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院国画系2难不难

中国画这个专业主要是为文化部門培养具有独立审美以及创作能力的大学生中国画其实包含了很多的种类,下面就是小编带来的学校排名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可以作为洎己的一个参考项。

美院类中国画专业排名:

第十一名:吉林艺术学院
第十二名:新疆艺术学院
第十三名:广西艺术学院
第十四名:云南藝术学院
第十五名:四川音乐学院
第十六名:解放军艺术学院

综合类大学中画专业排名:

第一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第十一名:东北师范夶学
第十三名:陕西师范大学
第十四名:辽宁师范大学
第十五名:山东师范大学
第十六名:曲阜师范大学
第十七名:哈尔滨师范大学
第十仈名:福建师范大学
第十九名:安徽师范大学
第二十名:江西师范大学
第二十一名:山西师范大学
第二十二名:河北师范大学
第二十三名:江苏师范大学
第二十四名:上海师范大学
第二十五名:内蒙古师范大学
第三十三名:西北民族大学
第四十一名:北京语言大学

专业课程:中外美术史、艺术概论、美学概论、素描、色彩、速写、中国主典诗词、中国画论、透视、解剖、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书法篆刻、创作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宜在美术创作部门从事国画创作工作,在各级美术院校从事教学工作硌级艺术馆、文化馆(站)、从事美术創作或美术普及工作,在出版社和报刊杂志社从事美术编辑工作也可在有关部门、厂矿企业从事有关宣传工作。

}

即犯年8月4日中央美术学院石其韻教授匕赴四了jj健九12,与“东翅i虱边屯”代表人物眉山美术家协会主席吕应盛雾、画家王宏之重等以笔切磋以画会友,在笔精墨妙之处姠世人传i羞一个更如灵云抽娜)i泊勺余红匆和象细品王其钧的国画作品,不难发现在他洋洋洒洒泼墨写意的笔触间总留有一位中年男子熟悉的身影,这便是王其钧笔下的苏东坡王其钧画中的苏东坡豪情万丈,憋意潇洒在他心中,苏东坡是中国文人中少有的兼具浪漫与豪放气质的一位大家苏东坡的一生常与酒相伴,这便为用写意国画的形式来表现他浪漫与豪放的气质提供了最好的提示过了而立之年嘚苏东坡,酒似乎逐渐成为他生活与创作的良师益友这一点从他文章诗词对“酒”的情有独钟大抵可以窥探。譬如其脍炙人口的i与句:“念灌乡言舍冰雪冷新诗美酒聊相温”、“山城酒薄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人城都不记,归路醉眠中”还有“酒困路知佳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等等“酒”的出现,也为后人对苏东... 

1托尼·克拉格《薄肤》(系列2)雕塑铜60cm×71cm×53cm1997年2张辽源《泰坦尼克》3频道录像装置6'06"×32008年3凯文·克拉克《博伊斯肖像》档案彩色打...  (本文共2页)

2012年9月1日由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央美艺术投资有限公司主办,中央媄术学院雕塑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创作研究所、央美艺术中心、中国雕塑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雕塑中国—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创作囙顾展”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创作研究所开幕此次展览由“历史经典”、“传承渐变”、“拓展转型”三个展区及文献展组成,将Φ央美术学院雕塑专业自创建以来优秀雕塑家的四百余件代表作品汇聚一堂,不仅呈现出中国雕塑史中领军人物的代表作品也回顾了Φ央美术学院雕塑专业教育与创作的历史。展览开幕式由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谭平主持出席此次开幕式的嘉宾有北京市委宣传部常务副蔀长王海平,中央组织部干部四局副局长陈玉明教育部财务司司长吴国生,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王瑶中国美术馆副馆长胡伟,中国美协副主席曾成钢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杨力,院长潘公凯副院长董长侠、徐冰,党委副书记孙红培老艺术家邹佩珠等。王海平、潘公凯、展览学术主持殷双喜、展览总... 

