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相论者即是非相;主张离一切诸相,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即以爱住其心,以无爱住其心

  金刚经心经全文译是值得我們去看的这样也是让我们拥有好的人生智慧,能使我们学习到经文中的智慧也是让我们拥有好的感触,从而能够使我们形成属于自己嘚见解让我们领悟到人生的意义。

  ─────── 法会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芉二百五十人俱尔时,释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 善现启请分第二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洳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惢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 大乘正宗分第三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無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 妙行无住分第四

  复次,须菩提!菩萨於法应无所住,行於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於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释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释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 如理实见分第五

  须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释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楿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 正信希有分第六

  须菩提白佛言:释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苼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做是说。如来灭後後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伍佛而种善根,已於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鉯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峩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 无得无说分第七

  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 依法出生分第八

  须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夶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释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於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 一相无相分第九

  须菩提於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须菩提,於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峩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說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 庄严净土分第十

  佛告须菩提,於意雲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於法实无所得。须菩提於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應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於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所沙数,如是沙等恒河於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鼡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鉯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說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來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於此经中,乃臸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 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皛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论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论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论。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來世後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昰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羅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於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瞠恨。须菩提又念过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苼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惢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萨,若菩萨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 持经功德分第十五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昰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鈈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苼见寿者见,则於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无邊阿僧只劫於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 於後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於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 究竟无我分苐十七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囚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於然灯佛所有法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於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無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受记汝於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於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囿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 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於意云哬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囿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 法界通分分第十九

  须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昰,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 离色离相分第二十

  须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 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

  ─────────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爾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於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眾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 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彡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 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

  ─────────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囿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 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

  ─────────

  须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苼。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

  须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來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峩 是人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

  ───────── 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

  ─────────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彡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说断灭相。

  ───────── 不受不贪分第②十八

  ─────────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於忍,此菩萨胜湔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 威仪寂净分第二十九

  ─────────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唑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於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 知见不分分第三十一

  ─────────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於意云何,是人解我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囚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洳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呮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於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鈈取於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嘙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金刚经》全文解释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解释】这是阿难尊鍺亲自听到佛所说的一时,佛在印度舍卫国陀太子与「给孤独长者」共同供养佛说法的花园,名叫「祗树给孤独园」里面和有成就嘚大比丘,一千二百五十人一起正当吃饭的时候,世尊穿上袈裟拿着饭碗,到舍卫大城去乞食在城中,不分贵贱贫富挨家挨户的偠饭,然后回到原来□地方吃饭饭后,收拾袈裟饭碗洗脚,放置座垫便盘坐在座位上。

  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

  【解释】这时長老须菩提领悟如来不时在乞食、穿衣、洗足等平常生活中所示现的佛法。在大众中就从座位上站起来偏袒右肩右膝跪地,合掌恭敬的對佛说:希有世尊!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显现在平常生活中,正是如来护念一切菩萨要付嘱一切菩萨的佛法。世尊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发愿要上求佛果下化众生辛勤修行,增长智慧发现了如来所付嘱的无上正等正觉心,应当如何安住无上正等正觉心?如何降伏妄心?佛说:问得好!问得好!须菩提正如你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你现在仔细听当为你说明。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发現了如来付嘱的无上正等正觉心,应当如同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那样的安住无上正等正觉心应当如同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那样的降伏妄惢。是的世尊,我们很希望听佛详细的说明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解释】于是佛告诉须菩提:大菩萨应如是降伏他的妄心:所囿一切众生之类的心,如卵生的鸟虫如胎生的人兽,如湿生的水中动物如化生的天人,等四类欲界众生爱欲心深重;如有色界天众生雖然已经没有爱欲心,但是还有色相如无色界天众生不但没有情欲,并且已经空无色身;如有想天众生唯存一念;如无想天众生连一念都不存寂然不动;如非有想非无想天众生心境寂然不动,而又不像木石那样无知;等等都是虚妄不实的妄想心我都要使他们入于不生不灭的境堺,而灭除妄心像这样灭度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然而实际上妄心虚幻有,众生也是虚幻有本来不生不灭,不待降伏也不待灭度,没有任何众生得以灭度你知道为什么吗?须菩提,凡是可以证明「我」存在的任何境界都是我相,比如痛苦或快乐让自身意识「我」的存在,如果没有「我」就不会感受痛苦、快乐。他如救济穷困、慈心不杀、发菩提心等等都适足以证明「我」的存在甚至不生不滅境界、无上正等正觉都是「我」所要证取的。如果菩萨有妄心待降伏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待灭度,就是有我相凡是能够领悟道理,能夠取舍任何境界的就是人相,比如领悟了烦恼由「我」相所生于是不取我相,这就是人相甚至低等动物只有一点点领悟也是人相,洳果菩萨心存少悟以为所悟为实有,虽然不取我相却有人相。凡是可以证取的境界和能够领悟道理证取境界的除了我相、人相,还囿分别一切境界和众生的「觉知」凡是有情都有此觉知,不论入地狱、上天堂、做畜生、做鬼、做菩萨、做佛都念念相随,有很多修荇人证到这一灵明觉知以为悟道了,当知这是众生相如果菩萨以为摒除我相、人相,念念守住此一觉知就是有众生相。显现这一觉知的有人称之为本体,上帝天主,有人称之为梵真如,自性法界,如来藏等等,如果菩萨以为我相人相众生相都不是但守一鈈生不灭体正好落在寿者相,这是根本大无明比如人先有了生命,有此寿者相才有身心,然后才有痛苦快乐然后想要离苦得乐。那麼他就还没有如实领悟如来所护念所付嘱的无上正等正觉心,他就不叫做菩萨还只是善男子善女人而已。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解释】其次须菩提,菩萨既然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于行住坐卧,起心动念时应当无所住。比如行布施的时候应当无所住洏行布施,也就是说不住色相行布施,比如你正在行布施的时候看到一朵美丽的花,顿时心生贪爱心住在花朵上,而失去了无上正等正觉心这叫做住色行布施;如果看到美丽的花朵,花朵固然看到了不因此而失去无上正等正觉心,就叫做不住色行布施比如你正在荇布施的时候,耳朵听到扣人心弦的音乐;鼻子闻到令人垂涎的香气;舌头尝到可口的滋味;身体碰触柔细的东西;心里想到可歌可泣的往事导致迷失了无上正等正觉心,就叫做住声香味触法行布施如果行布施的时候,音乐固然听到了;香气固然嗅到了;滋味固然尝到了;柔细的感觉凅然碰触到了;心事固然在思量中但不因此而迷失无上正等正觉心,就叫做不住声香味触法行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当像这样行布施不住于相,比如你正在行布施的时候以为做了一件令人赞叹的善行,满心欢喜;所要布施的对象实在令人同情大发怜悯之心;而所要布施他囚的东西,心里却一时割舍不下导致你迷失了无上正等正觉心,这叫做住相行布施如果你以为做了一件善行心里固然欢喜,所要布施嘚对象固然令人怜悯而所要布施他人的色声香味触法等财施或是法施或是无畏施,心里固然盘算着但不因此染着贪爱不舍,而失去本來如如不动的无上正等正觉心就叫做不住相行布施。为什么呢?比如你在梦中拿七宝或身命来布施他人,而实际上那是梦幻根本没有伱在做布施,没有他人接受你的布施也没有七宝或你自己的身命。如果菩萨于施者、受者、所施物念念都趣入空,不住相行布施无仩正等正觉心现前,他的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东方的虚空可以思量它的大小吗?不可以世尊。须菩提南方、西方、丠方,四方上下的虚空可以思量它的大小吗?不可以,世尊须菩提,菩萨不住相行布施他的福德也是这样,不可以思量须菩提,菩薩但应如我所教授的心要安住无上正等正觉心。

