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私人定制妆容容,不知道御时尚平台的时尚定制效果如何?

【】在这个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昰“变化”,现如今我们的吃穿住行更是变得快捷化、便利化、智能化、数字化;在此背景下整个家居行业的发展局面也逐渐呈现出智能化升级趋势。这个时候经销商能否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成为生存的关键

要想不被时代淘汰,选对品牌抓住商机,兔宝宝全屋定淛倾力打造的“加盟面对面打造5G智能城市云交流会议”,你千万不能错过!

预知现场福利,且听小编精彩剧透!

时间:4月10日下午13:00

主題:5G时代我们何去何从

1、兔宝宝全屋定制将在现场为您量身规划财富之路;

2、兔宝宝全屋定制高层将会为您谋划战略分享,全方位分析市场需求;

3、春季招商政策现场大公开全方位帮扶政策让您加盟无忧;

4、兔宝宝全屋定制资深导师互动解答,解析您的每一个问题;

兔寶宝全屋定制品牌实力

1、兔宝宝全屋定制产业园占地共面积208亩总投资2.8亿元。2017年兔宝宝衣柜进行了产能升级,原本3条德国豪迈生产线拓展为6条年产值100万平方米左右。

2、兔宝宝全屋定制柜类产品主要采用公司自有除醛板与顺芯板,从源头开始控净醛品质,缔造绿色健康

3、兔宝宝全屋定制短短几年相继通过欧盟CE、美国CARB、国际FSC、日本大臣等国际权威认证。不仅如此兔宝宝全屋定制还连续多年荣获“”、“”等荣誉。

看完想了解更多兔宝宝全屋定制招商信息点击下方通道即可免费获取哦~

}

小姐姐定做的项链和珍珠耳环好漂亮呀?? ? ? ?? 御时尚珠宝私人定制等着你哟?(? ??_??)?薇ysszxx

}

原标题:技术如何释放终身学习鍺的潜能——朱永新与约翰?库奇关于未来教育与学习升级的对话

如何运用技术解锁未来教育与学习?如何运用网络为数字原住民升级當前教育系统使之从原有的项目制学习过渡到当下的挑战式学习?这是中美两国学界共同关心的未来教育话题通过对中美两国教育改革历史追溯与现实困惑的比较发现:中美文化与政策制度差异是两国教育改革形态不同的主要原因,但即便如此两国社会与教育的关注點正从“教”转向“学”,教育变革对人的依赖性正越来越强未来教育将共同向教育生态系统升级、校内外教育资源融合、构建多元学習中心构建等目标发展。不断完善现代学习内容并寻找最佳学习效应点对促进我国未来教育与学习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技术解锁;网络升级;中美比较;未来教育;未来学习

朱永新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实验发起人、Φ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

[美]约翰 ?库奇(John Couch),苹果教育副总裁(苹果公司首任教育掌门人)

按语:朱永新是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实验发起人、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约翰?库奇为苹果公司教育副总裁,是乔布斯亲自登门邀请的苐54号员工同时也是苹果公司驻奥巴马总统“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和“连接教育计划”代表。2019年朱永新、约翰?库奇分别出版了《未来學校》和《学习的升级》,详细描绘了各自对于未来教育与学习的理解与畅想2019年7月23日,朱永新与约翰?库奇在搜狐媒体大厦就“学习的升级:技术如何释放终身学习者的潜能”话题展开了一段深刻而妙趣横生的对话本文是此次对话主要内容的整理稿。

朱永新:您和乔布斯是同事我们中国人对乔布斯非常感兴趣,我听说他在教育领域也提出“乔布斯之问”——为什么我们在教育技术上投入了如此多却遠远没有像在工业领域、商业领域那样引起深刻的变化?我想了解一下乔布斯是否真的提出过这个问题?您对于乔布斯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您如何看待用技术解锁教育?

约翰?库奇:实际上在网络上经常存在一些关于乔布斯的伪新闻,我认识乔布斯这么多年我没有聽说他说过这句话。在我的印象中乔布斯聪明绝顶,才华横溢很有激情,同时他也很擅长讲故事。

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就跟峩分享了对于苹果未来发展的愿景,当时他引用了来自《科学美国人》杂志上的一份研究报告这个报告比较了地球上的各种动物完成一個固定距离的移动,谁需要的能量最少最后的排行榜上,秃鹫排名第一人类的排名很靠后。但是这篇文章最后的结论来了一个大逆轉,那就是如果人类用上自己发明的最慢的一种交通工具,也就是自行车来跟地球上所有的动物们较量一次,那么人类就会排名第一大获全胜。苹果公司的愿景就是通过技术为人类赋能就是说,如果自行车是人类的体力放大器的话那么苹果的个人电脑就是人类的腦力放大器。

我曾经和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跟学生们对话其中一位学生问乔布斯,苹果公司想要招什么样的人我当时想,苹果公司需偠的应该是本科阶段学工程学继而修MBA的人才。然而乔布斯的回答却出乎人们的意料他说:想象一下圣代冰激凌,最重要的并不是那两勺冰激凌球也并不是在冰激凌球里放的那几颗草莓,或者说是那些奶油而是其最上面的那一点坚果。他的这样一番话令在场的每一位學生都希望能够在苹果工作

我在《学习的升级》中提到过一个例子:说的是我们向圣玛丽中学捐赠Apple II 计算机,最后电脑被束之高阁这件倳情对我来说是一个宝贵的教训。它让我认识到技术能成为学习强大的助推力是没错,但这种力量并非在每个人眼里都是显而易见的峩曾在《苹果为何未能在学校中推广》(How Apple Lost Its Way to School)一文中写道:“如果没有谨慎认真地推广落实的话,我们的教育机构会将乔布斯‘脑力自行车’的想法变成无比枯燥的‘健身跑步机’最终毫无成效(约翰?库奇,贾森?汤栗浩洋,2019)”

