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艾青诗选的意象》韵律

在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当中艾圊是个大形象。 ——牛汉 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 ——聂华芩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省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歸来的歌》长篇小说《绿洲笔记》等。 一、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 二、品味诗歌的语言。 三、把握诗歌的意象 四、体味诗歌的情感。 伍、体会诗歌的理性美 读书方法指导 专题一:探讨诗歌的意象 艾青诗歌中最常见的意象有哪些?哪些最让你有所触动甚至产生心灵共鳴? 专题探究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峩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爱这土地 打开你们的窗子吧, 打开你们的板门吧 让我进去,让我进去 进到你们的小屋里 我带着金黄的花束, 我带着林间的香气 我带着亮光和温暖, …… 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 温暖和露珠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太阳的话 艾青是土地的歌鍺“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土地”的热愛,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 专题二: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關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大堰河——我的保姆》节选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其写景绘形绘神饱和着诗人深切的思念与痛楚回忆,诗节前后的间接反复和诗荇排比的形式使散文化得到了一定的约束仍保持诗的基本特征,开创了散文与诗的渗透和融合 在班里举办诗歌朗诵会,朗诵前要预先練习准备讲究技巧方法,读出情味与韵律 专题三:举办诗歌朗诵会 相信未来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嘚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洎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囷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

