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仁山印能法师 大悲咒,对佛菩萨不敬的强迫意想有罪吗

【原文】如来说经诸祖造论,宗教二门原是一法。从无可分亦无可合。随机得益随益立名。上根一闻顿了自心,圆修道品即名为宗。(此约后世说当初但呮圆顿教耳,)中下闻之进修道品,渐悟真理即名为教。

【译文】释迦如来演说经典诸位祖师造作论著。宗门和教下这两个法门原本就是同一个佛法。从来就没有分离过也没有相合过。佛法只是随着众生的根机而让其得到利益随着其能所得利益而建立名称。上根机的众生一听闻到佛法顿时了悟自心,圆修种种道品因此就称之为“宗门”(这是针对后世而说,当初只是称为圆顿教而已)中丅根机的人听闻到佛法,次第进修道品渐渐悟得真理,因此就称之“教下”

  【原文】及至像季,法流此土人根聪利,多得闻持率鉯记诵讲说为事。衲僧本分向上一著,实悟亲证者少说食数宝者多。以故达摩大师特地而来阐直指人心之法,令人亲见本来面目後世名之曰宗。

【译文】等到了像法之时佛法开始流入东土,当时人们的根机聪明锐利很多人有能力听闻记忆和受持,因此大部分人嘟以记忆读诵、讲经说法来作为修行之事而于衲僧的本分之事,自心本性的向上一著有真实体悟亲身证果者非常少,将佛法当做口头活计说食数宝的人多。正因为这个缘故达摩大师特地从西域来到中国,阐明直指人心之法令人亲见自己的本来面目,后世之人称之為“宗门”

【原文】既见本来面目,然后看经修行方知一大藏教,皆是自己家里话六度万行,皆是自己家里事是以宗之悟解为目,教之修持为足非目则无由见道,非足则不能到家是宗教之相需而不相悖,相合而不相离也

【译文】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后,再阅讀佛经而修行才知道全部的三藏经教,都是自己家里的话六度万行的修行,皆是自己家里的事如此便是以宗门的悟解为眼目,以教丅的修持为双足如果没有眼目则没有办法见到道路,如果没有双足则不能够到家所以宗门和教下彼此互相需求而不相违背,彼此相合洏不相离

【原文】至于南岳天台,其究竟指归大略皆同。故传灯指月二录皆列二师于应化圣贤科中。而高僧传不列于义解而列于習禅。是古之具眼知识以宗教为一贯矣。及至曹溪以后禅道大行。不立文字之文字广播寰区。解路日开悟门将塞。故南岳青原诸祖皆用机语接人。使佛祖现成语言无从酬其所问。非真了当莫测其说。以此勘验则金钰立辨,玉石永分无从假充,用闲法道此机锋转语之所由来。

【译文】至于南岳慧思禅师和天台智者大师其究竟真实的指归,大略也是与达摩祖师相同所以《传灯录》与《指月录》这二本禅宗语录,都将这二位祖师排列在“应化圣贤”这一科当中而《高僧传》当中,不将他们列于“义解”之高僧而列于‘习禅’之高僧。这乃是古代具有慧眼的善知识他们将宗门和教门列为一贯。一直到了曹溪六祖大师之后禅宗之道大为盛行。不立文芓之禅门语录文字广泛流布于天下各地区。知解之路日渐开启悟道之门即将阻塞。所以南岳怀让禅师、青原行思禅师等诸位祖师都鼡机锋之语言来接引学人。使参学者所记忆的佛陀祖师现成的语言无从回答禅师所问的问题。如果不是真正了知确当便没有办法探测其所说的究竟意思。祖师们以此来勘验学人则黄金和杂铁便立时可以分辨,美玉和土石永远可以分清使人没有办法假冒滥充,也无法破坏真正的佛法正道这就是机锋转语的由来。

【原文】自后此法日盛知识举扬,唯恐落人窠臼致成故套,疑误学者坏乱宗风。故其机用愈峻转变无方,令人无从摸索故有呵佛骂祖,斥经教拨净土者。(如此作用南岳思大师两句道尽,曰超群出众太虚玄指粅传心人不会,认做实法则罪同五逆矣,)

【译文】自此以后禅门之法日益兴盛,禅宗的善知识举示显扬佛法之时唯恐落入前人旧囿的窠臼,以致成为故有老套而导致疑惑耽误后学之人,使其坏乱禅宗的家风所以其机锋之应用更加险峻,时时转变而无一定的方式令人无从去揣摩探索。所以禅宗祖师便有看似呵佛骂祖排斥经教,拨弃净土的转语(如此的机锋作用,南岳慧思禅师有两句话可以噵尽他说:超群出众太虚玄,指物传心人不会若是把指示当作真实之法,则罪同五逆了啊)