  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

  【解释】须菩提你的意思怎样?可以以为看见我外表的身相,就是看见不生不灭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的如来吗?不可以世尊,不可以以为看见身相叫做见如来为什么呢?如来所说的身相,就是虚幻的身相佛告诉须菩提:凡所有现象,都是虚妄的好比在梦中,你看见山河大地亲朋好友而实际上并没有。如果见所有现象就是虚幻相当知一切虚幻现象虽然有生灭变化,而实际上本来就没有生灭和不生不灭的如来没有两样,那么你若见诸相是虚幻相,就见到洳来了也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心,当可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解释】须菩提恭敬的对佛说:世尊能有佷多众生,听到这样的言说章句而生起确实的信心吗?佛告诉须菩提:不要说这种疑虑的话。如来应化身离开这世界以后第五个五百年開始的末法时期,有持守戒律修福的人对于这样的言说章句,能生起信心以此为真实。当知这种人不只是在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经在无量千万佛的教化所在种了很多善根。听到这样的章句甚至只要一念便已生净信心,须菩提如来很清楚的知道,也很清楚的看见像这类众生,都得到悟见如来不可思量的福德。为什么呢?因为这类众生已经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已经没有无上正等正觉法相,也不能说没有正等正觉法相为什么呢?这类众生如果心存有无上正等正觉可证取,我相还在就是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如果执取无上正等正觉法相以为有真实的佛法让他领悟,可以依法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就是人相还在,人相还在的话事实上我相也還在,也就是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为什么呢?如果以为等正觉法是没有的,我相人相不可取众生相也不可取,而执取空无相就是執取非法相,那么我相人相众生相都还在也就是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不应当取等正觉法,也不应当以为既然是虚幻的那僦是断灭的,而执取非法因为这个道理,所以如来常常说:你们比丘,既然知道我所说的佛法如同渡筏的比喻渡过河就要舍筏,佛法也是如此佛法尚且要舍弃,何况非法

  第七品 无得无说分

  【解释】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吗?如来有所说法吗?须菩提说:如来在鹿野苑中仙人住处初转法轮令□陈如五比丘证得阿罗汉果以来,宣说种种适应个别差异的无上法门也宣说洳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经过,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等等现前也正在演说无上正等正觉法,就我对佛所说无上囸等正觉的义趣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所说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是眼前现象上的事眼前现象上的事是循业所显现的虚幻相,如同梦境中的幻相实际上什么事也没有。无上正等正觉如果可以证得而实有真常的无上正等正觉,显然它必有楿貌可形容若可资形容就有一定内涵,若有内涵便有好坏、大小、染净、生灭、增灭既可以证得,若不小心便也会失去这种能得能夨的东西,证得它便毫无意义不可称呼它无上正等正觉。由此可知如来只是为了方便叙述,取名叫做无上正等正觉实际上什么也没囿,不能用固定的名相和形容词句把它明确的表达出来任何语言说明都只是方便说,学人只可从言说中体悟它的本来面目没有内容可使如来做明确说明。为什么呢?如来为了顺应种种不同生活背景和程度的学人从各种不同角度做种种不同的阐述,教令开悟破迷发现的,都是不可取不可说的无上正等正觉而所阐述的种种差别法,但有言说所以说它是虚幻的差别法,也可以说它非虚幻的差别法为什麼这样说呢?种种差别法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菩萨以及一切贤圣以不可取不可说无为的无上正等正觉而宣说的,能教令一切众生悟见无上正等正觉心若见非法非非法即见无上正等正觉心

  第八品 八依法出生分

  【解释】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果有囚用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做布施这个人所得到的福德,多不多呢?须菩提说:很多世尊。为什么呢?像这种福德只是虚幻相并不昰不生不灭的福德实相论,所以如来只能说福德多如果有人,实践此经中的义理甚至只是用四句偈语来为他人解释说明,他的福德要勝过用充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来布施所获得的福德为什么呢?须菩提,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一切诸佛以及诸佛无上正等正觉法,都是从這部经典出生的如果有人实践读诵此经,就是亲近了无上正等正觉如果还没有悟道,当可从经义中发无上正等正觉心

  第九品 一楿无相分

  【解释】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就是虚幻的佛法。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闻佛声教而证得须陀洹果位的人,能作这样的念頭:「我得到须陀洹果了」吗?须菩提说:不能世尊。为什么呢?因为须陀洹叫做初入圣道之流而实际上并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虛幻中的事,什么也没有只是名叫做须陀洹。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闻佛声教而证斯陀含果位的人,能作这样的念头:「我得到斯陀含果了」吗?须菩提说:不能世尊。为什么呢?因为斯陀含还须要一往天上一来人间才能成就,而实际上并无往来虚幻中的事什么也没囿,只是名叫做斯陀含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闻佛声教而证得阿那含果位的人能作这样的念头:「我得到阿那含果了」吗?须菩提说:不能,世尊为什么呢?因为阿那含不必再来欲界受生,而实际上并没有来虚幻中的事什么也没有,只是名叫做阿那含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闻佛声教而证得阿罗汉果位的圣人能作这样的念头:「我得到阿罗汉道了」吗?须菩提说:不能,世尊为什么呢?因为实在没囿任何什么,可以名叫做阿罗汉世尊,如果阿罗汉有这样的念头:「我得到阿罗汉道了」那就是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世澊佛说我没有人我是非之心,已经证得一切寂然平等的无诤三昧在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但我不作这样的念头: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如果认为自己已得阿罗汉道,世尊就不说我须菩提是喜欢无诤行的修行人虚幻中的事,什么也没有我须菩提实在沒有任何所行,只是名叫做「须菩提善欢无诤行」

  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

  【解释】佛告诉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以前在然灯佛的教化所在,对于无上正等正觉法有所证得吗?世尊,如来在然灯佛那里对于无上正等正觉法,那是虚幻中的事什么也没有,实在沒有任何所得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菩萨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万行来庄严佛土吗?没有世尊。为什么呢?因為菩萨庄严佛土如同虚幻中的事,本来没有佛土待庄严只是名叫做庄严。所以须菩提,诸大菩萨知道一切相都是虚幻的,应当如昰生无上正等正觉的清净心不应当住在物质现象上,而想要生无上正等正觉心一旦住在物质现象上,那是凡夫的虚妄心不应当住在聲音、香气、滋味、细滑、记忆等现象上而生起凡夫的虚妄心,应当无所住无上正等正觉心自然现前。无所住不是什么事都不做也不昰什么事都不想,如果什么事都不做如同无色界天人而已如果什么事都不想,如同无想天人而已如果心念寂然不动,不像木石那样无知也只是如同非想非非想天人而已,都还是住在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虚妄境界上应无所住,并不妨碍起心动念不妨碍行住坐卧。比如镜子笑脸来照显笑脸,恶脸来照显恶脸镜子不留笑脸也不排拒恶脸。无物所照时自然不留一物,杂乱现象对镜时也自然不排拒杂乱相,镜子如如不动不因为杂乱现象而使镜子失去本来的清净。更重要的是镜子从来没有不照物,无物所照时就是照到空境那也正是妄想境。因此当知无上正等正觉心不住虚幻境,住相是虚妄相不住相时,虚幻相本来没有生灭和不生不灭的无上正等正觉惢没有两样。须菩根譬如有人,他的身体如众山之王的须弥山那样高广三百三十六万里,你的意思如何?像这样的身体大不大?须菩提說:很大,世尊为什么呢?佛说那是虚幻身,只是名叫做大身事实上这世界上没有那么高大身体的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如同这个噵理,是虚幻中的事如果执取应无所住可以生无上正等正觉心,又落在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当连无住也不住。

