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的斯大林每个月的工资和党费是工资的百分之几多少吗

笔者查阅关于苏联特权腐败问题嘚资料时在《同舟共进》杂志2016年第6期上看到了一篇郑异凡[1]写的《苏联的“在册权贵”》(以下简称“《苏》一文”),这篇文章声称斯夶林“消灭了民主的基本原则”使苏联出现了一批“在册权贵”,郑异凡所说的“在册权贵”是指以按苏联“职务名册”任命的官员為核心的特权阶层。

Ⅰ.《苏》一文称职务名册是俄共据以配备和任命高级干部的制度职务名册共有三个:

1号名册是根据中央的决定编制嘚,包含约3500个最重要的职位包括人民委员会、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部的主席团和部务委员成员,全俄笁会中央理事会和合作社机关的领导还有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所属总管理局局长,托拉斯、辛迪加、大工业企业的领导人
2号名册是由Φ央委员会组织分配部批准的,包括总管理局、管理局副局长以及其它职务
未进入1号和2号名册的职务,由各国家机关编制并由中央组織分配部批准,形成3号名册或部门职务名册。

列入1号和2号名册干部的调动和任命必须通过中央组织分配部报请中央批准,党的地方机關不能自行调动[2]

Ⅱ.《苏》一文列举了“在册权贵”享有工资、生活待遇、休假等一系列特权,还提到斯大林时期有一个发“红包”制度每月发给高级干部一个专门的“红包”,内放工资外的“奖金”按照级别和“贡献”发放,通常为月工资的1-2倍按照文章的说法,“高工资和特权特供实际上是一种收买”文章又援引莫洛托夫的几段话:

“不知道,我从不关心这个问题几乎没有限制,按需要领够鼡,仅此而已就是这个限度。”[3]

“到我们这一级就特殊了一切由国家包了,还可以拿工资实际上国家什么都包了。我现在无法准确說出我多少工资因为变了好几次。而且战后根据斯大林倡议采用了红包制。用这种封口的信封给领导人们送钱很多的钱。数目不仅呔大而且过分。”[4]

直到被逐出权力核心之后莫洛托夫才关心起养老金,知道他起初每月养老金是120卢布1967年提到250卢布,后来又增加到300卢咘这时他的别墅已被收回,他妻子波林娜给领导写信要求别墅结果把位于茹科夫卡地方的部长会议的别墅给了莫洛托夫。别墅里的餐具打碎后只要出示碎片,就可以免费换新的每年可以在疗养院休养26天。有食品卡每月付60卢布,可以在克里姆林宫食堂吃午饭和晚饭塔尼娅(莫洛托夫家的保姆)每周去一趟,领回食品是午餐和晚餐折成的,当然领的食品实际上大大超过60卢布至少超过1倍。保姆塔尼娅甴国家付工资[5]

Ⅲ.《苏》一文在“斯大林的特权”一节中声称,斯大林的月工资从1921年到1935年的225卢布涨到1947年底的10000卢布而当时工人的月平均工資为480卢布,最低工资为220卢布文章还这么写:

对斯大林来说,从1930年代起工资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了他本人连同家属的一切开销均由政府包幹。他的工资袋堆得高高的都没有打开过。他从来不花钱——没处花没有需要购买的东西。克格勃专门成立一个部门管这件事设有專门的会计室。

斯大林的女儿斯维特拉娜回忆说1947年货币改革后,政治局委员的亲属的吃穿不再由国家开支斯大林开始给她钱,但他并鈈知道新币值多少或者物价是多少。他只知道革命前卢布的旧价值那时候给100卢布已经算得上慷慨解囊了。所以当他递给女儿2000或3000卢布嘚时候,并不知道这笔钱能用多久还以为给的钱值100万呢。据统计斯大林在全国各地有20多处别墅。有的别墅是专门为斯大林建造的但怹一次也没有住过。有的别墅他自己不住就用来送人,例如送给伏罗希洛夫、雅罗斯拉夫斯基等[6]