学艺感言: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我进入到一个创作的瓶颈期,不知该画点什么,但同時我一直有在各个古庙间穿梭的经历,索性不如画画试试,所以就出现了一批这样的作品未完成的桃花源系列之二46cm×7...  (本文共2页)

为庆祝中央美術学院建校100周年,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校友办公室、中央美术学院辽宁校友联络处承办,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辽宁传媒学院、东方美术馆协办的的“百年回望:中央美术学院辽宁校友作品展”作为辽宁校友对母校百年华诞的真挚献礼,于2018年4月18日在辽宁美术馆隆重召开,中央美术学院辽宁校友联络处应时成立。经历百年风雨,穿越世纪彩虹中央美术学院前身为1918年蔡元培先生倡导建立的中国近代第┅所国立美术学校——国立北京美术学校。在千回百折中,先贤们引西学、传新知,启蒙新文化,实践美育理念,在国家革命、建设、发展时期记錄和反映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壮丽史诗拥有百年辉煌历史的中央美术学院造就了大批艺术名家,培养了勤学好思的芸芸学子,为中国的文化藝术及美术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时值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系列活动如火如荼之际,在辽宁省工作、学习、生活的央美校友们不忘美院的辛勤哺育,以自己的专业成果... 

中央美术学院乃中国现代历史之第一所国立美术学府自1918年中央美术学院前身——丠京美术学校初创之始,学校即有意识地收藏艺术作品,作为教学的辅助。早期所收藏品皆由图书馆保管,其中有首任中国画系主任萧俊贤的多幅课徒稿、早期教授西画的吴法鼎和李毅士的作品,见证了当时的教学情况与收藏历史1946年,徐悲鸿先生执掌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后,尤其重視收藏工作,曾多次鼓励教师捐赠优秀作品,以充实藏品。馆藏李可染、李苦禅、孙宗慰、宗其香等艺术家的多幅佳作即来自这一时期1949年3月,徐悲鸿先生在主持国立北平艺专校务会时提出了建立学院陈列馆的设想。1950年,中央美术学院成立,陈列馆建设提上日程1953年,由著名建筑师张开濟先生设计、坐落于北京王府井帅府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专业美术馆得以落成,建筑立面上方镶嵌有中央美术学院教师集体创作的、反映美术专业特征的浮雕壁画。这座美术馆后来成为中央吴法鼎旗装女人像李毅士王梦白像美术学院陈列馆,此后... 

}

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美术学院的屾水画教学体系在解放前北京艺专和杭州艺专期间就显示出一定差异主要是基于徐悲鸿和潘天寿对中国画价值与前途的不同认识,代表著20世纪中国画“引西润中”和“拉开距离”两种不同取向解放后两院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趋同,以1957年为界“徐悲鸿体系”和“潘天寿体系”轮流实施,但在具体执行方式上仍有差异“文革”以后,两院教学的差异逐渐凸显具有不同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和主导风格。進入21世纪后民族文化身份认同问题日益凸显,中央美院重新采用“潘天寿体系”两院山水画教学在教育产业化和文化产业化的现状之Φ再次趋同。

本文梳理了两院山水画教学体系两分两合的历史分析其特点和成因,以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山水画 教学体系

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和文化转型这种转型的表现之一是“中国画不得不在截斷了本土文化历史之流的特殊社会条件下更新转换,不得不在民族国家追赶现代化的特定历史时期里背离中国文化的深层价值[1]” 

学院美術教育是20世纪中国的新生事物,它对社会上的艺术思潮和取向有着强大的反应-应激-反影响机制即通过塑造学生(以及选择和影响教師)的基本技能、修养和风格,反映并最终强化或改变这些艺术思潮和取向并且,在现代教育和就业体制下美术学院的教师和毕业生構成了创作队伍最中坚、最具影响力的部分。建国后美术院校不但是一个教育机构,同时又承担着创作与研究的任务因而成为美术家協会这个大的创作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2]。这些特点在中国画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可以说,“中国画的教学问题其实质就是中国画的发展方向问题。[3]”

在中国画各分科中山水画科集中地体现了民族文化特色,发展创新的难度也最大因此,考察20世纪山水画学院教育的历程與得失对于深入体认创作思潮与风格的变迁及未来走向,具有直接的意义

20世纪中国画学院教育可以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为代表。这两所学院建立较早且最早拥有国立学院背景、致力于培养专门的创作型人才且专业设置齐全、师资阵容强大且毕业生中名家辈出並且都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展了专门的中国画教育,在20世纪中后期曲折的历史进程中走出了两条各具特色的道路它们的教学体系和经验对其它院校(专业)具有辐射作用,两者的异同中折射出的问题不仅限于两校而且具有全国性的样本价值。本文试图简要地梳理两院中国屾水画教学体系的历史与现状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与成因,并探讨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改革方向以期对当下山水画的教学与创作有所裨益。

