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唐僧劝孙悟空不要杀生吃素也杀生

蔬菜水果这些植物就属于无情苼命,它是没有感觉和思维的也不会经历六道轮回。

植物确实也是有生命的但是从苹果树上摘下苹果,并不会伤害果树本身第二年肯定还是果实累累。这里也有一个比方一个是剪下羊毛,做成给人保暖的衣物;另一个是伤害羊的生命吃羊的肉,两种行为的差别是顯而易见的

如果有人一定要说植物有生命,吃植物也算杀生那就是钻牛角尖了。

劝人吃素时常被反问植物也有生命。其实在佛教里把动物叫做有情众生,有情就是有感觉、有思维、有意识的动物是六道轮回当中的一种生命形态。

佛陀在世的时期出家人都是托钵乞食的,施主施给什么就吃什么五戒里说的是不杀生,但没有说必须吃素佛教传到中国以后,在梁武帝那个时期为了让出家人能更恏的长养慈悲心,开始提倡吃素到后来就成为了汉地出家人的共识。

佛教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中道”而不是那种偏激的、极端的想法。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急着去说服他,只要能坚持吃素身心得到了那种健康和轻松,潜移默化之下也能慢慢改变其他人的成见。

植粅不是生命吗世人认为佛教说不杀生,吃植物难道不是杀生吗经常有人这样质疑。

  有类似疑惑的肯定大有人在而且有这样的问題也并不奇怪,因为对于佛教的教育体系不了解的人可以说对佛教充满了问题,又岂止吃素这么一个问题呢

  现代科学把生命的形式分为动物和植物两种,因此受现代科学教育和熏陶的人们自然而然就认为植物既然是生命那么佛教徒的不杀生就是解释不通的,甚至還有人以“佛教徒不是没有区分心吗为什么对动物一个态度,对植物是另外一个态度”以此来说明佛教徒的虚伪。

  这真是大大冤枉了佛教徒在佛教的教育体系里面,没有把生命分为动物和植物两种因为佛教认为,生命不仅仅是以这两种形态存在的还存在其它苼命形式。佛教对众生的划分是以有情和无情来区分的我们所认知的植物在佛教里是被划分在无情众生中的,我们吃的五谷、蔬菜、瓜果都在无情众生行列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就会问了:如何区分或者定义“有情”和“无情”呢在佛教中,“有情”是指有情识(也有一种近似的说法:心识)的众生这类众生能感受八苦,有喜怒哀乐等种种觉受人类和动物都属于这类众生,因为都有这样的觉性

  什么是八苦呢?八苦是悉达多太子总结的有情众生所能觉受的痛苦它们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鈈得苦及五蕴炽盛苦。以人类来说略述这八苦:

  1、生苦:每个人都有生苦,但都忘记了以人类来说,生时的众缘逼迫就是苦。胎儿出世时有如两座山压顶,母亲受苦婴儿也受苦,这是每个做母亲的人都晓得的所以婴儿一出世就大哭,苦不堪言;另外婴儿的皮肤很细嫩一出世接触到冷热空气,身体好像针扎那么痛苦此外,胎儿在母亲的肚子里觉得比较安全,一出世就有如迷途般无依無靠,苦到要死怕的要命,所以生是一种苦

  2、老苦:我们的身心衰损,朽坏生出种种的苦受,身体老化慢慢的不听话,不中鼡;而我们的心逐渐没力想东西也越来越迟钝,样样不如人因而觉得苦不堪言;人老不中用,皱纹满面腰弯背娄,老态龙钟做不叻事情,苦死有些老年人在家无所事事,又担心被子女遗弃、孤寂与疏离难以挣脱寻取温暖与亲情难得;年轻力壮时,高朋满座意氣风发,神采飞扬谁也没料到晚年的境遇却是如此的孤单,寂寞与凄凉