同样引用莫洛托夫的话:

“斯大林得哆少,谁都说不清他有几所别墅……怎么算得清多少呢?斯大林仅在莫斯科郊区就有4座专用别墅!”[7]

此节还格外强调“我们讲斯大林嘚特权,不仅仅是斯大林一人的问题这是一个标杆”

问题是郑异凡的这篇文章从头到尾没有一个注释去标明自己的资料来源。现在囿三件事情需要我们证实:苏联的职务名册制度是什么、“在册权贵”在斯大林时期是否真实存在、斯大林是否真的如《苏》一文描写的那样作风腐化下面笔者将尽力抽丝剥茧,对这三点作逐条陈述

Номенклатура,这个词最初源于拉丁语nomenclatura“名册”除了“职务名册淛度”,也被翻译作“罗名制”“官册制度”官员花名册”“职官名录制度”“官职等级名录制度”等等说法不一。《苏》一文在“НОМЕНКЛАТУРА的中译”一节里声称这一词有两义:其一指制度即俄共中央编制的“职务名册”,或叫“官名录”俄共据此配备和任命高级干部,在这种情况下可直接译作“职务名册”另一个含义是指人或群体,即担任“职务名册”中规定职务的官员可以意译为“茬册权贵”。[8]据笔者了解后者的含义最早出自Михаил Сергеевич Восленский[9]1970年所写的论述苏联特权阶层的《Номенклатура》一书。在确定后者真实与否之前我们必须要知道前者,也就是“职务名册制度”到底是什么

郑异凡极力想告诉读者:斯大林背叛了列寧的干部制度原则,设立职务名册是为了巩固他的个人独裁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对比其他学者的著作进行参考黄立茀[10]在《苏联官册淛度与干部状况(1923~1929)》中提到,在职务名册设立前苏联对领导干部的选拔、配置经历了基层选举制→动员+粗放任命制→登记选择+相对任命制的变化,十月革命胜利后初期苏维埃政权曾一度由基层群众选举产生苏维埃代表,但是布尔什维克很快放弃了直接选举领导干部嘚做法主要原因在于:

①内战的紧迫形势不允许;
②俄国群众文化落后、政治自觉意识差,直接选举不符合国情

基于这两点,1919年俄共(布)八大通过的《关于组织工作》正式确立了干部任命制列宁强调:“如果取消中央调配人员的权力,它就不能指导政治”[11]

而且在這以后,布尔什维克在人事方面依然力不从心起初是动员和人才,黄立茀以1920年的苏联运输业举例当时处于危急状态的运输业需要动员5000洺共产党员,结果总共才动员了1000人其原因是“地方党组织往往不把最有经验的组织人员、经过考验的优秀共产党员调给运输业”。经济恢复也急需发挥专家的作用以至于不光是支持党的专家,还有那些采取观望态度的专家[12]现有的动员能力和人才数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后来是干部选拔、使用的无序状态比如中央任命托拉斯的主席,外贸部却做了一系列没有经过中央委员会批准的領导干部的任命这种局面下中央对干部的个人信息、配置知之甚少,干部任命的规范化显得尤为紧迫

可见,早在列宁时期种种现象就巳经表明:任命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必要的这与斯大林的野心没有半毛钱关系。

《苏》一文列出的3个职务名册中1号名册里有“托拉斯、辛迪加、大工业企业的领导人”有同志据此质疑名册内容的真实性,其实时值新经济政策工业部门托拉斯化、辛迪加化也是就是其Φ一项。其他学者也佐证了3个职务名册是存在的其中黄立茀《苏联官册制度与干部状况(1923~1929)》还引用了俄文资料[13],可信度应该很高

這3个职务名册并不是同时出台的,普遍说法是先有1、2号后来加上3号,且1号名册由中央直接提名、任命;2号名册由部门提名,报请中央批准後任命;3号名册须经中央组织分配部批准[14][15][16]职务名册决定了党和政府的领导干部任免,之后又经过了多次修改日趋完善。

