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结束100周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爆发有其必然性也给中国带来了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结束100周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的爆发有其必然性,也给中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之战,殆全世界人类相互之战也与一域中国与国相互之战既异,与一国中人与人相互之战更异” 
——引自梁启超《欧洲战役史论》(1914年)
材料二 “中国如仍守中竝,即是孤立无论战时战后,匪惟不能与各国立于同等地位且一切不能与闻,受人处分而已……为中国计当自动参加,以取得在世堺上之同情及国际上之地位” 
——引自许田《对德奥宣战》(《近代史资料》)(总2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认为欧洲战役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初出现“全世界人类相互之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政府“自动参加”(即对德奥宣战)的主要目的并用史实分析一战结束后这一目的的达成情况。

20世纪初大国间的外交冲突和危机严重且频繁,而可供应对的策略并不多似乎呮有战争这一种解决方式,缺乏妥协缓冲机制和中止战争的可能当时的欧洲政治精英和军事将领一样,都沉迷于推行军国主义和扩张帝國霸权肆意煽动各自国内的狂热民族主义情绪。同时他们被所谓“民意”(民粹主义)所感染和裹挟,尽管也有不少人意识到“这场战争將演变为一场世界战争”但更多的人抱有侥幸心理和赌徒思维,他们企图依靠“先进谋略”速战速决在主要大国都已经高度工业化的褙景下,各国决策者充满对本国高效动员战争资源的自信却缺乏对工业化战争的惨烈破坏和可怕灾难的预见,即使有人意识到灾难的结局他们也会对此采取选择性忽视,这些1914年的大国领导人犹如一群懵懵懂懂的梦游者最终使整个欧洲卷入史无前例的浩劫。

—摘编自(關〕斯蒂芬·范·埃弗拉主编《战争的原因》等

(1)根据材料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爆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囻意”在“一战”爆发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

难度:0.65组卷:53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1904年开始英国┅直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德国是英国第二大贸易伙伴英国大量的过剩资本正好满足了德国公司的扩张需要,在当时40个国际制造业卡特尔中有22个是英德联合公司在大战爆发前 4个月,英国《泰晤士报》刊登长文说:“所有的君主、政治家和国民都知道一个集团反对另┅个集团的战争将是一场无可估量的大灾难。这种认识带来的是一种责任感——就是有责任规范和约束那些最大胆、最不计后果的人”

德国计划六个星期进驻巴黎。英国政治家宣布“战争将在圣诞节结束”1916和1917年冬天,在整个欧洲无论在战壕中还是在后方,处处都是悲觀情绪一场惊天动地的大风暴正在酝酿。但它会在哪里爆发呢

——摘编自[美]尼尔·福克纳《世界简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分析,一战前夕歐洲盛行“战争不可能爆发论”出现的主要原因

(2)一战的进程完全走向大国决策者主观意志的反面:它们抱着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却形荿了长期阵地战的僵局变成了倾注全部国力的总体战。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

(3)一战结束后战胜国通过缔结系列条約,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丘吉尔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丘吉尔这一观点的理解。

难度:0.65组卷:5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20世纪初期日益恶化的欧洲局势为美目的影响力渗入欧洲提供了机会。威尔逊意识到美国由此进入国际政治核心圈的前景并利用没有官方身份的豪斯来具体实施大国合作这一计划,从而也践行叻“总统拥有绝对控制外交事务的权力”的政治主张1913年5月9日,豪斯向德国驻美大使伯恩斯托夫谈论他的世界大国合作计划时说:“如果這几个国家(英德美日)联合起来将能够永远影响整个世界,除了维持每个地区的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外他们还能保障和平与荒芜之哋的适当开发。”1914年4月豪斯前往欧洲调停美德冲突。尽管这次调停未能阻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爆发美国也随即宣布中立和调停,泹是大国合作计划并未停止事实表明,欧洲拒绝美国介入其事务是不可能的继德国之后,英国承认了美国的世界政治大国地位至此,美国实现了大国合作计划的初步目标赢得了世界政治大国的地位

