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袍对那些到处乱刷汉服同袍的人有什么看法

我们的初心就是找回汉民族意识,重新复兴华夏文化,重新让中国站立在世界之巅。这是从1993年开始就有强烈的汉民族意识,从2003年就成为同袍的人给你们的回答。


青岛的老同袍齐鲁风兄,对此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发生的事,在宏观上比较了解。我本来是要把他的一个多小时一个关于汉服运动历史的录音发上来。但不知什么原因,怎么都发不上来。所以,只好把同袍整理的一个文字内容发上来了,请你们各位自己去寻找音频吧。


齐鲁风《汉服复兴运动回顾与展望》
上海昊炁文苑的同袍们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畅谈我们民族的这样一场汉服复兴运动。今天我们讲的是汉服复兴十周年这十年的历程,其实这个主题呢?其实不是很好讲,我简单的梳理了一下截止 2004 年的一些史料。那么相信这些史料呢能够给各位在整理我们这样一场汉服复兴的运动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考。那么我对于汉服复兴,从它的萌芽到现在我给它划分了五个时期。我们来一个时期一个时期的来讲,第一个时期呢,是 2001 年之前,为什么第一个时期截止到2001年呢?2001年我们知道发生了一个事情,就是在中国召开亚太经合组织会议。那么穿民族服饰的时候,我们知道穿的是“唐装” ,那么这个“唐装”呢当然也不是唐代的服装。我们都非常清楚是怎么回事,所以说真正的汉服复兴还是从2001年开始的,那么在2001年之前呢,我提到几件事件啊。第一件事情就是在汉服复兴运动开始之前,实际上是兴起了汉族主义的或汉民族主义的这样一种思潮,这种思潮的萌芽应该划分在 90 年代中期左右,当时还没有汉服这一种说法。没有人提起,那这里我提到两个人物,其中有一个人物非常重要啊,这个人物他的网名叫做南乡子,我把他的名字打出来,南乡子这个人啊是个旅日华人,他一直生活在日本,他年龄比较大的时候返回中国,这个人啊当时在网上发表了很多关于民族主义这一方面的文章。也是属于我们现在称之为兴汉研究比较早的一个人,那么第二个人呢叫做赵丰年,这丰年是一个旅欧华人,他也是跟南乡子类似,不过对于这个兴汉或者汉民族主义早期的研究上,显然呢南乡子的贡献会更大一些,这两个人物我们需要记住的,特别是南乡子对后来的汉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影响了不少的网友,那么第二个问题哈,第二个问题牵扯到我们汉服复兴运动的起源,这里我要提到三个民族网站,那么第一个民族网站呢是蒙古家园网,蒙古家园这个网站的建立时间大概应该是在00年左右,2000年左右,当时刚刚出现了BBS这样的讨论形式,那么第二个网站呢是满网,或者是它的正式的名字可能叫做满洲在线。还是东北满洲网这个我想不清楚了,在汉服圈呢把它称为满网,当然后来它也分裂成了很多很多小的网站。还有一个网站叫做僚人家园,僚人家园建立的时间稍晚一点点,就这三个网站,为什么提起这三个网站呢?那么这三个网站实际上它造就了沉淀在汉服圈早期的一批民族主义者。那么就我们民族这几百年的历史呢,实际上清军入关给我们整个华夏民族甚至东亚的儒家文化圈这样一个文明体系造成的伤害,造成民族自尊的创伤,实际上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呢,特别是在普通大众的心目中已经成为过去,很多知识分子也不以为然,也就是说在历史上对我们华夏民族造成非常大的创伤,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大家都已经不记得了。那什么时候我们又记得了呢?恰恰是因为这三个网站,早期呢有一批网友通过搜索我们的一些史料或者说中国国内的一些民族方面的论文的时候,偶然性的就发现了这三个网站,大家发现这三个网站上充斥着很多匪夷所思的文章,比如说呢我们在历史 教科书中一直学到的岳飞是我们的民族英雄。但他们那里会出现岳飞是阻碍民族团结的,文天祥也是阻碍中国统一的,出现了很多类似的完全跟我们传统上所认知的历史观相反的这样一些论文,正是这样一批论文造就了最早期的一批汉民族主义者。他们明显的认识到呢应该有我们自己民族的历史观,能构铸在历史观的领域我们站在民族的角度上呢这样的一种或者说叙事方式或者说历史的这样一种立场。慢慢的呢这些人汇聚在一起,这里呢我们要明白这一点,这是很多现代汉服圈的朋友所不知道的。都认为这个汉服复兴运动可能是因为这个大汉民族主义导致的,实际上不是这个样子,它恰恰是因为有几个比较极端的少数民族网站在它的刺激之下,让已经麻木了几百年的汉民族重新又想到了几百年前那一次深刻的心灵创伤。所以说我们要找回自己的自尊,那么正在这时候呢遇到了2001年,就是在上海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穿民族服饰的时候,那么这一次在中国的穿的是满清的马褂和西装融合而成的这种所谓的唐装。就是因为这一次穿“唐装”的事件哈,引发了非常多的平面媒体,比如说一些比较大的全国性的报纸在讨论,到底什么样的服装可以代表中国这几千年的文化。在这种讨论之中大家就找到了一个词语,就是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穿的并不是这样的衣服。那么讨论来讨论去就出现了汉服这种思想。


