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外贸学校2019外贸行业发展前景景怎样??

南京工业大学校友会志愿者

培养目标: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


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视觉传达设计工程师。通过對影视广
告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装潢设计、平面设计、展示设计等学科的专业训
练使学生拥有较强的表现技能、动手能力及美的鑒赏与创造能力,胜任一定
的广告策划、平面设计、装潢装饰设计、影视广告设计、广告摄影等工作

主干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構成设计、字体设计、CIS 设计、影视


广告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装潢设计、印刷工艺、商业摄影、计算机辅助
设计、版式设计、图形设計、POP 广告设计、多媒体设计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以在广告公司、设计公司的平面设计部门担任平面设


计师;在电视台、报社、杂志社、大型网站等各类媒体单位的平面设计部门担
任美术编辑;在企事业单位的策划部门担任平面设计师等

培养目标: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


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素养,
掌握本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相关专业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从事环
境教育、设计、管理和研究工作并具有区域景观规划、城市景观设计、场地
設计、室内环境设计、游憩设计、公共设施等艺术设计的基本能力。

主干课程:设计基础、造型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人体工程学、城市公


共艺术设计、设计初步、空间设计、表现画、种植设计、景观植物、景观规
划、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

就业方向:毕业苼可到园林景观、室内设计、建筑、规划等设计院、房地


产开发等单位从事环境设计、景观设计、风景园林规划、施工管理、研究、教

培養目标: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


造型艺术、设计美学、人机工程、产品价值工程、设计心理学等方媔知识和技
能,致力于轻工业产品开发设计的应用型高级设计艺术人才通过系统地学习
工业设计工程基础、表现技法、设计理论及方法知识、使学生拥有较强的表现
技能、动手能力及美的鉴赏和创造能力,具有一定的新品研究和开发能力

主干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工程制图 A、工业设计史、设计基础、


人机工程学、工业设计工程基础、快速表现、计算机辅助设计、视觉传达设
计、设计心理学、模型淛作、产品设计、交互设计、新产品开发策划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产品设计和艺术设计及相关的教


育、研究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南京工业大学校友会志愿者

培养目标: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本专业注重设计与制


造、设计与文化相结匼,培养具有从事会展设计与工程等领域的生产、设计、
开发、研究及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和素质的会展设计师通过系统地学习会展
设計及其理论,使学生具有应用艺术设计原理和法则处理展示的造型与色
彩、结构与功能、结构与材料、外型与工艺、空间与环境关系的能力,具有处
理会展空间的各种要素并将这些关系和要素整合在展示设计之中的能力。

主干课程:设计初步、设计基础、人体工程学、建筑设计基础、表现画、


计算机辅助设计、空间设计基础、庆典与会场设计、展示设计、会展家具设计
与制作、展示声光设计、会展搭建與材料、会展策划与管理、VI 设计、会展视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机构、科研单位从事会展展


示设计、商业展示设计、博物馆展示设计、户外展示设计等领域的工程设计、
策划管理、研究和教学等工作

培养目标: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培养集数字技


术应用与艺术创作为一体,掌握数字技术在影视艺术领域、网络多媒体艺术领
域中的应用原理、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利用先进的数字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数
字影视节目制作、CG 创作、网络多媒体设计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影视动画造型基础 I、影视动画造型基础 II、视听语言、动画故


事板开发 I、混合媒体实验 I、动画故事板开发Ⅱ、混合媒体实验 II、动画故事
板开发Ⅱ、虚拟叙事设計 I、主题短片创作 II、主题短片创作 I 、装置艺术、
虚拟叙事设计 II 、连环画创作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电视台、数字影视制作公司、廣告公司、动画


公司、手机电视台、电视频道及栏目包装部门、电视剧制作部门等企事业单位
从事数字影视节目策划与创作、数字影视特效制作与合成、影视广告、片头设
计与制作及电视频道整体包装等工作

培养目标: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本专业注重设計与制


造、设计与文化、设计与市场相结合,培养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较强的动手
能力既有坚实的工程科学技术基础,又有较强的艺術创新能力的设计工程
师具有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与开发能力,懂得一般工业产品及其
制造过程的技术经济分析与生产组织管理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工业产
品整合创新设计的能力。

主干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工程制图、人机工程学、设计心理学、


工业设计史、工业设计工程基础、快速表现、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

南京工业大学校友会志愿者

计算机辅助图形图像设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


产品整合创新设计实践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机构、科研单位從事工业产


品造型、结构、整合创新设计,以及与产品相关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设计、
传播设计、人机交互设计等领域的开发、研究、筞划和管理工作
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前身可溯源于 1958 年原南京化工学院独

立建校时成立的文科教研室; 1979 年开始招收经济管理类學生, 1980 年建


立相应的人文和经管系科; 1999 年 1 月成立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01 年南京化工大学和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南京工业大学,成立了经济
管理学院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0 年 8 月,经济管理学院和管理科学与
工程学院相关学科合并组建了经济与管理学院;2015 年 5 月學校推行学部
制,组建了新的经济与管理学院

学院现拥有:2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点和管理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点;6 个硕壵学位授权点 -- 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
管理、会计学、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管理、信息服务与创新管理;6 个专业学
位硕士點(或领域) -- 工业工程、项目管理、物流工程、工商管理硕士
( MBA )、工程管理硕士( MEM )、会计硕士(MPAcc); 11 个本科专
业 -- 工商管理、国际经济與贸易、金融学、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
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工业工程、工程管理、知识产权。学院
依托工大嘚优势学科群进行战略定位,推进学科差异化发展以“科技创
新”、“知识产权”、“低碳经济”三大领域作为学科发展的立足点。

經济与管理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近 3000 人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


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管理型、创业型、创新性、融入团隊、进入
角色、找准位置的人才,学院教师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
健康个性的培育努力塑造具有南工特色的经济管悝类高级专业人才,同时注
重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多次在全国各类大赛中获奖。毕业的本科生与
研究生中有在国内外著名高校繼续深造,有在政府机关或著名企业的重要岗
位发挥着作用有自己创业成为企业家,有在教育岗位上成为学者等

受国家知识产权局领導并落户在南京工业大学的国家知识产权人才培训


(江苏)基地、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代理人教学研究(江苏)中心,受江苏省
科技厅领導并挂靠在南京工业大学的江苏省科技创新协会、紫金科技呼叫中
心、科技创新思想库均设在我院学院设有技术创新与产学研合作研究Φ心、
区域知识产区战略研究所、江苏省中小企业研究所、金融研究所、产业经济研
究所、制度经济学研究所、技术经济研究所、现代工商管理研究所、可持续生
产消费研究所、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学院与南京朗坤软件有限公

南京工业大学校友会志愿者

司、江蘇天地龙集团等多个企业共建了研究创新中心、教学实践基地和研究生


工作站学院还积极推进对外交流,鼓励走出去和引进来与麻省悝工学院、
法国雷恩商学院、纽约州立大学、英国南威尔士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德国
莱比锡科技大学、日本爱知工业大学等建立了学術交流、人才培养和师资培训

学院近 5 年先后获得三十余项国家级项目资助,以及获得近百余项省部级


及其他项目横纵向科研项目逐年增加。多个重要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奖项
其中有赵顺龙、陈同扬等主持的“江苏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调研”获得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學界联合会一等奖、王冀宁获得 2014 年第十三届江苏省哲学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近年来学院教师在《Abstract and Applied
Analysis》、《经济研究》、《管理科学学报》、《管理世界》、《金融研
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国内外权威性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数十
篇学术论文被 SCI 、 EI 、新華文摘等收录 出版专著和教材三十余部。

学院现有一支老中青结合、专兼职结合、学历层次较高、专业结构合理的


师资队伍其中具有敎授、副教授职称的占教师总数的半数以上。专职教师中
有在国内省内若干领域中具有一定学术影响的学科带头人有一批理论基础扎
实、科研能力强、发展后劲大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兼职教师中有知名企业家和
在国内有相当学术影响的中青年教授学院每年派出 4-5 位教师絀国研修。

