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稳中向好等等是不是如何玩弄文字字游戏?

换地图这是最好用最粗暴最简單的方法。

换人换当前主要矛盾,这也是一种简单粗暴直接的方法

以斗破为例,第一大部分核心内容就是怎么打倒纳兰嫣然,第二蔀分开始就是亲爹被抓走直到结尾第三部分就是药老部分,为药老出头对敌韩枫第四部分就是古族,八族打老婆,萧薰儿部分

地圖,从什么乌坦镇到加码帝国到沙漠到黑角域到出云帝国到远古八族。

核心部分地图和主要人物矛盾都变了。

当然这样的联系,说實在并不强。

最简单的纳兰,萧炎亲爹药老,萧薰儿都和萧炎有莫大的关系。

那就是把萧炎踢开,只说这四个人其实他们之間,并没有太强的正面联系这是一个很大的硬伤。

所以必须还要缝缝补补,加一些可以增强联系的东西

例如异火,异火的设定太牛逼了这玩意是当年能吸引我一直看下去的动力所在,萧炎没集齐异火就不想弃书。

有了异火萧薰儿和药老就有点联系了,毕竟他两嘟有

有了退货,萧战和纳兰有联系了

有了灵魂体一说,药老和魂殿就有联系了

诸如此类的弱联系,一定要构建起来所谓草蛇灰线,就是相同的道理

弱联系构建的越好,换地图越轻松水平越高。

就好像升学校来到新环境必然有不适应,然而当发现新同桌是原学校校花新校长是自己的小弟,门口保安是不世出的高人自己的师傅……一下子就适应了

武侠小说也是这样,基本就是当年这个恶人救過高手一命那个方丈日了这个师太的女儿,这个王后撒气怀了那个恶人的种,什么帮派元老出走改头换面又回来当老太婆…………

当凊节爆发的时候解密的过程真相的追求,也是可以一直吊着人的武侠小说最大的特点,就是解密写的像搞特务一样。

每一个人都鈳以构建一个大板块,构建一份地图出来这是板块之间的联系,为了这些板块的圆满读者是愿意看下去的。

一个板块50w字毫不过分水┅点弄成70w,写五个板块五个地图就差不多了

当然,什么样的人物可以撑起一个板块这个很重要,非常重要

德不配位,是一个特别特別大的硬伤!

所以亲爹亲妈岳父丈母娘准老婆真老婆师傅师娘师妹基友大哥小弟,这些不要全丢了

这些人拿一个出来,黑化就可以矗接构成一个板块。

拿一个被抓走再配一个boss也可以拉仇恨,构成一个板块

这都是很简单粗暴的板块构成,不要觉得low大神自己都用。那些想着阿,我构建一个大魔王构建一个什么魔尊,鬼王龙哥,血族一听就bug,一听读者就想看的…………

我只能说且用且珍惜。

这是大环境说说小方面。

人物:人物和剧情始终都是核心中的核心。一个出彩的人物可以让人一直想看到结尾例如盗墓笔记,人粅其实也就还行然而无邪和小哥的嗯…………吸引了很多腐女。

出彩的人物是可遇不可求的,有时候作者自己本身都没想到这人这麼吸引人。例如巨人里的兵长小英雄里的爆豪,恶魔法则里的白河愁

如果能有意识的塑造,那就太牛逼了

设定:这种也是偏向于可遇不可求的,自己努力能搞出来往往能依领潮流,那不管写的怎么样本身就很厉害了。

斗破里异火,炼丹这类设定

斗罗里,魂环魂骨,双生武魂

龙族里路明非四分之一次生命

虽然现在我不看龙族了,但是路明非怎么死还是很吸引我的

当然,江南怎么……我也佷想看

先写这么多吧,好累……

举个换地图的反例个人认为。

大王饶命的地图基本是学校,然后出去去了两个遗迹,然后就…………

岛国是什么地位这基本是最终boss的地位啊!

大王饶命百来万字就去岛国,这看得我…………

岛国这种最终boss的地位应该享受什么待遇?

在我看来那就是灭国。。

很显然主角去那里并没有做到让最终boss享受最终待遇的结果。

后面换地图我觉得不好换了

跳舞的邪气凛嘫就换的不错,南京——广东——越南——加拿大——美国——回来上海——南京结束,还形成了一个轮回真的很完美。

还有鸡贼的江南,他也写岛国然而他不写主角,写个番外类似什么源稚生源稚女。

}

原标题:一部两万字演化史:信貸泡沫与互联网泡沫经济是如何被玩坏的?

中国经济的脱实向虚从2012年起,到今天已经变得非常严重怎么出来的?有两条主线:第一條主线就是前面说的开发性金融模式逐渐蜕化变质,最后就变成了纯金融空转第二条主线,是美国风投模式在中国的复制这两条主線在2014、2015年出现了反复的缠绕、互相呼应。

我们先谈谈中国风投模式的兴起过程

美国风投模式是怎么被中国人发现进而吸收的?

美国在1996年開始炒作互联网然后到1998年间互联网泡沫兴起,到2000年3月份开始破灭纳斯达克股价就开始往下降,到年底的时候基本上就没有人过问互联網这是美国第一波互联网泡沫的过程。

第二波互联网泡沫萌芽于2010年在公开市场上开始起飞是始于2012年,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互联网热箌2015年9月之后开始逐渐步入低潮,破灭的比上一轮要慢得多这一轮互联网泡沫是移动互联网泡沫,也可以成为奥巴马互联网泡沫

美国在1996姩出现雅虎等公司的互联网财富神话的时候,就已经有尼葛洛庞帝和凯文·凯利到中国来布道了,当时的中国人完全不明白这些美国人在说什么,但是很好奇。中国了解他们的是通过体制内的一些报纸尤其是当时的邮电系统、电子系统下属传媒、都市报、商业报、副刊的记鍺。他们这些人后来的身份常常都变成都是成功的互联网公司老总或者是互联网传媒圈的负责人,创始人什么之类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嘚风气就是这么来的——和媒体有天然的渊源,很大一部分开创者就不是技术出身而是媒体记者出身

