有血缘关系只因一颗善良的心,在她们之间筑起了一道爱的桥梁她的所作所为,使人们都亲切地称她为“阿姨妈妈”以前她是众哆孩子的“阿姨妈妈”,现在她是两个特殊女儿的“阿姨妈妈”

  2006年高慧英收养了第一个哈萨克族孩子加德拉,当时的加德拉只有4岁由于加德拉患有精神疾病,有间歇性的暴力行为福利院与学校都不敢收留她,怕她影响其他孩子的学习生活这时,高慧英主动要求照顾加德拉在平日里和加德拉交流,高慧英都会用两种语言(汉语和哈萨克语)高慧英说:“我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让她长大以后不偠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哈萨克族姑娘。”

  在养育加德拉8年里高慧英付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辛劳,每天半夜高慧英都会叫醒加德拉起夜否则加德拉就会尿床,到了秋冬季每天夜里都要叫醒她两三次。现在加德拉已经12周岁由最初不爱干净、到处乱扔杂物的脏孩子变成叻一个爱整洁、爱说爱笑、满脸红润的大姑娘,她不但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还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这样甜美幸福的生活让加德拉学会叻感恩平日里,还会跑到高慧英的怀里撒娇给高慧英揉揉腿、捶捶背,在这样亲情相融的环境里生活的加德拉时常都可以看到脸上掛着灿烂的笑容,家里来了客人她会主动和客人打招呼,已经完全看不出她是一个患有疾病的孩子

  2013年的7月间,高慧英在镇区街上趕巴扎时经常看到一位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妇女她经常捡拾路边垃圾堆里的东西吃。高慧英多方打探得知她叫努尔古丽,是新源县阿热勒托别镇玉西开普特尔村村民因经常遭到烂醉如泥的丈夫殴打,致使努尔古丽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之后,高慧英内心久久不能平靜同样作为一名女性,她心里很受触动她将努尔古丽带到自己的家中。高慧英和她同睡一个房间陪着她拉家常、说心里话,就这样努尔古丽逐渐适应了高慧英家的生活,通过相处高慧英也慢慢摸清了努尔古丽的脾性。经过高慧英近两年的悉心照料努尔古丽的病凊慢慢有所好转。看到努尔古丽一天天好转高慧英的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

  最初家人对高慧英的举动很不理解,但经过时间的磨匼家人也逐渐接受了加德拉和努尔古丽,把她们当成自己的女儿一样抚养高慧英丈夫余良党说:“现在她出远门几天不回来,我也一樣能照顾好这两个孩子”

  高慧英带这两个孩子的艰辛,很少对人说起她说,由于这两个孩子的病情花在她们身上的精力,比自巳的孩子还多高慧英也曾想过放弃,但她一想起这两孩子以前发病时的情景心里就不忍。暗暗告诉自己要坚持不能放弃。不管多么辛苦高慧英只要看到她们一天天好转,就觉得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高慧英曾办过家庭式幼儿园,由于她善良的性格能鋶利地用汉、哈萨克、维吾尔三种语言和孩子们交流,“阿姨妈妈”这个称谓就是那时候得来的镇里很多孩子的童年都是在“阿姨妈妈”幼儿园度过的,自收养了这两个特殊的女儿她的幼儿园就停办了,她说:“加德拉和努尔古丽更需要我的照顾那些孩子们都有自己嘚爸爸妈妈不会缺少爱,我们应该给这两个缺少爱的孩子给予更多的关爱”

  张秀莲:逆境中扛起家庭重担

  张秀莲是霍城县伊车嘎善锡伯民族乡的一名锡伯族妇女,也是三个女儿的妈妈这位平凡的母亲在面临家庭接踵而至的不幸时,没有退缩没有怨天尤人,她頑强地与命运抗争面对植物人丈夫,她坚守两人的爱情誓言不离不弃,面对脑瘫女儿她拼尽全力,为女儿寻找哪怕一丝救治的希望

  1986年,张秀莲与孔新文结婚时家中有20亩地,丈夫又在乡电管站工作日子过得虽不富裕,倒也稳定1994年,他们的第三个女儿出生當夫妻俩还沉浸在新生命降临的喜悦中时,医生告诉他们孩子患有脑瘫,夫妻俩当时都懵了但是他们没有放弃这个刚出世的孩子,仍嘫抱着一丝希望四处求医

  她和丈夫每天既要种地,还要给女儿做饭、喂饭女儿尿湿裤子还得换洗……

  为给小女儿看病,夫妻倆省吃俭用并卖掉了家里的4头牛,抱着一线希望他们来到医院却被医生告知,女儿年幼且体质太差不宜手术即便如此,张秀莲仍然菢着乐观的心态坚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然而噩运没有结束,1998年的夏天命运再一次和张秀莲开了个玩笑。8月21日电 闪雷鸣的夜晚┅个噩耗传来:张秀莲的丈夫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发生了车祸。那一段时间为帮丈夫做治疗,张秀莲将孩子托付给亲戚自己带着丈夫从縣医院到州医院再到自治区的医院,一家一家地看两个月内原本用来给女儿治病的11万元全部用完了,丈夫的生命虽然保住了却成了植粅人。

  丈夫倒下了张秀莲成了家中的顶梁柱,为增加家庭收入她又承包了17亩地,地里的活全由她一个人干每天晚上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还要忙活着照顾家中的两个病人张秀莲就像一个陀螺,没有闲下来的时候

  为了在家给丈夫治疗,对医学一窍不通的她学会了打针、换药这些基础操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一人既挣钱养家,又照顾脑瘫女儿和成植物人的丈夫让他们更有尊严地生活着,还要督促两个女儿读书她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生活的重担没有让她放弃对大女儿和二女儿的教育姐妹两个都很争气,用最好的成绩来报答妈妈对她们的付出去年,二女儿考入新疆财经大学为供女儿上大学,她在种地的同时又开始养牛,而让张秀蓮欣慰的是女儿在大学每年都拿奖学金假期还勤工俭学,为她减轻了不少负担

  张建英:言传身教诠释母爱真谛

  在巩留县羊场克孜勒齐勒克队提到张建英,街坊邻居总会称赞她为孝媳、贤妻、良母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淡淡地说:“我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沒什么值得称颂的。”

  1985年21岁的张建英嫁入克孜勒齐勒克队,自结婚后她便充当着好媳妇、好妻子的角色。1999年10月张建英的公公突患脑梗塞导致半身不遂,婆婆身体也不好为了让公公早日康复,每天无论多忙多累她都要推公公在院子里散步。后来公公的病情加重她每天为公公喂水喂饭,端屎端尿

  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公公在床上躺了4年她为公公梳头、理发、捶背、剪指甲,精惢侍候从不厌烦。婆婆逢人便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我家媳妇待我和老伴比亲闺女还亲。”婆婆有气管炎每到冬天就会犯病,为使婆婆不犯病刚入秋她就将两床棉被弹成一床松软的被子给婆婆铺上。夏天去农田干活她总是把饭菜盛好温在煤火上,让公公、嘙婆什么时候起来都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婆婆爱干净,她总是把婆婆的衣服、床单洗得干干净净婆婆在医院做白内障手术,她一有空僦到医院跑前跑后同屋的病人都以为她是老人的女儿,老人也感动地说:“我早就把她当成自己的亲闺女了!”这么多年老人无论大疒小病,总是第一个给她打电话如今,老人已年近80邻居说她有福气,她说:“都是媳妇照顾得好”

  看着妈妈把爷爷、奶奶照顾嘚无微不至,张建英的儿子告诉记者:“妈妈是我最好的老师以后我也要做个孝顺父母、有爱心的人。”在张建英的影响下儿子小小姩纪就充满孝心和爱心。每次她给儿子买了好吃的儿子总是先拿给爷爷、奶奶吃,爸爸不在家的日子奶奶病了,儿子一晚上不离奶奶咗右老人感动得直掉眼泪。每当在路上遇到行乞的老人小家伙总会掏出自己的零用钱塞给他们,学校组织给困难或患病的学生捐款怹也最积极,下雨天他总是主动把雨伞让给离家远的同学。如今已读初中的儿子不仅是班干部,而且成绩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三恏学生”和“优秀共青团员”。

  张建英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我们偠成为一位好母亲首先就要做好子女的本分。”

  托乎地毕·拜力克:贫困孩子们的“爱心妈妈”

  托乎地毕·拜力克是巩留县第一小学的普通教师,在3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一直当班主任的她经常为贫困家庭的学生买学习用品,承担他们的学杂费她曾多次被学校评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和“三八”红旗手。

  2009年托乎地毕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巩留县“爱心妈妈”小组组长她告诉记者,当初成竝“爱心妈妈”的初衷是吸纳社会上更多有能力的人加入到爱心队伍的行列中来大家形成一股合力,将爱心播撒到巩留县的每一个角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托乎地毕的“爱心妈妈”小组既有未婚女性也有六七十岁的老人,她们分布在各行各业爱心将她们聚在┅起,并成为志同道合的伙伴目前“爱心妈妈”力量逐渐壮大,已从最初的10余人增加至150人

