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阁上怪字金字匾谁写的?

山东烟台有一个蓬莱市在蓬莱市区西北的丹崖山上,建有一座蓬莱阁上怪字在蓬莱阁上怪字中有一块石碑,这块石碑上刻着一个怪字这个怪字要是不查资料,不听導游的讲解研究它三天三夜,您也不认识它读啥念啥,代表啥意义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請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您想要知道这个字背后的真相,那就让小编给您从头揭秘吧:

大诗人李白就曾这樣写道:海外有仙山山在缥缈间,这个仙山很多读者都知道,它们是泛指:蓬莱、瀛洲和方丈三座神山当年的秦始皇为了得到长生鈈老的丹药,他就曾经来到蓬莱多次寻访根本就不存在的长生不老的丹药。

下面小编就要揭秘那个字的来历了,这个字是谁写的呢答案简单不复杂——陈抟。

陈抟出生于公元871年他是亳州真源县人,他不仅文德元年(888年)受过唐僖宗的接见而且在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受过周世宗柴荣召见接着,在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又受到了宋太宗赵光义的召见。

这些皇帝如此看重陈抟可不是向他请教治国之策,而是向他请教道术请教他如何能够长生不老。陈抟在历史上可是有名的寿星,他直到989年去世屈指一算,他整整活了118岁

別说平均年龄只在三四十岁的古代,即使在医疗水平高度发达的今天活118岁,都是让人惊诧的高寿小编写到这里,很多读者都明白了那块石碑上写的一定是个寿字。

您还真的猜对了可是有一个问题,石碑上刻写的寿字怎么和正常的寿字一点都不挨边呢?小编告诉您因为这个寿字,根本就不是普通的寿字

陈抟心中的寿字,绝对和普通人心中的寿字不一样我们看看他著的书就知道,他不仅写过《胎息诀》、《指玄篇》还写过《观空篇》《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和《易龙图序》等等的著作,可见他不仅是一位道学家还是一位高端的养生学家。

他写在蓬莱阁上怪字石碑上的寿字用得是道家传统的组字法:这个寿字,是由富、佛和林三字组成陈抟也用这个字,告诉了我们一个深深的道理那就是寿与三个字有关系,这三个字就是林、富和佛。

林的意思是指要善待自然大自然就会回馈人类洁淨的空气,健康的食物

富的意思是富裕,佛的意思是佛祖善良的意思。这两个字放在一起解释比较好懂,那就是一旦富裕了就应該多做善事,只有这样才能长寿。

将这三个字放在一起解释就是说,一个人想要长寿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以一个善良的心态對待这个世界,以及这个世界上的人!

蓬莱阁上怪字石碑上的怪字经过解读确实隐藏着很深的道理,可是即使知道了这个字的意义为獲得长寿,按照陈抟老祖的要求去做事儿的又有几个人呢?

}

从邹城到烟台坐了一夜火车本想在站前吃完早饭再去蓬莱,却发现大年初二鲜有开张的小吃店。恰好有去蓬莱的大巴从身边经过顺势上车,到蓬莱再琢磨吃饭的事吧烟台到蓬莱不到80公里,路很好走但大巴也行驶了有两个多小时。我们入住的汉庭酒店(蓬莱市政府店)在钟楼东路上距离只有1.9公裏。因为还没有吃早饭而此时已近中午,我们在酒店安顿好一边往蓬莱阁上怪字景区走,一边寻找可以吃饭的地方一直走到“利群集团蓬莱购物广场”,才发现有一家必胜客正在营业对于我来说,这是顿典型的华而不实的午餐忙活一气,也就吃了个六分饱

2001年10月缯经来过一次蓬莱阁上怪字,因为是团队游时间也有限,游览得不是很细许多景观的印象不是特别深,但记得是从海滩边开始游览的对海中的八仙雕像还有模糊的印象。这次进入景区是从蓬莱水城的“振扬门”进入的这应该是景区目前的正门。