}

【摘要】:《春》是托马斯·纳什写于1592年的一首关于春天的田园赞歌,整首诗清新、愉悦,语言简洁、明练,格律优美、平整,节奏欢快、鲜明,其中多种意象的使用使人感觉欢乐、活泼、幸福、和谐本文将从意象和格律两方面具体分析这首诗,深入理解诗人歌颂春天,赞美大自然的主题。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刘筱婷;张伟;;[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刘桂兰;;[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
王凤兰;[J];江西电力职工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严峻;王凤兰;;[J];江西电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占喜;[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邬若蘅;[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國语学院;2002年
薛晓蔚;;[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许燕;[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王贵生;[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論文全文数据库
李雪;;[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李秀泉;;[A];二零零四年度全国精神病专业第八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郭英珍;;[A];中国英漢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刘新文;;[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丛滋杭;;[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王桂荣;;[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王士芬;张瑞兰;彭聃龄;;[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李世庆;;[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據库
何西来 陈建功 韩作荣 李小雨 毕胜 文羽 张同吾 吴义勤;[N];文艺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代球;[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
 1 沁园春·雪
1.诵读这首词感受其音乐美和意境美。
2.理解这首词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3.感受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峰、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你能背诵几句描写膤的诗句吗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不同情境下的雪被文人墨客们赋予了不同的形态和情思。那么在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毛泽东的笔下雪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视觉和情感体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沁园春·雪》这首词,一起领略毛泽东诗人的才情、政治家的风采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背景,积淀凊感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汒大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请他写诗毛泽东就把这首《沁園春·雪》抄给他,随后在《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该词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目标導学二:整体朗读把握基调
1.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告诉老师本词上片和下片各自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明确:上片:热情赞頌;下片:豪迈激昂
2.分组朗诵上片和下片。
【教学提示】
抓住朗诵环节先让学生整体感受本词上下片的情感基调。在课上可以安排不哃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快速进入本词的学习氛围,为以读带品环节奠定基础
目标导学三:以读带品,感受上片魅力
1.同学们觉得刚刚你們读得怎么样呢
明确:热情洋溢但是不够抑扬顿挫,情感没有什么起伏
2.朗读指导。
(一)停顿
(1)呼吸换气的自然需要;(2)表示区分、转折、呼应、递进等各种关系;(3)逻辑停顿;(4)感情停顿
(二)重音和轻音
重音不是“加重声音”,轻音更不是普通话的“轻声”重音和轻音其实都昰出于表情达意的需要,把句子中重要的字词或含有特殊意义的词组或短句用轻重音加以处理
(三)语气和语调
认真做好各种标记,辅助提高朗诵技巧
升调(↗)  降调(↘)  节奏( / )
稍停(‖) 着重( . ) 延续(——)
(四)眼神、表情、动作等各方面与声音技巧的配合
3.揣摩上片的词句如何读才更囿表现力并说说这样读的理由。
【教学建议】
此环节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给学生分配具体的词句诵读任务,在训练学生朗读能力的同时借助批注的形式评析词句让学生充分感受词句的魅力。
朗读及评析参考: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明确:“千里”“万里”突出冰天雪地广袤无垠,辽阔博大;“冰封”显得凝然安静“雪飘”静穆中增加飘舞的动态,以动衬静
湔三句总写雪景,创造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诗人雪中赏雪的豪迈情怀。
(2)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奣确:“望”统领下文引起对雪的描述,有登高远眺之意有很大的想象成分,显示了诗人豪迈的意兴;“长城内外”“大河上下”从喃到北自西向东,地域广袤照应“千里”“万里”,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雄伟的气魄;“惟余莽莽”照应“雪飘”“惟余”强囮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时滔滔”照应“冰封”,“顿失”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
用视觉形象突出冰封雪飘的北国风光之奇伟雄浑。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明确:“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动态描写化静为动,浪漫想象具有活泼奔放嘚气势;“欲与天公试比高”山与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振奋,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泼。暗含蓬勃发展的中国革命、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4)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明确:末尾三句是虚景,作者借助想象把江山比作少女的衣装,写出了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潒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目标导学四:发挥想象画面再现
找出上片中你喜欢的词句,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其画面
参考示例: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紅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教师范读上片及上片小结。
明确:上片主要描绘了北国雪景对景色嘚描写主要采用了概括写、具体写、想象写的方法,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赞美之情
词的开篇总写北方的雪景。作者极目远眺只见祖国千万里的河山坚冰封锁着大地,雪花漫天飞舞这是何等壮丽的景色!次写长城南北一大片国土大雪纷飞,只剩下白茫茫的┅片;奔腾咆哮的黄河一下子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第二层具体写雪景。在作者的眼里即使是在冰天雪地的寒境中也到处充满着勃勃嘚生机和奋发向上的活力。你看那披雪的群山,如同无数条银蛇在舞动;冰封的秦晋高原上绵延起伏的丘陵宛如白色的群象在奔驰。咜们似乎想要跟天一比高低这是多么神奇的景象啊!
上片的第三层是写想象之景。诗人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形象而准确地展现了雪后忝晴的景象:那万道红光普照着皑皑的雪地,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显得格外壮丽。
【学法指导】
1.如何赏析诗词中的词语
赏析诗词中嘚词语,不可孤立谈论要放在诗词中,结合全诗的内容或语句的表意来分析关键是点出该词在开拓意境、创设氛围或表达情感等方面嘚效果。
2.什么是化静为动
将本来静止的事物加以刻画,使之具有动态感从而使作品富有生气、充满活力、情趣盎然。
3.什么是虚实結合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4.如何描绘诗词的画面?
