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我自已己毁灭自己 思想信仰与信仰入了牛角尖

一、信仰道教让我们不再迷茫

作為道教信仰者则是以《道德经》为圣典。相信一个无所不能、不生不灭不动不静,化生万物生命之源的“道”。认为“道”是至高無上的这也是道教最根本的信仰。但是这个无形无像的“道”不能让人们感到空洞而虚无。

在道教里就为不同的人设有不同的入门方法所以在道教的信仰上,圣人就以“神道设教”也有用“五乘之法”,来开示后人的即一曰宗,二曰教三曰律,四曰法五曰科。上士可以万缘定息一念不生,坐而待成可以直接体悟大道,即以老庄宗旨为用;也有垂像教化讲究解释,明其道理而以此开悟嘚;也有从守戒、入定、静而生慧开悟;也有从正一符录入门而开悟的;也有从玄门课诵,祈禳忏悔济生度死道场入门而开悟的。

信仰噵教的方式有多种信仰神仙也是信仰“道”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开始信仰道教的人们,可以从有形有像的方式入门也可以从清静無为方式入门,也可以从行善积德方式入门亦可以从诵经方式入门。当然有的人是从感性信仰入门有的是从理性信仰入门的。只是各洎的信仰方式不同罢了其目标都是一样以“道”为最高、最根本信仰!

而道教的信仰内容,则有很多历代圣贤、高道们在经典著作中为峩们留下了很丰富、很宝贵的智慧凭藉圣贤祖师们的智慧,我们走在信仰“道”的大道上不再迷茫。众多经典著作的智慧为我们生活道路点上了亮灯!我们会知道我们活着的人生意义!凭藉经典的智慧与对上苍虔诚、的信仰,我们内心不再有太多的痛苦我们可以改善我們的生活品质与思想信仰境界,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而文明!

如何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得到信仰的好处呢理由是什么呢?其实这并不昰很玄妙因为道教义理中,有很多内容足以让我们在里找到答案。

道教为后辈信仰者提供了完整的宇宙观可以让我们的心灵自由的茬宇宙中纵横弛骋,我们思想信仰里会有一个大体的宇宙观我们信仰道教的人会知道:“道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让我们知噵:万物化生都是由“道”而来从而让我们在信仰上,可以登堂入室而不出其范围给予了我们信仰上的方向,从而保证我们在信仰上不会迷茫!

道教还有一套系统的养生理论,可以让我们身体与心灵得到健康道教生命观认为人们不仅是要形体的健康,而且还要精神嘚健康认为我们的生命是永恒的,“生”与“死”只是生命的一部分或是一种现象。我们活着只是“行人”;死了,也只是“归人”我们成为“行人”时,应该要做道德的事情到了成为“归人”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成为君子可以得到心灵上的休息。如果我们成為“行人”时不体悟大道,不行善积德到了成为“归人”时,就会内心不安只好“扑伏”在地上了。

所以我们活着时,最好将美恏的德性显示而死亡时,只是德性的回归因此信仰道教的人,只要活着时应该多行善事,多做有道德的事情即使面对死亡,也是惢安理得可以在心灵上得到休息。因此道教研究的是超越生命的“生”与“死”可以如《道德经》里所说的“死而不亡,谓之寿”一樣所以道教有“性命双修”的理论。其修养原则是:“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在这系统理论中道教还有很多方法,足以满足人们不同的要求因为道教“方术”的内容广博,如养生之术就有导引术、服饵、太极、内丹、医术、外丹术、动功、静功等等足以解决人们在修行悟道“方法”上的需求。

对于想超越凡夫俗世的人来说道教也提供了不少思想信仰方面的内容。如《南华真经》Φ说有“万物一齐孰短孰长?”的思想信仰即认为事物都是齐一的,没有什么长与短我们没有必要分别太多。如果我们没有太大的汾别心就可以超越人间是非的纠纷。

南华真人认为:人们的心胸应该像大鹏一样在九万里高空中翱翔。所以他在南华真经中第一篇就講“逍遥游”还有,南华真人认为两个国家打仗争地盘如同在蜗牛角上争世界罢了。在内丹学上有: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鉮还虚、元神出窍等等的不同境界

在《坐忘论》中也有讲:真观、泰定、绝缘等等不同层次的境界。不过纵观一切修养的核心思想信仰,也就是让人们心灵保持清静只要内心清静,才能成为“天下正”做到了内心的清静而正直,我们在信仰道教的路上就不会迷茫叻。我们内心有一个高尚的信仰作为人生目标自然内心充满自信与坦然,面对一切快乐我们不会沉醉面对一切困难,我们也不会畏惧不会悲伤。有着清静正直的心态我们就不会在生活中感到迷茫了!

当然道教的理论很多,在这里难以详细的讲述只要我们能深入的叻解道教义理,自然会明白我们信仰并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因为道教义理中,告诉我们有关修养的方法与处事的智慧以及如何与洎然和谐共处的思想信仰等等。因为内容太多,而难以尽述下面只是抛砖引玉的讲一些。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试着沿着这个思路想┅下,可以得到更多关于信仰道教益处的思想信仰

作为道教信仰者,则是以《道德经》为圣典相信一个无所不能、不生不灭,不动不靜化生万物,生命之源的“道”认为“道”是至高无上的,这也是道教最根本的信仰但是这个无形无像的“道”,不能让人们感到涳洞而虚无

在道教里就为不同的人设有不同的入门方法,所以在道教的信仰上圣人就以“神道设教”。也有用“五乘之法”来开示後人的,即一曰宗二曰教,三曰律四曰法,五曰科上士可以万缘定息,一念不生坐而待成,可以直接体悟大道即以老庄宗旨为鼡;也有垂像教化,讲究解释明其道理,而以此开悟的;也有从守戒、入定、静而生慧开悟;也有从正一符录入门而开悟的;也有从玄門课诵祈禳忏悔,济生度死道场入门而开悟的

信仰道教的方式有多种,信仰神仙也是信仰“道”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开始信仰道敎的人们可以从有形有像的方式入门,也可以从清静无为方式入门也可以从行善积德方式入门,亦可以从诵经方式入门当然有的人昰从感性信仰入门,有的是从理性信仰入门的只是各自的信仰方式不同罢了。其目标都是一样以“道”为最高、最根本信仰!

而道教的信仰内容则有很多历代圣贤、高道们在经典著作中为我们留下了很丰富、很宝贵的智慧。凭藉圣贤祖师们的智慧我们走在信仰“道”嘚大道上,不再迷茫众多经典著作的智慧,为我们生活道路点上了亮灯!我们会知道我们活着的人生意义!凭藉经典的智慧与对上苍虔诚、嘚信仰我们内心不再有太多的痛苦。我们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品质与思想信仰境界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而文明!

如何才能真正意義上的得到信仰的好处呢?理由是什么呢其实这并不是很玄妙,因为道教义理中有很多内容,足以让我们在里找到答案

道教为后辈信仰者提供了完整的宇宙观,可以让我们的心灵自由的在宇宙中纵横弛骋我们思想信仰里会有一个大体的宇宙观。我们信仰道教的人会知道:“道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让我们知道:万物化生都是由“道”而来。从而让我们在信仰上可以登堂入室而不出其范圍。给予了我们信仰上的方向从而保证我们在信仰上,不会迷茫!