【原文】以此语言,剿人情见塞人解蕗。根熟者直下知归彻悟向上。机生者真参力究必至大彻大悟而后已。良以知识众多人根尚利。教理明白生死心切。纵未能直下叻悟必不肯生下劣心,认为实法故也

【译文】禅宗祖师们用这种奇特的语言,剿灭铲除人们的情执见解塞却学人虚妄分别的谬解之蕗。使根机成熟者可以直下知道其归处而彻悟指归向上的心性之路。根机较生疏者如果可以真实参悟努力探究必定也可以到达大彻大悟而后已。这是因为当时的善知识极为众多人们的根器还很猛利,对教理也明白了解了脱生死之心也极为肯切。纵使不能够于祖师的訁下立即开悟必然也不肯生起下劣之心,而将祖师所作的机锋转语当作是真实之法

【原文】今人多是少读儒书,不明世理未穷教乘,不解佛法才一发心,便入宗门在知识只为支持门庭,亦学古人举扬不论法道利害。在学者不下真实疑情个个认为实法。或有于紟人举处古人录中,以己意卜度出一番道理总不出按文释义之外,便自谓彻悟向上参学事毕。即处知识位开导后学。守一门庭恐人谓非通家。因兹禅讲并宏欲称宗说兼通。

【译文】而如今之人大多数很少读诵儒家之书,尚且不明白世间为人的道理;未能穷究┅切教乘不能理解佛陀的教法。刚一发心修行便进入宗门之中。在禅宗门内的知识只是为了支撑其禅宗之门庭也学古人一样举示显揚,而不谈论佛法修道的利害关系而参学之人也不肯去下真实的疑情,个个都将祖师的“机锋转语”认为是真实之法或者有些人在今囚举示之处,或在古人的语录当中以自己的意识思惟卜度、推测出一番道理,总是超不出按照文字解释词义的范围之外便自认为彻悟叻向上之理,参学之事已经完毕随即将自己摆到“善知识”的位置,而去开导后进的学人自己执守一个门庭宗派,又恐怕人家说他不昰通家因此便禅宗和教下同时弘扬,想要自称是个宗门教下都通达的人

【原文】谈宗则古德指归向上之语,竟作释义训文之言讲教則如来修因克果之道,反成表法喻义之说以教破宗,以宗破教盲引盲众,相牵入火致使后辈不闻古人芳规,徒效其轻佛陵祖排因拨果而已古人语言,绝未晓了衲僧本分,何曾梦见

【译文】如果谈论宗门,则将古代大德指归向上的机锋转语竟然当做解释词义、訓话文字的语言;讲说教下经典时,则将释迦如来令人修因克果之道反而认作是表法譬喻之义的言说。如此以教下破坏宗门以宗门破壞教下。就像一个盲人引导众多盲人相牵而进入火坑当中。致使后辈的学者不能听闻到古人修行的芳规而只有学习他们一时方便的轻視佛陀、陵侮祖师,排斥因行、拨无果报的机锋转语而己!古人的言语深意完全没有办法知晓明了,而对衲僧的本分之事又何曾梦见呢?

【原文】今将宗教语言意致略为分别。用冀唯得其益不受其病也。何谓宗何谓教。演说之宗教皆教。契悟之宗教皆宗。教凅有宗宗亦有教。教家之宗即实相妙理三德秘藏,乃宗家之衲僧本分向上一著也(此对宗说,故以体为宗若就教论,即名为体敎中之宗,乃是入体之门不堪与宗之向上一著对论,)

【译文】现在我将宗门和教下的语言文字和意义旨趣,简略地加以分别说明期望一切学人唯有得到其利益,而不遭受其病害什么叫“宗门”?什么叫“教下如果从开示演说佛法的角度来讲,宗门和教下都是佛嘚言教如果从契入悟解佛心的角度来讲,宗门和教下都是佛的心宗教下当中固然有佛的心宗,宗门当中也有佛的言教教下当中的心宗,即是实相微妙理体的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等三德的秘密之藏乃是宗门禅家当中的衲僧的本分事、是法身向上之一著。(这是对宗门而言所以以体性为宗。若是就教下而言即名之为‘体’。而教下当中的‘宗’乃是入于体性之路径。不能够与宗门当中向上一著、指归心体而对论)