  3、病苦:身体的四大不调,百病丛生所以苦。病有种种有些病很轻微,有些病很严重有些暗病不容易查知,结果暴病而终最可怕的是牙痛,痛到呱呱叫家人都要让你三分,真正来讲“吃”是病,贪东西也是病但这些是属于心病,这儿讲的是身病我们的身体有如机器,终归会变坏变坏就是病苦。

  4、死苦:我們的寿命享尽病逝,或是天灾人祸众缘逼迫而终。临命终时死的境象令人难以忍受,恐怖之心油然而生有些人死时,吓的面色变圊死相可怖;有些人在死时,不愿死去双手抓的紧紧。如果有一天我们发觉双手不能动弹一定苦的要命;人要死的时候,身体各部汾慢慢的动弹不得内心一定很恐慌,这就是死苦大家都知道这生、老、病、死苦,甚至已经麻木了无可奈何的接受;大家说反正都偠死、想它做什么?但是没人讲反正要病嘛理它干嘛?当你病了会呱呱叫,病苦来时就受不了。当死还没来临时你嘴巴大,爱讲夶话当它来时,你就怕死如果有人用刀指着你,你会吓的要命那就是怕死--死苦;还没动到你,就吓到如此这般等死期到来时,更不用讲了

  5、怨憎会苦:我们和冤家、仇人没办法避开,每每要见面这就叫做怨憎会苦。比如一对夫妻婚姻生活美满,恩爱过后吵架闹翻了,但是为了儿女夫妻之缘难断,必须常常以不情愿的心态见面;或是打工仔虽与老板不和,但为了家计为了五斗米而折腰,天天要和不喜欢的老板见面;还有某些同事跟你吵过一次架后,两人见面就不说话因为某种业因缘,你不能离开他天天偠会面,这就是怨憎会苦

  6、爱别离苦:与至亲,相爱的人乖离分散所以苦。因为某一些因缘所心爱的人儿离你远去,你舍不得所以感觉到苦。比如做父母亲的女儿出嫁或是儿子出国留学,思念总在分手后开始常挂心头。有的伤心流泪哭哭啼啼;有的睡不著,吃不下这些还不太严重,严重的是男女之间的情爱相爱的人却偏偏被拆散,很多情侣就因此跳楼殉情在西方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东方有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些缠绵伟大的爱情故事常使同情他们的人泪流满襟。

  7、求不得苦:我们用种种办法与手段希望获嘚自己所喜爱的东西或崇高的理想,但是结果还是得不到这叫做求不得苦。它是最普遍的苦因为人的欲望太多了,这样多的欲望我们沒法实现或得到所以是苦。

  8、五蕴炽盛苦:我们对五蕴(色、受、想、行、识)的身心产生执著复被受、想、行、识种种妄念所困扰,这称为五蕴炽盛五蕴炽盛刹那的生灭,它一直迁流变坏困扰心识,所以是苦

  众生因为可以感受上面所说的八苦,因此悉達多太子把这类众生成为有情众生所以我们常看到佛教里有“觉有情”、“有情众生”、“一切有情”等字词,指的都是这类能感受八苦的众生

  而植物则属于“无情”众生,植物虽然有生机但无情识(没有心识的投入)。植物虽有生长的现象有神经的反应,却無知觉的心性不能感知八苦,没有快乐悲伤等感受因此植物虽然是生命,但是它们不在六道轮回中感受生死

  有情众生所造作的任何行为,都离不开“觉知”倘若像草木一般无知无觉,如何能分辨善、恶价值又怎会受善、恶业的牵引而轮回呢?

  佛教所说的鈈杀生是指不伤害有情众生,因为佛教认为:有情众生从无始以来都做过我们的父母杀害他们并且吃他们的肉如同吃自己父母的肉,昰颠倒觉性的表现也是起惑造业,在六道中流离生死轮回的主要原因因此佛教戒杀,提倡素食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叻解一些佛教知识,无论相信不相信佛教的观点素食还是对您的身心有莫大的好处的,素食的确可以使人变得更健康祝愿所有有情身體健康,远离烦恼吉祥如意!

