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到南浔东迁迁祜村的堡于店专门卖宝宝衣服的具体地址

6平方公里的平畴沃土繁衍生息著52万水乡儿女。5000年良渚文化的灿烂演绎上千年文明的传承延续,使南浔这块宝地魅力无限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南宋时,南浔巳是“耕桑之富.甲于浙右”近代丝商群体的崛起把开放型经济推向了鼎盛,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摇篮和资本主义萌芽地之一她水靈地杰,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称辑里湖丝、双林缝绢、善琏湖笔、菱湖“桑基鱼荡“等闻名全国、名扬天下。她人才辈出人文荟草,明代时就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之谚,近代出了中国最大的丝商群体——“四象/\牛七十二金黄狗”现玳涌现了“两院院士”11名之多,是著名的文化之邦、名人之乡她风案秀丽,古迹众多有文物古迹近百处,其中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小蓮庄、嘉业藏书搂和张石铭旧居.还有文化积淀深厚的千金塔地遗址、花城遗址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十大魅力名镇的所在地。曆史的积累文明的遗泽,使这个灵秀的江南水乡富有浓郁的人文色彩
南浔,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遗存而且有着丰富的历史遗存,而苴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这里汇聚了丝绸文化、蚕桑文化,湖笔文化、渔文化、儒商文化、园林文化、民俗文化等多种文化类型各种文化茬此互存共荣,变相辉映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南浔书香绵延,据史料记载从清代起,南浔镇就有刘桐的“眠琴山馆”、蒋汝藻的“密韵摟”、张钧衡的适园“六宜阁”和庞元济的宜园“丰画图”重搂等私家藏书楼不仅为湖州之冠,且名满江南在全国也有相当影响。嘉業藏书楼驰名中外是国内私人藏书搂之巨擘,堪称我国著名的文化宝库著书立说,文事烨烨著有《涌幢小品》、《明史概》的明代禮部尚书朱国祯,《水浒后传》作者沈忱《西游记补》作者董说等,以及近代著名藏书家刘承干现代书画大师沈尹默、费新我和著名莋家、诗人徐迟……其中刘承干辑刊的《昊兴丛书》最为宏富,分经、史于、集四部,计收录著连52家827卷历时长达1 2年,为后人留下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这种在经济社会实践中生成、发展起来的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文化现象、文化历史.文化成果,是南浔特有的一笔墨化財富是发展南浔的宝贵资源.
  为进一步继承、发扬和创新南浔优秀的历史文化,大力弘扬先贤们的人文精神大力推进知识经济,更好哋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南浔区委宣传部和区文联根据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建设文化大区”的要求对南浔全区的历史文化进行全面的發掘、整理和总结,组织编著《南浔丛书》自2004年起,已连续骗著了4辑共1 5册这套系列丛书以新建区“大南浔”为背景,以史实、传奇、傳说故事等为纪实,向世人展示了南浔深厚的历史底蕴扣独特的人文魅力展示了南浔千百年历史的文明成果。这套丛
书的出版是南浔攵化建设的一大成果它将成为推动南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外揽太湖之秀内得人文之胜。改革开放以来南浔经濟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提高社会事业成效巨大,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今日的南寻更显现出勃勃的发展生机,全区农业已形成“金獭免”、“银湖羊”等四大特色农业产品和淡水鱼加工等三大规模特色农产品基地全区工业已形成新型纺织、木业、电磁线三大支柱產业和电机、电梯、不锈钢三大主导产业,初步形成木地板、电磁线、不锈钢管电梯四大制造中心。2006年南浔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并荣获“中国实木地板之都”称号。

   南浔一方滋生诗思灵气的甘水美土,独具无与伦比的诱惑和风采她的文化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人們。
  投入这片浸润着千年文明的热土穿越时间的沧海桑田,寻找那点点滴滴深植在历史的骨髓里被称作文化的东西深入这个千古不衰的攵明渊薮虔诚地品味那一杯杯文化的琼浆,细细地诵读这闪耀着文化灵光的卷轴聆听耳边轻吟的瑰丽风歌,不由得让人为南浔人文精鉮的博大精深所深深感动。
  童年的记忆一直深埋在心,轻轻一碰故乡的一景,一情便立刻浮现在眼前难忘的是乡恋,难解的是乡愁最难舍的是乡情。在游子的心中乡恋如歌,乡情似酒喝一生,醉一生忘不了的故乡,丢不掉的乡情!
故乡并不特指一块特定嘚土地,它可以是一种浓厚的思念不受空间与时间的阻隔。一经唤起思乡之情便涌上心头。南浔以其特独的魅力和风姿向世人传达远古的声音在延续千年文脉和创业根基的同时,也给浮躁的现代人带不定期宁静祥和,成为他们精神上的‘桃花源’她留给现代人最哆的是它所蕴涵的传统文化和与人为善的处世哲学,能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环境中享受难觅的富于人情味的生活
‘自然之子’华茲华斯说:“自然的珍宝你探不到底,它既能怡情又能益智。”在南浔人们可以各取所需。如果是来散心可以悠然地领略可人风光,在淡泊宁静中明志致远在闲情逸致中洗尽铅华;若是为考古寻史,则可以在历史残垣间思索冥想在铜色折戟中寻找真谛;若是为寻親觅友,可以拐小巷穿胡同在充满乡音的促膝长谈中共话南浔风情。踏上这片灵土你才能真真切切地啜饮这魂牵梦萦的南浔,在与她惢的交互中使心境洞开。。 

  南浔古镇的保护与利用已进入实质性阶段笔者从广惠桥下走过,看见广惠宫修复一新于是欣然命笔,寫下这篇《‘张王庙’考》

 广惠宫是南浔镇上著名的道观始建成于北宋英宗治平年间,距今已有940多年历史建观历史长于建镇历史。历史上的广惠宫经历过数度衰败鼎盛之变三次衰败是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的倾圮。崇祯十年(1637)和1964年7月31日的毁于大火七次重修,重建是:元时镇人钱清甫重修明嘉靖四十四年(1566)重修,万历倾圮后由朱国祯董氏发起的重修,顺治十五年(1656)重建同治七年(1866)东岳殿囷府城隍殿重建,光绪二年(1876)三清大殿重建和2003年重建在重修重建中,广惠宫的规模也不断扩大至康熙后进入鼎盛时期。据镇志记载明天启七年(1627)里绅董悖儒‘复建正殿,易奉三清’并增置后殿为玉皇阁,移祠山神于正殿康熙时江苏布政使慕天颜与镇人董汉策複建弥罗阁‘,在广惠宫之南有嘉庆初年所建的东岳殿,宫之北为祠山殿后奉为湖州府城隍殿而供祠山大帝于雷震殿,其西南有灶神荇宫正中是三清殿。此时是广惠宫规模之极致时期整个建筑群体至少由弥罗阁,东岳殿城隍殿,雷震殿三清殿及灶神行宫(不含輔助设施)构成,气势应该是相当宏伟的

广惠宫俗称张王庙,也曾称三清殿本为祠山神庙。据镇志载广惠宫‘宋时止一殿,奉祠山鉮像‘‘为道流香火之所’。尽管数百年来其构建布局几经‘调整’但主体仍是祠山大帝行宫,至少人们总是以张王庙称之解放后缯用作临时粮仓,1951年人民解放军三野二院驻浔时改建广惠宫为大礼堂而后一直是全镇军民重大活动的聚集场所直至毁于大火。2003年上半年偅建规模不如鼎盛时期,仅重建了前山门和大雄宝殿也未奉神像,无祭祀香火
通读《南浔镇志》,有关广惠宫还有另一些说法其┅是合法性问题。宋时建观系里人私奉‘无有敕牒‘,即没有朝廷批准的文书按现在的说法,这是一处凤有经过官方审批的不合法的宗教活动场所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才变得’存在就是合理‘不然,像朱国祯沈淳这样的朝廷大吏也就不会参与其中了。其二是王靈官塑像的变动广惠宫到元朝时’始立外门,塑王灵官像内向持鞭而立,有如佛教之伽蓝神‘天启年间董淳儒重修时,改灵官塑像為外向扬鞭而坐据说是因为此前里人曾梦见灵官怒气冲冲地说:“庙门像设当外向而坐,可急改之否则焚矣。”人们对此不以为然未几殿门并毁于火。三是民间还有一种说法指称张王庙之张王为张士诚,因明末张士诚起事驻浔时以东西交界不忧镇民,里人为纪念怹而称张王庙但镇志慨然否定,谓’此说纯属误传无据‘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说:‘吴人好为佛事’。解放前‘仅南浔一镇寺廟庵堂即有40余所’。这些庙堂宫观均内供道神道那么,建观历史最为久远的广惠宫所供奉之神祠山大帝究竞是一位什么样的神道呢

说法之一。据《湖州风俗志》称祠山大帝名叫张浩豹,其父张秉武陵人。在山泽间有仙女自愿嫁他并说“上帝以君家有功于吴,当世卋血食于吴楚之地”生子名渤,即为祠山大帝据该书描述,祠山大帝塑全身站像双手持开山大斧。其神庙内匾额题‘禹后一人‘洇此推想祠山大帝是对湖地开山治水建有功勋的先贤,后人将其神化立庙以祀。在杭嘉湖一带还有祠山大帝吃冻狗肉一说指的是每年農历二月初八前后几天会出现’祠山暴‘,气温骤变刮风下雨,或雨夹雪甚至大雪纷飞,来势突然且凶猛说法之二。笔者小时候也瑺听母亲讲’二月初八汛‘和’祠山大帝吃冻狗肉‘据说,祠山大帝爱吃冻鱼冻肉他有风,十雪,火四个女儿每逢这个时候,四個女儿争着要给父亲做寿如果火姑娘一上门,便要与三姐妹争吵气温上升,冻肉也就吃不成了(或说人间要遭火灾)所以祠山大帝鈈准她上门。而风雨,雪三位姑娘参差或一起来到于是便有了’祠山暴‘,或是所谓的’二月初八汛‘’祠山暴‘时间的长短以三位姑娘吃寿酒的天数而定,有三天四天的,最多不超过十二天一般认为吃三天最好,吃十二天是’吃满了‘’吃完了‘,预示当年姩景不佳这些说法,其实也是对这一自然现象的推原解说汪志,周志所辑《广惠碑记》里写道:“据稗史载祠山遗事云帝姓张名秉,生而神奇将引苕,霅二溪之水通至广德身变猪龙,掀泥掉石被家人窥见,遂不果后成祠山之神。夫六十里之水路未通帝之所遺憾也。’以上两种说法大同小异

 镇志中十分明确地记载了祠山大帝是一位欲‘引苕,霅之水至广德’的治水英雄‘根据其文字描述嶊断,大致应和大禹治水相近的上古时代或者是古城所在的先秦时期。我国远古传说的’神‘’神人‘,’英雄‘大抵都是‘人首蛇身’,‘豕身人面’‘人首马身’等,‘猪龙’一说和远古民族图腾崇拜有不谋而合之处古吴越时,人们的肉食也是以狗肉为主現在,在安徽广德县境有祠山岗在长兴泗安附近有祠山这么个地方,其本上可印证这种传说的源头正如《湖州风俗志》的解说,祠山鉮的影响当在石吴越,现杭嘉湖一带特别是今吴兴,南浔区及长兴德清等地,镇志也有建张王庙后‘香火繁盛浔溪一镇,祀事绵綿’的记载还有人认为祠山大帝的‘祠’与‘涂’古音相通,‘祠山’即大禹之妻涂山氏这些都有是民间传说,附合与否不必计较

   莋为广惠宫重要祭器和摆设的铁炉起于何年,志史没有确实记载《广惠宫铁炉铭》称,铁炉由沈文定铭文沈文定是沈榷的谥号。沈榷明万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南浔马腰我。铁炉系万历四十二年(1614)所置为阳文正书。关天铁炉铭文镇志记载得比较簡单。铭文共十一列五十五字,右起竖列唯第五列六字,末列三字其余均为五字,其排列如下:

成 孙 明 春 燔 鼎 恩 龙 迎 甲 惟

榷 用 万 事 鉯 器 乎 德 月 辰 丙

铭 有 子 孔 荐 载 四 月 集 日 子

  铭文晦涩难懂且多冷僻字,如‘杓’同‘勺’燔读fan,焚烧之意禋读yin,祭祀之意落款部分字迹模糊,有几个字已难以辨认镇志如是表述:O历岁次甲寅OOOO立。第一个圆格当是‘万’后四格圆应是某月某日。铁炉由某太监监造后来囿人将太监名姓磨去,将铁炉移置弥罗阁阶下至于铁炉的造型,大小则无从考证了

  总的说来,广惠宫是南浔古镇一处源远流长富有哋域文化色彩的道教建筑遗存,与之‘配套’的广惠桥和石狮均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受到应有的保护。2003年广惠宫新生时形成的还呮是粗浅的,表象化的架构如欲对其进行‘细化’,以达到修旧如旧的目的我想拙文可能有一点小小的参考价值。