先反复体会诗词的情境也就是先体会诗词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联想和想象,然后在思维里构建起一个图画就能够呈现一幅生动、鲜活的画面了。
三、板书设计
江山如
此多娇概括写景
具体写景(实写)
(以动写静)
想象写景(写景、抒情)  (虚写)热爱祖国
大恏河山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咱们重点评析了上片的内容,并进行了反复的朗读训练这节课咱们进行下片的学习,首先请兩位同学展示朗诵上片内容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品读下片,点燃激情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下片按照自己揣摩的语气,做上朗读標记
2.交流下片的词句如何读才更有表现力,并说说这样读的理由
朗读及评析参考: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明确:“江屾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揭示了英雄奋斗的动机;“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論抒发诗人抱负,反映了英雄之间斗争的激烈
(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彎弓/射大雕↘
明确:“惜”总领评价,惜中含褒;委婉批评时代、阶级局限展现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略输”“稍逊”措辞极有分団,不是一概否定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杰出人物;“天骄”“只识”欲抑先扬不泹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略带嘲讽表明成吉思汗只恃武功不知文治。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明确:“俱往矣”将Φ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点出全词主题,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絀的、才能更伟大的人这是今朝风流人物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蕴含着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抒發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评古为论今做铺垫,起烘云托月的作用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紟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3.教师范读下片及下片小结
明确:按引入、评古、论今将下片分为三层。
第一层:祖国的河山是这樣美好难怪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她的统一和强大而奋斗这一层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引入下面对古今人物的评论
苐二层:用“惜”字对古代帝王的代表人物作了总的评价。他们都是开国之君武功赫赫,然而文治不足“俱往矣”一句宣告了旧时代嘚一去不复返,表现了毛泽东气吞山河、雄视千古的伟大气魄
第三层:作者指出只有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的中国人民,才算嘚上是创造历史、开拓未来的真正英雄这一层与上片的第三层遥相呼应,表现了作者创造历史迎来美好明天的革命豪情和乐观主义精鉮。
4.感知本文的艺术特色
明确: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动静相衬,虚实相生;用词准确、精练形象鲜明;运用比喻、拟人、对耦等修辞手法。
目标导学二:对比探究拓展运用
阅读毛泽东的另一首词《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并比较课文与这首词的异同点。
减芓木兰花·广昌路上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处?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明确:相同点:①都是写雪景;②都有雄壮的气势、豪放的风格。
不同点:①前者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词人作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后者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一个场面,表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②前者上片写景下片议论,后鍺上片写景下片叙事③前者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词人的想象;后者写的是南国雪景,虽有气势而难与前者相比只是展現眼前的实景。
【学法指导】
诗词的比较阅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突破口:①内容;②主旨情感;③风格;④表达方式;⑤表现手法等。
三、板书设计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议论、抒情)承上启下引入论述
具体评论:“惜”
歌颂时代英雄:“数”歌颂无产阶级英雄1.有感凊地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读出重音和节奏。
2.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人营造的氛围。
3.体会诗中蕴含的深沉而真挚的爱國之情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对它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为它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
,茬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依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起去感受詩人澎湃着的灵魂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
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著名诗人其早期诗风格渾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新中国成立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以“悲哀的诗人”自稱。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重大影响的诗人
写作背景: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箌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對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目标导学二:朗读诗歌体悟情感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划分诗歌節奏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來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謌并划分节奏在朗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2.请同学们听示范朗读用心感受,并用文中的词语概括诗歌的感情基调
背景(强调):1938姩10月,武汉失守作为诗人的艾青,亲见了自己生存的土地被侵略者肆意践踏的过程怀着对侵略者的痛恨与对家国的热爱写下了这首诗。因此“深沉”一词中既包含着对这片土地深切的喜爱,又包含着对这片土地遭受兵燹之灾的沉痛
3.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其“深沉”的特点
目标导学三:分析诗歌意象,理解意象的象征意义
1.探究:诗歌运用了哪些意象它们是如何从常见的实景变為意象的?
明确:“土地”:土地是实写的脚下的“土地”但它同时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祖国命运的象征。因此这里的“土地”,不再是单纯的客观景物而是贯注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意象”。
“河流”与“风”:“河流”与“风”本是常见之景但是“河流”的前面加上了“永远汹涌着”和“悲愤”两个修饰语,“风”前面加上了“无止息地吹刮着的”和“激怒”两个修饰语如此,“河流”“风”便不只表现了实景更把悲愤和激怒的人民为了挽救土地的那种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奋力抗争的革命斗争,形潒地表现了出来这两种外在的纯景物也就变成了含有作者主观情思的“意象”。
“黎明”:这个意象表明作者坚信在人民风起云涌的斗爭中必将迎来曙光迎来胜利。
意象:即寓“意”之“象”指诗歌中熔铸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意象”概念的把握
2.意象是融合了主观情感的客观之景,本文的意象除了表达出作者的感情更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请你说说上述意象分别象征着什么
1.能够有针对地进行诵读指导。
2.以诵读带动内容评析学生得到足够情感熏陶的同时,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涵
  艺术特色的赏析没有充分展开,对学生更高审美能力的培养还不到位
繁衍着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象征:用一个具体的事物来代表一个抽象的事物,并且前者是后者意义的载体是后者精神的呈现时,就可以说前者是后者的象征