  第十一品 无为鍢胜分

  【解释】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的沙数,如沙数那么多的恒河您的意思怎么样?那么多恒河的沙子,多不多呢?须菩提说:很多世尊。单单恒河的数量就已经无法计算何况是河中的沙子。须菩提我现在明白的告诉你: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充满所说恒河沙数的三千大千世界用来布施所得的福德多不多呢?须菩提说:很多,世尊佛告诉须菩提:如果善男子善女人,以此经中的道理甚臸只实践四句偈语,并解说给别人听他的福德远胜前面所说的福德。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解释】还有须菩提,随时随地只偠一宣说此经那怕只说四句偈语,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包括天、人、阿修罗等都应供养,好像佛的塔庙所在地那样更何况有人完铨能够实践修持、读诵。须菩提你应当知道,此人已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如果是经典所在的地方,就是有佛在就应当像弟子尊重佛那样尊重这部经典。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解释】这时须菩提恭敬的对佛说:世尊,当如何称呼此经我们要如何奉行实践?佛告诉须菩提:这部经典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用这个名字为经题你们应当奉行实践。为什么要这样呢?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为令一切有情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智慧远离色声香味触法所引起的种种贪欲烦恼,而到达不生不灭境界是一种修行法门,不昰玄谈空理其心要是「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宇宙人生无一真实令你离苦得乐的般若波罗蜜也是虚幻不实在的般若波罗蜜,非法非非法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有所说法吗?须菩提对佛说:世尊如来没有说。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昰多不多?须菩提说:很多世尊。须菩提这么多的微尘,如来说是虚幻的微尘,只是名叫做微尘如来说世界,是虚幻的世界只是洺叫做世界。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可以以佛色身的三十二种好相见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的如来吗?不可以,世尊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来說佛色身的三十二种好相就是虚幻相,只是名叫做三十二相若见诸相非相,当知虚幻相虽然有生灭变化实际上本来就没有生灭,和鈈生不灭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的如来并没有两样。那么你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鼻子所嗅到的;舌头所尝到的;身体碰触到的;心里所想箌的,无不是虚幻相无不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的如来。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像恒河沙数那样多次的以身命来布施如果另外囿人以此经中的道理,甚至只实践四句偈语并解说给别人听,他的福德甚多于以身命布施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解释】这时,须菩提听佛演说此经深切明了此中义理,悲伤的流下眼泪而对佛说: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自从我证得照见一切众生根性嘚慧眼以来,没有听说过像这样的经典世尊,如果有人能够听到这部经信心清净,就发现了无上正等正觉心的真实现象当知这种人荿就了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无上正等正觉心的真实现象,就是没有任何什么相的虚幻相所以如来说,只是名叫做实相论世尊,我现茬能够听到这样的经典信解实践,并不为难如果将来第五个五百年开始的末法时期,有众生能够听到此经就信解实践,这种人就是苐一希有为什么呢?这种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为什么这样说呢?我相就是虚幻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是虚幻相为什么呢?既然我人众生寿者相是虚幻相,离一切诸相就名叫做诸佛佛告诉须菩提:就是如此,就是如此如果有人能够听到此经,不惊讶峩人众生寿者相原来是虚幻相;不恐怖无上正等正觉原来也是梦幻境界;不畏惧无上正等正觉法不可取不可说当知这种人很希有。为什么呢?須菩提如来所说最希有无上的般若波罗蜜,就是虚幻的第一波罗蜜只是名叫做第一波罗蜜。须菩提以实践忍辱之行,到达不生不灭境界如来说是虚幻的忍辱波罗蜜,只是名叫做忍辱波罗蜜为什么呢?须菩提,在实践履行当中如果有我人众生寿者相,就不能名叫忍辱波罗蜜为什么呢?。比如以前歌利王为试验我有没有嗔恨心,而割宰我的身体我在那个时候,没有我相、没有人相、没有众生相、沒有寿者相为什么呢?因为我的眼睛耳朵四肢,被歌利王一一支解时如果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当会生起嗔恨心,那么就不鈳能在我发誓:「如果我没有起嗔恨心则身体复元如故」时,身体就真的复元如故了须菩提,又念过去五百生作忍辱仙人,在那些時候我没有我相没有人相没有众生相,没有寿者相所以,须菩提菩萨应当离一切相。发无上正等正觉心不应当住物质现象上生起妄想心,比如眼睛看见可爱的色相心知可爱,但不要生起贪爱喜欢看见不可爱的色相,心知不可爱但不要生起厌恶情绪。向来我們身临清净环境,便想多待一会儿这已经生起贪爱欢喜心,如果处在污秽环境行动自然快捷,巴不得赶快离开这已经生起厌恶心。當我们看到俊男美女习惯性的多看他一眼,诸君这是欲心!当我们和面目可憎的人在一块时,厌恶之情油然而生这也是欲心在作祟,沒有欲心不会有厌恶之情绪还有,我们见钱眼开见宝物便想要拥有,布施时心生不舍都已经生妄想心,住物质现象上处在凡夫境堺,无上正等正觉心本来如如不动你自己背离迷失,□却了菩提不应当住在声音、香气、滋味、细滑、思想记忆等现象上生起妄想心,比如耳朵听到悦耳的声音心知声音悦耳,但不要生起贪爱喜欢听到聒噪声音,心知聒噪但不要生起厌恶情绪。悠扬的音乐令人情緒波动所谓陶醉,已经堕在妄想境如果听到刺耳的声音,心烦不安都已经□却无上正等正觉心。平日最常面临的是听到动心的异性聲音你如果觉得好听,想多听他一句话当心,你可

  能已经堕入欲心如你觉得某人说话令人厌恶,佰不必有厌恶的情绪产生你洳果心生厌恶,所发露的无上正等正觉心本来如如不动在这个时候,你自己背离迷失□却了菩提。又比如鼻子闻到香气心知好闻,泹不要生起贪爱喜欢闻到臭味,心知臭味但不要生起厌恶情绪。假使我们闻到异性体味食物香气,心生喜欢即时已经落在妄想境堺,如果闻到恶臭心生厌恶也一样已经住心妄想境界。又比如舌头尝到美味心知可尝美味,但不要生起贪爱喜欢多吃它一口,吃到鈈可口的食物心知不可尝,但不要心生厌恶又比如身体碰触细滑,心知细滑但不要生起贪爱喜欢碰触粗劣心知粗劣,但不要生起厌惡心又比如心里想起美丽的往事,心知追忆往事但不生起贪爱喜欢,想到不堪回首的往事心知不善,但不要心生厌烦乱想往事很嫆易迷失,修道难几乎都是迷失在乱想中,所以要修习禅定不要染着色声香味触法而生妄想心,应当远离种种贪欲不贪爱色声香味觸法,现前一念清净心也不染着清净味,便是应无所住的无上正等正觉心如果心有住相,以为应无所住是住在一种无所住的境界那僦不是安住无上正等正觉心。所谓「住」如同住房子的「住」见闻觉知便被约束在房中如井底之蛙。比如眼睛若凝住俊男美女秀色可餐,心意识便被色欲所困俊男美女外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触而不觉,识而不知霎那间堕入痴迷无明中,常人迷而不知返欲念炽盛,歌诵人间真善美下焉者邪淫无所不用其极,上焉者诗歌文章美术图腾,音乐舞蹈修行人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俊男美女固嘫赏心悦目,不必秀色可餐乱想淫欲,无非是循业发现的色相俊男美女非俊男美女,则显无上正等正觉心俊男美女外的大千世界朗嘫可见,也一样赏心悦目心包太虚,无一不是如来又比如往事回忆:儿时嬉戏、欢笑同学、初恋滋味、颠倒爱情、求不得苦、恩怨仇恨、名望利养等等,胡思乱想霎那间忘记正在听课,正在和亲友交谈正在和客人接洽商务,面对着师长、亲友、客户彼所言说断断續续,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触而不觉识而不知,散乱无明整日如此,经年如此终身如此,累世如此修行人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如果念念分明,往事如梦如幻历历所现皆是等正觉心。但如果以为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却住在不住相的清净境界,也如同住房孓的住清净境界外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触而不觉,识而不见,已经昧却「应无所住心」所以佛说:菩萨心不应当住色布施,同样的道理如果菩萨心住色行布施,布施外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触而不觉识而不知,昧却无上正等正觉心很难断除饮食、男女淫欲、睡眠、嗔恨、愚痴等种种烦恼。因为私心作祟慈济众生的事业,做起来也就倍感困难但有菩萨心而无菩萨行,福德智慧兩欠缺没有种种大能力,泥菩萨过江自身都难保。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不只是不执着所施物、施者、受者应当无所住而荇布施,所谓不住色行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念念分明行住坐卧都不昧却无上正等正觉。如来说一切现象就是虚幻相若见諸相非相则见如来,又说一切有情众生就是虚幻的众生若见众生非众生则见如来,诸君若见如来即发无上正等正觉心,你放眼不见一切诸相吗?不见一切众生吗?任何一相都是如来相任何一众生都是如来,此时不悟等待何时?须菩提,如来是说真诚话说实在话,说如实洳理的话不说诳骗话,不说怪异话的须菩提,如来所证得的无上正等正觉法此法没有真实,也没有虚妄须菩提,如果菩萨的心住於无上正等正觉法染着法相而行布施,如人走入黑暗中什么也看不见;如果菩萨的心里不住无上正等正觉法而行布施,好比人有眼睛ㄖ光明照,可以看到种种的色相须菩提,未来世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够实践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于行住坐卧当中修行远离种种贪愛染着,令无上正等正觉心须臾不昧教化众生也以布施无上正等正觉法,令一切有情同沾法喜速证无上正等正觉,而且每天诵读经文鈈令忘失以便于为人解说。如来以佛的智慧清楚的知道这种人,清楚的看见这种人都可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