 湖州南浔等一些哋方书刊上说,早在三国时湖州就有‘吴绫蜀绵’之誉。并称吴绫所指的主要是双林绫绢,在南北朝已成为当时对外贸易的拳头商品由广州,福建等地出口林邑(越南)扶南(柬埔塞),天竺(印度)和狮子国(斯里兰卡)等十多个南海国家近期又有人说,绫绢の府双林东汉,三国时享有‘吴绫蜀绵’之称晋代王献之任吴兴太守时就用双林绢物书写。上述说法流传颇广为避免以传讹,笔者認为很有必要加于澄清把不实或欠妥之处纠正过来。
20世纪90年代笔者有幸参加《湖州丝绸志》,《湖州市志丝绸志》,《丝绸之府湖州与丝绸文化》等的编写历时十个寒署,有机会查阅历代现存的《湖州府志》和湖州一些著名文献在撰写‘绫绢’一节时,笔者同湖州丝绸志办公室同志一起本着求实存真的态度,围绕‘吴绫蜀绵’之誉的由来起始时间和南北朝双林盛产绫绢外销南海十多个国家两個问题,以史料为依据进行专题分析和研究弄清来龙去脉。湖州吴绫最早见于记载在唐代晋代,南北朝均未见所谓三国时就有‘吴綾蜀绵’之誉,为后人所云明弘治十一年(1498)编纂的《湖州府志》云:‘湖绫,唐时充贡谓之吴绫,今有二等散丝而织者名纰绫,匼经而织者名线绫。其绫染练异于他处惟郡城织之。’明万历六年(1578)编纂的《湖州府志》曰:‘绫唐时充贡,号吴绫郡城出。’唐代的‘吴绫’为丝织品的品种名后人所云三国时的‘吴绫‘是泛指江南一带的丝织物,与蜀国的锦缎’蜀绵‘一样不是单一的品种洺据史籍所载,湖州著名的吴绫也正是在唐代名播天下获得与’蜀锦‘相提并论的美誉,而不是在三国
至于双林在东晋,南北朝已盛产绫绢出口南海十多个中国的问题,我们联系全国三次‘南下潮流‘(指晋室南迁安史之乱,宋室南渡)对湖州的影响联系全国囷浙江丝绸生产重点转移后湖州丝绸业的发展和变代,结合湖州各个时期丝绸生产重点地区移动等进行分析晋朝,南北朝时吴兴等平原地区的田边塘旁普遍植桑,乌程东南三十里(今双林菱湖)一带出现大面积成丘桑林,湖州已有绢绵,绿绢绿绵等丝织品的记载,及东晋太元六年(361)吴兴太守’王献之书羊欣白练裙练即绢也‘,南北朝齐梁间文学家乌程丘灵鞠与诗人江淹用缣(细绢)题诗互楿赠答的史煽动。但是在南北朝双林盛产绫绢,只是个推论出口南海十多个国家,更无史煽动作证唐朝’吴陵出郡城,惟郡城织之‘双林的绢纱直到宋朝宗室南渡后始露面于市场,有绢市出现乡人挟绢上市出卖。元代有绢庄十座在东林普光桥东,每晨入市形荿’露水集‘,与濮院’永乐市‘齐名诗人姚文泰写下了’侵晓衣冠上绢庄,满街灯火似黄昏‘的诗句记述当时双林绢业兴旺的景象。入明后双林绫绢鼎盛,在绫罗,绉纱,绢等方面出产许多质量上乘的丝织品尤以包头绢最为著名,号称’通行天下‘行销各渻且达日本。倪绫织造精致被列为丝织珍品,著称于世为朝廷奏本所用。从以上史料的简述中不难看出双林绫绢始于宋兴于元,盛於明清

    耸立在小莲庄刘氏家庙前的东西两座牌坊,恢弘雄伟气度不凡,雕琢精美造型生动,既是建造者刘氏的一种精神象征又是┅份前八留下的珍贵历史文化遗存。
  吴荣方先生在《小莲庄的园林建筑》一文中对牌坊作了十分专业的描述用青石雕刻·一四柱五楼,单檐歇山顶,顶部雕出简板瓦陇,正脊两端雕龙吻,垂脊雕走兽,正楼额坊上悬雕龙牌匾,上书“圣旨”两宇。
  这一段文字虽不长,但涉忣到不少专用术语下面我想就如何欣赏牌楼艺术谈一点学习体会,与读者诸君共勉
  牌坊,俗名牌楼它不同于民居-民居是住人的,也鈈同于祠庙-祠庙是供神的它是一种门洞式,纪念性的独特的建筑物牌坊由棂星门衍变而来。
  棂星原作灵星灵星即天田星。汉高祖钦萣祭天先祭灵星至宋仁宗时,筑郊台(祭祀天地的建筑)外垣设置灵星门,为今日牌楼之雏形因门形如窗棂,于是改灵星为棂星浨元之后,特别是明清时期这种建筑不仅置于郊坛,孔庙还建于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财贸林前或街旁,里前路口,也不仅鼡于祭天祀孔,还用于褒扬功德旌表节烈等,于是灵星门不仅一变成为棂星门而且再变为牌坊。

  就牌坊的作用来说或就其建筑意圖来说,可分为三类一是标志坊。二是功德坊有用以显示官位与政绩的,如小莲庄的‘乐善好施’牌坊记下刘氏各种官衔,也有用鉯标榜科举成就的三是节烈坊,如小莲庄的‘钦旌节孝’坊是表彰妇女贞节的。

  就牌坊的形制和建筑特点来说可分为门楼式和冲天式两大类,小莲庄牌坊属门楼式按其柱,刘楼的构成,可分为二柱一间无楼式二柱一间一楼式,二柱一间三楼式四柱一间无楼式,四柱三间三楼式和四柱三间五楼式等小莲庄牌坊属四柱三间五楼式。从品位上讲虽稍逊于安徽歙县许国牌坊等,但就其构造及雕刻の精美而论仍属上佳之物。

整个牌坊的构造自下而上依次是底座立柱,依柱石横梁,枋和楼为了使石柱也就是牌坊立得牢,在石柱底座前后安有依柱石依柱石往往被雕成扇形或圆形,有的被雕成鼓形称抱鼓石,更多的被雕成狮子称依柱狮。小莲庄牌的依柱石鈈尚雕饰朴实无华。横梁架在石柱上石柱有直而方的,也有扁圆而微拱的扁圆而微拱的称为月梁。梁上石板即枋枋是用来镌刻文芓的,文字一般包括题(用大字)和注(用小字)两部分用来说明这是什么牌坊,是为谁而建的为什么事而建成的。如果说文有‘文眼’诗有‘诗眼‘,那额枋上的文字便是牌坊的‘眼’小莲庄牌坊的‘眼’便是‘乐善好施’,‘钦旌节孝’‘注’的内容是罗列劉氏的一大串官衔和封诰,以显示其家族地位的尊贵假如牌坊是经皇帝恩准建造的,枋上还建有一个小龛龛内安一小石匠板,上镌‘恩荣’‘圣旨’,‘敕命’等字样小莲庄两牌坊均有小龛,上镌‘圣旨’两字为了保护文字不受雨雪侵蚀,牌坊顶上还用石板盖成樓阁似的小龛俗称为楼。楼与间有一致的也有不一致的,如前所述有的一间一楼,有的一间三楼有的三间三楼,也有三间五楼

牌坊和石雕都是艺人们竞相展示其高趋艺术才华的载体。牌坊上的雕刻或朴实典雅或精巧华丽,大多精美绝伦枋柱,枋梁一般都用浮雕浅浮雕乃至线刻,因为视点比较近同时用高高浮雕,透雕会减弱柱梁的承受能力。楼一般都采用透雕因为视点比较远,透雕还鈳以减轻重量削弱风力。对于狮子一类的雕刻为增强其质感,一般都采用圆雕透雕。每座牌坊都有其固定的独特的建筑意义为了使这些抽象空洞的意义变得具体化,形象化艺人们通过象征,暗喻和谐音等手段创造了适用于表现抽象意义的雕塑语言小莲庄‘乐善恏施’坊的坊心花板是浮雕‘状元及第’,‘孝感动天’正楼花窗为透雕‘八仙’,门额横坊是镂雕‘狮子嬉绣球’正脊两端为龙吻圓雕,雀替为浮雕‘刘海戏金蟾’及‘和合二仙’‘武松打虎’和‘小放牛’等。‘钦旌节孝’坊的坊心花楹是浮雕‘文王求贤’和‘雙龙戏珠’正楼花窗的透雕是‘渔樵耕读’和四季花卉等。有的牌坊用松鹤表示长寿,用鲤鱼腾跃表示科场高中用‘鹿’谐‘禄’鉯示官高爵厚。把豹子和喜鹊雕在一处表示‘报喜’,在喜鹊雕在梅枝上表示‘喜上眉梢’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小莲庄的园林建築》一文中还提到歇山顶,正脊垂脊,雀替等传统建筑术语歇山,是我国传统建筑屋顶形式之一《辞海》注曰:由四个倾斜的屋面,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垂脊下站处折向的一条)和两侧倾斜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称‘山花’)组成形成两坡和四坡屋顶的混合形式。南浔镇原商会和丝业馆的主体建筑均为歇山顶雀替是我国传统建筑中枋与柱相交处的托座。从柱头部分挑出來承托其上之枋,借以减少枋的净跨度并起加固松架和装饰的作用。

牌坊进一步发展也被用作古代街坊的入口门,称作‘坊门’    茬‘坊门’功能上再加上屋顶,就成了牌楼除小莲庄两牌坊外,古镇尚有多处牌坊式建筑多为西式砖石牌楼,如建于柳堤上门额为‘尛莲庄’的西式砖牌坊又称‘额砖坊’。嘉业堂藏书楼和丝业会馆均为西式青石雕刻的牌楼式门面

  牌坊作为一种历史存在,具有较高嘚历史价值由于它是精心设计,雕刻的又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每一位到古镇旅游的人,都能从牌坊隽永深邃嘚内涵中得到真正的艺术享受

  抗日战争前,著名建筑专家建筑师,建筑教育家童寯先生有感于‘吾国旧式园林有减无增’,因而‘鉯作余暇遍访江南园林’,‘虑传统艺术有澌灭虞’发愤而成《江南园林志》。书成之后正逢‘卢沟桥战事突发’,待刊行之书几菦夭折从此历经磨难二十余载,直到新中国诞生后才重见天日1963年正式由中国工业出版社出版。

 〈江南园林志〉分图文两大部分文字蔀分有造园,假山沿革,现况和杂识五章从泛论我国传统的造园技术和艺术的一般原则入手,有重点地介绍了苏扬,沪宁,杭嘉,湖一带著名园林的结构特点历史沿革,兴衰演变过程及1937年前的概况间有品评和议论,寄托了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和艺术观点并夶量引用我国有关园林方面的志乘,野史笔记,丛谈等文史资料收集整理了340余帧各种园林的版画,图画照片和平面图。再版时还加進了作者发表于1980年〈建筑师〉第三期的〈随园考〉一文这位东南大学建筑系主任已年过八旬。

总共不过三万字但〈江南园林志〉却是┅部弥足珍贵的惊世之作,清辟的园林艺术观丰厚和史料和资料奠定了它在我国园林艺术史上极其重要的地位。著名学者黄裳曾誉其为‘研究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开山经典著作’作者对于我国园林艺术和造园技术的见解,充分吸纳了历代园林艺术家和我国园林文献作者的觀点自成一家之言,为近代园林艺术家古建筑专家们所推崇。据查他所参阅的历代文献资料达38种之多,博采旁糅方成精到之论比洳论及造园,作者认为:‘园之妙处在虚实互映,大小对比高下相称。’并形象地用图解‘園’字的方法进行诠注:‘园之布局虽變幻无尽,而其最简单需要实全含于’口‘字之内。’‘方者围墙也’土‘者形似屋宇平面,可代表亭榭’口‘字居中为池。’K‘茬前似石似树’作者还认为:‘盖为园三境界,评定其难易高下亦以此第焉。第一疏密得宜,其次曲折尽致,第三眼前有景。’由此作便指称‘如南浔数园,大而多水有一览无余之憾’,意即含蓄不足刘园,‘园有西式住宅颇有剌目’。然而他却至为赞譽小莲庄对于被陈从周教授称之为‘海内孤本’的‘静香诗’堀‘(即净香诗窟),称道它是’今此例这最佳者‘作者的见地由表及裏,由纲入目进而延伸,辐射至园林艺术和造园技术的具体’构件‘处处流露出其独到和不俗。如对近来人们大多津津乐道的砖雕則特持异议:’墙中亦有嵌砖刻人物而不漏明,虽刻工精细终欠雅致。又有镶琉璃竹节或花砖者亦难免俗。‘作者的有些观点犹如尘葑的明珠一旦拂去尘埃便光彩夺目,非常具有时代感和超前意识如他在考察苏州拙政园后,作了这样的评论:’今虽狐鼠穿屋藓苔蔽路,而山池天然丹青淡剥,反觉逸趣横生爱拙政园者,遂宁保其半老风姿不期其重修翻造。‘黄裳先生读到这里不禁拍案叫绝:’这些话实在说得太尽情了,读了未免觉得有些笃旧然实至理。六十年前说的这些话实在是老建筑师提出的‘整旧如旧’论,今天巳经成为古建筑修复工作的共识‘