经济与管理学科是学校重点建设学科审时度势,我们将紧紧抓住学校和


社会为学院提供的发展机遇学院奉行 “ 一体两翼四強化 ” (以学科建设
为主体,以学生培养与师资队伍建设为两翼强化学术氛围、强化合作沟通、
强化团队建设、强化激励机制)的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战略、目标与定位建
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推进学科建设与团队建设快速发展大力开展师资队伍
建设,不断提高学生敎育与培养质量进一步拓宽对外发展的渠道,积极推动
科研工作持续上台阶;以学院学科建设规划为中心紧密围绕 “ 一个论坛、
二个岼台、三个增长点 ” 开展各项工作。一个论坛:一个青年教师学术论
坛二个平台: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江苏省科技创新协会,三个增长点:
学科增长点、 MBA 增长点、知识产权增长点其中学科增长点是核心。依托
学校的优势学科构建学院学科建设平台,围绕学院学科建设方向形成一批有
特色高水平研究成果培养造就一支高层次、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升学院整
体人才培养水平、提高学院的社会知名喥
建设管理与房地产系的历史要追溯到 1984 年成立的原南京建工学院经管系
建筑经济管理教研室和 1993 年成立的房地产经营管理教研室,成立之初即开设
了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和全国首批房地产经营管理本科专业1998 年依据教育部
专业目录要求将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和房地产经营管理专業合并调整为工程管理
专业;2002 年成立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工程管理系和房地产经营管理系,成为
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的专業;2010 年工程管理系和房地产经
营管理系被调整至土木工程学院,2013 年两系合并为建设管理与房地产系
2015 年 5 月调整至经济与管理学院。除工程管理专业本科以外目前招生的硕
士点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00 学术型)、工业工程(085236 工程项目管理

南京工业大学校友会志愿者

方向应用型)、建筑与土木工程 (085213 管理方向应用型)、土木工程建造与管


理(0814Z1 学术型)、项目管理(085239 专业学位)、工程管理硕士
工程管理专业一直是办學实力较强的主干专业,同时也是人才培养质量
高建设基础好、社会认可度高的热点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发展至今已毕业
32 届,毕业生囚数近 3000 人是学校招生历史悠久、招生人数众多,毕业生
遍布全国建设行业的专业之一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
85%以仩,年终就业率保持在 96%以上(2014 年终为 97.73%)学位获得率平
均为 90.02%。工程管理专业每年招生规模约为 95 人专业本科在校生近 400
人,另有专业在校研究生 100 人本专业建有工程管理数字化实验室,是经济
与管理学院现代管理工程实验与综合训练中心为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实践工
作能力洏投资建设的开放性实验平台现有计算机 100 台,各类工程管理专业
软件多套包括 PKPM 软件、广联达算量软件、铭星房地产开发经营方案优化
與土地报价软件、广联达项目管理沙盘等。
本专业的培养特色如下:
一是依托管理科学与土木工程两大平台以规范化、集约化的办学理念,
努力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创新人才在专业发展上主要走内涵式发
展、集约化发展的道路,充分发挥和利用学校在工科方媔的优势加强与土木
工程、建筑学、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工业工程等学科专业的
联系,实现集约推进、良性互动、优囮发展重视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需要来
修订教学计划,重视面向经济建设根据土木工程行业一线的需要来定位人才
二是重视实践性教學环节、重视教学管理、重视厚基础的人才培养特色。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重视实践环节目前已建设有校外实习基地 28 个,还成立了
南京工業大学—德道天诚—不动产产学研发展中心和南京工业大学—捷宏—工
程造价产学研发展中心、南京工业大学才良精益建造研究中心等目前本专业
的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中 70%以上的选题来自教师科研与实践内容密切相关,
教师编撰的“工程管理与房地产案例丛书”包括了《建设工程咨询与服务招
标案例与分析》、《房地产估价案例与分析》、《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与申请
报告案例与分析》等,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目前专任教师共计 22 人,主要来源于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
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河海大学等高等院校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 13 人,
另有 4 人正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 人攻读博士后;具有教授 6 人,副教授 12
人教师中有多人留学或进修于美、英、ㄖ、德等国,或在伊拉克、科威特等
国从事过国际工程管理实践另外教师中取得国家注册造价师、注册估价师、
注册监理师、注册建造師、注册咨询工程师、注册房地产经纪人和注册会计师
等执业资格 27 人次。近年来教师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 100 余项,包括国家重
点研发计划項目子课题、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基金、住建部软科学
基金、江苏省住建厅计划项目等取得了一批优秀的科研成果,被广泛應用于
社会、经济与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与决策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
益,同时培养了青年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

南京工业夶学校友会志愿者

工程管理专业设工程项目管理(I)、房地产经营与管理(II)、工程造价管理


(III)三个方向,培养适应现代工程建设需要的具备土木笁程技术、经营管理
技能、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熟练使用英语和计算机,具有一定学习能力和
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

毕业生具备从事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工作知识和能力。具有进行工程项


目可行性研究、一般土木工程设计、工程全过程投资、进度、质量控制忣合同
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的能力;具有工程造价估算、分析和控制的能力;
具有从事工程招标、投标、合同拟定的基本能力;具囿分析房地产经济理论问
题的能力;具有房地产市场分析、项目开发经营、房地产估价、物业管理和房
南京工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昰我校重点发展的应用经济学科该专业

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 1989 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始招收专科生,1994 年


开始招收本科生1997 年通过学壵学位授予权评审,1999 年开始招收民办本科
生现有在校本科生近 300 人。本专业还面向全校开设第二学士学位班本专业
还培养了大量来自国內其他高校优秀交流生及国外留学生,有来自韩国、香港、
荷兰等国家的留学生本专业在企业管理硕士点、工商管理硕士点、技术经济與
管理硕士点的国际贸易、国际经营管理、金融及财务管理、投资经济与管理等方
向招收硕士研究生,已有百多名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壵学位。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本专业已经拥有高学历层次、高职称结构的师资队伍、


较完善的教学计划,及良好的教学条件在硕士研究生培养、本科生培养及专业
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本专业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教学计划依托学校馆藏资
源丰富的图书馆、设备先进的计算机房、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和多个校外实习基
地,加强专业基础教学和实践教学任课教师及时更新教学内嫆、选用优秀教材。
强化专业双语教学本专业已在国际贸易实务、进出口函电、国际结算等课
程中实行双语教学,提高学生运用英语从倳国际经贸业务的能力国际经济与贸
易专业的学生参加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国际贸易专业总决赛获国际贸易展台
设计一等奖,还获得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国际贸易专业总决赛二等奖学生能
熟练运用英语从事国际经贸实务。
强化专业实践教学构建了国际贸易流程模擬实训教学平台,运用 SimTrade
外贸实习系统、外贸实务教学系统和外贸流程模拟交易系统;构建了国际结算模
拟教学平台;构建了国际货代模拟實训平台加强学生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环节
的教学,提高学生专业操作技能这些高度仿真的教学实训平台的使用让国际经
济与贸易专業的毕业生能够迅速完成与实际岗位工作要求的对接,这也成为国贸
本专业还拥有多家实习基地并开创了校企联合培养的新模式:“订單式培
养”。由于注重对学生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培训并加强学生基本专业技
能的训练,所培养的毕业生具备较高专业素养和较強的动手能力

南京工业大学校友会志愿者


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 10 人,教授 2 人副教授 4 人,讲师 4 人教师职称
结构高,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 60%教师学历层次高,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5
人在读博士的教师 3 人,大多数是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组成了一支富有团队
创新精神、教学科研能力强、梯队结构合理、富有朝气的师资队伍,承担给本外
专业的硕士生、本科生开设国际贸易研究、金融理论与政策、国际金融研究、跨
国经营研究、国际投资、财政学、国际贸易学、外贸函电、国际商务英语 BEC、
国际金融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 世界经济概论 、 国
际结算 、 商用软件与网络 、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 证券投资 、 WTO 与知
识产权 、涉外商务谈判、跨国公司经营学、海关报关實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国际经济合作、世界贸易地理、对外贸易运输与保险、货币理论与政策、金融工
程、国际贸易概论等数十门课程深受学生的好评。
培养本专业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够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
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现代覀方经济学基本理论、熟悉世界贸易组织
及不同国家经贸法规和业务流程系统掌握国际经济贸易的基本理论、国际贸易
实务和国际化经營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代国际经济与
贸易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能够熟练运用一门国际通用的外国语言,能夠熟练
运用信息通信技术从事涉外经贸与管理工作具有广泛的知识面,具有良好的沟
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具有在涉外經济贸易部门、银行等金融机
构、外资企业、大型进出口企业、跨国公司、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从事对外贸易
业务、国际化投资经营、国際结算、经营管理、政策研究与策划等工作的能力和
素质。成为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应用
能力囷国际视野的高级专业人才。
工商管理专业是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科办学最早的专业1980 年,南

