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科护士进修后工作计划回院开展的工作计划

  奋进的历程 不懈的追求

  ——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建院60周年回眸

  本网通讯员 林赛君

  60年栉风沐雨,60载春华秋实。从当初3间两层楼房,到今天集医疗、急救、保健、预防于一体的综合性二级乙等医院,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走过了60年不平凡的历程。

  60年来,市四院先后获得全国“红十字会先进集体”、“爱婴医院”,浙江省“平安医院”、“红十字奉献服务奖先进集体”、“卫生应急示范市工作先进集体”、“创先争优闪光言行之星”,台州市“文明单位”、“群众满意基层站所示范单位”、“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卫生系统抗台救灾先进集体”、“海上急救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从“三大件”到进口设备

  1953年3月21日,松门区卫生院靠租用3间两层公房起步,当时仅有3名医护人员,条件非常艰苦,医生主要凭听诊器、体温表和血压计“三大件”及“三个指头”诊断疾病。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卫生院几度搬迁,由松门镇南大街先后迁至松门街义学巷、松门街东门毕家巷,卫生院也先后更名为松门区保健院、松门区卫生院、松门医院。直至1998年,更名为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

  上世纪70年代初,松门区卫生院在钓浜片进行合作医疗试点,开设独立外科,之后完成征地1.67亩开始筹建新院。1974年4月,医院门诊楼建成,石塘分院撤销。回忆起当初,一位工作35年的老护士直言今非昔比,“1974年,医院只有6张床位和4名护士。打针、消毒,护士什么都干,24小时值班,第二天还要继续上班。医生也都是全科型的,身兼很多科室的任务,还要承担温岭渔港检疫站的工作,上船为渔民做防疫保健、出海施救……”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松门区卫生院逐渐引进先进的设备。1978年,医院开设了口腔科,配置了牙科综合治疗仪、油泵牙椅,又投资万余元建立了8间X光机房,200mAX光投入使用。同年,第一例急性阑尾炎手术获得成功,疝气、大隐静脉结扎、接生、人流等手术也相继开展。1978年,门诊人次达到9.2万,总业务收入10万余元,职工人数发展到37人。随后,外科高频电刀、万能手术床、九孔无影灯、妇产科高频治疗仪、518电比色计、电子分析仪、721光电比色计、X光烘片、显微镜、眼科裂隙灯等仪器也都投入使用。

  上世纪80年代初,松门区卫生院建立制剂室、药检室,并在县一院外科帮助下开展胃大部切除、胆道手术、脾切除、甲状腺手术及胃癌根治术等。之后,上消化道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口服静脉胆道造影、静脉逆行肾盂泌尿道造影、小儿肠套整复也都得到开展。1987年,松门卫生院结束了没有救护车的历史,购买了第一辆救护车。1989年10月,台州市红十字会松门急救站挂靠在卫生院,使海上急救工作在医院扎根。

  1990年,松门区卫生院与县第一人民医院建立医疗合作体系;1993年,与浙江医院建立技术合作,并逐步拓展了医疗服务;1997年,开设脑电图室;1999年,CT开诊,市四院在市一院颅脑外科的帮助下开展第一例颅脑手术;1998年,率先在当地开展了颅脑血肿微创清除术。

  2002年,开始了信息化医院建设,对挂号、收费室、中西药房、药库、护士站试行电脑化管理操作;并在台州医院建立长期的医疗培训基地,首例前列腺摘除术、首例眼科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壁人工晶体植入术先后获得成功。

  2005年,购进韩国麦迪逊三维彩超、日本产“富士伦”电子胃镜,并投入使用……

  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发展史上的每一页,都能清晰地看到医院一步步成长壮大的印记。

新起点:晋升二级乙等医院

  进入21世纪,以尤志富院长为首的领导班子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2005年底,市四院顺利晋升为国家“二级乙等医院”,真正迈入了市级医院的行列。