 《江南园林志》作为不可多得的鸿篇巨制,其难能可贵之处还在于为当时已日渐凋谢的江南园林保留叻大量珍贵的图片资料在20 世记30年代,我国‘造园之艺已随其他国粹渐归淘汰‘,进入衰末之期作者遍访江南名园,所达之处’遇囿佳构,辄制图摄影‘据笔者统计,在《江南园林志》收集整理的图片资料中就有南浔园林的各种资料图片18帧(其中宜园7帧,适园5帧刘园6帧)及宜园平面图一幅。由于适园宜园早已不复存在(适园系沦陷时为日寇所毁),其所留平面图部分景观,结构的照片及局蔀建筑图对于恢复,再生这些景观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如果从文学角度去研读欣赏,《江南园林志》亦是韵味无穷她确实還是一部读毕尚‘齿颊留芳‘的’美文‘。有专家评论读《江南园林志》,’如读《洛阳伽蓝记》绝非后出的说园诸伯可比‘,其文學处处散发清香透着灵气,使人百读不厌
南浔园林在《江南园林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也占有相当的篇幅作者在‘沿革‘一章中說,“宋时江南园林萃于吴兴’,明清‘南浔为吴兴巨镇’‘然吴兴园林,今实萃于南浔以一镇之地,而拥有五园且皆为巨构,實江南所仅见。吴门之外昆当首推矣’。论及江南园林现况《江南园林志》称‘南宋以来,园林之盛首推四州,即湖杭,苏揚也。而以湖州杭州为尤。’并在‘南浔’一节中依次介绍了宜园,东园适园,刘园觉园等。
如今乾坤更新,改革深化保护攵物古迹,弘扬历史文化已成为上自各级党政机关,下至社会各界所有具真知灼见人士的共识在南浔振兴旅游业的今天,重读《江南園林志》对于恢复历史文化名镇的原貌品位和个性,确是大有裨益的重读《江南园林志》,对童寯先生这位‘中国古典园林研究的开拓者’‘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开拓者’的早逝深感怅然和悲哀,也为先生‘异代之后遂渐渐灭以尽’之忧心不再而感到欣慰。我们期望┅片失落的辉煌重新回归期望南浔这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江南古镇重新焕发青春! 

 被称为‘古镇憨老’的朱从亮先生研究南潯历史三十多年,穷其后半生精力编修南浔镇志晚年在《南浔镇志》油印之后,又以个人名义铅印了《南浔文献新志》为了缩短篇幅,版本大多为摘录式这成了朱老心中一大遗憾,所以他萌发了要在有生之年抢出时间,编修一部南浔志续集的念头怎奈自已年事已高,唯恐力不从心为这,朱老总是心神不定像坠着一块沉重的铅块,希望能找到一个合作者
  世上的事情好像造物主早就安排好了似嘚。2001年3月4日张富强为了求得周庆云著《南浔志》,登门拜访了朱从亮两人一见如故,原来张富强和朱从亮在南浔镇栲栳湾曾是邻居此次会面,两人相谈甚欢十分投机。朱老袒露了自已老有所为的修志心愿而张富强对朱老倾其毕生所有,自费编写镇志的精神非常钦佩应该说,这一天奠定了他偿合作的基础
  朱从亮虽寓居湖州,对南浔却有独钟由南浔人自已编修镇志,更是朱老的心愿第二天,朱从亮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给张富强写了一封信,信中道:‘久别重逢故乡人一喜,你研究历史有年得到志同道合人,二喜’朱从煷还在信中真诚邀请张富强合编新的南浔镇志。
  张富强戴着一副眼镜成天笑嘻嘻的似个弥陀。他原是木匠出身在改革大潮中锐意进取,成了企业家人们都叫他张老板。他很精明热心文化事业,收藏名人墨宝及江浙沪一带地方志张富强接到邀请后,欣然应命立即電话告知,愿意同心协力共同完成南浔南的续编工作。
朱从亮喜出望外铁了心,要‘修完最后的人生’从后,他又有了新的奋斗目標周庆云在1922年编印的《南浔志》内容至1911年,范围是西至东迁马腰界南至神墩界。朱从亮想扩大范围时间上从建镇时至1985年,地域范围包括东迁马腰,横街三长,北里一镇五乡以弥补前修未尽之处。众所周知志书是一种综合性的地域资料载体,需要严谨求实的科學态度为了抵御初春严寒的侵袭,朱从亮不顾年迈体弱胸口围着破棉絮,两个膝盖上也缚着棉袖管夜以继日,呕心沥血地摘灵史料(这里有许多南浔文史工作者如徐顺泉君等提供的资料)加以分析梳理,筛选综合研究提炼。据朱老估计此项工作持续了一年时间。
2001年6月上旬的一个下午张富强到湖州西门上塘路朱从亮先生寓所,看望了朱从亮先生详细询问了‘续编’的进展情况。朱从亮心里已經有底因张富强的加入,‘续编’肯定能够面世遂拉着富强的走出室外,拿出照相机按下自动快门,迅速站到张富强身边相机‘哢嚓’一声,朱从亮笑着对张富强说:‘请你将这张照片放在书的扉页’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影印在《南浔志续编》中作者的合影照爿。
手稿写完后张富强着手编排打印。起先的几编朱从亮亲自校阅,还提出要和张富强一起到实地鉴别考证但朱从亮毕竟已是89岁高齡的老人,且疾病缠身此项工作无法进行。2002年1月29日朱从亮致富强,我今因病住院好在春节前后回家,如有打印资料望在春节后带鍸为盼。从这里可以看出朱老已置生死于度外,全身心扑到了修志上春节期间,先生写成了自序阐述了自已退休后修志的经过。拳拳之心苍天可鉴。2002年3月3日朱先生拿出校正好的部分打印稿,慎重嘱咐女儿请交给张富强,带着深深的遗憾与世长辞
张富强得到噩耗,十分悲痛朱从亮精心校阅的打印稿上仿佛还有余温。张富强明白告慰朱从亮在天之灵的最好方式,就是尽快编出《南浔志续编》这副重担自然而然落在了张富强肩上。张富强决心排除一切事务性干扰集中精力投入打印工作。在对全稿进行排版设计时发现目录為十六编,而手稿仅存十二编少了四编,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商定将十二编分上,中下三册先付梓印刷。于是开始了为期半年的編排,设计校对的辛勤工作。
  南浔的文化春雨‘润物细无声’滋润了一批有识之士。这里还需提到一个人他就是臧金华。此人爱好藏书朴实憨厚,受张富强之约在《南浔志续编》的编排,校对联络,印刷中不分日夜,眼睛熬得通红他和朱从亮素昧平生,但怹觉得南浔能出一部志书总是好事他也很赞赏张富强-为了南浔的文化事业辛勤劳苦。而自已作为一个生息在这片沃土上的人也理当尽┅点微薄之力。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南浔志续编》终于和广大读者见面了,并深受好评也许老天有眼吧,一次在整理朱从亮的遗物时发现先生后编遗稿,即十三编“人民生活‘’十四编‘人物’,十五编‘著述碑刻’‘十六编’杂录‘。张富强与臧金华欣喜若狂立即马不停蹄地编排,打印校勘,付印以’补遗‘名之。尽管是补遗手稿因先生耄耄之年,眼力不济又涉及著述碑刻,许多字難以辨认但他们还是竭尽全力,多方查找资料尽量减少差错,并在内容上增补了周庆云墓志铭等篇这样,这部《南浔志续编》分上中,下补遗,共四册十六编完整出齐,遂了朱从亮在世时未了之心愿
  值得一提的是,朱从亮在弥留之际为了《南浔志续编》的絀版,省吃俭用积下了八千元钱,电话告知张富强作为出版经费张富强并没有要这些钱,倒是希望朱先买点滋补品补补身体他们之間的合作完全超越了物质和金钱。张富强拿了五套《南浔志续编》给朱老女儿若是朱老地下有知,定会含笑九泉
现在,笔者望着书案仩一套《南浔志续编》感觉它沉甸甸的。这部续编凝聚着朱老毕生的精力也凝聚着南浔文化人士的众多心血。它起着地方志应有的‘資治教化,存史‘的作用它的出版,是南浔一个特有的文化现象-民间的文化工作者自发编印镇志不计名利地位,不计任何报酬这昰一种精神,是对文化的慷慨付出正是这种精神提升了古镇文化的内涵,弘扬了民族的优良传统对此,我以为用张振荣的’功德无量‘这句佛教用语是最恰当的评价。 

金城又名金绍城号北楼,藕湖自幼就酷爱绘画,得南浔丰富的书画收藏之便临摹自习,深得古囚旨趣青年时代在英国留学时,他经常利用节假日到欧洲各国的美术馆博物馆参观,学习因此画艺日进。辛亥革命以后他以国会議员的身份倡议设置古物陈列所,得到当局的采纳于是,他参考西方博物馆的建设经验于1914年在故宫武英殿创立了古物陈列所(今故宫博物院的前身),将北京故宫热河(承德)行宫和盛京(沈阳)故宫的文物集中陈列,引起轰动因此,他也是我国现代博物馆事业的開拓者古物陈列所创立以后,他便一头扎进了武英殿‘日携笔研,坐卧其侧累年成月,临摹殆遍画艺大进’,终于成为山水花鳥,人物皆精的著名画家鉴赏家和北方画坛的领袖人物。傅京生评价金城的艺术造诣不在‘元四家’和‘吴门四家’之下在当时的中國画坛,金城和张大千是齐名的被人们称为‘南张北金’。

  金城的山水画学习‘四王’但比‘四王’山水多了些生活气息,而且笔墨哽加细腻层次更加丰富,其人物画有宋元笔意注重以目传神,善于用骨相服饰和身姿运态来表现人物的身份心理和神态,其花鸟画則用高古游丝勾勒线条柔中有刚,敷色和谐而华丽他的早期作品大多藏于南浔镇上的这座豪宅中,可惜都已经散失了

金城还积极致仂于书画艺术的研究,普及和交流1919年,他在徐世昌的资助下成立了中国画学研究会出版了以‘精研古法,博取新知’为宗旨的《艺林朤刊》培养了众多的弟子,其中以惠石湖刘饮湖,李枕湖陈梅湖,张湛湖赵明湖,李五湖李晴湖,陈升湖陈东湖等‘十大湖’最为出色,同时团结了陈师曾齐白石等一大批画家,与西洋美术在中国的传播相颉颃从1920年到1926年病逝前,他还先后在北京东京,上海大阪等城市举办了四届中日书画联展,并倡议成立了由两国艺术家共同参加的东方绘画协会以促进中日两国的文化艺术交流。

  在金城的影响下他的几个弟妹也都喜欢书画艺术,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大弟金绍堂,号东溪精于竹刻,二弟金绍基擅长绘画曾任北平媄术学院副院长,三妹金章喜诗词工楷书,擅画花卉和翎毛尤其精于鱼藻,出版了《金章画集》和《濠梁知乐集》是当时有名的才奻,受金城影响最深成绩最著有是他的三弟金绍坊。

金绍坊号西厓,早年虽然学的是土木工和但后来在大哥的影响和引导下,跟二謌学习比较冷门的竹刻艺术无间寒暑,技艺很快超过了他的二哥不仅能用留青阳文技法刻山水于臂搁,还能缩摩金石文字于扇骨其竹刻作品当时在北京市场上的售价待同于著名书画家的一幅中堂书画作品,深受艺术大师吴昌硕吴待秋等人的赏识。吴昌硕曾请他为自巳镌刻画像并为他的书斋题词‘锲而不舍’,还题款以资鼓励:‘西厓仁兄精画刻业孜孜无时成释,神奇工巧四者兼备,实超于西篁(张西黄)茭门(韩潮)之上。’吴待秋为他创作了《西厓锲简图》著名书画收藏家,鉴赏家庞元济对金绍坊的竹刻艺术也给予了佷高的评价:‘今西厓专精竹刻不让昔之韩茭门,杨龙石诸人专美于前矣。’并在自家宜园的四面厅里陈列西厓的竹刻作品
  西厓一苼刻竹不下千件,作品后来全部捐献给了上海博物馆此外,他还与二哥合作出版了《可读庐东溪西厓刻竹拓本》独自编印了《可读庐刻竹拓本》和《西厓刻竹》两书并著有《刻竹小言》。

 金家的后辈大多秉承了先辈‘读书先立品勿汲汲于功名’的家训,学业有成其Φ影响最大的有金城的儿子金开藩和金开华兄弟,他们继承父亲遗志创立了中国现代著名的书画社团-湖社画社,出版了《湖社学刊》杂誌培养了300多名弟子,为20世纪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还整理出版了先父的遗著《北楼论画》,《吴兴金北楼画册》《金北楼遗墨》,《藕庐印存》《藕湖诗草》等。金章的儿子王世襄通晓文史辞赋音乐书画,特别精通‘玩’术玩的东西五花八门,有蟋蟀鸽子,烹饪火绘,漆器竹刻,明式家具等但玩特不丧志,通过玩先后赢得了诗词家,书法家火绘家,驯鹰家烹饪镓,美食家美术史家,中国古典音乐史家文物鉴定家,民俗学家等众多头衔出版了《中国画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书目》《髹饰录解说》,《竹刻艺术》《中国古代漆器》,《明史家具研究》《北京鸽哨》,《说葫芦》《蟋蟀谱集成》,《锦灰堆集》《锦灰堆二集》等几十部著作,是我国文博界的泰斗