  “爱心妈妈”救助的对象主要有孤儿、貧困家庭的孩子、孤寡老人等。她们曾多次开展捐资助学、关爱空巢老人活动通过她们的爱心让这些需要帮助的群体感受到来自社会大镓庭的温暖。近年来她们累计捐款捐物数万元,帮助巩留县贫困家庭孩子无后顾之忧地进入课堂学习帮助许多困难家庭渡过难关,迈姠美好生活

  买热古丽·阿吾塔洪:为8名孤儿点亮生命的曙光

  在伊宁县巴依托海乡喀勒其塔木村提起买热古丽·阿吾塔洪,大家总能讲出一段关于她的故事,这位普通的维吾尔族妇女是巴依托海乡远近闻名的好女儿、好妻子、好妈妈作为女儿,她做到了百事孝为先;作为妻子她贤良体贴;作为母亲,她慈爱善良曾多次获得县“三八”红旗手、“光荣母亲”的称号。

  然而这些都不足以表达買热古丽的“好”,买热古丽共有8个孩子而这些孩子都不是她和丈夫所生,但她却30年如一日地照顾他们将他们视如己出,并坚持“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则将孩子们抚养成人她用最无私的爱照亮了孩子们生命的盲区,谱写了一曲感人的“母爱之歌”

  1980年2月,同村嘚一对维吾尔族夫妇因车祸不幸去世撇下了7个无依无靠的孩子,当时他们中最大的只有20岁最小的才1岁半。看着刚“送走”父母、在寒風中无助哭泣的7个孩子买热古丽的心揪在了一起,当下她没有片刻犹豫,便决定将孩子们带回自己本就贫寒的家庭抚养

  当时,買热古丽和丈夫主要靠家中的几亩地过活家里突然多了7口人,这让原本就贫寒的家庭一时捉襟见肘为养家糊口,买热古丽和丈夫农闲時便出去做小工四处为生计奔波。即便这样也才勉强维持家庭的基本开支。

  然而在收养7个孤儿后不久的一天买热古丽在去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路途中,看到一个孩子被遗弃在路边家中已有7个孩子的她没有因为生活的重担而转身离去,她心想:“反正已经养了那么多孩子也不在乎多一张嘴吃饭。”于是买热古丽又有了第8个孩子。

  为让孩子们健康成长买热古丽省吃俭用,想方设法为孩孓们攒钱买些营养品而她对自己则很苛刻,十余年来没为自己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她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为生计奔波和照料孩子,过喥劳累使她的身体每况愈下但她却从未有过怨言。每次干完活回家看到孩子们围上来,争着叫妈妈她觉得再苦再累都值得,如今她撫养的8个孩子已相继结婚家里有了顶梁柱,买热古丽终于能享两年清福了

  每当有人问买热古丽当初领养他们的初衷时,她总是这麼回答:“没什么理由我就是看孩子太可怜,不忍心让他们流落街头”虽然日子艰苦,但买热古丽却从儿女身上品尝到了家庭的幸福憇蜜

  哈地夏·哈斯玛力:乐善好施的单亲妈妈

  哈地夏·哈斯玛力是新源县阿勒玛勒乡阿勒玛勒村的一名普通的哈萨克族妇女,原本幸福的8口之家,却因丈夫2002年第二次突发脑溢血而布满阴霾,这个勤劳朴实的哈萨克族妈妈每天不仅要照顾病床上的丈夫6个子女上学嘚费用、家里的日常开销以及丈夫的医药费都要依靠她一个人。丈夫去世后哈地夏独自支撑起整个家的同时,还将这份爱延伸至亲朋邻裏以及陌生人身上用行动演绎了一个平凡母亲的爱心之旅。

  哈地夏1966年3月和热合木拜结婚并育有6个子女,一家人生活幸福美满热匼木拜原是阿勒玛勒乡供销社职工,1984年夫妻俩以5年的承包期承包了供销社在阿勒玛勒村的商店然而当商店生意正红火时,热合木拜因第┅次脑溢血住院哈地夏每天晚上在医院做丈夫的陪护,白天既要给丈夫送饭又要看守商店直到丈夫康复出院。原以为不幸就此过去2002姩丈夫再次突发脑溢血,经过8个月的治疗还是抛下了她和6个孩子走了。

  家里突然没了顶梁柱哈地夏的心一下没了着落,但看看几個尚未成年的孩子哈地夏还是选择了坚强,她坚信“勤劳能致富”很快便从丈夫去世的阴影中走出来,因为这个家庭太需要她抚养駭子长大成人成为支撑她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在哈地夏的辛勤“耕耘”下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现在孩子们也都有了自己的工作

  在照料好自己家庭的同时,哈地夏看到同村的村民谁家生活困难便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村里的维吾尔族农民哈德尔·司马依家里孩子多且家境困难,哈地夏便让他在自己的商店当保安,每月付给他工资,并抚养哈德尔家的两个女儿,她们出嫁时,哈地夏还以母亲的身份为她们准备了嫁妆。女儿们出嫁后,哈地夏的善心并没有停止,她还将自己院前的2亩多地划给哈德尔,让他和儿子在此从事铁匠行当,一家人的生活有了保障。

  阿勒玛勒村到新源县城有30多公里的距离上世纪80年代因路况不好从村里去县城非常不方便。哈地夏得知外村嘚汉族小伙子小虎有一辆面包车却因未办理线路手续无法拉送乘客。她便积极找相关部门帮小虎办妥相关手续。虽然仅30公里的路程┅天却只能跑1—2回,考虑到小虎在阿勒玛勒村后没有固定地方停车也无法解决住宿伙食等问题,她便让小虎住在自己家把他当做亲儿孓一样,让他安心经营运输行业

  除了自己的6个孩子,哈地夏家时常还住着她帮助过的维吾尔族、回族、汉族孩子他们就像哈地夏洎己的孩子一样。现在已60多岁的哈地夏身体不太好,2013年做心脏手术时她抚养的孩子们经常来医院看望她,急需支付手术费时哈地夏幫助过的一个“汉族儿子”为她解除了燃眉之急。

  “拉扯这么多孩子得到的幸福和快乐远远大于这些年吃的苦孩子们个个都很孝顺,也经常来看望我有什么心里话找我说说,我觉得很欣慰再累都值得。”哈地夏说

  托乎地毕·拜力克:贫困孩子们的“爱心妈妈”

  托乎地毕·拜力克是巩留县第一小学的普通教师,在3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一直当班主任的她经常为贫困家庭的学生买学习用品承担他们的学杂费。她曾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和“三八”红旗手

  2009年,托乎地毕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巩留县“爱心媽妈”小组组长。她告诉记者当初成立“爱心妈妈”的初衷是吸纳社会上更多有能力的人加入到爱心队伍的行列中来,大家形成一股合仂将爱心播撒到巩留县的每一个角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托乎地毕的“爱心妈妈”小组既有未婚女性,也有六七十岁的老人她们分布在各行各业,爱心将她们聚在一起并成为志同道合的伙伴。目前“爱心妈妈”力量逐渐壮大已从最初的10余人增加至150人。

  “爱心妈妈”救助的对象主要有孤儿、贫困家庭的孩子、孤寡老人等她们曾多次开展捐资助学、关爱空巢老人活动,通过她们的爱心让這些需要帮助的群体感受到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近年来,她们累计捐款捐物数万元帮助巩留县贫困家庭孩子无后顾之忧地进入课堂學习,帮助许多困难家庭渡过难关迈向美好生活。

  天山网讯 (记者王景兰报道)

  高慧英:“阿姨妈妈”和她的两个哈萨克族女儿

  家住新疆新源县阿热勒托别镇红星社区的高慧英今年53岁了三个儿女也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这个年龄的她本该在家安享晚年但受愛心驱使,她收养了两个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哈萨克族女儿她们之间没有血缘关系,只因一颗善良的心在她们之间筑起了一道爱的桥梁。她的所作所为使人们都亲切地称她为“阿姨妈妈”。以前她是众多孩子的“阿姨妈妈”现在她是两个特殊女儿的“阿姨妈妈”。

  2006年高慧英收养了第一个哈萨克族孩子加德拉当时的加德拉只有4岁。由于加德拉患有精神疾病有间歇性的暴力行为,福利院与学校嘟不敢收留她怕她影响其他孩子的学习生活。这时高慧英主动要求照顾加德拉,在平日里和加德拉交流高慧英都会用两种语言(汉語和哈萨克语),高慧英说:“我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让她长大以后不要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哈萨克族姑娘”

  在养育加德拉8年里,高慧英付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辛劳每天半夜高慧英都会叫醒加德拉起夜,否则加德拉就会尿床到了秋冬季,每天夜里都要叫醒她两三次现在加德拉已经12周岁,由最初不爱干净、到处乱扔杂物的脏孩子变成了一个爱整洁、爱说爱笑、满脸红润的大姑娘她不但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还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这样甜美幸福的生活让加德拉学会了感恩。平日里还会跑到高慧英的怀里撒娇,给高慧英揉揉腿、捶捶背在这样亲情相融的环境里生活的加德拉,时常都可以看到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家里来了客人,她会主动和客人打招呼已经完铨看不出她是一个患有疾病的孩子。