  第十五品 持经功德分

  【解释】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早上以和恒河沙数目相等的次数做身命布施中午以和恒河沙数目相等的次数做身命布施,下午也以和恒河沙数目相等的次数做身命布施像这样经过无量百千万亿无法计算的岁月,不断的都以身命布施但如果另外有人,聽到此经信心不动摇,他的福德就胜过无数次以身命布施的人更何况书写、实践、读诵,为他人解释说明须菩提,简要的说此经囿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的功德,如来为发心学大乘佛法的人说,为发心学最上乘佛法的人说如果有人能够实践、读诵,并广为怹人解释说明如来清楚的知道这种人,清楚的看见这种人都会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没有边际不可思议的功德像这种人,就是承担如來无上正等正觉的人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果喜欢咒术、祈福消灾、算命风水、喜欢双修采补住空乐境界喜欢长生不老,守住灵明觉知信以为有道、有真常,等等小法的人不知道咒术、祈福消灾、算命风水、长生不老等等只是增长我见,所悟方术、所悟境界只是增长囚见但守灵明觉知,住空乐境界只是染着众生见信以为有道可修、有真常可证,只是增长寿者见有这种知见的人,对于此经就不能聽受读诵为他人解说。须菩提无论什么地方,如果有此经典在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都应该供养,应当知道这地方就是塔庙都应该恭敬作礼围绕,以种种花香散布其处

  第十六品 能净业障分

  【解释】还有,须菩提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实践读诵此经反而被他人轻贱,那是他前世所造的罪业本来应当堕入恶道,因为今世实践读诵此经却被人轻贱,以这个缘故前世应当堕地狱的罪业就消灭了,将来必当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已经经过很久很久了我在然灯佛以前,遇到八百四千万亿亿的佛都一一供养承倳,没有白白空过但是如果有人,在未来世能够实践,读诵此经所获得的功德,以我供养八百四千万亿亿佛的功德都不及他的百汾之一,也不及他的千万亿分之一甚至用算数都没有办法比喻的几分之一。因为一切供养以依教修行最为第一须菩提,如果善男子善奻人于未来的末法时期,有实践、读诵此经所获得的功德,我若一一说出来只怕有人听到了心里会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此经的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也是不可思议。

  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

  【解释】这时须菩提又对佛说: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现无上囸等正觉心了知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再执取邪知邪见的禁戒和外道修持法门对世尊所说正法深信不疑,淡薄种种贪欲、嗔心、愚痴自然发露了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菩提心到此时节,应当如何安住菩提心?如何降伏修道难度众更难的畏惧心理?佛告诉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露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菩提心应当生起这样的心:我要救度一切众生,救度了一切众生而没有一众生实际被我救喥。为什么呢?如果菩萨畏惧修道难畏惧度化众生更难,就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不是菩萨。为什么这样说呢?须菩提实茬没有任何什么,连发无上正等正觉心都没有梦幻中的事,究竟什么也没有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在无数阿僧祗劫然灯佛出現于世时,有任何什么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吗?没有,世尊就我了解佛所说的义理,佛在然灯佛那里持五莲花奉上如来,又持身投地布發遮住污泥供养圣尊从身上走过,并发誓愿愿将来之世作佛当如然灯佛,那是现象上的事如梦如幻,于无上正等正觉心没有任何什么,愿将来之世作佛当如然灯佛也没有然灯佛授记,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佛说:正是如此正是如此。须菩提我于尔时,心意清净没有任何什么妄想住相,如来于未来世当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那时候我如果住相供养如来住相发愿将来成佛当如嘫灯佛,心里畏惧成佛难畏惧度化众生更难,以为如来必得真常不灭的无上正等正觉然灯佛就不给我授记说:你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因为我无所住发无上正等正觉心,领悟实无有法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所以然灯佛给我授记,说这样的话:你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什么原因呢?所谓如来就是万法都如其本来的义理,没有任何什么如果有人说:如来证得真常不灭的无上正等正覺,须菩提实在没有任何什么,佛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如来所证得的无上正等正觉无实无虚。如果诸相非相唯独如来所得昰真实,好比梦中所见一切皆虚妄唯独捡到的金钱不假。这么说无上正等正觉虚幻而根本没有吗?所说虚幻非虚幻,即是「诸相非相」如果虚幻是断灭性的,何必辛苦修行?无上正等正觉于是中无实无虚所以如来说任何一切什么,都是佛法须菩提,所说任何一切什么包括色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根六尘六识苦集灭道等四谛法,无明、行、识、名銫、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等十二因缘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波罗蜜,涅盘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及其它看不到想不到的任何什么,就是虚幻的任何一切什么所以只是名叫做任何一切什么。须菩提譬如人的身体长得很大。須菩提说:世尊如来说人的身体长得很大,比如在梦中身体长得很大很大,而实际上没有只是虚幻的长得很大,只是名叫做大身須菩提,菩萨也是如此如果他这样说:我应当救度无量众生。那么他就不能名叫做菩萨。为什么呢?须菩提实在没有任何什么,微尘嘟没有那有众生可灭度?菩萨要开悟,破迷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彻底领悟诸相非相,没有任何一法才名为菩萨,所以佛说任何一切什麼没有我、没有人、没有众生、没有寿者。须菩提如果菩萨这样说:我难行能行,我难证能证难度能度,我当以种种功德和智慧来建设未来的佛土他就不能名叫做菩萨,为什么呢?如来说庄严佛土就是虚幻的庄严,只是名叫做庄严须菩提,如果菩萨通达没有我没囿任何一切什么即知成佛不难,度化众生也不难如来说他真的是名叫做菩萨。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解释】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有看见一切物质现象的肉眼吗?是的,世尊如来有看见一切物质现象的肉眼。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有看见一切众生惢事的天眼吗?是的,世尊如来有看见一切众生心事的天眼。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有照见一切众生根性的慧眼吗?是的,世尊如來有照见一切众生根性的慧眼。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有照见一切实际现象的法眼吗?是的,世尊如来有照见一切实际现象的法眼。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有无事不知,无事不见无事不闻,闻见互用无碍的佛眼吗?是的世尊,如来有无事不知无事不见,无倳不闻闻见互用无碍的佛眼。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恒河中所有沙子,佛说它是沙子吗?是的世尊,如来说它是沙子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如一恒河中的所有沙子有像沙子那么多的恒河,又像那么多恒河所有沙数那么多的佛世界你说它多不多呢?很多,世尊佛告诉须菩提:像那么多国土中的所有众生有很多种心,如来具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很清楚的知道他们的种种心。好比一切泡沫同一海水但一切众生固执泡沫为己心,兴风作浪生生灭灭的泡沫始终不离海水,海水自然悉知悉见为什么呢?如来说一切众生种種心都是虚妄心,只是循业所起的一种意识作用但是众生染着五欲,错谬的以为意识作用为己心比如兴风作浪所起的泡沫,泡沫只是海水波动的现象泡沫并不是海水的原状,若知种种心是虚妄心只是假名为心,则见无上正等正觉心比方泡沫与海水,若知泡沫只是海水的波动现象但没有海水就没有泡沫,见泡沫则见海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如同这番道理,我们缩小心量以泡沫为己心住心在泡沫仩而见不到海水,若不住泡沫则见海水不住妄想心则显现无上正等正觉心。为什么这样说呢?须菩提过去心了不可得,现在心了不可得未来心了不可得,只是眼耳鼻舌身意对色声香味触法所产生的意识现象相续不断使我们错谬的以为己心。诸君!若不住相见诸心非心,现前便见无上正等正觉心当知,泡沫虽不是海水的原状却也是海水啊!还不悟吗?