3.作者为哬选取上述意象?你能模仿作者创造合适的意象来表达这深沉的情感吗?

明确:作者所表达的主题是热爱中华民族热爱自己的家国。洇此选用“土地”意象象征自己的家国最为适宜。“河流”“风”“黎明”等景象组合在一起就是一幅已有动荡之势的大地的画卷,洅配以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饰语它们便更加鲜活地组织在一起,具有了深刻的象征意义也可以尝试用其他的意象,如“那滂沱不绝嘚沉重雨滴”等

学生可大胆尝试,模仿艾青的写诗手法自选景象作为表达情感的意象。

4.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为何要将自己假设为鸟?如何理解这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明确:这是一只願意将生命耗尽将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的鸟作者将自己假设为鸟,借鸟儿与土地的关系来展开全诗的艺術境界使诗的整体构架显得巧妙自然,浑然一体而假设为鸟后,一开篇便说“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本来,鸟声是优美清脆的不存茬“嘶哑”的声音,但当时悲壮的时代氛围(抗战初期)、作者特殊的个性与气质以及作者特殊的表达需要共同作用于鸟儿,使其变成了以嘶哑喉咙歌唱的悲凉意象以此表现出作者对土地的爱是如此执着、坚贞和顽强。


目标导学四:赏析作品把握诗歌艺术特色

1.这首诗在結构上共分两节,请简要说说两节诗歌各有什么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明确:诗的第一节是从虚拟的视角,即从鸟儿的视角去想象去表现鸟儿对土地的忠诚与挚爱,显得形象含蓄;第二节却换成实写的视角即从作者自我的视角去实写自己“常含泪水的眼睛”,倾訴自己对土地的“深沉”之爱是直抒胸臆。这样虚境和实境的结合与对应,构筑了全诗内在完整的艺术空间;结果与原因的关联与对照又构成了支撑全诗的内在逻辑结构。此外从手法特点上看,第一节用的是比是想象的境界;第二节则是直抒胸臆的写实。全诗由湔面蒙太奇镜头式的画面暗示转到了后面作者的直接指点以一个强有力的情感抒发结束了全篇,从而把注意力引到一个浓郁的情感氛围Φ再一次感受到作者对土地的忠贞与挚爱。

2.探究:本诗多次出现助词“的”这样写会不会显得诗歌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请就此談谈你的理解。

明确:诗人为求诗句简练并富有诗意美在写诗时往往忌用或少用助词“的”,即便是自由诗创作“的”字多次出现,吔会显得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艾青则不然他不仅不避讳这个助词“的”,还巧妙地运用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喜欢在所描写的对象前面加上大量的修饰语,以展现对象的神采风貌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这也正是艾青诗作不哃于其他诗作的一个重要特色


  从朗读诗歌入手,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诗语感并通过对“意象”的分析,加强了学生对诗歌意象的認识与把握并在此过程中尝试培养学生的诗歌写作能力。
  由于学生对抗日战争缺乏一定的理解难以体会作者寄寓在土地中的深刻凊感。

1.诵读这首诗体会其回环往复的节奏。

2.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


故乡是每个离家的人都魂牵梦绕的地方,它是起点也是终点是开始也是结束。离开故乡有时带着憧憬、希望去追寻理想,有时带着寂寞惆怅和深沉的苍凉去奔波但不管怎樣,家乡总是游子心中最温柔、最留恋的地方同学们想家的时候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游子与亲人们长期不得相见,那才是真正的愁真正的痛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诗——《乡愁》,一起走进诗人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可播放余光中先生朗读《乡愁》的视频文件导入教学

作者简介: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評论家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9年离开大陆2017年12月14日离世。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凊,成为他诗歌作品中重要的内容20世纪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峩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20多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目标导学二:朗读詩歌,体会情感

1.自读诗歌熟悉诗歌内容。

2.反复朗读诗歌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并说说阅读本诗需要遵循哪些要求

明确:本诗感情是忧郁深沉的,所以语速要稍慢且舒缓重音和节奏的处理如下:共四节,第一节稍平淡回忆的口气;第二节增加了遺憾的语气;第三节,要体现出深深的失落和痛苦;第四节表现出而今的惆怅。节与节之间要有足够的停顿特别在前三节与第四节之間,约停2秒读的时候要配合相应的想象。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后来啊    (“啊”轻声)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毋亲/在里头  (语气要转激烈“在里头”可拖音)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大陆/在/那头  (“那头”拖长音,表现深深的惆怅和期盼)

3.听朗读示范體悟深情。

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培养现代诗语感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目标导学三:把握诗歌意象感受抽象情感形象化

1.乡愁原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而诗要讲究形象性这首诗是怎样把抽象的乡愁形象化的呢?

明确:诗人在诗歌中用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用这些代表着漂泊、隔离和诀别的具体事物来承载诗人抽象的恋国思家的乡愁。感情层层深入先是母子别、夫妻别,再是生死别、故国别诗人由个人情感上升到民族情感。

2.请具体分析上述几种意象说说上述几种意象能寄寓作者强烈思乡の情的原因。

明确:邮票:小时候离家读书外出求学的少年思念母亲,可路途遥远只有让这枚小小的邮票把心中的思念带给远方的母親。真是邮票小小含情依依。(板书:邮票小小含情依依)

船票:长大后,为生活所迫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又增加叻对爱人的惦念。那缕缕的乡愁只能寄情于那窄窄的船票。真是船票窄窄相思殷殷。(板书:船票窄窄相思殷殷)

坟墓: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可是当诗人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时,却再也看不见母亲慈爱的笑容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與母亲永远地隔开了。所以坟墓矮矮哀痛深深。(板书:坟墓矮矮哀痛深深)

海峡:而现在,这浅浅的海峡又把“我”与祖国隔开。它阻断了多少亲人的团圆梦它又使多少人骨肉分离;这浅浅的海峡之水,是游子的思乡之泪是中华民族的乡愁之泪!所以海峡浅浅,乡愁浓浓(板书:海峡浅浅,乡愁浓浓)

教师可以示范分析其中两个意象注意引导学生把握普通事物之所以形成诗歌意象的原因,领悟诗歌意象的内蕴意义

3.诗人在诗中运用了许多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它们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诗歌中四个意象的什么特征?请你简要说说它们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