在九十年代末的时候,准确的说是1998姩底到1999年的时候中国开始酝酿泡沫,到1999年下半年到2000年延续到2001年年初,中国也经历了一波互联网泡沫当时股票市场正在经历对应国企妀革的一个三年牛市,很多庄家借助这个牛市利用互联网概念炒作制造了不少“牛股”,搞得风生水起但是有一点,他们都是纯粹的炒作概念真正搞互联网创业的那一批人没有等到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市融资的机会。

那个时候互联网泡沫看历史记载,程度也很严重仳如说那个叫做互联网72小时生存,就是说你住到一个玻璃房子里头去然后只靠网上下单看能生存72个小时啊,等等今天看起来就很简单嘚一个事情,但当时其实条件是很不是很成熟的那时候的电子商务就是线上接到订单后去楼下小卖部买些面包牛奶再花大价钱投送到下單者家里去。没有规模连全国性的快递网络和支付平台都没有。最后证明确实是一个炒作

这个时候中国就出现了第一批风险投资公司,也就是风投90年代末中国本土的风投还基本不存在,到年才有一些部委、地方政府背景的公司在一片热浪中仓促上阵美国第一波泡沫茬中国带动的成果主要是三大门户(新浪、网易、搜狐,还有一个中华网现在已经没了)。成功获利的机构基本都是外资新浪的机构投资者是新加坡的华登国际,这是家亚洲的老牌风投;搜狐是美国的风投家罗伯逊中国本土还有以IDG在中国的办公室为源头的几家外资机構。本土的风投多为部委事业单位人员加海归的组合几乎没有活下来的。

这里值得提一下那时风投的退出机制创业板这个概念,是1999年僦提了那时候上创业板是经济学家学美国纳斯达克模式提出来的,在刚刚兴起的风投界很热衷当时A股想搞创业板。但是因为同期A股主偠是和当时正在关键时期的国有企业改革相配合而那时候互联网的代表企业又没有什么盈利,A股市场炒互联网概念就已经成了那样一旦放开可能出乱子。所以负责证券市场的领导人做了判断:在中国国有企业完成系统性改革和中国市场经济的产业体系整体形成之前中國搞创业板的条件不成熟。这一拖就拖到了2009年我认为这个逻辑和今天对曾经炒的很热的新兴战略版的态度是一致的。

从2000年到2009年由于中國没有创业板,投互联网公司也没有国内的出口大部分投资互联网公司的风投基本都破产了。一大批风投就“回归本位”去投资实体經济。2001年中国入世以后经济高速成长。中国的风投不管是洋血统的还是本土血统的,都把主要精力放到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领域仩来。

年左右中国这些风投投资的对象,总体以非互联网企业为主包括出口型加工制造企业,包括一度很热门的新能源包括风电、光伏的制造企业包括消费型领域的食品制造企业,甚至在2006年中国实体经济非常热的时候还有很多风投去投资水泥厂。投资对象往往是原鄉镇企业或地方国有企业转型的民营企业

这时候一些知名的风险投资就起来了,比如早期的鼎晖投资这一时期的退出渠道,主要是到媄国和香港上市甚至到英国的二板市场(AIM市场)上市把这种公司包装一下,安一个高大上的英文名字叫中国XX比如中国食品、中国玻璃、中国汽车转向、中国高速转动……拿去给美国上市。因为美国人对中国也不熟悉你拿一个二三线城市郊区的制造汽车零件的企业去上市,非要叫“中国轴承”人家也就稀里糊涂买了。一般定价都不便宜30倍PE发行价,狠狠的坑了老美一把

2008年之后,因为金融危机影响風投才开始逐渐转向互联网。中国2003年左右到2011年有几波互联网到美上市的小热潮,越来越大不过到2011年底到2012年初,被前面这批传统民营企業在美上市被揭穿作假的“中概股退市”所打破

概括年这次传统行业的民营企业被风投包装上市,可以认为是国外风格的风投到中国找了一批并不是特别主流的地方性企业,到美国上市美国人也不懂,就投资了

而本土风投方面,兴起稍晚于这些以国外退出渠道的洋風投他们本来实力弱,年过得相当艰难。2004年中国推出中小板第一个成功的风投案例是2006年上市的同洲电子,是在深圳做广播电视行业設备的

年可以说是本土风投在收获上的萌芽期。从2009年开始受创业板推出的刺激,本土的PE、VC大规模出现经过一两年就到了“PE遍地走”嘚地步。这股VC-PE虚热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汹涌大约在这个时候,中国的投资界暴露了他们比美国更加虚张声势的特色:大量PE其实是彡无PE——无资金、无项目、无业绩真正的股权投资生意其实并不好做,年IRR能达到20%以上的凤毛菱角这股VC-PE热大约在2011年后一度趋于平静,在這一波胜出的是九鼎、中科招商等本土扫街型PE。经历这一轮中国“传统”行业里面具有上市可能性的中小企业大致都被“翻过”一遍叻。

那么中国的风投-PE行业什么时候开始系统性转向互联网的呢主要是2009年以后,急剧转向是2012年尤其是2013年以后年,在当时的本土VC-PE热中已經有一些社交互联网公司开始成为宠儿。在2010年前后也有一个短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赴美集中上市现象。可以说从2010年这一波开始,赴美仩市的大部分中国公司都变成互联网或文化娱乐行业了

在经历2011年底-2012年的“(传统行业)中概股丑闻”冲击后,从2013年开始美股牛市下的 “互联网中概股牛市+新股上市热”、本土各类VC、新出现的“天使投资人”开始共振。

这次是前所未有的互联网热开始爆发

这一波前所未囿的互联网热和两个事情有关,一是智能手机在中国的普及智能手机在中国是2011年下半年开始起飞,小米在这时出现随后在2012年-2013年初对一些餐饮类项目以互联网的名义进行营销,到2013年出现了“互联网思维”这个词汇二是美股的财富效应。Facebook是2012年上市的当时,美股在美联储量化宽松下已经走牛了3年多一度停顿,Facebook上市后也一度下跌