  上等级之后,该院迈上了自我发展的快车道,各项事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医院先后分离了骨、外科病区,开辟了儿科病区,创建了ICU,开展肛肠外科、皮肤激光美容项目,并从管理的创新中求突破,进一步创新人事分配制度,对中层干部、病区护士长进行竞聘上岗,实行综合目标责任制管理,确立了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制度,使一批德才兼备的年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营造了“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也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医院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006年,该院与浙江省人民医院肛肠科建立长期技术指导协作关系,成立了浙江省人民医院肛肠病技术指导医院。选派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扩大与省级医院的技术交流和合作,逐渐打造了肛肠特色专科,实现了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让名医看病的愿望。自2007年实施首例直肠癌手术以来,该院总共完成了650例肛肠手术,逐步开创了医疗工作的新局面。

  伴随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大规模的技术、设备引进也随之启动,医院先后添加了CR、电子胃镜、移动C臂机、全自动血凝仪、DR、彩色超声诊断仪等仪器,引进双排螺旋C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各种内窥镜等高精尖设备,这些新设备的应用为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医院经济收入翻了两番,医院的技术能力、管理水平、业务素质、服务质量都上了一个新台阶,断指再植、腰椎间盘脱出髓核摘除、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肾脏切开取石手术、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等都先后开展。科研立项、论文质量也有了突破,2000年至2013年共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市科委课题立项9项,获省级科技成果2项,获省医学科技优秀奖1项、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软实力:行风建设动真格

  “文化是最顶端的管理形式,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是我院的一项基础工程。”尤志富表示,在全面提升硬环境的同时,狠抓文化“软实力”建设,先后创立医院院歌、院徽,创办了医院院报,召开了首届职工趣味运动会、首届文化节活动,举办了“十佳医生”、“十佳护士”、“十大感动人物”、“十大感动事件”的评选,真正用文化“软实力”诠释了发展“硬道理”,也进一步营造了和谐、积极向上的价值体系,推动了医院文化建设。

  通过举行一个个主题活动,市四院打响了服务牌,也让病人感受到了人性化的关怀与温馨的服务。病人出院后,医护人员还会进行电话随访和上门随访,了解病人康复情况,接受病人的健康咨询。并采取分层多点挂号收费,加强导医和陪护工作,开设门诊预约挂号,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就医。

  针对医疗质量、医疗安全问题,医院实施了首问负责制、入院谈话制、住院费用透明制,实行了病人选医生、病人选护士制度以及主诊医生负责制,设立“医疗质量曝光栏”,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医疗质量核心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开展了全程医疗质量控制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对疑难危重病人实行分级阶梯管理,提高临床医师安全用药意识和水平,依法行医、规范医疗行为。

  2012年,在新一轮等级复评时,市四院再次交出了满意的答卷。2012年年底,站在公立医院改革的路口,市四院通过转型升级,摸出了一条深化改革、创新管理之路。2012年,该院的门诊量达27.5万人次,业务总收入7600多万元。

  今年1月18日,占地面积41366平方米、医疗大楼面积25000平方米的新大楼已结顶,预计开设床位350张。新院建成后,将直接改善松门镇群众治病就医的条件,彻底解决门诊病人就诊拥挤不堪的现象,对于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的社会效益等具有深远的意义,必将进一步推进松门镇经济发展和文明建设。

展宏图:打造浙东南品牌医院

  在日常工作中,市四院以“服务群众,扶贫济困”为行动指南,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该院常年开展扶贫和“三下乡”活动,对退休人员、残疾人员发放就医优待卡、优惠卡,实行“一免三优”制度;为经济困难的住院患者捐款,减免减轻医药费用,为特困户免费治疗;关爱老人,足迹遍及多所敬老院,并专门为百岁老人购买了家庭保健药箱,定期上门体检,建立健全健康档案;连续5年结对孤儿……

