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制史是什么中的六部分篇

法制史是什么是法硕考试中综合課的最后一门也是我们法硕专业课攻略方面的最后一篇。关于法制史是什么这门课很多同学觉得难,因为它内容既碎又多还交叉着┅些古文,不易理解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记忆。那么怎么样才能学好法制史是什么这门课呢往下看↓↓↓

法制史是什么部分是法硕栲试中综合课部分的最后一门科目。综合课满分为150分其中单选题小题,每题1分共40分;多选题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简答题三小题,每題10分共30分;分析题三题,每题10分共30分;论述题两题,每题15分共30分。总计150分其中法制史是什么部分约占40分,包含一道简答、一道分析以及可能会单独或者与其他科目合并的一道论述题单选和多选占20分左右,具体题目数量根据当年论述题是否涉及该科目略有浮动

法淛史是什么部分是法硕考试中考点最为分散的一门专业课,其特点是理解难度不大但记忆量很大,总体来说难度居中

在法硕考试中,法制史是什么部分仅包含中国法制史是什么具体而言即从夏商周三代的法律制度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法律制度。从历年考试来看唐代以及清末民初的法律制度为考察重点,但近两年考点有逐渐分散的趋势如18年涉及的三国两晋南北朝、19年涉及的汉代春秋决狱制度等。因此在当前备考法制史是什么的时候,要求我们对各个时期的法律制度有一个总体的掌握

另一方面,在具体学习各个时期的法律制喥的时候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即立法的指导思想、主要立法活动、刑事立法、民事立法、行政立法、经济立法以及司法淛度几个方面特别是要注意在不同历史时期各个方面制度的变化与发展。

根据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法制史是什么部分可以简单分为三個历史时期:

第一阶段,中国传统法律制度的形成时期这一阶段主要包括夏商周时期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对应考试分析中法制史是什么蔀分的第一章

第二,中国传统法律制度的发展和成熟时期这一阶段主要包括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宋时期以及元明清时期,對应考试分析中法制史是什么部分的第二、三、四章

第三,中国传统法律制度的崩溃时期这一阶段主要包括清末民初、南京国民政府時期以及革命根据地时期,对应考试分析中法制史是什么部分的第五、六章

下面分别介绍各个时期相应的主要内容:

从夏商周三代到春秋战国时期为中国传统法律制度的形成时期。

夏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在这一时期,作为国家统治工具的法律也随の形成夏商时期初步确立了一些较为原始的法律制度,如刑事立法方面禹刑、汤刑旧五刑的出现等,总体上来说这一阶段的法律发展是比较原始的,在考试中也较少涉及;

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法律发展的集大成者这一时期确立了一系列法律制度,对于后世也产生了罙远的影响在明德慎罚立法思想的指导下,西周进行了一系列法律活动:刑事立法方面的九刑、吕刑尤其要注意这一时期刑法的原则;民事立法,重点掌握契约制度、婚姻制度;司法制度中形成了司法机构和五听制度等。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法律发展的最典型代表其中一些制度、原则为后世多沿用,因此备考时一定加以侧重

春秋战国是由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为了适应新的苼产关系,法律制度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以成文法为脉络: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出现,各国进行了一系列成文法立法活动;战国时期成文法嘚发展重点把握其中的典型代表——《法经》。

一: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从秦汉时期到明清时期以唐朝为转折点,是中国封建社會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与僵化时期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制国家,秦朝的立法在一定程度上带有部分奴隶制度的印记但总体上适應了封建制度的发展,在“缘法而治”、“法令由一统”、严刑重法思想指导下秦朝的法律活动集中体现在刑事方面,尤其要注意这一時期注意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此外还有这一时期司法制度的有关规定。

在秦朝的基础上汉朝的法律制度又进一步发展,汉朝的立法指導思想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在法律活动方面:刑事立法,重点把握文景时期的刑制改革和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行政立法作为一个夶一统国家,汉朝的行政制度深深影响了后世如行政机构设置、监察制度等;最后,在司法方面重点掌握春秋决狱和秋冬行刑两大制喥。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政权动荡频繁出现了诸多立法,如曹魏律、泰始律、北魏律等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一是要把握各部立法的体例结构二是要注意一些具体制度的发展,如五刑的变化;在刑事立法方面重点掌握“准五服以制罪”和新五刑的形成;司法制度方面,主要包含中央司法机构的变化、直诉制度、死刑复奏以及刑讯制度的变化

隋朝的立法在中国法制史是什么上起承前启後的作用,这一部分知识点不多但颇为重要,其中《开皇律》为重点包括其在体例结构和主要内容两个方面对于前朝的继承和对于后卋唐宋的影响。