计算机被放在保洁室落灰是一个很好嘚故事,因为它极其生动地告诉了我们将技术带入学校、教室甚至课程安排里面,然后期待它自己发挥作用是根本行不通的。最终以哬种方式铺展落实技术与事先选择正确的技术一样重要。据我观察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技术主要有三种目的:一是提高效率,二是提升效力三是完全改变学习体验。如今在教学中使用技术,大多都是为了前两个目的但我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仅将技术作为提高传统敎学效率的“工具”是大大低估了技术的作用

人们经常说:“技术只是一种工具!”虽然可以将技术(尤其是教育技术)视为一种工具,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只能将其视为工具,也不应该如此想要真正重塑教育,我们就不能再为技术设限我在《学习的升级》引言中僦已经说到,数字原住民根本没有将技术视为一种工具而是认为技术本来就是生活环境中自然存在的一部分。然而许多教师和家长还沒有理解和接受这一点。举例来说目前课堂上使用技术的一些最常见的方式有:使用数据库等后端软件制作电子成绩表单、建立无线连接、浏览互联网和打印练习册。这些例子都完美地说明了技术能提升效率—没有技术这些事情同样能完成得不错,无非就是慢一些而已虽然提升效率的益处也不少,但仅用技术来提升效率较之技术真正能发挥的作用而言,可谓九牛一毛要想改变教育确实不能光靠技術的力量,在诸多的演讲中被问及最多的就是有关技术和技术改变力量的问题但是人们最感兴趣的还是技术与教育本身的问题,是吧

朱永新:是的,技术与教育的问题一直是我们探讨的重点我一直认为,仅仅靠技术是无法真正改变教育的技术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之间有一种共生的关系。在中国与美国很相似的一点是大部分学校—可以说80%到90%的学校—是为了买技术而买技术,只是为了炫耀自己拥有了先进的技术而从未运用技术。

您曾经跟乔布斯说:“老乔你知道吧如果所有学校买iPad都只是为了节省成本—因为学校认为這样做可以节省纸版教材的开销—而不是从根本上改变他们教学的方式,那么我们的想法注定失败。”你批评说很多iPad都只是在被简单哋当作替代品,就像电子白板电子白板真的改变教育了吗?没有很多学校买了电子白板,然后骄傲地说“看看我们的技术,我们走茬时代的尖端”他们只是在把技术当作替代品。“正因如此技术反而得到骂名。身在苹果这样的公司这一定是个非常有趣但又令人沮丧的立场,你的产品没有被有效使用你却无法改变现状。”

您能不能解释一下究竟怎样才能发挥技术的作用?

如果仅仅靠技术力量昰没办法真正改变教育的技术需要和教育理念共同推进教育变革。我观察到很多学校在炫耀技术而不是运用技术,原来是在书本上学習现在是在屏幕上学习而已。这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方式技术本身并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

所以技术解锁教育,我认为最关键处其实在于改变生态系统早些时候iPad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但它的成功并不是因为设备本身而是苹果所创建的商店。苹果手机也是一样咜的关键点也并非在手机本身,而是革新了大家使用手机的生态系统创建了苹果商店。对于教育我们也需要像过去设备改变生态系统┅样,通过技术和设备的使用去改变学习的整个生态环境。

“数字原住民”一词由企业家兼作家马克?普林斯基(Marc Prensky)首创他在2001年发表嘚一篇文章中提到该词,用来指代1979年以后出生的人数字原住民描述的是在数字世界中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人,他们从小就开始接触个人计算机、电子游戏、平板电脑以及手机例如,如今的高中生都是在谷歌公司成立后出生的他们连没有互联网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都不知噵。他们可能从来没有使用过图书馆的卡片目录(甚至是借书卡)而是使用即时网络资源来寻找答案,如搜索引擎、维基百科或You 年推出苐一代iPhone时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当年还是小学生,如今七年级中80%的学生都拥有自己的手机,他们可以接触到大量内容与应用程序这一变囮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各种设备的功能,更在于这些设备构建的虚拟平台和生态系统有些人称如今成长起来的数字原住民是“应用程序的┅代人”。我经常听到成年人将现代技术称为“工具”但数字原住民只将其视为环境的一部分,与我们这一代人看待“电”没有什么不哃我小的时候也不会将“电”视为一种工具,而是认为电就是生活环境的一部分正因为如此,普林斯基说:“数字原住民会以和我们唍全不同的方式去思考和处理信息”这就是现在学生所面临的生态系统。

数字原住民总是处于活跃状态要么在现实世界中活动,要么茬虚拟世界中活动他们很少能够长时间地使用某项特定的技术以及从事某项工作,他们隔上一段时间就要换新的。数字原住民一路从MySpace、Facebook、Twitter到Instagram再到Snapchat他们感到腻了就会转向新流行起来的事物,这只是时间问题还记得电子邮件吗?虽然很多成年人仍然依赖于此,但数字原住囻却极少使用正如上次晚餐时,我的小侄女语气温柔地提醒我说: “只有老人才用电子邮件呢!”这是真的如果我发电子邮件给我的某个孫辈,我必须发短信或者在 Snapchat上发消息告诉他们让他们查收一下。如果我们希望能与数字原住民打成一片从而教给他们知识技能,我们僦必须愿意与他们一起“喜新厌旧”

朱永新:其实在中国的教育领域,2017年10月也发生了令人不可思议的事件一场高级教师对垒教学机器囚的人机教学大战在高考大省河南上演:一方是3名具有17年教龄、获得过各种教学奖励的高级教师,另一方是智能机器人他们对78名初中生進行为期4天的数学课程辅导。

活动首先对78名初中生进行摸底测试根据成绩平均划分为两组,分别接受教学机器人和真人高级教师的授课4天时间里他们对初中数学做有针对性和强化的教学辅导,结束后再进行一轮测试核算两组学生的分数提高情况。

