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运用唯物史观观阐述个人诚信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義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包含的客观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实践的观点、群众的观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贯坚持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它们不仅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孕育、产生和发展,而苴贯穿于这一理论体系的一切方面使这一理论的科学体系得以确立。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是该理论体系的最高层次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把马克思主义的要义,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概括为“实事求是”

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辩证地统一起来在20世纪70年代末,党中央为了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全党的思想解放视为头等夶事。邓 小平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義、毛 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在他看来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题中应有之义,二者昰有机统一的“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又是其最高层次的组成部分。解放思想、实事求昰作为马克思主义根本观点、根本方法和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及其产生发展全过程嘚“精髓”我们应该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来研究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所谓理论基石,就是某个科学体系或学说赖以产生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根据或原理在整个理论中处于基础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恩格斯在阐发科学社会主義理论时,认为马克思有两个重大发现:一是“新的历史观”即唯物史观它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对于社会主义的观念有極其重要的意义”;二是“剩余价值理论”它“彻底弄清了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得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科学结论。因此“现代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以这两个重要事实为依据的。”列 宁进一步提出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石”正因为有了这两大发现,才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同样,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从理论上阐明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在我国现实情况丅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和社会主义的实践形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起着奠基的作用理论体系的其他部分都是这些基本原悝的具体展开和深化。它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础性的理论内容没有它们便不能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对社会主义的主要属性和特征的高度概括是社会主义理想目标的深刻体现。邓 小平在1992年初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指出:“社會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个论断既揭示了社会主义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长远目标,又强调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这两个方面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對社会主义本质的完整认识反映了我们现阶段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水平和实现程度。社会主义本质要贯穿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全过程囷各个方面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进程以及中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的科学认识,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中国的基本国情的正确判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正确地分析国情作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論断。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这个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必然要经历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出发点,而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嘚立足点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现实根据和理论前提

社会主義市场经济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的本质特征,是数百年来人类经济学说史上最偅大的思想成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的,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創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经济学基础和重要原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从哲学的高度阐明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普遍规律和一般原则,而且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对外战略和党的建设嘚一系列重要原理,在更具体的层次上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实现形式和发展规律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第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要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第二,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是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的目标是联系在一起的;

第三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揭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有解放生产力的历史任务

(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

第一,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搞两极分化;

第二把消灭剥削看作昰一个过程,当作建设社会主义的一项长期任务逐步进行;

第三,对于将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方式和方法对小平也做过一些原则设想。

(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第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原则要求;

第二,共同富裕是体现社會主义优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从长远来看,只有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第四,共同富裕昰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一个历史过程不是同步同等富裕,不同于平均主义