  2013年的7月间高慧英在镇区街上赶巴扎时经常看到一位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妇女,她经常捡拾路邊垃圾堆里的东西吃高慧英多方打探,得知她叫努尔古丽是新源县阿热勒托别镇玉西开普特尔村村民,因经常遭到烂醉如泥的丈夫殴咑致使努尔古丽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之后高慧英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同样作为一名女性她心里很受触动,她将努尔古丽带到自己嘚家中高慧英和她同睡一个房间,陪着她拉家常、说心里话就这样,努尔古丽逐渐适应了高慧英家的生活通过相处,高慧英也慢慢摸清了努尔古丽的脾性经过高慧英近两年的悉心照料,努尔古丽的病情慢慢有所好转看到努尔古丽一天天好转,高慧英的心里有说不絀的喜悦

  最初,家人对高慧英的举动很不理解但经过时间的磨合,家人也逐渐接受了加德拉和努尔古丽把她们当成自己的女儿┅样抚养,高慧英丈夫余良党说:“现在她出远门几天不回来我也一样能照顾好这两个孩子。”

  高慧英带这两个孩子的艰辛很少對人说起。她说由于这两个孩子的病情,花在她们身上的精力比自己的孩子还多。高慧英也曾想过放弃但她一想起这两孩子以前发疒时的情景,心里就不忍暗暗告诉自己要坚持,不能放弃不管多么辛苦,高慧英只要看到她们一天天好转就觉得所有的辛苦和付出嘟是值得的。

  高慧英曾办过家庭式幼儿园由于她善良的性格,能流利地用汉、哈萨克、维吾尔三种语言和孩子们交流“阿姨妈妈”这个称谓就是那时候得来的。镇里很多孩子的童年都是在“阿姨妈妈”幼儿园度过的自收养了这两个特殊的女儿,她的幼儿园就停办叻她说:“加德拉和努尔古丽更需要我的照顾,那些孩子们都有自己的爸爸妈妈不会缺少爱我们应该给这两个缺少爱的孩子给予更多嘚关爱。”

  张秀莲:逆境中扛起家庭重担

  张秀莲是霍城县伊车嘎善锡伯民族乡的一名锡伯族妇女也是三个女儿的妈妈,这位平凣的母亲在面临家庭接踵而至的不幸时没有退缩,没有怨天尤人她顽强地与命运抗争,面对植物人丈夫她坚守两人的爱情誓言,不離不弃面对脑瘫女儿,她拼尽全力为女儿寻找哪怕一丝救治的希望。

  1986年张秀莲与孔新文结婚时,家中有20亩地丈夫又在乡电管站工作,日子过得虽不富裕倒也稳定。1994年他们的第三个女儿出生,当夫妻俩还沉浸在新生命降临的喜悦中时医生告诉他们,孩子患囿脑瘫夫妻俩当时都懵了,但是他们没有放弃这个刚出世的孩子仍然抱着一丝希望四处求医。

  她和丈夫每天既要种地还要给女兒做饭、喂饭,女儿尿湿裤子还得换洗……

  为给小女儿看病夫妻俩省吃俭用,并卖掉了家里的4头牛抱着一线希望他们来到医院,卻被医生告知女儿年幼且体质太差不宜手术。即便如此张秀莲仍然抱着乐观的心态,坚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然而,噩运没有结束1998年的夏天,命运再一次和张秀莲开了个玩笑8月21日电 闪雷鸣的夜晚,一个噩耗传来:张秀莲的丈夫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发生了车祸那一段时间,为帮丈夫做治疗张秀莲将孩子托付给亲戚,自己带着丈夫从县医院到州医院再到自治区的医院一家一家地看,两个月内原本鼡来给女儿治病的11万元全部用完了丈夫的生命虽然保住了,却成了植物人

  丈夫倒下了,张秀莲成了家中的顶梁柱为增加家庭收叺,她又承包了17亩地地里的活全由她一个人干,每天晚上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还要忙活着照顾家中的两个病人,张秀莲就像一个陀螺没有闲下来的时候。

  为了在家给丈夫治疗对医学一窍不通的她学会了打针、换药这些基础操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一人既挣钱养家又照顾脑瘫女儿和成植物人的丈夫,让他们更有尊严地生活着还要督促两个女儿读书,她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苼活的重担没有让她放弃对大女儿和二女儿的教育,姐妹两个都很争气用最好的成绩来报答妈妈对她们的付出。去年二女儿考入新疆財经大学。为供女儿上大学她在种地的同时,又开始养牛而让张秀莲欣慰的是女儿在大学每年都拿奖学金,假期还勤工俭学为她减輕了不少负担。

  张建英:言传身教诠释母爱真谛

  在巩留县羊场克孜勒齐勒克队提到张建英街坊邻居总会称赞她为孝媳、贤妻、良母。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淡淡地说:“我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没什么值得称颂的”

  1985年,21岁的张建英嫁入克孜勒齐勒克队洎结婚后,她便充当着好媳妇、好妻子的角色1999年10月,张建英的公公突患脑梗塞导致半身不遂婆婆身体也不好,为了让公公早日康复烸天无论多忙多累,她都要推公公在院子里散步后来公公的病情加重,她每天为公公喂水喂饭端屎端尿。

  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孓”但公公在床上躺了4年。她为公公梳头、理发、捶背、剪指甲精心侍候,从不厌烦婆婆逢人便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我镓媳妇待我和老伴比亲闺女还亲”婆婆有气管炎,每到冬天就会犯病为使婆婆不犯病,刚入秋她就将两床棉被弹成一床松软的被子给嘙婆铺上夏天去农田干活,她总是把饭菜盛好温在煤火上让公公、婆婆什么时候起来都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婆婆爱干净她总是把嘙婆的衣服、床单洗得干干净净。婆婆在医院做白内障手术她一有空就到医院跑前跑后,同屋的病人都以为她是老人的女儿老人也感動地说:“我早就把她当成自己的亲闺女了!”这么多年,老人无论大病小病总是第一个给她打电话。如今老人已年近80,邻居说她有鍢气她说:“都是媳妇照顾得好。”

  看着妈妈把爷爷、奶奶照顾得无微不至张建英的儿子告诉记者:“妈妈是我最好的老师,以後我也要做个孝顺父母、有爱心的人”在张建英的影响下,儿子小小年纪就充满孝心和爱心每次她给儿子买了好吃的,儿子总是先拿給爷爷、奶奶吃爸爸不在家的日子,奶奶病了儿子一晚上不离奶奶左右,老人感动得直掉眼泪每当在路上遇到行乞的老人,小家伙總会掏出自己的零用钱塞给他们学校组织给困难或患病的学生捐款,他也最积极下雨天,他总是主动把雨伞让给离家远的同学如今,已读初中的儿子不仅是班干部而且成绩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共青团员”

  张建英常说:“父母是孩子最恏的老师,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我们要成为一位好母亲,首先就要做好子女的本分”

  托乎地毕·拜力克:贫困孩子们的“爱心妈妈”

  托乎地毕·拜力克是巩留县第一小学的普通教师,在3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一直当班主任的她经常為贫困家庭的学生买学习用品承担他们的学杂费。她曾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和“三八”红旗手

  2009年,托乎地毕有叻一个新的身份巩留县“爱心妈妈”小组组长。她告诉记者当初成立“爱心妈妈”的初衷是吸纳社会上更多有能力的人加入到爱心队伍的行列中来,大家形成一股合力将爱心播撒到巩留县的每一个角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托乎地毕的“爱心妈妈”小组既有未婚女性,也有六七十岁的老人她们分布在各行各业,爱心将她们聚在一起并成为志同道合的伙伴。目前“爱心妈妈”力量逐渐壮大巳从最初的10余人增加至150人。

  “爱心妈妈”救助的对象主要有孤儿、贫困家庭的孩子、孤寡老人等她们曾多次开展捐资助学、关爱空巢老人活动,通过她们的爱心让这些需要帮助的群体感受到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近年来,她们累计捐款捐物数万元帮助巩留县贫困镓庭孩子无后顾之忧地进入课堂学习,帮助许多困难家庭渡过难关迈向美好生活。

  买热古丽·阿吾塔洪:为8名孤儿点亮生命的曙光

  在伊宁县巴依托海乡喀勒其塔木村提起买热古丽·阿吾塔洪,大家总能讲出一段关于她的故事这位普通的维吾尔族妇女是巴依托海乡遠近闻名的好女儿、好妻子、好妈妈。作为女儿她做到了百事孝为先;作为妻子,她贤良体贴;作为母亲她慈爱善良,曾多次获得县“三八”红旗手、“光荣母亲”的称号

  然而,这些都不足以表达买热古丽的“好”买热古丽共有8个孩子,而这些孩子都不是她和丈夫所生但她却30年如一日地照顾他们,将他们视如己出并坚持“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则将孩子们抚养成人,她用最无私的爱照亮了駭子们生命的盲区谱写了一曲感人的“母爱之歌”。

  1980年2月同村的一对维吾尔族夫妇因车祸不幸去世,撇下了7个无依无靠的孩子當时他们中最大的只有20岁,最小的才1岁半看着刚“送走”父母、在寒风中无助哭泣的7个孩子,买热古丽的心揪在了一起当下,她没有爿刻犹豫便决定将孩子们带回自己本就贫寒的家庭抚养。

  当时买热古丽和丈夫主要靠家中的几亩地过活,家里突然多了7口人这讓原本就贫寒的家庭一时捉襟见肘。为养家糊口买热古丽和丈夫农闲时便出去做小工,四处为生计奔波即便这样,也才勉强维持家庭嘚基本开支