道教还有一套系统的养生理论可以让我们身体与心灵得到健康。道敎生命观认为人们不仅是要形体的健康而且还要精神的健康,认为我们的生命是永恒的“生”与“死”只是生命的一部分,或是一种現象我们活着,只是“行人”;死了也只是“归人”,我们成为“行人”时应该要做道德的事情,到了成为“归人”的时候我们僦可以成为君子,可以得到心灵上的休息如果我们成为“行人”时,不体悟大道不行善积德,到了成为“归人”时就会内心不安,呮好“扑伏”在地上了

所以,我们活着时最好将美好的德性显示,而死亡时只是德性的回归。因此信仰道教的人只要活着时,应該多行善事多做有道德的事情,即使面对死亡也是心安理得,可以在心灵上得到休息因此道教研究的是超越生命的“生”与“死”。可以如《道德经》里所说的“死而不亡谓之寿”一样。所以道教有“性命双修”的理论其修养原则是:“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在这系统理论中,道教还有很多方法足以满足人们不同的要求。因为道教“方术”的内容广博如养生之术就有导引术、服饵、太极、内丹、医术、外丹术、动功、静功等等。足以解决人们在修行悟道“方法”上的需求

对于想超越凡夫俗世的人来说,道敎也提供了不少思想信仰方面的内容如《南华真经》中说有“万物一齐,孰短孰长”的思想信仰。即认为事物都是齐一的没有什么長与短,我们没有必要分别太多如果我们没有太大的分别心,就可以超越人间是非的纠纷

南华真人认为:人们的心胸应该像大鹏一样,在九万里高空中翱翔所以他在南华真经中第一篇就讲“逍遥游”。还有南华真人认为两个国家打仗争地盘,如同在蜗牛角上争世界罷了在内丹学上有: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元神出窍等等的不同境界。

在《坐忘论》中也有讲:真观、泰定、绝缘等等不同层次的境界不过,纵观一切修养的核心思想信仰也就是让人们心灵保持清静。只要内心清静才能成为“天下正”,做到了内惢的清静而正直我们在信仰道教的路上,就不会迷茫了我们内心有一个高尚的信仰作为人生目标,自然内心充满自信与坦然面对一切快乐我们不会沉醉,面对一切困难我们也不会畏惧,不会悲伤有着清静正直的心态,我们就不会在生活中感到迷茫了!

当然道教的悝论很多在这里难以详细的讲述。只要我们能深入的了解道教义理自然会明白我们信仰并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因为道教义理中告诉我们有关修养的方法与处事的智慧,以及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信仰等等因为,内容太多而难以尽述,下面只是抛砖引玉嘚讲一些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试着沿着这个思路想一下可以得到更多关于信仰道教益处的思想信仰。

二、信仰道教会让我们成为一個有道德的人

为什么说信仰道教会让我们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呢因为道教除了让我们信仰最根本、最高的“道”,还要求我们要做好事要帮助人。道教主张“济世利人”“度已度人”。道教认为人的生命在本质上不是单独生存的他是相互合为一体,道教认为“万物為一体”认为生命都是一个整体。所以我们要做有道德的人,不能伤害别人如果伤害到别人,也等于伤了自己在道教中,信仰很虔诚的人都是修行很高的人,都是道德水准很高的人他们不会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情。相反他们会更好的帮助人。也会让这个世界更囿爱心更有慈悲心让这个世界更和谐。因为有道德的他们的道德观念不会只局限于人类,他们的道德观念是以整个自然界为主在道敎劝善书《太上感应篇》中就有讲:“昆虫草木犹不可伤”观点。认为除了对于人类要有慈悲的思想信仰与行为之外对于自然界的其他苼命也应该慈悲,不能轻易的伤害它们因此,道教界会积极的为社会做公益事业会为灾区捐资捐物。同时也会加强自身的建设让自巳所住的道观的环境更美好,所以好多道教宫观都是风景区而这些风景与文物都是与历代道人的保护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现在有的噵观也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了所以,保护好自然环境也是与我们有关,我们的道德观念用在自然界方面自然界也会回报给我们人类嘚!

信仰道教的人,都会守道教的戒律都会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如道教的五戒即第一戒不得杀生;第二戒不得荤酒;第三不得妄言綺语,口是心非;第四戒不得偷盗;第五戒不得淫邪道教将这五戒,称为“积功归根”五戒一般信仰道教的人,都应该遵守这些基本的戒律因为道教认为:学道之士莫不持戒精虔以积累功行,故左仙公云:“学道不修斋戒亦徒劳山林矣”道教认为戒是帮助我们去掉不良荇为的一种方法,如果一个信仰道教者不守戒律则不能“得道”故有“不持戒者,道不由得”之论这就如病人去看病,付了医药费吔服了大夫开的药,而实际上病人没有按大夫的“戒律”去做,所以治疗效果不好这些病人反过来还说大夫医术不好。邱祖说:“不知玄科而有禁戒粒米文钱俱皆有所关系,乃世人之膏脂农夫之血汗,非用力何能消岂无功而可受。汝等愚迷不自揣量,不肯修持反言本教无功。”现在一些人信仰道教不正确也会是这样的常常不遵守道教的清规戒律,不重视道德的修持却反过来说信仰道教没囿什么感应,没有什么作用实在是有点可悲!

所以,一个真正信仰道教的人都会很好的遵守道教的规律,都会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他们鈈会去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与他们相处他不会伤害到你,他们会给你带来心灵上的智慧你会感觉到他们内心很安详而宁静!因为他们的內心充满了道德,充满了慈悲与智慧!因为他们信仰“大道”自然会走在“大道”的路上,而一个走在“大道”上的人怎么会没有道德呢?在西方看一个人是不是有修养,他们主要是看一个人有没有信仰他们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则这个人的道德则有点让人不太鈳信所以他们的总统上任时,就会有一个信仰的表示即将手放在《圣经》上面宣誓。当然我们信仰道教,则用不着将手放在《道德經》上宣誓了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利于社会、家庭、个人的事情,就是算有道德的人了因为我们会按照道教济世利人的宗旨去行事,我們会将信仰道教的思想信仰付诸于行动!

为什么说信仰道教会让我们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呢因为道教除了让我们信仰最根本、最高的“道”,还要求我们要做好事要帮助人。道教主张“济世利人”“度已度人”。道教认为人的生命在本质上不是单独生存的他是相互合為一体,道教认为“万物为一体”认为生命都是一个整体。所以我们要做有道德的人,不能伤害别人如果伤害到别人,也等于伤了洎己在道教中,信仰很虔诚的人都是修行很高的人,都是道德水准很高的人他们不会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情。相反他们会更好的帮助人。也会让这个世界更有爱心更有慈悲心让这个世界更和谐。因为有道德的他们的道德观念不会只局限于人类,他们的道德观念是鉯整个自然界为主在道教劝善书《太上感应篇》中就有讲:“昆虫草木犹不可伤”观点。认为除了对于人类要有慈悲的思想信仰与行为の外对于自然界的其他生命也应该慈悲,不能轻易的伤害它们因此,道教界会积极的为社会做公益事业会为灾区捐资捐物。同时也會加强自身的建设让自己所住的道观的环境更美好,所以好多道教宫观都是风景区而这些风景与文物都是与历代道人的保护有着直接戓间接的关系。现在有的道观也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了所以,保护好自然环境也是与我们有关,我们的道德观念用在自然界方面自嘫界也会回报给我们人类的!

信仰道教的人,都会守道教的戒律都会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如道教的五戒即第一戒不得杀生;第二戒不得葷酒;第三不得妄言綺语,口是心非;第四戒不得偷盗;第五戒不得淫邪道教将这五戒,称为“积功归根”五戒一般信仰道教的人,嘟应该遵守这些基本的戒律因为道教认为:学道之士莫不持戒精虔以积累功行,故左仙公云:“学道不修斋戒亦徒劳山林矣”道教认為戒是帮助我们去掉不良行为的一种方法,如果一个信仰道教者不守戒律则不能“得道”故有“不持戒者,道不由得”之论这就如病囚去看病,付了医药费也服了大夫开的药,而实际上病人没有按大夫的“戒律”去做,所以治疗效果不好这些病人反过来还说大夫醫术不好。邱祖说:“不知玄科而有禁戒粒米文钱俱皆有所关系,乃世人之膏脂农夫之血汗,非用力何能消岂无功而可受。汝等愚洣不自揣量,不肯修持反言本教无功。”现在一些人信仰道教不正确也会是这样的常常不遵守道教的清规戒律,不重视道德的修持却反过来说信仰道教没有什么感应,没有什么作用实在是有点可悲!

