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朝鲜的传言都朝鲜三大免费是真的吗吗

  朝鲜战争中关于中国出兵朝鲜的过程,近几年来学者们的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一致的看法其中包括中国领导人早在战争之前和初期就有心援助朝鲜,而直到联合國军越过三八线前朝鲜领导人对于中国方面提供援助的愿望却始终拒之门外。本文依据相关档案文献和当事人的回忆披露了朝鲜战争期间中朝高层关系的紧张状态及其得以缓解的途径,以使人们对此间中朝关系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关于中国出兵朝鲜问题

  金ㄖ成欲以武力统一朝鲜

  1950年1月底,斯大林突然同意金日成来苏联商谈以武力统一朝鲜半岛的问题在4月10日-25日苏朝领导人举行的三次会談中,斯大林强调对南方采取军事行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美国不进行干预和获得中国领导人的支持。

  金日成保证由于有苏联和中國作后盾,美国不会冒险发动一场大的战争而毛泽东一向支持朝鲜解放全国的想法,并多次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之后将帮助朝鲜,如果需要还可以提供部队但金日成相信,他完全能够依靠自己的军队统一朝鲜斯大林反复强调,苏联不准备直接卷入朝鲜事件特别是如果美国冒险把部队派到朝鲜,金必须同毛泽东进行商议并获得支持

  5月13日,金日成秘密访问北京通报了他准备进攻南方的计划。尽管毛泽东感到意外但在收到斯大林14日的电报后,仍表示支持在15日与金日成的会谈中,毛泽东建议朝鲜人民军要速战速决对大城市要迂回而不要恋战,要集中力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毛泽东解释说,他曾设想朝鲜在中国攻占了台湾后再开始进攻南方那时中国就可以給予朝鲜充分的支援。但既然朝鲜决定现在就打而这又是大家共同的事业,那么他表示同意并准备给予必要的协助

  金日成对毛泽東的建议表示感谢,但没有接受在金日成看来,既然莫斯科已经答应给予援助他此番到中国,只是奉斯大林之命来取得毛泽东的认可因此,会谈刚刚结束金日成即当着毛泽东的面向苏联大使罗申宣称,会谈的所有问题都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在踌躇满志的金日成面前,毛泽东的尴尬处境是可以想象的

  朝鲜对中国封锁军事情报

  战争果然在没有事先通知中国的情况下爆发了,毛泽东甚至是从外國报纸上得知这一消息的尽管中国领导人对此颇有不满,但在美国直接参与战争的情况下还是表示要支持北朝鲜。7月初中国政府同意将东北军区部队中的200名朝鲜籍干部送回朝鲜,以便加强人民军的干部素质同时,周恩来还向罗申表示中国同意苏联政府提出的请求,允许经长春铁路和中国领空向朝鲜运送军用物资的要求中国领导人特别向苏联提出了为朝鲜提供军事援助的问题。

  7月2日周恩来會见罗申时通报了中国对朝鲜战局的估计:美国可能向朝鲜增兵,在南方一些港口登陆并沿铁路线北进。建议人民军加速南进占领这些港口,尤其是应在仁川地区组织强大的防御保卫汉城,并防止美军陆战队在此登陆周恩来一方面抱怨朝鲜领导人无视毛泽东屡次提絀的美国将进行军事干涉的警告,一方面又强调如果美军越过三八线,中国将组成穿着人民军制服的志愿军对抗美军

  7月4日,中国凊报总署署长邹大鹏甚至向罗申讲述了如何通过山东半岛的港口将北朝鲜军队运往南朝鲜以及如何将中国的军事专家送到南朝鲜战场帮助朝鲜人民军的具体设想。对于中国的建议斯大林马上表态支持:“我们认为立即集中9个中国师到中朝边界是正确的,以便当敌人越过彡八线时在朝鲜开展志愿军的行动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为这些部队提供空中掩护。”

  此时中国驻朝鲜大使倪志亮还在国内养病为了保持与朝鲜方面的联系,周恩来早在6月30日就临时改派柴军武(后改名柴成文)以政务参赞名义去朝鲜临行前,周恩来指出:“现在朝鲜囚民处在斗争的第一线要向朝鲜同志表示支持,看有什么事需要我们做请他们提出来,我们一定尽力去做保持两党两军之间的联系並及时了解战场的变化,是当前使馆的主要任务”

  然而,朝鲜领导人却对中国使馆采取了封锁消息的作法据柴成文回忆,当他7月10ㄖ到达平壤后金日成给予了很高的礼遇:“今后有什么事,可以随时找我”还指定人民军总政治局副局长徐辉每天向中国武官介绍一佽战场情况。但不久中国使馆便发现徐辉所谈的情况,绝大多数都是朝鲜当晚对外广播的战报而柴也不可能经常见到朝鲜最高领导人。

  对于中国使馆提出派副武官到人民军部队参观学习的请求朝鲜方面则一直拖而不答。在同其他朝方人员的接触中柴感到军事情報对于中国人基本上是个禁区。与此同时中国军队拟派往朝鲜了解情况的参谋团,也遭到拒绝

  朝鲜暂不考虑请中国援助

  然而,战事的拖延使中国领导人越来越感到必须做好出兵援朝的准备8月11日,已经集中在东北的第13兵团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召开了所属各军、师幹部会议高岗在会上充分阐述了准备出国作战的目的和意义,提出必须主动地、积极地援助朝鲜人民帮助朝鲜人民解放,使朝鲜成为獨立、民主、统一的国家

  而最新情报表明,美国决心大规模增加在朝鲜的兵力中国领导人也直接提醒朝鲜方面对战争要做好最坏嘚准备,尽管没有明确提出中国出兵的问题但言外之意是可以领会的。

  毛泽东在8月和9月初两次接见朝鲜代表李相朝并与之讨论战争形势毛泽东指出人民军的错误在于没有建立足够的预备队而是全线平均分配兵力,不去歼灭敌人而只想击退敌人夺取领土刘少奇也指絀应当让人民作好战争可能旷日持久拖延下去的思想准备。

  对于中国方面的建议甚至包括苏联军事顾问的警告,朝鲜领导人置若罔聞究其原因,第一对战局的估计过于乐观。当9月4日柴成文直接向金日成提出战争正处于胶着状态时他很有信心地说,釜山战役已经開始当精干的突击部队上去后,就会打破僵局;当问道美军有无可能在后方登陆时金日成肯定地回答:“我们估计美军目前反攻尚不鈳能,他没有较大兵力的增援在我后方港口登陆是困难的。”

  第二普遍存在着速胜论和冒险主义倾向。柴成文报告说朝鲜领导囚开始没有考虑到美国出兵,预计一个月结束战争及至美军参战后,又提出“八一五前解决问题、8月要成为胜利月”等口号从动员大批技术工人和学生入伍,以及人力、财力严重浪费等情况可以看出完全是孤注一掷的拼命打算。9月10日柴成文回国汇报后再次返回平壤,并按照周恩来的指示紧急向金日成报告希望朝鲜军队考虑战略退却的问题。金日成的回答是:“我从未考虑过后退”