但从2013年起,美股一路走高互联网公司遭到热捧,而且开启了中美互联网公司在美国股市上市的两年密集期其中第一家是2013年上市的58同城,一致持续到2014年9月阿里集团在美国上市这样,财富效应和很好的增长载体(不一定是盈利增长载体但作为用户增长载体是没有问题的)出现了。美国的风投也纷纷给中国的天使投资人提供资金而一些财经-互聯网媒体重视的大V们开始大规模的出镜。整个中国的互联网疯狂在所难免了

这个热潮的巅峰是2014年-2015年上半年。标志是出现了非常夸张的对互联网非上市公司、非盈利公司的投资大量的80后、90后创业者,主要是90后只要有一个什么想法,就能有天使投资给多达数百万到所谓A輪投资时,出让5%股权得到1000万投资的故事屡见不鲜

在此前,中国的风投遵循的准则是投资对象首先是盈利的企业,一般估值倍数按照年淨利润的6-10倍计算然后投资人认购投资前20%-33%左右的估值,给企业注资同时获得大约16%-25%投资后的股份,同时往往还有对赌协议如果在三年无法上市还需要按照利息复利计算回购股份(相当于借了高利贷)。这种模式需要企业家对自己的企业增长非常有把握,所以愿意用这种潛在代价非常高的模式实现增长这种模式还是理性的。

但到年对那些新创立互联网企业投资时,风投完全不考虑一旦无法上市或无法被并购时回购的可能性的因为这些企业既没有盈利,甚至没有成型的产品而大量的企业在按万人民币换5%股份的价格交易,这意味着这些企业刚建立不久就被“尾巴摇狗”式的“估值”2-4亿B、C轮融资的,总估值达到几十亿人民币的不在少数按照PE行业上市前估值和上市后市值一般有若干倍的差异的估算,意味着一旦“上市”这些公司的市值都定在百亿级别而就在这场泡沫起来的前一两年——2012年,当时的Φ国A股创业板上的中小公司大部分在几十亿市值

更夸张的是,A股上市公司还是盈利的(不盈利不可以上市)而这些估值几十亿的公司幾乎没有盈利的。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这股群众运动热到2015年下半年就坍塌了。年上半年热的概念包括P2P、O2O,纷纷在年快速“灭绝”其中P2P戓以P2P名义包装的原“财富管理公司”(大量是原民间高利贷行业)纷纷爆发跑路风波。其中2015年年底的“e租宝”事件是一个转折点,带来叻官方监管政策的全面转向

2015年下半年以后,这股“互联网”群众热一边退潮、一边表现出寡头化的特征关门的首先是小公司。然后是奣星人物的快速“过场”比如2015年-2016年初的“新媒体内容创业”。到2016年一些知名的巨头型(巨头支持的)未上市公司,从陆金所到滴滴、箌众安保险、到蚂蚁金服正在全力在账面上实现盈利,从而希望今早启动上市——包括过去未曾作为备选项的到香港上市——传统上香港市场估值低而且不接受非盈利公司上市,直到2016年美图开了个先例

但是,其中一些在年取了巨额资金的劳动密集型互联网O2O公司比如外卖领域的公司,都出现了继续巨额亏损而难以吸引投资者的情况其亏损的数额动辄数十亿、上百亿人民币。可以说整个2012年-2015年的创业熱,真正留下来的大型成功公司并不多整个O2O领域产生的是滴滴,整个新型内容平台领域剩下来的是今日头条

同时,2016年以后在风投这┅段,出现了急躁化、加速争抢热点的趋势因为在2015年年末的打击后,热点不多数得上的热点只有2016年上半年的直播和2016年下半年的共享单車。在这两个案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风投行业的“晚期”特征,即诸轮融资的时间间隔急速缩短在2012年以前,中国互联网投资的轮与轮融资的间距可以长达一两年后来缩短到一年甚至半年。

而到2016年下半年共享单车这个案例每一轮融资之间的时间间隔甚至压缩到不到一個月。这体现了一种“恐慌”用轮与轮之间急速升高的估值带来账面财富得以安慰。直播和共享单车都不属于高科技行业——这从从業人员的学历、素质可以看得很清楚。尽管他们可以拉动个别上下游的技术进步比如通信传输、地理信息定位等,但不是很系统属于技术停滞型(如共享单车)或踩着别人铺好的技术条件(如直播)下的热点。

互联网投资热的潜在危险

这里要提一下怎么看待中国的互联網的现状确实中国互联网这些年发展很快,在很多方面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这一点谁都不否认。包括共享单车确实解决了特大城市的朂后一公里出行问题。但是我们要看深一些要看到可持续性,要预估到可接受的社会均衡状态是什么为什么中国互联网发展那么快?夲质是因为中国人口多+中国人这几年训练的脑筋转的快!再加上中国90年代在电信、交通上投资的多基建好(电子商务才快)以及中国人ロ年龄结构还没有过老,还有年轻的农村居民乐意进城承担中国式“货运小单车”互联网的底层劳动力!但不意味着中国技术就很雄厚(尤其是在基础层面的技术!)

印度2014年-2016年,互联网也突飞猛进的发展一下子冒出来不少本土的大型互联网公司,是因为它技术很雄厚吗不是,还是人口多当然由于它基建差的太远,热了2年后到2016年就明显出现了瓶颈估值被迫下调。中、美、印三国具有所有碎片化小国、中型国家不具有的巨量人口优势未来互联网世界不用看,肯定是这三个国家的互联网公司支配有其他国家出生的公司也会被收购。

泹是我们首先要明白,即便在财务角度这个领域是很有问题的。某知名外卖类互联网公司被行业里传言一年亏155亿;某创业板领军上市公司造电动车一年号称花掉百亿元(也许有夸大或其他目的的成分但花了几十亿是很有可能的),我们要仔细问问:把动辄百亿计的资金消耗在既无客户忠诚度积累也无内容积累,更无技术积累的网络补贴等行为上是否得当?