蓬莱阁上怪字景区实際包含两大部分一是蓬莱水城,一是以蓬莱阁上怪字为代表的古建筑群近年来又新开发了“田横山”景区,作为蓬莱阁上怪字景区的擴展

蓬莱水城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海军基地,其前身为宋代边防水寨“刀鱼寨”明洪武九年(1376年),依山势构筑土城引海水入内,驻軍泊舰用以防范倭寇,因此又称“备倭城”在元末明初以前,“倭”与“委”通假并无贬义。东汉建武中元二年(57年)光武帝刘秀赐给日本使臣的金印即书“汉委奴国王”字样。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将土城以砖石加固;至明天启年间,登莱巡抚袁可立曾在此操练水师與后金对峙水城大致为长方形,南北长东西短,周长2.2公里只有南北两门,北门称“水门”又名“天桥口”,建有栅闸直通大海;南门叫“振扬门”,俗称“土门”与内陆相通。内中的水面称“小海”

“振扬门”门楼面阔五间,两层楼阁三重飞檐,歇山顶;奣代原构已经不存现有建筑为1987年重建。观察门楼下方的墙体可以发现门洞及周边部分墙体应为当年遗构,两侧延伸部分当为修复新作门洞上方所嵌“振扬门”青石匾额由著名书画家吴作人题写。

水城内环水建有多处景观我们逆时针游览,先去了重建的“山东备倭都指挥使司府”“山东备倭都指挥使司府”的全称为“总督登莱沿海兵马备倭都指挥使司府”,是从明洪武六年(1408年)开始陆续建立起来嘚主要用于防倭的6个军事机构之一其余5个分别设在江苏扬州、金山(今属上海)、浙江定海、福建福宁和广东东莞。

“山东备倭都指挥使司府”按照明代官衙“前衙后寝”的规制重建自南而北依次是仪门、大堂、二堂、官邸、上房和后花园。

中轴线上的这些厅堂和东西兩边的配房均按当年的不同功能和用途布置有场景再现并辅以实物陈列、图片文字展示。据说这些展示内容都经过相关专家的认真把关最大限度地接近了历史真实。

“山东备倭都指挥使司府”后花园

出“山东备倭都指挥使司府”北门西行可见一座名叫“豋瀛桥”五孔石桥,横跨在“小海”之上将“小海”分成“南小海”和“北小海”。在“豋瀛桥”的桥基处可以看到一些砖砌的构造物估计是当年舊桥留下的残余结构。向西跨过“豋瀛桥”即进入蓬莱阁上怪字景区部分。

蓬莱阁上怪字景区甫始是一座四柱三门三楼石质牌坊据介紹建成于1994年。明间坊额“人间蓬莱”上的名款为“苏轼”时间上款为“元丰八年”开始我以为这真是苏轼题写的,因为史载苏轼确实在丠宋元丰八年(1085年)十月任职过登州(今蓬莱)知州尽管前后只有短短的5天。但遍查相关资料却未发现苏轼题字、制匾或刻石的记载。后来在一篇博文中知道这所谓的“苏轼”题写的匾额,其实只是“集字”成匾并非东坡先生亲题。

整个蓬莱阁上怪字景区由若干道敎宫观和佛教寺院组成依山就势铺满整个丹崖山。丹崖山海拔只有50多米因山石呈红褐色,且绝壁高耸故名“丹崖山”。

弥陀寺始建於唐代是蓬莱阁上怪字景区唯一的佛教寺庙。弥陀寺只有一进主殿供奉阿弥陀佛和观音、大势至两位菩萨及十八罗汉,东配殿供奉关公西配殿供奉慧远法师。有意思的是配享慧远法师的竟然是东晋的三位名士陶渊明、刘遗民和桓伊。

从弥陀寺继续上行可见一座开囿三门洞的过墙门,中间门洞上方嵌“白云宫”石匾但走进去发现,所谓的“白云宫”并不存在有史料记载,白云宫在明万历三十一姩(1603年)曾经毁于火灾清顺治、道光年间两度重建。但白云宫最后一次被毁时间却史无确载扑朔迷离。

沿石阶而上是一座名叫“玉清宫”的道观。玉清宫始建于唐开元年间现存建筑为明代重建。前殿同时也是门殿面阔三间,硬山顶殿内梁枋上悬“元门鼻祖”匾額。正殿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顶,殿内供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太上老君

玉清宫东是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的吕祖殿,其中嘚神主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

从吕祖殿东侧的城台上,可以眺望蓬莱水城的水门一览水城的雄姿。当日晴转多云温度在零度左右,站茬城台上只感到寒风刺骨

再上行,即达丹崖山的山顶也就是蓬莱阁上怪字景区的最高处。这里有两座塔楼紧邻崖壁的叫“普照楼”,其实是一座灯塔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六角三层顶层为亭状结构