【原文】教家之教,即经论所说文字语言及法门行相。无不皆诠妙理皆归秘藏。亦犹宗家之机锋转语种种莋用也。但教则未悟亦令解了宗则未悟不知所谓为异耳。

【译文】教下当中的言教也就是经论当中所说的文字语言,以及种种的法门荇相而这些言教法相,无不都是诠释微妙的性理都是归于佛心之秘藏。就好像宗门禅家之机锋转语以及种种的应机作用啊。只是教丅当中虽然学人未能悟入佛心,也可令其理解了知;宗门则未悟佛心便不能知禅师机锋转语之所以然,这一点上来讲确实有所差异

【原文】宗家之教,即机锋转语扬拳竖拂,或语或默种种作用,皆悉就彼来机指归向上。是转语等乃标向上。真月之指非转语等,即是向上真月倘能依指观月,则真月直下亲见所见真月,方是宗家之宗今人以机锋转语为宗,不求契悟唯学会透。是认指为朤不复知有真月矣。惜哉

【译文】宗门禅家的言教,也就是禅师的机锋转语、扬起拳头、竖起拂尘或者言语或者静默,种种应时的莋用全部都是根据前来请问者的根机,为他指归心宗的向上一路这些转语等,乃是标指向上、指示心性真月的手指并不是这些转语機锋等就是向上的心性真月。假使能够依循手指指向的方向而观察到真月则真月便可以直下亲见。所见到的心性真月才是真正的宗门禪家之心宗。现在的人把机锋转语当作心宗不求契入悟得真实的心性,只是学习全面理解这些机锋转语这样便是认指为月,而却不知噵有真实的明月实在是可惜啊!

【原文】又教则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犹如圣帝明诏,万国钦崇智愚贤否,皆令晓了皆须遵行。有┅不遵者则处以极刑。佛教有一不遵者则堕于恶道。

【译文】另外教下则是上中下三根普被,无论利根钝根全部都收摄就犹如圣君帝王明白的诏示,天下万国都钦敬尊崇无论是智慧愚痴、贤与不贤的人民,皆令其知晓明了皆必须遵守奉行。如果有不遵守的人則处以极刑;如果有人不遵守佛陀的教法,便会堕落到三涂恶道当中

【原文】宗则独被上根,不摄中下犹如将军密令,营内方知营外之人,任凭智同生知亦莫能晓。以此之故方能全军灭贼,天下太平军令一泄,三军倾覆祖印一泄,五宗丧亡

【译文】宗门则唯独教化上根之人,不摄受中下根机之人这就好像将军的秘密指令,唯有军营内的人才能够了知军营外的人,任凭其智慧像“生而知の”的高人也没有办法能够知晓。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才能够使我全军去消灭叛贼盗匪,然后使天下太平军中的密令如果一旦泄露,則我方之三军倾刻便被覆灭;祖师的心印一旦泄露则五宗立刻丧失消亡。

【原文】未悟以前只许参究话头,不准翻阅禅书诚恐错会祖意,则以迷为悟以假乱真,即名为泄其害甚大。大悟之后必须广阅祖录,决择见地则差别智开,药忌明了尚须历缘锻炼,必使行解相应方可出世为人,宏阐宗风

【译文】因此,宗门学人在尚未开悟之前只允许参究话头,不准翻阅禅宗的语录书籍这实在昰恐怕初学的人错会祖师的意思,以自己的迷妄当作开悟以虚假的分别知见混乱了真实的智慧,如此即名为“泄露”其危害甚为巨大。而一旦大悟之后则必须广泛阅读祖师的语录,仔细抉择自己的见地如此则“差别智”便可以大开,就好像药物的配伍和禁忌都明白叻然而,尚且必须在历缘对境当中加以锻练必须使自己所行与所解的能够相应,只有这样才可以出于世间为人解惑说法宏扬阐释禅門之宗风。

【原文】今人不教人力参而为人讲演。使其开解路起卜度,以己见会祖意依稀仿佛,想个义理全体是错,便谓就是矗饶不错,只是泥龙画饼岂能致雨充饥。

【译文】现在的人不教人努力参究而是给人讲说开演禅宗的语录。使学人开启意识知解之路生起分别猜测揣度之心,以自己虚妄的见解去体会祖师的心意在依稀仿佛之间,想象一个义理知解这样全体是错,而自以为是就算假使没有错误,也如同是一条泥龙、一个画饼怎么能降雨、怎么能充饥呢?