那么在这里呢我还需要提到一件事情,这一件事情是比较早的从事汉服复兴和汉服复原研究的人都能记起来的事情。这件事情大概发生在1996年,有一位江苏电视台的学者,在我的印象中是江苏电视台,因为这一段电视片呢我是看到过的。当时 我还在上中学,江苏电视台的一个学者哈他讲到了一点,他说汉族已经几百年来没有了自己的民族服装了。由此呢他又讲到了满清入关对于中国的这个服装造成的影响,那么也许正是这个学者无心的一句话,也许正是他这一个人也在长期的从事于中国传统礼仪与服饰的研究。他的这一句话种下了一颗种子,那么这颗种子呢到了2001年的时候,好多我们这个圈子的第一批人都知道这件事情,就是在几年前电视台 上看到了这个学者讲汉族的民族服饰问题。那么这个时候呢?就开始出现了汉服的概念,那么汉服复兴呢由此它就从第一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 2001 年之前的这种民族主义思潮到了第二个阶段,第二个阶段就是产生了汉服意识。虽然第一个阶段没有汉服意识,但是没有第一个阶段就没有第二个阶段。
那么汉服意识产生的这个时期,我们可以从 2001年到 2003 年这三年之间。这三年之间发生了几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我刚才讲过的 APEC 会议引发的中国传统服装这样一个热潮,当时确实是一个热潮因为当时我正在上大学还经常看到这些报纸,好多人在讨论这样一个问题。那么同时呢,在 这个时期还有第二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美化满清的这些 辫子戏充斥着所有的主流的媒体,你打开电视随便找一个台啊,到处都是辫子,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再说辫子非常多呢 引起了很多人的这种反感,因为具备了一定基本的文史修养 的人都很明白满清在历史上到底干了什么事情。这是大家都很明确的事情,虽然以前不提但是你有点文史功底的人都知 道这些事情。那结果呢一下子满清好像成了太平盛事,像汉 唐一样。这是很多人在内心非常反感的事情,那么这种反感情绪就为汉服圈的这样一种恢复汉民族服饰的这种思潮融 合。所以说我们汉服这一场文化复兴运动从它的发源起一直 到我们现在,我们说至少是一种文化概念上的排满一直是交融在一起的。要说文化角度我们要把满清这二百多年的殖民 统治给我们民族留下来的这些负面的,所谓负面的就是反文 明的这样一些思想给它排斥出去。另外一个呢就是满清改变了中国人的很多观念, 胡人的的很多东西, 比如说九儒十丐, 虽然说这样一种思想来源于蒙元时期。只要在外族入侵时期 都有这种类似的概念,我们想把这种东西排斥出去。那么第三个问题,我们讲到了一个论坛,这个论坛呢就是大汉民族 论坛。这个论坛首先现在圈内的很多同袍所不知道的,大汉 民族论坛的建立是在 2002 年的七月份,这个时候相距 APEC会议已经有了将近一年的时间。那么经过这一年的讨论和在网络上的酝酿,具备了这种汉服意识的人开始慢慢在网络上 聚集在一起,这时候产生了大汉民族论坛。那么这个论坛是 在网络上第一个旗帜鲜明的宣传汉服以及汉民族主义的论坛。那么至今我们在汉服圈里面一些早期的致力于汉服研究 汉服复兴的这些同袍对这个论坛有很多需要的情绪。


————————————————————人有“四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那么这 个论坛我们要提到它的创立者,它的创立者是大周,他的网 名就叫大周,也叫大齐皇帝。如果说我们这一场汉服复兴运 动需要找一个发动者的话,这个人就是大周。刚才我提到了 90 年代由于江苏电视台的学者给大家讲到了汉民族服饰的 问题,也讲到了 APEC 会议它的一些讨论的问题。但是就我们这一场汉服复兴运动来说,它总有一个渊源,这个渊源就 找到了这样一个论坛,这个论坛就是大汉民族论坛。由于这个论坛才把一部分人聚集在一起,这个论坛早期的召集者就是大周。也可以告诉大家这个人现在正在上海,这个人现在 在上海的一家医药连锁企业上班,如果有机会也许你们能够 见到他。当然他已经淡出这个圈子很久很久了。那么这个论坛后期里面发生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呢包括里面哈日 的,在早期的提倡汉服的同道里面呢一部分是非常崇尚日本的。当然了中国人又非常多的是反日的人,所以就会引发一些立场,立场的不同就会导致一些矛盾,好多矛盾是因为这 个。那么到了后来呢到了2003年的元旦,2003年的1月1日是我们所知道的汉服开网的时期,这个时候产生了汉网。刚才说到的大周兄年龄今年应该是35岁吧,2003 年的1月1日汉网开通,这个时候呢就有了我们所熟知的另外一个比 较大的全国性的平台。那么当然汉网在开坛的时候大汉民族论坛还没有倒闭,要知道它并没有倒闭还存在。那么从大汉民族论坛向汉网的过渡其实它是一个本质性的,这种本质性的是因为两个论坛的定位不同。首先呢大汉民族论坛它的名字听起来好像比较民族主义,但实际上它的学术性比较强。早期呢这个论坛上聚集了一批非常有学术能力的人,那么汉网呢实际上才是真正的构铸了第一个全国性的这种汉服平台。它的辅射面非常的广,那么这个时期呢我们也提到几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有两位早期的汉服同袍从事于汉服的复原,第一个呢就是在济南大学任教的“信而好古”先生,提到信而好古先生不得不给大家介绍几个名字。除了刚才说的信而好古还有一位是孝飞,孝飞先生他的实名是吴飞,孝飞兄目前正在上海的一个经学堂教儒家经典,他非常善长理学。那么另外还有一个赵宗来先生,赵宗来先生也是济南大学的老师跟信而好古先生是同事。那么这三位呢都是山东人,他们都是从事汉服研究非常早的人。这里我提出来一个话题也就是说从汉服复兴这一场文化复兴运动开始,实际上它有两条线索。第一条线索就是民族主义复兴运动,第二条线索就 是儒教复兴运动儒学的再造。所以说这个群体里面有两种人,有非常明确的价值观立场,第一种民族主义者,第二种就是儒生,我刚才提到的这三位比较典型的儒生的代表。那么另外一个从事汉服复原研究的人是青松白雪,这个青松兄也是很多年在上海生活,相信你们社团有一些同道与他有过交情。他是非常早的研究的人汉服制作,我们这一场讲座就是告诉大家这一场文化复兴的渊源。希望大家能够知道这些名字,我们还能够找到这些人。当时的汉服复兴的这种舆论环境,不用说它有多么差,我就给大家这么说吧,当时我还在上大学,你与同学里面只要提到汉服这个事情,对你态度好一点 点的,他会说你是封建余孽,这是对你态度好一点的。对你态度不好的呢,他认为你就在反共。你想想哈这个立场很奇怪, 你在提倡汉服, 他就说你在反共。 这个逻辑也非常奇怪,不知道是什么人给它俩划的等号。为什么他认为你反共呢?他认为你提倡汉服就是在破坏民族团结。这个理论非常有意 思,就是汉人穿自己的民族服装就是破坏民族团结。这是非 常有意思哈,我们从那个思路很多人都这么想一直到现在把汉服做为一个平常的事物来接受,可以想象的哈这其中经历了多少的波折。因为知道汉服的人太少了,那么你一提起来汉服,只要嘴里面说出来汉服这两个字的时候呢你简直就是 一个怪物,在别人的眼中你简直就是恐龙。