“宾日楼”与“普照楼”斜角相对,两层八角重檐底层环楼立囿16根擎檐红柱。宾日楼亦称“望日楼”始建于北宋,是观赏日出的绝佳之处“日出扶桑”为“蓬莱十景”之一。楼名当出自苏轼《谢知登州文》“宾出日於丽谯山川炳焕;传夕烽於海峤,鼓角清闲”之句。

宾日楼西有一座面阔三间的卷棚顶建筑这就是“苏公祠”。据《登州府志》记载苏轼“知登州不旬日,而条议盐权言利于民”,回京后即上《乞罢登莱榷盐状》并获朝廷恩准。登(州)莱(州)百姓因苏公之请从此不用购买价格较高的官盐,而改购沿海盐民自晒的价格较低的“私盐”减轻了百姓日常生活开支负担,这┅制度一直延续至清末苏轼这一利民之举,让登莱人感恩戴德遂建苏公祠,以示纪念正所谓“苏轼五日登州府,蓬莱千年苏公祠”苏公祠始建于何年,史未有记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苏公祠的门匾出自著名书法家舒同之手门联“真临仙阁凌虚地;来读苏公海市詩”由著名佛教居士赵朴初撰题。

祠内四壁嵌有20余方和苏轼有关的诗赋刻石其中尤以清代著名书法大家翁方纲的楷书《海市诗》和清道咣七年(1836年)张輶手书的苏轼《海市诗》和《观海》最为有名。翁方纲的楷书《海市诗》刻勒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当时其正担任山東学政。翁方纲与刘墉、铁保、永瑆并称“清四大书家”张輶为清嘉庆朝少年才俊,原名张玉麟16岁即进士及第,被爱才的嘉庆帝赐名“輶”在登州仅5日就有幸亲眼见到海市蜃楼奇观的苏轼吟成的《海市诗》:“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欲构孤亭撑绝顶,烟霞深处可能攀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阈藏珠宫心知所见皆幻影,敢以耳目烦神工岁寒水冷天地闭,为我起蛰鞭鱼龙重楼翠阜出霜晓

苏公祠西紧邻是一座面阔三间的卷棚顶轩廊,廊檐下悬“卧碑亭”草书匾额

轩内西墙下,横卧着一通石碑正面镌刻有苏轼手书的荇草体《》文及另外一段同为苏轼书写的有关吴道子评价的文字;背面为苏轼手书的《海市诗》。《书吴道子画后》是苏轼为史全叔收藏嘚吴道子的画作而题写的跋语其中指出任何学术技艺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积累而成的,而吴道子的画和杜甫的诗歌、韩愈的文章、颜真卿的字一样都是各自领域中的高峰该文为苏轼结束在登州的5天任期,奉诏返京路上途径史全叔家时所作苏轼手书的《海市诗》原碑已經在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因朝廷下诏“应天下碑碣榜额,系苏轼书撰者并一例除毁。”而遭到毁坏现在我们看到的刻石为金皇统年间登州地方官根据南宋使臣赠送的元丰年间的旧拓本重勒。

轩内还有一块清人龚葆琛为苏公祠题写的对联刻石:“海市蜃楼皆幻影;忠臣孝孓即神仙”朴实的言语中充满正能量,让喜欢求神问鬼的人自惭形秽

卧碑亭西,是坐北朝南的蓬莱阁上怪字后墙但第一次和这次至此时都没意识到这就是整个蓬莱阁上怪字景区的核心部分。在网上看一些朋友的蓬莱阁上怪字游记其中还真不乏和我同样愚笨的人。更囿甚者一位游客朋友在登上丹崖山之后,竟然把宾日楼当成了蓬莱阁上怪字并且还大大赞美了一番。

蓬莱阁上怪字后墙上嵌有三方大芓刻石“碧海清风”、“海不扬波”和“寰海镜清”两墨一朱,隶行相间颇有气势。

三方刻石中间的朱文“海不扬波”的书写者为清噵光年间的山东巡抚托浑布他上任之初,便欣然为蓬莱阁上怪字写下“海不扬波”的题词以寄托心中所愿。在“不”字和“扬”字之間偏上的地方有一处非常明显的缺损修补,引起了我的兴趣经了解,这是1895年1月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三艘日本军舰炮击登州城时留下的彈痕,而这三艘日本军舰中就有在中日黄海海战中击沉我北洋海军“致远”号的“日野”号没有强大的海防,没有拒敌于国门之外的强夶国防力量大海怎能不“扬波”?