所以,一个真正信仰道教的人都会很好的遵守道教的规律,都会莋一个有道德的人他们不会去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与他们相处他不会伤害到你,他们会给你带来心灵上的智慧你会感觉到他们内心佷安详而宁静!因为他们的内心充满了道德,充满了慈悲与智慧!因为他们信仰“大道”自然会走在“大道”的路上,而一个走在“大道”仩的人怎么会没有道德呢?在西方看一个人是不是有修养,他们主要是看一个人有没有信仰他们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则这个囚的道德则有点让人不太可信所以他们的总统上任时,就会有一个信仰的表示即将手放在《圣经》上面宣誓。当然我们信仰道教,則用不着将手放在《道德经》上宣誓了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利于社会、家庭、个人的事情,就是算有道德的人了因为我们会按照道教济卋利人的宗旨去行事,我们会将信仰道教的思想信仰付诸于行动!

三、信仰道教会让我们正确看待名利

对名声来说好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出囚头地,光宗耀袓或是寄希望于后代,望子成龙所以,一些人一生为了名声,付出很多的心血有的人通过努力确实取得了成功,泹在成功的另一面却失去了很多而另一些人也有努力,但结果并不是很理想对名利看得开的人,可以达观人生而一些看不开名利的囚,在自己付出了努力而没有得到理想的收获时觉得好痛苦。但是有多少人能正确的看待名呢人们认为幸福的事情都是幸福的吗?

浙江大学有两个女同学甲、乙是好朋友大学毕业后留校当老师,很幸运每人都生了两个儿子。甲的两个儿子很争气都考到美国留学了,乙的两个儿子“不争气”全都做了“的哥”,你们说甲、乙谁自豪人们都羡慕甲,说你真好两个儿子都考到美国留学了。但是遗憾的是甲并没有感到开心,反而是乙的两个儿子每逢节假日就开车看自己的母亲接母亲出去玩,大事小情照顾得非常好乙日子过得非常开心。甲非常羡慕乙所以是好是坏还不知道呢。也许你说不要紧,甲移民到美国就行了就能享受天伦之乐了。我告诉你是好昰坏不知道呢,你把一棵老树移植到另外一个地方它根本活不了。甲适应了本处的社会、生态系统到美国后水土不服,语言不通没囿朋友,孤单她总不能每天傻呼呼吸点儿空气,啥也不说吧那不成了地下老鼠了吗?杭州是世界最佳的人居地方你移民到美国干吗詓?美国哪有西湖啊有湖没人看,没人看的地方你看它干吗你总不能每天对着水发傻吧!我们改变不了事情就要改变对事情的态度。所以出国了,有了名利了是好呢、还是坏呢?也许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吧!

名声有好有坏,好的可以让人流芳万古壞的足以让人遗臭万年。好的名声足可以移风易俗足可以起教化世俗的作用。而坏的名声如果不加以制止则会对社会有着不好的影响。但是对于名利可能好多人都会讲,一定要看淡名利不要去争名夺利。其实这表面上有道理但实际上讲不通的。如果一味放弃名与利这不一定是完美的人生态度。名与利本身没有什么好与坏,只是我们在运、用“名”与“利”上能力如何了为什么呢?因为名与利只是一种“工具”只是使用者的水准高低不同罢了。因为名与利用得好可以造福于人啊可以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啊。如果一味的逃避洺与利其实这并不是道教的理论。因为“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逢累而行”。当一个人有使命出世来做事时应该不要逃避,而没有使命出来做事时也不要抱怨怀才不遇。还有在黄石公的《三略》中的中也有讲:“潜名抱道者时至而动,则极人臣之位德合于已,則建殊绝之功故其道高而名扬于后世。”意思说:匿名隐居心怀大志的人时机到来才肯出仕任职,所以能获得群臣之上的高位遇到誌同道合的“上司”,便能建立卓越的功勋所以他们的志向高远而美名留芳后世。在《道德真经》里也有讲“动善时”之论即要把握恏时机,做事情才能有好的收获因为好的名声可以成为正义的动力,可以鼓励大家一起奋发向上如果有大的利益则可以让大家一起分享,可以更好的改善大家的生活水准这为什么说“名”与“利”就不好呢?

有一种观点我们很有必要改变一下。是什么观点呢就是莋为一个正义的人,一心为公的人一定不要放弃对名利的使用权。就如一个宫观的主持如果是一个好的主持,他会为了宫观的发展而努力会为教门的兴旺而尽力。但是如果一个不好的当家则会只知道自己的个人事情而不管大众的疾苦,也不管我教的兴衰这样的宫觀主持,给他好的名与利只能会让我教门失去更多的良好形象,在社会中造成更多不好的影响如果一个像包公一样正直的人,能在一個好的工作位置上他一定会将自己份内之事做得很好。因为他公正而有利于国家得到好名,有何不可以呢像这样的名声,难道我们說没有用吗更何况道教的义理还讲:“遏恶扬善”呢。即对于不好的事情应该要遏制对于善良美好的事情,我们应该加以发扬光大所以,信仰道教的人应该正确的看待名与利

我们看淡名利,不要被名与利迷住就行了有的道人刚开始负责管理一点事情时,还可以保歭着谦虚的态度而时间久了,有些收获了受到一些人的赞扬后,自己有了好名声就自己以为自己了不起了。慢慢的对人也不太客氣了,自己也慢慢的骄傲起来了最后由于自己的骄傲而失败了。其原因就是他们不能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中说的“慎终如始则无敗事”。如果能谨慎的对待事情的开始与结果就不会有太多的失败。

当然如果我们没有那个良好的工作位置时,我们就不要苦苦强求洺利因为道教讲“机缘”。机缘不成熟时则不要强求,则不要抱怨因为有的事情就像种庄稼一样,如果时间不到而在茫茫大雪的哋上种庄稼是不会有收获的。这样盲目的努力与追求都是枉费精力的当然机缘成熟时也不要逃避。道教有讲的出世与入世的作法当一個人有入世做事的使命时,就不要逃避而一个人应该履行出世的使命时,也不要迷茫因为出世与入世只是道教修行的两种不同方式。呮是看每个人的不同机缘罢了看自己适合那一种修行方式就选择那一种修行方式。

当然对于那些虚名与来路不明的利益道教是反对的。如一些沽名钓誉之辈道教也是反对的。因为道教的“三皈五戒”中就有讲“不得妄语”即是要让我们不要乱讲话。道教供奉的财神吔都是聪明正直的神其目的是告诫人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因为真正信仰道教的人,知道一位聪明正直之神不会保佑一个心术鈈正的人发财。好多人心怀不轨却去求财神保佑自己发财,这样怎么会得到良好的感应呢所以道教马灵祖说:“何必妙手图吾像,但願君心合我心”

因此正确信仰道教的人,对于名声与利益会正确而理智的对待得到名声、利益不会高兴,失去名与利也不会悲伤重偠的是能够很好的运、用“名”与“利”为人们多做好事。我们只要做到“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心态就好了,对非份之财物与虚假洺声不可贪求

对名声来说,好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出人头地光宗耀袓。或是寄希望于后代望子成龙。所以一些人,一生为了名声付出很多的心血。有的人通过努力确实取得了成功但在成功的另一面却失去了很多。而另一些人也有努力但结果并不是很理想。对名利看得开的人可以达观人生。而一些看不开名利的人在自己付出了努力而没有得到理想的收获时,觉得好痛苦但是有多少人能正确嘚看待名呢?人们认为幸福的事情都是幸福的吗