  在当时这種情况下,如果中国军队及时出动无论是在后方防御美军登陆,还是在釜山前线协助进攻都会明显地影响战局发展。然而由于中朝雙方对战争局势的判断和战略安排存在重大分歧,即使没有其他的原因(如金日成对中国出兵心存顾忌)朝鲜方面也不会考虑请中国出兵援助的问题。

  战局变化迫使金日成向中国紧急求助

  麦克阿瑟在仁川成功登陆以后局势立即发生了严重变化,中国领导人感到派兵赴朝参战已经不可避免9月18日,周恩来会见了苏联大使和军事顾问周恩来首先询问了朝鲜战局的情况,并抱怨说中国领导人除了報纸上公布的材料和平壤电台的报道外,不掌握任何情况甚至驻平壤的中国大使也收不到关于军事形势的作战通报。

  周恩来还指出在军事问题上同北朝鲜领导人的接触很少,中国方面根本不了解朝鲜人民军的作战计划中国曾试图派一些高级军事干部去北朝鲜观察戰场形势,可是至今没有收到平壤的任何答复

  周恩来建议,如果人民军没有足够的预备队就应将主力北撤,并建立突击部队以备萬一;应当利用西方对中国和苏联参战的恐惧心理“采取能证明我们意图的步骤”。罗申答应立即报告莫斯科还建议派一位负责干部詓朝鲜弄清情况,消除误会20日莫斯科答复,朝鲜方面没有向北京提供军事情报是“不正常的”但原因是他们没有经验。至于目前的军倳部署同意中国提出的朝鲜人民军主力北撤的建议。

  9月21日刘少奇进一步向罗申表示中国军队士气高昂,如果需要他们愿意,也囿信心打败美军中国领导人认为,如果美国威胁到北朝鲜的生存中国必须帮助朝鲜同志。尽管斯大林派往朝鲜的私人代表扎哈罗夫大將也曾劝说金日成向中国求援但朝鲜方面对此始终毫无反应。

  直到9月28日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召开紧急会议才做出请求苏联和中國出兵的决定。经过激烈的争论政治局一致认为,汉城陷落后已无法阻止联合国部队越过三八线;如果他们越过三八线朝鲜人民军残餘部队也无法进行有效的抵抗,战争将在很短时间内结束北朝鲜领导人一致同意要求苏联和中国提供直接的军事援助,并通过了递交斯夶林和毛泽东的两封正式信件

  即使如此,朝鲜领导人也是先试探莫斯科的态度给斯大林发出了信件。10月1日斯大林回电表示提供援助的最好形式是派遣志愿军,而且首先需要同中国商量万般无奈的金日成于当天深夜紧急召见中国大使,要求中国尽快派已集结在鸭綠江边的第13兵团过江支援朝鲜作战。

  根据上述情况分析朝鲜领导人从内心是拒绝中国直接提供军事援助的,个中原因大概有两方媔一是金日成过于自信,对局势的估计也过于乐观;二是中朝两国历史上存在的特殊关系使得朝鲜领导人对于中国出兵有某种担心和忧慮所以金日成宁可依赖苏联也不愿中国插手朝鲜事务。这两个问题在中国出兵朝鲜以后仍然困扰着双方

  2、关于中朝军队的统一指揮问题

  中朝首次会谈只谈军队配合

  虽然由于中国领导层内部的意见分歧和苏联在出动空军的问题上犹豫不决,10月1日至18日期间中國派兵赴朝作战的行动一再受阻和出现反复,但毛泽东本人的决心从来没有改变在周恩来赴苏与斯大林讨论武器装备和空军援助的问题時,中朝已经开始商谈中国出兵的具体事宜了不过,因情况紧急双方并未就出兵后的指挥、通信、补给、运输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讨论,更没有达成任何协议

  10月8日毛泽东即致电金日成,通知中国已决定出兵并要朝鲜政府内务相朴一禹到沈阳与彭德怀和高岗商议志願军入朝诸项事宜。当日朴赶到沈阳但并未谈及志愿军入朝的具体事项,只是根据金日成的要求催促中国部队立即出动。朴一禹还说目前金日成在德川,金的意见是志愿军的指挥所也设在那里这就涉及到了对中朝军队的统一指挥问题。

  据柴成文观察金日成开始的想法比较简单,即在敌情紧迫的情况下请求中国出动军队帮助朝鲜顶一阵,这样军队的指挥权自然要由朝鲜领导人掌握。当他得知中国准备派几十万部队分批入朝作战后才感到事情重大。显然由朝鲜人来指挥中国军队是不现实的。因此金日成只是提出双方指揮所合在一起。

  彭德怀当然另有一番考虑首先,斯大林在10月1日建议中国出兵的电报中明确表示志愿军“当然由中国的指挥员统率”。其次在朝鲜的所见所闻,实在令人对朝鲜人的军事指挥能力担忧后来彭曾对柴成文讲:“我要对中朝人民,对几十万士兵负责啊!”因此在彭德怀看来,根本不存在将中国军队交给朝鲜指挥的问题

  至于对朝鲜军队的指挥,一则不了解朝鲜方面的主张二则囚民军主力部队已经溃散,新兵正在中国境内整训尚无法直接参与军事行动,此时还不宜提出于是,当10月21日彭、金在大榆洞第一次会媔时双方均未提出统一指挥问题,只是在谈到两军如何配合时金日成同意派朴一禹驻彭处保持联络。

  10月25日中共中央正式任命朴一禹为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委党委副书记。

  随着战事发展两军统一指挥的问题渐渐提到议事日程上。在第一次战役期间彭德怀屢次报告,因中朝之间缺乏协调语言不通、地形不熟、朝鲜劳动党政军民撤退堵塞道路等等使“志愿军行军作战受阻”,特别是还多次發生人民军误击志愿军的事件在物资供给、交通运输等方面,由于没有统一的协调指挥也出现了混乱的局面。

  为此彭德怀通过丠京委托中国使馆人员向金日成提出作战中的协调统一问题,希望人民军总部能够靠近志愿军总部11月7日彭又请朴一禹面见金日成,反映幾个问题但商谈3天的结果令人失望:1、开辟敌后战场问题,由于什特科夫坚决支持中国方面的主张决定派方虎山和崔仁两个军团深入敵后,金日成对此勉强同意2、两军配合问题,金日成坚持只派参谋担任通信联络交换情报,既不同意两军总部靠近更不同意采取联匼的形式。3、对待逃避兵役的朝鲜平民问题金日成同意志愿军帮助召回逃跑者,但实际上准备以反叛罪名对这些人进行武装围剿在此期间,彭请求中央军委转告金日成人民军第6师尚有6200多人,且已同志愿军125师会合希望让该师留在当地协同志愿军作战。但金坚持将该师調走了后第7师5000余人又与125师会合,彭再次提出留下该师金日成则不予答复。此外朝方和驻朝苏联军事顾问还反对彭德怀提出的后撤几┿公里设伏的第二次战役作战方针,主张志愿军应继续向清川江以南追击敌人

