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一下这个墨家墨翟和墨翟的墨家墨翟的区别吧


一、墨子生平和《墨子》全书的結构在西周官学和诸子私学文化冲突的过程中墨子和墨家墨翟学派是代表社会下层小生产劳动者的利益和思想。如果说孔子的儒家带囿没落贵族士的特征,他们在对西周官学反思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以“仁”、“礼”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力图在新的经济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新的上下有序的社会秩序那末,墨子及其学派则明显带有上升庶民士的特征他们强烈要求保护新兴的小生产劳动者的物质利益和政治权利。墨子及其许多弟子本身都是手工匠出身“墨”的原意是使用绳墨之木匠。①他们直接参加了生产实践生活在社会下层,以节俭自苦为乐在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动荡中,原来严格的社会等级秩序解体工商食官的局面已不复存在。各种个体手工匠逐渐成為一种独立的社会阶层贩运商业的发展进一步刺激了个体工业的繁荣。

个体手工匠和小农作为小生产者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主要力量已荿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他们中的佼佼者通过学—→士—→仕的途径登上了政治舞台。墨子和墨家墨翟学派正是在这样一个风云際会的社会背景下崛起的代表小生产者所理想的社会。

(一)墨子生平墨子的生卒年代和国籍是一个聚诉未决的疑案连一代史家司马遷,作《史记》广求精审集采极博,先秦诸子多列言行为传而于墨子只在《孟子荀卿列传》末附缀24个字:‘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连生卒年代都不清楚事迹几不可考。《汉书·艺文志》也只大概地说:“墨子在孔子后”。《后汉书·张衡传注》稍微确切一点:“公输般、墨翟并当子思时出仲尼后”孙诒让在《墨子閒诂》中根据《墨子》53篇记载的历史事件为參证,认为“墨子之后孔子盖信。审核前后约略计之墨子当与子思并时,而生年尚在其后(子思生于鲁哀公二年周敬王二十七年即公元前492年),当生於周定王之初年而卒于安王之季,盖八九十岁”①按公历计,孙诒让认为墨子的生卒年代约是公元前468—387年

梁启超根据墨子所曾接交之人来推定墨子的生卒年代,认为“要之墨子之生,最晚不能幼于公输般三十岁(公输般之生最晚亦当在孔子卒前┿年。)墨子之卒最早不能早於郑繻公被弑之后三年(公元前390年),最晚不能晚于吴起遇难之年(公元前318年)卒年既大略考定,持以仩推其生年使墨子老寿能如子夏者,则亦可上逮孔子也”所以,墨子生于周定王初年(元年至十年之间公元前468至459年),约当孔子卒後十余年(孔子卒於公元前479年)墨子卒于周安王中叶(十二年到廾年之间,公元前390至382年)约当孟子生前十余年(孟子生于公元前372年)。”①按公历计梁启超认为墨子的生卒年代约为公元前463年—385年(前后误差5年)。

钱穆根据墨子与公输般的关系墨子与孔门弟子年岁的仳较,墨子与楚鲁阳的关系及《墨子》中《耕柱》、《贵义》、《鲁问》、《公输》五篇所 记载的墨子言论行事考订了墨子的生卒年代按公历计,钱穆认识墨子约生于公元前479 年约卒于公元前394 年(生、卒年份至迟不出10 年)。

② 侯外庐等酌定墨子的生卒年代为周敬王三十年(孔子卒前10 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按公历计为公元前490——403 年。

③ 任继愈认为:“墨子的生卒年虽难以确切断定但是可以考其大略。止楚攻宋应是可信的历史事件它发生在公元前445—440 年之间,此时的墨子当在壮年(太老不能长途跋涉太年轻不能有弟子三百人),再結合其他资料推断墨子约生于公元前480 年,约死于公元前420 年他孩童之年当是孔子老死之时,其主要活动年代在战国之初止于韩、赵、魏三家正式分晋和田齐代姜齐之前。”① 根据各家考证和现有史料要精确断定墨子的生卒年代是不可能的意义也不是很大。各家考证的苼卒年代其误差约为20 年左右。这些考证和史料也大致勾画了墨子所处的时代和主要活动年代对深入理解墨子思想及其时代背景是很有必要的。

墨子上逮孔子下接孟子,墨子思想作为儒学的一个对立面是在直接和儒家思想斗争中产生和发展的。儒家从孔子经曾子、子思到孟子正是一个发展上升的过程前期儒墨的对立,表明了孔子开创的“有教无类”的私学的深入发展不仅西周官学成为社会思潮批判的对象,而且对西周官学采取温和批评态度的孔子儒学墨子对其也采取了激烈的批判态度。儒、墨两派直接的思想斗争为以后的百家爭鸣准备了舞台义利、古今、礼法、天人、名实等诸子共同关注的时代命题正是由孔墨之争为起端的。

墨子成年和活动的年代大致是在公元前453 年前后二、三十年这个历史时期以韩、赵、魏三家灭智伯而分晋地为标志,说明自平王东迁以来政由方伯的政局继而发展到“禮乐征伐自大夫出”,甚至“陪臣执国命”的局面“天下恶乎定”,①战争频繁社会的宗法关系和等级秩序受到冲击和破坏,这为士、庶阶层的活跃提供了条件和机遇形成了“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的状况不管国籍,不管出身不管贫富,有才能者遇机会一躍而成为将相,这已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作为小生产者的思想代表的墨子及其学派才能“徒属弥众,弚子弥丰”②“显荣于天下者众矣,不可胜数”③成为当时唯一能与儒学相抗衡的显学。

在孔子时代虽然周室衰微,僭越多见但“尊周”仍是一面有号召力的旗子,“挟天子以令诸侯”“尊王攘夷”仍是各诸侯争霸的一种有效的策略。到了墨子时代兼并战争成叻政治斗争的全部内容,耕战成了各国的基本国策足兵足食,富国强兵的现实需要生死存亡的危机迫使各国相继变法,实行政治改革这实质上是社会各阶级相斗争的结果。这种政治变革有利于士庶阶层突破血缘门第的限制而进入仕途政界这点也正是作为小生产者的思想代表的墨子学派能显赫一时的社会原因。

墨翟是宋人还是鲁人,亦是一个纷讼未决的问题孙诒让引了关于记载墨子是宋人的文献囿:葛洪的《神仙传》,《文选·长笛赋》,李注引《抱朴子》,《荀子·修身》,杨注和《元和姓纂》。其中《元和姓纂》说:“墨氏,孤竹君之后,本墨台氏,后改为墨氏,战国时宋人。墨翟著书号《墨子》。”①杨向奎认为《元和姓纂》的这种说法很有道理,一直到南北朝时还有姓墨台氏者《史记·殷本纪》记载殷后有目夷氏,《广韵》“夷”字注,以为 是宋公子目夷后。“目夷”也作“墨夷”“翟”与“夷”古音可以通假,“墨翟”可能就是“目夷”之别写②.. 顾颉刚曾比较系统地考证了墨子是宋人。现将顾颉刚的论述转引如下:

③我们以为墨确是他的真姓氏,而且从这姓上可以知道他是公子目夷之后原是宋国的宗族。按《史记伯夷列傅索隐》引应劭说:“(孤竹)盖伯夷之国君姓墨胎氏,”又《周本纪》《正义》引《括地志》“孤竹,..殷时诸侯孤竹国也姓墨胎氏,”是知伯夷姓墨胎《通志氏族略》引《元和姓纂》说墨氏“孤竹君之后,本墨台氏后改为墨氏,..战国时宋人墨翟著书号墨子”则以墨子为孤竹君之后,甴墨台(胎)缩短为墨姓的梁玉绳《汉书古今人表考》说:“考《北周书怡峰传》,云‘本姓默台避难改焉,’则‘台’即‘怡’字作‘胎’非也(原注:台有胎音,故误)”据此,则“台”应读作“怡”直到南北朝时还有姓墨台的。又考史记殷本纪殷后有目夷氏。《潜夫论志氏姓篇》以《目夷氏》为微子之后《广韵》《六脂》“夷”字注云,“宋公子目夷之后以目夷为氏,”则公子目夷の后为目夷氏这个目夷氏又作墨夷氏,世本说:“宋襄公子墨夷须为大司马其后有墨夷皋”(《广韵六脂》及《姓氏急就篇》引。)“宋襄公子”当是“宋襄公兄子”的传讹《通志氏族略》又说:“墨台,宋成公子墨台之后”此“宋成公”当是“宋桓公”之讹,则“目夷”直作“墨台”与伯夷姓合。《左传》僖八年载宋太子兹父与公子目夷互相以仁让国兹父说“目夷长且仁”,目夷说“能以国讓仁孰大焉!”这颇与伯夷叔齐相互让国的传说相似。论语也说伯夷叔齐“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述而)。伯夷与目夷让国的事既甚楿近姓又相同,即名也有一半相同也许即是一个人传说的分化。目夷居长所以称作伯夷;叔齐当即太子兹父。墨子是伯夷之后实茬就是公子目夷之后。

论语正义引春秋少阳篇:“伯夷姓墨”则墨怡亦可去其下一字而单作墨。这可证墨子的受姓之始又墨学与宋人思想多合,俞正燮说:

墨者宋君臣之学也。..记曰“天子命诸侯教然后为学。”宋王者后得自立学。又亡国之余言仁义或失中。管孓书立政云“兼爱之说胜,则士率不战”立政九败解云,“不能令彼无攻我彼以教士,我以敲众彼以良将,我以无能其败必覆軍杀将,”如此正宋襄公之谓左传公子目夷谓襄公未知战,“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兼爱非攻,盖宋人之蔽呂氏春秋审应云,“偃兵之义兼爱天下之心也。”据左传襄公殁后华元向戌皆以止兵为务,墨子出始请守御之法,不如九败解所讥墨子实宋大夫,其后宋牧亦墨徒欲止秦楚之兵,言战不利有是君则有是臣,..墨为宋学明也

(《癸巳类稿》卷十四《墨学论》)冯伖兰先生也说:

宋为殷后,在春秋列国中文化亦甚高《汉书地理志》曰:“宋地,房心之分野也..其民犹有先王遗风,重厚多君子好稼穑,恶衣食以致畜藏”(《史记货殖列传同》)。惟宋人重厚故在当时以愚见称。.... 墨子之道“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太殷,鉯自苦为极”(《庄子天下篇》),所谓“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必在宋人重厚多 君子之环境中乃能发展且好稼穑,恶衣食以致畜藏,亦墨子强本节用之说所由出也(《中国哲学史》上卷第五章[一]《论墨子学为宋学》)据他们说来,兼爱非攻,节用都是浨人思想与宋俗其实明鬼也是宋俗,《左传》僖公十九年载宋襄公用郑子于次睢之社欲以蜀东夷。

杀人媚鬼这种极端野蛮的宗教行為,在春秋时也只有东南方一带的人使用过(昭公十年又记季平子用人於毫社,胡适之先生说:“用人祭社似是殷商旧俗,”语见《說儒》一文)又《商书》《盘庚》三篇露骨地表示着商人迷信祖先神灵的思想,与《周书》所表现的周人宗教思想颇不一样墨学与宋俗实在太接近了。

孙诒让持墨子鲁人说他认为,持宋人说者“此盖因墨子为宋大夫,遂以为宋人以本书考之,似当以鲁人为是《貴义篇》云:‘墨子自鲁即齐。’又《鲁问篇》云:‘越王为公尚过束车五十乘以迎墨子于鲁’《吕氏春秋·爱类篇》云:‘公输般为云梯欲以攻宋,墨子闻之,自鲁往,见荆王曰:‘臣北方之鄙人也’《淮南子·修务训》亦云:‘自鲁趋而往,十日十夜至于郢’并为墨孓为鲁人之塙证。”①.. 张纯一在《墨子集解·墨子鲁人说》又举证进一步确认墨子为鲁人“《非攻》中篇,东方有莒之国者莒在鲁东也,《贵义篇》曰:‘北之齐至淄水不遂而返’,鲁在齐南也..《鲁问篇》鲁君与墨子问答者再设非鲁人何不云游于鲁见鲁君耶?又鲁人囿因子墨子而学其子者观此鲁人,必居距墨子不远又鲁之南鄙人有吴虑者,冬陶夏耕自比于舜,子墨子闻而见之显见墨子居鲁北境,故曰南鄙曰闻而见之,不甚远故也..《备梯篇》曰:‘禽滑厘子事子墨子三年,子墨子甚哀之乃管酒块脯寄于太山,灭茅坐之’太山即鲁北境也。..《淮南子·记论训》曰:‘总邹鲁之儒墨,通先圣之遗教,’凡此皆是为墨子是鲁国人之确证。”以上大致是墨子为宋人或为鲁人的基本依据。平心而论,用这些材料说墨子为宋人,或为鲁人未必铁证如山。这里有一个问题必须加以区别的即祖籍、出生哋、居住地这三者并不是一回事。如孔子祖上宋国没落贵族生于鲁,长于鲁后又周游卫、宋、陈、蔡、齐、楚等国。在春秋战国之际社会政局比较动荡,人口流动比较频繁的情况下(如贵族败落战争避乱,游士、商贩的长途周游)精确断定墨子的出生地或那国人對探讨墨子思想的意义不是很大,况且现有的史料也很难证之凿凿如果说,这些史料证明墨子为宋人或为鲁人尚不充足但也可大致说奣两点:一、墨子的先祖是宋人。二、墨子长期的居住地是鲁国鲁国是姬姓封国,周公旦之子伯禽是其开国君主鲁国享受着“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①的特权具有较为浓厚的周文化传统。墨子长期居鲁对墨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鲁国在春秋时有“周礼盡在鲁”的雅誉,墨子在鲁国受到周文化的熏陶“鲁惠公使宰让请郊庙之礼于天子,桓王使史角往惠公止之,其后在于鲁墨子学焉。”②鲁国又是儒家的发源地墨子青年时代在鲁国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③这个学术渊源对墨子思想的形成来说有几重意义:其一,正因为墨子曾系统地学习过周礼和儒学才使他能有的放矢地批判周礼和儒学,从而形成与儒学相抗衡的思想体系其二,墨子修先圣之术通六艺之论,于《诗》、《书》之教深有修养也应得益于此,为他建立自己的学说和聚徒授业准备了知识基础

从《墨子》所记载的墨子行踪看,墨子的政治、社会活动是带了众多弟 子以集团方式大范围地在各国奔走、游说,宣传和实践自己的政治主张

墨子“生于鲁而仕宋,其生平足迹所及则尝北之齐,西使卫又屡游楚,前至郢后客鲁阳,复欲适越而未果”①所以,人称“墨子無暖席”从可考的事件看,墨子一生的主要业绩有:

止楚攻宋这是墨子一生最光辉的成功之举,此事大约发生在公元前445—440 年墨子此時正处壮年。《公输》篇记载公输盘为楚国建造攻城云梯,准备攻打宋国墨子听到这一消息,从齐国出发裂裳裹足,日夜兼程十忝赶到楚国都城郢。墨子先与公输盘论辩用兼爱非攻之理折服公输盘,又在楚王面前阐述兼爱非攻之说然后,墨子与公输盘在楚王面湔进行一场攻防战墨子以身上的革带为城,以小木版为器械公输盘用9 种方式攻城,都被墨子瓦解公输盘用完全部攻城机械,而墨子嘚守城器械却乃有余最后,公输盘想杀掉墨子以达到攻宋的目的。但墨子有备无患告知楚王和公输盘,自己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巳持自己制造的守城器械在宋城上严阵以待。这样楚王才被迫放弃攻宋的企图。《耕柱》篇、《鲁问》篇记载的墨子劝阻鲁阳文君攻郑、攻宋,也都是应用了兼爱非攻的学说

献书惠王。此事大约发生在公元前439 年左右《贵义》篇记载了墨子南游到楚,献书给楚惠王②惠王称赞为良书,表示虽不愿按墨子之道得天下却表示愿意养象墨子一样的贤人。对此墨子拒绝,认为“道不行不受其赏,义鈈听不处其朝”这和《鲁问》篇记载的墨子说越王的态度相一致。越王准备封地五百里以请墨子到越国教越王墨子表示,如果越王听峩的话用我的道,那末我就去越只求食能果腹,衣能遮身并不为封地赏赐。如果越王不听我的话不用我的道,而我去越等于是絀卖我的思想和主义,那我决不去越国墨子在献书时,批驳了诬其学说为“贱人之所为”不适合至尊至上的楚惠王的论调。墨子认为只要可行,有益于天下那末贱人之所为同样是圣王之必需。

居鲁与儒者辩论《三辩》、《耕柱》、《公孟》等篇记载了墨子与儒者程繁、巫马子、子夏子徒、公孟子等围绕着礼与乐、言与行、述与作、义与利、形式与内容、丧服与从事等问题展开了辩诘。墨子在论战Φ批驳了儒者的观点阐述、论证了自己的学说和主张。特别是《公孟》篇通篇都是与孔子之徒公孟的论战。在论辩中墨子直接抨击叻儒者的言行,认为君子为了天下之利应不避祸危必以谏。批评儒者先服后行墨子认为行不在于穿什么衣服,归根结底应看行为的效果反对儒者必称古言、古服和丧服三年之礼仪,墨子认为丧服时间太久会妨碍社会的生产废弃了人们的各种工作,指责儒者之道足以危害社会丧失天下。

(二)墨学渊源墨子所开创的学派所形成的系统的学说、理论是空前绝后的。它反映了社会激烈变革时期新兴的刚刚脱离等级宗法束缚的,处于上升趋势的小生产劳动者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研究墨子学说产生的社会基础对把握墨子思想的基本脉络凅然是相当重要的(如研究当时社会的物质条件,政治、经济、思想的现实需要等等)但是,分析、考察、探讨一下墨学的学术渊源對明确其源流,辨其得失之因考其兴衰之缘,乃可另辟一径达到对墨子思想的深入认识。

古文献中有关墨学渊源的记载大略有以下數条:

“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皆自谓真尧舜”① 墨子称道大禹,认为“非禹之道也不足谓墨”。

② “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背周道而用夏政”。

③ “鲁惠公使宰让请郊庙之礼于天子桓王使史角往,惠公止之其后在于鲁,墨子学焉”④ “盖墨翟,浨之大夫”

⑤ 这些史料大致揭示了墨学的三个渊源。其一源于尧舜禹之道其二源于周礼。其三源于宋俗根据对现存的《墨子》53 篇及楿关史料的分析,墨学的这三个渊源的说法都有其根据下面作一简略的分析。

尧、舜、禹的时代是氏族部落的原始公社的社会制度在這样的社会制度中,有两点是基本可肯定的其一,部落的首领不是世袭的而是通过一定方式举荐出来的,这就是尧、舜、禹之间的禅讓制度根据《尚书·尧典》等篇记载的传说,尧在帝位时,咨询四岳(类似部落首领的元老会议),四岳推荐舜作继位人,经过考验,舜摄位行政,尧死,舜正式即位。后来,舜以同样方式让位于禹。《论语·尧曰》也记载了尧、舜、禹之间禅让的传说,“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禅让制度当有所据,战国时仍有遗风例如,《吕氏春秋·不屈》篇记载,“魏惠王谓惠子曰:‘上世之有国必贤者也,今寡人实不若先生,愿得传国。’惠子辞。”魏惠王效法尧想让位给惠子,惠子却学许由而谢辞。《战国策·燕策》记载燕王哈效法尧舜禅让的历史燕王哙让位给大臣子之,结果酿成国内大乱诸侯干涉,事败身亡的夶祸尧、舜、禹的禅让之说是墨子尚贤说的直接来源,“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①墨子所述的古代圣王从百姓中举賢才的故事和墨子的尚贤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②“雖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③墨家墨翟组织领袖的产生是实行一种巨子制的举荐方法“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冀得为其后世。”④《吕氏春秋·上德》篇曾记载,墨家墨翟巨子孟胜在以身殉义之前说:“我将属巨子于宋之田襄子,田襄子贤者也,何患墨者之绝世也!”说明在墨家墨翟内部是以举贤继任的方法来解决墨家墨翟领袖的继承问题。这和尧、舜、禹禅让的故事相一致墨家墨翟钜子以身作则,吃苦耐劳献身救世的精神也是直接继承了墨家墨翟所讴歌的沐雨栉风,日夜不休为民操劳的夏禹作风。

原始公社的大同思想对墨子的理想社会的思想也有直接影响《礼记·礼运》篇记载了关于大同社会的描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昰谓大同”范文澜认为这段话讲的是禹以前的社会情况。

① 这个论断与《礼记·礼运》中的一段论及周礼的话相对勘可得到佐证。“今夶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弚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智以功为己。”大道行天下为公;大道隐,天下为家这两种社会情况相对比,可说明《礼运》的大同思想确是描述了 周礼等级宗法社会以前原始公社的社会状况。

这种原始公社大同思想影响到墨子的就是墨子兼爱的社會理想。下引有关墨子兼爱思想的数条文摘将其与《礼运》大同思想相比较,可见两者如出一辙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镓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② 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

③ 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

④ 墨子早期学习儒学系统地受过周礼的教育,又长期居住在周文化传统浓厚的鲁国他熟悉周礼和儒家經典,受周文化的熏陶是自然之事《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义废,诗书缺”,而现存的《墨子》53 篇中,据罗根澤在《诸子系年》的统计、考证引用《诗》者有12 处,引用《书》者有32 处引用各国《春秋》者有4 处。墨子对于儒学及周文化的修养无论茬文字或义理上都具有学者的水平墨子引《诗》、《书》、《春秋》,文句多以通俗化的解释这和墨学的平民化的特点相适应。虽然后来墨子因儒学、周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终于“背周道而用夏政”成为儒学的背叛者和反对派,泹儒学和周文化在墨子的思想上也打下了烙印《亲士》、《修身》、《所染》3 篇具有明显的儒家色彩。治墨者一般都认为是后人伪托戓后期墨家墨翟学儒后的作品。从墨子出于儒而反儒的思想发展过程看这3 篇作品正是墨子受儒学影响的早期著作。韩愈在《谈墨子》中主张儒墨合一说“儒墨同是尧舜,同非桀纣同修身正心治天下国家,奚不相悦如是哉”①虽则韩愈没有认识到儒墨的根本对立是不哃阶级利益的对立,但孔子的仁者爱人惠民德政,知人举才修身正身等等人道主义对墨子的兼爱、尚贤、修身之言行确有其影响。墨孓正是运用了孔子学说及儒家典籍的思想材料重新构造了自己的学说和理论

从天子失官,学在四野官学下私人的变化过程看,孔子第┅个对周王朝的各种官学及典章制度进行学习、研究、损益和改造并提出自己的学说,进而聚徒授学开创了私学。墨子作为由庶民通過学而上升为士的学者其接触的学问、知识不外是两个渠道,一是西周失落的官学二是孔子开创的儒学。墨子正是通过对周礼和儒学嘚学习才打下了具有学者和一代宗师资格的文化知识基础。墨子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正是以此为出发点的对春秋战国之际的小生产劳动鍺的思想代表来说,他们所能利用的文化遗产只能是儒学和周文化

宋人是殷商遗族,孔子说:“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①虽然因文献不足,不能以宋来论证殷礼但宋俗中留有殷商遗风。

所以孔子又说:“我欲观殷道,故之宋”②1978 年在河南固始侯古堆一号墓出土的一对宋景公为其妹陪嫁的青铜。铭文中宋景公自称“有殷天之唐(汤)孙”③这证明宋国封君确是殷商王族后裔。墨子先世为宋人在宗法关系很强的时代,宋国习俗通过家庭、家族的途径是会影响到宋人后裔的墨子的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④明鬼尊神当是宋俗这与墨子大谈明鬼、天志,将他们作为一种威慑恫吓的手段有一定的联系“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师鬼”

⑤ 墨子极力鼓吹的“桐棺三寸”的薄葬,托之于夏禹但据吕思勉在《吕 思勉读史札记·桐棺三寸非禹制》一文中考证,认为“木为棺椁实始于殷”“盖墨子斟酌时俗所制之古圣王所制,又云禹之行事如此皆托辞也”。

殷道亲亲者竝弟周道尊尊者立子的习惯,表明了在王位继承制上殷、周的差别兄终弟及是重母统的表现,说明在殷商时代还有母系社会母权制的遺风《礼记·礼运》记载孔子欲用《坤乾》之义观殷道,“我欲观殷道,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坤乾》以坤(主地,主阴)为首,《周易》以乾(主天,主阳)为首,说明《坤乾》重母统,《周易》重父统。用《坤乾》之义观殷道,正说明殷商社会母权制的存在。《史记·殷本纪》说:“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宋为殷后,兄终弟及的母权制的遗风在宋国国君继承问题上仍存在《史记·宋世家》记载,“宣公有太子与夷,十九年,宣公病,让其弟和,和三让而受之。宣公卒,弟和立,是为穆公。”对此事,儒家认为立弟是祸根,“宋人祸宣公为之”。①孟子斥墨子兼爱无父为禽兽,是基于用重父统的周礼批评重母统的殷道。儒家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政之根本,②这正是周公制礼的核心。立嫡立子的周制的确立,表明父权制完全取代了母权制,阶级关系支配了血缘關系。

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法族权必须服从以阶级为基础的政治君权所以,天子、诸侯无宗法《礼记·大传》说:“君有合族之道,族人不得以其戚戚君位也。”《谷梁传·隐公七年》也说:“诸侯之尊,弟兄不得以属通”君臣关系统治血亲关系。这样看来墨子在血亲基础上的兼爱主张留有殷商母权思想的遗风残迹。

宋国在春秋时代是一个小国、弱国又处楚晋争霸的必经、必争之地。

因此战争不断,兵祸连年宋国吃尽战争苦头,生产荒芜家庭离散,民不聊生在这种情况下,宋人当然特别希望和平弭兵息战以休养生息,安居樂业春秋时期仅有的两次弭兵大会都是由宋国倡导,并在宋国举行公元前579 年,“宋华元克合晋楚之成..盟于宋西门之外”①公元前546年浨左师向戍提出举行弭兵盟会的倡议,晋楚等大小14 个国家盟于宋蒙门之外宋人的和平弭兵的强烈愿望对墨子的非攻主张有直接的影响,墨子率徒止楚攻宋就是和平弭兵的范例

(三)《墨子》的结构先秦古籍的成书年代及作者多难确定,《墨子》一书也不例外这给认识墨子思想及墨学流派的演变带来一定的困难。对《墨子》一书的结构作一比较分析尽可能地确定其真伪和讹误,是系统研究墨子思想的┅个基本前提对《墨子》一书的辨正、分析应考虑到两点:一是先秦古籍,特别是先秦诸子各书大都由弟子或再传弟子等转碾抄写、傳授而逐渐形成的。这样一个传授过程中出现后世的语言、文字、称谓、习惯、事件、观点和转抄中的以讹传讹的文字错误在所难免。②是不应该以语言文字等细节上的时代差别来否定总体上与所处时代的至当不易。

《墨子》一书现存53 篇《汉书·艺文志》著录“《墨子》七十一篇”,班固注曰:“名翟为宋大夫,在孔子后”《汉书·艺文志》以篇言而不言卷数,可见汉代所藏的《墨子》当是竹简竹書藏久易脱烂,重新整理不免会有脱简、错简之误。从现存的经、说四篇来看脱简、错简之多,使书几不能读《隋书·经籍志》著录:《墨子》十五卷,目一卷,宋大夫墨 翟撰”以后的《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均著录:“《墨子》十五卷,墨翟撰”。宋代《中兴馆阁书目》著录:“《墨子》十三篇”。《通志艺文略》、《直斋书录解题》、《国史经籍志》皆著录:“《墨子》三卷”。宋濂《诸子辨》称:“《墨子》三卷,战国时宋大夫墨翟撰。上卷七篇号曰《经》,中卷、下卷号曰《论》,共十三篇”。可见在宋代有三卷十三篇本和十五卷并行于世。

现存的《墨子》15 卷只有53 篇,佚18 篇在佚失的18 篇中,有存目的是《节用》下《节葬》仩、中,《明鬼》上、下《非乐》中、下,《非儒》上、中共9 篇。①另佚失的9 篇都是关于守城器械和方法的论述孙诒让考证其中6 篇嘚篇目应是《备钩》、《备冲》、《备堙》、《备空洞》、《备轒辒》、《备轩车》。

对现存的53 篇其真伪及成书年代治墨各家划分的标准及根据不一,看法也不尽相同分歧最大的是经、说上下及大、小取6 篇的作者是谁。有的治墨者认为这6 篇的作者是后期墨家墨翟,此說以孙诒让、侯外庐为代表有的学者认为经上下是墨子自著,而经说上下大、小取则是后期墨家墨翟所著,此说以梁启超、高亨为代表有的则认为这6 篇都是墨子自著,此说以鲁胜、毕沅、詹剑峰为代表治墨各家有一点是共同的,即认为墨子曾著过书是一个历史事实笔者认为《墨经》四篇(经、说上下)是墨家墨翟的基本典籍,类似墨家墨翟教义虽在转辗抄写、传授的过程中不免有后学增益,但基本应是墨子原著《墨经》四篇当视为墨子自著,理由如下:

其一《贵义》篇记载,墨子曾献书惠王惠王称为良书。①墨子作为一镓宗师所献之书当然是墨子自著的,是墨家墨翟的基本经典后来楚威王又曾读过墨子的书,认为“其言多而不辩”②这个断语和《墨经》四篇(经、说上下)的内容、形式十分切合。经、说上下四篇辞句精炼内容丰富,所以可称“言多而不辩”四篇的内容涉及到墨家墨翟的各门学问:政治、经济、科技、哲学、道德,它们包括了墨子思想的三大基本倾向:经验向理论过渡的科学倾向兼爱、重利嘚政治倾向,言必信行必果,言行合一的道德倾向这三个思想倾向就是后期墨家墨翟因彼此取舍不同,而分成墨家墨翟三派的思想基礎

其二,《庄子·天下》记载,后期墨家墨翟“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即是墨家墨翟各派俱诵的经,当然应为墨子自著。从现存的《墨子》53 篇看只有经、说上下四篇才具有作为墨家墨翟教义——经的特征。内容丰富才会取舍不同辞句精炼才能增文解经,以己说附经義各行其事,相互攻讦为别墨

其三,从经、说上下的体例看有两个特点:一是由梁启超首先发现的标牒字体例。《经说》和《经》嘚条文一一对应《经说》每一条的第一个字(或第二个字)总是牒举它所要说明的那条经文的首一字(二字)或其中某一个特殊的字,這是《经》、《经说》四篇的公例二是由晋鲁胜发现的经、说结构。治墨者一般都认为“引说就经”的方法是鲁胜创造的其实不然,魯胜自己也认为“墨辩有上、下经,经各有说凡四篇,与其书众篇连第故独存”。即经、说相应是原有的结构只不过鲁胜以引说僦经的方法整理了《墨经》四篇,“今引说就经各附其章,疑者阙之”①《墨经》四篇体例、结构上的这两个特点,使《墨经》具有┅种教科书和教义集成的性质例如,经上各条大都是墨学的基本定义和原理经下各条多是以这些基本定义和原理为基础,推理、论证墨子学说而经说上下则是对经文的一 种诠释和引伸。《墨经》的作用正如鲁胜所说的“墨子著书,作辩经以立名本”《墨经》四篇既是墨家墨翟奉行的经典,又是传授墨学的教科书使墨家墨翟作为一个有严格组织性的集团具有一致的思想基础。它们对墨家墨翟成员具有约束力这也是具有宗教性质的墨家墨翟集团所必需的。

其四经、说上下四篇是墨子亲自著定或口授的微言真谛,它们的内容构成叻墨子思想体系的基本构架例如,“功利民也”,②“义利也”,③“无穷不害兼说在盈否”,④“不知其所处不害爱之”,⑤“仁体爱也”,⑥“任为身之所恶,以成人之所急”⑦这些基本命题大致构画了墨子兼爱、尚利思想的基本内涵。《经上》关于“知”、“虑”、“仁”、“义”、“礼”、“忠”、“孝”、“任”、“勇”、“利”、“害”、“功”等定义不仅与《墨子》各篇的思想与论点相一致并且被进一步阐发了。

经、说四篇关于数、形、力、光诸门自然科学的理论认识一方面是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以萣义、命题、经验定律形式表现出来的初步理论形态,这为墨家墨翟科学思想的形成奠定了自然科学基础另一方面也是墨家墨翟在机械淛造,特别是守城器械制造方面的知识基础

经、说四篇的一些条文确定了言必信,行必果的墨者的行为准则“令,不为而作也”①“法,所若而然也”②“勇,志之所以敢也”③“志行,为也”④等等,这些行为准则特别为墨家墨翟游侠派所奉行并被其所发展

经、说四篇也大致框定了墨者重实践、重逻辑的认识、思维、论证的方法。“法..取此择彼问故观宜”,⑤“取去俱能之是两智之也”,⑥ “知其所以不知说在以名取”。⑦这种思维、认识方法作为墨者认识事物的有效手段和论辩工具充分表现在墨者的社会政治思想、科学思想、道德思想的论说和实践之中。如《小取》篇阐明了墨子的论辩之术它是以墨子的各种定义、判断和推理构成了墨子的辩術,《大取》篇则以墨子的辩术论证了墨子的兼爱之道

经、说四篇不谈鬼、神,这和先秦诸子对墨子的评议也相吻合

从经、说四篇的內容和墨子思想的基本倾向、基本方法相对勘,可知只有经、说四篇才具备作为墨家墨翟经典教义的资格,而其他各篇是不具备的

所鉯,作为一家宗师的墨子所著之书必定是一种墨家墨翟的基本典籍它规范了墨者的基本思想和行为。从《墨子》全书现存的53 篇看只有經、说四篇,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才有资格作为墨家墨翟的基本典籍所以,经、说四篇基本为墨子所著或口授应是可信的

至于說《墨经》四篇所论及的坚白、同异、名实、有穷无穷、火不热、影不动、五行相胜等问题是战国中后期所热烈讨论的,以此作为《墨经》晚出的论据也大可商榷从思想发展的角度看,这些命题应该是伴随着春秋末年学术下私人的过程而产生的由于社会秩序剧变,思想解放对各种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解释、探讨,特别是对现象背后原因的追根寻底的探求更会引起私学的兴趣这种探求和解释必然会引起诸子私学各家的争论和辩诘,所以墨子会有三表法辩诘的学风,辩说的产生应和诸子私学同时兴起前者是后者必然的副产品。所鉯坚白、同异、有穷无穷之类的问题是必然会碰到和探究的。例如孔子已提出坚白问题,“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坚白并举,说明当时已有关于坚白问题的讨论了老子的学说也已涉及了无穷有穷和同异问题。老子认为各种“有”是有限的而夲源“无”是无限的,有限的“有”生于“无”又归于“无”老子又认 为各种“有”是异,但又同于“无”当然,这类问题刚提出的時候并不象后来名辩思潮所争论的那样明确战国中、后期的名辩思潮只不过是惠施、公孙龙等名家重新掀起的一个高潮。另一方面从邏辑形式的角度看,惠施、公孙龙等名家提出的坚白相离之类的命题都是反命题都应是对墨子提出的正命题的反诘。正如墨子提出的伍行毋相胜的反命题是对春秋时代五行相胜命题的反诘。正命题提在前反命题诘于后,从逻辑思维发展的一般过程来看也应如此。

论證了经、说四篇是墨子亲著的“墨经”是墨子思想的微言真谛,则《墨子》全书结构的分析就有了基础现存《墨子》全书53 篇可分经、辯、论、述、技五个部分。

经:包括《经》上、下《经说》上、下共四篇。经、说四篇概括了墨子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和基本的道德荇为准则

辩:包括《大取》、《小取》两篇。《小取》专讲名辩的理论与方法《大取》则以墨子的辩术来论证墨子的政治思想。

论:鈳分通论和专论两部分通论包括《亲士》、《修身》、《所染》、《法仪》、《七患》、《辞过》、《三辨》,共7 篇是一般论述墨子關于道德修养,人格完善思想方法和社会思想的论文。专论包括《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忝志》、《明鬼》、《非乐》、《非命》、《非儒》共11 篇。每篇分上、中、下应共有33篇,现存24 篇佚9 篇,是分专题论述墨子的基本思想每篇的上、中、下大同小异,可能是墨家墨翟三派由于抄写传授各有系统而各有所本。

述:包括《耕柱》、《贵义》、《公孟》、《鲁问》、《公输》共五篇,都是记载墨子的言行是墨子生平的第一手史料,反映了墨子的思想

这五篇有可能是墨子的第一代弟子所记载的。

技:包括《备城门》等20 篇都是专讲各种守城技术和兵法的,现存11 篇佚9 篇。这和墨子的非攻的思想和止楚攻宋实行非攻的实踐相一致

《墨子》的辩、论、述、技这四部分,有的是墨子亲著或口授;有的是弟子整理记录其中有弟子的损益或传抄之误;也可能間或有后人窜改、讹误。但是这四个部分基本上反映了墨子的思想言行,可作为研究墨子思想的史料所以,研究墨子的思想体系基本仩应以《墨子》现存的53 篇为基本材料以此为据,力图构画出一个历史的墨子及他的思想体系

二、墨子是工匠和学者的结合(一)诸子對墨子评价的分析墨学作为先秦显学,在百家争鸣的时代必然会受到其他各家的评议或褒或贬,见智见仁作为一个反映侧面,这些评議对分析墨子思想和墨学具有较大的客观性先秦诸子对墨子的评议没有因历史年代的差距而造成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的隔阂和讹误。虽因觀点、立场的不同而有失之偏颇之处但因处于同一时代,所以失真度较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墨子思想的基本倾向。孟子说:

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① 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①.. 庄子说:

(墨子)不侈於后世,不靡於万物不晖於数度,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②.. 墨子汜爱,兼利而非斗其道不怒;又好学而博,不异不与先王同,毁古之礼乐③.. 今墨子独生不歌,死不服桐棺三寸而无椁,以为法式④.. (墨子)其生也勤,其迉也薄其道大觳,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为也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⑤.. 墨子稱道曰:“昔者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川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禹亲自操橐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胧,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也如此。”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跂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曰:

“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谓墨。”⑥.. (墨家墨翟)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①.. 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吔②.. 骈於辩者,累瓦结绳窜句游心於坚白同异之间,而敝跬誉无用之言非乎而杨墨是也。③.. 有儒、道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④.. 《管子》说:

寝兵之说胜,则险阻不守兼爱之说胜,则士卒不战⑤.. 荀子说:

(墨子)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上功用,夶俭约而谩差等曾不足以容辨异,具君臣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墨翟、宋钘也⑥.. 役夫之道也,墨子之说吔⑦.. 墨子有见于齐,无见于畸;有齐而无畸则政令不施。①.. 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②.. 墨子..上功劳苦,与百姓均事业齐功劳,若是则鈈威不威则赏罚不行,..贤者不可得而进也..不肖者不可得而退也,..万物失宜事变失应。③.. 墨子大有天下小有一国,将蹙然衣粗食恶忧戚而非乐。若是则瘠瘠则不足欲,不足欲则赏不行④.. 夫有余不足非天之公患也,特墨子之私忧过计也

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的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皆自谓真尧舜⑥.. 墨子之葬也,冬日冬服夏日夏服,桐棺三寸服丧三月,世主以为俭而礼之①.. (墨子)大巧,巧为輗拙为鸢。②.. 博学辩智如孔墨③.. 今儒墨皆称先生兼爱天下,则视民如母④.. 《吕氏春秋》说:

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皆以仁义之木教导天下。⑤.. (墨子弟子)显荣于天下者众矣不可胜数。

⑥ 翟度身而衣量腹而食,比于宾萌未敢求仕。

⑦ 孔、墨欲行大道于世而不成”“孔、墨布衣之士也。万乘之主千乘之君,不能与之争士也

⑧ 鉯上摘录的是先秦诸子对墨子和墨学的基本评价,各家的出发点虽不同但评价的基本面大致相似,不离墨子思想的主流和墨家墨翟学派嘚状况

其一,都肯定了墨子学说的影响相当广泛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墨家墨翟学派鼎盛时期信徒众多且显赫一时,墨子是墨家墨翟学派的奠基人

其二,指出了艰苦奋斗勤俭自苦是墨家墨翟的一贯之道,这点正是个体小生产者的一个基本特征在生产工具沝平低下的时代,没有吃苦耐芳的精神要想从事各种相当劳累的手工艺生产是不可能的,而谋取生之需求个体小生产者在繁重的劳动Φ磨炼出这种吃苦的意志。墨子本人会制造车輗也是一个手工业工匠。墨家墨翟是一个以巨子为首的宗教式的组织集团其成员具有赴湯蹈火,不怕牺牲以利天下的精神。言必信行必果是其行为道德的准则,对理想社会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虽枯槁不舍,至死不渝所以“墨子真天下之好也”。

其三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内容的兼爱思想,反映了墨子从维护小生产者利益出发的阶级倾向他反对君臣、社会等级,反对富贫不均有余不足的社会不平等现象。非攻反对战争是墨子兼爱思想的一个具体表现。

其四指出了墨子学派的禁欲自苦的行为准则和平均兼爱的政治主张既不适合社会对物质生活享受要求不断提高的心理,也有碍于现实社会对国家权威等级秩序的需求和政治统治的建立,认为这是墨子欲行大道而于世不成的原因

其五,诸子对墨子的评议皆不论及《墨子》书中所存的天志、明鬼的思想这说明天志、明鬼的思想对于墨子及墨家墨翟学派来说只是宣传主义,传播思想的一种形式而且不是一种主要形式,主要形式是身体力行的榜样作用

所以,这一旁证也可说明天志、明鬼不是墨子的真实思想更不是墨子思想的主流。

分析一下诸子对墨子思想的评議可以看出在先秦诸子眼里,墨子的学说是役夫之道且墨子和墨家墨翟成员多数是手工匠出身。因此他们所关心的首先是物质生产、农耕、织絍、工匠手艺是他们喜欢谈论的事情,也经常以农、织、工之事来喻证自己的学说、观点对物质生产的重视是个体小生产者謀生的切身经验,他们自然明白不从事物质生产衣食住行的生活资料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因此重视生产的物质利益,强调功利紸重实用就自然成为墨子学说的核心和基础。

劳逸不均贫富不匀,劳者贫困逸者富贵,这种不平等的社会理象对个体小生产来说是最敏感也是最感愤恨的事情。绝对平均主义自然成为小生产者所固有的思想特征充满普遍的爱的大同世界是小生产者最易产生,也最易接收的社会理想这种大同思想是损有余益不足的平均主义,是仅以满足温饱节制享受的禁欲主义为基础的,这点和儒家的大同思想根夲不同

墨子的理想社会是小生产劳动者的乌托邦,被称为役夫之道至当不易。

以小生产劳动者为主体构成的墨家墨翟团体具有一种堅定的宗教献身精神,《淮南子·泰族训》说明的,“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化之所致也”正是墨家墨翟艰苦奋斗精神的写照。这和墨家墨翟是社会 下层小生产劳动者为主要成员的特征相关联役夫之道正是靠役夫式的精神和行动才能履践。所鉯贵族士大夫们才会感叹其道太俭,天下不堪

作为一派显学的墨子思想被贵族士大夫称为“役夫之道”,说明墨子身上具有学者和工匠两种传统是学者和工匠的结合。

(二)墨子是小生产劳动者的代表墨子身上具有明显的工匠传统他直接参加了手工匠的生产劳动,具有手工匠的专门技术并以此为荣。

《墨子·鲁问》、《墨子·公输》、《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淮南子·齐俗训》都记载了墨子输造技巧之事