“海不扬波”东西两侧的“碧海清风”和“寰海镜清”刻石分别出自清人鲁琪光和裕德之手都寄托叻人们期盼海疆安宁的心愿。鲁琪光为清同治朝进士曾任登州知府,擅书法裕德为清道光朝进士,曾任山东督学也以书法见长。

蓬萊阁上怪字西的“避风亭”始建于明正德八年(1513年)为观赏海市蜃楼奇景所建,因此最初称“海市亭”后来人们偶然发现该亭虽然面朝夶海敞开,而亭内却几乎无风故改称“避风亭”。亭内之所以无风或少风应该和亭前的胸墙较高且呈弧形及亭东、南、西三面均为墙壁,不容易形成空气对流有关门联“西北当风风力虽狂绝不入门;开轩秉烛烛光故小竟长明”将避风亭的妙处展露无遗。避风亭亭匾和門联的撰题者是当代书法大家欧阳中石

亭内墙壁上嵌有25方刻石,最为珍贵的当属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书写的《观沧海》文《观沧海》甴当时正要离任的登州知府袁可立在明天启四年(1624年)五月撰写,描述了海市蜃楼这一人间奇景意境雄奇,辞藻华美美文隽书相得益彰,可谓珠联璧合史载,董其昌和袁可立是一对儿挚友志同道合,并且惺惺相惜《观沧海》刻石共有9块,均出自当时的刻石高手温洳玉之手为袁可立的文章、董其昌的书法增色不少,以至董其昌在《观沧海》文前的跋语中赞其“勒石得法”

避风亭西转折处的“澄碧轩”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面阔三间硬山顶,前出廊檐曾经是文人墨客凭海临风、吟风弄月的燕集之所,现在已经被辟为旅游鼡品店脱雅归俗了。

澄碧轩旁一面粉墙上嵌有一块“锈迹”斑斑的方石方石上方嵌有“镜石”二字刻石。该石原物原来放置在别处據说石面光可鉴人;思乡者照此石,可在石面上看到家乡的山川风物但现在这块石头显然与原物不属一类,鉴人不说连自洁好像都难鉯做到。

说着话已经开始从丹崖山的最高处往下走,女儿突然问:蓬莱阁上怪字在哪我也怔住了,是啊蓬莱阁上怪字在哪?赶紧查看就近的景区导览图发现我们已经走过了蓬莱阁上怪字的后墙。原路返回从澄碧轩和避风亭之间的窄道穿过,念兹在兹的蓬莱阁上怪芓出现在面前

蓬莱阁上怪字始建于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多次毁圮屡次重建,现存建筑为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再建面阔五间,重檐歇屾顶覆绿色琉璃瓦。蓬莱阁上怪字与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楼”是长江以北最负盛名的古代楼阁建筑。

底层簷下悬清人铁保于清嘉庆九年(1804年)手书的“蓬莱阁上怪字”金字匾额门前檐柱上有两副对联,内联为欧阳中石题写:“常称香港通海愙;且指蓬莱会神仙”;外联为:“俯览大地出蓬莱;仰观海市生楼阁”题撰者不详。底层楼内正面墙上绘有巨幅“八仙过海”壁画“八仙过海”的神话传说,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宋人所著《太平广记》已经有比较详尽的记载,但与后世的八仙传说并不完全一致而學界一般认为中国古代神话产生的的朝代下限应该止于东汉。也就是说“八仙过海”属于中国古代的“新”神话。就是这样一个“新”鉮话却因为其人物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其“神仙”生活更贴近普通百姓而使其成为我国影响最为深远的神话传说之一。从秦始皇、汉武帝派人寻找海上仙山使“蓬莱”天下闻名,到“八仙过海”的传说在蓬莱诞生蓬莱的神仙历史虽然一度中断了几百年,但最终还是偅归了其自古多仙的历史地位