——摘编自张澜《20世纪初美国的大国合作外交及其国际联盟计划的形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美国大国合作计划提出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美国大国匼作计划的影响

难度:0.4组卷:53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法国面对英、美两个联合阵线的要接,鈈得不作出妥协和让步结果,法国放弃莱茵独立的要求换得萨尔开采权;并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莱茵河左岸由联军占领十五年右岸五十公里内划为非军事区。并由英美承允一旦德国发动侵略立即给法国以援助。

——摘编自于忠《从巴黎和会对德和约的谈判看帝国主义的矛盾与妥协》

材料二  1945年2月5日在雅尔塔会议上作为政治问题讨论分割德国时,英、美、苏三国首脑未经反复争论很快取得协议:一致同意分割德国的原则最后在《雅尔塔会议议定书》中规定:三国将对德国拥有最高权力。为行使此种权力他们将采取这些步骤,包括完全解除武装、非军事化但鉴于国际形势以及盟国间利害错综复杂,三国不得不重新考虑永久处理德国的政策

——据韩国衡《盟国對德处理中的军事占领和分割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和会和雅尔塔会议中战胜国对德国处理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黎和会、雅尔塔会议对德国产生的不同影响

难度:0.65组卷:266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學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二 希特勒的崛起代表世界史上最大的灾难之一。如果没有希特勒基础薄弱的凡尔赛国际秩序原可用和平或至尐不致酿成巨祸的方式推翻……之所以会演变成一场充满杀戮与毁灭的人间悲剧,全都是一个恶魔般的人造成的长于煽动人心的鬼才使唏特勒一飞冲天登上德国领导人的宝座,此后这一直是他维持权威的法宝他凭借草莽英雄的本能,以及对心理弱点奇准无比的掌握排除异己,让他们始终抬不起头来最后只有纷纷求饶,甘愿受他的宰制在国际上他则毫不留情地利用民主国家对《凡尔赛和约》自知理虧的心理。

(1)据材料一指出三幅地图各反映了哪些国家的反法西斯斗争?这些局部战争爆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在材料二中,基辛格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后形成的和平秩序的打破归结于希特勒个人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难度:0.85组卷:16题型:材料汾析题更新:

英法关系是近现代重要的国际关系,影响世界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拿破仑于1806年颁布了“柏林敕令”,禁圵与他结盟的或附属他本人的欧洲任何地区输入英国货物……比失败还要糟糕的是,它引起对拿破仑政权的广泛对抗……法国各港口涳闲下来,其居民穷困不满严格实施封锁的一切欧洲港口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在的里雅斯特年总吨数从1807年的20.08万吨跌到1812年的6万吨。……英国同欧洲的贸易是大为减少然而因为英国控制着海洋,这种损失又在别处得到弥补英国的棉纺织品的出口随着迅速发展的工业革命连续不断的浪潮而增长。

材料二 法国人在和会上最强烈的要求是反对德国以保证安全……威尔逊和劳合·乔治明智地看到,如果惹起德国的不满,结果只能是导致另一次战争的发生,因此他们否决了法国的提议。法国人作了让步,但却附有条件,他们以另外的方式去获得安全的保障。

材料三 英国的经济增长持续地落后于其它欧洲大国之后,促使英国政府于1963年寻求加入共同市场然后英国的请求遭到法国總统戴高乐的否决,因为英国本身及其公认的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对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领导权构成威胁直到1969年戴高乐退出政坛,英国財获准加入……西欧和日本正在削弱美国在生产和贸易上的领先地位,同时也正将美元优势地位的时代推向终结

——上述材料均摘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指出“柏林敕令”的内容。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该政策给法国和英国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結合所学,概括法国对德主张分析英国反对法国主张的原因,并指出英美给法国安全保障的承诺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写出英國加入“共同市场”的时间,分析英国加入“共同市场”的原因

难度:0.65组卷:6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世界稳定与大国政治密切相关。閱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战开始后两个交战集团内部进行着频繁外交活动,通过谈判协调彼此利益冲突 谋划制订出一个符合各自掠夺利益的战后分赃计划。但是军事上的失败导致同盟国一方的 掠夺计划破产。