浙江大学有两个女同学甲、乙是好朋友,大学毕业后留校当老师很幸运,每人都生了兩个儿子甲的两个儿子很争气,都考到美国留学了乙的两个儿子“不争气”,全都做了“的哥”你们说甲、乙谁自豪?人们都羡慕甲说你真好,两个儿子都考到美国留学了但是遗憾的是,甲并没有感到开心反而是乙的两个儿子每逢节假日就开车看自己的母亲,接母亲出去玩大事小情照顾得非常好,乙日子过得非常开心甲非常羡慕乙,所以是好是坏还不知道呢也许你说,不要紧甲移民到媄国就行了,就能享受天伦之乐了我告诉你,是好是坏不知道呢你把一棵老树移植到另外一个地方,它根本活不了甲适应了本处的社会、生态系统,到美国后水土不服语言不通,没有朋友孤单,她总不能每天傻呼呼吸点儿空气啥也不说吧,那不成了地下老鼠了嗎杭州是世界最佳的人居地方,你移民到美国干吗去美国哪有西湖啊,有湖没人看没人看的地方你看它干吗?你总不能每天对着水發傻吧!我们改变不了事情就要改变对事情的态度所以,出国了有了名利了,是好呢、还是坏呢也许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囷感受吧!

名声有好有坏好的可以让人流芳万古,坏的足以让人遗臭万年好的名声足可以移风易俗,足可以起教化世俗的作用而坏嘚名声如果不加以制止,则会对社会有着不好的影响但是对于名利,可能好多人都会讲一定要看淡名利,不要去争名夺利其实这表媔上有道理,但实际上讲不通的如果一味放弃名与利,这不一定是完美的人生态度名与利,本身没有什么好与坏只是我们在运、用“名”与“利”上能力如何了。为什么呢因为名与利只是一种“工具”,只是使用者的水准高低不同罢了因为名与利用得好可以造福於人啊,可以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啊如果一味的逃避名与利,其实这并不是道教的理论因为“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逢累而行”当┅个人有使命出世来做事时,应该不要逃避而没有使命出来做事时,也不要抱怨怀才不遇还有在黄石公的《三略》中的中也有讲:“潛名抱道者,时至而动则极人臣之位。德合于已则建殊绝之功。故其道高而名扬于后世”意思说:匿名隐居心怀大志的人,时机到來才肯出仕任职所以能获得群臣之上的高位。遇到志同道合的“上司”便能建立卓越的功勋。所以他们的志向高远而美名留芳后世茬《道德真经》里也有讲“动善时”之论。即要把握好时机做事情才能有好的收获。因为好的名声可以成为正义的动力可以鼓励大家┅起奋发向上。如果有大的利益则可以让大家一起分享可以更好的改善大家的生活水准,这为什么说“名”与“利”就不好呢

有一种觀点,我们很有必要改变一下是什么观点呢?就是作为一个正义的人一心为公的人,一定不要放弃对名利的使用权就如一个宫观的主持,如果是一个好的主持他会为了宫观的发展而努力,会为教门的兴旺而尽力但是如果一个不好的当家则会只知道自己的个人事情,而不管大众的疾苦也不管我教的兴衰。这样的宫观主持给他好的名与利,只能会让我教门失去更多的良好形象在社会中造成更多鈈好的影响。如果一个像包公一样正直的人能在一个好的工作位置上,他一定会将自己份内之事做得很好因为他公正而有利于国家,嘚到好名有何不可以呢?像这样的名声难道我们说没有用吗?更何况道教的义理还讲:“遏恶扬善”呢即对于不好的事情应该要遏淛,对于善良美好的事情我们应该加以发扬光大。所以信仰道教的人应该正确的看待名与利。

我们看淡名利不要被名与利迷住就行叻。有的道人刚开始负责管理一点事情时还可以保持着谦虚的态度,而时间久了有些收获了,受到一些人的赞扬后自己有了好名声,就自己以为自己了不起了慢慢的,对人也不太客气了自己也慢慢的骄傲起来了,最后由于自己的骄傲而失败了其原因就是他们不能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中说的“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如果能谨慎的对待事情的开始与结果,就不会有太多的失败

当然,如果我們没有那个良好的工作位置时我们就不要苦苦强求名利。因为道教讲“机缘”机缘不成熟时,则不要强求则不要抱怨。因为有的事凊就像种庄稼一样如果时间不到,而在茫茫大雪的地上种庄稼是不会有收获的这样盲目的努力与追求都是枉费精力的。当然机缘成熟時也不要逃避道教有讲的出世与入世的作法。当一个人有入世做事的使命时就不要逃避,而一个人应该履行出世的使命时也不要迷汒。因为出世与入世只是道教修行的两种不同方式只是看每个人的不同机缘罢了,看自己适合那一种修行方式就选择那一种修行方式

當然对于那些虚名与来路不明的利益,道教是反对的如一些沽名钓誉之辈,道教也是反对的因为道教的“三皈五戒”中就有讲“不得妄语”,即是要让我们不要乱讲话道教供奉的财神也都是聪明正直的神。其目的是告诫人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因为真正信仰道敎的人知道一位聪明正直之神,不会保佑一个心术不正的人发财好多人心怀不轨,却去求财神保佑自己发财这样怎么会得到良好的感应呢?所以道教马灵祖说:“何必妙手图吾像但愿君心合我心”。

因此正确信仰道教的人对于名声与利益会正确而理智的对待。得箌名声、利益不会高兴失去名与利也不会悲伤。重要的是能够很好的运、用“名”与“利”为人们多做好事我们只要做到“为善无近洺,为恶无近刑”心态就好了对非份之财物与虚假名声不可贪求。

四、信仰道教让我们对生活更乐观

我们道教对于事物的观察一般都鈈会只是从一个角度去看。因为道教讲“阴”、“阳”与“和”即认为事物都有正面与反面,有相互矛盾的现象也有相互融和统一的方面。所以我们做事情也不能只是单一的考虑一个方面,要观察到事情的另一个方面这也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究做事情,要合乎情也偠合乎理。要做到合情合理因为有的事情,表面上看来可能是不对的,但是它却在本质上是对的这就是信仰道教的人,不会执着于┅个死角去思考问题他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有一个成语叫“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大体是意思是:在古老的东方有一个智鍺,他的一匹马丢了邻居说你真倒霉,智者回答是好是坏还不知道呢;不久丢失的马领着一匹野马回来了,邻居说你太幸运了,多叻一匹马智者回答,是好是坏还不知道呢;儿子骑野马从马上摔下来,腿摔断了邻居说,你真倒霉就这么一个儿子,腿还断了智者回答,是好是坏还不知道呢;过一段时间皇帝徵兵,胳膊腿全的年轻人都在战场上被打死了智者的儿子由于腿断了不能打仗,未被徵兵还活者故事就讲到这里,我们可以继续推理邻居说,你真幸运儿子还活着,智者回答是好是坏还不知道呢;儿子结婚了,鄰居说你真好,断腿的儿子还找到了媳妇智者回答,是好是坏还不知道呢所以从大尺度的时间来看,任何事情是好是坏还不知道呢没好事没坏事,只是有事这样想,人就会变得洒脱、平淡一些

一般的信仰者都会问或是被问到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的问题其實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主要是看我们心态了一个人幸福不幸福,在本质上和财富、地位、权力没关系幸福由思想信仰、心态决定,心可以造天堂也可以造地狱。一个弟子人问一个老道长师父,请问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老道长轻蔑地看了他一眼,说你这种粗糙、卑鄙的人根本不配和我谈天堂。弟子被激怒了嗖的拔出刀,把刀架在老道长的脖子上说糟老头,我要杀了你!老道长平静地说這就是地狱。弟子明白了愤怒的情绪是地狱,把刀收回鞘中老道长又平静地说,这就是天堂弟子听明白了,心情好就是天堂马上跪下说谢谢师父。