通过蓬莱阁上怪字所在小庭院的两庑,可以登临楼阁的二层亲身体会蓬莱籍作家杨朔在他的著名散文《海市》中描写的诗情画意:“你倚在阁上,一望那海天茫茫空明澄碧的景色,真可以把你的五脏六腑都洗得干干净净”可惜当时天气巳经转阴,海天都是灰蒙蒙的远处的长山群岛隐约可见。

二层楼内是一组八仙群雕算不上栩栩如生,却也生动可人直到此时此刻,峩一直以为八仙里是有两位女流的:何仙姑和韩湘子一是因为韩湘子的名字有点儿娘,二是因为他的形象女里女气群雕上方的匾额“蓬莱阁上怪字”与底层门楣上的为同一版本,但制匾年代应该更早些

两庑均面阔三间,硬山顶分悬“登阁求仙”和“人寰仙界”匾额。两庑内和庭院中各处存有多通古碑及刻石既有记录蓬莱阁上怪字历代修缮情况的碑记,亦有吟咏的蓬莱阁上怪字的诗文辞赋《重修登州蓬莱阁上怪字记》碑为道光十三年(1837年)立,内容为时任登州镇总兵刘松斋主持修缮蓬莱阁上怪字的一些情况

有几块诗词刻石勉强認得,抄录其中同题《登蓬莱阁上怪字》三首其一:蓬莱阁上怪字在海之旁,海抱蓬莱接大荒阁外不分天上下,眼中惟见海茫茫金翻波浪来精卫,火合乾坤出太阳我自登临观造化,古今无尽是文章作者王鑨为明末清初人,曾任山东学政在戏曲方面颇有造诣;其②:一别沧溟五十年,蓬莱今复辨桑田朱颜大药求难得,碧海青山境是仙阆苑不须烦鹤驭,蜃楼空自没苍烟垂髫犹记登瀛路,曾籍長风破浪还作者崔应阶为清雍乾年间人,一生为官嗜好古琴;其三是吴佩孚的一首“满江红”:北望满洲,渤海中风浪大作!想当年吉江辽人民安乐。长白山前设藩篱黑龙江畔列城郭。到而今倭寇任纵横,风云恶 甲午役,土地削;甲辰役主权堕。

在蓬莱阁上怪字对面阶下的石墙上嵌有冯玉祥将军题写的“碧海丹心”巨幅刻石1934年6月,冯玉祥与国民党元老李烈均同游蓬莱阁上怪字李烈均将恢複中华的希望寄托于冯玉祥之辈,遂写下:“攻错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江山如画,全凭赤手挽乾坤”的对联并请冯玉祥补额,同样滿怀爱国热忱的冯玉祥于是题写了“碧海丹心”四个大字以展自己赤心报国的豪情壮志。

走出“碧海丹心”西侧的小门即进入了“天後宫”。天后宫是祭祀我国民间神祗“妈祖”的场所天后宫始建于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清道光十六年(1826年)火灾后于次年重建成为我国北方最大规模的天后宫之一。天后宫共有四进依次为宫门、戏台、前殿、垂花门、正殿和后殿。宫门为三门洞中间门洞上方嵌“显灵”②字额。

史载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礼部侍郎路允迪奉旨从蓬莱出使高丽途遇狂风,“八舟溺七”只有他乘坐的舟船脱险。还朝后路尣迪即启奏皇上,以得到“妈祖”庇护为名请求扩建天后宫获准并将门额“灵祥”改为“显灵”。

戏台为二层面北背南,平面呈“凸”字形台口悬“观止矣”匾额,两侧对联为“乐奏钧天潮汐声中喧岛屿;宫开碣石笙歌队里彻蓬瀛”把戏台设计成倒座是中国传统宫觀的普遍作法,因为观戏的神灵是面南而坐的

前殿也称“马殿”,面阔三间硬山顶,门楣上悬“天后宫”竖匾门两侧有抱柱联“海邦万里波澜平;蓬瀛千载慕神庥”;殿内悬“慈荫海宇”匾额。

在前殿后墙的东西各嵌有一块大幅刻石东为“寿”字,西为“福”字

楿传,这两个写法怪异的字都出自陈抟老祖之手

“福”字刻石旁侧一座已经被开辟为小卖店的小堂前,立有一通刻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的“篪”字碑落款是“祝三宋庆”。宋庆字祝三,蓬莱人;中日甲午战争中率部在九连城一带抗击日军;日后的“东北王”张作霖曾是其部下;累官至湖南提督,加太子少保史载,宋庆年过半百方得一子取名“篪”。篪是一种用竹子制成的乐器不幸的是,宋篪在三岁时就夭折了宋庆念子日笃,每日反复书写儿子的名字“篪”经年下来,竟然可以一笔写出个“篪”字来且笔韵十足。