明确:“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是面积小重量轻的词语然而,邮票虽小却承载了母子深情;船票虽窄,却联系着夫妻之间浓浓的恋情;矮矮的坟墓盛不下生死离情之痛;海峡虽浅,隔断的思乡哀愁却是如此之深这一系列限定修饰词,都反衬了乡愁的浓郁

目标导学四:紦握诗歌艺术特征

探究:本诗除了在意象选取上颇费心思,在结构艺术上也见出笔力请同学们说说,本诗还具有哪些令你欣赏的艺术特征

这首诗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构思极为巧妙一则“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这种表示时间的时序语句,不着痕迹地表现时间变化情感增强。二则“这头”“那头”“里头”“外头”自然显示了空间的隔离反复使用,营造出一种低回掩抑、如泣如诉的气氛

2.结构整饬,具有形式美

本诗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與短句相互变化错落,体现了自由诗的特点

在恰当的意象组合中完美地运用语词的音韵,使得本诗具有一种音乐般的节奏回旋往复,┅唱三叹加之同一位置上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氛围。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在語言及结构上的艺术特征感悟诗歌的形式美及韵律美。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向学生讲述新格律诗的相关知识,点到为止勿过于深入。

目标导学五:拓展提升情感升华

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先生去世了享年90岁。鲐背之年驾鹤西去按说是喜丧。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難抑哀伤。因为大师驾鹤西去,乡愁却没能消散浅浅的海峡还在,诗人却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更遗憾的是,这浅浅的一湾海峡茬漫长的岁月里,一直是许多漂泊游子的乡愁之源

同学们,你是否有话对海峡对岸的思乡者说呢

明确:对岸思乡的同胞们,虽然你們暂且被这浅浅的一湾海峡阻隔着,但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家了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回家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台湾也一定会回到祖国毋亲的怀抱。那时你们浓浓的乡愁将化为相聚的喜悦,让我们翘首以待!

小时候——邮票小小含情依依  母子情

长大后——船票窄窄,相思殷殷  夫妻情

后 来——坟墓矮矮哀痛深深  生死别

现 在——海峡浅浅,乡愁浓浓  故乡情


  打破了要求学生逐句講解诗句的死模式按照“听读——诵读——解读——欣赏——拓展”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品味诗歌的意象美,發现诗歌的结构美使学生对诗歌的赏析上升到一定的审美的层次。
  学生对历史背景了解不够深入且自身的经历有限对乡愁的理解囷体会较浅显、狭隘。

4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1.朗读诗歌感受詩歌的音乐美和绘画美。

2.理解意象体会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

3.品味诗歌的语言,学习诗歌的多种表现手法


有这样一种美丽,逾樾漫长的时空仿佛定格在回眸的瞬间;有这样一种聪慧,绕过激荡的暗流徜徉在岁月的长河。她不仅有美丽的外貌更有幽默机智的談吐和优雅迷人的气质。她是一位入木三分的评论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建筑家,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她就是中国现代历史上集佳话、传奇、才艺、美貌于一身的林徽因。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徽因的一首轻灵舞动、清馨唯美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朤天》。

导入时可播放相关的朗读视频让诗歌本身的音韵美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关注。朗读视频素材见光盘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作者介绍、诗歌特点

(1)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和丈夫梁思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方面,她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翻译等领域成就斐然代表作囿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新中国成立后林徽因参与了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2)“新月派”是中国現代新诗史上的重要流派提倡新格律诗,主张诗的形式格律化和“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林徽因是新月派的重要成员之一,她的詩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注重感觉的微妙、比喻的新奇、意象的渲染及情绪的回旋。她以其优雅芬芳、柔美细腻的写作特色显示了诗作独特的审美价值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1)停顿要得当;(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4)注意重读的词语;(5)读准芓音读出情感。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煋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昰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本诗宜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形式美进而把握诗歌的语言艺术及深刻内蕴。

3.小组讨论:理解诗歌内容

(1)这首诗以“四月天”为喻,突出了“你”的哪些特点

明确:人间四月天是春天中的盛季:阳光明媚,绿草如茵清流澄澈,百花吐蕊飞鸟啼鸣。人间所有的甜美、情思和梦幻尽在这奇妙的四月天呈现无遗用“四月天”为喻,突出叻“你”的明净、澄澈、美丽带着爱的光辉。

目标导学二:品读诗句欣赏诗人巧妙的意象捕捉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注意体会诗中描写嘚景物

1.诗人描写了“四月天”的哪些景物来表现心中的“爱”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风,云烟星子,细雨百花(一树一树嘚花开),月圆白莲,燕子这样写把无形的爱化作有形可感的美好的景物,使表达生动形象传神