那么这个事情怎么办?我告诉大家在前期的汉服复兴队伍之中,付出的这种 艰辛。大家为了弄明白一个问题可以通宵不睡,不同城市的人用语音聊天就是为了研究明白一个问题。比如说你打开春秋左传我也打开春秋左传,你在上海我在山东,我们在讨论 一个问题,因为我们找到了我们这种理念的历史依据。我们 就知道明天如何更好的应对这些反对者,那是一个激情澎湃的时代,那是一个我们愿意为了这一场文化复兴这一场民族 运动去献出自己宝贵青春的时代。那个时候的很多人呐,我 们愿意燃烧自己的青春去换来以后的光明。我们是有这一种信念,顶多我们这一代的人青春没有了,但是如果我们愿意 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这样一件事情上。那么以后的人再去接 着这件事情去做就会非常的简单。大家看到了十几年过去了你们再去做这些事情就很简单。但是在十年以前这些事情太 难了,你找到一个论坛你只要发出来带汉服这两个字的帖子。 需要炒作需要一些事件,往往就是四五个人,跑到天涯这种大的论坛上,一个人注册了一大堆马甲,其实就是四五个人 商量好了就不断的鼎帖,把它炒作成一个热点,这样子就让 一些大型论坛上的网友知道了汉服这个词语。实际上知道了这个词语呢并不等于他们接受了汉服, 那么从 2001 年到 2003 年这三年之内呢,其实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是汉服是否存在的问题。因为一大批的在文史领域非常有研究的学者,他们 在骨子里不能接受汉服存在。也许对于他们来说,理性的考 虑一下也是认为汉服存在的。但是汉服重新活过来,带来这种历史观和价值观的颠覆,是他们已经几十年来习以为常的这种思维方式所不能接受的。所以这种陌生感所导致的排斥, 进一步就会导致极端,各种各样的文章,我们甚至现在在百度上一搜还能找到那个时代这种很多反对汉服的文章。他们 不能接受汉服复活,因为这颠覆了他们对整个中国文化的认 知。所以在这个时期,汉服复兴最困难的事情就是怎么样汉服存在。因为汉服在历史上我们汉族人确实有自己的民族服 装,我们找到了很多的文献去证明它。比如说在北宋灭亡的 时候有一个人叫郭靖,也许这个郭靖就是金庸小说里面那个射雕英雄传里郭靖的原型。金兵在追杀郭靖的时候,郭靖走 到了长江边上,因为女真统治中国北方的时候也要求汉人削 发易服,改剔女真人的发式改穿女真人的衣服。这位郭靖呢就选择了投河而死,他说:吾不忍弃汉衣冠,我不忍心放弃 汉人的衣冠。北宋西北的西夏王国在与宋王朝的交往中,在 宋史中记载着一些官方的文书,那西夏人呢说我们要弃大汉衣冠。等等我们找到了很多这样的史料,当然在明清鼎格时 期这样的史料会更多,非常非常的多。我们找到了这样的史 料呢,把中国几千年中的这种服装体系重新进行整理,把它梳理开。向公众向热爱传统文化的这些朋友证明,在中国几 千年的历史上确实存在着一种统一的服装,这种服装就是我 们的民族服装汉服。这个时期是非常艰难的,这个时期也是最有激情的时代。那么在这个时期已经进入汉服复兴这样一 个群体中还在我们这一个进程中发挥作用的人已经非常非常的少了。那么我能非常清楚的感受到在不同阶段进入汉服 圈的人他的价值观是不同的,03 年以前进的,07 年以前进 的,10年以前进的,差别都非常明显。那么从 03 年以前从 网络汉服走入现实中的汉服有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这个事件也是我们圈内的力量一个成功的炒作案例。就是郑州的壮志 凌云实名是王乐天先生穿上了一件汉服走上街头,那么新加 坡联合早报是一份中文报纸,这份报纸的张重兴先生,张重兴先生是联合早报的一位记者。他全程报道了这么一个事件, 在现代社会有人穿上了汉人的民族服装走上街头。那么这一 篇文章大家可以在网上搜一下,应该还是能够找到的。这一篇文章说的什么事情呢?王乐天先生穿上了汉服走上了街 头,这种遭受的奚落,遭受的非议和白眼是难以想象的。因为我们现在十多年过去了,你穿上汉服走上大街的时候,还 会有很多敌意,可以想象那个时代了。那么这篇文章发表了之后,我们国内汉网的这些成员然后把它转载到了国内的各 大论坛。然后呢,很多哈,崇洋媚外的这些人在他们的心目 中呢, 外国人哈, 海外的华人都在关注中国的重新提倡汉服。对于他们来说打了一剂强心针对自己的文化有信心,起到了 这个作用。这篇文章也就是说是我们这个领域最早的一篇见诸于平面媒体的报道。这个报道不是我们中国人做的,是新加坡人做的。