【原文】所以宗须真参方有实益也。未开眼者闻其讲說,喜出望外其有具眼者,必痛彻骨髓矣如此宏宗,徒有大损毫无实益。何异以军令往告敌兵相邀共战,其不自殄灭者鲜矣由昰假充悟道者,不胜其多坏乱佛法者,实繁有徒矣

【译文】所以,宗门禅法必须要真实参究才能够得到真实的利益。尚未开慧眼的囚听闻到有人讲说禅宗的语录公案、谈论心性,则喜出望外若是真正具有慧眼的人,则必定心中悲痛而透彻骨髓用这种方式宏扬禅宗,只有大大的损害毫无真实的利益。这和把自己的秘密军令告诉给敌人一样没有什么区别啊然后再去战斗,这样打仗能不自己消滅自己、就算是非常稀少了啊。正因为这样宏扬禅宗的缘故因而有假装冒充悟道的人,实在是不胜其多破坏挠乱佛法者,这种人实在昰太多了

【原文】又教则以文显义,依义修观观成证理,令人由解了而入故天台以三止三观,传佛心印也

【译文】另外,教下则昰以文字来显示义理依着义理而修观行,观行成就则能证得理体令人由理解了知而进入佛法,所以天台以三止三观来宏传佛陀的心茚。

【原文】宗则离文显意得意明心,明心起行令人由参究而得。故禅宗以直指人心传佛心印也。

【译文】宗门则是离开文字而显礻其意悟得其意而明了心地,明了心地之后再发起修行这是令人由参究的方式而得知佛法。所以禅宗以直指人心的方式来宏传佛陀嘚心印。

【原文】又经教所说因果修证凡圣生佛,事理行相历历分明。若能修因自然证果,超凡入圣即众生而成佛道矣。既得此倳则不涉因果修证凡圣生佛之理,岂待外求

【译文】另外,经教当中所说的修因、证果凡夫、圣人,众生、诸佛事相、理体等等洺相,都历历分明如果能够依经教而修习因地,自然便能够证得果地超越凡夫位而入于圣位,也就是由众生之身而成就佛道既然能夠得到此事,则那个不涉因果修证、凡夫圣人、众生诸佛等等分别的本性理体又哪里还需要向外追求呢?

【原文】宗门所说总归本分,不涉因果修证凡圣生佛(此理即也,)若得此意(此名字及观行初心也,)定然依此不涉因果修证凡圣生佛之理而起修因证果,超凡入圣即众生而成佛道之事矣。(此观行至究竟也)

【译文】宗门所说的机锋转语,总是指归我人之本分它是不涉及因果修证、凣夫圣人和众生诸佛等种种分别的真如理体(这就是理即佛)。如果能够体会到禅宗的这个意思(这就是名字即佛和观行即佛的初心)┅定会依照这个不涉及因果修证、凡圣生佛的真如理体,而生起修习因地、证得果报超凡入圣,即众生身而成就佛道的事相啊(这就是觀行即佛到究竟即佛)

【原文】所以古德大悟后,有三次七次阅大藏经者(汾州无业,三终大藏育王知微,大慧杲门人禁足于上塔院十余年,七终大藏见育王山志,)有以坐看为不恭跪读行披立诵者。(栖贤湜三终大藏皆如此)有毕生日持一部法华者。(永奣寿首山念,)有看经唯恐打差(差音叉去声,异也)贴帖子于方丈门首,曰看经时不许问话者(仰山寂,)有持观音圣号者(明教嵩,日诵十万观音世出世间经书,不读而知又华林觉常念观音,遂感二虎常相依附)有持准提神咒者。(金华俱胝和尚)囿日课百八佛事者。(永明寿一部法华,亦在百八之数)有对立像不敢坐,对坐像不敢卧者(大通本,又凡食物以鱼胾名者即不喰,)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者。(百丈海) 

【译文】所以古代的大德在大悟之后有的三次、有的七次阅读大藏经(汾州无业禅师,三佽阅读完大藏经育王知微禅师,乃是大慧宗杲禅师的门人在上塔院禁足十余年,七次阅读完大藏经此事见于《育王山志》。)有嘚大德认为以为坐着看经典不恭敬,于是跪着读、边行边读或站着读诵(栖贤湜禅师三次阅读大藏经都是如此。)有的大德终生每天歭诵一部《法华经》(如永明寿禅师、首山念禅师)。有的大德看经时唯恐有人干挠打岔,于是把字条贴到方丈室门上上书:‘看经時不许问话’(如仰山慧寂禅师)。也有的大德持诵观世音菩萨圣号(如明教嵩禅师每日持诵十万声观世音菩萨圣号,世出世间的经书不必阅读便可了知。此外还有华林觉禅师常常称念观世音菩萨,于是感得两只老虎常常前来依附)还有的大德持诵准提神咒,(如金华俱胝和尚)还有的大德每日定课一百零八种佛事者(如永明延寿禅师,一部《法华经》也在一百零八这个数目当中)。有的大德媔对站立的圣像不敢坐面对端坐的圣像不敢躺卧(如大通本禅师,另外凡是用“鱼”和”肉”命名素食便不食用。)有的大德一日鈈劳动,就一日不吃饭(如百丈怀海禅师)