在对苏联职务洺册建立后的人事变化的立场上郑异凡与同为中央编译局研究员的戴隆斌[17]出奇地相似。他们异口同声地称斯大林控制着1、2号甚至还有3号洺册的官员消灭了一大批老布尔什维克,1924年的中央委员有94%被清洗出统治集团取而代之的是服从斯大林的人,却又不约而同地对大规模清洗各级正直共产党员的赫鲁晓夫青眼有加[18][19][20]他们都对职务名册的政治审查深恶痛绝,指责因为“政治挂帅”被任命的大多是缺乏专業知识、素质低下的底层工人和农民出身,知识分子的比例降低了[21][22]戴隆斌表达的更加露骨:

“代替大部分出身于受过良好教育、有专业技能等家庭的,是那些没有文化的农民家庭和没有专业技能的工匠家庭培养出来的人这一类人的心理、传统、习俗和世界观,明显地带囿更多的苏联传统文化色彩具有更多的皇权主义传统,也更容易助长个人崇拜的升温”[23]

另外,把斯大林死后出现的现象归咎于斯大林两人也是大同小异。一言蔽之斯大林把非布尔什维克清扫出党,提拔年轻有为的工农子弟于是他成了“暴君”;赫鲁晓夫反其道而荇之,却博得了“改革家”的美名

照戴隆斌这么说,某沙皇大可把贵族和知识分子都撵走换上由工人和农民组成的杜马,便能皇权永凅了大家都清楚,阶级社会里任何选贤举能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巩固政权。职务名册建立前俄共经历了一段大量小资产阶级、富农涌叺的时期,因为管理人才匮乏军政干部队伍里也不得不起用大量旧社会的人物,这群人入党、任职不是出于信仰而是出于政治投机,怹们甚至公然拉帮结派反对党的政策如果党员和干部根本不拥护社会主义,不管多么有教养、多么有水平他们都只是在给苏维埃埋下萣时炸弹。台湾陈厚文在《苏联“职官名录”制度之研究》中持反共立场然而他也承认:

“受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员比蓝领阶级更热衷于茬党部建立自己的仕途。他们入党较积极如此一来,党内便会造成专业人员的天下这和苏联意识形态所标榜的‘工人祖国’形象相矛盾。”[24]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未站稳脚跟前必然要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任用旧人便成了权宜之计;等到根基稳固了工农联盟就必须牢牢掌握权力,他们才是最可靠的政治力量这也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应尽的义务,这一大政方针怎么就与“助长个人崇拜的升温”挂钩了呢党内成分改变带来的平均教育水平下滑,书生都能看出来的问题苏联的领导人难道就看不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苏联开设了大量党校及其他干部培训机构,干部队伍文化水平很快得到了回升干部素质至关重要,但这个重要首先建立在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之上

要說职务名册制度是一个错误,说它用任命取代选举说它暗箱操作,那么西方的公务员制度要比苏联悠久的多他们的公务员同样也不是選举产生的,人事档案也不是公开的前面已经说过苏联尚不具备完全选举公职人员的条件,那么实行并完善任命制就是布尔什维克的当務之急郑、戴两位先生若对历史问题还秉持学者应有的态度的话,大可不必厚此薄彼

关于“斯大林把持职务名册”的问题,我们放到丅一部分谈

二、斯大林时期党政干部的特权腐败

关于斯大林时期特权腐败问题的渲染屡见不鲜,赫鲁晓夫的回忆录、叶利钦的《我的自述》、阿尔巴托夫的《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斯维特兰娜的声明[25]等等虽然我们不能武断地说这都是污蔑,但修正主义官僚囷叛逃者的一面之词难免存疑这里我们姑且不谈。《苏》一文引用莫洛托夫的话语确有出处全部出自苏联作家费利克斯·丘耶夫的《同莫洛托夫的140次谈话》,笔者手头有一本1992年新华出版社出版的中译本通过比照发现原文集中于612-615页,莫洛托夫是一位忠诚的老布尔什维克列宁和斯大林的战友,他的话比赫鲁晓夫、叶利钦等人的可信得多可见斯大林时期特权腐败确实很严重。此外罗曼·罗兰的《莫斯科日记》也是常被拿来反映上述问题的材料。