那么这样时间到了 2004 年,我把汉服复兴运 动的第三个阶段从 2004 年开始一直划分到 2007 年,这是第三个阶段。第三个阶段提出了一个关键词,这个关键词就是 流派。汉服复兴的流派,各种流派都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比如说据我们这个汉服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款式,要改造,都 是需要改良等等各种讨论产生的流派。比如说还有的叫改良 派, 还有的叫生活派等等, 当然这些概念都是在汉网产生的,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另外两大流派从这个时期形成,其中 一个是我们刚刚讲过的汉网,第二个在 2004 年成立了天汉网。天汉民族文化论坛,这是汉服圈的第二个大的网站。我 们如果把大汉民族论坛称为鼻祖的话,那么汉网和天汉这两 个呢就是代表了汉服复兴的。那么其呢以汉网为根据地的人非常非常的多,以天汉为根据地的相对来说比较少一些。汉 服高举民族主义,天汉高举的是周礼。那么这种分化实际上 产生在对汉服认识的不同,首先以民族主义为本的这一部分人,他认为我们要恢复汉服的最根本的一个宗旨,实际上是 要重新改造民族精神,让我们整个民族能够得已自新。所以 说呢脱离了民族主义你不能成功的复兴汉服。那么另一个派别呢,天汉认为我们推广汉服实际上是为了重振我们的文化。 因此呢他相对来说还是民族主义。虽然天汉的大多数的核心 成员也会承认自己是温和的民族主义者,但是至少在对外大家还是不愿意自称是民族主义者。在那一个对汉服不利的时 代,有这样一群温和派实际上也保证了我们整个汉服群体发 展的安全。因为很多对汉网有误解的人看到了天汉,也会在二选一。这个时候二选一呢,他们觉得汉网做的不对可能天汉对,天汉做的不对可以去汉网,构成了二大流派。在 2004 年呢这两个网站因为还要提到一个人,这个人现在当然非常出名了,他叫天风环佩另外他的网名也叫溪山琴况。用一部 古琴音理论论著书名来做自己的网名,他是汉服吧的前任吧 主。借此机会我也告诉大家天风兄的实名,因为天风兄那些年为汉服做了非常非常多的事情,但是大家不知道他叫什么 名字,天风兄的实名叫做汪洪波他是安徽宿州人。我们接着 往下讲,那么另外一件事情呢,2004 年第一个集中讨论汉服 的网络社区大汉民族论坛关闭了。当时大汉民族论坛的站长 大周一怒之下关闭了论坛,所以这个论坛很多人只能去汉网,这个论坛已经不在了。也可以告诉大家汉服吧的老吧主就是 天风环佩或者说溪山琴况,他在早期也是在汉网混的。那么 04 年的时候他去了天汉,当然后来他的成名也是在天汉。虽然在他去世的时候他还没有那么出名,但是现在他已经成了 汉服复兴史上的一个标杆性的人物了。那么我们接着往下, 这里提一点点往事这个非常有意思,正是因为当时主要就这么两个以汉服为主题的论坛,所以往往形成汉服群体的地方 都会出现两个阵营。比如说北京,我们知道现在北京比较大 的汉服团体有汉北,那么在那个时候呢,在汉北以前北京有两大汉服团体,一个是汉网的北京社团,一个是天汉的北京 社团。 这两大阵营可谓是水火不容, 互相不接受对方的成员。如果说你现在是在我们汉网活跃,接着去参加天汉的活动。那么这个事情。如果你是天汉的核心成员,你跑到汉网跟他 们打的火热,那这个事情也是问题水火不容,站在中间能够 处理这个问题的人也就很少了。还记得据当时天汉北京社团的负责人所说的,光他认识的汉网北京社团的人就有三百多 人,我们想想汉服社团曾经兴盛一时。虽然整个汉服圈远远 没有达到我们现在的规模,但是在那个时期大家团结对不对。他再分化他也是两个阵营,所以说每一个集团的人还是非常 多的,他还是团结在自己的团队里面,当然后来好景不长, 这两个团体汉网的北京社团和天汉的北京社团在 07 年前后, 都瓦解掉了,那么在上海呢也是这个样子,上海也有天汉的 社团也有汉网的社团,那么这些社团后来都跑哪去了,分分合合很多的故事,这些汉服圈社团的渊源,我不愿意给大家 讲的太细微。可能会触及有些人的尊严,所以这些事情我不 愿意去多谈。