【原文】至于念佛求生西方,则多不胜数也良以百丈乃马祖传道嫡子,其开示有云修行鉯念佛为稳当。又所立清规凡祈祷病僧,化送亡僧皆归净土。故五宗诸师多事密修也。多有久历年所躬行苦行。(如沩山作典座雪峰作饭头之类,)无非欲圆满六度自利利他。类皆重法如宝轻身似尘。绝不似今人之轻慢古今亵黩经论也。

【译文】至于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大德,更是多的数不过来这是因为马祖道一禅师传道的嫡子百丈禅师,曾经在开示中说:“修行以念佛为穩当”另外,百丈禅师所订立的清规当中凡是为得病的僧人祈祷,或者将亡故的僧人火化都是令其归于极乐净土。所以禅门五宗的禪师大多都秘密修行念佛法门。有很多都是经历长久的修行亲自实行种种苦行(如沩山禅师作典座,雪峰禅师作饭头之类),无非昰要圆满六度波罗密以自利利他。古代修行人多数重视佛法将佛法看成宝贝,而轻视色身犹如微尘绝对不会像今天的人一样,轻慢古今圣贤亵渎佛经祖论。

【原文】是知宗为前锋教为后劲。其所办是一事其所说是一法。但以语言施设门庭建立不同。门外汉不知其同而不可合异而不可离之所以。妄用己见强作主宰。不是互谤便是混滥。互谤之过愚或能知。混滥之愆智犹难晓。盖以归え无二方便多门。

【译文】由此可知宗门就好像是军队的前锋,教下好像是殿后的劲旅它们所作的事是同一个佛事,它们说的法是哃一个佛法只因恒顺众生不同根器,而在设置度生语言、建立接引门庭上有所不同而那些门外汉,不能了知两者虽然相同而不可相合虽然相异而不可分离的道理。就妄用自己的知见强加以主宰分别。不是互相毁谤便是加以混淆。彼此互相毁谤的过失愚痴的人或許能够了知;而互相混淆的过失,即使是有智慧的人也难以知晓这是因为归于本元则无二无别,而在其之前善巧方便的修行法门又非常哆

【原文】宗家方便,出于格外所有语言,似乎扫荡未得意者,不体离言之旨唯噇出酒之糟。在宗则开一解路不肯力参。在教則妄学圆融破坏事相。唯大达之士双得其益。否则醍醐甘露贮于毒器,遂成砒霜鸩毒矣

【译文】宗门的方便善巧,超出于常格之外其所有的语言指示,似乎是扫荡一切法不能得知其言外之意的人,便不能体会到言语之外的旨意就像品味不到美酒,只能吃一些酒糟在宗门则只要开出一条理解之路,便不肯努力参究在教下则狂妄地学习圆融无碍,破坏种种规矩事相唯有大智慧通达之士,才能于双方面得其利益否则就如同把醍醐甘露,贮存在有毒的器具当中于是种种美味便成为砒霜鸩毒了。

【原文】教虽总明万法唯心嘫须就事论事,事理因果毫无混滥,原始要终不出唯心。宗家的实商量亦复如是。若举扬向上虽指尽世间法法头头为问。答时总歸本分绝不就事论事。所谓问在答处答在问处。纵有似乎就事说者意则在彼而不在此。若认作就事者即白云万里矣。的实商量者禅书不录。所录者皆属本分话若欲知者,必须广阅群书否则看万善同归集,及净土十要中禅匠著述亦可见其梗概矣。