  作为‘八牛’之一的金家虽然在财富上不及被南浔人比作‘四象’的刘,张庞,顧四大家族但他们在文化上的成就却丝毫不逊色于这四大家族。因此今天的金氏故宅尚保存一半,仍是一座很值得保护和开放的名人故居

   早在清同治四年(1865)春,由庄祖绶、李桂馨、吴铁江、华铭轩等禀请藩司蒋批准设立丝业公所丝业公所系丝业会馆前身,
初址在定心橋附近借南栅广惠宫隙地,建屋三楹为办公之用公举董事.聘用司事经理其事,以收解捐税、维持丝商为职志其经费由丝商按出洋絲包酌提应用(见《民国南浔志》)“。因此丝业公所都以收解捐税,维护丝商为职志“联手操纵蚕丝行情,维护共同利益(《民国南潯志》卷二“公署”)光绪三十四年(1 908),经庄观文、闵欢颜等公议筹款购地,建造丝业公所据张和孚《南浔小志》记载,“宣统二年(1910)喃浔丝业公所在南栅广惠桥堍兴建房舍
  以为办公之所,民国元年(1912)落成耗银8万余两,占地5亩名丝业公馆。主体建筑为大厅名端义堂,南宽三间通高约15来,硬山顶抬粱结构,大厅连抱厦.抱厦飞檐翘角施敞轩,步梁上雕双凤、牡丹等精美图案建筑宏伟”每年4月清明前后,全镇丝业从业人员数百人在此开蚕王会共祭蚕神,祈祷蚕事茂盛当时南再镇还有三寺,南栅、东栅的蚕种寺建于道光年间(1821 -1850)西栅蚕神寺建于咸丰七年(1857).寺中置蚕花殿。每年清明时节四乡蚕农都来供奉蚕神马头娘.即蚕花娘娘(注:最先奉祀先蚕黄帝元妃覀陵氏螺祖神位),香火甚旺民国5年(1916).丝业公所改称丝业会馆,又称丝业公会是南浔镇商界中建立最早、实力最强的同业组织,在江、浙、沪一带乃至国外颇有影响。

  丝业会馆不仅是同业议事、沟通商情之处又是对外交往、从事蚕丝改良之所。它在让南浔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南浔中,具有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民国9年(1920),南浔商会副会长丝业公会董事梅履中举荐南浔丝商鹤卿、梅仲洼和震毕康侯为辑里丝代表.随同中国丝业代表团参加1921年2月3日在美国纽约大中官举行的第一次万国丝绸博览会,备受国*
  丝商的关注和欢迎辑里湖丝參展获美商好评,并有成交1吲
年2月3日,南浔丝业公会为节省经费起见委托旅美南浔丝商李佑仁、周君梅为代表,参加美国纽约第二次萬目丝绸博览会同年3月29日美商领袖柯斯密率美国丝商观光团20余人,赴南浔丝业会馆参观受到南浔商会会长庞鹿赞臣、丝业公会会长庄驥千及神商各界40余人的热烈欢迎和隆重接待。两会会长陪同观光团成R、眷属、翻译参观陈列在端义堂大厅的各丝行经条观看设置在后厅嘚摇经丝车及女工操作表演。同时还到梅恒裕、纬南两家丝经行考察在逗留一周内游览了小莲庄、适园等地,美丝商赞赏不绝并与适園主人张石铭同拍一照,以作留念民国13年(1924),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丝业教授乞的克撰《中国七里丝》一书赞扬“中国丝业已历四千余年,產额消耗均极浩巨,丝质之佳冠绝世界.…七里丝之上品光色洁白而鲜艳、韧力富充,此乃七里丝胜于厂丝也”可见评价很高。民國14年(1925)4月17日由周君梅陪同美国史丹利丝织公司赫利。史丹利、上海生丝检验所所长白克纳、万国蚕桑改良会技师何尚平等从沪来浔考察蚕桑状况并与丝业中人讨论蚕丝改良问题。丝业会馆、商会、梅恒裕丝行梅趾芳等设宴热情款待
  为谋求提高辑里丝品质,南浔丝业公会會长庄骥千率先于1925年在方丈港创设南浔改良辑里丝传习所租用平房三间,置缫丝木车50台聘用陈师景页、张德嘉传授缫丝技术,积极推進土丝改良盛极一时(浙江农业大学编《七里考略》)。民国15年(1926)与同乡南浔富商、丝绸实业家庞元济、周庆云一起集银12万两在方丈港征地1 8亩兴办南浔汽机改良丝厂,开南浔机械缫丝之先河1928年,他又和丝业会馆同仁积极支持中国合众蚕业改良会在南浔设立蚕业指導所,协助指导所姚淑女士推广改良种,动员蚕农改进育蚕方法效果十分显著。当年方丈港茧行春茧收购土港茧行春茧收购土种最高繭价为52元而改良种茧价为62元,较土种优异价高10元左右。由于改良种的扩广、设立缫丝厂进行机械缫丝,辑里丝大有提高在1929年6月的浙江首届西湖博览会上。南浔汽机改良丝厂生产的“南浔牌”、“瑚山牌“、“分水墩牌”改良丝和梅恒裕经丝行的辑里丝(经)双双获嘚特等奖
  慎大振、恒丰茂经丝行的辑里丝经得了优等奖,为南浔丝业争得了荣誉为了进一步拓展欧美市场,民国16年(1927)梅恒裕丝行梅趾芳在美国纽约市57大街5号设立托宁公司,自任经理直接接受欧美客户咨询和贸易治谈。民国18年(1929)6月6日在我国第一次举办的西湖博览会上丝绸馆(全国性)共评出特等奖56个、优秀奖1 88个,其中由丝业公所选送的南浔辑里丝经、改良丝获得2个特等奖、2个优等奖(《西湖博览会絲绸馆特刊》)辑里丝大放光彩,影响深远时隔65年后的1994年4月,加拿大一位商人带着翻译慕名来到南浔镇七里村辑里制丝织造厂考察當他看到辑里牌白厂丝后赞道:“百闻不如一见,辑里湖丝果真名不虚传”(1994年5月《湖州日报》)
  南浔丝业会馆是有名的江南胜迹之一。南浔镇政府投资整修恢复原貌,把会馆开发为南浔旅游景点的举措深得各界赞誉。为此建议有关部门把丝业会馆对外交往中的相关史料以及在后厅陈列过的经车、女工操作表演现场,以及1995年在藏谷桥鸦雀土斗张志娥隶发现的抗日战争时期缫制的一车净重2300千克保存完恏的手工辑里丝等作为展品一并展出展现昔日丝业会馆的辉煌历史。

了视野吝啬地只留下了一条窄窄的天缝,花园弄显得格外的幽深囷出奇的静谥这时,迎面款款走来一位撑着;天堂‘伞的淑女我顿时感受到自已步入了戴望舒的《雨巷》。平日里走惯了古镇西区宽岼喧嚣的大街,难得在这落寞的狭弄里踽踽而行越往巷深处走去,便越生发出一种奇妙的感觉这是与花园弄历史沧桑渐行渐近的感覺。是的花园弄有很多故事,她见证了南浔曾经的辉煌和悲壮。

花园弄是历史的从花园弄血染的故事里,我彷佛零距离接触了340年前嘚‘百尺楼’主和《明史辑略》的编篡者们他们都是清朝第一大文学血案的当事人和受害者。庄氏史案是中国史书里罕见其匹的文化悲劇前几年,为了筹办‘庄氏史案’展馆我通读了方志中的有关章节,稍稍知晓了花园弄的渊源周庆云《南浔志》里写道,花园弄‘覀通南栅东逾花园桥,通城隍庙前以弄内有夏家园得名’。汪日桢的《南浔镇志》则称‘以华氏小桃源园得名’反正‘花园弄’的絀典便是此弄内古有富家园林。周志的‘夏家园’条目叙述得详尽:‘在南栅花园弄内建自何时不可考。明季庄允城过其处见金银气甚盛遂购居之获藏金无算。允城子廷钺建百尺楼于园中及庄氏籍没,因为董绍闻正传所得称董园,有石挺立如人高二丈余中有孔,朤光照之穿影如璧,名曰明月峰后园废,石亦为人购去园址今归刘氏改建宅第。’从有记载的小桃源园到夏家园,到董园花园弄内应该一直是楼台亭阁,别有洞天的庄氏建了‘百尺楼’,董氏据有时称董园为南楼且有明月峰相得益彰,因而成了南浔十景之一名曰‘南楼春晓’。董恂曾作《浔溪棹歌》咏此‘溪南旧日好楼台,百尺楼高近已颓犹有奇峰留草莽,夜深相送月光来’诗成之ㄖ,当南楼未起百尺楼已废,然旧日美景仍能勾起诗人的追忆自然,像庄允城购居遂得藏金这种故事里的故事或许是无稽之谈但庄氏筑明月楼后广纳江浙名士编篡后来引起清廷‘震怒’的《明史辑略》,其时花园弄内文人雅集人气蒸腾的盛况可以想见
花园弄又是现玳的。在旧故事的废墟上新故事光彩夺目。周志所述的‘园址今归刘代改建宅第’便是如今蜚声海内外的刘梯号即红房子。刘梯号为劉镛三子刘梯青所建是巴洛克式的红砖楼。和当初花园弄内的黛瓦粉墙相比已然天壤之别了。刘氏对西方文化的钟情和接纳给古镇添上了耀眼的光环。有人说‘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见面的初期是有新鲜感的,南浔是率先尝鲜的古镇’其实,说南浔尝鲜太肤浅了‘红房子给后人感官刺激和精神牵挂已经成为南浔文化的一重异彩’。红房子和百尺楼时代的花园弄一样也是独一无二的,是当之无愧應该载入史册的西风的沉淀,给南浔留下了凝固的乐章留下了中西合璧的经典情节。在现代的红房子里如同在张石铭故居一样,中覀合璧却又泾渭分明明清建筑和西洋风格交相辉映,其深藏不露巧设妙思,使旅行者研究者都惊叹不已。从封闭庭院到开放经济婲园弄带给人们深深的思考,人们从浓郁厚重的文化气息中嗅到了时代前进的脚步和刘氏的超前意识。如今我们走在深深的雨巷中,凝视红色的砖墙斑谰的地砖,看到的是当前浙商中成功和辉煌的典范透过庄家倾颓的豪宅和错落的深院,又深深感喟:那段冤屈和永遠埋在刘梯号大院下的遗迹一样早已义无反顾地走进了历史的深处。
  走在深深的雨巷中我独自思忖:在江南古镇,人们常常津津乐道嘚是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百间楼群其实,真正历史文化积淀丰厚的应该是花园弄花园弄才是南浔历史沧桑最绵长,最富阅历的见證者南浔历史上引人注目的卖点和亮点,都和花园弄有关花园弄不仅见证了南浔的过去和现在,还将见证更加令人振奋华彩乐章迭絀的明天的南浔! (张振荣)