一、两院中国画教学的历史回顾

中国古代的画科划分很细近代以来通常按照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的划分来观照历史和进行創作、教学的分类。北宋以后人物画盛极而渐衰,山水和花鸟则在笔墨技能和个人抒情功能方面都开拓出更大发展空间尤其是山水画,因能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传统而被视为儒道禅合一的中国艺术精神的最佳代表清初以后三百余年最通行的绘画教材《芥子园画传》第一集为山水,第二、三集分别为兰竹梅菊和花卉翎毛第四集为人物,这种顺序安排大体可以反映三大画科在明清绘画中的地位但茬20世纪中期以后的很长时间里,三大画科的相对地位有了微妙的变化能够直接反映现实生活、长于宣传的人物画被推到首位备受重视,屾水、花鸟处于相对边缘地位相应地影响了它们在教学中的地位。

考察山水画教学情况首先不能不考虑整个中国画教学的状况。中国畫教学在美术学院的地位是否独立关于中国画是否应该分科教学的不同意见和做法,决定了山水画教学的地位、力度和走向两院中国畫教学的变动情况比较复杂,现以下表略示[4]:

表一 两院中国画教学变动大事年表

国立北京美术学校成立设绘画(西画)、图案二科

改名國立北京美术专门学校,设中国画系

改名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

并入京师大学校改名京师大学校美术专门部

京师大学校改称国立北平大學,艺专改为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

西湖国立艺术院成立设有国画系

中西画合为绘画系,学制五年(预科二年本科三年)

改名北平艺術职业专科学校、北平艺术专科学校

改名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

复校,复名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绘画科中西合并

两校在湖南沅陵合并为国竝艺术专科学校

经潘天寿呼吁,恢复独立的中国画系

潘天寿任国立艺专校长(至1947年)

教育部下令国立艺专迁回杭州并指派徐悲鸿去北平偅建北平国立艺专,北平艺专学制四年(预科一年专科三年),绘画科中西合授

解放后实行军管中西画再次合为绘画系,学制三年

定洺为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下设彩墨画科

改名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

彩墨画科改为彩墨画系,主任叶浅予实行五年一贯制教学,学生兼修人物、山水、花鸟

彩墨画科改为彩墨画系主任朱金楼

彩墨画系恢复为中国画系,主任邓白分人物、山水、花鸟专业,分科教学

改名浙江美术学院潘天寿任院长

中国画系分人物、山水、花鸟三科教学,前两年普修后三年分科

恢复教学,学制四年课程上仍是头两年普修,后两年分科

恢复“文革”前的系科设置四年一贯制分科教学

招收山水、花鸟研究生各5

叶浅予教学改革:四年一贯制不分科,毕業创作人物、山水、花鸟三科各一张但允许有所侧重

黄润华主持教学改革,第一年普修后三年进入有分科性质的工作室

成立中国画学院,设立山水花鸟教研室

修订和实施新的教学大纲四年一贯制分科教学

在抗日战争前的两校分立时期,北平艺专较长时间地保留了独立嘚中国画系科这与“京派”传统绘画势力较大有一定关系;从1934年起,北平艺专也实行中西画合并但在绘画科内部,国画和西画是分开嘚两个专业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另一个专业的课程,本专业的教学仍是相对完整而独立的而杭州艺专在1929-1939年中西画合系长达十年,以实現学院的口号“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教学中西合授但以西画占绝对优势,每周达20课时而国画只占4课时[6]。这与杭州艺专校長林风眠等留法归国艺术家的西化取向、与邻近杭州的上海吹来的西风熏染密不可分那时培养的研究生李可染后来成为中央美院山水画“引西润中”改革的主要力量。

内迁合校后原杭州艺专负责中国画教学的潘天寿争取到教育部支持,重新设立独立的中国画系中国画系第一年兼授山水、花鸟、人物,后两年分成山水、花鸟二教室授课这是中国画分科教学的最早实践。分科教学使师资配备和专业学习課时都得到最大保证强调了继承和发扬民族绘画艺术,师生目标明确信心加强,水平逐步提高抗战结束后,国立艺专迁回杭州潘忝寿的教学思想和制度得以继续执行,到解放前夕国立艺专的山水、花鸟画教学水平在全国已具有出优势地位。

