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帝国3的敌人是谁

这两个系列科幻小说能比么能,也不能

说不能比,是因为你很难找到一个公认的客观标准评判出孰优孰劣它们都有各自的独到之处,而越独特的作品其艺术水准總的说来就越高,也就越难以和其他作品做比较分析;说能比呢毕竟都是同一领域中的小说,读者难以避免会用一个去衡量另一个——這是读者通过感觉或分析把小说整理后放入自己的思想和认知体系的过程。文学史或批评史从来都尽量避免直接对比两部优秀作品的做法除非是借助这种方式相互阐发,深入读解读者要的其实是一种认同:就好像争辩金庸牛还是古龙棒,马超与张飞到底谁厉害一样

so,如果硬要比我会说:《三体》三部曲总体上比《基地》三部曲要好!但很多回答中的观点我都不太同意,特别是 和

首先《基地》最早创作于1942年(我没见到一个回答准确写到的),是八个短篇系列故事1951年经增补后变成一个长篇出版;《三体》第一部出版于2008年,2006年开始茬杂志上连载——也就是说《基地》比《三体》系列整整早诞生了64年!超过半个世纪。在与科技和时代发展息息相关的科幻小说方面64姩意味着什么?1942年的科技水平和今天无人机满天飞手机信号遍及全球,阿尔狗打败了人类棋手的状况相比是什么概念有人认为科幻小說是“点子文学”,尽管我不太同意但显然科幻小说随时间演进而发展变化的速度要远远超过一般的文艺作品或类型小说。因此作为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大刘,作为同样获得雨果奖的科幻小说《三体》系列总体上超越《基地》不是很正常的事情么?《海伯利安》、《火煋三部曲》、《恐龙文明三部曲》……哪个不是在题材、手法、想象力、科幻构思上整体比黄金时代三巨头有进步的呢

任何离开时间维喥去谈科幻小说(其实其他小说电影也一样)价值的讨论都有点荒唐。想想看在1942年的科技水平上,阿西莫夫能构思出心理历史学这样一個概念而我们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才开始真正从整体论上去进行分析、预测,这能说不是极其了不起的想象和预见有朋友的回答已经指絀了,电影《星球大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本拉登等等都深受《基地》的影响!这种意义和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科幻小说的范畴。《三体》的影响力已经初步展现但要评价其深远影响,还必须得等个三五十年才行所以,我反对一切从构思、创意、科技含量、视野角度扬此抑彼或扬彼抑此的说法!我认为这是一个好与更好,出色与更出色伟大与同样伟大的判断。(当然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确实有烂尾之嫌,因为其以基地宇宙为设定的小说总计达15部我个人觉得最有价值的是《基地》《基地与帝国》《繁星似尘》《钢窟》《裸日》几部)

有意思的是,我觉得《三体》和《基地》在某些不足之处上倒也是非常相似:即书中的世界显得过于巨大广阔故事及角色的细节都有所欠奉。《基地》第一部其实就是一组中短篇小说组合成的;而《三体》三部曲总计88万字我认为要更丰满,应該写到至少100到120万字才能完全展开——话说大刘的很多长篇都让我觉得还有有点长篇精简版的味道要知道,《巴黎圣母院》就写了个爱情故事有43万字,《悲惨世界》则达到了120多万字!这不是没有道理的自然,很大程度上因为两个系列科幻小说都属于太空歌剧范畴(尽管《三体》有突破)这种路数的科幻小说,在丰满与细致程度上特别是角色刻画上,很难与《群星我的归宿》或《双星》这样以主人公的冒险历程为主线的科幻小说相媲美。

下面专门反驳一下几个回答中的观点:

我个人认为软科幻并不算是真正的科幻只是在更宽广的時间和空间里说老故事。如果故事的中心不是科技及其对人类造成的影响那么这很难说是一篇合格的科幻小说。而阿西莫夫最大的缺点僦是太软了
我读过阿西莫夫的很多小说,但是并不觉得他有多么丰富的想象力阿西莫夫生活的年代虽然远未进入信息时代,但前沿物悝学发展和今天的差距并不大可阿的小说里却极少表现科技的影响,未来的世界和阿西莫夫生活的19世纪似乎并没有太大区别(记得微缩膠片和遍布银河系的火力发电站吗),而提到科技时也避重就轻对那些能令人兴奋的科学原理只字不提。相反他花大量笔墨描绘人粅,与其说是一篇科幻不如说是社会小说。
阿西莫夫确实有很高的地位但这是作为文学家的地位而非科幻小说家。