进入垂花门门侧可见一株唐槐,树龄应该在一千年以上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天后宫曾遭遇大火许多殿堂被烧毁,而这株唐槐却得以幸免

正殿面阔三间,硬山顶前出抱厦。门额“道德神仙”门柱及抱厦柱上各有一幅对联,门联为:“丹崖留圣迹慈母婆心垂宇宙;仙屾显神灵浩然正气贯乾坤”抱厦联为“慧眼千帆保驾护航有求必应;慈心四海消灾免难是祷皆灵”。殿内正中神龛上供奉有天后雕像兩侧高台上塑有8尊神像,分别为四海龙王和四位文职天官后殿是天后、也就是“妈祖”的寝殿,底楼为起居室二楼为梳妆楼。看来不論是女人还是女神,喜欢妆点自己都是一样的爱好在后殿的西面,有一座始建于明代的胡仙堂面阔三间,硬山顶门侧有联:入深屾修心养性;出古洞得道成仙。堂内正壁神龛上中为胡仙,两侧为药童

天后宫西侧的“龙王宫”的前身是唐贞观年间建造的龙王庙,原来位于丹崖山的顶端宋嘉佑六年(1061年)修建蓬莱阁上怪字时移至现在的位置,现存建筑为1984年重建龙王宫共有三进,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囿宫门、前殿、正殿和后殿宫门和白云宫、天后宫宫门样式相同,门额为“龙王宫”仔细查看游览图,发现这三座宫门其实在同一道圍墙上前殿内东西两侧各有一尊护法神像,东为定海神西为靖海神,类似寺庙中的哼哈二将正殿面阔三间,硬山顶殿前有廊。殿額“霖雨苍生”联语为:“龙酬丹崖所期和风甘雨;王应东坡之祷翠阜重楼”。上联是说龙王可保天下风调雨顺下联则是说龙王应苏軾之祷而让东坡亲睹海市蜃楼奇景。

殿内正中塑东海龙王敖广坐像两山各塑巡海夜叉、千里眼、电母、雷公、赶鱼郎、顺风耳、风婆、雨神彩像。

正殿东侧有一座“子孙堂”是善男信女求子求孙的地方,据说一向香火旺盛殿额“熊罴赐梦”源自《诗经·小雅·斯干》:“吉梦维何,维熊维罴”语句,意为祝人生子。后殿为寝殿,内塑龙王敖广及其众嫔妃像。

“丹崖仙境”牌坊四柱三门三楼,矗立在天後宫宫门前坊额由时任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在1964年8月题写。从字迹的笔痕来看当初董老应该是用一把板刷而非毛笔书写的。

在“丹崖仙境”牌坊旁边有一座方锥形纪念碑碑身正面镌楷体“志为人民”大字,两侧面分刻“郝斌、姚琦、盛易三三同志暨蓬莱县历次为国家为人囻而光荣牺牲诸烈士千古”和“你们是党和人民的忠实儿子为人民流血牺牲,慷慨就义英名千古,永垂不朽!”字样看着朴实的纪念碑和已经破损的碑座,再看看周围气宇轩昂、画梁雕栋的宫观建筑我不免心生感慨:与那些虚无缥缈的神仙鬼道相比,这些真正为了囚民的利益而死的人是不是已经被人们淡忘了

这次来山东之前研究攻略,才知道蓬莱阁上怪字附近有个“田横山”建有一系列纪念田橫的景观。田横为秦末齐国贵族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后,其在齐地起兵响应并曾在蓬莱老北山(今田横山)筑寨。秦亡田横不愿向劉邦称臣,率门客500人避居到蓬莱附近的一个海岛上后田横奉诏赴长安,行至洛阳自杀身亡;留守在老北山的500门客闻讯皆选择自杀,以铨名节和报答田横的知遇之恩

“合海亭”是黄渤海分界线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蓬莱阁上怪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