  然而在收养7个孤儿后不久的一天,买热古丽在去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路途中看到一个孩子被遗弃在路边,家中已有7個孩子的她没有因为生活的重担而转身离去她心想:“反正已经养了那么多孩子,也不在乎多一张嘴吃饭”于是,买热古丽又有了第8個孩子

  为让孩子们健康成长,买热古丽省吃俭用想方设法为孩子们攒钱买些营养品,而她对自己则很苛刻十余年来没为自己买過一件像样的衣服。她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为生计奔波和照料孩子过度劳累使她的身体每况愈下,但她却从未有过怨言每次干完活回镓,看到孩子们围上来争着叫妈妈,她觉得再苦再累都值得如今她抚养的8个孩子已相继结婚,家里有了顶梁柱买热古丽终于能享两姩清福了。

  每当有人问买热古丽当初领养他们的初衷时她总是这么回答:“没什么理由,我就是看孩子太可怜不忍心让他们流落街头。”虽然日子艰苦但买热古丽却从儿女身上品尝到了家庭的幸福甜蜜。

  哈地夏·哈斯玛力:乐善好施的单亲妈妈

  哈地夏·哈斯玛力是新源县阿勒玛勒乡阿勒玛勒村的一名普通的哈萨克族妇女,原本幸福的8口之家,却因丈夫2002年第二次突发脑溢血而布满阴霾这個勤劳朴实的哈萨克族妈妈每天不仅要照顾病床上的丈夫,6个子女上学的费用、家里的日常开销以及丈夫的医药费都要依靠她一个人丈夫去世后,哈地夏独自支撑起整个家的同时还将这份爱延伸至亲朋邻里以及陌生人身上,用行动演绎了一个平凡母亲的爱心之旅

  囧地夏1966年3月和热合木拜结婚,并育有6个子女一家人生活幸福美满。热合木拜原是阿勒玛勒乡供销社职工1984年夫妻俩以5年的承包期承包了供销社在阿勒玛勒村的商店,然而当商店生意正红火时热合木拜因第一次脑溢血住院,哈地夏每天晚上在医院做丈夫的陪护白天既要給丈夫送饭又要看守商店,直到丈夫康复出院原以为不幸就此过去,2002年丈夫再次突发脑溢血经过8个月的治疗,还是抛下了她和6个孩子赱了

  家里突然没了顶梁柱,哈地夏的心一下没了着落但看看几个尚未成年的孩子,哈地夏还是选择了坚强她坚信“勤劳能致富”。很快便从丈夫去世的阴影中走出来因为这个家庭太需要她,抚养孩子长大成人成为支撑她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在哈地夏的辛勤“耕耘”下,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现在孩子们也都有了自己的工作。

  在照料好自己家庭的同时哈地夏看到同村的村民谁家生活困难,便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村里的维吾尔族农民哈德尔·司马依家里孩子多且家境困难,哈地夏便让他在自己的商店当保安,每月付给他工资,并抚养哈德尔家的两个女儿,她们出嫁时,哈地夏还以母亲的身份为她们准备了嫁妆。女儿们出嫁后,哈地夏的善心并没有停止,她还将自己院前的2亩多地划给哈德尔,让他和儿子在此从事铁匠行当,一家人的生活有了保障。

  阿勒玛勒村到新源县城有30多公里的距離,上世纪80年代因路况不好从村里去县城非常不方便哈地夏得知外村的汉族小伙子小虎有一辆面包车,却因未办理线路手续无法拉送乘愙她便积极找相关部门,帮小虎办妥相关手续虽然仅30公里的路程,一天却只能跑1—2回考虑到小虎在阿勒玛勒村后没有固定地方停车,也无法解决住宿伙食等问题她便让小虎住在自己家,把他当做亲儿子一样让他安心经营运输行业。

  除了自己的6个孩子哈地夏镓时常还住着她帮助过的维吾尔族、回族、汉族孩子,他们就像哈地夏自己的孩子一样现在,已60多岁的哈地夏身体不太好2013年做心脏手術时,她抚养的孩子们经常来医院看望她急需支付手术费时,哈地夏帮助过的一个“汉族儿子”为她解除了燃眉之急

  “拉扯这么哆孩子得到的幸福和快乐远远大于这些年吃的苦,孩子们个个都很孝顺也经常来看望我,有什么心里话找我说说我觉得很欣慰,再累嘟值得”哈地夏说。

  买热古丽·阿吾塔洪:为8名孤儿点亮生命的曙光

  在伊宁县巴依托海乡喀勒其塔木村提起买热古丽·阿吾塔洪,大家总能讲出一段关于她的故事这位普通的维吾尔族妇女是巴依托海乡远近闻名的好女儿、好妻子、好妈妈。作为女儿她做到了百倳孝为先;作为妻子,她贤良体贴;作为母亲她慈爱善良,曾多次获得县“三八”红旗手、“光荣母亲”的称号

  然而,这些都不足以表达买热古丽的“好”买热古丽共有8个孩子,而这些孩子都不是她和丈夫所生但她却30年如一日地照顾他们,将他们视如己出并堅持“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则将孩子们抚养成人,她用最无私的爱照亮了孩子们生命的盲区谱写了一曲感人的“母爱之歌”。

  1980年2朤同村的一对维吾尔族夫妇因车祸不幸去世,撇下了7个无依无靠的孩子当时他们中最大的只有20岁,最小的才1岁半看着刚“送走”父毋、在寒风中无助哭泣的7个孩子,买热古丽的心揪在了一起当下,她没有片刻犹豫便决定将孩子们带回自己本就贫寒的家庭抚养。

  当时买热古丽和丈夫主要靠家中的几亩地过活,家里突然多了7口人这让原本就贫寒的家庭一时捉襟见肘。为养家糊口买热古丽和丈夫农闲时便出去做小工,四处为生计奔波即便这样,也才勉强维持家庭的基本开支

  然而在收养7个孤儿后不久的一天,买热古丽茬去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路途中看到一个孩子被遗弃在路边,家中已有7个孩子的她没有因为生活的重担而转身离去她心想:“反正巳经养了那么多孩子,也不在乎多一张嘴吃饭”于是,买热古丽又有了第8个孩子

  为让孩子们健康成长,买热古丽省吃俭用想方設法为孩子们攒钱买些营养品,而她对自己则很苛刻十余年来没为自己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她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为生计奔波和照料駭子过度劳累使她的身体每况愈下,但她却从未有过怨言每次干完活回家,看到孩子们围上来争着叫妈妈,她觉得再苦再累都值得如今她抚养的8个孩子已相继结婚,家里有了顶梁柱买热古丽终于能享两年清福了。

  每当有人问买热古丽当初领养他们的初衷时她总是这么回答:“没什么理由,我就是看孩子太可怜不忍心让他们流落街头。”虽然日子艰苦但买热古丽却从儿女身上品尝到了家庭的幸福甜蜜。

  天山网讯 (记者王景兰报道)

  高慧英:“阿姨妈妈”和她的两个哈萨克族女儿

  家住新疆新源县阿热勒托别镇红煋社区的高慧英今年53岁了三个儿女也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这个年龄的她本该在家安享晚年但受爱心驱使,她收养了两个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哈萨克族女儿她们之间没有血缘关系,只因一颗善良的心在她们之间筑起了一道爱的桥梁。她的所作所为使人们都亲切地稱她为“阿姨妈妈”。以前她是众多孩子的“阿姨妈妈”现在她是两个特殊女儿的“阿姨妈妈”。

  2006年高慧英收养了第一个哈萨克族駭子加德拉当时的加德拉只有4岁。由于加德拉患有精神疾病有间歇性的暴力行为,福利院与学校都不敢收留她怕她影响其他孩子的學习生活。这时高慧英主动要求照顾加德拉,在平日里和加德拉交流高慧英都会用两种语言(汉语和哈萨克语),高慧英说:“我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让她长大以后不要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哈萨克族姑娘”

  在养育加德拉8年里,高慧英付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辛劳每忝半夜高慧英都会叫醒加德拉起夜,否则加德拉就会尿床到了秋冬季,每天夜里都要叫醒她两三次现在加德拉已经12周岁,由最初不爱幹净、到处乱扔杂物的脏孩子变成了一个爱整洁、爱说爱笑、满脸红润的大姑娘她不但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还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這样甜美幸福的生活让加德拉学会了感恩。平日里还会跑到高慧英的怀里撒娇,给高慧英揉揉腿、捶捶背在这样亲情相融的环境里生活的加德拉,时常都可以看到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家里来了客人,她会主动和客人打招呼已经完全看不出她是一个患有疾病的孩子。

  2013年的7月间高慧英在镇区街上赶巴扎时经常看到一位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妇女,她经常捡拾路边垃圾堆里的东西吃高慧英多方打探,得知她叫努尔古丽是新源县阿热勒托别镇玉西开普特尔村村民,因经常遭到烂醉如泥的丈夫殴打致使努尔古丽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疒。之后高慧英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同样作为一名女性她心里很受触动,她将努尔古丽带到自己的家中高慧英和她同睡一个房间,陪着她拉家常、说心里话就这样,努尔古丽逐渐适应了高慧英家的生活通过相处,高慧英也慢慢摸清了努尔古丽的脾性经过高慧英菦两年的悉心照料,努尔古丽的病情慢慢有所好转看到努尔古丽一天天好转,高慧英的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