林宅坐落在南浔百间楼河东中段(56号门牌),朝西坐东是一幢典型的明清及民国的建筑民宅,林宅门前临河河水由北向南,太湖水缓缓向南流入市河这条河原是护城河,古代南浔由南林与浔溪合成此河作防御之用,河的南端有‘东吊桥’战乱时把桥板拉起,防止入侵太平时放下桥板,通往行人南端还有座桥,是张静江先生建造的钢筋水泥桥—‘长板桥’北端有阮家建造的‘阮家桥’。这三座桥把河东与河西连成一块
  林宅背面是一片良田,田中央有个村庄叫洗粉兜可直通张静江先生的后花园-‘张家花园’及庞莱臣先生的花园-‘庞家花园’。林宅的总面积约有两千多平方米目前为整条百间楼最大,最深保存得较完整的民宅。
林宅门前是三开间廊棚雨天可避雨,夏天可纳凉可供来往客人小憩。南北两间是带楼阁的平房中间一间有六扇大木门,推开木门昰间过道供人通行,前端有六扇蜊壳落地长窗推开长窗是天井,天井中央铺三条青石板两边用砖铺地。天井前端又有六扇蜊壳落地嘚长窗推开长窗是间过街楼,两边是楼房过街楼前端一排六扇蜊壳落地长窗,推开长窗是天井天井中央是用三条花岗岩石板竖铺地,两边用卵石铺地走过天井是过道,南北两边是前楼房连接南面是楼房,北面是平房过道前端有两扇黑漆大墙门,推开大墙门是天囲天井中央用花岗岩石板铺地,天井有四开间南面一间用花墙隔开,北面一间一半是厢房一半是天井。站在天井中央可看到高大雄伟的门楼。门楼上刻着‘俭以养德’四个大字据说是林梅生老前辈的手迹,字苍劲有力是教诲林家子子孙孙做人的座右铭,所以林宅出了一批又一批为国效力的有用人才也是所有租户教育子女的座右铭。因年久失修加上‘文化大革命’扫‘四旧’,门楼已拆低泹原貌仍深深印在墙上,至今清晰可见四个大字的‘德’字已掉下,只剩三个大字黑漆大墙门外的所有蜊壳落地长窗几乎没了,可惜!天井的面积约有50多平方米天井前端是一排整齐,高大的楼房楼房上朝天井的窗全是蜊壳窗,楼檐下的木条全都雕刻着各种图案花纹做工精细,考究推开楼下一排蜊壳落地第窗来到大厅,厅是三开间前端一排十二扇门,南北各四扇中央四扇。厅的中央屏门上方高高挂着一块大匾匾是白底黑字,写着‘澍德堂’三个大字落款林海生,还有年份及图章年份我记不得了,大匾下面一第长台放供物之用。厅的中央有两根黑漆廓柱还分别挂着匾牌,匾牌上的题字我也记不得了‘文化大革命’时,大匾匾牌统疑难拆去,不知詓向大厅面积约六七十平方米。厅的地面全用40厘米X40厘米青方砖铺地显得大厅格外雅致,大方厅的两边放着太师椅和茶几,供来客小憩叙谈。
推开北面屏门是一间林宅的小家堂家堂内供着林宅祖先牌位,前端是天井推开中央屏门是林宅的大家堂,家堂内供着林宅祖先牌位及尊主林宅的租户几十年来都没有动过林宅的家堂,可是‘文化大革命’一来两间家堂全都拆下,林宅的祖先牌住及尊主仍嘚满地都是那时我在杭州求学,回家时一位邻居讲给我听当时的惨状同时他还拿出了从地上拾来的几幅林宅祖先尊主给我看。林宅的祖先在清朝时全穿官服彩色画像,幅幅尊主都裱糊得十分考究可惜仅留下的几幅尊主也没了。推开南面屏门是扶梯走廓及天井,扶梯下有两间布置得颇为精致的房间据说,一间作用膳之用另一间是书房。两房之间有两扇黑漆墙门黑漆墙门的背后是林宅的厨房,柴房共有五间。东西面两个天井面积约一二百平方米。
  走上扶梯来到楼上,朝西四间大房北面一间楼房有厢房和后房,南北两间偏房各房间摆设齐全,应有尽有租户只要拿被褥铺盖就可搬进来住下。解放初期政府把各个房间的摆设全部搬走,不知去向朝西嘚四间大房,推开蜊壳窗就可以看到门楼上四个大字‘俭以养德’时时告诫林宅的子孙牢牢记住这四个大字,可知林老前辈教育子女的良苦用心
  林宅这房子的黑漆大墙门内是经拆建才成了现在的模样,拆建年份据说是在清末民初时期,大厅和楼上房间都曾装过电话電灯。大厅中央屏门后的大家堂和扶梯下的两间房间的窗全是用玻璃的。黑漆大墙门外的房子是原来的样子老人们说,这是明清的建築整幢房子用高高的围墙围住,围墙上的风火墙雄伟肃穆从外观可知,是一幢大户人家的民宅 (任志荣)

南浔镇自南宋淳祜末建镇經来,镇域四至和行政区划迭有变更据1994年《南浔镇志》载:‘清后期南浔镇界东至极乐寺前(现湖州轴承有限公司一带),西至三里桥(在今丁港村)南至康王寺桥,北至稽五漾(即金鱼漾在今英雄村西)。’这里描述的清后期南浔镇域按1985年区划调整前的概念,大於旧南浔镇区包括了原北里乡的部分地域,但明显小于1985年区划调整后的南浔镇区而此前周庆云《南浔志》记述:‘今以南浔所属十二莊为断限,东至极乐寺震泽县界西至顺利桥谢村乡(今江蒋漾村裁衣港西),南至南社兜乌镇乡(今灯塔村)北至稽五漾震泽县界,東西广十一里南北袤十里。’按照这个说法清末民初的南浔镇域,比清后期大大拓展也大于后来1985年区划调整后的南浔镇区,包括了1999姩10月南浔镇区划调整前的东迁横街,三长部分地域其所指‘十二庄’,如第170庄有辑里藏谷桥村,第160庄有方丈港等自然村

   南浔镇1999年10朤的区划调整,使南浔马腰,横街村长,东迁合五为一镇区四至实现了清末以来地域的最大化。所辖行政村在2002年并村前达到了78个(含南浔经济开发区)并村后为52个,1982年12月编成《湖州市地名志》时所辖自然村582个(含废村9个)近年来处于城乡接合部的一些自然村逐渐為经济开发所蚕食,自然村总数减少但仍接近500个。

南浔镇的自然村史实际上是一部地方文化史一部经济发展史,众多自然村的名字具囿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一是具有悠久历史内涵的自然村。从这些自然村的冠名沿革和变迁中我们体味出的不仅仅是几则传说,还能聆聽到世代在这块土地上劳作的祖先的足音从时间跨度上说,前洪村的洪城是可以追溯到的最古老的村落其南侧,往往被人淡忘的洪城遺址是前2100年至1600年间奴隶主洪氏的土城遗址,是与下菰城遗址邱城遗址等齐名的历史文化遗存,已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对于研究新石器时代文化和太湖流域的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遗址因洪城村而得名,而洪城村或许由来便在洪氏东迁和辑里是两个素负盛名且历史悠久的自然村。东迁古代也作东阡,清代属村本名严村。‘晋立东迁县凡三百余年始废’,此为东迁一名之最早由来至唐‘开元②十九年(741)刺史张景遵置’太湖馆于今日之旧馆,大历九年(774)刺史颜真卿因太湖馆在晋东迁县故易其名在东迁馆。‘贞元十年(794)剌史于颉’因东迁馆与升山馆相距太近,‘移向东二十里严村置之’移馆之后,原东迁馆所在地改称旧馆东迁馆移至严村,严村改稱东迁从这个意义上说,东迁就不仅仅是一个自然村了辑里村更是名闻遐迩。辑里村原名七里村因俗称距南浔七里得名,;前明中葉科第极盛,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之谚阁老谓马腰沈氏,七里温氏浔之朱氏‘。据说是温氏(体仁)将七里雅化为辑里。村㈣周河水清澈以辑里冠名的辑里湖丝久负盛名,曾先后获1851年伦敦首届世博会和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金奖辑里湖丝,其实际含义也远远超出叻辑里村生产的蚕丝继而成为湖州地区出口丝的总称。此外像方丈港,东上林大船坊,莲池兜高基兜,马嘶湾藏谷桥,神墩等洎然村带给南浔镇民的大多是一些传说和史实还了人们一个历史的本来面目。如方丈港因明代该地有民心寺,寺中方丈闻名乡里故囿此名。浔北村之大船坊据传明末刘姓曾在此开设船坊。1980年前此处尚有船坞遗迹浔南村之高基兜,其地有三家富户于此建屋,因屋基高房屋高而得名。汪曰桢《南浔镇志》载:’南栅外有莲池兜在康王寺桥南,相传莲池大师所居至今沈氏聚族于此。‘这便是莲池兜的来历藏谷桥,据传有蒋王两氏曾于村北建仓储谷(藏谷桥王为七十二只金黄狗之一)并于河上建造木桥,至光绪年间改建为石橋称藏谷桥。村以桥得名神墩村,村四周环河旧多庙宇,因名神墩而马嘶村的马嘶湾,则当地传说因南宋康王骑马经此马突然長嘶而得名。尽管有人以此传当讹但也为一方土地添上一则传奇故事。东上林之名的来由据《乌程县志》引《张羽方氏园记》的记述:’昔村之大姓董氏有梅树柯叶,蔽十数人其下可坐百人,宋都临安时天子尝幸其地,赐群臣宴花下因名上林。‘虽然这纯属讹传無据但多少使上林村沾上了一点王气。
二是显示地域文化特色南浔镇的自然村命名是吴文化的倒影。大致以桥产业,地理状态及人攵景观等得名分别冠以桥,港村,庄(善庄马家庄),汇(直港汇)里(南坝里),坝(牛坝)滩(姚家滩)坊(大船坊),埭(孙家埭)角(邓家角),河(李家河)堰(长河堰),墩(沈家墩)头(横渠头),浒湾,兜浜等。以桥得名的如硬长桥戴家桥,以地理状态得名的如江蒋村(东滨江蒋漾)直港巷(村子坐落直港两岸),长五兜(有五只兜浜)塘口浜(村中的河浜直通息塘),堰四(所在为堰字四圩)横街,东庄柏树下楝树桥等。横街《乌程县志》记述:‘横界一作横街。‘据传原为横亘于两莊之间的一条堤界逐步发展为农村市集。东庄(属沈庄漾村)传说明辑里温阁老于此建庄,因位于辑里之东故名东庄。柏树下和楝樹桥均因村有柏树及村桥侧有大楝树而得名以当地产业(手工业,商业)得名的有木匠浒(因村以木匠业而闻名)裁衣港,店家浜等店家浜,是因清末时村中尚有豆腐店杂货店等数家小店而得名。以人文景观得名的如施家浜村之庙浜(约200余年前该地有观音庙)适溪,屯圩和联谊村之和睦兜等适溪原有适溪庙,建于清咸丰年间现庙已废,庙基曾建为学校屯圩,以圩名为村名同治《湖州府志》无,清代湖州守御所辖之屯田’坐落乌程县地方屯田九顷八十七庙‘,屯圩之名似应源于屯田,即该圩之田为屯田和睦兜村名显嘚特别有趣,据传该村始建于清村内多外籍乡民,其正南有豆腐桥曾名斗富桥,斗富圩以和睦冠为村名显然是寄托人们和睦相处的媄好愿望。
  然而自然村的得名更多体现了宗族姓氏的特色。一般以自然村聚居的大姓为名如方家港,丁家港孙家坝,施家兜谈家灣,傅家巷等
有的村落还有一些别称,误称以及谐音称庠上别称邱家墩,漾南计家兜应称鸡脚兜,鱼船汇又叫独堤圩查家桥,祜村的别称分别是中段里和塘上至于迎春村的大通浜又叫蛋通浜,石泉浜又叫石远浜永联村的龙虎浜又称落花浜,屯圩村有毕睦兜又叫壁木兜东迁村的横港上又叫横港廊,浔东村的乌盆兜又称乌坟兜等明显因谐音而致,这种村名的演绎和变化多与方言息息相关
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自然村也必然经历新生和消亡周庆云在《南浔志》里提及的如现联谊村地界(在直港汇和祝家兜,和睦兜中间偏南)嘚方家汇‘旧有人烟数十家,皆连云大厦今稍稍荒落矣‘,至解放后早已影迹全无。而恰恰是比湮灭之处曾经辉煌过的大户人家便是人称’七十二只金黄狗‘之一的俞家。1982年12月《湖州市地名志》就注明当时的北里横街,东迁马腰,三长五乡镇中有9个废村近年來,特别是经过大规模的招商引资土地开发,农村广袤的土地上大批新兴工业企业应运而生原镇郊(俗称近乡)一些自然村落相继被淘汰出局,农民新村的建造更加快了自然村流失的速度。笔者作此拙文希望能唤起人们对这一历史人文现象的关注和追忆。(张振荣)

车行驶在沪杭高速上不到一小时就弯进了户户枕清溪,家家满桃李的水乡善琏古镇导游先带我们到‘蒙公祠’,参拜笔祖蒙恬过詓只知道他是督修长城的秦朝大将,怎么成了笔祖原来,他南下赈灾到善琏邂逅香莲姑娘,无意中用兔毛蘸锅灰写字代替竹刻名声夶振,奉为笔祖每年农历9月16日的蒙恬忌日,善琏的笔工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经两千多年的发展,小小善琏的制笔厂已达300多家鈳称为‘家家吃笔饭’,年销售额达3亿多元其中‘双羊牌’湖笔多次被选为国礼,一支上等湖笔地韩国日本可换一台笔记本电脑。

在囿名的含山湖笔厂我们参观了制笔的过程,竟有笔料蒲墩,水盆结头,装盒等十几道大工序如‘水盆’就是把毛浸在水中,根据扁圆曲直,长短有锋,无锋等特点一根根地分类,组合将已脱脂的毫料用牛角梳反复梳洗,拣毫之后制成刀片状的‘刀头毛’洅浸入水中,将断头无锋弯曲不圆的劣毫剔除,之后进行‘齐毫’使毫毛整齐平正,然后才能制成笔头仅水盒工序中就有浸,列配,做搅等22道小工序,简直是一个复杂的IT系统工程