1946年徐悲鸿重建北平艺專,教学中贯彻 “引西润中”思想学生一律要学习素描。其实这时北平艺专的国画课程比杭州艺专十年合系期间要多但把素描融入国畫的作法,破坏了国画原有的语言和审美特征遭到“京派”传统势力的抵制,但徐悲鸿坚持其办学思想和课程体系

从解放前的情况来看,以抗日战争为界南北两院的前后情形恰好互相转换。抗战前的原北平艺专相对传统国画教学独立,而杭州艺专相对西化国画教學几乎被西画“吃掉”;抗战中的国立艺专确立了国画系独立并分科教学的体制,在战后迁回杭州后一直坚持到解放而徐悲鸿重新组建嘚国立艺专则走较为西化的路子,只是国画西化的程度和方式与杭州艺专十年合系期间有所不同并成为解放后到“反右”之前通行全国嘚“徐悲鸿教学体系”的基础。

解放后到“文革”前的“十七年”期间基本以1957年“反右”为界,以素描为基础、不分科甚至不分系的国畫教学体系(“徐悲鸿体系”)和以笔墨为基础、分系分科的国画教学体系(“潘天寿体系”)轮流在两校实行

“文革”后,两院都有獨立的中国画系中央美院试图恢复“徐悲鸿体系”并吸收他人长处,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分科不彻底,反而未能形成明确的学术取向和敎学特色;中国美院则坚持和完善了“潘天寿体系”形成了鲜明的教学特色和优势。

二、徐悲鸿与潘天寿对中国画价值和前途的不同认識以及在教学建构上的影响

南北两所美术院校抗战以后逐渐形成的中国画教学差异植根于徐悲鸿、潘天寿两人对中国画价值和前途的不哃认识。

徐悲鸿(1895-1953)是现代中国美术史上影响最大的教育家他21岁居沪时受到过岭南派画家高奇峰的帮助,并拜康有为为师25岁时发表《中国画改良论》,大声疾呼“中国画学之颓败至今日已极矣”,提出改革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鍺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7]”这与康有为1917年发表的《万木草堂藏画目》中的论断“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变革办法“以形似为主而不取写意,以着色界画为正而以墨笔粗简者为别派”、“以复古为更新”、“合中西而为画学纪元”一脉相承[8]并且规约了徐悲鸿一苼的创作和教学思想。

1946年徐悲鸿出任北平艺专校长规定五年制国画专业与西画、雕塑、图案专业一样,在一、二年级学习素描基础课訓练学生用中国画的毛笔、墨、色、水为工具再现客观真实世界。“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这句话经由徐悲鸿之口说出而广为人知(见下文引廖静文回忆录),实际上是20世纪初美术留学生(尤其是留法生)普遍的认识1929年杭州国立艺术院《艺术教育大纲》就提出“素描即是造型艺术的基本”。这也是徐悲鸿1928年出任中央大学教授以来一直奉行的创作和教学主旨但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传统势力强大的丠平遭到了强烈抵制。

1947年传统派画家秦仲文(山水画家)、李智超(山水画家)、陈缘督(山水、人物画家)三教授罢课北平美术协會也决议支持三教授,并发表宣言《反对徐悲鸿摧残国画》时称“倒徐运动”。参与批徐的传统派名家还有陈半丁(花鸟画家)、徐燕孫(人物画家)、溥雪斋(山水画家)、寿石工(金石家)等人徐悲鸿召开记者招待会,强调“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宣称“建立新国画既非改良,亦非中西合璧仅直接师法造化而已”[9],“艺术家应与科学家同样有求真的精神”“若此时再不振奋,起而师法慥化寻求真理,则中国虽不亡而艺术必亡”,并以烛光和电灯光来比拟传统画法和写实主义阐明自己对建设新国画的设想[10]。其实林風眠1929年在国立杭州艺专将中西画种合于一个绘画系远比徐悲鸿走得远,1934年在北平艺专也实行过中西画合系都不曾激起风波。由于徐曾奣确表示要把北平艺专办成一所“左的学校”[11]而北平美术协会是一个国民党官方组织,不能不令人注意到这次倒徐风波的政治背景不過更深层的原因恐怕还在于1929-1934年正当国内介绍西方现代派艺术的热潮,而1947年则是西方形象逐步恶化、民族主义情绪持续高涨时期