如果这些钱给踏实的公司这150个亿能做出哆少东西出来?比亚迪研发出新能源云轨,一个完全从无到有的东西也就五年投入了50亿。个别盈利的公司如今日头条也绝对没有一些国際VC最近找它估计的价值那么大(俄国风投DST找今日头条投资按估值100亿美元出钱)。

除了财务上的问题我们还要看到这几个重要问题:

第一、非正式就业——所有互联网行业,因为技术含量不高主要靠商业模式,因为大多试图调用非正式就业或临时就业劳动力这样的行业發展到最后,一定是两极分化:上层即创始人、风投和部分高级管理层通过股权成为巨富普通公司中层薪酬一般,而大量临时就业包括內容创造型领域都充斥了非正式就业和公司无劳动关系,但互联网公司可近乎免费或低代价占有劳动成果;

第二、过度消费文化问题互联网中的电子商务板块,本质是刺激“买买买”刺激了过度消费的文化,这从阿里天猫、京东不断人造“购物节”能看出来我国台灣地区、韩国在21世纪初金融系统业务转型过程中,均出现过过度鼓励银行发展信用卡业务导致年轻人大量成为“卡奴”的现象,这是我們的前车之鉴

第三、技术危险。表面上BAT是很风光但是这种风光和国际上的奉承会掩盖技术上的短板。BAT三家阿里建立公司之初不是靠技术路线,而是走营销路线它的技术是到启动阿里云后才逐渐重视并赶上的,到现在仍然是前台营销部门提需求开发应用型技术B、T技術相对浓厚一些,但和美国信息技术产业的技术底子仍然差距较远而且大部分服务于广告、游戏投放等;整个信息技术领域,中国仍然囿很多功课要补

2016年的中兴通讯因伊朗生意被美国查处一事,暴露了我们的短板——集成电路芯片的核心技术还是掌握在美国人手里一旦进行封锁,中兴就只能向美国人低头——而这还是比互联网公司的技术深度要深得多的通信技术公司

第四是要看到金融上的危险。电孓商务板块的这个互联网大群落一般都有做金融业务的冲动。这是因为互联网电子商务一般是以“低价+方便”作为吸引顾客的杀手锏的这样中间的成本势必由互联网企业自身负担,而这导致贸易这一块“起家本业”往往无法赚钱或亏损这在京东等企业看得很清楚,淘寶这种平台型企业也面临创收相对间接、较难的问题(2011年以前更是如此)所以再走一步,迈向金融是天性

寡头型互联网金融企业一般從支付做起,再在贸易相关链条上做贷款性业务:如消费者贷款(阿里花呗、京东白条等)、供应链金融等而消费者贷款是绝对主力。這会带来两个可能风险:一是支付平台本身变成银行——即货币载体人们的货币支付直接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上实现数字转账,如果是这樣那么互联网支付平台在技术上是可以再进一步变成货币创造者(贷款、虚发,均可)

由于互联网巨型金融支付平台渗透的深度,这種权力使得货币创造权进一步失控(本来中央银行只能通过各种资本要求限制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而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要求更加模糊更松);

二是其贷款性业务风险往往很高,2016年几个巨型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出事案例说明互联网企业进入贷款性金融业务,不仅带上叻互联网行业求快心切的特点对风控的理解好不到位,而且天然的具有分销出去的冲动利用种种法律灰色地带,进行法律风险极高的汾销活动事实上一步完成了美国蜕变多年方才实现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效果——但由于其原材料资质很差,实际上是把贷款违约风险快速扩散到小散户手中;而且还通过暗示、鼓励用户进行网络借贷等模式“放杠杆”事实上造成互联网金融产品认购者与认购者之间的互聯债权债务关系,一团乱麻风险巨大。

第五要看到货币权力与传媒权力结合带来的政治风险2015年前后,某互联网巨头大量投资传统传媒逐渐获得传媒界的影响力,同时它又有强大的互联网金融支付平台当代世界最具有网络性威力的两个支点就是货币权和传媒权。如果任其发展一旦动用传媒权力进行股东,同时在深入人们日常生活的货币载体上做手脚——比如以发网络红包名义创造货币并进行社会“施舍”其后果是什么,令人不敢往下深想

综上所述,如果对近几年形成的这些互联网大鳄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标准上“网开一面”,任其上市很快会形成“寡头通吃”的“资本-财富-权力”链条,既在互联网行业的创造端以极快速度形成只有寡头才有能力“争抢投資”,同时只有寡头投资、支持的公司(虽然亏损)优先上市的局面

这会加速形成裹挟财富(虚值)创造的两级分化局面,寡头将借此淛度掌握经济权力进而渗透社会、政治权力而由于当前互联网公司文化的天性,这种体制对于加速技术进步、富国强兵又没有兴趣更熱衷于即时行乐,弱化社会道德事实上这种局面在美国已经出现了,美国这20年硅谷与华尔街相结合催生的就是这样的社会也是美国出現“特朗普反击”的原因。这样的局面当然是我们国家不能接受的。

互联网热潮下的两条路线之争

说到这里可以顺带说一下美国特朗普新政权对互联网行业的态度。在美国2016年大选中特朗普是和“科技”界对立的——这是因为在美国科技已经被互联网给代言了。特朗普顯然认为互联网公司不值那么多钱他对互联网一直是一个“实用主义”加以利用的态度。他频繁使用推特以Facebook为阵营直接接触广大草根,但推特和Facebook的高层却和他是政治上不共戴天的死敌“使用它但不认为它值那么多钱”是特朗普对互联网的原则。他的互联网宣传主管莋了一个非常好的宣传网站,总支出不过10万美元这可以代表特朗普对互联网的估值。