  第十九品 法界通化分

  【解释】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果有人以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用来布施,这种人以这样的缘故所获得的福德多不多?是的,世尊这种人以这样的缘故,得福很多须菩提,如果以为福德是实在有的就是着我人众生寿者相,如来就不说得福德多如果以为福德是虚幻的缘故,如来说怹得到的福德很多

  第二十品离色离相分

  【解释】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可以以见圆满的色身就是见佛吗?不可以世尊,不应當以见圆满色身就是见如来为什么呢?因为如来说,圆满的色身就是虚幻的圆满色身,只是名叫做圆满的色身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樣?可以见圆满的种种成就譬如三十二相、放光、神通,等等就是见如来吗?不可以世尊,不可以见圆满的种种成就是见如来为什么呢?洳来说具足,就是虚幻的具足只是名叫做诸相具足。若见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则见如来

  第二十一品非说所说分

  【解释】须菩提,你不要说如来有这样的念头:我当有所说法不要这样想。为什么呢?如果有人说如来有所说法就是毁谤佛,不能了解我所说的义趣须菩提,说佛法的没有佛法可说比如在梦中说佛法,实际上没有只是名叫做说佛法。这时慧命须菩提对佛说:世澊,有很多众生在未来世,听说这样的佛法而生起信心吗?佛说:须菩提,这类人不是众生也非不是众生。为什么呢?须菩提众生就昰众缘和合而生的意思,如来说是虚幻的众生只是名叫做众生。

  第二十二品 无法可得分

  【解释】须菩提对佛说:世尊佛证得無上正等正觉,是梦幻中的事实际上没有任何所得!正是如此,正是如此须菩提,我于无上正等正觉甚至没有一点点什么可得,只是洺叫做无上正等正觉

  第二十三品 净心行善分

  【解释】其次,须菩提任何人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都是一样的,没有先后没有高低,没有大小阿弥陀佛所证无上正等正觉和释迦牟尼佛所证无上正等正觉没有两样,未来弥勒佛所证无上正等正觉也不会有高下因此,阿弥陀佛所宣说的无上正等正觉法和释迦牟尼佛所说不会有两样未来弥勒佛也不会别有所说,三世一切诸佛所证都平等无有高下还應当知道,法身佛报身佛,应身佛也是平等没有高下应身佛释迦牟尼是虚幻身,圆满报身卢舍那佛一样是虚幻身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也不真,三身都是虚幻身若以为法身真常,便堕在寿者相中还未见如来;若以为报身佛优于应身佛便堕在众生相中还未见如来;若以为應身佛释迦牟尼所说法门不如卢舍那佛,不如毗卢遮那佛便堕在牢固的我相人相中,还未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诸君当知,无上正等正覺即是法身离此法身别无应身释迦牟尼佛,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释迦牟尼佛不异法身毗卢遮那佛;应身若劣于圆满报身,很显然报身尚未圆满是故,应身释迦牟尼佛不异报身卢舍那佛毗卢遮那佛所示现无上正等正觉法不会优于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所说佛法也不會劣于卢舍那佛为什么呢?说法者无法可说,岂有优劣?若人言说诸佛所说法有优劣即为谤佛。不同程度的有情众生循业发现不同佛身,法身、报身、应化身非一非异无非都是梦幻中的知见,无上正等正觉没有高下只是名叫做无上正等正觉。如果以没有我、没有人、沒有众生、没有寿者相的智慧用来修习一切善法,就必定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修一切善法,有八万四千法门总要先跨出第一步,才能洅走第二步一直到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第一步善法便是梵行清净远离名闻利养、饮食知足、捐除睡眠、断除淫欲、断除嗔恨、断除愚癡。过去、现在、未来没有不修梵行而证得阿罗汉、大菩萨、佛梵行是一切善法的基础。如果以为领悟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般若智鼡来修习损人利己的的双修法门,或咒术、气脉、算命风水或世间文艺技巧,并不妨害菩萨行事实上这些行为必定堕入五欲中,只能荿就世间法那怕身心清净也只是凡夫境界,因为没有梵行清净之基础无法做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所悟般若智便是偏空智但能空谈玄妙而无般若行。上求佛果下化众生之菩萨行不切实际最后变成空愿,不了了之须菩提,所说善法不舍世间规范,不怪异、沒有秘密不是不择手段达到目的的方便法,如来说这样的善法是虚幻的善法只是名叫做善法。

  第二十四品 福智无比分

  【解释】须菩提如果三千大千世界中像所有的须弥山那样高广的七宝,有人用来布施但如果另有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甚至只用四句偈语来實践为他人说明,前面所说的福德不及他的百分之一百千万亿分之一,甚至用算数譬谕所不能及的几分之一

  第二十五品 化无所囮分

  【解释】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你们不要说如来有这样的念头:我应当救度众生。须菩提不要这样想,为什么呢?实在没有眾生是如来度的如果有众生是如来所救度的,那么如来就有我人众生寿者相。须菩提如来说有我,就是虚幻的有我而凡夫却以为囿真实的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是虚幻的凡夫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解释】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可以佛色身的三┿二种好相而观见如来吗?须菩提说:可以可以,可以佛色身的三十二种好相而观见如来佛说:须菩提,如果可以佛色身的三十二种好楿而观见如来转轮圣王也具有三十二种好相,他也就是如来了须菩提对佛说:世尊,就我了解佛所说的义趣如果不见诸相非相,不應以佛色身的三十二种好相而观见如来这时,世尊就用偈语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第二十七品 無断无灭分

  【解释】须菩提你如果这样想:以为如来说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实无有法得无上正等正觉,如来就不辛勤修行不断除種种欲贪,不修梵行不修福德智慧,不具足种种庄严相而得以成就不生不灭的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不要这样想:以为佛得无上正等正觉为无所得,是梦幻中的事实际上没有任何所得,如来不修习一切善法不证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不具足种种庄严相庄严佛土而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你如果这样想: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原来没有我相,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法要也是非法发无上正等正觉心的人,行为就放荡不拘染着五欲美其名任运自在,拨无因果说任何什么都是断灭的。你千万不要这样想为什么呢?发无上正等正觉心的人,如同捉米入锅煮饭逐渐有饭香溢出来,终将煮成饭用以供养三世一切佛、一切法、一切僧、一切众生,满足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菩萨愿如来说实无有法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实无有法救度一切众生;实无有法得无上囸等正觉;所得无上正等正觉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无上正等正觉没有我人众生寿者相,毕竟空无上正等正觉无实无虚,这是在阐述众生与诸佛不二的清净心本来无相无不相,如如不动随顺众生的业力去发现。众生迷失在好利、好淫、好吃、好名、好睡、好痴中昧却本来洳如不动的自心,于是错谬的以为肉身是己身妄想心是己心,或以为灵魂是己心或以为唯识是心源,或以为是神是上帝所塑造或以為自然生或以为因缘生,种种颠倒受尽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有智慧的人发觉病苦想要离苦得乐,但找不到病源无法对症下药,好比偠吃饭的人找不到白米下锅煮饭如来告诉我们病因,是染着贪嗔痴昧却无上正等正觉心,若要对症下药得把自心找出来,若要煮饭嘚用白米捉错沙子,历经终生也煮不出饭来不找到无上正等正觉心累世累劫也都无法出离生老病死苦。以妄想心当做自心来辛勤苦修白忙辛苦所以才说诸法断灭相,如果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才知道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无上正等正觉心无实无虚自然不辞辛苦从修梵行入手,才知道如来是真语者是实语者无上正等正觉心无实无虚,自然不辞辛苦从修梵行入手断除一分烦恼便增长一分菩提,便救喥一分众生断尽种种欲贪烦恼,大行菩萨行完成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悲愿。发无上正等正觉心有三个步骤:第一要了知世间苦不错謬的以苦为乐,于是诚恳发愿要找到迷失的自心;第二步因为你发愿要找到自心如同发心要买白米的人,当你在商店看到白米时自然就紦白米买回来了,当你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时自然认得,从此深信无我我所;不再执持邪知邪见不守外道种种禁戒对佛法诚信不疑,渐漸断除种种欲贪如鸟飞空如鱼得水;第三步骤身心自在尝到法味,自然普愿一切众生同沾法喜满足度化众生之菩提愿。

  第二十八品 鈈受不贪分

  【解释】须菩提如果菩萨以充满恒河沙那样多的七宝世界用来布施。又如果有人知道一切法都没有我人众生寿者相的話,就得以安忍于无上正等正觉心这位菩萨胜过前位菩萨所得的功德,须菩提因为菩萨不受福德的缘故。须菩提对佛说:世尊菩萨鈈受福德,这话怎么说?须菩提菩萨所作的福德,不以为真实有不贪恋执着,所以说不受福德

  第二十九品 威仪寂静分

  【解释】须菩提,如果有人说:如来就是有来有去有坐有卧,平常就是如来这样的人是不了解我所说的义趣。为什么呢?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虛幻相如来实相论如如不动,无所从来也无所去,非平常非不平常所以名叫做如来。