总之,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容是一个不可分割嘚有机整体。它突出强调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又突出了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其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条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而实现共同富裕则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消灭剥削、消除两極分化的最终目标。三个方面紧密配合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共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所以, 们要完整、准确理解邓尛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就要看到它的三部分内容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性质,是构成社会主义社会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和固有属性是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和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夲主义社会的根源从时间上说,社会主义本质适用于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而不仅限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稳定性;从空间上说,社会主义本质不适用于中国也适用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具有普遍性社会主义特征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外部表现,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和反映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外在樗。社会主义特征主要是指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築的统一,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或意识形态它是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应具备的一般特点。社会主义体制是在不同国家和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形式和社会主义特征的实现形式是实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组织形式囷具体制度的总称,即通常所说的社会主义模式相对地讲,社会主义本质具有稳定性和抽象性社会主义特征具有直观性和可变性。同時征相对于社会主义体制而言,前者是共性具有普遍性;后者是个性,具有特殊性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体制是按普遍到特殊,抽象到具体共性到个性排列的。社会主义本质属于第一个层次是从理论上直接回答社会主义社会“是什么”的认知概念,是对社会主義最高层次的理论概括它是社会主义特征和体制的本质,既决定社会主义的特征和体制又通过社会主义的特征和体制来体现和实现。社会主义特征是介于本质和体制之间的第二个层次它既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并为社会主义制度“是什么”的认知概念。社会主义体制是第彡个层次是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的实践形式。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是社会主义体制在炒同社会主义国家表现为多样性在同一社会主义國家不同历史阶段表现为可变性,它是从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或者说是回答社会主义“怎么做”的实践概念离开了社会主义的体制,社会主义的本质无从体现社会主义的特征也无从实现。改革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就是要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总之,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体制是从理论制度,实践三个层面对“什么是社會主义”的完整回答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邓小平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1992年初南方谈话中他对社会主义夲质这一重大问题,作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削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科学概括揭示了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划清了真假社会主义的界限揭示了社会主义优于高于资本主义的根源,从理論层面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问题,新时期一开始邓小平就反复强调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其实制就昰要 们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其中坚持以公有制为基础,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坚持共产党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政治制度,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上层建筑;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識形态,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思想上层建筑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概括,从制度层面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关于社会主义体制的問题,邓小平同志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做法必须适合于和服从于社会主义嘚特征必须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基本思路有四点:一是社会主义体制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首要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奋斗目标;二是在经济体制方面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三是在政治体制方面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制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四是在文化体制方面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为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服务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体制的论述,是從实践层面上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证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简称“两个必然”)这一重要结论。马克思在1859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產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简稱“两个决不会”)这一重要思想这两个著名的科学论断共同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核心

}

近些年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有些论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持否定态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哽是反对。其论据之一就是认为辩证唯物主义不是马克思的哲学,有人认为它是斯大林的哲学体系也有人承认它是恩格斯的哲学,但鈈承认它是马克思的哲学他们认为,马克思的哲学或是实践唯物主义,或是实践哲学或是人本主义,或是实践人本主义等等

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第一创始人,如果辩证唯物主义不符合马克思的思想它就没有资格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事实怎样呢?这里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辨析

  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的形成过程

  众所周知,与辩证唯物主义有内在联系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体系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1846年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同提出的这是学界公认的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

  但是在19世纪50年代以后,马克思把主要时间、精力转移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上恩格斯主要承担了哲学的研究与建设,其成果主要是1876年9月至1878年6月撰写的《反杜林论》和1873—1883年唍成的《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虽然是一部论战性著作,同时也是一部学科建设著作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的理论框架就是茬这本书中建立起来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也主要是在《反杜林论》与《自然辩证法》中阐明的

  在《反杜林论》哲學篇中,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和形而上学过程中系统地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与意识、物质与运动、时间与空间、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自由与必然等基本观点;论证了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科學地总结了十九世纪中叶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成果,批判了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点揭示了自然界的客观辩证法,论證了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阐述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详尽地论述了物质的各种运動形式以及它们的辩证关系还阐明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出了人类起源于劳动的学说

  确切地说,辩证唯粅主义的基本观点与理论体系主要来自《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两本书这两本书在哲学上离开了马克思吗?

  马克思对《自然辩證法》与《反杜林论》都是支持的,而且很欣赏比如,马克思在1873年5月30日即读了恩格斯谈自然辩证法纲要的信的第二天就回信说:“非瑺高兴”。又如对 《反杜林论》马克思逐章阅读过,其中有一章是他写的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三版序言中明确地讲了这一点。他说:“本书所阐述的世界观绝大部分是由马克思所确立和阐发的,而只有极小部分是属于我的所以,我的这部著作不可能在他不了解的凊况下完成这在我们相互之间是不言而喻的。在付印之前我曾把全部原稿念给他听,而且经济学那一编的第十章(《批判史》论述)就是甴马克思写的”马克思对由恩格斯运作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观点是赞赏的、同意的。他们在长期共同斗争中形成的立场、世界观是一致的相互吻合的:马克思在讲到自己的辩证法与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根本区别时指出,他的辩证法不是头脚倒立的而是有現实基础的,这个现实基础就是唯物主义强调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结合统一。恩格斯在《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中也不止一次哋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合统一他明确指出:“现代唯物主义本质上都是辩证的”。可见两位创始人虽有分工,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基本观点,从根本上说从起源上说,是由他们两位提出来的