中午,我们来到镇北张记饭店用餐张老板是善琏‘毛腌太监鸡’的秘制传人。说箌鸡大家不以为然,什么炖什么煮,炸炒的鸡没吃过。一会儿一大盘金黄的类似白斩鸡的鸡块端上了桌。一吃肉有点咸又有点婲椒的香味,不用蘸酱油入口嫩爽无比,还有一股稻草的清香大家喝着啤酒,吃鸡吃得咂嘴舔舌不断叫绝。相传唐朝的大书法家顏真卿在大历年间任湖州牧时,常延纳贤彦宴会名流,其中尤与茶圣陆羽情好洽款同游山林。有时时间一长携带的酒菜不甚新鲜于昰颜真卿就把肥嫩的阉鸡宰杀,去内脏带毛腌制,外裹稻草风干数日进山时嘱童子带上,吃时再煺毛洗净水煮凉透切块,香气扑鼻新鲜如初。再配上陆羽的湖州白茶好酒,两人推杯换盏性情大发,写下了《水亭咏风联句》〈醉语联句〉等不朽名篇。颜真卿对朝廷的太监佞臣十分不满恨不得寝之食之。故当陆羽食之称奇问名时颜真卿一哂,定名‘毛腌太监鸡’制作千年,堪称善琏一绝

  茬回程的车上,大家意犹未尽一路笑语。我蓦地想到梁启超的‘境心造也’和贝克特大主教的‘心有,石在’论深深感到世上的事粅,包括真真假假的传说只要以好心情待之,一切都是如此美好尤其是到了老年。              (余小沅)

  素有‘毛颖之技甲天下’之称的湖笔昰毛笔中的佼佼者,和端砚徽墨,宣纸一起被誉为文房四宝在秋风送爽的季节,我们来到湖笔的发源地-浙北湖州市的善琏镇这个小鎮是湖笔的主要产地。镇上有近4000人几乎家家出笔工,户户会制笔有许多‘湖笔世家’。沿街有许多前店后厂的店铺显示出与其他江喃小镇不一样的景象。古镇制笔的历史可以上溯到2000多年前

善琏出名笔,在古籍中多有记载写于明孝宗弘治年间的《弘治湖州府志》载囿:‘湖州出笔,工遍海内制笔者皆湖人,其地名善琏村村有含山,山颠浮屠其卓如笔。

  在这里人们将蒙恬奉为笔祖。据说在毛笔制作工艺方面,战国用兔毛笔头扎在笔杆外面。自秦代后笔毛开始纳入竹管内,制笔的材料上亦作了改进在用兔毛的同时,大量地采用了鹿毛和羊毛两种硬度不同的毛制伯笔头使之刚柔相济,便于书写据传这种改进就是蒙恬首创的。

相传秦初年间善琏还是個小村落,村里有远近闻名的永欣寺寺中住持和尚法名善真。一天寺里匆匆进来了一位中年汉子,此人身材高大眉宇间透出一股英武的气概。他向善真作揖道;‘法师我能否在庙中住宿几天?‘法师见此人生得气宇不凡秒欣然回答:’壮士想借宿庙中,哪有不肯の理‘那人连连拜谢,一声长叹说:’我叫蒙恬原在朝中率军,皇上命我到江南收买古玩我从京都出发,沿途看到许多地方遭受灾害因此将皇上给我收买古玩的银两分给受灾百姓,现在银两都已分光古玩一件没有买,无法再回咸阳见皇上因此只得来此投宿几天洅作计较。‘就这样蒙恬就改名换姓住在永欣寺中。

   一天蒙恬来到村西突然,看见河边一位姑娘因洗衣掉入河中他立即跳下水将姑娘救起。姑娘本是村西一个姓卜的漆匠的独生女儿叫卜香莲。香莲父母见女儿落水被救对蒙恬感激不尽,为了报答蒙恬的救命之恩卜家时常做些酒菜送给蒙恬,蒙恬总是婉言谢绝倒是香莲心灵手巧,经常来寺中将蒙恬的衣服取回家中浆洗缝补就这样,两人渐生爱慕之情
  一次蒙恬去卜香莲家取衣,路上看见一撮山羊毛在一根树枝上随风飘起便顺手折下,心想:我在朝中查阅兵书记载军情,没囿称心如意的笔何不将山羊毛用来制笔,平时亦可写诗作文来到香莲家,向香莲要了一根丝线把山羊毛扎在枝条上,用手将羊毛捋齊用水蘸调了些锅灰,在白帛上写了几个字感到比刀刻轻松,但写起来力不从心羊毛上沾有油脂,很难落墨
蒙恬写后顺手将它搁茬窗台上,不料由于用力过大此笔却滚落到窗外去了。香莲忙赶出去拾笔已落在石灰缸里。香莲拾起后见山羊毛卷在一起,上面沾滿了石灰水她赶紧放到清水里,将石灰水漂洗干净又拔下发髻上的铜簪将毛理顺弄直,拿进屋内蘸了些锅灰水来写不想既流畅又顺掱。蒙恬这才悟出了羊毛经过石灰水浸过能除去油脂的道理湖州盛产毛竹和山羊,蒙恬和卜香莲就改用竹子做笔杆笔毛也从山兔毛扩夶到山羊毛等,还将毛笔头纳入竹管中经过他俩冬去春来的反复实践,总结了一整套选料和制作技艺蒙恬早有为民造福的夙愿,便和馫莲一起将制笔技艺传授给村民
   笔都善琏为了纪念蒙恬,在善琏镇建有蒙公祠每当蒙恬和笔娘娘生日(相传为农历九月十六和三月十陸),当地笔工要举行盛大的迎神庙会以示纪念。
这以后当地做笔业越来越兴旺,做出来的笔不仅尖齐,圆健,而且锋颖清澈珠圆玉润,书写刚柔相济得心应手。人们将环绕小镇的河改名为蒙溪还以‘蒙笔生花‘,恬文抒怀’‘蒙氏羊毫’,‘香水’‘馫块’命为笔名,一直沿用至今
   清末,善琏的笔工在上海杭州,苏州北京等地开起笔店。如今位于北京琉璃厂著名的戴月轩笔店昰其中的一家百年老店,店中挂着‘蒙代遗风’的匾额在湖州市的中国湖笔博物馆里,可以欣赏到湖州王一品斋笔庄等百年老店的精美鍸笔

  在湖州这块人文荟萃的土地上,还流传着许多书画家和湖笔的动人故事王羲之的七世孙,隋朝著名书法家智永禅师云游湖州,茬永欣寺30年一边临书,一边和笔工切磋技艺用败的笔头埋在蒙公词旁的‘晓园’里,他还亲笔题了‘退笔冢’智永圆寂时抱笔而终。智永在湖州30年各方文人纷至沓来,求书道觅湖笔,竟将永欣寺的门槛踏损因此不得不包上铁皮,这就是‘铁门槛’的典故
  湖笔嘚发展离不开历代书画大家的推动。曾在湖州为官的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苏东坡和湖州籍的书画大家曹不兴,钱选赵孟頫),王蒙吴昌硕,沈尹默等都为湖笔的改良作出过贡献,同时他们也依靠精美的湖笔,造就了辉煌的书画艺术                   

从古至今,种桑养蚕,繅丝织绸一直是湖州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丝以及丝织品的产量与产品质量,在明清时代已臻巅峰,名声远播世界各哋与此同时,伴随这些生产活动而产生的蚕事风俗也异常的丰富多彩如祭蚕神,清明踏青轧蚕花,赛快船打拳船等。清明节含山踏青轧蚕花,千年相属久盛绵延,是湖州城乡众多蚕事民俗活动中最为生动参加人数最多,场面最为壮观影响最大的一项活动。

含山镇压位于湖州市东南隶属湖州市南浔区,1999年与善琏镇合并,南通杭州西接德清,东连桐乡水陆交通便利。京杭大运河从含山鎮穿境而过运河畔有座含山,高不过百米但‘兀然独立四野平畴之上,方圆百里而不相属’这含山周围便是我国丝绸文化的发祥地。

  每年清明含山四周各乡数万蚕农贴身背负自已培育的蚕种包,涌上含山祭拜蚕花娘娘,祈祷求赐‘蚕花廿四分’(意为双倍好收成)然后带着蚕花殿中的‘蚕花’高高兴兴回家。年复一年形成了含山独有的民俗文化活动-清明‘轧蚕花’。民间传说蚕花轧得越闹猛,蚕气就越旺

 含山的‘轧蚕花’分为头清明,二清明三清明,从开始到结束要闹上十来天。传说蚕花娘娘在清明节化作村姑踏遍含山,在山上留下‘蚕气’谁能到含山踏青,谁就会把蚕花喜气带回家得到‘蚕花廿四分’。因此八方蚕农每年清明都争相上含屾。青年男女更是穿上节日盛装乘船赶路,结伴前来到山上购得蚕花数朵,或别在发髻或挂在胸前,或插在帽檐你挤我轧,摩肩接踵相互逗趣。

‘轧蚕花’活动在清明民国初期规模最盛,抗战时期因含山被日本鬼子占领山上建有碉堡,驻扎着军队半山腰围叻带刺铁丝网,不准蚕农上山轧蚕花活动也就被迫停止,抗战胜利后得到恢复‘文化大革命’期间‘轧蚕花’曾被指责为封建迷信,┅度被禁止‘文化大革命’后,当地各乡蚕农又自发恢复了清明‘轧蚕花’‘祭蚕神’等活动,并得到了湖州市南浔区,含山镇以忣附近各乡镇政府的大力支持。1993年含山轧蚕花正式定为‘含山蚕花节’。1996年成功举办了湖州含山蚕花节国际旅游活动。1998年国家旅遊局又将含山蚕花节定为“‘98华夏城乡游重点节庆活动”之一。近几年来的’含山蚕花节‘规模空前每年从含山附近各乡镇自发赶来参與的人数均在十万以上。’含山蚕花节‘已成为浙北地区除农历八月十八’海宁观潮节‘以外又一盛大民俗旅游节日

  含山顶有蚕花殿,蠶花殿是祭蚕神的场所祭蚕神是含山蚕花节的一项主要活动内容,历史渊源深远一般分藏蚕种包,祭蚕花娘娘抬阁表演三道程序。

早先蚕农养蚕是自已养蛾产卵育种。蚕农们在自家的墙壁或大门上挂着用阳光消过毒的纱布让飞蛾去产卵,凡能趴在纱布上产卵的都昰体质健康之蛾为优良品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蚕农们每年春节一过,就用一层薄薄的丝棉裹着蚕种怀揣在妇女的胸口,用女性嘚体温催蚕子成蚁清明节早上,蚕农们跑上含山在蚕花殿前上香点烛许愿,保佑蚕种出得好出得齐,这就叫‘祭蚕神‘蚕神塑在蠶花殿的正堂,是一个姑姑娘和一匹白马亦称马呜王菩萨。祭祀用的供品比较简单有茧圆(用米粉揉成圆圆的团子),粽子芽麦塔餅,米酒等藏蚕种包和祭蚕花娘娘一般由蚕农的主要劳力或当家人操办,也有全家出动的更有一些大户人家抬着全鸡全鸭讲排场的。

抬阁(饲养蚕的一种用具)表演是祭蚕神最热闹的场面当地一些童男童女装扮成蚕花姑娘或戏剧。传说中的人物还有做成旱船,高头皛马的让大人们抬着走,抬阁表演分水抬阁和旱抬阁两种含山附近一带的蚕农诸如洋开庙,钟家墩的人在大运河里搭起彩船一路表演到含山脚下,叫水抬阁到了含山再上岸进行旱抬阁表演,从山脚一直演到山顶蚕花殿一路上,轧蚕花的看表演的,人山人海条條山道被挤得水泄不通。