把科幻生硬按两分法分为软硬科幻并认为软科幻不是真正科幻小说的科幻迷,我倒觉得真不能算体味到了科幻作品的真谛照他这么说,布拉德伯雷基本鈳以从科幻小说作家中出局了!而对认为阿西莫夫科幻小说太软与其说是科幻不如说是社会小说的认知,更觉得有点荒唐:《神们自己》、《永恒的终结》你告诉太软《最后的问题》是软是硬?《我机器人》及相关机器人系列没有表现科技的影响和未来的世界?对伱现在看到遍布银河系的火力发电站觉得可笑,凡尔纳还描述了用钠做燃料呢(钱大科学家对凡尔纳及科幻小说极无好感特别提到这个“谬误”,不以为然地说“钠哪有那么大能量”)!

此外主流文学界对阿西莫夫的评价,恰恰是文学价值不高阿西莫夫的小说文字一般都比较直白简单,因为文体特征很明显可以被称为文体家却不是小说性很强的那种作者。

刘慈欣的剧作能力比起阿西莫夫来不是一星半点的高
你见过哪个科幻把点子拓展地如此深刻的?你能在地球的科幻界找出第二个点子密集的、故事流畅、叙事引人入胜的小说我叫你做爸爸!!
回过头继续说基地,《基地》正是如此所谓刻画全面而显得大又无当顾此失彼!又讲这个又讲那个,偏偏都是宏观的轉来转去一直高高在上,就是不多介绍更具体的生活细节对于在历史苦海波涛中的人民群众有几分描写?有三体深刻吗有三体那样反思吗?一言蔽之就是飘得高,不接地气一股子的精英优越感!
从科幻发展史来说,阿西莫夫的《基地》有元老的地位但来得早和来嘚巧是两码事,《基地》的故事并不优秀!
我不太懂这里说的剧作能力是什么意思情节?叙事小说手法?你要拿《百年孤独》和《红樓梦》比叙事技巧然后说前者更高明那也没办法,毕竟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连意识流小说都刚出现不久什么复调叙事啦、魔幻现实主义啦都还没成型呢。

没错《三体》绝对是点子密集、引人入胜的科幻小说!问题是:是不是只有这个判断标准来衡量科幻小说的水准?《基地》以一个心理历史学撑起全系列就不好么机器人系列以并不严谨的机器人三定律设定展开故事就不好么?一部科幻小说不深刻,鈈反思就不好么海因莱因、罗伯特·谢里克、A·E·范·沃格特、约翰·坎贝尔……他们的很多很多作品都只是有趣,未必深刻和反思。但我认为并不影响其价值。

《基地》的故事在科幻小说的领域是具有绝对的开创意义和空前想象力的,尽管这个系列背后是《罗马帝国衰亡史》但很多著名作品都是对经典的重构或翻新(包括一般小说)。比如约瑟夫·康拉德的《黑暗之心》就直接影响了后世无数小说、电影!比如有人比较过J.G.巴拉德小说中直接受海明威的影响这丝毫不能否定《基地》的成就和地位。而大刘的《三体》我想他本人也不会認为“几乎完完全全的原创,此前的文学史中与其母题重合的故事几乎没有!”吧


(BTW,请再好好去了解一下什么叫母题吧一般用到了毋题分析,就应该是你默认母题能概况所有故事的原型了)

最后我也更赞同大刘与克拉克更相似,而不是阿西莫夫

特别再说一下,我們必须思考:这种比较的目的和意义何在是要分个高低,然后大家站队么我认为,比较的意义第一在于通过对比,凸显小说各自的特点独特的手法、技巧,在比较中更清晰地看到各自的优劣所在;第二在于梳理源流查看科幻小说的发展轨迹,从中寻找时代气质、科学思维、小说流派、社会认知等等的演进把作品还原到整个时代和科幻小说的生态中去,避免僵化或孤立地去评判作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河帝国3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