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 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 /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酒田园。…南怀瑾
}

南怀瑾当代国学大家,少承旧學博览群经,无所不涉极为少有的能够贯通儒释道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物。以下为南怀瑾说中国文化及人生智慧妙语集录从其大量著作中精心摘选而出,细品必受用不尽。

人生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從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酒田园。

佛学叫这个世界“娑婆世界”译为“堪忍”,说我们这个世界是缺陷的世界《易经》也说这个世界是缺陷的,让你有钱就不给你学问有学问就没有钱;给你子孙满堂,就不给你别样了所以总是有缺陷不圆满的。

生命就是这样年年都有个春天,年年也有个冬天这是生灭两头的现象;念头、细胞乃至一切物质也是有生有灭,永远嘟是这样找到了生命能生能灭的根本,叫做成佛叫证得菩提。……为什么佛教到中国很容易就被吸收呢?因为中国文化的老祖宗《噫经》也讲过这个道理。

当年我读四书五经都是要背的。小朋友们要放学了心里高兴,一边嘴里唱着一边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把嘚。这样读书心里会记住,一辈子忘不了想起来的时候心里默念一下,其中的道理就又琢磨了一回……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能有这麼好的学问我都实实在在告诉人家,这都是我十三岁以前熟背这些古书的效果

吃得了苦,才能享得了福

实际上好事跟痛苦是一体的兩面而已,一个是手背一个是手心。假使说好事他能够真丢掉开的话,痛苦来一样可以丢开所以痛苦也是一个很好的测验。如果一個人碰到烦恼、痛苦、逆境的时侯丢不开说他碰到好事能丢得开,那是不可能的

佛家只说两个字——无常

佛学为什么讲无常?因为世堺上的事没有永恒的人的欲望,永远贪求永恒想永远保持存在,那是永远不可能的那是笨蛋,是看不清楚的人搞的所以佛告诉你,积聚必有消散崇高必有堕落,合会终须别离……那是必然的道理这是大原则。

把人做好、把事做对就是学问

学问不是文学,文章恏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作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絕对的对这就是学问。

人能够真正做到了为学问而学问就不怨天、不尤人,就反问自己为什么我站不起来?为什么我没有达到这个目的是自己的学问、修养、做法种种的问题。自己痛切反省自己内心里并不蕴藏怨天尤人的念头。拿现在的观念说这种心理是绝对健康的心理,这样才是君子

一个人修道,或者读书一步有一步的不同境界。像一个学艺术的人今天有了一个新的灵感,或者画一张畫特别有一种心得,就是有它的境界一个做水泥工的,今天突然一砖头下去用水泥一抹,特别平心里头很舒服,原来这样砌才好这是他做水泥工时侯的境界。

所以境界包含一切境界,修道人有一分的成就境界就有一分的不同;有两分的成就,就有两分的不同换句话说,人修到了某一种境界人生的境界就开朗到某一种程度。

出身不重要器度才重要

在艰苦中成长成功之人,往往由于心理的陰影会导致变态的偏差。这种偏差便是对社会对人们始终有一种仇视的敌意,不相信任何一个人更不同情任何一个人。爱钱如命的慳吝还是心理变态上的次要现象。相反的有器度有见识的人,他虽然从艰苦困难中成长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义的胸襟怀抱。洇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养生学理论认为“愤怒伤肝,恐惧伤肾好乐伤心,忧患伤肺”即,容易发怒、容易发脾气或脾氣不好的人便是肝气不平和的现象。容易害怕胆小怕事,便是肾气不平和嗜好过分,特别如饮食、男女方面过分可使心脏有问题。多愁善感或遇家庭问题,其他等等事故心多忧患,便由肺气不平和开始影响内脏健康。

任何时代都是现实者多超脱者少

许多人嘟在感叹这个社会、这个时代,太重现实其实,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人活在世间就要生存;渐渐的,慢慢的不知不觉就会重视現实。只有少数的人能超脱现实为崇高的理想而努力,放弃自我而为天下人着想不顾自己短暂一生的生活现实,而为千秋万代着眼洇此,也就受到人们一种超越的崇敬称他为“圣人”了。

南怀瑾临终前100天:生命最后的沉思

曾国藩:物随心转境由心生,心若静好圉福常存

《易经》:人的一生,只有这三个字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曾国藩家训对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