另外特朗普的科技行业顾问是Peter Thiel,这个人是互联网荇业的受益者(Paypal早期创始人)这个人并不是技术出身,是文科出身他在近几年美国舆论界很有影响力,因为他认识到了美国实际上已經长期陷入科技大停滞中即五十年前美国人忙着登月,现在忙着玩游戏、研发广告这对长期处于资本估值吹捧泡沫中极为自傲的硅谷昰当头棒喝。蒂尔的倾向代表了特朗普的倾向

我是比较看好特朗普的,可能会重启美国科技进步的历程当然,特朗普政权基于推崇个囚奋斗的哲学天然具有倾向于用民营企业来推动科技进步。这也是可能的事实上在硅谷发展的早期有很多这种案例,比如前国防部长佩里就是这样的典型:数学家出身在大公司工作一段后在硅谷独立创业,建立信息类军工高技术企业获得订单(该企业目前成为美国軍工企业TRW公司的一部分),这类公司也是德丰杰这样的风投在早期投资的公司——只是这几十年不时髦了现在页岩气领域在出现类似的倳情。我可能会在航天、航空、能源等诸多领域看到美国科技的重新启动

我国在这方面也有类似的取向。2014年开始搞世界互联网大会你鈳以发现这个大会的中心主题和舆论上的热点其实是不一样的。中国的世界互联网大会特别强调互联网安全——而互联网安全关系到互联網的底层核心技术这才是要害!才是我国领导人真正关心的问题!这是对的。这才是美国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内核可见,我国领导人和特朗普的倾向是相当一致的都强调国土安全,都强调军民融合都强调真正的技术创新!

可以预见,未来互联网等产业的发展都必然媔临两条路线的斗争,一条是走金融化泡沫化的道路在营销和商业模式上做文章,一条是走加强深层次技术创新的道路把过去多年积累起来的财富用到底层技术研发上。前一条路是一条不归路美国和中国谁走上这条路,谁就会在未来的竞争中遭遇惨败

以上说的都是Φ国近十年风投-互联网这条线的演变。我们之前也提了开发性金融这条以城镇开发以土地-房地产经济为核心的道路。这两条道路到2012年以後出现了交集为什么中国的泡沫化到2013年开始加剧?这是有内在原因的可以说是以开发性金融为代表的信贷密集型经济,开始逐渐越过傳统的土地经济模式与互联网等非实体经济开始“融合”。

美国的风投模式是没有信贷卷入其中的但中国的风投模式是和信贷逐渐融匼的,带来投机性货币创造这也是中国版脱实向虚的一大特色。

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各项指标都比较正常尤其是企业负债率、银荇贷款的增速(或M2的增速)和GDP增速的比值,差异不是很大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风暴,我们慌里慌张搞了个4万亿财政支出(主要是中央财政加┅些地方财政支出)而带动的银行贷款以20万亿计,也就是创造了20万亿的货币2009年金融系统突然跃升后,后面的贷款、社会融资、货币增速虽然没有2009年那么快但一直维持着比GDP更高的增速,变成了一种系统性的常态

4万亿也有正面作用,那就是把高速铁路顺利大规模启动了但是大部分刺激,大部分创造的信贷流入房地产和过剩产能行业里面去了。这个形成的过程是:2009年在总部的要求下各级分支行在地方上找企业,突击放贷银行求着企业贷款。很多企业不想贷款被忽悠一下,跟着贷款了跟着这波贷款还形成很多附带的问题,比如連带担保

贷款的公司,很可能它的财务指标达不到银行的要求于是就搞了互相担保,乃至连环担保形成担保链、担保圈、担保网。茬信贷的火爆上升期这种担保增强了银行的信心。2010年形成一个经济高峰经济非常火爆。撑到2011年上半年速度就逐渐放慢。到2011年下半年开始下行。到年上述实体经济的风险全面爆发。

为什么是这样的节奏这和实体经济的行业特性有关。2009年放出贷款开始建设,有两個周期一个是贷款偿还周期,一个是建设投产周期在中国,21世纪之后黄金时代形成的贷款规矩一般是3-5年贷款——中国很少有10年或更长嘚长期贷款到2012年就要开始滚动,所以从2012年起资金中介就火爆起来了。而产业的产能释放大概也是3-5年,2010年动工一般在年开始产出。於是经历了年的小高潮后经济很快就出现了实体经济的系统性经济紧张,而且没有出路——因为随着钱紧而来的就是过剩产能的集中释放根本无法缓解,开工率一路下行经济增速迅速降低。

再看金融一端的业态变化年起,以信托为代表的影子银行体系就快速成长起來2011年以后,银行迅速开发出理财产品这在2009年之前是很少的。为什么就是因为企业要资金过桥,或者不惜代价去找资金维继于是2012年鉯后到2013年,是利率中枢的上行期2013年6月爆发了钱荒,正是这个经济逻辑推动的结果

到2013年-2014年,大量贷款到期、过桥又益发艰难且利率高企产能又在集中释放,就出现了大量的企业贷款违约进而通过2009年以后形成大量担保链,把一些本来还没有经营问题的企业拉下水这就昰当时在江浙、山东大量出现的“联保危机”。

此时联保机制从年时的“让人放心”的加分项,变成了让人恐惧的减分项各家银行争楿抽贷就集中在年。后来是地方政府上书中央要求维稳方才稳住。这段时间实体经济经历了广泛的淘汰、洗牌,大量企业关门另外鈳以看看互联网金融这一端的标志性产品——余额宝。为什么余额宝是在2013年6月火爆起来的因为它赶上了钱荒时推出,也就是中国近几年來利率的高点这个高点是前几年贷款滚动的强需求下推上去的。

所以年就成为中国金融行业泡沫化的分水岭。在此之前大量的影子銀行系统的金融产品还仍然对口实体经济企业(其中大部分是重资本的过剩产能行业),而在此之后除了地方政府控制的融资平台外,哽多的都去对接股市配资、并购、债市、住房、中概股回归乃至期货等纯金融领域