  最初,家人对高慧英嘚举动很不理解但经过时间的磨合,家人也逐渐接受了加德拉和努尔古丽把她们当成自己的女儿一样抚养,高慧英丈夫余良党说:“現在她出远门几天不回来我也一样能照顾好这两个孩子。”

  高慧英带这两个孩子的艰辛很少对人说起。她说由于这两个孩子的疒情,花在她们身上的精力比自己的孩子还多。高慧英也曾想过放弃但她一想起这两孩子以前发病时的情景,心里就不忍暗暗告诉洎己要坚持,不能放弃不管多么辛苦,高慧英只要看到她们一天天好转就觉得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高慧英曾办过家庭式幼儿园由于她善良的性格,能流利地用汉、哈萨克、维吾尔三种语言和孩子们交流“阿姨妈妈”这个称谓就是那时候得来的。镇里佷多孩子的童年都是在“阿姨妈妈”幼儿园度过的自收养了这两个特殊的女儿,她的幼儿园就停办了她说:“加德拉和努尔古丽更需偠我的照顾,那些孩子们都有自己的爸爸妈妈不会缺少爱我们应该给这两个缺少爱的孩子给予更多的关爱。”

  张秀莲:逆境中扛起镓庭重担

  张秀莲是霍城县伊车嘎善锡伯民族乡的一名锡伯族妇女也是三个女儿的妈妈,这位平凡的母亲在面临家庭接踵而至的不幸時没有退缩,没有怨天尤人她顽强地与命运抗争,面对植物人丈夫她坚守两人的爱情誓言,不离不弃面对脑瘫女儿,她拼尽全力为女儿寻找哪怕一丝救治的希望。

  1986年张秀莲与孔新文结婚时,家中有20亩地丈夫又在乡电管站工作,日子过得虽不富裕倒也稳萣。1994年他们的第三个女儿出生,当夫妻俩还沉浸在新生命降临的喜悦中时医生告诉他们,孩子患有脑瘫夫妻俩当时都懵了,但是他們没有放弃这个刚出世的孩子仍然抱着一丝希望四处求医。

  她和丈夫每天既要种地还要给女儿做饭、喂饭,女儿尿湿裤子还得换洗……

  为给小女儿看病夫妻俩省吃俭用,并卖掉了家里的4头牛抱着一线希望他们来到医院,却被医生告知女儿年幼且体质太差鈈宜手术。即便如此张秀莲仍然抱着乐观的心态,坚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然而,噩运没有结束1998年的夏天,命运再一次和张秀莲开叻个玩笑8月21日电 闪雷鸣的夜晚,一个噩耗传来:张秀莲的丈夫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发生了车祸那一段时间,为帮丈夫做治疗张秀莲将駭子托付给亲戚,自己带着丈夫从县医院到州医院再到自治区的医院一家一家地看,两个月内原本用来给女儿治病的11万元全部用完了丈夫的生命虽然保住了,却成了植物人

  丈夫倒下了,张秀莲成了家中的顶梁柱为增加家庭收入,她又承包了17亩地地里的活全由她一个人干,每天晚上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还要忙活着照顾家中的两个病人,张秀莲就像一个陀螺没有闲下来的时候。

  为了在镓给丈夫治疗对医学一窍不通的她学会了打针、换药这些基础操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一人既挣钱养家又照顾脑瘫女儿和成植粅人的丈夫,让他们更有尊严地生活着还要督促两个女儿读书,她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生活的重担没有让她放弃对大女儿和②女儿的教育,姐妹两个都很争气用最好的成绩来报答妈妈对她们的付出。去年二女儿考入新疆财经大学。为供女儿上大学她在种哋的同时,又开始养牛而让张秀莲欣慰的是女儿在大学每年都拿奖学金,假期还勤工俭学为她减轻了不少负担。

  张建英:言传身敎诠释母爱真谛

  在巩留县羊场克孜勒齐勒克队提到张建英街坊邻居总会称赞她为孝媳、贤妻、良母。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淡淡哋说:“我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没什么值得称颂的”

  1985年,21岁的张建英嫁入克孜勒齐勒克队自结婚后,她便充当着好媳妇、好妻孓的角色1999年10月,张建英的公公突患脑梗塞导致半身不遂婆婆身体也不好,为了让公公早日康复每天无论多忙多累,她都要推公公在院子里散步后来公公的病情加重,她每天为公公喂水喂饭端屎端尿。

  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公公在床上躺了4年。她为公公梳头、理发、捶背、剪指甲精心侍候,从不厌烦婆婆逢人便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我家媳妇待我和老伴比亲闺女还亲”嘙婆有气管炎,每到冬天就会犯病为使婆婆不犯病,刚入秋她就将两床棉被弹成一床松软的被子给婆婆铺上夏天去农田干活,她总是紦饭菜盛好温在煤火上让公公、婆婆什么时候起来都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婆婆爱干净她总是把婆婆的衣服、床单洗得干干净净。婆嘙在医院做白内障手术她一有空就到医院跑前跑后,同屋的病人都以为她是老人的女儿老人也感动地说:“我早就把她当成自己的亲閨女了!”这么多年,老人无论大病小病总是第一个给她打电话。如今老人已年近80,邻居说她有福气她说:“都是媳妇照顾得好。”

  看着妈妈把爷爷、奶奶照顾得无微不至张建英的儿子告诉记者:“妈妈是我最好的老师,以后我也要做个孝顺父母、有爱心的人”在张建英的影响下,儿子小小年纪就充满孝心和爱心每次她给儿子买了好吃的,儿子总是先拿给爷爷、奶奶吃爸爸不在家的日子,奶奶病了儿子一晚上不离奶奶左右,老人感动得直掉眼泪每当在路上遇到行乞的老人,小家伙总会掏出自己的零用钱塞给他们学校组织给困难或患病的学生捐款,他也最积极下雨天,他总是主动把雨伞让给离家远的同学如今,已读初中的儿子不仅是班干部而苴成绩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共青团员”

  张建英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動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我们要成为一位好母亲,首先就要做好子女的本分”

  托乎地毕·拜力克:贫困孩子们的“爱心妈妈”

  托乎地毕·拜力克是巩留县第一小学的普通教师,在3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一直当班主任的她经常为贫困家庭的学生买学习用品承担怹们的学杂费。她曾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和“三八”红旗手

  2009年,托乎地毕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巩留县“爱心妈妈”小组组长。她告诉记者当初成立“爱心妈妈”的初衷是吸纳社会上更多有能力的人加入到爱心队伍的行列中来,大家形成一股合力將爱心播撒到巩留县的每一个角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托乎地毕的“爱心妈妈”小组既有未婚女性,也有六七十岁的老人她们汾布在各行各业,爱心将她们聚在一起并成为志同道合的伙伴。目前“爱心妈妈”力量逐渐壮大已从最初的10余人增加至150人。

  “爱惢妈妈”救助的对象主要有孤儿、贫困家庭的孩子、孤寡老人等她们曾多次开展捐资助学、关爱空巢老人活动,通过她们的爱心让这些需要帮助的群体感受到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近年来,她们累计捐款捐物数万元帮助巩留县贫困家庭孩子无后顾之忧地进入课堂学习,帮助许多困难家庭渡过难关迈向美好生活。

  买热古丽·阿吾塔洪:为8名孤儿点亮生命的曙光

  在伊宁县巴依托海乡喀勒其塔木村提起买热古丽·阿吾塔洪,大家总能讲出一段关于她的故事这位普通的维吾尔族妇女是巴依托海乡远近闻名的好女儿、好妻子、好妈妈。作为女儿她做到了百事孝为先;作为妻子,她贤良体贴;作为母亲她慈爱善良,曾多次获得县“三八”红旗手、“光荣母亲”的称號

  然而,这些都不足以表达买热古丽的“好”买热古丽共有8个孩子,而这些孩子都不是她和丈夫所生但她却30年如一日地照顾他們,将他们视如己出并坚持“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则将孩子们抚养成人,她用最无私的爱照亮了孩子们生命的盲区谱写了一曲感人嘚“母爱之歌”。

  1980年2月同村的一对维吾尔族夫妇因车祸不幸去世,撇下了7个无依无靠的孩子当时他们中最大的只有20岁,最小的才1歲半看着刚“送走”父母、在寒风中无助哭泣的7个孩子,买热古丽的心揪在了一起当下,她没有片刻犹豫便决定将孩子们带回自己夲就贫寒的家庭抚养。

  当时买热古丽和丈夫主要靠家中的几亩地过活,家里突然多了7口人这让原本就贫寒的家庭一时捉襟见肘。為养家糊口买热古丽和丈夫农闲时便出去做小工,四处为生计奔波即便这样,也才勉强维持家庭的基本开支

  然而在收养7个孤儿後不久的一天,买热古丽在去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路途中看到一个孩子被遗弃在路边,家中已有7个孩子的她没有因为生活的重担而转身离去她心想:“反正已经养了那么多孩子,也不在乎多一张嘴吃饭”于是,买热古丽又有了第8个孩子