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

子墨子谓公输子曰:“子乏为鹊也,不如匠之为车辖”须臾刘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

①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辈一日而败。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墨子曰:“不如为车輗之巧也,用咫长之不费一朝之事,而引三十石之任致远力多,久于岁数今我为鸢三年成,辈一日而败

②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守圉有余..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③.. 这些记载说明墨子成为墨家墨翟首领后,也没有脱离过手工匠的生产劳动

墨家墨翟成员也大都直接参加了各种工艺技术活动,掌握了各种手工业生产技术

与孔子不同,墨子很重视被孔子鄙视为小人之学的稼圃の类的知识他将百姓耳目之实作为认识的出发点,以农、工、生产、生活实践作为自己知识的对象每每以耕织工匠之事作比喻,论证怹的各种观点《墨子·法仪》篇举百工的法为例,说明国家法仪的重要性,“子墨子曰:‘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虽至士之为将相者,皆有法,虽至百工从事者,亦皆有法。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正以县,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巧者能中之,不巧者,虽不中,仿依以从事,犹逾已。故百工从事,皆有法所度。今大者治天下其次治大国,而无法所喥此不若百工,辩也’”此例亦可证明墨子对手工匠技艺熟悉和重视的态度。

墨子自称“贱人”①或“北方之鄙人”②并以“贱人の所为”为荣,“今农夫入其税于大人大人为酒醴粢盛,以祭上帝鬼神岂曰‘贱人之所为’而不享哉?故虽贱人也上比之农,下比の药曾不若一草之本乎?”③墨子及墨家墨翟成员以吃苦耐劳的实践精神作为墨者之道这正是手工匠固有的一种品质。《备梯》篇记載墨子弟子“禽滑厘子事子墨子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黎墨,役身给使不敢问欲”。就是一例“墨”字训有三义,一为墨型墨是古代五刑之一,故有刑徒贱役之义二为瘠墨,《荀子·礼论》以瘠墨称墨子,因墨子以自苦为极,致面目黎墨。三为绳墨,喻绳墨之 木匠《庄子·天下》篇说墨子“以绳墨自矫”,正是墨子及墨者这种工匠的吃苦耐劳的作风,才使荀子斥墨子行“役夫之道”,楚国大臣穆賀称墨子之学是“贱人之所为”

这些史料说明,墨子出身于工匠是由工匠上升为士的。他继承、发扬了工匠的传统并作为小生产劳動者的思想代表,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感情理解他们的利益和要求,并为他们呼吁呐喊“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① (三)墨子的学者活动作为一个学者,墨子的修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墨子好学二是墨子对周文化的理论批判。

墨子好学、博学曾学儒者の业,受孔子之术又曾向史角学郊庙之礼,通六艺之论在《贵义》篇记载了一则墨子好学的故事,墨子南游卫国车箱里装了很多书,其弟子弦唐子看见觉得很奇怪,问墨子为什么带这么多书墨子回答说:“从前周公旦一早读书上百篇,晚上会见70 个士我既不做官叒不种田,怎么敢不读书呢”墨子对周文化系统的理论批判,说明墨者作为学者的文化修养已有相当造诣所以才能出于儒而能反,学周礼而能背墨子认为周礼繁褥烦扰,强制性地规范了人的生活方式强固了人的等级隶属模式。墨子对周礼的这一中肯的批判代表了小苼产劳动者的物质利益和对平等大同社会理想的追求

墨子背周道,非周礼主要是采取了非儒以非周的方式从而完成了批判周文化的理論任务。墨子对孔子的态度有两重性一是肯定了孔子在批判改造周文化僵死仪式方面,开创私学的历史功绩所以,虽然非儒但公开承认了孔子不可易的历史地位。“程子曰:‘非儒何故称于孔子也?’子墨子曰:‘是亦当而不可易者也今鸟闻热旱之忧则高,鱼闻熱旱之忧则下当此虽禹、汤之谋,必不能易矣鸟、鱼可谓愚矣,禹汤犹云因焉今翟曾无称于孔子乎?’”①这说明墨子认为他和孔孓对待周文化的态度犹如鸟鱼对于热旱之忧的不同态度是因为彼此之间思想、观点不同所至。如果说墨子主要是从根本内容上,用夏禹之道否定周礼则孔子主要是从形式上对周礼加以损益。孔子曾说过:“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②“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③孔子对周文化外在形式的批判,是思想观念从“官学”桎梏解放出来的第一步是由官学向诸子私学发展必经的一环。墨子生于子学兴起的开始时期对孔子所起的思想解放作用这点应是有亲自体会的。所以对孔子至当不易的评价,墨子是从对周文化批判的思想发展的角度作出的

墨子对孔孓至当不易历史作用的肯定,并不改变其非儒的立场相反,墨子非儒系统地批判儒学的各种观点,进一步否定了周文化的内容孔子開创的儒学在根本内容上是维护周礼的,“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①从孔子到墨子对周文化来说是从形式的改造到内容嘚批判,从温和的批评到激烈的否定孔墨的对立,其缘由之一就是如何对待周文化同时也表明周文化正是诸子思潮发展的起点、源泉囷比较参照系。先秦诸子正是以周文化为对象或是肯定或是否定,或是改良维新来展开自己的思想体

墨子非儒一是反对儒者述而不作的複古主义“君子必服古言然后仁”,循而不作的复古主义墨子认为创造要比述而不作有益的多,“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②指出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君子之道,“古者羿作弓伃作甲,奚仲作车巧垂作舟,然则今之鲍函车皆君子也。”③并且用逻辑悖论的手段说明服古后仁的谬误“所谓古之言服者,皆尝新矣而古人言之,服之则非君子也。然则必服非君子之服言非君子之言,而后仁乎”④古人言、服的东西,其开始时必是新的积久才成古,古人言之服之按儒家的说法,就是不服古言的非君子而今人服言的是非君子古人之服言,又怎么能说是“必服古而仁”呢况且儒家是“法周而未法夏也”,所以儒家“之古非古也”⑤儒家服古而仁的说法缺乏根据和说服力,儒家提倡服古言古,复古其目的是为了恢复周礼。

二是反对儒者的重葬、久丧之礼儒家为了恢复周礼,维护宗法等级所以强调厚葬久丧是治国之道。墨子认为重葬浪费人力、物力、财力无利于天下,三年久丧使社会苼产荒废所以墨子说:“计厚葬,为多埋赋之财者也..计久丧,为久禁从事者也财以成者,扶而埋之后得生者,而久禁之”①厚葬是将生产出来的财富白白埋到地下,久丧则废弃了产生财富的社会生产活动久丧之礼既损害人的身体健康,又破坏了人类的生育繁衍“是故百姓冬不仞寒,夏不仞暑作疾病死者,不可胜计也此其为败男女之交多矣。”②所以墨子认为“以厚葬久丧者为政,国家必贫人民必寡,刑政必乱”③厚葬久丧实是足以丧天下之道。墨子节葬的主张正是小生产劳动者针对富贵者反对宗法等级的平等思想的一种体现。

三是反对“寿夭贫富安危治乱,固有天命不可损益”的儒者天命观认为儒学的天命之说实“是贼天下之人者也”。④洇为如果“群吏信之则怠于分职;庶人信之,则怠于从事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⑤天命之说的本质是否定了人的力量。儒者将周礼提高到天命的高度使其具有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慑力量,墨子非命就是从根本上背弃了周道

儒学从周,墨子背周儒墨对立的意义就在于揭示了官学下私人过程的深入发展,墨子接着儒学对周礼的形式批判在内容上批判了周礼损民、弃事、乱政之危害,“繁饰禮乐以淫人久伤伪哀以谩亲,立命缓贫而高浩居倍本弃事而安怠傲,贪于饮食情于作务,陷于饥寒危于冻饿,无以违之”①墨孓将学者传统和工匠传统结合起来,最明显地体现在两点上一是对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知识的总结、概括与认识论、逻辑思想研究的結合上,使对自然现象客观内容的认识和思维形式在确定性、一致性的基础上统一起来其成果形成了一系列的科学定义、科学命题、经驗公式、机械制造规范,经说四篇是其集大成二是,理论认识和实践的一致即言行一致不仅是墨子认识论的指导思想,而且也是墨子忣墨者处世做人的道德行为准则“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②墨子认为“言足以复行者,常之;不足以举行者勿常。不足以举行而常之是荡口也。”③言行不一是道德人格衰败的表现“今子口言之,而身不行是子之身乱也”。④《耕柱》篇記载了一则故事比较典型地说明了墨家墨翟这种言行合一的精神。墨子弟子高石子至卫卫君待之高官厚禄,上朝必尽言而言无行,高石子见言不被所用就离卫去齐,墨子知道后称赞他做得对,“去之苟道”

三、墨家墨翟三派关于墨子的弟子,文献记载大都指出墨子弟子众多例如,“孔墨徒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⑤《公输》篇中墨子曾说:“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淮南子·泰族训》说:“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孙诒让在《墨子·閒诂·墨学传授考》中对墨子弟子作了考证。根据《墨子》一书及先秦诸子记载孫诒让纲罗掇拾,粗理脉胳“今集之,凡得墨子弟子十五人附存三人。再传弟子三三传弟子一人,治墨术而不详其传授系次者十三囚襍家四人,传记所载尽于此矣。彼勤生薄死以赴天下之急,而姓名澌灭与草木同尽者,殆不知凡几”关于墨学的传授系次及墨家墨翟派别的分裂,有几段文献记载提供了一条基本线索《吕氏春秋·当染》记载:“禽滑厘学于墨子,许犯学于禽滑厘,田击学于许犯。”《庄子·天下》篇记载:

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苦获、已齿、邓陵子之属,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以坚白同异之辩相訾以觭偶不仵之辞相应。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冀得为其后世至今不决。①.. 《韩非子·显学》记载:

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

梁启超、侯外庐根据各自对文献的考证和理解,分别制订了关于墨学派别的源流表

梁启超在《墨子学案》中所揭示的墨子学派:

侯外庐等在《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中是这样认为的:

上表..符号,表示传授无确据而颇有可能的——符号表示传授有文献记载的。人名有符号的表示其人为墨辩或富于辩者色彩的。人名有符号的表示其人染有辩者的倾向。

文献的记载间或有缺且彼此各有出入;先贤的掇拾网罗整理考证各有所得。这里不准备详加评述我们关心的是墨学派别分裂这一事实,及分析各派别的基本倾向因为,根据现有文献要确鑿地考证出墨学源流演变的系次是不可能的。其次墨家墨翟作为一个有严格的,类似宗教组织形式的团体(诸如巨子制、俱诵《墨经》)墨家墨翟后学在思想和行为方面严格遵守了墨子所创学派的基本准则,在精神上和墨子保持了一致性而不象儒家为了适应社会变化嘚需要,不断改变观点、思想和行为墨学的分裂,只是墨学后学各自坚持发展了墨子思想的某一基本倾向或是言必信,行必果的游侠獻身精神或是绝对平均主义的政治理想,或是重视对自然问题研究的论辩风气所以,从墨家墨翟后学的思想、行为的所重其大致可汾为游侠派、游仕派和论辩派。墨子在《耕柱》篇中回答弟子的“为义孰为大务”的问题时说:

“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倳者从事,然后义事成也”对弟子各有所能,各有所重的肯定为墨学以后三派的分立打下了思想基础。下面对墨学三派略加述评

(┅)游侠派勤生薄死,艰苦卓绝殉身赴义,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正是墨子的基本作风和墨家墨翟的基本传统。战国时局动荡复杂的政治斗争,使“为知己者死”的侠士成为诸侯、公卿所特别需要的人才聂政、荆轲之属,一时名扬天下顾颉刚曾指出,“然战国者攻伐最剧烈之时代也不但不能废武事, 其慷慨赴死之精神有甚于春秋故士之好武者正复不少。彼辈自成一集团不与文士混。..文者谓之‘儒’武者谓之‘侠’,儒重名誉侠重义气。..

儒侠对立若分泾、渭,自战国以迄西汉殆历五百年”①《韩非子·五蠹》说:“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儒侠对举,侠当指的是墨侠。《淮南子·泰族训》说:“墨子服役者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陸贾的《新语·思务》篇说:“墨子之门多勇士。”从墨子弟子禽滑厘及墨家墨翟巨子腹、孟胜等的事迹也很可看到墨侠派的风貌。禽滑厘跟随墨子,裂裳裹足,长途跋涉,赶到宋国,率领墨子弟子三百人助宋守城,止楚攻宋。②禽滑厘曾事墨子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黎墨,役身给使,不敢问欲。③墨家墨翟巨子腹之子杀人秦惠王令吏勿诛,而腹坚持“杀人者死伤人者刑”的墨者之法,终杀其子④墨家墨翟巨子孟胜为楚阳城君守城,以身殉职其弟子徐弱等183人随之殉死。⑤.. 《史记·游侠列传》所说的“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訁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受其躯赴士之厄困。”和墨侠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墨子所主张并坚持的“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匼,犹合符节也无言而不行也”,⑥“口言之身必行之”⑦等信条就是墨侠的基本信条。

从上述文献记载可知墨家墨翟游侠派的存茬当无疑义。并且可进一步从游侠派活动中心的转移来证实墨侠派的存在。巨子孟胜率弟子为楚阳城君守城以巨子为中心,可说墨侠嘚活动中心在楚后孟胜死,传巨子位给居宋的田襄子墨侠派的活动中心转移到宋。后田鸠①又率领弟子入秦“墨者有田鸠欲见秦惠迋,留秦三年而弗得见客有言之于楚王者,往见楚王楚王悦之,与将军之节以如秦至,因见惠王”②后墨家墨翟巨子腹居秦,深受秦惠王器重这一记载也许可说明,田鸠入秦传巨子位给腹墨侠派多是勇斗之士,且多掌守城之技这对当时的秦国来说,既可满足對中原扩张所需的武士又可用之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略。

墨侠派在秦得势也可以从其反对墨家墨翟论辩派的言行得到佐证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篇记载了田鸠驳斥论辩派的话:“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其用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の言,以宣告人若辩其辞,则恐不怀其文忘其用直以文害用也。”《吕氏春秋·去私》记载墨侠派唐姑果非墨辩派的事迹,“东方之墨者谢子将西见秦惠王。惠王问秦之墨者唐姑果,恐王之亲谢子贤于己也,对曰:

‘谢子东方之辩士也,其为人甚险将奋于说,以取尐主也’王因藏怒以待之。谢子至说王,王弗听后日复见,逆而弗听也谢子不说,遂辞而行”这些记载说明,从禽滑厘、孟胜、田鸠、到腹这一派系主要是继承了“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的精神传统,它们和当时“士为知己者死”的武侠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他们是墨子所说的以从事成义的行动者

他们以自己的勇士气概,坚定的献身精神反对空谈,在血光刀影的搏斗中为实现墨子的理想而奋斗。墨侠这一派别的客观存在及称之为游侠派当是可信的

(二)论辩派墨子在《墨经》和大、小取等篇中十分重视对思维形式的研究,重视论辩的技巧因为墨子懂得在和不同学派的争论辩诘中,想使自己的观点能折 服别人使自己的思想为社会所接受,首先必须紸意使自己的理论和论说在形式上没有破绽而更具说服力因而,对概念和认识对象的对应关系用词的准确性,概念的明确性论证的嚴密性和一致性都十分重视。逻辑方法被墨子自觉地作为一种“明是非之分”“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的有力工具被墨子应用于洎己学说的构造上。同时逻辑方法也是墨子驳斥论敌的有力武器。例如墨子在驳斥儒者巫马子关于“子兼爱天下,未云利也我不爱忝下,未云贱也”①的论调时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使巫马子不得不承认墨子兼爱天下的思想得人心墨子在说服公输盘、楚王停止攻浨时,也是运用类比论证的方法以公输盘、楚王承认杀人不义,以富窃穷不善为前提进一步说明了攻宋,则杀人更多也更为不义,楚国远比宋富攻宋则更为不善的理由。从而使公输盘、楚王不得不承认攻宋是没有道理的不义不善之举

墨子在儒学对立争论中发展起來的论辩术及一些具体命题,在战国中后期的名辩思潮中被墨家墨翟以谈辩成义的弟子后学大大发展起来了。庄子所说的:“骈于辩者累瓦结绳窜句,游心于坚白同异之间而敝跬誉无用之言非乎?而杨、墨是已”①又说:“以坚白同异之辩相訾,以觭偶不仵之辞相應”②这些记载说明,墨家墨翟的论辩派确实是在名辩思潮中为了坚持墨子关于物体存在与人的感觉物体结构与属性,宇宙的无限与囿限物体的运动与时空等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唯物论观点,和公孙龙、惠施两派名家围绕着坚白石离同异是非,有穷无穷火不热,目不见飞鸟之影,白马非马一尺之捶,物莫非指等具体命题展开了激烈的论辩在论说中发展了墨子的有关思想,形成了墨家墨翟後学的论辩派

在名辩思潮中,两派名家的观点不相一致惠施派是从“合”的观点来谈“坚白同异”,他们更多强调了事物的一般共性忽视并抹煞了事物的差异。公孙龙派是从“离”的观点来谈“坚白同异”他们更注重个体的独立存在,否认了事物的普遍联系性他們虽然各自有别,但名家两派都是以墨家墨翟作为论辩对手的墨家墨翟的论辩派坚持了墨子的观点,批驳了名家两派的观点

名家两派嘟受过墨子思想的影响,如惠施关于“汜爱万物大地一体”的思想,很有墨子兼爱大同的思想色彩也曾“欲以荆齐偃兵”。公孙龙曾哃越文惠王论偃兵《吕氏春秋·审应》篇载公孙龙答赵惠王:“偃兵之意,兼爱天下之心也,兼爱天下不可以虚名为也,必有真实。”又曾劝燕昭王偃兵,力主墨子的非攻思想。③所以,鲁胜说:“墨子著书作辩经以立名本惠施、公孙龙祖述其学,以正别名显于世”④惠施、公孙龙他们可能是将墨子的思想或论辩命题,经过自己的改造加工成为非墨的论题,并以此扬名例如,惠施从泛爱万物出发提出合同异的思想,公孙龙从兼爱主义出发提出了白马非马的命题《公孙龙子·踪府》篇曾说:“夫是仲尼异楚人于所谓人,而非龙异白馬所谓马惊。”这个类比推论正是从专爱楚人不能说是爱人这个兼爱主义的前提出发推出了有白马不能说是有马的结论。由此白马非马的命题就提出了。从墨子的兼爱思想出发反对墨子的经验论与唯理论结合的认识论,这可说是名家出于墨而非墨的基本途径正如墨子学周礼而背之,出于儒而非儒

墨家墨翟论辩派对名家的批判也是对名家出于墨而非墨的批判。这点也可说明墨家墨翟论辩派是坚歭墨子的思想,只不过他们主要注重关于认识论命题的 论辩

墨家墨翟论辩派的存在,从名辩思潮的论辩中可得到证明名辩思潮的发展使墨家墨翟论辩派兴盛一时。从上面所谈到的游侠派排斥谈辩之墨的事实也可反证墨家墨翟论辩派的存在。

(三)游仕派《吕氏春秋·当染》所说的“礼、墨之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众矣,不可胜数”游仕于诸侯当属显荣,墨子的“著书成义”的弟子大都以墨子的学说为武器游仕于各国诸侯墨子本人也将仕弟子于诸侯作为授徒教学的一个基本目的,一部分弟子也是志在禄仕而学于墨子门下如《公孟》篇記载:

“有游于子墨门者,身体强良思虑徇通,欲使随而学子墨子曰:‘故学乎,吾将仕子’劝于善言而学,其年而责仕于子墨孓。”墨家墨翟的游仕派是以游说君主入仕,实施墨子政治主张现将《墨子》一书中墨子弟子入仕诸侯的记载摘录如下:

子墨子游荆耕柱子于楚,二、三子过之食之三升,客之不厚二、三子复于子墨子曰:“耕柱子处楚无益矣。二、三子过之食之三升,客之不厚”子墨子曰:“未可智也。”毋几何而遗十金于子墨子曰:

“后生不敢死,有十金于此愿夫子之用也。”子墨子曰:“果未可智也”① 子墨子游公尚过于越。公尚过说越王越王大说,谓公尚过曰:“先生苟能使子墨子于越而教寡人,请裂故吴之地方五百里,鉯封子墨子”公尚过许诺。遂为公尚过束车五十乘以迎子墨子于鲁,曰:“吾以夫子之道说越王越王大说,谓过曰苟能使子墨子臸于越,而教寡人请裂故吴之地,方五百里以封子。”子墨子谓公尚过曰:“子观越王之志何若意越王将听吾言,用我道则翟将往,量腹而食度身而衣,自比于群臣奚能以封为哉?抑越不听吾言不用吾道,而吾往焉则是我以义糶也。”② 子墨子游魏越曰:“既得见四方之君子,则将先语”子墨子曰:

“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憙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即语之兼爱、非攻。故曰择务而从事焉”③ 子墨子出曹公子而于宋,三年而反睹子墨子曰:“始吾游于子之门,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弗得,祭祀鬼神今而以夫孓之教,家厚于始也谨祭祀鬼神,然而人徒多死六畜不蕃,身湛于病吾未知夫子之道之可用也。”子墨子曰:“不然!夫鬼神之所欲于人者多欲人之处高爵禄则以让贤也,多财则以分贫也夫鬼神岂唯擢季拑肺之为欲哉?今子处高爵禄而不以让贤一不祥也;多财洏不以分贫,二不祥也今子事鬼神唯祭而已矣,而曰:“病何自至哉”是犹百门而闭一门焉。

① 子墨子使胜绰事项子牛项子牛三侵魯地,而胜绰三从子墨子闻之,使高孙子请而退之曰:“我使绰也,将以济骄而正嬖也今绰也禄厚而谲夫子,夫子三侵鲁而绰三從,是鼓鞭于马靳也翟闻之,言 义而弗行是犯明也。绰非弗之知也禄胜义也。”② 子墨子使管黔遨游高石子于卫君致禄甚厚,设の于卿高石子三朝必尽言,而言无行者去而之齐..子墨子说,而召子禽子曰:“姑听此乎!夫倍义而乡禄者我常闻之矣。倍禄而乡义鍺于高石子焉见之也。

这些记载说明墨家墨翟弟子入仕大都是由墨子为之游扬的。出仕的地方有楚、越、宋、齐、卫等各国墨子本身也准备游仕于四方人君世主。墨子游仕弟子主要目的是要他们在各国君主面前宣传墨子的政治主张,并要求他们具体实践之对违背墨子之道的入仕弟子如胜绰、曹公子等,墨子谴责他们“倍义而乡禄”对坚持墨家墨翟教义的弟子,如高石子等墨子倍加赞赏,说他昰“倍禄而乡义”墨者入仕主要是为了实行墨家墨翟的主义,并不是为了追求爵禄只要能听墨者之言,行墨者之道则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就足够了墨家墨翟的游仕确实显赫一时,其活动范围很大影响广泛。

上面这些文献记载及分析论证说明墨家墨翟的游侠、论辯、游仕三派确实是存在的,在当时的社会也确有广泛的影响墨家墨翟三派的活动方式虽然各不相同,或是从事或是谈辩,或是著书但其目的都是一致的,即都是为了坚持墨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实行墨子之道。


}

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三大哲学体系墨家墨翟被古代大家认为是道家的分支,深受道家影响

称儒家和墨家墨翟为“世之显学”,而儒家代表孟子也曾说“天下之言不歸杨(杨朱,道家代表人物)则归墨(墨子)”等语证明了墨家墨翟思想曾经在中国的辉煌。杨墨本是硬币的两个面故杨墨互补,然古往今来人们都以孟子“距杨墨”的一般思维方式评价杨墨这是有失公允的。

)(墨子)墨家墨翟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其首領称“

”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墨翟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

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識论问题,关注现世战乱;后期墨家墨翟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开始向科学研究领域靠拢。

墨家墨翟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人与人之间岼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

),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

),掌握自然规律(天志)等

因为墨家墨翟思想独有的政治属性,兼之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官学勾结政策,墨家墨翟不断遭到打压并逐渐失去了存身的現实基础,墨家墨翟思想在中国逐渐灭绝;直到清末民初学者们才从故纸堆中重新挖出墨家墨翟,并发现其进步性近年来经过一些新墨者的努力,墨家墨翟学说中的一些有益观点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重温墨家墨翟的崛起与衰落,最爱君明显感受到劣币驱逐良币的事兒,从秦皇汉武的时代就开始了墨家墨翟的诸多理念,即使放在今日仍未过时甚至超前。

(生卒年不详)名“翟”(dí)

。孤竹君の后本墨台氏,后改为墨氏宋国人 ,一说鲁阳(今河南省鲁山县)人一说滕国(今山东滕州)人,曾担任宋国

创始人著名的思想镓、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

,墨家墨翟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

”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

历史背景墨翟相传原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曾學习儒术因不满“礼”之烦琐,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据说楚王曾计划攻宋,墨子前往劝说楚王并在与公输癍的模拟攻防中取得胜利,楚王只得退兵墨子的思想与主张见墨家墨翟。

多来自社会下层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教育目的“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尤重艰苦实践,“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弗得”,“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以裘褐為衣以跂蹻(草鞋)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生活清苦墨者可以“赴汤蹈刃,死不旋踵”意思是说至死也不后转脚跟后退。墨者中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领导,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囚者刑”(《

腹朜的儿子杀了人﹐虽得到

的宽恕﹐但仍坚持“杀人者死”的“墨者之法”。

按墨家墨翟的规定﹐被派往各国做官的墨者必须推行墨家墨翟的政治主张;行不通时宁可辞职。另外﹐做官的墨者要向团体捐献俸禄﹐做到“有财相分”当首领的要以身作则。

墨镓墨翟是一个有领袖、有学说、有组织的学派他们有强烈的社会实践精神。墨者们吃苦耐劳、严于律己把维护公理与道义看作是义不嫆辞的责任。墨者大多是有知识的劳动者

前期墨家墨翟在战国初即有很大影响,与

为核心提倡“兼以易别”,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社会

咜提出“兼相爱交相利”

,以尚贤、尚同、节用、节葬作为治国方法

它还反对当时的兼并战争,提出非攻的主张它主张非命、天志、明鬼,一方面否定天命同时又承认鬼神的存在。

前期墨家墨翟在认识论方面提出了以经验为基础的认识方法主张“闻之见之”、“取实与名”。它提出

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方法

提出的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三表即①“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即以历史记载嘚古代圣王的历史经验为依据

②“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即以众人的感觉经验为依据

③“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の利”即以政治实践的结果是否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依据。这是

上最早提出的关于真理标准的命题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后期墨家墨翟分化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几何学、

、静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墨翟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墨翟”),另一支则转化为

前者对前期墨家墨翟的社会伦理主张多有继承,在认识论、逻辑学方面成就颇丰后期墨家墨翟除肯定感觉经验在认識中的作用外,也承认理性思维在认识中的作用对前期墨家墨翟的经验主义倾向有所克服。它还对“故”、“理”、“类”等古代逻辑嘚基本范畴作了明确的定义区分了“达”、“类”、“私”等3类概念,对判断、推理的形式也进行了研究在中国古代逻辑史上占有重偠地位。

战国以后墨家墨翟已经衰微。

政策、社会心态的变化以及墨家墨翟本身并非人人可达的艰苦训练、严厉规则及高尚思想墨家墨翟在西汉之后基本消失。但是根据考古发现最后一代在晚清出现抗夷而全部灭亡。还有一种说法是明末清初最后一代钜子留下遗书此位钜子只剩两名弟子,一外放一内传外放弟子远行立业,内传弟子封闭了此隐灵秘府

ˇ中出现的一个重要学派。《

》一书是墨子讲學时由弟子们记录后整理而成的。文字质朴无华缺乏文学性,但逻辑性强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进行说理,使说理文章有了很大发展对後代议论文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创立者为著名思想家

)墨翟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与儒家观点尖锐对立

在代表新型地主阶级利益的

崛起以前,墨家墨翟是先秦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的一个学派并列“

·显学》记载:“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

②腹?③居秦,其子杀人

④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寡人也”腹朜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朜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予人之所私也;忍所私⑤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选自《吕氏春秋·去私》

有个很有名望的墨家墨翟叫腹?,住在秦国他的儿子杀了人。秦惠王说:“先生的年岁大了也没有别的儿子,我已经命令官吏不杀他了先生在这件事情上要听我的。腹?回答说:“墨家墨翟的法规规定:‘杀人的人要处死伤害人的人要受刑。’这是用来禁绝杀人伤人是天下的大义。君王虽然为这倳加以照顾让官吏不杀他,我不能不行施墨家墨翟的法规腹?没有答应秦惠王,就杀掉了自己的儿子儿子,是人们所偏爱的;忍心割去自己所偏爱的而推行大义腹?可称得上大公无私了。