从2014年起,出现了与前两年相反的走势

主要是央行的宏观经济政策开始放松。一是从2014年年初开始人民币发行机制开始逆转。从1994年开始的中国基础货币创造模式是凭借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净鋶入+资本项目净流入之和)的顺差带来的外汇强制兑换下建立起来的到2014年,央行开始动用SLF、MLF等新的机制注入新造货币2014年还出现了降息,年出还有多次降准这些机制是偏向于“松货币”的。

二是2014年“930”在房地产政策上大松绑后者的冲击尤为厉害,造成从年上半年总体岼稳小有波澜的房地产市场开始逐渐活跃。可以认为2014年以后,直到2016年年初中国的货币政策实际上偏松。这就造成了资产领域的暴涨囷各种投机行为直到2016年下半年“抑制资产泡沫”提上议事日程。

这段时间在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刺激下,民间各种“加杠杆”创新迅速出现催生了2014年下半年的股市牛市,并在2014年底到2015年上半年演变成杠杆疯牛证券公司的各类融资业务和民间配资,使得在纯粹金融市場上游荡的流动性(货币)大为充盈同时,2014年的放松带来了债券市场长达两年半的大牛市(2014年到2016年9月)相关利益群体赚的盆满钵满。

茬资本市场内部也出现了“货币充盈综合症”。前后的主要演变阶段包括:2012年起在年“三高”发行,拥有大量超募资金的中小创公司開始出现并购热——每个公司都成了小型“并购基金”类似美国60年代的“多元化集团公司”(conglomerate)财务花招骗局,用并购(所谓“外延式增长”)及估值倍数差异制造每股盈利的表面增长;之后再出现“公司+基金”的市值管理游戏通过“买资产+增发股票”的模式创造证券財富——这其中可以通过并购时估值的夸大大做文章,这在文化传媒领域如影视公司尤其夸张

到2015年下半年疯牛破灭后,仍然继续发展“Φ概股回归”等种种资本运作一边消耗外汇储备,一边通过理财产品分销的模式以表面担保高收益率的模式从民间富人融资中概股这股风气在2016年上半年通过典型案例整顿后逐渐收敛,但今日金融界大量人士仍然言必称并购——真正严肃的并购有没有有,比如真正深度叻解自己产业发展和己方企业需求的产业并购中方公司和外方并购对象规模保持在4-5:1的规模(蛇吞象的真正产业型并购是极其罕见的),烸两年一次重在消化,但近两三年大量并购显然超越了这种严肃并购的范畴(如果只有这种严肃的产业型并购恐怕如今众多“并购专镓”们都要饿死了),大部分跨境并购都属于估值套利

2014年,贷款逐渐和实体经济(重资本行业寻找过桥贷款或续命贷款)脱钩后中国噺增贷款性融资“脱实向虚”,就是对接上面形形色色的金融运作试图从中分享一杯高利息。但是上面这些股权、债券市场还是比较短命的中国这个习惯于土地经济的模式还是回到房地产上面了。这就有2015年股市破灭后的一线和热门二线城市暴涨深圳领涨,而后遍及京滬

在2016年年初进行金融整顿前,还有领军地产中介公司创造的首付贷大行其道全民疯狂。而2016年上半年已经有一轮疯涨2016年国庆节限制房哋产市场后又一轮暴起的黑色系期货,也是流动性到处乱窜的结果而且还出现了期货这种高波动、高风险品种也来加杠杆的奇观。赌博欲望已经无可救药!

而2016年的黑色系等商品期货暴涨还给实体经济的公司——包括很多优秀公司,造成了突发的、极大的成本负担使得┅大批中游企业因此亏损,这个亏损本来是毫无必要的不属于企业的责任,而是投机资本危害经济的表现

有一个在中国流传多年的根夲性金融谬误必须得以澄清:长期以来,有一种说法称中国“发行货币过多”,所以需要房地产作为沉淀池来“吸收过剩货币”这种說法根本没有搞清楚现代货币的原理!

现代货币本身不是中央银行发行出来的,而是以商业银行通过贷款来创造为主现在又加上影子银荇体系(更多表现在社会融资总额里面),有贷款就创造了货币所以,很显然买房子——无论新房还是二手房,这种广泛涉及贷款的經济交易当然本身就创造了货币。一个社会发生越多的房地产交易就会同时创造越多的新货币——这种新货币只有在贷款归还时才会逐渐消亡。所以房地产的爆炸发展不仅不会“吸收”货币,反而是制造超量货币的大杀器越买,货币越多!这就是为什么必须要收紧房贷的原因!

年这一波房地产暴涨居民杠杆比例极高,因此是极其危险的开发性金融如果陷到片面城镇化而缺乏配套产业化的一条腿赱路的胡同里面,也一定会被这个造币循环所绑定直到系统崩盘。

2016年在金融机构之间,还出现了纯粹循环空转的新型“绕圈”这就昰2014年以后鼓励发展的同业金融业务中的业务(同业存单、同业理财)、委外贷款和公司发行的债券或货币基金之间首尾衔接的“空转”。仳如【银行表内资金买同业理财理财资金搞委托投资业务,委托投资的资金加杠杆买企业债券企业发债又去买理财……】,再比如【夶量货币基金投向同业存单部分同业存单的资金去向是同业理财,同业理财又通过委托投资等模式将资产管理压力转移给非银金融机构非银金融机构再买货币基金……】。

实际效果是:如果把这不断循环中形成的货币基金份额、同业存款当作货币那就是不断自己给自巳贷款再存款,形成越来越多的货币无穷无尽。但一旦信心受损开始反向“提款”(在货币基金上就是赎回基金,在公司债券上就是拋售债券)立刻出现货币基金挤兑(净值低于1)或债券市场“跌停、债灾”。这种空转可以说是脱实向虚到了极致的极端图景是极为畸形、极为危险的。

这大概就是2009年以来以四万亿刺激为起步,一点点演变的中国经济脱实向虚的道路可以分三个阶段:

年上半年兴奋期;2011年底-2014年实体经济过剩产能爆发期;2014年以后到现在,向纯粹金融自循环演变期

其中,2014年到2016年年初是政策上实际的放松2016年3月起,从证券市场监管开始整个金融监管体系和金融政策,是转向严厉和趋紧的但可以看到现在还在博弈。但我们有信心正能量——也就是要整顿、偏紧的那一派,将取得胜利因为中国要延续下去,不能在泡沫中灭亡!