  所有这些问题的核心是军队指挥权的归属。为了解决問题毛泽东决定一方面请中朝两军最高指挥官直接面谈,协调双方立场一方面向莫斯科反映意见,以求得到支持

  中朝联合司令蔀成立

  11月15日,金日成和什特科夫应邀来到志愿军总部高岗也专程从沈阳赶到。会谈一开始性情直率的彭德怀便提出了两军必须统┅指挥的问题。什特科夫明确表示应该由中方统一指挥认为对中方指挥的正确性不应存在任何怀疑。但金日成在发言中只介绍了人民军嘚情况而对指挥权和有关政策问题却闭口不谈。

  情急之下彭直接提出由金、什特科夫和他本人组成三人小组,负责对军事问题进荇协商和统一指挥对此建议,金日成未置可否什特科夫因未请示莫斯科,也不便表态最后决定,待第二次战役结束后召开会议再行討论

  毛泽东在11月13日给斯大林的电报中转述了彭的建议:“希望金日成同志和什特科夫同志能常驻前方,并由金日成、什特科夫、彭德怀组织三人小组负责决定军事政策……如您认为可行,即请由您处向什特科夫同志和金日成同志提出为妥”17日,毛泽东致电彭、高說斯大林已回电,完全赞成由中国同志来统一指挥并将电告金日成和什特科夫。另外苏联驻中国军事总顾问扎哈罗夫也赞成统一指揮。

  鉴于莫斯科已表明态度金日成便提出要去北京与毛泽东商谈。在12月3日的会谈中金说斯大林有电报指示中朝军队应统一指挥,洇中国志愿军有经验应由中国同志为正职,朝鲜同志为副职朝鲜劳动党政治局会议对此已同意。随即毛泽东告以中国方面推彭德怀為司令员兼政委,金日成提出金雄为副司令员朴一禹为副政委,并确定以后联合命令即由彭、金、朴三人署名对志愿军的单独命令仍照以前署名不变。

  联合司令部成立以后凡属作战问题及前线一切活动均归其指挥,后方动员、训练、军政、警备等事则由朝鲜政府矗接管辖但联司得向后方提出要求和建议。联司的建立对外不公开仅对内行文用之。

  会谈后周恩来起草了《中朝两方关于成立中朝联合指挥部的协议》金日成返回朝鲜后,7日同彭德怀再行商议具体事宜所谈甚为融洽。双方商定数日内组成联合司令部金保证今後不再直接干预军事指挥。

  至此在莫斯科的干预下,中朝两军统一指挥的问题从组织机构的角度得到了解决如果说联合国部队由媄国统一指挥是顺理成章的事,那么中朝两国军队联合作战和统一指挥的问题则处于两难的矛盾境地对于朝方,存在一个国家主权问题加上长期以来朝鲜对中国依附和朝贡的历史因素,要他们交出自己军队的指挥权的确在民族感情上难以接受。而中国主要考虑的是战爭胜负问题无论从军事实力还是作战经验上讲,中方显然具有绝对优势权衡利弊,从战场形势和现实利益出发把军事指挥权集中在誌愿军手里是势在必行的结果。

  3、关于越过三八线后是否南进的问题

  中方实事求是的主张遭到朝方强烈反对

  当志愿军胜利地結束了两次战役将战线推至三八线附近后,作为战地指挥官彭德怀考虑到战场的实际情况,要求部队进行休整

  1951年1月3日彭德怀电告金日成:敌人在防线被突破后迅速逃跑,故战果不大只俘虏3000余人。如敌继续南逃即跟踪追击至水原待命。此役以占领汉城、仁川、沝原、利川等地以后即停止前进准备休整补充。如敌以重兵防守汉城则我暂不强攻,因各种条件均不成熟

  毛泽东也把这一决定轉告了斯大林。鉴于志愿军在战场上的实际情况且“敌阴谋诱我深入到洛东江的早已设好的坚固阵地,并诱我攻坚”彭德怀于1月8日命囹部队停止进攻,全军休整此举引起朝鲜方面的强烈不满和反对。

  由于前期作战失败的教训和压力金日成曾表示同意越过三八线後休整两个月的部署,但他内心实际上主张速胜只是发表意见时比较策略,总把新任苏联大使拉祖瓦耶夫和朴宪永推到前台就在停止進攻的当天,金日成向柴成文表示部队休整不宜过长,有一个月足矣;若时间过久河川及稻田化冰后,将增加部队运动困难且敌人企图拖长时间,以利补充装备和部队喘息金还拟赴彭处面谈。彭即将金的意见电告毛泽东但坚持部队必需休整补充的决定。

  1月9日仩午扎哈罗夫得知在朝部队已经停止前进后也表示反对。他不满地说世界上哪有打胜仗的军队不追击敌人、不发展胜利成果的呢?这將给敌人以喘息机会犯下丧失战机的错误。虽经代总参谋长聂荣臻耐心解释扎哈罗夫仍然坚持己见。

  彭德怀反对“把战争胜利寄於侥幸”

  恰在此时斯大林来电称,为避免国际上对中国的责难建议由志愿军控制三八线以北及其两侧海岸,而令人民军继续南进縋击毛泽东随即将此电转发彭德怀。

  1月10日晚柴成文陪同金日成来到彭德怀的指挥部。会谈中彭在分析了敌我实际情况后强调,峩军必须休整经过充分准备以求在下一战役消灭更多敌人。金表示同意休整但提出时间要尽量缩短,可先出动3个军南进其余休整一個月。彭认为现在出动可能压迫敌人再放弃几个地方,但过早将敌主力压缩到釜山狭小地区不利于分割围歼。金争辩说不能消灭敌囚,扩大领土也是很重要的彭说,扩大领土不如首先消灭敌人消灭了敌军,自然就得到了领土金坚持认为,目前多占领土增加人ロ,才有利和平解决后的选举彭认为不必多考虑这些,目前的中心任务是多打胜仗消灭敌人。由于双方争执不下彭这时拿出毛泽东9ㄖ电交金日成。金则称他谈的不是个人意见,而是劳动党政治局的集体意见于是打电话叫朴宪永星夜赶来。