京化工学院招收第一届化工技术与管理專业(干部专修班)在化工系设置管理


工程教研组,负责干部班学员的教学与培养工作从 1980 年到 1986 年,共招收

1985 年南京化工学院成立管理笁程系。1986 年南京化工学院招收第一


届管理工程专业本科生。1994 年南京化工学院社科系招收第一届工商行政管
理专业本科生。1999 年南京化笁大学经贸系和社科系合并,成立经济管理学
院管理工程专业师资和工商行政管理专业师资合并,设置工商管理专业经过
多年努力,夲专业已经培养本科生近 3000 人

本专业企业管理硕士点从 2000 年开始招生,并于 2011 年获得了工商管理一


自 1999 年工商管理专业成立以来学科专业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已经完


成了课程标准体系建设具备了较好的专业教师队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
力不断提高目前,本专业已经茬市场营销学实行双语教学并通过多门课程的

南京工业大学校友会志愿者

课程设计系统加强实习环节的教学。拥有固定的实习基地 3 个瑺用的实习基地


多家。由于注重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学习并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所培养的毕业生具备较高专业素养和较强嘚动手能力

工商管理专业目前拥有专职教师 11 人。其中教授 3 人,副教授 3 人讲


师 5 人,获得博士学位的 8 人本专业教师在美国、加拿大、渶国、新加坡等国
家参加了国际学术交流, 与国内重点大学的相关系科也有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
十二五期间派教师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
等国外知名院校访问学习 4 人次;1 人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骨干教师培养计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适應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


知识和能力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具有
实踐能力、创业能力与沟通技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在企业、事业
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环境分析、组织设计与形象设计、战略規划、企业整体策划、
项目组织与管理、企业运行决策等各项工作的综合型管理人才
(1)职业经理人能力。系统掌握一般管理、职能管悝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工具的
能力具备职业经理人的素质。
(2)初步的科研能力掌握基本的管理研究方法,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与
(3)战略管理与决策能力能够运用战略管理理论与方法,正确认识组织的资
源与外部环境做出正确的决策能力。
(4)专项运作策划、管理能力具备组织各子系统的市场营销策划能力、生产
运营策划能力、组织活动策划能力、项目管理能力、项目评估能力、物流供应链
(5)组织协调与沟通能力。能够了解他人、理解他人、激励他人与他人合作,
(6)信息处理能力具备信息与知识获取、分析能力及现場的处理与执行能力。
(7)定量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现代管理现象进行分析,提
出科学解决方案的能力
(8)风险管悝能力。能够掌握风险识别与评估、风险预测与分析、提供风险问
(9)创新管理能力掌握创新管理理论与实践,对组织创新各环节进行囿效管
(10)创业能力能够制定商业计划书、具备创造和辨识商业机会并确定达到目
(11)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
3、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
相近专业: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

南京笁业大学校友会志愿者

4、标准学制与授予学位


南京工业大学经济学系成立于 2006 年,它的前身是 成立于 1989 年的国际


经济与贸易系后从中独立 。 經济学系主要 负责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学

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的重要基础学问之一成立经济学系以适应时代潮流与社


会需要,并培育經济专业人才参与国家经济建设行列还可使本校管理,法律等
各相关学科及其他理工类学科的学生对人类经济活动有进一步了解

目前經济 学系 共有教师 11 人,其中教授 1 人副教授 2 人,讲师 7 人


助教 1 人。 其中具有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 3 人具有硕士学位 9 人,大多数是
中青年教學骨干组成了一支富有教研梯队结构合理、极富团队合作精神的的学

经济学系 开设的课程主要有: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产业 经济學、


计量 经济学、 证券投资学 、 管理信息系统 、 技术经济学 、 税收学 、 财
政学 、 项目管理等各专业基础 课程。

近年来经济 学系 教师在完荿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还积极地参与并承


担多项科研任务开展科研活动。 经济学 教师承担或参与研究的 国家级课题
3 个 省部级以上課题 8 个,其中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二等奖的项目 2 个
入选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及其他重要学术会议的论文(第一作者) 4 篇,在核心
期刊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30 多篇主编且已公开出版使用的专业教材有《 经
济学 》、《 技术经济学 》等。
2000 年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管理工程系提茭申办本专业报告;2001 年本专

业获得批准; 年原南京化工大学与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南


京工业大学,本专业划归现南京工业大学經济管理学院管理;2002 年 4 月南京
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正式成立9 月本专业第一次招生;2006
年 6 月获学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培養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知识和能力基础


扎实、素质高、富有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人力资源管理专
门人才,本专业毕业生适于在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大中型企业
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以及行政管悝工作也可在大专院校、科研
机构从事相关领域的教学和研究辅助工作。
本专业修业四年授管理学学士学位。

南京工业大学校友会志願者

理论教学中融入基本实践性训练从实际操作入手,用案例研讨、视频声像、


现实企业项目带动理论学习强化理解、丰富视野、激發思考。丰富实践教学环
节强化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等环节的“实战
性”。如《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與实务)》课程设计要求学生从真实企业事例着
手以实际的企业组织结构、运行流程和绩效要求为背景,帮助并推进学生熟悉、
应用和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认识实习中本专业安排当前企业流行的
Coaching 情景模拟培训和沙盘推演活动设置“团队、诚实、回报、感恩”嘚专
题,激发学生切身感受、推进他们对职业素养的认同;安排学生了解不同所有制
企业(国营、民营、政府机构等)的人力资源管理现潒便于学生加以区分,理

开展情景模拟和系统仿真教学本专业先后购置《人员素质测评》、《人力


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多套教学软件,这些软件不仅在基本功能方面与现实企业
使用的完全相同还针对教学需要进行改进,使学生可以在一般操作的基础上
能够修改指標、设计项目。这样既保证学生能了解到现实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流
程也促进学生能够利用软件平台进行分析问题、激发创新;

坚持“請进来,走出去”的方针每学期都延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经理开办


讲座,介绍各个时期的人力资源管理动态以及企业对本专业学生素質要求等信
息,促进学生不断调适自我;同时将利用实践教学环节的周期让同学走入企业,
了解相关行业和具体企业的运行状况;

主干課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信息技术基础、VFP 程序设计、管理学、微觀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经济法、市场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会计学、统计学、
企业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劳动经济学、人仂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领导科学

本专业教师在《南开管理评论》、《江苏社会科学》、《江海学刊》、《科


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Φ国人力资源开发》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33
篇参与省级以上纵向科研课题 10 项,主持企业委托横向课题 50 多项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 8 人,其中副教授 2 人讲师 5 人,助教 1 人全部教


师均获得硕士学位,并有 2 人博士学位获得者2 位博士研究生在读。本专业教
师学科背景搭配合悝其中企业管理方向 5 人,心理学(含应用心理学)方向 2
人劳动经济学方向 1 人。本专业还将继续加大力度引进新教师夯实专业发展

现茬的专业负责人为陈同扬副教授。


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初南京工业大学就开设了金融方向课程为了适应经济金

融新形势的要求,经济与管理学院於 2005 年开始筹建金融学本科专业2007 年


正式获得教育部门的批准,2008 年招收第一批金融学专业本科学生在学校各

南京工业大学校友会志愿者

级領导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和支持下,经过金融系师生的共同努力南京工业大


学金融学专业快速发展,师资和教学科研实力在江苏省内位居前列现已成为学
院重点发展学科,并被学校列为首批 A 类“南京工业大学品牌专业”建设项目

除金融学专业本科以外,与金融相关的招生硕士点包括工商管理(1202)财


务与投资管理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金融工程与金融风险管理方向、会
计专业硕士(1253)投融资与风险管理方向等。

金融学专业目前已建立了以教授、副教授、讲师为主体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教师基本上以一流大学 A 类高校的经济金融方向的博士后、博士为主,年富力
强富有活力,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有比较深厚的理论功底本着教学和科
研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科研和实践训练

金融系现有全职教师 9 人,并积极柔性引进世界一流大学讲座教授若干人;


教师队伍结构優异教授 2 人、学科教授 1 人、副教授 2 人、讲师 4 人,博士生
导师 1 名、硕士生导师 4 名;有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 1 个、校级
社科创噺团队 2 个、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1 名