  多年来,市四院还承担着公共卫生任务,由于松门是渔区重镇,加上流动人口多、人口密度高,农民工治病、防病意识低下,每年的肠道传染病防治任务都相当艰巨。面对繁重的保障任务,市四院“螺蛳壳里做道场”,建立肠道门诊、发热门诊、犬伤门诊,落实院内感染控制措施,保障了一方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003年“非典”肆虐时,市四院深夜在第一门诊部底楼开设20张床位用于发热隔离病人医治,医护人员加班加点,抢时间,抢进度,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被台州市委授予“防治非典基层先进党组织”;2004年“云娜”台风来袭,处于沿海一带的市四院首当其冲,医护人员顶风冒雨,一夜之间出动救护车38次,诊治病人332人次,收治32人次,没有1例死亡;2008年的“奶粉事件”免费筛查工作和禽流感防控任务,让市四院又一次经历了考验,完成了挑战……

  市四院是全市惟一一家承担海上急救任务的医疗机构。自1989年台州市红十字会松门急救站挂靠在卫生院以来,市四院人就把海上医疗急救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面对“危、难、险、重”的海上急救任务,他们坚守“有报必接,有危必救”的信条,二十几年如一日,充当了海上急救的“排头兵”,共出海施救220次,海上行程23200余海里,救治病人400余人次……被广大渔民誉为“海上飞虎队”。该院先后获得了“省红十字会先进集体”、“全国红十字先进集体”等称号,在创先争优上树立了标杆,成为“温岭骄傲”,成为浙江省“创先争优闪光言行之星”。

  对于“十二五”的规划发展,市四院已有了明确的规划:“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服务为特色,以文化为引导,坚持改革创新,推进管理创新,强化专科特色建设,促进重点学科发展,完成医院整体搬迁,打造浙东南沿海的品牌医院。”

}

他们每日在医院中奔波劳苦,

都是自己不熟悉的陌生人,

他们无私奉献着自己的精力,

他们就是伟大的医护工作者

经层层推荐、资格审核、公示确认等环节,

选树产生了德清县卫生计生系统

“十佳好医生(家庭医生团队)”、

快来看看,有你认识的人吗?

十佳好医生(家庭医生团队)

■ 王红武 ,男,1980 年 9 月出生,浙江德清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副主任中医师,现任洛舍镇卫生院院长助理。

■ 他擅长全科及肛肠科常见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2017 年被评为市基层中医骨干提高班“优秀学员”。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作为团队长,他身先士卒,加班加点,无论刮风下雨,坚持下村入户,受到群众的热情接待和普遍好评。

■ 王剑鸿 ,男,1968 年2 月出生,浙江德清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现任德清县人民医院肛肠外科主任、湖州市肛肠专业委员会委员。

■ 1992年参加工作至今,他从事外科临床工作23 年,曾在浙一医院进修肛肠外科,擅长肠镜下息肉摘除术、结直肠癌的微创手术及肛肠外科疑难杂症的诊治,带领县人民医院肛肠外科团队达到三乙水平,并在省市级医学杂志发表论文5篇,完成县级课题1 项,曾获德清县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德清县人民医院优秀医生等荣誉。

■ 宋金东 ,男,1971年7月出生,浙江海宁市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副主任医师,现任德清县人民医院内镜中心副主任,消化内科医疗组长。

■ 他1995年7月参加工作,曾赴浙医一院消化内科进修1年,擅长消化道出血、肝硬化、胃肠息肉腺瘤等消化科疾病的诊治,以及食管扩张、支架置入、胃造瘘、早期消化道肿瘤的ESD手术等内镜下治疗,撰写国家级、省级论文7篇,主持市级课题一项。2016年被医院评为“岗位服务明星”,2017年被评为卫计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 张恒超 ,男,1979 年 7 月出生,安徽省宿州市人,中共预备党员,毕业于安徽省中医学院,主治医师,现任德清医院内二病区副主任。

■ 2005年7月参加工作,他曾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心内科、ICU进修一年,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始终把医疗业务的拓展放在首位,开展了临时起搏器植入术、鼻肠管放置术、深静脉置管术、心包穿刺术等手术。2018年8月,他被聘为浙江省康复医学会高血压及并发症专业委员会委员。