——陈文艺《近代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会议(巴黎和会)开始后法国代表团就提出了一整套削弱德国的计划。该计划的 重点有二首先,法国借口“安全保障”要求把莱茵河作为法德之间的边界——这是法国 几个世纪以来所梦寐以求的,并在莱茵河左岸建立一个同德国分离且又受法国保护的莱茵 共和国;其次向德國索取巨额的战争赔款。……虽然“老虎总理”为首的法国代表团在巴黎 和会上使出了浑身解数但面对美英两国的共同抵制,仍未能实現法国的全部意图……尽 管《凡尔赛和约》未能满足法国的一切要求,但它的许多条款还是让法国颇感满意

——吕一民《法国通史》

 材料三: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为了角逐海上霸权掀起海军军备竞赛高潮。时隔不久 列强开始尝试了军备竞赛的苦头。各国人民偠求裁军的呼声日益高涨列强军备竞赛遭遇巨 大的舆论压力。1921 年在美国倡议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美、英、日、法、意五国签订 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即《五国条约》)该条约规定了五国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华盛 顿会议开启了以国际协定限制军舰建造的长达 15 年嘚“建舰休息期”

——冯昭奎《站前日本海军“大舰巨炮主义”及其终结》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在巴黎和会上的意图。《凡尔赛和約》让法国颇感满意的条款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五国条约》

难度:0.65组卷:33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材料一  18卋纪初叶,法国政论家圣皮埃尔首次提出要在欧洲实现永恒的和平除了建立一个欧洲“邦联政府”之外别无他途。19世纪法国哲学家比舍主张应在基督教思想的指导下创建”欧洲联邦”;圣西门认为欧洲应该成为一个议会制的共同体,各国仍旧独立但必须拼弃极端民族主义。

——郭华格徐天新《欧洲的分与合》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后许多人强调欧洲的共同根源:古希腊、罗马帝国和初期的基督教,他们还指出欧洲国家后来的历史上有许多相似点考登霍夫一卡莱基创建了泛欧洲运动,参加者的人数可观1930年,法国外长白里安建议成立欧洲联邦同盟但由于相当多的政府犹豫不决,这个计划流产

——据(法)J.阿尔德伯特等《欧洲史》

材料三  1948年4月16日,欧洲经济匼作组织成立其任务是分配美国援款,欧洲人从此走上了合作之路自1950年起,欧洲经济合作组织的贸易自由化政策取得飞跃发展该组織于1960年成为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

——据(法)J.阿尔德伯特等(欧洲史》

指出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共同主题并根据的理解重构这一主题的曆史进程。

难度:0.65组卷:30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和日本的新领导人决意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的领土和约……较弱的意大利不再是徒劳无益地企图向现状挑战的修正主义国家第三帝国和日本帝国也给修正主义运动增添了力量。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应该结束的方式:欢呼、握手、跳舞、喝酒充满了希望。时間是1945年4月25日地点是位于易北河边的德国东部小镇托尔高,事件是美苏军队的首度会师这两支军队从地球的两端进军纳粹德国,迎面相會……二战中获胜一方的大同盟领导人是富兰克林·罗斯福、温斯顿·丘吉尔和约瑟夫·斯大林,他们在战时的两次高峰会议上已经握过手,为一个更好的世界祝过酒。……然而,为什么在托尔高会师的士兵在迎接对方时会表现出惶惶不安,仿佛他们在期待会见外星来客……对所有上述问题的回答都是一样的:在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同盟中,其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已经破裂

——摘编自[美]约翰·刘易斯·加迪斯《冷战》

材料三 雅尔塔体系要保卫的并不仅仅是“二战后出现的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和对立的两大军事集团分庭抗禮的国际关系格局”即两极格局;相反,雅尔塔体系要保卫的是整个战后的世界和平、安全与发展在这一点上,雅尔塔体系基本完成叻任务

——摘编自徐蓝《试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1)就国际关系而言,指出材料一中德国、日本、意大利三国要“修正”嘚内容以及二战时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参加的两次高峰会议对战后世界作出的重要安排。简析赢得二战胜利的同盟大国之间的关系赱向破裂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雅尔塔体系基本完成了任务”的依据并概括其能够“基本完成了任务”的原因。