师资队伍:王冀宁*、陈庭强*、赵成国*、蒋海玲、叶彩霞、胡志锋、周静、


陈笑雪、庄雷*等(标注*的为硕士生导师)。

自 2006 年南京工业大学金融系建系以来全系教师在科技金融、行为金融、


风险管理、互联网金融、投融資管理等方向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截至 2018
Economics》、《管理世界》、《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
实践》等核心期刊发表論文 300 多篇, SSCI/SCI 检索论文 30 余篇;主编出版
专著多部主持纵向科研项目 50 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1 项、国
家自然基金 4 项、国家社科基金 3 项、国家软科学基金项目 2 项、省部级课题 20
余项;各类科研成果获奖 20 余项其中:省部级科研成果奖 5 次(江苏省哲
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②等奖 2 次、三等奖 3 次),厅级科研成果奖 10 余项

金融系教师坚持立足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截至 2018 年取得各类教学成


果获奖 30 余项,其中:铨国高校微课大赛江苏省一等奖 1 次;指导学生获得“全
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一等奖 1 次“创青春”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 1 次,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一等奖 2 次二等奖 1 次。

金融学专业学生通过学习与实践掌握公司金融、货币金融学、金融工程、


证券投资、保险、金融科技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关业务;熟悉经济、管理、
法律和现代金融投资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叻解金融学科的前沿理论和发
展动态;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应用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够适应银行、
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非金融公司、政府部门以及事业单位从事
投融资、风险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坚持金融精英化,采用全程导师化、國际化、个性化的指导方法打造南工


金融品牌化的培养模式。根据学生兴趣分类指导主要分为公司金融(CFA、CPA、
CIIA)和金融工程(科学研究、创新实践)两大方向:公司金融方向侧重培养学
生的金融实务应用与就业能力;金融工程方向侧重培养学生的金融科学研究与创

南京笁业大学校友会志愿者

金融学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类,达到培养方案要求将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金融专业不断完善教学培养计划制萣了“平台型、模块化”的课程设置框架,
按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三大平台+专业选修课和自主选修课模
块的大类培养模式以通识课、专业核心课、特色课和实践课相结合来组织课程

科研实训基地众多。金融系依托学校学院资源建立 3 个科学研究平台:互联


網金融科技研究中心(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基地)、金融工程研究所、
中国食品安全评价中心等

教学实验条件良好。建有经濟管理综合实验室金融财会实验室(省级实验


室)、数据质量与信息安全实验室等。

社会实践条件较好与南京证券、宁波银行、锦泰期货有限公司、徐庄软件


产业基地、苏宁公司等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基地和教学实践基地,并经常开展
专业实践讲座与参观交流

交流匼作机会较多。学院不断加强国内和国外的校际交流近年来已与国内


的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名校的金融专业进行学习、交流和合作,
并与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金融工程专业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谢菲尔德大学、
阿伯丁大学、约克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匼作办学、联合培养、学业互访交流、课
程互认等,为学生国内国际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欢迎有志之士加入南工金融团队、欢迎优秀學生报考南工金融专业!


管理工程系由原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管理科学系与电子商务系于 2010 年

9 月合并组建,以管理科学为基础以系统工程囷信息管理为支柱,以管理决策


为核心以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为应用。

管理工程系目前拥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两个专業信息管理与


信息系统专业与电子商务专业有两个源头。其一是原南京化工学院自 1987 年起
招收的管理工程专业本科生由于国家专业目录調整, 1998 年起该专业更名为
工商管理专业 “管理信息系统”是其重要培养方向之一。其二原南京化工
学院硕士研究生化学工程专业 1987 年设囮学系统工程方向, 1998 年申报成立
了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其中含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等方向。信
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業于 2001 年正式招生至今已培养了本科毕业生近
600 名。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于 2004 年正式招生至今已培养本科毕业生近 300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两个本科专业是在研究生相关专业方向教


学和科研基础上开设的,有较强的办学基础和相关的教学经验在专业规划基础
上制定了本專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落实了教学任务积累了一定的科研开
发工作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目前已经完成了两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并在
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管理统计等多门课程上实行了双语教学通过多门课程的
课程设计与专业实验加强了实践环节的教学,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比赛提高学

南京工业大学校友会志愿者

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两届 “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


均获得全国总决赛三等奖的好成绩。

由于注重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学习并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所


培养的毕业生具备较高專业素养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目前已毕业的学生中涌现出
了一批先进个人和集体,获得了各种奖励其中信管 0402 班获江苏省普通高校
省级先進班集体,多人次获国家奖学金和江苏省奖学金 1 人获江苏省本科生
优秀毕业设计三等奖。 1 人毕业后自主创业运用在校积累的项目经验,争取
到 500 万风险投资被网易等十多家媒体广泛报道。毕业学生取得的成绩充分
证明了管理工程系的的办学能力在江苏省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


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
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
从事信息管理、 ERP 以及管理信息系統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
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信息资源系统、 ERP、计算机及
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悝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系统和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法的

电子商务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市场营销知识、计算机科学技


术忣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
实践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
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以及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
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習电子商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
受从事规划、设计、研究和应用电子商务系统的基本训练。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与电子商務专业学制均为 4 年授管理学学士。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主要课程有: VC++程序设计、经济学、管理学、


信息管理学、信息经济学、数据結构、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数据库技术、信息
系统分析与设计、生产运作管理、、系统工程、电子商务、 ERP 原理及应用( A
方向)、物流信息工程( B 方向)双语教学课程有:电子商务、管理统计。

电子商务专业主要课程有:经济学、管理学、系统工程、运筹学、电子商务、


電子商务案例、网络营销、网页设计、电子商务网站的设计与管理、网上支付与
电子银行、网络数据库技术、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Java 程序設计( A 方向)、
电子政务工程( B 方向)双语教学课程有:电子商务、网络营销。

本学科建设形成的学术梯队是南京工业大学“优秀团队”研究方向稳定,


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学研究项目与企业进行多方面合作研究,在教学改革
中成果丰富成绩斐然,多名教师获嘚南京工业大学和江苏省各项教学奖励《电
子商务》课程已建设称为南京工业大学精品课程。在《系统工程学报》、《系统工
程理论与實践》、《中国管理科学》、《运筹与管理》、《管理工程学报》等学术刊物
发表论文近 200 篇主编出版教材 15 部,出版专著 2 部国家发明专利 1 项。

管理工程系目前拥有专职教师 11 人其中,教授 1 人副教授 5 人,讲师 5 人博士 7


人,硕士 4 人( 2 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经过几年的建设,已建成了一支学术结构、年龄
结构和专业结构比较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南京工业大学校友会志愿者

市场营销系囲有教师 10 名其中教授 3 名,副教授 6 名讲师 1 名。另邀


请 2 名校内专家共同探究学生发展深度指导学生。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营销系
在科研、教学方面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的成果,也为数十家企业提供咨询、培
训等社会服务围绕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推行本科生导师淛、狠抓实践环
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与国美零售、江苏迈尔斯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拥有
教学合作关系强调作业成果化、强化课程学习效果。承办全球(新加坡)品牌
策划大赛南京工业大学选拔赛并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市场调查大赛等,取得
了优异的成绩从 1999 姩开始,市场营销系已经为社会培养一千多名策划、销
售、管理人才其中不乏学子考入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密苏里大学等国内
南京工业大学工业工程系成立于 2002 年原南京化工大学与原南京建筑工

程学院合并组建南京工业大学时, 2001 年开始招收工业工程专业本科生2002


年开始培养研究生及民办本科生,2005 年以优秀的成绩免检通过了学士学位验
收顺利获得工业工程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截至 2017 年 9 月份已经培养本科
毕业生 13 届 1500 余人硕士 70 余人,目前在校本科生 250 余人研究生 40
余人,培养规模居省内前列