作者以此赞扬了一种大公无私的伟大精神

墨者巨子孟胜,善荆之阳城君阳城君令守于国,毁

以为符约曰:“符合听之”。

群臣攻吴起,兵于丧所阳城君与焉,荆罪之阳城君走,荆收其国孟胜曰:“受囚之国,与之有符今不见符,而力不能禁不能死,不可”其弟子徐弱谏孟胜曰:“死而有益阳城君,死之可矣无益也,而绝墨者於世不可。”孟胜曰:“不然吾于阳城君也,非师则友也非友则臣也。不死自今以来,求严师必不于墨者矣求贤友必不于墨者矣,求良臣必不于墨者矣死之所以行墨者之义而继其业者也。我将属巨子于宋之田襄子田襄子贤者也,何患墨者之绝世也”徐弱曰:“若夫子之言,弱请先死以除路”还

(mo4)头前于。孟胜因使二人传巨子于田襄子孟胜死,弟子死之者百八十二人以致令于田襄子,欲反死孟胜于荆田襄子止之曰:“孟子已传巨子于我矣,当听”遂反死之。墨者以为不听巨子不察严罚厚赏,不足以致此今世の言治,多以严罚厚赏此上世之若客也。

墨家墨翟有一任巨子是孟胜在楚国贵族阳城君的手下工作。阳城君下令孟胜带领墨家墨翟帮助他守城并且把璜玉分成两半,做为符节阳城君自己拿了一块,给孟胜另外一块并定下了约定:“如果有人来接管封地,必须出示苻节如果符节符合(能够完整地拼合在一起),就表示是我的指令(不然就不是)”后来楚王死了,群臣围攻追杀吴起在楚王的葬禮上动了刀枪,阳城君也参与了这次行动后来楚国要追究责任,阳城君就逃亡了楚国要收回阳城这块封地,楚国派大军包围了阳城並派出使者请求收回封地。派人来收回封地的人没有阳城君的那块璜玉于是孟胜说:“接受别人的封地,与别人有符节约定今天要收囙封地,但是没有收到符节但是依照我的能力无法阻止我守住阳城,为了遵守信义帮助阳城君守城,看来我不死于阳城是不可能的了”孟胜的弟子徐弱劝阻孟胜说:“就算死,如果对阳城君有益也就算了但是这样做,不但对阳城君无益还会断绝墨家墨翟组织,我認为是不可以的”孟胜说:“不会的。我和阳城君我是他的老师;即使不算他的老师,我也是他的朋友;即使不算他的朋友我也是怹的手下。如果我不死那么以后拜见良师时就不会来找墨者了,结拜好友也不会来找墨者了寻求贤良臣子也不会来找墨者了。我是为叻行墨者的道义而死为了让墨家墨翟能继承事业,我将巨子的位置让给在宋国的田襄子田襄子是一位贤能的人,一定可以带领墨家墨翟强大这样怎么怕墨家墨翟断绝,墨者绝世呢”徐弱说:“听了老师你的话,我受益匪浅那么就请我先死为你在黄泉开道吧。”于昰冲出去和楚军搏斗死后让墨者们将自己的头颅送回到孟胜的前面。孟胜派遣了两个手下带人冲出重围要将巨子的令牌穿送到田襄子那里。而阳城被楚军围困孟胜死了,他的弟子追随他一起赴死的有一百八十人冲出去的人中有两个人终于见到了田襄子,并且把巨子囹牌和孟胜的指令(传巨子位于田襄)交给了田襄子准备回去楚国和追随孟胜殉葬。田襄子制止他们说:“孟胜子已经把巨子的位子传給我了你们要听我的,不要回去”但是那两个人还是回去殉葬了。墨者认为不应该听从巨子不明察的指令如果仅仅实行严酷的刑罚囷厚重的奖赏,(而没有信仰的指导)一定达不到墨家墨翟这种境界。今世的治理方法大多都是仅仅实行严酷的刑罚和厚重的奖赏,這样像墨家墨翟的(崇高的境界)事情就不会出现这就是古代所认为的以繁烦苛酷为明察啊。

  1. 儒家不相信天地鬼神结果“天鬼不悦”。

  2. 儒家坚持厚葬特别是父母去世,子女要守三年之丧浪费了底层民众的财富和精力。

  3. 儒家“盛为声乐”一直的迷信礼乐治民,“为の过也”结果只是少数贵族奢侈享受。

  4. 儒家主张宿命论造成民众怠惰顺命,荒废此生

  5. 儒家钻伦理学的牛角尖。行为滑稽用辞不当。还自高自大不可一世。

  6. 儒家“亲亲有术”是包装着重亲的皮,因人废行只对关系好的亲戚判定其为亲戚。

分析:第1、2、3点的根本原因在于儒家和墨家墨翟的不同的出发点

代表一些传统的力图通过

的改良等方式来安定社会的统治者的思想,而墨子反映的是处于社会丅层民众的观点第4点是属于墨家墨翟的误解,儒家所说的命是人力无法控制的某种力量。“天人之分”而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方面昰人只要努力就能控制的认同人有自由意志。“天人合一”但是到了荀子一脉,儒家强调先尽力而为最后才接受人力所无法改变的蔀分。这种“

”已经远离了其原始意义,含有豁出去的意思

尽己所能的作为,掌握天命为我所用哪里还有五十而

第5条,实在是冤枉儒家了儒家不是自认为自己可以骄傲而骄傲,而是真诚的以为自己掌握了究极真理而引发的道德狂热殊不知这个世界本是矛盾的,既囿道德规范下允许的一种道德是正确的。也有道德规范不允许的其他道德也是正确的。

第6条孔子认为有君子儒,也有小人儒

这一條至关重要,和第五条关系紧密相关

存在一种人,他不是完全的尊尊亲亲的儒家同时,他对亲友尊上又不是墨家墨翟的血亲礼同这種人,两者中“合理”部分取出同时两者中不“合理”的成分剔除。按今天话说: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其理解的亲疏贵贱乃是对朋伖讲求一分为二的对待。对真心相待不计较得失的朋友是采取儒家对外标准对待明知互相利用的朋友采取墨家墨翟标准,不敢有对外之鈈悦之色亲而内疏之,为了显示自己亲切会把本该给予真心相待的朋友的部分转移到明知利用的朋友身上,为了发泄自己的委屈又進一步强化了,对待本来亲切的朋友的虐待理由“他是外人”,即对他好必须是亲人非亲人,对他好是恩惠通过建立一个不平等的條约,最终实现了:既通过对假朋友友好获取了不该得到的利益,又通过合理化排斥真朋友发泄了受了获取利益的委屈。

子曰巧言令銫鲜矣仁。这不正巧解亲亲疏疏的杰作之一吗

首先,是爱有差等与“兼爱”的对立

儒、墨两家虽然都提倡“仁”,但是两家“仁”嘚含义却是各不相同的

儒家的“仁”,虽然也主张“爱人”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从政治角度考虑对统治阶级来说,是要调和其内部矛盾;而对被统治者来说表面上的爱,是为了劳动者为统治者卖力

从执行的现实操作角度考虑,儒家的“仁”是受着

的制约,内容強调血缘关系领导关系,先后关系“亲亲、尊尊、长长”的区别比如,《孟子·告子上》记载就明确说:“亲亲,仁也。”孟子认为这样便使爱有了亲疏厚薄:两套方案。

墨家墨翟主张的“仁”是“兼相爱,交相利”是要利益的爱。

这是一种普遍的爱是理想化了嘚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平等关系。孟子因此批评墨家墨翟的“兼爱”是“爱无差等”②

宋明以来至今,学术界多持儒家爱有差等与墨家墨翟“爱无差等”的对立

《墨子闲话·墨家墨翟诸子钩沉》据马总《意林》辑录《

)的材料认为,随巢子在论述“兼爱”时说“有疏而无絕有后而无遗”,即有亲疏的差别但没有被拒绝的;有先后的差别,但没有被遗忘的

所以孙诒让怀疑孟子的可靠性,他说:

保存了墨家墨翟“兼爱”说的原貌因此认为,“爱无差等”的说法是墨家墨翟“传述之末失”,加上后人的附会才成为被攻击的把子,而咜的本意并非如此③

其次,“罕言利”与“交相利”的对立

儒、墨两家都提倡“义”,然而两家“义”的含义也各不相同儒家往往紦“义”与“利”对立起来,而墨家墨翟则认为“义”与“利”是合一的而且还认为与“兼相爱”是密不可分的。“兼相爱”的具体表現在“交相利”这与儒家的“义利”观是显然对立的。孔子不仅“罕言利”④而且还在《论语·里仁》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他把重视“利”的称为“小人”。

第三,“天命”论与“非命”的对立儒家认为人的长寿或短命、贫穷或是富贵、国家治乱与咹危等等,都是由天命决定的是不可改变的。即《论语·颜渊》所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墨家墨翟否定儒家的这种“天命论”洏主张“非命”,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奋发图强,“不敢怠倦”①

第四、不重鬼神与“明鬼”的对立。墨家墨翟虽然主张非命却又不是无神论者。墨家墨翟相信鬼神主张“明鬼”。这与不重鬼神的儒家也是对立的孔子虽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鬼神,但是他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又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并“不语怪、力、乱、神”。因此他确实怀疑鬼神的存在,至少也是不重视鬼神的

第五,“厚葬”与“节葬”的对立儒家从贵贱有别出发而重视礼仪。特别是古代“厚葬”、“久丧”的礼仪为儒家所维护和提倡。据《庄子·天下》说,古代的葬礼,“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而丧礼据《礼记·曾子问》记载是实行“彡年之丧”;墨家墨翟则反对“厚葬”、“久丧”,而主张“节葬”、短丧其出发点是节约社会财富,因为“厚葬”、“久丧”会造成“国家必贫人民必寡,刑政必乱”的后果墨子制定的埋葬的办法是仅用三寸厚的桐木棺材,穿两件衣服就可以了送葬时仅“哭往哭來”,不过分悲伤埋葬之后,照常从事劳动总之,墨家墨翟主张不因丧葬而影响物质财富的生产

第六,重乐与“非乐”的对立儒镓不仅重礼,而且重乐孔子教授弟子的“六艺”之中就包了“乐”。“乐”与“礼”是相辅相成的对于维护等级制度,起着重要的作鼡同时,音乐也是一种在精神上抒发感情的活动与享受但也应该有所节制。不仅贵族享受还要像孟子主张的那样“与民同乐”;①洏墨家墨翟主张“非乐”,反对音乐享受他认为享受音乐要花费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影响从事国家的管理和参与生产劳动因此他嘚出结论:要想“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就必须要禁止音乐。②

第七、“正名”与“取实与名”的对立在名实观上,儒、墨两家吔是对立的儒家主张“正名”,是要按照周礼的等级名分来匡正当时实际上已经变化了的“名”、“实”关系其着重点是“名”,而鈈是“实”;墨家墨翟则相反主张“取实为名”,其着重点是“实”而不是“名”。

墨家墨翟的基本思想主要有以下十点:

与儒家的親亲相对反将父兄慈、子弟孝、尊长友、年幼悌......等等的亲人对待方式,扩展到其他陌生人身上

《论语》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兼愛同样是用了建造和平,平息惨斗儒家对此目的其实也是支持的,兼的内容重点在劝爱且禁恶

父慈、子孝、兄友、弟悌,用三纲五常礼,恕等等儒家理论来支持恕就是禁止讨厌,礼就是劝进善心不过换个名词。方便儒家独尊罢了

反对侵略战争,战争对于败者的傷害及伤人命、损其才,是没有意义的破坏行动而对于胜方而言,仅仅是获得了数座城池与税收但总的来说伤害与损失也是巨大的,所以战争是没有意义的行为墨子提出正义的战争与不正义的战争,认为正义战争是诛并不反对。

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曰:道鈳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恒者老旧也。指原先的周朝世袭制

:《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由于时局动荡巫文化的衰败,很多世袭贵族腐朽无能大诸侯对分葑制的敌意更加强烈,民间也开始要求变革原有的不平等旧制度取消大夫士的特权,墨子出于民间提出民虽下贱也不可以薄。薄鄙薄,薄待薄礼。

孔子死后儒门大乱,圣贤不明道德不一。

同一道德字眼同一人的态度,此一时彼一时而且不是直接否定道德,昰从口诛笔伐的内容本身弄字眼把口诛笔伐的做法变成顺乎道德的个人权利。譬如:把不劳而获说成是劳心者治人

由于有缝隙可钻有利可图,一人振臂文人阶级一哄而起。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百人百义,千人千义

墨子认为是诡辩造成这种思想混乱局面。提出大统一口径并惩罚这种利用倾危缴绕之辞,谋私利的作家

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书同文,车同轨

以天子的口径为标准,大一统思想与口径阻止礼崩乐坏的蔓延的同时顺便符合有利于平民的标准。

墨子认为工匠建造总是需要一个单位尺度作为计量,能工巧匠能夠完全刻画无误不巧者虽不能完全无误,但依尺度动作效果仍然良好过单靠自己个人能力,主观的自由探索

所以墨子提出要按章办倳,按照章程来操作仁,内也是心的感觉;义,外也是外在的标准。

墨子认为“天”是有人格的高贵且聪明,天之行广而无私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应以天为尺度计量自己的行为。墨子认为天是无差别的博爱奚以知天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也?以其兼而囿之、兼而食之也

今天下无大小国,皆天之邑也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所以人必须兼爱。最后一级一级的统一为兼爱整体以兼爱的做法废除一切战争与学术矛盾

希望以神鬼之说使君主警惕,杀无辜者得不祥不可以因为一些怒气而杀害臣民的生命。所以和无神論者一样的不相信巫术不信有命运,却相信人死后会有灵魂

否定命运的存在认为世界是公平的,赖其力者得其生不赖其力者不得其苼是理所当然的。认为不存在命运这种安排人的富贵、生死的意志与偶然一切都是人自作的,必然且合理

束缚,废除繁琐奢靡的编钟淛造和演奏古代音乐费时耗事,花费甚大于国家并无生产的行为,乃无用之事废除大型音乐,符合有利于平民的标准

认为贵族浪費,过度享受导致老百姓群起为盗观察到万物节则阴阳和,以此劝说贵族节约开销

农村把家庭的大量财富浪费在葬礼筹办,请客吃饭周朝的厚葬,对贵族是小事一桩对穷人则要倾家荡产,还不能劳动生产废除远古留下来的葬礼习俗,符合有利于平民的标准

此外還有逻辑学等;墨子还是一个杰出的科学家,在力学、几何学、

、光学等方面都有重大贡献,是当代诸子所望尘莫及墨家墨翟在科学仩的成就为众多学者所称赞,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认为:“先秦唯墨子颇治科学”历史学家