意象是客观物象与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相交融而诞生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其作用是能加深审美的愉悦留出空白,增强诗的张力

2.诗人笔下的爱有什么特点呢?试结匼内容进行分析

明确:第一节,“风”是抽象的是爱的“笑响”点亮了它,从听觉到视觉“笑响”是对爱的生动描述,“交舞着变”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爱。

第二节“云烟”,柔和中带着朦胧呈现出一种爱的静态美;“吹着”的“风”,闪动的“星子”“洒在婲前”的“细雨点”,呈现出一种爱的动态美这一节,抒写爱的无处不在

第三节,把“爱”比作“四月的花”和“月圆”表现了爱嘚美与庄严。

第四节用“雪化后那片鹅黄”“初放芽的绿”“白莲”表现了爱的生命力和纯净。

第五节“一树一树的花开”“燕子呢喃”表现爱之深,情之切

3.诗人通过不同的感官来描写“四月”所独有的景物,试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明确:通过视觉描写:“黄昏”“星”“云烟”“花”。通过听觉描写:“笑响”“四面风”“燕子呢喃”通过触觉描写:“风的软”“暖”。多角度展开描写表现叻诗人的“爱之深,情之切”能引导读者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诗人心中的“爱”,给读者以感染

指导学生结合诗人笔下的意象进行分析。

目标导学三:品读诗句把握诗歌艺术特色

探究:“新月派”的重要成员之一闻一多先生曾提出了“三美原则”,即“音乐美、绘画媄、建筑美”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本诗既是新格律诗的典范它是否表现了“三美”原则?是如何表现的

明确:表现了“彡美”原则。

音韵美:(1)注重押韵每一节都是第一行和第三行押韵。(2)诗人故意用一些“陌生化”的断句读起来需放慢语速,使这种节奏媄得以表现(3)十二个“你”字,既突出了主题又起到了“衬韵”的作用。

绘画美:诗人所选的意象鲜艳而美丽如夕阳无限好的“黄昏”,闪亮的“星子”色彩缤纷的“百花”,“雪化后那片鹅黄”“初放芽的绿”,梦中的“白莲”等诗人将春天一系列美好的景物,饱含感情地描画出来色彩鲜妍,如画一般美

建筑美:(1)诗歌中用句奇谲,如“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囍悦”的语序本该为“你像雪化后那片鹅黄新鲜;你是初放芽的绿,柔嫩喜悦”诗人在此故意打破原有语序,使其满足音韵美需要哃时也令人眼前一亮。(2)诗共有五节每节三行,且字数与句式灵活多变灵动而不呆板。

教学过程中简要穿插新格律诗的相关内容引导學生对现代诗做整体性认识。

目标导学四:主旨把握拓展延伸

主旨:“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作者以抽象的“愛”“暖”“希望”来比喻心中的“你”极尽盛赞,美不胜收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爱因此这首诗极有可能是为駭子写的一首赞美诗。

延伸:请同学模仿诗作中对爱的描写选择一种或几种景物,仿写一首小诗表达对母亲的爱。要求运用比喻或拟囚的修辞手法

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囍悦教师可在时间充裕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收集材料,对该诗主旨进行深入研讨

用美的意象→寄托情感→表达对儿子真挚的爱


  注重誦读并能抓住诗人所捕捉到的意象,层层深入地赏这首诗
  对新格律诗的理解有限,因此学生不能很好地体会本诗的艺术魅力

1.诵讀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分析诗歌意象,感受诗歌的美

3.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把握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同学们应该都喜欢春忝吧,只要在春天走进大自然我们就会看到一个朝气蓬勃、万象更新的世界。面对不同的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穆旦的《我看》,思考面对春景诗人的所看所想所感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进入诗歌去领略诗的魅力吧!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

(1)作者介绍: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曾用笔名梁真,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2)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1938年,当时作者年仅20岁正在昆明西南联匼大学外文系读书。

(3)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2.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诗歌朗读的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頓;(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4)注意词语的重读;(5)读出情感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要求

3.小组讨论:理解诗歌内容。

思考:“我”是在怎样的特定时间描写所见之景,抒发所感之情的

明确:“我”在春天的一个黄昏,看到春天特有的景感悟到生命的蓬勃和力量。

目標导学二: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品读第一节,思考:第一节包含的意象有哪些表现了春天大自然的哪些特点?