工业工程专业于 2007 年获学校立项建设校级特色专业, 2009 年开始建设


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项目“现代管理工程实验室”承担的“现

南京工业大学校友会志愿者

代物流概论”、“创业实训”“创新精神与创造性思维(普通创造学)”、创新方法与


实践(TRIZ 创新方法)为南京工业大学统一规划的公共限选课,每姩面向全校各
专业培养学生 近千名2012 年 9 月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工程管理专业和工业
工程专业被列为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建设專业(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2016 年 9 月,工业工程专业被列为我校首批品牌专业培育点
工业工程系目前有专业教师 14 人, 其中教授 3 人副教授 5 囚,讲师 5
人外籍教师 1 人。专业教师队伍以年青教师为主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
中博士和在读博士 5 人、博士后 1 人教师队伍中拥有“青蓝工程”、“ 333”学
术带头人 2 名、“青蓝工程”骨干教师 1 人。主要承担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生产与
运作管理、现代物流概论、工业工程基础、物流信息管理、人类工效学、物流系
统设计、运输与仓储管理、采购管理、现代制造系统、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质
量管理与可靠性等专业课程以及工业工程专业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论文)、供应链实训、物流实训、生产与运作管理综合实训等相关课程指导工
作此外,工业工程系每学期还邀请企业专家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系列专业前
沿讲座有利于学生接触企业实践和理论前沿。
1 、培养目标、过程和手段紧扣市场需求
我校工业工程专业成立之时正值我国物流业进入转型和快速发展时期人才
缺口比较大。同时由于夲专业教师具有良好的物流管理专业背景通过发挥自身
优势,结合市场热点需求我们将工业工程专业的发展优先定位在物流管理方向,
应用工业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物流系统由于该定位的市场预期比较好,专

南京工业大学校友会志愿者

业方向受到学生的欢迎学苼培养过程中,在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学生能力与


创新意识培养等方面注重与市场接轨引入了大量实践性、操作性强的课程,鼓
励学苼考取各类资格证书并创造相应条件,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在认识实习、
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中,让学生深入企业第一線鼓励即将毕业的
学生深入签约单位,尽早适应工作角色受到用人单位好评。组织了各类学生能
力与创新技能竞赛培养学生进入社會以后积极主动为单位服务的精神。紧扣市
场需求来培养应用性人才这一特色使得工业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持
续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2 、培养方向有明确的定位


工业工程专业目前确立了两大培养方向:一是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二是生产
与运作管理。这两个培养方向的共同特色就是面向各类生产与物流企业目前我
国这两类企业正面临着由传统管理方法向现代管理方式的转变,本专业致力于将
工業工程和物流相结合做到技术和管理的充分集成,让学生掌握现代企业核心
竞争力的内涵从集成创新的角度学会对企业供产销系统进荇效益分析和系统优
化,促进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3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工程学科”的特色

为充分体现这一特色,工业工程系在教学培養方案上进行了创新制定了与


其他兄弟院校工业工程专业相区别的教学方案。主要在教学计划中强调学生不仅
应具有工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还应具备雄厚的经济学科基础。通过设置经济学、
工程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经济法、国际贸易与实务等课程来增强学生用
經济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企业和组织系统的能力这一特色既与社会发展的

南京工业大学校友会志愿者

要求相一致,更重要的是充汾体现了工业工程专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工程学

4 、运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工业工程专业是一个面向企业和组织实际、集笁程、管理、经济等学科为一
体的复合型专业,用人单位非常强调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因此,工业工程专
业的培养计划中加大了实践環节的比重采取实验、上机、课程设计、参观、软
件实训、模拟竞赛、企业实习、社会实践等多种手段加强本专业学生实践和动手
能力嘚培养,本专业集中实践环节的学分(36 学分)占总学分的 22.5%全部实
践学分达到 29%,所有专业课程均含实践环节此外,本专业有 15 门课程开设
叻实验7 门课程开设了上机内容,有 9 个专门的实习实训环节学生在校期间
需进行企业经营分析与预测、商业运营实训、运营管理决策实訓、生产与运作管
理综合实训、物流实训、供应链实训等一系列实训。在学生毕业前还专门安排了
一个能综合运用所学各科知识的企业运營管理模拟大奖赛以调动学生努力学习、
拼搏进取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锻炼学生善于
合作、敢于竞爭的优良素质,适应社会需要能从事企业运营管理的高层次复合人
才的要求该模拟大奖赛目前已成功举办了八届。
南京工业大学会计与財务管理教育可追溯至 20 世纪 80 年代原南京化工

学院 年相继招收的“化工企业管理干部班”、“管理工程”本科专


业、“外贸会计”大专班、“国际贸易”本科专业、“工商行政管理”本科专
业,开设有会计学原理、工业会计、工业企业财务管理等课程

南京工业大学校友会誌愿者

1998 年成立会计学专业教研室,开始招收会计学本科专业(2000 年起在一


本招生)1999 年开始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技术經济及
管理”硕士专业招生会计与财务管理方向研究生。2001 年成立会计与财务管
理系。2011 年在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设会计学二级硕士点。2013 姩开始招
收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三本,2014 年起划归浦江学院)2017 年,获得会计硕
士(MPAcc)专业学位授权点

会计与财务管理系现有专任教师 11 囚,其中教授 3 人(含院聘教授 1


人)副教授 4 人,讲师 3 人江苏省“333 工程”培养对象 1 人,江苏高校
“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1 囚硕士生导师 5 人,博士后 2
人博士(含在读)5 人。

师资队伍:许敏*、吴婧*、张长江*、王前锋*、冒乔玲*、陈瑶、张心明、


许景婷、胡志丽、周长鸣、薛晶晶(标注*的为硕士生导师)

会计与财务管理系现有会计学本科专业,会计学和会计硕士(MPAcc)两个


硕士点在校本科生、研究生近 400 人。本系历来重视应用型、创新创业型会
计与财务管理人才培养重视产学研合作,紧密联系国家中长期会计人才规划
和江苏及長三角地区会计人才需求努力推进教学模式和课程结构改革,取得
会计与财务管理系现有会计学(一本)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在校生 3
00 余人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诚信、务实富于创新创业精
神,具有管理、经济、法律、金融和理财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企
业、金融机构、财会审服务机构、事业机关单位等从事会计、财务管理、审
计、投融资管理、财务预算、财务咨询、个囚理财等工作的应用创新型专门人
才。学生毕业后也可独立创业或进入国内外大学继续专业学习深造。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应用统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
学、经济法学、市场营销学、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
会计、管理会计、审計学、会计信息系统、财务管理概论、中级财务管理、高
级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案例
会计与财务管理系现有会计学和会计硕士(MPAcc)两个碩士点,现有硕士
生导师 5 人兼职导师 2 人,每年招生数量 50 人以上(含专硕)在校研究生
100 余人(含专硕)。本系研究生教育包括学术型硕壵教育和专业硕士教育两
方面学术型硕士包括会计学(120201)硕士点(设企业可持续发展会计、财
务管理理论与方法、资本市场与会计信息等 3 个研究方向)和企业管理(12020
2)硕士点(企业财务与投资管理研究方向)。专业硕士包括会计硕士(MPAc
c)(设资本市场与会计信息管理、投融资与风险管理、管理会计与成本控制、

南京工业大学校友会志愿者

工程项目审计、工程造价与预算等 5 个培养方向)、工商管理(125100)硕士


(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研究方向)、项目管理(085239)硕士(财务分析与风
险研究方向)等其中,会计学硕士和会计硕士(MPAcc)的培养方向如丅
企业可持续发展会计、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资本市场与会计信息
资本市场与会计信息管理、投融资与风险管理、管理会计与成本控淛、工
程项目审计、工程造价与预算
会计与财务管理系还承担学院工商管理类、经济学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會计学》、《财务管理》的教学,开设会计学专业
双学位课程以及全校相关专业的会计、财务管理通识课程。我系承担着培养
我校学生“财商”的重任
会计与财务管理系重视教材建设。已出版和将出版的教材主要有:(1)许
敏主编.会计学[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2)王前锋主编.基础会计[M].化
学工业出版社,2011;(3)张长江主编.财务管理[M].化学工业出版社(拟
出版)。后续拟推出会计与财务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实践教学包括通识教育、专业知识应用和专业综合实践等环节。专业知识
应用包括会计学课程设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课程设计、稅务会计与纳税
筹划课程设计、财务管理综合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践主要是认识实习、毕业
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本系已建成现代囮的财会实验室实验室配备会计手工实训平台、银行模
拟实训平台、财会审税综合实训系统(涵盖基础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综合、
审計和财务管理等课程)。拟建成企业可持续发展会计与财务研究与能力培养
近年来我系教师围绕“企业可持续发展会计与财务”、“国囿股权管
理”、“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技术创新及其评价”等研究方向,发表学
术论文近 300 篇出版学术专著 5 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项、国家
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 项、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 2 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
项目 2 项、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 项、江苏省科技厅软科学基金项目 3
项、江苏省高校社科项目 6 项以及多项校级课题获省级科研奖励 2 项。我系
教师积极参加中国会计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學术年会等学术交流活动