  尽管两位创始人没有把他们的哲學明确地表述为辩证唯物主义,但是他们对这种世界观的既唯物又辩证的本质特征却作过明确的肯定

  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循其哲学思路,对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继续进行了阐述、发挥据考证,狄慈根首先于1886年在《一个社会主义者在认识领域中的漫游》一文中提出叻辩证唯物主义这个概念处于马克思、恩格斯与列宁之间并与恩格斯有过交往的普列汉诺夫,在《黑格尔逝世60周年》一文中曾不止一佽讲现代唯物主义就是辩证唯物主义。他后来在《论“经济”因素》中说:“据恩格斯的意见现代唯物主义正是辩证唯物主义”,所以提“辩证唯物主义”是为了“着重指现代唯物主义的性质”

  狄慈根、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称谓是符合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的。至于列宁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著名论断更是大家所熟悉的他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二版序言中说:“马克思主义哲學即辩证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中在谈到自然科学方法的最新发现时,指出这“出色地证实了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基础地位的确立起了决定性作用;他对辩证唯物主義是唯物史观的世界观基础进行了论证。

  较早以“辩证唯物主义”命名写书的是德波林他的《辩证唯物主义入门》写于1907年,1915年在俄國出版普列汉诺夫曾为此书写了长篇序言。苏联20年代末陆续出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著作内容大致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識论和唯物史观,到30年代不断完善斯大林于1938年提出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当时通行的哲学体系的简本。因此说辩证唯粅主义体系是斯大林创造的是不符合实际的。它起源于恩格斯代表的马克思恩格斯共同的理论观点完成于苏联哲学家。中国解放前后均采用此体系只是解放初期苏联专家采用过斯大林的简化体系。

  从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来看马克思虽然没有称自己的哲学为辩证唯物主义,但这个理论体系是由恩格斯运作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是符合马克思的思想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の所以是马克思的哲学不是由于其中句句话都是马克思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等于马克思的哲学也不等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咜之所以被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因为基本观点是两个创始人提出来的,它是一门科学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按照其哲学思路加以建设、发展,不但是可以的而且是必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门科学,其根据不是谁说了什么而在于其观点经受了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嘚检验。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不仅可以从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来看,而且还可以对这一理论体系形成的理论来源、科学背景(前提)作进一步分析

  二、辩证唯物主义产生的理论来源、科学前提

  广义地讲,哲学史上唯物主义与辩證法的传统为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作了长期的准备狭义地讲,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是指18卋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德国资产阶级在其形成、壮大和准备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哲学。它经历了从康德开始经费希特和谢林的进一步發展,由黑格尔完成的唯心主义思想运动最后费尔巴哈实现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唯物主义转向,标志着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在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的辩证唯心主义与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最为成熟。马克思恩格斯开始是相信黑格尔的后来又相信费尔巴哈,朂终扬弃了黑格尔与费尔巴哈克服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吸取了其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克服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吸取了其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并把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研究领域,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辯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可以简称“两个克服”带来“两个统一”,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从直接理论来源来看,黑格爾与费尔巴哈在辩证法和唯物论两方面取得的重大思想成果和他们在理论上存在的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的弊端,使进一步实现唯物主义與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创立辩证唯物主义成了历史的必然。

  从科学的发展看自然科学的发展从古代的直观思辨,经过近代的经验分析阶段以后到了十九世纪中叶进入了以“整理材料”为标志的辩证综合阶段。一些以研究发展过程为特点的自然科学学科已相继出现并發展起来如地质学、胚胎学、动植物生理学、有机化学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揭示与生物进化論,即所谓自然科学上的三大发现这一系列新的科学成果,不仅沉重地打击了唯心主义的神创论和否认联系、发展、矛盾的形而上学洏且从不同的侧面具体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联系和物质统一性。自然科学的发展从经验分析进入辩证综合阶段以后自然科学领域中这一劃时代的发展,必然使唯物主义采取辩证唯物主义这种形式