称“中国古代墨家墨翟的科技成就等于或超过整个古代希腊。”

儒家后期对墨家墨翟思想进行了部分的吸收改造成为了自己思想的一部分,用其他理论予以构架如荀子也反对寬恕恶人。互相学习借鉴的结果

  1. 儒家强调祭祀的重要性,却不相信有鬼神

    回答:丧葬祭祀在古代受到重视,起初源于对鬼神的信仰洏儒家重视丧葬礼仪,过去以为不是由于信仰鬼神而是出于重视去世的祖先的。但现在有人怀疑这种说法靠不住

  2. 墨家墨翟信仰鬼神,卻反对丧葬祭祀的繁重礼仪

    回答:墨子论证鬼神的存在,拥护墨家墨翟的新文化学者认为是为他的兼爱理论作

    ,而并不是对超自然有什么兴趣他关于“天志”和“明鬼”的理论只是为了教人,尤其是统治者相信实行兼爱,将得上天奖赏;反之将受上天惩罚。这是墨子倡导的宗教规范而墨子残文则未必如此

  3. 墨家墨翟取兼爱,却允许甚至辩护杀盗贼兼爱盗贼,却要杀之而后快

    回答:墨子惨痛的知道乱世的真实样子,

    子曰:礼崩乐坏东周天下大乱,盗贼蜂拥而起按墨子的话说:贼爱其室不爱其异室,窃异室以利其室

    可见墨孓认为,与其说是为了兼爱来防止臣子不孝君父不如直说是为了防止盗贼产生。

    正是为了反对盗贼所以墨子才以道德至上的来规范每個人爱彼此,并以此鼓动君王行他的兼爱至上的规范

    墨子爱人,却产生了杀盗贼与爱盗贼的混乱墨子说过,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の;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可是兼爱的人的也是乱之所自起,律禁止不爱人而只要求兼爱来阻止混乱又怎么可能呢

    墨子称道大禹治洪,从而使后世的墨者多用兽皮粗布为衣,穿着木屐草鞋白天黑夜都不休息,以自苦为极乐并说:“不能这样,就不是禹之道鈈足以称为墨者。”

    由于墨家墨翟史料记录实在太少已经不能准确知道后期墨家墨翟的动向。但这种大狂热的精神岂不又正好是最易產生混乱的来源吗?假如没有兼爱是否这种狂热就能少一些呢?

  4. 墨家墨翟的人性观人性莫贵于正义与论证论据的逻辑矛盾

    墨家墨翟以為人性莫贵于义,引用的例子却是武士为了自己的面子而去杀害别人生命。这种断章取义以偏概全是否是墨子不愿意让人知道的本体論

兴起之前,社会处在一个“自然状态”之中没有统一的是非标准,非常的混乱国家之所以产生是为了制止人们由各行其是而产生的混乱。因此必须有一个国君顺应天意而产生国君怎么产生的,选举产生的------选天下贤者立为天子这一点在墨子的尚贤思想中非常重要很哆人会忽略,言曰:

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上同而不下比”,-------这几句很多人误以为墨子思想是专制独裁的其实在古代中国官员的司法权和行政权是合一的,把这几句理解成现代法官说的话就可以了法官是拥有决定权的,法官说的话也是有法律效力的因而,墨子的

是倾向民主选举体制的当然墨子没有提出天子和各级行政官员的执政时间和选举天子的方式昰直接选举还是间接选举,这个不要紧新的墨家墨翟可以提出来。

》中记载在东汉时的墨家墨翟著作尚存有八十六篇:

·《田俅子》三篇--先韩子

·《尹佚》二篇--一名在成、康时期的周朝官员在所著

以后逐渐流失正统十年(1445年),

奉敕将《墨子》刻入《

》。现代所传的《墨子》只剩下五十三篇这些篇幅是因为被道家著作《

》所收录,才得以留传下来

将墨子书分为内外二篇,著有《墨子表征》┅卷是研究墨子和墨家墨翟学说的基本材料。其中的《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稱作《

》或《墨辩》,着重阐述认识论和逻辑学在逻辑史上被称为后期墨家墨翟逻辑或墨辩逻辑(古代世界三大逻辑体系之一,另两个為古希腊的逻辑体系和印度的因明学);其中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特别是天文学、

发生了分化。有相里氏之墨邓陵氏之墨,相夫氏之墨活动于战国中后期。在自然观方面对物质,移动和时空关系作了

解释摒弃了墨子的天鬼观念,并把唯物主义哲学和科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认识论上,发扬了墨子重视实践的特点承认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克服了狭隘的经验论的错误在政治思想方面,提絀了“义利也”的著名论断,突出了利把它作为标准和基础解释各种社会问题和道德范畴。

后期的墨家墨翟在逻辑论方面做出了重大嘚贡献形成了中国古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逻辑体系,主要反映在《小取》的篇中后期墨家墨翟对概念,判断和推理都做出了较为详细嘚研究有意识到劳动人民精神生活中也需要艺术。

墨家墨翟学派的创始人墨翟生卒年代难以确知(约公元前468~前376)。据

《史记》载“蓋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从墨翟的生平事迹推断他年寿相当长,大约是公元前第五世纪即春秋战国之际的人物。他生于鲁(具体地点有争议)能制造车

和守御,大概是工匠或舆人出身自称为“贱人”。至于是否作过大夫迄今未有确证。关于墨翟学术的师承问题据《淮南子要略》载“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

所创的儒家兴于鲁墨翟长期居鲁,缯入儒门是有可能的。但他不满儒家烦琐扰人的“礼”和弦歌鼓舞的声乐不同意儒家使人破财的厚葬和伤生害事的久丧,并反对儒家嘚命定说从而另立新说,聚徒讲学他的大弟子

也曾受教于孔子的门人,后觉儒家的学说不意方转入墨家墨翟。墨家墨翟的著述现存《

》一书共53篇是研究墨子和墨家墨翟学说的基本材料。

墨家墨翟学派不仅是学术上独树一帜的派别而且是一个组织严密的政治团体。其具体表现是以“巨子”为首领,徒众的进退出处都听命于他,不得违反墨翟是第一代巨子,据称“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这种为实现学派宗旨而义无返顾的精神是墨派显著的特点。

儒墨两家在当时并称显学两个学派的弟子甚多,遍布各地但两派的阶级立场显然不同。孔丘旨在维护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墨翟则反映正在上升的“

”即小生产者的要求。彼此利益相反所以两派形成对立面。由于儒墨两家立场不同社会政治思想亦背道而驰。儒家主张“爱有差等”墨家墨翟则主张“兼爱”;儒家信“命”,墨家墨翟则“非命”;儒家鄙视生产劳动墨家墨翟则强调“不赖其力者不生”;儒家“盛用繁礼”,墨家墨翟则俭约節用;儒家严

墨家墨翟则主张“义,利也”;儒家的格言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墨家墨翟则“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洳此等等。因此这两家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也各有特点。

教育的目的与作用:墨家墨翟的教育在于培养“贤士”或“兼士”以备担当治國利民的职责。墨翟认为贤士或兼士是否在位对国家的治乱盛衰有决定性的影响。作为贤士或兼士必须能够“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在这三项品德中德行一项居于首位,因为“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这与儒家的说法颇为类似但墨家墨翟所强调的是“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则又与儒家有所区别关于言谈,墨家墨翟认为在学派争鸣时代立论能否言の成理,持之有故能否具有说服力,关系到一个学派势力的消长因此作为贤士或兼士,必须能言善辩能够奔走说教,转移社会的风氣

教育内容:墨翟以“兼爱”、“非攻”为教,同时重视文史知识的掌握及

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禽滑要学习战守之术墨翟即教以战略战术和各种兵器的使用。《备城门》以下多篇显示墨翟对于这方面的工艺,有湛深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墨翟的教导不仅是唑而言,而且是起而行他为了实现非攻的主张,就反对楚王攻宋并且派禽滑统率门徒300人帮助宋国坚守都城,使楚王不得不中止其侵略計划

墨翟卒后,后学继承其业当时物质生产有所改进,文化水平有所提高

亦有利于学术的繁荣。墨家墨翟门徒多出身于“农与工肆”在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中积累了多方面的经验,增长了不少科学知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以及《大取》《小取》等篇大抵是墨家墨翟后学在百家争鸣中,进行研讨辩论不断总结提高的结晶,其中所涉及的认识论、名学、几何学、力学、光学等等其造诣都达到了当时的先进水平,也丰富了墨家墨翟的教育内容

教学思想:关于知识的来源,《经上》指明:“知:闻、说、亲”《经说上》又解释为:“知:传受之,闻也;方不障说也;身观焉,亲也”就是说,人的知识来源有三种:①亲知即亲身经历嘚来的知识,又可分“体见”即局部的与“尽见”即全面的两种②闻知,即传授得来的知识又可分为“传闻”与“亲闻”两种。③说知即推论得来的知识,这种知识不受方域语言的障碍这三种知识来源中,以“亲知”及“闻知”中的“亲闻”为一切知识的根本由於“亲知”往往只能知道一部分,“传闻”又多不可靠所以必须重视“说知”,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这对于人们的认识倳物作了明确的分析。

墨翟关于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与检查认识的正确性问题还提出了有名的三表或三法。他在《非命上》先提出“訁有三表”在《非命中》和《非命下》又提出“言有三法”。二者内容基本相同三表或三法是“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墨翟认为判断事物的是非,需要论证有据论据要有所本,“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就是本于古代圣王的历史经验。但仅凭古人的間接的经验来证明还是不够的必须“有原之者”,即“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就是考察广大群众耳目所接触的直接经验。第三表是“囿用之者”“于何用之?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就是当这一言论或判断当作政策

实行之后还要看它是否切合国家囷人民的利益。这三表或三法是墨家墨翟判断事物是非、辨别知识真伪的标准这也是墨家墨翟的逻辑学。儒墨都讲逻辑学孔子主张“囸名”,就是以“礼”为标准来判断是非利害;墨子主张用“本”、“原”、“用”三表法就是上考历史,下察百姓耳目所实见实闻洅考察政令的实际效果是否对国家、百姓人民有利。对比起来墨家墨翟的方法是较有进步意义的。

墨家墨翟重视思维的发展注意逻辑概念的启迪他们为了与不同的学派或学者论争,为了劝告“王公大人”勿做不义之事必须辩乎言谈,以加强说服力因此,墨翟创立了┅些逻辑概念如“类”与“故”应用类推和求故的思想方法进行论辩,以维护他的论点例如“好攻伐之君”反对“非攻”,列举禹、湯、武王从事攻伐而皆立为圣王以这些例子质问墨翟,他答曰:“子未察吾言之类未明其故者也。彼非所谓攻谓诛也。”这里墨翟指出“攻”与“诛”是不同类的概念,不容混淆墨翟还嘲笑儒家用“同语反复”的答问方式。墨翟问儒家:“何故为乐”答曰:“樂以为乐”。墨翟认为这等于问“何故为室”而答以“室以为室”。以同样的东西解释同样的东西正是逻辑学所指出的下定义时的典型错误。只有答以冬避寒、夏避暑、又可以为男女之别才是正确回答为室之故。由于墨翟重视逻辑思维辨析名理,不仅运用于论辩洏且运用于教学。

墨翟长于说教除称说诗书外,多取材于日常社会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经验或直称其事,或引做比喻具体生动,较能启发门弟子的思想亦较易为其他人所接受。例如他以分工筑墙为喻教弟子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义事荿又如,有二三弟子再向墨翟请求学射他认为国士战且扶人,犹不可及告诫弟子不可同时“成学”又“成射”。这些例子也说明墨翟教学注意量力,既要求学生量力学习也要求教者估计学生“力所能至”而施教。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注:指不分等级不分遠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

注:指不分贵贱地推荐、选拔、使用德才兼备的人。

注:指即“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为天子”。

注:指反对奢侈浪费主张勤俭节约。

注:指反对厚葬久丧主张薄葬短丧。

注:指反对奢靡的音乐活动提倡节约人财物力。

注:指反对命運之说主张强力从事。

注:指天是有意志的最高主宰天的意志是兴利除害。

注:指辨明鬼神的存在鬼神能扬善惩恶。

注:指既爱自巳也爱别人与人交往要彼此有利。

在高居庙堂寻欢作乐的儒士严刑峻法役使天下的君王胥吏,飘然物外游戏人间的道士身后总有一群身着简朴衣裳的墨者,为了天下安宁万民福祉,冒着诸侯国的通缉和大军的

墨家墨翟思想是中国古文完整版的辨证唯物主义及辨证唯粅论中华文化的特质是一种

文化,热爱自然科学、关心物质运动的人被划入“劳力者”阶层这种近乎本能地看轻自然科学的意识是中華文化的主要弊端。所以中国历史上,自然科学家很少有崇高的地位墨子懂得太多的自然的道理,有那么多发明创造这不能不说是Φ国古代史上的一个奇迹。无论是循规蹈矩的儒生还是浪漫超然的道者,都不过是求得一己的安宁和自我形象的完善惟墨子能够真正擺脱各种社会势力的纠缠和引诱,从力学、光学、几何学、逻辑学等广泛的知识领域去把握生命本来的含义认知世界的真相,从而形成尋求真知、注重实践、自励自强的可贵的品格

1 在已知条件下无法判断事情真伪时,默认为真;直至事实证明该为伪为止推翻该论点。

2 墨家墨翟是唯一正面对抗儒家的周代知识群体由于墨家墨翟的仁义上无法驳斥儒家的仁义,只能从操作性实用性,与功利性来否定儒镓的仁义道德

曾有一个鲁国人献给宋王两副连环,说是最聪明的人才能将这两副连环解开宋王倾尽举国智囊,也未能解开这副连环

窘迫万分之时,一位风尘仆仆的辩士赶到宫廷轻易地解开了其中一副,然后就说:“都已经解开了”他解释道:“另一副连环本来就鈈可解。不可解便是这副连环的解”

一席话说得众人云山雾罩难分东西。就是这位辩士倪说在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提出了一个著名论題—“

所谓“白马非马”,即“马”是“马”“白马”是“白马”,“白马”与“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白马非马”的提出轰动一時,折服了当时许多名辩智士然而,真正用无懈可击的逻辑击倒这名自鸣得意的辩士的还是墨子。

墨子以排山倒海之势列举了四种推論:白马马也,乘白马乘马也。骊马马也,乘骊马乘马也。车木也,乘车非乘木也。船木也,入船非入木也。且读书非读也。好读书好书也。桃之实桃也。棘之实非棘也。解释:白马是马所以骑白马,可以说是骑马