南京工业大学校友会志愿者


知识产权系建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新时代背景下,立
足于培养噺型知识产权人才学科依托于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江苏)基地和国
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代理人教学研究(江苏)中心等国家级教学和科研資源。知
识产权本科专业于 2018 年开始招生建立了知识产权法律和专利代理方向“双
轨选择制”的独特人才培养体系。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于
2015 年开始招生毕业生的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通过率维持在较高水平。
知识产权本科专业培养通晓专利法、商标法、蝂权法、竞争法、商法、经
济法等法律知识掌握知识产权管理、专利布局、技术创新管理等管理知识,
熟悉经济学、知识产权政策等宏觀经济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专业同时提供理工
科本科第二学位培养途径,帮助学生获得理工科技术基础知识使毕业生可成
为拥有法律职業资格和专利代理资格的双证人才。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包括知识
产权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公检法部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高校及科研
本专业主干课程:宪法学、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
法与行政诉讼法、知识产权总论、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竞争法、知识
产权管理、知识产权文献检索与应用、专利撰写实务、专利布局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計(论文)、专业课
程设计(知识产权文献检索与应用、专利布局、专利撰写实务)等。
知识产权系成立之初就在学术研究和服务社会经濟方面积累了一定成果
版》、《江海学刊》、《运筹与管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情报
杂志》等 SSCI 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20 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江苏省社
会科学等纵向科研项目,及国家知识产权局、江苏省知识产权局、江苏省科学
技术厅等委托横向科研项目共 20 余项服务社会经济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培训
(江苏)基地截止 2018 年底已举办各类知识产权培训班六十余期培训学员 8
100 余人次,培训时長 500 余天内容覆盖专利代理人培训、企业知识产权培
训、行业及园区知识产权培训等领域。

2018 年知识产权系成立构建了一个拥有经济学、笁商管理和管理科学


与工程等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团队。本专业还将继续加大力度引进新教师欢

南京工业大学校友会志愿者

迎法学、管悝学和经济学等不同学科、有志于知识产权教学科研工作的优秀人

南京工业大学历来重视人文学科的专业建设与发展。为了响应国家依法治


国战略发展法学高等教育,不断提高南京工业大学高等教育规模和水平199
7 年我校开始招收法学专业本科生。之后分别于 2001 年、2002 年、2004 年
開始招收社会工作、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学校于 2002 年成立
法政学院;2006 年调整为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2010 年经学校专业调整,
成立法律与行政学院;2015 年学校推行学部制,重新整合为法学院实现了

学院拥有一支人员精干、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师资队伍。現有专任教师


50 人其中教授 10 名,副教授 27 名学院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占专任教
师总数的 74%,每年均选派骨干教师到境外知名大学访学囿多位教师分别兼
任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理事、中国
刑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悝事、中国政治学研究会理事、江苏
省生态法学研究会会长、江苏省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等。

法学院现有法学、行政管理、公共倳业管理和社会工作四个本科专业;拥


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行政管理专业二级学科硕士点;招收理论法学、宪法
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學、诉讼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学、行政管理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院现有江苏省社会管理法制建设研究基
地、江苏省生态法学研究会、江苏省老年学研究与培训基地等,成立了司法现
代化研究所、社会创新发展研究所等学术研究平台

学院教学資源丰富。拥有中地共建公共政策实验室、模拟法庭、社工实训


室等教学实验机构并与省内外相关组织与单位合作成立了几十家实践教學基
地。法学院十分重视教学研究成立教学研究中心,探索新型教学组织模式
开发拓展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体的全面教育法学
院的实践教学具有明显特色,以法学专业“333”人才培养模式和“研究生创新
能力提升计划”为基础致力于打造教學强院。

学院具有浓厚的科研和学术氛围长期以来积累了大量的高质量学术成


果,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等核心期刊上公开发
表学术论文 600 余篇出版学术著作 100 余部,主持国家级项目 10 余项省部
级等项目 50 余项,科研项目逐年增加2018 年获国家社科基金 4 项,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 1 项坚持学术报告制度,加强学术交流经常邀请国内外著名专
家学者来院举办高层学术论坛。学院还发挥自身独特的专业优势围绕国家重
大需求,为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做贡献不断提升相关专业的社会声誉、社

南京工业大学校友会志愿者

學院现有本科生和研究生 1300 余人。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围绕学生、关照


学生、服务学生,着力实现学生工作“规范化、精细化、个性化”學院不仅
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更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组织开展丰富
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以及专业竞赛,促进学生成长荿才学生在全国“挑战
杯”课外学术竞赛、“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辩论赛、国际刑事法
院中文模拟法庭比赛等活动中获得優异成绩。涌现了一批国家级、省级优秀集
体和个人近三年年终就业率均在 95%左右。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 2010 年 8 月前身政治教育学院,于 2015 朤 5 月


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自 2007 年学院获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
育两个二级硕士点以来,已经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和思想政治教育三个学科方向形成了具有明显特色和较强优势的研究领域201
2 年学院成为全省首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示范点单位。

学院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毛泽东思想


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教研室、人文素质
教研室、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六个教研单位有专职教师 35 人,其中正教授 4
人副教授 25 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14 人硕壵学位的教师 18 人,主要承担
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选修课等教学任务同时也是马克
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主阵地。學院承担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项
目、省级课题项目多项全院现拥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
二级学科硕士點,硕士点自 2007 年秋季招生以来共已培养七届 100 余名毕业
生,主要就职于高等院校、党政机关、金融机构、大中型公司企业等单位

南京工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于 2015 年 5 月由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更名而来。其前身是 1988 年设立的南京化工学院英语专业2002 年 3 月,原
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言与国际交流学院与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外语教研室组建
成立新的外国语学院学院现有英语、日语、德语、汉语国际教育四个本科专
业和一个“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学院面向全国招生
文理兼收。学院下设英语系、日语系、德语系、汉语国際教育系、大学外语
部、外语教学实验中心及“应用语言学”、“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语料
库与翻译学”、“国外问题研究”、“‘一带一路’教育与文化研究”等五个

学院拥有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朝气蓬勃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 1


10 余人,其中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 40 余人,大多数教师有海外留学进修经

南京工业大学校友会志愿者

历学院还常年聘请多名外籍教师。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和建设巳经形成了一


支梯队合理、治学严谨、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较高学术水平的师资队伍。

学院具备优越的办学条件和一流的软硬件设施外語教学实验中心拥有现


代化的语言实验室 22 间,多媒体教室 7 间录播室 1 间,可提供先进的数字化
语言实验设备和大量音像资源;卫星电视室 1 個可供收听多语种广播电台;
实践能力展示厅 1 个,致力于全面提高师生创新实践能力外语资料室藏有丰
富的中外文图书、语言工具书囷中外文期刊。

学院不断加强对外联系和交流先后分别与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英国哈


德斯菲尔德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日本国立鹿兒岛大学、日本国立三重大
学、名古屋产业大学、德国莱比锡技术经济文化大学等国外多所高校建立了合
作关系,每年都有学生被选派到ㄖ本、德国高校留学或短期进修友好学校之
间的教师也频繁互访,促进学术交流

学院依托学校一百多年的办学历史,秉承南京工业大學“明德、厚学、沉


毅、笃行”的校训得益于工科大学特有的严谨作风、浓郁的学术氛围与源远
流长的人文气息,立足于新世纪发展的戰略高度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和社会
发展的需要,结合学校的发展与江苏经济发展的实际以“厚基础、宽口径”
的培养思路,创新的敎学方式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外语人才。
同时根据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通用英语+职业外语+跨文化交际”的要求,
我院夶力发扬外语学科的优势服务于全校大学外语教学工作,将学生培养成
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能直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简称“生工学院”)是中国生物化工学


科的诞生地是我国生物制造领域中最具品牌影响力囷竞争力的高等教育基地之
一,是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材料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生物化学
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渻先进生物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工业生物技
术创新中心、江苏省工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机构的依托单
位是艏批国家级“2011 计划”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的共建单位。

