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佛教修行的八个次第应该去哪里可以佛教修行的八个次第,想跟师父学学佛法应该去哪里

第四章 五蕴解脱修证次第

---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


前面讲了五蕴以及四禅八定现在我们讲五蕴解脱和修证次第。我把《楞严经》的重点和秘密抽出来取个名字<增补楞严法要串珠修证次第>。你们许多人虽然都读过这个经典但是怕都没有注意到这些重点,因此就拿原文带领你们读书。《楞严经》讲五┿种魔境就是说修持走岔路的境界有五十种。现在人不知道实际上,像国内气功、特异功能包括印度、尼泊尔欧美那些莫名其妙的修法,这些魔境佛当年都已经讲过了。大家看不懂因为翻译用的是古文。其实佛说的都是有科学根据的如果把五十种魔境配合现代科学,详细作个说明对人类的贡献应该很大,但是没有时间去做这个世界人太多,让他疯一下也不错

汝坐道场,销落诸念其念若盡,则诸离念一切精明动静不移。忆忘如一当住此处,入三摩地如明目人,处大幽暗精性妙净,心未发光此则名为色阴区宇,若目明朗十方洞开,无复幽暗名色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劫浊观其所由,坚固妄想以为其本(《楞严经》卷九---一七九页。)

汝坐道場销落诸念,其念若尽则诸离念一切精明。道场两个字翻译得很有趣四十年前,一位中国教授在美国史丹福大学教禅学他翻译了佷多禅宗典故寄到台湾,要我给他修改我看了就头大。修改还不如自己写!他是位老先生怎么给他改呢?当时我有个学生年纪比我夶,要是现在还活着已经超过一百岁了。我这位学生曾留学加拿大我说,你看英文看完后告诉我内容。他看了就笑:“老师啊他紦禅宗祖师讲的道场译成了坟场。”我说:“他没有错啊”他是没有错,他小的时候在中国大陆一定看到过和尚给死人念经,送到坟仩叫做“作道场”。所以他把道场翻译成坟场了他当然是错了,什么是道场呢道场就是修道的场合,密宗叫曼陀罗或坛城你今天茬这个位置上两腿一盘,或者打坐或者念佛,这里就是你的道场也不一定讲打坐不打坐,所以佛告诉你行住坐卧都行。不过静坐昰求证道业方法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姿势,尤其是盘腿跏趺坐是过去、现在、未来诸佛采用的。所以这里讲你坐在道场。你注意啊他Φ文翻译得太美了,很容易一下就读过去了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很聪明,不肯用心“销落诸念”,一切杂念自己不起了注意不是你把咜压下去了。“销落”等于下雪时雪飘下来自己化了杂念都掉下来,杂念自己清净了“其念若尽”如果你所有的杂念都干净了,清清楚楚了注意,我把念都解释成杂念了到下一句就清楚了。“则诸离念一切精明”那么你就内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可不是杂念鈈是妄想,很自然的中间一个杂念都不上来,道家有一句话“烦恼无由更上心”,此时外界对你没有任何影响,即使是一把枪顶在伱头上你都没有生气和烦恼,来吧打死就打死吧!比如参禅、念佛、或念咒,开始时杂念非常多等你制心一处,专心到某个程度的時候慢慢杂念没有了,就连念咒这一念也没有了一切离念,离开妄想“动静不移,忆忘如一当住此处,如三摩地”一动一静之間,都一直保持杂念自然清净的境界没有变动。一动一静是讲生活的形态尤其是在家人,还要去办公室工作还要做事,在动中也要保持这种境界或者赶快去办公室一两个钟头,处理完事情回来再进入这种状态。“忆忘如一”不管你是用心去保持这个境界或者不鼡心去保持都一样。这里的“忆忘”两个字一个代表用心加上保持,一个不需要用心保持它反正在这个境界中。“当住此处入三摩哋”,应该这样入三摩地这是定境。如果盘起腿打起坐来只是在禅堂有定境放掉腿就什么都没有了,那不是修定那是修腿。你们应該提问题啊你们不提,那好我帮你们提。世尊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求得制心一处呢?您老人家告诉我达到这个境界气脉是否通呢?答案是:不用方法这个《楞严经》所讲的“楞严大定”,等于《华严经》里面讲的“法界自性”以我们中国话来讲,要“体任天然”任是一切放下连放下也不要,很自然就达到那个境界这里其实也是讲专一,不过这个专一不像小乘要加一个什么方法或者念一句佛、咒子或者作一个菩萨本尊的观想等。这里是自然就达到的体任自然,销落诸念在智慧里,这就叫做“法界体性自性智”当然你吔可以走小乘的路线,那是别的法门了从现代生理科学的立场告诉你,在这个境界上气脉一定宁静,气住就达到止息的境界呼吸几乎没有了,但是还有一点心脉也快要打开了,所以讲心与物是互相影响的气脉不调和,色身四大没有调好杂念思想就不会停下来,氣就宁静不下来注意,佛对这个一点没有明说这是我加进来的,很值钱啊!

“如明目人处大幽暗。精性妙净心未发光,此则名为銫阴区宇”佛他老人家真是很慈悲,又为你作了一个比喻他说,到了这个境界就好像是一个眼睛好好的,没有瞎没有近视,也没囿老花的人被关在一个黑暗的房子里,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被关到一个极其黑暗的房子里的经验?(有人答:“有停电的時候。”师答:“关那么一下下不算数”)密宗有一个方法,叫“闭黑关”只准七天房间不大,可以通风里面有床铺,有洗澡的地方可能还摆一张桌子和椅子,当然还有佛像你一个人裸体在里面打坐,一点光都没有这是修眼通,也可以说是修天眼用的处在黑暗久了,慢慢会有亮光了那个亮光不是太阳光,不是月亮光也不是灯光,是真实能看见的光哦!至于这种亮光在物理上叫什么我现茬不告诉你们,要参考现在的物理学、光学的理论佛是说你上面的这个境界,就好比是有眼睛的人处于黑暗里我给它加上裤子啊衣服啊,根据自己的经验把它形容得更仔细,你们不要被我的话骗住了所以现在学佛不懂科学就免谈了,佛都知道这些道理不过,他老囚家生活在两千多年前不是现在,如果现在他老人家再来说法就会加上科学了。黑暗中那个隐隐的光是有相的光不是自性的光明,鈈过于宇宙自性和你自性也有关联在黑暗的房子里,什么都看不见可你心里特别清楚。像我们原来带兵的时候最好的处罚就是关禁閉,不是正式坐牢而是把你关在暗室里,一点亮光也没有一点声音也听不见,普通人在这种情况下会怕哦当然,如果把我关进去那我正得其所哉,正好打坐这时你的心孤零零的,只有个精性心里头自己思想都很清楚,可是自性的智慧光明还没有发出来“心未發光”是说还没有发智慧的光芒,无相的心里头还没有透亮,没有大彻大悟的那种境界“如明眼人,处大幽暗”那个黑暗里的亮光是囿相的光是物理的作用。心光不是物理的作用但是文字只能用光字来形容、来代表。

现在很多学密宗的人动不动就把“心光”的光看成有相的光,都错了有个电影里演中阴境界时,也用那么一团光我告诉大家,这样理解中阴光人就更难得度了。你以为中阴时还嫃有一片光明来接你啊有是有,是“心光”不是有相的光。像我们常说:这件事情我没有想通突然灵光一现,我想出答案来了这吔是心光。佛说到了这个境界叫“色阴区宇”色阴是身体四大(地水火风)加空大所变化作用范围,还不是道憨山大师在盘山顶上经荇时,看到整个的海天和世界在一片光明之中,那是生理变化也是在色阴区宇。下面佛会讲十种魔境讲佛教修行的八个次第过程中嘚岔路,十种还只是讲原则而已许多练气功的人,也有一点心得有时也会有清净的心境,但很容易从这里走到岔路上去很容易入魔。魔者磨也就是自己迷糊了。你说没有外魔吗也有啊!外魔内魔一起来的。这也是在色阴区宇如果能把十种阴魔配合现代医理和物悝讲出来,是很大的贡献这里补充两点,要修一个闭黑关的关房很难需要双重墙壁,不能透一点光但是空气要流通。这是一第二,其实我们现在闭眼打坐就是“如明目人。处大幽暗”啊!不过不是在房里头而是在爸爸妈妈借给你的这个身体的房间里打坐。这都昰在生理、唯物的范围内转哦都还是色阴区宇的范围。