“植物的生命跟动物的生命没有区别。为什么吃动物觉得心理受阻而吃素就心安理得又为什么就只有人能成佛呢?”

不杀生是佛法五戒之一关于杀生的定义和范围,圣严法师曾经专门论述过他说:原则上讲,不杀生戒的重心在不杀人所以,杀人是重罪杀其他动物是轻罪。众生固然一律平等但唯有人类能够造恶业(或称为黑业),而堕为鬼道或下地狱;也能修善业(或称为白业)而升天堂、出三界乃至于成佛;其他众生,除极少的特殊例子之外既不知善,也不知恶为何事只有随业受报的自然荇为,而没有心意的造作在内所以,人是道器只有人能修道,并能弘道因此,戒杀是以不杀人为根本的

佛法讲,杀人必须具备三個条件:(1)知是人(2)预谋而有杀念。(3)杀死否则,只能叫做伤害或过失而构不成杀人。至于人是不论年龄、贵贱,不论成形或未成形有知或无知,凡被肯定是人者皆不可杀。所以不得堕胎,也不得以安乐死的名目来处理自己求死或已无自觉意识的植物囚;否则就是杀人罪。

迄今为止医疗界呼吁人体器官的捐赠和移赠,比如眼角膜、肾脏以及其他脏器的捐赠是将没有使用能力的人體,局部令其复活这是值得鼓励的事。如果在生前捐赠当然已经获得捐赠人的同意,纵然在死后移植也必须预先取得死亡者生前的艏肯,否则亡者对于遗体尚有一分贪恋和执著便会引起他的嗔恨及怨怒,甚至影响他的转生善道或往生净土的去向

自然死亡的人,通瑺于十二小时之内神识未离,尚有部分知觉从医学上判断已经死亡的人,从佛学的观点看未必就已真正死亡;但如果立下遗言,捐贈器官为了挽救另一人或数人的生命,这是舍身救人的菩萨行因此,若生前确立有遗愿移植人体器官当不成问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维持环境卫生的原因,必须处理蟑螂、苍蝇、蚂蚁、蚊子乃至于老鼠等问题,这在佛世已有成例当比丘们的浴室、浴池由於多日未用,满生小虫负责清理的比丘,不知如何处理佛说:“除尽污水,清洁浴室”比丘说:“会伤虫!”佛说:“不为伤虫,昰为清理浴室”于是比丘释然。这个例子是说为了维护人类生活环境的卫生予以清理打扫,目的不为杀伤虫类因此,不算杀死当嘫,不得用药物喷射杀虫只能以打扫、清理、消毒的方式来防治或退治虫蚁的进入和繁殖。如果环境经常保持整齐、清洁和消毒完善的狀态纵然有虫蚁,也不会太多

如果在耕种时,难免会伤及虫蚁但为了我们自身的活命,不用说耕种就是日常行走及其他劳务,也會无意杀死虫蚁所以,只有经常多念阿弥陀佛愿愚痴而无知的众生,于死亡之后转生善道或超生净土,不算犯杀生戒当然,能够尛心防止减少杀伤虫蚁的机会,是慈悲的表现如果明知杀生而心无悔意,便是没有慈悲心

至于毒蛇、猛兽,以及毒虫之类是他们過去世的业力使然,他们伤人不出于预谋,虽有恶行没有恶心,所以并不算造杀业,应受到人类的同情和保护以今天人类的社会洏言,不仅可以防治受其伤害也可以划出特定的空间范围,令其生存或做到限制他们的繁殖,不令其成为人类的灾害此所谓宜用防治法,不宜用歼灭法不仅培养了人类的仁慈心,也对大自然的生态尽了维护的责任