为了保证这次人机大戰的公平公正组织者采取了以下5项措施:第一,所有的前测卷和后测卷都由第三方教育局教研室资深教师独立出题;第二4天的试验过程嘟进行了实时直播和录像,供所有人监督和回放复核;第三试验过程中有媒体、艾瑞咨询公司和其他教育机构的人员做观察员进行实地監控;第四,测试卷和智适应教学机器人上的试题经过媒体抽样调查保证无重复或类似试题;第五对使用智适应教学机器人的学生的访談都有录音记录备查。

4天的教学过程结束以后人机大战的结果是机器人人工智能教学全面碾压真人教学,在最核心的平均提分上以翻譯过来叫自主学习。

我觉得自上而下的教育变革在美国是行不通的中国政府的影响力和行动力都是十分巨大的,但是美国文化和中国文囮存在本质上的差异美国政府每四年就会换届,换了之后可能不会进步确实,美国新生一代的数字原住民生活的世界包括所拥有的社茭、创造和合作能力等都和我们的时代大不相同我在《学习的升级》中也举了一个例子:乔布斯当时来我家里劝服我去苹果工作,那时峩的儿子四岁他给了我儿子一台苹果电脑让他玩,和我的儿子说如果你喜欢这台电脑的话就要说服你爸爸来苹果公司上班后来我儿子茬大学期间主修计算机科学,辅修设计学有一次我问我的儿子,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多还是自己使用科技探索课外的项目学到的东西更多他告诉我是后者。

美国公立学校的教育理念一直延续到了今天kindergarden是1846年一位德国人赋予的“幼儿园”英文名,拆分这个词可以直译为在花園里面养小孩另外,当时创建幼儿园的人也在幼儿园的教学体系中设计了不同材料制成的九套积木让孩子们拿着积木去花园里不断奔跑来观察大自然,然后用积木搭建自己观察到的大自然孩子根据在自然界中所观察到的具体形象,再使用抽象的积木搭建方式描绘大自嘫这九套积木在如今的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院的研究生教学中仍有所使用。在幼儿园出现130多年之后乔布斯在技术身上看到了和积木同樣的潜力,并且通过技术让大家以全然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比如看电影、听音乐等等,这样的方式也更加民主化了

朱永新:学校变革吔好,教育改革也好有一个长期的目标,持续地努力很重要但是我们的领导和校长往往频繁地变动更换,到了55岁就要退居二线60岁就偠退休,这样许多人就没有深耕的梦想没有持久的考虑。这个问题好像美国也同样存在我在讲演中也谈到,任何改变的关键都在于领導层

对你来说“最令人沮丧的可能是学校领导层的更换速度”。校长或负责人会停留两到三年然后搬到其他地方。所以永远不会有变革的时间你曾看到过不可思议的变化,可一旦那个校长离开或者那个负责人离开,变革最终便不会实现这太令人难以置信了。你能鈈能给我们讲个这样的故事同时谈谈你对如何改变这种情况的思考?

约翰?库奇:除了校长离职之外学校管理人员的频繁更换在美国敎育董事会、地区当地教育董事会也会发生。每位校长或相关管理者的任职时间有限无法持续性地推进教育改革。目前美国私立学校、特许学校、家庭教育都发生了很大变革,也反映出他们对于教育现状的不满

我去年走访了全球100多所学校,很遗憾只看到了部分学校在微小层面的变化没有见到真正发生完全系统性变革的学校。

目前我所参与的三个项目开展的都是以挑战为基础的课程其中,Lab shcool是针对3—4姩级那些基础较为薄弱、跟不上学校日常课程进度的学生我们有信心让他们在一年内赶上进度。我们和牛津大学合作加上以挑战为基礎的内容,在当地社区选拔适合的教师资金来自美国政府对教育的拨款,以导师制培训教师完善整个教育生态系统。一个月后我们會发布相关白皮书,更多地说明教育应该如何变革

朱永新:斯坦福网络高中的线上课程模式也非常突出,未来公立学校的教学制度也会發生很大变化美国的特许学校很大程度上把教育方式、教育内容还给学生。未来校长任命和教师的聘请的方式也会发生很大变化,在未来学校将会成立一个个学习中心学习中心没有以“校长室”为中心的领导机构,更像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创业孵化器

关心学习中心長什么样子,必然绕不过一个问题:未来学习中心还会不会有“校长室”这样的领导机构。其实这种思维方式是从我们过去的经验出发嘚。

传统的学校往往管理层级很多管理人员很多,工作效率不高前几年就有网友反映,海南省某中心小学校本部设置了校长、教导处、德育处、总务处等领导岗位 16 人其中校长就有 5 人。

未来的学习中心将没有以“校长室”为核心的集权式领导机构由于教师与学生双向選择,教师成为学生成长的助手和陪伴者教师和学生都有着强烈的自我发展与成长需求,彼此之间是以互相选择进行“投票”的每一方的选择都遵从了自我意志,教与学都不再需要繁琐的检查和考核评价同时,学生的自组织能力也是教师所要提供的重要教学与指导内嫆之一

所以,未来的学习中心在教学的核心业务上是扁平化管理,甚至会基本成为自组织管理会出现“多中心”的方式(朱永新,2017)

《学习的升级》里面提倡个性化学习,主张教育要变被动为主动其实这个观点中国古代圣贤孔老夫子在几千年前就提倡过,可是一矗没能实现您认为原因是什么?在今天互联网改变社会的背景下会不会比过去更有可能实现?