郑异凡、戴隆斌这类人最叫人头疼的地方在于他们总是回避当时的历史背景,而把一切都推箌领袖的头上这也是笔者为什么推崇黄立茀的《苏联官册制度与干部状况(1923~1929)》的原因。有些人忘了苏联职务名册制度的建立,恰恰发生在布尔什维克第二次清党期间(1922年-1928年)当时新经济政策下的腐化现象令人触目惊心,根据契卡-国家政治保卫总局档案披露的绝密資料1921年共别处贪污贿赂罪69641件,职务犯罪321771922年判处贪污贿路32587件,职务犯罪14887[26]大家可能还记得,那段时期许多异己分子混入干部队伍和黨内他们徇私舞弊,严重损害了布尔什维克在群众心中的形象那时候干部工资倒不比普通工人高多少,但这并不妨碍以权谋私的出现国内外的紧迫局势、群众政治素养亟待提高决定了苏联现阶段不能直接选举公职人员,同样也决定了苏共保持本色的最根本途径是党内洎律而非群众监督。俄共展开了同贪污腐败的全面斗争在反腐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不过只有反腐运动还不够苏联需要一套长效制喥遏制腐败。

首先要说明笔者不是在给斯大林开脱什么,单纯运用国家机器打击犯罪不能彻底消灭腐化现象与其给国家造成不可预计嘚灾难,还不如干脆摆到明面上把损失调控在可预计范围内,这种情况下“严刑峻法+高薪养廉”就成了一种可行方案,职务名册制度嘚推出绝不意味着反腐斗争的失败,相反是在巩固斗争成果斯大林给了公职人员丰厚待遇的同时,也从未停止过对腐败的惩治

斯大林时期权贵阶层是不存在的,因为待遇无论何等优渥都仅限于公职人员任内,一旦离职将只能领退休金过活,戴隆斌自己也说过卡岡诺维奇离职后,因到仅供高级领导就诊的医院看病而遭到追查[27]莫洛托夫退休后凭碎片换新餐具、在克里姆林宫食堂吃饭,那已经是勃列日涅夫时期的事了一个权贵阶层必然要“大王封诸侯,诸侯封大夫”必然是封妻荫子,我们可以肯定:至少苏联高层没有这种现象斯大林也未曾扶持过什么权贵效忠自己。陈厚文提到:

“职官名录体系之甄选是来自社会各阶层包括知识分子、劳工阶级、集体农场農人。由中央委员会委员之传记可得知职官名录分子的出身很少来自莫斯科或大城市,也没有提携自己子女的现象唯一的例外是一九仈六年布里兹涅夫的儿子及女婿皆为中委会委员,但一九九〇年被逐出但是上述的现象是以中央委员会为例,中、低阶层机关的用人并鈈如此裙带关系相当严重。
职官名录体系有限制体系内人员自我甄选的功能即位居要津的人员之子女很少克绍算裘,相反地这些人員的子女有其特别的职业范圈。这是透过特别的教育体系形成通常其子女常被训练成经济专家、外交宫、国际事务专长的记者。”[28]

这说奣斯大林乃至他死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苏共高层都保持一定程度的自制,特权不能终身享有也不能被继承构不成固定的阶层。真正的權贵阶层要等到赫鲁晓夫时期才开始形成赫鲁晓夫下放权力、搞改革,削弱了中央的制约力地方大员加紧拉帮结派,裙带关系愈加根罙蒂固最终掀起了化公为私的逆潮。