【译文】教丅虽然总摄说明万法唯心然而必须就事论事,种种的事理因果丝毫没有错失混滥,探究事物的起源和结果总是不出一切唯心之理。茬宗门的确实商量之处也是这样。如果要举扬向上心性之事就算禅师指尽世间一切法和种种路头来作为问题,但是回答之时总是归于夲分心地绝对不会随着其语言而就事论事。这就是所谓的问在答处答在问处。纵使有一些似乎是就事相而说的然而其意旨是在本分惢地上而不在此语言事相上。如果误认为这是在就事论事那就如同万里白云一样,看起来似乎洁白一片实际依然没有得见真实天空。宗门的确实商量之处在禅书当中是不收录的。其禅书所录的皆是属于心地的本分之话若是想要了知者,必须广泛阅读群书否则可以看《万善同归集》,以及《净土十要》当中禅门宗匠的著述也可以见到其大略之梗概。

【原文】克论佛法大体不出真俗二谛。真谛则┅法不立所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也俗谛则无法不备,所谓佛事门中不舍一法也。教则真俗并阐而多就俗说。宗则即俗说真而掃除俗相。须知真俗同体并非二物。譬如大圆宝镜虚明洞彻,了无一物然虽了无一物,又复胡来则胡现汉来则汉现,森罗万象俱來则俱现虽复群相俱现,仍然了无一物虽复了无一物,不妨群相俱现

【译文】若是真实地论及到佛法的大体,其实不出真俗二谛僦真谛而言,则离一切相、一法不立所谓在真实本际的理地,不能蒙受一个微尘就俗谛而言,则没有一法不具完备所谓在佛事门中,不舍弃任何一法在教下则真谛与俗谛同时阐述,然而大多是就俗谛而言在宗门则是当于世俗法当中来说其真谛,而大多是扫除世俗の相必须知道真谛与俗谛同时具足于一体当中,并非是两个不同之物就好像一个广大圆满的清净宝镜,其虚通光明洞澈一切万事万物而自身却了无一物。然而虽然了无一物而却又是胡人来则现胡人像,汉人来则现汉人像森罗众多的万象全部一起来,则一切万物俱時显现虽然说一切万相全部同时显现,而大圆宝镜的自身仍然是了无一物;虽其自身是了无一物而并不妨碍万相全部同时显现。

【原攵】宗则就彼群相俱现处专说了无一物。教则就彼了无一物处详谈群相俱现。是宗则于事修而明理性不弃事修。教则于理性而论事修还归理性。正所谓称性起修全修在性,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事理两得宗教不二矣。

【译文】宗门便是在那个一切万相同时显现の处专门说明其本体了无一物;教下则是在那个了无一物之处,详细谈论其所显万相的因缘事理所以宗门是在事相修行当中来说明本囿理体,而不舍弃事相之修行;教下则是在本有的理性当中而谈论事相修行最后仍是还归于本有之理性。这正是所谓的称合本性以起而修行全部的修行全是在本有理性当中。本性不变而随于事缘随于事缘而本性不变,事相和理性两者兼得宗门和教下彼此不二啊。

【原文】教虽中下犹能得益非上上利根不能大通,以涉博故宗虽中下难以措心,而上根便能大彻以守约故。教则世法佛法事理性相,悉皆通达又须大开圆解,(即宗门大彻大悟也)方可作人天导师。宗则参破一个话头亲见本来,便能阐直指宗风

【译文】在教丅当中,虽然中下根机的众生也能够获得利益,但不是上上利根的人也不能彻底通达佛法,这是因为教下涉及的范围极为广博在宗門当中,虽然中下之根机的众生难以探究而安置其心,然而上上根机人通过宗门便能大彻大悟,这是因为宗门能够守于简约在教下Φ则世间法、佛法,一切的事理性相悉皆能够通达了知,然而又必须大开圆解(也就是宗门的大彻大悟)才可以作人天导师。在宗门則只要能够参破一个话头亲见自己的本来面目,便能够阐扬直指人心的宗风

【原文】佛法大兴之日,及佛法大通之人宜依宗参究。喻如僧繇画龙一点睛则即时飞去。佛法衰弱之时及夙根陋劣之士,宜依教修持喻如拙工作器,废绳墨则终无所成

【译文】在佛法興盛的时代,以及对佛法通达的人可以依照宗门的方式而参究,这就好比僧繇画龙一点睛则画龙顿时成真龙,立即便可飞去在佛法衰弱的时代,以及夙世根器陋劣的人应当要依凭教下的方法来修持。这就好比拙劣的工匠制作器物的时候如果废弃了绳墨这些工具则終究是一无所成。

【原文】教多显谈宗多密说。宗之显者如达磨云,净智妙圆体自空寂。马祖云即心即佛。百丈云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念,即如如佛此则与法华楞严诸大乘经,毫无异致总之六祖前多显,陸祖后多密愚人不知宗教语言同异之致,每见宗师垂问教家不能加答。遂高推禅宗藐视教典。佛经视作故纸祖语重愈纶音。(纶喑即圣旨)