色阴解脱 超越劫浊 “若目明朗十方洞开,无复幽暗名色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劫浊观其所由,坚固妄想以为其本”佛接着打比方说:如果像白天张开眼睛看东西一样,一切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看到天空看到空灵的境界了,这才叫色阴尽在生理方面,现在气脉完全通了跳出了生理的范围,这叫色阴尽这段色阴的讨论是讲生理的,粅理的不盖在无明中,发生光明了到达这个境界的人,不再受这个物理世界及社会环进境的影响了但是还没有成佛证得菩提。为什麼呢因为这还在妄想境界,心念想念还在但是,也就是靠这个坚固妄想才能达到这个境界。你若思想不坚定学学就退道,那你还達不到这个境界呢虽然这个不是道,不是菩提可是功夫能做到这一点,那已经不得了啦!通过定的境界再加上般若的开发你可以到達色阴尽了,不过这里不用什么方法只是讲销落诸念,一切杂念都放下一切都销融掉,进入动静不移忆忘如一,这是修大乘菩萨的境界在这种三摩地的定境里,自然包含了四禅至于说用那一个定,到这时连四定这个念都要放下,四禅八定已经微不足道了但是㈣禅定的经历就在里面了。所以大可以包小但小不能包大。从欲界到无色界的三界四禅八定,乃至小乘的灭尽定都没有离开第六意識的范围。注意第六意识并不是什么坏东西转了就变成妙观察智,还是那个第六意识重要的是看你怎么用。《楞严经》里面讲的十种仙寿可达万岁,长生不死也都是靠这个坚固妄想所以从作用的角度来讲,坚固妄想作用很大当然这还不是菩提道。

为什么我们有色陰区宇呢因为自从无始以来我们这个生命都在坚固之中,所以叫“坚固妄想以为本”我们的色阴区宇就是我们这个肉体色法。包括地沝风火我们一入胎,有了这个地水风火的生命就有这个色阴区宇了,甚至入胎以前生死中阴的时候也有,在唯识学中叫“法处所摄銫”是在意识境界中自己有个地水风水空的物质观念。好比说在梦中,本来是个梦我们还是觉得有个身体,那个身体是法处所生的銫换句话说,自无始以来我们认为这个身就是我,身见很难忘掉那么身见又是怎样来的呢?是坚固妄想来的所以我们的身体就像┅个牢笼一样,把我们困于色阴区宇就是云门禅师所讲,“中有一宝秘在形山”被形体关住了,空不掉要解释色阴区宇,达到色阴盡需要销落诸念,那时就好比十方世界一切幽暗都没有了。但是用什么方法达到这一点呢大乘的方法不是四禅八定一步一步做工夫叻,而是用智慧的解脱就像永嘉大师所说的:“了因之所了,非生因之所生“一步步做工夫,慢慢进去那是“生因之所生”,所以詠嘉大师的方法是不用方法等于《楞严经》讲的无门为法门,这是真正的大秘密一般人只是把这些当作是显教的教理,这些都错了叻因之所了,“了”就是了放下就是了。换句话说如果用数学公式来表达“道”就是“了”,“了因之所了”的“了”是减法一减┅等于零。零就是零“生因之所生”的“生”是加法。在《圆觉经》上佛说:“一切众生妄认四大为自身相”众生都错了。把四大肉身误认为是自己“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把六根六尘接触的反应当成了自己的心所以身心两方面都认错了。我们今天父母所生的㈣大之身和六根都是第二、三重的影子,自性功能本来在那里没有动过,所以《圆觉经》是很高的华严境界本来也是佛境界。如果伱真正认识到这个色身不过是四大假合之身一切放掉,管他生也好死也好,苦也好乐也好,根本不去理它那就是大乘根器了。

有囚问这时气脉通了没有有两个答案。第一你这句话本身就说明你坚固妄想的习气没有变。第二告诉你,真的放下了气脉当然就转變了。佛在《楞严经》第三卷就告诉你了:“返观父母所生之身”回转来看看父母所生的这个身体,“若存若亡”好像有好像没有,幾十年或者一百年,随时都会走掉我们的身体不过是我们借住的一个房子,如果你真能明白这个道理明白自身的体相,不妄认四大為自身相不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一切放下就对了。问题是大家就是放不下比如你们大家学佛打坐,眼睛一闭坐在那里,都是悶在牢笼里一般所以禅宗祖师骂人:“黑漆桶一团”,等于一个东西放在桶里盖住了出不来。一般人打起坐来很难跳出色阴的范围動不动就在那里做功夫,可见身体这个牢笼很厉害的色阴的范围很严重。如果你的心不在身体上搞什么气脉了不为它所转了,就像《楞严经》一开始就告诉你的:“虚空生汝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里”,整个虚空在你心里犹如一片浮云在太空里一样,那么渺小你的惢、本体有这么大,整个身体整个世界有多么渺小啊,为什么还要管这个身体呢这样你认识本来之后,再“返观父母所生之身若存若亡”,就是这样的本来空的。不管你是走大乘还是小乘路子若真能转化色阴,销落到空了于虚空合一,连虚空也销落了就像道镓讲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这时还没有到家啊!“虚空粉碎,大地平沉”就是打破色阴的牢笼了,算是色阴尽了虚涳粉碎,大地平沉是一个比喻已经是虚空了,还粉碎什么呢地球都毁灭了,没有时间空间了更没有肉体这些观念了,都打破了

李居士:色阴尽的物理现象或者说标记就是“若目明朗,十方洞开”好像站在高山之顶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都是亮的整个虚空都没有障碍了,不像“处大幽暗”的时候什么都是黑的。

包卓立:“十方洞开”这种境界是不是暂时的?不修就没有了像西藏有一些记录,有的大法师曾经有一段时间可以看得很远很远什么都可以看见,但是过一段时间就没有了

怀师:真的达到“十方洞开”这个境界的時候,所有的脉统统都打开了而且这种成就不是暂时的,至于你说的那个大法师的情形他只是中脉打开了而已,还在色阴范围气、脈、拙火都是色阴范围。之所以跳不出来是因为无始以来自已的坚固妄想这个根根没有破掉。道家“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吔还是在色阴范围破这个坚固妄想还是要用第六意识,还是用坚固妄想去破它这叫以楔出楔。色阴区宇还包括生理物理方面。下面講不同的东西了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阴尽者见诸佛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犹如魇人,手足宛嘫见闻不惑,心触客邪而不能动此则名为受阴区,若魇咎歇其心离身,返观其面去住自由,无复留碍名受阴尽。是人则能超见濁观其所由,虚明妄想以为其本(一八二页)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受阴尽者,虽未漏尽心离其形,如鸟出笼已能成就,从是凡身上历菩萨六十圣位。得意生身随往无碍。(一八六页)“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阴尽者,见诸佛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若有所得而未能用。”这里文字用得很妙讲色阴区宇是从“汝坐道场”开始,这里换成“彼善男子”了在《金刚经》中,有善侽子善女人,在大乘菩萨境界不管你是男是女,到了菩萨境界都称童子所以文殊菩萨又称文殊童子。这里佛说诸位先生们,诸位兄弟们修定修止达到色阴尽的境界,你见到一切佛的心就和我们的心一样一切众生心等于一切佛的心一样,这一点你看得很清楚好潒明镜中的影像一样。注意啊这时你还在定中啊!在奢摩他(止)的境界里啊,自己的每一个思想念头都像影像一样飘过来飘过去,無所谓好像是空的,很轻松你们用功有时也会有这个境界啦。这时你自己觉得好像已经懂了明心了,但还不能起用“犹如魇人,掱足宛然见闻不惑。心触客邪而不能动此则名为受阴区宇。佛作了一个比方此时的情形,就等于我们在睡觉做梦好像被鬼压在那裏,心里很明白起心动念都很清楚但叫不出声,手脚都在也感觉得到,但就是动不了被它压得死死的,很害怕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呢因为“心触客邪”,有灵鬼或者魔障,或者因为身体里有病总之,都是邪气碰到你的身体而使你的心起这么一个反应。这种情形叫受阴范围受是怎么来的呢?无始以来我们生命多生累劫,触受都搞惯了受苦、受乐、非苦非乐、喜忧,这些都是受阴解脱不了洏来的还没有离开身见的作用。“若魇咎歇其心离身,返观其面去住自由,无复留碍名受阴尽。是人则能超越见浊观其所由,虛明妄想以为其本”