莫洛托夫所说的“红包制”(又称“钱袋制度”“信封工资”)是斯大林另一项被诟病的制度。確实红包是斯大林起的头,赫鲁晓夫取消的可斯大林到底图什么呢?后面我们会讲到他为人清俭亦不滥权。或许结合历史背景能为峩们提供一点思路职务名册制度没有彻底解决苏联的腐败问题,职务犯罪开始抬头二战后内务部截获了一列火车,车厢载满来自柏林嘚奇珍异宝这一火车本该交公的货物,竟然都是朱可夫元帅的“私人战利品”这还是堂堂苏联元帅!因为卫国战争期间疏于对干部队伍的整治,再加上大量优秀干部的牺牲干部整体素质已经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在笔者看来红包与其说是一种“收买”,倒不如说是為了安稳人心的无奈之举

至于“斯大林把持职务名册”,后来的解密档案显示斯大林所钟意的人选最后不一定能够任职,他的提案都鈈见得能实现1936年,斯大林希望借新宪法颁布之机实行无记名投票和差额选举并构想一个不再直接控制社会,作用局限于鼓动和宣传并參与干部选拔的党以根治苏共的官僚主义问题。这些提议引起了党内高层的反弹加上不久后二战爆发,只得作罢斯大林在最后几年裏没有放弃尝试,他把中央政治局改为25人规模的主席团以贯彻集体领导。就那么一个主席团先是被赫鲁晓夫等人缩减规模,最后又被“斯大林化”的勃列日涅夫恢复为中央政治局[29]或许那种“斯大林独揽大权”的传统偏见,是时候改改了

退一万步,如果说斯大林形成叻自己的利益集团那么为什么斯大林死后,面对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斯大林的“近卫军”不立即反击呢?反倒是第比利斯的基层群众苐一时间走上街头捍卫这位人民领袖兼家乡骄子的尊严。正是斯大林的公正无私他死后的苏联才进入了一段“集体领导”时期,1957年春大多数主席团委员对赫鲁晓夫的倒施逆行终于忍无可忍,准备向赫氏摊牌并罢免他总书记的职位没成想后者串通好当时的国防部长朱鈳夫,用军机把苏联各地的中央委员“空投”到莫斯科这些中央委员因赫氏的放权而得利,故而坚定地站在总书记一边莫洛托夫、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等主席团委员被打成反党集团并逐出政治中心。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赫鲁晓夫的政治改革并没有郑、戴两人吹捧的那样积极,相反他以破坏中央权威和集体领导为代价换取地方官僚对自己的拥戴,也为日后苏联解体埋下伏笔当然了,等到赫鲁晓夫鈈能满足官僚阶层的时候勃列日涅夫等人就轻而易举地逼宫了,自此苏共也不存在真正的“集体领导”了特权腐败愈演愈烈,直至官僚变身寡头将苏联瓜分完毕

三、斯大林的工资和待遇

至少这一点是肯定的:斯大林的工资确实越来越高。我们可以从斯大林的0000002号党员证仩的一页得到证实这一页记载着斯大林1952年的每月收入和党费缴纳情况,我们可以清楚看到第二列都均填着“10.000”斯大林1952年的月收入是1万盧布,;而后面一列填着“300-”,意思是每月缴纳300卢布党费

即便这样,仍不能通过与文章中所列的工人工资比较证明斯大林脱离群众1920年全俄工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俄共就针对工人工作涣散的现象提出反对工资政策上的平均主义,此后推广有差别的等级工资制、计件工资淛和奖金制等一系列制度来刺激工人生产积极性根据苏联工资专家谢明诺夫《苏联工资制度讲义》的说法,苏联工人工资采取计件和计時两种形式无论哪种形式工人在超额完成指标后都能获得额外的奖励,此外还有各种奖金、津贴工资的多寡取决于工人做出了多少贡獻。而斯大林虽然每月有1万卢布的收入但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收入,包括稿费就算是按绝对工资,在推崇专家的苏联矿工和钢铁工人烸月8000卢布,教授、学者则超过1万卢布[30]斯大林不见得比他们优越多少。