■ 陈 慧 ,女,1975年2月出生,浙江德清人,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毕业于湖州卫校,现任德清县中医院麻醉科主任。

■ 她从事麻醉工作23年,先后在湖州中心医院、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进修,擅长疑难危重病人的麻醉处理,在省级以上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3篇。她曾获德清县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 顾月青 ,女,1971 年 1 月出生,浙江德清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临床医学专业, 现任德清县阜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院长。

从事临床工作 20 余年,她先后在浙二医院、杭州市第一医院、德清县人民医院进修,在治疗骨伤疾病及疼痛治疗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她擅长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骨关节疾病、风湿性疾病,被聘为富阳市中西医结合骨伤研究所副研究员,发表医学论文3 篇。

■ 唐海斌 ,男,1976年12月出生,浙江德清人,1996年毕业于湖州卫校,大学学历,副主任医师,现任德清医院特检科副主任。

■ 他1996 年8 月参加工作,从事超声检查工作22年,2010 年赴浙江省人民医院超声科进修,擅长胃肠道超声检查诊断、心血管疾病和急症超声检查诊断,先后在国家级和省级期刊发表论文2 篇。

■ 屠震宇, 男,1976 年6 月出生,浙江德清人,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大学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现任德清中医院骨伤科副主任。

■ 2000 年7 月参加工作,他曾在湖州中心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进修,擅长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微创手术治疗,开展了膝、肩关节疾患的关节镜手术治疗,撰写省市级论文4 篇。2017 年,他成为德清县医坛新秀并被评为德清县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他现任浙江省运动医学脊柱组委员、浙江省骨伤青年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委员。

■ 新市镇中心卫生院高林团队 ,是一支由一名队长,19 名队员组成的 20 人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总人口数13326 人 ,其 中 高 血 压1886 人、糖尿病 410 人、精神病 64 人。

■ 他们始终做着一件事情 — —全心全意服务好辖区里的每一位群众。无论刮风下雨,他们都起早摸黑地下村入户,随身携带血压计、听诊器、皮尺、体重秤等工具,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病床服务等工作。

■ 下渚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八字桥团队 ,一个温馨又富有活力的组织,成立于2016年6 月。团队由队长朱学珍和队员庞海红、车丽英组成。

■ 团队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微信群”,与签约村民互动。辖区内1300余名村民和八字桥家庭医生团队签署了家庭医生制服务协议,团队有效签约率达50%以上,在下渚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团队考核中名列前茅。

■ 杜旭芬 , 女,1980 年4月出生,浙江德清人,大学本科学历,主管护师,毕业于湖州卫生学校护理系,现任德清县中医院急诊科副护士长。

■ 她2000年2 月参加工作,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8年,曾先后两次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科进修,2014 年成为第四届浙江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她自身护理功底扎实,能很好指挥危重患者的急救工作,还多次到卫生院进行急救流程和各项技能操作的示和指导。

■ 张丽华 ,女,1978 年 2 月出生,浙江德清人,大学本科学历,主管护师,毕业于湖州卫校,现任德清县人民医院外一科护士长。

■ 她 1997 年 7 月参加工作,曾在浙医二院神经内科进修,在《护理与康复》杂志发表论文 1 篇,参与市级课题立项 1项,多次被县人民医院评为先进工作者、岗位服务明星等称号。

■ 沈国英 ,女,1977 年2 月出生,浙江德清人,大学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现任德清医院内科病区科长助理。

■ 1995 年8月参加工作,她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3 年,曾在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1篇,2012获得湖州中等卫生专业学校优秀带教老师称号。

■ 沈青婉 ,女,1982年10 月出生,浙江德清人,大学本科学历,主管护师,德清县中医院护士。

■ 2002年参加工作,她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6 年,2014 年曾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进修。她为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宣教,定期给患者开展糖尿病讲座,并和内分泌科医生定期组织医院“糖友会”。