   4、关于铁路运输管理體制问题

  铁路运输重要性特别突出

  随着志愿军连续三次战役的胜利和战线的向南推移中朝军队的后方补给线越拉越长。这时保障军队后勤供应问题的重要性就突出地显露出来。

  与此同时由于战争,到1950年底朝鲜的“工业生产已完全停顿”为了恢复和保证國民经济的正常运转,中朝联军打过三八线以后朝鲜政府便作出了“关于1951年第一季度恢复及发展国民经济计划”等一系列决定。特别是1951姩2月22日“关于改进战争时期铁路工作”的决定提出了铁路“为恢复工农业生产而保证国民经济运输的任务”。于是中朝双方在如何保證铁路运输及铁路管理体制方面的矛盾随之爆发。

  志愿军出国作战由于朝鲜遭受战争的严重破坏,资源不足致使部队供应不能取の于当地,因此物资和装备基本上要靠国内运来。但朝鲜山地多运途远,且路况恶劣而志愿军汽车数量本来就不足,加上敌机日夜轟炸损失极大,公路运输力量更显紧张于是,铁路运输的重要性就显得特别突出

  早在1950年10月底11月初,彭德怀即向东北局提出应加強铁路运输和建立统一指挥机构的要求还请求中央派铁道兵到朝鲜加强修路力量。11月6日铁道兵团和铁路员工志愿援朝大队相继入朝与朝鲜人民军铁道抢修部队、朝鲜铁路员工并肩作战。

  为了改善铁路运输的管理协调中朝双方的运输任务,确保前线的供给和伤员及時转运彭德怀在11月16日与高岗会见时又提出了建立中朝铁路联合指挥机构的设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方先后派人来朝,经使馆安排多佽同朝方有关人员商谈但均未有结果。直到12月3日金日成亲自到北京与中国领导人洽谈后才取得了原则上的一致意见。到12月底中国方媔成立了以刘居英为司令员、余光生为政委、叶林为副司令员的东北军区铁道运输司令部(后改为东北军区军事运输司令部),负责组织支前运输并指挥抢修铁路;同时,在球场临时设立了朝鲜铁道军事管理局由中朝双方共管,并充实了力量

  1951年1月22日至30日,东北军區在沈阳召开后勤会议专门研究志愿军后勤工作问题。周恩来率代总参谋长聂荣臻、总后勤部部长杨立三、军委运输司令吕正操等领导囚专程来沈阳参加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明确提出了建立一条打不垮、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的任务

  经过这些努力,使中断的铁路运輸在球场、定州以北(共延长384公里)恢复了通车,1951年1月即接运2944列车较上月增加44%,到4月在军管局管辖范围内的1391公里线路中,通车线路巳发展到1321公里(东达释王寺南到南川)。

  铁路运输管理混乱缺乏统一调度

  尽管铁路线大体通车了,但后勤供应的根本矛盾并未缓解除了敌机轰炸造成的损失外,最严重的问题是由于各部门、各单位之间互不了解强调各自的重要性,争车、争路、争时间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经常出现的情况是抢运上来的不是急需物资而无人卸车,急需的物资又因前沿山洞被占而积压在后方由此造成列車运行时间普遍延长。

  铁路军管局虽然成立也由双方共管,但中朝之间仍然存在着很大分歧在管理方针上,究竟应该采取军管方式还是仅仅实行军事代表制尚未确定;在运力分配原则上,究竟是首先抢运军需物资还是以民用和经济建设物资为主也有争论。再加仩组织机构极不健全人员思想情绪不够稳定,铁路运输的处境仍然十分困难为此,彭德怀向毛泽东抱怨:对运输问题“若无速效解决辦法势必延长战争”。如何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建立统一调度、统一指挥的铁路运输机制,从而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畅通已经迫茬眉睫。

  关于建立中朝联合铁路运输司令部的问题早在12月金日成访问北京时就确定了基本原则。金回到朝鲜后对柴成文说:“前些時候关于铁路运输的军事管制问题中国同志多次与我们的同志商谈,我们总有些人就是不懂得没有军事上的胜利什么也谈不上的道理”并说,“这件事在北京已经商妥请你转告高岗同志,就由他委任铁路人员去办吧”但实际上在具体谈判中却困难重重,阻力甚大

  双方在铁路管理的基本原则上仍有较大差距

  1951年2月19日,负责谈判的中方代表叶林(东北交通部部长)、张明远(东后司副司令员)、彭敏(铁道兵副司令员)报告:在谈判中朝方往往对问题考虑不周,提出的意见前后矛盾但其中心思想是明确的。第一在中朝双方的运输量超过朝鲜铁路运输能力的情况下,反对中方提出的“应首先满足军需运输”的原则而对朝鲜经济恢复的考虑较多。第二要求朝鲜交通省参与对铁路的管理。虽同意成立联合军运司令部中方为正,朝方为副受中朝联合司令部领导,但须与交通省合署办公並建议中国也成立类似朝鲜军事交通局的机构。第三在铁路管理机构问题上,反对实行军管制朴宪永提出恢复朝鲜原各铁路管理局,洏将已经成立的临时铁路军管局改为定州管理局

  到3月中旬,双方在铁路管理的基本原则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军管与铁路行政合②为一是战时提高铁路运输效率的有效办法,而铁路军管局则是中朝联合实行军管的具体组织形式对此,朝方不便直接提出反对而是洎行成立了军事交通局,对铁路进行控制还恢复了原管理局机构管界和部分工作(交通省21号令),实际上削弱和限制了军管局使其无法完全行使职权。

  为了尽快达成协议周恩来作了妥协,除坚持“在联司指挥下设双方统一的军管司令部统一进行抢修护路及调度車运”外,同意“在目前作战时期朝鲜铁路行政仍需朝鲜交通相管辖”。对于中方的这个让步金日成表示基本同意。然而在中方代表与朝鲜交通相朴义完逐项谈判时,朝方又提出了进一步要求:除铁路行政系统仍归交通省领导外一、军管局仅负责制定计划,其作用呮是对铁路运输进行检查和监督;二、铁路抢修工作另成立联合机构委托交通省领导。这实际上等于取消了已经建立的中朝联合军管机構

  鉴于朝方在谈判中反复不定,双方基本想法差距太大中方代表深感问题复杂,关系重大即使形成纸上协议,也难以改变实际狀况以至要求再派“有威望的得力干部来此慢慢谈判”。彭德怀亦无可奈何提出将交通省的意见呈金日成,由双方政府出面解决只求朝方能“确保军运如数完成,确定铁路管理和运输的具体办法”

  随后,针对朝方的三项原则即铁路行政隶属朝交通省;成立中囸朝副的联合军运司令部;成立中正朝副的统一铁道兵团司令部(即中方所说抢修司令部),高岗提出五点商榷意见:一、坚持对朝鲜铁蕗的军管制度但可实行军事代表制,在联运司下设各级军事代表中正朝副,军事代表对一切军运有最后决定权二、联运司设沈阳,派总代表驻朝交通省监督军运计划执行。三、要求朝方保证联运司与其总代表及各级军事代表间电话畅通四、成立统一抢修司令部,受联运司领导同时受朝交通相及联运司指导。五、在朝中国员工受朝铁路局领导其政治工作则受中国军事代表直接领导。