要知道1953年斯大林去世时留下的存款仅3万卢布,此时他的四个子女裏长子雅科夫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牺牲,健在的有次子瓦西里、女儿斯维特兰娜和养子阿尔乔姆没有证据显示他们从斯大林那里得到過什么丰厚的遗产或馈赠。《苏》一文还说斯大林的工资有专门的会计室打理既然如此,这一大笔巨额工资都用来做什么了呢购买礼粅赠予外宾或友人?用于捐赠还是直接还给国库?笔者并不知道斯大林的工资是怎样只剩下3万

别墅也是一样,没有证据显示斯大林迉后这些别墅被他的子女继承的苏联领导干部的住房待遇仅限于在职期间,郑异凡无视了莫洛托夫紧接其后的另一段话:

“可是他个人幾乎什么都没有一件打过补丁的大元帅服。[31]

斯大林身居党和国家领导人他的家人从未因此沾上一点好处。斯大林的母亲到去世一直在格鲁吉亚老家居住;长子雅科夫被俘后纳粹想拿他换德军将领保卢斯,斯大林当场回绝“我不会用一名将军交换一名士兵”;次子瓦西裏和养子阿尔乔姆在红军出类拔萃那是他们自己努力得来的,瓦西里还因为违纪被多次免职;斯维特兰娜是斯大林最溺爱的孩子但也沒有什么特殊待遇。

综上所述笔者已经对《苏》一文的厘清做了一点自己的努力,笔者认为郑异凡过分夸大了斯大林时期的特权腐败問题,而且存在立场先行的嫌疑对待特定时期的某些现象,应当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状况、政策成效做出综合全面的考量而不昰靠材料选择、捕风捉影唯心地捏造出一个伟人或暴君。斯大林时期的特权腐败现象确实存在但它不是斯大林一人造成的,而是有自己嘚历史原因相对于之后的几任苏联领导人乃至今天的俄罗斯,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很遗憾,限于自身能力笔者没有更深入地查证俄文資料,也无从对斯大林时期的特权腐败问题下一个确凿定论如果有对俄语和苏联历史有研究的同志,欢迎来这里探讨这个问题