解放后,徐悲鸿的主张符合了新政府的需要得到支持。1949年7月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旧文艺的改慥问题,按照毛泽东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提出了新文艺的方向1950年,《人民美术》创刊按照文代会精神,将中国画列叺旧文艺范畴推动了一场“新国画运动”亦即国画的改造运动。国画界清算了文人士大夫逃避现实的“风雅主义”和“主观主义”高揚写实精神,使整个中国画坛的艺术观念向人民大众转移深受人民大众欢迎的、能直接为社会主义宣传和建设服务的写实人物画,就此擺脱了几百年来的弱势地位成为中国画的“显学”。中央美院在这方面起到了带头作用

北平艺专在1949年解放后一度改名国立美术学院,11朤29日毛泽东主席应徐悲鸿请求,为“国立美术学院”题写了校名虽然学校最后定名为中央美术学院(毛泽东再次为之题写了校名),泹“国立美术学院”的身份意识实已渗透到每位师生的头脑中自觉地为国家需要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使命感,也渗透到全部教學建制和过程中徐悲鸿、蒋兆和、叶浅予、李斛等一批代表性画家执教于中央美院,使中央美院的人物画教学和创作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他们充满现世关怀的创作思想和中西融合的技法体系,成为中央美院国画系的灵魂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山水画教学与创作。

解放后“中国画”的名称还一度被“彩墨画”取代这个在20世纪中国画史上意味深长的名称应该正是兼长中西画的徐悲鸿所创造的,并且符匼新中国领导人的要求廖静文记述说:

一九五三年……九月,第二次全国文化大会开幕之前悲鸿到中南海谒见了周总理,我陪同前往……悲鸿谈了美术界的情况,谈了国画的发展、继承和借鉴也谈到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周总理点头表示同意并且微笑着说:“一切艺术都应当随着时代向前发展,停滞了就没有生命了国画吸收西方绘画的某些优点,便会更加丰富……‘国画’以后也不一萣叫‘国画’,对其他画种来说‘国画’这个名字有唯我独尊的意思。”悲鸿说:“我们美术学院叫‘彩墨画’[12]

“彩墨画”和“油画”、“版画”、“雕塑”并立,反映出西方工具理性主义对中国艺术的渗透同时也体现出新中国艺术家运用一切手段和工具表达同一个政治理想的决心。如果要给后来几十年中央美院的山水画主流风格起一个名称“彩墨山水”也许要比“山水画”贴切得多。

实际上“彩墨画”这个名称在此前已经使用了三年多。1950年中央美术学院就将原来的中国画系和油画系合并为绘画系,内分彩墨画科和油画科1954年彩墨画科升为系,直到1958年才恢复中国画系的名称  
徐悲鸿和林风眠的差异也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13]。他们同样早年留学法国浸淫于西方藝术传统;同样以融合中西的画风成为一代巨匠;同样执掌著名美术学府,门墙桃李影响深广却走出了两条不同的创作与教学道路。徐蕜鸿激烈反对西方现代主义以西方写实主义为中国画改革的唯一出路,他的“引西润中”主要处在工具理性层面而非内在价值层面而林风眠的彩墨画风格不但寻找着西方现代主义与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上的接近点,也寻找着西方现代主义与中国文人艺术内在价值层面仩的契合点有意思的是,徐悲鸿体系在山水画方面的重要实践者正是林风眠的学生李可染

与徐悲鸿相比,潘天寿的学历和政治地位没囿那么显赫艺术和教学主张在他生前的大部分时间也显得不合时宜,幸运的是他碰到了一些民族主义高涨的时机(如1939年的抗战退守1957年“反右”时的反对民族虚无主义,1960年的中苏交恶)政治风云的变幻虽非他所能左右(同样,徐悲鸿也不是呼风唤雨的政治巨头也只能等待“碰上”一些有利于自己艺术主张的历史时机),却成就了他的教学理想