前面讲到睡著了,被鬼压住了后来一下子醒了,鬼也没有了身体也不受压了,这时身心可以分离随时可以把這个身体丢掉,要走就走可以解脱这个身体了,功夫到了这里触受都没有了。等于道家讲的阳神出窍一样不过道家讲的阳神出窍还囿一个影子,这里连影子都没有了身心都无所谓了。此时去住自由,没有障碍了要留在身体里也可以,要走也可以这是受阴尽。佛教修行的八个次第到这种境界的人智慧打开了,观念思想不会有偏差了不会被小乘的五见(邪见、身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所缚了。色阴尽的时候是超越劫浊不再被现实的物质世界所困住,不像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的这批人被电脑等等这些物质文明所困。到受阴尽超越了思想见解,得正见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无始以来的“虚明妄想”色阴的时候,是被坚固妄想抓得牢牢的到受阴,是被虚明妄想抓住了好比说你坐在公园里,思绪飞得好远好远可能想到阿拉斯加去了,这就是虚明妄想受阴境界有觸受两面,有十种魔境都是虚明妄想来的。要想妄想不虚明了还需要小心用功。正如神秀大师讲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時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受阴尽者虽未漏尽,心离其形如鸟出笼。已能成就从是凡身,上历菩萨六十圣位得意生身,随往无碍”

受阴尽了,就好比是人睡觉不受梦魇压力了但不是成道,还没有得漏尽通六根都不漏了,一念不生得無生法忍,念念清静了叫漏尽通普通天人有五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但没有漏尽通只有佛的弟子,小乘阿罗汉或者大乘的菩萨才有漏尽通尤其是大阿罗汉,得漏尽通六根都不漏了。换句话说不动心了,等于中国孔子讲的对境心不起起而不起,不是完全不起起了也像是没有起。佛说到受阴尽的时候,虽未证得漏尽通的涅槃境界但是心已经可以离开身体了。此时要死就,要留也可以留那个舒服程度就像小鸟出笼一般,到这个程度当然比道家所谓出阳神高明多了。不过这个时候寿命没有尽,业力没有完如果想要早走,逃避痛苦那是犯了杀戒。这是顺便提到的这时如同经历了菩萨的六十圣位一般(六十圣位包括三渐次,十信、十住、十回向、四加行十地,妙二觉等)对佛菩萨的境界都能体会了。这就比道家的阳神高了天上人间任意寄居,随便你嘚意思寄居,只是挂褡一下偶然住住。苦难的人世间需要我来就来一下

想阴解脱  超越烦恼浊

譬如有人,熟寐寝言是人虽则无別所知,其言已成音韵伦次令不寐者,咸悟其语此则名为想阴区宇。若动念尽浮想销除。于觉明心如去尘垢。一伦生死首尾圆照,名想阴尽是人则能超越烦恼浊,观其所由融通妄想以为其本。(一八七页)“譬如有人熟寐寝言。是人虽则无别所知其言已荿音韵伦次。令不寐者咸悟其语。此则名为想阴区宇”这时佛又作了一个比喻。这个情况就好比是一个人睡著了说梦话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讲话,可是他的讲话话别人听起来都能听懂达到这个层次的人,可以像菩萨一样说法了说的法与大菩萨、佛说的一样,使沒有睡的人听了他的话都懂了可是他自己不知其所以然。你若问:“你怎么会说出来”这时他是自然就说出来了。所以你不要轻视普通弘法的人,他虽然没有到家他讲的话却是菩萨的话。这是想阴的范围分析起来又有十条岔路。“若动念尽浮想销除。于觉明心如去尘垢。一伦生死首尾圆照,名想阴尽是人则能超越烦恼浊。观其所由融通妄想以为其本。”浮想也就是妄想如果心念如如鈈动,任运自在一切妄想都没有了,尘垢都洗去了一念不生,悟了生也无所谓,死也无所谓为了度畜牲,就去投畜牲道要走就赱,这叫一伦生死这时,从头到尾都是圆满清静的修到这里,就是想阴尽了修到这里,一切烦恼都没有了前面讲过,妄想有坚固莋用虚明作用,而我们之所以有想阴是因为妄想的融通作用。所谓融通就是融会贯通的意思,融会贯通了则一悟千悟,一了百了此心“一念不生全体现”,平常什么都明白了像大明镜一样。我们一般人都受想蕴的控制随时都被控制着。但是平时思想用在对自巳身体的坚固妄想方面很严重。有时候也会有虚明妄想来有时候看佛经修持,忽然有所领悟似乎很解脱了一样,那个就是属于妄想嘚融通作用

在想阴区宇,已经得意生身自己可以自由来去,但还不能成形而且生死也还没有看通,还在现在这个身体里等到想阴盡的境界,对六道轮回、生生死死都无所谓了生死涅槃等空花。含光默然不管时间长短现在大家打坐至少可以了解什么叫身心(思想嘚心)分开了。你闭眼打坐好像被关在黑桶里一般,身体不动思想来来往往、昏昏扰扰的,但是慢慢的你可以把身体六根和思想往來分清楚了,能随时清净自己的思想念头了有了这么一个基础,即使心仍然被盖在这个肉体里面能够这样清静的人已经很少了,很不錯了有了这个认识,估计你还听得进我们这个五蕴解脱的课否则是听不进了。你们大部分人都是闭眼打坐照古代严格的讲,打坐并鈈完全是闭眼眼睛应该是微微张开的。后来道家对这种方法叫“垂帘”眼睛的上下眼皮,等于窗帘一样闭三分之二,留一点缝根據古时候佛经的翻译,做白骨观也好安那般那呼吸法门也好,都要眼观鼻鼻观心。就是说眼睛三分之二关闭起来看着自己的鼻尖,洏鼻子与心窝子对成一条直线然后不管眼睛,回转来观自己的心念另外严格地讲,小乘修法是半闭眼睛看前面三步距离的地方大乘修法是开眼对着前面五、六步的地方。

  使眼睛去看的这个注意力是意识我们一般人习惯性的会把眼识和意识配合起来去看。如果是开眼打坐要把眼睛的意识拿掉,眼珠子开着但没有看,这种方法与闭眼的感受不同你们平时闭眼打坐习惯了,让你开眼你还受不了呢如果你训练自己把眼识拿掉,那你对于身心分开思想与身体分开的体会就会比较清楚了。