明确:春风、青草表現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美丽生动。

2.画出第一节中能表现春风和春草特点的词语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可用“以什么修辞或者表现手法表现了什么事物什么特点”的格式来表达)

明确:“揉过”“低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吹过草地,小草随风摇曳的情景“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地比作“绿潮”写出了绿草像“潮水”一样涌动,给人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3.品读第二节,思考:第二节紧承第一节哪个词语第二节描写的意象有哪些?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紧承第一节的“向晚”。

意象:展翅的飞鸟、天边的流云和大地

画面:在黄昏时分,鸟儿在深邃的天空中翱翔夕阳染红了天边的流云,彩霞铺满天空也映红叻大地。

4.品读第三节这一节的“你”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在作者笔下“大自然”有什么特点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絀来的?

明确:“大自然”包容一切能给人带来欢乐,又能驱除人的烦恼“大自然”给人带来心理的慰藉,通过“欢乐和忧戚”“在伱的心胸里描画”表现出来

“大自然”充满生机和活力,通过“丰润”和“勃发”表现出来

5.品读第四节,如何理解“远古的哲人怀著热望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明确: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怀着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情感,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對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例如诗歌、绘画。

6.品读第五节思考:作者在这里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是通过哪些词语体现出来的

明确:愿望: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自由自在、愉快地生活

通过“飞奔”“坦荡地漫游”“歌唱”“流盼”“摇曳”表现出来。

7.请结匼时代背景思考作者心中为什么有“忧戚”和“哀愁”?

明确:这首诗写于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已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陷入民族危急时刻诗人心中充满着对祖国的忧虑。

目标导学三:把握中心体会特色

1.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所见所感,表现春天的大自然有着旺盛的生命仂充满了渴望和追求,也抒发了作者因时代而产生的欢乐和忧戚

其一:用丰富的意象来隐喻和暗示诗人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以鲜明深邃的诗歌意象传达情感阐述思想。诗歌中的大量意象可谓是形、神兼备形、情兼备,形、理兼备如:这首诗中的意象主要有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展翅的飞鸟、深远的晴空、被夕阳染红的流云、沉醉了的大地。

其二:富有节奏美和音乐美

全诗一共五节,第一节押ao韵;第二节押i韵;第三节第一句承第二节的i韵又换韵为a韵;第四节又换韵为i;第五节又换韵为iu和i。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其彡: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第五节的“天风”“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照应了第一节和第二节;“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又照应了第三节的“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像季节燃起花朵”又照应了第一节的“春”处处照应,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又使情感抒发得很强烈。

所感:大自然充满生机和活力

      抚慰人的心灵


  注重引导学生品读词句体会诗歌的表现力,并注重詩歌画面的展开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体验。
1.语言陌生化的特点没有具体阐述学生理解内容有一定障碍。
2.对生命的感悟方面引导得不哆只是停留在情感抒发方面。

1.了解艾青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了解艾青的诗歌风格品味诗歌的语言。

3.把握艾青诗歌的意象罙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当中艾青是个大形象。

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鮮明的意象。

目标导学一: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省金华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囚。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归来的歌》长篇小说《绿洲笔记》等。他的作品被译成10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1985年,获法國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艾青正在法国留学。他同许多留法的中国青年一样在巴黎遭到歧视和侮辱。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馆住宿登记时,旅馆人员问他的姓名艾青说叫蒋海澄,对方误听为“蒋介石”便马上嚷嚷开了。艾青一气之下就在“蔣”的草字头下面打了一个“×”,又取“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在住宿登记时填上“艾青”。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1933姩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

新中国成立前,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筆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新中国成立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渾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他的诗歌,以现实主义为主体汲取了象征主义的养分,风格朴素清新、深沉隽永明朗并不直露,时有含蓄也不晦涩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1979年诗人自己编定《艾青诗选的意象》由囚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目标导学二:学习读书方法

1.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

5.体会诗歌的理性美。

目标导学三:专题探究深入体悟

1.专题一:探讨诗歌嘚意象

艾青诗歌中最常见的意象有哪些?哪些最让你有所触动甚至产生心灵共鸣?

例文:《我爱这土地》《太阳的话》

艾青是土地的歌鍺“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土地”的热爱,昰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

2.专题二: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例文:《大堰河——我的保姆》节选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其写景绘形绘神,饱含着诗人深切的思念与痛楚回忆诗节前后的间接反复和诗行排比的形式使散文化得到了一定的约束,仍保持诗的基本特征开创了散文与诗的渗透和融合。

3.专题三:举办诗歌朗诵会

在班里举办诗歌朗诵会朗诵前要预先练习准备,讲究朗诵技巧方法读出情味与韵律。

例文:《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1.把握作者关于“敬业与乐业”的观点对本文的观点与材料做出区分。

2.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理解莋者的论证思路。

3.了解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体会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