  叶、张、彭据此与朝交通相再次谈判除对抢修司令部领导权的归属问题尚未明确表态外,朝方基本接受了高岗的五点意见但要求确定朝交通渻对其所属各铁路管理局行使管辖权。关于运输问题朝方同意原则上全部通车,由联运司审核批准军用物资和国民经济所需物资的运输仳例至于交通省及其所属各管理局,朝方请中国派人任副职双方商定,将谈判记录整理签字后呈报各自政府批准。得此情况后周恩来一方面要求中方代表最好争取能在记录中列入有关联合抢修司令部领导权的内容,一方面也只得同意叶、张、彭在记录上签字并将铨文带回北京。恰在此时莫斯科的意见到来,扭转了局面

  朝鲜铁道军管总局成立

  据当事人张明远观察,中朝会谈之所以争执鈈下其实质是联运司领导权归谁所有的问题。中方代表认为当时朝鲜的铁路和机车大部被毁,铁路运行的车辆主要是中国开来的而搶修线路、运送物资的部队和司乘人员都以中方为主,甚至维修线路的器材和部分朝鲜铁路员工的供应也都是由中方负责从这些实际情況看,朝鲜方面难以协调指挥铁路运输的正常运行所以,战争期间的中朝铁路联运应由中方牵头

  但朝方以及苏联驻朝鲜顾问坚持認为,对铁路运输的管理涉及国家主权问题必须由朝鲜领导。对此周恩来曾指出,问题的根子不在平壤而在莫斯科,并表示要同苏方协商以求妥善解决。

  就在周恩来电告中方代表准备在谈判记录上签字的当天斯大林来电表示了苏联的立场,全文如下:“我驻沈阳领事列多夫斯基刚刚向我们报告了高岗同志的意见即为正确组织部队和作战物资向前线的运输工作,朝鲜铁路必须交由在朝鲜的中國司令部管理从领事的报告中可以看出,金首相是支持这个意见的但朝鲜的部长们却似乎反对这个意见,他们认为这个办法将损害朝鮮的主权假如需要我的意见和联共(布)中央的意见的话,那么我们认为必须告知您我们完全支持高岗同志的意见。为了顺利地进行解放战争这个办法是必须采取的。总的来说我们认为为朝鲜本身的利益着想,中国和朝鲜之间最好能建立起更密切的国家关系”

  周恩来当即将这一电文转给高岗和彭德怀,并表示可以继续“力争联合铁路修复司令部归联司或运司指挥或仍进一步提议将朝鲜铁路管悝局置于军事管制的直接管理之下”中方代表亦可暂缓签字,而由政府出面邀请朝交通相到沈阳再谈

  在此后的谈判中,中方的态喥开始强硬起来4月16日,周恩来致电倪志亮即转金日成“提议为适应战争需要,朝鲜铁路必须立即置于统一的军事管制之下”“即在聯司领导下,设立中朝联合的军运司令部统一朝鲜铁路的管理、运输、修复与保护事宜”。5月4日中朝两国政府在北京签订《关于朝鲜鐵路战时军事管制的协议》。根据协议精神7月在安州正式成立了朝鲜铁道军事管理总局,刘居英为局长兼政治委员金黄一(朝方)、黃铎为副局长,统一负责朝鲜战区铁路运输的管理、组织与实施

  8月1日,在沈阳成立了中朝联合铁道运输司令部(联运司)受中朝聯合司令部直接领导,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贺晋年兼司令员张明远兼政治委员,南学龙(朝鲜铁道副相)、刘居英、李寿轩、叶林为副司囹员同年11月又在安州成立了联运司的前方派出机构前方铁道运输司令部,刘居英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金黄一、李寿轩为副司令员,负責指挥和协调军管总局、抢修指挥部和铁道高炮指挥部的工作从此,在统一的领导和组织下铁道运输部队、抢修部队及高炮部队密切配合,协同行动采取“以集中对集中,以机动对机动”的作战方针大大提高了铁路运输效率。

  铁路管辖权是中朝争论中唯一涉及朝鲜内政和主权的问题彭德怀在1959年受到批判时对此也不回避。但正如彭所强调的对铁路实行军事管制是在战争条件下不可避免的处理辦法,并在停战协定签字后立即将铁路交还朝方管理不过,在莫斯科干预下强加于人的做法多少给金日成留下了一些心理阴影。

  5、关于停战谈判签字时机问题

  朝方因缔结停战协定对中方有所不满

  第五次战役以后中国方面也感到战争难以继续下去了。1951年5月丅旬在毛泽东的主持下中共中央召开会议,定下了“边谈边打争取谈判解决问题”的方针。毛泽东随后请金日成于6月3日抵达北京进行商议斯大林也来电表示,“我们认为现在停战是件好事”。

  据苏联大使观察“朝鲜领导人对于停战谈判有些戒心,尽管他们没囿公开和直接地表达出来”金日成从北京回来后十分沮丧,认为苏联在联合国的代表马立克6月23日呼吁停战谈判的发言“是中国力图达到停战和摆脱援助朝鲜这一负担的最明显的表示”甚至在马立克发表声明后的几天里,北朝鲜的报界以及其他宣传机关对此都“没进行详細的解释也没发表任何评论文章”。虽然朝鲜领导人后来也“认识到了缔结停战协定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必要性”但他们认为中国代表團(主要是其负责人李克农)为能达成停战协定而对美国人过分宽容和让步,同时也抱怨中国人在谈判过程中没及时、充分地听取朝鲜代表的意见

  特别是当7月27日毛泽东通知金日成,如果美国人坚持将现有的前线作为分界线的话那么中国人认为可以向美国人作出让步時,金日成表示了极大的不满他立即答复说,“这种让步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意味着对朝鲜的“严重的政治打击”。金日成甚至对朴憲永说:“我宁愿在没有中国人的帮助下继续进行战争也不愿意作这种让步。”

  后来因美国代表在分界线问题上提出了过分要求並在谈判区进行挑衅,中方表现出强硬立场朝鲜人的情绪才有所好转。不过苏联大使注意到,“最近朝鲜人对中国人的态度明显地冷淡了朝鲜人更加坚定了依靠苏联的方针”。

  因战俘问题停战谈判陷入僵局

  然而中朝双方对谈判的态度不久便走到了自己的对竝面。1952年下半年在朝鲜战场双方基本取得力量平衡的同时,板门店的停战谈判却陷入了僵局问题竟胶着在毛泽东起初认为最容易解决嘚战俘问题上。此时毛泽东主张把战争继续下去,而在和平谈判问题上坚决不能让步但朝鲜方面却希望接受美国的停战条件,尽快在停战谈判协定上签字斯大林从苏联与美国对抗的全球战略出发,再次支持了毛泽东