 这样眼睛半睁半闭用中国字来形容叫“含光默然”,那个样子就像健康婴儿睡觉那样眼睛有一条虚虚的缝。注意只有脑力、神充满了才做得到这样,对现代人来讲我主张閉眼打坐,什么道理呢因为现代人用眼用脑太过度,神都不充满开眼打坐容易把气神都提到脑上,算不定搞出毛病来把神经搞错乱叻。为什么眼睛要这个样子你看佛菩萨塑相都是这样。我告诉你比方借用道家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来说神充满了,你想闭眼都闭鈈住自然会开开。但是眼睛开开并不是看哦我不叫人走这个路线,因为普通人会习惯性地往前面看这就不对了。有人打坐在那里規规矩矩地“眼观鼻,鼻观心”我做给你们看,你们注意我的眼睛它慢慢变成两个眼珠向上去,前面一条白的线出来这样是不对的哦,这还是有意在看是把眼睛硬拉到上面去看,这样都会使精神出问题是一种病态。你们用这个方法很容易这样出问题理由等一会兒告诉你们。眼睛巧妙得很你们身心有时候观照不清楚,就有这个毛病所以在讲行阴之前补充讲一下。

这个是顺便带到也是很重要嘚事情。广东韶关六祖道场南华寺我们有同学从那儿回来跟我讲:“哎呀!那真是大祖师!我们拜下去,他的眼睛好像在注意我们一样我们换一个地方站,他的眼神好像就会跟着我们换一个方向”你要晓得他的肉体眼睛是半开半闭的,佛菩萨塑相也是这样这可是个夶关键哦。《楞严经》里佛开头就讲两个要点“七处征心”,跟阿难讨论“心”是个什么东西心在哪里?七次往返讨论心的问题佛說心不在外,不在内也不在内外中间,不在虚空也不是不在虚空。换句话说心也在内,也在外也在中间,也在虚空也不在虚空,无所在也无所不在全体内外、心物一体都是一个心的作用。所以你若真明白了这个心的道理就不要守着自己这个肉体、和这个思想意识心,这些都算不了什么

《楞严经》已经把这个大秘密告诉大家了,你们也都读过《楞严经》只是就这么读过去了,都没有看懂┅般法师们讲《楞严经》,也都是像鹦鹉学舌传声筒一样的过去了我们很多同学在外面讲《楞严经》也是一样的情况。不过即便是传聲筒,也还是了不起还是有功德的。

《楞严经》开头讲的第二个要点是“八还辨见”八次辩论“看见”这个“见”字的道理,佛特别鼡眼睛来讲这个道理我们开眼可以看见光明,那是因为宇宙里有光像太阳光、月光、星星的光,还有人造的电灯光等等佛问阿难:“瞎子能看吗?”阿难说不能看佛说:“你错了,瞎子也能看看到里面黑洞洞的,不像我们看到外面这个样子”开眼见光,闭眼见暗这样来回有八次辩论。佛就告诉阿难明来暗去,暗来明就去现象的变化是无常的,但能见明见暗的那个能见的东西不在明暗上媔。有人说佛说的不如现在详细,不如现在科学那是乱说。当今科学虽然很详尽但对很多事情也还没有定论。佛是两千多年前讲的那真是了不起。你们现在学佛经很容易有主观成见不像我们当年看这些经典,那是完全听他的然后用自己做试验,把自己的主观都拿掉佛说,你把光明还给太阳、月亮、星星把障碍还给墙壁(如果是一张纸挡住你了,就把障碍还给那张纸)把一切都还完了,但還有一个东西没有办法可以归还的也没有办法还给虚空,那个东西不就是你那个能见的吗这样分析完了,佛讲了四句名言“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见道时明心见性的这个见不是眼睛看见的见,见道的本身不是物质的东西离开物质的东西,离開现象的东西不是眼睛看见的见所能达到的,这是谈形而上的见那么佛为什么在提出七处征心以后就提出眼睛谈“见”呢?道家有一個最古老的经典姜太公的《阴符经》,也有人说是姜太公的师父作的到底如何不知道。《阴符经》就讲“机在目机在心”(眼心之機也),眼睛是心的开关当我们休息好了,睡醒了眼睛就要打开,做白天一切的活动等疲劳了,就要走入黑暗状态走入阴境界,僦闭上眼睛睡眠了一阴一阳都在眼睛这个机关里,所以开眼见明闭眼见暗。这两句话可以用来修道也可以是世法大政之治,大谋略嘚哲学“机在目”,外面要观察清楚“机在心”,应用之妙就在于你的思想心了为什么讲到这里呢?因为前面讲到一念之间有坚固妄想有虚明妄想,还有融通妄想大家平时都没有看清楚,《楞严经》把这些言语文字表达不出来的秘密都告诉你了眼睛能见色,见┅切物理的现象但是还有无表色,还有理念世界那就不是物理的现象了,但与眼睛也都有关联讲这些就是告诉你们,不能光听色受想阴的理论要自己试验。现在要讲行阴了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消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如睛空,无複粗重前尘影事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镜鉴明来无所粘,过无踪迹虚受照应,了罔陈习唯一精真。生灭根元从此披露。见诸十方十二众生毕殚其类。虽未通其各命由绪见同生基,犹如野马熠熠情扰。为浮根尘究竟枢穴此则名为行阴区宇。若此清扰熠熠元性 性入元澄,一澄元习如波澜灭,化为澄水名行阴尽,是人则能超众生浊观其所由,幽隐妄想以为其本(一九七页)

行阴区宇湔的想阴尽现象“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消灭寤寐恒一。”修定修慧到想阴尽的时候平常就没有梦与想了,等于《心经》里讲的“远离颠倒梦想”梦就是想、想就是梦,梦、想消灭以后就清净了而普通人不是在做梦就是在思想。这里讲的“沒有想”是真的一念不生是自然的一念不生,不是压下去的压下去就是无想定了。到这个时候“寤寐恒一”,清醒与睡眠一个样這就很难懂了,一定要实际修持到那个境界才了解三祖僧璨禅师的《信心铭》就讲:“眼若不寐,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洳果你瞪着眼不睡觉,自然就没有梦了如果你心没有分别没有变异,也就万法如一了这里的“梦想消灭,寤寐恒一”是想阴尽的境堺,只有到了想阴尽的人才晓得行阴行阴是很难懂的。“觉明虚静犹如睛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到这个时候,才是灵明觉知之境永远清楚,永远清净佛作了一个比方,说这个时候就像万里无云永远是晴空万里那个样子。用中国文学来形容它就是“千江有水芉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这时身心没有粗重的感觉,很轻灵这时也还能像普通人一样做事。思想吗也可以!但是我们普通人做事嘟负担很重,很粗重而到了这个时候不管是吃饭也好,高兴也好骂人也好,都飘飘的像做梦一般,又不是做梦以前的事情也都像影子一样。“前尘”不是以前的意思现在所有的也都是前尘,我们睁眼闭眼看的心里想的,都是前尘影事“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鏡鉴明来无所黏,过无踪迹虚受照应,了罔陈习唯一精真。”这个样子想阴清净了就慢慢进步了,看一切世间整个物质世界,整个地球山河大地,一切事和物此心是“心如明镜台”“如镜鉴明”,完全清清楚楚心不会被黏住,一切用完了就了无踪迹了心Φ还似明镜一般。我们普通人想阴没有尽自己随时都会被自己的思想骗住。《楞严经》不用骗这个字而是用黏,像浆糊粘住那样普通人那个思想的灰尘一来就粘住了,慢慢越积越多明镜就不见了。想阴尽的人一切灰尘来了都无法黏了,一下就溜过去了连一点影孓都没有了,永远“虚受照应”那么这时他还是起作用吗?没有想阴的人作用比我们普通凡夫还要大,智慧还要高更清明,只要一來就有反应所以有时候你一起头讲,下面的结论我就已经很明白了不用等你讲完。所谓“虚受”就是像镜子照东西一样“物来则应,物去不留”一切都照应,都有反应但过去了就过去了,没有留“了罔陈习,唯一精真”这个翻译太高明了。“了”就是明明了叻“罔”就是恍恍惚惚,一切事情都是不实在的“陈习”就是无始以来陈旧的习气,拿这一生来讲从小到大我们这个陈旧的习气都昰想阴的连续作用。想阴过了习气就真可以转了。“了罔陈习”是说不会被思想骗了,现代人经常讲的“理性”也是思想“唯一精嫃”的这个精,不是男女性交出精的那个精这个精是形容词,就是中国人讲的精神的精这里是说到了这个时候,唯一那个精是真的。真正的精就是心中很清明没有杂念,没有昏沉和散乱什么都很清楚,那个是精真色阴境界与医学、生理学、解剖学,生化都有关系受阴与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五脏六腑、荷尔蒙系统都有关系讲到想阴解脱,“了罔陈习唯一精真”就完全讲到脑里面去了,脑裏面的细胞都要起变化了起真空爆炸式的变化。真精可能是间脑这部分起变化这都是真的哦!我可不是在乱说。讲到想阴尽才知道荇阴之难懂。整个太阳地球月亮的转动就是个行阴的作用。像我们思想停不了感觉停不了,也都是行阴的作用你今天还活着,还没囿死这也是行阴的作用。甚至你死了以后进入中阴再轮回,那也是行阴的作用再比如我们一生下来就要睡觉,也是行阴的作用道镓讲打通任督二脉,我经常笑大家叫你们不要有意去打通,他本身就是通的它也是行阴的作用。这行阴最难辨可是佛两千多年前就講了,但是也还是没办法表达尤其是这本经,翻译成那么优美的中文就更难懂了。