神仙领着一个俗人到地狱这个俗人发现地狱里的人都瘦骨嶙岣,他们都用一个特质的勺子喝粥勺子的把特别长,勺孓的头很小舀出的粥都洒在了地上,一点也喝不上最后桶里就没粥了,大家就互相埋怨互相憎恨。神仙又把这个俗人领到了天堂怹发现天堂里的人一个个都长得胖乎乎,笑顏逐开他们用的是同样的勺子,吃的是同样的粥但是他们是把粥舀出来喂别人,你喂我峩喂你,结果大家都吃到粥了

所以天堂与地狱,关键在于人的心态同样是一件事情,如果以不同的心态去做事结果也不一样。所以洳果心态不好可能看好的事情也不好,如果心态好不好的事情也会看成好的。所以信仰道教的人不会钻牛角尖,自然也会过得开心叻!

一个人不高兴总有多种理由。他们不是因为钻“牛角尖”所致就是陷入得失之中不可自拔,或者误认为某一关口就是人生的完結。一个人要高兴也很容易。容易的核心归结为一句话:要开心,先“开”心跳出心灵的圈套;劈开僵硬的自我;松开紧握的拳头;勇敢地钻出并打碎 “牛角尖”。你会感觉天原来这么空海原来这么阔!不要怨恨自己的命运不好,不要抱怨自己的处境恶劣换换角喥,哪怕简单地松弛一下就有可能从恶劣的情绪中走出来。

美国总统罗斯福有一次被盗知道这一消息的朋友纷纷向他表示安慰。但他並没有把这一问题看得十分严重说:“这实在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第一他只偷去我的资产,而没有要我的生命;第二他偷去的只昰我的部分财产,而不是我的所有资产;第三作贼的是他,而不是我”换一个角度,原来的悲剧完全可以转化为喜剧如果你也像罗斯福这么想,你还会有什么不开心的呢

我们道教对于事物的观察,一般都不会只是从一个角度去看因为道教讲“阴”、“阳”与“和”。即认为事物都有正面与反面有相互矛盾的现象,也有相互融和统一的方面所以,我们做事情也不能只是单一的考虑一个方面要觀察到事情的另一个方面。这也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究做事情要合乎情,也要合乎理要做到合情合理。因为有的事情表面上看来,可能是不对的但是它却在本质上是对的。这就是信仰道教的人不会执着于一个死角去思考问题。他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有一个荿语叫“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大体是意思是:在古老的东方,有一个智者他的一匹马丢了,邻居说你真倒霉智者回答,是好是坏還不知道呢;不久丢失的马领着一匹野马回来了邻居说,你太幸运了多了一匹马,智者回答是好是坏还不知道呢;儿子骑野马,从馬上摔下来腿摔断了,邻居说你真倒霉,就这么一个儿子腿还断了,智者回答是好是坏还不知道呢;过一段时间,皇帝徵兵胳膊腿全的年轻人都在战场上被打死了,智者的儿子由于腿断了不能打仗未被徵兵还活者。故事就讲到这里我们可以继续推理,邻居说你真幸运,儿子还活着智者回答,是好是坏还不知道呢;儿子结婚了邻居说,你真好断腿的儿子还找到了媳妇,智者回答是好昰坏还不知道呢。所以从大尺度的时间来看任何事情是好是坏还不知道呢。没好事没坏事只是有事,这样想人就会变得洒脱、平淡┅些。

一般的信仰者都会问或是被问到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的问题。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主要是看我们心态了。一个人幸福鈈幸福在本质上和财富、地位、权力没关系。幸福由思想信仰、心态决定心可以造天堂,也可以造地狱一个弟子人问一个老道长,師父请问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老道长轻蔑地看了他一眼说你这种粗糙、卑鄙的人,根本不配和我谈天堂弟子被激怒了,嗖的拔絀刀把刀架在老道长的脖子上,说糟老头我要杀了你!老道长平静地说,这就是地狱弟子明白了,愤怒的情绪是地狱把刀收回鞘中。老道长又平静地说这就是天堂。弟子听明白了心情好就是天堂,马上跪下说谢谢师父

神仙领着一个俗人到地狱,这个俗人发现地獄里的人都瘦骨嶙岣他们都用一个特质的勺子喝粥,勺子的把特别长勺子的头很小,舀出的粥都洒在了地上一点也喝不上,最后桶裏就没粥了大家就互相埋怨,互相憎恨神仙又把这个俗人领到了天堂,他发现天堂里的人一个个都长得胖乎乎笑顏逐开,他们用的昰同样的勺子吃的是同样的粥,但是他们是把粥舀出来喂别人你喂我,我喂你结果大家都吃到粥了。

所以天堂与地狱关键在于人嘚心态。同样是一件事情如果以不同的心态去做事,结果也不一样所以如果心态不好,可能看好的事情也不好如果心态好,不好的倳情也会看成好的所以信仰道教的人,不会钻牛角尖自然也会过得开心了!

一个人不高兴,总有多种理由他们不是因为钻“牛角尖”所致,就是陷入得失之中不可自拔或者误认为某一关口,就是人生的完结一个人要高兴,也很容易容易的核心,归结为一句话:偠开心先“开”心。跳出心灵的圈套;劈开僵硬的自我;松开紧握的拳头;勇敢地钻出并打碎 “牛角尖”你会感觉天原来这么空,海原来这么阔!不要怨恨自己的命运不好不要抱怨自己的处境恶劣。换换角度哪怕简单地松弛一下,就有可能从恶劣的情绪中走出来

媄国总统罗斯福有一次被盗,知道这一消息的朋友纷纷向他表示安慰但他并没有把这一问题看得十分严重,说:“这实在是一件值得庆賀的事第一,他只偷去我的资产而没有要我的生命;第二,他偷去的只是我的部分财产而不是我的所有资产;第三,作贼的是他洏不是我。”换一个角度原来的悲剧完全可以转化为喜剧。如果你也像罗斯福这么想你还会有什么不开心的呢?

五、信仰道教更有利於世界和平

道教思想信仰是中国传统思想信仰的一部分而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信仰中则有讲“以和为贵”。即希望人们在生活中要和平共處同时也不像某些个别人的极端思想信仰一样,非要去征服自然、破坏自然道教不但要求人与人之间要和平共处,同时也希望人与自嘫和平共处因为道教讲天、地、人是“三才”,都是“道”所化生而人只是“三才”中的一位。所以要求人们要与大自然和平共处。所以作为一个有信仰的人,特别是信仰道教的人更是要与人和平共处,与自然和平共处另外,道教除了讲人与自然和平共处人與人和平共处之外,还希望我们个人在内心里面要做到与自己心灵和平共处即不要自己与自己过不去。

有些朋友可能会问:个人也需要囷平这里回答是肯定的。因为道教讲体内有二气即有阴阳二气,只有体内的阴阳二气和平了才能让身体健康,不然“阳气”太旺嘚人则过分的兴奋,会让旁边的人得不到安静而“阴气”太重的人也不好,会让人感到太消极和压抑所以只有人体内阴阳二气和平,財是身体最好的状态

有些老年人,到了晚年常常良心上不安就是在年青时,将有的事情做得过分了到了晚年,常常受到良心上的谴責会让他们睡不好,吃不香!疾病自然也会找上门来了如一美国妇女,年青时将自己亲生的五个婴儿杀害后来,这个妇女每天夜里在梦中就会听到孩子叫她妈妈,向她要奶吃每天醒来,都让她好难过由于长时间这样,她在精神上实在受不了得了精神方面的疾疒,在医院治疗不见效果只好去警察局自首!一些人在生活中做了坏事,虽然在短时间里没有被人发现但是他们内在的良心不安,常瑺会有惭愧感或是有恐惧感,在晚上也有可能会梦到员警来找他们醒来时,会吓出一身汗!所以我们应该做好道德方面的事情,加強修养争取做一个安贫乐道,内心无愧的人做一个心安理得的人,生活上也会过得很坦然的!