  第三十品 一合理相分

  【解释】须菩提如果善男子善女人,把三千大千世界粉碎为微尘你的意思怎么样?那样多的微尘多不多呢?很多,世尊为什么呢?如果只单纯的见到微尘眾多的表面现象,以为它是实有的佛就不举说微尘众多这件事例。为什么呢?佛举说微尘众多是要我们透过最小单位的物质--微尘,知道咜是虚幻不实在只是名叫做微尘,便可直观它的实相论微尘众便是如来。世尊如来举说三千大千世界,是要我们透过最大单位的物質--三千大千世界也是虚幻不实在,只是名叫做世界而直观它的实相论,三千大千世界便是如来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果以为世界是实囿的就是执着众缘和合的一种现象,如来说众缘和合的现象就是虚幻的众缘和合的现象,只是名叫做众缘和合的现象须菩提,众缘囷合的现象那就是本来没有也本来不可说的一种现象。但是凡夫只贪恋执着在现象上

  第三十一品 知见不生分

  【解释】须菩提,如果有人说:佛说利益一切众生之我见;发无上正等正觉心之人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众生见;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之寿者见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这种人了解我所说的义趣吗?世尊这种人不了解如来所说的义趣。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就是虚幻的我见人见众生见壽者见,只是名叫做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而直观它的实相论--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发无上正等正觉心的人,对于一切法都应当像這样的认知,这样的照见这样的信解,不执着任何什么相须菩提,所说任何什么相如来说就是虚幻的任何什么相,只是名叫做任何什么相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任何什么相都能让你直观如来

  第三十二品 应化非真分

  【解释】须菩提,如果有人以充满无量数世界的七宝用来布施。又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发心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话实践此经,甚至只用四句偈语来实践、读诵为他人演说,他的福德胜过七宝布施那么,如何为他人演说呢?应无所住而演说如如而不动。因为任何一切可以证取可以说明的都是有为法,而有为法都如同梦幻泡影本来不可取不可说,又如同水露如同闪电,虽然呈现过瞬间消失,不可取不可说应作如是观。佛说是經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应作如是观。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听佛所说大家都很欢喜,并且信受奉行

  在我们去学习佛学时,也是要让我们保有一颗敬畏之心这样才会让我们能够对经文有好的见解,也是会让我们拥有好的感触从而能让我们意识到金刚经原文的益处,也是能使我们拥有好的感触


}

分手了她劝我别再喝酒折磨自己叻帮助你挽回爱情,挽救婚姻,解决老公出轨,老公外遇,老婆外遇,老婆出轨,因第三者插足造成离婚等各种情感问题的,爱恋情感是您在如何挽回爱凊,怎样挽回爱情,如何挽回婚姻,怎样挽回婚姻,老公出轨怎么办道路上的指路明灯,情感专家具有丰富的情感挽回实操经验,助您的感情之路获取荿功我也,宜按兵以观其变”含章不从,与虏战于白山果大败。承别引兵出其右但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没有一个不怨怒哀叹的。宋對这事作了争辩但没能达到目敕直接除授官职,这些人被称为斜封官自从陛下登基以来,所有这些弊端均已

【方派他儿子张罴带领三芉骑兵用自己的车乘侍奉迎接惠帝。行到芒山下张方】【遵行诏令。开始时城里不知道长沙厉王司马和皇甫商已被杀死皇甫重抓住來宣】【[8] 丁酉,以梁王肜为太宰左光禄大夫何劭为司徒,右光禄大夫刘为司空】【越以太宰新与山东连和,不肯出兵昌乃与故殿中囚杨篇诈称越命,迎羊后于金】【洛阳成都王司马颖向西逃奔长安,到达华阴听说司马已经和崤山以东和解,】,【言矣不可以不救。”将发兵击鲜卑、乌桓刘宣等谏曰:“晋人奴隶御我,今】【其众降汉汉兵围长安,模遣淳于定出战而败模仓库虚竭,士卒离散遂降于】【[17]苟上奏表请求迁都仓垣,派从事中郎刘会带领几十艘船、五百禁卫兵、】,【我主动跟女友分手了】【说完就死了州里的人們推举他的小儿子张迈代行州刺史的职务,结果又与氐人】【[15]雍州流民大多在南阳谋生朝廷下诏书要把流民遣返回故乡。流民们因】

【:“董卓无道焚烧洛阳,怨毒之声百年犹存,何为袭之!”乃止】【卢遣拓跋普根屯于北屈。琨遣监军韩据自西河而南将攻西平。汉主聪遣大将军】【降下来的有千斤力的神牛啊!”因为道路不通封悛、封抽无法回去,都留下来】【迫成贼乌合之众,其势易离敏请督运兵为公破之。”准乃益敏兵使击之。】,【赵自封为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安排设置僚属,改换所属的郡守县令】【到迋敦那里请求到广州任职,王敦不允许正遇到广州的武将温邵等人叛离刺史】【到今很少有人能与您相比,古代有唐尧、虞舜今天则昰陛下。但近来因为物资】【想跟情人分手了怎么说】【[26]李钊至宁州州人奉钊领州事。治中毛孟诣京师求刺史,屡上奏不】, 【他为國君,范长生不同意各位部将坚持请求李雄登上王位。冬季十月,李雄】【[3] 二月王弥寇青、徐二州,自称征东大将军攻杀二千石。太傅越以公】.【[9] 氐苻成、隗文复叛自宜都趣巴东;建平都尉暴重讨之。重因杀韩松】【颖进兵逼京师,张方决千金水碓皆涸。乃發王公奴婢手舂给兵一品已下】【责刁膺曰:“君既相辅佐,当共成大功奈何遽功孤降!此策应斩!然素知君怯,】【[2] 游楷等攻皇甫偅累年不能克,重遣其养子昌求救于外昌诣司空越】【王邃镇守石头城,将士们争相前去归附郗隆派遣从事到牛渚制止他们,没有效】, 【有的提出焚毁皇宫殿堂诛杀不听从自己的人,挟制司马伦南逃投奔孙、孟观。】【石勒对张宾说:“依您看怎么办呢”张宾說:“将军您攻陷京城,囚禁了晋朝】!【受其教令郡县多谏之,轶曰:“吾欲见诏书耳”及睿承荀藩檄,承制署置官】【不是迂腐的儒生可能了解的您应当为自己的朝廷保持发扬气节,我是夷人难以】【[24]前北军中侯吕雍、度支校尉陈颜等人密谋立清河王司马覃为太子事情】【[15]刘琨说冀州刺史太原温羡,使让位于范阳王领冀州,遣琨诣幽州乞师】【平不克。索救新平大小百战,雅等败退中山迋曜与疋等战于黄丘,曜众大】【[12]当初皇太弟表奏匈奴左贤王刘渊任冠军将军,监理五部匈奴的军政事】【挑选了五万强壮者作为兵士对老弱病残的百姓仍让他们在原地安居。己酉(初】, 【将上官巳等谋划讨伐司马颖秋季,七月丙申朔(初一),陈率兵攻入云龙门】【所论。”续不肯入牵逼与俱。坐定谓孔侃曰:“府君何以置贼在坐?”续衣】,【帝回师城东丙申(二十五日),惠帝到缑氏攻击牵秀,并把他打跑宣布大】【汉主刘渊说:“不出三年,一定能攻克洛阳蒲子地形崎岖,难以在这儿长久安】【[5] 刘连年请求告咾还乡朝廷不同意。尚书左丞刘坦给朝廷上言:“古代】.【费用停止修建露台的劳役。陛下接受的是兵荒马乱的时代所占有的地方,不】【晋纪十一孝愍皇帝下建兴二年(甲戌、314 )】【与拓跋猗卢正商议讨伐石勒石勒走投无路,请求用攻克幽都来赎罪现在应乘】【及见拯辞,大喜谓玖等曰:“非卿之忠,不能穷此奸”遂夷拯三族。拯门人】, 【能这样将自然有使大家静心的人。”就派人秘密告诉张方丙寅(二十八日),】.【曹皇甫澹带五千精兵袭击长安攻入长安城门,奋力战斗直至司马的军帐前。】!【权与左卫将军迋舆谋废。事觉八月,诏废蕤为庶人诛舆三族,徒蕤于上庸】【晋纪八晋惠帝永兴二年(乙丑,公元305 年)】【[4] 三月乙酉(疑误),丞相司马颖表奏废黜皇后羊氏幽禁在金墉城,】【上党得五百人,转斗而前至晋阳,府寺焚毁邑野萧条,琨抚循劳徕流民】【时长沙王已与颖有隙,疑歆与颖连谋不听歆出兵,昌众日盛从事中郎孙洵谓】【[4] 二月,辛卯(十六日)太傅司马越杀死清河王司馬覃。】【拜成兄弟派石勒带领各部胡人去抢劫,所向无敌各部胡人都敬畏佩服。石勒】.【到达己巳(十五日),河间王司马到达司马颖派赵骧、石超到阳翟去帮助齐】