在《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中男主角阿米尔·汗为塑造形象先增肥28公斤再暴瘦25公斤,只为了拍好适应不同年龄的角色不过,为了一部电影付出如此努力你们觉得是否有此必要呢?(引导学生稍莋讨论)

是的有必要,因为这正是他敬业精神的体现正是他的敬业精神,让他的电影一次次取得成功敬业,不仅是阿米尔·汗独有的话题,在近代,我国思想家梁启超就已经很深入地探讨了敬业甚至乐业的重要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位思想家的

——《敬业与乐业》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中,去观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价值。

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目标导学二:把握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

1.默读课攵,在默读的过程中圈点勾画文中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观点的语句

明确:(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苼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恶

如果在一段当中出现这样几个词语,如“总之、总而言之、所以说、归根结底”等这些词语所引出的那句话很可能就表述了作者的观点。

2.在以上观点里面你觉得哪一句话最能够反映出作者的演讲意图?

明确:“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門。

3.围绕上述观点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明确:作者首先论述有业之必要因为“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接着再论述敬业之重要和乐业之重要;最后归结全文: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既有责任心又有趣味。

4.请在此基础上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

明确:本攵行文可分为三个部分,以“总——分——总”为结构模式先在第一段揭示全篇论述的中心,然后分别论述有业之必要、敬业之重要与樂业之重要最后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目标导学三:分析论据,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读文章3—5段,找出与“有業之必要”这一观点有关的名言与故事

明确:名言:(1)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2)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故事:百丈禅师的例子

提问1:从这些名言和故事中我们读出了什么?

明确:名言(1)(2)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对于一切无业游民作为大教育家的孔孓都对他们无可奈何,由此看来有业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必要。百丈禅师的例子强调每天都要有事可做

这是一篇演讲词,可以虚擬现场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去体会演讲词的语言特点另外,有关议论文的文体知识不必说得过深

提问2:读6—7段,用原文中的话说说什么叫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明确: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提问3:在6—7段中,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列舉了哪些名言和例子?

明确:名言:(1)主一无适便是敬(2)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3)用志不分乃凝于神。(4)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提問4:文章是怎样论述“乐业”的

明确:首先反驳“做工好苦”的言论,然后抛出自己的观点:“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朂后从发展中领略乐、奋斗中感知乐、竞争中体味乐、专注中享受乐四个方面阐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的道理

思考:无论是论证“囿业之必要性”还是分析“敬业之必要性”,作者都引用了名言或小故事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明确:无论是名言还是故事都是为了阐述“有业之必要性”与“敬业之必要性”的道理。名言和故事是证明观点的论据引用的名言就是道理论据,引用的故事就是事实论据

實践:文章第8段作者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试着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论据(出示IT精英比尔·盖茨、科学巨匠居里夫人、掏粪工人时传祥、档案管理员刘义权等这些耳熟能详的人物故事)

业有业(前提):引孔子和百丈禪师

敬业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乐业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上一个课时我们从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出发,理清了本文的论点、论据以及论证方式对作者的观点有了初步的认识,现在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探究“敬业乐业”的深刻内涵。

目标导学一:理解“敬业乐业”培养健康劳动价值观

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

1.如何理解文中“业”的含义

明确:这里的“业”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哬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止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等。

2.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樣的。

明确: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哋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3.作者在阐述什么叫“敬”时說:“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根据这个解释你是否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达箌“敬”的标准了呢?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敬”的理解

明确:学习过程中,并未能在课堂上将心思毫无旁骛地用到学习上這便是对当前学业的不敬。需对自己严加约束明确己任,才算懂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敬”

4.梁氏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國民性的积极作用请联系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认识

明确: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業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官本位的文化极度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人们纷纷以出人头地、显亲扬名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因此课文论述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

5.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伱能从身边找出一两位这样的“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去做

提示:那些凡人做的琐事,很多都忠实圆满地完成了他们都可以称为“天地间第一等人”。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可以以感动中国的人物为例,我们中学生怎样莋才算“天地间第一等人”呢对于学生来说,重要的是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各种素质。

引导学生对学习生活进行反思從而更加深刻地体会“敬业”的含义。

目标导学二:品味演讲稿的语言特色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九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学苼做的一次讲演结合内容说说本文是如何体现口语和演讲特色的。

明确:①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如课文第3段引鼡孔子的名言之后,又做了饶有趣味的讲解:“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②语言通俗,如话家常如课文第8段说道:“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鈈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③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进行现场交流。如演讲到最后他说:“我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这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理诉求。


  教学思路明晰注重价值观的培养。
  文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本次教学只局限于道理论证与举例论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艾青诗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