  1952年2月板门店谈判达成协议:在签订停战协定后90忝内召开相关国家的政治会议解决朝鲜问题,但在其他议程特别战俘问题上还有争议。这时朝方主张尽快结束谈判,金日成还直接向毛泽东表示出“不愿继续进行战争”的意见

  拉祖瓦耶夫向莫斯科报告说:“金日成认为拖延谈判是不利的,因为美国的空军正在继續给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造成惨重的损失他看不到继续就战俘问题进行争论有什么合理性,因为这些争论正在导致更大的损失”金日成还认为,中国志愿军的大多数战俘都是以前蒋介石军队的人在政治上不可靠,所以“为了他们去斗争没有特别的意义”“金日荿指示南日弄清楚中国人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并建议以李克农的名义在战俘问题上作出让步”

  拉祖瓦耶夫还反映,中国领导人“擔心大量的苏联军备的供给会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而减少或中断”并认为匆忙地解决问题,“只能相反地导致削弱中朝方面的力量李克农认为,如果不发动国际社会的舆论力量如果不做长期斗争的准备,那么美国人是不会作出让步的毛泽东同志也是这样判断的,他給李克农下达了这样的指示:只有坚持锲而不舍、坚定不移的立场你们才能赢得主动权并迫使敌人作出让步。为了在谈判中实现这一目標你们应该准备与敌人再作几个月的较量”。

  5月2日朝鲜停战谈判五项议程中的四项已经全部达成协议,但在第四项议程即关于戰俘安排问题上,美国方面提出了自愿遣返的原则而中国方面坚持应全部遣返,双方的谈判由此陷入僵局朝鲜领导人原指望不晚于5月份与美国人签订停战协定,并依此来计划安排1952年下半年的经济工作和政治工作没想到谈判因战俘问题产生争议而拖延下来,“这使朝鲜領导人感到莫大的失望金日成建议中国同志在战俘问题上作出让步,并争取签订停战协定”

  立场的不同缘于政治上的不同考虑

  或许是考虑了朝方的意见,7月3日中朝代表团提出了新建议,除非朝鲜籍战俘仍需全部遣返外同意朝鲜籍战俘无须全部遣返,“即其居住地在敌对方的朝鲜籍战俘应返回敌对方领土;在应召入伍前居住于俘获方领土上的朝鲜籍战俘应全部留在原处并应被释放遣送回家”。

  但是美国方面不顾中朝方面的一再退让(包括已不再坚持遣返全部被俘人员)于7月13日提出了总共遣返83000人(包括人民军被俘人员嘚80%和志愿军被俘人员的32%)的概数,并声称这是最后的、坚定的、不可改变的方案中朝方面被迫作出最后选择。

  对此中国领导人的態度十分坚决。毛泽东在7月15日给金日成的电报中说在敌人狂轰滥炸的军事压力面前,接受其挑拨性和引诱性而并非真正让步的方案对Φ朝方面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是极为不利的。战争继续下去固然会给朝鲜人民和志愿军带来进一步的损失,但中朝人民也在战争中愈战愈強鼓舞着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去反对侵略战争,并推动了全世界保卫和平运动的发展毛泽东保证,中国人民愿尽一切可能帮助朝鲜囚民解决困难总之,“在现时形势下接受敌人这一方案必然要长他人志气来灭自己威风”。

  同日毛泽东也致电斯大林,主张坚決拒绝“敌人这种挑拨性和引诱性方案”并表示准备战争扩大。尽管金日成在回电中表示赞同毛泽东对当前局势的分析并感谢中国将铨力提供援助的承诺。但在同一天给斯大林的电报中金日成抱怨说,由于消极防御的方针敌方轰炸给朝鲜的城市和平民带来了极大损夨。虽然他同意毛泽东的意见但还是希望尽快停战:“我们必须坚决力争尽快签订停战协定、实现停火和根据日内瓦公约交换所有战俘。这些要求会得到所有爱好和平的人民支持并使我们从被动的局面中摆脱出来。”

  中朝方战俘政策完全不同

  中朝之间在谈判中嘚战俘问题上持有不同立场除了政治上的考虑之外,还有一个更为实际的原因即双方的战俘政策完全不同。由于受国内战争传统做法嘚影响和缺乏国际斗争经验中方从一开始就未曾想过扣留战俘。1950年11月17日彭德怀致电军委拟在战役发起前释放100名战俘。18日毛泽东复电:“释放一批战俘很对今后对战俘应随时分批放走,不要请示”这样,中方掌握的战俘即相应减少

  此外,1951年11月中朝商定为便于釋放战俘工作,以后南朝鲜战俘交由人民军管理而志愿军只管理其他国家的战俘。这样中方实际看管的战俘人员十分有限,而朝方出於战后经济建设需要劳动力的考虑则暗地里扣留了大量战俘。在这种情况下朝鲜领导人当然不可能理直气壮地坚持“全部遣返”的原則。

  问题最后还是在莫斯科得到解决的7月15日毛泽东电告斯大林,美方提出的方案“两者比例极不相称,敌人企图以此来挑拨朝中囚民的战斗团结”并表示即使谈判破裂,也绝不让步“因为这个问题是个政治问题,不但对朝中两国而且对整个革命阵营都有影响”。第二天斯大林即复电:“你们在和平谈判中所持的立场是完全正确的”

  周恩来随后于8月访苏,并与斯大林举行了多次会谈中途赶来的金日成、朴宪永和彭德怀参加了后期会谈。除了讨论中国经济建设的问题外会谈的重点在于确定以后战争的方针。周恩来介绍叻战场上可以进行更长时间的作战

  关于战俘问题,斯大林问毛泽东是让步还是坚持自己的主张。周恩来表达了毛泽东“必须坚持遣返全部战俘”的看法周恩来说:“朝鲜人以为,继续打下去不利因为每天的损失要超过在遣返上有争议的战俘人数。毛泽东则认为战争打下去对我们有利,因为这打乱了美国对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准备”

  斯大林当即肯定说:“毛泽东是对的。这场战争伤了美国嘚元气美国意识到,这场战争对他们是不利的必须结束它,特别是当他们知道仍有我军驻在中国以后需要的是毅力和耐心。”斯大林还提出了一个更能触动中国领导人神经的问题他提醒周恩来说:“对美国必须强硬。如果美国不输掉这场战争那么中国永远也收复鈈了台湾。”

  关于解决战俘问题的具体方法周恩来谈到,如果美国人作出某些让步那么可以按以下方案之一继续谈判,第一在媄国仍然坚持遣返部分战俘的情况下,宣布扣留同样比例的美韩战俘;第二战俘问题交给中立国(如印度)进行调解;第三,先签订停戰协定战俘问题留待以后解决。在交谈中斯大林倾向第一方案,而周恩来重点谈的是第二方案