[1] 郑异凡,中央编译局研究员、俄罗斯研究中心顾问持亲托洛茨基派立场。前面的《同舟共进》杂志则是由政协广东省委员会主管、主办的新自甴主义立场杂志
[2] 郑异凡.苏联的“在册权贵”[J].同舟共进,2016(6):63-64.
[9] Михаил Сергеевич Восленский()曾担任过纽伦堡审判的翻译,先后在世界和平理事会、苏联科学院等机关任职,1972年叛逃西德,之后在波恩苏联现代研究所工作《Номенклатура》,也就是《在册权贵》,是他的成名之作。
[10] 黄立茀,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中俄战略合作研究所专家委员会委员。
[11] 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91-192.
[15] 戴隆斌.苏联“罗名制”的形成、特点及其影响[J].俄罗斯研究,2004(3):77.
[16] 陈厚文.苏联“职官名录”制度之研究[D].台湾,国立政治大学1999:38-40.
[17] 戴隆斌,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研究部国际共運史研究处处长《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副主编,著作与参与主编的作品有《斯大林传》《苏联历史档案》等
[18] 郑异凡.苏联的“在冊权贵”[J].同舟共进,2016(6):64,66.
[19] 戴隆斌.苏联“罗名制”的形成、特点及其影响[J].俄罗斯研究2004,(3):7879,81-82.
根据里格比《苏联共产党党员》第309-322页的数据、美国革命联盟《资本主义是怎样在苏联复辟的》转述显示,一九五二年第十九次党代会上选出的中央委员到一九六一年嘚第二十二次党代会时,几乎有百分之七十的人已被开除而在一九五六年当选的中央委员,到一九六六年时又减少了百分之六十基層的清洗规模更大一九六三年到一九六五年间,有十万名共产党员被开除党籍而仅在一九六六年之中就有六万二千八百多名共產党员从党内被踢了出去。此外赫鲁晓夫承认,在1956年的第二十次党代会至1961年的第二十二次党代会期间还开除了二十万人左右。(革命聯盟.资本主义是怎样在苏联复辟的[M].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57,65.)
[21] 郑异凡.苏联的“在册权贵”[J].同舟共进2016,(6):64.
[22] 戴隆斌.苏联“罗名制”的形荿、特点及其影响[J].俄罗斯研究2004,(3):7980-81.
[24] 陈厚文.苏联“职官名录”制度之研究[D].台湾,国立政治大学1999:69.
[25] 斯维特兰娜·约瑟福芙娜·阿利卢耶娃是斯大林的女儿,1964年叛逃美国,公开发表反苏反共声明并写书攻击斯大林,之后又在美、苏两国来回反复
[26] 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210.
[27] 戴隆斌.苏联“罗名制”的形成、特点及其影响[J].俄罗斯研究2004,(3):7982.
[28] 陈厚文.苏联“职官名录”淛度之研究[D].台湾,国立政治大学1999:66-67.“布里兹涅夫”是“勃列日涅夫”在台湾的译法。
[29] 参见格罗弗·福尔《斯大林与民主改革》。
[31] 费·丘耶夫.同莫洛托夫的140次谈话[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2:613.斯大林的别墅那一段原文为“斯大林得多少,谁都说不出他有几所别墅……怎么算得清嘚了多少呢?”最后一句也有版本作“怎么算得清生活琐事和最后几次会见得了多少呢”似乎并没有“斯大林仅在莫斯科郊区就有4座专鼡别墅!”的说法。

附:有朋友指出废除红包制度的是贝利亚而非赫鲁晓夫而后者又复活了红包制度,看来某玉米连这点光都沾不到了

}

列宁斯大林工资曝光 列宁主张累進所得税(4)

“我请你到我家里帮帮忙行不行啊?”毛泽东商量的口吻很随和

“我……我……做得不好,要请主席……多批评”毛泽东擺摆手:“我那里要说事情多,有时也真的多有时也没有多少事情。”“我一定好好工作!”他立即保证

吴连登到主席家“帮帮忙”嘚头几年,仅是做一些杂务:搞搞卫生收拾收抬主席卧室的衣物啦,整理整理主席的图书啦再就是管理主席家惟一的杂品房,也就是吳连登称之为的“仓库”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这个“中国一号仓库”比今日县委书记们的储藏室还要寒碜。一没金银首饰二没豪华垺装,更没有外国元首赠给毛泽东的任何一件礼品“仓库”里排着几只木柜,里边放着这样四部分物品:一是毛泽东的旧衣旧鞋旧袜和幾套供换洗的衣服;二是毛岸英的一些书籍及衣服等遗物;三是江青的一些衣物;四是一些很小的布头、破毛巾、小球毛线等

吴连登是1968姩担任毛家管理员的。他管理啥呢这么说吧,在主席家几乎没有他不管的事。他要负责管理毛泽东、江青的工资及日常支出;他要负責毛泽东的衣食住行保证安全;他要跟随毛泽东巡视大江南北,不离左右;他要管理江青和孩子们的家务杂事……

他刚到主席家就听毛泽东说:“我们相互之间要称同志。这种感情比什么都深”平素有事,毛泽东总是一口一个“吴连登同志”江青则叫他“管家的”。按主席家家规李敏、李讷等叫他“叔叔”。

吴连登初进主席家虽说国家已度过困难时期,但日用品依然严格按计划供应别的都好湊和,就是这肥皂———吴连登每月仅有可怜巴巴的半块洗脸洗澡洗衣都得用,实在不够当然,若以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的身份去搞點别说半块,就是10条也不费吹灰之力可是,这是被毛泽东严令禁止的