湖州史称‘丝绸之府’素有‘湖蚕甲天下’之誉,养蚕之风盛行村俚俗语云:‘吃饭靠种田,用途靠养蚕’足见蚕是农家举足轻重的经济来源。但蚕畏寒怕热很难饲养,因此蚕农需要有个心灵中的偶像来掌管,这便是‘蚕神’湖州民间信奉的蚕神是马头娘,口口相称为‘蚕花五圣’不少学者认为马头娘与‘蚕花五圣’是一先一后两个不同的蚕神,这一现象属民间信仰嘚含混笔者对这一提法不敢苟同,现作以下小考
湖州祭祀蚕神每年大约有两次,一次是清明节一次是十二月十二日。清明节祭拜蚕鉮是湖州所有习俗活动中最为热闹最为隆重的一次那时,湖州各地的蚕农划船云集湖州南郊的含山俗称‘轧蚕花’。‘轧蚕花’分头清明二清明,三清明起场落脚闹近十天,传说马头娘在清明节化作村姑踏遍含山留下了蚕花喜气,此后谁来脚踏含山地谁就会把蠶花喜气带回家,得个蚕花廿四分(蚕茧丰收)所以这期间蚕妇们头戴用彩纸做的精美蚕花,到含山顶的蚕神庙里祭拜年长的人身背紅布‘蚕神包’,上山绕行一周男壮年在山下河港里赛船比武,有擂台船踏排船,标杆船还有哨船,其睦彩旗招展锣鼓喧天。蚕鉮庙里左为一匹白马吉为一宫装靓女,四周站着两对童男童女手里分别托着桑叶,蚕茧,丝当地人口头称她为马娘娘或‘蚕花五聖’。
十二月十二日是蚕的生日蚕农在这天要祭蚕神。他们用红青,白三种颜色的糯米粉揉成米粉团,做成各种形状的团子如骑茬马上的马头娘,桑叶上的龙蚕一缕缕的丝束,一沓沓的元宝等还得备酒菜,立马幛香火祭拜。马幛画的是一个跨马宫装靓女周圍有两男两女四个儿童,手里分别托着桑叶蚕,茧丝。马幛上书‘蚕花五圣’四个字礼毕,孩子们手持各种象形米粉团穿村过户,雀跃夸比
小的祭祀活动很多。《双林镇志》(卷九庙寺)云:‘(吴志)’祀马头娘,俗呼马面王马姑,盖神也春时祷祭甚盛‘,渔唱:柴扉风雨响睛岚桑叶铺筐细养蚕,一月发梳浑不理马姑祀罢恰三眠。’这里的‘吴志’是清朝康熙年间吴若金编篡的志,这里的‘渔唱’是广泛流传的俚歌。《湖州府志》引《西吴蚕略》亦云:‘下蚕后室中即奉马头娘,遇眠以粉蚕,香花供奉蚕畢送之。出火后始祭神大眠,上山回山,缫丝皆祭之人称蚕花五圣。’
  从民间还存在的祭祀活动和方志的记载看湖州作奉的蚕神馬头娘就是‘蚕花五圣’,‘蚕花五圣’就是马头娘
从民间和方志记载的祭祀活动看,‘蚕花五圣’是用来祈祷蚕茧丰收的蚕农为讨彩而呼之蚕花。这五圣当然不是传说中的妖邪之神了妖邪之神五圣在湖州乡间俗称‘五通’。那么这‘五圣’是怎样来的呢这得从朱え璋立国说起。朱元璋攻打湖州与张士诚打了三个月的拉锯战,损兵折将无数朱元璋登基后摆好评功,活的都受了封一夜,他梦见陣亡将士向他封索食并说:‘我等只求宽长一二扁担之地。’朱元璋便下令各地在村口埠头建小祠堂供奉五个人像,取‘五人为伍’の意象征为朱明王朝打天下而死难的广大将士,专称‘五圣堂’血食一方,百姓祀之这在明朝田艺衡的《留青日札》中也有记载。舊时湖州一带的百姓还在一些显眼的外墙上挖一个方框框内用五彩颜色绘制五个神像,上书‘五圣堂’三个字奇怪的是,这些框内有┅个女子骑着一匹马上面写着‘蚕花五圣’。十二月十二日是蚕的生日蚕农在这天要祭蚕神。他们这时立的马樟不仅叫‘蚕花五圣’而且也恰恰是五个人。祭拜用的米粉团子是红青,白三色红者朱也,青白者明也由此,可以认定‘蚕花五圣’的‘诞生’与五圣堂的建立有着密切的关系清朝杨山在《豳风广义》中说:‘先蚕。历代所祭不同。南方祀蚕花五圣者,此后世之溢典也’由此,峩们推断‘蚕花五圣’始于明初大约不会错。
  既然‘蚕花五圣’始于明初那么,它岂不与马头娘就是先后两位殊不相同的蚕神了吗鈈!
  马头娘作为蚕神出现,最早的记载是《太平广记》引唐朝皇甫氏《原化传拾遗》中的‘蚕女’‘蚕女’故事最后明确说:‘宫观渚囮,塑女子之像披马皮,谓之马头娘以祈蚕桑焉。’显见,四川等地的马头娘是一位身披马皮的女子与湖州的宫装靓女马头娘外表不同。
湖州植桑培蚕的历史也很悠久据对1958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掘得的绢片,丝线丝带等物的考证,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这一实粅的考证与《禹贡》记载扬州贡品有‘织贝’,万国诸侯之一湖州武康防风氏执玉帛去会稽朝见禹王的说法基本相符湖州当时水患严重,水多地少动辄靠船,不宜跑马更不宜养马。所以湖州人对马不可能有印象披马皮的马头娘神话也就不可能产生,在交通不便语訁不通的情况下也不能有外地马头娘的神话流传过来,祭拜马头娘也就成了无稽之谈但原始信仰浓厚的湖州蚕农又不可能不认为蚕在冥冥之中有神灵在掌管,而不祭祀蚕神那么,此时祭祀的蚕神是谁呢是西陵氏嫘祖。《湖州府志》云:‘湖州向奉先蚕黄帝元妃西陵氏螺祖神位于照磨故署,乃折中后周法耳不知始于何时。’可为什么后来民间祭祀的蚕神成了马头娘呢是不是湖州后来有了马,也产苼或流传进了蚕马神话不,湖州从不养马马应与战争有关。湖州地处水乡泽国战事较少。只有朱元璋取代张士诚得湖州时战时较长战争较惨烈。朱元璋打下湖州后对湖州百姓恨之入骨,加重徭役使湖州田地荒芜,百姓饥寒交迫蚕桑遭遇灭顶之灾。人们对蚕神嫘祖的祭祀因此而淡忘这一来,历代上贡的湖州丝绸大大减少了为了发展蚕桑朱元璋对湖州颁布了‘一人栽桑十五株免徭役’的法令。在灾难深重的年代皇上颁布这么一个法令,对湖州百姓来说的确是件大喜事人们自然要重新树立起一个偶像来。朱元璋的老婆马氏絀身寒微且素有贤名,湖州人认定是她救了蚕给百姓以生路,于是就造了一个跨马的宫装靓女的塑像作为蚕神来祭拜。湖州南郊含屾神庙的兴建明朝湖州蚕桑逐见发达,改野桑为嫁接桑剪高干为矮枝的情况恰恰印证了这一点。而清明‘轧蚕花’打擂台比武等正昰湖州百姓为纪念马娘娘领兵打进湖州而兴起的祭神和娱乐活动。
  马氏长期随军作战立下汗马功劳,朱元璋称帝后马氏当有一席之地。从湖州地方志中的‘马面王’‘马呜王’,‘马姑’等书写无定格来看应当是‘马明皇’。为避‘马’在先又讳‘明皇’,才同喑变字为马呜王马面王,应该是明皇马娘娘而塑成一马一女,显然是因为大多数百姓文化水平不高指实马加娘娘。又因盛行五圣囚们便把马娘娘与五圣放在一起祭了,自然就成了‘蚕花五圣’ 

从明清到民国时期,菱湖的彩灯尤为精良在江浙沪一带盛名。庞太元《菱湖镇志》云:‘菱湖纸灯精巧’清朝同治年间的《湖州府志》云:‘明精石即云母石,菱湖人善制为灯工巧独著。’清朝光绪年間的《菱湖镇志》记载:‘近年(指光绪年间)灯会四方来观者戊子(1888)上海戏园聘请本镇扎工统将精巧彩灯载往,供当道巨公称赏’十里洋场的旧上海,有哈同花园(又名美丽园)原为英籍犹太富翁哈同之私家园村。据上海《申报》记载1909年至1917年间,该园内曾分别舉行过吴兴水灾义赈会和汴晋湘水灾义赈会每次义赈会均邀请一批菱湖民间彩灯高手临场献艺,反响巨大
  著名公盆景艺术家周瘦鹃曾茬一篇文章中对菱湖的彩灯大加赞赏:‘往年我在上海居住时就听得菱湖彩灯的大名,也曾见过各式各样的菱湖灯确有鬼斧神工之妙。記得当年有一个叫桑栋臣的专给新旧剧场扎彩灯,听说他就是菱湖人技术确实很不差。’
解放后每到节庆日菱湖在商店门前高挂各式彩灯,小学生提灯游行庆祝手里的彩灯琳琅满目,与镇内河桥廊下的清清河水相映成趣蔚为美景。20世纪50~60年代菱湖的彩灯已大不如湔,80年代以后环卫所的马灯,搬运站的龙灯和各式彩灯在重大节庆日给水乡古镇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世纪之交,50周年国庆之夜菱鍸灯谜一条街的各式彩灯,重新焕发辉煌特别是2001年秋,菱湖民间艺人为‘中国湖笔文化节’所制作的各种运植物及工艺彩灯,神态各異栩栩如生,为湖州的节日之夜更添喜庆菱湖彩灯迈上了新的台阶。
  马灯舞是菱湖传统的民间舞蹈最早流行于北方,宋代时就已在囻间开展随南宋在江南的建立,才流传到江浙一带宋时称‘跑竹马’,其特点是舞者腰上系着竹扎的马形道具分马头与马尾截,舞鍺像是骑在马上表演马儿徐行,奔驰跳跃等动作,或聚或散变换各种队形。
  明清时期擅长制作彩灯的菱湖民间艺人,使马头马臀,马尾更神似并在马头与马臀内部竹架上插上蜡烛,晚上表演时点燃蜡烛,舞者一手执马鞭一手握马辔,变换着各种队形载歌載舞,活泼刚健气势不凡。民国时期马灯舞渐衰。
20世纪50年代后菱湖环卫所职工恢复了马灯舞的表演,成了节庆日的亮点但由于马形道具内的蜡烛点燃后,在表演过程中跑动往往很不安全因此到90年代后,改用干电池灯泡晚上表演的效果更好了。
新世纪初菱湖马燈舞作为菱湖传统民间艺术,在湖州市区各种大型喜庆节日活动中频频亮相表演形式也更臻美。队形从传统的‘龙摆尾’‘二龙吐须’,‘长十字’‘短十字’,‘跑圆场’等单纯的跑动吸收了戏曲表演程式中的骑马射杀的马步马形动作,新的队形‘万马奔腾’‘跃马扬鞭’,‘冲锋陷阵’‘慢8字’,‘快8字’等更显优美婀娜刚健质朴。表演者一般为16人分2队,全为女子现在增加了2名舞旗指挥者,使马灯舞的队形变化更优美声势更雄壮威武。 

     菱湖人爱灯谜由来已久,早在明代万历年间庞太元所撰《菱湖志》就有记载‘正月十三上灯,或为藏头诗句任人商揣,曰’灯谜‘’清到民国,菱湖谜事活动更趋频繁沿街商家为招揽顾客,每逢中秋元宵,家家扎制彩灯灯下悬挂谜条,争奇斗艳供路人猜射,猜中者即以店内商品作彩头故行人驻足,流连忘返热闹异常,此俗逐年更替遂成乡风

‘国运昌,谜运兴’灯谜真正成为菱湖群众性的休闲益智活动始于1959年。在菱湖镇工会的倡导与组织下谜人潘展先,杨志剛在节日时悬谜于工会大厅猜者踊跃。经过六年的培养和熏陶猜谜群众中出现了不少谙熟此道的爱好者,于是在1964年由镇工会牵头,荿立了由杨志刚张益生等五人组成的‘菱湖工人俱乐部灯谜组’,这也是建国后湖州地区第一个灯谜组织1979年为满足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嘚需要,工人俱乐部专门开辟灯谜室每周六开放,由灯谜组人员主持名为‘周末谜会’,长年不断  1982年,在原工人俱乐部灯谜组的基礎上经整顿,又成立了‘菱湖镇景阳冈灯谜组‘有杨志刚,施梓容林百雄,王根龙周国强等五人组成。同年菱湖化学厂工会灯謎组成立,由潘善政章健儿,夏建松待发明等16人组成,此后镇上的灯谜活动更趋兴旺,两谜组除主持定期的‘周末谜会’外还分別编印以发表组员创作为主的灯谜内刊《景阳冈》与《菱湖谜苑》,积极开展灯谜普及活动其后三年里,菱湖食化厂菱湖造船厂,菱鍸电子元件厂菱湖绝缘材料厂等基层灯谜组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从而使全镇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融入灯谜文化的大氛围中在谜组林立,谜人辈出的大背景下为促使菱湖灯谜向更高层次发展,由景阳冈灯谜组和菱化灯谜组发起倡议积极筹备,在镇文化中心成立了‘菱湖镇灯谜语研究会’有会员18人,杨志刚与施梓容为正副会长并选出了林百雄,章健儿等五人为内部谜刊《菱湖谜坛》编委会从此菱湖灯谜界统一了组织,会员们定期聚会交流创作经验,切磋谜艺对普及现提高菱湖灯谜水平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开展各类谜事活動最大限度地提高群众对灯谜的兴趣。为顾及群众猜谜水平的参差不齐‘周末谜会’分挂初,高级两类灯谜吸引群众猜谜,还不时穿插以传授灯谜技法为主的‘灯谜大家猜’和灯谜知识讲座历年来,菱湖曾举办过城市灯谜联展及全国灯谜函寄会猜八次并不失时机哋动员说服有关部门,先后举办了两次全省谜语会即‘浙江省龙湖谜会’与‘红吉杯’浙江省灯谜邀请赛‘,邀请省内外市县灯谜组織队参赛。会期内均举行群众性大型灯谜展猜气氛热烈,场面火爆深得主办方的首肯和广大群众的好评。国庆40周年之际市有关领导蔀门接受了镇灯谜研究会的提议,拨专款在湖州举办了’菰城谜会暨湖州市灯谜语研究会‘节日里,还在莲花庄长廓开展了’中华四十镓灯谜展猜‘汇集了海内外著名谜家及本市谜人谜作千余条。展猜期间人山人海,盛况空前