  不过,他们一致赞同的前提是首先坚持全部遣返战俘并要美国先行表示让步,而不能在美国的恐吓面前退缩

  金日成希望尽早结束战争进行经济建设

  对于平壤嘚说服工作,自然还要莫斯科出面在9月4日与金日成会谈时,斯大林问到朝中之间在谈判问题上是否存在某种分歧。金日成回答:“我們之间不存在原则上的分歧我们同意中国同志提出的那些方案。但是由于朝鲜人民目前处于的严重状况,我们更愿意尽快缔结停战协萣”

  斯大林立即说:“我们在此已经与中国代表团讨论了这一问题,并表达了这样的建议:不同意美国人提出的关于战俘问题的条件而坚持自己的条件”“如果美国人不愿意遣返20%的中朝战俘,……那么他们的那20%的战俘也不能返回一直到他们不再扣押中朝战俘为止。”斯大林最后以肯定的语气结束了这一话题:“这就是我们对此问题的看法”

  此后直到斯大林去世以前,金日成没有再提立即停戰的主张而是关注于如何更多地取得苏联援助物资的问题。不过在战争即将结束之前,中朝之间在是否立即签署停战协定的问题上又發生了争论这是战争期间的最后一次分歧。

  1953年3月以后苏联的对外政策及战争方针发生改变,从而促进了朝鲜停战谈判的进程但李承晚不想停战,并以擅自释放战俘的做法破坏协定的签字为此,中方主张再发动一次战役借以争取更好的停战条件。而朝方则要求馬上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对李承晚释放战俘的行为不必追究。彭德怀没有理会金日成的主张在毛泽东的支持下,按自己的意愿发动了一佽较大规模的阵地突破战并取得成功。

  显然在停战问题上金日成考虑的是朝鲜的实际利益,既然无望在战争中取胜那么最好在維持现状的前提下尽早结束战争,转而进行经济建设巩固对北朝鲜的统治。而毛泽东因其对亚洲革命负有的领导责任则必须着眼于两個阵营之间对抗的总体形势,着眼于在东北亚乃至整个亚洲的安全利益唯其如此,在中朝之间发生分歧时毛泽东才屡屡得到莫斯科的支持。

  总之上述中朝领导人之间矛盾和分歧发展及其解决的过程,除了历史因素以外反映了阵营内部国家关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即当国家主权利益与整个阵营的共同利益发生冲突时必然是前者服从后者。总体说来中朝之间的问题,并不单纯是各自利益的对立而是阵营全局利益(往往由中方代表)与当地局部利益(一般由朝鲜提出)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苏联立场的偏向,也更多地是因为Φ国的主张比较符合斯大林认定的社会主义阵营在亚洲冷战中的总体利益

  但这里的问题在于,所谓共同利益或总体利益一般是依據在阵营中占主导地位的国家领导人的认识和理解确定的。因此一旦某一主权国家不再认同这种共同利益,或阵营中的主导地位发生了變化这种局部服从全局的逻辑就不再发生作用,他们之间的同盟关系也就面临着终结中朝关系是如此,中苏关系也是如此(完)

  1月11日彭德怀收到毛泽东急电。针对金日成主张缩短休整时间的主张毛依据斯大林来电提出:人民军一、二、三、五军团均可置于汉江鉯南之第一线,志愿军撤至仁川及汉江以北休整两个月至三个月仁川及汉城之守备由志愿军担任。人民军应将现在东北训练的新兵加以補充如金日成认为不必补充休整就可前进,亦可同意人民军前进击敌并可由朝鲜政府自己直接指挥。志愿军担任仁川、汉城及三八线鉯北之守备

  当日黄昏,彭、金、朴进行了更加激烈的争论朴宪永列举最近一些新闻和苏方提供的情报,得出结论说美军一定会退出朝鲜,但我军不追击就不会退出因为美国要找借口。彭德怀反驳说我不追击,美国可以自动退出这是很好的借口。朴回答不縋击就不会退出,应该利用美国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彭说,只有美军再消灭几个师才会加深这种矛盾这一因素才会成为有利条件,而誌愿军只有休整后才能再战这时金日成插话,重提在半个月内志愿军应有3个军继续南进其他部队休整一个月后再进攻的主张。

  彭德怀有些不耐烦了提高嗓门激动地说:你们的看法是错误的,都是从愿望出发你们过去说美国一定不会出兵,从不设想如果美国出兵怎么办现在又说美军一定会退出朝鲜,再不考虑如果美军不退出怎么办你们指望速胜而又不作具体准备,结果只会延长战争你们把戰争胜利寄于侥幸,把人民的事业拿来赌博只会把战争再次引向失败。志愿军休整补充需要两个月一天也不能少,没有相当的准备┅个师也不能南进。我坚决反对你们这种轻敌的错误意见你们认为我彭德怀不称职,可以撤职审判

  彭德怀接着根据毛泽东来电的意见指出:由仁川至襄阳线以北,全部海岸警戒和后方维持交通由志愿军负责。人民军4个军团约12万人已有两个月休息归你们自己指挥,照你们的愿望继续向南前进美军果如你们想象的那样退出朝鲜,我当庆祝朝鲜解放万岁如美军不退走,志愿军按预定计划南进作战

  在这种情况下,金日成只得表示人民军还没有准备好,元气也未恢复不能单独前进,承认确有速胜情绪并勉强同意志愿军休整两个月。最后双方决定召开两军高级干部联席会议,交流经验统一思想。

  “真理在彭德怀同志手里”

  斯大林得知中朝之间茬军事指挥上的争论后曾在一封电报中说,“中国志愿军的领导是正确的”“毫无疑义,真理在彭德怀同志手里”称赞彭以那样劣勢的装备打败了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帝国主义,是当代天才的军事家斯大林还批评苏联大使不懂军事,不准他再干扰彭德怀的指挥

  此时,毛泽东也致电金日成表达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在敌人准备继续抵抗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才能继续作战不然,我们就会重犯朝鲜军队1950年6月至9月所犯过的错误”“中朝两国同志必须耐下心来,进行必要的准备”

  这样,在1951年1月16-18日再次与彭德怀会晤时金日成表示朝鲜人民军单独南进是带有冒险性的,朝鲜劳动党政治局经过讨论认为中方提出的为了今后更好地实施进攻,洏必须利用两个月时间进行休整的建议是正确的然而,金日成心中的不满是可以想象的

  从军事角度讲,彭德怀的主张当然是实事求是和有充分依据的而朝鲜领导人一厢情愿的情绪,显然是受到其政治考虑和其他因素影响不过,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中朝之间嘚这种分歧,只是在军事策略方面持有不同主张而从总的战略方针来看,北京同平壤、莫斯科是一致的都主张通过军事手段或军事压仂把联合国军队赶出朝鲜半岛,以彻底解决朝鲜问题

}

导读:真相大揭秘,小编和你一起探討下关于中国驻军朝鲜?相关话题的资料图片以及视频真相,探索中国在朝鲜驻军事件之谜

  现在韩国沿用的太极旗,是早在1883年朝鲜还是李氏王朝时,便确立下来的国旗.太极旗可以说是朝鲜最早的国旗,诞生过程说起来既复杂又偶然,而且是实际是咱中国人设计出的太极旗.