但是这里呢我提出一个论点,我们从事于汉服 复兴的这么一个群体在 2001 年到 2007 年那么几年,有些人 都非常的年轻都十八九岁。比如说大周兄在创立大汉民族论坛的时候,那个时候才刚刚是高三还是大一。刚刚在那个时 候年龄都非常小,大多数的人也都刚刚上大学都非常年轻。 所以说我们在做着这么一件前无古人的这么一件伟大事业的过程中,正是因为大家太年轻了,所以可能有些事情呢偶 尔一句话把它说的太绝。这矛盾一直影响到我们现在汉服圈的社团。所以我每每想到这个事情的时候都不知道应当怎么去提这个问题,假如说在这个频道里面在听我讲的人还有在 那个时代的同道的话,我们还是把这一段录音放在网上还是 希望大家能够放下。因为当年的幼稚犯了一些错误,导致的矛盾一直影响到现在的汉服圈。那么这只会造成一个后果, 就是前辈成为汉服复兴运动的阻力。我希望大家在面对这个 共同的事业的时候,这个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好这个事情我不再往下提。但这个事情对现在汉服圈影响非常大只是 很多人不知道。那么第三个问题,除了以民族主义为本的汉 网,以周礼为本的天汉,还有儒学的复兴思潮,那么在这个时期变得格外的明显。儒生开始组成了自己的团体,那么 2003 年我们提到了汉服走向现实的第一步是王乐天先生着 汉服走上街。那么 2004 年天津的天涯在小楼也是早期汉网 的核心成员,一个人穿着一件白色的汉服去参加那里孔庙的 祭祀仪式。结果那里都是一群穿着清代服装的人。这篇文章 叫做一个人的祭礼,感动了很多很多的人。好多人正是因为 看到了这篇文章加入了汉服复兴的队伍,这都是需要我们记住的事情。那么儒生呢这里还要提到一个重点,我刚才说到 了儒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团体。 2004 年一个非常上规模的汉服活动正是儒生为主导搞的,这个地方的有致于汉服复兴的 同道大家身穿着汉服,这是非常早的集体活动。另外这里还 要提到一个人,虽然这个人在汉服圈里已经不记得有任何一个人提到过他,但是至少我还是知道他的。既然我知道我还是应该告诉大家,他叫舒仪,舒仪他是近代文学家老舍先生 的儿子。他是北京作家协会的,我不知道那个时候他的职务 是什么,也可能是北京作家协会的会长。舒仪先生在 2004 年北京作协召开会议的时候,自己穿了一件直裾。他是一个 满族人,这个我们要知道,因为老舍先生是一个满族人。他 也是比较早的一个提倡汉服的,别的事情我们不知道,我们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因为我跟他没有交流,但是这件事情 要提到他。这里给大家提到一点小小的花絮,刚才说到了两 大致力于汉服复兴的团体(汉网和天汉)因为 03 年以前的 汉服它只能称为网络汉服,是一个在网络平台上兴起的概念。 这个概念要想走入现实,需要有非常非常多的人去付出。比如我们穿汉服到底要干什么,大家想一想说穿汉服去祭祀民 族英雄比较好。比如说可以去祭祀抗清三公,我们可以去祭 祀文天祥,史可法。所以说早期的集体汉服活动一般以祭祀为主题。那么由祭祀呢我们又经过研究发现了汉服在很多重 要的场合有它的功能。比如说中国传统的成人礼,男子的冠 礼女子的笄礼,以及昏礼,这都是需要我们铭记的事情。我们汉民族的成人礼,昏礼,当然现在在婚庆界被称为汉唐婚 礼。实际上是由我们汉服领域把它重新复活的。那么在面对 这样的事情的时候,不管以后成人礼和婚礼以后发展成什么样,我们要记住,我们这个群体才是这一种文化重新复活过来的功臣。所以我们要自重,我们要担负着让它尽量符合中 国文化的实质。那么这牵扯到汉服社团应该如何给自己定位,假如有朝一日全体的中国人都穿上汉服了,那么你汉服社到 底是干什么的?因为大家都穿了,那还要你干什么,你的作 用就是礼仪和汉服的专家,就是告诉别人怎么样怎么样。不是说汉服复兴了汉服社就应该该瓦解了,汉服复兴成功了, 汉服社就是这方面的专家,提供这方面的指导。比如说非常 传统的农村,每一个村里都有一个懂礼的先生,叫做礼生。这个礼生是干什么的呢?就是谁家的孩子结婚了,谁家的老 人去世了,各种礼仪都需要请一个专业的人去给自己策划去 给自己指导。那么这种礼仪不可能人人都会,所以就需要礼生,礼生就是原生态的儒生,没有功名不当官的儒生在民间 在以前就扮演着这种角色。 所以说呢, 如果汉服复兴成功了, 我们这个群体的人你就是礼司,你给你生活的社区提供这方面的指导。你给你所在的城市发出正确的声音,大家怎么怎 么做才是对的。那个时期因为大家要把这些资料整理出来, 中国传统的祭祀礼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的成人礼是怎么回事,这需要翻阅非常非常多的资料。从早期有一些书呢都不 好找,很多人才把它聚集起来,这里找了一段那里找了一段 对比,我们才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情。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学术问题,大家可以成夜不眠,讨论的很激情。甚至讨论了几 年都没见过面,一个在北方一个在南方,大家是为了什么?燃烧自己的激情,放飞自己的青春,别人都工作了,别人都去挣钱了,自己也工作了,自己成天下了班搞这些事情。为 了搞这些事情穷的身无分文,连出门参加个活动都需要让人 赞助公交车费。这样的事情真的一点不虚假,真有这样的情况。大家为了干什么?都痴迷到这种程度了。像我刚才说到 的天风环佩每天都熬到凌晨两三点钟。我们看现在的很多汉 服同袍要搞昏礼要搞成人礼我们要去参考这些资料,这些资料是谁整理的呢?我们看到的这些资料整理的名字,那肯定 这里面想到了刚才提到的我们山东人孝飞兄,吴飞先生,还 有天风兄。都熬到深夜,凌晨两三点钟还在这里整理这些东西,多少年都不工作。那些困难可能是你们难以想象的。也 许在我们这个领域里面的同袍,除了这个他们搞活动的汉服 社的社长, 以及开了自己公司的, 搞婚代汉服出了这样的人。可能很少有人为了汉服熬到深夜了。在那个时候还是挺多的, 非常有激情啊,激情澎湃的时代,悲情宣泄的时代。什么叫 做悲情宣泄呢?我们在做着这样一件事情的时候,给予我们这种精神动力的,恰恰是因为我们重新记起了三百多年前那 一场浩劫。给予我们心灵的那种创伤那种痛苦,那种痛苦其 实是整个民族的痛苦,但是大多数人都处于无知的状态。所以这种痛苦只能由极少数人去承担,替整个民族完成它的宣 泄过程。这是一个悲情宣泄的时代,当这种悲情宣泄的时代 过去的时候,大家的内心才重新恢复了平静。我们应该怎么理性的,平和的再去看待汉服,这个时期一直要延续到 2007 年。 也就是说从 2004 年到 2007 年是汉服复兴的第三个阶段。 这第三个阶段就是汉服怎么样能在现实社会中站稳脚跟的 问题,主要是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这个时期呢不管是天汉还是汉网,它所主张的这种理念它都已经构铸起来自己完整的 一个理论体系。 我们不再像 2001 年到 2003 年那个阶段一样, 一碰到一群学术界的反对者,我们不知道怎么样去反驳他。 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武器,我们知道应该如何去驳倒他。所以我们看呢,最早期你提出汉服概念的时候,他就说你反 共。后来他这个反动这个说法站不住脚了,他就说你破坏民 族团结,再后来破坏民族团结这个说法也站不住脚了。他就说你复古,再后来呢复古这个说法也站不住脚了,他就说你 搞汉服就是为了敛财。再往后呢他说你搞汉服为了敛财也站 不住脚了,他总有反对的理由。所以后来大家也都明白了,没法再和这些人争辨了。当然这些人后来也都找不到了,也 找不着去哪了,那一批当年也有一批非常有名反汉服的人, 当然呢这个时候我们有几个比较有名的人,前前后后据我所知还是有关部门调查过,当然满网后来也四分五裂了,这些 人也都找不见了。只有我们汉网,我说的这个汉网是一个广 义的汉网,包括所有秉承汉服复兴理念的这些网站。虽然从那个时候开始屡经分裂,一帮一邦的人分出来。也许那个时 候就是两个人互相不服,也许是因为一些问题导致的矛盾,但是我们看呢,它就像惺惺之火一样,它终于把汉服这个概念推向了社会。