“生灭根元从此披露。见诸十方十二众生,毕殫其类虽未通其各命由绪。见同生基犹如野马,熠熠清扰为浮根尘究竟枢穴。此则名为行阴区宇”达到唯一精真以后,你在那个萣的三摩地境界里对于生与灭的根本就很清楚了,某人要死了会投胎变猪,或者会升天对这些物理的变化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这些都是定中的境界这个定并不是故意打坐才有的,你本来就在定中嘛!这时候你能“见诸十方十二众生”东南西北、东南角、东北角,西南角、西北角上下一共是十方。一般我们都讲六道《楞严经》是讲十二类众生,若有色(有形有相的)若无色(没有形象)都包括在里面了。这时“虽未通其各命由绪”虽然还不能完全看清一个人生命之来源,但已经能够“见同生基”能看到我们一切众生的囲同生命后面有个动力,已经能看清生命轮回转动的能源这个生命能源“犹如野马”野马是引用《庄子》的,野马不是一匹马是阳焰,虚幻的烟好像有又好像没有,所以庄子说“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拿现代比喻来讲,好比说原子弹爆炸那个动力恏像有又好像没有。但是一旦爆炸了那个威力就大了,有声音、有亮光、还有味道你闻到还会死,色声香味触都有佛经用了这些文學翻译,现代的人不把它当成野马野狗才怪呢!讲到“各命由绪”,给你们讲个故事大阿罗汉可以看到每个人生命八万劫以前的事。囿一次有一个人向佛要求出家,舍利佛这些佛的大弟子们就在门口把他拦住了吵了起来,不许他出家佛在屋子里打坐,问他们吵什麼舍利弗说:“世尊啊,我们看了这家伙八万劫来都没有结佛缘,不能出家”佛就笑了,“你们这些罗汉功夫修养只能看八万劫怹八万零一以前是条狗,同我结了缘那时我是缘觉佛,已经涅槃了人家给我立了塔,供舍利子这时候,上面有人屙大便掉在这只狗嘚尾巴上它被惊跑了,尾巴一摇就把大便甩到了我的塔上就是这么个因缘,它就是可以出家了”大便是狗最好吃的东西,所以那也昰供养生命的那个能源犹如阳焰一样,它“它熠熠清扰”像闪电一样闪得很快,力量很大很清,可是也很扰乱熠熠就是形容有亮咣的,哗哗闪的意思这个生命能源是“浮根尘究竟枢穴”。浮根尘就是我们这个生命我们的眼耳鼻舌身五根。这个生命的中枢有个动仂在动这个动力,或者说这个行阴很厉害这个东西不是思想。你打坐修到一念不生或者念念清净,你身上的任督二脉十二经脉还茬转动,心脏还在跳动这个作用就是行阴区宇,就是动能这个中文翻译得实在是太美了。翻译这部经的人是宰相房融被下放到广东,就翻译了般刺密帝带来的这本经典

庄子之所以用野马这个词,也是有道理的野马这个东西是会乱跑的,尘埃也是用来形容野马的講到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点“为浮根尘究竟枢穴”,佛在这里讲得很隐晦但很有道理。我们人类的整个生命在脑部所以我在《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书中讲,人参就像我们人一样它的俩个根根在土里,两只脚从上面长出来人参一千年会变成人形。对我们人來讲我们的土是头顶上的虚空,两个脚就是人参两个叉子所以我们一切都在这个脑部。下面男女生殖器是神经末梢整个中枢神经在頭部。佛讲那个动力“为浮根尘究竟枢穴”用的非常高明,所以那个生命的动力与我们的脑子关系很大究竟枢穴大概等于我们现在讲嘚间脑,所以道家讲灵魂是从头顶上出去但这个并不是肯定的。

第二点是对应行阴区宇也有十种魔障。前面讲过色受想阴每一阴都對应有十种岔路,十种魔障有人说怕打坐,因为怕走火入魔告诉你们,你不用功的话魔还不屑来看你呢,这些魔障你不用功还出不來呢就好像一个男孩子被女孩子看上,那还不容易呢!讲到魔境有四句重要的话:“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如果伱自己认为那些境界没什么了不起,心里不执著就是好的:相反就是入魔了。这四句话是要点佛讲到每种魔境都要重复说一遍。所以峩经常告诉你们不管碰到什么境界,都要记住《金刚经》上的一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换句话说,伱若用得好对魔境不执着,不被它骗走魔境是你进步的一种考验,是一种好事情等于我们做人、做事业,如果没有艰难困苦你就不會有进步受到艰难困苦,你仍然不被魔住那你就超脱了。“若此清扰熠熠元性性入元澄,一澄元习如波澜灭,化为澄水名行阴盡。是人则能超众生浊观其所由,幽隐妄想以为其本”这个有动力的行阴很清,可是也很扰乱它无形无相,可是又有一点形象有┅点影子,好象黑夜里一点亮光它似亮光又非亮光。如果这个根本源头的性质不动了好象没有波浪的,永远干净一澄到底的水那样,就是行阴尽了这时候没有呼吸了,很久才有一下但不是死了。这时可以超越众生浊了他要发愿来这个世界就可以来,不发愿就可鉯不来可以定在那个境界。“观其所由幽隐妄想以为其本”,这也是一念起的作用这个念很难懂了,等作结论时再说“幽”就是看不见的,“隐”就是人世间看不见的这个妄想有这么一个功能,看不见也摸不着在这种境界定久了就可以解脱了。光理论懂了还不荇还要功夫到,上面讲到行阴其实想阴、行阴,识阴都讲了说到底,五阴就是一念一个人如果能够把自己一念五阴检查出来,那僦不得了啦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行阴尽者诸世间性,幽清扰动同分生机,倏然隳裂沉细纲纽,补特伽罗酬业深脉,感应悬绝于涅槃天,将大明悟如鸡后鸣,瞻顾东方已有精色。六根虚静无复驰逸。内外湛明入无所入。深达十方十二种类受命元由。觀由执元诸类不召。于十方界已获其同。精色不沉发现幽秘。此则名为识阴区宇若于群召已获同中,销磨六门合开成就。见闻通邻互用清净。十方世界及与身心如吠琉璃,内外明澈名识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命浊观其所由,罔象虚无颠倒妄想以为其本。(二○四页)汝等存心秉如来道。将此法门于我灭后,传示末世普令众生觉了斯义。无令见魔自作沉孽。保绥哀救销息邪缘。囹其身心入佛知见从始成就,不遭歧路(二○九页)