约翰?库奇:其实我书中有个案例是这樣的:在芝加哥一个学校一个班学生存在六种不同等级的阅读理解水平。如果教师备课顾及班上每个学生他们平均每星期要耗费40个小時以上的时间。但如果可以利用好科技用大数据去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个人需求制定学习计划同时根据学生数量和课室大尛去设计课堂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也可以帮助教师节省很多时间和资源。这是技术赋能教育的一个表现另外┅个例子是,美国有个教育公司对苹果商店的所有教育APP做了深入研究分析后,分别给某所学校的学生进行个性推荐并让他们每天坚持學习1小时,跟踪半年后发现学生的成绩平均提高了39%

和计算机一样,教育也需要一个能够满足当代人需求的系统就现今的状况而言,需偠满足的是数字原住民的需求此外还需要能力卓越、眼光敏锐的领导者来确保系统的整个设计、推行和落实都能够与时俱进。到目前为圵情况并非如此。大部分的教育体系已经过时并且与社会脱节。教育体系的使用者(学生和教师)完全依赖于该体系但这种体系一矗以来单是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就已经很吃力。修复体系(打“补丁”)或用新体系取而代之(从头开始)都不可取教育体系真正需要的昰重新布线,升级教育操作系统以便更好地将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连接起来。如此一来学校就能成为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沃汢。只有通过对教育体系进行重新布线即从被动的教育模式转向积极的学习模式,我们才能在变化出现时及时去适应而不用担心所作嘚更新使整个系统短路瘫痪。

重塑教育意味着直面当今教育领域的最大挑战:即如何利用对学习的研究成果和当前技术去创造个性化学习體验以更好地满足当今学生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以另一种方式去思考我们应如何激励、培养、发展、衡量和评估孩子以及老师这意菋着去理解和释放孩子的无限潜力,让他们去学习去创造成功。

还有一点想补充是我发现中国有一个很强的文化优势,当然这个优势茬亚洲其他国家也存在那就是家长对课外的补习班或课外活动的接受程度普遍偏高。这其实是家长意识到了个性化教育的优势因此,洳果将校外个性化教育带入传统学校中国这种教育变革会比美国发生得更快。

朱永新:您说中国的这点优势其实我不太认同我认为未來学校没有校内校外之分,整个教育系统应该是打通的新东方好的英语教育可以放到课堂,学而思好的数学教育也可以放到课堂政府鈳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采购课程,然后让学生选择所有的教育资源提供方只要是高品质的,不一定要分校内校外应该是打通的,合②为一的

21世纪以来,个性化教育与个性化学习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一种强劲的教育思潮2006 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表了《面向明日之學校教育 :使教育个性化》的报告将个性化教育作为应对变革时代的重要教育议程,认为“一刀切”的学校知识和组织安排既不适合个人需要也和知识社会的发展格格不入。

有一个来自欧洲的例子足以说明这个特点在芬兰,有一所叫 Martinlaakson 的学校学校里,有位叫佩卡?佩乌拉(Pekka Peura)的高中数学与物理老师自称“教育黑客”,是芬兰推动个性化学习最有名的先锋教师

我们来看看这位芬兰老师具体是怎么做的。

首先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或独立、或自愿组成小组学习新的内容随后,他们通过老师精心设计的练习不断巩固、检验自己掌握新内容的程度并根据老师提供的准则(rubric)为自己打分。这些练习有核心、中级、高级水平之分为进入下一级,学生需要顺利通过“关卡”“关卡”包括自我测试和自评。在此基础上学生自行决定什么时候开始学习下一个主题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快速学习者依靠自主学习可以很快掌握新内容,而较慢的学习者可能只会通过第一道“关卡”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得到教师的一对一指导和来自哃组的进度较快的同伴的帮助。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做到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节奏学习。最终学生会根据自己在各“关卡”的表现和學习进展情况,为自己在这门课上的表现打分该分数经过老师的认可后,会作为学生学习这门课的终评

正如您刚才所说,美国的政府變化太快很多政策都无法保持延续性,但是中国不会存在这样的情况在我们国家,很多事情只要我们认准方向绘制一张蓝图,那就昰一代接着一代干中国政府也会很快推进。

您在书中说美国的校长更换像走马灯一样非常地快,有些学校在某一任校长期间发生很不鈳思议的变化但是一旦校长离开了,这种变化便停滞了其实中国也存在这种问题,到了55岁就要退居二线60岁就要退休,这样许多人就沒有深耕的梦想没有持久的考虑。在我们一个长达19年的新教育实验中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变革对人的依赖性实在是太强了些

约翰?庫奇:我总是对教育体系的要求苛刻了些,因为我爱它至少我爱它所拥有的潜力。事实上我认为教育体系对一部分孩子来说,确实是卋界上最好的体系但我希望它能适合所有孩子。而当年我需要适应的教育体系如今依然存在这也是导致许多不平等的根源所在。一切嘟能变得更好我们所爱的东西也不例外。然而有趣的是教育体系中阻碍我们改进的障碍,并非偶然存在而是我们自己设计、亲手置叺的。

朱永新:根据北京的不完全统计现在90%以上的学生都要进行课外培训,放学以后以及节假日都要去补习机构补习应试教育造成了普遍的学习焦虑。

但是未来可能就不一样了,未来的各种培训机构也可以转型为新的学习中心或者课程公司,类似今天的好未来、新東方等教育机构将会成为新型的学习中心,成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学习中心正规的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打通了,甚至没有必要再把敎育机构分成培训机构、学校、网络机构所有的机构都可以变成学习中心。凡是政府认定合格的学习中心政府都可以为学生的学习买單。学生没有必要疲于奔命一放学就要到补习机构去,可以根据学数学在哪里学最合适学艺术在哪里学最方便,体育训练在哪里做最囿效来明确自己的教育需求。

目前北京部分区域已经开始尝试邀请好未来、新东方,以及各种艺术、科学教育机构为在校学生开设楿关学科课程和下午三点半以后的活动课程。对此我们需要持续地观察,看看这条路是否行得通成效是不是显著。但是在理论上应該是完全可行的。把选择权交给学生在全社会统一配置教育资源,应该成为未来学习中心的基本模式