那么我们接下来再讲第四个时期,第四个时期就是从 2007 年到2012 年,我把 这个时期划分了五年。第四个时期被称为社团化时期,什么 叫社团化时期呢?我们第一个时期2001 年之前是一种民族 主义思潮的萌芽时期。第二个时期 2001 年到 2003 年是网络 汉服时期。第三个时期 2004 年到 2007 年是汉服复兴流派产 生的一个时期,以及不同的流派逐渐构铸起自己理论体系的 时期。第四个时期就是由理论变成了实践,实践某种学说的人在现实中构成了团体那么就形成了社团。各种各样的汉服 社 2006 年 2007年这一波像雨后春笋一样。这个时期出现非 常非常多的汉服社,但那个时期的汉服社还能存活到现在的 已经非常非常少了,屈指可数。但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汉服圈已经走出了网络,变成了现实中的社团。所以我把这五年 命名为社团化时期。 这个社团化时期之所以从 2007 年开始,这里面有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天风环佩从 2007 底已经 不在了,天风兄去世后天汉后继无力,慢慢的这个论坛也在逐渐衰微。因为代表天汉论坛所做的几次比较大的事件,比 如说 2008 年学位服的,奥运礼服的创意,还有把汉服复兴与民族节日相结合,等等这样的事情天风都做出了非常大的 贡献。第二个问题呢汉服复兴另外的一个平台汉网屡次遭受 分裂之苦, 周期性的一般是一年分一次。 管理员一年选一届,我不同意你当,我就自己另外搞一个网站,到最后大家都有 矛盾,所以这个网站上的人越来越少。各个网站之间还有敌意,你这样越弄越弄,那人肯定是越来越少。所以这里呢其实我后来在思考这个问题。其实在我们这个群体里面你想搞 民主其实很难,为什么很难呢?因为民主的前提如果搞西方 式的民主,民主的前提呢它是要有忠诚的反对者。就是说我反对你的观点,但是我们同属于这个群体的人,不管这个群 体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政府。我并不会因为反对你就对你不 忠诚。我反对你仍然,我做为一个忠实的反对党我还会忠诚于你。既然我的反对通过民主的程序无效,那么我还是接受 这个现实。 所以继续我该怎么办还是怎么办, 不会去搞分裂。 正是因为我们没有这样的观念,所以说在这个圈子里很能搞。那么最后呢这种大多数的汉服社还是走了精英主义的路线, 文化团体还是要以它的中心人物为核心。那么接下来就是大 量的地方社团摆脱了对汉网和天汉这两个平台的依赖。因为每一拔人出去它就自己搞一个网站,每一个地方的社团建立 它往往也搞一个自己的网站。正是因为网站多了,网站多了 所以说呢能聚起来的人也就少了,很少了就讨论不起来了,也激发不了什么思想的灵感了。在全国的其它的领域里面大 家都还在依赖这种形式, 汉服圈正是因为这些问题开始以 QQ 群做为基地了,论坛开始衰落了。那么这是汉服复兴的第四 个时期就是社团化时期。社团化时期也有非常多的这种感人 的故事了,那个时候开始搞社团的好多的同道跟我也有交情。比如说呢为了搞汉服活动,自己身上连一二百块钱都拿不出来了。身上简直一文分文,这样的事情其实都不稀罕。你想 想吧你要搞活动是不是,你要搞活动你就首先就要有汉服。你要有汉服那就要花钱去买,因为你的社团的成员他不一定 愿意花钱,最后搞的都整个社长自己出,社长又不是什么有 钱人,我们这个圈子里面总共才有几个有钱的,没有几个。最后搞来搞去自己就成穷光蛋了。很多这样的事情。那么这 个时期呢我们说到因为汉服已经由以网络为基地开始走向 现实中的团体。所以说有很多比较好的活动也出现 ,比如第 一次以周礼以周制为依据的婚礼也在上海。这是天汉网的两 名同道一个网名叫共工滔天,另外一个就是骠有梅,这两个 人是我们汉圈第一次做的比较正规一些的周制婚礼。这两个人原来都是在天汉高举周礼的这样一个理念。这里呢也存在 一些问题,比如说现在的汉服商家和汉服研究者或者说手工 党啊,做的很多汉服对我们一些新入圈的同袍来说,他说你不符合形制。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曲裾,其实曲裾这一种服装 在东汉的时候就已经很少有人穿了。到六朝的时候就已经成为古装了。那么为什么曲裾又重新给搞出来了?其实曲裾从 汉服复兴运动一开始就把它定位为现代曲裾。我们借鉴了曲 裾大裙绕曲的这种特点,把它建构为一种现代汉服。所以从它开始就是一种现代汉服。我们要知道现代汉服圈里为什么 这么多曲裾,有人说曲裾缺乏出土实物佐证啦,形制不是很 标准啦,你要知道为什么它这么多。正是因为汉服复兴运动初期的时期我们给它定位就是一种现代汉服,把它纳入到现代社会。因为如果没有曲裾的话,汉服就少了一经比较经典 的,非常有特色的这样一种款式。其实早期的从事于汉服研 究的人就是这么想的,我们现在来看其实也是这个样子。如果我们现代全国的汉服圈所有的曲裾一下子都没了,确实还 是少了很多内涵。至于它的形制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那这 个问题不是我所要讲的。我今天给大家讲的是它的渊源,而不是形制问题,大家要知道它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另外呢在 汉网的早期出现了一些汉服的裁剪图纸,当然我们现在看啊, 如果大家对形制有一定的研究,那么这些图纸难免有一些错误。但是早期的商家就以这部分图纸做为自己制作的依据, 所以说呢你做汉服就要有版。肯定有些错误,一直错一直错 到现在。这个问题呢就是由汉服早期那一部分图纸造成的。但是我们不能说汉网这么做错了,因为那个时候的认识还没 有后来对汉服形制的内涵,结构认识这么深刻。这里说我们 商家要跟得上,不能还抱着那一批图纸那一批版。那么我们接下来再讲第五个时期, 第五个时期也就是从 2012 年以后, 2012 年以后我把它称为实体化时期。因为 2012 年以后到我 们今年 2014 年,很明显的大家如果关注这个全国圈子的发展方向的话,其实在这两年已经掀起了一股实体化的这样一 种潮流。各种的社团纷纷开始走向实体。在前些天我跟贵社的风兄在畅谈,一个汉服社呢要想做的长久就必须得实体化,早期呢大家被道德绑架,他说你搞汉服呢不能去挣钱,这样才是宗旨,挣一点点钱就是不道德。那个时候接受汉服的人 少,反对的人多,难免被这种道德绑架。但是现在呢大家在 考虑你这样无偿的付出肯定是能长久的,有些社团正是因为长期的无偿的付出,所以它倒闭了。我们就是混淆了,这就 是我们这个群体不成熟太年轻,混淆了公益和慈善。一分钱不挣光付出不就是慈善吗?你公益你可以去有赢利,不过你把赢利放在第二位,赢利是为了保证这么一个文化平台长期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好多人没有搞清楚,我们这个群体不成熟。不是说汉服不成熟,汉服几千年了汉服很成熟,是指这个人群,因为这个人群同袍比较年轻。我们就像一百年前五四运动那一部分青年一样,重新接过历史上的一个接力 棒去搞文化。一百年前他们在破,一百年后我们在立。我们 把他们破的东西重新再立起来,他们破的东西是他们认为的遗毒,我们立起来我们现在立一个正统的汉文化的标杆。那 么在这个时期呢发生了一点非常大的转变,就是 2012 年之后汉服复兴的第五个时期也可以说是汉服的实体化的时代。也可以叫做汉服产业化的时代。是因为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汉服走向产业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