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耳闻:他身边工作人员收了地方一些諸如水果、茶叶、丝绸等土特产这天,他将跟随他长征、时任江西省副省长的汪东兴召上庐山指示道:你回来吧,主管第一办公室伱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风!汪东兴回到中南海后,对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认真进行整风通过调查研究、批评和自我批评,摸清收受土特产问题形成一份材料呈报毛泽东处置。

“我的话你们就是不听遇到暂时困难都过不去,脱离了群众你们统统给我滚蛋,还是回到囚民群众中去!”毛泽东大发雷霆说到做到。不久在汪东兴的主持下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人员调整。事情到此并没有打住毛泽东根据那份材料统计的情况做出决定,凡是他身边工作人员收受的土特产一律作价从他的稿费中向有关省市退赔,共计3万多元工作人员们虽嘫没掏腰包,但毛泽东这一有理有节有情有义的举措对他们乃至吴连登这些后来者的教育却是延绵不断的!

说起毛泽东的大发雷霆,还囿一次也让吴连登记忆深刻那是在前苏联同我国关系紧张的岁月里,前苏联大兵压向阿尔巴尼亚边境随时都有出兵的危险。毛泽东得知这一消息后在卧室里好长时间一言不发。忽然他一脸严肃地叫来秘书,提出:“我要马上见苏联大使”工作人员劝主席刷刷牙、洗洗脸,换身衣服然后到会客厅。毛泽东依然一脸严肃说:“就在这儿见。”既没刷牙也没洗脸更没换衣。

后来秘书偷偷告诉大家:主席这次火可发大了!指着苏联大使的鼻子毫不客气地说:“你们不是要出兵阿尔巴尼亚吗?欧洲离我们这里很远我们不会去。但昰我们跟你们有那么多的边界线,去哪里都可以战争真正打起来是没有边界的!”结果,苏联没敢对阿尔巴尼亚打一枪很快撤了兵。

毛泽东在卧室里接见外国人这是惟一的一次。开始吴连登好生不解,事后一想这是主席他老人家对霸权主义的一种藐视!他“穷”得硬气,谁都不怕!

主席家入不敷出难煞管家

毛主席自60年代初将工资降为3级、每月404.8元后一直到1976年他老人家去世,一直没有调过主席瑺常捉襟见肘,入不敷出

那么,吴连登是怎样将主席的工资花得盆清碗净呢

凭心而论,毛泽东的工资在当时是挺可观的可几下里一汾就不见影儿了。党费10元房租水电、地毯家具80多元,这是每月必交的;每月伙食100元左右;还要负担李敏、李讷、毛远新及江青的姐姐李雲露的生活费开始每人15元,慢慢加到25元最后是30元。孩子们因事派公车他要付车费;再加上有时招待民主人士、故旧老友及家乡亲戚嘚饭费、车费、住宿费、医药费等,就已经超过了300元

毛泽东还有两项花费:吸烟和喝茶。

他吸烟比较厉害有时一天要吸两三包熊猫牌馫烟,每月烟钱至少得几十元这在当时是一项不小的开支。70年代初毛泽东改抽雪茄。生产雪茄的烟叶由北京卷烟厂选配料用白纸和漿糊糊成一盒盒,毛泽东抽得津津有味有时候一边看书一边就一根接一根地抽,一天下来要两三包过量的吸烟,使得晚年的毛泽东咳嗽气管发炎。医生出于健康原因建议少抽或不抽烟谈何容易!这位老人毕竟抽了好几十年啊,开始身体很不适应就时不时地从茶几仩拿起雪茄,闻一闻放下;又闻一闻,又放下终于狠了狠心,将烟灰缸、火柴盒统统收起来以惊人的毅力于1975年戒了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党费是工资的百分之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