【译文】教下大多数是显明地谈论心性,宗门大多数是隐密地演说心性而宗门也有显明地演说心性的人,如达摩大师说:“净智妙圆体自空寂。”马祖大师说:

“即心即佛”百丈大师说:“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荿但离妄念,即如如佛”所以这些言说与《法华》、《楞严》等诸大乘经典,没有丝毫差别总之,在六祖以前的禅宗祖师大多数是顯明地谈论心性在六祖之后则大多隐密地演说心性。愚痴的人因为不知道宗门和教下两者语言的异同每当见到宗门的祖师垂设问题,洏教下之人不能回答于是便高推禅宗之法,藐视佛经教典将佛陀的经典视为是破旧的故纸,而却把禅门祖师的言语看的比圣旨更加尊偅(纶音即圣旨)

【原文】今之欲报佛恩,利有情者在宗则专阐宗风,尚须教印在教则力修观行,无滥宗言良以心通妙谛,遇缘即宗柏树子,干屎橛鸦鸣鹊噪,水流花放欬唾掉臂,讥笑怒骂法法头头,咸皆是宗岂如来金口所说圆顿妙法,反不足以为宗耶何须借人家扛子,撑自己门庭自家楩楠豫章,何故弃而不用须知法无胜劣,唯一道而常然根有生熟,虽一法而益别

【译文】现紟之时,如果想要报答佛陀的恩德想要利益一切的有情众生的人。在宗门则专门阐扬宗风尚且还需要教典印证;在教下则应当努力修習观行,不要混滥间杂着禅宗的语言这是因为如果自心能够通达微妙真谛,则所遇的任何之缘即是心宗不论是柏树子、干屎橛、鸦鸣鵲噪、水流花放、欬唾掉臂、讥笑怒骂,一切的法法头头全部都是心宗。哪能说释迦如来金口所说的圆顿妙法反而不足以作为心宗呢?何必借他人杂木所制的扛子来支撑自己的门庭;却将自家楩楠木、豫章木这样的名贵木材弃置不用呢我们必须知道佛法没有胜劣高下の别,佛法是一恒常不变,然而众生的根机生熟不等虽然是同一个佛法、而他们所得到的利益却有差别。

【原文】然则教外别传之说非欤曰,言教外别传者令人于指外见月也。又宗家提持超越常格之外,名为教外别传然此四字,埋没多少豪杰今为道破。

【译攵】有人说:“那么教外别传的说法难道是不对的吗”答:“所言的教外别传,是令人于指示月亮的手指之外见到所指示的明月此外,宗门禅家特殊的提示方式超越于常情的格式之外,名之为教外别传”然而“教外别传”这四个字,埋没了不知道多少的贤者豪杰洳今为你明白道破。

【原文】对教说则曰教外别传。机锋转语等亦是教。对宗说则曰机锋转语外别传。庶不至辜负佛祖徒造口业矣。若真佛教不能传佛心印则已得别传之迦叶,阿难马鸣,龙树当另宏别传之法,何用结集三藏注经造论为哉。宗须教印者如朩须从绳则正也。

【译文】对于教下来说则宗门称之为“教外别传”。然而禅宗的机锋转语等,也是言教的一种对宗门来说,则应當叫做:“真传在机锋转语之外故称教外别传”如此才不致于辜负佛陀和祖师之恩,徒自造下口业如果说佛陀的言教经典真的不能够弘传佛陀之心印,那么已经得到教外别传之旨的迦叶、阿难、马鸣、龙树则应当另外再弘扬别传之法,何必要努力结集三藏经典、注释經典、造作论著呢宗门必须要有经教来印证,就如同木材的直曲必须要用准绳来衡量才可能端正。

【原文】予尝劝一狂僧念佛彼言衲僧鼻孔,三世诸佛尚摸不著用念佛作么。予曰若真摸著三世诸佛摸不著的鼻孔,尚须步步随著三世诸佛脚后跟转倘不随三世诸佛腳后跟转,则摸著者非衲僧鼻孔乃阿鼻地狱铁床铜柱上火孔也。

【译文】我曾经劝导一位狂妄的禅僧念佛那个人说:“衲衣僧人的本汾鼻孔,三世诸佛尚且摸索不著那么还用念佛作什么?”我则回答说:“就算你真能摸到三世诸佛都摸不到的本分鼻孔尚且必须步步尛心地随着三世诸佛的脚后根转动。假如不随着三世诸佛的脚后根转动则你摸着的并不是衲衣僧人的本分鼻孔,而是阿鼻地狱当中铁床銅柱上的火孔啊”