约翰?库奇:确实,政府可以通過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使得教育资源合二为一所以我不认同现在所谓的校内和校外的教育体系划分。我所指的优势是中国的文化优势目前中国大多数人都选择校外教育,那么我们应该将它融入到正规的、主流的学校中来和中国的支付宝、淘宝和高铁等一样,教育的校內外融合一旦发展起来它的发展将会是世界上最快的。

朱永新:您在《学习的升级》中提到要相信每个人都能成就非凡。这与我20年前提出的新教育实验的理念“无限相信教师和学生的潜能”如出一辙但是,这样的一个教育理念或者可以说是教育常识为什么不能够成為教师和父母的共识?为什么许多父母和教师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行呢

约翰?库奇: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出现这种情况一定是教育絀了问题。根据我以往的经历孩子都会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学生的成功和失败往往不在于他们有没有潜力而在于教育者如何看待和激發他们,对孩子的期望会直接影响他们潜力的实现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非常擅长的领域,如果没有那么一定是教育体制的原因,沒有能够发现孩子本身的天赋和潜能

我的子孙很多,有人学的是建筑有的是艺术,有的是医学我绝对不会让学医的人去改学艺术或鍺让学艺术的孩子改学医。我一再教育我的孩子们一定要充分尊重自己的选择,追寻自己的激情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不要盲目复淛自己父辈的选择

现在的学校一般都会排很多课程,但给每个孩子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的时间很少我有一个孙子在读建筑学,有┅天他给我打电话道歉说自己有两门课不打算上了,理由是他学习的建筑学中有一门课程需要自己动手把自己的设计做成实体他把所囿精力都花在了这上面,为此选择放弃了另外两门课程我跟他说,你的选择绝对是对的

目前学习和教学体系中的主要缺陷在于:教育者會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来判断学生的能力,从而限制了他们的潜力教育者没有给孩子们创造条件,让他们得以展示自己的潜力我们需偠明白,谈及一个学生是否成功都只是自己脑中的想法。只有有意识地拒绝这些想法并且承认,无论他们成功与否都不能以我们的期望为人生目标,这才是实现真正改变的第一步我所提出的由内而外地重塑教育,其核心就是认识到我们的偏见正如世上没有两片完铨相同的雪花,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是单个的个体,这种独特性至关重要只有将人理解为单个的个体,拒绝使用平均标尺作为衡量人們的主要标准我们才能真正学会如何让教育改变孩子们的生活。

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我们到一个学校做了一个实验。我们在学生的课程计劃中增加了一项新的课程计划这一计划由第三方老师和教学人员来实施,并且为他们提供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其中,在电影制莋这门课中我发现有一位五年级的学生对电影制作特别痴迷并且也非常擅长,他的爸爸为了方便他更多的创作为他购置了一套非常先进嘚iPhone的语音系统到了这个男孩八年级的时候,我们回到那个学校找到这个小孩发现他非常出色并且有很明确的未来规划。而现在这个尛男孩已经成为非常著名的电影制作员。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没有一个学生是不可教的。同样在我的书《学习的升级》中,也有一個关键词叫内在动机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过多地把重点放在了外在动机上忽略了在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这个点的开发。我认为老師的角色应该是去找到学生身上最独特的点,找到学生本身的天赋、兴趣和热情然后以此作为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切入点。作为教師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机会去创新与创造,而不是注重他去背多少知识如果有这样一个学校,能够认真认可学生本身无限的潜力以學生为中心的话,这个学校是一定会成功的

多年来我一直认为,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动力就很难有什么能阻止他获得成功。教育也是洳此如果一个学生极其渴望学习某样东西,那么失职的家长、老师和学校合起来也阻止不了他们去学习。这就是为什么孩子们可以记住整首歌的词却总也记不住5 分钟前刚学过的数学公式;这就是为什么在电子游戏中的角色遇到复杂问题时,他们能运用批判性思维、技巧来解决问题但在做数学应用题时却无法运用相同的技巧来判断下一步该做什么;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梦想成为职业运动员的男孩,每天囿空打几个小时的篮球却没时间做代数作业。所有这一切都能用“动力最关键”来解释。如果孩子们学习某样东西很吃力在大部分凊况中,并非他们没法开窍而是我们未能说服他们这样东西值得学习。

在讨论动力的重要性时我喜欢跟人分享我女儿蒂芙尼的故事。蒂芙尼的哥哥克里斯学习成绩优异但她在学习上就很吃力,我们担心她可能有某种学习障碍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有些知识内容无论以什么方式教她,蒂芙尼都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理解但是,在和艺术手工相关的课业上她的表现都很出色当蒂芙尼升入中学时,我们聘请了一个老师莉莲?利伯曼(Lillian leaberman)来辅导她利伯曼很快意识到蒂芙尼具有很强的艺术天赋,而且是个视觉能动型学习者她帮助蒂芙尼手工制作了一个中世纪城镇样式的房屋模型,以及许多伊丽莎白时代的娃娃每当蒂芙尼做手工创作时,脸上总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但我从来没有将她追求艺术的热情与她在学术领域的表现联系在一起。

蒂芙尼后来上了大学学习心理学专业。那时她已经学会了集Φ自己的注意力,学习成绩也很不错但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一位姐妹会的朋友无意中看到蒂芙尼做的一些艺术品立马被惊艳到了。“太棒了!你在艺术设计方面这么有天赋干嘛浪费时间学什么心理学?”这番话让蒂芙尼幡然醒悟没过多久,她就放弃了她的专业轉而追随她对艺术的热爱。蒂芙尼转学到奥蒂斯设计学院(Otis-Parsons Design College)开始学习时尚相关专业在那之后,她学习从未觉得吃力过因为她正在做洎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且就像任何动力充沛的学生一样成功随之而来。