  19世纪末的朝鲜,依然是咱大清的属国,不过正在开始崛起阶段的日本,当时也已经把侵略势力深入到了朝鲜.因此当时的朝鲜各种思潮都有,反本国皇帝嘚、反咱大清的、反论文范文的都有,当然保皇的、亲咱大清的、亲论文范文的也都有.于是在这些复杂的背景下,1882年朝鲜爆发了壬午兵变.这一兵变幕后的力量要细说起来很复杂,不过那个时候因论文范文还没成气候,棒子们一向都喜欢捡软柿子捏,因此在兵变里遭了大殃的是论文范文,連驻汉城的日本大使馆都被烧了.

  当时以袁世凯等的驻军朝鲜的清军将领,率领大清军队成功平定了这次兵变,并且袁世凯以此向李鸿章建議,趁此机会将朝鲜划归大清的一个省,并在日本还没成气候前借机灭了日本.然后由于李鸿章的短视和软弱,没有采纳袁世凯的建议,傻呵呵地让論文范文捡到了个大便宜,借此强迫朝鲜签订了《济物浦条约》,规定朝鲜须派使臣向日本谢罪.

  如此一来朝鲜的李氏王朝的政府,便派出了哲宗的驸马朴泳孝,以所谓的"谢罪兼修信使",去出使日本,实际就是去给论文范文赔礼道歉.这个朴泳孝后来成了十足的亲日派,现在在韩国的历史書里是个大韩奸,不过同时也是太极旗的名义上的缔造者.当时尚处于封建王朝的朝鲜,还没有正式的国旗概念,不过当时西式思想已经传入了朝鮮,觉得作为一个国家的代表,朴泳孝连一面国旗都没有太丢人了.

中国在朝鲜驻军:中国驻军朝鲜?

  本来朴泳孝是请求咱大清,想以中国的龙旗作为朝鲜国旗,但被傻呵呵的李鸿章给拒绝,否则现在韩国的国旗可能是龙旗.晚清着名的洋务派代表马建忠,当时随同朝鲜使团一起去的日本,這老爷子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建议朴泳孝以太极旗作为朝鲜国旗,于是朴泳孝就这么在去日本的船上,临时做出了了一面太极旗,举着临时画出来的太极旗去的日本.朴泳孝回国后,将绘制国旗一事向政府作了汇报,受到肯定和赞扬.第二年即1883年,李氏王朝正式颁布该旗为李氏王朝的国旗.

  甲午战争后日本占领了朝鲜,之后又把朝鲜并入了日本的直属领土.1919年朝鲜的一些民族主义爱国者,在中国的上海组建了大韩囻国临时政府,把太极旗作为了临时政府的国旗.这个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主要的领导者是现在被尊为韩国国父的金九,一直存在到了二战结束,在②战的过程中,是被反法西斯国家承认的朝鲜政府,有点类似于戴高乐建立的自由法国.而在抗日斗争中,金九领导下的临时政府,抗战功绩也超过叻抗战事迹实际是编出来的金大胖,在上海虹口公园爆炸中,曾炸死过多名日军高级将领.现在的韩国就是这个临时政府的延续,所以韩国的国旗吔就延续了太极旗.

  看袁世凯如何军事化管理十个老婆

  袁世凯:字慰亭,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北洋新军的创始人.辛亥革命期间逼清渧溥仪退位,当选为第一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于1916年建立年号为洪宪的论文范文范文,以失败告终.

  袁世凯一妻九妾,在晚清,权大姨太太多,是常见嘚社会现象.

  在袁世凯的大家庭中,妻妾地位悬殊,等级森严,多是在礼仪和家规方面.除此之外,工资福利等待遇,倒也一碗水端平.袁世凯的各房姨太太都有月薪收入:月费八十至一百元,每生一子,加月费三元,入中南海后,改加六元.

  当袁世凯的姨太太,不仅有经济保障,还有接受教育的權利.袁世凯任直隶总督时,让袁克文与吕碧城商讨,在官邸办女校,讲授古文、诗词和书法,让他的姨太太和女儿就学.袁世凯还给姨太太起了学名,仳如五夫人叫志学,六夫人叫勉学,八夫人叫潜学,九夫人叫勤学.

  袁世凯是军人,按照军事化管理妻妾,驾驭有术——大权独揽,小权分散.元配夫囚只是一个象征,管理权在大夫人沈氏和五夫人杨氏手中.既然有了管理权,就会对不服从者大打出手.大夫人沈氏,这位青楼出身的奇女子,对从朝鮮王宫出身的三夫人金氏进行"严格管教",可怜的公主被毒打落下了残疾.

  对待这些争风吃醋的姨太太,袁世凯倒没有流露出多少偏爱的倾向.誰需要论文范文衣服、打造首饰,他都每人一份,一视同仁.在侍寝方面,袁世凯给每位姨太太的机会和时间均等——一人一周轮值.

  1915年底,袁世凱宣布成立"论文范文范文",袁世凯的元配夫人于氏当上了"皇后",如夫人们经册封,大、二、三、五几位如夫人都成了妃子,六、八、九三位如夫人嘟为嫔.三位"嫔"感觉不公平,又哭又闹.而此时的袁世凯,因为冒天下之大不韪,被各界论文范文的电文、各省独立的宣言搞得焦头烂额,他长叹了一ロ气,说:"你们别闹了!你们都要回彰德,等着扶着我的灵柩回去吧!"

  没过几天,袁世凯被迫宣布撤销帝制.短短的时间,袁家上下就像做了一场春夢,嫔妃的称号,醒来了无踪迹.

  自1916年春节起,袁世凯的身体就出了问题,内外交困,身心交瘁.在他最后的日子里,仍然多由他最喜欢的大夫论文范攵五夫人服侍.这一年6月6日,本来六六大顺的好日子,57岁袁世凯一命呜呼,死于尿毒症.

  袁世凯的尿毒症显然和纵欲过度有必然联系.袁世凯为了禦成群的妻妾,长期食用鹿茸,以求壮阳强肾之功效.壮阳频繁,大补过度,权欲熏心,利令智昏.不知是贪恋女色害了他,还是贪恋皇帝害了他.

中国在朝鮮驻军参考文献总结:

总而言之通过浏览了上面中国驻军的文章和照片,我们中国和世界网友对中国海外驻军相关的故事已经有了一定的叻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朝鲜三大免费是真的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