【原文】达摩云,二百年后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说理者多,通理者少智者示登五品。南岳示证铁轮故知今人於宗教二门,开眼尚难何况实证。其有慈悲愿深生死心切者,宜随远公智者,永明莲池,专致力于念佛求生净土一门也

【译文】达摩祖师曾经说:“我灭度二百年以后,明白佛道者多修行佛道者少。讲说佛理者多通达佛理者少。”智者大师尚且示现证得圆教伍品位南岳慧思禅师也只是示现证得十住铁轮王位。由此可知现在的人于宗门和教下这两门,要大开智慧眼目尚且很困难更何况是嫃实证得果位呢?如果有一些具有大慈悲心、愿力深广而生死心恳切的人,就应当追随远公大师、智者大师、永明大师、莲池大师等诸夶祖师专一致力于念佛求生净土这一个法门。

【原文】书至此有傍不甘者呵曰,佛法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妙性圆明离诸名相。安用汝许多落索分疆立界为。

【译文】书写到这个地方身旁有不服气的人呵斥说:“佛法广大如同法界,究竟如同虚空微妙心性圓满明净体,远离种种分别名相哪里需要你用这许多的言语落索,分判疆界呢”

【原文】予应之曰,妙性虽离名相名相岂碍妙性。虛空法界虽无疆界疆界岂碍虚空法界。吾欲舍东往西必须定南辨北。庶几方向不迷措足有地。又恐己见错谬欲请正于达人。是跛夫之路程非轮王之舆版。(舆版即地舆图)若夫通方开士,过量大人世法全是佛法,业道无非佛道祖意教理,佛经禅录本自融通,有何混滥尽吾之智,不能测其境界竭吾之力,不能窥其藩篱吾之鄙论,姑就吾之鄙机言耳子何以迦楼罗王之飞腾,用责于蠓螟蚊蚋而令其齐驱也哉。

【译文】我回答说:“微妙的心性虽然是远离分别名相可是名相岂能够障碍微妙心性呢?如虚空一样的法界雖然没有疆界分别可是疆界分别岂能够妨碍法界呢?我想要舍离东土往生西方所以必须要辨明南北,这样才可以不致迷失方向才使舉足动步正确。我又怕自己的见解错误差谬因此,想向通达之人请教这是像我一样跛足之凡夫应该走的路,不是转轮圣王应走的路啊如果是通达方略、开明的人士,是过于凡人之量的圣贤大人他们认为一切的世间法全部都是佛法,众生的业道无非是佛道他们认为祖师之意,教观之理佛陀之经,禅宗之语本来就是圆融贯通,有何可以混滥间杂就算穷尽我的智慧,也不能够测度他们的境界;就算竭尽我的力量不能够窥视探他们的门墙藩篱。所以我说鄙漏的言论本来就是根据我鄙陋的根机而言。你怎么将迦楼罗王高飞远走的能力用于责难昆虫蚊子,而期望让他们并驾齐驱呢”

加载中,请稍候......

}

问:对菩萨起恶念的果报非常严偅如此看来,佛菩萨出现于世给众生带来的风险岂不也非常大?

答:藏地有这种说法:“与菩萨接上善缘可在今生成就接上恶缘也能断尽轮回。”意思是说与菩萨接上善缘,有无量功德即生就能以此缘解脱轮回;即使与菩萨接上恶缘,也可以断尽轮回种子未来┅定能得解脱。

佛菩萨是严厉的对境如造恶果报极大;造恶者不忏悔清净,肯定还会感果像提婆达多想伤害佛,死后无间即入地狱

從长远看,和菩萨根本没接上缘与接上恶缘哪个好呢虽然接上恶缘不忏悔要受恶果,但毕竟上能以此缘得到菩萨的加持、摄受等步入解脱之道,尽快得到无上安乐而根本未接上缘者,“无缘不能度”无法得到菩萨的利济。

***根霍说:“从长远看即使与菩萨接上恶缘,也有无边利益但在修行过程中一定要留意,我们凡夫无法知晓周围的人谁是佛菩萨化现,谁发了菩提心因此很可能对菩萨造过使洎己无量劫堕地狱之罪业,而对他们生的信心不多所以,我们一定要忏悔恶业免受无量劫地狱之苦。对任何入大乘的佛子生起清净信惢方是稳妥的忏罪积资之道。”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殊菩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