什么样的产业是实体产业什么是虚拟产业?

因为有的产業是以实体产业为外表但本质上是虚拟产业,二者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

以房地产行业为例子。比如重庆的房地产在黄市长的精心经營下,它就大概还属于一个实体产业重庆人已经习惯地产不怎么上涨,所以购买处于一个平衡状态不会发生抢购。这种情况下房地產企业之间是质量上的竞争,只有把房子做的很好他的房子才能卖出好价钱,所以重庆的房子质量比较好重庆的房子面积还是套内面積。这些年降下来的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离实际成本并不远,与居民收入相比还没有那么夸张也大概可以看作实体经济产业。

房哋产在什么情况下是虚拟产业呢就是说这个城市的房子,太好卖了而且由于不愁卖,所以导致房子的品质其实很恶劣但就是靠地理位置、或某个城市的身份来卖钱,完全可以不顾及房子的质量这东西是非常有害的。

这样一种蜕变为虚拟经济的畸形模式势必对全社会其他产业都产生负面的外部性效应如果有这么一个稳赚钱的产业放在这里,银行的贷款必然就都流向这个行业其它的行业就都看不上。

土地就是第一抵押品房地产有这样好的资产担保,其它产业能够提供这么有价值的担保再先进的机器,人类智慧的结晶一旦本产業不行,需求不足就很难转卖。而房地产的土地不存在这个问题因此,无技术含量的土地居然超越了高技术的装备机器而更为银行所青睐。再加上房地产本身的融资需求很高一笔房地产关联贷款生意超过很多笔制造业的贷款,而制造业的每笔案子还五花八门考察丅来累的要命,很自然银行就只给房地产贷款:一业兴旺百业枯

然后是互联网,你可以说它是实体经济但也可能是虚拟经济。到底是實体经济还是虚拟经济判断的标准就是看:投资者进入这个领域,本质上是为了什么如果说在投资者没有退出渠道的情况下,你投不投不上市,你投不投如果日常经营,每年有几个亿的利润足够再投资,我不上市也可以

现在有些互联网企业,它就不可能这样洇为企业是亏损的,而且不是战略性亏损或者为了积累技术而亏损(比如京东方在进入液晶面板领域早中期的亏损),而是一直亏损實际上没有扭亏的希望,整天就知道讲故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投资的股份没有退出渠道那肯定是亏本的,资本是不会干的凡是投資回报必须靠找下家接盘的东西,就意味着它具有虚拟行业的特征亏损事业找大众或二级市场机构接盘的价格就是虚拟价格。所以我認为,在中国现在的情况下互联网业和房地产业(一线城市和热门二线城市)就都属于虚拟行业。

李晓鹏:对是这个意思,其实就是鈈管是大宗商品也好房地产也好,股票也好总是有一点价值的。最关键的还是看利用金融杠杆的程度过多杠杆,就会导致虚拟过度利用波动或虚涨赚钱,那就成了虚拟经济那么,我们怎么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王盛中: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地方着手。就潒我们古代大禹治水的时候堵不如疏。最方便的就是釜底抽薪给它疏导。让它这个链条消失这里面有两点,第一点是把产生过剩流動性(货币)的机制去掉这就要在开发性金融完成早中期历史使命后果断撤下来,换回正常的、以产业为主导的金融体系

第二点是对整个风投机制进行把握,消除可能出现的接盘机制比如,A股要坚持盈利的公司才能上市要严格退市机制,对于并购行为要梳理若干典型不能做的领域,比如互联网亏损公司不能通过并购的法子从“旁门”塞到A股市场里面(虽然不是严格说不能收购亏损的标的,因为囿些高科技领域比如半导体领域,周期性很强亏损时的确是收购的好时机,还有有些有独到原创性的科技发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效應前往往亏损,所以要有一定标准真正高科技的可以,流行的文娱轻资产的不行)

还有就是查清楚,这里面运作的资金的来源目前,在中国所有搞注入虚拟资产变成证券资产来快速变现的人,操作中动用的钱基本都不是他自己的,大多来自影子银行体系形成的杠杆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这涉及深层次问题就是金融脱媒。这在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都出现过也就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经濟的核心部分不需要银行贷款了有的直接用利润积累再投资,有的直接发债券了于是银行不得不转向消费型贷款、住房贷款、并购贷款等业务。美国经验表明这一类金融业务大发展往往是一个社会大型生产技术停滞的象征,而社会也会受到影响——其中很多影响是不恏的

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都出现过金融机构的“美国化”过程在21世纪初大力发展消费支持的金融,后来都出了社会问题主要是年轻人变得轻浮了。前一段时间董明珠说社会大量90后、00后不工作搞个淘宝店,一个月两三千块也不错这确实是一个問题。这就跟很多人不上班只炒股差不多前者是过度消费化,后者是过度金融化都不利于实体经济的核心环节——生产的持续进行。

對于这种金融体系的困难可能解决的出路是要鼓励社会技术的持续升级,使得对于投入生产性循环的资金创造始终有需求比如比亚迪,最早造电池那就是对应造电池的中小型电子厂规模的贷款;后来造汽车,那就是对应造汽车的大中型制造企业的贷款;现在又开发云軌出来了那就对应着城市交通系统开发和运营级别的贷款。类似的道理推理到全社会就是一个鼓励社会产业往上升级的问题。是判断什么是值得鼓励的方向的问题

李晓鹏:这个问题,我的理解是金融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分配问题,谁掌握了金融体系谁就掌握了社會财富的分配权。中国现在这种形式我觉得比日本美国要好一点,因为金融系统绝大部分是掌握在政府手里如果金融掌握在少部分寡頭手里,那中国现在这个经济基本上就快完蛋了啊正因为掌握在政府手里边,所以虽然金融业了很多钱大部分还是回到政府的钱袋子裏面去了。政府可以用这个钱来支付公共开支实在用不掉这个钱,还可以把它消灭掉这样,金融制造的货币泡沫和资产泡沫还没有箌达一个严重扭曲社会分配的阶段,或者说就是至少还有救。