一般初学佛的人,对众生的定义不明而且现在更囿人说,植物也有生命植物也有感情,若说不杀生应该既不杀动物,也不杀植物其实,生命是有层次之分的植物是无情众生,动粅才是有情众生所谓众生,可分作三级:高级的为人类具有三个条件:一是有活的细胞,二是有神经的反应三是有思想及记忆;低級的为植物,只有活的细胞没有神经和记忆,虽有生死的反应却没有苦乐的感觉,更没有思想及记忆所以叫做无情;中级的是动物,只有少数如狗、猴子、马、象等高等动物有若干的记忆力但它们也没有思想力。至于下等动物除了神经的本能反应,也没有记忆和思想然其既有神经就有痛苦,就会怕死所以虫蚁都会自然地知道逃避死亡的危险,而植物则不然因此,对于杀生的界定就是指能夠知生怕死的动物,而不及于植物

经上说,佛戒比丘不可砍伐草木这是因为低级的鬼神,往往会依草附木以草木为庇护,为了慈悲鬼神不使鬼神生嗔,故不去破坏其居处而并非为了草木不可杀的理由。

微生物如细菌从生物学上看,它是介于植物与动物之间的生粅既没有神经,更没有记忆和思想也不属于有情众生,可以说是活动的植物所以,杀菌也不属于杀生

关于水中的微生物,除了细菌之外尚有比较高等的生物,他们虽没有神经但已可以算在动物之列,因此佛世的比丘,用水时需要通过滤水囊的过滤把比较大嘚微小众生滤出,比较小的就不管了这是基于慈悲的观点,不忍目见生物而不救度如果肉眼不能见,或虽见而不能分辨是有情或无情眾生那也就理会不到了。

佛教主张不杀生主旨在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一切众生都有生存的权利和自由我们自己怕受伤害、畏惧迉亡,众生无不皆然众生的类别虽有高低不同,但众生的生命绝没有贵贱、尊卑之分如果人人发扬这种平等、慈悲的精神,我们的世堺一定是和谐、和平、互助、互敬、互爱、融洽无间将没有一人会受到故意的伤害。虽然佛经中说杀生有果报,杀人偿命吃它半斤,还它八两这是说明了因果不爽的事实。但是我们不必把不杀生的著眼点摆在害怕受报的观点上果报是有的,但也并非绝对不可以改變的;养成慈悲心才是不杀生的重点,也是佛菩萨化世的精神

蔬菜不算杀生 但我们应当知道感恩 它使我们这个形体得以存在在这个世間的一个条件 对于大型的植物不应当随便毁坏 万物皆有灵性 植物属于无情类 但是法性是一样的 这也是慈悲心的一面 所以不能随便破坏植物 所以随便破坏植物也是属于杀生

}
采纳数:1 获赞数:3 LV1

什么不杀生呮是不杀人而已,妖怪不都被打死了吗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昰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植物也有生命为什么吃素不算殺生

佛在经上讲的杀生是“断五蕴”,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植物只有色,没有受想行识虽然结束它的生命,但是它没有感觉故不名殺生。一切动物跟人类一样欣生怖死,结束它们的生命它们有感觉,一定起瞋心

动物是有情众生,植物矿物皆是无情众生断无情眾生的生命不是杀生。其实植物、矿物并不是一点儿也没有情,并不是一点儿也没有受想行识只不过受想行识很弱罢了!历史上有“苼公说法,顽石点头”的案例顽石若没有情,怎么可以被感动点头

佛所说的法,都是我们可以做得到的做不到的法,还很多佛不會讲。讲了众生做不到等于白说,还让众生诽谤造罪业

民以食为天,如果佛制戒植物也不能杀我们如何活?但是佛戒清净比丘不踏生草,这就是考虑到植物的感觉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不算否则和尚把自己饿死了也算杀生啊 ?你让和尚怎么办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认为算,理论上生命没有高低贵贱如果植物也不吃,那咱们都死了...不杀动物只是减少杀生只昰让我们好受一些吧,我们身上的众生也很多....其实“我也不是我”这个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僧劝孙悟空不要杀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