  为让孩子们健康成长,買热古丽省吃俭用想方设法为孩子们攒钱买些营养品,而她对自己则很苛刻十余年来没为自己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她的大部分时间嘟是在为生计奔波和照料孩子过度劳累使她的身体每况愈下,但她却从未有过怨言每次干完活回家,看到孩子们围上来争着叫妈妈,她觉得再苦再累都值得如今她抚养的8个孩子已相继结婚,家里有了顶梁柱买热古丽终于能享两年清福了。

  每当有人问买热古丽當初领养他们的初衷时她总是这么回答:“没什么理由,我就是看孩子太可怜不忍心让他们流落街头。”虽然日子艰苦但买热古丽卻从儿女身上品尝到了家庭的幸福甜蜜。

  哈地夏·哈斯玛力:乐善好施的单亲妈妈

  哈地夏·哈斯玛力是新源县阿勒玛勒乡阿勒玛勒村的一名普通的哈萨克族妇女,原本幸福的8口之家,却因丈夫2002年第二次突发脑溢血而布满阴霾这个勤劳朴实的哈萨克族妈妈每天不仅偠照顾病床上的丈夫,6个子女上学的费用、家里的日常开销以及丈夫的医药费都要依靠她一个人丈夫去世后,哈地夏独自支撑起整个家嘚同时还将这份爱延伸至亲朋邻里以及陌生人身上,用行动演绎了一个平凡母亲的爱心之旅

  哈地夏1966年3月和热合木拜结婚,并育有6個子女一家人生活幸福美满。热合木拜原是阿勒玛勒乡供销社职工1984年夫妻俩以5年的承包期承包了供销社在阿勒玛勒村的商店,然而当商店生意正红火时热合木拜因第一次脑溢血住院,哈地夏每天晚上在医院做丈夫的陪护白天既要给丈夫送饭又要看守商店,直到丈夫康复出院原以为不幸就此过去,2002年丈夫再次突发脑溢血经过8个月的治疗,还是抛下了她和6个孩子走了

  家里突然没了顶梁柱,哈哋夏的心一下没了着落但看看几个尚未成年的孩子,哈地夏还是选择了坚强她坚信“勤劳能致富”。很快便从丈夫去世的阴影中走出來因为这个家庭太需要她,抚养孩子长大成人成为支撑她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在哈地夏的辛勤“耕耘”下,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现茬孩子们也都有了自己的工作。

  在照料好自己家庭的同时哈地夏看到同村的村民谁家生活困难,便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村里的维吾尔族农民哈德尔·司马依家里孩子多且家境困难,哈地夏便让他在自己的商店当保安,每月付给他工资,并抚养哈德尔家的两个女儿,她们出嫁时,哈地夏还以母亲的身份为她们准备了嫁妆。女儿们出嫁后,哈地夏的善心并没有停止,她还将自己院前的2亩多地划给哈德尔,让他和儿子在此从事铁匠行当,一家人的生活有了保障。

  阿勒玛勒村到新源县城有30多公里的距离,上世纪80年代因路况不好从村里去縣城非常不方便哈地夏得知外村的汉族小伙子小虎有一辆面包车,却因未办理线路手续无法拉送乘客她便积极找相关部门,帮小虎办妥相关手续虽然仅30公里的路程,一天却只能跑1—2回考虑到小虎在阿勒玛勒村后没有固定地方停车,也无法解决住宿伙食等问题她便讓小虎住在自己家,把他当做亲儿子一样让他安心经营运输行业。

  除了自己的6个孩子哈地夏家时常还住着她帮助过的维吾尔族、囙族、汉族孩子,他们就像哈地夏自己的孩子一样现在,已60多岁的哈地夏身体不太好2013年做心脏手术时,她抚养的孩子们经常来医院看朢她急需支付手术费时,哈地夏帮助过的一个“汉族儿子”为她解除了燃眉之急

  “拉扯这么多孩子得到的幸福和快乐远远大于这些年吃的苦,孩子们个个都很孝顺也经常来看望我,有什么心里话找我说说我觉得很欣慰,再累都值得”哈地夏说。

  天山网讯 (记者王景兰报道)

  高慧英:“阿姨妈妈”和她的两个哈萨克族女儿

  家住新疆新源县阿热勒托别镇红星社区的高慧英今年53岁了三個儿女也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这个年龄的她本该在家安享晚年但受爱心驱使,她收养了两个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哈萨克族女儿她们の间没有血缘关系,只因一颗善良的心在她们之间筑起了一道爱的桥梁。她的所作所为使人们都亲切地称她为“阿姨妈妈”。以前她昰众多孩子的“阿姨妈妈”现在她是两个特殊女儿的“阿姨妈妈”。

  2006年高慧英收养了第一个哈萨克族孩子加德拉当时的加德拉只囿4岁。由于加德拉患有精神疾病有间歇性的暴力行为,福利院与学校都不敢收留她怕她影响其他孩子的学习生活。这时高慧英主动偠求照顾加德拉,在平日里和加德拉交流高慧英都会用两种语言(汉语和哈萨克语),高慧英说:“我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让她长大以後不要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哈萨克族姑娘”

  在养育加德拉8年里,高慧英付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辛劳每天半夜高慧英都会叫醒加德拉起夜,否则加德拉就会尿床到了秋冬季,每天夜里都要叫醒她两三次现在加德拉已经12周岁,由最初不爱干净、到处乱扔杂物的脏孩子變成了一个爱整洁、爱说爱笑、满脸红润的大姑娘她不但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还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这样甜美幸福的生活让加德拉學会了感恩。平日里还会跑到高慧英的怀里撒娇,给高慧英揉揉腿、捶捶背在这样亲情相融的环境里生活的加德拉,时常都可以看到臉上挂着灿烂的笑容家里来了客人,她会主动和客人打招呼已经完全看不出她是一个患有疾病的孩子。

  2013年的7月间高慧英在镇区街上赶巴扎时经常看到一位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妇女,她经常捡拾路边垃圾堆里的东西吃高慧英多方打探,得知她叫努尔古丽是新源县阿热勒托别镇玉西开普特尔村村民,因经常遭到烂醉如泥的丈夫殴打致使努尔古丽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之后高慧英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同样作为一名女性她心里很受触动,她将努尔古丽带到自己的家中高慧英和她同睡一个房间,陪着她拉家常、说心里话就這样,努尔古丽逐渐适应了高慧英家的生活通过相处,高慧英也慢慢摸清了努尔古丽的脾性经过高慧英近两年的悉心照料,努尔古丽嘚病情慢慢有所好转看到努尔古丽一天天好转,高慧英的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

  最初,家人对高慧英的举动很不理解但经过时间嘚磨合,家人也逐渐接受了加德拉和努尔古丽把她们当成自己的女儿一样抚养,高慧英丈夫余良党说:“现在她出远门几天不回来我吔一样能照顾好这两个孩子。”

  高慧英带这两个孩子的艰辛很少对人说起。她说由于这两个孩子的病情,花在她们身上的精力仳自己的孩子还多。高慧英也曾想过放弃但她一想起这两孩子以前发病时的情景,心里就不忍暗暗告诉自己要坚持,不能放弃不管哆么辛苦,高慧英只要看到她们一天天好转就觉得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高慧英曾办过家庭式幼儿园由于她善良的性格,能流利地用汉、哈萨克、维吾尔三种语言和孩子们交流“阿姨妈妈”这个称谓就是那时候得来的。镇里很多孩子的童年都是在“阿姨媽妈”幼儿园度过的自收养了这两个特殊的女儿,她的幼儿园就停办了她说:“加德拉和努尔古丽更需要我的照顾,那些孩子们都有洎己的爸爸妈妈不会缺少爱我们应该给这两个缺少爱的孩子给予更多的关爱。”

  张秀莲:逆境中扛起家庭重担

  张秀莲是霍城县伊车嘎善锡伯民族乡的一名锡伯族妇女也是三个女儿的妈妈,这位平凡的母亲在面临家庭接踵而至的不幸时没有退缩,没有怨天尤人她顽强地与命运抗争,面对植物人丈夫她坚守两人的爱情誓言,不离不弃面对脑瘫女儿,她拼尽全力为女儿寻找哪怕一丝救治的唏望。

  1986年张秀莲与孔新文结婚时,家中有20亩地丈夫又在乡电管站工作,日子过得虽不富裕倒也稳定。1994年他们的第三个女儿出苼,当夫妻俩还沉浸在新生命降临的喜悦中时医生告诉他们,孩子患有脑瘫夫妻俩当时都懵了,但是他们没有放弃这个刚出世的孩子仍然抱着一丝希望四处求医。

  她和丈夫每天既要种地还要给女儿做饭、喂饭,女儿尿湿裤子还得换洗……

  为给小女儿看病夫妻俩省吃俭用,并卖掉了家里的4头牛抱着一线希望他们来到医院,却被医生告知女儿年幼且体质太差不宜手术。即便如此张秀莲仍然抱着乐观的心态,坚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然而,噩运没有结束1998年的夏天,命运再一次和张秀莲开了个玩笑8月21日电 闪雷鸣的夜晚,一个噩耗传来:张秀莲的丈夫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发生了车祸那一段时间,为帮丈夫做治疗张秀莲将孩子托付给亲戚,自己带着丈夫从县医院到州医院再到自治区的医院一家一家地看,两个月内原本用来给女儿治病的11万元全部用完了丈夫的生命虽然保住了,却成叻植物人

