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非秦记皆烧之凤爪

丞相李斯曰:“臣请史官非非秦記皆烧之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占卜、种植之书。”帝曰:“可”

(1)上述材料所说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该事件发生在何时(2分)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哪些书可以不烧?(4分)

(3)材料中的“帝”是指谁(2分)

灌溉、防洪。“旱则引水浸润雨则堵塞水门”;:“水旱从人,不知饥馑”(6分)

(1)焚书坑儒事件。(2分)秦朝(2分) (2)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可以不烧。(4分) (3)“帝”指秦始皇(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相关内容,由材料中关键词句“丞相李斯所不去者,医药、占卜、种植之书”并联系所学知识判断出此事件是秦朝的焚书坑儒。秦始皇主持的焚书坑儒事件当然发生在统一全国的秦朝 (2)本题考查的也是秦始皇焚...

材料一: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洎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甴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二:《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被“车裂”而死。

请结合所學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变法”指的是什么变法(2分)该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哪一诸侯国?(2分)

(2)从材料二可知變法遭到守旧贵族的强烈反对。请根据材料一指出变法的哪一项内容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2分)

(3)这次变法是否取得了成功请你說出理由(4分)

灌溉三都,开稻田于是蜀野千里,好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堵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1)材料所说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个著名的水利工程?(2分)该水利工程建于何地(2分)

(2)材料中所说的水利工程由何人主持修建?(2分)修建于何时(2分)

(3)根据材料归纳该水利工程的作用。(6分)

}

臣(李斯)请非非秦记皆烧之皆燒使……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材料所述事件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

C 【解析】材料引文大意为李斯建议焚书坑儒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焚书坑儒加强了思想控制,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进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见解,据此分析可知C項符合题意故选C。   

秦始皇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

使秦国发展为战国后期最为强大的国家最终统一六国的的原因是(   )

据史書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齐魏之间的“马陵之战、桂陵之戰”采用围魏救赵减灶之计麻痹敌人最终导致了魏国的衰落,而这两次战争都出自一位军事家的奇谋良策这位军事家是(   )

春秋时期,周王室日益衰弱大国之间展开了争霸战争。某国君利用管仲改革葵丘会盟成为春秋时期首先称霸的诸侯,这位国君是 (  

}

内容提示:《非秦记皆烧之》考識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2| 上传日期: 03:24:49|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秦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