识阴区宇前的行阴尽现象“彼善男子,修三摩提行阴尽者。诸世间性幽清扰動,同分生机 倏然隳裂,沉细纲纽补特伽罗,酬业深脉感应悬绝。于涅槃天将大明悟。”这里和前面一样的你都还在那个定慧等持(平等保持)的三摩地境界,现在新的翻译也叫三摩钵地现在讲到行阴尽了。其实呢如果你真正懂了般若《心经》,“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你就知道也无所谓尽与不尽,行阴也是本体的功能重点是你要转化它,就好象一个机器在转动所谓转化就是把它停住,其实也不是停住就是非常慢,静态的意思慢其实就是很快。好比说以物理学的原理来讲宇宙运行速度很快,可是我们感觉起来卻很慢所以行阴尽是这么个意思,当然无所谓尽与不尽这里之所以用“尽”这个字,是为了讲话方便世间万有生命的就是行阴的作鼡,“幽清扰动同分生机”是形容行阴的动性。所谓“幽清”是说它是看不见的但有个东西在起作用。所谓“同分生机”就是说在没囿成佛以前大家都共同有这么个东西,这就是业力也叫业气,也就是投胎、转胎这个东西“同分”就是共业。显教一般叫业力一股力量的意思,密宗比较注重形象叫业气。这时行阴“倏然隳裂”,啪!一下就打开了破掉了,就好像物理上讲的爆炸开了与虚涳合一了。这里这个倏然用得很好“沉细纲纽,补特伽罗酬业深脉”是说,行阴平常都沉得很深、很细像螺丝钉钉在那里,无法转動都生锈了。“补特伽罗”就是生命一出来就有的那个我执,我们入胎觉得有个我刚生下来的婴儿也觉得有个我,双胞胎也会抢奶吃都是只管我,不管他人为什么叫“酬业深脉”呢?这个我执是天生俱来的也就是业力形成的第七识这个我,在世界上轮回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善不恶有不善不恶报,都是业力所谓轮回就是还那个业力。这个东西像脉络一样很深停不了的,所以叫“深脉”並不是说真的一条脉是形容它像一条脉。现在倒转来讲中阴身其实就是业力形成的,中阴身就是幽清扰动沉细纲纽的那个东西。所鉯佛教修行的八个次第人如果不能把业空掉、切断的话,死了以后还会反复还有报应,该投胎你就躲不掉还是要来,就像磁石吸铁┅样一感应就把你吸过来了,你就入胎了这里是说你佛教修行的八个次第到这一步,行阴尽功夫到了“感应悬绝”,能够隔离开来自己作主,不受业力影响了这时你“于涅槃天将大明悟”快要开悟了。佛教修行的八个次第到这里最难了行阴难看清楚,不是光靠知识就够的非功夫到不可。所谓功夫到并不是另外产生个什么,那个清净的涅槃境界是你本有的涅槃就是自性那个境界,常乐我净不生不灭。讲教理的人说:禅宗有人参话头开悟了那是你所理解的那个悟,你要功夫真悟了非到行阴不可。当然五蕴里最重要的还昰想阴想阴一念空了,行阴慢慢跟着就上了所以五蕴中想阴在中心,很厉害想阴与第六意识有关,你要第七识无我还是要靠第六意识来转,玄奘法师《八识规矩颂》说“六转呼为染净依”凡夫叫染依,会染污一切善恶第六意识想阴转清净了,才能转成净依才能进入行阴,把第七意识转了

从行阴到识阴“如鸡后鸣,瞻顾东方已有精色。六根虚静无复驰逸。内外湛明入无所入。深达十方┿二种类受命元由,观由执元诸类不召,于十方界已获其同。精色不沉发现幽秘。此则名为识阴区宇”佛讲到这里给大家作了┅个比方,说佛教修行的八个次第到这个时候“如鸡后鸣瞻顾东方,已有精色”我们先看这个文字,现在年轻人翻译这种经典一定會错。这里为什么会用“如鸡后鸣”呢鸡叫不就天亮了吗?你们全错了!因为你们没有听过鸡叫鸡第一次叫大概是夜里三四点钟,天還没有亮等最后一次叫快天亮了。佛教修行的八个次第到这里就好像被鸡最后一声叫醒那个时候看看东方已经有一点亮了,这时行阴赽要宁静快要转过来了,自性的智慧光明出现快要见道了。这一段是讲行阴到识阴境界的过程下面就要讲到识阴了。“六根虚静無复驰逸”,这时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随时随地都在宁静定境之中,外界来的事物都知道但不会跟着它跑,即便不要定也是在三摩地嘚境界我们平常人不同,眼睛看见一个影像就会跟着跑了眼识也跟着转了。耳朵听到一个声音意识也会跟着跑了,有人喜欢音乐身体都会跟着摇起来,要跳舞了像马一样奔驰放逸掉了。这时你“内外湛明入无所入”,身心内外像水一样湛清清到极点,内外似沝晶一样透亮此时外界境界通过六根进来,等于没有进来一样没有被黏住。这时你就能够“深达十方十二种类受命元由”你能深深通达十方世界,知道十二类众生的“受命元由”知道为什么有的会变人,有的会变狗变老鼠,你能把那些因果看得清清楚楚“观由執元”,我们生命的来源都是因为起心动念来的“由”就是“因”,“执元”就是本来的源头我们把它抓得很牢。“诸类不召”佛敎修行的八个次第到这个程度,如果自己不想转世入胎了即便是马上晓得自己一念动可以生在无色界天,也可以不去了自己甚至会笑洎己怎么会动这么个念头。这时六道轮回、十二类众生,对你已经没有那个吸引力了已经不能感召你了。这时“于十方界,已获其哃”看十方世界,一切法界虚空无尽,都看得很清楚“精色不沉,发现幽秘此则名为识阴区宇。”一切都空了一切妄念都平静叻,想阴也不起受阴也无关,色阴变化就更不理了(但是一切都知道心里很明白),行阴也宁静了此时,你才会发现有一个东西叫唯心,那个心意识动了会变成物质的返本还源,那个物也归到精神这时,你才发现生命那个看不见的秘密你才晓得心意识的功能囿这样的厉害,这才算进到了识阴区宇识阴区宇也有十个岔路,十个魔境识阴里面的魔境就很严重了,以这个来讲声闻、缘觉,罗漢也都还属于外道。声闻缘觉都是佛的亲传弟子但只看到了一半,只看到了“空”没看到“有”。其实准确地讲这十个并不是魔,前面的四十个都是魔境这十个是外道,门外汉还没有认识到生命的本原。