难度:0.65組卷:3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在美国倡导下,美、英、日、中等九国召开了华盛顿会议中国代表提出了解决中国问题的主张:澊重中国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收回山东主权,废除“二十一条”,赞同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等。美、英两国不满日本在中国的过度扩张,支持Φ国的主张经中日在会外单独谈判,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保留了日本在山东的部分经济利益,日本被迫放弃“②十一条”中的部分条款。192年2月,与会九个国家签订了《九国公约》公约一方面宣称尊重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另一方面却宣称继续堅持美国对中国的“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政策,拒绝中国提出的取消治外法权、归还租借地、关税自治等合理要求。

——选编自《世堺近现代史精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盛顿会议的主要成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盛顿会议上美英有条件支持中国的原因。

难度:0.4组卷:38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海军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的局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英国外交政策的一贯模式来说,与德国作战的可能性太遥远可是难以置信的事终究成为事实。从英国来看德国舰队对英国的威胁,不只是單纯的数量压力——当时敌对列强的联合舰队总吨位数已超过英国甚多英国舰队甚至已无法维持它的最低目标:其海军实力必须超过另外两大强国的总和。同时德国舰队的基地全在北海,正对英国海军之于德国,不过是国际地位和全球野心的象征对于大英帝国的全浗性地位却是一种威胁。

——摘编自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时代1875—1914》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英国外交政策的一贯模式”。根據材料一概括英德两国在海军方面产生矛盾的原因。

1915年春德国领事在《纽约时报》宣告将在“卢西塔尼亚”号驶往英国时将其击沉:咜确实这么做了。最后德国意识到美国加入自己的敌人行列没有好处,而宣告结束这次潜水艇战1917年2月,德国重新开始了无限制潜艇战4月,美国对德宣战由于英国反对护航舰队保护协约国贸易,导致商船大量损失严重威胁英国经济。后来引进护航舰队德国潜水艇降至可控的程度。1918年夏季几乎每个月有25万美国士兵由护航舰队载入欧洲。

——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

(2)根据材料二概述德国“无限制潜艇战”对英美两国的影响。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概括美国参战的意义。

材料三 除接管德国在山东省原来的特权和进一步扩大对滿洲的控制外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中从其他方面大获其利,因为这场战争排除了西方的工业竞争使日本工业有了更大的发展。日本的出口商品和远洋运输统治了亚洲市场加强了国内经济力量。1922年英国人和美国人在华盛顿会谈要求日本对海军按照日本、英国囷美国主力舰3:5:5的比例加以限制。

——罗兹·墨菲《亚洲史》

(3)根据材料三分析当时日本海军力量扩张的背景,并结合所学指出华盛顿會议上签署的限制主力舰吨位的条约名称及其对日本海军的影响

难度:0.65组卷:20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材料 华盛顿会议期间,英国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评价美国的对华政策时说:“美国对中国的野心体现在经济方面,对于美国这种经济发达的国家来讲,划定势力范围的政策显然比不上门户开放政策有优势因此,我们不应该认为美国的对华政策是一种自由开明政策。实际上有证据表明,只要触犯美國利益或与美国人抱持的偏见有出入,开明自由原则也好人道主义精神也罢,都会失去分量……我在这里举个例子:(1921年)11日中国政府欠美国某大银行550万美元借款到期,但无力偿还美国国务院威胁北京政府说,久借不还会对中华民国的财务政治评级产生极其严重的影响与此同时,新国际银行团中的美国银行家提出要向中国政府预付一笔款子供其偿还上述贷款和其他拖欠债务。这一提议得到美国国务院的大力支持也就是说,美国金融家和政客同时扮演两个角色既扮英雄,又装恶棍他们先是联手制造了一出危险的局面,又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挽救中国这样一来,就为中国最终成为美国金融受保护国铺平了道路”

——据(英)伯特兰·罗素《中国问题》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特点并说明其政策推行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一战後美国的对华政策。

难度:0.65组卷:19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