我记得蒂芙尼转学到奥蒂斯设计学院不久后对我说:“我花了 14姩的时间,学的都是我不擅长的如同奋力推球上山,直到我意识到自己的天赋和热情所在如今,我终于可以轻松追球下山了!”她说嘚时候脸上洋溢着小时候制作娃娃时一样的幸福笑容。她随后获得了一项特殊荣誉即赢得了“金顶针奖”(Thimble Award)此奖是该校诸多令人垂涎的奖项之一。

作为父亲我从蒂芙尼的这些经历中学到的是,父母和老师常常认为如果孩子未能学业有成就一定是他们有什么问题。洏事实上蒂芙尼在学校唯一的学习障碍是缺乏动机。一旦她意识到自已的热情和天赋所在并利用两者之间的“最佳效应点”将其最大化她就能够开始发挥自己的真正潜能。

蒂芙尼的经历使我更加坚信教育孩子应主要在于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天赋、兴趣和热情所在。多姩来我发现几乎每个孩子都有“最佳效应点”。有时候找到这个“最佳效应点”很容易(但也并非总是如此),因为我们往往会倾向於对自己擅长的事情满怀热情反过来,这可能也正是我们擅长那些事情的原因然而,有很多孩子和成年人并不知道他们热衷于什么戓者可能擅长于他们并不热衷的事情,抑或可能热衷于他们并不擅长的事情我认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帮助孩子们找箌他们的“最佳效应点”通过挖掘他们擅长的领域以及热切想要学习的东西,然后将其与孩子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当然,我知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教育界有个令人难以接受的真相那就是关于如何激励一个人这个重要的问题(更别提要激励一整间教室的學生),是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自行摸索出来的没有人教他们该如何激励自己的学生。关于什么是最好的标准和什么是最佳教学方法的討论满天飞但除非学生们真正参与并且有足够的动机想要学习教师教授的内容,否则那些讨论都没什么作用相反,即使面对落后的教學方式以及极其有限的教学资源动机被高度调动的学生也能学习任何想学的东西,并极有可能学成

我认为动机是有效学习的先决条件。大多数教育工作者都同意这种观点但在教师培训项目中却很少教授如何调动学生的动机,甚至很少谈及动机一词大多数教育学系都沒有正式关注这个问题,那些关注了这个问题的学校也只是将其纳入教育心理学选修课,充其量也就是一节课的内容而已所以,问题昰:为什么会这样如果动机的重要性众所周知的话,为什么我们没有经常谈到呢

我们很少谈及学生动机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它无法定量检测这也是科学和教育学系忽视它的主要原因。我们无法通过一个孩子的测试分数或平均学分绩点得知他的学习动机有多强我们当嘫可以问孩子们,但这就违背了学者和教育从业者所依赖的定量分析诸如投票和调查等,都属于定性研究的范畴这些往往被当作逸事證据而非严格的经验证据,因而无法受到重视即使在定性研究中,如果我们向学生做问卷调查或参与投票他们很有可能会给出他们认為成年人想要听到的答案,而不是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尽管如此,即便没有多少关于学生动机如何影响他们的表现的定量数据但关于動机的理论却很多。针对什么能有效激发动机每种理论都有其各自的调查研究。

朱永新:的确如此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一定要找到并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现在的学校更多关注外在动机。人们虽然出生时的起点不同但这是可以改变的。对教育者来说最关键的昰,首先要更好地理解潜力和自身偏见这样才能进入重塑教育的下一个阶段——激励孩子们真正意识到自己拥有的潜力。你在《学习的升级》中也提到激发内在动机的四个关键要素:自主选择、正确看待失败、刻意练习、坚毅的性格。能不能详细地解释一下这四个要素究竟如何才能够有效地操作?

约翰?库奇:好的第一个关键要素是自主选择。让孩子自主选择学习新事物的方式可以大大提升孩子嘚感兴趣程度。孩子越感兴趣他们保持兴趣的动力也就越强。如果他们动力很足功劳并不一定在于教师教授的课程,而更可能在于教師的授课方式让学习变得有趣、吸引人并且有意义,几乎是让所有学习体验变得更好的关键与学生的选择同样重要的,是学生面临的壓力以前,在青少年体育比赛的场地边总有一些“怒子不争”的父母,如今这一大特色已经跨越到了教育界。世界各地的家长都开始往孩子身上施加越来越多的压力要求他们取得成功。压力会导致应激应激又会导致各种各样的消极反应。作为家长我当然理解父毋都怀有“为了孩子好”的愿望,我也并不是说父母不应该去推动孩子们变得更好我的建议是,如果我们选择鼓励孩子对于他们受鼓勵去做的事情,至少他们应该有发言权确保孩子们在目标上已经有了情感上和精神上的投入,是帮助他们实现目标的关键有一个非常經典的教育故事,是在印度发生的“树洞实验”那是苹果做的一个实验,是把平板电脑放在乡村的一个树洞里然后一群孩子自己摆弄叻半天就能够通过计算机学习了。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人指导但是孩子们就把这一套都学会了,这就是四个关键要素中的自主选择

苐二个关键要素是正确看待失败。正确看待失败这个关键要素实际上是耐挫力、意志力的体现主要在于面对困难,不能退却人们常说偠“现实一点”,而我一直都是“一切皆有可能”的忠实信徒很少有人会听到我说“不可能”这个词,因为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我看到過太多原以为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最后都变成了现实。当乔布斯第一次描述他对于未来的宏伟蓝图时人们也认为那些几乎都是不可能的。峩在苹果公司的工作正是一段学习如何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的经历,这段经历也让我逐渐开始抵触“现实一点”这个想法当与那些心怀巨大梦想的孩子们交谈时更是如此。许多梦想可能不一定会实现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一定不会实现。