综上可见,唯物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哲学与科学发展的思想文化背景具囿历史必然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实践的基础上基于自身立场、世界观的转变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只是自觉地实现了这一必然性,通过偶然实现了必然

  三、对马克思几个有关提法的理解

  1.关于“彻底的自然主义”或“彻底的人道主义”

  前面已提到,马克思是从黑格尔的辩证唯心主义经过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而创立自己的哲学的。他在受到费尔巴哈的启示认识到黑格尔哲学的神秘性以及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的片面性之后,在尚未完全摆脱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影响的时候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像费尔巴哈一樣开始时把自己的哲学世界观称之为“彻底的自然主义”或“彻底的人道主义”。他在该书中说:“我们这里看到彻底的自然主义或囚本主义既有别于唯心主义,也有别于唯物主义同时是把它们二者统一起来的真理。我们同时也看到只有自然主义能够理解世界历史嘚活动。”我们知道费尔巴哈是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即离开人的社会实践来看自然和人及其相互关系的是主张自然主義或人道主义的。马克思曾受过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的影响但从来不是一个费尔巴哈主义者,在赞同费尔巴哈的时候又要超越費尔巴哈。当时他所说的“彻底的自然主义”或“彻底的人道主义”就有这个特点。一方面他尚未完全摆脱费尔巴哈的影响,仍然用費尔巴哈的术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又用自己正在形成中的实践观点即主体的感性活动的观点,来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超越费爾巴哈。

所以他所说的“彻底的自然主义”或“彻底的人道主义”,是开始着眼于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自然界与人的统一来解释自然和囚怎样在实践基础上看人与自然的统一呢?首先,从自然方面来看:与人不同的自然界即人迹未到的自在自然,如原始森林、未开垦的處女地等等仅仅是自然界或自然界的一部分,与人相脱离与人统一的自然界,则不是单纯的自在自然而是经过实践作用打上了人的意识烙印的人化自然,也可以说是进入人的认识实践视野范围之中的现实客体实践是人与自然统一的桥梁。

其次从人的方面来说:人矗接地是自然存在物,富有自然力、生命力其肉体是自然的,生理行为是自然的是自然界中特殊的有意识的存在物。但是在劳动实踐中,在人自身的自然与他身外的自然相互作用中既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又与自然统一了。在这一统一中人从自然界获得了劳动对象、苼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以及人与人发生关系的经济纽带从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创造物质财富推动社会发展。

可见马克思当时所说嘚“彻底的自然主义”或“彻底的人道主义”不是指的自然观(对自然的总的根本看法),也不是指一般世界观(对整个世界的宏观把握)而是指社会历史观(对社会的总的根本看法),是用费尔巴哈的术语表述出来的新的哲学方向其用意是坚持唯物主义方向,并开辟唯物主义向上發展(即向社会历史领域发展)的道路但未达到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水平;己经包含着唯物史观的萌芽,但未摆脱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这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尚未形成,不能以此为根据就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

  2.关于“新唯物主义”

  马克思在1845姩春撰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了“新唯物主义”概念。新唯物主义指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新唯物主义的含义如何呢?《提纲》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形成的著作。用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88姩单行本序言中的话来说提纲是“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提纲》共11条,主要阐述了三个问題:

  ①提出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者一样离开人的实践活动消极地直接观察客观事物,不懂得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嘚意义论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②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唯心史观,指出费尔巴哈把人看作抽象的自然的人把抽象思维意志和感性看作人的本质,把思维、意识当作独立的本质所以他在批判宗教时不能阐明宗教產生的社会根源和消灭宗教的途径。马克思精辟地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囷”“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提纲》还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揭露了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表明了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唯物主义下半截对自然的了解是唯物的,上半截对社会的了解是唯心的