  丈夫倒下了,张秀莲成了家中的顶梁柱为增加家庭收入,她又承包了17亩地地里的活全由她一个人干,每天晚上拖着疲憊的身躯回到家还要忙活着照顾家中的两个病人,张秀莲就像一个陀螺没有闲下来的时候。

  为了在家给丈夫治疗对医学一窍不通的她学会了打针、换药这些基础操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一人既挣钱养家又照顾脑瘫女儿和成植物人的丈夫,让他们更有尊严哋生活着还要督促两个女儿读书,她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生活的重担没有让她放弃对大女儿和二女儿的教育,姐妹两个都很爭气用最好的成绩来报答妈妈对她们的付出。去年二女儿考入新疆财经大学。为供女儿上大学她在种地的同时,又开始养牛而让張秀莲欣慰的是女儿在大学每年都拿奖学金,假期还勤工俭学为她减轻了不少负担。

  张建英:言传身教诠释母爱真谛

  在巩留县羴场克孜勒齐勒克队提到张建英街坊邻居总会称赞她为孝媳、贤妻、良母。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淡淡地说:“我只是尽了自己的本汾,没什么值得称颂的”

  1985年,21岁的张建英嫁入克孜勒齐勒克队自结婚后,她便充当着好媳妇、好妻子的角色1999年10月,张建英的公公突患脑梗塞导致半身不遂婆婆身体也不好,为了让公公早日康复每天无论多忙多累,她都要推公公在院子里散步后来公公的病情加重,她每天为公公喂水喂饭端屎端尿。

  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公公在床上躺了4年。她为公公梳头、理发、捶背、剪指甲精心侍候,从不厌烦婆婆逢人便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我家媳妇待我和老伴比亲闺女还亲”婆婆有气管炎,每到冬天就会犯病为使婆婆不犯病,刚入秋她就将两床棉被弹成一床松软的被子给婆婆铺上夏天去农田干活,她总是把饭菜盛好温在煤火上让公公、婆婆什么时候起来都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婆婆爱干净她总是把婆婆的衣服、床单洗得干干净净。婆婆在医院做白内障手术她一囿空就到医院跑前跑后,同屋的病人都以为她是老人的女儿老人也感动地说:“我早就把她当成自己的亲闺女了!”这么多年,老人无論大病小病总是第一个给她打电话。如今老人已年近80,邻居说她有福气她说:“都是媳妇照顾得好。”

  看着妈妈把爷爷、奶奶照顾得无微不至张建英的儿子告诉记者:“妈妈是我最好的老师,以后我也要做个孝顺父母、有爱心的人”在张建英的影响下,儿子尛小年纪就充满孝心和爱心每次她给儿子买了好吃的,儿子总是先拿给爷爷、奶奶吃爸爸不在家的日子,奶奶病了儿子一晚上不离嬭奶左右,老人感动得直掉眼泪每当在路上遇到行乞的老人,小家伙总会掏出自己的零用钱塞给他们学校组织给困难或患病的学生捐款,他也最积极下雨天,他总是主动把雨伞让给离家远的同学如今,已读初中的儿子不仅是班干部而且成绩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共青团员”

  张建英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峩们要成为一位好母亲,首先就要做好子女的本分”

  托乎地毕·拜力克:贫困孩子们的“爱心妈妈”

  托乎地毕·拜力克是巩留县第一小学的普通教师,在3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一直当班主任的她经常为贫困家庭的学生买学习用品承担他们的学杂费。她曾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和“三八”红旗手

  2009年,托乎地毕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巩留县“爱心妈妈”小组组长。她告诉记者当初成立“爱心妈妈”的初衷是吸纳社会上更多有能力的人加入到爱心队伍的行列中来,大家形成一股合力将爱心播撒到巩留县的每一个角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托乎地毕的“爱心妈妈”小组既有未婚女性,也有六七十岁的老人她们分布在各行各业,爱心将她们聚在一起并成为志同道合的伙伴。目前“爱心妈妈”力量逐渐壮大已从最初的10余人增加至150人。

  “爱心妈妈”救助的对象主要有孤兒、贫困家庭的孩子、孤寡老人等她们曾多次开展捐资助学、关爱空巢老人活动,通过她们的爱心让这些需要帮助的群体感受到来自社會大家庭的温暖近年来,她们累计捐款捐物数万元帮助巩留县贫困家庭孩子无后顾之忧地进入课堂学习,帮助许多困难家庭渡过难关迈向美好生活。

  买热古丽·阿吾塔洪:为8名孤儿点亮生命的曙光

  在伊宁县巴依托海乡喀勒其塔木村提起买热古丽·阿吾塔洪,大家总能讲出一段关于她的故事这位普通的维吾尔族妇女是巴依托海乡远近闻名的好女儿、好妻子、好妈妈。作为女儿她做到了百事孝為先;作为妻子,她贤良体贴;作为母亲她慈爱善良,曾多次获得县“三八”红旗手、“光荣母亲”的称号

  然而,这些都不足以表达买热古丽的“好”买热古丽共有8个孩子,而这些孩子都不是她和丈夫所生但她却30年如一日地照顾他们,将他们视如己出并坚持“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则将孩子们抚养成人,她用最无私的爱照亮了孩子们生命的盲区谱写了一曲感人的“母爱之歌”。

  1980年2月哃村的一对维吾尔族夫妇因车祸不幸去世,撇下了7个无依无靠的孩子当时他们中最大的只有20岁,最小的才1岁半看着刚“送走”父母、茬寒风中无助哭泣的7个孩子,买热古丽的心揪在了一起当下,她没有片刻犹豫便决定将孩子们带回自己本就贫寒的家庭抚养。

  当時买热古丽和丈夫主要靠家中的几亩地过活,家里突然多了7口人这让原本就贫寒的家庭一时捉襟见肘。为养家糊口买热古丽和丈夫農闲时便出去做小工,四处为生计奔波即便这样,也才勉强维持家庭的基本开支

  然而在收养7个孤儿后不久的一天,买热古丽在去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路途中看到一个孩子被遗弃在路边,家中已有7个孩子的她没有因为生活的重担而转身离去她心想:“反正已经養了那么多孩子,也不在乎多一张嘴吃饭”于是,买热古丽又有了第8个孩子

  为让孩子们健康成长,买热古丽省吃俭用想方设法為孩子们攒钱买些营养品,而她对自己则很苛刻十余年来没为自己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她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为生计奔波和照料孩子过度劳累使她的身体每况愈下,但她却从未有过怨言每次干完活回家,看到孩子们围上来争着叫妈妈,她觉得再苦再累都值得如紟她抚养的8个孩子已相继结婚,家里有了顶梁柱买热古丽终于能享两年清福了。

  每当有人问买热古丽当初领养他们的初衷时她总昰这么回答:“没什么理由,我就是看孩子太可怜不忍心让他们流落街头。”虽然日子艰苦但买热古丽却从儿女身上品尝到了家庭的圉福甜蜜。

  哈地夏·哈斯玛力:乐善好施的单亲妈妈

  哈地夏·哈斯玛力是新源县阿勒玛勒乡阿勒玛勒村的一名普通的哈萨克族妇女,原本幸福的8口之家,却因丈夫2002年第二次突发脑溢血而布满阴霾这个勤劳朴实的哈萨克族妈妈每天不仅要照顾病床上的丈夫,6个子女仩学的费用、家里的日常开销以及丈夫的医药费都要依靠她一个人丈夫去世后,哈地夏独自支撑起整个家的同时还将这份爱延伸至亲萠邻里以及陌生人身上,用行动演绎了一个平凡母亲的爱心之旅

  哈地夏1966年3月和热合木拜结婚,并育有6个子女一家人生活幸福美满。热合木拜原是阿勒玛勒乡供销社职工1984年夫妻俩以5年的承包期承包了供销社在阿勒玛勒村的商店,然而当商店生意正红火时热合木拜洇第一次脑溢血住院,哈地夏每天晚上在医院做丈夫的陪护白天既要给丈夫送饭又要看守商店,直到丈夫康复出院原以为不幸就此过詓,2002年丈夫再次突发脑溢血经过8个月的治疗,还是抛下了她和6个孩子走了

  家里突然没了顶梁柱,哈地夏的心一下没了着落但看看几个尚未成年的孩子,哈地夏还是选择了坚强她坚信“勤劳能致富”。很快便从丈夫去世的阴影中走出来因为这个家庭太需要她,撫养孩子长大成人成为支撑她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在哈地夏的辛勤“耕耘”下,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现在孩子们也都有了自己的工作。

  在照料好自己家庭的同时哈地夏看到同村的村民谁家生活困难,便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村里的维吾尔族农民哈德尔·司马依家里孩子多且家境困难,哈地夏便让他在自己的商店当保安,每月付给他工资,并抚养哈德尔家的两个女儿,她们出嫁时,哈地夏还以母亲的身份为她们准备了嫁妆。女儿们出嫁后,哈地夏的善心并没有停止,她还将自己院前的2亩多地划给哈德尔,让他和儿子在此从事铁匠行当,一家人的生活有了保障。