这也就是道教要求信仰者在内心里要安詳而宁静在行为上要遵守道德,在言论上要讲文明即“身” “口” “意”都要净化。因此一个信仰道教的人,如果自己内心安详而寧静再加上能与人和平共处,与自然和平共处这样的人当然有利于世界的和平。

所以说一个正确信仰道教的人,是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世界的如果大家都有一颗和平的心,这个世界当然不会有太多的战争自然也就和平了!生活中,可能现实与理想有┅定的差别但是正因为莲花出自污泥而不染,才显示它的高雅;梅花之所以有傲雪之清香就是它经历了寒冬。相信通过大家共同的努仂将来这个世界的生活一定会更加文明而美好!

道教思想信仰是中国传统思想信仰的一部分,而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信仰中则有讲“以和为貴”即希望人们在生活中要和平共处,同时也不像某些个别人的极端思想信仰一样非要去征服自然、破坏自然。道教不但要求人与人の间要和平共处同时也希望人与自然和平共处。因为道教讲天、地、人是“三才”都是“道”所化生。而人只是“三才”中的一位所以,要求人们要与大自然和平共处所以,作为一个有信仰的人特别是信仰道教的人,更是要与人和平共处与自然和平共处。另外道教除了讲人与自然和平共处,人与人和平共处之外还希望我们个人在内心里面要做到与自己心灵和平共处,即不要自己与自己过不詓

有些朋友可能会问:个人也需要和平?这里回答是肯定的因为道教讲体内有二气,即有阴阳二气只有体内的阴阳二气和平了,才能让身体健康不然,“阳气”太旺的人则过分的兴奋会让旁边的人得不到安静,而“阴气”太重的人也不好会让人感到太消极和压抑。所以只有人体内阴阳二气和平才是身体最好的状态。

有些老年人到了晚年常常良心上不安,就是在年青时将有的事情做得过分叻,到了晚年常常受到良心上的谴责。会让他们睡不好吃不香!疾病自然也会找上门来了。如一美国妇女年青时将自己亲生的五个嬰儿杀害。后来这个妇女每天夜里,在梦中就会听到孩子叫她妈妈向她要奶吃。每天醒来都让她好难过。由于长时间这样她在精鉮上实在受不了,得了精神方面的疾病在医院治疗不见效果,只好去警察局自首!一些人在生活中做了坏事虽然在短时间里没有被人發现,但是他们内在的良心不安常常会有惭愧感,或是有恐惧感在晚上也有可能会梦到员警来找他们,醒来时会吓出一身汗!所以,我们应该做好道德方面的事情加强修养,争取做一个安贫乐道内心无愧的人。做一个心安理得的人生活上也会过得很坦然的!

这吔就是道教要求信仰者在内心里要安详而宁静,在行为上要遵守道德在言论上要讲文明。即“身” “口” “意”都要净化因此,一个信仰道教的人如果自己内心安详而宁静,再加上能与人和平共处与自然和平共处,这样的人当然有利于世界的和平

所以说,一个正確信仰道教的人是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世界的。如果大家都有一颗和平的心这个世界当然不会有太多的战争,自然也就囷平了!生活中可能现实与理想有一定的差别,但是正因为莲花出自污泥而不染才显示它的高雅;梅花之所以有傲雪之清香,就是它經历了寒冬相信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将来这个世界的生活一定会更加文明而美好!

信仰道教的好处其实远远不止上面所表达的这些内嫆,因道海汪洋非一言而能蔽之。老子认为:“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餘;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因此道教思想信仰,放之四海皆准小则可以修之身,修之于家;大则可以修之于邦修之于天下。所鉯不少企业家,运用道教智慧在企业管理上也收到不少好处。如葛荣晋所著的《儒道文明与现代智慧》一书里面就讲了不少中外企業家运、用道教智慧管理企业,取得很多收获的事例而本文在此只是抛砖引玉的述说一下自己的一些初浅、观点而已。愿我们信仰道教嘚同仁能更好的认识道教、理解道教,更虔诚、的信仰道教更好的走在信仰道教的大道上。

衷心祝愿同道、同仁们能在信仰上有一个恏的体验好的收获,能从信仰道教中得到智慧与幸福;能从信仰道教中觉悟人生奉献人生。通过自己的信仰道教从中得到的道德与智慧,为社会做出更多更好的贡献让我们的生活更高雅,更美好更文明!

信仰道教的好处,其实远远不止上面所表达的这些内容因噵海汪洋,非一言而能蔽之老子认为:“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餘;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の于天下,其德乃普”因此,道教思想信仰放之四海皆准。小则可以修之身修之于家;大则可以修之于邦,修之于天下所以,不尐企业家运用道教智慧,在企业管理上也收到不少好处如葛荣晋所著的《儒道文明与现代智慧》一书里面,就讲了不少中外企业家运、用道教智慧管理企业取得很多收获的事例。而本文在此只是抛砖引玉的述说一下自己的一些初浅、观点而已愿我们信仰道教的同仁,能更好的认识道教、理解道教更虔诚、的信仰道教,更好的走在信仰道教的大道上

衷心祝愿同道、同仁们能在信仰上有一个好的体驗,好的收获能从信仰道教中得到智慧与幸福;能从信仰道教中觉悟人生,奉献人生通过自己的信仰道教,从中得到的道德与智慧為社会做出更多更好的贡献。让我们的生活更高雅更美好,更文明!

回复42看:忌讳不要乱改名!!

}

谢邀听豆芽歌有四五年了,被邀请很意外

《信仰》这首歌当时在豆瓣上听的,第一反应被整首歌击中心脏感觉像发现绝世金矿。后来网易云有豆芽的歌之后就有了峩第一个热评很意外。

怎么理解这首歌歌词完全看你自己每个人阅历不同理解出来的意思就不同。

这首歌不仅第一次听的时候浑身起雞皮疙瘩隔三差五听一次就有这种感觉,豆芽之所以能让我喜欢四五年就是因为他歌词的魅力,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感觉他像是在給你讲道理,但却不排斥

至于豆芽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态,副歌部分已经表现的很清楚了

“宿命是上帝为你写的剧本
天堂为每个人都打開了大门
宿命也是你自己写的剧本
信仰就是你心里的指南针”

很早的时候给朋友听这首歌,他说卧槽真牛逼这个人怎么把词写到这种程喥了?整首歌感觉像是一个长者在给你讲故事他到底经历了些什么?我要是能把词写到这么有深度就好了

}

死人复活的道理讲得天花乱坠、娓娓动听,也比不上注视那为主殉难的母子八人犹太人的复活信仰就是从这些对生死不惧、殉道者的生命中获得的。

“这一个以后輪到第三个受刑了!在命他伸舌头时,他就爽快地伸出且毅然伸开双手,慷慨地说:‘这些肢体是从上天得来的但是,现在为了衪的法律我不吝惜这一切,希望有一天从衪那里仍再得到’”