既然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那么很多从事于汉服产业经营的人,可 能完全不是我们圈的人他不是同袍。他不是同袍以及接受他 们所辅射的那个人群他也不是同袍,这里产生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汉服概念的扩张速度。也就是说前期让更多的人知道汉服都是我们汉服圈的人干的,我们不断的宣传让更多的 人知道了这个概念,然后慢慢去接受它。但是现在出现的问 题就是汉服概念的这种推广速度已经不再受到汉服圈的控制。好多人知道了汉服他根本就不知道有汉服社,也不知道 有汉服网站, 通过别的途径来知道的, 这个倾向已经很明显。 但是这种倾向呢,我们圈内的很多甚至从事汉服社管理的人他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很严重,这个问题 严重在汉服变成了二件事物,一个是对于我们汉服圈来说的 汉服,一个是对于社会来说的汉服。如果不重视这个问题,你有可能以后你就影响不了它。那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什么 样的方法更好,什么样的方法更好那就离不开一个你要有汉 服的实体,你有汉服的实体才能让更多的人认为,你才是一个专业的点才能接受你的理念。那么我们也要明白,因为这 个问题我们产生了第二个问题。要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也就是说让所有穿汉服的人,秉承汉服复兴的理念是根本不可能 的。我们要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并不是所有穿汉服,乃至于 所有喜欢汉服的人,都会秉承汉服复兴的理念,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有些同道对这个感到悲观,他其实也不是这样,一 个非常喜欢汉服的人有可能他只是有古典的情结。他可能因 为喜欢书画,他不懂汉服这概念。只要穿上汉服的人多了,这种衣服在我们中国出现的越来越多了,它至少能在审美上能在这种认同上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它通过另外一种途径, 改变了我们这个社会的文化观。所以以后我们认识到汉服的这种发展倾向,我们就应该知道在自己的理念上如何去调整。 那么第三个问题,进入社团化时代的汉服团体。这两年跟其它省市的社长在交流这个问题,我们前期愿意贴上就是为了 让汉服复活。后来呢我们有了一个很少的群体,非常热衷于 汉服,大多数人不知道,我们汉服社的目的就是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汉服。再往后呢,知道汉服的人确实已经很多了, 那这时候你汉服社到底该干什么?不是没事可干了,你到底 该干什么?确实好多社团找不到方向,找不到方向大家就开始做生意。一做生意好多不愉快的事情就发生了,那么这个 问题很关键啊。如何给汉服社定位,你到底要做什么?汉服社是汉服文化的专家。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定位,那社团会变 得没有必要,没有存在的必要。你找不到自己一个准确的定 位,汉服社就会走向瓦解。走向瓦解汉服文化还在存在,那么对汉服文化的解释权就可能被别人所控制。比如说被各种 搞读经的书院,被各种国学会,被他们所控制。正是因为你 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你丧失了话语权,那么所以说他们就获得了话语权。这个问题是值得深思的。因为没有人去给它 一个权威的解释,整个社会知道汉服的人他不知道从哪里获得正确的解释。那么这是第三个问题。第四个问题就是学术 团体的构建。我觉得到了这一个时期到了这一个时期,到了2014 年这个理念提出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十几个春秋, 我们今 天这个讲座的主题是汉服复兴十年的这样一个回顾,但是我 给予它的视野呢不是十年,我给予它的视野至少是从 2001 年开始的,那么到现在已经十四个年头了。因为我们不把前 期的那个时期计算到汉服复兴的历程里面,我们就很难看明 白这一场文化复兴运动的这种走势。这使得我们很多的后来者会丧失理论武器,丧失能量。他不知道前面是怎么来的, 所以就不知道以后该怎么走。那么我今天告诉大家呢,我们 这个群体是怎么样形成的,这样有助于你思考呢以后该怎么走。所以我提出来第四个问题呢就是学术团体的构建。我们 这一个汉服的这样一个群体其实在全国已经比较庞大了,假 如说从新千年出现了很多新兴的文化圈,比如说像古琴啦,虽然说它的传承没有断,但是在新千年之前肯定会的人不多。现在也是一个热点。 还比如说像吟诵,还有各种各样的书院,读经等等一堆一堆的。那么跟他们相比汉服这样一个群体是一个比较大的群体。
但是由于他的人群规模比较大,相比较非常不对称的是汉服圈缺乏自己的学术。在去年西塘汉服文化周上各地的汉服社的负责人有那么五个人我记得是,当时我也是上台讲了这个问题。我们汉服复兴现在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呢就是我们没有自己的学者队伍。因为没有学者队伍, 所以你没有厚重的沉淀。所以你在别人的眼中上不了台面, 没有档次, 你没有在学术领域的话语权。 这个问题非常关键。在我们汉服复兴这十几年的历程中,有好多具备学术素养的人, 而且这种学术素养还是非常深厚的。 如果没有这样的人, 我们怎么可能把一种已经死亡了几百年的文化重新复活呢? 其实是有不少这样的人,但是这样的成员因为我们这个群体太年轻,大家迫于生计压力去搞别的了,再也找不到这种人 了。有的忙着去做衣服去了,卖衣服去了,没有办法呀,他 要吃饭。有的因为各种各样的矛盾受伤淡出了。这些都是非常可惜的。后来也出现了很多进入我们这个领域里面想要去 系统的研究汉服和汉服复兴运动。其实这是两个事情,研究 汉服是一个客观的事物,而研究汉服复兴运动是研究一场社会运动,这是不同的领域,也有人想这样研究。但是他们没 有感同身受的经历过汉服复兴运动这样一个十几年的历程, 所以写的东西不一定有说服力,不一定有力量能支持你应该怎么样去推动它。