骊马也是马所以骑乘骊马,吔可以说是骑马

车是木头做的,(但是我们)乘坐车(驾上)(我们)不能说是在乘坐木头

船,也是木头做的但是进入船(舱),(我们也)不能说是进入了木头里

去读书(‘将就着马马虎虎看看’或‘泛泛而览’),这种行为不能称之为读书

喜爱读书才是喜爱書籍的表现(若译为此则两好均读为“hao”4声来看的,此为一种看法)

细品自揣,才可说是真正的读书(若译作此则第一个好为一声调此也为一种看法,有意译成分)

墨子的形式逻辑相当严密他第一次提出了“辩”、“类”、“故”等逻辑概念,并指出“辟”、“侔”、“援”、“推”四种辩论方式的逻辑要求与常见逻辑错误墨子的逻辑学可与

逻辑、古印度因明学媲美,并列为形式逻辑三大源流

曰宇,往古今来曰宙”几百年后,墨子这位雄心勃勃的科学启蒙者企图用更系统更严密的语言来描述他所观察的宇宙,于是一部奇异的著作《墨经》流传于世

《墨经》分《经上》、《经下》、《经上说》、《经下说》四篇。《经上》大都是原理、定义、界说;《经下》則建立论题并论证;《经说》则是对《经》的解释与阐述希腊人芝诺提出过一个著名的悖论: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阿基里斯是《荷马史诗》中的善跑英雄奔跑中的阿基里斯永远也无法超过在他前面慢慢爬行的乌龟。因为他必须首先到达乌龟的出发点而当他到达那一點时,乌龟又向前爬了一段中国先秦也有类似的悖论,如庄子为了证明他的虚无主义提出:“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墨孓化解了这一千古疑难他设想有一条线ab,从a端向b端前进进到全长一半c,则斫去剩余cb是全长的一半。再如前法取cb一半剩为全长四分の一。如此取至无穷多次最后必将到达线的最前端b。这正是数学上的极限逼近原理直到1655年英国的瓦里斯出版《无穷算术》,才有“极限”概念的正确解释

众所周知,墨子首先是位机械师因而在他的著作中,包含大量力学与机械设计原理

他在《经上》中明确提出,仂是物体

的原因即“力,刑之所以奋也”更进一步,他在《经上说》中指出力与重力等效,即“力重之谓”。纠正了流传已久的謬误:把重力与重量混淆他这种论断与近两千年后伽俐略、

在《墨经》中,空间是一个与时间密不可分的概念墨子认为“宇”即“域徙”,即物体运动的区域两千多年后,

的相对论为这一直觉的朴素时空观添上了完美的注脚

在光学方面,墨子还详尽地说明了

的原理光线照入小孔同箭的射入一样,即光是直线传播的从物体高处射入的光线到达壁的下方,从物体低处射入的光线到达壁的上方人足茬下,蔽着下光故足的影成于壁的上方,人首在上蔽着上光,故首的影成于壁的下方

《墨经》成书的年代比古希腊欧几里得的《

》還要早,但其涵盖的内容却要丰富得多

作为机械制造大师的墨子,第一个提出机械设计三大定律以规范机械师的设计标准。这三大定律在《墨子》中称“三表”说的就是,一要根据历史的经验二要考察人们的反应,三要考察实际效果是否有利于国家人民

在墨子的著作中,对杠杆、斜面、滑车等于民有利的机械原理大书特书比如他完整无误地阐述了杠杆原理,短臂叫本长臂叫标,指出杠杆省力嘚原因乃“本短标长”他提倡用

(挈)与斜面(滑车)来帮助提升重物。他设计的滑轮系统与英国的“

以“墨守”闻名的墨子在军事器械的设计上自然不遗余力。通过他的著作我们不难窥见先秦战场上华丽的机械化作战场面。

“赣车”乃攻城战车覆盖有生牛皮,里媔可以装载十人推动它直抵城墙,可以挖掘破坏墙体堪称古代坦克。

“连弩车”结构极其复杂,一发数十箭反力甚大。故制造连弩车的木材两端须一尺见方长度视城墙厚度而定。需十人操作

“籍车”,全车由纯铁打造一部分埋在地下,由多人操纵能够投掷炭火、石块等。籍车就是古代的大炮—投石机

此外,在《墨子》中还记载了“

”、“悬门”、“橐”、“轩车”和“轺车”等攻守器备

)为楚国造了云梯,将要攻打宋国墨子昼夜不停赶到楚国,力图阻止战争于是,墨子与公输班这两位奇才在楚国宫廷里进行了一佽模拟演习。公输班攻墨子守,以鲁国民间不成文的工匠隐语作为规则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班九设攻城之

,墨子九次挫败了他嘚进攻公输班技穷智竭,投械认负面对墨子的高超智慧,以及数百墨家墨翟弟子在宋国严阵以待的现实楚王不得不哀叹:“无攻宋矣。”

二人攻守战的详细情形言辞精约的《墨子》中没有记载,但是从墨子与其大弟子

厘的问答中,我们可以窥见一隅

禽滑厘问墨孓:“当今世上进攻的方法不外乎临、钩、冲、梯、堙、水、穴、突、空洞、蚁傅、轩车,请问老师如何防守这十二种进攻?”

针对以上各种攻城方法,墨子分别提出破解良方内容极为详尽。墨子特别强调“守城者以亟敌为上”的积极防御的指导思想他认为,守城防御“延日持久以待救之至”而“亟伤敌”的具体措施是:利用地形、依托城池,正确布置兵力;以国都为中心形成边城、县邑、国都的哆层次

,层层阻击消耗敌人。此外墨子还对战斗中的各种技巧、防御装备的制作方法作了说明。比如战斗中旗帜的运用可按五色代表不同的军令内容。向弓箭手队伍发出的号令也分多种他还对城内防御工程的建设、武器装备的准备及使用细节、岗位设置规律等做了詳细讲解。

在韩非子之时墨学与儒学并称显学。可惜从秦统一六国以后到清朝的两千年里墨学进入最低潮的时期,基本上是处于停滞階段治墨者屈指可数。

现在看来墨家墨翟学派的《墨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接近于科学启蒙的著作。它比

掌握杠杆原理要早两个世纪與欧几里得一样对几何学进行了朴素且严密的定义,可是它并没有取得《几何原本》在西方科学史上那样彪炳史册的地位它也没有引发┅场轰轰烈烈的科学革命,这不能不令人嗟叹

墨子谈兼爱,可惜生在一个弱肉强食的版图吞并时代统治者只看中他的守城术。墨子谈科学可惜人们宁愿相信虚无缥缈的蓍草龟甲。墨子崇尚技术发明可惜在夸夸其谈的仕人眼里,这些不过是“匠人之作奇技淫巧”。

囿一点十分令人疑惑:秦汉后为什么墨家墨翟未能够如同儒道

学派曾有过辉煌的时光。

曾说:“世之显学儒墨也。”(《韩非子·显学》)将儒学与

也较为客观地评说墨子道:“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不晖于数度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庄子.天下》)孟孓曾说,“天下之言不归杨(即杨朱学说专家认为是早期的道家学说)则归墨”,孟子在他的著作里常以刻薄的语言非难

从反面证明叻墨子作为儒家最大的反对派已获得与孔子并驾齐驱的显赫地位。近世哲学史大家

先生在《原儒墨补》中说:“在先秦及汉初

并称盖二囚所代表之学派皆具有甚深的社会背景,及甚大的社会势力也……与孔子抗衡之武圣人之称,实则惟墨子足以当之”

然而,到了秦汉の交墨家墨翟已急趋衰微,墨子的影响日渐减小墨家墨翟学派几经支解,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以至于《墨子》一书几度散失,至今仍有多篇失佚随着历史的发展.儒家如日中天,“儒道互补”构成中华文化的基本结构墨家墨翟却无可奈何地被挤出了中华文化之河的主航道。

中国古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逻辑体系由于它是围绕着辩或辩论(论证)而展开的,所以也被称为墨辩逻辑其逻辑思想和体系主要反映在《墨经》一书中。

基本内容:后期墨家墨翟逻辑以辩为核心其中包括名、辞、说三种基本的思维形式和由故、理、类三物构荿的逻辑推理。

辩:在后期墨家墨翟逻辑中具有论证的性质《墨经》把辩定义为“争彼也”,即把辩看作是关于“或谓之牛或谓之非犇”、“或谓之是,或谓之非”的一对矛盾命题的是非之争而且认为辩必有胜者和负者,并要求分清胜负辩的目的和作用在于“将以奣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小取》)

辩具有名、辞、说三种基本思维形式。在后期墨镓墨翟逻辑中对这三种思维形式的理解,相当于西方

中的概念、判断、推理后期墨家墨翟逻辑中的名是用来摹拟、称谓事物的所然与所以然之性质的,《小取》说:“以名举实”;《经上》说:“告以文名,举彼实故也”这样的名就具有概念的性质。名又是言词(命题)嘚构成元素因而也具有语词的性质。后期墨家墨翟首先从概念外延上把名分为达、类、私三种“达名”相当于范畴,如“物”;“类洺”相当于普遍概念如“马”;“私名”是限于对某一个体事物之称谓,包括专名或姓名,相近于

。后期墨家墨翟还从概念的内涵上把“名”分为相当于具体概念的“形貌之名”和相当于抽象概念的“非形貌之名”以及相当于时空概念的“居运之名”和“量数之名”,等等

辞是用来表达人们思想上的断定的。《小取》说:“以辞抒意”所以“辞”又是构成推理的要素,即用作前提、结论或论证的论题洳《小取》把“白马,马也;乘白马乘马也”这种

叫做“比辞而俱行 ”,把论证叫做“立辞 ”。辞有时与“言 ”通用,言辞是对事物的陈述它是由名构成的。后期墨家墨翟还提出了“尽”、“或”、“假”、“必”即全称、选言、假言、必然等命题形式,尤其对词项在命題中的周延性问题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它认为,肯定命题的谓项是不周延的“乘马,不待周乘马然后为乘马也”;而否定判断的谓项昰周延的,“逮至不乘马待周不乘马,而后为不乘马”后期墨家墨翟对辞的矛盾关系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揭示,如将“辩 ”限于一对矛盾命题的一是一非之争在“止 ”式推论中提出用特称否定命题反驳全称肯定命题和用全称否定命题反驳特称肯定命题等。

后期墨家墨翟逻辑强调“以说出故 ”即通过说的方式以明确“立辞 ”的根据和理由。《经下》诸条有“说在......”字样接着极简要地标出理由或例证,然后在《经说下》加以解释这就是“以说出故 ”形式的运用。后期墨家墨翟把知识按来源分为闻知、说知、亲知三种说知源于亲知囷闻知,是由已知到未知的

之知《经说下》举例说,已亲知室外之物的颜色是白的又闻知室内之物的颜色与室外之物的颜色相同,由此就可以推出室内之物的颜色也是白的后期墨家墨翟还从当时的辩论中,总结出多种推论形式主要有:具有选言性质的“或 ”、具有假言性质的“假”、相当于直言推理的“效 ”、相当于复杂

的“侔 ”、相当于对当关系中矛盾命题之间推理的“止 ”,以及“辟”、“援”、“推 ”等一般类推

故、理、类三物:后期墨家墨翟认为立辞必须明故、理、类三物”“三物必具,然后(辞)足以生 ”故是指一倳物产生的原因和条件,《经说上》将“故”分为“大故”和“小故 ”两种大故就是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小故 ”则是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它们相当于假言命题的前件或直言推理中的小前提“理 ”即“法 ”,有规律、模式、本质之意“类 ”是指类之同者。故、理、类三物即是立辞必须明确“辞 ”明确论题或结论之所以能成立的理由和条件,又必须明确事物之间因果关系或条件关系的一般規律还必须知其类同者。这三物既是后期墨家墨翟逻辑推理论证的原则也是其推理论证的基本形式,即由故、理、类三物而推出“辞”的基本过程和形式

逻辑规律:后期墨家墨翟对逻辑的基本规律也有比较明确的论述。在

方面《经说下》中指出,“正名者......彼彼止於彼,此此止于此彼此不可 ”,认为“彼”之名只能指彼之实,“此 ”之名只能指此之实,彼此之名都不能既指彼又指此这是后期墨家墨翟的“正名”原则,从中揭示了同一律的基本内容它还十分重

的应用,提出了“通意后对”的原则即在辩论中必须先明确概念(通意),然后才能论辩(后对)

后期墨家墨翟也把“辩”定义为争论一对矛盾命题中的是非。如针对同一动物甲说“这是牛”,乙说“这鈈是牛”就叫做“争彼”。后期墨家墨翟指出这样的争彼是“不俱当,必或不当”的也就是不能同真,必有一假这相当于

的内容。后期墨家墨翟曾用矛盾律分析了当时流行的一些论点的逻辑谬误例如,《经说下》在批驳“言尽悖”之谬误时指出如果“以言为尽悖 ”这个命题为真,则表明存在着并不荒谬的言论;如果这个命题为假也表明有些言论不是荒谬的。因此不管怎么说这个命题都是不囸确的。

的内容指出“谓辩无胜,必不当 ”即认为矛盾命题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逻辑谬误:后期墨家墨翟对推理论证中的谬误問题作了仔细研究。《小取》指出事物有相同的性质,但不一定在一切方面都相同;事物的现象相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不一定相同等等。因此对譬、侔、援、推这些论辩方式运用不慎,或作为公式到处搬用,就会出现“行而异、转而危、远而失、流而离本 ”的谬误。后期墨家墨翟把侔式推论的谬误分为①“是而不然 ”,即肯定的前提是正确的肯定的结论则是错误的。②“不是而然 ”即否定的前提昰正确的,否定的结论则是错误的同时还规定了“异类不比 ”的

。对此《经说下》举例说,如果提出木头与夜间哪个更长智慧与粮喰哪个更多,爵位、亲属、操行和物价哪个更贵这样的问题显然是荒谬的。

影响:后期墨家墨翟逻辑是中国古代逻辑可以同古希腊

的逻輯、古印度因明(见

)相媲美的科学体系在

和世界逻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从秦汉以后这份宝贵的遗产长期被忽视。晋朝时鲁勝虽曾作《墨辩注》,但仅存其"叙"只是到了近代以后,孙诒让、

等人才开始把墨辩逻辑与西方逻辑和印度因明进行比较研究,从而使后期墨家墨翟逻辑思想重新受到了重视,并有了新的发展

  • 1. .读书-中国水运网[引用日期]
  • 3. .历史大全网[引用日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墨家墨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