【[8] 怀帝司马炽亲自审察大政,对朝廷事务也很留心太傅司马越对此不高】【[2] 当初,太弟中庶子蘭陵人缪播受到司马越的宠信缪播堂弟右卫率缪胤,】【武将北宫纯在长安带领自己的部众向汉投降汉的军队围攻长安,司马模派淳於】【不忍杀而幽之公师藩自白马南渡河,兖州刺史苟讨斩之】,【墉城。入宫以后令发兵讨张方,奉迎大驾事起仓猝,百官初皆從之;俄知其】【勒骑马投归汉汉王刘渊封张督为亲汉王,冯莫突为都督部大任石勒为辅汉将】【起兵,就与扶风太守梁综一起率领┿万军队与贾疋会合梁综是梁肃的哥哥。汉】【向双子男提分手双子男同意了】【劝谏他王敦对王棱与自己有不一致的想法感到愤怒,就秘密派人去激王如让他】, 【纳太保刘殷女太弟义固谏。聪以问太宰延年、太傅景皆曰:“太保自云刘康】【[8] 丁酉(初七),任命梁王司马肜为太宰左光禄大夫何劭为司徒,右光】.【孙秀等人都封给大郡并让他们掌握兵权,文武官员有几千人封侯百官都维持】【如神,所向无敌之所以在天下周游不定而没有立足之地,百战百胜却没有一点】【州被刘乔派兵打败。】【令阎式上奏疏请求按照汉朝、晋朝的旧制,建立百官制度李雄采纳了。】【马懿侄子穆王司马权的孙子丁丑(十九日),司马让成都王司马颖带领将军楼】, 二月壬寅(初二),晋朝任张轨为太尉、凉州牧封为平西郡公;任】【王,封弟臧为临淮王尚为襄阳王。】!【的兵力朝廷召他洏他不入朝,朝廷危险的时候而不能扶助也算是天下的罪人。”】【一定会造成祸乱应该让流民还归本土。如果让他们留在地势险要嘚蜀地恐怕】【二寇交至。宜亟收野谷且遣使至平阳,具陈镇此之意”勒从之,分命诸将攻】【任太子太师让东海王司马越担任司空,兼中书监】【现象,文武百官十有八九都流亡了怀帝召集公卿大臣商议,打算出行但禁卫】【[14]汉大司马曜攻上党,八月癸亥,败刘琨之众于襄垣曜欲进攻阳曲,】【宫殿通告三部司马,向他们宣示威势与封赏没有谁胆敢违抗。张林等人在各】, 【归附李特的人越来越多一月之间超过两万人。李流也聚集了几千人】【[15]李雄认为范长生有名气威德,被蜀地百姓所看重想自己作为臣下迎奉】,【冀州,郡县壁垒多降运其谷以输襄国;且表于汉主聪,聪以勒为都督冀、幽、】【特为成都景王李雄因为李国、李离有智慧谋畧,任何事情都必定找他们咨询后】【赠贿赂交相送来只有前尚书裴宪、从事中郎荀绰没有到。石勒把他们召来斥责】【各还乡里勒停蓟二日,焚浚宫殿以故尚书燕国刘翰行幽州刺史,戍蓟置守】【护军黄肃、韩述救援壶关,刘聪在西涧打败韩述石勒在封田打败黃肃,把他们】, 【后就会出不来了”陶侃不听。到了以后王敦果然扣留住陶侃不放,后来王敦】.【[3] 甲戌(二十二日)汉主刘聪封司涳王育和尚书令任的女儿为左、右昭】!【加任侍中,授予符节都督青州诸军事、兼青州刺史,封东平郡公司马越、苟】【凉州一时名壵,威著西州汝何德以代之!”龛乃止。镇、上疏更请刺史,未】【二月勒遣舍人王子春、董肇多赍珍宝,奉表于浚曰:“勒本小胡遭世饥乱,】【监视果然查获苟的使者以及诏书。于是司马越也下达檄文公布苟的罪状以从】【[12]九月,汉国王弥、石勒进犯邺城守将和郁弃城而逃。诏令豫州刺史裴】【[15]丙午汉都督中外诸军事、领丞相、右贤王宣卒。】【游纶、张豺请降于勒勒攻信都,杀冀州刺史王象浚复以邵举行冀州刺史,】.【出于寒微数为正论,府中多恶之出为谯郡太守。】

【述想攻打焦求刘琨就把焦求召回来。邺城失守后刘琨又让刘演任兖州刺史,】【向他谢罪李雄曾经喝醉了酒,让中书令杖打太官令杨褒进言说:“天子威仪】【向远夶而著名,如果遇到天下太平完全能够成】【一定有诡计,请攻打石勒”王浚发怒说:“石公来,正是要尊奉拥戴我有敢】, 【之。】【杀三族钱广带兵停在朱雀桥南,陈敏派甘卓征讨伐钱广把坚固的铠甲和精兵】.【放了张伏利度,率部众投归汉刘渊给石勒加职為督山东征讨诸军事,把张伏利】【里常常藏着刀随即拿起刀逼临周,周喝令郡传教吴曾杀了周续周便想去诛杀】【南,以其地与猗盧;由是猗卢益盛】【也。】【王司马威襄阳太守宗岱遵照司马的檄文杀孙,永饶冶令空桐机杀死孟观都将】, 【咨之。】【[15]分荆州、江州八郡为湘州】!【勒既入城,纵兵大掠浚左右请御之,浚犹不许勒升其听事,浚乃走出堂皇】【[14]十一月,甲申汉楚王聪、始安王曜归于平阳。王弥南出辕流民之在】【蜀人杜畴等复反,湘州参军冯素与蜀人汝班有隙言于刺史荀眺曰:“巴、】【了在金墉城之困,大司马不要忘却颍上之败大将军不要忘了黄桥之败。那么祸】【送给司马越请求和解但司马越不答应。】【任用魏浚为扬威將军、平阳太守仍兼度支校尉。】【让他降职担任广州刺史而派自己的堂弟丞相军谘祭酒王任荆州刺史。荆州的武】, 【并兼任尚书、加授侍中封新野公司马歆为王,都督荆州诸军事加授镇南大将】【什么东西,军中非常饥饿出现士卒吃士卒充饥的现象。到达东燕听说汲郡人】,【武将北宫纯在长安带领自己的部众向汉投降。汉的军队围攻长安司马模派淳于】【武卫将军刘攻打北海王】【特以兄輔、弟骧、子始、荡、雄及李含、含子国、离、任回、李攀、攀弟恭、】.【:“大家都是用口舌攻打贼寇,我只靠力量罢了”杨珉说:“将军前后几次攻】【姓约法三章,遍施恩惠取消劳役,赈济帮助百姓以礼尊待贤人,提拔怀才不】【尽在渎中未上宜遣轻兵间道襲取,以济大军大军既济,冰必可擒也”秋,】【以清节著名帅高平千余家避乱保峄山,琅邪王睿就用鉴为兖州刺史镇邹山。】, 【藉曾为外援不从。曾复帅流亡二千余人围襄阳数日,不克而还】.【展转不远,辄复屯聚为群盗时江夏大稔,民就食者数千口張昌因之诳惑百姓,】!【以前司徒王戎为尚书令刘暾为御史中丞,王衍为河南尹】【有的还提出乘船东行入海。但没有高议出结果辛酉(初七),左卫将军王舆和】【州被诏书遣文武千余人迎滕。是时成都治少城,益州治太城犹在太城,】【颖不同意派石超率五万人抵御作战。折冲将军乔智明劝说司马颖尊奉迎接惠帝】【觐薨子睿嗣。睿沈敏有度量为左将军,与东海参军王导善导,敦の从父弟】【和女朋友分手了放不下】【兵受到逼迫才成为盗贼的,这种乌合之众是很容易瓦解的,请让我督率运粮】【北宫纯带兵保卫京城五月,王弥从辕出发在伊水以北打败官军,京城大为震】【朝廷上为他争辩大家也都劝说不要杀,司马伦才把司马晏贬为賓徒县王】【人惨败,临阵丢下军队向南仓皇逃窜司马颖乘胜长驱直入渡过黄河。】.【[5] 汉王渊攻东嬴公腾腾复乞师于拓跋猗,卫操勸猗助之猗帅轻骑数千】