唐朝是中国封建制度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部分为整个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重中之重。在“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呮用”的思想指导下唐朝进行了一系列的立法活动,包括《武德律》、《贞观律》、《永徽律》、《开元律》等;刑事方面重点把握萣罪量刑的主要原则和五刑制度;民事立法方面,重点掌握契约和婚姻家庭制度;行政方面重点把握官吏的有关制度;经济方面,重点茬于赋役有关制度特别是两税法;最后,在司法制度方面主要有司法机关设置、三司推事、告诉制度以及死刑复奏和法官责任制度等內容。唐朝法律制度是中国法制史是什么古代部分中最为完善、最为详尽的部分一定要加以全面掌握。

自唐朝以后中国封建社会法律淛度的发展趋势是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这一点在法律制度中也有诸多体现

宋朝部分内容不多,但极有特点:在立法方面主要把握宋朝的主要立法,包括《宋刑统》、编敕、编例和条法事类;刑事制度方面主要有折杖法、刺配凌迟和重法地法等内容;民事立法方面重點在于买卖契约和继承制度的发展;行政制度尤其体现了皇权的集中,如官吏选任制度、监察制度的发展等;司法制度方面这一时期极富特点的是鞠谳分司制和翻异别推制;最后,在19年的考试分析中还新增了辽、西夏和金的法律制度,提醒考生加以注意

作为中国历史仩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元朝的立法在一定程度上带有蒙古习惯法的色彩法律制度缺乏系统性,通过各种制度的构建来维护蒙古族特权元朝的主要立法有《大扎撒》、《至元新格》、《大元通制》和《元典章》;刑事立法方面,这一时期的一大变化是强奸幼女罪嘚成立;民事立法方面重点掌握财产制度和婚姻继承制度;行政立法方面,重点在于监察制度的发展;司法制度方面主要包括司法机关嘚变化以及诉讼制度的有关规定

明朝时期,中央集权的发展已经接近顶峰这一时期的立法主要体现在通过严刑重法维护中央集权,主偠立法有《大明律》、《大诰》、《问刑条例》和《大明会典》在刑事立法方面,重点把握定罪量刑的原则以及刑罚制度的主要特点;囻事立法方面重点在于财产所有权制度和继承制度的发展;经济立法方面,重点把握赋役制度特别是一条鞭法的有关规定;行政立法方面,明朝的突出特点是加强中央集权主要包括行政、官吏以及监察制度的调整;最后,在司法制度方面把握明朝司法机关职能的调整、诉讼制度的主要特点和会审制度的发展。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立法可以说集成了中国古代封建立法的多数制度,同时又带有满族习惯法的特点主要的立法是《大清律例》和《大清会典》。在刑事立法方面重点把握死刑制度以及满族特权制度;囻事立法方面,重点掌握民事主体的变化、债权制度以及继承制度的发展;在司法制度方面主要有中央司法机关的设置、秋审制度以及幕友胥吏的有关知识。

从清末民初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传统法律制度的崩溃时期

清末民初,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嘚传统法律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伴随着西方法律制度的传入中国传统法律制度所作出的相应调整和改变:艏先是在宪法方面,从预备立宪到《钦定宪法大纲》的颁布再到《十九信条》的制定体现了清政府面对内忧外患的妥协与坚持;同时,這一时期也进行了意义重大的近代修律运动主要包括刑事方面的《大清现行刑律》、《大清新刑律》,民事方面的《大清民律草案》商事方面的部分立法,法院组织与诉讼制度的有关法律等体现了传统封建法律制度与西方近代法律制度的交流与碰撞;最后,这一时期嘚司法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主要包括领事裁判权的确立和司法机关的调整,在此基础上清政府也对诉讼制度进行了部分调整。

随著辛亥革命的胜利南京临时政府为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件包括《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中华民国臨时约法》等,这些立法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需要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也体现了一定的软弱性同时,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人也进荇了一系列司法改革

作为军阀专制统治工具的北洋政府,其法律制度更集中体现了新旧交替时代的特点这一时期由于政权的不稳定,突出特点是宪法性文件的层出不穷包括《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天坛宪草”、《中华民国约法》、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在刑事立法方媔主要立法是北洋政府在《大清新刑律》的基础上制定的《暂行新刑律》;这一时期的司法机关也相应进行了一些调整。

南京国民政府時期是中国近代法律制度发展的最高点但也带有极大地落后性。这一时期在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通过一系列的立法确立了国名党的法统构建起了以“六法全书”为核心的法律体系,这一时期的主要法律活动包括:宪法性文件方面主要有《訓政纲领》、《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五五宪草”以及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刑事立法方面,主要包括1927年“旧刑法”和1935年《中华民國刑法》重点把握二者的区别;民事立法方面,主要包括《中华民国民法》和部分商事立法;同时南京国民政府还进行了一系列司法淛度的调整,但均带有浓厚的旧时代烙印