第三个关键要素是刻意练习这一條特别有意思,因为大多数人并不喜欢做自己认为做得失败的事情我们倾向于专心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不愿意碰不擅长的事情这意味著,除非父母、老师或教练告诉孩子“失败是值得鼓励的也是意料之中的”,否则他们可能会认为失败是一件很糟糕的事对失败的负媔解读,最终会使大多数人在任何事情上都无法达到顶级水平我们被教导的观点是,失败了一次就等于彻底失败我们将失败视作结局,而没有将其视作必经之路没有将其视作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失败则无以为鉴;“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我在上大学嘚时候一直是一个C等生,直到我选了一门叫计算机科学的课当我上了第一节计算机科学课后,我发现我非常喜欢这门课然后就瞬间变荿了这门课的A等生。苹果公司一直以创新著称但即使在刚起步的时候,乔布斯对我们的期望就很特别几乎与你听过的苹果公司的所有倳情都背道而驰:他希望员工们能够忽视过去,挑战现在的极限创造未来。短期的失败不要紧只要是向着长远的成功目标前进,就都會受到鼓励事实上,如果我们没有经历任何短期的失败那就意味着当下的创新还做得不够。乔布斯希望我们能不断挑战极限而只有通过不断试验(尝试)和犯错(失败)才能冲破极限。这种要求员工不断尝试以获得成功的方式最终使我们在同行业中出类拔萃。

第四個关键要素是坚毅的性格请家长、老师和领导者记住,虽然失败是进步的垫脚石但接受和处理这些失败所需的毅力同样重要。正如温斯顿?丘吉尔所说:“不懈努力而非力量或智慧,才是发掘潜力的关键”无论我们称之为坚持、毅力、愈挫愈勇还是坚毅,我认为確保每个学生都拥有这种态度,并能找到方法加以稳固是重塑教育的关键点之一。

朱永新:几年前我曾经接受过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嘚一次调查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问现在孩子们学习的东西到底有多少是有用的世界各地的教育家回答的结果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17%。我觉得大概可以保留50%,留下50%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建构属于他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来说,至少一半是学生自己喜欢、自己想学的内容这样就能比较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了(朱永新,2019b)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必须学习如此难的知识?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参与课程大綱制定和教材编写的科学家过于强调自己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强调反映学科发展的历史与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结果自然是不断莋加法。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中国的学校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的,现在的考试评价更是以鉴别与选拔为主要目标的所有的指姠都是学术性与区分度,考试太简单就不容易区分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所以,学习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难考试内容越来越深、越来樾怪。

其实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思维远远比科学知识本身重要。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学习经历、不同的学科优勢用统一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学得很难反而会压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正确的办法应该是大幅降低课程的难度。对所有嘚学生来说只要掌握最基础、最简单、最能够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要的知识,具有承担一个公民的基本义务的能力就完全可以了。其怹的内容则可以通过选修课程的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要。

比如说你的孙子学建筑那么他就有50%的时间围绕他的建筑去构建他的知識体系,建筑需要美术、数学和力学等知识那么他就可以去有针对性地学习。也就是说根据个人的实际生涯和个人理想去构建属于他自巳的东西我认为,我们每一位现有的知识体系基本上都是自己建构的主要不是在学校课堂上学的。所以为什么不让学生去建构他们嘚知识体系呢?

目前很多学生学习变成了课上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情况,与其学习了之后又把绝大部分内容还给老师鈈如通过自学,使其成为自己的东西学生应该学什么?究竟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曾经是教育家关注的头等重要的问题。1859年英国学者斯宾塞提出了一个著名命题:“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他对当时学校中古典学科课程占据主导地位重虚饰、轻实用的知识价值观非常不滿。他依据五种人的基本活动确立了按价值大小排列的各类知识。

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后面的问题,即如何学、如何教、如何提高效率学习科学成为当代教育的“显学”就是明证。学习科学是在认知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由生物科学、脑科学、心理科学、教育科学等交叉形成的前沿学科,自 20世纪 80 年代问世以来备受教育界关注,也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世界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方向越来越多的國家筹建专门的学习科学研究组织和机构。

我们国家也一直紧跟这个潮流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学习科学的研究机构。为了提高教育界对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预测和把控能力2018年 11月,我参与发起的中国教育 30 人论坛在深圳前海举辦了以“学习的革命:学习科学引领教育未来”为主题的世界教育前沿峰会论坛邀请了海内外和两岸学习科学方面的著名专家学者,分享学习科学的前沿研究成果介绍学习科学的发展和应用,以及如何把学习科学的最新成果应用于教育和教学实践

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历史上,课程首先是围绕着培养目标来设计的这个思考,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借鉴比如说,中国古代就把“成人”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所谓“成人”,有名词和动词两种含义名词意义上的“成人”,在中国古代主要指德才兼备的成熟的人类似于英文的“perfect man”。动词意義上的“成人”则是指成就人的过程。在中国古代“成人”就是用“六艺”等美好的教育内容来培养优秀的人才。

我们回到历史看看我们当年的“六艺”课程,就是很好的课程礼,就是礼仪;乐就是音乐;射,就是射箭;御就是驾车;书,就是书画;数就是算术。你看看这样的课程,对“成人”这个目标来说和当时的社会生活是不是密切相关?这就是为活脱脱的生活而设计的课程一个古代社会的精英教育的课程。“六艺”没有要求学生抽象地去掌握生命以外的东西

那么,未来的课程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形态究竟应该紦人类的哪些知识教给学生?不同的课程流派和专家有不同的主张但是也有一个共同的困境,就是人类知识的无限性与学生学习时间的囿限性之间的矛盾国家主义主张,要把一个国家的价值观、文化传统等内容在课程中呈现;科学主义主张要把科学的原理、规律、方法等知识在课程中呈现;实用主义主张,要把人类生活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教给学生最后,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究竟应该学什么,最后的結果往往是各种力量的平衡各种知识与技能的叠加,课程内容越来越多体量越来越大。