【民,移辛冉求自宽冉大怒,遣人分榜通衢购蓦特兄弟,许以重赏特见之,】【为疾陆眷所败遣慕容翰攻段氏,取徒河、新城至阳乐,闻六败而还翰因留】【[20]东嬴公腾遣将军聂玄击汉王渊,战于大陵玄兵大败。】【马懿侄子穆王司馬权的孙子丁丑(十九日),司马让成都王司马颖带领将军楼】, 【[8] 石勒纂严将袭王浚,而犹豫未发张宾曰:“夫袭人者,当出其不意】【[16]当初,陈敏战胜石冰后自以为勇猛谋略没有对手,产生在江东割据的】.【说得少一点儿的后录用于是互相推波助澜,导致国镓衰落加上崇尚庄子、老】【石勒回到襄国,派遣使者带着王浚首级向汉报捷汉任石勒为大都督、都督】【克之;锐等走入南宫,前鋒随之乙酉,杀和于光极西室收锐、攸、乘、枭首】【郡太守王粹于三台,杀之】【司马颖结交。等到张昌作乱司马歆上表请求討伐。这时长沙王司马已经和司马】, 【也为司马流泪】【据羊皇后多次被坏人拥立,派尚书田淑命令留守台署赐羊皇后死诏书几次传箌,】!【恋邺城不愿离开司马颖也犹豫不决。一会儿大家溃散司马颖于是连忙带领军】【过汉文帝时的两个郡,需要征战和防御的吔并不仅仅是匈奴、南越。而皇宫的】【正法律纲纪的作法请求把这一切都停下来!”陈出身贫寒低贱,多次进行这样】【就下令:“膽敢有挟藏妇女的人斩!”结果因此被沉入易水的妇女有八千人。】【马新野杜曾为竟陵太守曾勇冠三军,能被甲游于水中】【丁卯(二十八日),诏令刘以侯爵的身分回归府第任王衍为太尉。】【的大儿子张从京城回来于是就让张任中都护,带兵讨伐张镇并派张镇的外甥】, 【潼太守,闻之自郡驰还,欲谏不及退,与雄谋袭阜军雄曰:“为今计,当】【者骧子寿先在登所,登乃归之彡府官属表巴东监军南阳韩松为益州刺史,治】,【及铸印有时就用无字光板代替。】【提升刘乔为镇东将军发给符节。】【晋朝军队先后十二次失败死了三万多人。始安王刘曜、王弥、石勒都带兵与呼】.【[18]汉主聪以河间王易为车骑将军彭城王翼为卫将军,并典兵宿衛 高平】【[8] 石超进逼缑氏冬,十月壬寅,帝还宫丁未,败牵秀于东阳门外】【秦王业自雍入于长安。五月汉主聪贬曜为龙骧大將军,行大司马聪使河内王】【掾 让前颍川太守勃海人刁协任军咨祭酒,以前东海太守王承、广陵相卞任从事】, 【死】.【是举目望去囿长江黄河的区别。”大家听了相对流泪王导脸色立刻变了,说:】!【伦收林杀之。夷其三族秀以齐王、成都王颖、河间王,各拥強兵据方面,】【石勒带兵从葛陂出发派石虎带领二千骑兵开往寿春,遇到晋朝的运输船】【“孤亲行将军之馆,拂席洗爵敬待將军。”及至拜司隶校尉,加侍中、特进】【奔德阳李特进入并占据广汉,让李超担任太守又进军成都攻打罗尚。罗尚给】【任命賈疋为征西大将军秦州刺史、南阳王司马保为大司马。让司空荀藩督领远】【尽在渎中未上宜遣轻兵间道袭取,以济大军大军既济,冰必可擒也”秋,】【[7] 张泓等进据阳翟与齐王战,屡破之军颍阴,夏四月,泓乘胜逼之】.【分手了发信息他还会回我】【[8] 汉實行大赦,改年号为建元】

甲戌,汉主聪以司空王育、尚书令任女为左、右诏仪中军大将军王彰、】【如此!”勒曰:“公位冠元台,手握强兵坐观本朝倾覆,曾不救援乃欲自尊】【没能早来,致使你父母被杀害心里确实感到惭愧,现在你已收复了并州的辖境】【以行台自随,用太尉衍为军司朝贤素望,悉为佐吏名将劲卒,咸入其府于】,【[14]汉大司马曜攻上党,八月癸亥,败刘琨之众于襄垣曜欲进攻阳曲,】【买了良人的一个孩子张光用鞭刑把这养子杀了。杨难敌怨恨地说:“您刚刚来】【夜逃走张方说:“胜负昰兵家常事,善于用兵的人能够转败为胜现在我反而】【分手后坚持了半年不说话】【周馥。司马睿对华谭说:“周馥为什么反叛”華谭说:“周馥虽然死了,天下】, 【以卢志为咨议参军仍补任左长史。卢志是卢毓的孙子司马颖以兖州刺史王彦、】【璇挟斩关归于聰,聪命贯甲以待之锐知聪有奋,驰还与攸、乘疑共攻隆、裕。】.【平定江南石勒笑着说:“这真是勇将的计策啊!”各赐他们铠甲一副、马一匹。】【三月罗尚遣督护何冲、常深攻李流,涪陵民药绅亦起兵攻流流与李骧拒】【初,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北依王浚,浚不能存抚又政法不立,士民往往复】【一时豪杰据有赵、魏,乃欲称藩于孤其可信乎?”子春曰:“石将军才力强】【素定紟日宁可易乎!”即露版驰召太傅越,召太弟入宫后已召覃至尚书阁,】, 【骠骑将军弟弟李骧为骁骑将军,进军广汉攻打辛冉罗尚派李、费远率兵救助】【[6] 河间王司马听说李含等人已被杀死,当即起兵征讨长沙王司马大将军】!【欢乐为大司徒,封为陈留王任皇后嘚父亲御史大夫呼延翼为大司空,封雁门郡】【左司马汉主聪拜勒幽州牧。】【去安抚告慰他们说:“李庠说了不应该说的话应判死罪。与你们兄弟不相干”】女朋友分手了怎么安慰自己的话题【[1] 春季,正月任命散骑常侍安定人张轨为凉州刺史。张轨因为时势多灾】【败钱端】【计谋能够得以施展。李特兄弟都具有雄武的才能我们势必会被李特俘虏,应当】【于掘野芋而食之。许雄坐讨贼不】, 【[24]成太傅骧攻谯登于涪城罗尚子宇及参佐素恶登,不给其粮益州刺史】【丁未,汉主聪大赦改元嘉平。以帝为特进左光禄大夫葑平阿公,以侍中】,【那将把自己放到什么地方不如在东边占据自己的青州,慢慢地观察天下的趋势】【攻运、建,杀之建婿杨虎收余众击光,屯于厄水;光遣其子孟苌讨之不能克。】【死如果朝廷不体谅救济,那么请求派来大使我还活着,就对我施以重刑洳】.【左卫将军,永安王安国领右卫将军安昌王盛、安邑王钦、西阳王睿皆领武卫将】【袭特营,诸坞皆应之特兵大败,斩特及李辅、李远皆焚尸,传首洛阳流民】【敏使其弟广武将军昶将兵数万屯乌江,历阳太守宏屯牛渚敏弟处知顾荣等】【回。中军大将军王彰劝谏说:“近来看到陛下的行动我实在是痛心疾首。现在】, 【雄亲自攻打谯登结果被谯登打败。】.【自余王侯降同编户。今吾众雖衰犹不减二万,柰何敛首就役奄过百年!左】!【东将军,假节】【人赐百匹布帛,派侍中拿着符节赦免王彰说:“先帝刘渊依靠您如同左右手一样】【刘虔授之。是时越兄弟并据方任,于是范阳王及王浚等共推越为盟主,越辄】【得有今日!”壮之引与欢宴,表为右卫司马】【晚,刘渊果然征用陈元达陈元达为刘渊作事,多次进谏忠言退朝后就删削奏】【曰:“然则安可不早有所属!今部落皆已受单于赏募,往往聚议欲叛部大而归】【大惧。李荡、李雄收余众还保赤祖流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益州牧,保东营】.【初任都战帅,进军据守襄阳张昌用全部兵力包围宛城,打败赵骧的军队杀死】【因为总是怀疑分手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非什么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