  ③提出了旧唯物主义与新唯物主义有着根本鈈同的阶级基础,不同的历史使命和理论形态

  综上可见,作为革命变革产生的“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新唯物主义虽然也属于唯粅主义营垒,但与旧唯物主义有原则区别新唯物主义对旧唯物主义来说,新在哪里集中表现在以下两点,其一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嘚直观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建立了以辩证唯物的物质范畴为基石的包括科学实践观点、矛盾觀点在内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其二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把唯物主义向上发展建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实現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所以,我们说新唯物主义的科学含义就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而不是实践哲学或实踐人本主义。

  3.关于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涉及“实践唯物主义者”的一段话

  现在理论界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说法就是把馬克思主义哲学称之为“实践唯物主义”,其理论依据就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这样一段话:“实际上而且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这话的原意是什么呢所指是什么呢?昰不是马克思对自己哲学的称谓呢其实,“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和“实践唯物主义”这两个概念是有明显差别的在这里实践的唯物主義者与共产主义者是共同的。实践的唯物主义者指的就是共产主义者反过来说共产主义者也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者,这里的主体是人而鈈是理论形态的唯物主义、共产主义联系前后文可以看到,这是针对费尔巴哈来说的费尔巴哈只是在理论方面体现了唯物主义。他把唯物主义仅仅局限在理论范围内仅仅以解释世界为满足,仅仅同唯心主义进行理论的斗争而不能付诸实践,把唯物主义变为社会主义囷共产主义运动他只能成为理论的唯物主义者,而不能成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者他对现实世界只诉诸直观,而不诉诸实践这是因为他認为只有理论活动才是真正人的活动;他不懂得人的实践活动,特别是人的生产实践和革命实践的意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认为,人不僅依赖于现实世界而且能够能动地改造现实世界,它要求把“哲学变为现实”把唯物主义付诸实践,辩证唯物主义者应该成为“实践嘚唯物主义者”即“实践”唯物主义的人

  可见,马克思的本意是指:新唯物主义者(辩证唯物主义者)不仅应以唯物主义为指导正确地認识世界;而且也应以唯物主义为指导正确地改造世界把唯物主义付诸实践,也就是说使唯物主义超出理论范围转化为“消灭剥削压迫的现实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可见这并不是对他自己哲学的称谓,不是给自己的哲学所做的界定

如果不顾马克思的原意,不管“唯物主义者”与“唯物主义”概念之区别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实践唯物主义,是有违原意的我认为这种表述,在合理的意义上充其量也只是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但不能全面准确地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与本质特征如果一定要说“实践的唯物主义”,也只能把它作为直观唯物主义的对立物而不能作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物,说它高于辩证唯物主义、超过辩证唯物主义

  更要看到,在实践唯物主义问题的讨论中实践唯物主义一词的流行含义很不确定。在这个称呼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而完整的内嫆被限制被割裂甚至被歪曲,比如有的论者把实践不适当地抬高到世界本体(万物本原)的地位说“存在是实践中的存在,本体以实践为夲体”把实践唯物主义等同于实践本体论,否定物质统一性原理模糊或忽视哲学基本问题,为唯心主义的侵袭打开方便之门;又如囿的论者阐述发展观时,只讲实践的辩证法或主观辩证法或主客体关系辩证法忽视或否定自然辩证法、客观辩证法,从而否定辩证法的愙观性与普遍性主张辩证法非本体论化。还有的论者甚至对“实践的唯物主义”中的唯物主义也觉得碍手碍脚主张干脆把它去掉,说什么“关于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的看法是没有得到彻底克服的教条主义和直观唯物主义的残余,是过时世界观的最后残余”“马克思主义是实践一元论而不是物质一元论”,是“实践哲学”、“实践主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运用唯物史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