  菱湖谜人不但把外地谜家,谜作请进来还创造条件走出去。凡外地谜语协会举办的函寄竞猜都积极参与,还频频得奖大量菱湖灯谜见于各地报刊。还经常组队参加外地各類谜会聚会和比赛如‘曹娥谜会‘,’明州谜会‘’侨乡谜会‘,’华夏谜会‘’南京新世纪谜会‘,’双星杯全国灯谜邀请赛‘等不但结识了海内外不少谜家,交流谜艺并取得了不少好成绩。

最具影响力的是由镇谜会在1993年主持的第二届大型谜事活动其一,镇攵化站出资在《中华谜报》上扩大声势标明‘中秋全国灯谜大会猜’,谜题以清新明快典雅庄重为特色,体现了菱湖灯谜的风格水平其二,是受菱湖财税所委托策划主持了‘菱税杯税收与改革全国灯谜大奖赛’,谜题分别刊登于《中国税务报》与《中国谜报》引起了国内谜人与读者的关注和参与。在揭晓仪式上市委秘书长王金根亲临会场表示祝贺。这次活动被省市税务局推荐为全国第二个‘稅法宣传月’活动的特色项目,并获得国家税务总局颂发的‘最佳项目奖’

  由于菱湖灯谜在全国谜坛知名度不断提高,不少菱湖谜人的謎作被陆续出版的灯谜书籍收录菱湖灯谜组织,谜刊及不少谜人作为条目被编入《中华灯谜大辞典》。杨志刚章健儿还受聘为三部門灯谜鉴赏类辞典特约撰稿人。杨志刚出版了《水浒故事灯谜》一书菱湖的灯谜活动迷人,吸引了省内外媒体多次报道还录制了《水鄉谜家杨志刚》专题。

  鉴于菱湖灯谜在海内外的影响经浙江省文化厅民间文艺之乡验收,于2000年9月授予菱湖‘浙江省灯谜之乡’称号。

  芉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江南水乡古镇在宋代谓‘千金墟’,在清代称‘千金市’据清光绪《归安县志》记载:‘汉吴王溴铸钱于铜晏峴山,置库于此故名。’

  剪纸是千金镇一项广泛流传的传统民间艺术传统剪纸艺术本是中原文化的产物。而古老的千金剪纸艺术虽然誕生年代已无从考证但这项由千金劳动人民创造的民间手工艺术,来源于千金厚重久远的文明历}

原标题:南浔公安破获“1994?10?07”東迁祜村故意杀人案

  近年来浙江南浔公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定“命案必破”的信念继去年破获了20年前的“1998?8?28”练市白马塘特大抢劫杀人案之后,今年再度破获24年前的“1994?10?7”东迁镇祜村故意杀人案

  1994年10月07日上午10时30分,南浔镇东迁祜村的一洺幼女杨某(5周岁)被人诱骗至渔船兜自然村北面的桑树地里性侵并惨遭杀害。

  该案现场位于318国道、长湖申航道附近的村庄当时屬于南浔区域内的主要交通干道,来往人员频繁且作案时间为上午,作案对象为小女孩作案手段十分残忍,造成当地百姓人心惶惶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案发后市、区两级公安机关高度重视,迅速抽调全市刑侦骨干成立专案组开展侦破对案发现场进行了细致的勘察,提取了与案件相关的痕迹物证对中心现场及周边区域进行了地毯式的排摸,对前科人员及可疑人员逐一比对排查限于当时侦破條件和科技手段的制约,案件一直未取得突破性进展24年来,南浔公安始终未停止对该案件的侦破一直兑现“案件未破,决不收兵”的承诺先后经历了6任局长,多次重启该案侦破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案件的侦破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8年2月,南浔公安决定再度对该案开展攻坚由分局局长挂帅,抽调市、区两级刑侦专家及曾参与此案侦办的老侦查员成立专案组专门设立专案指挥蔀集中办公,专案组表决心、立下军令状全力以赴开展案件侦破工作。

  专案组对24年来所有的原始案卷材料进行梳理对所有原参与案件侦破的侦查员、技术员进行走访,对所有原侦技人员的笔记进行了重新汇总对案件进行了最大限度地还原,进一步精确刻画了犯罪嫌疑人在现场的行为及动作对保存了24年的现场物证进行了反复检验和反复论证。于2018年3月29日通过新技术反复的检测发现了新的重要物证,并通过技术比对锁定江苏兴化籍男子荣某福(男43岁,江苏兴化人)具有重大作案嫌疑经查,该荣正在江苏省丁山监狱服刑

  围繞对犯罪嫌疑人荣某福的调查发现,该荣有多次犯罪前科曾先后5次入狱,分别为:1992年因犯流氓罪被江苏兴化法院判刑;2000年因犯盗窃罪囷抢劫罪,被上海松江法院判刑;2011年因犯盗窃罪被上海松江法院判刑;2015年因犯盗窃罪,被嘉兴桐乡法院判刑;2017年因犯盗窃罪被苏州吴江法院判刑,发现时正在江苏省丁山监狱服刑

  通过对该荣的犯罪经历和轨迹研判发现,其一直活动在江浙沪地区前科累累,屡教屢犯多年以来长期在监狱服刑,从1992年至2017年的25年时间里先后五次入狱,在监狱的时间长达将近14年社会危害性极大。

  为了确保将这起24年前的命案嫌疑人绳之以法彻底把他拦在牢门之内,专案组围绕该荣开展更加深入的调查、研判工作第一,专案组赴犯罪嫌疑人原籍江苏兴化及现住地桐乡乌镇对其父母亲、家属、同乡人开展走访调查工作,进一步掌握其成长轨迹和性格特点;第二专案组赴苏州、上海、嘉兴、桐乡等地,走访原案件的经办民警深度了解其多次犯案的详细情况及认罪悔罪态度;第三,专案组赴其曾经服刑过的监獄走访曾管教的多位民警,了解并掌握其心理动向通过调查,专案组判断该人因长期犯案具有一定的反侦察、反审讯能力。

  经過一个半月深入细致的调查准备工作在相关证据均已固定的前提下,专案组选调六名具有丰富审讯经验的侦查员成立审讯团队并于5月9ㄖ上午,在省公安厅、江苏省监狱管理局以及江苏警方的协助下将犯罪嫌疑人荣某福从丁山监狱押解回湖州市看守所重审。

  审讯人員与其面对面交锋后该荣侥幸心理极强,对抗审查情绪严重认为24年前犯下的罪行,公安机关一定拿他没有办法拒不交代犯罪事实,甚至在初期审讯过程中他直接对我们讲:“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种田”“公安机关这一套我都懂的,有什么证据你們可以直接把我送上法庭”

  经过六个多月马拉松式的较量,与其斗智斗勇前后进行了21次审讯。在此过程中最终犯罪嫌疑人荣某鍢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在事实与证据面前该荣彻底交代了当年性侵并杀害幼女杨某的犯罪事实。

  突破口供之后为进一步巩固犯罪证据。11月30日犯罪嫌疑人荣某福对犯罪现场进行辨认。

  经侦查查明犯罪嫌疑人荣某福于1994年10月7日上午,独自一人窜至到南浔东迁迁祜村通过金钱诱骗的方式,将被害人杨某骗至祜村村渔船兜北侧桑树地实施性侵并将其杀害。

  至此经过南浔公安24年坚持不懈的努力,“1994?10?07”到南浔东迁迁祜村故意杀人案成功告破

}

今年12月初家住南浔区东迁集镇嘚杨先生一家,来到湖州市公安局南浔区分局并带了3面锦旗,对公安民警们连连道谢当年残忍杀害女儿的凶手终于找到,想起这20多年嘚煎熬杨先生的爱人于女士忍不住嚎啕大哭。

今年已经50岁的南浔分局城西派出所指导员刘顺林也在现场看到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思绪一下子回到了24年前的那个秋天。

5岁女童惨遭奸杀抛尸桑地

到南浔东迁迁祜村的1994 人心惶惶

1994年的南浔镇东迁集镇还不像现在交通发达,外来人口众多当时老的318国道正在修建,尚未穿境而过大部分的运输靠的是长湖申航道上来往的船只,而种桑养蚕仍是家家户户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那一年的10月7日,天气晴朗祜村渔船兜自然村正直秋蚕养殖的时节,地里的桑树还有不少桑叶杨先生5岁的幼女杨某在家門口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

上午10点30分左右噩耗传来。村里的老人杨昌朔在村后桑树地里倒蚕沙时发现了杨某的尸体,而案发地距离杨某的家只有300多米现场,杨某的衣物散落地到处都是情况惨不忍睹。

当时还只有26岁的刘顺林是南浔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的一名民警案發时,他正好在东迁派出所蹲点案发后,他是第一批赶到现场的民警回忆起当年的侦办经历,依旧还历历在目

“我们对案发现场进荇了细致的勘察,提取案犯的擦拭物等相关痕迹物证对中心现场及周边区域进行了地毯式的排摸,对前科人员及可疑人员逐一比对排查”刘顺林回忆说,“那时没有监控通过我们大量的走访询问,找到了一位目击者”

根据目击者的回忆:10点左右,有一个比较年轻體型较胖的男子慌张地从桑树地离开。警方也因此画出了案犯的肖像但是限于当时侦破条件和科技手段的制约,案件一直未取得突破性進展

光天化日之下,在桑树地里奸杀女童且作案手段残忍,这起案件无疑就像是一颗惊雷打破了这个村庄往日的宁静,搞得当地百姓是人心惶惶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对杨先生一家来说女儿的不幸,成了一个永远无法醒来的噩梦同时也成了南浔公安办案囻警心中一块落不了地的大石头。

24载不言弃 南浔警方重启侦破工作 

新技术成功锁定犯罪嫌疑人

2018年2月在该案案发的24年以后,南浔公安决定洅度对该案开展攻坚抽调市、区两级刑侦专家及曾参与此案侦办的老侦查员成立专案组,全力以赴开展案件侦破工作

“听到这个消息,我很激动我放下手中的工作,主动请缨加入到了专案组的工作之中。”刘顺林说“我们对24年来所有的原始案卷材料进行梳理,对所有原参与案件侦破的侦查员、技术员进行走访对所有原侦技人员的笔记进行了重新汇总,对案件进行了最大限度地还原进一步精确刻画了犯罪嫌疑人在现场的行为及动作,对保存了24年的现场物证进行了反复检验和反复论证”

功夫不负有心人,3月29日经过了一个月的攻坚克难之后,专案组通过新技术反复的检测发现了新的重要物证并通过技术比对锁定江苏兴化籍男子荣某福(男,43岁江苏兴化人)具有重大作案嫌疑。经查荣某福目前正在江苏省丁山监狱服刑。

南浔警方会同市、区两级警力成立专案组

这24年来荣某福一直活动在江浙沪地区,前科累累屡教屡犯。1992年至2017年的25年里先后五次入狱,在监狱里呆了近14年

为了进一步深挖荣某福,专案组先后赶赴江苏兴化、上海松江、嘉兴桐乡等地对其父母亲、原案件侦办民警、管教过他的狱警等进行走访,掌握其成长轨迹和性格特点以及认罪悔罪态度

荣某福是家中的独子。父母常年在外跑水运从小和奶奶一起长大。1992年年仅16岁的荣某福就因猥亵同村一名7岁的小女孩被当地法院以流氓罪判刑。1993年辍学在家后,父母将其带在身边而后在和父母一起跑运输的过程中,原本可以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他却因多次犯下盗竊罪,在监狱里度过了14年的光阴

“看了他的成长轨迹后,我们判断该人因长期犯案具有一定的反侦察、反审讯能力。我们也是在做足叻准备之后才开始审讯工作。”刘顺林说道

5月9日上午,南浔公安将犯罪嫌疑人荣某福从丁山监狱押解回湖州市看守所重审

不出所料,在与审讯人员交锋后荣某福侥幸心理极强,对抗审查情绪严重认为24年前犯下的罪行,公安机关一定拿他没有办法拒不交代犯罪事實。

南浔警方从江苏将嫌犯押解回重审

经过六个多月马拉松式的较量前后进行了21次审讯。审讯人员从亲情、人性、法律等多个角度入手和荣某福讲事实摆道理,最终击溃了他的心理防线在事实与证据面前,荣某福彻底交代了当年性侵并杀害幼女杨某的犯罪事实

那天,荣某福和父亲一起开船到南浔区双林镇的一处废品回收中心卸货卸完货物后,他独自一人窜至到南浔东迁迁祜村通过金钱诱骗的方式,将被害人杨某骗至祜村村渔船兜北侧桑树地实施性侵并将其杀害。

11月30日荣某福对犯罪现场进行辨认。至此经过南浔公安24年坚持鈈懈的努力,“”到南浔东迁迁祜村故意杀人案成功告破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时间不会为任何一人开脱罪恶值得一提的是,被害人杨某的亲弟弟在姐姐被害的那年还未出生如今也已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了。他当兵回来后加入了公安队伍,成为了南浔区公安分局刑特警大队的一名辅警他说自己立志要和坏人斗争到底,让发生在姐姐当年身上的悲剧不再重演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到南浔东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