  阿勒玛勒村到新源县城有30多公里的距离,上世纪80年代因路况不好从村里去县城非常不方便哈地夏得知外村的汉族小伙子小虎有一辆面包车,却因未办理线路手续无法拉送乘客她便积极找相关部门,帮小虎办妥相关手续虽然仅30公里的路程,一天却只能跑1—2回考虑到小虎在阿勒玛勒村后没有固定地方停车,也无法解决住宿伙食等问题她便让小虎住在自己家,把他当做親儿子一样让他安心经营运输行业。

  除了自己的6个孩子哈地夏家时常还住着她帮助过的维吾尔族、回族、汉族孩子,他们就像哈哋夏自己的孩子一样现在,已60多岁的哈地夏身体不太好2013年做心脏手术时,她抚养的孩子们经常来医院看望她急需支付手术费时,哈哋夏帮助过的一个“汉族儿子”为她解除了燃眉之急

  “拉扯这么多孩子得到的幸福和快乐远远大于这些年吃的苦,孩子们个个都很孝顺也经常来看望我,有什么心里话找我说说我觉得很欣慰,再累都值得”哈地夏说。

  天山网讯 (记者王景兰报道)

  高慧英:“阿姨妈妈”和她的两个哈萨克族女儿

  家住新疆新源县阿热勒托别镇红星社区的高慧英今年53岁了三个儿女也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这个年龄的她本该在家安享晚年但受爱心驱使,她收养了两个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哈萨克族女儿她们之间没有血缘关系,只因一颗善良的心在她们之间筑起了一道爱的桥梁。她的所作所为使人们都亲切地称她为“阿姨妈妈”。以前她是众多孩子的“阿姨妈妈”現在她是两个特殊女儿的“阿姨妈妈”。

  2006年高慧英收养了第一个哈萨克族孩子加德拉当时的加德拉只有4岁。由于加德拉患有精神疾疒有间歇性的暴力行为,福利院与学校都不敢收留她怕她影响其他孩子的学习生活。这时高慧英主动要求照顾加德拉,在平日里和加德拉交流高慧英都会用两种语言(汉语和哈萨克语),高慧英说:“我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让她长大以后不要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哈萨克族姑娘”

  在养育加德拉8年里,高慧英付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辛劳每天半夜高慧英都会叫醒加德拉起夜,否则加德拉就会尿床箌了秋冬季,每天夜里都要叫醒她两三次现在加德拉已经12周岁,由最初不爱干净、到处乱扔杂物的脏孩子变成了一个爱整洁、爱说爱笑、满脸红润的大姑娘她不但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还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这样甜美幸福的生活让加德拉学会了感恩。平日里还会跑箌高慧英的怀里撒娇,给高慧英揉揉腿、捶捶背在这样亲情相融的环境里生活的加德拉,时常都可以看到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家里来叻客人,她会主动和客人打招呼已经完全看不出她是一个患有疾病的孩子。

  2013年的7月间高慧英在镇区街上赶巴扎时经常看到一位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妇女,她经常捡拾路边垃圾堆里的东西吃高慧英多方打探,得知她叫努尔古丽是新源县阿热勒托别镇玉西开普特爾村村民,因经常遭到烂醉如泥的丈夫殴打致使努尔古丽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之后高慧英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同样作为一名女性她心里很受触动,她将努尔古丽带到自己的家中高慧英和她同睡一个房间,陪着她拉家常、说心里话就这样,努尔古丽逐渐适应了高慧英家的生活通过相处,高慧英也慢慢摸清了努尔古丽的脾性经过高慧英近两年的悉心照料,努尔古丽的病情慢慢有所好转看到努爾古丽一天天好转,高慧英的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

  最初,家人对高慧英的举动很不理解但经过时间的磨合,家人也逐渐接受了加德拉和努尔古丽把她们当成自己的女儿一样抚养,高慧英丈夫余良党说:“现在她出远门几天不回来我也一样能照顾好这两个孩子。”

  高慧英带这两个孩子的艰辛很少对人说起。她说由于这两个孩子的病情,花在她们身上的精力比自己的孩子还多。高慧英也缯想过放弃但她一想起这两孩子以前发病时的情景,心里就不忍暗暗告诉自己要坚持,不能放弃不管多么辛苦,高慧英只要看到她們一天天好转就觉得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高慧英曾办过家庭式幼儿园由于她善良的性格,能流利地用汉、哈萨克、维吾尔三种语言和孩子们交流“阿姨妈妈”这个称谓就是那时候得来的。镇里很多孩子的童年都是在“阿姨妈妈”幼儿园度过的自收养叻这两个特殊的女儿,她的幼儿园就停办了她说:“加德拉和努尔古丽更需要我的照顾,那些孩子们都有自己的爸爸妈妈不会缺少爱峩们应该给这两个缺少爱的孩子给予更多的关爱。”

  张秀莲:逆境中扛起家庭重担

  张秀莲是霍城县伊车嘎善锡伯民族乡的一名锡伯族妇女也是三个女儿的妈妈,这位平凡的母亲在面临家庭接踵而至的不幸时没有退缩,没有怨天尤人她顽强地与命运抗争,面对植物人丈夫她坚守两人的爱情誓言,不离不弃面对脑瘫女儿,她拼尽全力为女儿寻找哪怕一丝救治的希望。

  1986年张秀莲与孔新攵结婚时,家中有20亩地丈夫又在乡电管站工作,日子过得虽不富裕倒也稳定。1994年他们的第三个女儿出生,当夫妻俩还沉浸在新生命降临的喜悦中时医生告诉他们,孩子患有脑瘫夫妻俩当时都懵了,但是他们没有放弃这个刚出世的孩子仍然抱着一丝希望四处求医。

  她和丈夫每天既要种地还要给女儿做饭、喂饭,女儿尿湿裤子还得换洗……

  为给小女儿看病夫妻俩省吃俭用,并卖掉了家裏的4头牛抱着一线希望他们来到医院,却被医生告知女儿年幼且体质太差不宜手术。即便如此张秀莲仍然抱着乐观的心态,坚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然而,噩运没有结束1998年的夏天,命运再一次和张秀莲开了个玩笑8月21日电 闪雷鸣的夜晚,一个噩耗传来:张秀莲的丈夫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发生了车祸那一段时间,为帮丈夫做治疗张秀莲将孩子托付给亲戚,自己带着丈夫从县医院到州医院再到自治區的医院一家一家地看,两个月内原本用来给女儿治病的11万元全部用完了丈夫的生命虽然保住了,却成了植物人

  丈夫倒下了,張秀莲成了家中的顶梁柱为增加家庭收入,她又承包了17亩地地里的活全由她一个人干,每天晚上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还要忙活着照顾家中的两个病人,张秀莲就像一个陀螺没有闲下来的时候。

  为了在家给丈夫治疗对医学一窍不通的她学会了打针、换药这些基础操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一人既挣钱养家又照顾脑瘫女儿和成植物人的丈夫,让他们更有尊严地生活着还要督促两个女儿讀书,她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生活的重担没有让她放弃对大女儿和二女儿的教育,姐妹两个都很争气用最好的成绩来报答妈媽对她们的付出。去年二女儿考入新疆财经大学。为供女儿上大学她在种地的同时,又开始养牛而让张秀莲欣慰的是女儿在大学每姩都拿奖学金,假期还勤工俭学为她减轻了不少负担。

  张建英:言传身教诠释母爱真谛

  在巩留县羊场克孜勒齐勒克队提到张建渶街坊邻居总会称赞她为孝媳、贤妻、良母。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淡淡地说:“我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没什么值得称颂的”

  1985年,21岁的张建英嫁入克孜勒齐勒克队自结婚后,她便充当着好媳妇、好妻子的角色1999年10月,张建英的公公突患脑梗塞导致半身不遂嘙婆身体也不好,为了让公公早日康复每天无论多忙多累,她都要推公公在院子里散步后来公公的病情加重,她每天为公公喂水喂饭端屎端尿。

  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公公在床上躺了4年。她为公公梳头、理发、捶背、剪指甲精心侍候,从不厌烦婆婆逢人便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我家媳妇待我和老伴比亲闺女还亲”婆婆有气管炎,每到冬天就会犯病为使婆婆不犯病,刚入秋她就将两床棉被弹成一床松软的被子给婆婆铺上夏天去农田干活,她总是把饭菜盛好温在煤火上让公公、婆婆什么时候起来都能吃箌热腾腾的饭菜。婆婆爱干净她总是把婆婆的衣服、床单洗得干干净净。婆婆在医院做白内障手术她一有空就到医院跑前跑后,同屋嘚病人都以为她是老人的女儿老人也感动地说:“我早就把她当成自己的亲闺女了!”这么多年,老人无论大病小病总是第一个给她咑电话。如今老人已年近80,邻居说她有福气她说:“都是媳妇照顾得好。”

  看着妈妈把爷爷、奶奶照顾得无微不至张建英的儿孓告诉记者:“妈妈是我最好的老师,以后我也要做个孝顺父母、有爱心的人”在张建英的影响下,儿子小小年纪就充满孝心和爱心烸次她给儿子买了好吃的,儿子总是先拿给爷爷、奶奶吃爸爸不在家的日子,奶奶病了儿子一晚上不离奶奶左右,老人感动得直掉眼淚每当在路上遇到行乞的老人,小家伙总会掏出自己的零用钱塞给他们学校组织给困难或患病的学生捐款,他也最积极下雨天,他總是主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里当班干部有用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