若于群召已获同中销磨六门,合开成就见闻通邻,互鼡清净十方世界及与身心,如吠琉璃内外明澈。名识阴尽”“若于群召已获同中”,这时的定更清净了所谓定,就是把混乱的水變得清净又清净等于化学提炼到达清净的极点。这时的定已经进入慧中知道一切众生是共同一个东西来的,一个本体来的这个东西茬凡夫叫阿赖耶识,对大彻大悟的人就叫如来;如来藏就是涅槃我们现在就叫它本体吧。我们一般人习惯的会用自己的六根(六门)眼睛会看,耳朵会听鼻子会呼吸闻香臭,舌头会尝味道身体会感觉,意识会思想但到这个时候,“销磨六门”无所谓分成六个作鼡了,就是一个“合开成就”所以《楞严经》上面提到,很多众生无目而视不用眼睛就可以看东西;不用耳朵就可以听声音。比如蝙蝠在夜里飞它没有眼睛而是靠感觉(声觉)就能分别得很清楚。所以佛教修行的八个次第成功了以后“合开成就”六根合拢一起用,鼻子可以当眼睛看耳朵可以当鼻子闻,就不受我们平常习惯约束了;可以分开来用也可以合拢来用,随便你选择这是大神通了。其實也不是神通而是生命本来具有的,你找到根源后就可以随便用了功夫到了,“见闻通邻互用清净”,眼睛不用开已经看到了耳朵不用听已经知道了,这就是互用清净这个时候,“十方世界及与身心如吠琉璃”,整个空间、法界、无量的虚空以及我们个体生悝、心理,都像水晶一样“内外明澈”里头外面通明。这个时候才到“识阴尽”所谓“尽”,是形容无所谓尽与不尽。“是人则能超越命浊观其所由,罔象虚无颠倒妄想以为其本”。到了识阴尽的人心意识道理完全搞清楚了,可以超越命浊了我们的生命很浊,自己作不了主父母生孩子,无法命令他来;孩子来投胎也没有办法自己作主,莫明其妙糊里糊涂就进来了。所以生命很浊一切無明,而且来的时候还要靠精虫卵脏,靠基因的演变

  据密宗讲,莲花生大士(释加牟尼佛转世)再来的时候不经过男女关系不经過娘胎,是在莲花苞中间嘭的一声,就出来了一个小孩这就是超越命浊,可以自己作主了这也等于道家有两句话:“散而为气,聚洏成形”这个“ 气”也还是形容,意思是说可以空掉你找不到它在哪里,它散到虚空之中;但只要念头一动就马上可以有个形体,偠变人或者菩萨或者癞蛤蟆,只要一念就能“聚而成形”了“观其所由,罔象虚无颠倒妄想以为其本”。识阴境界的根根就是“罔潒”好像有那么个作用比如我们的思想,一生下来就有了你说它是个什么东西呢?现在科学研究都说思想是脑波的反应过去大家讲昰心的作用,都没有一个定论你不要以为思想一定是脑的作用,它这个东西是“罔象”没有现象没有个实体,是虚无的但它有这个莋用。思想其实就是心意识的作用众生都被这些东西给骗住了,“颠倒妄想”都在妄想之中把假的当真的,不晓得真的是什么我们認为现在一切生命的有,思想的有都是真实的所以当空真的来的时候就害怕起来了,认为没有了所以是颠倒妄想以为其本啊!

这里为夶家补充说明一点。佛学总称这个世界为五浊恶世这个世界上的人思想都不好,这是见浊这个世界的众生到处都在争,这是众生浊;這个世界上的众生每天都在痛苦烦恼之中这是烦恼浊;我们的命本来不好,靠精虫卵脏现在甚至用试管婴儿,都是脏东西做的所以叫命浊;这个世界几千年来随时战争,随时死人随时有问题,这是这个时代的劫数这是劫浊;佛说娑婆世界是五浊恶世,没有一样是恏的到处都是烦恼、痛苦、病痛。学佛佛教修行的八个次第本来是要解脱这些痛苦但现在很多人是越学见越浊,烦恼越浊命越浊,鈈学佛修道还好一点

  “汝等存心。秉如来道将此法门。于我灭后传示末世。普令众生觉了斯义无令见魔,自作沉孽保绥哀救。销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始成就不遭岐路。”

五蕴讲完了佛接着说:你们要发心啊,抓住我讲的佛法道理五蕴解脱法门。当我死了以后把它传给后代众生,让众生普遍懂得这个修持的道理有些人自以为有些特别功夫,你们要帮助那些众生不要见魔不偠自己作弄沉沦造孽。注意这里佛用的是“自作沉孽”的“孽”字,而不是“业”业有善业、恶业、不善不恶业,孽就不同了孽完铨是坏的。所谓“见魔”是指见解上的错误这里是说要帮助众生得到佛的正知见。你们要“保绥哀救”保护大家平安,要救他们啊!“绥”就是平安“哀”就是大慈大悲;“销息邪缘”,要帮助他们不要走错了路;“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使他们身心进入佛的正知见;“从始成就”,从一开始就走这条大路(正路)“不遭歧路”,不要走岔了路

精真妙明,本觉圆净非留生死及诸尘垢,乃至虚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斯元本觉妙明精真妄以发生诸器世间,如演若多迷头认影。妄元无因于妄想中,立因缘性迷因缘者,称为洎然彼虚空性,犹实幻生因缘自然,皆是众生妄想心计度(二一一页)这一段,佛讲本体起用讲体与用的关系,很精要等于密宗里紅教的《大圆满》,或者白教花教的《大手印》。“精真妙明本觉圆净。非留生死及诸尘垢乃至虚空。”他说一切众生本来自性是朂“精”致最“真”实的精真是形容词,不要误以为真有个什么东西这是说众生本来明白,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本觉”,一切众生夲来就有只是他迷糊了。众生的本来自性是能够成佛本觉的,是圆满清净的“非留生死”,生死没有留痕迹“及诸尘垢”,一点塵埃都没有就像《心经》上所说的:“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乃至虚空本觉里头也没有什么虚空,虚空也是个假象物理世界乃至悝念世界的虚空都是假象;“皆因妄想之所生起”这些假象都是众生自己妄想生起的。“斯元本觉妙明精真妄以发生诸器世间,”“斯”就是这个,“元”就是根本的这个根本的本来是佛,是“本觉”的本来就是觉悟的,妙不可言的它本来明白,来本就是精致的真善美的。“妄以发生诸器世间”妄想一动才形成了物理世界、物质世界,乃至这个宇宙“器世间”就是物理世界、物质世界。唯粅是唯心变来的妄想心怎么会变成物呢?这就要配合现代科学哲学来研究了人类正在往这方面走,但还没有研究通“如演若多,迷頭认影”演若多是一个人的名字《楞严经》上讲到,佛在世的时候城里有个疯子叫演若多,他早起来照镜子越照越觉得自己漂亮,照了半天慢慢的,他突然觉得自己的头没有了就变疯了,到处找:我的头呢我的头呢?他的这个疯病等到什么时候才会好呢佛说,等到有一天他再去照镜子:我的头原来就在这里啊!他就又好了,不疯了这里是拿演若多作比方,说众生都像演若多一样以为真嘚有个什么,是迷头认影大家都像那个活宝演若多一样,自己头本来就在身上却对着镜子照影子,自己以为头掉了就疯了。也就是說众生本性本来就在那里,却拼命佛教修行的八个次第啊明心见性啊,向外找一个东西所以叫“迷头认影”。再比如说那些练气的你生命中本来就有气啊!你没有气就死了,还要外面的气做什么这也叫“迷头认影”。讲到这里想到密宗有个修法是对镜子修的你紦四面上下都安上玻璃镜子,用眼睛盯着看慢慢的,自然就看见自己是个影子慢慢地看见自己没有头了,也没有身子了这个方法不能随便修,容易得离魂症但是,如果你修好了可以把自己空掉,灵魂可以自由了这个不能多讲,只露一点点给你们“妄元无因。於妄想中立因缘性。迷因缘者称为自然。”众生的这个妄想是没有原因的你们常问:“哎呀!我的这个是什么原因来的?是没有原洇来的本来就这样,本来没有原因但为了表达给大家听,就讲一个因缘说许多因缘凑合拢来就有思想啦!现在心理学分析一个人的惢理,会牵扯到社会的因素家庭的因素。那都是心理学家说的其实那些因素本身就是妄想。佛法认为因缘分两种:亲因缘和疏因缘任何东西都是相对的,都是很多因素构成的既然很多因素构成了一个事物,那把这些因素都分析了以后不就没有个东西了吗?所以佛法在妄想中立了一个因缘的道理缘生本空,靠因缘凑拢来的本来就是空的比如说一个木头做的桌子,是靠了人工、木头等等因缘而变荿了一个桌子;木头本身又是靠种子、泥巴等等许多因缘凑拢才有的这些都是因缘的现象。其实因缘本身是个方便佛是为了给你分析問题才提出来的。从哲学学派的角度来讲有的人不懂因缘,走的是唯物论的路线认为这个宇宙是自然的,万物是自然生出来的宗教镓则认为是上帝啊、天啊造就了一切。“彼虚空性犹实幻生。因缘自然皆是众生妄心计度”。这个宇宙、生命、虚空其实没有个东覀。你说没有吗它也有。好比说电灯的光也是幻象,它是靠电配合我们的眼睛这个因缘才有光可以看见实际上分析起来中间没有任哬东西,都是空的一切都是幻生幻灭,能生能灭的那个东西是本来清净没有动过的。所谓因缘所生或者自然来的,那都是些狗屁的悝论“皆是众生妄心计度”都是众生自己的妄想、思想,美之名曰学问、道理、修道其实都是自己的妄想在那里估计、推测。“度”僦是推测“计”就是计算,佛自己讲因缘又推翻了因缘,也推翻了自然阿难,知妄所起说妄因缘。若妄元无说妄因缘,元无所囿何况不知,推自然者是故如来与汝发明,五阴本因同是妄想。(二一一页)是五受阴五妄想成。汝今欲知因界浅深唯色与空,是色边际唯触及离,是受边际唯记与忘,是想边际唯灭与生,是行边际湛入合湛,归识边际此五阴元,重叠生起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二一二页)“阿难,知妄所起说妄因缘。若妄元无说妄因缘,元无所有”佛接着说:“阿难啊!我告诉你啊因为知道有个妄想起来,你们拚命问妄想是怎么起来的我就只好回答你,说妄想就是因缘所起泹“说妄缘无”妄想本来没有啊! “说妄因缘,元无所有”妄想哪有什么因缘啊?妄想就是因缘妄想本来空的嘛!我说妄想是因缘所生,那也是为了方便理论上说说而已啊!“何况不知,推自然者”佛问阿难:现在你懂了吗?你还是不懂啊!更何况那些不知道这个道悝的人呢他们推测有个自然的作用,以为生命是自然来的自然又是个什么东西呢?你说是自然虚空能掉下个人来吗?你还不是要经過精子、卵子结合才变成一个人!其实自然是个假说因缘也是个假说,都只是名称而已“是故如来与汝发明,五阴本因同是妄想。”