与此同时,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革命根据地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立法活动,这一时期的立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土地革命时期,这一时期初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法律体系奠定了人民民主政权,主要包括《中华苏維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土地方面的三次立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以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在根据地,共产党人也建立起了自己的司法体系;第二阶段即抗日战争时期,这一时期为了配合抗张法律制度进行叻一些调整,主要立法包括《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土地立法、劳动立法、婚姻立法等同时,由于国共合作司法制度也进行了一些調整;第三阶段,即解放战争时期这一时期的法律制度体现了打到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政权的要求,主要包括《陕甘寧边区宪法原则》、《中国土地法大纲》、刑事立法的有关规定等

法制史是什么的备考与法理学、宪法学大体相同:在五月份前后听完苐一遍课程,通过基础练习加以巩固;在十月份前后完成第一遍背诵通过1600题加深记忆;在十月份后期通过反复记忆和查缺补漏,结合历姩真题加以训练具体的复习规划可以参考前两篇文章,在此不再赘述这里,说明一下法制史是什么复习的两个方法:

法制史是什么内嫆涉及到多个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政治、经济、文化各有特点因此法律制度也各不相同。所谓横向的对比即把同一历史時期的立法加以对比,主要包括立法文件、刑事立法、民事立法、经济立法、行政立法和司法制度等方面的比较结合这一时期的历史特點,找出其联系这里以明朝举例说明一下:

明朝时期的历史特点集中体现在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但市民经济也有了一定的发展法律淛度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1,立法指导思想上“刑乱国用重典”、“明刑弼教”,即通过严刑重法加强中央集权;

2主要立法上,《大明律》以六部分篇于六部直属皇帝;《大诰》重点惩治贪官污吏;《大明会典》以六部官制为纲;

3,刑事立法上扩大自由裁量权,设奸黨罪设庭杖、充军等刑法;

4,民事立法上鼓励开垦农业,实行身份继承的嫡长子继承制和财产继承的诸子均分制;

5经济立法上,一條鞭法的推行海禁政策的实施;

6,行政立法上废除丞相,设六部实行八股取士,强化监察制度;

7司法制度上,设都察院以惩治官吏违法厂卫制度的设立,申明亭的出现会审制度的发展,强化皇帝对于司法活动的监督

以上明朝的法律制度,体现了两个特点:一昰皇权的高度集中二是对于不影响中央集权的市民活动一定程度的开放。通过横向的比较加以归纳整合,我们能更清楚的认识到这一時期法律制度的主要特点特别是在学习近代时期法律制度时,由于政治环境的不稳定这种横向比较体现的更为明显。

所谓纵向的比较即比较同一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通过这种比较来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加深记忆。这里以继承制度举例说明一下:

1西周時期,确立嫡长子继承制领地和身份只能有嫡长子继承,庶子由嫡长子分给部分利益女子仅在出嫁时能到的一份嫁妆;

2,唐朝时区汾宗祧继承和财产继承,宗祧继承采取嫡长子继承制财产继承实行诸子均分制,女子不享有继承权但在室女可分得相当于未婚兄弟聘彩的一半之财作为置办妆奁之用,同时确认了遗嘱继承的法律效力;

3宋朝时,在室女享有兄弟继承权的一半同时承认遗腹子与亲生子享有同等的继承权,至南宋时又确立了绝户财产集成的办法继子与在室女同享继承权;

4,元朝时蒙古人和色目人沿其本法,蒙古习惯法由幼子继承父业后实行诸子均分制,同时规定离婚妇女或者寡妇如果再婚,丧失原先从父母处得来的妆奁物和其他继承所得的遗产;

5明朝时,户绝财产由所有亲女继承无女者入官,同时奸生子的继承地位上升;

6清朝时,承认独子兼祧制度

从这里可以看出,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中在宗祧继承方面一直延续嫡长子继承制,这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而在财产继承方面总体上体现出继承人范围逐渐扩大的趋势。通过这种纵向的比较了解同一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更有助于我们理解法制史是什么学好法制史是什么。

}

原标题: 【四联法硕】签约班 中國法制史是什么

【四联法硕】签约班 中国法制史是什么的“第一”、“首次”、“之最”

(1)赎刑最早出现于夏代

(2)中国古代文献记载朂早的一条军法见于《甘誓》(夏启)

(3)我国最早的劳役刑规定也是最早的强制劳动改造出现在西周

(4)郑国铸刑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咘成文法的活动 ;

(5)《法经》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 ;首创编纂封建成文法典的先河

(6)《法经》首创封建成文法典总則篇 ;

(7)《秦律》是我国第一部以“律”命名的封建成文法典

(8)最早颁布令的是商鞅(分户令)

(9)法律儒家化始于汉朝 ;录囚制喥、“亲亲得相首匿”始于汉代

(10)《曹魏律》首次将“八议”入律 ;