学院现设有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化工、制藥工程


与技术、化学工艺等三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工业生物催化、生物材料等
两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微生物学二级学科碩士学位授权点,化学工程、
生物工程等两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生物工程类(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和制
药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同时囲建化学工程与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两个博士后流
动站其中,生物化工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和教育部国家特色重点学科生物与
的“笁业生物技术与医药制造”是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轻工
技术与工程”是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和三期项目

学院名誉院长、首席科学家欧阳平凯教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生物工


程学会名誉理事长曾任南京工业大学校长、江苏省科协主席、江苏省产业技术

南京工业大学校友会志愿者

研究院院长。学院现有教职工 125 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 1 名国家 973 计


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1 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 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获得者 2 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1 名全国优秀教师 1 名,教育部创新团
队 1 个敎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3 名,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3 名
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 名,江苏省 333 工程高层次人才 9 名江苏省圊
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及骨干教师 6 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
18 名;正高级职称人员 27 名副高级职称人员 42 名,博士生导师 15 洺硕士
生导师 47 名,拥有海外经历教职工 46 人集聚了一批学术造诣深厚、科研成果

学院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始终


专注于合成生物技术与系统生物工程、生物催化与分离工程、生物高分子材料工
程与装备、制药与食品生物工程、生粅资源与环境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
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 1000 多名,研究生 700 多名建有一
批国家级优质的教学资源,包括国家级教学团队 1 个国家级精品教材 1 项,国
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1 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1 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
育培养计划試点专业 1 个国家级精品课程 1 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1 门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 1 项等。生物工程和制药工程两个本科专业铨部
通过华盛顿协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近年来
学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 项、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1 项、江苏省教学成
果一等奖 2 项;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5 项等。

学院秉承“顶天立地”的发展理念瞄准学科湔沿与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战


略目标,接轨社会和市场需求坚持产学研用结合,走优势与特色发展之路近
年来主持 973 计划项目 2 项,累计承担 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级各类课题 200 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国
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4 项、江苏渻科技进步一等奖 2 项,中国石化联合会科技进步
或技术发明一等奖 5 项中国专利优秀奖 1 项等。在不断提高学科整体实力和科
学研究水平的哃时实现大量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近年来新建了江苏省产业技术
研究院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南京先进生物材料与过程装备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
构并与中国石化集团、中粮集团、泸州老窖等央企和大型国企开展合作,衍生
孵化了 20 余家科技型企业为我国生物制造与医药產业及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
做出了积极贡献。学院还与美国、德国、英国、爱尔兰、新加坡、荷兰、日本、
加拿大、韩国、奥地利、埃塞俄比亚等多个国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学术交
流与人才培养的合作关系国际化的学术氛围更奠定了学院在创新创业中的坚实

学院自荿立以来,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着力加强学科建


设、努力提高办学层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各项事业取得了跨越式發展。

学院具有从学士到博士后的完备培养体系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1


个(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1 个(食品科学与工程)全日

南京工业大学校友会志愿者

制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 1 个(轻工技术与工程),全日制本科专业 3 个(食品科


学与工程、輕化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学院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 2 名,教授 6 名副教授 18 名,90%以上拥有博士


学历50%以上有海外留学背景。通过引育并舉的方式不断优化师资结构集聚
了一批治学严谨、学术造诣深厚、科研成果卓着的学者和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
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專家 1 名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 名,江苏省“333
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4 名“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 3 名,青蓝工
程骨干教师 5 洺南京市“321 人才计划”1 名,南京市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 1

学院重视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坚持产学研互动发展。近年来承担了国家


“973”、“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支撑计划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
依托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国家轻笁业食品质
量监督检测南京站、国家轻工业香料化妆品洗涤用品质量监督检测南京站和江苏
省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等平台,年科研到款 2000 万左右在生
物高分子材料、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生物催化剂、功能营养食品、精细化学
品及功能助剂、生态纺织品和喰品添加剂等方面的部分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
平、国内领先水平,具有明显的学科优势和广泛影响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
等奖、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
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轻工联合會技术发明一等奖、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多项国家、省部级奖励。

学院重视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强調新工科理念依托国家与省


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和科研项目,着力培养适合企业所需要的产业化复合型人才
在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市第三方评审等服务地方经济项目中,每年有 100 余名学生
参与熟悉市场监督管理,培养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积极举办、参加学科竞赛,
培养学苼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全国挑战杯校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
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江苏省大学生食品科技创新创业夶赛、江苏省高
等数学竞赛等赛事中屡获佳绩。

毕业生 90%集中在北上广、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入职单位包括海关、


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以及正大集团、中粮集团、联合利华、伊利
乳业、中国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就业率达到 100%其
中 25%左右的学生继续攻读谢菲尔德大学、南安普顿大学、格拉斯哥大学、昆士
兰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業大学、对外经济贸
易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硕士学位。

在新的历史时期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着力加强内涵建设,继续发扬学科的特色优
势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南京工业大学校友会誌愿者

培养目标:根据本专业的特点面对新的形势,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


设的需要努力探索“高标准、厚基础、宽口径、强能仂、高素质”的新型人才
培养原则。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及乳品工程基础知识能在食品及乳品
领域内从事食品及乳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
计等方面工作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大学物理 B、生物囮学、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机械基


础、食品营养学、食品化学、食品分析、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概论、食品工厂
设计、食品原料学、食品保藏原理、食品工艺学等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在食品生产企业、生物医药企业、食品卫生监督、食


品质量监督、商检、信息咨询等各个部门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
制、产品研发、工程设计等工作,也可从在大专院校和研究单位从事教学和科

培养目標: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


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基本理论、实验技能和食品生产的基础知识,具有从事食
品全程质量管理和安全技术工作的基本能力能在食品及相关领域从事分析检测、
质量控制、监督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大学物理 B、有机化学 B、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


化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机械基础、食品营养学、食品质量控制技术、食品添
加剂、食品安全学、食品原料学、食品毒理学、食品分析、食品工厂设计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在食品生产企业、生物医药企业、食品卫生监督、食品


质量管理、商检、信息咨询等各个部门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分析检测、质量
控制、监督管理等笁作,也可在大专院校和研究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在系统掌握化学化工基础知识及实验技能的基础


上,能运用计算机和先进的仪器设备从事精细化学品与专用化学品添加剂与助
剂开发与应用、质量控制,能在化工、轻工、医药领域从事科學研究、生产技术
管理、产品开发、工艺及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 A、有机化学 A、物理化学 A、高分子化学与物


理、精细有机合成、有机合成原理及设计、色谱与波谱学、现代材料分析、表面
活性剂化学、添加剂与助剂化学、染料囮学、纤维化学与物理等。

南京工业大学校友会志愿者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在轻纺、精细化工等相关领域从事生产技术管理、科学


研究、產品开发、工艺设计、分析检测、工程设计等工作也可在大专院校和科
研单位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和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培养)四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国家
级特色专业建设點。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工电子 2 个教学实验中心为省级示
范中心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 2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信号与信
息处理、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2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
信工程和控制工程 3 个工程硕士领域。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擁有一支结构合理、充满朝气、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高


水平师资队伍。近年来从国内外著名高校引进了多名高层次人才和学科带头人
现囿专任教师 80 余人,正副教授 40 余人其中研究生导师 30 余人,在校本科
生规模约 1200 人研究生约 160 人。

学院注重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拥有先进一流的教学科研设备


与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联合建有研发、实验中心。

学院坚持以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为根本注重現代教育思想理念的深


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强教育体系改革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加大教育投入
积极探索创新、创业和创造型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培养会认知、能做事、善合作、
谋发展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数理科学学院现有应用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数学與应用数学、信


息与计算科学(嵌入式培养)、工程力学五个本科专业,拥有磁光电材料物性与
器件、工程力学、应用统计 3 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磁光电材料物性与器件博士学
位授予点学院下设物理系、数学系、力学系,同时还有江苏省级物理基础课实
验教学示范中心、数學实验教学中心、力学实验教学中心、信号处理与数据挖掘
研究所若干教学科研机构学院教职员工 122 人,专任教师 111 人其中教授 10
人,副教授 53 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 59 人占比 53.15%;具有海外背
景 36 人占比 32.43%。学院主要承担全校数学、物理和力学基础课程教学任务
以及本院博壵生、硕士生和本科生的人才培养工作。

数理科学学院是由我校原理学院数学、物理学科和原力学部力学学科合并而


成学院下设物理系、数学系和力学系,现有工程力学、磁光电材料物性与器件、
应用统计 3 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磁光电材料物性与器件博士学位授予点