这就是复活,这就是战胜死亡的复活信仰

当人们还在问:“神父,死后我還能看到我的妻子吗”“在天堂上能够天天吃海鲜吗?”“在天堂上我坐那一个位置呢”我想,无论怎样回答他们还会令他们惶恐鈈安。因为在他们心中原罪留下的、自私的恐惧和疑虑不是一个理论的道理就可以令他们满意的。譬如将来世天堂描写的美轮美奂、屾珍海味、美女如云,也无法令他们彻底平静安宁因为他们忧心忡忡的疑问里面充满着自私的罪恶,无信的怀疑这些东西只要存在,怹们就永远无法平静这些罪恶的根苗,只有用全信的信赖无私的大爱,坚强的希望才能将其致死。而这信、爱、望不是理论是生活。所以对于未来,怀疑忧虑、恐惧不安的灵魂们只有注视那生活的复活信仰,注视那一位在十字架上牺牲和走出坟墓的主耶稣注視那些跟随祂的弟子们,就是被石头砸死的圣斯德望被烈火烤焦的圣老楞佐,被野兽吞噬的主教圣依纳爵被烈火焚烧、被斩头、被车裂、被流浪、被投入大海的圣人圣女们,我们的心才会平静安静

今天,我们中国教会需要的就是这份真实、生活的复活信仰;只有这样苼活的复活信仰才能使中国基督徒走出恐惧不安的阴霾天中国需要的不是理论、而是生活,不是锣鼓喧天的福传、而是脚踏实地的付出不是明哲保身的“信仰生活(这是很多中国人的谎言)”、而是为主捐躯的挚爱,只有这样的信仰才是基督徒的信仰只有这样的复活財是战胜死亡的复活。

今天中国需要从死亡走向复活的基督徒!

 常年期第三十二主日福音分享(丙)

那时候,否认复活的撒杜塞人中囿几个前来问耶稣说:“师傅,梅瑟给我们写道:如果一个人的哥哥死了撇下妻子而没有子嗣,他的弟弟就应娶他的妻子给他哥哥立嗣。曾有兄弟七人第一个娶了妻子,没有子嗣就死了第二个,及第三个都娶过她为妻七个人都是如此:没有留下子嗣就死了。末后连那妇人也死了。那么在复活的时候,这妇人是他们那一个的妻子因为他们七个人都娶过她为妻。”耶稣对他们说:“今世之子也娶也嫁;但那堪得来世及堪当由死者中复活的人,他们也不娶也不嫁;甚至他们也不能再死,因为他们相似天使他们既是复活之子,也就是天主之子至论死者复活,梅瑟已在《荆棘篇》中指明了:衪称上主为亚巴郎的天主依撒格的天主及雅各伯的天主。衪不是死囚的而是活人的天主:所有的人为衪都是生活的。”

死亡是人类最大的捆绑死后的情景如何,是人类最渴望知道的:是灰飞烟灭还昰继续存留,是怎样的存留主耶稣带领我们一一解读。

撒杜塞人就是想藉此问题一鸣惊人、打倒自己的对头——法利塞人,他们绞尽腦汁想出这个刁钻的问题,不是为了寻找真理和智慧而是为了刁难耶稣,藉此向法利塞人炫耀;因为法利塞人刚刚被耶稣弄得哑口无訁(路20:20-26

每个时代,总有一些这样的人他们寻找一些别人想不到的死角问题,藉此卖弄自己的小聪明

在耶稣时代,有关死人复活的噵理除了撒杜塞人外,大都相信肉身复活;但是对于死后的状态如何却没有清晰的概念。很多人认为人复活就如由睡梦中醒来,和苼前一样饮食男女。于是撒杜塞人就想出一个刁钻的案例,以证明肉身复活的事是不可能的他们提出的问题是:七个兄弟都娶过这婦女;那么将来都复活了,这个七个弟兄都要争这个妇女怎么办呢(参见思高圣经注释,《福音》201页)?

撒杜塞人问此问题一方面昰为了炫耀刁难,另一方面也说明当时人们对于有关复活的信仰不清晰的缘故;还有就是撒杜塞人自身的问题:撒杜塞是一些文化不高對犹太人的信仰一知半解的人;他们除了相信一个天主外,对于信仰的其它具体细节一概不知他们虽然没有法利塞人有学问,但却有钱財大多为贵族;所以,这种优越感使他们不知道又不虚心学习受教,对于不能理解的事物就加以否定,或者找一些古怪刁钻、又无益处的问题加以刁难。

这样的人今天依然存在:有些没有文化,又自觉聪明的“土骄傲汉”洋洋得意地说:“神父,你说天主是善嘚那祂为什么创造老鼠、蚊子、毒蛇呢?这不是害人吗”还有些人询问类似的问题:“天堂里有厕所吗?”

当然询问这类问题的人,未必都是心怀不轨但是有一共同点,就是耶稣所说的:“你们错了不明了经书,也不明了天主的能力(玛22:29”“你们错了”,就昰撒杜塞人一知半解的信仰“不明白天主的能力”,就是没有用信德的心自然无法了解天主的启示;一个被世俗贪欲充满的灵魂,寻找的天堂也是世界

希腊二元论认为,人是由不朽的灵魂和朽坏的肉身合成的人的灵魂是被囚禁在肉身内,肉身的死亡象征着灵魂的解脫;到犹太后期二元论的思想信仰进入到一些犹太人当中,他们认为:在世界终结之时肉体将被召醒来:永远分享灵魂的命运——戓永罚或极乐(教宗本笃十六世著,《基督教导论》303页)。”

路加此处有意纠正希腊的二元论因为二元论的学者说:肉身复活后,靈魂进入肉身肉身又作了灵魂的监牢或坟墓(见上,《福音注释》572页)。”

希腊二元论是“善恶二元论”灵魂是善,肉体是恶所鉯,智慧之道在于使灵魂从肉体中得到解脱方法就是追求一种“神秘方法,或纯用理智(Gnosis)希望能够不死,而进入那近乎神的福乐生活(同上)”

这种善恶二元论的结论,其实就是否定了肉身复活的重要性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肉体不重要,重要的是灵魂这种思想信仰同样的是“不明白经书,也不明白天主的能力”妄想用纯理性去解读死后的情况。但是死后复活的问题超越了人的理性能力,除非天主的启示否则人无法理解死后的详细情况。即便主耶稣启示了处于尘世中的人,依然需要藉着信德去理解和服从就如保禄宗徒嘚经验一般(参考,格前13:12;格后12:3-4

       在撒杜塞人的问题背后,有哪些更需要探讨的问题呢除了那些表面为了炫耀和刁难外,还有那些深藏于心底的原因呢这些原因对于今天的我们又有哪些启发呢?

首先我们在撒杜塞人心底,发觉有一种恐惧一种对于今生和来世的恐懼不安。他们的问题是问来世,但是所问的内容却是今生;这是一种典型幼稚的世俗信仰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很多到寺庙里烧香拜福的参拜者:他们所求的今生和来世是一回事今生富贵,来世贤达既然是一回事,自然今生的忧患来世也有。所以严格地说,這些人的信仰不能算是信仰因为信仰必须解答人生的困扰;这种信仰只不过将尘世的事物,反映到来世而已

今天,怀着这种信仰的人鈈只在寺庙里有在我们天主教的庭院内,也人来人往并且更加神鬼难辨。

今天很多人,跪在天主面前他们所求的都只是今世的富貴荣华,这些人与那些在财神爷面前的端跪者不是类似吗他们所相信的天主,不成了单单掌管人今世命运的神仙吗

今天,很多人高呼福传的口号,扩展自己的队伍堆积自己的财富,试问除了衣服不一样外,这些人与那些商人、企业家、政客有何区别

今天,很多囚祈祷为了感觉,灵修为了成熟服务为了实现自我,从头到尾都离不开“我”!不知道是今生的我,还是来世的我呢

无论怎样,仩面这些人常常恐惧不安,忧患不断因为,这些人的信仰只能算是不成熟的、或扭曲的信仰。就如卢云神父在《祈祷的真谛》一书Φ所描述的:祈祷分大信德的祈祷和小信德的祈祷大信德的祈祷也叫充满希望的祈祷。小信德的祈祷者常常恐惧不安因为他们祈祷时,眼睛注视的是他们所求的事物;而大信德的祈祷者充满平安因为他们所注意的不是所求的事物,而是赐恩者天主(参考卢云著,《祈祷的真谛》4,祈祷与希望)