当时就是想找回自己的民族服饰,后来是想了解更多的汉文化,或许不精通,不会,但是会了解,知道,这就够了。


看完了~对汉服复兴运动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楼主棒棒哒整理有心了~


我是今年年初刚来的汉服吧,今年我十八岁,很庆幸能在这年让我找到了民族归属感


也是今年刚知道的新人,所幸不算晚

"重民族者,知华夷之防,而失其气象,故其末流落入右翼;

隆礼俗者,知衣冠践行之途,而失其魂魄,故其末流蒙于表象;

求美感者,知衣冠华美,而失其内质,故其末流近乎作秀。"




我们说再多、做再多都没用了
  —— 汉服不等於古装。汉服是汉族的民族服装,以民族性(差别)为标准来区分;古装是古代的服装,以时间性(段)标准来划分。两者是不同的两种事物 


}

上个星期一,我休息,刚好收到上衣下裳,于是穿了出去,结果在繁华的东门步行街,很多人以为我是日本的,跟我讲日语,讲英语,甚至汉语问我是不是日本人?也有的看到裙子的原因,说是韩国的。就是没有一人说是中国的。昨天下班和今天星期一休息,我又穿着出去,一路上好多人说是韩国的,韩服,就是没有人说是中国的。此时,就算说是“古装”,我也开心,因为知道是中国的。
上衣下裳款式商家做的少,男同袍穿的少,很多男同袍因为怕被误认为日本人或和服而有抵触心理。可这,明明是我们的衣服,也是汉服最古代的体系,我们不应该遗忘。


}

加入社团不需要条件哦,只要你喜欢汉服都可以进,喜欢传统文化也可以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服同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