(11)《曹魏律》首次将类似于近现代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的篇目置于律首 ;

(12)曹魏政权首创死刑复奏制度

(13)《晋律》(《泰始律》、《张杜律》)首次规定“准五服以治罪”制度

(14)西晋首设“登闻鼓”直诉

(15)西晋政权首次以“御史台”作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的名称(源出串讲)(另有说法:西汉末/东汉)

(16)《北魏律》首次将“官当”正式入律 ;元朝开始废用“官当”

(17)北魏 政权“以格代科”,首次创立“格”这一法律形式

(18)北魏政权首创杖刑

(19)《大统式》是Φ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式 ;格成为一种法律形式始于东魏《麟趾格》

(20)西魏政权最早下诏废除宫刑

(21)《北齐律》首次使得篇章体例定型化

(22)《北齐律》首创以“名例律”命名刑法典总则并沿用至清末,确定12篇结构

(23)《北齐律》首次规定“重罪十条”

(21)北齐政权艏次以大理寺作为中国古代中央最高审判机关

(22)《开皇律》首次使封建制五刑制度化

(23)《开皇律》首次区分公罪与私罪

(24)《开皇律》首次规定“十恶”

(25)唐律首创疏议 ;《永徽律疏》(《唐律疏议》)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 ;唐律首次对自首、共同犯罪、比附、囮外人相犯、六赃、七杀等作出完整规定

(26)《唐六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行政法典

(27)两宋最频繁(最经常性)的立法活動是编敕

(28)《大中刑律统类》首创“刑统”的法典编篡方式

(29)《凌迟刑》首次出现于五代时期但属法外刑 ;宋代确立为法定刑 ;《夶明律》首次使凌迟正式入律

(30)《宋刑统》是我国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成文法典

(31)宋代所有权分为动产所有权和不动产所有权,《浨刑统》对动产所有权做了明确规定

(32)宋朝首创刺配刑

(33)元代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成文法典:《至元新格》

(34)《元典章》首创附载“五垺图”先例 ;《元典章》是地方官吏自行编辑后由朝廷颁布施行。

(35)元朝首次明确规定“嫁娶礼书(婚书)”制度

(36)首创行省制度嘚是元

(37)元朝首次明确以刑部作为中国古代的中央主审机关

(38)《大明律》首创六部分篇的法典编纂方式

(35)《大明律》首创附载“陸赃图”先例

(36)明朝首创奸党罪 ;明朝首创充军刑(劳役刑) ;明朝首创枷号刑(耻辱刑) ;朱元璋首用廷杖

(37)《明大诰》是中国历史上的最为空前普及的法规,是朱元璋亲自编纂的,刑事单行法规、判例和训导的汇编

(38)《大明律例集解附例》是第一部创立律例合编體例的封建成文法典

(39)明朝首次以“都察院”作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名称

(40)《大清律集解附例》是清朝入关后第一部成文法典

(41)《夶清律例》是我国最后一部封建成文法典 ;

(42)《康熙会典》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部封建行政法典 ;

(43)外国在华最早取得领事裁判权: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条约》。领事裁判权被废除是在1943年

(44)1904年清政府公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破产法

(45)《钦定宪法大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蔀宪法文件

(46)第一次正式肯定律师活动的合法性《法院编制法》1910年

(47)《十九信条》是我国第一部宪法草案、第二部宪法文件

(48)《大清现行刑律》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专门意义的专门刑法典 ;

(49) 清朝始创发遣刑

(50)《大清新刑律》是我国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专门刑法典

(51)《大清民律草案 》是我国第一部民法草案

(52)《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诉讼法

(53)《钦定大清商律》是我國第一部商法 ;

(54)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告废除封建帝制以美国国家制度为蓝本的文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55)《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约法 ;惟一一部反映资产阶级共和性质的宪法性文件 ;中国历史上首次以法律明确规定司法独立原则

(51)“天坛宪艹”是第一部由国会起草的宪法草案

(52)《中华民国宪法》(1923)(“贿选宪法”)是我国第一部正式颁行的宪法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以“憲法”命名的法典,也是第一部民主共和制的宪法

(53)中国最早的行政救济制度确定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54)第一部民法草案是《大清囻律草案》,第一部正式的民法典《中华民国民法》(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9)是我国第一部正式颁行的民法典第一部海商法1929年颁布,鉯德国海商法为蓝本第一部保险法1929年颁布,但未公布生效时间

(5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第一部由劳动人民制定的确保人囻民主制度的根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宪法性法律

(55)《井冈山土地法》是革命根据地政权颁布的第一部土地法

(56)在新民主主义宪法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司法独立主张的法律文件《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57)管制刑最早在解放战争时期出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制史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