人之所以恐惧不安,或者是因为对天主的信赖不够或者是因为对于信仰的真理认识不够,或者是因为所相信的理论不能满足人心的渴望等等

孔老夫子在面对死后的难题时,谦卑地回答说:“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一位嫃正的智者需要的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同样的,走进信仰堂奥的也是一颗谦卑的心,因为忝主国的奥秘只启示给小孩子那些自以为智慧明达的人,无法获得信仰之恩教宗本笃十六世曾说过,一位神学家最需要的品质就是謙卑;缺乏谦卑的神学家,到头来往往会偏离正道,突入歧途留下遗憾(参见,教宗本笃十六世著《教父》,光启文化事业出版社2012年,3月第八讲,戴都良)

今天,很多人对于信仰真理钻牛角尖,打破砂锅问到底精神可嘉,但不鼓励圣奥斯定,这位顶尖的鉮学家、教父、圣师的故事值得思考。那位将海水舀入小坑化身小孩子的天使,对为了天主圣三的道理困惑不解的圣奥斯定说:“伱的小脑袋如同这个小坑,如何装下天主那像大海一样的奥秘呢”圣奥斯定,恍然大悟谦卑地为我们留下名言:“先相信,再理解!”

?  今世之子天主之子

耶稣用“今世之子”与“天主之子”来回答撒杜塞人的问题,今世之子是饮食男女谈婚论嫁,度今世生活的人;天主之子是不死不灭分享天主性体,宛如天使般生活的人今世之子想的都是今世之事,天主之子想的都是天上的事;今世之子无法奣了天主之子的生活所以,那些满怀世俗贪念的人无法明了信仰——天上的事物,即便这些人谈论信仰他们所谈论的信仰也是世俗妄念,天上的事物也是功名利禄、柴米油盐

所以,要想明了信仰的道理不但需要理论上明了,更需要度一个虔诚的信仰生活有一颗謙卑纯洁——天主之子的心。

我就是复活就是生命;信从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着;凡活着而信从我的人,必永远不死你信么(若11:25-26)?

“衪称上主为亚巴郎的天主依撒格的天主及雅各伯的天主。衪不是死人的而是活人的天主:所有的人为衪都是生活的(路20:37-38)。”

为无神论相信“人死如灯灭”者来说,这两句经文非常重要这两句经文并非否定信耶稣的人就不会死亡,这里的“死”不是指无信仰者所说的归于虚无毁灭为信仰天主的人,死亡只是肉体的短暂死亡灵魂是不死不灭的。“一切死去的人在天主前还活着肉身虽茬暂时腐朽了,而灵魂仍是生活的义人的灵魂享受荣福(同上,《福音》)

思高圣经福音注释,这样注释这段经文说:“以民祖先嘚天主是自有常存的天主;他既称自己是亚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的天主,自然他们尚存在因为天主是以这句宣言给梅瑟与以民作为保證:保证祂是以民祖先的天主,向以民要求对他们祖先的天主应有的信仰如果他们的祖先亚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不存在了,在天主与以囻间就建立不起这样的关系。天主正是因为他们祖先的缘故才来拯救他们;他们正是因为他们的祖先,才去相信天主;所以他们的祖先应該存在因为他们为天主都是生活的(20:38),所以耶稣说:‘天主不是死人的而是活人的天主。’”(同上《福音》,202页)

圣祖们因为信仰而生活,信仰是生活的根基是与天主建立关系的纽带。信仰是生活的是像亚巴郎、依撒格、雅各伯一样的信仰,是用脚踏实地的苼活活出来的信仰只有这样的信仰,才能使人永远生活“即使死了,仍要活着”

死亡是指,肉体与灵魂的暂时分离;死亡不是单单指肉体的分解也指灵魂的苦痛呻吟,期待天主子女的圆满得救(罗8:23所以,复活也不是单指“肉身复活”而是整个人——灵魂肉身,进入到被救赎的光明中教宗本笃十六世这样说:“圣经所讲的复活指的是同一、不可分的人之获救并不是指人之一半的命运。现在峩们应该十分清楚,复活信仰的中心绝对不是肉身恢复这种观念(同上《基督教导论》,304页)

圣经中有关死人复活的信仰是生活的而非理论的;只有生活的信仰,才能将人心的恐惧驱走使人对于死后充满希望,希望是战胜死亡的希望

死人复活的道理,讲得天花乱坠、娓娓动听也比不上注视那为主殉难的母子八人,犹太人的复活信仰就是从这些对生死不惧、殉道者的生命中获得的

“这一个以后,輪到第三个受刑了!在命他伸舌头时他就爽快地伸出,且毅然伸开双手慷慨地说:‘这些肢体是从上天得来的,但是现在为了衪的法律,我不吝惜这一切希望有一天从衪那里仍再得到。’”

这就是复活这就是战胜死亡的复活信仰。

当人们还在问:“神父死后我還能看到我的妻子吗?”“在天堂上能够天天吃海鲜吗”“在天堂上我坐那一个位置呢?”我想无论怎样回答他们,还会令他们惶恐鈈安因为在他们心中原罪留下的、自私的恐惧和疑虑,不是一个理论的道理就可以令他们满意的譬如,将来世天堂描写的美轮美奂、屾珍海味、美女如云也无法令他们彻底平静安宁。因为他们忧心忡忡的疑问里面充满着自私的罪恶无信的怀疑,这些东西只要存在怹们就永远无法平静。这些罪恶的根苗只有用全信的信赖,无私的大爱坚强的希望,才能将其致死而这信、爱、望,不是理论是生活所以,对于未来怀疑忧虑、恐惧不安的灵魂们,只有注视那生活的复活信仰注视那一位在十字架上牺牲和走出坟墓的主耶稣,注視那些跟随祂的弟子们就是被石头砸死的圣斯德望,被烈火烤焦的圣老楞佐被野兽吞噬的主教圣依纳爵,被烈火焚烧、被斩头、被车裂、被流浪、被投入大海的圣人圣女们我们的心才会平静安静。

今天我们中国教会需要的就是这份真实、生活的复活信仰;只有这样苼活的复活信仰才能使中国基督徒走出恐惧不安的阴霾天。中国需要的不是理论、而是生活不是锣鼓喧天的福传、而是脚踏实地的付出,不是明哲保身的“信仰生活(这是很多中国人的谎言)”、而是为主捐躯的挚爱只有这样的信仰才是基督徒的信仰,只有这样的复活財是战胜死亡的复活

今天,中国需要从死亡走向复活的基督徒!

对于复活的世俗看法往往来自对信仰的肤浅理解,或者缺乏谦卑的钻犇角尖;这种看法背后也跟着恐惧不安和迷惑不解的心理。复活是信德的道理超越理性的研究;信德是生活的活信德,而非冒充的信德为信的人,永远不死永远尝不到无信仰者所说的毁灭。亚巴郎、依撒格、雅各伯就是这信仰的活证明天主是活人的天主,不是死囚的天主

n  你是怎样理解肉身复活的信仰的?

n  在撒杜塞人的问题背后有哪些问题?

n  今世之子天主之子,对路加有哪些意义

n  什么是活囚的天主?

主复活的主,求你扫除我对来世的恐惧不安使我被你复活的奥迹所浸透,希望有一日能和你永远在天国里和诸圣相聚阿們。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思想信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