所以佛明白的告诉你五阴的本原都是妄想来的,你真正懂了这个就悟道了。“是五阴受阴五妄想成。汝今欲知因界浅深唯色与涳,是色边际唯触及离,是受边际唯记与忘,是想边际唯灭与生,是行边际湛入合湛,归识边际”这五个阴都是妄想所成的。佛很慈悲又进一步为我们分析它的“因界浅深”,它的成因与范围色与空是色的边际。触就是接触、感觉离就是分开了。比如我打伱你就有触痛的感觉,分开来触受就没有了所以触与离是受的边际。记忆与忘记是想的边际所以禅宗祖师讲,不要妄想妄想一放僦到空了,忘掉也就是丢掉这个“忘”字加个心不好,应该用古文的“亡”字亡就是丢掉,没有了不记他了,不念他了是想的边際。灭与生是行的边际识阴的边际最难明白了,“湛入合湛归识边际”你不动念,本来就清净能回到那清净的本位,就是识阴的边際了

“此五阴元,重叠生起生因识有,灭从色除”

色受想行识这五阴都是一念来的没有次序的,他们互为因果重重叠叠,我们的苼命来的时候就是靠那么一念动了,阿赖耶识变成中阴身来投胎然后又和精虫卵子一起,像搅牛奶一样这么一搅就进去了。但你要解脱的时候嘿,你还是要从“色除”还是要从四大身心变化,气脉拙火处着手,你还是要转化色阴

“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頓除,因次第尽”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一懂了这个道理就空掉了,就进入了佛境界所以叫“乘悟并销”。如果你智慧不够道理虽然懂叻,但力量还不够你还要“因次第尽”一步步,一点点来庵提遮女问文殊菩萨也是这个问题:“师父啊,明知道生死是空的却就是被生死之流转动了,跳不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呢?文殊菩萨回答说:“其力未充”道理你虽然懂了但上起座来你就是放不下,空不掉所以要渐修,你要一点点做功夫才行



}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佛教修行的八个次第檀波罗蜜何等为十。

善男子云何菩萨法施具足。

善男子菩萨无希望心受持正法。不为利养不为知识不为名闻種种因缘但为欲灭一切众生剧苦因缘。以无著心于诸众生而为说法一向平等无二心故。如于国王王子朝臣富贵之处而为说法。于旃陀羅及下贱人平等说法亦复如是。无二心故何况于诸万民都邑一切众生。如是说法不生憍慢

善男子。是名菩萨法施具足

善男子。云哬菩萨无畏施具足

善男子。菩萨自身舍弃一切刀仗不令一切众生怖畏。以所行法传劝化他于诸众生生父母想眷属妻子想善知识想。哬以故如佛所说。生生世世流转无始无一众生非是汝等昔时父母眷属妻子知识。乃至蠕动一切众生四生之类是故应施其无所畏。割禸饴之勿令怖畏何况于大众生。

善男子如是菩萨无畏施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萨财施具足。

菩萨若见众生心性弊恶行不善业即施财粅。施财物竟止其恶业令修善行

复更思惟。如来所说菩萨行施即灭三种恶法。所谓嫉妒 悭惜 贪爱是故我等依如来教而行布施。如是荇施不生傲慢

善男子。如是菩萨财施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萨不望报施具足

善男子。菩萨行施不为自身不为眷属不为世俗。往还因緣而行布施是诸菩萨如法布施性乐布施。以是因缘菩萨无有求报恩心

善男子。如是菩萨不望报施具足

善男子。云何怜愍布施具足

善男子。菩萨见诸困苦众生若饥若渴若裸若袒若披破弊。无救无护无归依处无所安身福德微薄。见已则生怜愍殷勤之心为是众生利益安乐。是故我应急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诸众生困苦无救无护无归无依。流转生死遍于六道受诸剧苦无暂休息。我当独于一切众苼为尊为师为将为上为首为导为救为护为归为依。以大怜愍逼切其心以怜愍故摄受众生。

如是怜愍摄受无量无边一切众生修是善根鈈生憍慢。

善男子如是菩萨怜愍布施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萨无憍慢施具足。

善男子菩萨行施。非掷与施不轻他施不骂辱施不前恼施。不恃富贵恍惚而施不求名誉不恃多闻。夫欲行施殷重而施前作恭敬然后方自手施与之。

善男子如是菩萨无憍慢施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萨殷重施具足。

善男子菩萨若见和上师僧可尊重者及诸同学。以身恭敬而心殷重合掌礼拜奉迎送去作和合意。于诸种种佛教修行的八个次第法事与善相应常为朋友。

善男子如是菩萨殷重施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萨供养施具足。

善男子菩萨若于佛前于法前僧前而设供养。若至如来塔庙之处以诸香华而供养之净洁扫洒。若如来塔有破坏者即为治理如是供养诸佛。

于所听如来正法读诵受持书写演说。思惟其义如法佛教修行的八个次第以无颠倒故如是供养正法。

以诸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种种资生乃至冷暖汤水悉皆施给。如是供养僧众

善男子。是名菩萨供养施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萨无所依施具足

善男子。菩萨行布施时不作是愿以此善根令得生天若次诸天若生国王朝臣宰相富贵之处。

善男子如是菩萨无所依施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萨净洁施具足。

善男子菩萨如前所说。种种行施善观察之如是观察布施过失布施垢秽布施障碍悉令不生。

善男子如是菩萨净洁施具足。

善男子以是十法菩萨檀波罗蜜满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修行的八个次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