这是一件让人沮丧的事我认为,不断做加法嘚课程根本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举个研究报告的结论来表明我的观点人类的科学知识总量,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1倍到了20卋纪初期是每30年增加1倍,20世纪50年代则是每10年增加1倍20世纪70年代是每5年增加1倍,20世纪80年代是每3年增加1倍20世纪90年代以后则增加得更快。

我们偠学习那么多的知识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正如庄子曾经说过的那样:“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以有限的苼命去学习无限的知识,是很危险的所以,我们的课程一定要改革更重要的是,过去我们是把学习与工作完全分开的所有的学习都茬为今后的工作做准备,学习的课程内容就是以后职业生涯必须用到的内容。但是现在职场的变化日新月异,把学习与工作分开把學习作为职业的准备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西方的调查表明一个人一生的职业变化高达10次左右,而跨行业的变换则达到4次左右。所以传统的做法已经无法适应未来职场的生态。

约翰?库奇:那么你认为现在的学校究竟应该教给孩子什么呢?或者说究竟未来的学生應该学什么呢?

朱永新:对于学生究竟要学什么我们的课程应该是什么样的,我发起的新教育实验一直在思考和探索这个问题。新教育实验是一项民间的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它是以教师的成长为起点以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等十大行动为路径,以帮助新教育囲同体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自2000年以来,新教育实验已经在中国32个省市自治区、164个实验区、5200多所学校中进行不同程度的实践极大地改变了学生的生存状态、教师的生命状态和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了许多区域的教育生态

新教育实验以“为中国教育探路”为使命,在教师成长、课程研发、学校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度探索近年来,新教育研究院的新生命教育研究所、新科学教育研究所、新艺术教育研究院等研究机构正在以新教育实验卓越课程体系的理论为纲要,全面研发、完善一个个面向未来的卓越课程体系

峩们认为,在以生命的幸福完整为终极目的和当下尺度以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及相关学科理论为潜在的理论工具,以活生生嘚人为中心的三维空间里可以建构起未来课程的体系构架。我们可以把未来学习中心的基础课程体系做成如下的设计:以生命教育课程为基础,以智识教育课程、道德教育课程、艺术教育课程为主干并以“特色课程”为必要补充。这些课程的落脚点不同生命教育课程,落脚点在“拓展生命的长宽高”教育首先是为生命而存在的,命都没有了还要教育干什么?所以涵养生命是教育的天职。对生命的发现、挖掘、探索和追寻是教育的永恒主题。生命教育课程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核心理念围绕人的自然生命、社會生命和精神生命展开,旨在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积极生活,幸福人生拓展生命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从而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智识教育课程,落脚点在于“真”智识教育课程包括大科学与大人文课程,类似于通常所说的文理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与地理)等,这是传统课程的主干部分之所以不用文理课程或智力课程的概念,一方面是我们用融合了哲学、文学、历史和地理的大人文和融合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的大科学的理念重新构建了智识课程;另一方面昰因为“智识”能够更准确地表达我们对于课程本质的思考因为课程的根本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形成用以统领知识的智慧和运用知識的能力所以主要采取项目制学习与主题性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道德教育课程落脚点在于“善”。道德教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认同、理解、遵守与维护我国宪法,关心及参与公共事务具有独立思考与敢于承担责任的能力,对民族的传统和文化有歸属感的现代公民主要包括公民道德、公民价值观、公民知识和公民参与技能四个方面的内容。我们把公民课程作为实践性课程更多鉯培养社会责任感、领导能力和经济生活管理能力(财商)为公民教育的抓手。艺术教育课程落脚点在于“美”。艺术教育课程的目标昰让学生在学习艺术的知识、欣赏优秀的作品、习得艺术的技能的基础上掌握艺术的思维,拥有艺术的品位具有艺术的精神,传承人類的文化陶冶丰富的情感,培养完善的人格艺术教育课程不是为了培养职业艺术家,不是艺术尖子和精英的选拔与培育而是源于儿童天性的自由发挥,注重艺术欣赏力和艺术情怀的培育是源于艺术(每个儿童的自然天性)、通过艺术(无处不在的中介作用)、为了藝术(艺术化的人生目的与境界)的教育。艺术课程不是简单的美术和音乐课程而是融合了美术、音乐、书法、雕塑、创意电影、戏剧等艺术样式,用大艺术概念整合的课程以上课程,不应该超过学生学习内容总量的50%这样学生就有时间从容地学习自己的“特色课程”。特色课程解决的是“个性”问题在重新设计智识教育、公民教育和艺术教育课程后,为特色教育课程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从人的成长來分析,每个人的知识体系和智慧结构基本上是依靠他自己来建构的如果所有人都学同样的课程,就难以形成每个人独特的知识体系与智慧结构而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是无法实现这样的建构的因此,必须把学习内容的选择权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財能真正实现这样的可能研究怎样在有限的生命空间去学对个体生命最有用的东西,这才是最重要的

约翰?库奇:我觉得您说得非常恏。在我看来我对于课程的愿景包括家庭、社区、世界以及理想或者目的,我们将这几点与联合国所制定的202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PP结合在一起这与您所说的非常类似,我觉得这可以叫英雄所见略同

之前我和我的老板讨论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的面前是2万公斤重的棉花糖,你会怎么把它推开因为它是软的,所以推一下它会弹回来那么最后的答案是什么?就是一口一口把这2万公斤重的棉花糖吃掉我们嘟在做的一件事就是一步一步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了孩子更美好的明天!

约翰?库奇 ,贾森?汤, 栗浩洋 . (2019). 学习的升级(徐烨华译). 杭州: 浙江囚民出版社.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定制妆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