尽管如此问题确实也已经十分严重了。怎样解决中国经济结构过度金融囮的问题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回答这么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怎么样理解金融的本质

我们把经济分为金融和实体经济两个部分,吔就意味着我们认为:金融具备某种跟实体经济不同的特质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性去理解它。我在书里面也讲过了:实体经济洳果是拼挣钱一定拼不过金融。二者完全就不是一个量级实体经济是你投入越多,利润越低;金融正好相反是你投入越多,利润越高

在实体经济中,大家都去投资生产某一个产品它的供应量必然大幅度加大,价格就会下降这是基本的市场规律。而金融正好相反它投资的标的物,不管它值多少钱就算一分不值,大家都跑去炒价格一定是越涨越高,投资利润也越来越高因此,金融和实体完铨是不是一个逻辑如果用市场经济的竞争逻辑去理解金融和管理金融体制,就是会出现非常可怕的错误

金融,我觉得它应该类似于一種权力这样就像政府权力,可以合法的对人实施强制力的权力金融可以创造货币,创造货币就意味着对其它持有货币的人征税非常類似于一种征税权。

政府的权力可以合法的对人实施暴力行为,包括逮捕、监禁甚至处死我们为什么要允许政府存在?就是为了更好嘚限制社会上的其它不合法的暴力行为如果暴力不用政府这种形式来组织起来合法的利用,就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混乱所以政府掌握嘚暴力是好东西,是为了遏制坏的暴力而存在的但政府的暴力也可能被滥用,用来危害人民这在历史上反复出现。因此必须用一定嘚规则来对这种暴力加以约束。必须是建立一个理性的政治结构一套完整的政治理论,才能把政府掌握的暴力控制起来然后才能让政府通过行使这种暴力,解决各种社会问题

由于暴力行为和商业行为的逻辑差别很多,政府的组织逻辑也就跟市场的逻辑完全不一样。政府的逻辑是要求政府里边的人做政治决策必须出于公心,从公共利益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不是从私人利益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政府行為创造出来的好处也不能归个人。这个用这套方式组织起来的这么一个东西它叫做政府。

而企业呢它就是允许你从个人的利益去思栲问题,鼓励个人利益驱动来创造财富所以企业这种形式用来搞实体经济,比较合适你为社会创造出来的财富越多,个人的财富也就樾多

而金融这个玩意儿,它到底算是啥东西呢它跟政府权力不太一样,跟企业搞实体经济也不一样的它背后有一套独特的逻辑。

金融代表着某种社会权力一种强制分配社会资源的力量,类似于征税权但它跟征税权不一样,理论上金融体系创造出来的货币是需要归還的征税是不需要归还的。尽管它需要归还但它在创造货币的时候是强制性的,不需要征求我们普通人的同意

我举个例子,大量的金融贷款拉高了房价实际上就降低了我们普通人手里持有的货币的购买力,我们手里的钱缩水就被征税了。理论上贷款总有归还的┅天,但银行什么时候发贷款、发多少、什么时候还不需要征求我们普通人的同意。这样我们就处于被动的、弱势的地位,发出去的錢被用来炒房子害的大家都买不起房子,“刚需”们也没处说理去等到房价炒上去,那些“刚需”已经无法等待货币回收的那一天呮能高价买房了,银行体系这才收回贷款这样它就赚钱了。

所以金融就是代表着可以强制性的分配社会资源,这些资源分配给谁由金融体系说了算。这种力量接近于征税权。既然是征税权那么就一定不能通过普通的市场竞争机制来运行。市场竞争的前提是自由交換金融体系制造货币来削弱普通人的货币购买力,不是自由交换所以必须由一种新的机制来制约它,既要让它造福社会优化资源的配置,又要维护社会公平金融业的运行机制,应该是一种介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运行机制

我在书里面提出一个解决构想,就是出台一個政策:未经实体生产过程不得使用金融杠杆我认为这是对实体经济金融化的釜底抽薪的一个办法,因为杠杆是金融业的核心也是它區别于实体经济的关键。比如房地产开发商贷款去建房子,这个可以因为贷款会经过房屋建造过程,生产出来有用的商品——住房泹是,拥有一套自住房的人贷款去买第二套第三套那就要限制。

中国现在也就是这么做的在别的行业也是一样,企业贷款搞生产可以贷款去炒股去收购别的公司的股票,那就不行至于股指期货这种纯粹对虚拟物品进行炒作的市场,根本就不应该允许金融杠杆存在

泹是这个事呢?只能说理论上正确真正操作起来很麻烦。因为经济体系的运行太复杂麻烦之处在于如何判定一次资金循环过程是否经過了有效的商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而且某些情况下我们也应该允许一定程度的衍生品交易,它在促进经济活力方面是有用的真的一刀切,经济可能就丧失活力了还有就是对金融杠杆的范围界定也很麻烦,银行贷款算杠杆那保险公司发理财算不算?宝能收购万科僦是这种方式,看起来它也算是金融杠杆

前面你也提到了很多方法,特别是加强正能量的监管、限制亏损企业上市或变相上市、为过剩資金寻找实体经济出口等等这些思路看起来都无疑是正确的,如果咱们谈的一些方法能够用到金融业的改革中去,应该对遏制中国经濟脱实向虚会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很显然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们也还远远没有到位为了驯服政治权力,人类花了好几千年来探索怎么来让它为人民服务。大规模的战争和社会革命就是政治权力构架失败的结果。

现在看来为了驯服金融权力,我们需要探索的东覀还很多路还很长。我们今天的谈话就到此为止希望这样的谈话能够记录下来,对更多的人有所启发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人类早日找到一条利用和控制金融权力的道路贡献一份力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玩弄文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