■ 吴玲玲 ,女,1986 年3 月出生,浙江德清人,大学本科学历,护师,在新安镇卫生院住院部从事护理工作。

■ 因为工作原因,她无法时刻陪伴着嗷嗷待哺的儿子。作为一名护士,当遇到危重病人时,她总能临危不乱、果断处置,始终履行着一名护士的天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看似平凡却又不平凡的事,这成为了她最大的快乐。

■ 沈海红 ,女,1985 年 8 月出生,浙江德清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主管护师。

■ 她2007 年毕业于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毕业后就职于德清县人民医院,于2011年在原县卫生局“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号召下,成为德清县武康镇中心卫生院一名护士,一干就是7年。她积极参与家庭责任医生签约、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及慢性病患者随访管理等工作,曾获德清县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 沈浩芬 ,女,1977 年 6 月出生,浙江德清人,大学本科学历,主管护师,现任德清县人民医院乾元院区急诊科护士长。

■ 她 1996 年参加工作,从事内外科、急诊临床护理工作 20余年,2005 年赴浙一医院内分泌科进修,2018 年在邵逸夫医院通过美国心脏协会的 BLS、ACLS 培训,擅长急诊急救及内外科 理 ,发表省级论文1篇。

■ 俞明莲 ,女,1977 年4 月出生,浙江德清人,大学本科学历,主管护师,毕业于浙江省湖州市卫生学校,现任德清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总带教老师。

■ 她1995 年8 月参加工作,曾在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进修,在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处理、危重症护理、危重患者家属沟通等方面有较强的临床经验,曾撰写省级论文1 篇,参加基层卫生院双下沉活动两年。

■ 高云丽 ,女,1981 年 2月出生,浙江德清人,护师,大专学历,毕业于杭州护士学校,现任德清县禹越镇卫生院护士长。

■ 2000 年9 月参加工作以来,她一直从事门诊输液室的护理工作。十多年的护理生涯,她从一名什么都不会的普通护士成为了现在病人和家属人人称赞的好护士,亲手接待了各种各样的患者,以“微笑、敏捷、耐心、细致”的工作,用心书写着平凡的人生篇章。

■ 高香琴 ,女,1981年12月出生,浙江德清人,大学本科学历,主管护师,现任德清医院儿科护理组长。

■ 她2003 年参加工作,从事儿科护理工作12 年。工作中,她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坚守临床一线15载,认真履行护理岗位职责,即使在繁琐的工作中遇到诸多的不如意,她也能够摆正心态,更好地完成护理工作,更好地服务患者。

正是他们的爱岗敬业、恪尽职守,

书写出了人生一页页不平凡的篇章,

让我们一起向这些美丽的白衣天使们,致敬!

爱德清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点击下方蓝色字体跳转至文章)

藏不住了!德清这个地方,是无数人心中的幸福家园……

刚刚!省运会火炬在德清传递!世界冠军都来了……

国际冰激凌巨头进驻德清!吃货们已经按耐不住了……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

 8月24-26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建设工作委员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联合召开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示范教材讲课竞赛(针推专场)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顺利举办,来自全国各大中医院校的教师同台竞技,围绕《针灸学》、《推拿学》等9门课程展开授课竞赛。我院、、脊柱病单元、针灸经络研究所共9位医生参与了8个课程组比赛。

        医院高度重视本次比赛,全面统筹,积极组织,认真筹备。赛前,由副院长牵头指导,教学处邀请上海中医药大学张黎声教授、针灸学教研室主任、推拿学教研室主任、副主任为选手们进行讲课指导,以赛促学,密切结合教材,梳理课堂教学选题及思路,有效提升教学设计及讲课水平,帮助临床教师打造自身教学特色。

       经过两天的现场比赛,最终我院老师获得《刺法灸法学》第二名,老师获得《针灸学》第二名,老师获得《针灸治疗学》第二名,、、、、何天翔、茅骏霞6位老师分别获得优胜奖的较好成绩,展现出我院教师的良好风采。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护士进修后工作计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