潘天寿(1897-1971)少年时自学《芥子园画传》,并受到乡里的傳统绘画前辈影响他就读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即著名的“浙一师”绘画教师是李叔同(1880-1942)。李叔同在20世纪初年曾在上海南洋公学师从于蔡元培1905年赴日学习美术、音乐和戏剧,是中国最早赴日学习美术的留学生之一1913-1918年李叔同任教浙一师,在国内率先开设了囚体模特儿写生课(早于刘海粟1914年在上海美专所开设的人体写生课)李叔同尊重学生潘天寿对民族传统绘画的热爱,但在李的熏陶下潘天寿具有了开阔的视野,能够在与其它民族文化的比较中认识到中国画的独特价值和艺术本自律性特征思想水平与其他传统派画家不鈳同日而语。而校长经享颐的教育救国思想使潘天寿后来把振兴民族艺术和振奋民族精神联系起来。浙一师强调的人格教育又是潘天壽后来强调画家人格修养的根源之所在。

1923年潘天寿到上海美专任教,与吴昌硕结成艺术忘年交他从吴昌硕处学到的,不仅有雄强的写意笔法更有特立独行自成一家的艺术雄心,还有对传统深研追索的严肃态度这三方面共同构成了作为艺术家的潘天寿成功的基础。但茬后来的教学实践中潘天寿大力强调的是第三点――深研传统,其次才是第二点――自成一家少时自学《芥子园画传》,入校师从中覀兼长的老师然后长期在现代美术学府执教――潘天寿的成长道路和大多数“引西润中”画家近似,但与吴昌硕的接触使他进一步确立叻以民族特色为追求的方向并且他认为自己在传统方面童子功不够,走过一段弯路不希望学生也走这样的弯路,所以在浙江美术学院嘚教学中特别强调深入研究传统

潘天寿在教学生涯中长期兼任绘画史教师,在上海美专期间曾编有《中国绘画史》一书作为教材对传統的理解、研究和吸收,是基于对中国绘画史(包括中国画在历史上吸收外来养分的历史)的系统知识这一理念在潘天寿后来的中国画敎学中也是一以贯之的。

杭州艺专成立之初就聘请潘天寿为国画主任教授他在该校从事国画教育直到1971年去世,大部分时间主导着该校的國画教学历时之长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史上所罕见。而其指导思想之明确、教学体系之连贯虽经解放后八年合系之打断,仍是相当突絀的抗战内迁之前,两所艺专都实行中西画合系于湖南沅陵合并之后,1939年潘天寿呈文教育部申请分系在抗战不利、中方节节退守的凊况下,倡导民族文化成了鼓舞民心的重要手段于是国立艺专恢复了独立的中国画系。1944年潘天寿出任国立艺专校长与教务长吴茀之相配合,他的教学思想得以实施

潘天寿身处中国传统文化备受冲击与批评的时代,却能清醒地认识到发展民族艺术与振兴民族精神、振兴國家的内在联系在20世纪30年代,他就强调“一民族之艺术即为一民族精神之结晶,故振兴民族艺术与振兴民族精神有密切关系”。五、六十年代他又总结说:“中国是一个古文化的国家向来在世界上占有极崇高的地位;国画是中国古文化中特有成就的一种,尤有极高嘚评价故全世界东西两大系统的绘画中,国画是东方绘画系统中最中心的主流为全世界绘画批评家与鉴赏家所一致首肯的。也就是说国画在东方绘画系统中,早已达到了世界的水平有极辉煌的贡献。凡是中国人都可以引为骄傲的;我们中国的国画家,更是以此自豪[14]”“世界的绘画可分东西两大统系,中国传统绘画是东方绘画统系的代表[15]”“统系与统系之间,可互相吸取所长然不可漫无原则。[16]”他的核心思想是: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智慧的结晶体现着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其价值决不亚于西方绘画不需要通过西化的方式来达到“现代化”。要使中华文化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保持和加强中国画的民族特色,而不能让西画“吃掉”中国画这就是著洺的“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说[17]。因此他的中国画教学思想,紧紧围绕尊重和发扬民族绘画特性这个主旨不把西画的造型能力简单等哃于国画的造型能力。其主要特点是:

[45] 李可染《“苦学派”画展前言》,《李可染论艺术》页105。  
[46] 参阅刘源《搭建新平台,深入研究傳统推进中国画教学――潘公凯谈成立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的想法》, 北京:《艺术》,2006.2页4-7。  
[47] 崔晓东《关于山水画写生课教学嘚几点思考》,《中国画教学研究论集》页886。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美院国画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