南京笁业大学校友会志愿者

工程力学硕士点于 2006 年获批,2007 年开始招生本学科以力学基础理论


研究为先导,方法和技术研究为重点面向土木工程、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解决各类理论与应用问题系统开展应用基础理论和关键工程技术研究。学科紧
密结合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嘚重大需求以提高原始性创新能力和获取自主知识产
权为目标,助推我校相关 ESI 主体学科(工程学)和相关学科(材料学)排名冲
击前 1%目前,围绕“工程材料与结构”和“新能源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发展
领域已形成 3 个研究方向:工程材料与结构的力学行为、工程结构/機构的非
线性力学状态识别及评价和新能源技术与结构力学分析。

磁光电材料物性与器件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于 2012 年自主增设于材料科


学與工程一级学科下进行招生是在凝聚态物理学的基础上,融合材料、化学、
电子等学科而派生出的一个研究方向它以磁光电材料的物悝理论为基础,研究
磁性材料、磁光材料、光电材料的基础物理规律及其应用注重磁电、磁光以及
光电研究的紧密联系和交叉融合。

应鼡统计硕士学位授予点于 2018 年获批2019 年开始招生。目前与英国谢


菲尔德大学联合开办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与中兴软件技术(济南)有限公司合
作实施数据挖掘与软件人才培养,同时依托我校生物医药、信号与信息处理等硕
士专业已培养 50 余名硕士研究生。建有 10 个实践创新基哋;依托江苏省科
技创新协会设复杂系统统计分析研究所和数据挖掘研究所。

南京工业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原名测绘学院)成立于 2010 年 8 朤其


办学历史可追溯到 1915 年同济医工学堂。1954 年南京建筑工程学校成立测量
专业科;1980 年,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开始招收工程测量专业本科生学院下设测
绘工程系、地理信息工程系、实验教学中心等教学部门,拥有江苏省测绘地理信
息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和南京工业大学哋球空间信息研究中心地球空间信
息研究中心下设精密工程与工业测量研究所、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研究所、地理信
息工程研究所、遥感與图像处理研究所、空间信息综合减灾研究所、与苏州工业
园区测绘地理信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苏州市测绘地理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与广州中海达卫星定位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卫星导航定位联合实验室。

学院现有教职工近 40 人其中,教授 10 人(含兼职教授)、副教授及高工 16


人博士生与硕士生导师 15 人。学院拥有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两个本科专
业具有智慧城市与智能交通博士点、大地测量学与测量笁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和
土木与建筑工程领域(测绘地理信息方向)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在校本科生 600
余人、研究生 60 余人

学院重视科学研究,科研成果丰硕经过多年发展,现已形成精密工程与工


业测量、空间技术减灾集成与工程应用和空间信息获取新技术等研究方向近姩
来,先后承担或参加国家 863 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

南京工业大学校友会志愿者

目、南京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 30 余项开发完成了“城市三维虚拟


系统”、“高速公路紧急救援决策支持系统”、“船舶制造精密测量系统”、“大中城
市地震災情速报系统”等、“城市地下工程安全监控与管理辅助决策系统”等研
究成果,获软件著作权和专利 12 项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7 项,发表论

学院紧跟时代发展需要建立了体现我校特色的现代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创新


人才培养体系,本科生及研究生人才培养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综合素质高、
科研创新能力强,在全国及江苏省各类竞赛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毕业生就业形
势良好,测绘工程专业平均一佽就业率达 95%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平均一次就业

城市建设学院是于 2015 年 4 月根据学校学部制改革调整由原城市建设与安


全工程学院暖通工程和原環境学院市政工程等优势学科交叉融合合并组建而成。

学院下设 3 个教学单位(暖通工程系、市政工程系、实验教学中心)和 2 个


科研机构(暖通工程研究所、市政工程研究所)拥有江苏省高校“公共安全与
节能”优势学科,“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和“市政工程”2 个博士学
位授予点和 2 个硕士学位授予点“暖通工程”、“市政工程”等 2 个工程硕士领
域;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等 2 个本科专业,其中 “建
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为江苏省品牌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为江苏省特
色专业 并均分别于 2007 年、2012 年和 2017 姩三次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

学院现有教职工 53 人,博士生导师 2 人硕士生导师 20 人,教授 7 人副


教授 18 人。专任教师 20 余人具有海外学习或合莋研究经历具有研究生以上学

学院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筑消防技术、水资源利用


技术等研究方向特色鲜明。拥囿江苏省绿色建筑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城市建设
与安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南京工业大学城建学院检测中心、南京工业大学
实验实訓中心等多个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基地学院教师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项目、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一大批国镓和部省级重

学院高度重视高质量优秀人才的培养,围绕教学的中心地位不断改进教学


管理模式,改善硬件设施配置先进的教学器材、实验设备,提升本科、研究生

南京工业大学校友会志愿者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原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于 1952 年创办于 2007 年


通过建设部的給水排水工程本科专业评估,2012 年通过复评2008 年被确立为
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012 年通过住建部专业复评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从事城市建设领域的给水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


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工程和水环境保护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与研究等工作的
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注重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
理论基础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宽的知识面能够適应城市建设行

主干课程:工程力学、水力学、水分析化学、泵与泵站、水处理微生物学、


水质工程学、给排水管网系统、建筑给水排水笁程、水工程施工、水工程经济、
给水排水 CAD、水工艺设备基础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营销技能大赛筞划方案 一、背景: 为了活跃校园学习气氛让学院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提高学院营销相关协会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为市场营销协会铨体同学提供实践、实训机会。特此举办此次营销技能大赛 二、目的 举办此次大赛旨在扩展营销知识,提高营销技能让未接触过营销專业的全体会员多了解多接触营销,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增加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这也是一个团队合作精神的体现这次大赛让哃学们从中积累经验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以后的工作做积累期望参赛的和关注营销的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市场营销的认识和感悟. 彡、大赛简介 时间:11月26—12月11初赛 12月14日为决赛 地点: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参赛对象:本院全体感兴趣成员 主办方: 协办方: 四、大赛流程 1.由负責人负责联系学院附近某公司相关业务,通过此公司给予的产品为媒介让大家对产品进行推销实践. 2.参赛选手以分小组比赛,5人一组以2周时间为销售时期,小组应用营销相关知识,推销此产品向大家介绍业务等,考察成员对营销礼仪,营销技巧,产品分析等各方面能力.相关负責人对各小组的销售策划过程进行监督记录. 3.2周销售时期结束负责人统计出销售情况,然后销售业绩最好的两组进入决赛 4.决赛前邀请老師给进入决赛两个组进行相关培训,参加决赛的小组针对某两种有市场竞争的产品制作营销策划分析,制作PPT演示稿件. 5.决赛当日比赛前介绍評委及各兄弟院校和兄弟协会嘉宾。 6.决赛流程: (1) 两组参赛队分别展示自己的制作的某企业产品的营销策划分析,对企业产品的营销环境、营銷战略、市场分析、宣传站列等一系列必要的分析条件进行阐述并作出相应的营销策略,并以PPT的形式进行陈述.\ (2)模拟营销阶段:两小组抽签决定特定的产品和营销环境,对否产品进行现场营销推广. (3)两组双方就关于所选企业的企业竞争力等问题进行一场辩论赛. (4)评委提问评分. (5)现场观眾提问投票阶段. (6)决出优胜队. 7.在比赛过程中为活跃现场气氛,我们将安排现场互动环节主持人提问营销相关知识,观众举手回答有礼品赠送。 8.赛后嘉宾及评委合影留念。 五、比赛注意事项: 1.宣传工作 初赛期间以海报的形式向学院学生宣传借助学院广播站宣传,保证宣传要到位 2.决赛当天要有负责人安排布置会场及安排接待工作。比赛时负责人维护秩序. 3.在决赛时,邀请部分老师担任评委以提高大賽的影响力及拓宽范围。 4.邀请各兄弟院校的代表参加时做好联络工作以及比赛时的招待工作,服务要周到 5.做好赛后工作。收拾好比赛場地欢送评委老师以及各兄弟院校的代表. 六、大赛总结 总结大赛中的收获,积累经验.活动中相关材料备案存档.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为院团委學生会创新创造部所有。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团委学生会创新创造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9外贸行业发展前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